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续写十篇

时间:2023-04-11 08:02:46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1

在一个昏暗的傍晚,忙完了工作正准备同妻子共进晚餐时,一阵缓慢而又无力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咚……咚……咚……”

会是谁呢,这时候?我无奈地离开餐桌去开门,引入眼帘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伛偻着背,穷苦的脸上布满愁容,似乎有话要说又很难开口的样子。

“你是……”我一边问一边打量着他。脑海里默默地搜索着,我认识他么?难道……是他?我想起了二姐出嫁时的那次哲尔赛岛之旅,是他么?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于勒?正当我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时,妻子走了过来:“这位是?”

“我……我是……”那个老人望了我一眼,犹豫了一下说,“我……我饿了……能否给点吃的。”

妻子望了望着穷苦的人,同情的盛了晚饭给他。在一阵长时间的沉默中,他吃完了那碗饭,蹒跚的向外走去。我望着他那瘦弱的背影,不禁地喊出了声:“于勒叔叔……?”他定住了,但久久没有回头,不一会儿,他徐徐的说道:“你……认错人了……。”

不久后我收到一封用皱巴巴的纸写的信:

“亲爱的若瑟夫,我那善良的小侄子,收到这封信的时,或许我已经死了,或许我正过着乞讨的生活,本来我打算来投靠你的,因为我实在走投无路了,当你打开门的那一刻,我便认出了你,那次在船上的年轻先生,之前我已经欠你太多了,所以我打消了原本的念头。你有一位善良的妻子,愿上帝保佑你们。”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2

这样平静的日子过了三个月。一天下午,我正在昏昏欲睡之际,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父亲让我去开门,我极不情愿的开了门。只见二姐夫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信封,十分激动的样子。看着我说:“若瑟夫,父亲呢?”还没容我回答,他便推开我,急匆匆的向里面走去。我关上门,也跟了上去。

这时,父亲和母亲已经坐在客厅里了,姐夫走过去,把信交给父亲说:“这是一位船长交给我的,说是于勒叔叔写的信,您快打开看看吧!”父亲脸色稍稍一变,但很快平静下来说:“这是我弟弟写给我的信,我不想当着大家的面读。”又转过头来对母亲说:“克拉丽丝,你陪我去卧室。”说吧起身离去。他们走后,姐夫小声嘟哝了几句,好像是升职之类的,我没听清楚。他嘟哝完也走了。我也准备回自己的卧室。

经过我父母的卧室时,里面传出母亲的声音,“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这下好了,又要回来吃我们的了,如果让咱们女婿知道了可怎么办哟!”我停下脚步站在门口停着,“克拉丽丝,先别慌,让我看看他什么时候回来。”房内传出父亲低沉的声音。

我想听清楚信的内容,便把耳朵贴在门上,但重心不稳,我整个人都趴在了门上。房内立刻传出父亲低吼的声音:“谁呀,进来。”我低着头走了进去。“你在这儿干什么?”父亲黑着脸说。“我、我……”“你是想看他的信吧。”母亲替我解围。“你来读吧。”母亲把信交给我说。

我大声读到“亲爱的菲利普,我很好”父亲朝我摆摆手,示意我小点声。我低下声去有读到“南美之旅也很好,我大概在30日下午到家。希望你一切都好,于勒。”“30日,不就是后天吗?”母亲在我读完立马惊讶的站了起来说的。我没做声,把信交给父亲便出去了。

晚饭父亲没有出来,倒是母亲出来了。她对大姐他们说:“你们叔叔这几天回来,你们先去朋友家住,他回来了,我会通知你们的。”

第二天大姐他们便走了。

30日终于到了。半晌,一个“乞丐”敲开了我家的门,母亲用鄙夷的眼光看了他一眼说:“若瑟夫,你拿块面包给他。”说完便和父亲出去了。我见他可怜便拿出仅有的10个铜子买了一些好一点的食物给了他,他吃完说了句“好孩子”便走了。

几天后,我家收到一封信,是于勒叔叔的,里面是一个钱袋。

不久,我家搬入了别墅,大姐找到了一个有钱的男朋友,二姐夫升了职。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3

“喂,克拉丽丝,你快看呀!”父亲喊着母亲的名字,急匆匆的从卖牡蛎那儿走了过来。

“又怎么了!?”母亲很不耐烦,显然她还在为父亲请女儿和女婿吃牡蛎生着闷气。

而父亲却完全没有理会母亲的情绪,一把抓住母亲的手,然后指向卖牡蛎的地方,“克拉丽丝,你看,那是不是于勒?

“于勒?”母亲惊讶的张大嘴,“是呀,于勒,我的亲弟弟呀!”

“喔,快让我瞧瞧。”母亲慌忙站起身,飞快的向前探出好几步,瞪大眼睛向那些吃牡蛎的优雅人们望去。

我也转头向那看去,一位男士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身穿一件黑色宽幅呢子衣裳,高高的个子,站在四周几位绅士旁却显得那么突出,宽阔的肩膀,穿双雪亮的全帮鞋子,他那细绸子衬衫领上打着一个极阔极时髦的黑蝴蝶结,与他那一身纯黑的衣服配合的十分得体。他那一头金丝的头发被阳光照着,如同戴着一顶银光闪闪的便帽一般。两撇小胡子修剪的崭齐,当露出阳光般的微笑时,便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而挽着他的胳膊的一位女士穿着蝴蝶一般漂亮的衣服,裙摆膨胀的很大,从底下露出那镶着花边的衬裙。围着花边的领口拖着一弯雪白粉嫩的胸膛,绢丝的围巾随便的挂在臂膀上,洒金的扇子用细细的天鹅绒带儿吊在手腕上,金光灿灿的鬓发,垂挂在颈梗上,跟耳朵上的庞大的金耳坠子一起跳跃着。

“喔,上帝保佑!他真的是于勒,千真万确的是他!”母亲的声音因为激动和喜悦而明显的颤抖了。

“喔,善良的人呀!他真回来了,你看他是多么的有修养呀!”当母亲看到那位绅士优雅把外衣脱下来,披在了那位怕风的女士身上时发出了不仅仅是欣喜的声音。

接着注意到连他的裤料都是少见的咖啡色呢子,并镶着棋盘格子的纹路,至于他穿的背心,更是令母亲着迷,白水绸的料子,上面缀着一颗小小的粉红色蔷薇蕾。

“哦!上帝呀!”母亲开始喊了,“菲利普,这不是做梦吧,你,快,快,快掐我一下,嗯……快点!……”

当母亲疼的尖叫了一声之后,我们确信没有认错人。因为在所有惊讶的看向我们的人中,只有那位绅士带着惊喜和激动快步向我们走来……

就这样,我们拟订的上千种计划全都实现了。就连我那近30岁大姐也很快找到了一个品貌俱佳的女婿。姐姐们再也不用为几个铜子一米的衬裙花边跟小贩讨价还价了,而是享受了服装师们的上门服务。每天我们都能举着高脚的水晶玻璃杯,在华丽而舒适的别墅里品位法兰西最纯正的陈酿葡萄酒,耳边伴奏的总是面对着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的父亲对叔叔的赞美声。

“喔,我真为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弟弟而感到骄傲!”

“他真是天底下最有良心,最善良的人那!”

“来,为你们拥有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叔叔干杯!”

而母亲更是殷勤,每天都要亲自去叔叔的房间打扫。她总是说佣人们不可靠,万一顺手偷走叔叔房间里的值钱东西怎么办?所以,她每次打扫的甚是仔细,边打扫边给叔叔一遍又一遍的哭诉我们过去的苦难历程。当然叔叔很识趣,每次都能用几百法郎挡住母亲喋喋不休的声音。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4

这道题目,不但难倒了许多的教师和学生,并且难倒了许多的语文专家和学者。他们对这题目的答案,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法达成一致。

远的且不说,我们先从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来找答案,看看各位的观点。在“有关资料”一节中,张志公、臧玉书两位先生都肯定了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张志公只下了一个判断“小说的主人公――于勒”。但没有说具体的理由何在。

臧玉书先生说:“小说的主人公于勒,作者是把他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受害者和失败者来写的。”他在叙述了于勒的受害和失败后,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冷冰冰的金钱关系。他的结论是“围绕着于勒这个形象,作者还着力刻画了菲力普夫妇”。他的看法是,于勒是主人公,是“太阳”,菲力普夫妇,是“卫星”,是围绕着“于勒”这个恒星运转的。于勒既然是“主人公”,菲力普夫妇当然是“陪客”,“我”及“姐姐、姐夫”,便是“众星捧月”。

王富仁教授的文章中说:“于勒这个人物的设置,是这篇小说之所以能够提示出我们成年人内心世界的秘密的关键所在,也是莫泊桑的匠心所在。借助于勒,揭开了覆盖在我们心灵发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物质和金钱对我们心灵的扭曲和腐蚀。”

以上,可以说是主张于勒是小说主人公的理论根据。张志公先生是语文界的权威人物。他只是给于勒戴上了“主人公”的桂冠,下了一个判断,惜乎没有说具体的理由。而王富仁教授虽没有给于勒加冕,却说出了于勒应是“主人公”的理论根据。臧玉书先生可以说既有论点,也有论据和论证。

那么,卢昆先生否定于勒是“主人公”,主张文章的“主人公”是菲力普夫妇,他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呢?

卢昆先生说:“小说题目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虚写和略写的。他身世浮沉,际遇坎坷。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本身许多可写之处,但作家却把这些都置于幕后。轻描淡写,简言略说,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那短短的一瞬,通篇只有要价和道谢的两句话‘两法郎五十生丁’‘上帝保佑你,我的年轻的先生。’对于他的外貌,也只是‘衣服褴褛’‘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等一般性描写”。卢昆先生否定于勒是“主人公”的理由,小说有明线、暗线之分,虚写、略写之别。

同时,我们注意到,在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新课程实践与探索丛书”的《语文》(九年级上),也保留着这样的一个题目:

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那么主人公是于勒吗?为什么?

该书附录的答案是:“不是。于勒只是小说的线索,小说以于勒的命运轨迹组织材料,推动情节。”教辅只是拾卢昆先生的牙慧。

综上所述,谁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主人公”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两种互为对立的观点。他们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谁也不能当学术裁判,拟个“红头文件”,定与一尊;谁也不能当“首席法官”,(张志公是语文界的老前辈,权威人物,他也不能当“首席法官”。若能当“首席法官”应以他的判断标准为准,承认于勒的“主人公”地位,)来个“终审判决”。社会科学,只能搞百家争鸣,谈自己的学术意见,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让化学家去测试他们的化学成分,给出分子结构式,让数学家去计算他们所占比例的多少,然后作出定论。这样的问题,答案并不唯一。答案可以商榷,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都可以作为一种学说,一种意见。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也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而是一道多选题,它可以是单选,也可以是多选,还可以是全选,甚至还可增选(比方“我”――约瑟夫,以下论及)。

这里,我想起了时下的某些电视连续剧(电影也如此)的人物表,某些电视剧在介绍人物时,有什么“领衔主演”“主演”之分。在介绍“领衔主演”时,有的电视剧只有那么一两位著名影星,有的“来的都是客”,是一长串的“群星”。至于“主演”也是如此。演员在上字幕时,“领衔主演”“主演”的区分,有什么标准,有什么理论根据吗?我看没有人说出一个所以然来。如果要把《我的叔叔于勒》拍摄成电视剧,谁有资格当“领衔主演”,谁来当“主演”呢?我想,如果条件放宽点的话,不但扮演于勒、菲力普夫妇的演员,可以算是“领衔主演”。即或作品中的“我”――约瑟夫,也有资格充当“领衔主演”。为什么?“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如此看来,“我”――约瑟夫也是个重量级人物啊!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5

【关键词】坚守信用;现实意义;人性特点;多元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是世界著名作家莫泊桑先生的短篇经典小说,其情节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人性的特点。现将我的教学新思路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简单呈现如下:

教学新思路:课文教学分两课时分析。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阅读内容,借助语文工具书,解除生字词及其释义,查阅参考资料,初步整体感知全文,分析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及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第二课时,师生共同探讨,认真品味揣摩,深入挖掘小说对青少年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整理如下:

学生甲:我个人认为“约瑟夫不应该给他叔叔于勒钱。”(大家听了都显得很惊讶)

教 师:为什么呢?能给大家解释清楚吗?

学生甲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于勒并不值得别人同情,尽管他狼狈不堪,这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文中写道:“他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那份遗产花得一干二净,还大大占用了父亲的那份”,后来“他被打发到美洲后,也曾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又成了乞丐一样穷困潦倒的水手。”

教 师:那么,你从于勒的这段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学生甲: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于勒的悲剧正是由他挥金如土的性格决定的。

教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棒!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钱财,把钱呀都用在“刀刃上”,大力发扬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

学生乙:我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人要坚守信用”的道理――于勒曾经写了两封信给他的哥哥菲利普,第一封信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第二封信写道:“我发了财,就会回来”,从船长的话中我推论于勒在美洲确实发了财,但他并没有遵守诺言。

教 师:这正如《论语》中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要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学生丙:我从文中悟出了一个与“钱财”密切相关的道理,不知有没有人愿意了解其中的秘密?(学生翘首以待)

教 师:还会对同学使用“欲擒故纵”法,别再卖关子了吧。

学生丙:家长经常教导我们钱要省着用,但是我发现“钱财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

教 师:虽然有点儿离经背道的嫌疑,很有新意,请继续。

学生丙:菲利普一家十年来生活没有发生改变,大家想过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家样样都要节省,如: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

学生丁: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接受邀请是节省的表现,正说明菲利普一家会过日子。

学生丙(滑稽地):非也非也。请吃饭是结交朋友的方式之一,有一首歌唱得好,“朋友多了路好走”,而菲利普一家呢,交际圈太狭窄,除了他们的兄弟于勒外,哪有什么朋友?难怪没有出路。

教 师:说得很有道理,社会交际能力非常重要,世界著名的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85%依靠他的交际能力。”搞好交际确实非常重要,是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戊(困惑不解):既叫我们节省,又叫我们去搞交际,这不是有点儿矛盾吗?

学生丙(继续补充):这“省”字是“少”加上“目”,本意是少了一只眼目,过分的节省可以理解为“缺少眼光的行为”;节约不同于节省;赚字是“贝”字加上“兼”,“贝”古代就是钱财,“兼”是翻倍、加倍的意思,在“倍道兼行”、“日夜兼程”等词语中也是这种意思;合起来“赚”字就是“使钱财倍增”;文中写于勒也曾经“赚”了点儿钱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说:“钱财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同学掌声雷动)

教 师:真是独到的见解,非常精辟!还有哪位要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己:于勒一生是不幸的,但我认为菲利普一家则更不幸,我认为他们更值得人们去同情与深思。

教 师: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菲利普一家则更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学生己:菲利普工作很努力,全家都很节省,结果一直都在贫困线上徘徊。当他们发现沦为乞丐、衣衫褴褛的于勒就在自己面前时,心情该是多么沉重!菲利普夫人几乎丧失理智而咆哮起来也是可以理解的,紫色的阴影正是他们沮丧心情的写照。

教 师:这位同学谈得非常有道理。下面请大家分析、讨论造成菲利普一家如此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庚: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有没有钱而变化的,信奉“金钱至上”的理论使他们人性扭曲,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相认。态度决定一切,难怪如此悲惨。

学生辛:“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天下”。但是菲利普一家一直墨守成规,我想不知改变这是造成他们贫穷的原因。

学生壬:菲利普一家把实现各种计划的希望都寄托在于勒身上,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并付诸实践。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6

关键词:莫泊桑 生平 短篇小说 三大主题

一、莫泊桑生平

(一)童年生活

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一八五零年八月五日出生于诺曼底省。虽然名为贵族后裔,事实上出身却没有那么显赫。他的父亲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一个,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热爱文学,对许多文学作品见解独特。莫泊桑出生后不久,他的父母便开始分居,他随着母亲住到了诺曼底的乡下。虽然离开了父亲,但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度过了愉快的童年。他在苹果园内游玩,喜欢跟渔夫、农民、猎人和船夫们打交道、聊天。这些经历使得他珍爱乡土,对他日后的写作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早期的文学熏陶

说到莫泊桑的文学之路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母亲。正如前文提到过的,他的母亲具有深厚文学修养,是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为莫泊桑推开了了解文学世界的大门。自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如果说母亲是莫泊桑最初文学之路的第一位推手的话,那么第二位就是他13岁在中学学习时的文学老师路易・布耶。这是一位著名的帕纳斯派诗人,曾多次指导他进行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可惜这位文学导师在一八六八年便去世了。很多人说,若不是他过早去世,如今世人称颂的莫泊桑或许就不是一个短篇小说巨匠,而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了。这足以看出他对莫泊桑的影响。

(三)普法战争时期

一八七零年,中学毕业的莫泊桑到了巴黎,开始了大学生活。但是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持续太久。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部队里他担任过文书和通讯的工作。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他见证了法军可耻的溃败、当权者的冷漠卑劣以及普通民众和士兵的爱国热情和他们英勇抗争的事例,这成为了他日后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

(四)战后生活

一八七一年,战争结束,退役的莫泊桑也重返巴黎,从事小职员的工作,以缓解家庭经济的拮据。这段时期是他人生中较为复杂的阶段。由于小职员生活的空虚无聊,百无聊赖的他不幸染上了恶习,私生活混乱而放荡。但同时这也是他真正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且在文坛上逐步显露才华的时候。

这时,他已经拜舅舅的同窗,大作家福楼拜为师,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创作,并且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福楼拜审阅。尽管福楼拜对他的不少作品都十分欣赏,但并不支持他立即发表,因此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准备阶段。直到一八八零年,《羊脂球》的发表令他一举成名,跃上文坛。

紧接着这个中篇,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涌现。但是大量的创作以及生活的放荡极大的伤害了他的身体,莫泊桑于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逝世,享年仅四十三岁。

二、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内容及三大主题

(一)普法战争

普法战争爆发时期,正在上大学的莫泊桑停止学业,应征入伍。在战争时丰富的见闻和深切的体验使他执着于描写普法战争的题材,出版了一系列以战争为内容的短篇。普法战争给予了莫泊桑一定的创作灵感与动力,但同时,也正是有了他对于这场战争的描绘,才使得这一历史事件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莫泊桑关于普法战争的名篇有:《羊脂球》、《菲菲小姐》、《女疯子》等。

《羊脂球》写一辆被准许离开占领区的马车途中被普鲁士军官扣留,放行的代价是车上的乘客之一、羊脂球向军官献身,羊脂球憎恨普鲁士的占领行为,坚决拒绝。但是同行的贵族和资本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劝羊脂球服从。最后,羊脂球被迫让步,马车得以通行。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同伴们全换了嘴脸,鄙视她、疏远她、冷落她。《羊脂球》是莫泊桑无可质疑的代表作。很好的刻画出了贵族和所谓的社会上层人士唯利是图、忘恩负义、金钱至上的嘴脸。作者借用一正一反的对比,完全揭去了那些自诩高贵的上流阶层们虚伪的面纱。总的来说,莫泊桑战争系列的短篇小说涵盖面很广。他将整个法国社会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都剖析的淋漓尽致。

(二)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

战后退役,重返巴黎的莫泊桑长期从事着小职员的工作,这使得他对小公务员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从而成为了他中短篇小说的第二个重大主题。可以说在法国文学史上,莫泊桑是公务员、小职员这一小资产阶层最出色的表现者。他的一系列短篇小说展现出了这一阶层的生活状况、生存条件、精神状态等。这方面出色的作品有:《一家人》、《骑马》、《珠宝》、《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职员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叔叔于勒年轻时是个“败家子”,肆意挥霍钱财,父母避他犹如躲避瘟神。可是后来得知叔叔发达的父母热切的盼着他的回归。在姐姐婚礼前期的旅行中,大家发现叔叔于勒成了船上卖牡蛎的穷酸老人,潦倒不已。希望破灭的同时是对叔叔于勒态度的急剧逆转。在这部作品中,莫泊桑把人情的淡薄和小市民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三)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轶事

显而易见,这一主题跟他的童年生活有关。同时,莫泊桑也为法国的文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之前作家们以巴黎为描写对象的倾向。是莫泊桑将法国北部这个滨海地区的五光十色的生活带入了法国文学,展现在世人面前。莫泊桑关于诺曼底题材的短篇也为数众多,比较重要的有:《一个女雇工的故事》、《泰利埃公馆》、《在乡下》、《归来》等。

《泰利埃公馆》虽然写的是小城里妓院生活,但是通过一队到农村中参加领圣体仪式的经历,以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精细的诺曼底乡间生活画卷。对于诺曼底,莫泊桑在描绘它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反映了农村中乡绅为所欲为的现实和他们粗鄙冷酷的面目。

参考文献:

[1]柳鸣九.法国文学史[修订本]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08-245.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审美教学 实践探索

审美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学素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少初中语文老师借助审美教学提升语文教学水平,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单从这一点便可看出,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已经意识到审美教学的作用和价值,笔者从“阅散文、读小说、赏诗歌”三个层面入手,让学生亲自体悟文本作品的美妙,最终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阅散文,寻美之踪迹

初中语文教材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语文教材中囊括了众多美文,蕴涵美的文章大多是散文,其形散神不散的体裁特征给散文添加了一份神秘之感,所以称散文为开展审美教学的最好体裁。在语文审美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选定散文篇目,事先挖掘出散文文本中存留的深层美,带领学生寻找美的踪迹,使得学生充分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比如,教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一状物抒情散文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先仔细品阅文章,找出描写紫藤萝外在形态的句子“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找出描绘紫藤萝花朵的句子“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找出描写花朵神韵的句子“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等。仔细解读这些句子,我们便会发现作者将紫藤萝的形状、神韵、姿态写得十分和婉,描写得细致却不繁琐,处处溢出美的踪迹,无须学生细细详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美已令人心神向往。

2.读小说,育美之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说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更贴近生活,要是将小说作为审美教学的切入点,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自然是极为有益的。现实情况是,不少初中语文老师在讲授小说体裁的文章时,只停留在划分部分、提炼思想、捋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层面,丝毫没有深入挖掘小说文本中的“美”,也就是没有发挥小说的审美功能。初中语文老师必须改变这一教学惯式,积极带领学生深入故事、读懂故事,在小说解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比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短篇小说时,老师可以引领学生先仔细阅读整篇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挑选出文章中母亲的两句话:一是“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二是“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随后让学生根据母亲的话语,结合整篇小说内容分析“我”和母亲的人物性格特征。单从母亲的这两句话便可看出,母亲得知叔叔于勒窘迫生活状况后对叔叔于勒的评价,简短的两句话便暴露出母亲自私、冷酷、虚伪、拜金、可怜又可鄙的性格特征,我却只是一个单纯、简单、具有同情心的善良孩子形象。之所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主要起到“以此及彼”的作用,达到培养学生基本审美能力的目的。

3.赏诗歌,晓美之内涵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多具有节奏美、情景美、语言美和意蕴美,其基本囊括了初中语文审美教学所要实现的所有关于美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要重点讲授教材中的诗歌,借助诗歌挖掘出美的真正内涵,鉴赏诗歌中蕴藏的种种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鼓励学生朗读诗歌,体验诗歌中的节奏美、语言美,其次跟随老师步伐读懂诗歌语言美、情景美,最后在自我理解、自我体悟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情感美,继而真正了解诗歌美的内涵。

比如,学习《沁园春・雪》这一首诗歌时,首先,老师应鼓励学生大声朗诵诗歌内容,用心体会北国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冰雪世界,感受诗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其次,老师可适当扩展一些关于的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的整体写作背景,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可从诗歌的上下片进行细致分析,掌握文中所用的写作手法、鲜明意象,进而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直至知晓诗歌的完整内涵。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审美教学必须继续改进、完善,老师更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散文、小说、诗歌中的别样美,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爱萍.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8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

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对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发散思维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师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自主性。

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猜测,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被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此外,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重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订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9

拉斐尔・纳达尔从2001年转入职业网坛以来就一直是西班牙民众的宠儿,他首次横空出世出现在04年迈阿密赛,当时只有17岁的他击败了世界头号选手费德勒,04年随西班牙队夺得戴维斯杯冠军。05年纳达尔第一次参加法网就获得了冠军,08年他依次获得法网、温网和北京奥运会的冠军首次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2010年夏天,纳达尔在经历了09年伤病、11个月的冠军荒之后重新夺回法网、温网冠军以及世界第一的荣誉。

本来或许可以成为足球明星

拉菲尔・纳达尔出生在西班牙马略卡岛一个叫做Manacor的小镇上。他的叔叔米格尔・安赫尔・纳达尔是一位前职业足球运动员,曾经是巴塞罗那和西班牙国家队的主力后卫,尽管拉菲尔是一个忠实的皇马球迷。他的另一个叔叔托尼,曾经是一位职业网球运动员。正是托尼将3岁的小纳达尔引进了网球的世界,直到现在依然是纳达尔唯一的教练。

尽管拉菲尔小时候对足球显得更加投入,托尼却看准了他在网球上的天赋。拉菲尔5岁大的时候,每周要去两次当地的网球俱乐部,3年后8岁的纳达尔同时作为当地足球队的颇有潜力的前锋,赢得了一场地区12岁以下网球赛事的胜利。4年以后12岁的纳达尔已经获得了西班牙及欧洲的网球少年组桂冠,这时候他必须在足球和网球之间做出选择。在父亲塞巴斯蒂安的支持下,拉菲尔将网球作为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如果当初纳达尔的父亲帮他选择了足球,那今天的世界网坛肯定会损失掉一位耀眼的“红土之王”,而国际足坛上却或许会多出一位“绿茵之王”。

当纳达尔14岁的时候,西班牙网球协会要求他离开马略卡,到巴塞罗那继续网球训练。纳达尔的家人拒绝了这个要求。这意味着财政支持上的损失,纳达尔的父亲承担了这部分的费用。直至今日纳达尔依然与家人一起住在马略卡。

尽管是天生的右撇子,但在纳达尔很小的时候,他的叔叔兼教练托尼就教他改为左手持拍。托尼认为这样纳达尔的双手反拍可以从强壮的右臂获益。而从今天纳达尔取得的辉煌成就来看,这一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2001年5月,14岁的纳达尔在一场红土表演赛中打败了大满贯冠军获得者帕特・卡什。从此,他开始了网坛争霸的历程。

初露头角

2002年,年仅15岁的纳达尔在家乡马略卡赢得他生涯第一场ATP赛事,是网球进入公开赛年代之后,第九位未满16岁便赢得ATP比赛的球员。

2003年,纳达尔的男网单打排名进入世界前100名;到了年底,他的单打排名便快速攀升至前50名,并赢得两座ATP挑战赛冠军。

隔年,被誉为天才少年的纳达尔受到左脚踝骨折的伤势影响,几乎整个红土赛季被迫放弃,包括后来让他大放异彩的法国网球公开赛。直到8月复出参加波兰网球赛,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他生涯第一座ATP巡回赛冠军。12月,纳达尔夺得戴维斯杯冠军,并以18岁零六个月的年纪成为戴维斯杯决赛中最年轻的单打选手。

2005年是纳达尔开始横扫网坛、战绩彪炳的一年。5月,纳达尔的单打排名已跃升到世界前5名,是自1993年以来最年轻的 Top 10球员。挟著17连胜的不败之身,纳达尔在该年5月初次挑战法网,成为继1982年维兰德以后,第一位首次参加法网便能夺冠的球员。法网之后,纳达尔的连胜纪录停留在24场,打破了1988年美国名将阿加西创下网球公开赛年代青少年球员的最长连胜纪录(23场)。

总计这一年,纳达尔勇夺11个ATP巡回赛单打冠军,打破维兰德在1983年9个的20岁以下球员一年夺标数目最多纪录。

红土封王

2006年,随着天才少年纳达尔的窜起,当代男子网坛第一二名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尽管在积分上暂时未能撼动球王费德勒,但两人多次对垒,纳达尔都获得最后胜利,在红土球场更取得绝对优势,是少数对战球王赢多败少的球员,加上两人对决内容精彩,已成为当代男网最令人期待的戏码。

最后,纳达尔以无懈可击的红土60连胜、连续击败世界第一的表现,纳达尔已经证明了自己是当代男子网坛在红土赛场最有宰制力的选手,成为新一代的“红土之王”。

2007年4月,纳达尔获得蒙特卡洛大师赛“三连霸”;虽然在接踵而来的汉堡大师赛上因为长期密集出赛、体力耗尽而屈居亚军,但这时的他已经将连胜纪录推至“81连胜”,写下网球公开赛年代以来,男网选手“单种场地最多连胜”的傲人纪录。

2008年,纳达尔成为蒙特卡洛大师赛1914年以来单打‘四连霸’的第一人。隔周,纳达尔在巴塞罗那赢得生涯第25个ATP冠军奖座,并连续四年在此封王,把个人红土决赛成绩提升到20胜1负,更在最近104场红土赛事中,写下“103胜1负”的傲人战绩。隔周汉堡大师赛,他成功赢得生涯首座汉堡大师赛奖杯。拿下这个意义非凡的冠军之后,纳达尔已凑齐三项红土大师赛(蒙特卡洛、罗马、汉堡),是1990年以后继库尔滕与里奥斯的第一人,加上法网封王,他已完成“红土大满贯”的霸业。

8月北京奥运,纳达尔获得个人第一面男单金牌,成为目前史上唯一赢得金牌的 Top 5 球员。

2009年4月,纳达尔在蒙特卡洛大师赛缔造五连霸伟业之后,又在巴塞罗那公开赛中成为唯一一位连续五年背靠背赢得ATP赛事冠军的选手。5月罗马大师赛,纳达尔赢得个人生涯第15座大师赛冠军。12月,纳达尔回乡参加马德里举办的戴维斯杯决赛,卫冕冠军成功,使他成为ATP史上最年轻达成400胜的球员。

6月,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寻求五连冠的纳达尔,意外败北。同月,纳达尔因伤退出女王杯与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而他的宿敌费德勒则在7月5日决赛击败罗迪克夺冠。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战果及积分形势确定纳达尔将于2009年7月6日让出保持了46周的世界第一宝座。

2010年5月,马德里大师赛,纳达尔拿下生涯第18座大师赛冠军,也是生涯第39个单打冠军。纳达尔这场胜利写下许多新纪录,不仅一举超越阿加西成为大师赛纪录保持人,更是史上唯一同年囊括三项红土大师赛,以及连续夺得三项大师赛冠军的第一人。

当年法国网球公开赛,纳达尔缔造史上第一人同年红土大满贯的成就,他以22连胜的成绩完美的结束了今年的红土赛季。在排名方面,因为去年冠军费德勒在四分之一决赛出局,纳达尔在法网后再次登上世界第一。

历程评述: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篇10

学校引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已近四年,虽没有强行要求教师平时授课必须都“一刀切”按照“一二一”(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将一节课分为“学习目标”、“定向自学”、“精讲精练”、“当堂检测”四个教学步骤),但是从校内外各层次的公开课、研讨会来看,“当堂训练”早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各位教师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课堂上)的必备环节。

从当堂训练的目的来看,当堂训练要求训练直接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训练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实现全体学生素养的共同提高。

从实施情况来看,教师们当堂训练的意识已经养成。但是从训练内容的难度和题量上来看,往往把握得不够好,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尤其对于语文来说,训练的题型有时跟教学目标的确定关联不大。比如以散文《背影》为例,教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阅读全文,学生能读写文章中的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能把握文章的线索领悟文章的语言美、亲情美;3.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这篇文章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课堂主体部分将传统的教学内容压缩在30分钟内草草收场,然后开始一个关于家庭温馨时刻的描写小练笔,从内容上来看,通过动笔回忆家庭生活细节,加深对亲情的理解,但是从目标的实现上来看,并没有对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得到更明确的训练。

张淑萍老师“在上《出师表》(第一课时)时感触颇深:刚一开始,我按这种教学模式出示教学目标:1.疏通文义;2.领会诸葛亮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朗读),对照注释小组内疏通文义,接下来对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探讨,最后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做讲解,再做检测。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还不错,但是缺少了一种语言、意象、意蕴等综合性的艺术美。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美,就是由感性到理性的美未挖掘出来,对诸葛亮那种声泪俱下,撕心裂肺的赤胆忠心未领悟透彻,因而感悟不到文学鉴赏的魅力。上完课后,我感觉到这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我想,这样的课时间长了,学生会对语文课产生兴趣吗?”(引自张淑萍《语文教学中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几点思考》)这是很多语文老师授课时的共同的困扰。在一些不得不训练的公开课上,有的教师往往用非常简单的语文字词或课文词句的填空题等对于教学目标没有任何意义的题目敷衍了事。

我校校长明确指出,语文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实际灵活选择训练内容和训练次数,可以一课时一次,也可以一课上完再训练。

训练是不可不为的,总不能只管自己上完而不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针对语文课堂,不同的语文课型甚至不同的文体应该设置怎样的训练题目呢?经过近一年的思考与探索,我将常用的也较有效的语文当堂训练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写作类训练

阅读教学应该何去何从?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阅读课上,教师先通过阅读教学最终落实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高,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类

改写一般被用于文体或改变叙述视角,用于加深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角色性格的揣摩。比如: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为加深对人物性格和主题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改写任务,让学生尝试从于勒的角度叙述故事,学生从于勒的两封简短的家信中推测出物的性格,然后据此推测出于勒虽然不擅理财,但重视亲情的性格特点,与“我”的父母的重财而轻义的性格形成对比,深化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这样的改写,学生要领悟原文思想内容,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和主要故事情节,才能心中有数。

续写不仅有改写的效果,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同是《我的叔叔于勒》的当堂训练,我在另一个班进行了续写尝试。我请学生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再想想这样设计的理由。学生的表现十分让人惊喜。有的认为可以设计“于勒”其实是一个在和船长唱双簧的富豪,用后来的大白真相加深对父母的讽刺。有的认为可以写我的父母后来多年以来因为没有与于勒相认而心怀愧疚直到死去,表现父母亲情未泯却又迫于现实而无可奈何。有的认为写我后来也变成一个像父母那样的人,表现家庭教育的影响,等等。

再比如《羚羊木雕》结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我请学生思考后写出“怪谁”,使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扬弃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扩写主要在记叙文或散文中被作者刻意省略的环节或细节,比如《羚羊木雕》中写到万方与“我”换裤子,我请学生扩写文中的“我”与万芳此刻的心理活动。扩写还主要用于文言文或诗歌教学中。教学温庭筠《望江南》时,我请学生对词作内容进行扩充,通过想象将人物形象、内心思想演绎得更加深入。

缩写往往用于浏览课文后的概括和复述,对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和精练语言很有好处。

在现实课堂训练中,以上四种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比如《望江南》,我还请一组学生从女主人公的角度对扩写作文进行人称改写,深入理解人物心理。再比如复述式的缩写也可以同时要求改变人称。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概括时要求学生从父母的角度对故事进行概括等。

2.仿写类

仿写适用于语言精美的课文,类型如仿句式:《散步》一文中对称句式的仿写;仿修辞:《春》中比喻的仿写,《济南的冬天》中拟人的仿写;仿文体:《陋室铭》中对“铭”的仿写;仿选材、仿思路结构、仿手法……

3.自我小结类

课堂内容完成后一般教师都会对课堂要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记忆。但当堂训练中,这一环节完全可以交由学生完成。比如《隆中对》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读发现的生字词或难句均由各组板书在黑板上,讨论完成后自行笔记,到了当堂训练环节可以由学生对黑板上的各类重点进行小结。再比如《与朱元思书》完成教学内容后,在当堂训练中由学生以书信的形式(“炳烛挚友话美文”)谈谈刚学习这篇课文,既是复习书信的形式,又是记忆课文内容。

4.口头作文类(选材类、思路整理类、)

有时课堂教学任务较多,教师没有太多实际时间交由学生动笔写,口头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当堂训练的方法。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构想要通过口头语言表现出来,既考肆丝谟锉泶锬芰Γ又提高了作文能力。通常再由学生在课下对课上思路整理细化、再创作后呈现在书面上。

二、表演类

对于人物形象特点鲜明的写人叙事类的文章而言,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情节及人物性格的揣摩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研讨课文。

1.再现表演类:包括表情朗读和脱文本表演。教学《散步》时对于生活化细节入文所产生的表达效果学生很不理解,我表演“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袋”,请学生看表演谈理解,学生很快理解母亲对孙儿的慈爱。再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中关于阿长“切切察察”的细节,学生表演了阿长的手势后,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爱说人是非的妇人,鲁迅当时很不喜欢她。

2.理解表演类。有时课文中人物语言不多,或受叙述视角的限制,无法完全叙述,这时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后通过想象编写台词再表演。比如《孙权劝学》时请学生将课文改写成两幕剧后表演,深入体会孙权善劝。

3.背诵表演类。表演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能激发兴趣的活动方式。学生通过小组配合的方式对课文的内容理解加深后,有利于后续的记忆与背诵。比如《核舟记》,我请“导演”选角,根据课文内容陈述了选择这一同学的理由;演员根据自己的角色要求进行扮演;观众对所有演员的表演进行修正和点评。最终全班一起看着眼前活生生的“核舟”齐背课文,效果非常好。

三、文体训练类(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