煤矿防治水条例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0:52

煤矿防治水条例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1

为什么要制定《防治水规定》?

赵铁锤:《防治水规定》是在现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及《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以下简称《规程》和《条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的考虑是适应当前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规范煤矿防治水工作,有效防治矿井水害。一是近年来发生多起重特大水害事故,总结事故教训,需要对原《规程》和《条例》进行补充;二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不少煤矿已经在湖底下、水库下、河流下甚至在海底下进行采煤,急需对相关防治水工作作出规定:三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发生了变化,制定《防治水规定》,并提升为部门规章,以利于企业贯彻执行和强化对煤矿防治水的监督检查。

《防治水规定》有哪些特点?

赵铁锤:《防治水规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对防范重特大水害事故规定更加严格。针对近几年发生的重特大水害事故,《防治水规定》在内容上作出了相应补充和完善。如针对2005年广东“8.7”水害事故和2007年山东“8.17”水害等暴露出的问题,《防治水规定》中有关条款规定:严禁在水体下开采急倾斜煤层;煤矿在雨季要建立巡视检查制度和停产撤人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是对防治老空水害规定更加严密。据统计,老空透水事故占煤矿水害事故的80%以上,主要原因是探放水措施不落实、在有透水征兆的情况下仍违规作业。因此,《防治水规定》在总则中就明确规定: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第五章中对有关探放水设计、施工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井下探放水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进行探放水。

三是对强化防治水基础工作作出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水文地质勘探等工作是矿井搞好防治水的基础。为此,《防治水规定》专门增加了相应内容,对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水文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等作出规定,要求矿井编制井田地质报告、建井设计和建井地质报告,并且应当有相应的防治水内容:矿井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必要的防治水图件,内容真实可靠,并每半年对图件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矿井防治水基础台账,也要认真收集、整理,实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并每半年修改完善1次,为防治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减少了有关防治水的行政审批。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这次在《防治水规定》中,除水体下采煤留设和变更防隔水煤(岩)柱尺寸须经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开采外,对矿井其它水害防治设计等审批,均确定由煤矿企业负责。

《防治水规定》对煤矿防治水原则、专用设备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设置以及防治水技术人员配备等有什么规定?

赵铁锤: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

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矿井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煤矿企业、矿井,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装备防治水抢险救灾的配套设备。

这次制定的《防治水规定》与以往《规程》和《条例》相比主要增加了哪些内容?

赵铁锤:主要增加了以下内容:一是增加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指标。原类型划分有4项指标,即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而《防治水规定》根据老空水事故多的教训和有关防治水的调研情况,在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中增加了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和矿井突水量两项指标。二是调整增加防水闸门和水闸墙的规定。根据我国潜水电泵的发展水平,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极复杂的矿井,井底车场周围不具备设置防水闸门条件时,可用潜水电泵排水系统代替。井下需要构筑水闸墙的,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按照设计进行施工、组织竣工验收,否则不得投入使用。三是增加了有关物理勘探规定。物理勘探已成为重要勘探手段,具有效率高的特点,为此,《防治水规定》有关条款中增加了物理勘探方面的内容,要求采用物探、钻探等综合手段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四是增加了水体下采煤、矿井水害应急救援、废弃矿井关闭、露天煤矿防治水以及法律责任等规定。

下一步如何宣传贯彻落实《防治水规定》?

赵铁锤:《防治水规定》是做好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一部重要规章。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单位,特别是煤矿企业都要认真贯彻落实。

要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防治水规定》的有关内容。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防治水规定》释义,对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员以及重点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宣贯培训。

各级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认真组织学习《防治水规定》的内容,全面理解《防治水规定》的含义、熟悉相关规定,提高煤矿安全执法水平。同时要针对辖区内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培训方案,结合事故案例,组织对煤矿企业从事防治水工作的有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2

【关键词】煤矿;建设;防治水;工作

中图分类号:TU27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在煤矿建设过程中,由于主要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水流的侵害,造成水灾事故。因此,做好煤矿建设过程中的防治水工作是确保煤矿建设安全有效的前提。

二、煤矿水灾频发的原因

煤矿水灾的发生是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我们将这些复杂的因素概括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的是煤矿建设者在开采过程中不注重水灾的防范,甚至采用不合理的手段开采造成的,而自然因素则跟气候地表条件等有关。

1、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事故

(一)煤矿建设者忽视相关规定,违法开采。一般在煤矿井下易受水害灾害威胁的地带会保留一定厚度的煤柱,称之为防水煤柱。这段煤柱是严禁开采的,但是煤矿建设者往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煤矿水柱为代价,致使防水煤柱遭到严重破坏而引发水灾事故。

(二)煤矿开采者不注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煤矿的测量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测量中必须精益求精,测量中的小的疏忽和错误都可能造成生产中的严重后果。如果测量错误,会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从而引发水灾事故的发生。

(三)煤矿的防排水系统不完善,使得排水能力降低。很多煤矿为了减少开采成本,在防水设备上大做文章,配备的防水设备往往都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而当水害灾害发生时,这些不配套的设备往往都无法很好地实现其排水功能,最终给矿井造成巨大的灾难。

(四)防排水设备维护不当。很多煤矿对防排水设备不做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致使设备出现问题也不能提前发现,而等到发现时已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如不经常对井下储水仓进行清挖,使得遭遇水灾时,储水仓无法实现其储水能力的最大化利用,导致矿井被淹。

(五)不重视水灾发生前的透水征兆。很多煤矿在水灾发生前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煤矿管理者对这些征兆视而不见,不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处理,就会造成重大的透水事故。

2、自然因素造成的水灾事故

(一)暴雨、洪水等自然降水造成的水灾。当遇到暴雨天气或者洪水季节时,大量的地表积水会涌入矿井中,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很有可淹没整个矿井。这类自然灾害的发生较突然,而且它带来的水量较大,会造成比较大的破坏,可能给煤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二)老窑水透水造成的水灾。老窑水水灾是我国煤矿水灾事故中最普遍也是最主要的事故。一些开发时间比较久或者埋藏较浅的煤层中,往往积聚老窑水。开采的时候由于不能准确掌握老窑水所处的具体范围,很有可能致使老窑水发生透水等情况,酿成水灾事故。

(三)含水层中的水涌出造成的水灾。煤矿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使底顶板以及厚层灰岩含水层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者会致使采掘工作面的破裂,出现这种情况,含水层中的水就会大量地向外涌出,引发水灾。

三、煤矿防治水工作常见的问题

1、对防治水工作认识不到位。目前,多数煤矿都认识到了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制度来保证防治水工作有序进行。但是仍然有少数煤矿对于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为:内部的管理、保障制度也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相关责任无法落实;基层的管理工作严重滑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的配备不足,防治水工作无法有效展开;管理人员对于现场管理不认真,存在违章指挥现象。

2、技术管理水平不够。部分煤矿的水文地质技术还没有跟上采矿技术的发展,同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技术管理职能的弱化会导致无法探明煤层中的水源,进而无法有效预测水灾的发生。甚至有些单位无视探测结果,仍然冒险作业,这种行为无疑于“谋财害命”。而且如果没有对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探明,没有及时对工作面的水患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对有隐患的工作面未采取探放水措施,而强行进行开采,还会引发其他安全事故。

3、关于防治水相关制度的落实不理想。随着我国对煤矿开采的力量不断加深,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如果不对水害隐患进行一一排查,没有对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水措施,而过分的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其结果可想而知。防治水制度落实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雨季的“三防”工作不到位;二是对废弃小煤窑的调查不清,地表塌陷填充不够严实;三是没有注意地表水的位置,盲目开采致使地表水溃入矿井之下,从而引发了水灾事故。

4、资金投入不够。多数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对于防治水工作有着“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宣传工作、培训工作都提到了防治水工作,但就是在资金投入环节,没有到位。多数企业管理者都不愿意在未发生的事故上投入资金,缺乏防水的忧患意识,没有意识到一旦发生了水灾,其结果可能是矿毁人亡。

5、缺乏煤矿防治水的专业人才。在煤矿企业展开防治水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人员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如果缺乏专业的煤矿防治水人才,就无法保证防治水工作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的防治水的专业技术人员是非常匮乏的,在人才配备上存在着引进难、留住难的情况。一些具备专业素养的防治水人才觉得煤矿工作很辛苦,很危险,工资待遇也不高,所以很多这方面的人才都不愿意去煤矿工作。

四、加强煤矿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工作的对策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相关规定,充分认识防治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并充实工作领导组,成立综合防治水机构,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提前部署好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作。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工作的要求,做好编制抢险预案,组建抢险队伍,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制定并严格落实雨季防治水措施,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为应对突发事故做好充分准备。

2、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防治水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防治水工作机构,配足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加强探放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煤矿防治水机构,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要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建立并执行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防治技术管理制度、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度、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等。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做到早谋化、早准备,超前安排部署“雨季三防”和井下防治水工作,一级一级的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做到责任明确。要切实监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并积极采取有力防范措施,不断促进矿井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建立健全完善基础台帐,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要定期对周边小煤窑进行调查,建立水文档案,查清周边煤矿水文赋存资料。一是积极查找收集资源整合矿井的资料,包括周边历年关闭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严格积水线、警戒线、探水线的“三线”管理。二是督促煤矿采取地面地质调查、核实矿井资料、走访老工人及当地群众等方式,确实查清原有小煤矿开采情况,真实掌握矿区水害地点标高、采空区范围和积水量、巷道布置等情况。三是是督促生产矿井开展了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等工作,完善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等有关图件,并建立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气象资料、探放水成果等有关基础台账。四是建立防治水专家会诊制度,进行全面排查和自查自评。

4、加强防治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水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要加强水害事故警示教育,通过重大水害事故案例,深刻接受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通过警示教育活动,真正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推动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防治水专业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二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采取专家解读、现场培训、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全面培训,对先进的探放水设备和技术等手段,着重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做到水害综合分析,提前预测预报,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开展水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抵御水灾和紧急避险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建设区域内的地质、水文、降水等基本情况,严格规范建设流程,严格管理建设技术,从而降低出现水灾的概率,保证煤矿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毛振西.煤矿防治水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分析[J].山西煤炭,2011,(12).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3

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4

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一、全市地方煤矿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煤矿企业兼并领导组办公室批复我市保留矿井数量为129座,规划产能规模为11230万吨/年.其中省属x煤集团、省煤炭运销集团、x煤炭进出口集团办矿62座,规划能力4890万吨/年,分别占48%和44%,地方及省外主体企业办矿67座,规划能力6340万吨/年,分别占52%和56%.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x政办发[2010]8号文件精神,我市目前监管的整合保留矿井数为67座,其中原有x煤集团(省煤炭资产经营公司)重组的3座保留矿井虽经省领导组会议决定由兰花集团为主体,但现未正式行文批复.

地方监管的重组整合保留67矿中,按属地分:市直10座,能力1525万吨/年;xx6座,xx720万吨/年;xx16座,能力1485万吨/年;xx17座,能力5万吨/年;xx11座,能力900万吨/年;xx7座,能力375万吨/年.按主体企业分:xx集团14座,产能1530万吨/年;xx天泰5座,产能420万吨/年; xx13座,产能1215万吨/年; xx12座,产能930万吨/年;xx能源8座,产能675万吨/年; xx7座,产能375万吨/年; xx4座,产能315万吨/年; xx1座,产能300万吨/年; 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1座,产能400万吨/年.

二、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四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市煤炭局与兰花公司市直各矿、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 “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市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我局以晋市煤局字〔2010〕222号文转发了省煤炭厅《关于做好全省煤矿防汛工作的通知》,以晋市煤局字〔2010〕241号文将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三个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防汛检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晋市汛 [2010]1号)、《关于切实做好2010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2010]2号)、《关于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2010]3号)全文转发给各县(市)煤炭工业局和市直各煤矿,成立了以局长赵晚畴为总指挥、副局长崔晋宁为副总指挥的全市地方煤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市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剖析近几年来全国及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安全检查中把防治水列入头等隐患排查范围,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重点时期时段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四)、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市、县、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未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制定了《晋城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级各煤矿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全市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加强调度和现场督导,汛期前对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停产撤人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我市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水害险情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反应机制.我市的两支矿山军事化救护队共购置水泵21 台,装备排水能力达4000立方米/小时,大大提高了水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同时我们定期对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未发生水害事故,未收到煤矿水害险情报告,防汛工作有条不紊,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抓好防汛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工作缜密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局领导带班制度,对突发情况、重大汛情、灾情即发即报,及时科学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文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w.5 y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4

由于上下组煤的开采有所区别,因此在具体的水害灾害发生情况也大有区别。在上组煤的开采时,顶底板砂岩水害是对矿井开采具有重要影响的,而下组煤开采时,徐、奥灰水害是主要的煤矿水害。同时,地质构造条件对于其影响也较大,例如在山区、丘陵地带,由于煤层露头出露大,同时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供给,使得遭受地表水和奥灰承压水威胁相对严重。

2煤矿水害的防治技术分析

2.1留设防水煤岩柱技术

所谓的防水煤岩柱,指的是在进行开拓方式设计时在积水区和采煤区之间通过预留一定宽度和一定厚度的防水结构称之为煤岩柱。建造防水煤岩柱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煤岩柱的防水构造尽可能的避免积水进入到煤矿的生产作业区和采空区。而且防水煤岩柱具有隔离作用,可以很好地将积水区与正在开掘的巷道或在开采的采煤面隔离开来。一般来会说,防水煤岩柱的设置都是有严格规定的,既要符合安全设计的要求,还要考虑到经济合理的要素。通常,对于厚度在3.5m以下的,煤岩柱的预设应该是在2m以上。而对于在地下水体下或强含水层下采矿的情况,防水煤岩柱的设置要比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大,最小不应该小于导水层裂隙带的高度加5---30m的保护层。

2.2超前探放水技术

超前探放水的主要目的是在采掘过程中,超前对于可能隐藏水患的地段进行钻孔探水、放水、探明采掘等工序,以帮助及时探出水情得以妥善处理。很多时候,在煤矿的开采挖掘过程中会出现出汗、淋水、巷道变形、异味、发出声响等现象,这些都是异常情况的信号需要及时采取实施超前探放水。

2.3应用防水闸门和防水闸墙技术

为了有效的防止井下突发水害事故的发生,可通过应用防水闸门和防水闸墙阻挡涌水突然进入到矿井当中,造成井下的重要的开采区以及重要的设备机械遭受淹没。通常来说,密封性能较好的防水闸门和防水闸墙还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隔离涌水区和保护区。作为结果,应该提前在可能发生突水的采区巷道进出口处或井下修建好防水闸门,而防水闸墙则应该安置在局部有突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水透的危害。

2.4合理选择煤矿的开采方式

除了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会给煤矿水害的产生起到一定的影响外,煤矿的开采方式的正确选择也是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地下水进入矿井的重要举措。相对来说,合理选择煤矿开采方式是一种比较自然积极地防治水措施,在结合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开采时,应该提前设定好开采顺序和井巷布置。

3结语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5

关键词:防治水管理;安全生产;护航

中图分类号:O353.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矿井生产地区向深部和边部的延伸以及下组煤的开采,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变的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东庞矿2003年4月12日在2903工作面下巷的掘进时遭遇了罕见的隐伏强导含水陷落柱特大突水灾害,使东庞矿上组煤层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急剧复杂化。其次是三水平地区,该地区经地面三维地震勘探依然发现了陷落柱的踪迹。更值得关注的是北翼下组煤层的开采、2903工作面突水陷落柱治理工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技术工作的展开,均给地测防治水工作提出了更加艰巨任务和新的课题。

1 科学地锁定目标,强化深层次的技术管理

东庞矿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乃至瓦斯地质特征,经采勘对比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矿井水平的延伸、边部和下组煤的开采所带来的诸多水害隐患,均是构成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因此,锁定住上述目标及时升级地测防治水工作版本,构筑新的防御体系,是强化深层次技术管理的重要步骤。

1.1 在完善制度建设方面,我们建立健全了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了周分析制度和每月由总工程师参加的分析制度,增加了定期杨矿组织的技术例会,完善了地测相关规章制度。

1.2 注重了矿井生产过程中包括物探、钻探乃至化探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勘探工作,按公司规定补充了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煤层钻的钻探工作,杜绝了采掘工作面误揭露无水陷落柱,加强了对综合勘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和规律的研究工作。

1.3 强化了地测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从科长到组长均承担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应知、应会的传、帮、带的责任,制定了全矿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地测防治水技术培训计划,使全矿职工掌握了矿井防治水知识,增强了职工防治水意识,通过培训也使地测专业技术人员较好地掌握了基本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满足了地测工作的需求,指导了安全生产。

2 加强地测防治水基础工作

矿井地测防治水工作既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一项致关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我们继续加强了地测信息保障集成系统建设,满足了各专业数据库的建立、图纸编辑和自动成图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各类勘探成果及时与实际揭露资料对比分析、进行修正,为应对各种突况提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测信息保障系统。

2.1 地质基础工作

在矿井生产勘探方法和手段上,坚持了井上、下综合探测,必要时采用巷探的原则,同时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也针对性地积极采用先进的勘探技术来满足生产对地质勘探成果的需求。

通过多年经验积累及先进技术的应用,我矿总结出五条地质预测预报保障措施:⑴加强基础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地质预测预报;⑵利用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进行地质预测预报;⑶应用层位对比法进行地质预测预报;⑷利用井下钻探资料进行地质预测预报;⑸应用作图分析法进行地质预测预报。五条地质预测预报保障措施的认真实施,较好地对地质复杂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形态进行了超前预测预报,指导了安全生产。

2.2 矿井测量基础工作

在矿井测量工作方面,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积极进行资料管理方面的探索;全站仪、防爆全站仪的引进,大大提高了我矿测量工作效率和施测精度。同时,在井下执行导线点挂牌制度,方便了生产区队及其他相关人员使用。资料管理上,编制电子成果台帐,打印成册,按采区分册,美观整齐,便于查找。

2.3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建立在矿井地质和测量基础工作之上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既汇集了地质和测量成果的优势,同时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努力做强地质和测量基础工作的同时,把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尤其是涉及矿井重大危险源的重大水害防治基础工作纳入主攻方向,确定了严密的防治水技术路线,建立了完整的防治水体系。

2.4 矿井储量基础工作

根据《储量》、《三量》规程和公司质量标准化达标要求,规范了台帐、图纸的编制工作,加强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地质构造、煤层夹矸的超前预测预报工作,为矿井正规生产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和资料。同时,为了加大资源回收力度,对回采工作面采高、机头、机尾三角煤回收严格考核,严格要求区队在上巷利用机组直接将巷道底煤割出,下巷全部超前卧底,提高资源回收率。

3 转变思路,做实、做强地测防治水工作

3.1 改变生产格局,促进防治水工作的落实

在采掘战场布置方面,为了适应目前全程勘探的防治水技术思路,结合矿井生产特点,对采掘设计进行优化、合理摆布生产地区,满足了一队两头的生产格局,在严格完成各项防治水工作的同时提高了单进水平。

3.2 全面转变工作思路,由技术向生产延伸

为了切实把防治水工作落到实处,我矿及时提出了技术向生产延伸的工作思路:即地测防治水工作不单纯是技术部门的直属工作,也是生产部门密不可分的工作任务;防治水工作没有完成,要直接问责生产单位;思路的改变,使生产单位时刻把协助运输钻机、排水系统完善。

3.3 实行技术例会制度,力促各项地测防治水工作的落实

为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我矿定期组织技术部门进行实地工作调研,定期组织技术专题会,对技术工作尤其防治水工作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每次调研和技术例会后,及时下发工作纪要,每项工作都确定负责人、完成时间,并追踪考核。

3.4 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地质技术路线

随着矿井生产水平的延伸,矿井地质条件及瓦斯地质条件变得复杂,严重影响了采掘生产及安全;通过现场经验积累及先进技术的应用,我们及时总结出五条地质预测预报保障措施,并广泛应用,较好地对地质复杂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形态进行了超前预测预报,指导了安全生产。

3.5 多措并举,提升职工防治水技能和意识

为了加强职工防治水教育培训工作,教育科、地测部门每年联合制定年度地测防治水培训计划,矿领导、专业科长、技术骨干亲自担任教师授课,提高职工现场防治水意识。

4 今后努力方向

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勘探单位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提高钻探队伍素质,建设一支现代化高素质的井下钻探队伍。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教育、知识更新,提高地测队伍综合业务水平,完善地测防治水体制,使地测防治水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6

2015年8月4日,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现场会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会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黄玉治总结了近年来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并部署了下一阶段水害防治工作的重点。

政府重视 企业认识提高

近年来,各产煤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已经连续28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

黄玉治指出,企业对于水害防治工作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地区、有关部门、企业认识到了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的重要性。上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下到山东能源集团肥城矿业公司编制的12万字的防治水技术、工作、管理“三项标准”,都印证了政府和企业对于防治水害工作的重视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配备了防治水“三专”(专业防治水技术人员、专用探放水设备、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并完善了3个地质报告、5种图纸(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5种台账(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台账、地表水文观测成果台账、矿井突水点台账等)。企业还加大资金和装备投入,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进行了划分,使煤矿水害防治的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科技兴安也是目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大趋势,一些煤矿企业和科研院所都成立了防治水研究中心。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建立了高速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与处理可视化网络平台、地下水动态变化与矿井突水微震监测预警系统,形成了超前、立体、综合物探技术体系。

随着企业对水害防治重视程度的提高,资金投入也随之增加,科技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很多企业的煤矿防治水物探、钻探、水位监测监控、水害预测预报、排水系统和应急救援等装备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冀中能源集团自2012年来,投入1.18亿元引进了加拿大井下水变电磁仪、微震仪、德国产槽波地震仪、物探等装备,并构建了井下语音广播预警、水温动态监测遥测等保障系统。

目前,大口径救援钻孔、快速注浆封堵、突水水源快速检测与识别等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研发,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由于企业也重视了员工在应急、救援方面知识的培训,事故出现时,员工积极自救、互救,及时避险逃生,配合事故救援人员,使得事故救出的人员逐渐增多。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153名矿工被困8天8夜,最后救出了115人。

水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水害伤亡事故和淹井事故时有发生。

黄玉治指出,近年来的煤矿水害事故,呈现出几个特点:较大以上水害事故占全国煤矿较大事故的比例较大;小煤矿水害事故占全国煤矿较大以上水害的比例较大;老空透水事故多发;贵州、黑龙江、山西三省的水害事故相对多发。

分析近年来的几起水害事故,黄玉治指出了暴露出的6个问题。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根据调查,广西、陕西等地有防治水队伍的煤矿企业不足70%,煤矿管理人员对于水害防治工作的防范意识不强,对于突水危险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二是水文地质资料不清楚。水害大多数是由于水文地质资料不清,盲目掘进施工造成的。2015年发生的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1・30”突水事故,就是企业对工作面涌水量预测不准,未对顶板离层水害进行分析,工作面顶板岩层充水条件发生变化形成离层水体,在水压、矿压及上覆岩石体自中立等作用下,发生透水事故,造成7人死亡。

三是探放水管理不严格,主要表现在探放水措施不落实、探放水管理不到位、探放水效果验证不到位。山西同煤集团姜家湾煤矿“4・19”透水事故,就是因为井田区上部7号煤层小煤矿曾开采过,留下大量采空区及积水,虽然企业探放了部分积水,但未进行效果验证,在采空区积水没有放净的情况下进行回采,导致了透水事故,造成21人死亡。

四是防治水基础工作仍然薄弱。部分煤矿企业探放水钻机、物探仪器配置不足,多数矿井没有配备水质快速化验仪器设备,不能及时判别水源。此外,矿井未按规定建立矿井水动态观测系统和强排水系统。自身又没有应急排水能力,导致有少量涌水便酿成透水事故。

五是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屡禁不止。破坏防隔水煤柱,甚至超层越界生产,一直都是发生透水事故的直接诱因。黑龙江鸡西安之顺煤矿“8・14”重大透水事故,就是存在超层越界、弄虚作假等非法违法行为所导致的。

六是水害防治水技术装备还不够成熟。物探方面,适应煤矿井下空间条件的物探技术还不成熟,井下电磁法勘探多解性、漏报率、误报率偏高;化探方面,部分矿区尚未建立充水水源化学特征数据库,不能满足突水水源快速判别的需要;探放水技术与装备方面,存在高水压含水层钻进困难、坚硬地层钻进效率低等问题;水害监测方面,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老空透水、隐伏陷落柱突水等重大突水灾害在掘金、回采时,难以精确监测。

黄玉治指出,面对水害防治工作的新挑战,要实现水害防治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转变、由局部治理想区域治理转变、由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转变、由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转变、由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转变这“五个转变”。

优秀企业的防治经

会上,冀中能源集团、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等企业进行了煤矿水害治理方面的优秀经验介绍。

冀中能源集团总工程师赵庆彪介绍,冀中能源有水地质类型极复杂的矿井20对,主要集中在邯郸、邢台地区。邯郸、邢台矿区煤层底板突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以隐伏构造为通道的底板突水和以微小断裂构造及裂隙带为通道的底板突水。

冀中能源集团为了治理水害,首先建立了科学的防治水管理体系。以组织保障为前提,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发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并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了《冀中能源集团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和《冀中能源集团煤矿防治水管理补充规定》。

此外,冀中能源集团还投入1.18亿元,购置了钻进能力300m以上的大型钻机209台、测斜仪40套、加拿大产井下瞬变电磁仪2套、德国产槽波地震仪1套等设备,建设了地面注浆系统12座,构建了井下语音广播预警、水文动态监测遥测、矿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等系统。

在现场管理上,冀中能源集团也采取了严格的措施。在井下各个打钻地点推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钻探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开展各类井下实地培训,对防治水专业人员、班组长的防治水业务进行培训,提升了整体队伍的防治水业务素质和水平。

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以下简称“新汶矿业”)总工程师辛恒奇说,由于新汶矿业位于蒙山和莲花山两大分水岭之间,柴汶河流经新汶矿业的矿区。新汶矿业水害隐患主要表现在河道泄洪能力差、煤层露头埋藏浅、露头防水煤柱不足、灰岩岩溶裂隙发育(浅部灰岩发育,导致地表水与矿井水力联系密切,易造成汛期涌水量增加或岩溶水害事故)、老空积水威胁严重等方面。

新汶矿业针对这几个水害隐患,通过七个步骤来开展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综合治理、完善体系等防治水措施,有效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第一步,查。主要是在图纸分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物探技术,配合钻探手段对地表水害隐患地点进行综合分析探查。

第二步,防。由于新汶矿业的矿井大都依河而建,煤层及含水层露头位于河床附近,为防止地表水溃水威胁,按照防渗、防漏、防溃的总体思路,在地面实施河床铺底、砌坝护坡治理工程,修整河道,形成倒水槽,防止地表水渗漏到井下。

第三步,堵。在综合探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回填、河床铺底、筑坝、注浆等措施封堵各类隐伏的过水通道。

第四步,疏。通过加宽、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同时,实施相邻地方煤矿老空积水疏放工程,变“堵水”到“疏水”,实现老空水的有效疏排。

第五步,控。控制周边相邻关闭矿井的积水体,通过构筑井下水闸墙等隔离工程,缓冲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对老空积水进行限流、隔离、控制。

第六步,排。由于汛期涌水量一般为枯水季节的3~5倍,给矿井排水造成了很大压力。所以新汶矿业采用疏排结合的方式,利用疏排水钻孔作为应急排水,保证汛期的安全生产。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7

4月1日起,全省进入雨季,降雨量逐渐增大。据省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天气形势复杂多变,极有可能发生严重洪灾,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压力很大。据统计分析,雨季是我省煤矿水害事故多发期,且较大以上事故易发。年雨季发生水害事故4起,死亡20人,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较大事故1起,死亡5人。年雨季发生水害事故4起,死亡12人,其中较大事故1起,死亡8人(险些酿成死亡16人的重大事故)。

分析近两年汛期水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未及时查明周边老窑、采空区积水情况。二是在发现透水预兆后,违章指挥冒险蛮干。三是不执行“有掘必探”,违规采用放顶煤等巷道式采煤法。四是超深越界开采。

为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特对雨季煤矿防治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及时通报近年汛期水害事故情况,开展警示教育。

对辖区内煤矿实际控制人、矿长进行警示提醒,通报近两年汛期水害事故情况,结合总局《七条规定》和全国、全省“打非治违”工作方案,提出预防水害事故发生的措施。结合6月份的“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水害事故案例分析及警示教育。要督促主要产煤县(市、区)政府,组织对矿长开展一次集中警示教育,督促县(市、区)政府指导煤矿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一次警示教育,促进煤矿进一步提高预防水害事故的意识。

二、突出三个重点,抓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

一是督促当地政府学习借鉴防治水联防联治工作经验,及时查明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查清相邻煤矿、废弃老窑及本矿采空区积水情况。在查清水患威胁的情况下,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行治理。二是督促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发现透水征兆时,带班领导井要果断停止作业,撤出人员。三是开展专项监察,重点查探放水“三专”规定(专业人员、专职队伍、专用探放水)的落实情况,督促落实《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2013年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指导意见》。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8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预防水害事故;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TD7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煤矿产量的逐年递增,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全国各地煤矿透水事故频发,煤矿防治水工作任务紧迫而繁重。为进一步深刻吸取近年来煤矿发生的水害事故及重大透水事故教训,全面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煤矿防治水工作多次提出要求,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深化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加快建立“探测超前、预报准确、防治达效、管理到位”的煤矿防治水工作体系,认真做好防汛、防排水、防雷电和井下防治水工作,防患于未然,严防因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有效遏制重特大水害事故和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生产安全事故。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煤矿防治水预防水灾事故工作,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相关规定,充分认识防治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并充实工作领导组,成立综合防治水机构,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定期召开安全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建立预防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提前部署好雨季“三防”和防治水工作。要按照国家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工作的要求,做好编制抢险预案,组建抢险队伍,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制定并严格落实雨季防治水措施,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为应对突发事故做好充分准备。

二、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制度,强化责任意识

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防治水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防治水工作机构,配足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加强探放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水害隐患严重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煤矿防治水机构,配备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要配备齐全的探放水设备和专业队伍,建立并执行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防治技术管理制度、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责任追究制度、防治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制度等。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做到早谋化、早准备,超前安排部署“雨季三防”和井下防治水工作,一级一级的落实责任,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做到责任明确。要切实监督、督促煤矿企业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并积极采取有力防范措施,不断促进矿井防治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建立健全完善基础台帐,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

要定期对周边小煤窑进行调查,建立水文档案,查清周边煤矿水文赋存资料。一是积极查找收集资源整合矿井的资料,包括周边历年关闭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严格积水线、警戒线、探水线的“三线”管理。二是督促煤矿采取地面地质调查、核实矿井资料、走访老工人及当地群众等方式,确实查清原有小煤矿开采情况,真实掌握矿区水害地点标高、采空区范围和积水量、巷道布置等情况。三是是督促生产矿井开展了水文地质补充调查等工作,完善编制矿井充水性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剖面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等有关图件,并建立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气象资料、探放水成果等有关基础台账。四是建立防治水专家会诊制度,进行全面排查和自查自评。

四、加强防治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水害防治意识和技能

要加强水害事故警示教育,通过重大水害事故案例,深刻接受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通过警示教育活动,真正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推动防治水工作,有效防范水害事故的发生。一是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防治水专业培训,并进行考试、考核。二是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采取专家解读、现场培训、案例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全面培训,对先进的探放水设备和技术等手段,着重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做到水害综合分析,提前预测预报,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是开展水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抵御水灾和紧急避险能力。

五、认真落实防治水措施

一是煤矿负责人和管理人员严格落实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安全情况报告制度,要提高警惕,时刻观察天气情况,特别是接到大雨暴雨灾害预警电话、手机短信或文字书面通知后,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疏散井下作业人员,确保安全。二是要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三是加强现场管理和专项整治,认真落实探放水有关规定,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原则,对受水害危害区域,要及时编制探放水设计,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在安排生产计划时,首先安排探放水计划,采掘队伍进行生产前必须履行探放水安全确认签字移交程序。四是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及时开展矿井水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根据矿井充水条件,分析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严格落实“有疑必停,有险必撤”的紧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六、定期组织开展水害隐患排查专项检查

对防治水工作要列入各阶段执法检查计划,做为全年重点检查内容,明确检查内容、时间安排、工作要求。隐患排查要突出重点:防汛物资是否准备充足;排泄洪渠、排水沟及涵洞等防洪设施是否坚固、完好、畅通;办公室、生活区、职工宿舍是否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受威胁地点是否采取防范措施;矿井排水系统是否可靠,排水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水泵、管路、电控等设备是否保持完好;矿井防治水设施、探放水设备是否齐全到位;矿井防雷电装置是否组织检修、测试,地面避雷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是否存在井口在洪水位以下;主变压器、下井电缆等供变电设施是否进行预防性试验;供电系统漏电保护是否进行整定校验;泵房、变配电所、防洪物资库等重要场所的值班人员是否落实值班责任制等,并要建立台账,对排查出的水害隐患要责任到人、立即整改。通过查隐患、堵漏洞、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彻底消除隐患。

七、进一步加大水害防治的监管监察力度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职责,加强对辖区内煤矿的监督检查力度。凡没有配备地质或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有水患的企业未配备探放水设备和队伍的,防治水措施不落实的,没有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定矿井水害应急预案的,超层越界开采的,开采防水煤柱的煤矿企业,必须责令其立即停产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要依法关闭。对对存在重大隐患的,责令停产整顿,凡整改不合格、无法保障安全开采的,依法予以关闭。

总之,煤矿防治水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防治水意识,积极掌握水害防治水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应用,强化现场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绍刊.加大煤矿水害防治的监管监察力度的必要性[J].山西煤炭,2008年02期.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9

1月2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骆琳签署总局第29号令,颁布了《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自3月1日起实施。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同志。

记者:本次《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修订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赵铁锤:《煤矿安全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以《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为依据,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为目的,是有关法律、法规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煤矿生产、建设活动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则和依据,是各级监察监管人员和广大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现行《规程》是在原《煤矿安全规程》、《小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露天煤矿)三部规程的基础上于、两次修订而成。为了提高《规程》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针对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建立了《规程》及时修订工作机制,自1月1日施行以来,先后于和针对个别条款了进行了两次修订,共修订了六条。第一次修订是吸取放顶煤开采多次发生事故的教训,严格了放顶煤开采的管理;第二次修订是针对煤矿机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供电安全和局部通风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修订,这两次修订工作对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有效防范类似事故发生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煤矿技术装备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吸取近年来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对现行《规程》相关条款应及时进行修订,以促进煤矿企业搞好安全生产。

记者:本次《规程》部分条款修订有何重要意义?

赵铁锤:本次修订《规程》,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总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工作。对于完善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推进煤矿安全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有效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者:这次修订总体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赵铁锤:本次修订只针对近年来所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修订。修订过程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注重实际。本次修订主要针对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对《规程》理解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煤矿安全生产实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和完善。

二是体现先进。《规程》的修订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引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落实科技兴安,促进生产安全。

三是保持稳定。《规程》修订后的总体结构保持不变,不增删章节、条数,也不打乱各条的顺序。

四是相互衔接。《规程》的修订与已经施行标准相衔接,如注重了与已实施的防治瓦斯突出、防治水规定相互衔接。

记者:本次修订主要内容有哪些?

赵铁锤:本次修订集中在合理集中生产,严格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专用排瓦斯巷管理以及煤与瓦斯突出和水害防治等方面,共涉及14条。主要内容有:

1.明确了同一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的规定。

为严格控制同一采区工作面个数,明确规定“一个采区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同时要求“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最多只能布置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避免工作面数量过多、通风系统不可靠,引发事故。

2.严格了采掘工作面通风管理措施。

一是为了推进煤矿瓦斯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工作,对回采工作面回风巷最高瓦斯浓度进行了更严格的规定。取消了《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关于在特定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最高允许浓度可以放宽到1.5%的规定,统一适用最高瓦斯浓度1.0%的上限规定。

二是对专用排瓦斯巷的设置提出更加严格的限制条件。明确规定了专用排瓦斯巷必须是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之外单独设置,并编制专门设计和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严禁将工作面回风巷作为专用排瓦斯巷管理。同时,将专用排瓦斯巷进行巷道维修工作时的瓦斯浓度上限由1.5%的规定降到1.0%。

3.明确了低浓度瓦斯利用的规定。

根据总局已的低浓度瓦斯安全利用的相关标准,将原《规程》中关于“利用瓦斯时,瓦斯浓度不得低于30%”的规定修改为:“抽采的瓦斯浓度低于30%时,不得作为燃气直接燃烧;用于内燃机发电或作其他用途时,瓦斯的利用、输送必须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取消了对低浓度瓦斯用于内燃机发电及低浓度瓦斯浓缩后再利用的限制。

4.严格了突出矿井鉴定 工作的管理。

为解决一些矿井应当开展突出矿井鉴定但不及时开展鉴定的问题,修订后的《规程》一百七十六条明确要求,煤矿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事故调查认定为突出事故的,发生事故的煤层即为突出煤层,该矿井即为突出矿井;明确要求煤层有瓦斯动力现象、煤层瓦斯压力达到或者超过0.74mpa、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突出事故的矿井应当立即开展突出矿井鉴定,取消了突出矿井可以经鉴定机构确认后摘帽的内容;严格了突出矿井审批管理,要求矿井将鉴定结果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煤炭行业管理的部门审批,报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并吸取震动爆破易引发突出事故的教训,取消了震动爆破防突措施相关内容。

5.完善了防治水的相关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对煤矿防治水管理措施进行了完善。一是要求煤矿企业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二是根据我国潜水泵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井下防水闸门的设置要求作了修改,规定了在部分特殊条件下,可以用专门潜水泵代替防水闸门。三是新增加了井下防水闸墙的设置相关管理要求。

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规程》?

赵铁锤:新修订的《规程》部分条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认真贯彻执行《规程》,是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要切实抓好新修订《规程》部分条款的学习宣传工作,要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宣贯工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于近期组织开展新修订《规程》的专题培训,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组织相应的学习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规程》的宣传力度,确保《规程》的各项规定深入人心。

煤矿防治水条例篇10

矿山地质教学 系统实验 多媒体 构造模型

矿山地质是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井灾害防治、工程物探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及地质图件的阅读与使用等专业知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地学分支学科知识,建立地质学的时空观,能阅读及编制相关矿山地质图件,掌握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地质知识指导和保障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由于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且难以在实验室中重现,导致了该课程较抽象。同时因其涉及学科种类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与理解的困难。另外,该课程与煤矿开采实际结合紧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采煤概论与矿山生产实习还没有完成,致使学生难理解,不能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现场实际到底该如何对应。

针对这种情况,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一方面,强化基础概念与理论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地质模型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地形象化,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地质工作能力。

根据教师对采矿、安全三届学生的授课经验,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实施上述的教学手段,更应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相应实践环节教学。具体包括:(1)强化野外地质认识实习;(2)结合学院科研项目丰富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煤矿山相关的研究实例,讲授一些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地质学内容,以及在矿井灾害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地质条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3)吸收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矿山地质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地运用相关知识。

一、强化矿山地质认识实习提升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

矿山地质学课程面向采矿、安全等非地质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地质实践机会不多,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构造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煤矿开采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都有构造有关。所以认识各种复杂的构造现象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点。为此,在矿山地质学教学的过程意安排了野外认识实习教学内容。

经过认真筛选,矿山地质认识实习的野外教学基地选在北京西山东部下苇店村,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该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在华北地区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地质构造形态直观明显,易于学生现场学习,提高他们对矿山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在实习中,沿实习路线从老地层到新地层前进,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观察点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各类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并做必要的记录,对特征地质构造作素描图。并且通过产状测量,学生很好地复习和掌握了罗盘的野外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不同地层单位的分界标志、地层中出现的断裂构造和层间小褶皱,尤其是断裂构造附近的牵引构造等,训练他们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教学实习取得较好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对野外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分析。

二、引入科研工作实例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

矿山地质课程内容在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把相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地质构造引入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把抽象的地质构造形象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院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矿山地质课程对这方面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遵循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水文观测――矿井水害防治的流程,引入相应的科研实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采掘活动,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充分说明井田构造格局、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小构造对顶板富水区的影响。在采动条件下,后期的人为改造与先天地质条件的叠加,破坏了顶板含水层地下水天然径流条件,如果没有遵循矿井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很容易发生水害事故。强调在矿井水害防治中应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同学们深刻领会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前面几章基础地质知识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

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抽调优秀本科学生参加学院教师科研项目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习惯。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现场系统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而且能在繁杂的资料中收集到课题研究需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参与项目数量增多,一方面学生能系统全面了解各大矿区各种的生产系统与地质条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应对井下工作条件的能力;最后,经过2年左右的锻炼,在毕业时,这些同学都有不俗的表现,有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的,由以优异成绩考研获录取的,参加工作的同学也由于有前期的积累,工作能很快上手,在用人单位都有不错的发展。

这项工作,从03级开始已经坚持了7届,今后还会坚持下去,相信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矿山地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面向采矿、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由于没有地学基础,授课教师如何能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03级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总结出具有安全工程学院特色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

(1)强化矿山地质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消化书本知识,认识实际地质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防治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科研实例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