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19:59:16

造型设计论文

造型设计论文篇1

(1)调查对象

本论文的调查对象分为预备调查对象和正式调查对象。预备调查对象是对机床有所了解的研究生,共10人。正式调查对象是从事机床工作多年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分别有5人。其中,设计师来自设计公司,有丰富的机床造型设计经验;工程师来自企业,参加过机床造型设计的合作项目。

(2)调研过程

本调研的路线如图1所示,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调查框架。具体的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备访谈。它为正式访谈做准备,对正式访谈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模拟,发现问题,从而完善访谈提纲,使正式访谈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二阶段为正式访谈。电话预约访谈人员,确定访谈时间(90-120分钟)和地点,并将访谈提纲提前发给受访者,使之提前做好准备,提高访谈效率;访谈时全程录音并做笔记。第三阶段为参与机床造型设计方案讨论会。其目的是通过参与设计师、工程师、管理者之间的直接交流,深入分析影响机床造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主要原因。

(3)访谈提纲

本调研的访谈提纲有两种,分别是针对设计师和工程师拟定的,如表一、二为访谈提纲的主要问题。

(4)调研结果

在对设计师的访谈中,他们提到在设计机床造型方案时,一般不考虑机床的结构,他们认为成本足够,结构都能实现。但企业从经济性上考虑,会限制生产成本,从而改变机床的结构或造型去实现设计方案。最终样机与设计方案不同点主要是结构上不能完成的部分。在对工程师的访谈和参与设计方案讨论会中,了解到他们与设计师在完成初步设计方案后进行交流,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当遇到难以完成的结构时,设计师在讨论会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工程师认为设计师的方案都很美观、新颖,但结构上难以实现,为了考虑成本,只能放弃。他们认为最终样机与最初方案差别不大,因为他们会去用其他工艺替代不能完成的工艺,尽可能实现最初设计方案。

2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机床造型设计方案讨论会,获得机床造型设计方案可行性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了解到影响可行性的主要因素是造型、结构和成本。

(1)造型的美感因素

当今时代,人们非常重视产品带来的感觉体验。具有良好美学品质的产品,在使用中可以让用户心情愉悦,在展览会上可以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感受,对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很有帮助。企业引进工业设计的重要目的就是提高产品的美学品质。因此,机床造型设计方案在美学品质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是一定不会被采纳的。图2是设计师为某机床企业设计的磨床造型方案。该方案给人的视觉感受是笨拙、缺少美感,且体现不出磨床的特点,在方案初步评审中遭到淘汰。因此,造型的美感是决定设计方案是否可行的首要因素。

(2)造型的结构因素

机床的造型不能脱离结构而存在。结构是造型的基础,造型是结构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结构布局会影响产品外观的形式表现。造型的实现必须要以结构作为支撑,合理的结构能提高机床造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所以设计师在设计机床造型时必须考虑它在结构、工艺、装配上是如何实现的,不能效果图美观,而缺少可加工性,这样的方案是不可行的。如图3所示,该机床的造型设计方案底边切角成菱形,这种造型的内部结构很难实现,钣金折弯或焊接工艺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尽管该方案的美学品质受到肯定,但最终还是被放弃。

(3)造型的成本因素

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生产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师在设计机床造型方案时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高端,而要在生产成本限制内,展开设计创意,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图4门把手的中间设计了一条蓝色彩带,给人以精致的感觉,加工工艺也是可行的,但提高了造价。在设计方案评审后,将把手更换成市场上价格较低的标准把手。

3提高设计方案可行性的策略

造型设计论文篇2

空客凭借欧洲的航空工业基础,率先在大型客机上采用侧杆代替沿用了几十年的中央操纵杆,并用电传操控代替了机械操控。2014年6月空客在美国申请了一项专利,提出了未来基于实时显示技术与交互技术的无窗驾驶舱,该驾驶舱可以不需设计在飞机前方,而是可以在飞机的任何区域,该设计颠覆了现有飞机驾驶舱的概念。巴西航空工业、庞巴迪、达索等支线客机及公务机制造企业在驾驶舱造型设计方面更加具有灵活性,尤其是公务机的驾驶舱,注重造型的个性及多种材质的运用。达索公司的创始人马塞尔•达索(MarcelDassault)曾经说过:“Foranaircrafttoflywell,itmustbebeautiful(漂亮的飞机飞得漂亮)”。这句话不仅适用机的外形,也适用机内部的造型设计。中国曾研发过大型客机“运十”,其驾驶舱造型基本仿造了波音707。波音前副总裁乔•萨特回忆道:“我们登上了飞机并进入驾驶舱参观,驾驶舱里的布局和707飞机简直如出一辙。”目前中国的商用飞机事业蓬勃发展,其市场定位是面向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的客户,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商用飞机将面临国际航空巨头的直接竞争。市场定位和竞争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商用飞机驾驶舱设计必须是世界先进和一流的设计。因此,对世界现役飞机的驾驶舱造型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十分必要,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推陈出新,尽快在设计上实现超越。

2代表性驾驶舱的聚类分析

造型设计不同于工程问题,很多情况下是靠设计师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不断尝试获得的灵感。“产品造型领域,设计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重,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产品造型设计领域的知识与工程设计等其它领域相比,缺乏明确的知识界定和内涵。”基于案例的研究是一种对设计问题求解的有效方法,对机驾驶舱设计而言,案例是前人大量经验积累的成果,对成熟案例进行研究可帮助设计师迅速找准设计切入点、明确造型设计的方向定位。对驾驶舱而言,成熟的设计案例均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对新兴制造商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由于可供研究的现役飞机机型数量较大,而源自同一家公司或同一系列的机型,本身即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巴航工业的莱格赛系列飞机,其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很高,可以作为一类进行造型研究,只需要挑选出代表机型即可。本文中采用相似性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用以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样本,这些样本可以代表绝大多数机型的造型特征。

2.1驾驶舱造型相似性调研

在此调研阶段,首先通过网络搜集了国际上12家商用飞机制造商的66款机型的驾驶舱图片,并对图片进行处理,去除多余的视觉干扰因素,使图像尽量保持相似的角度及色彩,并借助小样本调研进行了66款驾驶舱的造型相似性判断聚类分析。选取了对造型设计或驾驶舱有一定了解的人员共30名作为被试者。设计类及航空类专业研究生、飞机内饰设计师、退役空乘等三类人群参与本次调研。调研采用两分法进行聚类,考虑到机型数量等因素,本次调研中的66款驾驶舱机型设定分为8组。调研过程采用的是本研究团队制作的、一款基于Flash软件开发的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被试者通过完成分组任务来展现他们对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判断。

2.2聚类分析与多维尺度分析

本文将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综合起来,帮助选取造型上具有代表性的驾驶舱。在一个被试者完成其分组任务时,上述造型相似性判断工具能自动生成关于66款驾驶舱造型的相似性矩阵结果。对30名被试者的判断结果取平均值后,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66款驾驶舱分为14组。从14组样本中,根据每个案例分值,挑出了14款具有代表性的机型,这些机型均可以被认为是彼此之间最不相似,即最有特点的案例。但是,有特点并不代表先进,比如有的案例被挑选更多可能是因为其密密麻麻的旧式仪表。虽然其造型与众不同十分有特点,但明显不是本次调研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理想机型。因此需要借助多维尺度分析,进一步对代表性案例进行判断与筛选。多维尺度分析的结果是将不同机型的相似性数值转化为了二维空间的距离,直观地展现了案例间的相似性分布情况:距离越近,相似性越高;距离越远,相似性越低。

2.3代表性驾驶舱将聚类分析

结果与多维尺度分析结果作为依据,并兼顾品牌及设计特点多样性,最终挑选出10款代表性驾驶舱,用于后续的特征线描绘与提取。

3驾驶舱造型设计特征线的提取

3.1驾驶舱特征线的定义

Jingjing等提出了用特征线总结飞机驾驶舱设计特征的研究方法。根据造型特征线位置和功能的不同,把飞机驾驶舱内饰造型的基本形态和造型结构分为顶控板(Overheadpanel)、遮光罩(Glareshieldpanel)、仪表板(Instrumentpanel)、中央控制台(Centrecontrolstand)和侧操纵台(Sidewallcontrolpanel)5个部分。因操纵杆对驾驶舱的总体造型有重要影响,在此将操纵杆(ControlStick)单独列出,把驾驶舱总体造型进一步划分为6个主要部分。

3.2特征线提取的步骤

在进行驾驶舱特征线的提取时,首先是对原始图片进行描摹,用线条图来表现出驾驶舱空间。然后对全部线型进行重要程度排序,把从属线型删减,强化重要造型特征线的表达,修正透视角度,从而简练地概括出核心设计特征。3.310款代表机型驾驶舱造型特征线的提取特征线提取是把复杂的驾驶舱造型归纳为符号化特征,用以总结不同机型的核心造型差异。在提取过程中对通用性的部件(例如面板按钮等)进行简化处理,重点提取以遮光罩为物理中心与视觉中心的6个部分的大轮廓特征,如图9所示。

4驾驶舱造型设计的差异分析

根据提取的特征并结合不同品牌的多种机型进行判断,驾驶舱设计呈现较强的“大布局趋同,分部件差异”的特点。大布局趋同:从10款代表性机型驾驶舱来看,绝大部分案例服从6个组成部分的划分方式,且每个部分的使用功能类似,说明驾驶舱的功能布局已经趋同化,目前还没有机型采用颠覆性的创新布局。但空客等公司申请的专利显示,各个航空巨头已致力于开创新一代操控布局,并开始布设造型设计专利壁垒。分部件差异:从代表案例每个组成部件的造型对比来看,则部件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大,仅从单个部件的造型特征就基本可以分辨出不同机型的驾驶舱,说明各个厂商均较为注重驾驶舱内部部件造型设计的独创性。当然过分的独创性会带来标准化的问题:飞机操作的通用性降低,使得飞行执照不能像汽车驾驶证一样广泛通用,执飞不同公司的飞机需要重新考取执照。这对新兴制造商的启示是:需要考虑系列机型驾驶舱之间造型的通用性,这会大大提高机组培训、操作手册编写等客户服务工作的效率。巴航工业作为最大的支线客机制造商,至少有三种不同造型风格的驾驶舱。庞巴迪也有两种以上驾驶舱风格。湾流、达索、赛斯纳等公司主要生产公务机,驾驶舱风格呈现了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空客各机型的驾驶舱造型多用简练的几何形与直线条。系列飞机保持了高度的通用性,具有基本相同的驾驶舱布局,宽体飞机和单通道飞机可以由同一群飞行员驾驶,降低了航空公司的人员培训成本。空客驾驶舱设计特征可以归纳为:简洁的几何形设计、高度的通用性和“后发优势”的应用。波音机型的驾驶舱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很多细小的体块,整体造型更偏有机形态。波音飞机相对风格多样,新机型会更新造型设计,并应用最新的设计形态语言。如波音787的驾驶舱,大量采用曲线、弧面等流线型设计语言。波音驾驶舱设计特征可以归纳为:有机形态与流线风格、前瞻的设计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侧杆操控起源于空客,目前巴航工业莱格赛(Legacy)500、达索猎鹰(Falcon)7X、中国商飞C919、俄罗斯正在研发的MC-21等均采用侧杆操控。其优点是可以增加飞行员腿部的活动空间,不会阻挡视线,手臂的可达性更好。从特征提取图来看,采用侧杆操控的机型,驾驶舱整体空间更加简洁,视觉负担明显降低。目前多数机型仍然在使用中央操纵杆,中央操纵杆的优点是更符合驾驶操控认知习惯,并且正、副驾驶可以随时知道对方的操作从而避免误判。但是从造型上来看,中央操纵杆把驾驶舱空间进行了无序分割,破坏了视觉连续性,增加了认知负担。部分厂商对操纵杆形态进行了改进,如赛斯纳的奖状野马(CitationMustang)、巴航工业的飞鸿(Phenom)-300只保留了与中央操纵杆相似的操控方式,但取消了底座增加腿部空间。类似的改进至少从空间划分的角度来看更加合理。

5结论与展望

造型设计论文篇3

1.1整体造型设计

宝石切割机造型设计主要受材料、内部结构和生产技术等物质条件的制约。优化产品内部结构,使之尽量紧凑,可为外部造型提供更多的变化。完美的设计应是统一和谐的,使人产生单纯而有序的舒适感觉。原宝石切割机仅采用直线造型而过于单调和呆板,通过改进设计,在保证整体感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曲线造型,从而产生美感,改变过去该类产品给人留下的陈旧印象,使之符合国际造型设计趋势。同时,利用曲面的流动感可有效减少机器因体积庞大而产生的笨重感,新款宝石切割机整体造型如图4所示。该造型主要运用简洁、明快的设计语言,通过外部的白色曲面对内部绿色柜体的包裹,可有效改变原机器呆板生硬的造型,同时利用曲面之间的组合及直线与曲线之间的配合,充分体现出高科技感和时代性。大型机电产品功能性较强,针对原产品造型生硬,材质、色彩冰冷等问题,在造型设计时引入了具有情感的流线造型,给操作者带来心理上的放松。利用流线型独有的亲柔性品格,可传达出情感细腻、舒缓、精致等知觉意象,可与操作者产生情感互动。

1.2色彩设计

色彩是产品外观的重要部分,色彩搭配得当可增加机器的美观性,反之则会影响操作者的情绪和注意力,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据国外的有关试验得出结论:机电设备的色彩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及色彩的层次变化如能和谐,劳动生产率可提高2%~10%。考虑到宝石切割机所处的环境,选用白色和墨绿色为主体色彩,这两种颜色可有效缓解操作者在长时间工作时的紧张情绪。为使宝石切割机的关键部位产生警示作用,采用鲜艳的颜色,如在该机器的摇臂、操作屏的把手及柜体和观察窗的把手等需移动的部位使用橘黄色。整个机器共使用了白色、橘黄色和墨绿色3种颜色,这些颜色也是该企业的标准色.

1.3人机工学设计

宝石切割机的人机工学设计主要运用在控制屏和观察窗把手等部件上。原产品的操作屏固定在旋转臂上,因而无法调节高度和角度,无法使操作者处于最佳的操作位置。为解决该问题,在重新设计操作屏时,在旋转臂上增加了可上下移动的铰链结构,且在铰链的连接部位增添了能够调节角度的旋转装置。此外,为方便操作,在控制屏的下方增加了1个向上弯曲的把手,把手的造型和安装的位置均考虑了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要求,以方便操作者使用.有呼应。在改进设计时增加了把手的体积,使之符合人手尺寸,把手造型是流线型的,进而增加了手的握感.

1.4品牌识别设计

品牌可给企业带来除产品自身价值以外的无形资产,让消费者对品牌及品牌所包含的产品生成认同感。对处于自主研发阶段的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来说,需要通过具有品牌特色的产品造型提高用户的认知度,促进品牌传播,树立品牌形象。通过制订企业产品的统一外观风格来保证品牌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构成家族化设计语言是当今企业的主要设计方法。通过造型设计构成品牌识别的途径有两个:

(1)规划产品系列化的设计语言,通过外观造型和色彩的统一规划,形成产品独有的、鲜明的造型语言,给消费者留下固有的印象,当看到这些造型元素或色彩时易联想到该品牌。因此,在设计该款宝石切割机时,引入了同类产品中不常采用的曲面造型,且色彩也是该企业独有的标准色。

(2)在产品醒目的位置出现企业标志和产品型号,让操作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形成该品牌的价值,树立品牌形象。

2结论

造型设计论文篇4

民间美术艺术承载着来自古代的文化、哲理、审美、民俗等多方面的集合,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赋色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以富有深意的造型和充满地方特色的材质代表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内呈现的人文环境。民间美术艺术也因文化中心的多次迁移而表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现象。在国内,对于民间美术的分类也有多种看法,如李锦璐先生在《对民间美术的一些认识》中进行的分类,包括:“日常活动、节日活动、祭祀活动所表现出来。”而邓福星先生则在《论民间美术》中将其归为:“供奉、宅居、服饰、器用、贴饰、游艺等六类。民间美术的分类繁多,工艺也各有千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部分都有所表现。小到陶瓷玩具、剪纸、刺绣,风筝。大到雕塑、泥塑、建筑石刻,还包括一些特色的小吃玩意儿:糖人、面花面点等。它美化了物品的功能,并赋予它们新的审美意义,全方位的体现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民生活的现状。

二、美术设计中可对民间艺术的选用

(一)民间色彩

我国的民间美术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其在色彩的选用上更是五彩斑斓,富有深意。就像瑞士心理学家卡尔.琼曾说的:“色彩是潜意识的母亲,它可以唤起人们早已忘怀的记忆和情感。”奇妙的色彩语言在民间美术中的运用凸显艺术的文化性,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交流对话的语言形式之一,具有装饰、象征、寄托等多重功能。民间色彩的应用不是纯粹的随心而定,根据情感来搭配,而更多的是在生产活动与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些定式方向。如古人在色彩观念中形成的阴阳五行说和趋吉避凶的世俗心理,或是对单种颜色的色彩崇拜。现代社会是视觉时代,而色彩在视觉中带给人更多的情感导向,让人在第一感官中产生或明快,或沉静,或绚丽,或素雅的印象,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服装的颜色、建筑的颜色、商品的颜色甚至是整个城市的颜色基调,很大一部分都需要色彩的仔细搭配。美术设计作为以视觉为主的艺术设计形式,更需要来自民间色彩搭配的借鉴。

1、单色崇拜

人类对色彩的最初认识就是从单色开始的,根据科学调查,人类从婴儿时期开始识别黑白两色,也就是说从出生开始到4月后,人眼中的世界从主观认识上是如同黑白电影一般的,到后来随着各项身体机能的成长才逐渐识别到其他颜色。而黑白两色的简单搭配,也被赋予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八卦变化。“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认为:“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史记•封禅书》)”又回到了黑色崇拜。人们对某种颜色的喜爱似乎代表了某个时代的特殊印记,确又在历史的前进中周而复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设计师总是利用色彩的视觉冲击来吸引观者的注意,而单色所彰显的精炼感能带给受众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强的冲击力,对主题所要表达的情感以简单直白的形式呈现给大众。民间色彩中所流露出的简洁、鲜明、响亮让现代美术设计增加几分“少即是多”的美感。一来可以表明艺术品的整体基调,二来通过人们对民间色彩含义的某些固定印象,完成对信息的传递与输出。

2、五彩彰施

从单色到五色,人们将颜色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在了一起,成为认识天地、自然与与神灵相接的重要思想。我国传统的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五行说”相对应,如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中所提到的:“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就是将五种颜色配以五行的对应说法。因为五行之说是相生相克的,所以在颜色的搭配上也有诸多的可与不可。民间美术色彩的对比从色相上来说跨度很大,而且多使用补色、冷暖对比,显得较为浓烈或夸张,极具表现力。如在民间木板年画的色彩应用中,为了让整个色调更加有节日的喜庆效果,用“红配黄,喜煞娘。”等搭配方式,让红色从侧面引发人对火的联想加上黄色的亮眼,无形中就将我国传统节日的气氛表现了出来。现代美术设计过程中,充分借鉴民间色彩搭配,能对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如一些复古的服装服饰,将现代工艺之美搭配上民间色彩的绚丽,创造出极具本国特色的民族服饰。又比如在广告设计中加入各种民族色彩标签,将城市所象征的颜色作为某种文化输出,实例是北京的出租车就将黄色作为基本色,与北京“皇城”的身份相匹配,然后选择四方的八种色,代表祖国的四面八方。

(二)民间艺术造型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呈现给大众的不仅仅是奇特、宽博的造型方式,同时也包括了在进行这项运作时所剖析到的创作手段、社会背景、文化内涵、民族情怀等等。艺术造型是千人千面的,极富有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但会通过相互影响而在某一地区形成独特的定势。但从创作的思维方式上来说,中国民间艺术造型也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艺术造型有共同点,如法国、苏联等地出土的“丰产女神”像与我国辽宁红山文化女神裸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一位先哲所说:“人类趟过的是同一条河流。”即便如此,各个地区的人民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还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状态。中国民间造型艺术迎合着古代历史文化的潮流,展现出不同寻常独特的魅力。“以大为美”、“以生为本”、“对称性特征”、“造型的完整”是本国民间艺术造型的几项特点,也为本国的各类造型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涵义,如比喻剪纸中出现的“双鱼石榴”、“莲花娃娃”,泥塑中出现的“虎头帽”、“猪头鞋”等等,都从坦诚的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对生命、自然的真挚情感。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开始关注文化的民族性和本土化,在诸多的现代商品中,在功能作用得到极大满足的前提下,人们逐渐返回到对产品的传统性、手工性及自然感的关注,如一些以现代人物、生活为题材的新年画报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传统造型的商品以新材料仿旧制造后又成为人们的陈设把玩。现代美术设计在点、线、面的分割组合中需要图形本身包含的涵义和文化来支撑。

三、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篇5

经过现下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有关三度空间内部立体形象以及运动创作活动开始紧锣密鼓地运作,其始终向外传输某种虚拟世界体系信息,设计主体的中心任务就是依照既定模型运动轨迹以及虚拟摄影器械进行异质化动画参数设定,最后配合方案指令赋予模型相关材质并照上灯光;所有后期的激烈情节当然需要计算机自动调试完成。而动画角色定义刚好就是整个艺术规划体系中的特殊要诀,其秉承一系列夸张、拟人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可视形象搭设,动机标准其实就是赋予各个动画角色比较特别的生命力、艺术感染效果。可以说,角色设计工作已经成为整部影视作品中的主导元素,单位脚本都必须围绕其实施科学掌控。尤其在创作前期阶段,依据剧本延展条件审视,系统地整合各类视觉形象,使得设计师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清楚得传输到受众人群之中。这部分想象、个性内容基本源自于生活考究经验,能够侧面烘托人们的现实生活状况与理想认知标准。优秀的作品架构内部,角色形象以及性格特征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放大化处理,设计主体长期维持童心状态,尽可能地拓展创造力跟想象力。整个动画中几乎包揽万象,其与电影一样能够刺激人们创作的火花,区别的是三维动画中的角色大部分是为了迎合剧本需求被创造出来,透过形态比例、动作流程以及语言特征观察,都或多或少隐藏着设计主体的性格特征。创作流程中,规划人员有必要联合故事时代背景以及内容疏导格式进行角色设计,包括身高、服装样式、发型以及配件等;另外,影片整体艺术表现风格也将深入影响动画造型结果,具化要素就是美术设计与动画语言,总结为角色造型一直维持与动画风格相辅相成的交互关系。

2三维动画角色造型分类标准陈列

造型设计工作需要针对外在形体与潜在气质做出叠加改造,卡通赋予角色一种特别的造型基础,使其能够尽量规避生活中混乱认知迹象,充分彰显独到的艺术风格。所谓的角色设计类别基本呈现为:(1)拟人化造型。三维动画场景之中大多采用拟人手法实施造型梳理。例如,《狮子王》中的辛巴、《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等,因为孩子比较喜欢动物,涉及生命化、拟人化的处理结果将会令我们发现截然不同的世界奇景,这种夸张式工艺在动画作品中可说是随处可见。因此,拟人化造型调试工艺主要呈现以下细化特征:首先,外型要基本符合动植物显性特征。其次,关于人化的手部、面部特写要足够精细,全面迎合人们正常的审美习惯。(2)写意类造型。基本强调部分个性化特征显著的角色造型,这类动画作品基本被定义为艺术片,其造型处理结果不会出现过多要求,只要透过影片反映活动中能够适当激发观影人群的联想思路便足以。其在造型设计工作上往往散发出一种随意性色彩,但对于影片整体风格把握能效上的确精良。

3三维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细化流程分析

(1)整体风格确认。针对动画剧本内部角色实施设计活动中,需要首先掌握内容表述风格,异质化类型动画角色表现手段几乎是天差地别的,必须保证设计过程中进行整体考察、验证。(2)角色性格搭配。动画里应该全程传递着多角色交流的活跃氛围,经过细致化的对比、映衬能够进一步彰显动画核心灵魂,针对这类性格特征做出有机铺陈便对影片整体收视成果产生巨大影响。当然,除了在表演活动上,造型基本承揽全篇章疏通的职责,单纯拿《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为例,在迷你王国中的小矮人就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其对神幻王国探险的气魄以及天真的童心都博得大众的喜好。(3)从自然、传统艺术资源中挖掘灵感。三维动画角色设计本就该结合自然、人文情感环境实施长期调研,从中掌握无限的素材资料,经过设计主体科学鉴定与提炼、挖掘之后,使得一些看似丑陋的事物也能变得活泼可爱。传统艺术经过长时期的锤炼已经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针对其进行有机吸收、改造将为作品自身内涵灌输更多活力因子,不计较地域、民族差异特性,无论任何艺术审美观念都将得到充分融合。因此,能够使影视作品渗透出一种传统绘画气息,引起更多爱好主体的审视。例如,中国传统雕塑工艺具备丰厚的装饰趣味,比较迎合我国民族个性和审美心理标准,我国在三维动画角色定义上就应该广泛吸纳更多传统风格,使得材质彰显成果充斥着我们自己的角色韵味。(4)夸张与变形处理模式。在进行角色设计时我们一般要考虑所设计的角色主要特征在那里,这些特征往往是吸引观众的地方,抓住它并对它进行夸张强化处理,动态上亦是如此。实施夸张变形处理环节中应该注意以下细节:首先,对形体要进行归纳,强化几何形体。其次,注意对比,包括体量上的大小对比,细节的烦琐与简洁的对比等。最后,掌握好适度与整体协调,注意平衡。例如,在二维环境中一个硕大脑袋可能比较可爱,但将他放入三维中就显得特别怪异,因为在三维中除了考虑形还应该考虑到体积的因素。

4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篇6

1.1机械设备审美的评判标准变化

过去的机械设备外观设计中多用较为硬朗的线条,因为硬朗的线条富有力度、给人扎实稳定的感觉,因此也容易产生信赖感。随着更多关于人机关系的探讨的出现,富有亲和力的圆润造型开始博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此人对机械设备的审美开始进入另一个阶段。

1.2影响机械设备类产品的审美因素

人们对机械设备的审美也会受到对其他机电产品的审美的影响,例如电器电子设备。虽然电器电子产品与机械设备有着不同的市场,也有着不同的工艺制作要求,但电器电子产品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造型处理方式及特点已经随着长久的使用过程深入到了人对设备的审美中。因此,工业设计师可沿用人对电器电子产品的审美来对设备外观进行设计。

2设备的外观造型方法

2.1钣金技术条件下影响机械设备形态的基本因素

形态作为机械设备造型的重要特征,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分解为基本的点、线、面、体四个基本元素,结合钣金类产品的整体造型,其形态的构成元素可以从线和面两个基本点进行研究。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形态的美感,更需考虑板材原料和成型设备对钣金件的影响。机械设备类产品一般不采用模具成形,而是利用数控钣金设备(如数控转塔冲、数控折弯机等)并辅以必要的手工操作,因而在设计分块时,分块过大,会超出设备的加工能力,同时过大的钣金件对装配精度要求很高,会导致零件结合缝的宽窄不一,影响设备外观;分块过小,增加零件数量,使加工和装配的累计误差增大,难以保证钣金零件都位于设计表面内,造成包裹壳体表面不平整,在视觉上易造成细碎感,影响造型整体性。从线性元素出发,机械设备的整体形态可被概括为直线型、曲线型和曲直结合型。虽然造型风格各异,但对单个钣金件在整体形态中的造型要求却是相同的。在对棱边和分缝的处理上应遵循以下几点:(1)采用向内折边的技术,提高板材刚度的同时将板材毛边隐藏在壳体内。(2)分缝不与棱边重合,否则将会不可避免的把毛边露在外面。(3)分缝应避免位于曲面上,以免造成装配难度增加,拼合后形态规则。(4)避免三条以上的分缝相交于一点,否则会由于钣金件精度不够而造成交汇点的断裂感。机械设备造型存在一定的独立性,要表现安全、合理、严谨、科学的心理和视觉感受,同时要考虑到内部结构和使用环境,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其加工成形的过程,以及钣金件的特性,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2.2重型设备——清晰的结构关系、明确的功能布局

重型机械设备一般包含很多功能部件和结构部件,容易给人以复杂、笨重、呆板的感觉。若是简单地对设备进行包裹则会加重这种感觉,因此,需要对护罩进行分割进而达到模块化、秩序化的目的。对大型机械设备按照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来区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模块,并将局部模块的风格延伸到整体的造型风格中。这样用户能够通过它的外观清晰地了解到它的内部构造及使用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设备操作的流程,减轻操作者的心理压力。

2.3轻型设备——营造饱满和精致感

轻型机械设备一般结构和功能较为简单,过去对其护罩的处理过于单薄,会造成设备的单调、低端、使用不安全的形象。通过对设备护罩进行细节的刻画和营造饱满的张力感,可以带来科技、丰富的视觉感受。而要将自然形态中生物的张力感运用到人造形态中,需要从本质上把握张力在塑造空间形态中的作用机制和起承转合关系,提炼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内在作用力。以往的机械设备外观仅仅以为满足操作的可行性和物理安全,对设备进行包裹,造成无序的骨骼感和生硬的视觉形象。将设备的内在结构与护罩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得设备更为整体,而且通过营造饱满和精致的产品语义,赋予设备新的生命力与独特的品牌形象。在铣齿机设备的外观造型中,通过机械设备外观造型设计实验的前后对比,可以直观的发现,设计后的设备外观,在整体硬朗的外观造型下,通过柔化转角轮廓的造型方法,在底座进行了大圆角的处理,使得设备呈现出饱满圆润的造型风格,不仅增加了设备整体的体量感,同时硬朗与柔和相结合,两者之间形成协调的对比效果,有效改善了机械设备以往呆板僵硬的外观造型特点,同时饱满圆润的整体效果提高了产品与使用者的情感互动性。

2.4综合因素分析

除了主体形态,机械设备外观还由许多综合因素构成,这些综合因素也是设备外观的细节之处。机械设备外观设计上的综合因素主要有4大类:材质、工艺、色彩、标识。(1)材质上: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属性,例如粗糙度、透明度、纹理。合理地运用材质的对比会增加设备的层次感。(2)工艺上:细致的工艺技巧会更生动地表达设计概念。以表面处理为例:涂饰:把涂料涂覆到产品或物体的表面上,并通过产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使涂料的被覆层转变为具有一定附着力和机械强度的涂膜。丝网印刷:丝网印刷就是在丝网上涂一层感光材料,利用其感光前后可溶性的不同,经过感光后将不需要的部分洗去,从而控制何处能通过油墨,何处不能通过。塑料件的丝印是塑料制品二次加工中的一种。这可以使塑料件的外观得到极大改善。贴膜法:将印有花纹和图案的塑料膜紧贴在模具上,在加工塑料件时,靠其熔融的原料的热量将薄膜融合在产品上的方法。热烫印法:是利用压力和热量将压膜上的粘接剂熔化,并将已镀到压膜上的金属膜转印到塑料件上的方法。(3)色彩上:大块的色彩可能会一下子吸引住人们的目光,但一个用于点缀小色块却可以引导人们的视觉中心,更体现精致化和品质感。(4)标识上:是让一个产品更加完整的应用。标识既包括了标志,也包括了各种丝印图案等,主要用于识别。尤其对于一些操作性弱,属性不是很明确的产品更加有利。

2.5机械设备造型中新材料的应用

由于机械设备整体外观造型都是建立在钣金技术的基础上,所以不难发现以往的机械设备产品的材质应用上都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一种或是几种冷轧板的使用,加上后期不同颜色喷漆的表面处理。在最新的设计实验中,可以发现,在传统的材质上,引入新材料,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对比,可以为机械设备的外观造型增添特色。

3结束语

造型设计论文篇7

点缀性在汉语词典中是指对事物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点缀性是充分运用点的视觉特征对鞋靴产品造型设计进行构成和点缀,打破其原有的固定和单调模式,但又不打破产品的整体效果,运用点缀的方法以点的形态进行穿插,从鞋靴产品形态、层次关系、色彩关系上来丰富整个产品造型设计的视觉效果。

1、单点的点缀性

1)单点元素在正装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正装鞋是在正式场合穿用的鞋靴种类,要求造型款式庄重大方,不能有过多的装饰,例如素头内耳式男正装鞋、浅口式女正装鞋等。在正装鞋上使用单点元素进行装饰时,大多使用镶嵌的装饰手法,要求“点”的造型应简单、大方,不使用造型怪异的造型,“点”的体积面积较小,“点”的色彩要求与鞋靴色彩较为统一,否则将会改变鞋的品类和功能

。2)单点元素在时装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时装鞋是指造型富有创意和艺术性的鞋靴。时装鞋与时尚紧密相关,款式要求漂亮、新颖。单点元素应用在时装鞋的装饰设计中时,可以对应鞋靴的穿用季节,例如在春季时装女鞋上,可以印刷的平面花朵或立体的皮革花朵或蕾丝花朵作为装饰,以突显春暖花开的美好气息。也可以通过预测流行趋势进行点元素的装饰设计。例如使用铆钉、水钻等装饰材料,以冲孔、粘接等装饰工艺进行点缀。

3)单点元素在晚礼鞋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晚礼鞋也可称做晚宴鞋或晚装鞋。是女性夜间社交、娱乐活动穿用的鞋,张扬、炫耀、标新立异(并不怪诞)。在晚礼鞋造型设计中装饰配件的设计运用、色彩、材质、装饰工艺和图案的作用比较大,尤其是配件要素发挥的作用更大。晚礼鞋追求的风格特点是华丽、高贵、新颖、浪漫,基于晚礼鞋的风格特点,单点元素应用在晚礼鞋造型设计上时,其面积体积可以较大,造型可以较为夸张,可以使用镶、嵌、穿、编等装饰。例如在晚礼鞋上使用体积较大的编花,或者在靴筒上印刷特定的图案等。

2、多点的点缀性

使用多个点元素进行时装鞋的设计时,可以在使用不同形状的点的同时,对点元素进行大小、色彩、形状等的变化,丰富鞋靴产品的造型设计。

1)大小对比。大小对比是指两个以上的点元素在同一环境中相互比较,还表现在点与产品整体之间的大小比较,主要是体现一种主次关系,在视觉和触觉上给人以一种对比关系。

2)形状对比。不同形状的点具有不同的性格,对产品的风格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点形状的对比应用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色彩对比。色彩是最能迅速传达信息和表情达意的,最能直接左右人们的情绪。在使用多点元素进行点的颜色对比时,点的颜色变化一般二至三种为佳,色彩愈少,愈醒目,整体感愈强。

二、收缩性

单独的点形态在视觉上具有收缩性,点的形态能够从其他较大的形态中分离出来,对视觉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引起视觉更大的关注,可以相对稳定人的视线,让视觉在点的形态上相对停留,则对视觉产生了特殊的定位效果。点元素的收缩性在鞋靴产品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单点元素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力,能够使产品更加突出本身的特点,达到吸引大众的目的,例如“点”元素与鞋帮材料整体颜色形成对比。二是利用鞋靴造型上的“点”元素,不光对鞋靴造型有一定作用,还同时具有其他效果。例如将鞋帮上的金属装饰件都设计为品牌商标的形状,既满足鞋靴的装饰效果,也起到了宣传鞋靴品牌,加深消费者印象的效果。

三、虚线性

点的有规律的移动和组合可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动感和律动感,具有虚线的特殊视觉效果。在进行点的移动的同时,可以对点的位置、大小、形状、距离进行有规律变化,使之产生一定的韵律感。点形成的虚线也就具有了线的各种性格特征,直线的单纯、理性、稳重、坚硬和男性化,多使用在男鞋的造型设计中;斜线的活波、飘逸,几条水平线倾斜排列的运动感,多使用于运动鞋造型设计中;曲线与直线相比,具有柔软、浪漫、活泼、抒情和女性化的意味,多使用于女鞋和童鞋造型设计中。

四、虚面性

点的有规律的移动和组合可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动感和律动感,具有虚面的特殊视觉效果。点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虚面就具有了面的各种性格特点。也可形成不同的图案,鞋靴造型设计中面的形状有抽象和具象之分,具象的面以自然物象为蓝本,包括动物、植物和生物等形态,造型生动,自然流畅。抽象的面多根据人的意识和想象力,创造出的具有理性、秩序和简洁的艺术形态。在鞋靴设计中,使用点形成的虚面形态,可以很大程度上完成鞋靴产品的创新设计,体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点形成几何虚面形,具有简洁、明快、冷静和秩序感,大多应用于正装女鞋和男鞋的设计中。点形成有机虚面形,具有生命的韵律感,广泛的应用于女鞋和童鞋的造型设计中。点形成的偶然虚面形,具有不可复制的意外性和生动感,在前卫风格的鞋靴造型设计中应用的最多。点形成的不规则虚面形,是人为创造的自由构成形,具有很强的造型特征和鲜明的个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所有鞋靴造型设计中。

五、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篇8

桥梁造型的关键在于桥行,也就是桥梁的外形。桥形的作用在于桥梁与周围环境是协调统一的纽带。为了保持桥形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在设计上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1协调与统一

所谓的“协调统一”,是指桥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桥梁本体构件之间的多样统一。具体的要做到两个方面:

(1)从多样中寻求统一。其为差异的统一和对立的统一两个方面。前者是不同量的因素之间存在统一,比如在桥梁结构中,支承传力结构、承载跨越的主体结构以及附属结构三者功能不同,但是将它们组合到桥梁建筑中就要达到协调统一,才能保证桥梁建筑的实用;而后者则是指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的统一,比如悬索桥的塔和索,一刚一柔,形成对比,在形态上形成强烈的感官效果,相互对立却又能达到统一。所以在桥梁造型设计中要擅于以规律的变化组合寻求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桥梁建筑的统一有着其基本的原则,即“结构统一,桥墩简单”,具体地说就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引桥和主桥的结构体系要统一或相近;第二,桥墩造型要简单,结构形式要单一,这一点在立交桥的设计中尤为重要。对于拱式体系桥梁来说,要关注主孔和两端桥的协调;对于梁式桥来说,要关注墩台造型与上部结构的协调;对于悬索体系桥梁来说,其引桥就应用轻型结构。

(2)从统一中寻求多样。其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统一形式,但是在实际桥梁设计中,过多的雷同会时的桥梁变得单调,没有特色。因此,要在统一中求多样,寻求更多富有创意的设计,以此为桥梁造型增添新颖。

1.2对称与非对称

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类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对称的美,当然桥梁也不例外。桥梁的对称既能够表现出力学上的平衡,又能够融入艺术的原理。从古代开始,我国的桥梁就具有极好的对称均衡性,特别是多孔桥,桥孔的设计不仅可以省略桥墩的设计,还可以主从关系上也展现的很明确。桥梁造型不能一味地运用对称,也要考虑设计的环境和其他因素,不然的话会使桥梁显得呆板平庸。由于水文和地质等原因,桥梁一般会采用非对称形式,以不等距离来平衡桥梁的体重,使其在空间效果上达到均衡,桥梁也会显得生动活泼。对称的美在于稳重庄严,非对称的美在于自由灵活,只有结合地理环境、技术材料等相关因素,灵活运用这两种结构,才能设计出具有魅力的桥梁建筑。

1.3比例与尺度

桥梁建筑的结构突出,比例的协调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桥梁建筑的比例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桥梁整体结构与局部本身的三维尺寸的关系;第二,桥梁整体结构与局部,亦或是局部与局部之间的三维尺寸的关系;第三,通常意义上的比例。桥梁的比例关系与地形、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技术息息相关,当这些因素按照自然规律被确定下来时,其中的尺寸比例就会成为典范。确定桥梁的比例的常用方法有几何分析法和数学分析法。

(1)几何分析法。几何分析法就是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基准,利用几何图形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来控制建筑整体,尤其是建筑外形和局部控制点,以获得协调统一。

(2)数学分析法。在数学分析法中最有名的是黄金分割比例和动态匀称比例。在我国古代,三孔桥和五孔桥的跨径布置的比例关系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虽然在进行桥梁整体或是局部规模尺寸时可以用以上比例关系,但是还是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桥梁的比例要同时符合结构和力学的前提下进行艺术构思;②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技术条件、功能要求以及思想主题等进行调整。而尺度,是建筑的整体或局部在视觉上的感受与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与真实尺寸一致的自然尺度、建筑空间看起来比实际尺寸小的亲切尺度和建筑的视觉尺寸大于实际尺寸的雄伟尺度。

1.4稳定与动势

稳定是桥梁建筑安全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结构稳定和视觉稳定两个方面。而动势是传统上的稳定随着技术和结构不断发展之后衍生出来的一种视觉稳定,不仅可以给人视觉上的稳定,还可以让人们感觉桥体的力量感。

2对桥梁造型景观设计的分析

桥梁景观设计是为了使桥梁的建筑造型和结构形式更加美观。

2.1与区域环境相互协调

首先要收集基础资料,比如桥位平面图、城市规划等,其次是了解城市内涵,其中包含城市文化、居民的生活习性等,桥梁设计要与城市定位相符合,以确定设计主题和桥梁景观。比如:

(1)回应当地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

(2)充分利用当地特色的材料和能源;

(3)借鉴当地其他优秀建筑文化理念;

(4)突出地域经济性。

2.2细部构件与结构的相互协调

细节部分包括路灯、标志标线、夜景灯饰等,细节部分可以表现出设计师的意图,并且还可以使桥梁更具细节艺术美感。

(1)栏杆。对于栏杆的要求不仅是富有细节美感,还要与桥梁整体协调统一,所以其造型要与桥形相配,这样才能发挥栏杆的帮衬和加强作用,不会喧宾夺主。比如斜拉桥,斜向拉索为伞状,栏杆就可以用相同斜度和方向的造型。

(2)照明设计。夜景照明设备只需满足人们步行和行车的灯光需求,如果过亮,会使桥梁的光环境变得平淡,所以照明要素要能够展现出主要对象。悬索桥的照明要素有主缆、钢箱梁等,斜拉桥的照明要素有索塔、斜拉索等,照明要素之间要主次分明。

(3)铺装景观。铺装景观要符合环境艺术,满足城市建设需要和人们休闲生活需要。既要满足通车和行人的要求,又要具有色彩、图案和质感,另外还要考虑到后期维修工作的难易程度。

(4)桥头建筑。桥头建筑一般是具有艺术性或是纪念性的雕塑小品,形景点,还用于衬托桥梁主体。这些雕塑小品要能够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给人启迪。

(5)视觉效果。要重视桥侧的视觉效果和桥梁的附属结构设计,同时也要对过桥管线进行美化等。美化这些细节部分可提高桥梁景观的整体艺术价值。

3结语

造型设计论文篇9

基于Rhino设计汽车车身造型的步骤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种类繁多,车身造型也是五花八门,但大多还是采用了流线型的汽车车身造型设计,这样可以使汽车形态流畅、简洁大方、又减少了空气阻力,尤其以跑车造型最具代表性,但这样的造型却给建模带来很大难度,下面就以一款概念跑车为例,阐述Rhino制作汽车车身的三维建模方法。

1背景图导入

在Rhino中最为精确建模的方法就是把各角度的背景图插入到相应的视图中去。背景图需提前在AUTOCAD软件中制作出来,一般我们选用的角度多为顶视、侧视和前视。然后应用Rhino软件的Back-groundbitmap工具将背景图插入到相应视图中,调整比例和位置使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互相符合,如图1是背景图插入并对齐后的样子。

2绘制车身的特征

曲线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首先利用之前调整好的背景图,应用曲线工具绘制出构成车身主要曲面的特征曲线。由于特征曲线直接关系到汽车整体造型质量的高低,所以绘制时先打开Planner模式,然后在一个视图中绘制出特征曲线,再使用controlpointson工具到相应的视图中,依照曲线的方向去调整每个控制点的具置,控制点越少,曲线的光滑度和精确度就越高,如图2是各视图中的汽车特征曲线。

3创建汽车的车身主体

在完成特征曲线的绘制后,就要进行曲面生成的步骤。由于该车完全是流线型造型,为了生成光滑流畅的曲面,在曲面与曲面衔接的地方连接点尽量采用G2连续。由于构成汽车车身的曲面比较多,我们在这主要把它大致分为三部分:车身、玻璃和车门。由于车身和车门在造型上是连贯的曲面,所以先利用Rhino中的Sweepalong2Rails将它们一体生成,再利用投影工具将车门投影上去,并对其进行Trim做出车门部分。玻璃部分同样采用Sweepalong2Rails或SurfacefromCurveNetwork工具,将其生成曲面。如图3所示。

其它部件的生成

除了汽车的车身主体外,还为车身增加了进气格栅、门锁把手、车标等等细节,这些都是在车身对应的位置上应用投影、剪切、挤出等工具生成的。另外,还为汽车增加了车轮和内饰,使汽车整体更加完美。如图4所示。

模型渲染

建模完成后,就要进入到渲染阶段,由于Rhino本身渲染功能较差,所以采用将模型保存为3ds或IGES等格式,再到3DSMAX中应用V-Ray渲染插件进行渲染,最后得到产品效果图。如图5所示。

造型设计论文篇10

构成设计是艺术类院校必须开的基础造型课程。但就陶艺专业的教学,如果仅仅将设计停留在抽象构成的层面,脱离了陶瓷艺术本身,那课程的开设就没有意义。立体构成课是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立体原理与陶瓷造型设计有效衔接作为立足点。课程不仅关注纯粹的艺术创作,更是设计与制作、动手与动脑桥接的过程。在通过一些案列进行教学,从立体原理入门,以陶瓷造型为归宿,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设计思维方式,加强对立体形态与空间的认识,加深对形式美法则、造型材料、构思与创意等的理解。在实践教学目标的同时感悟知识内涵。学生经过立体结构造型能力培养和实操动手能力的强化,有了对陶瓷造型的分析、发现、判断、挖掘、优化、多角度观察等能力后,不但可促进其新的知识体系的形成,加深对立体原理之于陶瓷设计的基础性作用的理解,还可明白立体原理在造型的形成方法上与陶瓷造型设计的一致性。当学生按照立体原理中点、线、面基础元素进行强弱、动静、疏密、虚实等基本规律组合,结合裁剪、切割、镂空、折曲等手段对虚拟陶瓷不同部位造型,就能从真正意义上领会从抽象到具象、形态美感、形态创新以及新的视觉效果的含义,最终在作品中充分体现陶瓷形态的三维空间设计感和视觉表现张力,这是立体原理与陶瓷造型设计有效衔接的意义所在。

二、确保有效衔接的关键是合理组织和实施课程能容

本课程目标是借助立体原理着力培养和打造学生对陶瓷造型设计的判断力和创作力,而这一目标达成的关键则是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和实施项目教学。课程内容注重设计理论和教学任务的有机整合。制定并有计划的安排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并将其充分体现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手与脑的结合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两者的有效结合。教学任务一:立体构成原理的认识及其训练。知识要点:

①立体构成原理;

②立体构成各要素与其关系;

③从平面走向立体;技能要求:从平面到半立体、全立体的转换:平面视图的立体化;平面材料立体化。教学任务实施:分三个实验完成。

(1)平面到半立体的感知训练:以卡纸为材质,从感觉出发:将酸甜苦辣以线条形式出现,并转为半立体。将酸甜苦辣以美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从酸甜苦辣四中感觉中体会并抽取元素,进行平面到半立体的感知训练。要求通过面材的纸张设计,在平面纸上做切割,积极地利用此切割线,把纸进行折叠、弯曲、拉引等处理,使之产生出凹凸的半立体造型来.并将四中感觉通过思考、提取出反应相应感知的主次、聚散、高低、曲折等要素和空间的关系,甚至构成触感的肌理,感悟形和形之间的关系、凹凸相互转换的自然规律,注重力感和整体感。

(2)平面到半立体的抽象训练:以卡纸为材质,将我们抽象的风为主题,进行平面到半立体的抽象训练。同样要求通过面材的纸张设计,在平面纸上做切割,积极地利用此切割线,把纸进行折叠、弯曲、拉引等处理,使之产生出凹凸的半立体造型来.并将风的特征通过思考、提取出反应相应感知的主次、聚散、高低、曲折等要素和空间的关系,甚至构成触感的肌理,感悟形和形之间的关系、凹凸相互转换的自然规律,注重力感和整体感。

(3)平面到全立体的衔接训练:以卡纸代替泥片,进行器皿杯子的设计,以达到平面素材的立体装换。以纸为材质,先经过造型的构思,确定一个图形,然后按照图形进行切割(材料不要完全切断,至少保留一处相连),再通过折叠、穿插和固定,使之成为立体杯子的形态。这种思考与训练要求实践者很好的平面构思与立体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对材料的特性有很好的把握。教学任务二:立体构成基本形态的训练。知识要点:

①熟练掌握形式美法则的规律;

②通过运用材料表现立体构成的三种基本形态。技能要求:熟练掌握线、面、体材构成的方法。教学任务实施:以面材实验为主。

任务实施:面材构成训练:以面为基础元素,并结合陶瓷造型壶的结构,用面材围合成一个壶的造型。首先要先理解面材构成的概念、特征,分析面,并掌握面材构成的方法。其次以壶为基础,分析壶的各部分结构,将面材构成和壶有效的结合。同时也达到了用纸来研究壶的形状:壶的结构、解剖面和壶的外轮廓的呈现。把这些面黏在一起来表现作品,模型看起来像一个骷髅,只有骨架。教学任务三:立体构成综合形态训练。知识要点:熟练掌握立体构成各基本形态表现技法,并能综合运用。

任务实施:以泥为材质,进行陶瓷造型的艺术性表达,具有综合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实验要求学生用泥为材质,了解泥的特性,运用所学构成的各种方法,分析重组新的造型并体现以下几个词:生长、重生、舞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要求学生不仅对材料具有一定的控制力,还要把立体原理和陶瓷造型的制作美学要求一致起来。达到在做实验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和生成作品的过程。这种过程不仅检验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技能的掌握,更使学生在训练中将知识体系重构、产生创意的重要过程。学生通过自己作品所选的元素、肌理、层次、颜色、空间等处理,从内容与形式的分析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上教学任务的重点主要定位在结构创意和研究陶瓷造型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最终要明确:

①立体原理是针对形态进行三维立体空间整体性的理想把握;

②单纯的立体原理训练与陶瓷造型设计中实用立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即纯粹的立体原理训练在材料可能达到的范围内,可任意发挥想象力创作新的造型,而陶瓷造型设计要与陶瓷造型的功能等共同承担设计效果;

③构思的表达应该大胆的尝试和运用,将所学立体原理融会贯通于陶瓷设计之中,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