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考勤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9:13

机关考勤制度

机关考勤制度篇1

为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增强工作人员组织纪律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树立机关良好形象,特制定本制度。

一、局全体干部职工均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上班时要坚守岗位,工作时间不得无故串岗、离岗。严禁工作时间上网玩电脑游戏、上网炒股等。

二、考勤签到时间为上午8:05以前,下班12:00;下午上班2:35以前,下班6:00(时间如有变动按上级规定作相应调整)。未在规定时间签到视为迟到或早退,未签到又未事前履行请假或报告手续的视为缺勤。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和纪检监察室负责组织和监督实施。

三、原则上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一律上班签到后再外出办事,如有特殊情况因公或因私外出,应经股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直至县局局长批准后报办公室备案;因公或因私外出完毕后,要及时参加考勤,未及时考勤视为缺勤。到县外出差(办私事)需延长出差时间不能及时办理出差(请事假)手续的,经局长或分管领导同意后应在上班后一日内补办,否则视同缺勤处理。对擅自外出、溜岗未参加考勤的,视同早退处理。经批准外出参加培训或学习的,视同公务,履行报告手续。县局领导班子成员外出本县出差办事须经局长批准后书面报办公室备案方可。

四、请假手续办理。1、工作人员病假、事假、婚假、产假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一天以内由股室负责人批准,两天以内由分管领导批准,三天以上(含三天)由局长批准,并书面报办公室备案。2、机关干部职工按以下规定享受公休假:(1)工作年限不满10年者,每年休假6天;满10年至20年,每年休假10天;满20年以上者,每年休假15天。机关干部职工休年假须本人写书面申请,股室负责人拿出安排意见,须经局长批准后,交至办公室备案。工作人员年休假应在当年内休完,不计入下年度。未休(完)年休假的,根据有关规定按天给予相应的年休假补贴,事假可抵年休假天数。(2)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父母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利用工作假日团聚的(双休日不能团聚的),可享受探亲假。探望配偶:每年给一方探亲假30天;探望父母:已婚的四年一次,假期20天;未婚的一年一次,假期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探望配偶或探望父母分别累计团聚30天和20天的,不享受当年或四年一次的探亲假;离职学习满一年的可以享受探亲假。(3)一年内病假累计超过45天,或事假累计达到或超过本人可享受的休假天数的,当年不再享受休假。(4)公休假可与婚、产、丧、探亲假等合并使用。(5)工作人员婚假假期3天,男女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天;双方不在同一地区工作的,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路程假。

五、工作人员考勤情况由局办公室于次月前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布,接受监督。如有异议,自公布之日起二日内将情况反馈办公室,逾期视为认可。监察室对违反本考勤制度的行为每月进行汇总,并按县局“问责五十条”进行处理。

机关考勤制度篇2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制定机关干部学习制度。

一、每月第二周周五全体党员学习,每月最后一周周五全体机关干部学习。

二、每次集中学习全体人员都要按时参加,不得缺席,学习期间要保持会场纪律,不得交头接耳,不许看报纸、杂志等。本文出自网

三、集中学习要认真记好学习笔记,党委定期检查。

四、特殊情况无法参加学习的,本人向副书记请假,获得批准后,事后要自觉整理好学习笔记。

五、凡是无故不参加学习或无故中途退场者,依照党委、政府考核办法按旷工处理。

六、集中学习实行点名制度,每次点名名单由党委副书记审核签字,以备年底考核。

机关干部考勤制度版权所有

一、具体要求

⒈全体机关干部必须自觉遵守机关统一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工作岗位,认真履行各自岗位职责。

⒉机关干部离开机关必须填写去向板,同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包括到区里开会或下乡等。

⒊机关开会、学习时不准接听电话、接待客人,不准处理业务(接待上级领导除外);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开会、学习的,需经有关领导批准。本文出自网

⒋积极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义务劳动,如确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的需经有关领导批准。

⒌工作时间不准办私事、干私活,除工会活动外,不准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准在办公室从事活动;中午不准喝酒(接待客人需提前请示)。

⒍机关干部请病、事假需填写假条。一般干部请假一天由部门负责人审批,两天由主管领导审批,三天以上由书记和镇长审批;部门负责人请病、事假一至二天由分管领导审批,三天以上由书记和镇长审批;副职领导干部请假半天以上的,由书记和镇长审批。请假条要交办公室备案。

⒎机关党政干部休假由镇里统一安排时间集中休假。

⒏坚持值班值宿制度,不得擅自离岗、脱岗、漏岗。

⒐纪检委员和办公室负责机关干部的日常工作考核,每月公布一次考核结果。

二、相关规定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调查属实,扣除当月下乡费:

⒈迟到、早退、擅自离岗月累计达到次,扣除当月下乡费,请假除外;

⒉旷工两天的;

⒊工作时间喝酒(接待客人除外),影响工作的;

⒋工作时间办私事、干私活、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的;

⒌工作时间在办公室打麻将、打扑克的;

⒍未经领导批准,无故不参加机关开会、学习、不参加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及义务劳动月累计达到二次的;

⒎值班时擅自离岗、脱岗、漏岗,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调查属实,扣除当月下乡费和岗位补贴。

⒈迟到、早退、擅自离岗月累计超过次(含次),请假除外;

⒉病、事假月累计超过个工作日的;

⒊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推诿、扯皮,造成他人向镇主要领导或上级部门上访的。

⒋工作失职造成一定影响的;

⒌因违纪被处分的。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机关在岗的全体机关干部。

本制度如有与上级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相抵触时,以上级部门规定为准。

本制度自二六年三月一日起实行。

中共××镇委员会

机关考勤制度篇3

 

1、为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全局人员须按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时间为8:30中午下班时间为11:30下午上班时间为13:30下午下班时间为17:30。

2、实行“签到制”。工作人员早上到岗后应在8:30前签到。下班前应在到岗后,离岗前立即签到。月底以签到器的登记为准考核工作人员的出勤情况。

3、各种考勤时间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30分钟以上1小时以内为1小时;超过1小时不到2小时为2小时,2小时以上不到3小时为半天。以此类推,其中病假含法定假日,其他不含法定假日。

4、关于迟到

当月迟到或早退1次扣发当月工资的1元;当月迟到或早退累计两次者扣发当月工资5元;当月迟到、早退累计3次扣发当月工资15元;当月迟到或早退累计4次以上(含4次)每次扣发当月工资60元,直到将当月工资扣完为止。迟到或早退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否则按旷工处理。

5、关于旷工

当月累计旷工1个小时扣发当月工资1%,当月累计旷工2个小时扣发当月工资2%,当月累计旷工半天扣发当月工资5%,当月累计旷工1天扣发当月工资10%,当月累计旷工2天扣发当工资30%,当月累计旷工3天以上扣发当月工资。全年累计旷工超过6天扣除年终奖的30%,全年旷工累计超过10天以上的扣发年终奖70%,全年累计旷工超过13天扣发全部年终奖,全年累计旷工15天按规定扣发相应的工资,并按自动辞职处理。

6、关于事假

    事假3天以内须本人提前向主管局长请假,当月事假超过4天以上须本人提前向局长请假。全年事假累计超过25天,扣发年终全部奖金的50%,累计超过40天扣发年终奖金。

7、关于病假

病假应当提前由本人或家属向主管局长请假,过后补交请假条,连续超过3天(含3天)须出具医院的诊断书。全年病假超过40天扣发年终奖50%,全年病假累计60天以上(含60天)扣发年终奖,并按有关规定扣发相应工资。

    8、全年迟到、早退、旷工、病假、事假累计超过50天扣除年终奖的50%,累计超过70天扣除全部年终奖。

    9、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工作时间,严禁无故外出,不得以办公事下基层为由办私事,一经发现报主管局长后按旷工处理,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10、年度代薪休假

机关考勤制度篇4

关键词:机关后勤;社会化;管理

机关后勤是保障政府机关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机关运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机关后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影响着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机关后勤生产力,对后勤服务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变革,对后勤资源和各方面利益进行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目的是为了尽快提高机关后勤的保障能力,使更多的职工从改革中获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拟对如何优化后勤管理工作进行一些探讨。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一般历程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标志是1989年3月4日,出台了第一份关于机关改革的文件《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机关后勤体制改革是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更进一步确立了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管理体制的指导方针,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和要实现的目标。在“十五”期间规划,到2005年,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世纪机关建设需要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保障有力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后勤服务单位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机关后勤服务、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服务等工作的社会化改革”,明确要求进一步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并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机关后勤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后勤管理出现的问题

经过近三十年的缓慢发展,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改革过程中,后勤管理出现一些新问题。

(一)后勤制度建设有待加强,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专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已颁布多年,但该条例更多是指导性的原则,配套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仍未制定,各单位内部后勤管理制度建设落后,未能跟上形势,适应新的工作模式需要。尽管近些年,各级后勤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内部规章制度,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有的制度已经与改革脱节,不适应当前的后勤管理模式,有的制度与制度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有的甚至存在相互矛盾、制约,没有构成统一、高效、及时更新的后勤管理系统。

(二)后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上人员老化、年轻力量不足,技术结构上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高技术高素质人才较少;二是思想混乱,面对改革阵痛,工作人员不能够沉下心来,主动研究和参与后勤改革研究,不知改革何去何从,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随波逐流;三是能力上的准备不足,不能够适应不断进行中的后勤改革,尤其是社会化改革,更不能适应新的任务需要,且对自身要求不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新知识新技能,适应更高的工作能力要求。

(三)后勤管理模式落后,不适应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但管理模式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质性改革。工作模式上,尽管很多机关后勤部门已经脱离行政编制,但只是形式上,其工作模式还是按照机关行政机构运转模式。待遇分配上,形式上实施绩效考核,但实际上还是平均主义,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人员使用上,更多的还是看资历,没能做到人尽其才。整个管理模式的落后,造成后勤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对机关提供足够高效的后勤保障。

三、机关后勤管理的优化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后勤工作开展

一是制定统一的后勤保障实施细则、后勤社会化保障操作细则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职能分配、人员管理、产权划分等,并更好的引导各级后勤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二是各级后勤部门,跟上改革步骤,主动更新调整后勤内部规章制度。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发展和转化过程,各级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随着改革的进行,不断去除不合时宜的规定,按照新的工作模式和任务需要,结合科学管理、质量管理的一些思想以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规范、高效、可持续性的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二)强化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根据社会化改革的需要,积极调整人员结构,确保人员年轻化、层次合理化、素质高效化,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引入高素质人才,逐步替换原有不适应改革的人员,并注意引导人员合理流动,如可规定到其他部门工作前,必须到后勤部门锻炼,后勤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流顺畅,减少流动障碍;重视职业教育,规定专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标准要求,加强人员培训,尽可能撤岗、并岗;同时,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和教育,让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能主动参与到后勤改革中来,通过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标准、研究新制度,主动适应改革后的变化,从怕变化到愿意变化,从往日的被动应付逐渐发展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促进后勤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后勤管理水平。

(三)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各级机关要大胆将后勤服务部门按照社会化改革的模式进行改造,大力去行政化,按业务结构简单、层次清晰、信息畅通、管理有效的原则,搭建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部管理框架。在工作模式上使组织体制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服务部门同经营部门相对分开管理形式,减少行政干预,管理上以指导、服务、协调、监督为主;提高机关后勤经营部门的运营能力,完善经营机制,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对消耗费用的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全面打破“平均主义”,实行“真绩效”,细化量化后勤管理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按完成工作量、工作效果、业绩等综合评分得出考核结果进行待遇分配,通过合理的指标制约后勤管理,改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在人员使用上,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机关后勤员工聘用制,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岗聘用。通过管理模式的更新和后勤各项资源的有效配置,全面提升后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洪涛.机关大楼后勤管理精细化发展的相关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机关考勤制度篇5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检察事务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有管理机制,亦是检务改革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和被广泛认可的。认识其内涵,把握其特点,分析其现状,探索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对策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对其略陈管见。

一、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深刻内涵

“后勤”是后方勤务的简称,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员、物资、设施,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结合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不同的。后勤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调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因此,检察机关后勤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就是一个更科学、更合理地有益于检察事业发展的运作过程

二、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特点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一)综合性。检察机关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担负着全院的计划、财务、车辆、统计、服装、基建、办公用品、会务、督办、通讯、安全、综治、食堂、卫生、水电、绿化和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20余项管理、服务职责,其中有些本身就有检察业务性质。所以说,后勤部门是一个综合性、业务性纷繁、涉及面广的内部管理、保障、服务机构。离开了后勤部门的保障服务工作,检察机关的正常运转是不可想象的;离开了后勤管理,后勤工作是无法开展的。

(二)服务性。就是检察机关后勤工作人员,运用自己的体能、技术和知识,利用一定的设备和设施,为机关工作者提供的保障形式的服务。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科学地组织后勤人力、物力、财力,以最少的人员组合、最短的时间占用、最低的物力消耗和财力支出,最大限度地完成和体现服务性。保障服务性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固有属性和永恒的主题。因此,检察机关的后勤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警服务。检察人员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体,为了让干警们全心身地投入检察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分工协作的前提下,后勤管理部门担负着为全院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为机关服务。为保障检察工作正常运转,后勤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公、办案条件,美化庭院环境。四是为内部各部门服务。根据检察院各内部机构所从事的职能活动,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管着全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业务部门工作正常运行之基础,这就需要后勤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三)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业务关系,还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检察业务所需的交通、通讯、器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检察干警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院内部各处、室、科、局、队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检察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可以说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工作既是内部保障的基础,又是对外沟通的桥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四)琐碎性。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例如会议会务需要准备会场、抬桌子、搬凳子,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每天的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拨出,是再小不过的事,都代表着检察院的文明风貌,若有不慎,将会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也会影响到检察形象和生存环境。

三、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目前基层检察机关后勤管理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部门设置不合理。基层检察院的后勤管理 工作一般由院办公室负责,基础检察院机构改革后,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处、政策研究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造成办公室任务过重,压力过大,不仅直接影响了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而且影响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二是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例如有些基层院后勤人员兼职过多,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一起抓,起不到服务的实质效果。根据上级检察部门“三大部门”的目标任务和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综治、卫生、安全等近20项的单项工作,任务多、项目杂,使许多工作都处于疲于应付状态。还有些基层院领导重业务,轻后勤,人员配置素质失衡,造成能者忙忙碌碌,庸者轻轻松松,不利于后勤部门自身管理和调动积极性,更与后勤人员应具备的办事高效、保障得力、服务优良的素质要求相悖。三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倒金字塔机构配置模式造成管理紊乱、制度空悬、服务缩水,办事凭经验,运作靠习惯、工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等问题,降低了后勤管理的水平,降低了后勤工作的质量。

总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体制上。眼下检察机关的后勤管理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 “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在效率上,仍存在低效率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进而难以适应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对检察事业的要求。

四、对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思考

在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加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充分发挥和强化后勤部门的“参谋助手、协调枢纽、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的职能作用,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改革体制为重点,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一)改革后勤管理体制

我国近三十年的改革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出路,体制出效益。因此,体现改革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重点。一是将检察机关的后勤行政人员从检察官系列中分离开来,建立检察系统“分类管理”下的独立的司法行政官序列,为长期从事后勤工作的人员从根本上另辟独立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是从体制上使后勤部门能“容”人,能“留”人。二是将“物质”服务保障业务从原办公室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后勤管理部门。如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管理科,专门负责对经费、物质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随着实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基建招投标、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措施的出台,“科技强检”战略的实施,检察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装备科,能改变“倒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中“一对四”的“针鼻”现象,也就是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新时期检察工作提供高效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检察后勤职业标准。结合检察业务的特点,构建其后勤职业化规范,应包括职业准入条件(选拔)、职业管理制度(考核、培训、升降、奖惩、工资待遇),职业保障规定和职业奉献精神等。建立检察机关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是检察事业发展对检察后勤保障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变革后勤服务机制。现阶段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机制形成了 “小而全”的封闭格局,已严重滞后于其它行业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改革检察服务机制,更新服务理念,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保证。一是要科学规范后勤工作管理职能,将管理职能与服务职务分开,实行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实现由“办后勤”向“管后勤”的根本转变。二是要健全完善后勤工作机制,创新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实现由“封闭后勤”向“开放后勤”的根本转变。三是要建立后勤工作保障体系,将以市场为导向,法制为保障建立起检察后勤保障体系,使经费的预算、分配、支出、物资的采购、供应、资产的管理、干警的医疗、住房、工伤、养老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会计委派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实行公务用车、公务旅行、公务接待改革,执行住房、医疗、通信、就餐、交通等货币化,实现由“行政后勤”向“经济后勤”的根本转变。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卫生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责任具体化、管理法制化、制度人性化、花样品种多样化、就餐快捷方便化,征求意见经常化,资源配置科学化的“十化”要求,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先进的服务机制、优良的服务作风,保障新时期检察业务中心的开展。

机关考勤制度篇6

摘要:严格执行高校教职工考勤制度,是提高管理效益,确保良好的教学、科研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高校教职工考勤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做了论述。

关键词 :高校 教职工 考勤

高校教职工考勤管理工作是学校规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学校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办事效率,严肃学校纪律,使教职工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和劳动纪律的基本手段。考勤制度是衡量考勤的标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最基本的制度,是工资发放、职务晋升、年终考核、绩效评价的依据,更重要的是,不但可以极大改善学校的精神风貌,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一、当前高校考勤存在的问题

1.考勤制度不尽合理。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多数高校对迟到早退这类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考勤制度中往往是轻描淡写甚至不写。可能是管理者对考勤观念淡薄,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也可能是管理者本身想规避责任。实际工作中,迟到早退屡见不鲜,如果对这种行为没有实质性的惩罚措施,也就是对说迟到早退的人,需要其付出的代价很低廉,甚至不需要其付出任何代价,则使人很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上班纪律松懈,能晚来就尽量晚来,能早走就尽量早走,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这种行为不仅会在同一人身上反复出现,其他同事看见后也会纷纷效仿。长期放之任之,就会涣散人心斗志、助长歪风邪气。

2.考勤制度流于形式。一是考勤流于口号管理。部分高校将制定的考勤制度放在网站上,或者挂在高墙上,然后高枕无忧,似乎制定了制度就万事大吉,这种议而不决、光说不练,没有执行的时间表,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计划上,只存在于形式上的考勤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也就成了一沓废纸,只是一件艺术品,还会导致大家对工作拖拖拉拉,变得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二是执行尺度不一致。有的部门很认真,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有的部门则当好人,弄虚作假,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局面,也极易引起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三是领导带头违反考勤制度。或顾及私利,以公事为由,逃避违反考勤制度的责任;或陷于人情漩涡,以酌情处理的方式代替考勤制度的正常规定。这种领导带头违反考勤制度的现象,等同于向大家宣布制度失效,也会引起大家对学校领导层的不满,造成管理的混乱和对学校的不信任。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一旦被日常化、习惯化后,就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

3.考勤中的诚信危机。在相对较长的假期中,病假所需付出的成本远低于事假,现实中不乏有用病假条代替事假条的教职工。虽然考勤制度明确规定病假必须持有医院的证明,但实际上,通过托关系、找熟人,轻易就能从医院开具一张诊断证明,或者通过某些网站也可以买到量身定制的病假条。一旦有人第一次蒙混过关,紧接就会有下次,再下次……还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这种缺乏诚信的做法势必会引发不良风气,同时还会加大考勤制度的执行难度和成本。

4.考勤数据缺乏对比分析。孤立的考勤数据直观反映的是当月的考勤结果。如果没有将不同时期的考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只能体现对考勤制度机械性、按部就班地执行过程,很难发现问题,也找不出解决的办法,以便及时对其进行调整。这种缺乏人性化的考勤制度,是得不到教职工的积极响应,还会严重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校考勤改进的对策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考勤制度。人始终是有惰性,需要某些外在的强制手段保证其能力的发挥,考勤制度就是为了给教职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使工作更加顺畅。这就需要对迟到早退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硬约束,使考勤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才能达到真正的公平。同时,也要意识到学校内外环境瞬息万变,教职工自身也在不断变化,考勤制度势必要随之而调整,即不断地修订、补充、完善,才能使学校实现规范有效的管理,才能让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才能为领导和教职工提供尽可能大的创造空间。这样的考勤制度才能深入人心,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拥护。

2.加强对考勤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起来的考勤制度决不能仅仅成为摆设,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其得以贯彻实施。一是广泛宣传。杜绝出现到违反考勤制度中的某条规定时,有人才说刚听说这样的规定。日常工作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使大家领会、熟知考勤内容,不断增强劳动纪律意识,牢固树立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的观念。二是一视同仁。要让所有教职工包括领导干部都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的意识,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自觉维护考勤制度。三是强化思想认识。要做好部门领导和考勤员的思想工作,强化认识,切实负起责任,把本部门的考勤工作摆在重要日程。四是赏罚分明。对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破坏考勤制度的行为绝不姑息、坚决制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维护考勤制度的权威性;对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的部门或个人,给予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再接再厉。

3.制定对考勤制度的监督措施。合理的监督机制,能有效推动教职工自觉遵守考勤制度,让落实考勤工作更加完善、更加高效。一是明确监督部门。建立由学校人事处牵头,教务处、纪检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监管部门,开展不定期抽查,不仅检查各部门考勤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还要抽查缺勤凭证是否齐备,更要重点检查病假条的真实性。二是公开考勤结果。将每月考勤结果张贴于本部门显眼的位置或公布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让考勤结果公开透明化,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作用,使每一位教职工都明白自己不仅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

4.实施对考勤数据的对比分析。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定期对不同月份的考勤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了解部门或个人的出勤率、缺勤率、加班、迟到、早退等情况。通过更加细致深入的分析,找出缺勤、加班的原因,如是岗位工作量不饱和还是岗位工作量太大;迟到、早退的原因,是接送孩子、交通不便还是个人私事。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后,不仅可作为岗位设置、定编定员的依据,还可以适时调整考勤制度,使考勤制度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切实做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让大家充分体会到学校的关爱,从而增加工作热情。

三、结语

考勤制度只是通过法治的手段,强制他人遵守劳动纪律。在法治阶段,大家处于被动状态、被制约的层次,可以说和学校是对立关系。最终是要借助法治的手段,培养教职工爱岗敬业的事业心,实现广大教职工以自觉遵守考勤制度为荣,以违反考勤制度为耻的目标。只有将法治转为自治,才能提高激发广大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赖丽妍.被强化的迟到[J].当代工人,2012(35):42

机关考勤制度篇7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以及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随着后勤体制改革一并进行的。自1983年中央提出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问题以来,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基本方针,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从局部、单项的改革探索转变为全面、系统化的有序推进,初步建立了适应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是一个循环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

一、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历程回顾

1983年,中央书记处会议明确指出,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问题,要逐步解决。1989年,国家编委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1993年,中编办和国管局印发了《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管局负责起草的《关于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1999年,朱鎔基同志提出,“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新时期机关建设需要的后勤保障体制”。2004年,总理对国管局工作作了“管理、保障、服务。廉洁、高效、务实。贯彻始终,蔚成风气”的重要批示。

(一)中央国家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情况

第一阶段,实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分离,通过改革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推动服务社会化改革。1989年出台了《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将机关后勤工作分解为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两个部分,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仍为行政编制,承担服务职能的人员列为行政附属编制。1993年,《国务院各部门后勤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将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从机构上分开,其中,后勤管理职能划入各部门办公厅(办公室),使用行政编制;组建事业性质的机关服务中心,履行服务职能,工作人员从行政编制改为事业编制。

第二阶段,建立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通过创新机关后勤服务机制推动服务社会化改革。1998年,《关于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机关服务中心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独立核算,逐步实现自收自支;各部门根据机关服务中心承担的服务项目,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合同支付服务费用,逐步完善结算制度。从1999年开始,在中央国家机关实行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试点工作,并总结经验,先后印发了《关于建立机关后勤服务费用结算制度的意见》、《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楼(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国家机关办公楼(区)物业管理服务基本项目收费参考标准》。

第三阶段,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2000年以来,为适应社会服务业发展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需要,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通过调整结构,推行“走出来”和“引进来”等多种发展模式,打破传统后勤保障模式,改革用人用工制度,干部实行聘用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积极创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实现形式。

(二)省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情况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省市机关事务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及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通过设置机关服务中心、组建服务公司、引进社会服务等形式,实现机关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分离。二是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力量,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途径,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营机制,实行有偿服务,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应。三是转换后勤服务运行机制,与机关建立服务结算制度,机关服务中心实行成本核算,逐渐向独立的法人实体过渡,机关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四是推动机关后勤服务经营单位走向市场,把部分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机关后勤服务单位,如食堂、物业部、印刷室等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面向机关和社会开展双向服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后勤经济,为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五是改革后勤服务机构内部机制。在服务经营单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从委任制改为聘任制,实行任期制;建立经营者收入与业绩挂钩机制等。这些机制增强了服务经营单位的内部活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保障机关高效运转,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也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机关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尚未完全彻底分开。一些部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供给式服务,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如有的部门管理与服务没有分家。二是职能不明确。有的单位则把后勤职能拆分隶属不同部门,如财务、基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部门不隶属后勤部门,而在办公厅或其他部门。这种体制不统一、职能各异的状况,增大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难度,后勤整体服务保障作用难以发挥。三是结算制度没有普遍建立起来。一般对内特别是对内部职工服务的收费都低于服务成本,后勤服务部门经营的收入往往被用作弥补机关经费不足或解决机关福利,影响后勤服务部门的经费自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收费标准是动态的,如何定价适当也是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机关考勤制度篇8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高校后勤经营服务过程中在处理好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来提高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成本管理机制的若干措施。 

一、公寓强化管理的新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真心关爱学生。如今,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仅对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改革,针对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校省心、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生活小区,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和充实。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进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机关考勤制度篇9

关键词:后勤管理 改革 成本管理

一、公寓强化管理的新探索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高校的后勤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真心关爱学生。如今,大学生实行缴费上学,对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来说,是一个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如果因为我们的责任或者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学生们的成长,不仅对不起他们家长,也对不起我们肩负的责任。后勤服务工作也要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改革,针对目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认真研究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引进竞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把学生公寓区建设成为学校省心、学生称心、家长放心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生活小区,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定额管理体系,规范成本管理

高校后勤近年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的路子,学校与后勤实体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为合同制约关系。在一系列的后勤服务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如何解决服务项目任务经费的问题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关键;而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定额,则是学校后勤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正确反映后勤服务中各项资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规律、合理规范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以节约后勤服务消耗,为学校合理确定服务收费价格提供依据,成为学校评定后勤实体服务成果及业绩评价的尺度,从而增强后勤服务成本管理意识,实现后勤服务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建立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

后勤服务部门与学校形成的契约关系,必然要求甲乙双方都在成本核算上下功夫,精打细算、严格履行双方协议,甲方由此得到可靠的后勤保障,乙方由此得到效益和市场。这既是甲乙双方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又是通过甲乙双方从不同角度进行不同努力共同实现的,其衡量目标实现的满意程度与质量标准,只能以绩效考评为依据。将绩效考评引入成本管理,是本着“坚持服务优先,质量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的动力和热情,同时依据客观量化的绩效考评指标及奖惩措施,促使后勤服务成本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在确定绩效考评指标时,应把财务绩效指标与管理绩效指标结合在一起,同时根据管理服务与经营服务的成本管理目标的不同,其绩效考评指标应有区分;同时还应与过程监督相结合,形成有效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如:对后勤水电服务项目的绩效考评,既要对水电成本的计量及成本费用率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又要把握学校各方面对水电服务的认可程度等指标进行考评,以此激励后勤服务实体加强成本管理,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

(三)发挥经济责任制在成本管理中的考核作用

经济责任制是做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准则,也是规范服务成本管理的依据,更是考核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依据。因此后勤各实体都应根据本单位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制及细则,并按全面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实施成本控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和充实。如:学生公寓的服务成本,在确定服务成本范围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履行的经济责任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成本管理是体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增长,而完善经济责任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考核成本管理的效果。

三、结束语

深化高校后勤改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改革,高校后勤要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改革求发展的思想观念,抢抓机遇,扎实进取,促进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为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的新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机关考勤制度篇10

一、深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通过广大机关后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县机关后勤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方面,弊端日渐显现,问题比较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一)市场经济有需要。我县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封闭式、供给制、福利型为主要特色的传统后勤体制,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机构臃肿、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等弊端。这一管理体制既阻碍着机关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又直接制约着后勤保障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随着市场开发的综合服务体系和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就要求我县机关后勤管理按照市场经济法则重组和改革现有的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后勤服务资源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上的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服务。

(二)形势发展有需要。一方面,从知识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和技术拉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机关后勤“粗放式、经验型”的服务方式和管理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已很难适应当今“集约化、规划化、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从有利于工作衔接的角度来看,近年来,省、市以及周边县(市、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经济性原则、产业化原则、市场化原则,积极推进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分离职能,理顺关系,明确责任,相继组建了机关事务管理局,这就迫切要求加快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步伐,在现有基础上,及时、尽早组建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自身发展有需要。当前,我县机关后勤管理自身发展最大的矛盾集中是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后勤队伍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后勤,服务范围更广、服务项目更多、质量要求更高、工作责任更大,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对后勤工作的影响,在后勤队伍上,长期以来忽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尤其是历次机构改革中,机关后勤部门还承担了分流机关人员的任务,相对而言,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较低,达不到后勤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县机关后勤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深化县级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以此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进而推动我县机关后勤队伍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我县现行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一直以行政管理为主,以临时聘用处理各类设施的专业维修任务为辅,在多年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机关后勤工作的标准要求。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县级机关综合后勤服务职能由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共同承担。在职责履行方面,主要由县府办下属机构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公室和经警队,具体承担行政大楼物业管理、县级机关财务预算和报表、接待服务、机关车辆管理调配、安全消防保卫、卫生保洁等后勤服务工作职责。在人员编制方面,现有机关后勤工作人员46人,其中后勤服务中心在编12人,编外用工1人,机关车队在编14人,借用2人,编外用工2人,接待办在编1人,经警队在编10人,编外用工3人,借用1人;在资产管理方面,后勤部门负责管理土地、房产、交通运输工具、电气设备、专用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和办公用具等七大类,共计约12130万元的固定资产;在运行机制方面,经过长时间

的积累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公务接待、固定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物业管理等几大类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二)存在问题。一是管理体制落后。从当前全省机关后勤改革工作实际看,其他县(市、区)机关事务工作已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从局部的、单项的、探索性的改革到全面的、系统的改革,使机关事务工作从传统的供给制、封闭型体制中解放出来,向开放式、市场化和社会化的转变。而我县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依然施行以行政管理和行政配给为主的运行模式,体制明显滞后。二是运行机制不畅。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原有机关后勤服务部门作为附属单位存在,既无竞争的风险,也无倒闭的压力,在经费上又实行全额补贴,不和服务人员的利益挂钩,致使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甚至出现在具体工作中有选择服务、有区别对待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机关后勤部门缺乏利益制约机制,缺少严格的经济核算,致使在一些具体工作中陷入只讲服务、不讲成本,只求投入、不讲效益的误区,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仍然是后勤工作发展的桎梏。三是后勤管理欠到位。长期以来,我县机关后勤工作一直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管理粗放“封闭式”运行,职责职能不清,经济效益低下等诸多弊端。在服务层面上也仅仅局限在县级领导层面和公共服务层面,面向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的福利型服务,几乎为空白。另外,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流动速度偏慢等因素,也导致机关后勤管理职能和服务都难以到位,建立“小管理、大服务、多实体”的机关后勤新格局势在必行。

三、全省各地机关后勤改革工作的先进经验

在学习调研中得知,全省各地在推进县(市、区)级机关后勤改革中的第一步是先成立机关事务管理局,然后依托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一行政主体参与后勤体制的二次改革和行政管理,依托这一市场主体参与走市场化和社会化道路。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和实践,各地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为我们下步实施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近三年来,按照“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省局通过“四个推进、四个强化、四个提高”,即:推进改革建立“个人得小利,国家得大利”公开透明的分配激励机制,强化效益意识,提高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推进服务责任制考核,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机关后勤保障水平;推进改革促进资产结构调整,强化资源有效配置意识,提高后勤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改革“能者上,庸者下,业绩面前论英雄”的用人激励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了机关后勤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推进机关后勤经济发展中,明确提出和实行“经营单位看效益,不交票子交帽子,交了票子奖票子”,“服务单位看质量,没有质量腾位子”的方针,效益三年翻三番(20__年实现利润4865万元,20__年实现利润2.2亿元),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名列首位。

(二)金华机关事务管理局。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转,严格按工作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优质高效地做好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例如,在接待服务工作中,制定《来金内宾接待工作若干规定》,明确规定接待原则、对象和程序等细则内容并严格操作,确保了接待工作的有序;在行政管理中,制订了《节支、创收考核奖励意见》,把节支创收指标进行了目标分解,明确了各科室的支节创收任务与责任、考评的内容和标准;在对经济实体的管理中,修订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机关商场考核奖励办法》,把经济实体的奖金与量化的经济指标挂钩,树立效益优先观念;在后勤管理中,修订《仓库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物品出入库程序和仓库管理,同时还制订了《电话费管理办法》、《门诊报销补充规定》等制度。另外,坚持以《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坚持以《服务承诺制》明确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坚持以《首问负责制》优化服务环境,方便干部职工办事。

(三)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永康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体制和运行模式与其他市县大体一致,但他们在工作人员的控制和调配上,创新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永康局全局机关的编制都为行政编制(领导3名,工勤人员22名),但创新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下设七部一办(工程部、保安部、财务部、会议部、餐饮部、保洁部、绿化部、办公室),后勤服务中心的管理层人员由局机关派任。局机关本级人员在考虑历史遗留和实际需要的前提下,领导层和必要的专业人员进行调整,但其他人员原则上实行“只出不进”原则,所有涉及具体后勤工作的服务人员,全部实行合同聘任制,列入物业管理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有效控制了人数,防止机构臃肿并节省了行政经费,另一方面是保证了后勤服务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素质。

四、我县县级机关后勤改革的总体框架与思路

参考各地经验,结合__实际,提出如下改革框架: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形势发展、机关办公和职工生活的实际需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独立运行,建立集中服务新模式;坚持统筹整合,创新资源配置新机制;坚持多元发展,开辟产业发展新渠道,不断提高我县机关后勤服务质量和社会化水平,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为谋求争先进位、推进撤县建市、构建“四型__”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主要目标。根据“三个坚持”的总体思路,适时组建并着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有方、经营有道、保障有力、干部有为”的机关事务管理局,逐步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工作职能化。

——管理有序,就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组织结构,明确权责主体,推进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严格管理、有效管理、和谐管理,确保机关后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服务有方,就是要在保证原有后勤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扩大服务内容,实现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范围全面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创一流质量、树一流形象。

——保障有力,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确保行政管理低成本、高效率,建立结构完整、内容全面、形式规范、标准统一、层级分明、资源节约的后勤保障体系。

——经营有道,就是要大力发展后勤产业,注重后勤经济实体建设,依托现有资源,依法投资融资,盘活国有资产,面向市场、走向市场,引入竞争、参与竞争,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保值增值、创收增收。

——干部有为,就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行“用工要聘用、岗位靠竞争、分配按贡献”,打造一支“创新创业、节俭节约、任劳任怨、干净干事”的后勤队伍。

(三)建议方案。成立__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挂中共__县委、__县人民政府接待办公室牌子)。__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县政府办公室行政科、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接待办、经警队的基础上进行组建。

1、职能调整

①将县政府办公室保卫科、经警队的保卫、消防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②将县政府办公室财务科的资金预算、接待办的接待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③将县政府办公室行政科的车队管理、调配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④将后勤服务中心的服务、维护等职能划入机关事务管理局。

2、主要职责

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机关后勤事务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县级机关的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行政、后勤事务工作的具体政策和

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县委办、县府办解决机关后勤改革和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对县级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③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经费、基建资金、公用经费、接待经费的管理;负责管辖范围内机关单位预算经费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编制年度机关财务预算计划和年终财务决算。

④负责行政中心房产和附属房产的使用、分配和综合管理;负责干部宿舍等有关房产的产权、产籍和使用管理及修缮维护管理,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规章制度;负责县行政中心办公及附属用房等建设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和基建工作。

⑤承担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做好县委、县政府重要内宾的接待工作。

⑥负责县级机关办公大楼内部的安全保卫、庭院绿化、爱国卫生、道路等设施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大楼用电、用水的管理工作。

⑦负责车辆管理工作。负责驾驶员的调配、培训等工作;负责车辆配备计划,建立更新等管理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障县委、县政府领导公务用车,县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工作用车以及接待用车。

⑧负责局内设机构人员的考核、任免工作;承担局内部后勤服务人员的调配、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做好局机关的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青妇和纪检监察工作。

⑨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3、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设定,建议将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设6个职能科室:

①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处理局机关日常工作,协助处理局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单位工作关系;负责草拟局机关规章制度、有关文件、信息、重要文电等文秘工作;负责局机关来信来访、计划生育和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的人事劳动管理和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和下属机构的党群工作;负责局机关人事、工资、妇女工作和年终各类报表的编制及年度职工考核工作;负责局机关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县委、县政府各类会议的会务和县委办、县府办日常文印工作;负责县委办、县府办离退休干部职工、局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后勤行政事务。

②接待科

主要职责:负责县委、县政府重要内宾的接待工作;负责县委、县政府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做好重要来宾接待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负责县委办、县府办来宾的接待工作;建立健全接待网络。

③房产基建科

主要职责:负责行政中心大楼、大楼等环境卫生、美化绿化、水电泥木维修的协调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干部宿舍楼的服务管理工作;参与县级机关和局属单位重大基建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负责行政中心房产的使用、分配和调整等综合管理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办公用房、附属设施用房的建设、投资、分配、调整、维修管理及资产的建档工作;负责制定行政中心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组织监督实施。

④财务科

主要职责:负责编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核算内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行政经费、公用经费、专项公务活动经费、接待经费;负责局机关基建投资资金、财务、会计事务等工作;负责县级机关固定资产财产的配置、调拨、维护、报废登记管理工作,保管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档案材料;负责局下属机构的财务审计工作;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并做好局机关经费的报帐。

⑤车管科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县级机关车辆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县委、县政府领导工作用车;负责县委办、县府办的工作用车;负责县机关车队的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⑥保卫科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行政中心和干部宿舍楼的安全保卫、消防等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并监督实施;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行政中心的治安、交通管理和县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的指挥协调工作;负责协助、公安等部门做好上访人员的疏导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大楼内机关的安全保卫、消防、停车秩序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指导局属科室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保卫、消防工作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负责局机关和下属机构保卫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⑦组建不为实体的管理机构后勤物业管理中心

后勤物业管理中心主要职责:协助房产基建科具体实施有关综合服务工作;做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服务工作;做好行政中心物业管理、卫生保洁等设备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等工作;做好县会议中心、行政中心大楼所管辖会议室的统一管理及各类会议的会务工作;做好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办公室的卫生保洁工作;负责行政中心后勤配套服务单位的后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