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综述十篇

时间:2023-06-02 15:03:45

人体解剖学综述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1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综合能力

近4年来,笔者对长学制局部解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现介绍如下。

1 教学流程

观看局解操作录像操作要点讲解同学操作及教师答疑主刀操作考核设计性实验设定局解绘图及描述(作业)大局部同学总结讨论局解标本考核局解学习成果展示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2 新型教学模式与讨论

局部解剖学操作课前,向同学布置预习内容:遵循《人体局部解剖学》教材,以及我教研室自编的《实地解剖学操作指导》,预习相关理论及操作内容。第一次局解课程先介绍总论,重点讲解局部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人体的局部层次。观看教研室自制的局解操作录像,教师对重点操作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同学分组操作,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及操作难点点拨。

2.1 主刀操作考核 操作前,每组先推选两位同学做主刀,力求准确操作,他们提前认真预习理论内容及操作过程,培养他们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每次操作完毕,由主刀讲解所解剖出的结构及毗邻,既培养了同学严格的科学态度,也锻炼了他们的专业表达能力。教师根据主刀的讲述水平及操作内容准确性和质量,予以评价、指导和打分。

2.2 局部结构绘图及描述 每次局部结构操作后,同学要完成局部结构的绘图及描述的作业,图示要求英文标注,逐渐积累同学的专业英语词汇,描述内容包括:边界/构成、内容排列及临床联系。教师予以批改、评价及打分。图文并茂的局解素材,既为后续外科手术学的学习打下了解剖学基础,也可保存,作为临床课程学习的基础参考。通过此教学过程,使同学逐步学会将局部解剖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架起了解剖学与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

2.3 设定设计性实验 在局解操作过程中,引导同学结合临床实际,设计手术切口及切开层次等,既展示了四肢、颈部、胸部和腹盆部的层次共性,又总结出各自的层次特点及变化,如阑尾手术切开层次不同于腹部其他部位,颈部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也具有独自特点[1]。此教学过程,既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临床手术切口的应用夯实了解剖学基础。

2.4 大局部的总结讨论 我们将局部解剖学分为4个大局部:下肢、上肢、颈部和胸腹部。每次大局部操作完成后,由同学组织、准备,捕捉信息,制作幻灯片等,进行总结讨论,每个大组有两位同学进行讲演,形式不限。经过四轮总结讨论,使全班同学都享有锻炼机会,其准备过程调动了同学学习积极性;结合临床的部分,既扩展了同学的知识面,又将局解与临床实际得以完好的结合,为向临床过渡奠定了基础;通过幻灯片制作,提高了同学多媒体制作及应用能力;同学上台讲演,既锻炼了同学的专业表达能力[2],使同学的语言组织趋于严谨,逐步培养同学严格从医的科学态度,同时,也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同学间的讨论与交流、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及订正,使同学获得的知识更加明朗、确切与扎实。

2.5 局解标本考核 全部局解操作内容结束后,进行局解标本考核[3]。同学随机抽签,每人辨认五个结构,提高对量化指标的要求:指出结构名称、局部层次毗邻、功能及临床联系。教师当场予以评价与打分,使同学辨认结构确切,经过纵向联系分析,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4]。

2.6 局解学习成果展示 在局解操作与总结过程中,根据各教学小组标本及操作的实际情况,由同学自愿选择展示内容,提前捕捉信息、准备、综合等。于局解操作全部完成后,举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教学及学习过程、人体局解内容(上肢、下肢、颈部、胸腹部)、系统的专题系解、组织学及临床联系的展示与综合分析、形态学与临床结合的小课题的设计与部分展示、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与体会及人体个例发现等。通过这样的纵向联系,既对同学局解学习成果进行了展示,也是同学们学习、综合及提高的过程[5]。同时,欢迎各院系同学参与,并邀请解剖学、影像学及临床专家、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出席、指导。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和体会,便于与到会者沟通、交流,既是讲演的过程,也是获取指导、捕捉知识信息的过程。由于同学的广泛参与、形态学、临床专家的指导及校、院系领导的重视,便于局部解剖学新型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对形态学及临床教学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基础与临床教学的结合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2.7 局解综合理论考核 局解操作结束后,进行局解理论考试,其中局解综合理论考核内容占1/3。例题1,用局部解剖学知识试分析腋窝肿物来源及成因,例题2,甲状腺形态、位置、血供及来源;甲状腺次全切术切开层次、注意事项、术后观察指标及原因。考试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旨在衡量同学运用局解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局部解剖学真正成为架于形态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

3 小结

综上所述,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了在教学中以同学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同学动手、动脑、联系临床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表达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学习方法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基础。在近几年的解剖学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医学基础知识竞赛(本校影像系、临床医学专业)中,接受局解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的同学,比赛成绩均名列前茅,得到了各院系专业教师、领导的好评及同学们的羡慕;在临床见习、实习及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临床医师及影像医师的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培党,李涛,朱建宝,等.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解剖学杂志,2005,28(6):727-728.

2 杨伯宁,韦力.讨论式教学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5,27(1):77-79.

3 洪乐鹏,龙大宏,叶秉坤,等.局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解剖学研究,2004,26(1):74-75.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2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践竞赛

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模式,主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采用相应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使其达到预期培养标准[1]。中职院校教育应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行业适应能力[2]。实践竞赛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的结合,更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符合中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的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在医学生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实践竞赛教学是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度、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3],为帮助学生巩固人体解剖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人体结构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第二课堂教学,为后续医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我校于2014年10月25日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办14级新生《人体解剖学》实践竞赛,也是我校首次举办并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组织实践竞赛

1.竞赛对象:2014级全体学生。

2.竞赛流程

为保证本次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统一命题并做好保密工作;由任课教师和课程组教师对比赛进行监督。

本次比赛设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

初赛: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统一命题,采取闭卷考试并有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负责改卷,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平时表现,由班主任推荐5名优秀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复赛,共计25个班。

复赛: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统一命题,对参加复赛的班级学校统一组织闭卷考试,由《人体解剖学》老师负责改卷,并以班级为单位,选取总分最高的10个班级参加决赛。

决赛:主要考查《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参加决赛的同学,带好学生证和笔。凡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资料、书籍一律不准带入考场,决赛期间不准交头接耳,如有作弊者,取消比赛资格。

(2)参加决赛的同学先在第一赛场集中,竞赛组首先委会宣布相关注意事项和要求。实行三个环节比赛制。

决赛内容:

第一赛场:人体图片分析(30分)

采用多媒体图片展示3幅人体学图片,考生按要求在10分钟内描述图片中的解剖学知识。每幅图片10分,批阅教师依据描述的准确性、完整性给分。

第二赛场:临床案例分析(30分)

采用多媒体展示提供3个常见的临床案例,每个案例10分,考生依据案例题目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答题,批阅教师依据描述的准确性和相关度给分。

第三赛场:人体组装复位(40分)

选手先抽签抽取下述赛题中的一个,要求在5分钟内完成人体骨骼组装或将体腔脏器进行复位,监考老师依据组装或复位准确度现场给分。

(1)组装上肢骨和下肢骨,注意骨的位置,前、后面及左、右侧。

(2)组装上肢骨和躯干骨,注意骨的位置,前、后面及左、右侧。

(3)组装下肢骨和躯干骨,注意骨的位置,前、后面及左、右侧。

(4)组装人体体腔器官,注意器官的前、后面,左、右侧,上、下面及毗邻关系。

本次竞赛得到了校领导、教务科、学生科的大力支持,本着公平、客观的原则,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校领导为获奖班级当场颁奖。

二、实践竞赛后的总结

总结本次竞赛,我们既有不足,又有收获,具体如下:

1.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决赛选手的选定:由于时间仓促,初赛和复赛都是采用闭卷考试,没有把实践竞赛的内容融入,所以决赛班级的选手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有些班级选出的学生可能不是最好的。在以后的竞赛中,考核必须加入标本的考试,并由任课教师结合平时上课的表现来确定决赛名单。

(2)评委方面:不同评委对赛题的理解、要求及标准不同,度把握不统一,评委人为因素较大,同一幅人体图片、同一个临床案例可能会出现有差异较大的答案,对考生是不公平的。我们将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比赛中,课程组将提供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同的赛题指定一个评委评阅,达到公平、客观。

2.收获及体会

经过精心组织与安排,在学期初我们召开了各班的学习委员会,将本次实践竞赛的内容、精神文件作了学习及下发。任课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比赛都很重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进了教与学的互动,丰富了第二课堂教学,增加了实验课的开课量,大大提高了实验课的学习气氛,提升了教学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本次《人体解剖学》实践竞赛活动为试点,丰富比赛内涵,完善比赛形式,把本次实践竞赛建设成为年度常规比赛,并逐步向中职其它学科推广,也为其它学科开展类似实践教学提供参考。通过对本次实践竞赛的策划、组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增加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完善了人体学题库,积累了组织大型赛事的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通过正常人体学综合课程的教学实践,既使学生获得了本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4];对于教师而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有利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实践竞赛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方法、设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一定的革新,并循序渐进、统筹计划,才能有效开展。实践竞赛教学可以使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不脱节,并有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个性特长发展,其更能实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2]韩璐,叶宁,王桂芬.高职院校药理学教学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60-61.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3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进行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以及方法进行介绍。

第一阶段:由老师带队进行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以及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第二阶段:分组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第三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成果

(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4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整个医学课程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贯穿于整个医学过程。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正常结构形态的研究,其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正常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人体的层次结构、各个器官的毗邻位置关系,所以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的形态、位置、组成、名称就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人体解剖学的内容量大、难学、难记、易忘,学生普遍反映人体解剖学难学。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主次分明

主次分明主要是以人体解剖学为主,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为辅。解剖学的课时少、内容多是多数医学类院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解剖学需要以人体解剖学为主,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为辅。人体解剖学是对人体正常结构形态研究,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均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所以,人体解剖学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也是授课的主要内容。断层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不同断面上各器官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以某一局部为中心描述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因此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是以简要介绍为主的。但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只能做有限的、突出重点引入,引导学生自学。

二、加强实验课的作用

加强实验课作用主要有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提高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和加大实验课的考核力度。由于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科,所以人体解剖学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结合标本进行具体的讲述,也就是进行实验课。所以在这种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减少理论课的学时,以使学生有更多的直观学习的机会。加大实验课的考核体现在实验课的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实验课的成绩以占总成绩的30%~40%为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重视解剖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重视多媒体

现在的教学中多媒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多种方式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形象逼真地显示出来。相比传统的模型、挂图甚至标本弄到教室上理论课的方式要轻松得多,同时效果也明显的要好于传统的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给教学带来很大好处和方便,其更新内容的频率高、课堂丰富和直观教学。所以在理论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多媒体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在课下以自愿组队的形式组成学习兴趣小组,每组以4~6人为宜。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讨论的题目,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围绕该问题自己主动去搜集关于该问题的大量信息和前沿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给予指导并进行修改。每个小组最后把该组的讨论结果撰写为综述报告,报告给全班同学。通过该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养成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五、正确对待理论和实验课

在理论课上,教师要着重讲解每一个章节的重点要点,使学生心中有整体印象;而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尽量的少讲,每次只需讲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观看标本的时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每当学生在学习标本的时候遇到困难和疑惑的时候,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到图谱、挂图、教材中寻找答案。

六、教师自身也应不断提高

人体解剖学的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师而言,不但要在课前仔细认真的备课,还要在更多的时间内去解剖尸体,以把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如有条件更要多出去学习、进修,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结语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中的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是后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及对知识灵活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同时我们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明媛,管阳太,徐盛,等.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的实践[J]. 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0):986|987.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5

英文名称:Acta Anatom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0529-1356

国内刊号:11-2228/R

邮发代号:195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6

关键词:生命科学馆 解剖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03-01

随着国家对医学的重视,在医学院校的投入也逐年加大。在医学院校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已经是高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科建设的基本项目。人体生命科学馆融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人体寄生虫学为一体。在人体生命科学馆陈列的标本比教学实验室的标本在结构上更精细、形态上更美观、制作难度大,制作技术高,所以馆藏标本对于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现状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程度好比树根之于大树,地基之于大楼。而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比重比较大。在实验课上的观察和学习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所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历来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生源的扩大,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尸源不足,要搞好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势必要有大量的人体标本作支撑。随着近年来尸体来源困难,各大院校的尸源都不是很充足,日益不能满足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学习的需要。普通示教标本我们实验中心每个学期都会制作4-6具整体标本用于实验教学,但是整体标本虽然能够让学生清晰看到各器官的毗邻,但是到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觉器、中枢神经系统等系统的实验教学时,一些重要的结构在整体标本上无法显示,不利于实验教学,学生无法直接的观察到重要结构。并且整体标本制作完成后,一些游离于肌肉表面的静脉血管和神经等结构随着上课学生的观察,风干等因素,很多时候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仍未结束的时候,这些结构已经损坏殆尽了,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果。模型标本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部位不能用标本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模型来显示。如内耳、眼球的结构以及眼肌的配布、神经传导路径等。这些重要器官即使有标本,但因体积太小,也不易观察。我实验中心配备的示教模型虽然每年都有补充,也不能满足日常教学所需。

二、生命科学馆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大体标本的示教

第一展厅为综合展厅,按系统进行了标本的陈列和设计。标本柜里的标本充分结合人体各个系统知识点和重要结构进行了合理布局,在综合展厅里可以学到人体九大系统的重要结构。而且,综合展厅面积较大,标本柜的陈设也十分合理。在综合展厅的前后还分别有盒装的整尸标本陈列。同学们在观察局部结构后还可以在整体标本上进行求证。

2.断层标本示教

第二展厅为断层标本展厅。陈列了人体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整套标本。对于我校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实验教学基地。从我校设置影像学专业开始,生命科学馆断层展厅就承担了影像学专业的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任务,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馆所陈列和制作的断层标本对于他们的教学和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塑化标本示教

第三展厅为塑化标本展厅,陈列了代表当前人体解剖学实验技术最高水准的塑化标本。包括形态各异的整体塑化标本,还有局部标本。塑化标本因其制作工艺先进具有易保存,无刺激性气味,结构保存完整等特点,经常用于运动系统肌肉、内脏等系统的实验教学。因该展厅设计精美,陈列标本制作精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综合展厅示教

第四展厅为综合展厅,陈列的标本为铸型标本以及生物标本,病理标本等。特别是铸型标本对于脉管系统的教学很重要。生命科学馆陈列的人体整体血管铸型标本直观的显示了人体血管的丰富,局部铸型标本清晰展示了理论教学中的主要的动脉干和静脉属支。

总之,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医学高等院校投入了重大的财力和精力建成的展馆。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人体生命科学馆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以及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整合资源发挥它最基础的实验教学作用,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丰富实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晖,解军,郜亮等.以生命科学馆教学为依托的新型医学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5-6.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7

【关键词】中职;解剖学;教学;分析;探讨

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课程中的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且教学数量被过度重视,教学质量则会被忽视,课时数量缩减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准则相违背,此时中职教师应该正视中职教学现状,不仅要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还应该在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逐一举例,做到言传身教、授之以渔。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基本教学内容和基本临床护理操作知识等熟练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以至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一、解剖学基础教学中,应对运动系统体表骨性知识和运动系统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

众所周知,人体中有206块骨和大约600多块骨骼肌,中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教师不必对所有人体骨和人体骨骼肌进行全面系统介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对各个小结中骨性标志知识和相关肌性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此时教师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露骨骨性标志和躯干骨骨性标志以及对应四肢骨骨性标志等。颅骨骨性标志主要有枕外隆突、乳突、下颌角、翼点,躯干骨骨性标志则分为第七颈椎棘突、胸骨角、剑突、全部胸腰椎棘突和肋弓,四肢骨骨性标志与前者不同,其主要分为肩胛骨下角、桡/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耻骨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

应该了解到,全身肌性标志有咀嚼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腹直肌、肱二头肌、三角肌、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上述人体骨性标志和人体饥性标志均在整体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起到辅助定位作用,可以对人体深部器官位置和血管以及相应神经走向等进行准确判定,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穿刺定位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中职教师在教授解剖学课程时应对每个课时进行详细教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自身部位中找到正确位置,这样即可有效联系到临床实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若找到体内三角肌且同时指出人体肌肉注射正确部位即为人体内部三角肌中部,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突出此类标志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能够深刻记住这类知识。

二、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与相应临床护理流程相结合

此条中首要一点就是将人体消化系统、人体呼吸系统、人体泌尿系统、人体生殖系统中各个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和人体器官功能相互联系,在此前提下将人体器官功能和临床护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将学习顺序安排妥当,为后续解剖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在四大人体系统教授过程中应该将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功能―临床护理相结合的课时教学放在第一位,教师在人体器官形态结构讲解时应将人体脏器体表投影知识等进行重点讲解,进而联系临床以至能够为护理诊断工作提供科学化依据与合理化依据。

1.顺序教学法

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顺序教学方法,此方法对学生掌握以及有效吸收知识更为有利,且使学生在课程思路方面更清晰,掌握更牢固。人体消化系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按照器官顺序进行讲解,其基本教学顺序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教师在讲授此类知识的同时也应重点讲解人体脏器形态结构知识和人体脏器功能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等。胃壁结构特点教学中,胃底腺主要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之后在此基础上会适时参与蛋白质分解功能,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胃底腺壁细胞会分泌出盐酸和内因子等物质,此时盐酸则具有杀菌功能和激活人体胃蛋白酶原功能,内因子会对将回肠维生素B12吸收效能提升到最大限度,教师要将临床护理进行课堂教学融入,当胃粘膜出现损伤状况时,胃酸分泌会有所减少且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状况。细菌生产繁殖会使人体胃酸分泌过多,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致使溃疡病状等产生。

2.脏器大体形态结构基础教学及体表投影基础教学相结合

人体重要内脏形态结构知识讲解和相应人体体表投影讲解等显得尤为重要,便于内外科护理系统疾病诊断教学和系统疾病护理教学等,内脏体表投影记忆工作也会从中受益,内外科护理疾病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也会有所提升,二者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和关系,这也是解剖学基础教学得以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就人体脏内结构与人体内脏功能而言,人体器官毗邻压缩则最为适宜,综上所述,中职教师在讲解解剖学知识时要侧重于内脏大体形态结构知识教学及人体体表投影知识教学等,在消化系统中胃、十二指肠、阑尾、肝脏、胆囊、胰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在呼吸系统中肺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泌尿系统中肾、输尿管、膀胱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生殖系统中、输精管、前列腺、卵巢、输卵管、子宫的大体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三、人体神经系统教学和人体脉管系统教学综述

1.人体脉管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按照以够用教学原则进行中职解剖学基础知识教学,人体脉管系统检测时,护理专业学生和专业临床医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中职护理专业需要重点掌握好人体全身血管分支和具体浅表静脉走行,细小人体血管动脉血分布知识和人体静脉学收集范围知识等,教师只要稍有提及即可,在教学中插入护理常用静脉注射部位及动脉止血部位,动脉血压的测量,丰富课堂教学。而对于心脏,在讲授中需侧重于讲授心脏的大体形态结构、入口与出口及心脏的体表投影,这样可以为临床护理内、外科心脏系统疾病的讲授打下基础。

2.人体神经系统教学要点分析

应该了解到,人体神经系统知识对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而言极为困难,本人从多年教学经历中发现,在进行解剖学基础教学中不能对人体神经系统知识进行盲目讲解,这样就不会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预期教学质量,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屡不清头绪,基本知识也会难以掌握。教师在讲解人体神经系统内容时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答题形态和对应概念着重讲解,不必拘泥于临床护理关系知识讲解中,脊髓内上、下行纤维素知识、脑干内的神经核团知识、内脏神经、脑和脊髓传导通路知识等通通可以略讲,要详细介绍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周围神经的主要分布,这样就使神经系统一章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记忆深刻。

结束语

解剖学基础课程是我们在进行整体中职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实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解剖学基础教学内容应该与具体临床护理需要等教学知识紧密相连,最为常见的即为护理注射技术教学、穿刺技术教学、插管技术教学和急救技术教学以及相应诊疗技术教学等,上述教学内容教授过程中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解剖学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8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前言

PBL的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但是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叙述性的学科,如果要在高校的人体解剖学中全面实施PBL的教学模式,将会有着很大的风险。此外,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专业最基础的学科,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早,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还根本不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果在这时采用PBL的教学模式,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所以,如何人体解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融入PBL模式,是广大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思维能力,又能够保障知识的系统性。

二、PBL教学模式的理念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是在职业教育中针对成人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授将这一理念引入到医学教育之中,就得到了世界很多组织的认可,在国外很多的外医学教育中广泛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受到医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把人体解剖学这一基础学科与其他医学学科相联系,从而实现教学模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三、P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实践

1.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是整个人体解剖学教学环节的关键问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由于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基础课,这个时候学生所知道的医学专业知识非常少,只有在部分内容中才适合使用PBL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好充分考虑;如果教师选择的内容较好,会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2.合理配置学习小组

教师在进行PBL教学模式时,应该做好小组成员的配置问题,控制每个小组的人数,合理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与分工,使每个小组的水平都相当,这样每个小组都具有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系统而全面的医学知识。在PBL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就是学生们分成小组共同学习,这样可以达到分工与合作的教学目的,学生们通过自行的分工,自己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应该让小组成员对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在活动结束后让整个小组汇报学习的结果并总结在解决问题中使用的方法与途径等,教师在这个环节完成后,应该及时作出总结,给予学生反馈。

3.问题的解决

每个小组在解决问题之前都应该先制定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通过网络来查找答案,把查到的资料和信息与同学分享,同时,要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做出反思与总结。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与鼓励学生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结,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其他同学通过讨论再进行小结,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表现与回答、解决问题的情况作出总结。通过学生与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PBL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应用中的思考

运用PBL教学模式来进行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难题。第一,系统解剖学有很多分支,知识体系与内容都十分复杂,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PBL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教学方法,这就使人体解剖学在教学上产生了一些矛盾,要想解决这个层次比较深的矛盾,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的编写与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第二,PBL教学模式是建立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该通过解决问题来使学生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教会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把所有的知识贯穿起来,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因为人体解剖学的开课时间较早,学生们还没有横向的学科知识来支撑就需要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这就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可以等到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后再进行分组实践,这样可以明显加强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进行PBL教学中,教师需要扮演着很多角色,例如学科专家、引导者、分析者、咨询者等,教师还需要了解每个小组不同的准备情况,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四,PBL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估的方法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教师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五、小结

综上所述,PBL的教学模式属于综合教学模式,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教师在进行PBL教学模式教学时,应该首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做到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在讨论时要善于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起着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先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才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9

1.1体表标志

为了确定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与人体表面之间的关系,常用体表标志的辨认。在人的活体的体表身上可以观察触摸到的骨性凸起和凹陷(即骨性标志),肌的轮廓(即肌性标志)。血管的搏动(即血管标志)和皮肤皱纹等,均称为体表标志,主要在临床应用治疗和针灸腧穴定位的特定性标记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功能解剖学的动态性

随着人体的运动和姿势的变化,体表标志也不是永远不变。功能解剖学最大的特点研究对象以人为活体,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功能解剖学这门课程必须体会体表标志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

2学好功能解剖学对于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应用临床有重要的意义

康复治疗师在临床上,主要为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以患者身心功能障碍为对象,以多种功能康复疗法为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常用的药物疗法、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中国的传统康复治疗等等,都是病、伤残患者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以恢复伤患者和残患者的日常生活治理、学习、工作和社会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帮助他们改善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生活主流。在临床上主要以运动和神经系统功能解剖学知识为主要内容,是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对今后康复临床治疗工作非常重要。故学好功能解剖学知识是为康复治疗师开展一系列康复治疗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3功能解剖学有效教学途径

功能解剖学主要研究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学习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触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如何有效的教会学生在不同体型、不同姿势和,在患者和健康人身上及自己本人身上进行观察和触摸,而且进行快速的体表定位,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突破的难题。主要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教学中,要将老师本人或学生作为活体的重点,因为在临床上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最终的目的是治疗疾病,学生将来接触的对象是患者或健康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常见的体表标志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学生摸到自己的体表标志,学生之间相互触摸,并且告诉学生位置一定要准确。例如髌骨(即骨性标志)位于膝关节前面,倒三角形的扁骨,前面粗糙。髌骨完全可以摸到;还有肱骨内侧髁、肱骨外侧髁及尺骨鹰嘴等。在临床上,如肩周炎和网球肘及肱骨骨折,寻找体表标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我们作为老师还发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临床的康复治疗。如有效运用讲、观察、摸、量等方法,学生最感兴趣。

3.1讲

讲是指功能解剖学理论讲授和示教。尽管功能解剖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体表触摸、度量和观察方法来描述人体形态结构,但是它是建立传统解剖学基础之上的。因此,讲解时解剖学知识,临床意义和实验方法以及PPT播放、标本讲解和示教方法。特别老师在讲解重要体表标志时,老师先讲,后演示,最后结合临床的疾病;最后让学生上讲台把体表标志展示给学生们看,对于学生错误的地方,必须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3.2观察

观察是指导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认出自己或老师的体表标志。如指认出心尖搏动、桡动脉搏动等位置以及浅部肌肉的轮廓。因为康复专业毕业生在临床上,既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具备物理治疗能力,作业治疗技术能力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活体上准确找出器官位置。其次,要求学生观察模型和标本时,必须仔细辨认肌性和骨性标志,在进行活体观察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观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相互比较和纠正解剖学知识。若肩关节运动、髋关节运动和膝关节的运动等等。故只有这样,学生和老师才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

3.3摸

摸是指导学生通过触摸、按压和敲等触摸体表的方法来学习解剖学知识。对于康复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讲授一些中医的推拿针灸中重要的经络腧穴,再结合临床康复治疗的常见病。例如面瘫针刺取穴处方:人中、内关、合谷、地仓、颊车等,教会学生寻找穴位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如何利用体表标志有效定穴位,才能加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4量

量是指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来学习功能解剖学。首先观察人体的主要测量点,并分别在老师或学生及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如下肢的测量,让患者或者学生摆好仰卧位,必须保持左右侧对称姿势下进行,并将双侧的结果予以对比。否则结果有误。下肢全长:下肢伸直时由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的长度大腿长:由髂前上棘至股骨内侧髁收肌结节的长度小腿长:由股骨收肌结节至内踝尖的长度其次,利用观察和触摸到体表标志进行人体测量,这对学生正确掌握各种体表标志和脏器血管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比正常人体各种标准值,不仅加强学生学习功能解剖学的兴趣,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在临床应用简单人体运动功能检测方法。

4结语

人体解剖学综述篇10

人体解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开放性课堂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入校后第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由于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故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且当前尸源短缺,标本少,实验示教时,学生多,展示视野较小,往往使学生觉得人体解剖学枯燥,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适应当前倡导的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对开放性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一、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1级1个专科班级,上半学期仅采用课堂教学,下半学期采用部分教学内容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并比较上下两学期的成绩差异。

二、结果

对学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经t检验,2者平均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学生对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2。

表1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组别人数考试成绩(-x±s,分)

期中考试成绩2470..13±15.97

期末考试成绩2479.17±12.62

注: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P

表2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表(人,%)

反馈意见结果

激发学习兴趣22(91.7)

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4(100)

加深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20(83.3)

对学习没什么帮助0(0)

三、讨论

目前,关于解剖学的教学方法较多。问题教学模式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主线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其缺点是,人体解剖学的内容并非都适合用PBL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由于人体解剖学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此外还存在PBL是否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教师的技能和精力是否适应、学生是否适应、学校管理部门是否支持等问题。

病案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分析的思路,通过病例分析,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相关实践知识融汇贯通,强调了解剖学知识的实用性。病案讨论教学法缩短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加深了解剖学与临床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贯彻启发性原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教学相长。病案讨论教学法可以有效实现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双向渗透”,提高其学习效果,有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但病案分析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病案分析讨论的准备、讨论到总结要花费较多时间;病案教学法需要学生从智力上和情感上积极参与、投入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临床分析和思维,使学生学会如何对病情剖析、归纳和总结。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对人体标本或活体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制作软件重建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利用此人体数字化,人体结构以三维方式清晰显示解剖细微结构作为教学的方法。可以将人体血管、神经等复杂、位置深结构及毗邻结构位置等清晰显示。优点是,结构放大,显示清晰,学生观看清楚,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充实内容,提高效率;教学内容更新及时,便于吐故纳新。但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学生主动性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效果。缺点是,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且变换快,不易掌握,很难把课堂上传播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易产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的问题,学生不易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内容;另外图片多,增强了直观性但留置的时间过短,也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参差不齐,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