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20 06:17:56

遗产申报材料

遗产申报材料篇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非物质性或无形性、活态性或动态性、传承性或延续性等特点,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二、档案馆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记录历史

一般来讲,地方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记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档案资料,特别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尚保存着诸多完好的非物质文化信息。很多特殊载体的档案,如剪纸、刺绣、皮影、面塑、纸扎、布贴、香包、印染等等,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由此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日益凸现。档案馆在保存历史史料的同时,辅之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的文化信息,不仅是对馆藏的丰富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进而实现对历史的全面记录。

三、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

1、为申遗提供全面、完整的相关资料和鉴定凭证。第一,档案馆可利用馆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调出第一手材料,为项目的申报提供大量翔实有力的佐证。第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动态性、传承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改变。在申遗中,就可能出现大量无考证的记录,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原始记录就可为申报材料提供真实性鉴定。

2、建立、保存申遗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过程中,从申报材料的填报、鉴定、审批到确定等一系列活动将产生大量的档案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便是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该类档案的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和申报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详细情况,如存在地域、历史、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现状、价值、濒危程度等方面以及申报过程的详细记录,使调阅者通过档案就能大概领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和申报的全过程。

3、对传承人进行立档保护。主要是对传承人的各项信息进行登记保护,比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工作单位、职务、作品以及与作品有关的人文知识、自然知识等背景资料。这些档案的建立和保存将为未来的研究和传承提供极大的方便和依据。

遗产申报材料篇2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优化管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以多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经过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的艺术传统、传统的表演艺术、各种民间活动、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手工,例如手工器具、实物以及相关的手工制品。从形式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传统的民间文化形式,例如表演艺术、传统技能等,一类是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的文化,它重点强调的是人类传统的技艺与精神,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活态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类型

1.实物类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类档案即在文化活动中形成的文化成果,作为一种以实物形态存在的成果,在文化活动中主要是起到了媒介性的辅助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如民间传统祭祀活动中需要使用的面具、器皿以及装饰,舞蹈活动中使用的道具,传统的黑陶工艺制作出的器皿,针灸使用的银针类型,这些都属于实物类档案。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实物类档案也具有文物性质,组要重点保护。

2.文献类档案。文献类档案主要是通过文字形式就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活动,以及关于传承者的基本情况,这些文字材料、文献记录、报纸期刊都是文献类档案,材料涉及的种类较多,除此之外,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等,也属于文献类档案。

3.申遗相关档案。档案馆的申遗相关档案即某一非物质文化申请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的材料。这类档案主要包括在为申遗而准备的材料以及在申报过程中不断补充的文献,基本用途是介绍文化的基本情况,在申报过程中的宣传、新闻材料,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献和材料。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

(一)妥善的材料整理。优化档案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进行妥善的材料整理工作,并积极进行申遗相关工作。特别是要详细记录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登记工作,其他的文献类档案要按照类别以及时间整理,这样在查找的过程中才能更加便捷,可以在档案馆中随时提取。

(二)积极参与遗产保护。档案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离不开积极参与相关的保护工作,活动记录材料是档案的最终要来源,因此档案馆也要积极参与各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及时建档,既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录入,收集材料要齐全,包括媒体报道以及相关的书籍,各种信息对于完善档案材料都至关重要。其次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的档案,这样保证遗产可以时代传承、发扬光大,同时继承人也能提供更多宝贵的原始资料。

(三)设立专门的档案收集小组。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要设立专门的档案收集小组,对于我国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更系统的材料收集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整理不仅内容繁杂,而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如果没有专业基础,是很难进行系统全面的档案管理。因此,档案的管理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将处于零散状态的材料分门别类,同时还要积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材料,保证档案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

(四)建立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我国文化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分布在各个地方,有的散落在民间,想要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类,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建立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并逐步推行数字化管理,进行数据库的对接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各个地方的档案馆要各尽其责,将各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仔细地收集、整理、存储,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网络系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一些没有详细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寻找到遗产继承人,通过录音录像、口述表演的形式来建立档案,对于比较重要的内容要妥善保存,定期整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五)拓宽档案收集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繁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一些所有权的归属比较复杂,因此档案馆的管理部门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针对不同情况,适当拓宽档案的收集途径,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有效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对于所有权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遵守相关的档案法规,将各种相关的实物资料、文字文献都收集进档案馆,对于集体所有以及个人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档案馆要积极鼓励民间所有者向档案馆捐赠或者寄存。同时,档案馆也要做好收买的准备,设立专门的基金,专门收购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并将一些珍贵文物征收进档案馆。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当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每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数量都在增加,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档案材料需要得到更加妥善的管理,从档案文献的整理、积极参与遗产保护、设立专门的档案收集小组、建立档案的分级管理制度、拓宽档案的收集途径,从各个方面综合完善管理,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

参考文献

[1] 陈祖芬.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主体研究――以妈祖信俗档案管理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1,01(18).

[2] 王旭东.论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D].云南大学, 2013,06(01).

[3] 陈竹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D].安徽大学, 2010, 05(01).

遗产申报材料篇3

关于在专利申请中披露来源或者原产国的问题,国际上多个论坛都正在进行讨论,如WIPO的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政府问委员会,实体专利法协调条约中的常设委员会,PCT联盟,设置非约束性波恩准则并且正在讨论遗传资源惠益分享证书的CBD,以及最近TRIPS理事会和WIPO多哈回合谈判等。作为致力于知识产权发展和进步的主要组织之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协会(AIPPI)非常关注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来源披露问题,为此设立Q166特别委员会对该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在知识产权、专利法中的披露问题进行问卷调查,AIPPI搜集了多个国家集团现有的法律和法律草案信息,包括专利法,一般性知识产权法或者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法律,并征集了各国家集团对此问题的观点。

问卷发出之后,共有37个国家对此问卷进行了答复,他们分别是,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克罗地亚、丹麦,埃及、芬兰、德国、希腊、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立陶宛、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巴拉圭、菲律宾、韩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美国、委内瑞拉。

相比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与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艺政府间委员会”(IGC)第十次会议决议确定由秘书处就民间文艺/传统文化表达和传统知识这两项议题的核心问题分别拟定的问题单。该问卷更侧重于法律体系中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来源披露的具体规定,因此,对我国专利法中披露遗传资源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此,详细介绍问卷内容和各国的答复如下。

问题1)对基于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作出的发明专利申请时,贵国法律是否要求必须披露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来源国或原产国?

如果有,请从贵国法律法规中摘引相关条款,并回答下列问题:

a)这些规定是出现在专利法中,还是一般性知识产权法中,抑或是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法律中?

b)“来源”或“原产国”以及“基于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定义是否明确?什么样的信息,必须包含在专利申请之中?

c)是否有办法对专利申请相应的环节进行完善或者修改?

d)披露“知情同意许可”或者“惠益分享”协议是否必须?

e)人类遗传资源是否与CBD框架下的动植物遗传资源同等对待?

f)是否对传统知识进行了适当的界定?是否仅当传统知识与遗传资源相关时(例如隶属于CBD框架下)才需要披露传统知识来源,抑或是所有情形下都必须披露?

g)是否预先告知了不履行披露要求的处罚(例如专利无效,专利向来源所有人转移,罚款,刑事责任等)?

h)对于专利申请人(或者其他个人、组织,例如植物园、向专利申请人出售品种的公司)在CBD生效的1993年之前或者之后获取遗传资源的,法律是否有所区分?

从问卷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对该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在法律中作披露要求的有如下国家 巴西、哥伦比亚(实际上是安第斯共同体的所有国家)、丹麦、埃及、德国、印度、意大利、挪威、菲律宾、南非、瑞典、委内瑞拉。

巴西的披露要求见2001年8月23日实施的第2186-16号临时法律。对通过“遗传资源成分”的获取而研发的方法或产品授予工业产权时,必须符合该临时法律的规定。申请工业产权的个人或者组织必须披露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来源。“来源”或者“原产国”以及“基于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定义是明确清晰的,但是,专利申请中所需包含的信息并不明确。临时法律并不特别要求在申请时附具事先知情同意或者惠益分享协议。人类遗传资源不属于该法调整。仅当传统知识与遗传资源相关时,才需要披露传统知识来源。不履行披露义务不仅会导致专利权的丧失和罚款,还可能导致遗传资源以及所有所生产产品的查封没收,甚至停业。

智利没有要求在专利申请中披露遗传资源来源的法律,但是,可以针对基于非法获取的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专利申请提出异议。

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都是安第斯共同体的成员国。安第斯共同体第486号决定对这个问题有专门的规定,而且该法对安第斯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国都直接适用。专利申请本身并不需要包含任何指明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来源的说明,但是,必须随专利申请同时提交一份证明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使用已获得授权的独立文件。自从第486号决定针对实施CBD的第391号决定作出特别要求以来,人类遗传资源和与遗传资源无关的传统知识均不包含在内。未能满足提交文件要求的出发是专利权无效(或者作废),但是,有较大可能性修改上述缺陷。

丹麦专利法实施细则中的相关条款为第3和第4章如果一个发明创造与动植物中提取的生物材料相关或者使用了这种材料,则专利申请必须包含关于该申请中所涉及材料的地理原产地。如果缺少关于地理原产地(或者缺少关于该地理原产地的知识),并不会影响该专利的有效性或者导致处罚。不要求披露传统知识来源。关于人类遗传资源,见第5章。

埃及第82/2002号知识产权保护法第13条专门对此作出了规定,如果专利申请包含或者关于动植物生物材料或者传统知识,则发明人应当证明他以合法方式获得该材料或者知识。此外,操作规程第33条规定申请日必须提交相应的文件。对“来源”和“传统知识”以及要求提交的“文件”种类并未作清晰阐述。文件可以在提交专利申请之日起4个月内提交。不履行相关规定将导致申请的撤销。

印度在2005年修订了专利法。第10(4)(11)项要求说明书必须披露生物材料的来源和地理原产地。生物多样性法第6条进一步规定,源于印度的生物资源或者与此相关信息而产生的专利,必须首先获得国家生物多样性机构的批准。国家生物多样性机构在批准时可以征用惠益分享费或者税金。印度以外的事先知情同意或者

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并不是必须。人类遗传资源被区别对待。对于“传统知识”并无适当定义。传统知识及类似知识不可获得专利。未披露与生物材料相关的信息以及传统知识,将导致意义或者撤销。生物多样性法对违反上述规定者规定了刑罚以及罚金。

意大利关于专利所涉生物材料的规定,见为实施欧盟第98/44号指令第5(2)款而颁布的第78号法律。该法律颁布于2006年2月22日,规定在提出专利申请时,必须指明发明创造所依赖的生物材料的原产国从而披露其来源,以便查明不违反进出口规则。人类遗传资源被区别对待。不要求披露传统知识来源。无预设的惩罚措施,但是,如果不遵守规定,可能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或者已授权专利被撤销。

挪威第127号法律2003年12月19日增加的第86条规定,如果一项发明创造设计或者使用生物材料,则申请人必须披露原产国信息。如果该原产国要求事先知情同意,还需附上该国已经或者尚未获得已经知情同意的声明。“提供国(即来源国)”与从其自然环境中获取该材料的原产国是不同的,也可能指明原产国未知。缺少提供国或者原产国信息不会影响申请流程。关于人类遗传资源有特别规定(见80条)。

菲律宾法律中关于生物材料原产国的披露要求见2005年DENR-DA-PCSD-NCIP第一号联合行政令第261条。1997年土著人民权益法(8371号)实施细则第15条VI项规定,土著人民对其提供资料(即传统知识)所形成的任何著述都享有知情权。尽管在专利申请问题上,菲律宾并无事先知情同意或者惠益分享的任何明确要求,但针对这些问题都有较宽泛的规定。人类遗传资源与其他遗传资源同等对待。不遵守规则的处罚之一是永久禁止在菲律宾获取遗传资源,但是,并未明确规定如果来源国是外国将如何处罚。

南非1978年第57号法律专利法被2005年9月9日颁发的第20号专利法修订案修改,实施细则同时颁发但是其效力不明确。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关于本土资源,知识或者使用的规定都严格限制于南非原产。规定并不要求在专利申请中披露,而是以特别的P26号特别表格的形式与专利申请同时提交。该表格可以在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提交,允许修改披露内容。同时,要求事先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协议也是必须。仅当传统知识涉及到遗传资源时才需要披露传统知识来源。人类遗传资源未被区别对待。如果披露中存在虚假陈述,则专利可能被撤销。

瑞典专利法(1967年838号,2004年163号法案修改)第5a条规定,专利申请赢得包含生物材料的地理起源信息。如果该起源未知,也应当予以指明。缺少该信息对于专利申请程序或者已授权专利的有效性没有影响。地理起源信息可以在专利申请未决期间提交。法律不要求指明在先知情同意或者惠益分享协议,对人类遗传资源以及传统知识均无规定。

委内瑞拉对于发明创造相关的来源于本国的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要求予以指明,但是,对来源于外国的无此要求。同样地,该国要求指明事先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协议。人类遗传资源被同等对待。不遵守规定的处罚时专利权无效。

欧盟关于生物技术发明保护的第98/44/EC号指令导言详解27条原则规定了专利申请应当包含生物材料的地理起源信息(如果知道的话)。欧盟大部分成员国并未在其实施该指令的本国法律中提及上述要求。另有一些国家有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法律,但是,并未将专利申请和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联系起来。

问题2)就您所知,您所在的国家是否有对基于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中时要求披露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来源或者原产国的立法计划?如果有,请提供相应的文本,并按照1)中列举的a)到h)问题对它作出评论。请给出能够追踪这些立法计划进行情况的网络链接。

巴西临时法律将要被一部由议会通过的法律所取代。目前,有4个立法计划,将提供不同的路径。关于整合这些计划从而产生一部新的更加全面的法律的计划正在讨论过程中。

印度尼西亚有一个要求在专利申请中指明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来源或者原产国的立法计划。该法草案还规定了获取和惠益分享,由环境部主管。

墨西哥正在讨论一个立法计划。但是,由于被认为未能充分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目前,仍未决待审。该立法计划对来源和原产国做了适当的区分,并对传统知识进行了界定。同时,该立法计划要求事先知情同意,并对通过获取遗传资源而带来的利益进行公平分配,但是,没有与专利申请进行联系。对于不履行要求的处罚,拟采用罚款或者撤销获取许可,但是,没有针对专利的处罚。

新西兰正在对其专利法进行修改,修改草案没有明确要求申请人提供遗传材料来源或者传统知识持有人事先知情同意的证明。但是,当专利申请包含了从毛利传统知识衍生而来的发明创造时,该草案,毛利人委员会将向专利局局长提出建议从而重新考虑上述规定。

瑞士有一部正在讨论中的法律草案,旨在增加或修改瑞士专利法第49a,81a和138条。仅当发明创造直接基于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的时候,才必须分别指明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的来源。亦可指明该来源未知。该信息必须在申请之日起30日内提交。不要求披露事先知情同意或者惠益分享协议。目前,尚不清楚人类遗传资源是否包括在新的规定中。不诚实的虚假声明将遭受最高10万瑞士法郎的罚金,但是,不会导致专利无效。该法案已被议会的一个议院通过,并在2007年由另一个议院通过。

问题3)对于基于遗传资源作出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您所在的集团是否认为应当披露遗传资源来源或者原产国?

如果是

a)披露来源是否充分(例如相应材料是从X公司购得,从Y基因材料库获得,从Z镇植物园采集),或者专利申请是否必须判断并披露实际原产国?

b)如果专利申请人不能指明正确的来源或者确切的原产国,并在专利申请中陈述其不知道真实来源或者原产国的事实,是否能被接受?

c)来源/原产国的披露要求是应当严格限制于非人类遗传资源(即CBD项下的资源主题),还是也应当适用于人类遗传资源?对于人类遗传资源材料源自某个个人或者人群的信息,是否可以接受甚至要求在专利申请中披露)

d)如果遗漏来源/原产国信息,或者披露信息错误,将遭受什么样的处罚,是专利权无效,罚金,还是其他处罚?是否仅当给予过申请人一次纠正遗漏或者错误信息的机会而其仍未能达到要求之后才能作出处罚决定?是否不应该有处罚?

对于问题3,大部分国家的代表认为专利申请中不应该披露来源或者原产国。美国、日本和德国就此不同意

见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大部分法律中有披露要求的国家对该问题持支持态度,丹麦,德国和南非除外。丹麦在其答复报告中详尽地阐述了为何专利法中不应当有这种规定。巴西的报告认为,在知道来源的情形下指明来源就足够了,处罚更应该是罚金形式而不是专利权无效。哥伦比亚集团对这个问题意见不一,一些成员支持披露要求,另一些则反对。瑞典支持国际性承诺但是反对国家解决方案,如果设置处罚,也应在专利法之外作出规定。

一些国家集团的法律中并没有关于专利申请中披露遗传资源来源或者原产国的规定,但是,支持这种观点。这些国家包括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墨西哥和韩国。加拿大的报告支持来源披露要求,但是,认为申请人应该有机会补正遗漏或者错误。智利的报告倾向于要求披露真实的原产国。如果不可能的话,必须说明获知真实原产国存在障碍。违反披露要求的处罚应为专利权无效,但是,专利申请应当获得一次补正遗漏或者错误的机会。

问题4)您所在的集团是否认为基于传统知识提交的专利申请应对披露该传统知识的来源?

如果是,

a)如果专利申请未能披露正确的来源,是否能够接受申请人在专利申请中声明不知道来源?

c)来源披露要求是否仅限于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即CBD项下的传统知识项目),还是适用于任何传统知识?

d)如果来源披露遗漏或者错误,将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是专利权无效,罚金还是其他?是否应当在给予申请人一次修正遗漏或者错误的机会?

从结果来看,对本问题的回答(传统知识来源披露)通常与问题3遗传资源来源披露的答案一致。仅有墨西哥集团对二者作出区分,认为不应要求专利申请中披露传统知识来源。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委内瑞拉倾向于来源披露要求扩展到所有类型的传统知识而不仅限于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

问题5)您所在的集团是否认为基于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专利申请是否必须提交事先知情同意的证明?

如果是

a)是否允许声明没有任何人或者组织(例如土著群体)可以作为适当的知情同意者?

b)是否允许在专利申请提交之后再提供事先知情同意的证明?

c)如果有证据证明事先知情同意并不存在或者不是由享有知情同意权利的人或者组织作出,将有什么样的惩罚措施?

仅有少数国家集团认为应对在专利申请中披露事先知情同意证明和惠益分享证明,这些国家是智利、埃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和委内瑞拉。巴西在报告中建议事先知情同意应当在专利法之外解决。应当允许声明无法找到、识别或者具体指明传统知识持有人。申请人应当有机会修正任何相关陈述。智利在报告中倾向于一般性规定应提交事先知情同意证,但是,不可能判断谁应当作出这种知情同意时除外。申请人应当有机会修正,仅当出现故意虚假陈述时才可予以处罚。意大利的报告认为,仅当利用了人类遗传资源时才应要求事先知情同意,仅当故意虚假遗漏信息时才应给予专利权无效的处罚。

问题6)您所在的集团是否认为对于基于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的专利申请来说,必须提交已与提供该遗传资源或传统知识的人或组织订立惠益分享协议的证明?

如果是

a)是否接受关于没有人或者组织可能是或者可以是惠益分享者的声明?

b)是否接受在专利申请提交之后提供的惠益分享协议证明?

c)如果被证实惠益分享协议并没有对遗传资源或者传统知识的权利享有者带来利益,将会有什么样的处罚?

遗产申报材料篇4

关键词:申遗 经验 启示

无锡惠山祠堂群位于惠山、锡山之麓,大运河西侧,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京杭大运河经黄埠墩直达惠山浜,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于2012年被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一、无锡惠山祠堂群的价值特征

(一)惠山祠堂原真性和完整性突出。祠堂群遗产保护范围40公顷、核心保护区15公顷,拥有3处国保单位(12个点)、7处省保单位、 6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18祠堂建筑的惠山祠堂群落形成始于唐,兴盛于明清,延续至民国,时间跨度长达1200余年。从祠堂的设立者看,惠山祠堂可分“官祠”和“私祠”(即钦定官设、民间立祠)两大类,官祠60处,私祠58处;从功能和用途方面看,可分为庙祠、宗祠、先贤祠、忠贤祠、专祠等11种祠堂类型。惠山祠堂涉及80多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中9人贵为宰相(楚相春申君黄歇;唐相李绅、陆贽、张柬之;宋相司马光、王旦、范仲淹、李纲;清代李鸿章),另有92人为高级官员,还有众多文化学术名人如宋理学先驱、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关学创始人张载,宋学集大成者朱熹等。惠山祠堂数量之众多、历史之悠久、类型之多样、风格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均堪称“中国之最”。惠山祠堂群的整体格局和山水架构具备遗产保护完整性和原真性的要求。

(二)惠山祠堂群主题价值鲜明突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含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众多世遗评审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无锡惠山祠堂群主题价值鲜明突出,其典型特征揭示出以忠孝为主的东方价值传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结构核心――以祖先崇拜为信仰而形成的宗族观念及其社会组织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国同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传承至今提供了特殊的见证,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III)(即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无锡惠山祠堂群与中国传承千年的谱牒文化、祭祖传统相关联,展现出血缘社会中宗族、家族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方式,反映了祖先崇拜观念下东方人的信仰和精神寄托,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VI)(即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二、无锡惠山祠堂群申遗的困难问题

惠山祠堂群虽然主题价值鲜明,具备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但它是第三届《预备名单》的新增项目,相比于其他的项目,还存在基础工作薄弱、主题提升不够、知名度不高等制约因素。一是管理主体尚未明确。惠山祠堂群关系文化、规划、农林等多个部门,涉及北塘区、园管中心等多个方面。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遗产管理机构。但目前惠山祠堂群的资源还没有整合,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以致申遗职责不清,工作合力不够。二是基本文本还没编制。按照申遗要求,国家文物局将依据各地上报的遗产项目保护规划等12种申遗文本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联合国上报。《惠山文化景观保护条列》、《惠山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纲要》、《惠山文化景观保护规划》等规划和文本要求高、工程量大、所需时间长,目前还没有启动此项工作。三是申遗工作的认识有待统一。由于惠山祠堂群核心保护区修复建设投入大、负债重、后续投入乏力,目前,开发旅游、缓解债务压力与修复保护、确保申遗需要的矛盾突出。由此,各方面对什么时候申遗、怎样申遗议论较多,看法不一。四是经费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在完成核心区修复保护中,投入巨额资金,负债沉重,已无力启动功能配套区、风貌协调区建设;另外,在申遗工作中,估计还需要上千万元工作经费,亟待明确保障办法。此外,向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宣传还不够,群众知晓度不高,尚未形成全社会支持申遗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福建土楼、开平碉楼等申遗成功经验的启示

近来,笔者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考察了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浙江杭州西湖成功申遗的经验,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可以为我们的惠山祠堂群申遗工作提供诸多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亲自挂帅。主要领导重视与否,决定了申遗工作的力度与成效。广东碉楼与村落申遗之时,时任省领导张德江等亲自审阅碉楼申遗有关汇报材料并作出明确批示,江门市和开平市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主抓申遗工作。福建土楼申遗期间,文化部时任部长、福建省时任书记和省长等领导先后在永定、南靖土楼考察调研,深入申报县现场指导申遗工作。杭州西湖申遗几经挫折后,时任市委书记亲自担任申遗领导小组组长,调研申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痛下决心拆除西湖边上所有不符合申遗要求的建筑,恢复了西湖的本来面貌,经过艰苦努力,终获成功。

(二)明确主体,健全机构。各地在申遗中,都明确了申遗主体,并建立了专门机构。如福建省在“福建土楼”申遗中,为防止永定县与南靖县各自为政,省长办公会议专门作出决定,成立省级申遗领导小组,整合永定及南靖两县土楼资源,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做好日常工作,永定与南靖县都成立了申遗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抽调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申遗冲刺阶段,又抽调几十名业务骨干充实申遗办,强化工作机构。杭州西湖申遗时,专门拿出60个编制和1亿元资金,组建申遗办公室。广东福州市在“三坊七巷”申遗中,专门成立了三坊七巷管委会,并给出26个参照公务员管理性质的人员编制,保证工作有人做,事情有人办。

(三)规划先行,科学申遗。各地申遗工作十分注重规划的引领作用。专门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和团队编制遗产项目保护规划。如开平市在碉楼申遗初期,专门聘请了香港大学龙炳颐等一批知名专家为顾问,并带领华南理工大学的一大批学生深入开平调研,编制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明确申遗路径,引领申遗工作,在申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多元筹资,确保投入。建立投入保障机制,是许多地方成功申遗的重要经验。如福建土楼申遗时,永定县全年的财政收入仅几亿元人民币。县四套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决心“砸锅卖铁”也要确保申遗经费。短短几年,县财政先后投入2.6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500万元,向社会筹集资金500万元,并采取边修复边利用的办法,赢得1000万元资金,保证了申遗经费。广东开平碉楼申遗时,除了财政支出外,还动员部分海外侨胞捐款捐资捐房,从而为碉楼成功申遗提供了经费保证。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申遗规则要求:评估申遗项目时,要测评当地群众的知晓度和游客的满意度。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广东开平市专门组织编印了《开平碉楼与村落》乡土教材,对全市16万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进行课堂教育。同时编印了《开平碉楼与村落》宣传手册,发至全市干部群众学习了解。申遗办会同组织部、财政局,举办几十期培训班,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镇居民进行“申遗”宣传教育和培训,并对参加申遗培训情况进行考勤,纳入年终考核,参加申遗培训班的村民给予每天50元的误工补助,有力提升了群众的知晓度和支持率。

四、无锡惠山祠堂群申遗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惠山申遗的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今世界品牌金字塔尖上的顶级桂冠,具有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和无可估量的品牌价值。惠山申遗对于充分彰显无锡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提升无锡的世界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与撬动无锡的旅游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建设“四个无锡”,造福百姓、惠及子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申遗工作的重大意义,站在历史和大局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申遗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申遗工作的知晓率,达成政府与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申遗工作的共识,激发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支持与参与申遗工作的热情,形成申遗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领导,建立遗产地保护管理机构。调整健全申遗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立惠山祠堂群管理委员会,明确惠山祠堂群遗产地常设管理机构,由一名市级领导担任主任,具体负责申遗的日常工作。并从市文化、规划、建设、财政、农委、园管等相关部门和北塘区抽调足够力量(或者学习杭州西湖申遗经验,专门拿出60个编制,招募骨干力量),长期集中办公,并明确任务,倒排时间,加快推进申遗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科学谋划,组织编制各类申遗规划文本。要采取定向议标采购方式,聘请一流专家和团队,开展对惠山祠堂群核心区祠堂建筑测绘等基础数据工作,研究提升主题价值和对比分析,编制中英文申报文本及申报影象片,并组织相关课题研究,及早拿出一流的全套申遗文本,确保提前进入申报行列。聘请业内顶级专家主持编制《无锡惠山祠堂群保护规划》、《无锡惠山祠堂群建筑测绘文本》、《无锡惠山祠堂建筑价值评估》。挖掘惠山祠堂历史内涵,提炼普世价值,准确阐释遗产对全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编制中英文申报文本及申报影像片。

(四)健全法制,完善旅游设施及配套功能。组织制定并颁布《无锡惠山景区保护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制定《惠山景区业态展示策划》、《惠山景区旅游规划》等规划。对照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和要求,优化业态布局,完善旅游功能。大力整治环境景观,完善旅游管理设施,维护遗产地的生态完整性。

(五)夯实基础,完善各类资料文献及数据。建立“四有档案”,整理归纳祠堂群建筑、历史沿革、价值评估、保护现状、修缮记录等档案;设置保护标识系统,树立文物保护标志。整理完善惠山祠堂群及景区相关文献、资料、记录,整理编撰惠山祠堂宗谱目录建立祠堂宗谱资料库;加强核心保护区十大重点祠堂文化的静态展现和动态传承,提升展示水平;监测申报遗产保护情况的基本数据,跟踪并比对遗产状态变化,包括自然条件及面临的威胁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六)加大投入,完善申遗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申遗工作及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修复整治保护建设的投入力度。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申遗工作管委会可采取向上争取支持、银行贷款、土地置换、引进项目等形式,多方筹集资金,保证后续工程尽快起动,确保申遗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季发《加拿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2、、杨爱英著《浅谈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5年第9期。

3、吴效勤、陈安生、万国庆《皖南古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法――以西递、宏村为例》,《江淮论坛》2001年第4期。

遗产申报材料篇5

[关键词]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110

废止“强制公证才能顺利办理继承房产和赠与房产登记”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办事环节,节省了办理公证的费用,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房产继承和赠与都可以不用再办理公证,如果遇到有可能引发纠纷的房产继承和赠与,依然可以选择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公证机构办理房产继承、赠与的相关事项公证。机关办理继承房产等事项的公证。与原来的登记工作规范相比,现在新规范不但压缩了办理时限,还免去了登报、办理公证等麻烦,为市民减少了支出。顺应了国家“放管服”等相关政策的要求。以前如果房产证丢失,当事人必须去登报,必须拿着登报声明才可以办理相关业务。而以后不需要登报声明丢失,只要在规定的网站上刊发丢失声明即可。

1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的弊端分析

11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我国继承法规条率、物权法规条率和房地产管理法规条例中都没有涉及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的条款。我国的继承法规并没有将房产继承、赠与行为作为房产继承登记的前提条件。对于房产继承和赠与的主要根据所有权人所设立的遗嘱作为参考标准,有遗嘱的按照最终所公证的遗嘱为准,没有的以最终的遗嘱为准。显然在我国物权法规中并没有将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作为一个必要条件。从公证法规的角度分析。虽然法规将继承作为一项需要公证的重要内容,但是需要公证内容主要涉及法律、法规、政府规定的应该公证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该项法规中的规定只是公证机构的一个业务范围,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力度,不能将其意会为大众必须履行的一种基本义务。从物权法规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内容分析,均没有对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的相关规定,因此,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不符合我国现有法律依据,是一种不符合规范制度,需要尽快废除。

12房产继承、赠与强制公证不符合我国的立法原则

2016年1月1日之前,我国的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房屋所有权继承人和赠与当事人必须到房地产管理机构办理房产所有权转换手续,房产的当事人设立遗嘱处理自己的房产需要对遗嘱进行公证。房产当事人死亡之后,受益人需要携带公证机构出具遗嘱公证书,遗嘱继承权产权公证书以及房产的产权证等证书到当地的房产部门办理相应的房产产权转化手续,而新修订的物权法规、房产管理法规、土地登记法规以及房屋登记法规等法律条款都没有对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进行规定和特殊说明,新法律和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联合通知中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等要求相悖,需要及时将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这项条款废除。此外,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自愿原则是我国民法法规中的基本条款,而物权法规和继承法规是我国民事法规体系的基本法律,而公证法规是对各种法律行文、文书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的公证,由此可以看出,房产继承、赠与要求强制公证侵犯了居民的基本权利。

2房产继承、赠与不再要求强制公证

21房产继承可以不用办理公证

《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 行)》中最重要的一项规定就是不做公证也可以进行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的登记,公证只是申请人的一个可选项,申请人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公证。这一规定既是《不动a登记暂行条例》相关规定落实的具体措施,也是一项探索性的措施,更是一项便民举措。按照这一规定,申请人在继承或者受遗赠不动产时,有权选择公证或者直接申请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验和登记,而继承(受遗赠)公证就不再是一项必需的选择。但是为了保障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合法权益及其财产安全,不要求必须公证并不等于不进行相应的审查核验,为此市规划国土委专门出台了《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 行)》实施的配套文件《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登记工作程序(试行)》,对选择不公证办理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登记的政策、办理流程、申请所需材料等进行了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说,按照现行不动产登记政策规定,继承、受遗赠取得不动产权利办理不动产登记的,继承权公证文书不再作为必须提交的申请材料。

22不公证可节省费用

有很多经济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认为,房地产继承、赠与不再进行强制性公正,体现了对给公证人权利的尊重。在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人们对自身权利的认识逐渐加深,该项规定的出台和实施正是符合大众的权利要求。房产采用公正和不公正两种模式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传统的公正模式已经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公正部门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不公正制度实施之后,可以大大节约申请人的时间和经费。

23新规范更加注重便民服务

《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 行)》将一般登记业务的办理时限统一压缩为十个工作日,而查封和异议的登记则明确定为要在受理当日办理,这比国家规定整整缩短了二十个工作日。确定了继承(遗赠)不要求强制公证、简化补换证手续以及抵押权的注销登记单方申请等便民措施的办理程序。如果选择不公证,则不用提交经公证处公证的材料或者已经生效了的法律文书。申请人提交相关文件向档案窗口申请查询拟继承(受遗赠)的不动产登记有关情况。如果还存在不能进行登记的情况,房产继承或者赠与申请人需要一次性携带好相关的申请资料到房产登记机构进行登记,对于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不齐全的,但是符合相应的法定形式的,并且所要登记的不动产没有涉及限制性资产转移的,进入到相关材料审查检验环节后,根据申请人所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与申请人沟通询问的情况,符合法定程序的应该及时进行受理、审核、公示和登记。

综上所述,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对不动产登记的改革势在必行。《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实施一年多来,众多的当事人从中受益,特别是对房产继承、赠与进行登记不再要求强制公证这一规定更是为当事人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更节省了费用,因此备受欢迎。不动产登记机构应不断学习新规范和新要求,不断地总结经验,以适应新时期当事人对不动产登记的需要,做好不动产登记工作,更好地为当事人服务,为国家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伟东继承受遗赠强制公证的合法性和未来走向――以陈爱华诉南京市江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履行房屋登记法定职责案为分析基点[J].法律适用,2015(4)

[2]陈慧娜,郭发产处分不动产遗嘱应当实行强制公证[J].上海房地,2009(4)

[3]杨永华,沈洁颖强制公证制度初探[J].行政与法,2003(7)

[4]郭岳萍强制公证进入物权变动领域辨析[J].中国司法,2012(8)

[5]丁炜炜,曾远涛关于强制公证立法的思辨[J].中国司法,2010(11)

[6]高发房屋继承登记强制公证于法无据――从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一起案例看不动产登记程序需注意的环节[J].国土资源,2016(1)

遗产申报材料篇6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

(一)传统的口述文学和语言文字;

(二)传统的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表演艺术;

(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传统活动;

(四)传统手工艺技能;

(五)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代表性原始资料、实物和场所;

(六)需要保护的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四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将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第六条本市及各县市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发展改革、规划、财政、民族宗教、教育、旅游、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七条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本地的历史情况、文化资源条件及自然环境等相关因素,制定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收集、整理出版等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和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第九条各级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应当积极开展对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展示和交流。

鼓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和交流。

第十条对濒危的、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救。

第十一条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征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收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实物,并妥善保管。征集应以自愿为原则,合理作价补偿,并发给证书。

鼓励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实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将资料、实物捐赠给公益性收藏机构。收藏机构应当发给证书,并可以视情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十二条本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对符合一定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单位或个人申报、同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定期公布。

列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评审标准及申报、评审制度,由同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项目符合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条件的,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申报。

第十三条对列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保护单位及其责任,进行有效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保护制度,落实保护责任,妥善保管实物资料,防止毁损、流失。

第十四条对列入市、县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命名、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传承人或传承单位进行传承活动。

第十五条对列入市、县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或传承单位的命名,由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该项目保护单位推荐,经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批准。

第十六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个人,可以申请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一)在一定区域内群众公认、通晓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表现形式、组织规程的;

(二)熟练掌握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的技艺,在当地有较大影响或者被公认为技艺精湛的;

(三)保存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文献、资料、实物,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的。

第十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可以申请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

(一)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挖掘、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表现形式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以弘扬本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开展相关活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显著成绩的;

(三)保存一定数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的相关资料或实物的。

第十八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享有下列权利:

(一)在其作品及宣传材料等载体上使用传承人或传承单位统一标识;

(二)开展传艺、讲学及艺术创作、学术研究等活动;

(三)依照约定有偿提供其掌握的知识、技艺及有关的资料、实物、场所;

(四)经济困难的传承人或传承单位,可以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获得资助或补贴。

第十九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妥善保存有关的资料、实物、场所;

(二)按照师承形式或其他方式选择、培养新的传承人;

(三)依法进行展示、教育、研讨、交流等传播活动。

第二十条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单位建立档案,鼓励、支持其依法开展传承活动。

第二十一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逐步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地方教材或地方课程,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兼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普及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第二十二条鼓励通过发展旅游、组织文学艺术创作等方式,开发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二十三条收集、整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应当尊重本地方的风俗习惯,保持其原有的内涵和风貌。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维护民族团结,不得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利益、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和损害公民身心健康。

遗产申报材料篇7

第二条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细则规定条件的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市政府民政部门主管全市五保供养工作。镇乡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协助镇乡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开展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五保供养对象和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帮助。

第五条对在五保供养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条本市的老年人、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居)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五保供养待遇。

前款所称老年,是指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员,凭国家统一颁发的“残疾证”予以认定。

下列对象应视为无劳动能力:

(一)已满60周岁的老年人;

(二)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肢体、智力、精神、盲视力残疾人,或者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劳社发〔〕8号)规定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条件的对象;

(三)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

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主要包括:

(一)法定赡养人,主要是指老年人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二)法定抚养人,主要是指未成年或不能独立生活的人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三)法定扶养人,包括配偶和有扶养义务的兄弟姐妹。配偶是法定扶养人。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扶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长大的有负担能力的弟、妹对于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兄、姐有扶养的义务。兄弟姐妹包括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和继兄弟姐妹。

不拟列入生活来源的收入项目:

(一)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和护理费;

(二)基础养老金、长寿金、尊老金等国家普惠性政策补助;

(三)按有关政策规定不应当计入收入的项目。

第七条五保供养待遇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申请五保供养待遇的本人应向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村(居)民代为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市民政局审核后退回原件);

1.个人申请及承诺书(详见附件);

2.本人身份证、户口簿;

3.宅基证(房产证)及其它本人财产证明材料;

4.土地承包手册或者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收入等有关证明材料(村出具);

5.残疾、难以治愈的慢性重病、精神病、传染性疾病等有关证明材料(残疾证、地区医院及专科医院以上的病历和疾病证明);

6.集中供养对象须提供市级医院体格检查表;

7.应当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二)民主评议、公示。民主评议活动由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牵头,村(居)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所在村民组组长及3-5名村民代表参加。民主评议应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对申请人的自身情况、有关证明材料等情况进行讨论后,作出“是否同意上报镇乡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评议活动全过程应如实记录并归档。对符合享受五保供养条件的,在本村(居)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姓名、享受五保待遇的主要理由、供养方式、承包土地和房产处置方式等,实行分散供养的还应公布包扶人姓名。经公示无异议的,由村(居)委会上报镇乡人民政府;有疑义的,村(居)委会应组织重新核查,再次组织评议和公告。

村(居)委会上报镇乡人民政府的审核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第七条第一款所列内容);

2.“五保供养待遇审批表”(见附件)中应由村(居)委会填写的栏目及内容;

3.村(居)委会民主评议记录复印件(必须注明复印资料来源,并加盖印章);

4.公示复印件;

5.供养协议;

6.其他审核材料。

(三)审核。镇乡人民政府对村(居)民委员会上报的申请人进行材料审查和调查核实,并提出审核意见。

材料审查的重点是材料的种类、数量、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对不符合的应退回村(居)民委员会补充或修正。

调查核实的内容:一是申请人的自身属性是否符合规定;二是申请人是否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是否具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三是核实申请人是否有维持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调查应采取了解评议情况、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调查核实由镇民政办组织实施,参与调查人数不少于2人,并形成详实的调查报告。

镇乡人民政府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依据五保供养条件,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上报市民政局。

(四)审批。市民政局在收到镇乡人民政府上报的材料后,应首先对材料的种类、数量、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审查,村(居)委员会民主评议、公示、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程序、方式、内容是否合法,有关申请、证明、审批材料是否齐全规范、完整、有效等。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提出修改意见,由镇乡人民政府更正。

在对镇乡人民政府上报材料审查的基础上,市民政局应视情进行实地复核,然后递交市民政局五保供养待遇审批小组审批。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申请人,市民政局应批准给予申请人五保供养待遇,并发放《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管理服务证》,落实五保供养待遇。对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市民政局应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书,并以书面的形式由镇乡人民政府转送申请人,申请审批材料由市民政局存档。

五保供养待遇审批工作一般每季进行一次,镇乡、街道、开发区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报送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核程序,并报送市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在收到审核意见和相关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审批事项。

第八条五保供养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居)委会申报,镇乡人民政府审核,市民政局核准,核销其《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管理服务证》,停止其五保供养待遇;

(一)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且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具有赡养、抚养、抚养能力;

(二)因房屋拆迁、土地流转收入等原因重新获得生活来源;

(三)已满16周岁且不再接受义务教育;

(四)残疾人过康复治疗,具备劳动能力;

(五)已经死亡。

第九条五保供养平均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我市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确定,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五保供养标准每年调整一次,由市民政、财政部门拟定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按市财政70%、镇乡财政30%的比例分担,列入市级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五保供养资金实行按季拨付,各镇乡、开发区于每季末将五保供养对象变动情况书面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核实后于次季第一个月5日前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根据市民政局提出的用款计划在5个工作日内划拨到位。集中供养资金拨付到各中心敬老院,分散供养资金过“一折”发放到五保供养对象。

第十二条五保供养对象可以在户口所在地的敬老院集中供养,也可以在家分散供养。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精神病、传染病患者不得集中供养。要求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入院前须由镇乡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组织到指定的市级医院作体格检查。

第十三条集中供养:

(一)保障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敬老院要保证满足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吃饭、穿衣需要,提供安全、整洁的住房和生活用品,确保各项生活费用及时足额落实。

(二)开展医疗康复服务。敬老院要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设立医务室和康复训练设施、场地,储备常用药品和基本医疗器具,为患病的五保对象诊治一般性疾病。要为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对象提供生活护理。

(三)提供娱乐健身服务。敬老院要有计划地开展适合老人特点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供养对象开展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

(四)办理丧葬事宜。

(五)符合集中供养条件的五保对象,应当与镇乡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敬老院签订集中供养协议,明确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定五保对象个人财产、承包土地收益等处理办法。

第十四条分散供养:

(一)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由所在地的镇乡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管理,村(居)民委员会落实有关供养责任,及时帮助解决五保对象在生产、生活、就医、住房、上学以及丧葬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市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对分散五保对象的管理工作,检查督促落实分散五保供养对象的各项政策待遇、保障措施和供养资金。

(二)镇乡人民政府应会同村(居)民委员会为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落实包护人(居住临近的村干部、村民组长或五保对象亲属担任),明确包扶职责,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包扶人酌情发给误工补贴。镇乡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五保对象、包扶人四方签订分散供养协议。

第十五条五保对象未满16周岁或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当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第十六条五保对象参合参保个人出资经费由镇乡、开发区财政负担,并享受市政府医疗救助办法规定的待遇。

第十七条五保对象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为集体所有。五保供养对象的动产及房屋,原则上仍由五保供养对象个人拥有和管理,不得干预。如果供养对象要求出租房屋,或承包地、宅基地、房产被依法征用、占用或被拆迁,所获得的收入或经济补偿计为家庭收入,重新核定其供养资格,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按政策落实供养,其租金收入或所获得的经济补偿纳入其供养机构财务,在签订的供养协议中明确。如果其租金或所获得的经济补偿超过五保供养标准,应按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取消其五保供养待遇;继续在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供养或者继续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村民提供照料服务的,按照当地有偿供养服务办理。

第十八条五保对象的个人财产可以委托敬老院、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村民代为保管,也可以过签订遗赠协议或遗赠抚养协议对其财产作出处分。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这部分财产作为其遗产,有遗赠协议或遗赠抚养协议的,按遗赠协议或遗赠抚养协议办理;没有协议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由中心敬老院或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处置。

第十九条从事五保供养工作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村(居)民不予批准享受五保供养待遇,或者对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村(居)民批准享受五保供养待遇的;

(二)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五保供养款物的;

遗产申报材料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为准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标准、精益求精,全力做好草堂寺鸠摩罗什舍利塔申遗工作,使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组织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经县政府同意,成立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文物本体保护组、环境整治组和宣传报道组。文物本体保护组组长由同志兼任,环境整治组组长由同志兼任,宣传报道组组长由同志兼任。

三、工作职责及任务

(一)文物保护组的主要工作职责及任务

1.配合省、市文物局做好申报文本的编制工作,保证申报文本的质量。

2.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规范性要求,组织编制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科学性的文物保护管理规划。

3.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文物保护管理方法,按程序上报县政府公布。

4.制定完善的文物本体保护展示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完成文物本体展示工程。

5.按照文物“四有”档案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专门的申遗档案。档案由专人专管,并不断充实,完善档案资料。

(二)环境整治组的主要工作职责及任务

1.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做好鸠摩罗什舍利塔周围的现代碑石迁移工作。

2.保护草堂寺内古树名木、改造绿化景观。

3.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做好参观道路、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和电力设施改造工作。

4.整修草堂寺门前及周边道路,建立标识系统。

5.拆除草堂寺门外的商业用房及草堂寺围墙内的临建房屋。

6.建立安防、消防系统及观测系统,明确监测责任目标与指标,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

(三)宣传报道组的主要职责及任务

1.编发申遗信息并组织指导开展申遗宣传活动。

2.制定宣传展示方案,制作能充分反映申遗点文化内涵的宣传品。

3.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等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展示活动,提高公共知晓率。

四、工作要求

(一)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申遗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抽调专人专职负责。要按照我县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申遗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相关部门领导要将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和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作为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各自实际,按照规划要求,制订工作方案,组织精干力量,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环境整治工作和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一是要摸清情况,掌握一手材料,做到整治工作有的放矢。二是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整治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三是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遗产申报材料篇9

继承房产证明书怎么写兹有我辖区居民/单位员工,姓名 ,身份证, /县区/村/居委会路 弄号室(无具体门牌号,房屋坐落于东邻 、南邻 ,西邻 、北邻 )拥有房屋一套。

产权属于面积为2 特此证明

证明机构名称:

证明机构联系电话:

经办人: 证明机构: 日期: (盖章)

一、办理房屋继承过户的流程:

第一,办理房屋继承过户需要的证明材料如下:

1、被继承人的遗产证明材料。

2、如果是多个继承人,就要按遗嘱或法定继承对共有财产进行分割,并签订协议书,只要每个继承人同意并签字,即可产生效力。

3、如果每个继承人对继承的共有财产分割无异议,就可以凭此协议办理过户手续。

第二,房屋继承登记步骤。

办理房产继承手续必须经过房屋评估、继承公证、申请产权登记等办理过程。凡领取《房地产权证》的房屋,当房屋的权属人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就可以申请办理该房屋继承登记。

1、房屋评估。首先必须由评估公司根据房屋所处的路段、坐向、楼层、楼龄等对房屋作出专业的价格分析和楼价评估,定出准确的物业市值价格。

2、继承公证。申请人应当到房屋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继承公证,领取继承公证书。在办理公证时,必须提供房屋权属人的死亡证明书、合法机关出具的合法继承人名单证明,以及原房屋权属人立有的遗嘱(原件)。若部分合法继承人自愿放弃继承权,必须出具放弃财产承诺证明。

3、房屋测绘。申请人须到房地产测绘部门申请办理房屋面积测绘或转绘手续,领取测绘成果或者附图,以便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4、继承登记。申请人持房地产权证、继承公证书、房屋测绘等证明到房地产交易中心申请继承登记手续。填写《房地产产权登记申请书》,并递交上述资料后,办案人员将收件立案受理,并核发回执。待一切资料审核后,即发放已更改权属人的房产证明。

5、规定需递交的其它资料。如涉及该房屋权属等事项是法院判决、裁定或调解的,必须递交法院判决书、裁定书或调解书等。如该房屋经实地测绘,发现已经改建或存在违法建设的,必须提交规划部门的报建审核书或处理决定书。

二、办理房屋继承过户所涉及的费用

遗产申报材料篇10

今年以来,与经济发展大势相伴的是,“申遗”正成为长三角文化界的高频词,成为各城市文化事业决策者们思考的头等大事。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共计518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栏看,长三角地区收获颇丰。与苏浙沪有关的项目共计74项,仅浙江省就有白蛇传传说、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大禹祭典等10个门类的39个大项(44个子项)入选,位居全国第一。从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遗产是件好事。几千年江南文化留给长三角的共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古镇、古城墙、民族民间工艺等,长三角文化建设可以开展的合作也是无穷无尽。但目前各城市在申遗这件事上,更多的是各自为战,甚至是互相争夺,由此也带来了人们对长三角一体化前程的担忧。

联合申遗:千呼万唤难开头

6月上旬,由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参加的“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绍兴闭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专家、世界银行官员与各国学者和官员一起,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旅游开发、遗产融资等问题。会议还指引城市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完美结合的《绍兴宣言》。与此相伴的是,长三角地区申遗新闻不胜枚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运河沿线城市的联合申遗。

前不久,2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官员会聚杭州,讨论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58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提案。之前,3位文物古建筑、城市规划及雕塑专家向运河沿岸18个城市的市长发出了一封运河申遗呼吁信,并得到沿线城市的积极响应。

京杭运河对于长三角16城市意义重大,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其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公里,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悠悠运河从隋朝流到现在,它的伟大不亚于长城。

尽管日前从江苏省传出消息,江苏境内的运河沿岸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已经展开。但在此背后,区域经济日趋一体化的长三角地区联合申遗项目却是凤毛麟角。以江苏为例,江苏36项“非物质申遗”上榜公示,其中联合申报的项目仅7项,包括“梁祝”的四省六地联合申遗。江苏与浙江、上海联合申报的项目只有4项目:昆曲,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湖南省联合申报;江南丝竹,由江苏省、上海市联合申报;白蛇传传说,由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联合申报;梁祝传说,由江苏省宜兴市和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及山东省济宁市、河南省汝南县联合申报。

相互叫板为哪般?

作为中国经济建设的领头羊和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排头兵,长三角16城市正在逐步融合成一个实力强大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第六城市群的形成,不仅在于16个城市地缘相近,经济融合越来越频繁和密切,更为重要的一点就在于16个城市有着相近的坚实文化基础。从六朝前的吴越文化到六朝后的江南文化再到上海开埠后的上海文化,灵活、纤巧、文雅、开放、刚柔相济,成为长三角16个城市的文化交集。这种文化交集也成为长三角推进一体化进程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

在重视经济融合的进程中,我们似乎忽略了文化一体化的建设。其实,何止运河,几千年江南文化留给我们的共同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文化建设进程中,长三角可以开展的合作也是无穷无尽。联合运河申遗,只是一个开始,在古镇、古城墙、民族民间工艺等领域,长三角16城市都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建设。

尽管长三角各城市的文化建设丰富多彩,但城市之间在文化领域合作少之又少。在申遗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似乎更多的是各自为战。2004年江南水乡六大古镇分分合合的申遗“经典”令人至今难以忘怀。江苏的周庄、同里、直,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原本联合合报世界遗产“江南水乡”,并被视为跨省域行政合作的典范,然而在世遗大会在苏州召开前,在《中国申遗预备清单》中“江南水乡古镇”已由原先的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直和浙江的乌镇、西塘、南浔6镇变为苏州2镇。以至于当时浙江媒体称:“江苏撇下咱们自个干了!”

最近,又传出南京剪纸叫板扬州剪纸的消息。扬州剪纸荣登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南京人坐不住了。江苏一家媒体的报道称:“作为南京工艺三宝之一的南京剪纸,拥有300年的历史,无论是成就、特色、种类都比扬州剪纸更胜一筹。”“南京剪纸也要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目前正在积极搜集申报材料。”

传承文化:永恒主题不能丢

无论是“水乡申遗”的分分合合,还是宁扬剪纸的一决高下,都在拷问着我们的城市决策者们:申遗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刺激旅游市场、拉动地方经济?还是为了人类世世代代的文明传承分担一分责任?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命脉,申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文化命脉能够薪火相传,将我们这代人手中的文化接力棒传递给后人,以保存人类文化的多元性,让人类文明之花绚丽永久。而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之所以对申遗趋之若鹜,甚至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对文化遗产进行大规模规划、整修和拆迁,以满足申遗条件,他们看中的更多的是申遗背后的经济利益。

诚然,申遗成功的确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当地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更好地宣传和保护世界遗产,适度接待各方游客也无可厚非,但这一切均应围绕保护世遗这一中心任务展开。能拥有一个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地方,是一种骄傲,更是一种责任。如果仅仅将其界定为旅游资源,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发区”或者是“旅游开发区”,必然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后果。据报道,张家界违规黄牌警告后,为保住称号而进行的整改工作共计花费10亿元,比已获得的经济效益高出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