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公证书范文

时间:2023-04-01 00:5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遗产公证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遗产公证书

篇1

继承公证书 (_)__字第__号

被继承人:__________,男或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出生,生前住_____省_____市_____街_____号

继承人:____________,男或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出生,现住_____省_____市_____街_____号。是_____的_____。

____________,男或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出生,现住_____省_____市_____街_____号。是_____的_____。

查被继承人_____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因_____在_____死亡。死亡后遗留有属于死者个人的财产计有:房屋_____间,存款____元;日用家具、电器_____等。死者生前无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和第十条的规定,被继承人______的遗产应由其配偶、子女、父母共同继承。因_____的父亲_____、母亲_____分别在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和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先于_____死亡,被继承人的遗产应由其妻子_____、儿子_____、女儿_____共同继承。

[现被继承人的儿子_____、女儿_____均自愿放弃对遗产的继承权。故_____的遗产由其妻子_____一人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___省___(县)公证处

公证员:__________

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相关知识阅读:遗产继承公证的办理流程

1、到多媒体领号机上领取编号,承办的公证员会根据编号依次为你办理。

2、根据你的申请要求,用钢笔填写相应的《公证申请表》。本处公证员会告诉你应当提交哪些证明材料以及照片。

3、如果所有的证明材料齐全了,你就可以将证明材料及有关申请表格交给承办公证员,由承办公证员予以受理。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增多,房地产的升值,旧城区改造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各级政府对被征收房屋补偿数额的增加,一些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公证处办理的涉及房地产的遗产分割、继承、赠与、遗赠等公证事项被投诉案件日益增多。设立公证争议投诉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保障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公证法修订时,新增加的公证争议处理是对原公证程序规则申诉与复议时的替代。公证当事人、规则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发生争议时的救济主要包括公证机构复查、向公证协会投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三种途径。

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各地公证处才相继设立,当时配套的法律和公证规范相对较少,以现在公证规范的要求审视八、九十年代的公证事项,难免有一些法律上的纰漏和瑕疵,有一些利害关系人正是抓住了这种纰漏和瑕疵,按现在的价值尺度来衡量自己的得失,提出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觉得撤销当时的公证书,自己现在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好处。因此,不顾亲情和友情,互相反目成仇,到公证处进行投诉或纠缠,公证处疲于应付,不得不集中人力进行复查复核,有时甚至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为保持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好当事人的投诉,减小矛盾,化解纠纷,公证处要勇于担当,承担起历史责任,这也是公证处的职责和责任。遇到这类问题,公证处应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

一、依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六十一条,进行规劝

根据《公证程序规则》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公证之日起一年内向出具公证书的机构提出复查,但能证明自己不知道的除外。提出复查的期限自公证书出具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二十年”。根据本条规定,从公证书出具之日至投诉之日,已经满二十年的,可以明确告知当事人,公证处不予复查。2011年8月我公证处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张某,某单位职工,在1987年单位房改的时候,单位以350元的价格,将单位产权土草结构房屋处理给个人,当时他有两所房屋。经他老父亲做他本人工作,同意将单位要处理的房屋产权办在他弟弟名下,因他弟弟当时要结婚,张某本人也同意将该房屋产权办在弟弟名下,张某同父亲、弟弟一同来到公证处办理了公证,并到房地产管理处将该房屋的产权办在了弟弟的名下。但在2010年,由于棚户区改造,要拆迁这所房子,该房屋评估价值达10万元。这样,张某的弟弟将得到十万元的拆迁补偿。张某得知这种情况后,就与弟弟商量,要求弟弟分给他5万元,弟弟不同意给,这样就产生了矛盾。张某到公证处声称,他没有到过公证处办理公证房屋的事情,要求撤销公证书。公证人员查到该公证卷宗后得知,该公证书自出具之日到张某投诉之日,已经超过了20年时间,公证人员明确告诉张某,对该公证不予复查。其实在查看公证卷宗后,公证法律文书的签名就是张某本人所为。其后张某又到县政法委等有关部门上访,后经公证处人员耐心、细致解释后,张某觉得无胜诉希望,放弃复查。

二、依据《公证法》第四十四条进行引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本条所讲的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已经生效的公证书发生争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也就是说,在进行了公证,拿到公证书之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公证的事项发生实体权利义务争议。此时,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也可能向公证机构提出撤销但公证机构拒绝,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以其他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解决争议。这是本条规定的情形。如2010年12月初,公证处来了一位王某,说要查一本1992的卷宗。其本身是当时公证的当事人。公证人员很快就查到这本公证卷宗。公证内容大体是这样的,王某姊妹6人于1992年8月25日来到公证处,签订了遗产分割协议。原来父亲于1970年死亡,母亲于1989年死亡,当时父母遗产总体作价4万元人民币,主要是房产经过这哥六个的商议,同意最小儿子分一万元,因与母亲在一起生活时间较长,所以多分,其他五个人每人分陆仟元人民币,公证处只证明六人签字属实。当时王某也在遗产分割协议上签名,并分得6000元。公证书内容非常简单,该遗产分割协议均已履行完毕。可是在2010年10月份,因建高速客运专线,归六子所有的房屋被拆迁,获得拆迁补偿款50多万元。王某声称,他还有一个同胞大哥,在河北省某县,是同母亲所生,小时被过继到河北的叔叔家,分遗产时被落下了,公证处已经穷尽了审查义务,公证处并无不当,公证人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四十条告之王某,如果真有这样一个大哥,权利受到侵害,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

三、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公证处应予以复查

篇3

(××)字第××号

兹证明××××(单位全称)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人)××××与××××(单位全称)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人)×××与××××年××月××日,在××××(签约地点或本公证处),在我的面前,签订了前面的《××合同》。

经查,上述双方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合同上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印章属实;合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ХХ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二)继承权公证书

(××)字第××号

被继承人:×××(应写明姓名、性别、生前住址)

继承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与被继承人的关系)

继承人:×××(同上,有几个继承人应当写明几个继承人)

经查明,被继承人×××于××××年×月×日因×××(死亡原因)在×××地(死亡地点)死亡。死后留有遗产计:×××(写明遗产的状况)。死者生前 无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和第十条的规定,被继承人的遗产应当由其×××、×××(继承人名单)共同继承。(如果有代位继承的情况应当 写明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如果放弃继承,应当写明谁放弃了继承,放弃部分的遗产如何处理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三)出生公证书

(××字)第××号

根据××省××市(县)××户籍管理机关××年×月×日档案记载(或××单位公务人员档案记载或知情人××提供的材料),兹证明×××,男(或女)于××年×月×日在××省××市出生。×××的父亲是×××,×××的母亲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四)收养公证书

(××)字第××号

×××于××××年××月××日被收养。养父是×××,养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五)专业职务公证书

(××)字第××号

根据(授予职务的主管机关)出具的证明××(或根据档案记载),兹证明×××(男或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由××医院(或××大学、××研究员等)聘为××科主任医师(或教授、研究员、工程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六)国籍公证书

(××)字第××号

根据××省××市户籍管理机关发给×××的号码为××××××的居民身份证(或××省××市户籍管理机关档案记载),兹证明×××(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现户籍地在××省××市××路××号,具有中国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七)遗嘱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应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和现住址)于×年×月×日在 ×××(地点或者公证处),在我和×××(可以是其他公证员,也可以是见证人)的面前,立下了前面的遗嘱,并在遗嘱上签名(或者盖章)。

经查,遗嘱人的行为和遗嘱的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八)婚姻状况公证书

1.结婚公证书

(××)字第××号

根据××省××市(县)××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颁发的编号为×××号的结婚证书,兹证明×××(男,×年×月×日出生)与×××(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在×××(地点)登记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2.未婚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男或者女,×年×月×日出生),现在××××(住址),至今未曾登记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3.离婚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男,×年×月×日出生)与×××(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在×××(地点)登记结婚,于×年×月×日在×××(原婚姻登记机关名称,或者经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其夫妻关系自该日终止(登记离婚之日或者判决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4.夫妻关系公证书

(××)字第××号

根据×××(调查材料、当地人证等),兹证明×××(男,×年×月×日出生)与×××(女,×年×月×日出生)于×年×月×日在×××(地点)按照当地我国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结婚,是夫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九)家庭经济状况公证书

(××)字第××号

根据××单位证明,兹证明×××(男或女,××××年××月××日出生,现住××国)的父亲×××和母亲×××的年收入为人民币××××元,家庭所需扶养人口为×人(或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人民币××××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十)亲属关系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性别,出生年月日)的配偶是×××(出生年月日),婚后只生育×个子女:长子×××(出生年月日),次子×××(出生年月日),女儿×××(出生年月日),有(无)收养子女;其父亲是×××(出生年月日),其母亲是×××(出生年月日)(已故的须注明死亡时间、地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篇4

(一)××合同公证书

(××)字第××号

兹证明××××(单位全称)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人)××××与××××(单位全称)的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的人)×××与××××年××月××日,在××××(签约地点或本公证处),在我的面前,签订了前面的《××合同》。

经查,上述双方当事人的签约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合同上双方当事人的签字、印章属实;合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хх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年××月××日

(二)继承权公证书

(××)字第××号

被继承人:×××(应写明姓名、性别、生前住址)

继承人:×××(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住址、与被继承人的关系)

继承人:×××(同上,有几个继承人应当写明几个继承人)

经查明,被继承人×××于××××年×月×日因×××(死亡原因)在×××地(死亡地点)死亡。死后留有遗产计:×××(写明遗产的状况)。死者生前 无遗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和第十条的规定,被继承人的遗产应当由其×××、×××(继承人名单)共同继承。(如果有代位继承的情况应当 写明继承人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情况;如果放弃继承,应当写明谁放弃了继承,放弃部分的遗产如何处理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公证处

篇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内膜和肌层以外的部位生长,并出现周期性出血而引起的一种常见妇科病,近年国内报告的临床发病率约为10%,具有增高趋势。子宫体内膜受性激素周期变化影响而具有周期性形态与功能变化。但子宫下段内膜形态变化不明显,功能变化存在,子宫内膜可不经输卵管而直接人为地在盆腔及腹膜内种植。子宫内膜移植学说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之一已被公认,也确有行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已不是偶见,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也有增加,而子宫体剖宫产术较子宫下段剖官产的发生率高,这与子宫体剖宫产术直接切开宫体全层与缝合宫体有关,故剖宫产术中预防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重要课题。

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常见手术,已普及基层,确实为产妇解除疾苦,但也存在着手术近期与远期的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这与手术前认真讨论及指征选择、术中操作不当、盲目追求手术速度及手术后观察与处理不及时等有关。剖官产本身是一个创伤性手术,组织缺血、出血、渗液不可避免,但应力求减少不必要的创伤,争取一期愈合,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1 剖宫产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

1.1 缝合子宫的肠线重复使用于缝合筋膜或肌肉等,易将部分子宫内膜组织带出并种植于筋膜肌肉及皮下组织,并随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态及功能周期性变化。

1.2 胎盘娩出后习惯用纱布多次擦拭子宫腔,企图擦净残留的胎盘及蜕膜,预防稽留,减少产褥期恶露排出的量及时间,预防感染。纱布吸附血液、蜕膜、胎盘有一定限度,难免淋漓流失些血液及组织在子宫肌层腹膜及腹壁上,为子宫内膜种植提供了条件。

1.3 缝合宫体切口时缝合子宫肌层穿透内膜以防术后阴道出血及感染,实际上更容易将内膜组织缝入子宫肌层,或将蜕膜组织带人肌层引起感染、大出血等。

1.4 缝合子宫切口两端时沿切口断端进行缝合,容易使两侧角形成漏洞,宫缩时内膜压进子宫肌层,而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甚至于发生子宫腹壁瘘。

1.5 术后反复使用维持时间短的子宫收缩剂,以使内膜沿切口断端挤压入子宫种植引起内膜异位。

2 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于剖宫产术后1年余就诊,症状因人而异,且可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症状,约20%患者无明显症状。腹壁种植者一般为手术切缘包块,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形态改变的包块。痛经和持续性下腹痛为典型症状,且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疼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和大腿,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的盆腔腹膜小结节病灶反可导致剧烈疼痛。另外还有月经不调、不孕、痛及其他特殊症状如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甚至周期性少量便血。

3 诊断

3.1 B超:可确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形态,可显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壁较厚且粗糙不平并与周围组织粘连。

3.2 CA125值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l25值可能升高但一般不超过200U/m1。

3.3 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特别是对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不育或腹痛患者更是唯一手段,往往在腹腔镜下对可疑病灶进行活检即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4 预防与治疗

4.1 严格无菌无瘤操作:凡进入宫腔内的经腹手术,特别是中孕期剖宫取胎术,均应用纱布垫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术野,以防官腔内容物溢入腹腔及腹壁切口而引起子宫内膜异位。

4.2 负压吸刮子宫蜕膜,较直接多次用纱布擦拭宫腔为佳。用人工流产的吸管吸刮宫腔,可避免纱布多次擦拭官腔而淋漓流失血液及组织在子宫肌层腹膜及腹壁上为子宫内膜种植提供条件。另外可以更好的吸净官腔,从而减少产褥期恶露排出的量及时间,预防感染。

4.3 缝合宫体切口时,必须严格按第一层缝合肌层内2/3。不得穿透内膜,一般连续缝合为宜,不仅缝合快、止血好,而且肌层关闭好,防止子宫内膜被缝入子宫切口中。

篇6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图分类号]R714.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6(c)-171-02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n 6 cases

YANG Chun-ro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Wenjiang District , Chengdu6111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after cesarean section.Methods: 6 cases with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 who accepted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 2001 to Dec 2006 ,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operative mode was all focal excision, and the cases were under follow-up survey for 1~6 years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after cesarean section relates to the unsuitable opera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It can be diagnosed by medical history,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B-ultrasound and etc.The surgery treatment is the first choice method. The reasonable operation timing, suitable intraoperativ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pseudo-menopause treatment are beneficial to the wound healing and recurrence preventing.

[Key words] Cesarean section;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ma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病,多发生在盆腔脏器,也可发生在宫颈、阴道、会阴和腹部手术切口,但并不常见。随着我国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6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现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皆有孕足月剖宫产史,孕周36~41周,年龄21~32岁,孕次1~5次,平均1.7次,产次1~3次,平均1.4次,其中,横切口剖宫产5例,纵切口剖宫产1例。术后出现症状时间12~46个月,平均37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切缘无病灶残留。

1.2 临床表现

腹部切口瘢痕或附近发现肿块并逐渐长大,月经期病灶明显增大,伴局部肿痛或刺痛,疼痛进行性加重,经期后疼痛逐渐减轻至消失,肿块缩小,肿块触痛、质韧、实性、不活动,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肿物为单个,大小1~5 cm,有1例皮肤色泽变蓝,所有患者均无经期结节部位出血。横切口病灶3例在切口右侧外上1/3处,1例在腹部切口左上侧,1例在脐下2 cm处。纵切口病灶在腹壁切口的上1/3处。所有病例术前行血CA125测定,均

2 结果

有2例肿块表浅且较小,1~2 cm,在局部麻醉下行病灶彻底切除术,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但未侵及前筋膜层。余4例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彻底切除术,有3例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或腹内斜肌腱膜层,1例侵及前筋膜及腹直肌。术后病检为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吞噬细胞,含铁血黄素及周围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除侵及前筋膜及腹直肌者1例术后予孕三烯酮假绝经治疗外,余5例均未行药物治疗,随访1~6年无复发。

3 讨论

3.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内异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了,可以简要地把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概括为转移理论(metastatic theory)和转化理论(metaplastic theory)。转移理论包括植入性(implantation)和侵入性(invasion),植入性指经血流种植,即Sampson学说。现今的研究证明,子宫内膜碎片(腺上皮及间质细胞)必须通过黏附、侵袭和血管形成,方可以生存、生长,并引起病变和症状。这一过程的完成是以不同的在位内膜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甚至基因差异为基础的[1]。侵入性系内膜细胞经血逆流及淋巴运送。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通过自分泌、旁分泌方式促进内膜细胞黏附、侵入及炎症细胞募集,进而激发免疫反应而引起“瀑布效应”,最终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是这一病理过程中最活跃的细胞。个体基因差异是内异症患者的易感因素。而且,子宫在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特征,将对逆流至异地的内膜的“命运”起决定作用[2]。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于25~40岁妇女,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我国剖宫产率的不断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各种宫腔操作均可将子宫内膜移植至切口或撕裂伤口,在该处种植形成内异症,这一临床现象说明切口部位内异症发生与宫腔内膜移植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种植的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病灶局部反复出血和缓慢吸收导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后发展为大小不等的实质性瘢痕结节和形成囊肿[3]。一般认为系由于高孕酮水平不利于子宫内膜存活,而高雌激素水平可促进子宫内膜种植之故,足月妊娠时孕酮水平高,产后雌激素水平低落,故内膜存活种植能力均低。另本报道的6例患者,手术时间均为在我院开展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的初期,可能与手术操作的不当有关。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侵及腹直肌前筋膜层,显示出孕足月的子宫内膜有较强的种植能力。

3.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据其他文献报道为0.12%[4],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823例,发病率为0.73%。与其他报道相比有所升高,分析可能与我院开展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的初期手术操作不当及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以及其他因素有关。

3.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①腹部剖宫产史。②切口部位或附近的皮下结节或肿块。③肿块有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疼痛或触痛。④B超提示皮下混有无回声的混合团块,周边轮廓不规则。⑤局部细针穿刺行细胞学检查。有前3项临床表现基本可以诊断,加上后2项,则可进一步诊断。临床上要与腹壁皮脂腺囊肿、切口脓肿、瘢痕相鉴别。一般来说,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不困难。

3.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时间选择月经前3~4 d,麻醉以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部麻醉为宜,手术应彻底切除异位病灶及周围约0.5 cm的结缔组织,以保证无异位灶残留。一般创口内出血,均可通过电凝止血,病灶破溃者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直肌处的异位病灶应尽量彻底用手术刀剔除,出血处予缝扎止血,避免使用电刀。腹壁病灶在前筋膜处,范围较大,则筋膜缺失多,需张力线或补片缝合,避免腹腔脏器在该处形成“疝”。只要病灶切除干净,不用辅以药物治疗。

我们将手术时机选择在月经前期进行。有文献报道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不同,顺序为经后期>经间期>分泌期>经前期>月经期>妊娠早期>妊娠晚期,经后子宫内膜主要由基底层细胞组成最具生长活力[5]。

3.5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升高,有些地方甚至高达60%以上。故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由于宫腔操作均可将子宫内膜带出,应尽量避免。①剖宫产术时切开子宫前用纱布保护好切口的周围。②尽量避免人工剥离胎盘,让胎盘自然剥离后,再用卵圆钳钳夹纱布清理宫腔,减少手进入宫腔的机会。③胎盘娩出后,要彻底洗手或更换手套。④不要用一根线连续缝合子宫、腹膜及前筋膜层或皮下脂肪层。⑤缝好子宫壁切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分别冲洗腹腔及腹壁切口。有人建议,产后延长哺乳时间,使月经复潮推迟,对该症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新里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3-4.

[2]李央,林金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55-57.

[3]王德智,罗焕兆,张丹.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2)[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钟刚,何福仙.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3):188.

篇7

【关键词】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手术;病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6996-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计2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20-35岁,平均年龄为(25.3±4.5)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距离剖宫产手术时间在7月-30个月范围内。以上患者从年龄、病史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采取回顾式方法针对我院所收治的2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与研究。

1.3统计学处理本文中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经t检验,期间比较经X2检验并以P

2结果

20例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治疗,术中发现7例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10例病灶位于腹直肌与前鞘之间,3例病灶位于脂肪层及肌肉与腹膜之间。17例单发,3例有2个病灶,病灶直径1-5cm。手术切除病灶周边组织0.5-1cm,术后20例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3月至1年,无一例复发。

3讨论

3.1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病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淋巴血管播撒学说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等理论。Sampson首先提出子宫内膜种植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经期返流的内膜细胞从输卵管逃逸后在盆腔周围种植后形成。种植理论同时被用来解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手术中将微小的子宫内膜碎片遗留种植于腹壁切口,继续生长而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潜伏期多在子宫切开后半年至2年,少数可达21年[1]。与此同时,受到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反应因素影响,导致该部位在患者术后活动中出现明显瘢痕、结节或者包块。一般情况下,病灶位于患者筋膜、肌肉以及皮下组织,经期有明显疼痛感。

3.2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诊断剖宫产术6个月后腹壁切口瘢痕处出现与月经有密切相关的疼痛结节、肿块,应考虑此病。同时还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式[2],确定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病灶的大小以及具体部位,且检查过程中无并发症产生。

3.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由于腹壁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的瘢痕、结节或是肿块[3],病灶处于大量结缔组织包围中,药物难以达到有效浓度,郎景和认为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彻底切除病灶方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例均为手术治疗,手术范围超过0.5―1cm,术后效果好,无复发。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内膜种植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求在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内膜种植。首先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其次要提高手术技巧,术中注意保护切口,不重复使用清理宫腔的纱布,缝合子宫切口时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以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向阳,连利娟,吴葆帧,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报告[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26(5):303-30.

篇8

1.继承权公证,平息争夺遗产风波

案例:2012年11月,48岁的武某因突遇意外事故死亡。处理完后事后,武某之妻田某打算独占遗产,武某的父母则认为儿子的遗产应当归武家所有。双方为此纠缠不休,不得已来到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公证。公证处受理申请后,对争议双方所涉及的事实进行了认真审查。由于武某生前未曾留下遗嘱,公证员首先对死者的遗物进行了清点,查明武某生前遗有存款合计人民币4.66万元和一些衣服物品,个人生前欠债6400元。公证处为此首先出具了清点物品公证书,对死者遗留的人民币4.66万元进行了析产。公证书证明了死者遗留的4.66万元中的一半2.33万元属于死者遗产,另一半属于田某的财产。对死者生前所欠的6400元债务用武某的遗产进行了清偿,武某的最后遗产为1.69万元,这部分遗产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田某和武某父母共同继承。

点评:继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法定继承,另一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出现以下5种情况时,应适用法定继承:(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的;(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的;(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所谓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本案由于武某是突发意外死亡,没有留下遗嘱,因此对财产的继承也就属于法定继承。在死者妻子、父母争夺继承权的情况下,公证员首先帮助当事人分析确定了遗产范围及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分担,进而依法提出了继承方案并办理了相应的公证证明,从而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遗嘱公证,维护了出嫁女儿的合法权益

案例:已故的徐老太原有2儿1女,3个儿女均已成家。2006年徐老太的老伴因病去世后。两个儿子非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经常责骂老人。无奈,老人只好独自生活,日常起居的费用均由其女儿承担。2011年年底,老人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告知已是胃癌晚期。了解病情后,老人想把自己的一处房产留给女儿。两个儿子知道老人的想法后,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为由,坚决反对母亲这样做。2012年初,在别人的提醒下,徐老太办理了遗嘱公证书。同年4月老人辞世,她的两个儿子与女儿为争夺遗产而闹上法庭。法院根据徐老太女儿出具的遗嘱公证书。判决徐老太的遗产南其女儿继承。

点评:按照我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遗嘱分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五种。其中公证遗嘱的效力最强,口头遗嘱的效力最弱。同时我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第九条规定:“继承权男女平等。”本案中,徐老太摆脱世俗偏见,自主行使遗产处分权,立遗嘱指定其女儿继承遗产,显示出徐老太法律意识的觉醒。

3.婚前财产公证,为老年人再婚扫除障碍

案例:赖某66岁,系某五金厂退休职工。2011年5月,与他共同生活了40多年的妻子突然患病离他而去。2012年8月,赖某打算与程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这一打算却遭到了赖某4个子女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担心父亲一生积攒的财产落入他人之手。思来想去,赖某和程某来到公证处。办理了婚前财产协议公证。两人约定,两人婚前财产在有生之年归各自所有,生前有权订立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

篇9

李某之母生前立下遗嘱,表示自己名下个人房产在身后由李某继承,并将该遗嘱进行了公证。李某之母去世后,李某持该遗嘱公证书、死亡医学证明书、殡葬证、房产证等资料向房管部门申请办理继承房产的转移登记。房管部门以李某未提交《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司公通〔1991〕117号,以下简称为《联合通知》)规定的遗嘱继承权公证书为由,向其出具了不予受理通知单。李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撤销房管部门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单,并重新作出予以受理的行政行为。

原告李某的理由主要有:上述遗嘱公证书已明确表明房产由自己一人继承,房管部门表示仅凭该遗嘱公证不能办理,还要去办理“继承权公证书”,而公证处告知这种公证书必须由全部继承人共同前往公证处,表示放弃继承权并一致同意由李某行使继承权的明确意思表示方可办理。这就要求已经有遗嘱继承公证书明确否定了其继承权利的其他法定继承人,再自愿表示放弃继承权,还要同意已经获得了排他继承权的自己享有唯一继承权。这种公证,既会挑起家庭成员纠纷、激化同胞骨肉矛盾,又会增加公证或诉讼费用负担,并且根本不可能实现。由于不能取得“继承权公证书”,对于办理继承房产手续的申请,房管部门决定不予受理并出具不予受理通知单的行为违反了《继承法》第五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的规定,损害了公民自己继承母亲遗产的权利。

经审理法院认为,上述遗嘱已经公证,属于《房屋登记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证明房屋所有发生转移的材料”,原告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房屋登记办法》的要求,被告应予受理。因此,法院以“不予受理通知单认定事实不清,应予撤销”为由,判决撤销该通知单并判令被告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受理原告的房屋登记申请。

二、问题解析

1.登记原因为继承时,提交的申请资料是否仅限于公证文书或法院生效法律文书

《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由此可见,法律、行政法规并未规定继承事项应当强制公证,当登记原因为继承时,登记机构不应硬性要求申请人提交公证书。所以,根据继承方式的不同,申请人可以提交继承权公证书、遗嘱(赠)公证书、遗嘱继承权公证书、接受遗赠公证书、遗赠抚养协议公证书等公证形式的继承证明,除此之外,申请人当然还可以提交证明取得所有权的相关民事判决书、调解书等法院生效法律文书。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因此,公证形式的继承文书属于继承证明,依法能够证明遗产的归属,与相关生效法院法律文书一样,具有结论性和法定证明力而无需再辅以其他证据证明。如果申请人既未提交相关生效法院法律文书,也未提交作为继承证明的公证文书,而是提交了其他形式的证明材料,那么登记机构是否有权据此并直接依据《继承法》等法律规定判断、确认权属,进而办理相应继承房产的转移登记呢?笔者认为,从不动产登记性质和登记机构的职责来看,答案应是否定的。

不动产登记将有关权利归属等事实记载于登记簿,从性质上来讲是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登记机构并没有通过登记来创设权利。《物权法》规定了登记机构的法定职责,即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要求申请人提交需要进一步证明的补充材料、必要时实地查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的规定进一步进行了细化。但上述法律、行政法规均未赋予登记机构确认权利归属的权力和职能。因此,当申请人未提交具有结论性、明确表述权力归属的继承公证文书或生效法律文书,而仅提交了需得出结论的“素材”资料时,即使做了进一步认真细致的调查、查验等工作,登记机构仍然无权根据这些素材资料作出确认权属的判断。否则,登记机构确认权属的行为就属于超越职权的违法行为了。

公民依法继承财产是公民基本的民事权利,根据《继承法》、《物权法》、《公证法》等有关法律,公民有权依据法律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行公证或通过司法程序来明确财产继承事实、解决继承纠纷。因此,就继承房产的转移登记来讲,因法定职责所限,不动产登记机构只能够根据有关明确反映权利归属、具有结论性的产权来源申请资料办理房屋登记,而无权根据除继承公证文书及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以外形式的房产继承资料判断并确认权属,否则即属于超越职权的违法行为。即使申请人提交的其他形式的继承“素材”资料足以证明该申请人是唯一的继承权人,登记机构也无权迳行对此确认并认定该房产由该申请人继承,进而据此办理转移登记。

综上,申请办理转移登记时,证明权利归属的举证责任在申请人,而非登记机构。并且,申请人提交的用以证明自己继承房产的申请资料,必须具有结论性且以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予以彰显,该形式应具备法定形式,即证明继承房产的公证书、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

2.本案件焦点及实质属于法律适用问题,即《联合通知》的效力及其适用问题

对于继承房产的转移登记,《房屋登记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包括“继承证明”、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但对继承文书的具体形式并未明确规定。《联合通知》第二条规定:遗嘱人为处分房产而设立的遗嘱应当办理公证;遗嘱人死亡后,遗嘱受益人须持公证机关出具的“遗嘱公证书”和“遗嘱继承权公证书”或“接受遗嘱公证”以及房产所有权、契证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李某虽具备遗嘱公证书但未提交“遗嘱继承权公证书”,房管部门基于此规定决定不予受理李某的申请。那么,本案是否应适用该《联合通知》呢?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及第五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据”的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参照”的是国务院部、委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规章。《物权法》第十条规定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应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在法律、行政法规对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作出规定前,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规定。

诚然,上述《联合通知》制定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实施早于1997年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确实起到了规范登记行为的积极作用。但之后随着《公证法》(2005年)、《物权法》(2007年)、《房屋登记办法》(2008年)及有关地方性法规的颁布实施,有些当事人开始对《联合通知》的效力及其有关规定提出质疑。除了上述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4年第8期)公布的“陈爱华诉南京市江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履行房屋登记法定职责案”与本文案例的案情极为相似,法院最终判决撤销被告不予受理的申请,责令被告履行对原告办理房产转移登记的法定职责。

《联合通知》属于司法部、建设部联合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层级低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因此,《联合通知》规范的有关内容与《物权法》、《继承法》、《房屋登记办法》相抵触的应为无效。就目前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的部门规章《房屋登记办法》而言,该办法并未规定遗嘱人死亡后,遗嘱受益人应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书”。鉴于此,与现有法律法规冲突时,登记机构是否应不再适用《联合通知》的规定办理继承房产的转移登记了呢?

客观讲,目前有些登记部门顾虑的是,上述《联合通知》毕竟还未废止,如果不按照《联合通知》相关要求办理,显然属于“违规”行为,登记部门及有关审核人员会因此承担行政责任。其实,不动产登记机构作为办理房屋登记的行政主体首先应依法行政,即行使职权时应符合法律规定,且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按照规定的法定程序行使,不能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之外创设新的权力或超出法定职责行使,否则会限制或剥夺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因违法行为造成当事人损失的,登记机构还应依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换言之,在该《联合通知》的有关规定与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冲突时,不适用《联合通知》规定办理的房屋登记行为不属于违法行为,登记机构也不会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和其他行政责任。

综上,原告李某提交的已经公证的遗嘱具备法定形式,属于《房屋登记办法》规定的继承证明和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当然,除上述遗嘱公证书之外,如果李某又主动提交了遗嘱继承权公证书,也完全符合登记资料的要求。

三、余论

篇10

     司法部、建设部联合的《关于房产登房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中规定,以下几类事项必须办理公证;

    1、 继承房产,应当办理〝继承权公证书〞;

    2、 遗嘱人为处分房产而设立的遗嘱,应当办理办证。处分房产的遗嘱未经公证,在遗嘱生效后其法淀继承人或遗嘱受益人应根据遗嘱内容协商签定遗产分割协议,经公证证明后到房地产管理机关办理房产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

    3、 赠与房产,应当办理赠与人的〝赠与合同公证书〞;

    4、 有关房产所有权转移的涉外和港澳台的法律事务,必须办理公证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