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0 13:12:58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1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 室内设计; 环境

一、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又称为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等。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体工程学逐渐兴起。人体工程学最初起源于工业社会,当时人类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备,为高效的使用这些设备,人类开始探索人与机械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开始将人体工程学运用到飞机、坦克等的设计中,以提高士兵在仓内的作战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武器的制造成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体工程学开始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中。随着人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烈,“以人为本”观念越来越深入,人体工程学开始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来。而在室内设计中引入人体工程学是室内设计的一大进步。对觉得对数人而言,呆在室内的时间明显高于室外,在室内设计中引入人体工程学可以使人获得最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在居住时可以保证心情愉快,在工作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效益是无穷的。

二、室内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室内设计的迅速发展是随着经济繁荣而发展的,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已经连续快速发展超过十年。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也随着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一方面,经济热催生室内设计行业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在不断向国外学习以及自身的摸索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的繁荣造成室内设计人员的急功近利,设计人才的良莠不齐。例如有些设计作品直接照搬国外现成的作品,完全不考虑国内外在使用上的差别;还有些作品由于时间紧、经费有限,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一段时间的试用就立即退出,造成最终使用不便,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深究我国目前室内设计现状的本质,可以发现我国室内设计的问题出在对人体工程学方面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不足,没有严格以人的使用作为室内设计的设计标准。可喜的是,随着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设计师和消费者已经渐渐认识到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当然,问题仍然存在,目前我国室内设计行业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和运用仍只是停留在表面。许多设计师在对于人体工程学也只是一知半解。一方面,设计师对人体工程学的知识体系不求甚解。他们只是为了实际的设计而去了解人体工程学的一些皮毛,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仅限于满足基本功能,而忽视了室内空间组织、环境设计的合理性,使用者行为的科学性,以及环境质量等问题。另一方面,相关的知识仍旧只是全盘接收国外,很少自主研究。在设计时不考虑与中国人的体型差别以及不同的使用习惯,设计出的产品实用性不强。

三、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室内设计的宗旨就是要让人用得舒适、用得安心。而人体工程学为室内设计提供了充足的设计依据,目前大量的室内设计的参考都来自于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1.人体工程学促进室内设计质量的提升

自人体工程学应用到室内设计之后,室内设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初的室内设计带有盲目、想象、感性的特点,设计师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对设计的个人理解进行设计。引入人体工程学之后,室内设计被提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有了实际有形的衡量标准,从而大大改善了室内居住以及工作环境,将人们的生活直来那个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将传统的室内设计中的感性因素进行了量化,使得室内设计有迹可循、有据可依。人体工程学的广泛应用使得整个室内设计行业有了巨大的飞跃。它使得室内设计走向理性化,达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尽管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为促进室内设计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对整个室内设计行业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

2.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观念的影响

人体工程学对室内设计的深远意义还表现在其对室内设计观念的影响。室内设计的理念随着人体工程学引入发生了深远变化。

一是人体工程学将科学的态度引入室内设计的理念中来。最初的室内设计只是设计师的经验之笔,设计师想到什么就设计什么,想到哪里就设计到哪里。人体工程学的引入带来了室内设计的颠覆,它将科学、严谨的观念渗透到审计师的灵魂之中,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考虑人的适用性成为本能。

二是将整体的概念带入室内环境的设计理念之中。传统的室内设计师关注的只是其当前手上所设计产品的优劣好坏,并没有室内这个整体的角度来考虑产品的适用性。而人体工程学将环境概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认为室内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人体工程学的这种思维方式为室内设计带来了新的理念,促进设计时整体效果的统一,为室内设计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

四、结语

人体工程学的理念是,人是整个环境的核心。将人体工程学运用于室内设计中,能够有效提高室内设计的质量,保证人们生活的舒适度。而室内环境是人们进行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深入而全面地理解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促进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更广泛、更深入的应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晨凯, 朱晓娟. 浅谈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 改革与开放, 2011(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2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发展起步较晚。这也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类专业发展起步较晚,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专业教学模式在很多程度上还是模仿学术型的艺术院校,未能体现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方面的区别,导致了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脱节。深入相关院校和行业企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感受,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方向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都期望接纳的从业人员在能设计的同时又会施工管理,而从相关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看,过分强调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市场适应能力不强。

2.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是绘画出身,缺少企业的工作经历,缺乏室内设计行业的实操知识。此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偏少。

3.有一部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不适应

目前有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存在过于重视对学生系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的训练相对薄弱;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行业企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职业岗位适应期延长。

4.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实训实践环节较薄弱

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室内毕业生都反映其课程在教学计划上采用的是从专业基础课慢慢过渡到专业设计课,许多课程内容都是采用模拟课题来做;学生参与社会实际项目案例实践机会较少。

二、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实施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实施“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来培养室内设计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让学生在工作室制的教学环境中经历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全过程的课程教学,在从项目设计到项目运行的周期,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基于课程内容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项目,解决了学生“厌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足”等现象,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应用的“零距离”接轨。在“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帮助学生提高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对于学生开拓项目、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施工作室的同时配合资源网络平台建设,构建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提供交互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配套教学辅助资源,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促使课程资源结构整合与产学研结合相对应,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具有课程发展方向的前瞻性和后发优势。

三、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实施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一些高职院校也在室内设计专业就如何实施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院校为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方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首创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与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工作室”,实施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完全准就业的形式让学生在工作室完成第三学年的全部课程。学院选择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室内设计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工作室的合作对象。企业负责人承担工作室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又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通过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室内外装饰设计专业方向“工作室”。高职院校室内设计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笔者在2013年申报的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基于CDIO模式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同年学院建立了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就是建立以“项目设计”为导向、基于CDIO模式的从构思到设计,从设计到实施,从实施到运作全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建立“项目设计+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导向的三级项目实践教学体系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并开发设计出优质的教学资源平台。我们室内设计课程实行“项目工作室制”的模式教学,建立一个适应这一新型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以“项目设计”为导向的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建立适应“工程项目制”教学的运行机制

(1)建立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项目制”教学总监,依托专业工程项目、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做项目教学顾问,围绕专业工程项目由教学总监负责组建工程项目教学专业部,确定参与“工程项目”教学的专业人员。(2)聘请企业一线专业人士来校任教,以企业的工程项目资源为依托,以专业为基础,组建多个工程项目教学专业部,与市场化运行的工程项目模式接轨。(3)由毕业班的学生组建室内设计专业项目部,根据内容并结合项目的专业特点和总体目标,在企业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由毕业班的学生为企业工程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将专业教学资源整合在一个专业工程项目中,随着项目的展开和深入,学生也将逐步成为项目中的直接参与者和责任人,学生一边参与项目的实践一边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大大的提高。

2.依托企业“工程项目”资源、建立产、学深度合作

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教师传授理论再到企业实践的2+1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我们大胆改革创新,依托企业“工程项目”资源,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室内设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以“可用之才”培养“可用之人”,使毕业生更适合市场需求,教学做到了有的放矢。实施项目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根据室内设计工作岗位能力目标设置课程的能力目标,采用“边学边做、学做合一”的项目课程教学方法,借助设计工作室这个平台,选取真实的工程施工图纸识读,采取真题真做的方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中,达到施工图设计岗位能力目标。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一体化规划,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认证工程师培训,根据专业实际和企业的专业与安置能力,分别确定了安博教育集团、尚御装饰有限公司、江西凯天动漫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国业联合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合作伙伴,制定了实施办法与管理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机制。

3.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和实施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总量和现有的教学设施条件下,实施以“项目工作制”的教学模式并借助良性互动的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努力达成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的密切结合。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能够较快进入设计角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室内家居空间以(客厅,书房、厨房、餐厅等)设计表现作为设计任务,公共空间以(办公空间、娱乐空间、餐饮空间、商业空间等)设计表现作为设计,初级阶段可借鉴好的作品为创意启发点,后期需要根据自己的设计施工图做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实施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以“工程项目设计流程”驱动,实训教学以“各空间类型的设计制作流程”驱动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了解方案设计到制作的过程,增强与市场接轨的能力。

4.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以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是“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因此需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适合工作室制教学的课程体系。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在广泛深入的职业活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本点,构建了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确定后,由室内装饰行业协会、相关企业、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作室内设计项目为载体,引入助理室内设计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标准及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了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情境划分和课程实施方案等内容。

5.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和学生实践考核体系

针对学院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与企业工作室真实任务对接的特点,进行了相应课程教学评价和学时实践考核的改革,重点在于突出以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工作室任务完成的质量,突出工作室教师参在考核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设计团队的理念让组员进行工作态度上的互评、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小组互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6.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3

关键词:高职;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

伴随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房地产业迅猛崛起,装饰业持续升温,室内设计及装饰渐已成为新兴的热门行业。社会经济市场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纷纷调整专业结构,增设室内设计专业。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针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实践教学途径单一、教师缺乏行业经历等问题,根据社会市场的需要,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尝试采用“工作室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课堂式教学,转换为以教授导师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开放式教学。每个工作室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学生在专业基础教育完成之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一般由1名导师负全责,由多名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学生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生产设计课题的方式完成相应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工作室具有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整合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参加承接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接受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功能

按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室内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分为“理论与实践并行”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两种类型。

一是“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探索解决职业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不追求或难以追求其在内容和时间上的协调一致。由于过于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之受到设备、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职业实践活动,无法形成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整体认识,无法系统实现经验的获得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下综合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于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载体,形成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经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模式,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换言之,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具有真实职场环境的工作室,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室内设计工作过程,在做中“懂设计、会工艺、识材料、会管理、炼素质”,形成自己对室内设计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出“能设计、会管理、善工艺”的室内艺术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室

包括通过专业进企、引企驻校的方式,建立具有相应职业氛围、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各种类型工作室,确立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组织构架,建立工作室运行的机制体制。

(二)构建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广泛深入的职业分析基础上,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本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与工作室适应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三)推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方法

设计与工作室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与学习目标,设计互动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工作室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满足教学所需的实践工作条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以此实现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任务的对接。

(四)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重点在于突出以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工作室任务完成的质量,突出工作室教师参与考核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设计团队的理念让组员进行工作态度上的互评、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小组互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素质提升为核心,校企共享人力资源,构建由专业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共同组成的工作室教学团队。

四、结束语

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这教学模式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结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4

1.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设置定位不太准室内设计专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自上世纪末开始,高职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以培养注重技术操作的企业一线技能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师资条件和办学经验上的不足,其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都是在本科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压缩而成,课程的设置过度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制图和绘图这两项基本职业能力的训练十分欠缺。这种盲目追求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而言,每门课程也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设计能力既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反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分散,而应该在课程中掌握的绘图和制图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2)课程之间需要更好地衔接在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往往被分解成了多门课程,课程的数量多,课头散,重点不突出,课程之间又缺乏应有的联系,甚至在有些课程中会出现重复教学。例如,对于室内效果图表现这个核心技能的训练,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就被分解在透视原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表现技法等课程中。由于课程设置分散,每门课程的教学侧重点不同,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现象,在实际的教学中,各门课程往往是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3)课程教学模式较传统课程的设置应该与课程的教学模式相互匹配,共同完成一项职业技能的训练。目前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僵化,不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教学仅仅是围绕课本,过多的强调了理论教学,而缺少对学生实际动手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高职技能训练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学方法落后。在这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无法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同台竞争,也很难符合室内设计行业的要求,这给室内设计行业和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带都来了致命的危害。

2.课程体系整合的思路

根据目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新按照行业企业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的定位,以职业技术能力为模块来整合设置课程,将集中训练某一项职业技能的多门课程或课程群融合为一门职业课程,以避免课程之间的相互脱节,课程教学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同时,再根据行业实际工作中的特点,梳理职业能力与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按照逻辑先后顺序来设置课程。另外,根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适用、够用”的原则,删减一些不必要的拓展课程,重点突出核心职业技能,并将基础课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在联系,缩小课程之间的教学偏差。

3.课程体系整合的措施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5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目前从事室内设计师职业的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建筑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毕业,这些设计师并没有经过室内设计系统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导致设计水平、装修质量等多方面问题。

而另一方面,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室内设计专业依然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对目前重庆市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的几所高校调查得知,就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而言,几乎所有高校都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装饰工程概预算》、《建筑装饰材料》等清一色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半数以上学生反应以上课程知识抽象难懂、枯燥乏味,80%学生在完成以上课程学习后1-2个学期内对课程知识陌生甚至完全遗忘,另外不少高校就《室内设计》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与设计案例练习结合的教学,从教学成果看,该课程并未取到应有的效果,在设计任务的布置上,各高校所编设计任务书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设计案例也过于陈旧,甚至有些高校的设计案例几年、十几年都未更改过,完全不合现实。在学生设计成果的批改上也采用过去批改作业的方式,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根据对一些用人单位的调查,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具备知识过于松散,缺乏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最重要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市各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调查得知,几乎所有高校的培养计划都写到: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概预算、施工与组织管理能力,从事室内装饰工程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目前我国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的高校普遍为高职院校,学校在培养方式上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一方面,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要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施工管理、预(决)算等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这种培养模式下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普遍的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找不到发展方向。

三、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几个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室内设计专业的教育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的为行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应该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建立独特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本文以建筑行业对建筑装饰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

(一)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

在现代教育的发展史上,德国国立包豪斯为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教学体系,就是将教学、研究、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的“工作坊”模式。[3]包豪斯的“工作坊”模式广泛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教育所采纳,结合我国高等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笔者提出“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所谓“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就是将原先的单纯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将室内设计专业的各专业课程实践化。“项目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依次进行,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1、校内“项目化”。校内的“项目化”可在校内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得来,它属于模拟实践操作。结合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囊括专业方向研究、教学内容理论完全结合实际的校内工作实验室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项目化”覆盖该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可直接体现在“室内设计—装饰工程预(决)算—装饰工程施工管理”这一知识体系上。首先,在通过前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作培训的基础上,室内设计课程方面可以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在室内住宅设计课程教学上,笔者曾收集了目前重庆市别墅、花园洋房、一般商品房等已完工且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住宅案例,并分别就各类型住宅特点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及讲授;其次,设定练习前提如案例环境、“甲方”要求等安排学生就各类案例进行包括设计、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在内的练习,该过程中,聘请原案例操作人员如设计师、预(决)算人员、施工负责人等到学校就该案例实际操作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各方面的知识,重新安排设计项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操作内容。同样,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教学也以该种方式进行,且在进行过程中结合该课程特点进行调整,比如让学生组合成多个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校外“项目化”。校内“项目化”是一个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而校外“项目化”则是通过实践提升理论的过程。校外“项目化”应是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完全自主地选择校外实习,实际上是让学生提前毕业,和教学模式上的校外“项目化”并不相同。教学模式的校外“项目化”可以多种方式进行,最为直接的就是通过教师或学校合作企业的校外实际工作项目带动学生进行实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实际操作。虽然这种方式比较直接有效,但易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可变因素较多,按照该方式制订的教学计划容易受到影响。为避免受此局限,可将实际项目进行“工厂化”操作,所谓“工厂化”就是将实际项目内容安排在“工厂空间”这样一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该“工厂空间”属于学校实验室基础上集设计案例提供、现场施工可行、预算内容可证的一块“试验田”。我校已建立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厂空间”就是作为校外“项目化”的一个体现,在该空间内,可以任意定义不同的业主方关于经济、风格、功能等各方面的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际操作流程完成该项目设计及预算,并将其付诸施工,提前感受到从设计到预(决)算、施工管理的实战氛围。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一模式培养的室内设计学生一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创造能力。

(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前提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一刀切的培养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偏向,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所以,在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上,应本着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基础上有区别的进行。这一方面可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同时进行,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分组,有目的地培养学生。

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对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学校在室内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过程中应随时和用人单位保持联系,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其签定人才培养协议,按需培养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率,避免盲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损失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改革是基于旧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上进行的,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建筑室内专业设计、预(决)算和施工管理人才。本文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竹.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史研究[J].网易建筑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6

关键词:室内设计;动态性;实践性;价值过程

0引言

现代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好、更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对内部环境进行相应的设计,其与人的生活紧密相关。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室内设计思潮迭起,流派纷呈,不断涌现出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将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情况看,室内设计是一个富于动态性和实践性的价值过程,需要我们认真进行分析和总结。

1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的室内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讲究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相关的数据表明,保持民族的地方文化特色,是当前室内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核心和重点。设计人员立足现代室内设计文化和技术,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将中国式的地方风格与国际化语言融为一体,可以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和回味。

(2)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室内设计是一门艺术,是通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室内环境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对形体、空间、色彩等进行合理的把握,使物件之间存在艺术之美,同时,要协调和处理好设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与技术的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室内设计与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对于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室内设计之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达到最佳的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设计的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功能,从而创造出一个舒适理想的现代化居室。

(4)设计与环保的结合。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计的合理性,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创造室内设计的健康风格,要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学法则的基础上,实现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相处。同时,在设计中,要为居住者留出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体现以人文本的精神。

2室内设计的动态性

室内设计的动态性,是指时代潮流与视觉审美时尚,科技发展与设计材料更新,新的技术与材料的运用等,不断为室内设计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因此,室内设计人员要对室内设计的动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切实把握不同时期的设计主流、风格和样式。

(1)潮流与时尚的动态性。社会文化氛围的发展动向对于室内设计的创新起着直接的影响,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也成为室内设计不断更新的动力,室内设计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时代潮流与审美时尚的变化。因此,室内设计人员要对这种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进行充分地掌握,使得室内设计的风格可以顺应时展的潮流,迎合社会的审美观点。

室内设计的最早确立于20世纪60到70年代,是由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直接引发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使得室内设计逐渐由单纯的界面装饰走向空间的设计,在设计的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以人文本的思想观念,这也成为我国室内设计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演变和发展,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域特点以及审美时尚的影响,现代流行的相对简约的室内设计风格,也是由于简约设计的生命力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主流和时展的潮流。我国的室内设计风格,依次经历了西风东渐,欧陆风,中式仿明清古风,港台装饰风以及“摹仿”风的流行,设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也更加注重功能主义的理念,也开始追求高雅、明快、和谐舒适的设计风格。

(2)技术与材料的动态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室内设计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技术和设备。设计工具逐渐由传统的画笔和纸张,转变为计算机设计软件,使得设计更加快速,更加方便。同时,也拓宽了设计研究的对象,促进了网络设计、界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虚拟现实设计等多种高科技设计手段的发展。而这些建立与高新科技基础上的全新设计方法,使得室内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手段,促进了设计风格的转变,为室内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得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室内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室内设计人员要对全新的技术和材料等进行分析和了解,将其应用在设计之中,从而促进室内设计的持续快速发展。

3室内设计的实践性

(1)设计过程各环节的实践性。对于现代室内设计人员而言,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只是其职责之一,在进行室内方案设计时,还需要对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实践环节进行分析,例如,要对客户的要求进行考虑,对室内空间的规划、间距的选择以及装饰的风格等进行选择和具体的尺寸规定,同时,还要对相关设备的安装工作进行协调和配合。要对设计过程进行细致地分工,确保不同施工环节相互协调和分工合作,而这一切都需要实践环节的丰富技巧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例如,设计和施工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要创造出舒适、优雅和有品质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的室内环境,由于其设计目标较为复杂,需要具有高水准的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来完成。

(2)教学环节的实践性。对于室内设计的教学环节而言,需要抓住室内设计环节中的动态因素,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可以具备满足室内设计专业要求的基本实践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问题的处理能力,使学生可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室内设计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明确的实践教学的价值取向,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确定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4结语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是富于动态性和实践性的价值过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可以为人们提供美观、舒适、合理的生活工作环境,因此,必须引起相关室内设计人员的重视。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时代和社会审美的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殷正洲.室内设计是富于动态性和实践性的价值过程[J].艺术百家,2012(6):275276.

[2] 龚旭,刘涛.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百家,2010,26(z1):139140.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7

关键词:项目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艺术设计

当前,中国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大多实行的是三段式(专业基础、专业设计和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市场化的艺术设计教学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专业基础课、设计和专业实践地切片划分过于明显,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各自为营,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的断层,这样就造成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片面地”学习。导致课程环节学习与实践环节创作脱节,当学生需要用到他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却发现两者无法对接,最终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达不到市场的实际要求,课程学习与企业生产操作产生了矛盾。

“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中大力倡导和推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入2012年,新余学院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正式全面开展,对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方向提出了“学研产-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改革要求。

一、“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模式

包豪斯确立的“教育——研究——设计生产”教育体系值得我们借鉴,教学为研究与设计生产服务,研究为教学与设计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设计生产为教学与研究提供检验标准和物质基础,从而形成学、研、产三者地良性循环和共同发展。“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序合作系统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学习、研究、设计生产按科学方法逐步进行,然后进入到循环中结合设计生产、学习、研究的系统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学校的角度来思考,“学研产-产学研”

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学校与市场等不同教学资源和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与直接取得实践能力为主的设计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的教育形式。“学研产”与“产学研”都需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承担与完成。其中“学”与“研”主要由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来参与完成,“产”则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及以企业为参与来共同完成。“产”既是“学”、“研”教学的目的,也是“学”、“研”教学的落脚点和动因,只有当三者共同围绕目标并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互为促进的闭合循环模式时,才能真正体现“学研产-产学研”教学的宗旨,实现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

新余学院艺术设计在教学中积极同新余市属企业洽谈引进项目,严格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实施细则来对学生的课程群进行教学大纲设计、工作室教学管理和实践评价,以工作室为基础来展开项目教学是项目式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的内核,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室为物质基础,在工作室完成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与实践。这种教学模式突出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艺术设计教学与市场的自然衔接,使学生“能力更强、专业更专”。

二、“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构建

“学研产-产学研”教学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质并结合市场生产实践要求,实行项目式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式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实践”,从学校方面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市场的项目来进行教学的活动。“学研产-产学研”教学的具体方式包括两个环节,第一环节:工作室负责人根据市场情况来构建学生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学生在教师科研成果指导下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学习,并有意识地进行项目训练;第二环节:工作室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或学生直接联系企业,并一起制定项目合作的细则和内容。然后由工作室负责人将项目进行分解并分配到子项目老师和学生,相关指导老师作一定的指导和示范,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负责的内容进行收集、协作、设计、探究性学习,最后,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如图1。

1、项目式工作室课题体系的构建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情况,以专业相关的市场主要项目为主线,将关联到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进行整合,以便组成工作室课程群,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以课程为中心到以项目为中心的转变,充分建立艺术设计项目式教学及项目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践指导个性化”特色。

另一方面,根据艺术设计各方向的教学计划,可以拟定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然后依此成立主要项目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要有课程模块供学生学习。新余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成立:景观设计项目工作室、室内设计项目工作室、包装设计项目工作室、广告设计项目工作室等,如图2。例如:室内设计项目工作室包括以下课程体系:《室内装饰工程预算》、《AutocAD》、《照明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Photoshop》、《室内设计理论》等。各项目工作室应该可以根据课程的交叉性实行交叉性使用,以便有效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和企业服务。例如:VI设计项目工作室可同时为平面设计专业方向和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提供使用;一定的专业方向定位,各工作室的课程模块体系在工作室教学中利用项目来对课题进行分解,在“学研产-产学研”教学中以项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产学研课程当中,将“学研产-产学研”项目细化为课程设计的小项目,将“学研产-产学研”项目与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相结合,以项目促进学生进行科研和设计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室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当前“学研产-产学研”项目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对课程的思考,在进入课程设计过程中,将“学研产-产学研”项目同涉及的课程内容联系以诱发学生对项目做深入的分析。如在《立体构成》教学中,当立构作品涉及到材料的加工工艺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手机材料加工工艺与立体构成的材料加工工艺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有更深入地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材料加工的了解程度,并对立体构成的作品进行再设计。

2、项目式工作室项目的构建

艺术设计项目工作室基于“学研产-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来实施的,项目式工作室与相关专业涉及的企业或设计事务所等的合作是项目式工作室教学系统改革的前提,每个工作室都应该建立在一家或数家公司或企业的支撑上,与设计公司共同进行符合市场需要的项目开发,使艺术设计教学达到“学习-调查-分析-设计-实践-学习”的学、研、产相互循环,同时项目也为学生提供紧接市场的企业工作环境的机会,项目式工作室项目的构建要全局性、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知识涵养、实践能力和课程教学计划等因素,并结合相关专业设计公司的市场设计项目、设计标准与规范,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专业培养前景的主流项目,如图3。所以,项目式工作室需要对项目的导入、项目的教学过程、项目的操作并展示、项目后期评价总结作出布置和安排,使工作室项目构建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进行学研产工作的并行,通过工作室的项目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从事“产”,让学生在“学”中掌握艺术设计的“研”,形成“产”,工作室也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比赛,让学生能提高“产”的能力,激发“学”的主观能动性,展示“研”的潜力。平面设计项目工作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江西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江西省第二十一届电子科技大赛”等大赛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一个个比赛项目不仅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自己的平台,更是为项目式工作室教学创造了一个个实战的机会。

3、项目式工作室教学团队的构建

依据“学研产-产学研”项目式工作室教学的要求,为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团队而设计“双向交流”的制度。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情况,从新余、南昌、长沙等地聘请部分设计公司骨干或工艺传承人参与到工作室教学中。有效增加企业设计人员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以达到优势互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当然,也要制定出针对设计公司人员在教学中的规范教学的制度。摆正校内教师与设计公司指导教师的关系。与此同时,也要要求各项目式工作室指导教师到校外去参加进修、培训和设计公司挂职,有效增强教师的项目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根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各专业方向的情况,应该把学院的专业教师根据其研究方向进行分派整合,保证每个项目式工作室有相关项目专业方向的1~2名工作室负责人,以负责人为中心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各工作室教学团队再根据课程体系和项目要求开设模块课程。在项目式工作室中,教学团队的教师或分别或共同负责项目课程模块或某门项目课程的建设。目前,我院已经完成前期工作,根据项目专业方向和教师的研究方向设计了若干个项目式工作室教学团队,根据立项情况实行项目负责制,教学团队各成员分别负责1~2门项目课程的建设与教学。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8

【关键词】室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多维度的创作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对居住环境的审美质感也提出了更高追求,营造一个舒适、健康、实用性强的居住空间,这也使室内艺术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为了培养更多的设计专业人才,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设室内艺术设计专业,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综合性考核,其目的在于通过展示学生的毕业设计创作思路及设计成果,以此掌握学生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对行业标准、创作标准、创作内容与展示方式的认知,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被评价过程中往往缺少全面的展示内容,这就需要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探寻一种更加科学的、适应考核目标的多维度毕业创作模式。为此,依托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实训室建设,对室内艺术专业多维度的毕业创作模式进行探讨与实践。

一、项目调研——区域化调研及前期方案实践

为了探寻更加多元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本文在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对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北方民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及银川能源学院等多所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这几所院校关于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毕业创作模式有特点,能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层次展开创作实践,通过设计文案、效果图展示、手动模型制作等层面完成展示,但也缺少设计过程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展示内容。有些本科院校的设计方案从创作的层面很有想法,但脱离实际施工建设能力,纸上谈兵;有些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不够系统,只有效果图,对待户型和设计风格研究还不深入。因此如何开展毕业设计和全面的把握展示维度,需要更为专业的实践思路和框架,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满足行业实践的要求、能结合老百姓所向往的居室空间美学,研究的实践意义在此尤为重要。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通过外出调研(学校及企业)、整理资料、分享心得,并结合企业见习时的工作实践,探索能结合地区实际工作思路,最终确定项目实践过程:首先由专业教师来指导项目实践方向,从企业岗位实践的角度帮助团队成员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行系统性梳理;由学生收集相关趣向的专业资料,并在课下对本地区在建楼盘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吴忠城区楼盘的定位及特点,掌握拟实践项目中的室内装饰方案的前期情况,并将具体的毕业设计思路和施工方案汇报给教师,再由教师对毕业创作的思路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已经“执行过”、调研资料是否充分、是否具有代表性等进行评价。在对前期预案初步审核后确定具体实施内容,最终锁定吴忠市碧桂园的室内设计项目。然后教师结合设计主题的设计框架及具体内容,根据成员的特长对具体任务进行分配,团队成员按照小组的方式来分解户型,并对具体的创作实践内容进行实践,以此绘制出毕业创作设计的草图方案。在草图绘制时,考虑到团队成员并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在落实设计任务前期,需学生对大量的设计草图进行绘制,使学生在绘制草图过程中能够对户型结构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客厅如何设计、餐厅如何设计、主次卧的格局陈设如何,团队成员在草图绘制时将当下主流的审美特点(服务地区老百姓的居住向往)及造型创意融入到毕业创作之中,按照自己的设计想法来对设计创意的草图进行手绘,再由教师对学生的手绘草图进行复审,以此判断学生的绘图技法是否符合审美要求、草图绘制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对最终的户型风格及实践整体性进行确定。这样,在对碧桂园工程的建筑草图进行绘制后,可确定项目创作风格,为毕业创作的后续开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视觉形象初期方向。

二、中期项目实践——方案细节的制定与实践

在室内装饰行业中,室内设计需要明确具体的创作主题和设计风格,并梳理创作要求,以此明确室内空间的具体设计思路。在中期实践中,按照企业具体操作流程来对户型的施工平面图、三维效果图及具体的设计说明等进行创作,使创作表现的思路及专业水准能从多视角进行展现。施工平面图是中期实践的重要环节,团队成员在利用前期测量的室内结构数据,利用AUTOCAD软件对其放样,绘制出严谨且完整的专业施工平面图。在平面图中,不仅要表现完整的室内结构的形体特征,还要对改造区域、门扇开拉方向、电源插座的安装位置等细节加以注明,为后期效果图设计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此环节不仅考核学生对软件的应用能力,还对平面图的绘制准确性、严谨度、创意性进行考察。为了使毕业设计作品能够获得最佳的展示效果,室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毕业创作时,还需从三维效果图、VR实景制作、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入手,使创作内容能够得到多层面和多维度的展示,无论是从项目研究的维度还是教师与企业考评人才的标准,都是很好的创作内容。三维效果图的设计能使“客户”便于直观感受未来施工完毕的居室效果,优秀的三维效果图制作不仅考察学生对3DMAX软件、渲染器及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还能体现设计师的设计功力,有些设计师在绘制中抛开施工工艺和装饰材料特性,使得项目成为纸上谈兵。在项目建设中期,指导教师要求团队成员了解合作企业的施工过程,对整体的施工细节进行详细的梳理,并在课余时间调研装饰材料市场,了解不同装饰材料的规格、质感、造价等信息,只有这样,团队成员在三维效果图设计中才会胸有成竹。并且,3D模型摆设、贴图材质的考究性与运用个体主张的原创性,最大程度的改造居室内容,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不断为整体风格样式的统一性打磨。全套的三维效果图在教师指导下已全部完成,单凭平面图真实效果还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口味”。因此,团队成员将全套模型与效果图运用VR实景的制作方式,观众可以通过扫描所生成的二维码就可看到整体设计的实景状况,不仅成本低,还能更好的满足当下消费者对设计方案的体验。综合性的设计思路,从实践的角度可以体察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服务未来的工作岗位,对教学实践而言,也有助于对学生核心课程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后续就业中能够让用人单位对其专业能力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学生在对项目进行室内设计时,还要对毕业创作中积累的心得及经验进行撰写,并形成具体的工作笔记,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建筑室内创作中掌握相应的工作经验和设计维度。

三、后期项目建设终结及评价

项目实践后期,团队成员将过程中的实践成果总结梳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装裱展示(手绘、效果图等),对施工预算、施工材料汇总表与大家分享,并在毕业答辩中完成汇报,对表现优秀的团队成员进行表彰。最终成果体现有碧桂园户型手绘效果图一套、平面施工图一套、三维效果图一套、VR实景作品一套(扫码观看),附带设计说明、施工材料、工人工费及设计费预算书一份,使用材料汇总表一份。项目实践过程由指导教师及企业兼职教师把控项目的创作方向,通过对每个阶段的掌控和评估考核团队施行成果,对不合理或者不足之处应及时改进,实现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

四、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

研究实践的初心在于更好的推进艺术设计系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结合每届毕业生的设计思路和行业市场的变化,通过任务的研究进行实践性的探索,有助于全面提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拓展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专业课程与岗位实践真实的联系,充分挖掘毕业设计的深度及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专业课程学习意义和创新意识,重视当代高职专业发展的取向,从而对教学对行业变化有更清醒的认识,对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五、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一:工艺制作及材料属性不明确,施工工艺影响手绘效果的表现。在建设过程中期,团队成员对装饰材料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艺术设计材料与施工工艺实训室还未建成),只知道种类、名称,不清楚品牌、规格、质量,对施工工艺不够了解,在绘制草图时只能联想,极大的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解决办法:以问题为导向,校内咨询专业教师(林涛老师、高雅老师),从理论层面解决材料与施工技术难题;校外施工现场的考察调研,到施工现场真实的观察技术工人的加工与安装,破解技术难题,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二:室内漫游动画的制作成本过高、制作周期太长。项目实践初期,当时室内装饰行业对漫游动画专业要求不高,只要能满足公司宣传或客户观看就可以;但最近几年在影视动画领域发展很快,市场对漫游动画的效果要求更高,真实还原实物场景是设计所追求的效果,但是目前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未开设这类课程,因此影响作品的后期展示。解决办法:结合行业和市场的现状,改变创作思路,选择VR实景制作,观者通过扫码能自主的观看未来房间的设计效果。问题三:目前学校对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汇报展还不够重视,学生花大力设计,自掏腰包制作成品,但学校对作品展的场地和推广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项目的建设,能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生毕业设计的展示。

六、结语

我国建筑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室内设计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和欢迎,在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模式中,针对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缺乏必要的创作标准与展示标准等问题,实践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拓展性大大提升,并使室内设计专业能够将具体的室内工程项目和行业专家评价联系起来,进而使本专业所具有的专业维度得以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室内设计的学习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多维度的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创作模式,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进行更加多维度的展示与评价,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宋国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2):13-14.

[2]海建华.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60-162.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9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以班为单位的、统筹安排的封闭课堂式教学,转换为以教授导师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开放式教学。每个工作室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学生在专业基础教育完成之后,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自由选择进入相应的工作室进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一般由1名导师负全责,由多名设计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工作室的教学工作。学生在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生产设计课题的方式完成相应专业设计知识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工作室具有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的实践能力综合训练。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它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以整合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承接设计项目为主要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在参加承接和完成实际设计项目过程中接受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

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功能

按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室内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分为“理论与实践并行”和“理论实践一体化”两种类型。

一是“理论与实践并行”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有相对独立的体系,学生一方面要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探索解决职业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不追求或难以追求其在内容和时间上的协调一致。由于过于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加之受到设备、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进行深入的职业实践活动,无法形成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整体认识,无法系统实现经验的获得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作情境下综合问题的能力,必须让学生通过工作中的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于是通过创设一定的载体,形成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经过手脑并用的“做中学”模式,才有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这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换言之,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具有真实职场环境的工作室,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景岗位化、学习过程职业化,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亲身经历结构完整的室内设计工作过程,在做中“懂设计、会工艺、识材料、会管理、炼素质”,形成自己对室内设计工作的认识和经验,从而培养出“能设计、会管理、善工艺”的室内艺术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室

包括通过专业进企、引企驻校的方式,建立具有相应职业氛围、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各种类型工作室,确立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组织构架,建立工作室运行的机制体制。

(二)构建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广泛深入的职业分析基础上,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行动领域,根据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本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与工作室适应的工作过程课程体系。

(三)推行“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化教学方法

设计与工作室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与学习目标,设计互动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工作室等实训条件的优势,满足教学所需的实践工作条件,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以此实现企业项目任务与课程教学任务的对接。

(四)改革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重点在于突出以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工作室任务完成的质量,突出工作室教师参与考核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设计团队的理念让组员进行工作态度上的互评、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小组互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五)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素质提升为核心,校企共享人力资源,构建由专业方向负责人、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设计师、工程师、项目经理共同组成的工作室教学团队。

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篇10

1.1平面布置能力

平面布置能力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室内空间功能区划分能力。能掌握住宅空间功能规划、家具及陈设配置,能对设计理念正确描述。(2)地面铺装设计能力。能正确选用地面铺装材料,熟悉瓷砖、石材、木地板等铺装材料的尺寸、色彩和性能。(3)天花造型能力。能根据空间设计风格和高度,设计天花造型,熟悉单级、多级吊顶结构。(4)家具灯具配置能力。能运用灯光与陈设的设计原理,掌握家电配置和开关、插座配置。(5)人体尺寸应用能力。能掌握人体尺寸特征及使用原则,熟悉走道、门窗、插座位置、吊顶高度、视听设备等的设计特征。(6)室内装饰材料选择能力。熟悉材料的性质和功能,能按工程情况正确选用板材、块材、涂料等室内装饰材料。

1.2CAD软件绘图能力

CAD软件绘图能力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基本绘制图纸能力。具有独立绘制室内工程平面图、立面图及剖面节点大样图的能力。(2)图层与线型设置能力。具有设置图层颜色、选取线型样式、制定线宽等CAD绘图环境的设置能力。(3)文字设置与应用能力。具有汉字文体的选取、字高设置、表格编排能力。(4)尺寸标注能力。具有数字文体设置、尺寸标注设置的能力,符合建筑制图标准。(5)室内制图标准应用能力。具有图幅和比例设置、线型设置的能力,符合建筑制图标准。(6)图纸储存与输出能力。具有线型打印宽度设定、图纸输出比例、图纸储存格式的操作能力。

1.3效果图制作能力

效果图分为2种,制作能力亦不一样。(1)手绘效果图要求具备3种能力:①空间透视绘图能力。能选择具有特点的视点构图,尺寸、比例协调。②色彩应用能力。能使用彩色铅笔、马克笔等颜料和工具表现色彩。③效果表现能力。能较全面表现设计意图和空间效果,具有一定审美能力。(2)电脑效果图也要求具备3种能力:①建模能力。能应用3D软件绘制家具、空间造型三维模型。②渲染能力。能合理调整材质、灯光及角度进行渲染,场景自然逼真。③后期处理能力。能综合应用多种渲染软件进行后期处理。

2工作任务

以完成一个住宅设计的具体项目为引领线索,把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学习按工作任务布置在任务指导书中,让学生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内容和操作技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达到传授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目的。

2.1项目任务书

三房两厅住宅室内空间设计,面积约80~120平方米,项目设计内容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儿童房为选做)。

2.2项目教学工作任务

住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教学工作任务包括:(1)平面布置图1张(住宅平面设计能力);(2)天花布置图1张(住宅空间设计能力);(3)开关控制线路示意图1张(住宅空间照明设计能力);(4)电源、电话、电视、多媒体插座位置分布图1张(住宅空间家用电器设计能力);(5)立面图(主要造型设计立面)6个(住宅空间细部设计能力);(6)厨、卫墙面和地面铺装图1张(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能力);(7)剖面图(天花/造型设计墙)2个(住宅空间造型设计能力);(8)大样图(天花节点/造型设计墙)2个(住宅空间造型设计能力)。

3目标设计

3.1知识目标

项目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项目中的任务和工作过程是学习知识的载体,在住宅空间设计项目中,学生通过实操训练,掌握对住宅平面图功能布置的知识和技能,涉及内容包括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儿童房设计,需要掌握家具、人体活动的尺寸要求,设计内容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并有设计说明。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没有达到设计内容的要求,在项目教学中应穿插与设计项目相关联的课程教学如室内空间设计、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室内陈设艺术设计、3DMax、AutoCAD、表现技法等课程内容和章节,用于支撑项目教学内容中需要的理论和专业知识。3.1.1平面布置知识根据室内的户型,依据人体工程学、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合理布置家居,进行空间划分和照明设置。(1)熟悉家居空间设计的一般流程;(2)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3)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陈设方法。3.1.2CAD绘图知识根据室内制图理论知识、AutoCAD软件理论知识,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的操作,按建筑制图规范绘制符合专业要求的图纸;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施工图制作技能,具有熟练操作专业软件的能力。3.1.3绘制效果图知识根据室内空间设计理论知识、装饰材料理论知识、3DMax理论知识,合理布置空间效果。(1)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电脑效果图制作技能;(2)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3.2能力目标

通过住宅空间设计项目训练,学生熟悉了住宅空间设计的流程和工作过程,能够把住宅空间划分为几个环节,用一个主线去贯彻,并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其工作过程和步骤符合专业设计要求。具有实际操作的经验积累和借鉴作用。3.2.1平面布置能力具有对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儿童房等室内住宅空间设计能力。3.2.2CAD绘图能力按室内制图规范,用AutoCAD软件完成住宅空间项目的全套设计图的绘制能力。3.2.3效果图表现能力选择典型空间设计(客厅、卧室)图纸,具有通过电脑效果图和手绘效果图的形式,较好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和室内空间效果的能力。

4典型案例

实训案例本校2011级室内设计专业2班学生吴永辉的住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作业(见图1~图3)。由于不能展开讲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此只对方案和客厅两部分评价。方案评价该方案能依据住宅空间的规划原理,针对用户的起居特点,合理划分空间区域,主通道顺畅,尺寸设定适当,家具与陈设的功能、位置和大小均能较好地与空间结合,整个布置协调、合理。对家具功能、尺度掌握和应用较好。CAD绘图熟练,达到专业绘图要求,整个设计可以用于实际工程。客厅设计评价客厅是住宅空间的中心部分,也是重要的交通联系空间。合理地选择视觉中心,处理好几个功能区的分隔与联系,并完成一些细节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要求,具备一个设计师的基本素质。效果图线条、色彩、比例协调,表现力强,较好表现出客厅设计的风格和内涵效果。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