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十篇

时间:2023-03-21 04:38:24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篇1

[关键词]层次解剖;创新性教学;自身比例;定位

南京医科大学姜同喻先生(1917~2007)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般的解剖学图谱或解剖学方法为了显示人体局部孤立地暴露某个结构,而不考虑其结构的相关性,其方法也没有理论作为支撑,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体的认识。他经过多年的实践,于1954年提出了层次解剖学这一新的解剖学方法和相应理论,出版了连续层次解剖学图谱,并于1955年,在连续层次解剖学的基础上,出版了人体解剖学图谱,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贯穿于该图谱。两书经多次再版,到1983年发行量达到247600册。连续层次解剖学方法和图谱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今天他离开学术舞台已经30年了,提出连续层次解剖学已有60多年,但当今医学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应的医疗方法和医学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种环境下,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及其他的学术思想有无过时及其是否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为此本文中我们探讨层次解剖学特点与当前创新性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以及分析其与目前常用的解剖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1.层次解剖学理论体系与创新性学习的关系

姜先生在层次解剖标本的制作和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均能反映出他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如提出剖、查、认、定的科学程序,测、试、透、比的综合技术和三态四性的分析方法。他所制作的标本不是孤立地暴露结构,而显示其相互联系及其功能综合体的结构;他要求学生不是单纯的观察标本,识别结构,而是要了解它们的关联,即通过测量相关结构的角度、距离,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1~4]。例如他制作的上肢附带一侧脊柱标本,其揭示脊柱、脊神经与上肢的关系,学生通过该件标本的学习,认识到上肢的运动或感觉与脊神经及其脊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如脊神经经过椎间孔,椎间孔的病变将影响上肢的功能。于是他要求学生在观察标本的同时,测量椎间孔的直径,以探讨椎间孔直径改变将会对上肢产生什么影响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又如,用相互配套的观点设计头部层次标本,他将头部标本一层层地掀开,又可以一层层地恢复原位,分析每一层的特点。如第3层由面部表情肌、帽状腱膜、面神经和血管组成,这一层相互配套的结构均与面部表情活动相关,面神经支配面肌,面神经损伤将影响面部的表情。为此设计标志点测量面神经的距离,探讨在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另外通过该层与第1层皮肤和颅骨关系的探查,分析相互附着紧密的程度及其与头皮血肿的关系;面部颅骨层的下颌骨及其相应的咀嚼肌,其层标本主要完成咀嚼功能,通过测量肌与下颌骨的角度,探讨咀嚼肌功能及其功能障碍的机制。这些例子说明,姜先生层次标本不同于其他标本,它既体现了人体相互联系、互相配套的规律,又能最大程度地暴露局部并可使结构恢复原位;启发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结构的认识到深入的探索,从标本的解剖到如何应用的学习过程。当前由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得重要。为此,结合我们教学实践的情况,探讨新时期创新性教育,强调学生从教学实践中创新,从临床实践中创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5]。而姜先生在30多年前就指出解剖学教学重点应该是在尸体解剖中找规律,从实践中查问题,这与我们现代教学创新要求是不谋而合的。

2.关于四定方法与当前大体解剖学研究趋势的关系

姜先生的层次解剖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做出了贡献,同时他提出的4定观点拓宽了解剖学的研究方法。4定就是定位、定性、定态和定关系,在这里重点介绍他的定位、定态的观点。定位就是定结构的立体方位。因为个体差异较大,他传承中医学术体系提出按照自身比例,定出其结构的相对方位。这种相对定位的方法在他指导的研究生论文中得到应用[6~14]。他们首先选择相关的标志作为测量的基准点,然后将该局部分成若干等份(方格),对他所要测得的结构在方格中定位,并将所测的例数进行重叠累计,得出该结构的相对位置[6~12];或通过测量其角度的变化,比较他们的相对位置[13,14],通过上述相对定位方法消除了个体带来的差异,其结果更有利于临床的应用。目前,相对定位法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定位的对象已从标本转为影像图,如在MRI图上比较抑郁症患者海马体积的改变,为了消除男、女高矮等个体的差异,首先进行全脑长径和宽径的测量,然后计算海马在整脑所占的比例[15,16];为了测量皮质下结构或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将整脑或股骨分成若干长方形小格,测量皮质下结构或韧带附着点在整脑内或股骨的相对位置,相对体积[17,18]。上述测量方法与姜先生的自身比例定位方法不谋而合,其方法广泛应用说明这种技术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对比例的应用越来越深入,3D器官打印技术就是根据自己的尺寸打印可移植的器官[19]。定态就是定结构的内在相关动态变化,如上肢的结构在静态、动态以及静、动态之间的有多种相关。针灸不仅利用骨性突起、肌肉隆起的静态标志,更重要的是利用动态标志。如在运动时一些标志出现或消失,依此可以取一些针灸穴位[1~3]。上述可见姜先生一直注重人体的动态变化。随着医学的发展,尤其现代影像技术高速发展,用人体结构动态变化探讨疾病发病机制或预测疾病治疗效果的例子很多。如褥疮是长期卧床病人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的,发生的主要因素尚不清楚,应用动态的观点,并用现代MRI技术使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检查时让患者髋关节处于各种位置,使坐骨结节表面的软组织处于不同的受压状态,然后用MRI观察该处软组织厚度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发现,肌组织受压时厚度变化最为明显,而脂肪和皮肤变化不明显,因此提出肌肉与褥疮的发生有关[20]。又如尿失禁是老年女性的常见病,过去很难了解尿失禁的形态变化,随着MRI、B超、CT的发展,其能很清楚地观察生命状态下的相关肌肉,如耻骨直肠肌的形态、体积和附着点,同时也可制作为三维重建模型,显示患者在静态、提肛和排便时等不同状态下的耻骨直肠肌的位置,利用此动态变化,比较正常人在疾病治疗前后的变化,为尿失禁的发病机制、治疗效果提供依据[21,22]。由于上世纪80年代科技发展相对落后,人们对姜先生提出的动态观点认识不足,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揭示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从断层影像解剖学角度,探讨人体结构的动态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并可将其提升至生物力学高度认识,即用断层影像解剖学的手段,用动态的思维,直接反映人体生命状态的动态变化、力学改变,从而大大拓宽了生物力学的研究手段,丰富了生物力学的内涵[21,22]。

3.关于层次解剖学方法与临床技能训练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篇2

关键词:解剖;模型;泥塑;写生;默写

【中图分类号】J06

绘画作为一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门类,历来重视“人”,表现“人”。但是,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妙的生物,想要在绘画中自由地去进行表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没有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是断然不可能的。所谓“由技入道”,在这里说的就是只有很好掌握了人体透视、解剖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连形都画不准而能对绘画主题有深刻的表达。所以我国自建立美术院系以来,“艺用人体解剖”一直是各美术院校里学习人物画必修的课程。然而,纵观中国各美术院校,尤其是一些综合类院校的美术系(学院),其教学形式主要是口头讲授,结合展示解剖图片和书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讲解容易显得枯燥、抽象,如实物照片缺乏提炼;用平面的图示、书籍描述立体结构显得不够直观;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而且参与、互动性较差等。笔者认为解剖教学不应该仅限于讲解、观看图片和书籍,而是应该多种教学手法配合起来进行,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为此笔者(在一些美术院校现有的优秀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总结和补充,)对艺用人体解剖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艺用人体解剖课上最常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结合书籍和图片进行讲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主要有:

(1)利用数码高清图片,可选择人体解剖图片、真人图片和绘画雕塑作品图片,三者结合观看。在三者的互相比对中,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利用高清视频,主要是人体解剖视频和人体动态视频。国外有一些高清的人体解剖视频,其观看效果绝不亚于到医院现场看解剖;人体动态视频和视频截图,可以使学生看到某一运动瞬间人体的规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

(3)利用三维动画技术,通过建造人体结构模型,并模拟光影、透视效果等,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演示人体结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培养了学生的体块和空间意识。这一种方法是在近年来3d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开始出现的,在教学中还非常少见。但是这种方法有着很多优点,如可将数字模型随意地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进行观察;还可以将某骨骼和肌肉进行添加或去除,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接和层次关系;教学效果明显且适宜推广。

2.充分利用市面上现有的实体解剖模型进行教学。目前常见的解剖模型有人体骨架模型和肌肉人模型。如果人是一件外表光鲜亮丽的衣服的话,人体骨骼就好比是衣服撑子,有了这个撑子,人才能够直立起来,才能够做各种动作。附着在骨架之上的是肌肉,肌肉带引骨骼运动,并且对人体表面的起伏影响巨大,所以人体骨架和肌肉是学习解剖最重要的内容。骨架和肌肉人实物模型最大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任意角度对模型进行观察,并且可以用手触摸,切身感受骨骼和肌肉的形体。相比之下,书本和图片只能使学生看到有限的角度,而且是平面的,其实我们的眼睛经常会欺骗我们,使我们忽略了一些更加本质的东西,不如手眼并用感受得更加真实。实物模型有着图片和书本无法比拟的一些优势,教师如果根据模型进行讲解会更加直观,从而使学生对解剖了解得更加细致全面。

3.安排一定课时的泥塑课程帮助学生巩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和认知。在学习了解剖实物模型以后,让学生根据实物模型做泥塑,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感性认知,使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泥塑课程强调运用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这将会迫使学生必须对所要表现的人体有全方位立体的理解。前面讲的第1、2点主要是让学生看,这里的泥塑主要是让学生做,看和做是两回事,看懂了不一定能做,会做才是真正看懂了。在泥塑的同时是需要对形体进行分析和概括的,主要强调规律性和形体感,这就是艺用解剖和医用解剖的区别。

4.在课程中安排绘画写生练习的部分。在进行完泥塑的课程后马上进入绘画写生的部分,第3点泥塑课程为绘画写生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学习艺用人体解剖的最终目的是为绘画创作服务,所以解剖课程中须有绘画实践的部分,使解剖知识和绘画实践联系起来。教师不应“一鼓作气”把所有课程进行完再让学生去画,而应该让学生学一部分知识就马上根据此部分知识作绘画写生,边学边画,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看学到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作品里面的。教师同时也应该结合名家大师的作品给学生讲解,看同样的解剖部位在成功艺术家那里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做绘画示范,作为学生学习范本的有益补充。

5.将默写作为对学生解剖理解程度的检测。学生能够默写出来的就是能够完全理解的部分,默写不出来或者默写含糊、不正确的就是需要提高、强化的部分(默写的作用参见拙作《造型训练应当重视“默写”》)。

以上五点教学探索可以认为是前后连贯的步骤,周而复始地系统学习,也可以将其中一点抽出来作重点练习。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艺用人体解剖知识学扎实,为日后的绘画创作更好地服务。在艺用人体解剖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人体从立体直观的感性认知到动手展现人体结构泥塑,再将其用绘画手法记录下来,最后进行默写检验,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巩固,学生都能基本掌握人体结构并在绘画中使用。

在课程安排上,如果美术院系上艺用人体解剖课程要用36学时,教材多为六章上下,以六章为例,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学时分配是每一章理论讲解(含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的学习)共2学时;泥塑2学时;绘画实践1.5学时;默写0.5学时。累计后得出,理论讲解(含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学习)共12学时,占总课时的33.3%;泥塑共12学时,占总课时的33.3%;绘画实践共时,占总课时的25%;默写共3学时,占总课时的8.3%。

在以往的艺用人体解剖教学中,教师惯常给学生看看图片,拿着书对着学生念一念,讲一讲,这种滞后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得枯燥,不直观,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经常是讲完就忘,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来进行解剖教学,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学得扎实。上文提供了五条探索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对解剖教学有所帮助。

人体解剖学篇3

【关键词】:按摩;盲人;人体解剖学;教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盲人学生由于自身视力不佳,因此在对其进行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无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或人体解剖图来完成,但其他感官较为敏锐,如触觉、听觉等,同时,盲人学生的记忆力也较为突出,教师可以利用盲人学生的上述特点,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触摸,从而建立较为具体的物体形态结构,从而完成相关教学工作。常用的授课方法为触摸教学法、互助教学法、PBL教学法、活体定位教学法等。进行人体解剖学授课教师在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及备课准备,教课老师应具有足够的耐心以及良好的专业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应不厌其烦的为学生讲解,课下积极与学生交流,应给与其足够的尊重,严格避免出现对其视力方面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总结,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对盲人按摩学生进行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成绩。

1盲人按摩学生的自身特点

在进行人体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肉眼观察是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目前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盲人从事按摩行业,作为特殊人群,盲人学生进行人体解剖学学习具有无可避免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盲人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扬长避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使盲人学生提高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按摩工作中。

正常学校中对于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工作主要依靠人体解剖图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目的。盲人学生由于自身视力不佳,因此在对其进行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无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或人体解剖图来完成,只能依靠教师自身丰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各种授课技巧来完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盲人按摩学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特点

2.1触摸教学法虽然盲人学生自身视觉不佳,但其他感官较为敏锐,如触觉、听觉等,同时,盲人学生的记忆力也较为突出,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富于联想。教师可以利用盲人学生的上述特点,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触摸,从而建立较为具体的物体形态结构,从而完成相关教学工作。在每日进行授课前,均指导学生进行相应人体部位的模型触摸,使学生脑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再对教学内容进行阐述,学生可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结合自身触摸的感觉,从而进行有效联想,加深理解能力与记忆力;教师也可在指导患者进行相应人体模型触摸的同时,根据学生所触摸的具体部位,给予相应的正确语言指导,从而讲述学生触摸人体解剖部位的主要知识,使学生在切身实际的感受到所触摸的部位具体情况,加深理解记忆。

2.2互助教学法由于盲人学生进入学校学习之前自身基础参差不齐,文化起点不同,因此对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不能够统一做到有效吸收。此时教师可采用一对一互帮互助教学方法,安排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不定时开展讨论与竞赛等形式教学,对于每组中进步较为明显的学生应及时进行鼓励,同时对实施帮助的学生也一并鼓励。此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较差的学生成绩也能够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满意的成果。

2.3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即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具有生活性,且能够较为生动,形象,如在对学生讲解尺神经走形于肱骨下端的尺神经沟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肘部触碰到硬物时,人体手掌内侧或前臂会感到麻木?在讲解骨传导与声波气传导途径知识点时,可提问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自己平时所听见的自身说话声与在录音机中放出来自己的声音会有不同?先提出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活体定位教学法教师在讲解人体解剖过程中,若讲解到人体骨骼、肌肉、器官的体表投影等内容,可随时在进行讲解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己身体或同学身体上进行触摸,从而切身实际的感受到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使教学知识具有具体感以及真实感,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

3讨论

由于盲人按摩学生是特殊群体,因此进行人体解剖学授课教师在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及备课准备。此类学生教学过程由于受到视力限制,因此易出现较多困难,教课老师应具有足够的耐心以及良好的专业知识,在授课过程中应不厌其烦的为学生讲解,课下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并积极进行解决。盲人大多存在自卑心理,教师在对其进行授课过程中应给与其足够的尊重,严格避免出现对其视力方面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特殊教育具有显而易见的困难,因此普通教学方法只有部分能够利用,更多的教学方法还应依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总结,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对盲人按摩学生进行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贵琴.盲校学生数学教学的特点[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6):233-234.

[2]季桂梅,赵有荣.盲校职业教育按摩专业课程设置策略[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2):125-126.

人体解剖学篇4

【关键词】人体生命科学馆;标本;解剖学;教学质量

菏泽医专人体生命科学馆是在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解剖学老师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于2011年规划建设,它不仅服务于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而且还是向广大非医学专业人士进行科普宣传的理想基地〔1〕。人体生命科学馆占地面积340多平方米,陈列标本1000余件,标本种类齐全,制作精细,结构准确,暴露清晰,色泽鲜明,像一件件艺术品,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解剖标本进行全方位观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促进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提高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1 建设人体生命科学馆的意义

1.1 节约了教学资源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体标本材料来源相对短缺,造成教学用标本相对缺乏,严重影响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人体生命科学馆内标本经过特殊加工后,减少了标本的损坏,使标本能够得到长期应用和保存,提高了标本的利用率。

1.2 促进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课之一,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详细,不如让同学们亲自看一下实物标本印象深刻。所以,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制作精良的各类标本,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和实验。如供麻醉专业用的各类断层标本,供临床医学专业用的局部层次结构标本等,使学生能够在人体生命科学馆内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反复观察,细心研究,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促进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

1.3 有利于科研和临床应用

人体生命科学馆内的各类标本,可供各位老师和临床医生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对不同标本、不同层面的观察和测量,为科学研究和解剖学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进一步拓展我校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科研资源。

1.4 加强了对外交流和宣传

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规模、标本档次及技术水平,体现了一个医学院校的标本制作水平和综合实力〔2〕。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我校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窗口,先后接待了来自国内外的很多同行专家,得到了每一位到访者的称赞,为我校赢得了荣誉。

2 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情况

2.1 重视人文建设

以往一谈到人体标本,人们往往和阴森、恐怖联系在一起〔3〕,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校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更加注重人文关心,在设计上以色调清淡、明亮为主,给人以宽敞、明亮和舒适的感觉。在展区的走廊内有胎儿出生的艺术雕像,配有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美术作品、学科介绍和成果展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科学和艺术氛围,消除了学生或参观者的恐惧心理。在这里可以开阔视野,启迪灵感,感觉人体结构的精美和神秘,不但得到知识的熏陶还获得了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兴趣。人体生命科学馆内还设计了一些文化展板,根据展示的内容,布局合理,内容简明,图文并茂,易学易记,使人体生命科学馆成为学生学习、思考的理想场所。

2.2 布局科学合理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人体生命科学馆分为八个展区和一个多功能演播室,每个展区各有特点,本着服务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方便学生的学习。

第一展区为大型塑化标本。生物塑化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利用该技术制作的生物标本,具有无毒、无味、透明度高、真实、直观、耐用和耐酸碱性好、可永久露天存放等特点〔4〕,是现代人体生命科学馆不可缺少的标本种类。主要标本有:全身肌肉立体标本,主要显示人体的运动系统,该标本呈网球运动员拍球姿势,体现人体的运动美;内脏立体雕刻标本,主要展示内脏的位置、形态与毗邻关系,该标本神态自然,优雅大方,好似欢迎同学们来参观学习;全身血管神经标本,该标本主要显示人体血管神经的位置、走行和分支,标本呈乐队指挥姿势,姿势优美,动作协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展区为人体胚胎发育标本。展示了人体发育不同阶段的胚胎标本,同时还有部分畸形胎儿标本,揭示了人体发生、发展的奥妙和优生优育的重要性。

第三展区为系统解剖学标本。按照系统解剖学的教材顺序,制作了人体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感觉器九大系统的标本,从系统的整体结构概观到各个器官的形态、位置,人体结构一目了然。

第四展区为麻醉解剖学标本。结合临床需要,展示与麻醉学有关的局部结构、气管插管的通道、各类穿刺的部位和层次等,使同学们对各种操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五展区为断层解剖学标本。共展示了三个不同方位的连续断层标本400余件,从而满足了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观察和学习,为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层展区为管道铸造标本。从单个器官的管道铸造标本到多器官管道联合铸型标本,铸型标本色彩艳丽、形态美观。如肝铸造标本,象天然雕琢的玲珑剔透的珊瑚;肾的铸造标本象一个色彩鲜艳的绒球,恰似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具有极好的观赏性,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第七展区为护理专业解剖标本。主要展示了表浅血管的位置、走行,肌肉注射的部位、层次,不同部位的穿刺层次等,为护理专业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人体解剖学篇5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于的重点。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上一门基础也是经典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要求都很高,因此在人体解剖学之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尤其必然性,案例教学法应运而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使人体解剖学这门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成为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简要探讨。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人体解剖 应用 探讨

1.人体解剖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人体解剖学中的案例教学是对人体解剖中出现的复杂情景的再现与总结,通过真实的案例将学生们引入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之中。众所周知,在医学教育中,人体解剖学是学生学习医学的基础,是学生走向临床学习的必经之路。因此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学生们在学习人体解剖室,面对复杂的人体以及课堂上所提出的具体问题学生可能觉得无从下手。再将具体案例引入课堂上之后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其次,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进行人提及剖实践。再引入人体解剖学案例的过程之中,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可以达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

最后,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由于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医学人才,应用到各个医学领域之中。因此,案例的引入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人理解剖。所以在解剖学之中应用的医学案例全都是真实的,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

2.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固定的遵循原则,教师在人体解剖学课上应用案例教学法时也用该注意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系统的进行教学研究。是教学在井然有序的过程中进行。以下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进行简要分析。

2.1 案例的实际性原则

教师在选取案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医学发展的实际性原则,讲案例的选取紧跟当前医学发展的潮流,淘汰旧的、不符合医学发展的案例,使人体解剖学案例更加适合当前医学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案例之后可以更好的应用到未来的学习之中。保证案例的客观性、实际性。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学生在听取教师进行案例讲解时毕竟是一个吸收理论的过程,因此在人体解剖学应用案例教学时教师应该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将具体案例的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人体解剖学实践课上,应用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一边学习解剖学案例,一边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了解案例所讲解的内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

2.3 案例的评价与考核原则

在应用案例教学的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建立相应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在学生们学习了人体解剖的相应案例之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提出、谈论与解决。在学生学习完一节解剖学内容之后,在人体解剖学实践课上,教师应该创设相应的模拟情景将教学案例再现,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相应的解剖学问题,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对案例的熟悉程度。

3.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掌握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的同时,在应用案例教学时也应该相应的注意案例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关于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应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一下进行简要探讨。

3.1 案例在选择上应该具有典型性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案例在选取上应该具有典型性。针对具体的问题选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对相应的问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人体的结构复杂,每一个人体器官,器官上的部分都与其他人体结构关联,因此在案例的选取上,应该尽量回避人体的关联性,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做到选取的案例可以充分的说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应该注重选取一些解剖学上的重点、经典案例,让学生们在典型的案例中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注意案例教学以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人体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其他教学模式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所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案例讲解,通过教学课件、解题解剖视频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先关知识。教师也可以应用教学模型、导向教学模式等各种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3.3 建立人体解剖学案例库

人体解剖学涉及到的人体结构、人体器官等复杂的解剖,案例也是多种多样。学生们在了解各种案例的过程中,难免会忘记。因此校方应该积极地建立人体解剖学教学案例库,通过图书馆以及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以纸质或电子存储的方式建立人体解剖教学案例库。让学生们在需要案例的时候可以进行自由的检索查阅,方便学生学习与记忆。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案例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的特点、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我们可以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对人体解剖学这门医学基础课的必要性。相信在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之下,案例教学法会不断的得到完善和发展,使学生们在案例学习中充分将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到以后的医学学习之中,同时为我国的医学领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振东,张林,苗莹莹,付升旗. 多种教学方法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01)

[2] 张宏,李啸红,李国华,兰美兵. 改革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搞好素质教育[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04)

人体解剖学篇6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讨论式自主学习;课程设计

护理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实践能力的高低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南京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均与临床医学专业相似,未能体现本科护理专业特色,也未能满足临床护理实践对解剖学知识的需求,不利于应用型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以提高胜任力为目标,改革护理解剖学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后期课程的学习和临床护理技能的需求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1编写护理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护理

解剖教学团队南京医科大学在本科护理的教学改革中,以召开解剖学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及临床护理人员研讨会为契机,讨论护理专业解剖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学时要求,围绕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解剖教学需求,共同制订适应护理本科生的解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建专门的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团队,加强解剖学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探讨各护理操作的解剖学基础,以明确解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由于本科护理专业只有一门系统解剖学课程,而护理实践技能离不开局部解剖学的应用,因此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局部解剖学、护理应用解剖学的横向综合,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在现行的解剖学教学中强化护理解剖学基础,突出护理学专业特点,是一个既易于实施且效果较好的方法。南京医科大学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以临床护理应用为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精心设计护理解剖“自主学习讨论提纲”和实验学习指导。共设计讨论题目300个,覆盖护理解剖学课程全部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运动系统中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体表投影,臀区、肩区及表浅静脉、皮下、皮内、注射区表面应用解剖;消化系统中的口腔护理、胃管、结肠镜及灌肠等相关的解剖内容;呼吸系统中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支气管镜等应用解剖;心血管系统中的心内注射、心包穿刺、动脉与静脉穿刺解剖,感觉器中的泪道冲洗应用解剖;神经系统中的椎管穿刺等。

3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护理解剖实验室

由于目前护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共用解剖室,而且教学标本匮乏、缺乏针对性,所以需优化实验教学的资源,参照最新出台的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标准,结合护理专业特征,优化解剖实验标本,同时配备皮内、皮下注射标本,与肌内注射有关的臀区层次标本,股动、静脉穿刺标本,腰椎穿刺术标本等。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物标本以及活体组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强化自主学习

4.1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程开始前,要求师生充分认识“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教知识,教方法”的理念,形成全新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每次课结束前10~15min将下一次课讨论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围绕讨论题展开讨论;教师帮助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解决学习过程所遇到困难、掌握重点内容的意义、理解难点内容的方法、相关知识的临床意义,并适当介绍学术界对相关知识点认识的历史演变、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大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勇于探索、自由表达思想的学习思维习惯。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讨论的快乐,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4.2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护理学和人体解剖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科学探索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①实行“执行组长负责制”。每自然班分为6个实验小组,每组有4~6名同学组成,每次实验课由1名同学轮流担任的执行组长,根据自编的《护理解剖学实验指导》实习的内容及标本的辨认方法,组织本组同学标本观察和讨论。教师“不示教”,负责答疑和考核。这种实验教学,改变了教师示教,学生再观察标本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力,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学习、讨论交流、团结协作的良好自主学习氛围与学习习惯。②增加与解剖学知识相关的护理操作介绍。例如:在胸膜实验时,引入胸膜腔穿刺的解剖学基础及操作要点;在进行泌尿系统实验时,结合男女性尿道的特点,利用男女性导尿模型,介绍男女性导尿术的操作要点;在动脉标本实验时强调肱动脉的走形特点及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在脑和脊髓的被膜实验中结合脊柱的韧带,强调腰穿的部位、层次等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③体表解剖学实验和护理实验模型相结合。将护理专业实验室的模型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如:利用“女性护理模拟人”结合活体进行解剖体表标志的定位;利用“半截人透明模型”结合活体进行重要脏器的体表定位;利用“手部静脉穿刺模型”结合活体进行上肢浅静脉的定位;利用“臀部肌内注射模型——带监测警示系统”结合活体和标本进行臀部血管神经定位;利用“口护模型”结合活体进行口腔解剖实验;利用“分娩机转模型”结合标本强化骨盆解剖学知识等。④强化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护理学是极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学科,根据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人文精神的渗透,将护理解剖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加强“尊重遗体标本,珍惜实验机会”医学伦理和感恩教育,培养敬畏生命、无私奉献的医学人文素质。

4.3应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

网络教学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成为普通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①开设护理解剖学网络课程,明确提出本科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②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护理学操作视频,使学生通过视频提前了解相关护理学操作规程,强化对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构建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与评价体系——“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系统”,包括解剖标本结构辨认,单项、配伍和多项选择题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全面掌握,彻底做到考教分离,更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5采用过程性学习评价,提升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法“一卷定乾坤”,严重制约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改革评价方法,制定相对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并体现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学习成绩由四部分组成:①课堂讨论分:理论课根据学习小组参与讨论情况,师生共同评分,主动参与以得分制记分,被动参与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②实验技能分:实验课根据实验小组每次标本学习效果考核,以得分制记分,执行组长的组织情况以得、扣分制记分,占总分10%。③阶段考查分:全课程分四个阶段,利用“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考试系统”上机考试,占总分20%。④期末考试分: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笔试,客观题和标本结构题形式进行上机考试,各占总分30%。护理学高等教育中传统的解剖教学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解剖和护理教师的共识,护理专业本科解剖学教学改革,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护理应用型人才,以适应临床护理岗位胜任力的需求。所以,南京医科大学探索和实践本科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实行基于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培养应用解剖基础扎实的具备岗位胜任力的本科护理专业人才。

作者:张露青 丁亚萍 李雷 靳建亮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系

参考文献

1Aversi⁃FerreiraT,LopesD,ReisS,etal.Practiceofdis⁃sectionasteachingmethodologyinanatomyfornursinged⁃ucation[J].BrazMorpholSci,2009,26(3-4):151-157.

2张露青,肖明,张永杰,等.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563-564.

3李雷,孙伟伟,袁小琴,等.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6):1162-1164.

人体解剖学篇7

关键词:生命科学馆 解剖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03-01

随着国家对医学的重视,在医学院校的投入也逐年加大。在医学院校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人体生命科学馆已经是高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科建设的基本项目。人体生命科学馆融合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人体寄生虫学为一体。在人体生命科学馆陈列的标本比教学实验室的标本在结构上更精细、形态上更美观、制作难度大,制作技术高,所以馆藏标本对于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人体解剖实验教学现状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程度好比树根之于大树,地基之于大楼。而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形态学课程,实验课比重比较大。在实验课上的观察和学习更有利于同学们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所以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历来在基础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生源的扩大,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尸源不足,要搞好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势必要有大量的人体标本作支撑。随着近年来尸体来源困难,各大院校的尸源都不是很充足,日益不能满足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学习的需要。普通示教标本我们实验中心每个学期都会制作4-6具整体标本用于实验教学,但是整体标本虽然能够让学生清晰看到各器官的毗邻,但是到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感觉器、中枢神经系统等系统的实验教学时,一些重要的结构在整体标本上无法显示,不利于实验教学,学生无法直接的观察到重要结构。并且整体标本制作完成后,一些游离于肌肉表面的静脉血管和神经等结构随着上课学生的观察,风干等因素,很多时候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仍未结束的时候,这些结构已经损坏殆尽了,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课堂效果。模型标本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些部位不能用标本直接观察其结构,必须借助模型来显示。如内耳、眼球的结构以及眼肌的配布、神经传导路径等。这些重要器官即使有标本,但因体积太小,也不易观察。我实验中心配备的示教模型虽然每年都有补充,也不能满足日常教学所需。

二、生命科学馆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大体标本的示教

第一展厅为综合展厅,按系统进行了标本的陈列和设计。标本柜里的标本充分结合人体各个系统知识点和重要结构进行了合理布局,在综合展厅里可以学到人体九大系统的重要结构。而且,综合展厅面积较大,标本柜的陈设也十分合理。在综合展厅的前后还分别有盒装的整尸标本陈列。同学们在观察局部结构后还可以在整体标本上进行求证。

2.断层标本示教

第二展厅为断层标本展厅。陈列了人体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整套标本。对于我校影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实验教学基地。从我校设置影像学专业开始,生命科学馆断层展厅就承担了影像学专业的断层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任务,通过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我馆所陈列和制作的断层标本对于他们的教学和学习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塑化标本示教

第三展厅为塑化标本展厅,陈列了代表当前人体解剖学实验技术最高水准的塑化标本。包括形态各异的整体塑化标本,还有局部标本。塑化标本因其制作工艺先进具有易保存,无刺激性气味,结构保存完整等特点,经常用于运动系统肌肉、内脏等系统的实验教学。因该展厅设计精美,陈列标本制作精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综合展厅示教

第四展厅为综合展厅,陈列的标本为铸型标本以及生物标本,病理标本等。特别是铸型标本对于脉管系统的教学很重要。生命科学馆陈列的人体整体血管铸型标本直观的显示了人体血管的丰富,局部铸型标本清晰展示了理论教学中的主要的动脉干和静脉属支。

总之,人体生命科学馆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医学高等院校投入了重大的财力和精力建成的展馆。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人体生命科学馆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以及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还要整合资源发挥它最基础的实验教学作用,通过提升管理水平丰富实验教学素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晖,解军,郜亮等.以生命科学馆教学为依托的新型医学学习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5-6.

人体解剖学篇8

人体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的支柱学科,它与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构成了基础医学的必修学科。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http://日新月异。人体解剖学由于其传授知识的内容是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知识变化不大,而大量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医学名词和术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就是解剖学教学中需要认真解决的“瓶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搞好解剖学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突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解剖学教师的责任。因此,解剖学的教学改革将是一个及其重要的课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和思考。

1解剖学教学改革应突出学科特色

1.1教材建设的改革。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其选取对学生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使用情况,对不适合的教材进行不定期的更换。结合我校高职高专的办学特色和解剖学的形态学特点,教材选取本着能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俗易懂,适当介绍有关对医学生培养有重要意义的解剖学新进展,注重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原则。

为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我们结合教材编写《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和《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列出每次实验课所需要的标本和模型及相应的观察内容和方法等,并突出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经多年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

1.2考核方式改革。我们通过探索新的考核手段,以达到通过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解剖学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期末考试(70%)、标本模型考核(20%)和平时成绩(10%)。标本模型考核采用分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主要是三次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每次考核要求学生辨认10个标本结构,以锻炼学生对标本、模型的识别能力,提高对解剖学的认识。

2解剖学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2.1以学生为中心,尝试新型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名词较多、不易掌握的解剖学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压抑和被动消极的状态,考试时则靠临时突击和死记硬背来应付过关。针对解剖学名词和概念较多,学生难以掌握等特点,可按解剖学名词的命名原则进行总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2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巧设悬念、牵住心弦,唤起学生求知欲。如突触,通过引导学生对神经元树突和轴突的认识,突触可以简单理解为是“神经元突起与突起的接触点”。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讲课必须有感染力,做到察言观色,适时调节。教师教学中不仅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简练,而且应把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可能地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可编一些口诀提高兴趣帮助记忆,结合临床和实际,制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3解剖学教学改革应注重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融合

3.1教学时数改革。人体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同学在实验室只有文、图、物密切相结合进行学习,才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人体解剖学总学时为128学时,理论与实验比率为1:1.8,保证了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我们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师对本课程的整体认识,提高了教学能力,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学习,弥补了学习中的不足。

4解剖学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人体解剖学篇9

1形成性评价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评价学家斯克里文(M.Scriven)[3]提出了“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这些过程能充分体现形成性评价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多元化、激励性、情感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有六种,具体有:①学生自评(DesignReview);②教师评价(ExpertReview);③学生、教师互评(One-to-OneReview);④小组评价(Small-GroupEvaluation);⑤实验过程评价(Experimentalprocessevaluation);⑥实验结果评价(Evaluationofexperimentalresults)。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各种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与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而评价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师可以从如下入手:①口头表扬: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小班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应注意语言的丰富性。有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②体态语言: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教师对小班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体态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如把表现出色的学生的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4]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③共同参与:教师在表扬学生时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对同伴的出色表现作出肯定的反应。一起唱歌为同学喝彩;拍拍手打节奏给伙伴加油;竖起大拇指表示对他们的钦佩……让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激励下[6]加倍努力。

2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

这几年,对本校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评价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解剖知识的实验延伸,激励学生学解剖学实验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互相评价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实验操作入手,理论实践结合。本文以人体解剖学中的“心脏”解剖实验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开展“形成性评价”。在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脏是重点内容,需要完全展示心脏的腔内结构,通过解剖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6]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提升人体解剖学心脏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步骤讨论如表1。对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详细方法,有如下具体方法。2.1强化实验课堂的师生沟通互动。解剖实验课时,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首先按学习指导对人体解剖标本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则相互讨论并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老师进行学生合作情况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心脏位置及其外形,心各腔的形态,心腔内血流方向,左右冠状动脉起始、行程和分布情况,冠状窦的位置、开口部位,房间隔、室间隔位置及其薄弱部位;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及自学能力。然后实验过程中带教老师与学生互动,解决学生先前自主学习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与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建立网络思维导图,连接并梳理有关该次实验课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接着,教师通过视频教程和实验室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学生自己动手解剖猪心脏,通过对猪心脏的实际接触来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及血流方向。最后,结合课堂标本测试以了解学生的标本学习情况,并记录打分。教学实验证明,该课堂标本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发现问题—交流互动—解决问题—回顾小结—测验评价—反馈巩固这一系列过程来较好地反映及评估学生对标本的认识情况。实验课后,将该次实验课的标本学习情况反馈给各理论课的带教老师,并由带教老师结合该次标本学习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修订其教学重点与进度,并布置相应的课后教学活动。2.2结合“班主任”制度,建立有效的课外辅导与沟通。本校的解剖技术员教师均兼任该课程相应班级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可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很好的沟通纽带。班主任首先要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利于“因材施教”。尤其应关注课堂学习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等方法,请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进行帮扶,即有利于将学习的课堂进行外延,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即提升了学习气氛,也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对于此类课外的学习,要进行必要的评价与反馈,以更好地促进同学的学习,应采用课外的书面和实验考查等形式,对学生的解剖知识及标本的掌握情况进行二次评估。并将此评估结果与第一次评估进行比较,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情况。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结合两次评价的比较和学生的自评,可以有效地指导和改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使用最新的通讯平台,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微信”、“QQ”等及时通讯平台设立答疑群如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建立及时有效地交流和沟通,不断进行问题的反馈、以延伸实验教学课堂[8]的时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论及意义

人体解剖学课程过程性评价成绩构成:学生自评5%,教师评价30%,学生、教师互评10%,小组评价15%,实验过程评价30%,实验结果评价10%来进行综合评价。这些过程当中教师评价包含学生实验书面作答和问答评价,同时包含后期微信群、QQ群教师学生的沟通等。实验课当中形成性评价更具多样化。可见,形成性评价可以成为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评价方式,应用作用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在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章明星,刘建卫,赵伟,等.探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合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1):107-108.

[2]贾媛媛,吴敏范,李荣梅.形成性评价在系统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53-254.

[3]ScrivenM.Evaluationthesaurus[M].SagePubnInc,1991.

[4]赵琳,王璐,刘伯锋,等.趣味教学法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科学进展,2014,21(4):396,398.

[5]张路赢,熊鹰.对高职高专解剖学“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的思考[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1):119-420.

[6]刘涛,黄悦,白石.互动式教学大纲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解剖科学进展,2016,22(1):113-114,116.

[7]张维烨,马仁华,韩磊.解剖学心脏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85-86.

人体解剖学篇10

关键词:艺用人体解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根据艺术探究的需要,以人的骨骼和肌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外部形象以及人体动作和姿态等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艺用人体解剖学既是普通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培养学生人体造型能力的专业课程。人是绘画创作者偏爱的主题,人体作为大自然的完美杰作经常出现在各种绘画中。人体不仅蕴含均衡美、协调美,而且具有造型美。现代社会,美术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无论是美术考前培训还是高校纯艺术专业、师范类专业和动漫专业,都以人物为基础进行创作。所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不仅在美术高考培训中已有所涉及,而且在高校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美术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普及,但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缺陷。教学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教学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户外。在学校或教室里,可以根据教室环境、学校设备等采取讲授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等。讲授式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继而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与智力,具体可以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谈话引入、设题讨论等形式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或团体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从而得出结论、获得知识,一般步骤有: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假设;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或者课外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最终在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基本方法有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

艺用人体解剖的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历史、人体的比例与动态规律、人体几大组成部分的骨骼与肌肉结构等。由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属于理论课程,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通常采用放映幻灯片、照着书本讲解骨骼与肌肉的形状和作用、在黑板上写板书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理论课程,需要牢记许多生僻的名词和肌肉的起止点及作用等,其教学内容较为单调,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死板识记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教师应该在遵循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颖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作为一种双向活动,主要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解解剖学相关历史时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剖的含义是什么、在美术的历史长河中哪几个时间段有可能涉及解剖学知识、艺用人体解剖与医用人体解剖的区别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教师在学生给予不同的答案之后进行纠错、总结和整理,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并加深印象。在讲解人体的比例和动态规律时,教师可以将人体分成几个体块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如,可以将人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与四肢。其中,躯干又可以分为两个体块。四肢是指两个臂膀和两条腿,臂膀和腿又可以分为上下两个体块。人体比例有前人总结的口诀可以让学生熟记,如“三庭五眼”“站七、坐五、盘三半”等。当然不能完全照搬,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人体的动态规律相对于比例而言更为复杂,人体结构辅助线由“一纵三横”组成,将这四根辅助线结合体块讲解将会容易许多。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教具(如木制人体模型)进行演示,也可以根据生活中人物的动态姿势照片让学生分析、研究,总结其动态规律。教师在讲解人体几个组成部分的骨骼与肌肉时,要避免枯燥的照本宣科、强制灌输,因为在教授骨骼、肌肉等相关知识时会出现许多生僻、难记的名称与复杂的组织,教师如果根据书本内容将同一位置的骨骼、肌肉及其作用分开讲解,可能会让学生不易熟记。所以,教学需要将某个部分的骨骼、肌肉及其作用结合起来进行讲解,这需要教师整理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用PPT或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当教师需要讲解头部结构时,可以采用重叠半透明图层的方式将某模特的头部照片、头部骨骼、头部肌肉分成三张半透明纸打印出来或通过电脑软件制作出来分层图,要求头部比例、骨骼肌肉位置准确。在教学时,将一层层半透明纸覆盖于照片之上,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之后,可以根据人物面部的表情讲解面部肌肉的作用。在这个环节,可以要求学生携带镜子,通过照镜子做奇怪的表情,加深对面部肌肉的理解。如,当人微笑时,主要作用的肌肉是笑肌,这块肌肉连接嘴角和下颌两侧,处于三角肌下层,起始于口轮匝肌的嘴角处,止于下颌骨,它的作用是使嘴角咧开,辅助嘴部运动。当人皱眉时,这时主要作用的肌肉是皱眉肌,这块肌肉起始于额骨,止于眉中部和内侧部皮肤,将眉毛向内下方牵引,使眉间皮肤形成皱褶。教师可以通过面部不同表情的形成原因,讲解面部相关肌肉的作用和位置,以加强学生对面部骨骼和肌肉的认识。这样既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在实践教学中

好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理论和图谱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看惯了解剖图谱,在实践中用不好解剖知识,看真实人体时搞不清楚人体内部结构关系在体表的反映,画不出人体肌肉与骨骼的感觉,很难表现出人体比例的关系和动态的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学习外还可以结合实践。在讲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真人局部照片或大师雕塑作品,让学生通过刚刚学习的人体结构与肌肉的知识,现场绘制出照片中人体局部的骨骼图与肌肉图。如,某课的内容为人体躯干的骨骼与肌肉,人体躯干主要分为胸廓和骨盆,并由7节颈椎、12节胸椎和5节腰椎连接。在具体讲解躯干的骨骼与肌肉的作用及其位置关系之后,可以选取一张雕塑照片,让学生准备好纸笔,先根据这张照片勾勒出雕塑的外部轮廓,再根据所学知识画出躯干的骨骼和相对应的位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人体外部轮廓中找到内部骨骼的结构与位置。之后,让学生用同样的分析方式在另一张纸上画出雕塑人体的躯干部分的相关肌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纠错,最后作为课堂作业计算平时成绩。这样可以在课堂中直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艺用人体解剖学是艺术与科学的交集,属于艺术理论课程,它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部结构,最终服务于绘画实践。因此,艺用人体解剖课程与人物写生等实践课程应该连贯教学。人物写生课程是艺用人体解剖课程的延续,艺用人体解剖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应该通过人物写生课程进行检验。在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中,人物写生课上应该在教室里摆放人体骨骼和肌肉等模型教具供学生在绘画时参考,也可将大师的人体解剖图打印出来挂在教室里便于学生随时学习。在写生课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从人物内部结构出发,描绘出以骨骼作为支撑、以肌肉作为填充的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学知识表现人物形象,真正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灵活造型。艺用人体解剖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课程,在课后的绘画实践中体会和理解了人体的结构,对于哺乳类动物的大致骨骼和肌肉也就变得很好理解了,究其本质,也是由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或动物园等场所参观、写生,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形体特征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动物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动物的内部结构可以作为学生课后学习和研究的延伸,这样可以将解剖知识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