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随笔十篇

时间:2023-04-06 00:06:34

幼儿教师随笔

幼儿教师随笔篇1

幼儿发脾气的原因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比如上幼儿园粘妈妈,将安全感移交在妈妈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发展上,拒绝参加活动,封闭自己的行为。

2、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平等与规则,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

3、、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方法或指导时,就会胡闹、破坏,一些让成人困惑的行为就产生了。如案例所说妈妈将孩子关起来,当成人不能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时,他也会反过来关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坏时,会吸收模仿成人。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情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待人待事。

4、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面对自己做的事情并将责任推向家长,如果家长追究,就会发脾气逃避责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1、家长缺乏耐心,善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至于发脾气行为影响孩子。不难看出,孩子有暴力倾向与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遇事着急通常会大喊大叫并说些粗野的话,孩子也会如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成人对他的态度忽好忽坏,所以孩子会遇事时发脾气,使用诅咒的语言,暴力的行为,在成人不断地训斥中,孩子反复使用这样的语言、行为,让周围人感受到威慑力。

2、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当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讲述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回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3、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

4、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护,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成人。

三、“规则”帮助孩子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给孩子的基本规则,必须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要遵守。

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1、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a、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孩子们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b、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坚定地告诉孩子并执行。

c、争抢时告诉幼儿规则:谁先看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d、面对幼儿发脾气是的暴力行为,告诉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e、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f、不可以打扰别人。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哭是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时期过去就会好的。

3、规则是具有弹性的。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成人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孩子发脾气。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个小时或固定的时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扰与破坏,一个小时之后孩子并没有离开电视,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结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弹性的规则,让孩子看完结尾,保持孩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规定的时间到了到了,故事也结束了,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家长要提醒孩子,坚定而亲切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会大哭大闹,没关系,这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孩子哭一会,给他空间,让他慢慢调整,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接纳,这是和他的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自己的约定。

4、购物、买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则:只能挑三样东西,满足孩子的愿望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这样做,对大一点的孩子,给孩子5元钱,让孩子选择适合的商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满足孩子愿望。

5、在交往中让孩子们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培养幼儿逐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幼儿教师随笔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A-0096-01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能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涂鸦”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活动,然而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瞎画、胡闹。幼儿在涂鸦时不经意间弄脏衣服、桌椅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大人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涂鸦”这一爱好,点燃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涂鸦”中找到绘画的乐趣,开启幼儿的绘画之旅。

一、鼓励幼儿“涂鸦”,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当他们看到自己随意涂画出的“线条作品”时会感到特别的满足。可是教师要求幼儿临摹一个图案时,不少幼儿却不乐意动手绘画。其中原因是幼儿喜欢随意地画,不喜欢受限制或约束。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他们的“涂鸦”作品与绘画教学结合起来,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力求让幼儿顺利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绘画任务。

例如,在小班教授幼儿绘画各种图形时,笔者并没有现场示范绘画步骤,也没有出示现成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在本子上随意“涂鸦”。在学生“涂鸦”时,笔者巡视发现有一个幼儿随心画出一个椭圆,便及时捕捉了教学资源。先是肯定该幼儿的作品不错,再顺势引导幼儿画出其他形状的图案,幼儿绘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整节课,学生的绘画热情都很高。

二、满足幼儿的“涂鸦”需求,给足自由绘画的空间

“涂鸦”画,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幼儿的随笔画。在小班中,绝大多数的幼儿都热衷于“涂鸦”,他们能画出简单线条的图画。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满足幼儿“涂鸦”的需求,鼓励幼儿利用各种绘画工具随意画,让他们在“涂鸦”中发挥想象,自由地发展绘画能力。

例如,在晨间活动时,幼儿无意间发现天上的云朵各式各样。“老师,天上的云像房子,我想把它画下来。”其中一个幼儿冲着笔者大喊着,这时,孩子们都抬头看天空,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那我们就将天空中美丽的云朵搬到我们的操场上吧!”随即我给孩子们每人一支粉笔。孩子们立刻兴致勃勃地涂画起来。有的孩子说云朵像小树,有的说像绵羊,像小狗、像花朵……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一边想一边画。不一会,操场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云朵”,幼儿在涂画的过程中画出了心中所想象的作品。

三、在“涂鸦”游戏中,教会幼儿绘画技能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一味地让幼儿临摹作品,会让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对绘画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其对绘画技能的掌握。要想让幼儿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爱的“涂鸦”设计相应的游戏,让他们在涂鸦游戏中,边做边玩,自然而然地学会绘画技能。

例如,小班幼儿需要学会画圆的技能。在教学时,笔者事先让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球,课上组织学生玩排球的游戏,让幼儿一边玩一边注意观察球的形状。玩过之后,要求他们将自己带来的球画出来,孩子们兴致很高。教师在孩子们绘画的过程中,适时地指导幼儿画圆的技巧,接下来再引导他们给球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在给球“穿衣服”的过程中,帮助幼儿认识三种基本颜色:红、黄、蓝,让他们感知色彩给人带来的美丽视觉效果。

四、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增强幼儿绘画信心

幼儿在绘画时喜欢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举动,注意倾听孩子在作画时所说的话,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幼儿的每一次绘画练习,每一幅作品教师都要及时加以评价,肯定幼儿的创造。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幼儿自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说说自己觉得比较满意和不够好的地方。让幼儿在自我评价中,学会分析图画。在幼儿自评之后,教师再根据幼儿图画的构图结构、线条、色调等展开评价,肯定和表扬幼儿习作中的优点,同时也要给幼儿提出一些修改性意见,运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幼儿绘画的信心。

幼儿教师随笔篇3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幼儿教师随笔篇4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幼儿教育 园本教研 研讨教学

在小学幼儿教育中,反思性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在几年的教学前班的教育中提出了“在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载体,依托案例剖析,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的研究思路展开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幼儿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一、从幼儿教学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促进反思

在幼儿教学实践中,通过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应采用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方法。在最初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知道如何观察和分析幼儿,经过反思,首先我感受到对观察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有时静坐休息,或做一些与游戏无关的事,缺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游戏进程和举动的思想意识。由于教师的不关注,忽略了幼儿的游戏过程,所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混乱无序的状态。其次是观察目的不明确,在幼儿游戏中,我们经常漫无目的地巡视或者盲目地穿梭于幼儿之间。由于观察目的不明确,只注意表面、未能提高游戏水平,削弱了游戏教育的功效。再次是观察方法不当,有时虽然事先确定了观察重点,但易被幼儿的表现左右,比如看到幼儿发生争执,就去制止,看到哪个区域比较杂乱,就去引导,这样一来反而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最后,是对观察记录的思考不够。

二、坚持集体教研,合作讨论,共同反思

合作讨论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学习理念,我在教幼儿学前班教育中经常开展集体教研活动,教师在观摩每节活动后现场教研、共同反思。一节活动结束后,幼儿出现了哪些游戏行为和游戏情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其发展水平,教师确立的观察要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实际、是否符合接近阶段的教育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我们教师感悟到,从未感觉到幼儿在游戏时这么投入、游戏如此有趣。仔细观察能让我们了解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在以往的教研中,教师看完后,只是写上几句短短的评语,往往是一种形式上化的评论,通过实施对幼儿的教研活动,教师注重了对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使教师关注到了以往容易忽略的环节,并将视线聚焦在幼儿游戏状态和游戏过程当中。学习通过幼儿的游戏状态、游戏行为来分析、解读幼儿的发展水平,让教师共同讨论同伴在观察和指导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讨论解决。举例说明,在一次“识字”教研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节关于“小鸡”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实物“小鸡”,并在游戏中所需的其他类图片也一应俱全。看得出教师对本节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活动却很一般。针对本节课的活动,老师们进行了评议。教课老师首先进行了自我反思,然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活动,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老师出示了实物小鸡,使孩子们眼界大开,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

三、认真做好观察笔记,撰写教育随笔,深入反思

我在幼儿教学中经常写教育随笔,记录幼儿游戏中的故事及自己的收获与不足,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反思教学实践、重组观念、重构教育行为的契机,进而从中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挖掘信息中的教育因素。在我们班级中,好多幼儿是新入学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把玩具混合起来玩,这给活动后的整理带来了麻烦。为此,应该不应该阻止孩子混合使用玩具呢?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孩子们做好游戏。

实践证明:边观察、边记录、边反思,确实效果大不一样。反思我以前的教育行为,记得刚刚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时,我总是想却阻止,认为孩子们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将玩具混用不够好。但是当我看到孩子的这种表现时,他们玩的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投入,我就觉得不应该去阻止他们,正是因为孩子们的玩具区域间的界限不分明,孩子们才有可能自由地选择材料、大胆合作,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恰好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教师随笔是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教学中具有教育价值的各种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真实的书面记录和描写,通过书写教育随笔,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幼儿教育中的领导经常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或观摩其他教师的活动中捕捉信息,并做好观察笔记、撰写教育随笔,在此基础上互相阅读、相互探讨,确实使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幼儿教师随笔篇5

关注幼儿:从关注生活兴趣开始

幼儿的好奇心强、爱探索、爱尝试。一次户外活动时,笔者发现一些幼儿不喜欢玩飞盘,却跑到操场西南边的小沙池玩沙去了。他们围着沙池玩得不亦乐乎,一边玩一边饶有趣味地相互讨论。有的幼儿说:“我用沙子来画画。”有的幼儿说:“是啊,可以在沙子上画画,我会画个太阳……”

《指南》在“说明”的第四点中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他们“玩沙”的那一刻,笔者意识到了这一偶发活动的重要性,虽然它不是预设的计划,但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由于沙池比较小,一下子容不下所有幼儿,于是笔者赶忙到教室拿了几个大盆,请配班的王老师跟笔者一起把沙子装进大盆中,送到教室。然后带领幼儿们走进教室,一同玩沙。王老师找来前几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做游戏用的旧鞋盒,每人发一个。每张桌子上笔者都放一个装了沙子的小盆,幼儿们围坐在桌子四周,开始玩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一边交谈一边用沙作画,互相学习小伙伴们的经验。一会儿工夫,笔者看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作品: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大大的棒棒糖……

接下来几天,笔者开展了大班主题活动“快乐的创意沙画”,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沙画及其创作方法。第一阶段是欣赏沙画;第二阶段是了解沙画创作方法;第三阶段是尝试创作。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们通过直观的欣赏以及教师的提问,熟悉沙子的特性,感知沙画这种艺术形式。探索用漏一漏、刮一刮、抠一抠、捏一捏等方法,尝试创作,亲自体验,大胆表现。伴随着优美愉悦的音乐,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他们专注而细心地创作了生动、形象、丰富的画面:爸爸妈妈和宝宝逛公园、小刺猬采果子……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可见,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判断偶发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生活紧密结合,根据其学习特点和兴趣来开展适宜的活动。

尊重幼儿:从尊重个体差异入手

在一次美术活动结束后的小结中,幼儿们都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作品。可轮到航航展示作品时,大家都直摇头,嘟囔着说:画的什么呀?几个调皮的幼儿笑了起来,随即其他人也跟着大笑。航航本来就腼腆,平时在集体面前说话还有点结巴,此刻被大家这么一笑,就像傻了一样,紧张得用手直抓自己的衣角,吞吞吐吐,“我画的是……画的是……”

笔者赶紧摸摸他的头,蹲下来握住他的手,微笑地看着他,用鼓励的语气对他说:“没关系,我会等你,你慢慢说。”这时,大家安静了下来,和笔者一起等待。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说出:“我画的是未来的智能汽车,路上堵车了,一按按钮,汽车就飞过去了。”原来,他用许多竖线条表示堵车,怪不得大家都看不出来。听他这么一说,笔者倒觉得他很有创意,就立即为他竖起大拇指,给他一个最佳创意奖。这时,他的小脸上荡漾着甜甜的笑容。

《指南》中提出,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能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其实在幼儿的眼里,世界没那么多框框,他们喜欢在画纸上胡乱地画满,完成自己的“杰作”。教师千万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正如英国作家洛克所过:当众宣布儿童的过失,会使他无地自容。我们要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催生出一个个积极自信、开朗热情的个体。

《指南》在“说明”的第四点还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每个幼儿都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个体,没有重复,各有特色,我们必须俯下身来,学会等待,学会看懂每个个体发展的进程。

发展幼儿:从引导幼儿认识自然开始

蚂蚁洞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一次,笔者带领幼儿在教室的后花园玩时,平时最喜欢观察的乐乐大声喊:“快来看,好多蚂蚁!”大家都围拢过去,看到在一棵树下有许多蚂蚁在爬。洋洋最先提了一只,接着,其他人也纷纷捉起来,俨然一场捉蚂蚁大赛。“蚂蚁好小啊!”“咦!这么多蚂蚁从哪儿来的呢?”“是啊!这儿有个蚂蚁的家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小博士”乐乐对笔者说:“我有一个办法,我明天带点白糖来,放在洞口,吸引蚂蚁出来。”“我家里有面包,我带面包来。”小美按捺不住说道。“对啊!我也带!”其他同伴附和着。

笔者欣然同意了他们的想法,并请他们和笔者一起收集关于蚂蚁的图书资料,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随后的几天,大家通过图片的交流,增进了对蚂蚁生活习性的认识。幼儿们还带来了白糖、饼干、糖果等,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蚂蚁洞。幼儿们还在记录本上记录下了寻找的过程。乐乐还兴奋地告诉笔者:“老师,我找到了3个蚂蚁洞呢!”洋洋也不甘示弱:“我也找到了2个!”……接下来,笔者也加入了寻找蚂蚁洞的行列,和他们比赛,看谁找到的蚂蚁洞多。

幼儿教师随笔篇6

关键词:教师;绘画;创作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无意涂鸦期

托班教师看到班上的孩子随意涂画,要给孩子鼓励,并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和表现他们绘画才能的场地和环境,不要过多干涉他们怎样用笔,也不要急于教他们画成形的东西,而应放手让他们随意涂抹,并对他们的涂抹表现出兴趣。让他们在涂抹中慢慢探索自己手的动作与智商出现线条的关系,对笔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

二、指导幼儿绘画时应顺乎天性、因势利导

幼儿到4岁以后,他们的画面便会出现一些有形的东西了,如人、太阳、小花、房子等。他们试着用各种方法来表现自己所喜欢的和熟悉的东西,这个时期就是有意涂鸦期。教师在指导这个时期的幼儿绘画时,应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独立创作能力,不打击其积极性,不否定其锐意创新的精神。

三、掌握指导幼儿作画的方法

中班以前,幼儿绘画涂抹的时间不宜太长,应每日增加,待孩子们的手部灵巧能力增强后再延长孩子的绘画涂抹时间。在绘画工具的选择上,尽量选择颜色比较丰富柔和的蜡笔,幼儿绘画结束后,要教他们将自己用过的笔放回原处。

中班以后,教师应引导幼儿画一些有意义的东西,鼓励幼儿将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事物表现在图画上,画完后,让他们将画上的内容讲给同伴们听。

四、学会欣赏幼儿的画作

幼儿教师随笔篇7

一、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必要性

图1 交互式电子白板集多种功能于一身

1.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独特的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整合了电子、感应、网络技术等,将传统黑板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使用者可直接在白板上进行计算机操作。同时,白板的视觉效果立体性强,色彩鲜艳明快,具有效果动画等功能。电子白板走进课堂教学中,只需将计算机、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相应软件整合,即可构成完整的白板教学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提高幼儿对信息的关注度。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储存教学资源,便于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研讨和观摩,从而促进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

图2 教师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探讨

2.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笔者教的是中班幼儿,他们的有意行为开始发展,在各种活动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随着身心的发展,幼儿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了,他们活泼好动,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爱伸手去拿、去摸,还会放在嘴里咬咬、尝尝,或者放在耳边听听、凑到鼻子前闻闻,他们总是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新鲜事物。所以,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有的特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能够有效促进教师“ 教 ”与幼儿“学”的过程。

二、在数学游戏活动中体现白板的交互性

幼儿生活在童话世界中,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幻想,数字、图形等概念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的。由此,笔者在引导幼儿学习相邻数时,改变了图片、实物等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幼儿带入他们的童话世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和教师都获益匪浅。

1.创设适宜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景,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所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创设适宜幼儿参与活动的情景。在完成学习相邻数后,为进一步让幼儿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掌握数序,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幼儿带到数字王国去旅游,通过让幼儿输入数字密码(相邻数)才能打开数字王国大门的方式,激发幼儿积极思考打开大门的密码是多少。比如笔者会提示:密码有三个数,中间的一个是“5”,5前面的数字比5少1,5后面的数字比5多1,大门的密码是多少呢?当幼儿输入正确密码4和6后,数字王国的大门被打开,将幼儿带入数字王国中(如图3所示)。

图3 幼儿操作白板进入数字王国

2.鲜艳生动的动态形象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觉效果是单纯的图片所不能相比的,色彩鲜艳的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活动中,当形象可爱的9个“数字娃娃”同时展现在幼儿眼前,深深地吸引幼儿想要摸一摸或近距离看一看;当在幼儿的指挥下,“数字娃娃”按照规则排好队,幼儿的成功感油然而生。此外,色彩鲜艳且身上带有数字的蝴蝶在幼儿的指挥下,飞到它们的朋友身边,极大地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大大减少,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直观地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图4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3.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有效互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重点体现互动性的特点。

(1)强调教师与白板之间的互动。在活动前,笔者收集了大量能够支持幼儿学习相邻数的材料,存入资料库中,以便在活动中随时可以根据幼儿及活动的需要呈现出来,在变换图片时教师只需轻轻一点就解决了,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2)强调幼儿与白板间的互动。在每一个问题提出后,幼儿都能够从白板中寻找出答案,并通过实际操作表现出来。如:当9个可爱的“数字娃娃”出现在白板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请出任意一个“数字娃娃”,请幼儿帮助寻找它的朋友,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数字娃娃”,找到它的相邻数,用拖拉的方式找出答案,再用语言表达出来。

(3)强调通过白板加强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通过幼儿在白板上的操作,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及发展水平,以便教师随时可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育行为与教育措施。

通过多次试验,笔者发现本班幼儿在融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互动人数由72%增加到97%,而幼儿与白板间的互动达到100%。

4.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易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相邻数中,重点在于理解数量间多1和少1的数量关系,难点是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的结果。当“数字娃娃8”来到幼儿面前,笔者问:“数字娃娃8的朋友在哪儿呢?”当幼儿把“数字娃娃7”和“数字娃娃9”分别领到“数字娃娃8”两旁时,使8的相邻数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三、结束语

正如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所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从增加视频效果到组织资源、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无论如何应用交互式白板的功能,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设计,才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幼儿教师随笔篇8

一、引导幼儿欣赏与发现线描画的美

提供不同风格和内容的线描画作品,让幼儿发现并欣赏线描画与其他画种的异同点:仅仅是一种黑色或其它深的颜色(单色)也是可以作画的;仅仅是细细的线条也是可以组合成色块的。黑白两色虽为最朴实的颜色,却一样能表现天地万物的形状以及自我的心境和情怀。黑白色是永恒的颜色,是世界上众多艺术大师都酷爱之极的色彩,黑白灰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感。线描画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没有其他颜色,黑白也可以这么美,同时了解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色彩感受。如欣赏美术作品《向日葵》、《奔马》、《百花园》、《猴年吉祥——百猴图》等,让幼儿有大量欣赏的机会,扩大其欣赏面等。与此同时,欣赏教师现场表演线描画,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幼儿会觉得这是那么的容易,又那么的美妙!从欣赏和发现让幼儿感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

二、观察是儿童线描画的基础

坚持视觉领先的原则,依靠各种感觉系统,发展儿童感官,培养美学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儿童线描画创作的基础是观察,有了观察就会有形象的感知、有了观察就会有赞美或不满,有了观察就会有思考和憧憬,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观察是儿童线描画的基础”的指导策略,引导孩子们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观察,为孩子们进行儿童线描画创作积累了有利的素材。以线描活动《树》为例:我带幼儿在幼儿园内观察树时,采用对比观察法,先引导幼儿比较说出各种树的大致形状,再启发幼儿比较观察这两种树的高矮、颜色的不同等。还可以从远距离观察到近距离的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学习,使幼儿在老师充分引导下逐步学会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静到动的观察方法,并让幼儿用铅笔在画纸上以写生的形式大致地勾画一下,加深幼儿对树的第一步印象。因此,教师要用适当的语言帮助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

三、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支黑色油性笔,提供幼儿喜爱又熟悉的形象,如太阳、月亮、星星、蝴蝶、小鸟、花朵、树叶、山丘、房屋等等进行变形组合。引导幼儿学习用油性笔画出由线条组成的花花草草,通过欣赏、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后,再学习用装饰图案组合成更为复杂和更为丰富的画面。可以让幼儿独自作画,还可两两合作或几人一组,如我班的墙饰《美丽的线描画》中“各种各样的树”合作画,是孩子们的“处女作”。当目睹三三两两的幼儿时不时地在指指点点地看画时,孩子们的背影告诉我: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幼儿已经对线描画这种绘画形式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不断的去深入了解,希望更深层次的知晓其中的内涵。因此,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引导幼儿直接用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色彩工具进行儿童线描。线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复色的,在线与线之间,或线的上面可再加其他色线,以造成一种丰富的色彩层次。

四、体会

1.幼儿在进行线描画时,教师首先应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充分表现他们所能表现的景物,然后再根据孩子们的意图和想象,教师巧妙地引导、启发,让作品构图更为有趣,内容更具特征。

幼儿教师随笔篇9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应该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提供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然后再教幼儿在绘画中用画线、弧线、长短直线的基本的线条组合,最后到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眼中的事物。

四、用儿歌、故事内容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如:在教画兔子时,我给幼儿讲小兔的故事:“兔妈妈生了只小兔,大家给小兔起了许多名字,有叫长耳朵,有叫红眼睛,有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来,给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调动了幼儿作画的兴趣。

幼儿教师随笔篇10

童话是幼儿最喜欢的文学样式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开拓者周作人先生在《童话研究》中指出:“童话是一种奇妙的艺术,也是最富儿童文学特点的一种文体。在儿童文学领域的诸多体裁样式中,它最能体现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因此受到小读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儿童文学中的主体。”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上,童话随时随地向幼儿灌输真善美的思想,不管是什么题材风格的童话,都把这种思想贯穿其中。其次,童话对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童话通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节来吸引幼儿,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第三,童话能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与文学作品的接触中,幼儿学习到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更为深层次的是培养幼儿用文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童话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已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性。

二、幼儿园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师观念存在误区

带有功利性的教学使得幼儿园活动的目的性更强,每个活动的目标都清清楚楚地写在教案里,知识、情感、意志分别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童话教学也是如此。“童话是可以为幼儿传送一定的知识、道理,但童话不是为了教化而创作的。童话的本位功能是审美,我们不排斥它的其他功能,但其他功能都是在审美功能上派生出来的,是读者自然感受到的。”但不少教师的观念存在误区,需要转变。

(二)环境创设不够丰富

幼儿园的人文环境相对薄弱,幼儿园更多关注幼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幼儿自主参与环境设置比较少而且单一,班级内的环境布置大都是幼儿教师亲自动手,如果说幼儿参与,大多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及审美需要将幼儿的美术作品贴于主题墙上,因此环境创设中缺少供幼儿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更多是美化的功能。童话的本质特点就是幻想,能给幼儿带来无限的想象,但根据笔者的观察童话或与童话有关的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应用得极少。

三、幼儿园童话教学的相关建议

针对幼儿园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观念到实践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童话教学更加合理有效。

(一)更新教师观念,全面正确理解童话

1.与家长“童话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远没有算术、识字、绘画来得重要”的观点相反,笔者认为童话对幼儿的影响是终身的,幼儿从童话中感受到的真善美,感受到的趣味是算术、识字等无法取代的。孩子天生好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和学习内容,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传授,注意力才会持久,这样学起来才有效率。根据笔者的调查绝大部分的幼儿对童话充满热爱,而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那么家长有什么理由不让孩子在“听”中愉快的“感悟”和“幻想”呢?

2.过于明显的教化使童话索然无味。当教师以教化的初衷去选择童话内容时,他们对儿童精神世界的认识也是不完整的。儿童的需要多种多样,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感受世界上的美,需要浪漫的想象。童话所具有的幻想性、趣味性正是幼儿所需要的。因此童话的功能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它对儿童生命的启迪和爱护。

(二)重视条件创设,多方面服务童话

1.从目前的童话作家和作品来看,我们还是缺少更有天赋的童话作家。童话经久不衰的魅力,必会让中国的童话创作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和灿烂的前景,为幼儿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当然这需要作家们和乐于创作童话的人的共同努力。

2.幼儿园室内环境布置很重要,可以选择挂些童话故事图片,摆放幼儿自己动手绘画、剪辑的连环画等,使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童话的讲述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找到幼儿的兴趣点,把幼儿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剪切下来,作为装饰贴在墙上,让幼儿能够时刻感受到故事中的美好事物,丰富的情节,展开幻想的翅膀,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三)多渠道多角度应用童话

1.多领域渗透

在当今社会,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整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改变了以往分科课程模式,趋向于综合化。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但它已不再是单独存在,往往与科学领域、数学领域、社会领域的活动相渗透。童话活动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结合音乐、角色表演、舞蹈、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促使幼儿运用多种器官,提高感官的灵敏度,同时加深幼儿对童话内容及美感的理解程度,多角度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2.多沟通与交流

幼儿园童话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童话故事的应用种类和数量都很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空闲的时间,多与幼儿交流沟通,随时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比如在用餐前、课间空余时间,教师可以有感情的讲童话故事给幼儿听,这样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便于幼儿与教师进行语言、情感互动笔者的所见所闻,笔者不提倡运用录音来给幼儿提供童话故事欣赏的机会,因为采用这种形式,幼儿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进童话的世界里,注意力比较分散,往往效果没有那么理想。对于较为流行的是通过视频来欣赏童话,笔者觉得可以适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利用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美好的画面和形象,但过度使用也会产生相应的缺陷,幼儿被色彩鲜艳的画面深深吸引,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这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