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3-03-16 22:50:20

目标的重要性

目标的重要性篇1

关于团队建设,曾有过这样一个调查:问团队成员最需要团队领导做什么,70%以上的人回答是希望团队领导指明目标或方向;而问团队领导最需要团队成员做什么,80%的人回答希望团队成员朝着目标前进。从这里可以看出,目标在团队建设中的重要性,它是团队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

由于有了目标,有了追求,有了方向和道路,接下来就要制定我们的行为约束。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白在这个追求目标的队伍里,什么是“是”,什么是“非”。

从某种意义上讲,打造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创业,创业的成功是一个不断树立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过程。目标要从以下几步树立。

确定职业定位。是谋生、谋职还是谋事,不同的职业定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谋生让人养家糊口,谋职让人小有积蓄,谋事才会让人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乐趣。

规划职业生涯。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只有在平凡的岗位上经过锤炼之后才会提升自己。要不甘于平凡工作,要善于学习积极向上,每一天都要激发自己的激情和潜力,只有不甘于平庸才能取得别人无法取得的成绩。

修炼职业素养。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敢说、能说、会说,敢干、能干、巧干。

目标的重要性篇2

对策分析

  华峰,一个誓立于打造世界一流的聚氨酯生产基地的民族化工企业。在“四个共同”的企业文化引导下,一一实现人才,制度,生产,文化的创新。在工作中,各部门,各班组统一思想,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把实现企业目标作第一要事,不断的提升基层班组建设质量,从而加快企业发展步伐。而有效的班组目标管理则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是企业文化的潜在力量。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目标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企业不缺乏英明的决策者,缺乏的是能将企业战略目标执行到底的班组和员工个人。树立班组目标,建立详细及量化的考核制度与奖惩条例,不断的进行监督与检查,改进,改善,进步,最后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  目标管理,责任性改进

一. 建设班组目标的原因

一个明确的,行之有效的目标,是所有发展的开始点,更是实现成功的奠基石。“一个确定的目标是有所成就的起点。”这句名言出自拿破仑-希尔。可以看出,目标对于我们企业或个人的发展起着导航灯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

第一,通过制定目标,可以让人明确方向,避免因走弯路而浪费时间。第二,目标就像一个筛子,它可以筛选出哪些是要做的事情,过滤掉无关的事惰,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目的明确会使工作更加井然有序。第三,通过不断的目标实现,能给予人成就感,进而唤起员工巨大的潜能,追求更高的目标。所以目标管理是以目标激励员工,而不是以控制为目的控制员工。应当注意,目标和目标管理是不同的。“目标”是一种期望或设计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通过设定不同方面和层级目标的方法;引导执行者追求,能给予执行者成就感,激发执行者潜能,快速有效实现最终目标的管理方法,它是一个实现目标的过程。两者的区分会在下面的文章中讲解到。

目标,就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上要前进的方向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体现人的需求的平台,清晰的反映出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及欲望。例如,在工作上,要努力做好每件事情,勤于主动思考问题,力争对氨纶丝产品进行创新。目标就是研发新的产品,那么我们就会有了工作的重点方向。在工作中,不断的用心关注每一个生产环节及工艺问题,时常对产品进行定位实验和研究。上述只是个小例子,来说明目标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目标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有四大点。

第一.提高士气。企业有了战略目标的引导,能逐步使团队的凝聚力增强。华峰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战略目标,更离不开企业所有员工的默默的付出。战略目标,经各部门分解后,最后所到达的就是基层班组。班组长将年度工作定位在实现上级目标上,再制定相应的,适合班组实际情况的发展目标。我认为,一个班组内,员工之间是在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所以,一旦班组发展目标实施起来,员工之间就会相互的监督,共同努力,这就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只有目标符合所有班组成员的利益所需时,才能凝心聚力,将目标执行到底。

第二.发展自身能力。能力是逼出来的,也是利益欲望激发出来的。例如,在纺丝车间里,A员工因自身操作技能不达标而缺乏正确操作的能力。倘若,班组建立个人工作技能达标的目标,那么A员工就会在其它班组成员的监督下自觉的去学习标准的技能操作方法,提升自身的个人技能,达到班组所设定的目标。目标,能发展个人能力,更能够挖掘个人潜能。

第三.聚焦资源。企业中,往往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也企业年度发展目标不一致,处于各自管理自己的状态。这样的部门无论把绩效做的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因为部门的职责是将企业的目标与部门工作重点结合起来,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所以,企业各部门有了企业目标的引导,就会建立部门任务和发展目标,把工作的重点聚焦在有效的资源上,从而更好的为工作服务,为企业目标服务。

第四.实现绩效。09年,企业开始实行薪酬制度改革,以绩效看生产成果。在企业工厂内部,分别对部门职责进行清晰化的区分。在坚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大方向下,各部门的年度目标实现为小单位,共同努力,为实现绩效和企业目标做好检测与管理。例如,纺丝部门年度生产的氨纶丝一等品率目标是98.5%。那么,这个部门目标分解到各个班组中,各个员工上。而部门的目标是否能顺利实现直接影响部门绩效,部门绩效与员工的奖金直接挂钩。所以说企业目标的存在,作为一种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促使员工为绩效而不断的努力工作。

目标,能够带给企业员工许多的好处,能发展员工的能力,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实现双赢。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我认为,只有对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目标。即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根据组织所面临的内外部形势需要,制定出在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的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的管理模式。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参与导向,系统导向,控制导向,授权导向,结果导向。其特点充分注解了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任何有效目标都要遵循SMART原则,首先,目标管理必须明确、具体。专家们把这个叫做SMART原则,即目标的“具体性”(Specific)“可度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和“时限性”(Time)。应该说越到基层,各种任务越具体,在现场管理中,一定要注意对这一原则的运用。可以这样讲,没有SMART也就失去目标管理的内涵。为什么这样说呢?困为目标管理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处理,要求各种指标具有完全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我们有时会在工作现场看到悬挂着这样一些大幅标语:“安全重于泰山!”“一定把质量搞上去!”但是你一问员工:安全的具体标准有哪些?回答是:就是别出事呗!那质量的标准呢?就是少出次品呗!这不行,标准一定要具体,或者说,我们的目标能量化的就必须量化,即使是难以量化的,也要把结果描述出来。

        其次,目标的设定应该既具有先进性、挑战性,同时又要具有可行性。没有先进性和挑战性就失去了激励作用,等于没有目标;但是又不能把目标定得没边,无法实现,还要考虑到可行不可行。我们把这个原则叫做“让小孩跳起来够桃”,太高或太低都不合适,应该让大家经过努力一跃能够实现。因此我们既要强调队伍能打硬仗,但又不能蛮干,强迫部下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因为这样会使部下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注意:严格意义上的目标管理,其目标不是上级强加的,而是由员工与所属领导共同制定的,目标的达成是员工自我管理的结果。目标管理的核心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要客观分析实现目标的边界条件。什么是边界条件?就是实现目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依据《生产任务单》的要求对人员、设备、物料、技术能力、能源等进行测算,任何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应尽量在开工前和有关部门沟通,并得到解决,避免误事。边界条件我们又称之为底限原则,它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本前提,否则就是不顾条件地蛮干。比如现在有些地方的所谓献礼工程,为了在某某日子之前一定完工献礼,结果活儿是完成了,但成了“豆腐渣工程”。因此原则比目标更重要。这一点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因为原则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  

二.目前班组目标管理的情况

第一.作为班组长,是否意识到班组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发展潜力和空间掌握在高层领导高瞻远瞩的决策中,而企业班组的发展则是挖掘发展潜力的先锋队。因此,班组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实力。那么班组长是否意识到发展班组就是人为因素。据我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企业将近96%的班组长是能够清楚的知道发展班组的重要性。在上级的领导带领下,班组内所有的成员共同努力工作,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坚持四大创新机制,使班组内部形成人人争先进的工作氛围,尤其在工厂内部争创“优秀班组”称号。目前,工厂内部各个部门逐渐形成一种内在的奋斗景象。许多员工利用这次企业停产检修的机会,自己主动去其他部门学习各种设备操作知识。

我认为,思想决定行动。有了班组发展意识,那么必然会有其行动的方针。

第二.是否根据上级目标建立合适自己的班组发展目标。

  有目标,并不代表会成功。第一,在企业中,班组长根据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及上级目标来进行分解相关工作任务,来确定班组的生产目标,任何事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指引,才不会在日后的工作中适应自己的工作重心及个人价值意识。第二,充分了解自身班级组的情况。对员工各方面的技能有十分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与员工能够和谐相处,在必要的时候,要一呼全应的局面。第三,与员工共商目标,班组目标的执行人是员工,那么班组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得到员工的支持。制定出合适班组成员各项欲望所需的目标,但其方向要与企业战略方向是一致的。通过调查显示,100%的班组长主动的根据企业年度目标及上级的目标建立相关适合班组发展目标。这说明我们企业的班组长都有自身发展要求,并为此不断的努力。

  第三.目标是否经班组成员一致通过才生效,班组长以身作则,带好领袖作用。

  一个行之有效的目标,必须经执行人员一致通过才生效,因为共同的努力,其结果是辉煌的。倘若有部分员工对目标有所不认可,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会有重大的隐患。因为不认可所带来的危害是影响到全局的,班组内部人员较少,可能某个班组员工就会破坏整个班组发展目标,就会要求班组长做好充分沟通工作,在企业中有这样的现象,有些班组对于目标的建立都是口头的承诺,没有做好计划,也没有标准可循,这就导致其续放达不到预定标准。我认为,在班组里,班组长要召开一年一度的计划合同会。对于班组所制定的目标,要适应全体成员的发展倾向,并满足成员有关的欲望。例如,利益欲望,升职的欲望,当所有的成员赞同班组目标之后,班组长要首先作出表率作用,其表现在制定目标责任到合同上,一份目标责任制合同将代表其班组是否能够履行工作责任,实现目标,达到绩效,获得奖励;达不到目标,绩效成绩降低,扣除相应奖励,制定合同,并鼓励大家共同为实现目标努力,班组长在工作中必须以身作则,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履行企业生产管理职责,带好下属员工,积极与员工沟通了解,共同为目标的实现而不懈努力。

目标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中国 证券市场 监管目标

证券市场监管目标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所谓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是指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监管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公平和效率,营造一个高效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市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克服和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

证券市场本身固有的特征使其同其他市场相比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首先,证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负外部性。在证券市场上,由于资本被高度抽象化和虚拟化,资本交易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金融交易,价格变化和交易速度极快,市场风险会很快殃及货币、外汇等其它金融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其次,证券市场存在着竞争和信息的不完全性。证券市场极易产生垄断,从证券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家公司仅能发行本公司的证券,而不能发行其他公司的证券,证券的发行过程排除了竞争。从证券交易的角度来看,只要证券发行和上市交易的数量是有限的,某些势力强大的投资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大量的购买或抛售某一公司的上市证券,影响或控制某一证券的交易价格。证券市场又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特征,其表现为:信息不充分,由于信息具有共享的特点,不付出任何成本的市场主体也可以通过“搭便车”分享信息的收益,因此市场本身必定不能够提供充分的信息;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者的地位,容易遭受到信息优势者(上市公司、券商)的欺诈。

虽然负外部性或不完全性在其他市场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证券市场的负外部性和不完全性同其他市场相比不仅表现得更为强烈,影响更为严重,而且仅仅依靠市场本身也无法解决。比如,由于个别行为主体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使得证券市场的负外部性,不能象其他市场那样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加以补偿,所以政府必须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管和干预,以弥补市场缺陷,限制和消除市场失灵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由此可见,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和干预具有普遍性,不仅不成熟的市场需要监管,成熟的市场同样需要监管。然而,正如矛盾的普遍性并不排斥矛盾的特殊性一样,证券市场的监管目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也将具有不同的特点,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特殊目标

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时间较短,同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其市场缺陷更加明显,市场的效率水平较低,克服市场缺陷,提高市场效率理所当然地成为我国政府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主要任务。同时,我国证券市场所面临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除了必须完成上述一般的目标以外,还应兼顾其他一些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者的地位,所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券市场监管中带有共性的问题。1998年9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在其制定的《证券监管目标与原则》中指出,证券监管的目标之一就是保护投资者。然而,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保护投资者的意义显然也是不一样的。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法律制度比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完善,投资者比较成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他们的合法权益较不易受到伤害和侵犯。近年来,买者自行小心,投资者应对自己的买卖决策负责的观点在西方较为流行,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不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情况则大为不同,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投资观念的不成熟,使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容易受到伤害。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正是这样,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股独大、大股东放肆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以及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投资机构坐庄造市的重大事件,已充分证明,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己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实现公平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目标,才能够保证证券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完善。

推动市场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较小,市场中介组织的数量有限、服务层次较低,市场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投资者不成熟,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规范程度和自律能力较差。上述一切使得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成分较浓,市场风险很大,市场功能不能够正常地发挥。所以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对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所有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市场缺乏充分发育的必然结果。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不断地推动市场的发展,引导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之外,是没有其他的途径可走的。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来说,监管和发展是相行并重的两大任务,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够将两者对立起来。故此,推动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不但要坚持严格执法的原则,而且还要考虑按市场的发展进程来制定规则,注意保持市场的相对稳定,营造一个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

当然,证券市场的发展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规模的扩张,也包括市场体制的健全,既包括数量的增长,更包括质量的改进。故此,我们在实施监管、促进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推动市场规模的扩大,更要注重提高市场的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动市场发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下力气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

促进市场的诚信建设和市场自律功能的完善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个没有诚信的、参与者缺乏自律的市场,就肯定是一个没有效率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市场参与者的诚信和自律,是监管有效率的基本前提。如果市场参与者普遍缺乏诚信和自律能力,必将大大地提高监管的边际成本,降低监管的边际收益,再加上法不责众的压力,监管很可能会流于形式。长期以来,我们对证券市场的监管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政府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家长式的父爱主义,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证券市场诚信和自律的普遍缺失。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失信的成本很高,充分的市场竞争和信息传播,将使失信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竞争的不充分、信息的不对称和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市场本身对失信的惩罚力度很弱。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大投资者弄虚作假、欺骗中小投资者不能够受到及时和有效的惩罚,中小投资者用手或用脚投票的权利实际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故此,我们必须将促进市场的诚信建设和市场自律功能的完善作为监管的一个重要目标,大力培养市场主体的自律能力,加强对失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不讲信用的违法犯罪活动。

培育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

由于特殊的历史的原因,我国证券市场是在政府的一手扶植和推动下形成和发展的,上市公司的绝大部分也或多或少的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们在实际上也是将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于为国有企业改革筹集资金。这种情况,使得大多数投资者的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许多人甚至认为,政府应该对他们的投资后果负责。这种情况,已经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功能优化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隐藏着较大的社会风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实施证券市场的监管过程中,也必须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培育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投资者对证券产品、投资风险的认识,使投资者清楚地了解市场各个层次参与者的功能和责任,以增强其主体责任意识,自觉自愿地为自己的投资行为和投资后果负责。

参考资料:

目标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职校 培养目标 体育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中职生不仅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其身体素质、精神气质、意志品质等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些是职校办学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职校体育教师的艰巨任务。

一、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仍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初、中级技能的技术工人。

二、职校体育课的重要性

很多人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些专业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体育课可开可不开,其实不然,实际上,职校培养目标的服务范围是会不断扩大的,社会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增高。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被社会认可、接纳,职业学校的体育课不但要开,而且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需要。

1.培养各方面素质

从职校培养特点上看,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讲求动手、动脑、一专多能。体育课丰富的训练内容可以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培养。例如,“球类”课的开展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篮球、排球、乒乓球通过技、战术的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普遍加强,对今后参加工作实际动手、动脑、操作都是大有益处的,特别能锻炼焊接、护理工作者手部操作的灵活性、熟练性。另外,足球运动强度较大,对体力、耐力要求较高,适合户外综合型的导游、机电维修、营销等专业的学生练习。

2.提高审美观念

将人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已成为人们现代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安排符合女生生理特点的健美操、球操或韵律操,以及一些锻炼形体、肢体的项目。这些项目动作欢快、柔美,节奏明快,不仅能起到通经络、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还促进内脏器官功能的正常发育,使肌肉富有弹性,养成良好的姿态,也可提高学生的韵率感、表现力与创造力,提高审美观,提高对身体美、运动美、造型美等感受力,充分体现青春、欢快、时尚的特点。而且也提高艺术素养,产生积极向上、追求美好未来的健康情绪,陶冶情操。

3.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中职生,都希望自己能找个轻松舒适能挣钱的好工作,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队列队形练习、“投准游戏”、越野跑等,一方面,学生要承受机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可以培养坚强的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自制力,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们知道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囊中之物,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充满艰辛和苦涩,在苦难面前勇往直前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感受成功的来之不易。

4.培养体育习惯

中职生将来也要担当起国家建设的重担,通过锻炼强健体魄,获得健康,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为自觉的行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促进群众体育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是增加社会体育人口,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关键。

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看,职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受到重视,而且有必要在实践中结合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目标的重要性篇5

一、把价值观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多种素养的人格。素质教育与急功近利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不只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公民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教育改革实践中频繁出现的补短性的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人的素质内化积淀的基本规律。而高中历史课的课程性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历史知识,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相契合的是设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是本课程的应有之义。

二、当前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目标落实的现状

但实际的情况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历史课的应试化倾向十分浓厚,价值观教育正在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和忽视。而现实中,学生在价值观上的确存在一些不利的倾向,比如: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他们的努力方向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竞争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时候,不讲互相帮助,只讲等价交换;享乐主义价值取向――由于家庭经济生活的好转,讲究吃得高档、穿得时髦,花钱要大方,不愿艰苦奋斗;片面追求文化素质的取向――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个人才,而忽视其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另外,教师自身对价值观的引导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找不到较好的方式切入和渗透。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惯于照本宣科,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针对性。

三、落实价值观目标的具体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落实其他两个目标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将围绕着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1.创设典型情境,以境促情,注重价值观引导。

历史课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心灵的典型情境使其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让学生乐学、爱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历史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2.拓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成能力和价值观生成。

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中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也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课外活动形式多样,诸如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办黑板报和主题学习园地、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组织报告会等,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这一单一的形式,课外活动丰富起来了,学生才有更大的兴趣。

3.注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升华价值观。

目标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驾驶室;安全性;轻量化

中图分类号:U463.85文献标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1.02.008

Lightweight Cab Design of Heavy Truck Based on Safety

Wan Xinming,Li Yang,Huang Yupeng,Cheng Kuo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ongqing 400039,China)

Abstract:While ensuring the safety of heavy trucks, lightweight desig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ECE R 29 regulations, a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of the cab was established. FEM simulated pressure on the front, top and rear part of the cab respectively, and then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deformation were obtained. On this basis,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ose thre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potential light weight parts were selected to optimize the design. Then optimization results were validated by the tests. The lightweight design reduces 22 kg weight of the cab while improving safety. The lightweight optimization metho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products.

Key words:cab;safety;light weight

在我国汽车对石油的消耗量中,商用车消耗量占整个汽车消耗量的72%,而我国自主生产的商用车相对国外同类车型平均油耗高10%,已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汽车轻量化是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1]。国外的研究表明:汽车自质量每减少10%,油耗便降低6%~8%[2]。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政策法规的逐步实施,治超限载的力度加大,以及来自成本的压力,商用车轻量化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已成为众多商用车生产企业的主要研发重点之一。

重型货车是商用车的代表,其驾驶室的轻量化设计对减轻整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3]。本文以满足ECE R29安全法规为目标,确定了以有限元分析为基础,利用灵敏度分析确定优化零件,对优化截面部件厚度的轻量化改进方案[4-5],最后进行了试验验证。

1 基础车型静力分析

1.1 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建立

有限元模型包括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支架系统有限元模型、车门有限元模型和内饰有限元模型。其中,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等均为薄壁结构,划分为4节点或3节点壳单元;前下横梁划分为梁单元;连接支座划分为8节点六面体单元、6节点五面体单元或4节点四面体单元。整个驾驶室模型分为10个分总成:前围、后围、顶盖、左侧围、右侧围、地板、车门、仪表板内饰和底架。分总成内部和各分总成之间使用的连接单元主要为CWELD单元还有RBE2和BEAM单元。模型单元数、节点数和焊点数分别为571045、592267、7279。表1为材料参数设置。

1.2 驾驶室有限元模型验证

模型验证包括质量和连接两部分。通过模型值与实际值对比,实车各总成质量与模型中的质量基本一致,满足工程建模的误差范围。

驾驶室的连接关系以焊点为主,底盘以螺栓为主。模型中,普通焊点采用梁单元来模拟,螺栓则采用刚性连接。部件之间的焊点个数以及位置均以企业的焊接图进行布置。

1.3 基础车型静力分析

ECE R29中有3项试验,分别是正面碰撞试验、车顶强度试验、后壁强度试验。分别验证驾驶室前部、顶部和后部的结构强度,每项试验都有严格的试验流程以及条件(具体见ECE R29法规)。

参照ECE R29的方法,设置顶压、后压、前压分析边界条件及载荷(图1)。底部约束前端转轴部分和后面支架下端,压力10 000 N通过RBE2单元作用于驾驶室上。

通过分析,得到在各个工况下的位移情况,表3为各工况加载点位移值。

2 轻量化改进方案分析

2.1 灵敏度分析

在上述顶压、后压、前压静力分析有限元模型基础上进行灵敏度分析,边界条件及载荷均不改变。设计变量设定为驾驶室白车身部件厚度,约束变量设定为加载点位移。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6]。根据分析结果,提取顶压、后压、前压各工况下的部件灵敏度系数曲线,如图3所示。

2.2 确定改进方案

从分析得到的灵敏度系数可以看出优化的重点应为地板、立柱和覆盖件。综合顶压、后压、前压各工况情况,本着减少灵敏度系数较大的部件厚度,适度增加灵敏度系数较小的部件厚度的原则修改部件厚度,拟定出修改方案。

轻量化方案中涉及厚度改变的部件如下:地板、驾驶室骨架等主要承载件厚度增加0.1~0.3 mm,面积大的钣金件如顶盖、后围板、侧围板和一些承载力较小部件的厚度减少0.1~0.3 mm不等,总质量减轻约22 kg。

2.3 改进方案的静力分析

由表4可知,改进方案相对于基础车型,其变形值均有了一定的下降,同时白车身的质量也有所减小,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的目标。

2.4 改进方案动态安全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修改方案对驾驶室安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驾驶室顶压、后压及摆锤前碰撞的动态安全性能分析,其计算结果如下:

(1)顶压对比分析

① 顶棚变形情况对比

图7是轻量化改进前后顶篷和地板距离变化曲线对比图。如图7所示,顶篷和地板之间的距离在0.06 s时趋于稳定,采用0.15 s时刻的驾驶员生存空间对其进行评判。可以看出,改进前后差别很小,说明轻量化改进方案对驾驶室在抵抗顶部压力的强度上没有明显的影响。

② 乘员生存空间判断

在驾驶室关键变形数据稳定后,利用乘员生存空间评判标准对驾驶室乘员生存空间进行评判,见表5。

从表5可知,在顶部静压仿真中,乘员生存空间尺寸值和碰撞前差别不大,能够保证乘员的生存空间。

(2)后压计算对比分析

图8是改进前后驾驶室后围(变形部分)和前围(未变形部件)之间距离变化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前后围之间的距离变化范围在10 mm内,即处于结构弹性范围内。同时改进前后变化趋势和范围大致相同,不会对驾驶室乘员生存空间构成威胁。

(3)摆锤碰撞对比分析

碰撞之后的假人生存空间尺寸见表6。

从表6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实施轻量化方案之后假人的生存空间有小幅增加。

3 试验验证

按照ECE R29的要求,对改进后的驾驶室进行了顶压、后压、摆锤撞击试验。按照试验要求,驾驶室安装在车架上,车架纵梁安放在横跨车架全宽的枕木垫架上,纵向固定将链条或钢丝绳拴系在车架前端,横向固定用链条或钢丝绳对称地拴系在车架纵向中心线的两侧。

如图9所示,压板以缓慢的速度移动,分别向驾驶室施加向下、向前压力。碰撞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都证明了该驾驶室可以满足法规要求。由于驾驶室的变形较小,因此几乎没有影响到假人的生存空间。表7是顶压及后压试验结果。从表7可知,驾驶室加载位移远远小于法规允许值,驾驶室安全性较高。

图10是驾驶室撞击试验试验的结果与仿真结果的对比。由于门框等部件未显示的原因,仿真中假人头部上方的空间看似较大,实际与试验的空间基本相同。

经过实验值与模拟值的对比, 各种工况下的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在10%左右。

考虑误差产生的原因,由于在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的过程中,对相关零部件及结构进行了简化,模型参数设置包括材料基本物理参数、材料力学特性、边界条件的简化等因素[7],对模型精度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考虑实车制造过程中的成型、加工等工艺造成实车状态与设计方案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总体来看,仿真结果精度可以满足工程需要,为产品优化设计提供了支撑。

4 结论

(1)通过分析可知,基础车型驾驶室存在一定的轻量化空间。采用多种优化方法对驾驶室钣金件进行厚度优化,改进后的驾驶室质量减轻了22 kg。在质量减轻的前提下,驾驶室位移值有所降低,乘员的生存空间有较好的保障,整体优化效果明显。

(2)基于灵敏度分析基础上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对驾驶室结构设计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避免了修改完善的盲目性,可节省大量的设计成本和试验费用,缩短设计时间。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3)本文首先对基础车型进行分析,再进行灵敏度分析,综合判断需改进零部件的数量,继而进行优化分析,最后进行试验验证的优化方法流程对同类产品设计具有普适性,对于结构轻量化设计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叶爱凤,徐彪.东风商用车轻量化开发[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0(2):7-11.

Ye Aifeng,Xu Biao. Lightweight Development of Dongfeng[J].Automobile Technology & Material,2010(2):7-11.(in Chinese)

青山公彦,樱田澈.商用车轻量化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2(8):25-29.

Qingshan Gongyan,Yingtian Che.Lightweight Technology of Commercial Vehicle[J]. Light Vehicles,2002(8):25-29.(in Chinese)

王征,钟绍华.专用汽车造型和轻量化设计的探析[J].专用汽车,2006(4):34-35.

Wang Zheng,Zhong Shaohua. Research of the Special Purpose Vehicle in Styling and Lightweighting[J]. Special Purpose Vehicle,2006(4):34-35.(in Chinese)

桂良进,周长路,范子杰.某型载货车车架结构轻量化设计[J].汽车工程,2003,25(4):403-406.

Gui Liangjin,Zhou Changlu,Fan Zijie. Lightweight Design for Frame Structure of a Heavy-duty Truck[J].Automotive Engineering,2003,25(4):403-406.(in Chinese)

王旭,苏瑞意,范子杰.大客车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J].汽车技术,2007(7):21-23.

Wang Xu,Su Ruiyi,Fan Ziji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Light Weight Design for Bus Structure[J]. Automobile Technology,2007(7):21-23.(in Chinese)

马迅,过学迅,赵幼平,等.基于有限元法的结构优化与灵敏度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21(4):558-561.

Ma Xun,Guo Xuexun,Zhao Youping,et 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J].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21(4):558-561.(in Chinese)

目标的重要性篇7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它首先将复杂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和需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的相互关联及隶属关系将各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对各层的团素进行对比分析,引入1-5比例标度方法构造出判断矩阵,用求解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的方法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1.单准则判断矩阵的构建

假设某个投资项目P有n个部分:P1、P2、……、Pi、Pn,其中Pi表示等i部分的地位(份量、作用、重要性),而Pi/Pj则表示第i部分相对于整体P而言比第j部分重要的倍数。将这个倍数用kij表示,其中矩阵K中的元素kij满足互反性和一致性.假设用向量P表示整体,则:通过求解线性方程可得出向量P。如果上述线性方程满足一致性,则矩阵K的最大特征值λmax=n。此时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向量P。矩阵K中元素的给出按以下原则给出:将P中的元素两两比较,可按下表得出标度:标度=Pi与Pj相比=1,具有同样重要性;Pi与Pj相比=2,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Pi与Pj相比=3,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Pi与Pj相比=4,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Pi与Pj相比=5,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

2.一致性检验问题

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模糊性和多样性,在构造判断矩阵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为考虑层次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需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另外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还具有随机性,这种随机一致性可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示,M的值与矩阵的维数大小有关。表4.4是1到10维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取值:相对一致性指标CR=CI/RI。一般认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基本符合完全一致性条件;当CR≥0.1时,认为所给出的判断矩阵是不符合完全一致性条件的,需要讲行调整和修正。判断矩阵的产生可由评价专家组的专家给出。当同时需要评价的目标很多时(即第二层判断矩阵维数非常大时),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很难得到保证,此时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检验调整的反复迭代运算,直至满足一致性条件为止。

3.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由上述可以得到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要得到最低层元素对目标的排序权重就是所谓的“合成权重”。合成权重的计算要自上而下,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并逐层进行总的一致性检验。假定已经算出第k-1层上的nk-1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向量,第k层上nk个元素对第k-1层上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排序权重向量设为

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令

这是一个nk×nk-1的矩阵,表示k层上元素对k-1层上元素的排序,那么第k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α(k)由下式给出:

一般地有

这里α(2)是第二层上元素对总目标的排序向量,实际上它就是单准则下的排序向量。

同样要从上到下逐层进行一致性检验。若已经求得以k-1层上元素j为准则的一致性指标CIj(k),平均一致性指标RIj(k)以及一致性比例相对一致性指标CRj(k),j=1,2,...nk-1,

当CR(k)<0.1是认为递阶层次结构在k层水平所有判断具有整体满意的一致性。

二、层次分析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确定决策目标

其总目标即是投资的安全性、增值性和变现性,概括说就是投资的综合效益。分三层目标确定:

第一层目标为G—综合效益;

第二层目标为C1—投资成本;C2—投资周期;C3—投资效益;C4—投资风险。

第三层分目标:在第二层目标C1投资成本下,第三层分目标为:D1—开发成本;D2—财务费用;D3—销售费用;D4—管理费用。

在第二层目标C2投资周期下,第三层分目标为:D5—建设工期;D6—投资回收期;D7—销售周期。

在第二层目标C3投资效益下,第三层分目标为:D8—销售收入;D9—投资利润。

在第二层目标C4投资风险下,第三层分目标为:D10—经济风险;D11—技术风险;D12—人为风险;D13—自然风险。

分析自然状况和提出方案

收集房地产投资机会决策所需各项信息资料。然后,对各种类型项目方案进行评选,确定可行方案有a1—商品住宅a2—酒店a3—办公写字楼

建立模型

3.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3.2构造判断矩阵

3.2.1对于总目标G而言,求解各第二层目标的优先权数各是多少。用BC表示准则层对于总目标的判断矩阵。在总目标G下,将四个准则依次两两相比,并在比较中根据它们对于总目标的重要程度,得到判断矩阵.求出BC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4.194,同时可得相应归一化特征向量即各准则的权系数为ac=[0.513,0.121,0.232,0.134]T,可得R.I=0.9。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分析额,在各准则下,将第二层目标下的各个第三层目标两两相比,然后按规定标准,可做出各个第三层目标对相应第二层目标而言的判断矩阵.

3.2.2对于各第三层目标而言,三个备选方案的优先权数各是多少。

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在各第三层目标下,将三个方案两两相比,然后按规定标准,可做出十三个关于方案对各第三层目标而言的判断矩阵。

对于各第三层目标而言,相对于第一层总目标的优先权数各是多少。

根据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将第三层相对于第二层的优先权数矩阵AD乘以第二层相对于第一层的优先权数向量即可得到第三层目标相对于第一层总目标的优先权数向量,可以得出第三层目标相对于第一层总目标的优先权数.第三层目标相对于第一层总目标的优先权数的确定。结果如下:

表2

第二层目目标C

第三层

目标DC1C2C3C4

0.5130.1210.2320.134

D10.4290000.220

D20.1470000.075

D30.1940000.100

D40.2300000.118

D500.648000.078

D600.122000.015

D700.230000.028

D8000.83300.193

D9000.16700.039

D100000.5640.076

D110000.1300.017

D120000.1360.018

D130000.1710.023

对第三层目标一致性检验,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

求解模型确定方案优先顺序

上列求解判断矩阵得到的结果,向量aa的三个分量分别表示方案a1,a2,a3对于第三层各个目标的优先权数;向量aw的十三个分量分别表示第三层目标相对于第一层总目标的优先权数。于是,每个方案都分别通过第三层十三个目标的渠道实现了对于第一层总目标的优先权数,称之为方案的总体优先权数。即a1,a2,a3方案的优先权数分别为0.442,0.253,0.311。

目标的重要性篇8

Abstract: Science, right and reasonable index system is important basic of synthesis evaluation. It affects correctness and precision of evaluation. Based on strategic goal of equipment development, it has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terms of project significance, rationality, expected return, cost and risks. It constructs a relatively complete equipment outlay budget project rank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t prepares the pround for priority taxis evaluation of equipment outlay budget project.

关键词: 指标体系;装备经费预算;优先级

Key words: index system;equipment outlay budget;priority

中图分类号:E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83-03

0 引言

《军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对预算项目排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预算单位应当根据财力可能,区别轻重缓急,进行排序。法规只是对预算项目排序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并没有提供项目备选排序的具体方法,仅能发挥指导性、方向性作用,操作性不够强。项目组合管理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项目组合管理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重视项目的选择,强调“做什么项目”,通过为最有价值的项目设定优先级,来最优化项目组合的价值。[1]因此,有必要构建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化的项目组合选择法,建立备选项目排序机制,以提高装备经费预算管理水平。

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建立装备经费预算备选项目优先级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复杂工作,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通常而言,确定关键评价指标要遵循“SMART”原则。S代表specific,要求评价指标具体、明确;M代表measurable,要求评价指标可衡量、可评价;A代表achievable,要求评价指标能够实现;R代表realistic,要求评价指标是现实的;T代表time bound,要求评价指标具有时限性。结合装备经费预算管理和经费开支使用的特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客观性原则 设置指标时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避免加入个人的主观意愿,指标含义尽量明确,使所选指标真正反映出备选项目的特点,体现装备经费预算分配的原则和要求,反映装备经费运行本身的性质和规律,紧密结合装备经费保障重点和事业部门的中心任务及重点工作,确保客观公正。

1.2 全面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反映装备经费使用效益和保障能力的特征和综合情况。装备经费开支项目多种多样,每项开支的结果都存在保障效果问题,而表现出来的保障效果又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的,又有间接的;既有近期的,又有远期的;既有定性的,又有定量的。因而设立的指标要全面反映装备经费分配所需统筹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并从中抓住主要因素,以保证排序评价结果可信度和实际参考性。

1.3 代表性原则 各个指标应反映装备经费预算分配活动某一方面的特性,并与分析的目标相一致,从不同侧面反映装备经费预算项目的优先级,同时每个指标应尽可能边界分明,避免相互包含,通过各项指标的相互配合,全面、系统反映装备经费预算项目的优先级。

1.4 可操作性原则 这是评价指标在“S、M、A、R”的综合体现。在选择指标时,指标的概念要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其内涵应易于预算编制部门、装备部门、评价部门和评价者等相关人员理解;指标要结合实际情况,有稳定的数据来源和统计基础;指标数量要科学,突出主要指标,繁简适中,避免因指标体系庞大给以后的评价工作造成困难;各项指标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数据要标准化、规范化,便于计算分析,使评价工作易于实施。

1.5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评价指标在“T”-时限性的表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要求。装备发展方向、建设规划、规模、速度、重点以及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在短期不会有大的变化,而从长远来看,却是动态的。装备经费预算分配,既有静态的数量和质量因素,又有动态的态势和效果因素,两者都是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的反映,因此对装备经费预算备选项目优先级的评价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注重二者结合。

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由于指标与评价目标具有一致性,指标是对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因而可遵循从高到低,从复杂到简单向下划分的原则,采用分解目标的方法建立装备经费预算备选项目优先级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定时期内的装备经费保障水平是否与装备建设计划目标相吻合,这是衡量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的一个基本标准。装备经费预算的制定必须与国防发展规划、装备建设计划的制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三者制定的一体化,否则就难以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装备经费预算备选项目优先级排序最终是为提高经费配置效率服务,也就是在综合考虑装备建设规划、计划与装备经费预算三者之间有机联系的前提下,寻求最优化的经费分配方案,力求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军事经济效果,从战略层面保证预算制定的科学性,为部队提供及时、准确、可靠、持续的经费保障,保障事业任务的完成。

指标体系从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总目标分析入手,然后按照先总体后分项的指标设计方法,逐渐层层细化,得到各层次的指标。根据预算项目实际情况,将决策问题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总体目标层,是预算项目优先级综合评价。第二层为评价层,确定评价目标的准则,是评价预算项目优先级的各分项指标。第三层为基础指标层。因此,该指标体系由总体目标层、评价层和基础指标层三级指标层次构成。总目标层是最终的目的,是最后所需要的结果,需要通过从预算项目优先级排序综合评价层的具体指标得以体现,而优先级评价层又包括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由其最具代表性的多个基础指标构成。优先级评价层和基础指标层都是为总目标层服务的,是总目标层的具体细化。同样,相对地,优先级评价层也是基础指标层的总括。这种逐级关联、逐层影响的层次指标体系客观反映项目本质,是装备经费财力资源配置正确决策的基础。[2]

3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3.1 指标体系构建 设置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强化项目量化分析,提高备选项目优先级排序科学性的基础。以多项目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装备经费预算编制基本原则,结合装备经费预算项目的自身特性分析、投资目的、投入的成本、预期的收益和存在的风险等,制定并完善装备经费预算备选项目优先级排序评价指标体系。①总体目标层。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排序评价指标体系,它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系统。站在总体的角度,综合考虑预算项目优先级评价层中的重要性、合理性、预期收益、成本和风险五个方面因素,从而对项目做出正确的优先级排序决策意见。总体目标层的结果需要通过优先级评价层的数据收敛而得。②优先级评价层。优先级评价层是由总体目标细化分解而得,分解成互相联系但相对独立的五个一级评价指标,它们分别是重要性、合理性、预期收益、成本和风险。在五个一级评价指标下,共选取了十三个关键基础评价指标。[3][4][5]

3.2 决策指标描述 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排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了重要性、合理性、预期收益、成本和风险五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共选取确定了十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各评价指标的含义如下:

3.2.1 重要性 重要性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预算项目本身在装备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装备发展战略是军队对未来较长时期装备发展的宏观谋划,包括装备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及装备发展的战略设想、方向重点等内容。装备建设规划是军队对未来十年装备建设的总体设计,包括装备建设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方向重点、建设方案、规模结构、能力水平和政策措施等内容。装备发展战略与装备建设规划计划与装备经费预算项目库之间的连接“纽带”是装备经费预算。装备经费预算是对装备建设规划计划的客观反映。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过:考虑预算不过是一个计划或一项政策的数量表达方式而已。因此在产生预算过程中,建议先定出那份计划或那项政策,再把它化为数量的语言,化为收益和成本的语言。这一表述简洁而清晰地阐明了装备经费预算与装备建设规划计划的内在联系,即装备经费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和满足装备建设战略要求,项目预算是否以装备建设规划为依据。在装备经费预算分配活动中,从装备发展长期战略目标出发,来选择符合装备建设规划计划的项目,使之能够优先分配到经费资源,从而形成最优的项目组合,实现部队战斗力的提升。重要性指标,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用装备满足未来作战需要的程度来衡量,主要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战略预备队装备建设需求符合度、战备急需符合度、主要作战方向符合度三个方面评价。①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战略预备队装备建设需求符合度。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战略预备队是应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动突击力量,对保证其遂行战备训练任务的项目应优先安排。②战备急需符合度。“一保战备、二保生活”是军委确定的经费保障原则,在经费保障顺序上,首先要保障战备项目,重点满足军事斗争准备需要。③主要作战方向符合度。主要作战方向任务重,保障压力大,其项目应优先安排。

3.2.2 合理性 合理性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项目总体方案的合理性。合理性指标主要从单位年度工作重点方向符合度、技术先进性和建设周期合理性三个方面评价。①符合单位年度工作重点方向。项目安排是否紧紧围绕本单位、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各单位、各部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是军委、总部确定的年度工作的细化,是保证装备建设任务完成的具体措施,因此在申报项目资格时,不仅要有财务部门的同意,还需征得单位党委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认可。②技术实现可行性。反映项目所采用技术的先进程度、复杂程度和广泛应用情况。技术越先进、越复杂、适用的条件越苛刻,项目实现可行性越小。③建设周期合理性。在项目管理中,时间是最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进度问题是发生的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进度安排与项目建设周期密切相关,建设周期制定合理,进度安排也会比较合理。项目建设周期偏长或偏短,都不利于项目进度的合理控制,最终会导致经费超支或项目出现质量问题。

3.2.3 预期收益 预期收益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项目实施后预期取得的收益,考虑到装备经费的特殊性,着眼于装备形成战斗力,主要从项目的军事效益方面来评价。预期收益指标主要从系统效能和战备完好性两个方面评价。①系统效能。系统效能是指装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满足一组特定任务要求的可能程度。它是对装备系统效能的综合评价,是系统的可用性、可信性和能力的函数,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②战备完好性。战备完好性是指在平时和战斗开始时装备提供设计的功能输出的能力。战备完好性通常用可用性来表示,它综合反映了装备的硬件、软件、保障能力和环境条件,平时是保证按时完成训练任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战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3.2.4 成本 成本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项目所投入经费的金额多少及经费使用安排情况。主要从项目投资总额和项目管理费用率两个方面评价。①投资总额合理性。项目投资估算是在项目实施前期进行投资管理的重要工作,可作为编制投资计划、筹措资金和申请立项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实施的投资限额。②项目管理费用率。这一指标反映了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可以用项目管理费用与项目预算费用总额的比值来表示。

Z=■×100%(1)

式(1)中,Z—项目管理费用率;x—各级管理单位管理费用总额;y—项目预算总额。

3.2.5 风险 风险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项目实施过程中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所将面临的风险,包括环境政策、技术先进、管理水平等方面风险。①环境政策风险。未来的情况,不会是历史与现实状况的简单重演或延伸。各类无法预料的事件,包括国际国内环境、国家政策、经济以及自然的发展变化,都会改变项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②技术先进风险。装备项目,特别是装备研制项目是一个高技术风险项目,技术风险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水平,技术风险越大,必然会带来项目进度的拖延和费用的增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控制新技术应用的比例,降低技术风险。③管理水平风险。管理规范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管理风险的大小。失败的高科技项目,很少是因为缺乏一流的技术专家,而多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协调人、设备、资金和信息要素,使之与发展目标、环境相适应,它是技术得以实现的关键。一般而言,管理的水平主要体现在协同工作的组织指挥能力,设备、物资、人力的利用效率,资金的合理运营,以及处理突发、紧急事件并重新获得协调的能力等方面。管理水平作为项目管理部门的一种资源,可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6]

4 结束语

文章从项目重要性、合理性、预期收益、成本、风险这五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排序评价指标体系,为实施装备经费预算项目优先级排序评价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在装备经费预算项目选择实际工作中,可以结合系统评价的方法,如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等,实现对装备经费预算项目的优先级排序,取得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洪进.战略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的新阶段[J].价值工程,2011(5):111-112.

[2]刘喆.美国联邦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及特点[J].财经科学,2006(2):119.

[3]俞红,吴小钢.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项目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6):34-35.

[4]卜广志.武器装备建设方案的组合分析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156-157.

目标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工程类专业;工程伦理纬度;德育目标;建构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工程伦理维度下的高职工科专业德育教学研究》研究论文,课题编号:XJK014CDY002.

【分类号】G641

前言

基于工程伦理纬度视域,建构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是新时期高职德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传统教育思维及理念的影响之下,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缺乏“人性化”、“层次性”和“实践性”。为此,工程伦理纬度下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内容建构,在突出“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应突出专业的特性、职业教育的社会引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创设环境。本文就高职工程类专业如何建构德育目标,作了具体阐述。

一、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缺失

德育教育是高职工程类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全面发展的工程类人才的必然要求。但从实际而言,高职院校在德育目说慕ü怪校存在三大缺失:一是德育目标缺乏人性化,“人”的主体性地位未能充分体现;二是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与工程类专业的属性要求存在脱节;三是德育目标的实践性缺乏,与高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目标相矛盾。

(一)德育目标缺乏“人性化”

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德育教育的目标之一,更是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核心。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固化的教育思维的导向之下,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建构缺乏“人性化”的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全面培养显然不足。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构建应突出“人性化”,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

工程类专业强调德育教育应兼顾专业特质,德育目标的“层次性”要鲜明。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类专业的德育目标笼统,缺乏工程类的专业性,以至于德育目标“空谈”、“泛化”,目标内容的导向性、针对性明显不足。与此同时,在德育教育的设置上,缺乏大学生个体属性的兼顾,德育目标难以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德育目标的建构中,目标应突出层次性,针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专业特性,有针对性、有特色性的构建德育目标,更能发挥德育目标应有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目标缺乏“实践性”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导向,德育教育应与之匹配,培育全面发展的工程类人才。在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之下,德育目标固化成为说教,德育目标的实践性鲜有体现。依托实践丰富德育、基于实践强化德育价值的目标建构不足,以至于德育目标的实效性不足,弱化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紧扣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专业教育要求,德育目标的建构应突出“实践性”,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实现更有效的目标导向。

二、工程伦理纬度下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内容建构

对于工程类专业而言,专业的特性十分突出,工程伦理纬度下德育目标的建构应兼顾“人性化”、“层次性”和“实践性”。一方面,德育目标的建构应突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全面发展,引导主体的积极实践;另一方面,强化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紧扣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具体而言,工程伦理纬度下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的内容建构,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一:突出学生德育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德育教育的目标应突出学生的德育主体性,不应将德育孤立或“绑架”,而应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引导。因此,在德育目标的内容建构中,一是要突出学生主体的选择需求;二是要引导学生主体实践,在学生发展上体现主体性、全面性。

1.“突主体、扣专业”。德育目标应满足学生的主体需求,紧扣专业特性、突出工程伦理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应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目标导向应紧扣专业特性,抓住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全方位、多层次建构德育目标。

2.“强引导、注实践”。高职德育目标的建构应强化引导性,并依托高职的职业教育特色,注重主体的实践。德育目标不应拘囿于说教,应结合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强化德育目标的实践性、有效性,紧紧依托多样化的实践搭建,为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获得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实践培养,更有助于工程伦理教育的落实。

目标二:紧扣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强化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德育教育目标的核心,应在紧扣职业教育社会属性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因此,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的目标建构,应突出人、职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伦理要求,实现科学道德、生态道德、经济道德等的培养。

1.科学道德培养。在现代教育中,德育教育应注重科学德育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职业发展中应追求“真”科学,实现专业技术、能力的双丰收。与此同时,大学生要热爱创新,能够立足专业学习,始终保持尊重创新的良好道德情操。

2.工程道德培养。工程伦理教育强调工程类专业德育目标应突出生态德育的重要性。和谐发展的大背景、生态推进的大环境,要求德育目标应注重学生对工程伦理的敬畏,进而自觉地规范并引导正确的思想行为。

3.经济道德培养。在经济社会,经济价值道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工程类专业更应突出正确经济道德的规范与引导,这对于良好的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高职工程类专业德育教育僵化,德育目标建构缺乏“人性化”、“实践性”和“层次性”。为此,工程伦理维度下高职工程类专业的德育目标建构,关键在于突出两大目标内容的实现:一是突出学生德育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二是紧扣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强化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深化高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唐杰军.高职铁道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2]陈建.高职学生工程伦理素质现状及在专业教育中的培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7)

作者简介:

目标的重要性篇10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是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教活动的迫切需要,而考核目标体系,是对班子和干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表现及业绩做出公正客观、准确评价的基础,它关系到实绩考核的成败,关系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能否真正调动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目标体系尤其重要。

综观近几年的实绩考核工作,可以说实绩考核工作目标体系的制定逐步得以完善,逐步向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迈进。实绩考核的初衷及目的也初步达到,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但就某些项目而言,还有进一步商榷的地方,还存在着缺乏具有本地区、本单位特点专门考核内容,有些应列为重点的考核内容还没有显现出来,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鉴于此,笔者从两个方面就设置实绩考核体系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一、坚持实事求是,紧紧围绕市情、镇情、办情、局情及企业情来确定实绩考核目标体系。目标体系的制定,不能简单划一,在目标制定时,可全面考虑,力求做到科学合理、责权统一。一是要考虑党和国家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总指针和根本依据,也是制定实绩考核指导目标体系必须把握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二是要考虑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远规划,这规划,是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必须认真履行的职责,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的奋斗目标,因此,制定各项考核目标必须立足于规划,与规划相适应、相协调;三是必须考虑客观条件。我们从事的各项工作,不仅受国内大环境的制约,而且也受自身条件的直接影响,同时,责权的差异又直接显现出职责的不同。因此制定指标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体现出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差异性。比如,现在各个镇承担的目标,有相当一部分是各职能科局下达的,这样对相关科局目标的制定上,除业务指标外,重点应报导服务基层列为重点考核目标。不能只看指标分配完成怎样,还要突出去看它为基层做了些什么?(有些指标只靠基层是无力完成的)做的怎样?

二、完善考核指标应遵循的原则。实绩考核体系是由若干项目、指标及其权重比例构成的相互联系体。改进和完善工作实绩考核,应当从市情出发,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这个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就是把考核目标科学化的要求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建立一套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具体考核项目和指标体系,为保证实绩考核的真实公正,完善目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先进性原则。即考核目标和指标体系必须符合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时代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二是全面性、稳定性原则。即考核目标体系必须全面体现党和人民对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要求,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既要反映经济的发展,又要体现社会的进步,使经济的和精神的协调统一。同时,又要注意指标体系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三是突出重点原则。各地区、单位、部门工作比较庞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但设置考核目标体系就不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结合不同地区、单位、部门的特点,紧紧抓住能集中反映干部素质的重要指标进行设置。(比如,各镇应以财政税收,农牧民纯收入、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科局除业务指标外应以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环境、服务基层等为重点,企业应以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稳定,环境保护等为重点)。如一些重要工作,甚至一些属于国策、实行一票否决的工作,虽对每个单位都很重要,但这项工作对每个单位来说并不都是中心工作,而且对于一些单位,由于工作基础、人员结构、人员素质决定,即使分管领导不用多少精力抓,工作也能完成的不错,因此不能体现出该班子的工作实绩。还有一些工作,今年可能是重点工作,需列入共性目标,通过实绩考核加以推动,但经过一年实绩考核的推动,工作已经规范化,第二年虽然仍很重要,但已没有必要列入共性目标。所以,并不是所有重要工作都列入考核目标,也不是不列入实绩考核目标的工作就不重要,就不要认真抓了,抓工作的方法很多,并不是只有实绩考核这一种。实绩考核一定要立足于把握大局,突出重点,使指标的设置与对班子干部的客观要求相符合,与班子干部的岗位职责相一致,做到权责一致,客观公正。四是可操作性原则。各个指标要便于了解、监控、考核和评价。做到清晰、明确、具体,避免过于笼统和繁琐。五是动态适用性原则。由于各镇之间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考核目标也应有所区别和侧重,不能简单划一,要在保持基本指标一致的前提下,突出地方特色,适当增加一些量变指标,使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动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