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预案十篇

时间:2023-04-02 10:02:17

利润分配预案

利润分配预案篇1

一、所得税差异的会计处理

第12号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于按权益法记账的对联营公司的投资,在投资方分得其在被投资方未分配利润中的份额时,其将要支付的所得税款,应当在投资方确认利润时记作递延税款;当有理由假定投资方利润将不进行分配,或虽然分配但又不会产生纳税负债的,可作为一个例外。

目前,我国在权益法下核算对联营公司的投资时,在会计期末按被投资公司年报中的净利润乘以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由于该项投资收益并不是实际分回的利润,税法中并不确认该项投资收益,因此,要看投资双方所得税税率是否一致。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假定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1.投资方所得税税率小于或等于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即该项投资收益以后不需补税,不会产生纳税负债,可将其视为一个“例外”,作为永久性差异,从当年利润总额中剔除,不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以后也不用再补交税款。

投资方当年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投资收益)×投资方所得税税率。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投资方所得税税率大于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即以后实际分回利润时需要交税,则将其列为时间性差异。具体处理时,先从利润总额中剔除该项投资收益以计算当年的应纳所得税,再计算应补交税款,作为当年所得税费用,计入递延税款的贷方,作为一项纳税负债。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①投资方当年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投资收益)×投资方所得税税率。其中,投资收益=被投资方年报净利润×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 ②应补交税款=被投资方年度分配预案中分配现金股利总额÷(1-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投资方所得税税率-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

借:所得税;

贷:递延税款(应补交税款),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当年应交所得税)。

该项递延税款要待到实际分得利润时(往往已到第二年)才需上交。

二、实际分回利润时的会计处理

董事会提出的利润分配预案要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后才能得以实施,而股东大会批准的最终方案可能对预案作出修改。因此,实际分回利润时,根据股东大会批准的最终方案与分配预案是否一致,又有以下两种情况:

1.实际分配方案与预案相同,则,

借: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同时,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2.实际分配方案与预案不相同,则应计算差异部分应多交或少交的税款。根据配比原则,多交或少交的税款所对应的所得税费用应由实现利润的那一年承担,而不能由实际分得利润年度承担,所以应调整实际分得利润年度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实际分得利润大于预案利润,应多交所得税款=(实际分回利润-预案利润)÷(1-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投资方所得税税率-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

借:递延税款,期初未分配利润(应多交所得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该项投资分回利润应上缴的所得税)。

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实际分回利润-预案分回利润)。

②实际分得利润小于预案利润,应少交所得税款=(预案利润-实际分回利润)÷(1-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投资方所得税税率-被投资方所得税税率)。

借:递延税款;

贷:期初未分配利润(应少交所得税款),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该项投资分回利润应上缴的所得税)。

同时,转回去年多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银行存款,

利润分配预案篇2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股不同。“高送转”题材潜力股是每年年底投资者热议的主要话题,高送转实际上就是大比例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一般是每10股送(转)5股以上的情况,11月到下年3、4月份是炒作期,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为主。

上市公司的分配形式,一般有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其中利润分配,分现金分红与送红股。国内现金分红的比例相对较低,监管层也出台相关文件,鼓励现金分红,但整体上当前股息率目前在2%-3%左右,而除权后的填权效应大部分取决于市场状况;而较高比例的送转方案,虽然对公司内在价值不具有影响力,但其释放的股本扩张、成长预期以及相应二级市场的积极信息构成了A股市场内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适时布局于潜在高送转样本能够获取超额收益。

把握好时点很重要,可关注的这几个时间点:预案日、股东大会公告日、分红实施公告日、股权登记日、除权除息日。从以往经验看,每年11月都是高送转行情的初始启动时间点,高送转的超额收益一般诞生在分配预案公告日之前的2周,其原因或由于信息的提前泄漏或由于套利者基于各类识别模型提前的预判,从而导致市场有提前反应;这种识别模型的存在,使得潜在高送转样本往往具有联动性,即使一些事后没有发生真实高送转的股票,也往往搭便车获取超额收益。从历史统计经验看,高送转预案日的分布而言,主要集中在3-4月份,3月最多、4月次之;股东大会通过日与预案公告日的时差一般在1个月,股东大会通过日与除权除息日的时差一般在3周。

一般而言,每股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金、每股净资产高是股票高送转的前提和基础,而盈利能力强、具备高成长潜力也是高送转主要条件,因此高送转股大多具备高公积金、未分配利润、高净资产、高现金流和股本较小的特点。由于很难预测上市公司送转股方案,从财务指标来评价判断高送转股概率很务实。

利润分配预案篇3

股票分配预案一般是在公告年报的同时一起公告的,一般出台预案后一般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进行实施分红的,主要原因是要经过股东大会同意通过这个分配预案后(同意后就会成为决案),再由上市公司安排实际实施的时间。

分红是股份公司在赢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投资者的红利。是上市公司对股东的投资回报。分红是将当年的收益,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等项目后向股东发放,是股东收益的一种方式。通常股东得到分红后会继续投资该企业达到复利的作用。

普通股可以享受分红,而优先股一般不享受分红。股份公司只有在获得利润时才能分配红利。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公布日之后,多久才是股权登记日要看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定在哪一天,定在哪一天就是哪一天。股权登记日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利或进行配股时规定一个日期。

(来源:文章屋网 )

利润分配预案篇4

就在春节前夕,国信证券、民生证券、东方证券等多家券商研究所密集一系列关于“高送转”研报,被点名的多家上市公司如明家科技(300242.SZ)、雅化集团(002497.SZ)、翰宇药业(300199.SZ)及网宿科技(300017.SZ)等,在前期均曾迎来一波上涨行情。

而今年的时间节点又有新的变化:与往年相比,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渐行渐近,A股市场的深层规则和逻辑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阵”,一些故事的情节演变正在悄然变化。

2015年度首家抛出“10转20”预案的赛象科技(002337.SZ)被深交所问询,该股在四季度期间遭到知名私募基金泽熙的大举潜伏;而同期上交所也问询海润光伏(600401.SH),其在2月6日证监会会上被着重点名,“证监会已经关注到海润光伏‘高送转’方案公布前后的波动等情况,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将严肃处理。”

一位上交所人士提供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一份材料显示,目前监管层关注的焦点包括信息披露不完整、涉嫌操纵股价乃至内幕交易――并对“高送转”可能成为股东减持的“障眼法”提出特别的关注。

暗度陈仓?

春节之前,“高送转”热潮逐步升温。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统计上市公司公告发现,目前已经有114家上市公司披露2014年度转增预案,从“10转2”到“10转20”不等。其中“高送转”比例最高的为海润光伏、赛象科技和朗玛信息(300288,SZ)三只个股,均是“10转20”。

博时基金经理蔡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单纯从事件影响来看,“高送转个股仍有望有较好表现。”

而北京一位要求匿名的“公转私”知名基金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在选择高送转个股时应该避免存在股东“诱多出货”预期的个股。作为每年年报行情中机构投资人热衷提前埋伏的概念,该基金经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展示了两个遴选“高送转”个股的要素,一是“有能力”实施高送转的公司,二是“有意愿”实施高送转的公司。

通过这两个指标,其目前经营的私募基金筛选了约50只有“高送转”预期的个股。然而,赛象科技、朗玛信息和海润光伏均未在名单之列。

之所以未进入机构遴选的预期名单,从财务指标来看,2014年前三个季度,赛象科技营收增幅仅为4.35%,利润水平基本与2013年同期持平;在第三季度期间,营收和利润双双大比例下滑。

而海润光伏的净利润指标,2014年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均为负值,分别亏损达5854万元和4198万元。

赛象科技二级市场表现由“高送转”信息释放前的每股20元左右,不足一月时间翻倍,股价一度上攻至40元以上。

赛象科技的“反常规”动作,正是深交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即“高比例送转利润分配方案与公司经营业绩及成长性是否相互匹配”,以及“张建浩(实际控制人)在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上述利润分配预案前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减持公司股份的计划”。

海润光伏1月22日抛出“10转20”预案同样令市场瞠目,而三件同期发生的事情,也让其被上交所直接锁定。

2015年1月14日?22日,海润光伏股价出现放量上涨,表现异动;22日,“10转20”方案抛出,当天大量资金入场,股价涨停;紧接着,三位高送转提议人又“变脸”成减持人,27?28日,公司股东九润管业分4次累计减持7800余万股。

1月30日晚,底牌亮出:海润光伏2014年预亏8亿元人民币左右。

上交所关注函所指焦点为,海润光伏股东减持是否对上市公司业绩和高送转方案提前知悉。2月12日,华南一位海润光伏投资人联系《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其已经向相关监管部门递交材料,质疑海润光伏蓄意操纵股价。记者就此事多次致电海润光伏证券部,始终无人接听

同样抛出“10转20”方案的朗玛信息,业绩也出现明显下滑。根据其刚刚披露的2014年度业绩预告,实现净利润为2815万?3941万元,同比下降30%-50%。 凡是出现股东减持的个股,尽管受到“高送转”利好刺激而一度大涨,但不少随后又出现股价跳水。

打击操纵者

从目前已经转增预案的114家上市公司来看,转送比例高、亏损公司频频“高送转”预案成为今年典型的特点。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远忠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直陈,部分个股在“高送转”过程中,存在操纵股价的嫌疑。北京银行证券资产管理部一位投资经理观点也与之相似。

比如玉龙股份(601028.SH),其在2014年11月26日披露收到股东提议“高送转”公告,其后股价连封三涨停。后上交所披露,玉龙股份的董事唐柯君于11月28日减持300万股,董事徐卫东减持了4万股,高管唐红11月27日减持7万股。11月28日盘后数据显示,机构投资人现身大规模出货,金额高达4亿元。

接近交易所人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目前针对反常的高送转方案,交易所会全部进行是否涉嫌内幕交易的调查。

上交所提供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的一份材料显示,其关注的焦点包括信息披露不完整、涉嫌操纵股价乃至内幕交易,并对“高送转”可能成为股东减持的“障眼法”提出特别关注。其中一个具体案例是,2013年龙净环保(600388.SH)首席执行官因利用利润分配预案的相关信息进行内幕交易而被证监会处罚。

这也让市场“吸取”了教训,凡是出现股东减持的个股,尽管受到“高送转”利好刺激而一度大涨,但不少随后又出现股价跳水。如本轮监管风波的典型海润光伏,1月27日公告问询函和答复,当日即应声大跌8.63%。

利润分配预案篇5

一年一度的年报披露正在进行之中,投资者在对“亮丽”年报期待的同时,也对“年报红包”翘首以待。

从已经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来看,今年派发“大红包”是个趋势,值得期待。而投资者更为关心的是,在高送转、高分红的派发“大红包”公司中,哪些是值得投资的真正优秀公司?

上市公司慷慨送“红包”

已经公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伴随着上市公司业绩的集体增长,今年年报推出高派送预案的公司明显增多。

据统计,截至3月13日,沪深两市已有281家公司公布了2006年度报告,年报中提出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多达170多家。170家公司中,单纯派现的为129家,有送转股预案的41家。其中,单纯派现比例最多的公司为盐湖钾肥和S双汇,两家公司推出的分红预案分别是10派8.5元和10派8元。相比之下,上市公司高送转股票则显得更为大方。

另据统计显示,高送转公司占已经公布年报公司总数的11.7%,比往年有大幅提高。截至3月13日,在2006年年报中有33家公司提出10送转3股以上的分配方案,其中,送转股本合计达到10送转5股以上的公司为27家,每10股送转股票累计达到10股的上市公司多达11家。在11家10送转10的上市公司中,单纯送股公司1家,单纯转增股本公司5家,另外5家为送转股合计达到10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出现了A股历史上最大的“超级红包”,驰宏锌锗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元(含税)。按该公司现有股本计算,此预案共计送红股1.95亿股,派现金红利5.85亿元。

此外,统计显示,从提出分配方案的上市公司分布行业看,170家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分布在20多个行业。其中,机械设备仪表行业、石化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都分别在20家以上。此外,房地产业、电子业、医药业、信息产业等行业也是提出分配方案公司数比较多的行业。而高送转公司的行业分布也较为相似,相对集中在地产、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等行业。

为什么要派发“大红包”

无论是高分红还是高送转,上市公司在2006年年报中都显示出了派发“大红包”的前所未有的力度。那么,一向吝啬的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派发“大红包”?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上市公司如此慷慨与自身业绩提高是分不开的。

截至3月13日,两市共有28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6年年报,273家盈利,8家亏损,而2005年度,这些公司有35家出现亏损。

数据显示,170家已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整体业绩取得了长足进步。170家实施分配预案的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为0.4378元,高出平均水平34.99%。而33家高送转公司的平均每股收益更是高达0.6692元,高出平均值一倍还多。170家已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总共实现净利润291.9亿元,有85家公司净利润在1亿元以上。170家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业绩平均增长率超过80%,业绩净增长的公司有141家,增长幅度在100%以上的公司有33家,增长幅度最大的公司――中宝股份业绩增长高达3277.67%。

此外,在2006年每股收益超过1元的15家公司中,除S山东铝和思源电气两家公司未提出分配预案外,13家公司中有4家推出10送转10股的预案。去年位列十大牛股之一的赣南果业,提出了10送9转增1派1元(含税)的优厚分配方案。与其股价飙升对应的是,该公司在2006年实现1.4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4%。

其次,股改承诺也是上市公司大面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170家提出分配方案的公司中有将近60家公司有关于分红派息的股改承诺。在股改进程中,共有270家上市公司承诺在2006年进行股息派发,其中多数公司承诺派发年度可分配利润的30%至80%。

据初步预估,有41家上市公司将派发的股息率高过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例如,盐湖钾肥大股东承诺在2006年至2008年将当年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进行全额分配。2006年,该公司净利润8.1亿元,分配方案为10派8.5元。

其三,高股价需要“折价”。

当然,此“折价”并非指“高送转”股的股价需要有个下跌过程,而是在上涨幅度惊人、成为高价股后需要通过股本扩张来摊低股价,以应对市场的“恐高症”。

从表中可以看出,“高送转”股票在过去一年内均是“业绩王”,而自2005年6月6日“千点”以来,它们在二级市场的涨势也非常凶猛,是百分百的牛股。

在提出实施10送转10方案的11家公司中,几乎是清一色的高价股。11家公司中只有3家股价在20元以下,但也十分接近20元,其中宝新能源3月13日的股价17.25元还是实施了10送2转8后的“折价”。更为如出一辙的是,实施10送转3以上的33家上市公司成了牛股“集中营”,千点至今,它们的平均涨幅为508%,只有5只个股涨幅小于250%,其中,莱宝高科(涨82%)、金智科技(涨135%)为刚上市不久的次新股。而在10送转10的11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上涨了10倍以上,2家在9倍多,1家为8倍多,涨幅最小(267%)的保利地产上市才7个多月。

其四,上市公司改善自己的公众形象。

从根本上说,全流通改变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对立地位,使两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也开始注重上市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因此也开始注重广大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投资回报。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现金分红的原因是,这有助于树立该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进而影响到该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表现。

如何获取“大红包”

牛市行情中,高比例送转股和高分红股往往是市场最受追捧的一个题材。然而时至3000点,大盘蹿上蹿下之时,涨幅巨大的“高送转”股是否值得再投资?

事实上,送转股本的分配预案是历年年报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年报高送转股票炒作中确实产生了许多股价翻番的牛股。

从高送转上市公司自身看,高送转有利于公司今后的再融资计划,由于股本扩大,在增发和配股时有利于扩大融资规模,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增发价或者配股价比较低就可以融资较多。一方面,这样的再融资方案较易得到市场的认可,使公司能够募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有利于公司的未来成长。

不过,高送转的股票确实也有些市场炒作因素,主要在于上市公司高送转实施除权后股价会按照送转比例降低,10送转10的股票实施除权后股价仅为原来股价的一半,利于主力比较隐蔽地出货。

但一般而言,牛市行情中含权股的抢权行情和除权股的填权行情都非常精彩。统计显示,年报超过10送转5股的27家公司,1月份以来股价集体上涨,至3月12日平均涨幅已达到74.29%,远远高出市场平均涨幅。名流置业、金马股份等6只股票股价实现翻番,宝新能源、澄星股份两家已经除权的公司更是走出填权行情。可以说,只要A股的牛市不结束,高送转股仍值得期待。但对待已出年报的高送转公司也要分门别类,如从10送转10的11家公司来看,累计涨幅大多过大,一些公司的股价已透支了未来业绩,更有一些公司由于是重组或处于周期性行业,基本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已经过去,在2007年之后很难再现之前的“辉煌”。当然,综合涨幅、业绩潜力以及含权比例考虑,已经披露年报高送转股票中仍有一批“金子”,如澄星股份、新湖创业等。

与高送转的股票相比,年报稳健、高现金红利的上市公司其短期炒作的爆发力明显不足,但确实是中长线投资者选择的对象。从国际经验看,红利丰厚、长期稳定的现金红利股息是衡量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验表明,从1929到2002年,道琼斯指数总收益的三分之一来自股息收入,稳健红利回报的上市公司是中长线投资者选择的对象之一。稳定高现金红利分配的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具有持续的高盈利能力支持高派现,现金流量也比较充裕,否则无法支付高的红利分配。这样的公司一般是成熟稳健的上市公司,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适合稳健投资者投资,也是比较好的防御性品种之一。

从二级市场看,高分红个股的表现也较强势,如黄山旅游、云天化、山东黄金等均出现了连续上扬。因此,未来如福建高速、现资、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申能股份、中金岭南、泸天化、国阳新能、开滦股份等有高分红预期的个股,仍有望成为市场的热点。

利润分配预案篇6

《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涉及利润分配的事项,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调整事项涉及所得税时,如果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以前,在会计上要调整报告年度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其他相关项目,同时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还应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调整事项发生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以后,在会计上仍然要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和费用等,则税法规定在此期间调整事项涉及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而不作为报告年度的纳税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处理结果和税法处理结果出现了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的规定,这种差异应该作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分别计算其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数。

笔者认为,处理此类问题时,关键是分清调整事项发生时间是在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还是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以及会计和税法对调整事项确认不同而对所得税的影响。现就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以及2008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中级会计实务》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诉讼案件结案的不同处理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所得税会计处理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会计》第492页举例如下: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供销合同,合同中订明甲公司应在2007年8月销售给乙公司一批物资。由于甲公司未能按照合同发货,致使乙公司发生重大经济损失。2007年12月乙公司将甲公司告上法庭,要求甲公司赔偿经济损失450万元。2007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按或有事项准则对该诉讼事件确认预计负债300万元。2008年2月10日经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应赔偿乙公司400万元,甲、乙双方均服从判决,判决当日,甲公司向乙公司支付赔偿400万元。甲、乙两公司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均在2008年3月20日完成(假定该项预计负债产生的损失不允许在预计时税前扣除,只有在损失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记录支付的赔偿款。并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0000(1000000×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0000(3000000×25%)

注:甲公司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完成日为2008年3月20日,诉讼案件于2008年2月10日结案,调整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完成前。根据法院判决结果调整2007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0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750000

注:2007年末,原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计税基础为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按25%的税率将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冲回75万元(300×25%)。

借:预计负债 30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3000000

借:其他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2)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转人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0000

(3)调整盈余公积

借:盈余公积 7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

但是在《中级会计实务》教材第323页中,对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的会计处理时,没有确认支付赔款(《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中为50000万元)对2007年度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分录。除此之外,其他会计分录同上。笔者认为第一种方法,即考虑支付赔款对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合理。企业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和稳健性原则,对于报告年度年末已经存在但最终结果尚未确定的诉讼事项,会计上必须本着上述原则按最佳估计数进行合理反映,确认为预计负债;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实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而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税前扣除的费用项目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扣除费用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只要法院的判决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发生,企业就可以将应支付的赔偿款作为报告年度的费用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该例中,法院判决的时间为2007年2月10日,而甲公司在2008年3月20日才完成2007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因此甲公司应在确认支付400万元赔款时,而不是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其赔款作为2007年度的费用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有人认为甲公司应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将上述赔偿款作为报告年度的费用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笔者认为不妥。所得税汇算清缴属于所得税纳税申报期限管理内容,费用扣除属于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考虑的因素,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将应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除的费用调整到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扣除,有违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一般原则;另外从所得税汇算实务来看,在所得税汇算期间,需要纳税调整的事项很多,也要求企业及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减少纳税调整事项,从而正确计算,及时缴纳企业应缴的所得税。《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在确认支付赔款计算甲公司2007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时,并没有将上述赔偿款予以扣除,未能正确反映调整事项对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及所得税的影响。

若调整事项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在税法上已经不能再调整报告年度应交的所得税,涉及所得税问题应调整报告年度的“所得税费用”和报告年度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待本年年末时再作为纳税调整事项将“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入“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假设上例中,2008年2月5日甲公司完成了2007年所得税汇算清缴,法院于2008年2月10日判决甲公司支付乙公司赔偿款,此时甲公司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除了涉及所得税调整的会计处理和上述第一种情况不同之外,其他的会计处理均与第一种情况相同,即把上述第二、三个会计分录改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4000000×25%)

笔者认为,将上述调整事项对所得税的影响,直接计入“递延所

利润分配预案篇7

不过,就利润分配来说,2011年ST金果交给投资者的答卷显然不是那么亮丽了。虽然该公司2011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了229.73%,但由于该公司尚处弥补历史亏损阶段,董事会提议公司201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而在此之前的三年里,该公司同样都没有进行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st金果在2011年年报里提出的不进行利润分配的方案无疑暴露了当前证监会分红新政的软肋。自从2011年10月29日郭树清出任第六任证监会主席以来,郭树清就把推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作为增加投资者回报的重要措施。不仅规定发行人从新股发行阶段开始就要在招股说明书上对公司利润分配事宜作为重大事项予以披露,而且在公布年报时也要对分红政策作进一步的披露,对于本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等。可以说,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重视已经渗透到了证监会监管的时时刻刻,就像之前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歌”一样,不仅提振股市信心需要强调现金分红,就连在新年伊始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在布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资本市场改革和监管工作时,也再次强调要“督促上市公司明确对股东的回报,切实加强对其红利分配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的监管,强化对未按承诺比例分红、长期不履行分红义务公司的监管约束”。督促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似乎成了证监会监管工作的第一要务。

鉴于中国股市长期以来“重融资、轻回报”的事实,因此,证监会对现金分红工作予以重视的这种做法是不难理解的,是试图以此来增加上市公司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不过,证监会对现金分红工作的过度重视未免有小题大作之嫌。虽然督促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有利于增加投资者回报,但这种投资回报的增加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

利润分配预案篇8

第一种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现实义务。

[例1]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所得税率25%。2007年度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为2008年4月15日,实际公布日为2008年4月20日;2007年所得税会算清缴的日期为2008年4月10日。甲企业因违约,于2007年12月被丙企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法院尚未判决。甲公司因赔偿的金额无法可靠估计。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2008年4月1日,经法院判决甲企业应赔偿100万元,甲、丙双方均服从判决,甲企业已向丙企业支付赔款100万元。

2009年2月1日,支付赔款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营业外支出) 1000000

贷:其他应付款 1000000

借:其他应付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5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000

第二种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调整其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例2]承例1,2007年7月,甲企业销售一批商品给乙企业,价款为500万元(不含税),货款未收。2007年12月31日,乙企业尚未付款,甲企业计提了10%的坏账准备。2008年4月2日,乙企业进行了破产清算。甲预计有60%的货款无法收回。

补提坏账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2925000

贷:坏账准备 2925000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312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所得税) 73125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9375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193750

冲回多提的盈余公积:分录同例1,金额为219375元。

第三种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例3]承例1,甲企业2007年9月一办公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入固定资产价值1900万元(暂估金额)。2008年2月5日竣工结算,价值为2008万元(实际成本),预计使用30年,预计净残值为0。

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 1080000

贷:应付账款 1080000

应补提2008年10-12月的折旧9000万元(108万/30/12×3)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管理费用) 96000000

贷:累计折旧 900000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0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25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00000000

调整盈余公积:分录同例1,金额为6750000元。

[例4]承例1,甲企业2007年12月5日向乙企业销售一批货物,价格100万元(不含税款),成本80万元,2007年12月31日甲企业未收到货款。2008年1月15日乙企业发现货物有质量问题,双方达成协议,乙企业退回货物。

调整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0

贷:应收账款 1170000

借:库存商品8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00000

调整盈余公积:分录同例1,金额为215000元。

第四种情况,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例5]承例1,假设2008年4月5日,发现2007年3月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300万元(属于重大会计差错)。

补提折旧:分录同例3。金额为300万元。

结转“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0000

利润分配预案篇9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日;调整事项;纳税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原已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证据的事项。如果某一会计期间已经存在某种情况,但当时不知道确切结果,当资产负债表日进一步提供的证据表明判断有误,则需要对原来的会计处理进行调整。涉及损益的,应对所得税产生的影响一并进行调整。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预计负债的调整

预计负债是企业或有事项满足负债确认条件时形成的债务,因为其支出的时间和金额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当资产负债表日新的证据表明与原来估计的数字不相一致时,则需要将预计负债调整至其应有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及预计负债的调整,主要是未决诉讼案件的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涉及损益的对所得税的影响一并进行调整。

例1.2013年8月25日,因环保问题甲公司被乙公司提讼。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律师认为本公司很可能败诉,赔偿乙公司的金额估计在180万~420万元之间。2014年3月28日,法院判决甲公司需赔偿乙公司各项损失350万元。假设甲公司2013年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日为2014年4月1日,且甲公司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下同)。税法规定,对该赔偿款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确认预计负债(万元,下同):

借:营业外支出

300【(180+420)/2】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3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300*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

2. 2014年3月28日,法院判决甲公司需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350万元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

预计负债―未决诉讼300

贷:其他应付款 35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7.5(35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5(50*25%)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3.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甲公司需要调减留存收益: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7.5

借:盈余公积 3.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75

如若法院判决甲公司应支付乙公司赔偿款200万元,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1.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确认预计负债:

借:营业外支出

【(180+420)/2】300

贷:预计负债 ―未决诉讼 3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5

2. 2014年3月28日,法院判决甲公司需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200万元时:

借:预计负债―未决诉讼3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其他应付款 2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200*2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5(100*25%)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3.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甲公司需要调增留存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

贷:盈余公积 7.5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资产减值的调整

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确认资产减值。资产负债表日涉及资产减值的调整,主要是某项资产可能发生了损失或减值,但没有确定是否会发生,因而按照当时的最佳估计金额进行了相应的账务处理。但有证据表明原来的估计有误,则应对资产负债表日所作的估计进行调整。涉及损益的,要对所得税的影响一并进行调整。

例2. 2013年3月20日甲公司应收乙公司销货款200万元,乙公司开出了一张为期6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抵付货款。至2013年9月30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货款。甲公司在2013年12月31日编制会计报表时提取10万元坏账准备。甲公司2014年1月28日得知乙公司发生火灾,资金周转陷入困境,无法支付全部货款。甲公司估计可收回应收账款160万元。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2013年9月30日,甲公司应将“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乙公司 200

贷:应收票据-乙公司 200

2. 2014年1月28日,甲公司补提坏账准备3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200-160-10)

贷:坏账准备 3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3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

3.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甲公司需要调减留存收益: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5

借:盈余公积 2.2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25

如若乙公司为了保持与甲公司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于2014年1月31日付清了200万元货款。假设甲公司2013年财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日为2014年4月1日。对此类情形,甲公司应调增留存收益,其账务处理如下:

借:坏账准备1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1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0.75

贷:盈余公积 0.75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销售退回的调整

销售退回会影响已经确认的收入、费用和税金。对于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企业应当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和成本,调整报告年度或本年度的所得税费用。若该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则应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和成本,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所得税费用等;若该销售退回发生在企业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则应调整报告年度的收入和成本,所涉及的应交所得税,应作为本期的纳税调整事项予以调整。

例3.甲公司2013年11月28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取得不含税收入100万元,已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80万元。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未收到货款,按照2%的比例计提了坏账准备。2014年1月28日,由于产品不符合设计要求被退回。假定甲公司于2014年2月28日完成2013年所得税汇算清缴。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 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贷:应收账款 -乙公司 117

2. 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借:库存商品 8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0

3. 调整资产减值损失:

借:坏账准备2.34(117*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34

4. 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100-8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0.585(2.34*2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415

5. 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余额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甲公司需要调减留存收益: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245(100-80-2.34-4.41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3.245

借:盈余公积1.324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245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涉及前期会计差错的调整

会计前期差错会造成前期财务报表造成漏报或错报。对于发生的重要的前期差错,如影响损益,应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同时调整对所得税的影响。

例4.甲公司2010年6月28日以16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权,该专利法律保护年限为8年,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2014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现2013年无形资产摊销200万元。

甲公司应摊销无形资产320万元(1600/5*12/12),因企业少摊销无形资产120万元(320-200),属于前期会计差错,应调增无形资产摊销120万元,并追溯调减2014年年初留存收益。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20

贷:累计摊销12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0(12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90

借:盈余公积 9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

利润分配预案篇10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集团公司为组建优质资产包,通常把超额亏损子公司进行股权无偿划拨,超额亏损子公司是指在企业合并报表范围内存在的资不抵债子公司。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年大规模增加,其中比较常见的重组方式之一是上市公司购买母公司集团范围内未上市优质资产,从而实现集团内剩余优质核心资产上市。集团公司为使拟上市资产质量符合监管要求,剥离超额亏损子公司,剥离方式通常采用股权无偿划转,其中涉及超额亏损子公司被剥离时的会计处理问题,本文结合相关会计准则规定,通过简要案例对两种会计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例:某集团公司A下属3家子公司B、C、D,其中B为上市公司,C、D为全资子公司。C公司下属2家全资子公司E、F,其中E公司为超额亏损子公司,201*年年末,B公司拟通过向A增发股票购买C公司,A公司为使拟上市资产达到监管标准,要求C公司将持有的E公司股权无偿划拨给D公司,E 公司净资产结构如表(1):C公司个别报表对E的长期股权投资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二、超额亏损子公司剥离会计处理方式

(一)会计处理方式11.会计处理原则。C公司根据母公司A的指令将持有的E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给D公司的经济行为不属于市场行为,在不违反公司法规和损害债权人利益前提下,按照权益易原则处理,划转涉及的子公司净资产增减变动应计入资本公积。2.各公司会计处理。(1)C公司会计处理:第1年C公司投资1 000万设立E公司,当年E公司经营亏损-1 200万元。此时,在C公司合并报表层面与E公司相关的权益是未分配利润-1 200万元,资本公积200万元,合计-1 000万元,与C公司投资成本相等。(2)D公司会计处理:按企业合并准则,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的子公司在母公司个别报表层面的长期股权账面价值按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入账,但由于E 公司净资产为负数,故第2年D公司接受E公司股权时在个别报表不作账务处理,在备查薄登记。(3)A公司会计处理:该交易属集团内交易,故把此次交易C公司增加的200万资本公积、D公司增加的1 000万元资本公积、D公司增加的-1 200万元年初未分配利润进行抵消。

(二)会计处理方式21.会计处理原则。划拨也是处置子公司的一种,由于子公司为超额亏损,故无偿放弃子公司股权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市场公允价值,参考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原则,接受方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合并增加的子公司权益类科目采取还原方法,故根据配比原则,超额亏损子公司的亏损来源于经营亏损,故处置时应还原于利润表,即原超额亏损形成的未分配利润在零对价处置时应视同当期处置损益,增加当期投资收益。2.各公司会计处理。(1)C公司会计处理:第1年同前。第2年C公司根据A公司指令,把E公司划拨给D公司。C公司个别报表同前。

三、超额亏损子公司剥离会计处理方式差异分析

(一)差异数额1.C公司合并报表权益和利润项目区别。见表(2)。两种方案下,在C公司合并报表层面关于E公司的权益净额均是-1 000万元,但是在权益结构和当期利润表中存在200万元的差异。假设C公司其他因素形成的未分配利润为3 000万元,则方案1情况下C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1 800万元,资本公积为200万元;方案2情况下C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为2 000万元,资本公积为0。2.两种方案的不同对D公司没有影响。3.A公司的合并抵消分录差异。见表(3)。两种方案下,关于E公司划拨事项对A公司合并报表最终结果没有影响。

(二)差异分析对于上述两种方案的差异,笔者认为在以实现顺利交易为目的前提下的无偿划拨超额亏损子公司选择第2种方案更为合理,简要分析如下:(1)根据现有政策法规表述,超额亏损指被投资单位当期亏损额超过了期初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期末所有者权益为负数金额,在会计准则中称为“超额亏损”。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则被称为超额亏损子公司。我国现有的准则及相关规定对于超额亏损的会计处理规定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规定: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利润表中反映,子公司少数股东分担的当期亏损超过了少数股东在该子公司期初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其余额仍应当冲减少数股东权益,即少数股东权益可以出现负数。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损失,原则上应以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义务,应确认为当期损失,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在确认了有关的投资损失以后,被投资单位于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应按以上相反顺序分别减记已确认的预计负债、恢复其他长期权益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证监会2009年印发的第一期《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会计部函〔2009〕48号):公司对超额亏损子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前根据有关规定未确认的投资损失,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转让上述超额亏损子公司时,转让价款与上述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差额应调整未分配利润,不能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已在利润表内确认的子公司超额亏损,在转让该子公司时可以将转让价款与已确认超额亏损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合并利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