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往事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18:39:01

回忆往事的作文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1

第二天,校长做了一件令我们更高兴的决定,那就是放假,让我们尽情的探索下雪后的奥秘。

一早起来,我和妈妈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堆一个小雪人,说干就干。

妈妈从家里拿出很多东西,有小桶,有胡箩卜,还有两颗樱桃。

我先用铲子把门前的白雪铲到一起,妈妈把雪滚成一个足球大小的雪团和一个皮球大小的雪球,我把小雪球放在了大雪球的上面。最后,把小桶放在了小雪人的头上当它的帽子,又把胡萝卜当它的鼻子,再把樱桃当它的眼睛,最后,把从地上捡来的两根树枝插在雪人的两旁当它的手。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2

看着那在键盘上舞动的手指,那动听的音乐,演奏者言优雅的神态,我非常羡慕。在这一刻,我喜欢上了钢琴。于是,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弹出一手好钢琴,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快乐。

回家后,就向父母嚷嚷着要学钢琴。父母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了我的要求。妈妈一咬牙,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为我购买了一台价格不菲、音色优美的钢琴,还为我请了一位艺术学院的资深钢琴老师。

那一天,在爸爸的带领下,我兴高采烈地来到钢琴老师家,开始了学琴生涯。但等待我的却是一边又一遍而又枯燥无味的基本练习。我对学琴不免有些失望。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与还课中,我的表现极为不佳,因此一次又一次的被批评,自信心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击。终于,老师忍无可忍,很无奈地告诉妈妈,让我去别处学琴吧。听的这一席话,我伤心无比,倍感委屈。

回家后,情绪低落,蒙头大睡,任谁叫我我都不起来,连饭也不想吃,那被“逐出师门”的屈辱像针一样扎在心上,疼痛无比。一贯都心疼我的婆婆说,实在不想学就算了,只要读书学习好就行了。爸爸妈妈听后没有说话。我一边头枕软绵绵的小鱼儿枕头,一边仔细地想,我为什么会弹不好?为什么总是挨批?是不是因为练琴时太不努力了?是不是突击一把就能弹好了?想到此处,我又燃起了信心。于是,一阵沉默之后,我翻身起床,大声对妈妈说,我还要学钢琴,不信我就学不好。在爸爸朋友的推荐下,我又到别处学起了钢琴。这次教我的是贵州省歌舞团的首席钢琴演员张德宽老师,是我省着名的钢琴演奏家。一改第一位老师一脸严肃的教法,张老师总是鼓励我:你能行!在爸爸妈妈和老师不断的鼓励下,我的学习渐渐也有了起色,兴趣也重新浓厚起来。在苦学两年后,我迎接了钢琴过级的第一次大考——全国钢琴水平考试四级。为了能顺利过级,我整天用大量的时间坐在钢琴前苦拼苦练,不出意外,轻松的过了。两年后,我的钢琴水平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便去试试能不能把七级也过了。出人预料的是,在考场我超常发挥,轻松过了七级。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3

生物学意义的记忆,注重生理方面的微观解剖;而哲学所关注的记忆往往又侧重于纯粹抽象的理性概括。社会生活中的记忆则不同:它以人物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载体,以重大事件为结点,有诸如国家、民族、社区、社会组织的群体记忆,包括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也有凡夫俗子惯常生活的记忆,尽管往往使人忽略,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弥足珍贵。

基于个人真实生活的记忆首先是个人的,个性化的,由个人回眸、再现、整理、思考和表达的。同时,这种个性化记忆的来历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出当事人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独特的人生经历,再现和表达能力,以及对生活概括、思考和加工能力等。说到底,个人记忆所反映的是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

基于自身的生命体验,往往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而情感体验的本质是对人的强烈感受,与个人,与当事人生活中的经历、成长的经历、成功或失败经历关切度最高的那些人所形成的情感,难免会成为记忆的中心。亲人,故旧,朋友,以及那些由生活所链接的不相干、擦肩而过的人,与这些人的情感瓜葛等,无不如此。

基于个人的生命体验,不免会反映作者对生活、对事件、对人物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对经验的不同总结,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察和理性思考(包括个人所了解的独到的事件过程、发生的部位等,这些无数碎片会形成完整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等。所以,对于纯粹个性化的记忆而言,有时可能会显得有些另类甚至偏颇,但只要是真实的,其对于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组织的记忆而言,都是富有价值的。而且,重要的正在于,与正在和将要发生的生活不同,记忆往往不是人们全部生活的完整回放,记忆也不是过去生活的简单再现。记忆往往会选择生命中感受最强烈,自已认为是最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去表达。同时,这种表达是经过沉淀、酿造、筛选、思考加工和整理过了的故人旧事,因此往往会更为冷静、理性、客观、公正,会带有一定思辩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个人的记忆,同时又都是社会主义的,人类所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当然,记忆的本身绝不会沉湎于琐碎的旧事,绝不会使人们在回味旧事中消沉,或是在痛苦的回忆中受到折磨和煎熬。福楼拜曾经说过“任何写照是讽刺,历史是控诉”。而讽刺和控诉所强调的社会批判意义,又出自作者的责任感、良知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正是如此,记忆所形成的经验,记忆所概括的思想和理论,最终都会为新的生活点亮征程,设定路标,告诉人们哪些路是光明的,哪些路是暗的,哪些领域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工作、生活,怎样做人、处事、交友等等。从这些方面的意义来看,基于个人生命体验的记忆是着眼未来的、是带有导师性质的、是为新的生活提供丰富营养的元素。

记忆表达的切入点

除了我们自身的记忆体验以外,几乎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记忆,都是表达出来的记忆。至于为什么要进行记忆的表达,是另外一回事,而记忆的表达则有许多共通之处。

记忆首先以人为中心的,围绕特定人物来进行。这不仅是因为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中心,更因为使人最铭心刻骨的往往是人。这种社会化了的人,往往有亲人,也有故旧、朋友、情侣等。而与之相连接的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是那些人的最基本的情感。情感在这时候,往往就成了记忆表达的原始冲动和内在动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离开对人的回忆,毫不动真情的人的回忆,几乎是不存在的。

记忆一般都要围绕事件展开。社会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决定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往往会给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带来深刻变化,比如“”,“知青”等。也有许多是自身经历的特殊事件。在这些共性和个性的历史事件中,主人翁的心理会发生某些突变,世界观会发生某些转变,人生道路亦会发生轨迹的变化和里程碑式的线性阶段性改变,在当事人内心所产生的影响自然是深刻的。

记忆有时会以某种标志物的形式去整合。一件衣物,一个村落,一条寻常的小胡同,大海般的城市中的院落等。也有的会为一匹坐骑、一只爱犬、一支猎枪、一棵枫树所震撼,从而引发对自身命运的反思,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植物、动物、街区、村落等都被赋予了生命,成为某一成长阶段的标志和记忆的界桩。

但是,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同当事人个人的经历有关系,反映和折射出个人的事业和生活中的某些经历,以及由这些经历而引发的、筑就的心路。作为个人的生命过程,已经逝去的韶光也是历史。而记忆的本质就是一种历史的记载,包括史实、史论和历史的再现。所以,当我们了解这些内容之后,记忆中所蕴含着的东西就易于把握了。

当然,记忆绝不是杂乱无章的流水账,记忆的表达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这种选择,常常是那些最铭心刻骨的东西,是作为重要的、重点的人物、事件和经历。而实际上,日常生活工作中的琐事也难以形成鲜明而深刻的记忆。

记忆的表达往往具有强烈的感彩。或爱或恨,或是淡淡的忧伤,或是彷徨和失意等。这些感情的表达,有的具有强烈的指向,有的是比较含蓄的、隐喻的,有的则是内心的情感剖白。当然,内心的剖白也往往来自于当事人的某些客观经历,而不可能是空穴来风。也有的是兼而有之――既有对社会、对他人的批评,也有内心的拷问。

记忆的表达往往带有某些理性的色彩。生活中已经发生过的事件,走过的道路,在经过岁月的淘洗之后,会去掉浮在事物表面上的装饰,而现出其本色和本质的东西。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自身经验的积累,自我认知、反思、超越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以今天看昨天,会增加某些不同于昨天的、新鲜的感悟和智慧。在这种情况下,记忆中不可避免地会融入思想的元素,不可避免地会有理性概括。而一经上升为理性的思考,记忆的价值量也会随之陡增。

记忆的表达离不开艺术和技巧。记忆表达的艺术,最重要的是在于有益记忆的交流,而基础则在于记忆表达的历史真实、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因为人们往往会根据自身对生活逻辑的认识,去判断记忆表达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失去真实性和可信度,记忆的表达就会失败。另一方面,记忆表达也是需要假以适当技巧,但是,表达的技巧毕竟不是记忆本身,所以,万不能以文害义,舍本求末。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4

回忆幸福往事能改善抑郁

刊登在《临床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回忆幸福往事能改善抑郁患者的情绪。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认知与大脑科学分会的心理学家采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轨迹记忆法”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回忆积极的往事。这一方法是通过回想曾发生过幸福往事的地点,然后将需要回忆的东西与相关地点联系起来,从而在回忆起具体地点时联想到幸福往事。

试验中,研究人员要求抑郁症患者回忆15件幸福往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轨迹记忆法”的患者能更好地回忆起积极往事,并且心情愉悦。也就是说,“轨迹记忆法”更有助于抑郁症患者改善情绪。

回忆过去如同“心理时间旅行”,或可预知未来事件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记忆能让人进行一种心理时间旅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再现过去的情境,还能描绘未来。该研究还表明,记忆除了能帮我们存储、回想那些已发生事件的相关信息,它的存在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在记录分析记忆如何帮我们勾勒某人性格特点、帮我们预想他/她在未来社会情景中可能的表现方面,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与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近期,研究人员将他们发表在《大脑皮层》期刊上(Cerebral Cortex)的最新科研成果作了详细阐述。

科研人员揭示的这些道理可能不仅对那些失忆症患者,比如老年人,而且对年轻人以及他们的规划、社交能力也有所影响。研究人员还在继续探索现有的科研结论,他们正试着了解追忆往事的能力是否与创造力、想象力有着关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夏克特(Daniel Schacter)称,该研究论文的主体就“如何利用记忆拓展我们的视野”展开论述。

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想象力或预见力不仅对我们的规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在社会情境中作出更好的决策判断。同时研究人员也希望能揭示提升人类记忆力的新途径。

夏克特还称,“靠过去的经历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让人们无需事事都进行真实的尝试,只要认真考量与未来情况相似的事件即可。

为什么有些人可能天生具有更强的回忆往事或遥想未知的能力?对于这个问题,人们目前知之甚少。

许多声称能提高记忆力、延缓认知衰退的方法,如填字游戏、脑筋急转弯等重点关注的都是工作记忆,即我们随时留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至于工作记忆除了能提升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能力外是否还有更多作用,目前有各种各样的证据和说法。

夏克特博士的团队着重研究的是对过往经历回忆的针对性干预,即人们所知的情境记忆。他们重点关注的还有增加细节回忆的能力,而并非整体记忆力的提升。该研究的初步试验在2013年夏天完成。

与健忘症患者交谈首先向研究人员传递出这样一种讯息:回忆过往经历可能对心理时间旅行至关重要。健忘症患者与失忆症患者一样,这两类人群在制定计划时都显得很费劲。夏克特博士和他的顾问托尔文(Endel Tulving)在80年代就开始观察患者K.C.。举个例子,当K.C.被问及第二天将干什么时,他说不出详尽的答案。夏克特博士说,K.C.可能会说出一些类似“我觉得我要吃早餐”之类的话,但却提供不了任何相关细节,比如他可能会不记得吃什么或者他要去哪儿吃。

2007年,伦敦大学学院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组(Gatsby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 Unit)的研究人员丹米斯·哈撒比斯(Demis Hassabis)与其同事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5名健忘症患者在想象与描述未来事件时表现出来的能力都极其有限。此发现在该领域引起了轰动,也激发促成了更多的研究。

之后,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进行了很多次研究,结果都表明在想象未来情景方面,健康年轻的成年人比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表现得更出色。那些难以忆起往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描绘未来时也是困难重重。

夏克特博士说,在他和同事一起进行的研究中,当那些70~75岁左右的人被问及往事或未来时,他们倾向于提供更多的评论和见解,但对于人物细节和到底发生了什么却所提甚少。

举个例子,当年轻人被问及一次购物之旅时,他们会说出都有谁去了那儿以及商家店铺的情况。而老年人则会谈到他们对购买花瓶感兴趣以及为什么在家里摆放花瓶会很不错。

大脑造影研究已表明,同回忆往事一样,当人们在被要求想象未来时,他们大脑中许多相同的区域——海马体和内侧前额叶皮质——均会呈现出活跃度增强的迹象。这些也正是人在衰老时易发生变化的区域。

拥有细节化模拟情境的想象力似乎用处不少。这种能力有助于人们制定计划,通过发挥想象力对不同的可能性建模,而无需将它们一一付诸实践。在头脑中快速预览一系列假设情境有望引导我们作出更好的选择。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研究人员发现,那些认真模拟想象考试复习细节的学生—即想象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步骤—最终比那些光想象自己能考好的学生分数更高。

记忆在体验他人当下感受方面似乎也发挥着某些作用,这就是人们所知的心理理论,它能帮助人们判断如何在不熟悉的社会情境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在与一帮新朋友聚会或是开始一项新工作时。而那些自闭症患者则往往情境记忆贫乏、预测他人反应或情绪的能力低下。自闭症的病征之一就是社交能力差。

在人们试着揣摩他人心思时,大脑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关于这一点,人们目前却知之甚少。哈撒比斯博士、夏克特博士与合作者在他们的新研究中探讨了这个问题。他们对19名平均年龄在21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了大脑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博士们要求这些年轻人想象出包括虚构人物在内的四个简短场景。

首先,参与者看了一些照片和12份关于这四个角色的个人简介。每个人物的外向程度、友好程度都不

一样。

在花了一段时间熟悉了这些编造的人物简介后,参与者被要求想象各种情境中的每一个不同的角色。举个例子:如果一个陌生人将酒水泼洒到他们身上,他们各自的反应会如何?

研究人员发现,辨别不同人格特质的能力是在截然不同的大脑区域中进行编码的。这意味着,当参与者想象某个场景时,研究人员只需看一下大脑的哪个区域活跃度更高,就能弄清参与者当时想象的是四个角色中的哪一位。

对于想象未来事件而言,情景记忆体系看来并非是唯一重要的大脑过程。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研究人员阿尔诺认为,包括情景记忆在内的广义上的自传体信息记忆都可以被用来组织构建事件。阿尔诺的论著已表明,知晓某人的个人目标—记忆对其是必需的—似乎是帮助想象未来事件的另一个因素。

在某人头脑中对事件进行模拟想象的能力也会带来潜在的负面效应。如果我们无法预测到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我们变得过度自信而认为自己预料到将发生什么的话,这种能力都会带来麻烦。

更糟糕的情况是预料到未来的结局,特别是消极的结局,可能让老年人更难于制定计划,或使他们认为某人可能正在试着利用自己。夏克特博士说:“它为你支上一个不一样的镜头,透过它,你看见自己渐渐

老去。”

成年人经常回忆往事可增强想象力

很多孩子都会想象自己的将来,比如当宇航员、政治家,甚至是超级英雄。但许多中老年人却发现,自己很少再有新的梦想。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对成年人来说,经常回忆往事,品味细节,能让人更有想象力。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5

【关键词】 回忆治疗;老年;抑郁症;干预

老年人的精神卫生保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抑郁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它可导致严重的情绪痛苦、躯体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险,极大危害着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生存质量〔1〕。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国内外有关老年抑郁心理干预的研究不断深入。回忆治疗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主要是通过对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顾,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研究证实〔2,3〕,运用回忆治疗可以有效防止或减轻老年抑郁症状,提高自尊感,有助于抑郁老年人应对危机、失落及生活变故,并提高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1 老年抑郁症的概述

1.1 定义

老年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各种继发性抑郁〔4〕。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同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5〕。抑郁症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病程较长,持续时间平均6~12个月。

1.2 发病率

抑郁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很高,美国心理学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美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达20%,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抑郁症状发生率可高达50%〔6〕。Onder等〔7〕对欧洲11个国家3 976位居家老人的横向调查结果显示30.8%的老人有抑郁症状。Tsai等〔8〕在对台湾和香港养老院中老人抑郁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中报道,台湾养老机构中老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3.3%,香港老人为65.4%。国内研究显示〔9~11〕北京、上海、西安和济宁等城市普通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3.5%~33.5%,而住院老年病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则高达50%。

1.3 表现特点

老年人由于受老化过程中心理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其抑郁症状表现往往不是很典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特点有:①抑郁心境长期存在,但情绪的异常多以无精打采、自觉悲观、绝望、兴趣下降和孤独感等为主要表现,常诉说“没精神”、“心里难受” 等,并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②思维障碍,以反应迟钝、应答缓慢为主要形式,30%左右的病人存在明显的疑病妄想。③认知功能减退,约有80%的病人有记忆减退的主诉,存在比较明显的认知障碍类似痴呆表现的占10%~16%。④躯体化症状明显。许多老年人否认抑郁症状的存在而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有时躯体症状突出,完全掩盖了抑郁症状。⑤意志活动减退,轻者主动性活动和语言明显减少,生活被动,回避社交。重者终日卧床不起,日常生活不能自理。⑥自杀危险性高,老年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年轻人更坚决,计划周全、隐秘,很难防范。

由于老年人抑郁症状不但发生率较高,而且症状表现不典型,常被繁多的躯体症状所掩盖,导致家庭、社会及医护人员对其识别率低,且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或被认为是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老年人直到抑郁症状不断加重引起自杀行为都没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有效的干预。另外,尽管有些干预方法对抑郁症颇为有效,像药物治疗〔12〕,认知行为治疗〔13〕,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实施上的困难,只有极为少数的老年人接受到足够的治疗〔14〕。

2 回忆治疗

2.1 定义

回忆(Reminiscence)是人类重要的心理功能之一。它可以指以往经历记忆在脑内留下的痕迹,在需要或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重现;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则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并在以后一定条件下提取出来的过程;同时,回忆还可以是储存信息的脑系统,人脑内有不同的系统,分别储存不同类型的信息。sellers与stork的研究指出〔15〕,人们在回忆中可以省察与说明对过去事件或情境的内在感受或冲突,并鼓励以正向的态度去回顾过去的经验,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断,以增加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协助达到自我完整的目标。Butler 将“回忆” (Reminiscence)假定为一种从过去入手解决冲突从而平衡现有生活的方法〔16〕。

回忆治疗(Reminiscence therapy)的概念源自老年精神医学,是通过引导老人回顾以往的生活,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断,并给予新的诠释,协助老人了解自我,减轻失落感,增加自尊及增进社会化的治疗过程。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Nursingi intervention classification,NIC)中将回忆治疗定义为:“通过对过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顾,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质量及对现有环境的适应能力〔17〕”。回忆治疗的具体方法是通过鼓励老年人谈论自己过去所发生的事情,以及通过看老照片和收藏的纪念物品,听老的歌曲等来唤起老年人对往事的记忆,以促进老年人和干预者进行交谈。Coleman〔18〕认为回忆治疗通过强调情感表达和创造一种可以让人回顾以往生活及痛苦的环境,可以帮助老人进行心理调试和自我完善。尽管回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回忆过去,促进自我反思与人际交往,从而促进健康,但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通过在场感觉的传递,回忆会对病人产生安慰作用〔19〕。由于回忆治疗在对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所具有的效果,以及成本低,副作用小,便于实施等优点,目前已被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干预手段运用于不同老年人群的护理〔2,3,20〕。

2.2 回忆治疗的理论基础

回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1〕和Atchley的持续理论〔22〕。Erikson在其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提出人的一生所经历“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认为老年阶段的发展危机是“完整对失望”。此时期,老年人主要是通过对过去人生经历的回顾来寻求一种完善和满足感,若老年人无法达到自我完整时,将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造成自我价值感降低、忧虑、抑郁,甚者绝望。Erikson强调生命回顾(life review)是老年期发展的任务,通过将生命各个片断整合在一起,重新赋予其意义,使人们感受到过去生活与现在生活的差异与关联性。生命回顾包括唤醒过去经验中不堪回首的部分,特别是未解决的冲突、悲伤,期待再一次的审视,能以更宽广的角度来诠释生命事件,为旧创赋予新的意义。因此生命回顾的重点不是事件,而是老人在回顾时是否能持开放、和谐、接纳自我的态度与观点,去正视生命中的阴影,体验走出阴影的力量,进而整合并接纳自己生命的历程。Butler根据Erikson 的发展理论提出回忆治疗,认为回忆治疗是属于生命回顾过程之一,通过分析和评价的观点来回顾过去,达到自我的整合,并将过去的生活视为有意义的经验,从中获得人生的满足感及自我肯定。Atchley提出的持续理论则主张通过唤起过去经验来应对改变,当个体处在人生不同阶段过渡和面对生活中的重要改变时,倾向于以过去的经验应对和解释现有的改变。回忆治疗能有助于个体应对生活的改变,因为持续改变与回忆过程密切相关,老年人习惯于通过回忆过去,使用熟悉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来培养稳定的行为模式,以应对老化。

Hwang等人2003年根据回忆治疗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回忆治疗的标准化可操作的理论框架〔20〕,如下:

选择回忆治疗的类型简单回忆生命回顾目标增加社会化自我完整理论基础社会心理学心理学Atchley的持续理论Erikson发展理论内容关注开心的、愉快的记忆关注愉快的和不愉快的记忆层次通常是自发的,随意和放松结构式的,讨论和评价过程人际交往(交流沟通的)内心独白(认知的)群体个人效果评价短期效果减轻孤独感,自我完整,增强自尊,促进健康促进社会化,减轻抑郁长期效果良好的适应,增加生活的满意度,提高生活质量该理论框架将回忆治疗分为五个阶段。当老年人处于有压力的环境,经历各种生活事件和重大改变时,这就为回忆治疗创造了条件,也形成了回忆治疗的第一阶段。医护人员应意识到这种改变并给予关注,这就进入了回忆治疗的第二个阶段,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的工具一般包括标准化心理测量量表,自评问卷、他评问卷和观察测量工具等,当然,评估工具必须具备有良好的信效度。回忆治疗的第三个阶段是为病人设立治疗的目标。当评估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孤立,低的自尊水平和抑郁时,为病人设立的目标应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设立目标后,依据不同的护理诊断,应该为病人采取不同的回忆治疗策略。第四个阶段是选择回忆治疗的类型。对老年人实施回忆治疗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无论是简单的,放松的团体性回忆治疗还是更为细致深入的个人生命回顾,医护人员在实施回忆治疗时都应基于老年人个体的不同情况。同时,每一个治疗目的实现都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对结合不同形式的回忆治疗。最后一个阶段是效果的评估,无论是短期的效果还是长期的效果都很重要。回忆治疗的标准化可操作的理论框架能增加医护人员对回忆治疗的理解和使用。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回忆治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包含了五个阶段。同样,此理论框架能帮助医护人员观察回忆治疗的过程,评估其基本要素,并预测治疗的效果。

2.3 回忆治疗的分类

文献回顾显示〔23〕,按照不同的回忆类型可将回忆治疗(Reminiscence)分为六类:综合(integrative),工具(instrumental),传播(transmissive),叙事(narrative),逃避现实(escapist)和强迫(obsessive)。按照治疗过程可以将回忆治疗分为内心独白回忆治疗(intrapersonal)和人际交往回忆治疗(interpersonal)两类〔24〕。

综合型回忆是指将过去和现在进行整合,并接纳自己和他人;工具型回忆是指利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传播型回忆类似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分享经验或智慧时讲故事和口述历史;叙事型回忆比其他类型的回忆更具有描述性的特点,当叙述过去的事件时往往不加以任何解释或评价;逃避现实型回忆也称为防御性的回忆,常发生在一个人希望从他人或其他事件中寻求安慰时;强迫型回忆的主要特点是一个人持久沉浸于不愉快的事件中,通常伴有内疚,耻辱和怨恨感。

综合回忆治疗按照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个别回忆治疗与团体回忆治疗。个别回忆治疗主要由治疗者依据治疗的需要安排治疗性会谈或陪同其参与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在回忆与体验中达到治疗的目的。团体回忆治疗被定义为在团体环境中对过往生活事件的口头或无声回忆〔7〕。团体回忆治疗通常以小组方式进行,通过促进成员间互动,分享经验,让个体学习如何与团体沟通,提供与他人发展友好关系的机会,获得被认同感及归属感,从而减轻寂寞感,达到群体治疗效果。Woods〔25〕认为团体回忆治疗能为认知功能受损的人提供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并使其从中获得乐趣,从而减轻病人的抑郁症状。文献表明〔3,26〕: 10~15人的团体治疗效果最佳,团体中每个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互动。

2.4 回忆治疗在老年抑郁症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自1963年Butler提出回忆治疗的设想以来,国外研究者〔20〕已将其运用于不同环境、不同对象,进行了有关回忆治疗对于改善老年人认知、情绪、自尊等方面的研究,并证实回忆治疗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它有助于协助老人从鲜活的往事中找回自我,维持自我概念,改善认知功能,减轻负性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Bohlmeijer等〔27〕2007年就回忆治疗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以往的15个完全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发现,回忆治疗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回忆治疗在对老年抑郁症的干预中也被证实具有明显的效果。Jones〔28〕运用回忆治疗对30 名生活在长期看护机构中的抑郁老年人进行研究,研究组实施3 w共六次的团体回忆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性治疗,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总体衰退量表(GDS)分值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老人的抑郁情绪,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其结果有一定局限性。Wang等〔29〕通过对94名台湾社区护理机构和居家老年人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发现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在个体回忆治疗后有明显改变。Hsieh等〔1〕针对老年抑郁症病人实施回忆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通过对9例随机对照试验的评价分析,认为回忆治疗是一种可实行的、有价值的干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目前国内应用回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进行干预的研究尚不多见,处在起步阶段。文献检索仅查到2007年史蕾等〔30〕在广东某省级养老院使用老年抑郁量表筛查出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老年人实施了为期6 w的个体回忆治疗,发现干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减轻,抑郁缓解率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在国外文献中讨论了回忆疗法对医护人员的益处。Soltys等〔31〕认为医护人员参与老年人回忆的整个过程可以有机会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经历和健康观念,掌握自身应对方式及文化背景方面的信息。通过评价医护人员参与回忆治疗教育项目(Reminiscence Education Program)的效果,Ross等〔32〕发现帮助病人回忆可以使医护人员以更加积极,敏锐,全局的观点看待病人。Puentes〔33〕认为对老年人进行回忆干预可以使护士对病人产生积极的态度和同情心。Shellman〔34〕则认为参与对老年人的回忆治疗项目能明显提高医疗人员照顾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

6 问题与展望

回忆治疗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干预手段,能有效预防或减轻老年抑郁症状,帮助抑郁老年人应对危机、失落及生活变故,并提高生活满意度及生存质量,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针对我国老年人口较多,老年抑郁症发病率高,而医护人力资源相对较少现状,如何有效的实施回忆治疗,使更多的老年抑郁病人能够享受到回忆治疗带来的积极效果,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向广大医护人员提出了挑战。同时,回忆治疗作为一项独立的心理干预措施,需要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尽管回忆疗法对于老年抑郁有明确的效果,但并非适合每一位老年人。所以,在实施该治疗前需进行评估,即对老年人回忆的目的和功能做一个总体的评价;同时,还应对回忆治疗的具体方法、组织形式及其效果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为构建本土化的回忆治疗模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Hsieh HF,Wang JJ.Effect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depression in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J〕.Int J Nurs Stud,2003;40(4):33545.

2 Coleman PG.Uses of reminiscence:functions and benefits〔J〕.Aging Ment Health,2005;9(4):2914.

3 Chao SY,Liu HY,Wu CY,et al.The effects of group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depression,self esteem,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J〕.J Nurs Rese,2006;14(1):3645.

4 贾守梅,冯正仪,胡雁,等.老年抑郁症的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4):5756.

5 Serby M,Yu M.Overview: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J〕. Mt Sinai J Med,2003;70(1):3844.

6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4).What practitioners should know about working with older adults〔J〕.Professional Psychology:Research and practice,1998;29(5):41327.

7 Onder G,Landi F,Gambassi G,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ain and depression among older adults in Europe:results from the Aged in Home Care ( AdHOC) project:a crosssectional study〔J〕.J Clin Psychiatry,2005;66 (8):9828.

8 Tsai YF,Chung JW,Wong TK,et al.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elderly nursing home residents in Taiwan and Hong Kong〔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5,20(4):31521.

9 杨明武.老年抑郁症265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2456,1249.

10 化前珍,范珊红,尼春萍,等.西安市部分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1):203.

11 吕探云,马敏芝,李子芬,等.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7):3879.

12 Katz IR,Simpson GM,Curlik SM,et al.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in residential care settings〔J〕.J Clin Psychiaty,2003;51:417.

13 Pinquart M,Sorensen S.How effective are psychotherapeutic and other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with older adults? A metaanalysis〔J〕. Mental Health Aging,2001;7(2):20743.

14 Beekman AT,Geerlings SW,Deeg DJ,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of latelife depression:a 6year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community〔J〕.Arch Gen Psychiatry,2002;59(7):60511.

15 Sellers SC,Stork PB.Reminiscence as an intervention:rediscovering the essence of nursing 〔J〕.Nursing Forum,1997;32(1):1723.

16 Batle S,Paul B.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of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on the dynamics between growth and declin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7;23(15):61126.

17 McCloskey JC,Bulechek GM,Wakefield B.Nursing interventions classification:a standardized language for nursing care〔J〕.J Health Qual,1995;17(4):2633.

18 Coleman PG.Personal adjustment in late life:Successful aging〔J〕. Rev Clin Gerontol,1992;2:6778.

19 Westerhof GJ,DittmanKohli F,Thissen T.Beyond life satisfaction:lay conceptions of wellbeing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J〕. Soc Indicat Res,2001;56(2):179203.

20 Hwang SL,Dai YT,Li YC.The effect of reminiscence on the elderly pou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Public Health Nurs,2003;20(4):297306.

21 Jones ED,BeckLittle R.The use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ruraldwelling older adults〔J〕.Iss Mental Health Nurs,2002;23(3):27990.

22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4512.

23 Watt LM,Wong TP.A taxonomy of reminiscenc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J Geront Social Work,1991;16(12):3757.

24 Romaniuk M,Romaniuk JG.Looking back:An analysis of reminiscence function and triggers〔J〕.Exp aging res,1981;7(4):47789.

25 Woods B,Spector A,Jones C,et al.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dementia〔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5;4(2):2514.

26 Stinson CK,Kirk E.Structured reminiscence:an intervention to decrease depression and increase selftranscendence in older women〔J〕.J Clin Nurs,2005;15(2):20818.

27 Bohlmeijer E,Roemer M,Cuijper S,et al.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a metaanalysis〔J〕.Aging Ment Health,2007;11(3):291300.

28 Jones ED.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older women with depression.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classification in assistedliving longterm care〔J〕.J Gerontol Nurs,2003;29 (7):2633.

29 Wang JJ.Group reminiscence therapy for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unction of demented elderly in Taiwan〔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7;22(2):123540.

30 史蕾,王惠珍,赵久波.回忆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5):910.

31 Soltys FG,Coats L.The SolCos model:facilitating reminiscence therapy〔J〕.J Psychosoc Nurs Ment Health Serv,1995;33(11):216.

32 Ross HK.Lesson of life〔J〕.Geriatr Nurs,1990;11:2745.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6

妙招一:悬念引导法

有时作文开头不一定要直接进入主题,而要故意“卖关子”,设置一些小朋友们感兴趣的内容,引起他们的注意。比如一位小朋友在《我与爸爸打赌》中这样写道:“我数学考了一百分,匆匆忙忙地夹起书包,像小鸟一样飞回了家。对,这样的好消息不能一下子就让爸爸知道,我何不来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里便设置了一个悬念,怎能不吸引小朋友们阅读呢?

妙招二:回忆联想法

有时作文需要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怎样才能自然地导入过去的事情呢?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联想的方法进行回忆。比如《心爱的储蓄罐》中的开头:“每当我看到书桌上的储蓄罐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段往事,想起姑姑送我储蓄罐的那段令人心酸的往事。”小作者由“储蓄罐”展开联想,回忆往事。这样的开头不仅自然,而且让读者倍感亲切。

妙招三:引用法

引用也是作文开头常用的一种方法。比如《我的妈妈》的开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唱起这首歌时,我就不禁想起我的妈妈,想起那件刻骨铭心的事。”小作者引用了一首歌的歌词开头,很有诗意。又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当我吟诵到这句话时,往事又依稀浮现在我眼前,那是我在学习上向困难挑战的一件事。”小作者引用了名言警句导入对往事的回忆,别具一格。

妙招四: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其实,这种开头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运用,以一两句话直接进入作文的主要事情中。比如《我爱奶奶》的开头:“从小我非常喜欢奶奶,自从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我就更爱我的奶奶了。”小作者三言两语就导入到我爱奶奶的一件往事里,显得干脆、利落。

妙招五:提出问题法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7

91、动作分解法

【特点】

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往往是一瞬间完成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人物的慢动作,就是把人物的快动作慢慢地放映出来,使观众清晰地看到这种慢动作的方法。采用慢动作法来描写人物的动作,首先要仔细观察人物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对动作的过程进行分解,看看人物的动作是怎样完成的。最后一步一步写下来。采用动作分解法描写人物动作时,要注意对人物的细小动作进行描写。

92、独白法

【特点】

通常人们在激动、兴奋、得意、悲伤等心理状态下,虽然面前没有听话对象,有时也会说出话来。这些自言自语的话,有些是询问自己,有些是发议论等。总之,这些独白均表现出人物特定情势下的心态。采用独白法描写人物心理,要做到自我解剖,直叙心曲,展示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运用独白描写,首先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次,要选准人物独白的时机,符合人物当时所处的环境。

93、对话法

【特点】

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描写对话时首先要联系各人的思想感情、愿望,把说话人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其次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不能所答非所问。此外要灵活运用提示语放在句首、句中、句尾以及省略提示语等四种描写语言的不同方式,使文章灵活多变。

94、直接描写法

【特点】

直接描写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人物的心理。采用直接描写法描写人物心理时,要把想什么、怎样想,为什么这样想写出来,这样才能直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次,要把人物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来,这样读者看了以后,才有真实感。

95、回忆想象法

【特点】

人们在痛苦的时候,往往会回忆美好的过去,盼望美好的日子重新回来。人们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的苦难,激励自己奋勇前进。回忆想象法就是人物触景生情,激起对过去的回忆。采用回忆想象法描写心理活动时,首先要把人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起过去交代清楚,这样文章的心理描写,就显得合情合理。其次,回忆过去时,要把生活中的具体情节描述出来,使文章前后呼应。

96、梦境幻觉法

【特点】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和幻觉往往是现实的反映。我们在描写梦境和幻觉有现实的基础。文章中对梦境和幻觉的描写往往用来表现人物的理想或幻觉,因此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写出人物的愿望和要求。梦境和幻觉往往有一定声面,所以描写梦境和幻觉时,要把场面具体地写出来。

97、一事写人法

【特点】

一事写人示是写人最基本的方法。采用一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开始、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其次,要把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完整。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这样,人物的思想品质就能得到充分表现。人物形象也就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就很深刻。

98、几事写人法

【特点】

通过几件事写人,作者所选择的几个事例,可以是一件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全文连起来,表现一个人物几个方面的精神和品质;也可以几个事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采用几事写人法写人时,首先要注意几件事的内容不能互相矛盾,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几件事中是和谐统一的。其次要注意尽量用不同的事情反映人物的性格的不同侧面,类似的事情应避免重复出现。此外,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交代与这几件事的有关内容,或对人物作概括介绍。第四写几件事时,可以按时间顺序;可以以某一事物为线索;也可以详写一件,略写几件;还可以按事情的分类排序。

99、对比写人法

【特点】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写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和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拔高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地,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100、细节表现法

【特点】

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作品的题材无论多有意义,主题思想多正确,如果没有真实感人的细节,就无法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运用细节表现法刻画人物,首先要找到真实的细节。细节不真实,人物就不真,作品就必然失败。其次还要注意细节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最具有特征的。最能表现作品主题的细节。否则,就应该毫不吝惜地舍弃。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8

一、引导回忆,拓宽选材思路

小学生对自己做过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往熟视无睹,不注意去观察,造成了作文时“无话可说”,课堂上教师必须采用不同角度回忆的方法去指导。如指导写《童年趣事》,可引导学生从地点、时间、人物等多角度去回忆:在哪里做过的有趣的事?(地点角度)什么时候?(时间角度),和谁做的一件有趣的事(人物角度)。

此时,学生可能回忆了好几件事,而要求只写一件事,可指导学生一件一件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较突出的一件去写。

二、叙述真人真事,激发选材

“写真人真事”是作文的基本要求,由于小学生富有好奇心,求知欲望较强,所以在作文中,如果教师善于拨动他们的好奇心的心弦,既调动了他们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的选材情感,如在指导《使我后悔的一件事》,我叙述了我童年时,闲时无聊,便找了些旧糖纸,把像糖果一样的泥团包好,放在路上,自己便躲在一边观看,结果有好几个人上当受骗,有的甚至剥开放进嘴里……没想到,我的叔叔走过来,伸手捡起了“糖果”,这时我连忙跑过来准备制止,可是叔叔已抢起剥开……后来叔叔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快乐是不道德的行为。当学生听到这一真人真事后,深受启发,回忆的闸门打开了自己后悔的事例,便涌上笔尖。

三、范文引路,激发选材兴趣

我们在作文指导课上,往往向学生范读或出示一些范文或精彩片断,其做法是根据学生的模仿性强而设计的,目的是对学生篇章结构、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主题、紧扣题目等写作技巧上起指导作用,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运用这些来调动他们选材的兴趣。在学生的欣赏中,引导分析一些片断的特点:选择自己新经历的事,叙事生动形象,接着启发学生:“有类似的事情吗?”“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吗?”这样一来,学生从范文中深得启示,从而也调动了他们选材的兴趣。

四、改变课堂环境,拓宽选材渠道

常规性的作文选材指导,大都是在教室里教师听学生口述选材内容,然后教师评价指导示范。对于有些题目往往学生厌烦甚至无目的地乱写一气,导致作文无味,例如《我爱春天》一文,我把学生带出教室,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像青的草,绿的叶,给春天增添生机的小燕子等。引导他们细细观察,即兴口述同一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就对选材有目的性。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9

沧桑染指笑流年,霜华催泪落,夜幕碎尘缘。

人生苦短谁顾盼,岁月蹉跎堪怜。

忧伤如昨吹玉案,凝眸枉思量,素笺把心囚。

==题记

人生如潮 ,起起落落 ,在这变迁的岁月里,我用孤独的心情,走过了时光潺潺的长河。缘着 ,梦起的地方,面对着轻柔的晚风,冷清的月色,我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借着温柔的月色,感性的我,总是习惯性的,拿起手中的笔去将自己的人生书写,让记忆再次涂鸦上萌动的色彩。

时光,若水,总是无言徘徊在凄然与落寂的青葱季节里,羞涩打过,给我清瘦的年华,染上太多沧桑与无奈。而我懵懂的情怀,却在渐渐苍老的容颜下,解封昔日的絮语,化作落红辗转归入泥土,只余清香如故。

回首往事,多少凌云壮志被一路风尘掩盖,游走的思绪隐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刺痛了曾经。离别的叹息穿过记忆的长廊,划破指尖的宿命,葬下一地凄凉,殓刻成青春里最唯美的碑文,于逝去的年华里,邀一缕清风入怀,让那一抹凄楚的笑靥饮风而泣,为那蹉跎的人生回首展颜。

岁月,一晃,二十余载就这样匆匆别过,不待年华苏醒,光阴却早已向前推进,只留下涂白记忆,穿梭在时光的空隙里,去苦苦追忆那些如风往事。而,那些娓娓到来的故事,却淋碎了流浪在窗外的崩溃,摇曳着沉睡在尘埃中的风铃,独诵一曲悲凉,曲调婉转,宛如流水不断,今生围着老去的年轮打转,无奈,却被弦外之音拨乱了渐行渐远的芳华,押韵了忧伤。

漫步人生路,几多芬芳,几多花红,凭栏暗叹来时路,如花欲滴般娇艳,熏染了一季的凄凉。兜兜转转,却在某个不经意间,就跌落了红尘深处,依稀的梦境无论如何游走,却始终走不出狭隘的世界,空洞多时的情绪,却怎么也望不到故事的尽头,直至霜华如梦,暗痕飞渡。

夜,还是这般静谧 ,月华,依旧如水一般,拉开一帘沉睡在月光下的幽梦,铺开被流光私隐在风中的画卷,执笔花落之间,砚一泓雅墨,填半卷瘦词。透过窗,轻轻洒在纸上,走笔至此青春与年华各一半,在诗意的水墨中,隐去了喧嚣后的繁华,却在一纸墨香中清晰了曾经 。

浮生无常,青春里的那些陈年旧事,如今已是尘埃落定,无论如何去打捞,都不过是一场泪雨空。一如参禅在青灯下的古佛不说话,始终不颂半句梵音。只是,那些走不完的季节,却梦回子时过,从此沉睡在记忆的梦乡,便在也没有醒来过。

或许,绝美的往昔只能沉睡于梦境中,然后化作一缕香,弥漫了整个季节的脸庞,而后随风飘散记忆的模样。凝眸回望,曾经走过的旅程,如今,早已褪去了昔日的嚣尘,甚至看不清来时的步伐,被时空放逐在荒野的缤纷,经过岁月的洗劫,现在只剩下诀别的诗,圈揽一段承担,一段过往。

又或许,最初的等待,只能跟随着不舍的情愫,浪迹在天涯的各个角落。若说,匆匆流逝的过往早已经,散落了芬芳,葬尽了流年;为何,无助的失落感会惊醒于午夜里,把回忆的泪花折叠成素雅的文字,祭奠那些去而不返的豆蔻年华。是否,曾经柔情的相遇,注定要化作隔夜的忧伤;还是,那些薄如蝉衣的未来,经不起命运的轻弹,在渐渐苍老的容颜里,演绎成温情的画卷,于孤独的夜里把思念再叹。

经年流逝,多少悠悠时光别恨生,叹一地锦瑟年华,宛如残花影那般,把开到荼糜的心事了然;抒一纸相思的浪花,流连在季末的渡口,任然铅华的衣袂怎样飘飘,始终不肯靠岸。而,在一旁流浪的彩霞却幻想, 缱绻一段时光,氤氲在朦胧的烟雨中,褶皱那一丝丝涟漪;又想,勾勒出搁浅在记忆里的碎片,让情节敷上完整的面具,落款重写故事的结尾,怎奈,岁月却不肯温柔下笔,回忆又多画了半面青春。

我知道,记忆的很多事,都是来去匆匆,去留无意,一如人生的电影那般,总是有美好的情节和悲惨的结局。突然,望着这座城市灯火通明的地方,听着微风掠过的街道,只徒留下淡淡的忧伤,无尽的愁绪从此滋生繁衍,细数着过往的一切, 都如青花一般盛开在孤寂的夜空,独舞于剪剪风尘中,难以寻觅,最后冷却在寂寞的瞬间,惹了青丝,乱了流年。别似离愁,又恰似离愁的涓涓心事,呢喃间,却上了眉头。

往昔的渐去,青春婉转的岁月里,也只能自己栖身于冰冷的夜色中,伴随着那一盏青灯,倾刻间崩塌,却燃尽虔诚愚拜的雅遗风韵。几窗外,谁遥指花落的哀鸣曲调,在岁晕的琴弦上谱写了一首诀别的离歌,饮醉红尘里的那些痴言怨语,落得个仓皇前世寻,一杯未尽,却道人生又几何。

记忆的风,似乎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吹痛着过往的脸颊,深邃的眼瞳里,竟也流出滚烫的泪花,却任由青涩的时光,游荡在那些年的午后。恍惚间,我仿佛又回到那些青涩的岁月里,瞥见我的旧时光,还有未曾淡去的欢声笑语,那些熟悉的容颜,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晰可见,似乎青春一直都在,记忆依旧犹新,什么都未曾改变过一样,而我依然站在青春的舞台上,将人生的天籁,一路经典,一路唱。

昨日再现,往事浮沉,一路風景,一路高歌,褪去了昔日的喧哗。如今,只剩下迷离的梦境,不知又在何时,才回归故里,于安静的岁月里,将这苦涩的记忆,一路经典,一路听。

回忆往事的作文篇10

当年,茅盾84岁,在北京医院住院。要见他必须通过“两关”:一是医院挂了“免见牌”――“医嘱谢客”;二是凡要见茅盾,必由他的儿媳陈小曼女士安排。自1978年12月在茅盾家中拜见他后,一年多来,我与陈小曼多有交往,请她转交信和照片,请茅盾题签的《小溪流》刊名以及我写的《》《黄公略》等书的题名。这次想见茅盾,陈一口答应:“沈老在北京医院×楼住院,六一晚上你去吧。”

我和妻子按时赶到北京医院,在一个大房间里,只见沈老穿着无领毛线开衫,比一年前消瘦些,但精神尚好,一个战士剥了桔子递给他,沈老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我说:“沈老,你的牙齿还好呀!”他回答:“假的。”我把沈老的半身塑像――湖南文艺美术师小林的新作,摆在他面前的小桌上,问他:“沈老,这是用浏阳石雕的,你看像不像?”他瞄了一眼连说:“像,像。”

沈老刚用完桔子便与我“闲聊”,我把卡式录音机打开,他竟一口气跟我畅谈一个多小时,可见他精神好,谈兴浓。

“宣传部长”

沈老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大半个世纪,也是风云变幻的血与火的年代。除了文学创作外,他自身的经历也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书”。

“我的一生所搞的事情,作为一个作家,还算是比较丰富的。”他回味无穷地说。我以为这话是指创作本身,便随声应和道,沈老摇头说:“不,不是指创作题材,是指生活道路。”我建议:“你可以写回忆录呀,把一生的经历写出来,对后代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是啊,我还在写,已写到1927年的大革命了。”

沈老回忆了一段往事:“1925年底,为了派出代表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我们在上海成立了左派的,恽代英是主任委员兼组织部长,我是委员兼宣传部长。我俩都是二次大会代表,开完了那个会议后,就把我留在广州担任中央宣传部秘书。那时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兼中央宣传部长。但实际上他管不过来,于是,同志就宣传部长。那时(1926年春)的中央宣传部,除了部长和我这个秘书,只有六七个工作人员,我这个职务等于办公室主任,我就住在同志家里,方便些。当时,同志正筹备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农民运动上,所以宣传部的日常事务就由我办,我拟好稿子就让他看一下。同志也住在一起,她除了帮忙抄抄写写,就是带孩子,管家务,那时大概五六岁,毛岸青还在吃奶。”回忆到这里,沈老笑道:“嘿嘿,这中间有一段时间,同志去韶关考察农民运动,他要我去他的宣传部长,这样,我就起‘宣传部长’来了。”

沈老这段回忆十分珍贵。我曾对的革命实践作过一些调查访问,关于他去韶关考察农民运动,还是头一回听说。

从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看到,沈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国共党政要人、、宋庆龄、瞿秋白、恽代英、萧楚女、邓中夏和、及文化名人鲁迅、郭沫若、叶圣陶等均有交往,丁玲还曾是他的六个学生之一。他还亲历上海“五卅惨案”及广州中山舰事件。沈老可谓中国现代史的“活字典”和见证人。

“保护了我”

“1945年1月,由延安飞抵重庆,他给我带来了一封的亲笔信:

雁冰兄,别去忽又好几年了,听说近来多病,不知好一些否?回想在延时,畅谈时间不多,未能多获教益,时以为憾。很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敬祝健康!

上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接读的信,我很感动,他这么忙,还惦记着我。”

回首往事,沈老十分激动,他谈到解放后,任国务院总理时找他谈话,请他出任文化部长。沈老坦率地说:“我不想当部长,只希望继续从事创作。”过了一天,派人把沈老接到中南海的颐年堂,和已在等候,微笑着说:“我跟恩来商量过了,还是要请你出任文化部长。雁冰,你是中外知名的大作家,这第一任文化部长非你莫属啊!”沈老推辞不了,只得受命,一下子当了15年的文化部长。

沈老半躺在床上,情绪特别好,我怕他累了,几次要告辞,他都扬扬手,示意要我坐下。“在‘’中,是总理保护了我。大概是这样的,那时文化部陆定一同志是部长,实际办事,主持工作的是肖望东同志,‘’一开始,总理向肖望东同志打了招呼。所以那次红卫兵一到我家,总理就知道了,并且作了指示”。

“是来抄家的吗?”我关切地问。

“到我家来的红卫兵是人民大学的,他们一进来,总理就传来指示:只准看看,不要乱动!我们文化部也有红卫兵,跟人大的红卫兵一同进来,实际是监视外面的红卫兵,怕他们乱来。一进座,就跟我耳语了几句,要我放心。还好,那些红卫兵只在我房里看一看,没有动手。时间久了,我们单位的红卫兵对他们说:‘走吧走吧,没啥看的!’就把外边的红卫兵领走了。”

据陈小曼回忆:“这次抄家尚称得上是‘文明抄家’,没有打人,没有砸东西,只是乱翻一阵后,把一尊三尺多高的紫檀木老寿星、一些瓷器、水晶花瓶、照相机,以及外国友人赠送的小工艺品,集中到楼外的书库里封存起来,并下了一串‘不许用’‘不许看’之类的禁令。”

满门忠烈,中年丧女

“我的回忆录写到解放为止,解放以后不写了”。沈老讲:“刚才讲的那一段往事,就写在那篇《中山舰事件前后》里,将在《新文学史料》季刊上发表。准备写到1949年,还要写20年。这个20年中,中国发生了多少事情啊!”沈老讲的是“浙江普通话”,我这个江苏人全能听懂。

沈老又从他的儿子儿媳,谈到他的女儿女婿。

“我的女婿叫肖逸,解放太原时,他是个前线记者。他随同到前线喊话,要敌人投诚起义。阎锡山的部队派人出来讲条件,要投降,条件没讲好。这时,敌人听见我们的战士在喊话,就朝喊话的方向随便打了一枪,刚好打中肖逸的脑袋,他就壮烈牺牲了,那时他才30来岁。”

听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沉痛和惋惜。听说肖逸的文章写得很好,有同志还想收集成册,替他出本集子。康濯同志告诉我,当他把肖逸的作品目录拿给沈老看时,沈老十分激动:“我的女儿叫沈霞。”沈老缓慢地接着往下说,“我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从延安回重庆时,儿女都留在那里。我的女儿死得很意外,当时日本刚刚投降,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调了一批人,从延安经过内蒙到东北去。1939年在新疆的时候,我们请了一个白俄人教她俄文。白俄人不会讲汉语,就请她指着东西发音,直接教。到了延安,沈霞继续学,俄文学得很好。派她到东北去,她也很想去,可那时她已怀了两个月身孕,生怕路上耽搁太久,行军不方便,就用刮子宫的手术流产。手术很简单,找了个大夫,大夫也是匆匆忙忙要出发。他先给别人做了个手术,又给沈霞做了,结果把那个人的病菌带到她的子宫里,第二天就发烧,病得不得了,大夫却未重视,也不来检查,只给了点止痛药,结果当天夜间就很意外地死了。”

“我的弟弟叫沈泽民,是我介绍他入党的,后来在鄂豫皖苏区任省委书记。他有肺病,苏区生活艰苦,又要打仗,他的肺病很严重,也没怎么治疗,1933年11月20日突然大吐血,不治而亡,死时才33岁”。

忆亲属,沈老感到惆怅,我听了也很难过。中年丧女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何况还有弟弟和女婿都是为革命英年早逝,真是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