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十篇

时间:2023-04-11 20:29:47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1

规划类招标管理工作是指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分析了解,按照原有的项目管理方案,针对招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编写具有计划性的招标管理工作方案等。过程类招标管理工作是指在招标管理过程中开展的对各招标文件的审核,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发、开、评、定标一系列活动所需要的准备性活动的管理。成果类招标管理工作是指总结和招标活动相关的有关部门送达的文件管理,对招标活动的总结报告以及其他部门检查结果的管理。

二、当前招标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干预招标

国家行政部门利用权力之便干预招标活动的进行,违法乱纪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依法执法的招标意识淡薄,往往不会做准备工作,政府招标工作没有一个准确的工作计划,常常出现用应急工程或者保密工程为借口,随意删减或增加招标程序或者改变正常的招标流程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是非法使用行政权力,违反正规的操作流程,在招标开始前就与投标人谈条件,内定项目工程中标人后才开始进行招标,并且还找其他工程建设企业陪标,更有甚者会在招标文件上做一些手脚,做一些黑暗的条件,给早已选择的投标者开通便利,严重损害了招标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还有就是一些地方领导直接插手招标活动,利用政府职权和职务的便利,将损害公平竞争的信息透露给某些投标人,从而造成招标活动的不公平竞争,授意指使照顾某些投标企业,操纵招标结果。

(二)场外活动规避招标

例如将造价高的工程建设分为许多个子项目工程,各子项目工程造价低于原有招标限额,从而规避招标。有的企业将办公楼装修工程又分为地面石材、墙面涂料等项目进行二次承包,确定了承包企业后,通过变更设计等方式,调整工程项目规模,按实际工程项目结算工程款项,有的工程项目主体工程进入建筑市场,而后期工程项目和配套的工程项目以及二期工程项目却实施二次承包。

(三)串标抬标排斥其他企业

部分招投标单位相互勾结串通,事先约定招标过程的报价,抬高最后中标价格,享受利益,从而使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这种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或者是招标企业和公司相互串通,设计和安排招标过程,让特定的企业中标。使公开招标流于形式,破坏招标管理工作的正常活动秩序,滋生腐败现象的发生。然而只有少数的串标事件被暴露依法处置,由于受巨额利益的诱惑,还是有很多企业铤而走险。而评标专家丧失原则,在招标过程中打极端分数,故意抬高或压低投标企业的分数,某些专家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丧失原则,丧失了基本立场,在招标过程中不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逐渐变成“暗箱操作”的工具。

三、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招标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

招标活动是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对项目招标过程的管理,加大招标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加大对招标程序的监督,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各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把工作重点放在工程项目招标的监管管理程序上来,明确监管工作的内容,做到项目招标公告等文件的透明性,及公开,并将招标结果公示到工程建设项目网上来。定期检查招标管理人员,如果在招标活动中出现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加大管理部门的执法制度,严厉打击执法不严的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并规范招标市场

为工程建设招标过程提供规范化的服务,准备设施设置齐全,规范化收集、整理招标信息等,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在管理招标过程中,工程项目要配备相关的懂得招标专业性质的技术人员,防止交易中出现问题,工程建设市场要自觉接受各级招标监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三)规范招标流程

规范招标流程,防止各招标单位私下串标定标,招标过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对于有关评分专家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他们在私下与招标相关的人接触,严禁在招标过程中极端分数的出现,针对出现收受贿赂的专家,查处他们的非法财产,设立全面的监督机制,防止收贿受贿现象的发生。

四、推行网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

网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开展网上招标项目可以更好地进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体系,招标过程中全程进行网络化办公,开展网络监管管理,改变了传统形式上的招标管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作用,维护了项目招标的客观公正性。目前招标网站建设良好,为开展网上招标创造了条件,招标项目中各级部门作为网上招标监管部门,要做好相应的网站宣传和引导工作,进而推行网上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工作的实行。

五、结论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2

关键词 培养 班集体 目标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02-02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确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创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实行目标管理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什么是目标管理

从管理程序上讲,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考核目标,评价目标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的方法。也就是说目标管理是教育管理者通过互相连接、互相制约的教育目标体系,对所属组织和成员进行管理考核、评价的一种方法。它的基本内容是由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一起共同确定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是管理者的硬性规定,而是采用被管理者的自主管理或自我控制的方法来实现目标,这样可以增强被管理者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减少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控制的工作量,使管理者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考虑策略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从技工学校的实际看,班主任、班集体、学生之间构成了这样一种关系,班主任不仅要组织和培养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而且还要从事教学和社会工作,而学生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又不能完全独立的“小大人”,他们需要在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形成良好的品质,培养适应工作的能力,这就给实现目标管理创设了客观条件。班集体是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以班级形式组织起来从事共同活动,有凝聚力的学生群体,班集体的特征是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把全体学生吸引在一起,使其产生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的奋斗目标中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集体没有奋斗目标就是没有教育,就没有生机,就不能把全体学生的心连在一起,那只是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班集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班集体的凝聚力就是在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形成的,抓目标管理就是抓住了班集体建设的核心。

二、在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中怎样实行目标管理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班集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有确定的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集体的活动。目标的确立要反映当时国家、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要求,是大家的共同愿望,并要结合班集体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等各不相同。应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每接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我总是把学校对班级的要求,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愿望等了解清楚,对班集体建设的计划、设想概括成一条条明确的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形成共同的具体的可行的目标。如我接某班二年级班主任时,由于该班出现偷盗、迟到、缺席、早恋等现象,多数学生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班级象一盘散沙。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怎样使这个松散的群体成为一个较为团结、有集体观念的班集体。通过了解情况,分析出问题的“症结”,征得学生干部的意见,提出了第一个目标是:“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按时到校,不违反校纪校规”。经过一段时间的督促、检查、适当地进行了奖惩,做了个别同学的思想工作,同学们达到了要求后,我又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提出了新的目标:“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创优秀班集体做贡献。”目标提出后,并设计了一些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活动,同学们都感到自己成绩的好坏与班集体的荣誉连在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普遍提高,学生之间出现了互帮互学,不懂就问,共同讨论学习问题的好现象,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正在逐步形成。我又借助于学校组织的歌咏比赛和篮球联赛之际,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歌咏比赛得第一,篮球联赛得文明奖”,目标提出后,班干部献计献策,其他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业余时间练歌练球,在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的集体观念有所加强,在共同的活动中,群策群力,取得了歌咏比赛第一名,男篮第一名,女篮精神文明奖。

一个个低层次目标的实现,通过总结经验,启发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目标。

2.目标的实施

本阶段主要是围绕目标设计活动,促使目标的实现。目标提出后,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目标,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促使目标的达成。

围绕目标的提出,设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活动使被管理者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起来,制定个人目标与班集体相一致,从而为实现班集体目标而努力。

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学生是客体,班主任要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变为现实,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其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师生共同为现实目标而团结一致。

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督促作用,为实现目标管理创设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其他学生的作用,但他们毕竟是学生,班主任的督促作用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管理的自觉性,使目标顺利实现。

3.对目标的达成进行测评

在组成和培养班集体中的目标管理,对目标的达成进行测定和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目标管理将流于形式。特别应强调执行者的自我分析、进行过程中的问题、成绩,为下一个目标创设条件。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3

县教育局目标考核领导小组:

一、综合目标工作(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政务信息报送及调研工作(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本年度,学校按上级要求100%完成了各项信息报送及调研工作。

2、积极利用各级媒体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及先进典型(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本年度,学校积极进行教育宣传,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宣传任务,学校获得了2014年先进宣传集体,陈延平同志获得了教育宣传先进个人。

3、重视信访维稳工作(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本年度学校及时处理上报信访投诉,通过学校班子的努力,未发生群体性事件,信访维稳工作做得扎实。重点时段都安排人员值班。

4、完成教育报刊征订任务(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本年度,学校按教育局下达的标准,全面完成了教育报刊的征订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征订了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杂志,供教师学习。

5、教育目标管理(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要求及时报送半年总结、年终总结和目标考核资料。

6、档案工作(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要求建立了档案室,有规范的档案柜,有兼职的档案管理员,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分类合理。

7、临时交办的工作(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要求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临时任务。

二、人事工作(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完成情况:经查,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有计划、学习有记录、有总结,且上报信息及时。

2、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学校干部培训(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完成情况:经查,学校每期开展了不少于5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培训有计划、有笔记、有总结。按要求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类培训;有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知名校长、后备干部组成的"名师工程"队伍,有培养措施,开展了培训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的骨干教师培训;按上级下达的培训目标和任务,选送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并为培训教师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开展"研读名著"活动(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第七届读书活动",计划已报教师进修学校批准并组织教师研读,研读中要求教师作好记录,活动有总结,教师读书活动心得获县等次奖。

4、教职工考核和(用)工作(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完成情况:学校成立了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和年度考核领导小组,考核聘任工程序规范,制度健全,建立了教师档案。积极做好教师的师德考核、年度考核。

5、党建工作(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活动安排、有记录及工作总结,在活动中积极上报各类活动信息;对新党员积极培训、发展新党员;及时完成党建工作信息报送和网评任务。

6、评职晋级工作(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按上级要求,做好评职晋级工作,评职程序民主、合法,公正、公开,无任何反映。

7、绩效工资与考核分配(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上级文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绩效考核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考核和分配方案科学、民主、公开,程序符合规定,较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在分配和考核中无重大失误。

8、人事资料、表册的上报工作(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时按要求上报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抚恤等材料和表册。

9、老龄工作(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按要求做好了老龄工作,学校工会不定期地慰问退休教职工。

三、计财工作(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财务工作(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4分)

完成情况:学校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未设小金库;下拨经费要政策开支。

2、收费管理(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没有超标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

3、基本建设及校舍维修改造工作(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4分)

完成情况:学校严格执行基建管理程序,所有项目工程按程序办理相关审批及建设手续;排危及时;建设档案资料完善。

4、贯彻落实"两免一补"工作(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宣传到位,并在学校醒目位置进行了公示,无截留。

5、学校资产管理(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本年度共添置了教学设备共计1万余元,都按相关程序进行。

6、化解学校债务(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无债务。

四、教育管理工作(目标分16 分,自查得分14分,无高中招生)

1、学校管理工作(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学校行政、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及财务后勤等工作制度健全、规范、适用并且成册;依法,按制度进行人性化管理,效果好,并且有相关档案资料。

2、德育工作(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德育管理资料齐整;坚持好了升旗及班、团、队课,团队组织建设及活动开展好;坚持对学生进行了举措科学落实的"三大教育";积极参与县级及以上组织的活动,上交资料及时齐整。本年度,学校开展了"爱三节"以及向国旗敬礼活动。

3、生源巩固工作(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幼儿、"三残"入学89%;小学年巩固率99.5%;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坚持摸底核查儿童工作统计上报及时;学籍管理工作不落实,"籍随人走".

4、素质教育工作(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4分)

完成情况:严格按部颁课程计划设置课程并行课,违反《资阳市教育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十条规定》和《省教厅规范办学行为25条规定》;素质教育工作开展良好,今年组织学生参加了县运动会,取得较好成绩。

5、高中招生(目标分2分,本校无高中招生)

6、体、卫、艺、国防、科技教育工作(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健全;器械、场地与经费达万余元;建立了专兼职的世体队伍;按要求认真完成体质健康数据测试与上报;各项训练、竞赛等活动任务完成较好;认真开展大合唱工作。做到班班了课前有歌,学校成立了合唱团。

7、民办、幼儿教育(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我校幼儿园都是依法审批、依法办学的幼儿园;年审培训面达100%;学校认真按要求开展幼儿保教保育、教研活动得;分管人员明确并深入学校指导工作;学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建立了合理的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教育机制;教育教学中做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五、教研工作(目标分50分,自查得分49.5分)

1、指导全面贯彻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各类教学计划齐全,5-6年级试行导学案,推行课堂结构改革。

2、教学常规制度执行及检查(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每期定期检查2次,随机检查每周一次。

3、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4分)

完成情况:学校有计划,有制度,每次考试有质量分析。

4、毕业班及效果(目标分20分,自查得分19.5分)

完成情况:毕业班综合评估获县综合质量评估二等奖。

5、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完成情况:学校教研思想明确,方法得当。

6、教研网络建设(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建立了完善的教研网络。

7、指导和培训教师学习课标、教材(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把课标学习拿入校本教研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并作好笔记,写好心得。

8、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研究(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落实了听评课制度,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按要求听评课。

9、组织开展各类各学科教研活动(5分,自查得分5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要求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教学大比武活动。

10、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本学年主要以课堂结构改革及导学案的理论学习为主)。

11、课题项目的组织、指导及效果(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本年度学校共有5 个市级微型课题,现正在结题准备中。

完成情况:教师论文有5获县及以上等效奖。

完成情况:学校制订了教必和课题等各项制度,题题研究有具体的措施。

14、教研联组一班人团结协调、作风深入、研究意识强(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开展了深入的听评课。听课节数达教育局要求。

15、教学业务档案资料齐全规范(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按时上交培训材料,学校培训材料齐全。

16、完成县以上教研机构交办的任务(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要求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六、职成教工作(目标分13分,自查得分1分)

1、成人教育工作(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长培训。

2、中职招生工作(目标分11分,自查得分0分)

完成情况:学校无中职招生任务。

七、监察审计工作(目标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党风廉政建设(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学校和教师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分解明确责任;对党员干部开展了廉洁自律教育,有制度、会议记载;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气氛浓厚,师生开展了廉政文化活动;加强了对违纪行为查处和落实廉政责任追究;学校行政监督制度落实、透明,教职工满意,无举报;⑥教职工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县廉政规定,群众无举。

2、教育行风建设(目标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完成情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规定;学校行风评议制度健全,方案、评议整改落实,社会评价好;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加强教辅资料、有偿补课、违规招生监管,无违纪违规行为。

3、内部审计监督(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完成情况:学校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内审、内控制度健全,账目按时公布;积极配合内部审计监督,内审查出问题及时整改,并按审计程序及时回复整改问题;③上级补助、专项资金开支透明、公开,群众无举报。

4、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领导、教职工按时分别开展了法律法规学习,有记录本;学校校长或法制副校长每期在师生中开展法制专题讲座一次,有专题讲稿,参加了上级法制培训;法制教育融入相关教学中,学校有法制氛围,师生法制观念强。

八、督导工作(目标分5分,自查得分3.5分)

1、关于素质教育示范校(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0.5分)

完成情况:学校获县级校风示范校。

2、关于近三年来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近三年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都获二等奖。

3、关于专项督导评估(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好;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好得;学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入学率达86.5%以上;常规管理规范有序,干部到岗履职好,按编制调配师资,教师队伍稳定且考核逗硬;无重大责任事故。

4、关于督导教研(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0分)

1、强化安全维稳工作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学校建立有"一把手"任组长的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专人负责1分,安全稳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和"一岗双责、首知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有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灾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有严格的奖惩制度。

2、把安全稳定工作拿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目标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完成情况:单位领导班子重视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安全稳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分析和研究安全稳定工作,及时调集人力、财力和物力整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方面存在的各种隐患和问题。

3、隐患排查整改(目标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完成情况:学校制定了检查方案、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并认真整改,彻底排除了各类安全隐患 .

4、抓好学校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目标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完成情况:学校利用周会、朝会、班会、队会、教职工会、家长会、党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对师生进行立体、全面的安全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每学期开展不2次应急演练,一次是消防安全演练,一次是应急疏散演练;开足、开齐了"生命。生命与安全"课。

5、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档案(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完成情况:学校建立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档案,各项安全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十、工会工作(目标分5分,自查得分5分)

1、组织建设(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规定进行了工会换届选举,建立健全了工会组织及教代会,各成员职责明确;相关资料收集齐备;职工满意度高。

2、经费管理(目标分0.7分,自查得分0.7分)

完成情况:学校每学期有工会经费开支计划;审批制度健全;学校行政能够补助工会经费不足;关心关爱职工;经费管理的档案资料规范;职工满意度高。

3、民主管理(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每学期按规范的程序召开了教代会两次;学校重大事项经过教代会讨论;教代会通过的各事项得到落实;相关资料齐全;职工满意度高。

4、校务公开(目标分0.8分,自查得分0.8分)

完成情况:学校建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有公开栏;公开内容规范;公开内容详尽;相关资料齐全;职工满意度高。

5、工会活动(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完成情况:学校认真开展了校内工会活动,相关资料齐全。

十一、招生工作(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0分)

1、高考工作(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0分 本校无高考)

2、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目标分6分,自查得分0分,本校无)

十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目标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目标分4分,自查得分4分)

完成情况:学校有后勤专门管理人员;有后勤管理工作计划,各种后勤管理记录齐全;有健全的食堂管理制度;按时上报学校后勤相关信息。

2、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分6分,自查得分6分)

完成情况:学校食堂条件设施基本符合要求;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监管员;有食品安全制度及应急预案,和相关人员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开展了食品安全教育专项活动;严格实行了学校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学校食堂自主经营;食堂饭菜质量和服务态度明显提高,积极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

3、教育风险管理(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 100%学生参加了校方责任险;参加了校园食品安全保险;配合做好了新农合、城镇学生基本医疗保险;规范了学生平安保险。

4、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目标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完成情况:学校环境综合治理有领导机构,有工作方案;认真组织了师生开展各种活动(有记录)。

十三、教仪电教工作(目标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经费投入(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按上级要求投入。

2、参加县、市、省级培训(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按上级要求完成了各种培训。

3、完成规定的课件、论文、教具等数量(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按规定完成任务。

4、完成规定的电教、实验赛课活动数量(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按规定完成任务。

5、装备管理工作(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机构健全,各功能室制度表册规范,使用记录详实,安全措施落实,设备无损失。

6、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分2分,自查得分2分)

完成情况:学校按照"三通两平台"要求作好了信息化工作。

十四、学生资助工作(目标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1、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目标分1分,自查得分1分)

完成情况;学校成立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定期召开资助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成立了学生资助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大队部。

2、制度建设(目标分2.5分,自查得分2.5分)

完成情况:学校制订了助学工作管理办法,年初有资助工作计划,年末有工作总结;学生资助工作档案科学、规范。严格按照规定界定资助对象。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4

为深入开展好各党支部“达标创先”活动,进一步激励全站共产党员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职工做好服务油气生产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保前任务,根据厂党委组织科有关安排,站党总支决定在全站共产党员中继续开展“两创一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xx大精神为指针,坚持基层党建服务于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充分利用有效活动载体,激发和调动全站共产党员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内容目的

“两创一争”活动内容是:创先锋模范岗,创红旗责任区,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具体是指:先锋模范岗,就是共产党员所在岗位的各项工作,在各级检查评比和职工群众评议中,处于领先地位;红旗责任区,就是党员所在的工作区域,各项指标在本单位评比中达到一流标准;全体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阅读了以上《党总支党建工作计划》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 “两创一争”活动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推进落实党员责任目标管理的有效措施和方法,是深化基层党支部“达标创先”和党员“三高一争”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两创一争”活动,巩固党建成果,推进“三高一争”活动的深入开展,落实党员责任目标管理,激励党员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活动方法

“两创一争”活动主要由党支部组织落实,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结合责任目标管理,与基层党建其它工作同步进行。必须体现在《XX年党员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上,落实在每季度的责任目标考核中。活动中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同党员的岗位特点相结合。把“两创”作为党员责任目标中个性目标的核心内容,突出业绩贡献,突出先进性和可行性,体现“三高”要求。在责任目标的制定上,要坚持“两个从严”,即:制定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目标从严;制定重点岗位人员的目标从严。要教育党员以当先锋、夺红旗、争模范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在各自岗位上,积极争当“八个模范”,即: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无私奉献的模范、见义勇为的模范、稳定队伍的模范、降本增效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苦练技术的模范。激励广大共产党员争当复合型干部、全能员工和智能员工。二是同各车间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做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三是同基层党支部“达标创先”活动相结合。“两创一争”是党支部“达标创先”活动的重要内容,两者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党支部在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时,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开展“两创一争”活动的安排,推动“达标创先”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检查考核

1、各车间党支部要将阶段性的主要工作作为“两创一争”活动的重点,严格考核责任目标落实情况,考核结果要作为“七一”评选先进、表彰优秀共产党员的主要条件。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5

关键词:加强;班级目标管理;落实;目标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36-02

目标教育是西安工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在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班级是进行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所以,班级目标,必然是目标教育中分层次目标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不仅是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目标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

一、班级目标管理内涵及其意义

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指: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式之一,由于它符合人的动机、行为规律和期望心理,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广泛运用在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中。根据目标管理概念特点,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班级目标管理,是指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完成学业目标的管理方法。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开展各项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大家庭,是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是我们辅导员工作最主要、最基本的场所。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从学校层面来说,是贯彻落实学校目标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实施目标教育的必然要求;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能有效地保证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班级规范化管理;从学生个体来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二、当前学校班级目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学校目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一直都非常重视班级目标管理工作,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对班级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

班级目标是建立在学生个体目标的基础上,目标制定、实施和评估的主体都离不开学生。学生主体参与班级目标管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内在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对目标教育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学生参与管理的成功体验不够,或者个别班主任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还普遍存在学生对班级目标管理的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二)班级目标制定不够切实、科学

对于学生来说,目标过高,那是空中楼阁;目标过低,形同虚设;目标空泛,学生无所适从;目标过细,又会成为学生的梗桔,这样就必然抑制目标的导向性。但是,我们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对全体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缺乏系统目标管理理论的指导,往往导致班级目标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班级目标的实效性。

(三)班级目标管理流于形式化

班级目标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班级目标设置、班级目标执行、班级目标评估,把其中任何一项工作做好、完善,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学生情况、班级情况、目标执行情况、目标实现情况等等,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文字信息和数据信息。这大量、长期的工作,使班级目标管理的主体――学生和教师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懈怠心理,导致目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

三、加强班级目标管理,以管理手段创新促目标教育落实

加强管理是开展工作、实现目标的有力保障。要实现班级目标,必须就加强管理方面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我们可以从目标确立阶段、目标实施阶段、目标评估阶段三阶段入手。

(一)遵循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做好事前摸底调查,设置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之班级目标,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前提

班级目标管理最终的效果如何,与活动主体事先设计、确定的目标是否正确恰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确立班级目标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班级目标与学校目标教育相一致

学校自2008年倡导目标教育以来,经过五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目标教育理论体系:以“价值目标、学业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为核心的大学生目标教育体系,学校结合价值目标开展“成人教育”、结合健康目标开展“成长教育”、结合学业目标开展“成才教育”、结合职业目标开展“成事教育”、结合生活目标开展“成悦教育”。这个五个目标相得益彰,五成教育紧密结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西安工大大学生的培养方向,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实践中效果显著。因此,在制定班级目标时,应努力与学校目标教育相一致。

2.班级目标与学生个体目标辩证统一

班级集体和学生个体目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学生个体目标是班级集体目标的客观基础,班级集体目标是学生个体目标的集中反映;班级集体目标对学生个体目标有控制导向作用,而班级集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又有赖于个体目标的完成度。

3.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班级目标是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它必须有集体的统一性,有集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但是,班级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经历不同,个人的身体素质也不同,导致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目标基础和目标追求各异。所以,班级目标在统一要求同时又要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全面发展与阶段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在班级目标制定中,必然同时有“价值目标、学业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的内容。但是,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不同: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阶段,大二、大三主要是学习储备、发展提高阶段,大四主要是求职阶段,因此,班级目标也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侧重点。

另外,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全面的了解,是制定合适班级目标的基础。在确立和制定班级目标之前,辅导员一定要对班级集体目前表现状况全面掌握,对学生个体各方面的情况做周密而慎重的调查研究,然后据此确立班级目标。为此,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填写《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表》、《大学生个性调查表》、《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等系列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同时要注意到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有较强的责任感,有积极向上的自我发展意向和要求,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在班级目标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班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贯穿班级目标管理全过程,不仅是班级目标设置的关键,更是目标执行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班级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建立健全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推进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化,坚持执行和践行班级目标,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关键

班级目标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的水平和工作态度。因此,要实现班级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级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以辅导员为首,由班委会干部、党团干部组成的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在班级目标管理中,辅导员是目标管理的执行者和指导者,班干部是班级日常事务的组织者,在班级目标的实现中作用明显。具体来说,班干部需要上传下达,一边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将班级目标分解为小组目标、宿舍目标、个体目标,传达给相关同学,并随时督促执行,确保班级目标的有序推进。同时班干部也要及时给辅导员反馈班级目标实施的情况,从而能不断修正和完善班级目标体系。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小层次目标的实施情况,指导学生及时调整和修订目标。而且要重视对目标进行阶段性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学生开展班级目标管理工作。

班级制度是班级目标实施的重要保证。所以,班级目标管理操作必须有一套明确公允的班级制度。根据班级发展目标,建立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职责,赋予相应的权限,互不交叉,每个学生都有权有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同时,建立学习制度、生活作息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卫生制度、考勤、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约,使班级目标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班级目标管理的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班级目标评估体系,引进激励机制,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重要保障

目标考评,是指以预设目标为准则,对班级不同成员实现各自不同阶段目标的程度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这是一种信息反馈和目标检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班级目标评估体系是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的重要途径。当一阶段性的目标实施活动或总目标实施活动结束后,必须建立考核组织和制定考核准则,对其进行考核。目前针对班级目标考核定量的标准比较少,定性的比较多,多数采用定指标,分配名额的办法。在制定现代班级目标评估体系时,需要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估相结合、等级制与百分制量化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才能客观评估班级目标实现状况,有利于班级目标管理操作的规范化。

然而,班级目标管理实现的任务是艰巨的,成效是渐进的,是一项艰苦的、长期的工程。为此,需要建立班级目标管理激励长效机制,这是激发学生主体性,达到预期目标,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激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集体奖项,也有个体奖项;有综合奖项,也有单科奖项;有过程奖项,也有结果奖项等等,但主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给予适当的物质鼓励。例如集体奖可以评比优良学风班级、三好班级、文明宿舍、优秀团小组等;个体奖如评比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共产党员等。也可以设立班级目标管理等级专项奖,如班级目标管理一等奖、二等奖。总之,通过各种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完成个人的目标,实现班级目标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新华.试论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职教论坛,2007,(20).

[2]邓永奎,张善英.大学生实现班级目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6

[关键词] 行为目标; 目标导向; 网络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武法提(1971―),男,山东郓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环境设计研究。E-mail:。

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环境越来越“热闹”,海量的资源、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应用等吸引着学习者的注意力,但这些却无法为学习者提供“藤蔓”可攀,以致学习者时常在网络学习时“迷航”,这对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在目标性上的凸显与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以支持学习者达成学习目标为根本宗旨,为学习者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资源,以促使学习者能够合理自主导向学习。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W. H. Schubert)将典型的目标取向归结为四种,分别是“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1]如今,众多研究者提倡教育目标应该多维化、立体化,各种不同取向的目标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适于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框架。不同取向的目标体现了不同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适用于不同情境的教学。行为目标特别适于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至今依然是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主要目标形式,本研究对行为目标导向下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进行探讨。

一、行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概述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是以具体行为的形式呈现的,便于准确评价,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是行为目标的典型特征。[2]

“行为目标”的确立始于课程开发科学化的早期倡导者博比特,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系统发展了行为目标的理念,他认为,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借用生物学中分类学的概念,第一次在教育领域确立起“教育目标分类学”,从而将“行为目标”的发展推向新的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者梅杰(R.F.Mager)、波法姆(W.J.Popham)等人领导发动了行为目标运动,从而把“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顶峰。[3]在行为目标的发展历程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他和后来的研究者对三个领域的目标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本文仅探讨认知领域的行为目标,L.W.安德森等人修订了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提出了二维分类表,见表1,本研究参考此框架来对行为目标导向下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进行分析。

依据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理,“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是为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创设支持性条件的过程,以学习共同体参与其中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对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学习平台等具体要素进行统筹规划。” [4]对行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如图1所示,作为主线的“学习活动”的“定向点”(活动目标)即为知识习得,由此,行为目标导向下学习活动的设计也与知识的类型紧密相关。不同类型知识的习得对应着不同的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学习活动序列的设计要遵循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本文主要探讨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这三个子类目标导向下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网络学习平台以及学习共同体的设计源于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需求。

二、行为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是网络学习环境运行的主线,学习活动设计在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明确不同类型目标导向下可开展的学习活动,才可能进一步依据学习活动对网络学习环境各要素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

(一)行为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组织策略

学习活动的粒度是不均匀的,师生某一个具体的操作可以看作学习活动;师生为完成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这一系列操作的总和(过程)可以称之为学习活动。我们无法对学习活动的粒度给一个明确的界定,我们只能在相对的程度上来设定一系列的活动任务和操作。由此,学习活动设计是一个逐步分解且嵌套循环的过程,整个学习过程由n个学习活动组成,每个学习活动又可以分解成n个学习活动。我们认为,学习活动的序列构成教与学的过程,学习活动是指“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包括学习伙伴和教师等)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的操作总和” [5]。由此,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在于学习活动序列的组织。在行为目标导向下,可以采用讲授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支架―渐隐”策略、案例教学策略等来组织学习活动,对应的典型活动序列见表2。

(二)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

从活动的内化、外化角度来看,学习活动可以区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内部活动是指学习者的感知、记忆和思维活动,外部活动则表现为某种目的性的外显操作的总和。外部活动具有多种形式,包括阅读、朗诵、观察、写作、制作、讨论等。外部活动受动机支配是由一系列行动组成,行动是通过具体操作来完成的。[6]从可设计的角度讲,外部活动是可设计的,内部活动是不可设计的,但是可以通过外部活动的设计来促进内部活动。学习活动设计虽然是外部活动的设计,但是其依据仍然是学习者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我们从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出发,参考皮连生在《教学设计(第2版)》中提出的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和加涅提出的九大教学事件,来设置学习活动的序列,并尝试将教师的操作和学生的操作相对应,得到如下的针对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1. “事实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事实性知识是指学习者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7]事实性知识具有点滴性、基础性、抽象概括水平较低等特征。事实性知识学习时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可以划分六个阶段:①注意与预期,学习者在心理上形成要学习某方面事实性知识的期望;②激活原有知识,学习者回想起与所要学习的事实性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③选择性知觉,学习者从呈现的学习材料中有选择地注意要学习的事实性知识;④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已激活的原有知识与新的事实性知识在头脑中建立联系;⑤认知结构的改组与重建,在新知识的保持阶段,新旧知识还会继续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⑥根据需要提取信息,新习得的事实性知识在要求提取的情况下由学习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8]据此,我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事实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事实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下,可以按照如下序列来设计学习活动:(1)教师创设与所学事实性知识相关的情境,同时使学生进入到知识运用的情境中,最终引起学生注意,并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教”的目标,为学生确立“学”的目标提供参考;(2)教师在情境中不断提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知识,学习者在这种情况下会不断头脑风暴、联想原有的知识;(3)教师呈现事实性知识,学习者通过听、说、读、写、做等方式来感知新知识;(4)教师引发、引导学生回忆、联想,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回忆、联想旧知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5)教师以多种形式重现知识,并提供多种重现知识运用的情境,学生在此过程中重复识别、运用事实性知识,从而强化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习者内部认知结构的改变;(6)教师安排学生间隔复习,学生必须重新提取并运用知识,从而起到强化的作用。

2. “概念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概念性知识是在一个更大体系内共同产生作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有组织的知识类型。[9]概念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者通过主动的建构过程,将新知识与其头脑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10]概念性知识的抽象程度不同,其习得方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一些特征或关系比较具体的概念性知识,可以通过观察例证而获得。例证包括正例和反例,它为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提供了具体指称的对象,从而将概念性知识形象化。学习者对多个例证有意识比较及对例证进行自我解释,以主动建构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对于一些特征或关系比较抽象,不能通过观察而习得的概念性知识,可以通过对概念性知识的言语界定(文本)的理解而习得。奥苏伯尔和梅耶等教育心理学家描绘了文本学习的主要内部心理活动:①注意过程,学习者有选择地注意文本材料中重要的相关方面;②新旧知识的联系;③新知识内部建立联系。[11]根据以上概念性知识学习的规律,我们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概念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概念性知识学习时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也分为六个阶段: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内部联系,学习者对新的概念性知识进行例证的比较与自我解释,主动建构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根据需要提取信息。由此,概念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下,可以按照如下序列来设计学习活动:(1)教师创设与所学概念性知识相关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并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教”的目标,为学生确立“学”的目标提供参考;(2)教师呈现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概括性和包容性上一般要高于所学习的材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不断联想原有的知识;(3)教师呈现概念性知识,学习者通过听、说、读、写、做等方式来感知新知识;(4)教师引发、引导学生将新概念与其他概念(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等)进行联系,学生在新旧概念联系的基础上理清概念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5)教师呈现正、反两方面的例证,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进行例证的比较与自我解释,主动建构对新的概念性知识的形象化理解;(6)教师安排学生间隔复习,学生必须重新提取并运用概念性知识,从而起到强化的作用。

3. “程序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安德森(Anderson,L.W.)等将程序性知识界定为“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准则”。[12]程序性知识强调的重点是如何做,因此,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要达到运用的水平,运用既包括学习者知道要运用的程序性知识是什么(即已知的程序性知识的习惯性运用),也包括学习者面临新情境时要选择具体的程序性知识加以运用的情况。[13]对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ACT(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即思维的适应性控制理论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陈述性阶段,学习者习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并通过对其加以解释来解决问题、指导行为;二是知识的编辑阶段,在这一阶段,陈述性知识被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习者逐渐摆脱了对陈述性知识提示的依赖,他们不需要再通过回看步骤的描述来采取操作;三是调整阶段,学习者通过泛化或辨别来对程序性知识作出调整,泛化使得程序性知识的应用范围更广,而辨别则使程序性知识的应用只限于合适的情境中,同时,通过练习,学习者对程序性知识执行的速度也得到提高。[14]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的一般模型。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注意与预期;激活原有知识;选择性知觉;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新知识内部联系;认知结构改造与重组;提取知识。相应地,“程序性知识学习”目标导向下,可以按照如下序列来设计学习活动。(1)教师创设与所学程序性知识相关的情境,同时使学生进入到知识运用的情境中,最终引起学生注意,并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教”的目标,以为学生确立“学”的目标提供参考。(2)教师通过情境或先行组织者不断提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先决技能,学习者在这种情况下会不断头脑风暴、不断联想原有的知识。(3)教师呈现程序性知识,学习者通过听、说、读、写、做等方式来感知新知识。(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原有知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程序性知识来指导行为;学生不断练习,以新的程序性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5)教师呈现各式各样有指导练习、无指导练习等;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认知结构得到改造,逐步摆脱对“操作步骤”的依赖,达到行为自动化的程度。(6)教师安排学生间隔复习,学生必须重新提取并运用知识,从而起到进一步强化的作用。

三、行为目标导向的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作为网络环境中学习内容的载体,是为学习者提供给养的重要的“有机养料”。 学习资源是学习活动开展的必要支持条件之一,学习资源的设计也源于学习活动开展的需求。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由于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处于准分离状态,学习活动的开展尤其是“教”的活动主要借助于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支持服务来完成,一些学习支持服务的开展也需要借助学习资源。

(一)行为目标导向下学习资源的设计框架

首先,我们对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目标导向下“教”的活动进行了归纳,并由此推出行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中学习资源应当起到的作用,见表3。

其次,我们对行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支持服务开展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进行了梳理(见表4)。从学习流程来看,学习支持服务又可以分为学前支持、课程学习支持和课后支持。[15]学前支持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咨询、课程信息咨询、学习方法咨询以及学前心理测量等方面,学习计划、课程信息均可以公告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上;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推荐学习方法建议、学前心理测量量表及其结果;教师还可以在论坛中以答疑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学前建议。课程学习支持主要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学习情况,给予其学习指导,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智能学习系统具有智能记录学习者学习情况、为学习者智能推荐学习策略的功能;教师仍然可以通过在论坛中与学生讨论交流给以其学习指导。课后支持主要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教师为学习者提供的答疑辅导、作业指导、实践指导、学习检测等方面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行为目标导向的学习资源设计框架见表5。学习资源内容主要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资源的形式包括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的作用包括创设情境、呈现材料、解释说明、引发联想、练习、评价、智能推荐、智能记录、反馈、帮助等。

(二)行为目标导向下学习资源的设计原则

从学习资源的来源和组织上来看,学习资源可以分为结构化资源和非结构化资源,结构化学习资源是由学科教师精心设计、按预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学习材料,通常具有确定的来源、良好的结构和稳定的内容,如课件、讲稿、教学视频、练习题、测试题、FAQ等;而非结构化学习资源并非指没有结构的资源,而是指那些来源不确定、结构模糊、内容动态变化、缺乏稳定性的资源,它是在Web2.0网络应用模式的驱动下,学习者既作为学习资源的使用者又作为学习资源的贡献者所生成的未经明确教学设计的资源,如博文、论坛帖子、Wiki资源、书签资源等。[16]对于结构化学习资源,它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我们根据学习资源的功能对资源的形式和资源的设计原则进行了总结,见表6。

对于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由于其不确定性,在设计阶段我们只能预测资源的呈现形式与使用方式,但是无法对资源的内容进行预先的设计。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表达观点、观点协商、记录、帮助、反馈,对应资源的形式见表7。

四、行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

不论为实现何种类型的目标而搭建的网络学习环境,其网络学习平台都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功能:(1)支持学习资源的制作、编辑、、管理;(2)支持学习支持服务的开展;(3)支持学习活动的进行;(4)支持学习共同体的创建、管理。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以上功能主要依赖网络交互机制以及平台上集成的各种学习工具。网络学习平台设计时应当遵循如下基本原则:首先,支持学习者无障碍访问是其实现以上功能的前提;其次,支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学生与学生的友好有效的交互;再次,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对当前网络学习环境中常用的学习工具进行了归纳并分为六大类: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管理工具、导航工具、表达工具和记录工具,其中交流工具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交流工具,评价工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工具,管理工具分为活动管理、时间管理、资源管理工具,导航工具包括信息搜索和学习向导工具,表达工具是指辅助观点/思想表达的工具,记录工具是指辅助做笔记或记录学习过程的工具,常用的学习工具见表8。

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工具种类繁多,即使同一学习工具也可能兼具多种功能,如博客,既作为学习者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工具,也可用于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学习工具的类型也体现了其扮演的多种角色和功能:交流、评价、管理、导航、表达、记录等,这些工具使网络学习支撑平台能够有效地支持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

五、总 结

网络学习环境是远程教育的重要支撑环境,目标是为网络学习者提供“藤蔓”可依,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效果。为此,我们对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本文针对的是行为目标,在课程研究领域,“行为目标”曾经几乎是课程目标的同义词。任何事物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当前,行为目标备受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行为目标是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本研究仅针对行为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后续会继续对情感领域与动作技能领域的行为目标导向下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Schubert,W. H..Curriculum:Perspective,Paradigm,and Possibility[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6:190~195.

[2] [3]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56~160.

[4] 武法提.论目标导向的网络学习环境[J].电化教育研究,2013,(7):40~46.

[5] Helen Beetham ,Rhona Sharpe.Rethinking Pedagogy for A Digital Age:Designing and Delivering e-Learning,Routledge-Taylor &Francis Ltd.

[6] 杨开城.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新探索[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83.

[7] [13] L.W.安德森.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M].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3,69.

[8] [10] [11] 皮连生.教学设计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4,187,206~214.

[9] [12] 洛林・W・安德森(Lorin W.Anderson).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蒋小平,张琴美,罗晶晶(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5~36.

[14] Anderson,J.R..Acquisition of Cognitive Skill [J].Psychological Review,1982,89(4):369~406.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7

论文关键词:目标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创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遵循“三抓一创”的战略要求,笔者所在上海电力电缆工程有限公司实施了企业目标管理。以安全质量为核心,以优质服务为抓手,保持好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凝聚力,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和指标的工作思路,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组织活动是个体活动的有机叠加,因此只有使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工作对组织活动作出贡献,组织目标才可能实现。所以,如何使全体员工和各个部门积极主动、想方设法为组织的总目标努力工作是激发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关键。目标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目标管理的特征 

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2.目标管理的特征 

(1)明确目标。企业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2)参与决策。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上级与下级共同参与选择设定各对应层次的目标,即通过上下协商,逐级制定出整体组织目标、经营单位目标、部门目标直至个人目标。 

(3)规定时限。目标管理强调时间性,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有明确的时间期限要求,如一个季度、一年、五年,或在己知环境下的任何适当期限。时间的确定更主要的是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如我公司由于主要实施的是野外施工,有一些工程生产周期很短,但有一些工程生产周期比较长甚至要跨年度。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的制定可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一致。从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时间规定一般是:施工队的目标设置比较明确,但公司的大目标要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安排具体情况具体规划。 

(4)强调成果。目标管理不应强调生产经营活动,而应强调生产经营成果。因为活动是完成目标的手段,比如通过加强生产工人的培训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培训本身并非是目标,真正的目标仍然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5)切实可行。目标既应切实可行,又应具有挑战性。如果把目标定得太高而不切实际,往往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而且一旦人们意识到某一目标不切实际,就不会再去努力,甚至阳奉阴违,敷衍塞责,造成极大的腐蚀性。反之目标定得太低,又会被职工视为笑话,甚至被认为是低估他人能力的一种侮辱。因此,目标必须具有挑战性,经过努力才能实现,它的达到应会给人一种成就感。目标的制定一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难易适中的原则(要有难度但不能让人产生畏难情绪);时间紧凑的原则;大小统一的原则(年度目标与月度目标、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方向一致的原则(使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努力)。而目标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的作用也恰恰体现于此。 

(6)具体负责。目标应尽可能由负责完成它的人来制定。但负责实现目标的人在提出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时,管理部门就更容易获得他对该目标的承诺。让执行人参与目标的制定往往可使目标更切合实际。 

(7)评价绩效。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系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所以,目标管理寻求不断地将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反馈给个人,以便他们能够调整自己的行动。也就是说,下属人员承担为自己设置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的责任,且具有同他们的上级领导人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每个人因此对他所在部门的贡献就变得非常明确。尤其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要努力吸引下属人员对照预先设立的目标来评价业绩,积极参加评价过程,用这种鼓励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方法,鞭策员工对工作的投入,并创造一种激励的环境。 

二、企业目标管理的基本原则 

做好目标管理并非一般人想象得那么简单,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实际的工作目标,轻则影响工作进程和成效,重则使目标管理失去实际意义,影响企业发展大局。因此目标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期望原则 

所谓期望原则是指,公司领导必须十分清楚地知道如何设定公司发展的长期或短期的目标,所设定的目标要经过努力、经过行动才能够达到,这就是期望原则。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我公司在2009年计划产值是79778万元、2010年的产值是84290万元、2011年的产值是120287万元,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 

2.参与原则 

公司每年会根据上级公司的经营战略、决策及本公司发展的现状制定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目标一旦制定,具体任务必须交给相关部门承担。公司会为相关部门提出初步的目标,同时要求相关部门也为自己提出一组目标,然后双方会面、讨论各自的建议,并为相关部门商定双方同意的最终目标。一旦确定,需要书面记录。公司将其作为检查、考核的依据,相关部门则用来作为发展行动计划完成目标的指导。这就是参与原则。 

3.smart原则 

smart是五个英语单词的缩写:s代表specific,意思是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m代表measurable,意思是目标是可以计量的;a代表attainable,意思是目标是可以达到的;r代表reasonable,意思是目标是合理的;t代表timetable,意思是目标一定要有时间性。 

4.督促检查原则 

目标管理,关键在管理。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丝毫的懈怠和放任自流都可能贻害巨大。作为管理者,必须随时跟踪每一个目标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协商、及时处理、及时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运行方向正确、进展顺利。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8

关键词:工程训练;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CDIO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3-0065-03

工程训练是学生第一次在工程化环境中接受的工程基础教育,对其终身工程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下文简称“卓越计划”),着力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新形势下,如何构建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为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工程教育和毕业后成长为卓越工程师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工程训练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表达了出来,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有助于工程教育课程的设置及教育方法的研究[1-2],对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的构建在认知与方法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教学实践,对构建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教学新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讨。

一、CDIO的内涵与特点

(一)CD IO的内涵

CDIO 的核心理念是以工程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以教育学生在团队协作环境中,理解对复杂产品、流程或系统如何进行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为诉求,有效开展工程教育活动,培养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3-4]。为将这一理念付诸教学实践,CDIO联合高校、产业界和校友共同协商确定出现代工程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把这些要求以工程学的原理表达出来,分解成“技术知识与推理”、“个人与职业技能”、“人际交往技能”、“CDIO能力”等四个一级目标。为提高可操作性,CDIO对一级目标又进行了二级和三级分解,制定了12条准则,形成了详细的人才培养目标内容体系,同时对工程教育过程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考核评估等基本要素及其特征作了规范和要求,为该模式的实施指明了方法和途径。

(二)CD IO的特点

CDIO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联合高校、产业界和校友共同确定现代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培养目标分解转化成多层次、可操作的教学大纲,再通过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过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估机制等教学基本要素的规范和要求,把教学大纲的内容落实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做法,之所以在国际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推广,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其在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具体教学活动之间设计了明确的对应支撑关系,把培养目标细化分解到操作层面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培养目标统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为充分发挥工程训练在学生工程教育中的启蒙作用,可在认知和方法上借鉴CDIO的成功经验,从工程训练的教学目标分析、大纲内容的形成,到具体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一体化的思考,构建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

二、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一)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的指导思想

工程教育需要大工程观,大工程观是卓越工程师所必备的关键素养,树立大工程观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和关键问题之一[5]。因此,构建面向“卓越计划”的工程训练新模式,在指导思想上应从工程教育的本质出发,既要体现出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又要能反映“卓越计划”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6]。

(二)构建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的方法

在认知和方法上借鉴CDIO的成功经验,建立既能体现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又能反映“卓越计划”时代要求的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首先应结合工程训练课程的性质,分析其在专业培养体系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地位和作用,确定出其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相符的教学目标;其次应在准确理解工程训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工程训练的教学目标分析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大纲,使教学大纲的每一项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要求之间有明确的对应支撑关系;最后再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教学设计将教学大纲中的每一项内容与训练过程中的具体教学活动对应起来,这样就可就把工程训练较为宏观的教学目标,落实在工程训练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形成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大纲,再到具体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对应支撑的一体化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以教学目标统领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的构成要素分析

建立既能体现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又能反映“卓越计划”时代要求的工程训练教学新模式,就要把大工程观的理念和“卓越计划”的时代要求体现在工程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活动等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上。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9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方法;正确方向

激励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方法,是开启人们心扉的钥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是企业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和生产经营组织,当然要按价值规律办事、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企业以何为本,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处理企业与国家、社会和员工的关系,这里就有一个方向的问题,如果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唯利是图,不讲诚信、不讲社会责任,企业就将误入歧途。因此,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保证企业的正确方向。

一、目标激励

目标,是希望通过努力而达到的成就和结果。目标是由于人的一定需要而产生的,任何人一旦确定明确的目标,就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人的心理欲望,根据职工的动机和要求,用一个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鼓舞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战胜困难,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共同奋斗。要做好目标激励,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目标的具体性。设置总目标、长远目标,能使人感到方向明确;但如果目标过大过远过空,会使人感到遥远或渺茫,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起不到激励作用。因此,要把总目标、长远目标分成若干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以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第二,目标设置的参与性。让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参 与设置目标,可以使团体、组织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目标有机地协调和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第三,目标过程的反馈性。目标设置的适当与否,往往需要实践检验。经过信 息反馈,可以了解目标和合理程度的行为状况,有利于矫正目标和偏离目标的行为,从而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第四,目标的竞争性。目标的设置若能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或单位、团体之间的竞争,将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第五,目标的困难性。适度的困难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为达到目标所作的努力,从而提高激励水平。目标太容易或过于困难,都不利于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典型激励

典型是根据人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而树立起来的典范,它比说理更具有生动性和鲜明性,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号召力。典型激励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们奋进,用有血有肉,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去激励人们,形成人人学先进、赶先进的局面,形成某一时期催人向上的热流。作为企业,我们就要树立企业中最有成效的优秀分子,作为大家仿效和学习的典范,以发挥典型的力量。通过树劳模、立标兵、评先进,促使职工产生心理激励效应。在运用正面典型激励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运用反面典型,发挥其反激励的作用。它可以告诫人们不要做什么,为什么不要做,做的后果如何等,起到告诫作用,使人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向往和追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三、精神激励

精神需要是人不可缺少的高层需要,与物质需要同样具有激励作用。精神需要在这里主要包括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关怀的需要和成就与发展的需要等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激励应从满足政工人员的上述需要入手,并引导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上级领导和组织尊重、信任、关怀、支持政工人员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政治上关心。应该相信广大政工人员是爱国爱党、热心于党的事业和热衷于本职工作的,因此在政治上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第二,思想上关心。各级领导要做政工人员的知心朋友,经常和他们交流思想,引导他们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第三,生活上关心。广大政工人员结构复杂,情况各异,从事着繁杂的工作。各级领导应该逐步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第四,工作上关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实践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因此,为了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应该注意改善广大政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与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爱护和鼓励他们的独创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感情激励

感情激励就是通过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职工的生产、工作热情与领导交流感情的多少成正比。所以,领导者对职工要注意感情投资,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做到职工的生老病死、天灾人祸亲自管,职工的喜怒哀乐、工作生活亲自问,就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心理学告诉我们,烦恼与忧愁是由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映。如生理上的残疾、失恋的痛苦、事业的挫折、灾害的侵袭、工作的困难、生活的艰辛、失足的懊恼等等。这些人生道路的坎坷、挫折和打击,都会使人在心理或生理上陷于困境。人们一旦处于上述困难,心理、生理必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即使是那些平日意志坚强的人,也在所难免。因此,当人们处于某种心理或生理困境时,如果领导者能够及时表现出一种关切、热情和理解的态度,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排忧解难,那将会产生平时所难以获取的良好效应。所以,领导者越是在职工遇到困难和逆境时,越要关心,给予感情上的关怀。在平时,领导都要经常与职工同劳动、同娱乐,交流干群感情,密切干群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增强领导的凝聚力,就会产生良好的效应,群众就会自觉自愿地听从指挥和领导,努力干好工作。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实践活动,其激励机制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系统。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这些激励机制的作用,使这些机制正常运行,并保证操作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会极大地促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史伶香.激励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

效途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

5期.

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篇10

关键词:目标;无意识;激活;有意识;情绪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自我管理兴趣的增加,目标设置和目标追求成为心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有些研究者认为,成功的目标设置和目标追求需要意识的参与,个体制定和管理目标的过程是有目的、有意图的。此过程中,个体根据各个目标的价值、难度等仔细地选择,并使用认为最佳的方式有目的地追求目标。目标也被定义为个体预期自己行为所达到的结果。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目标都是有意识的。但是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出个体可以自动地、无意识地采纳和追求目标,目标的自动激活对社会评价、社会行为和主观经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0年,Bargh提出了目标的自动激活模型(auto-motive model)。模型指出,尽管很多目标都是个体有意识选择和考虑的结果,但有意识选择并非目标激活和操作的必要条件。与社会态度、建构、刻板印象和图式等一样,目标在个体头脑中也是有所表征的。既然建构和刻板印象能够被相关环境刺激自动激活,目标表征也应该具备这种能力。如果个体在一定社会情境下长期重复、一贯地追求某个目标,该目标就会在个体头脑中自动与相应情境表征建立关联。如此一来,环境中的情境特征也就可以自动激活该目标。自动激活的目标反过来又可以自动激活目标计划,从而使计划与环境中的目标相关信息建立关联并得以实施。目标激活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可以在个体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生。总之,目标自动激活理论认为,目标是行为满意状态或结果在个体头脑中的表征,此表征中包含有目标、目标追求情境和目标追求手段。目标可以通过相应情境线索自动激活,并在个体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指导目标导向行为。研究者往往通过启动技术激活被试的无意识目标(nonconscious goal或unconscious goal)。之所以称为“无意识”,是因为研究者是向被试的意识或潜意识里呈现刺激而使被试追求相应目标的。被试并非有意识地选择了目标,而是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采纳或追求了目标。

自动激活模型提出以后,心理学研究者围绕目标的无意识追求进行了大量实证考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本文拟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考察无意识目标激活的手段和无意识目标的追求,以及无意识目标与有意识目标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无意识目标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2 目标的自动激活及其无意识追求

2.1 目标的自动激活

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无意识地自动激活。Bargh及其同事通过目标与语义相关词之间的关联成功激活了目标,这种激活方式被称作语义启动(semantic goal priming)。除此之外,研究者发现目标与有助于实现目标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或目标与他人之间的关联也可以激活目标,这两种激活方式分别被称作工具启动(instrumental goal priming)和人际启动(interpersonal goal priming)。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目标激活方式。

2.1.1 语义启动

社会认知研究者往往使用无关学习范式研究目标的无意识启动。实验者告诉被试,他们将进行两项毫不相干的作业。实际上,第一项作业是引导被试思考或使用某研究概念以使其得到激活。比如,要激活“诚实”概念,研究者会使被试在造句任务中见到“诚实”的同义词。假设被激活的概念能够在被试意识不到的情况下持续激活一段时间,那么它就会对随后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而被试也不会意识到这种影响。

Chartrand等人就使用了无关学习范式考察目标表征能否以同样的方式激活翻。实验者首先要求被试完成一系列句子测验(Scrambled Sentence Test),测验所用的单词中含有“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或“记忆”(memorization)的近义词。被试做完句子测验后,再进行另一项表面上毫无关联的任务(如阅读故事)并回答问题,最后完成回忆作业。结果发现,印象形成组比记忆组的记忆效果更好,并且他们对行为信息的记忆也具有更高的主题组织性(thematic organization)。曾有研究者使用明确的指导语做过相同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Me Culloch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印象形成目标”激活的被试对人物行为做特质推断的速度更快,也更可能在记忆中构建行为和特质之间的联系。

总之,目标的确能够通过相关语义启动得以激活,并且产生与有意识目标追求同样的结果。大量研究发现,许多目标都具有相似的效果。比如,激活“成就”目标可使被试在言语作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激活“合作”目标可使被试在协商任务中更为合作。

2.1.2 工具启动

除了目标同义词可以直接激活目标概念外,环境特征也可以自动激活与之关系紧密的目标。自动激活模型的假设认为,目标可在现实世界中自动激活,呈现个体追求目标时经常所处环境的特征即可以激活目标。也就是说,只要个体在特定环境中频繁而一贯地追求目标,目标表征就可以自动与该环境建立较强的关系。

如果个体经常在特定情境下和特定的人一起做特定活动时追求特定的目标,目标就可以与这些情境、人或活动间建立联系。这些情境、人和活动统称为目标实现的工具。目标和工具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并非取决于目标和这些工具之间的语义关联,而是取决于个体对目标与工具间功能关联的知觉,即个体认为该工具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目标的实现。目标与工具之间的功能关联越强,个体看到工具时越可能自动激活目标。物质启动(materialpriming)就属于工具性目标启动的一种。研究者发现,物质可以与特定的社会语境建立关联,并在创建不同的场景、传递相关行为规范方面起重要作用。但环境特点对启动效应起调节作用,在结构化较低、较模糊的情境中启动效应更大。只有在新奇的、模糊的社会情境下,个体的判断和知觉才会受到环境物质线索的影响。比如,看到与“生意”相关的图片和事物可使被试建构出更多的竞争相关词,在模糊社会交往中知觉到更多的竞争信息,并在“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中做出竞争性选择。这可能是因为人们此时缺乏清晰的认知脚本,需要其他的认知资源维护方式。除了情境以外,工具的特征也会影响其激活目标的能力,其中包括工具对焦点目标以外其他目标的实现有多大的帮助。如果该工具也为其他目标服务,则目标就不

易激活。目标的工具启动研究使得人们对自我管理更加乐观。研究发现个体周围环境中往往有很多追求目标的工具或手段,可以使相关目标逐渐成为个体注意的中心,从而增强个体的目标承诺。

2.1.3 人际启动

目标追求另一重要而常见的启动源是他人,特别是重要他人。重要他人是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等,与他们的交往会对个体的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者认为,随着人际关系的深入,人们会形成更详细的关系表征,即关系图式。关系图式中包含自我图式、他人图式以及关系脚本,而人们对重要他人的心理表征中包含有与重要他人一起时经常追求的目标。激活个体的关系图式就可以激活相应的人际关系目标,进而导致个体无意识地追求该目标,且此目标正是个体在重要他人在场时所经常追求的目标。

Fitzsimons和Bargh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重要他人表征在激活无意识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国一家大型机场进行的现场研究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完成有关朋友或同事的问卷,以启动其朋友或同事表征,随后询问他们是否愿意参加后续实验。结果发现,启动朋友表征的被试更愿意参加后续实验。研究者用人际“帮助”目标的激活来解释此现象,即想到朋友就激活了个体的助人目标。后来的几项研究中,实验者启动被试多种重要他人的心理表征,然后提供追求重要他人相关目标的机会。结果发现,虽然重要他人并没有出现在实验现场,但几乎所有的被试都采纳了重要他人相关的目标。启动母亲表征后,经常让母亲“骄傲”的被试在言语能力测验中的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组。但是,如果被试和母亲一起时追求友好、助人等目标,启动母亲表征则对言语能力测验成绩无影响。另外,如果不启动母亲表征,那些让母亲“骄傲”的被试与控制组的成绩也无差异。因此,母亲表征的激活以及母亲与高成绩目标间的习惯性、自动性联系都是个体追求成绩目标的必要条件。即使重要他人不在场,个体也可以如同他们在场陪伴一样地行动。实际上,仅仅瞥见墙上或桌子上重要他人的照片,就可以使个体想到该重要他人,并用实际行动追求相应目标。Shah也对重要他人表征的目标激活效应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呈现重要他人的名字可以激活该他人为自己设置的目标,并促使个体自动地追求该目标。呈现那些希望自己表现优秀的重要他人的名字能够使被试在字谜测验中坚持的时间更长,成绩也更高。此研究还发现,任务目标对重要他人的重要性以及被试与重要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对激活效应起调节作用。激活关系亲密他人的表征更可能使个体自动追求这些人希望自己追求的目标。

由此看来,启动重要他人表征的确可以激活相应目标,从而使个体自动追求该目标。但是重要他人表征对个体的影响远不止激活目标、增强目标承诺那么简单。重要他人也可以自动抑制目标的激活,从而降低个体的目标承诺。它们也会无意识地影响个体对目标的评估和看法,从而对目标追求过程产生更为复杂的影响。重要他人表征会影响个体对目标难度和价值的知觉、目标追求方式的选择以及个体对目标追求成败的体验。另外,个体的特质性逆反(trait reactance)及其对他人的知觉也会影响目标启动效果。如果个体认为重要他人是控制性的,则会无意识地选择与重要他人相反的目标,并向相反目标方向行动,个体的特质性逆反在此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特质性逆反低的个体更可能自动追求重要他人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特质性逆反高的个体则更可能追求与重要他人所设目标相反的目标。

不仅重要他人会影响个体的目标追求,非重要他人也可以激活个体的目标。目标蔓延理论(Goal Contagion)认为,个体会无意识地采纳从他人行为中推断出的目标。观察他人的目标导向行为可以激活相应的目标心理表征,从而导致个体追求该目标。一项研究中,实验者仅仅让被试接触到他人的目标行为信息,并提供在其他情境下以其他方式追求该目标的机会。结果发现,被试自己的行为也开始服务于相同的目标,并具备目标导向性质,即行为受到目标强度影响,目标追求表现出时间上的持久性,当情境与目标吻合时个体更欣然地追求目标。本研究还发现,如果他人的目标追求是不合适的、不被社会所认可的,被试就会对这些目标自动免疫。也就是说,如果个体认为他人的目标追求没有吸引力或令人不快,就不会发生目标蔓延。

2.2 目标的无意识追求

目标既然能够自动激活,个体能否无意识地持续目标追求呢?已有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无意识目标研究完成后,实验者会简要介绍实验并要求被试回答一系列问题,以考察被试是否意识到实验期间追求了特定目标。结果发现,当实验者告诉被试他们已经无意识地追求了特定目标时,大多数被试都感到怀疑或惊讶,只有少数被试意识到了实验期间所追求的目标。Chartrand和Bargh的研究发现,“印象形成”启动组和“记忆”启动组的被试在报告是否尽力形成目标人物印象或记忆目标人物信息方面并无差异,并且几乎没有被试意识到自己在阅读目标人物行为时追求了特定目标。在美国机场进行的现场研究中,当实验者告诉被试回答有关朋友的问题使他们更愿意参加后续研究时,大部分人都不相信。

Bargh的另一项实验为目标的无意识操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实验者对一部分被试启动是否“与协商对方合作”的目标,而明确告诉另一部分被试与对方合作,以比较目标的有意识追求和无意识追求。研究发现,被明确告知要合作的被试比没有被告知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同样,目标启动组的被试也比无目标启动组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的合作行为。实验完成后,实验者要求所有被试对自己的“合作”程度评分,并把每个被试的评分和他人观察到的实际合作行为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明确告知合作组被试的自我报告的确反映了其实际行为。他们的自我报告和实际行为相关很高,那些报告自己尽力合作的被试实际上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合作行为。但是,目标启动组被试所报告的合作程度与实际合作行为不相关。即便人们成功追求了启动目标,人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标追求行为。

3 无意识目标与有意识目标的比较

3.1 无意识目标与有意识目标的相似性 大量研究表明,无意识目标追求与有意识目标追求会对思维、记忆和行为产生相同的影响。不管是加工社会信息、进行智力作业,还是与他人交往,目标启动组被试和明确告知目标组被试都表现出明显不同于控制组的行为。无意识目标追求与有意识目标追求的相似之处表现在目标实现、目标投射和动机特征三个方面。

3.1.1 目标实现

有研究者指出,目标实现与个体如何将目标付诸行动无关。不管以何种方式激活目标,目标都会根据相关信息操作,引导思维和行为朝向满意的状态。无论目标何时实现,个体都会体验到积极的

自我评价,如感到骄傲、期盼他人称赞等。而积极自我评价又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除此之外,实现目标也会促使个体追求更具挑战性的目标。

Chartrand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验证有意识目标与无意识目标在目标实现后效方面的相似性。研究者通过启动操作引导被试无意识地追求目标,并控制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激活一部分被试的“高成就”目标,然后要他们做字谜作业。有些字谜很容易,有些字谜无法解决。实验者通过字谜难度控制被试能否成功进行无意识目标追求。被试在完成字谜作业后进行情绪或言语能力测验。情绪测验主要测量个体在目标实现后自我评价的情绪结果,而言语能力测验则测量个体的主动性目标奋斗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无意识目标追求与有意识目标追求有相同的目标实现后效。无目标组的“高成就”目标没有得到激活,因此字谜作业难度并没有对其情绪和言语能力测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然而,字谜作业成败对“高成就”目标启动组被试的情绪以及言语能力测验成绩影响很大。字谜容易组被试明显比字谜困难组被试更高兴,言语能力测试成绩也更加突出。既然“高成就”目标是自动激活的,被试意识不到目标的追求过程,因而个体的情绪及其对更具挑战性目标的追求都是受到了无意识目标追求成功与否的影响。无意识目标奋斗与有意识目标追求对目标实现有相似的效果。

3.1.2 目标投射

“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是弗洛伊德首先提出来的。个体通过投射这种防御机制把无意识冲动归为是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Holmes认为,投射是个体把人格特质、性格特征和动机归于他人身上的过程。也就是说,个体所能投射的包括特质和动机,而且动机冲动投射应该比特质投射更易察觉。

Kawada等人通过一系列实验对无意识目标和有意识目标的投射效果进行了验证。在一项研究中,实验者通过指导语明确告诉一部分被试要“竞争”(有意识目标组),而运用诸如单词造句技术激活另一部分被试的“竞争”目标(无意识目标组)。然后实验者要求所有被试阅读一段有关“囚犯两难”游戏的故事,并对目标人物的竞争取向评分。结果发现,与无目标控制组相比,有意识目标组与无意识目标组被试所给出的评分值更高,不管是有意识目标还是无意识目标都会发生投射现象。Kawada的另一项研究中,实验者给被试提供成功或失败的反馈,并以此改变有意识目标和无意识目标的强度。结果发现,给予成功反馈后,目标投射现象消失。这说明,被试的确是把竞争目标而非竞争特质投射到了他人身上,内隐激活的目标和外显分配的目标都可以投射。

3.1.3 动机特征

除了有相同的目标实现效果和目标投射性质外,无意识目标与有意识目标也具有类似的动机特征,即目标实现的持续激活(sustained activation),个体遇到障碍时的坚持(persistence),以及任务打断时的恢复(resumption)。

Bargh的研究验证了无意识目标的动机特征。实验者首先启动(或不启动)被试的“成就”目标,然后让一部分被试马上进行下一个任务,而另一部分被试过5分钟后再进行下一任务。任务的类型各不相同:有些被试进行社会知觉任务,即阅读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的成就取向是模棱两可的;另外一些被试进行言语作业任务,即尝试在一串字母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的单词。研究结果发现,对于无时间间隔组而言,两种类型的任务都有启动效应。成就目标启动组被试要么认为目标人物具成就取向(判断任务组),要么找出了更多的单词(言语作业组)。但是,时间间隔对知觉任务和作业任务有明显不同的影响。知觉任务中,启动效果在5分钟的时间间隔后消失;但是言语作业中,实际启动效应在5分钟的时间间隔后却显著增强。这说明,目标启动操作的确激活了与知觉、非动机建构相对的动机状态,目标能够保持激活。

另一项研究中,实验者激活被试的“成就”目标后让他们进行单词查找任务。然后实验者告诉被试自己要去另一个房间做其他研究,任务时间到时,她会通过对讲机发出终止任务的信号。被试所不知的是,终止信号发出时或发出后,房间里安装的隐蔽录像机会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而研究的因变量则是终止信号发出后被试的行为表现,即他们是继续查找单词以获得高分,还是在面临“终止”这一成绩障碍时停止作业。结果发现,信号发出后,目标组有50%以上的被试会继续查找单词,而无目标组仅有20%多的被试继续查找单词。由此看来,无意识目标组个体遇到阻碍“高成绩”目标的障碍时,更可能采取行动消除或绕过障碍。正是“高成就”目标的自动激活才使被试更加关注成绩,并努力坚持争取更高成绩,因而他们会在终止信号发出后仍秘密地继续作业。对无目标组被试来说,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实验,并非什么重要的任务,因而他们也表现出很低的持续工作倾向。

此外,Bargh还对目标启动组被试在面临更具吸引力的选择任务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研究中,实验者在激活一部分被试的成就目标后,让所有的被试都进行单词查找任务。但任务进行到一半时,电源突然人为断电,所有的被试都不得不停止作业。5分钟后电源通电,实验者告诉被试剩余的时间已经不足以完成两项实验任务。被试可以自由选择是接着做第一项任务还是直接进行另一项卡通有趣度评定的任务(实验前的试测结果显示,卡通评定任务的确比单词查找任务更有趣)。研究的因变量是目标启动组与无目标组中选择放弃卡通评定而继续单词查找任务的被试所占的比例。结果不出所料,目标启动操作引发强烈的动机状态。目标启动组(66%)比非目标组(35%)更多地选择继续做未完成的任务。

3.2 无意识目标与有意识目标的区别

尽管无意识目标与有意识目标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目标追求的过程机制并非相同。对有意识目标而言,个体在采用目的和策略之前都会有意识地评估目标状态的重要性。而无意识目标则利用行为状态表征的情感效价自动指导个体目标追求的努力程度。动机理论认为,与行为状态相联系的积极情感具有动机性质,与积极情感相联系的刺激或状态能够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机。如果将积极情感与原本中性的行为状态建立联系,则会引发目标导向行为,机会来临时有机体也会表现出强烈的目标实现动机。

Custers等人的研究发现,具体行为目标表征与积极情感间建立联系会导致行为目标的无意识操作,而与消极情感间建立联系则不会导致类似结果的出现。与控制组被试相比,行为目标与积极词同时呈现的被试更愿意实现相关目标。而消极词对目标无任何影响,消极词组与中性词组之间无结果差异。如此看来,并非所有的目标启动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当目标概念是满意的状态或已经在头脑中存在时,个体会自动判断目标概念的情感价值。这时个体才可能拥有更强烈的目标追求意愿,并表

现出实现目标的动机。在此过程中,个体实现目标意愿的大小对行为表现起调节作用,即积极情感对意愿弱的个体影响更大。Aarts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个体认为目标状态是积极的时会付出更大的努力以实现目标;当目标与消极信息同时启动时,个体追求目标的动机则消失。无意识目标的激活之所以会增强个体目标导向的动机行为,可能是由于积极词的启动增加了目标的可及性,抑制了其他目标的干扰,从而促使个体付出更多努力以增加目标实现的机会。当目标词和消极情绪词的呈现在时间上接近时,个体对目标追求的愿望则降低,目标启动效应也消失。由于研究者对消极情绪词的作用还存在争议,因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4 小结及展望

自我激活理论提出以来,心理学研究者围绕无意识目标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的确可以自动地、无意识地采纳和追求目标。不管是目标语义相关词、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工具,还是与目标相关的他人表征都可以自动激活个体的目标,并使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追求该目标。尽管如此,无意识目标追求对思维、记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却与无意识目标追求相似,这表现在目标实现、目标投射和动机特征三个方面。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意识目标追求的过程机制不同于有意识目标追求,无意识目标更可能根据情感效价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总之,无意识目标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极大地推动了目标研究的发展。但是现有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完善。

首先,无意识目标追求的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仅局限于情感效价对目标追求的影响方面,并且研究者对消极情感的影响也存在着争议。有研究发现,目标追求的结果反馈会影响个体的目标承诺和成绩。消极反馈使个体设定更低的目标,而积极反馈使个体设定更高的目标,情绪则在反馈与目标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但是此类研究都是通过给被试提供明确的指导语来实现的。无意识目标追求会不会和有意识目标追求一样也受到结果反馈的影响呢?至今无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