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4-02 15:49:4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各个医院中普遍存在着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2011年4月卫生部了“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1-2],通知中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努力的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了考察本院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情况,以西药房作为示范,采用WHO推荐的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分析方法[3],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品种的使用进行分级管理,以观察该制度在本院西药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西药房自2011-2012年的药物的出库数据,以抗菌药物作为统计的主要药物。抗菌药物的数据主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金额。

1.2 方法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将本院中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级,采用用药使用金额排序方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某药年消耗总剂量/DDD值。其中DDD值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或者按照药品的说明书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数量、用药金额、百分比以及DDDs情况,见表1。

2.2 2011-2012年分级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具体使用情况结果见表2。

3 讨论

目前,根据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中华医学会联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规定[4],从药品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对细菌的耐药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对本院目前使用的抗菌药物按照药物的分级管理主要分为三类,主要为:(1)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一线药物),该类抗菌药物经过临床中长期的应用后,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价格经济合理,同时对细菌的耐药性影响较小;(2)限制使用的药物(二线药物),该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较为明显、价格昂贵[5],需要经过主治以上的临床医师进行签字后方可使用,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3)特殊使用的药物(三线药物),该类药物对具有针对性的患者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但是毒副作用尤其明显,价格昂贵,本品必须有详细的用药说明书以及药理检验以及临床检验合格的标志方可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科主任的签名条件下开据应用[6],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类、碳青烯类药物、两性霉素等。

其中,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是临床及西药房中感染患者首选的药物,因此,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每年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自2011年开始,本院西药房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措施,非限制使用的药物的用药频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多,随着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方案的实施而减少,限制使用的药品的用药频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特殊使用的药品因为临床医师对其用药过程中产生的适应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用药频度也逐年下降。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是西药房以及各个科室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否在发药品的过程中管理的透彻性[7]。本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有效的控制方法,主要分为:(1)按照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条件,同时结合本院的用药实际情况,将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药物、限制使用药物、特殊使用药物);西药房工作人员在发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生的职称规定其可以开据的抗菌药物,同时将可以应用的抗菌药物范围发放到各个科室医生的手中[8];(2)对西药房中工作的人员,学习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同时开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抗菌药物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降低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比例;(3)建立健全更加详细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对处方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科室医师不负责任的越权开具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使用的剂量问题、使用途径的等[9];(4)药剂科的工作人员定期的开展处方的点评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审查本院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每个月均向院内领导进行汇报,总结出有效的控制办法。加强对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查力度,可以减少广谱抗菌药物以及增加窄谱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抗菌药物对细菌的耐药性,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10]。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推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某些医师总会凭借对某种疾病的累积的用药经验而开具处方,也有医师由于经验的欠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导致联合用药方案的不合理,因此,对西药房工作的人员来说,仔细审核处方至关重要。应该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宣传教育[11],制定可行的奖罚措施,建立完善分级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本院西药房的抗菌药物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有效的合理化程度。

参考文献

[1]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2011,8(4):4-9.

[2]孟菊英,孟秀英.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合理表现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6):58,65.

[3]邹豪,邵元福,朱才娟.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管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2004,7(5):215-217.

[4]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医学杂志,2006,90(23):94-124.

[5]谢选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8,19(12):140-142.

[6]张蓉蓉,计瑛,江静舟,等.上海市26家二、三级医院2007-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4):258-261.

[7]范高路,刘玲.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137-138.

[8]陈晓辉,唐开福,顾琛梁,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结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8,27(1):41-43.

[9]廖秋霞.抗微生物药物分线使用分级管理实施措施与结果分析[J].医药导报,2007,23(11):870-871.

[10]黄华斌,郭淑敏,杨艳玲,等.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9-311.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合理性;监督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21―01

抗菌药物的出现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尤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1]。据报道我国医院临床用药中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9%,是发达国家的2倍[2],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我国约有25%-65%[3] ,其主要是由于无指征预防用药、盲目联合用药、品种选择错误、过量用药以及用药方案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为了规范化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及结合国家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本文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管理途径、过程管理和信息化监控等方面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探讨。

1 目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抗菌药物使用量过大。据调查显示[4],通过对不同等级的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三级医院使用率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同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30%~70%,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76%,预防性用药占66.72%,治疗性用药仅占33.28%,表明一级医院、手术患者以及预防性用抗菌药已占主导地位,但是否是有指证的使用,以及是否一定须使用抗菌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2 药物的选择无确切依据。如对于一般性感染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不根据患者的用药史以及身体特征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经验用药以及菌群未做微生物检查而选择用药[5];选择经济利益较大的药物或者新上市的抗菌药等。

1.3 药物的使用不合理。如未重视部分处方的首次剂量加倍,复方新诺给药是2次/天,首次剂量加倍,12小时后血药浓度趋于稳定,方可有效杀灭病原菌。还有如药物的溶媒选择不当,药物更换频率较高以及药物的使用疗程过长等。

1.4 盲目联合用药。目前临床上联合用药比较普遍,但是是否必须联合使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没有临床依据以及确切指证前提下的联合用药,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与氧氟沙星等,易导致患者的二重感染或增加细菌耐药性。

2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2.1 抗菌药物管理依据

为了防止产生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国家或省级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文件或指导原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其中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2.2 抗菌药物的管理途径

2.2.1 抗菌药物管理组织与制度的建立

首先必须改革医院医师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模式,并建立抗菌药物从采购到临床使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成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组织,由医院负责人统筹,各个科室负责人监督和组织落实,并定期对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公布,对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和实施细则,为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纲领和文件指南。

2.2.2 加强各部门的管理与协作

⑴发挥药剂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不良反应监测、定期对医院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评价以及对处方进行点评并进行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为临床提供药学信息。

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职能。明确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限制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控制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停用或淘汰临床使用无效或出现广泛耐药的抗菌药物,落实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将临床科室各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标作为医疗质量综合评价内容,纳入全面医疗质量管理。

⑶加强微生物检验科对病原菌的检测。微生物检验科应当定期向全院公布主要耐药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对ICU、血液科、小儿科、神经内外科等重点科室主要病原菌进行公布,使临床医师能根据病原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⑷其他部门的管理。如医务科和财务科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及费用比的量化考核,结合平时的质控检查,制定经济奖惩制度,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进行公布,并处以罚金以强化管理;与质控科协作,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等;与病案室协调,对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进行审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或做出相应处罚

2.2.3 深入医务人员的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一项涉及制度、管理和人员的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级医师、护士、药学、检验、管理人员等,如提升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临床药师参与处方点评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测;加强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参与和配合等

2.2.4 落实抗菌药物的管理

2.2.4.1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卫生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3级,即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包括抗菌药物使用范围和医师的处方权限。

2.2.4.2加强抗菌药物过程监控

抗菌药物的过程监控是指从抗菌药物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得到有效监督。

2.2.4.3定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根据病原菌的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和用量、药敏试验和临床不良反应等,对医院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3 讨论

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抗菌药物的管理体系较复杂,医疗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制订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该细则涉及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医务工作者以及各个部门和工作者间的协作与沟通。目前我国临床药学和微生物检验人才力量较为薄弱,医疗机构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发挥临床药师和检验人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根据细菌耐药性和医疗情况的变化,不断对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补充,以促进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合理化。

参考文献:

[1] Fraimow H S, Tsigrelis C.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chanisms,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pecific pathogens[J]. Crit Care Clin,2011,27(1):163-205

[2] 孙成林,马骏,张玉英.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53-54.

[3] 徐潜,孟贵英,等.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30-932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3

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

1.1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现有的抗菌药物对由病毒导致的大多数疾病是无效的,但很多医院医生都使用了抗菌药物。

1.2对原因不明的发热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大部分医院医师面对发热的病人都使用抗菌药物。

1.3抗菌用药剂量不当或用药时间过长大部分医院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存在用药量过大、剂量不足或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

1.4抗菌药物联用不当大部分医院存在抗菌药物联用率过高或联用不合理的现象。

1.5抗菌治疗依据缺乏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医院许多住院病人抗菌治疗不能得到微生物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而仅依据临床诊断选择使用。常用的方法是联合用药或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来“覆盖”诊断并不明确的致病菌。药物的选择更多是依据医生的习惯而不是特定的适应症,而且是常规剂量。

1.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未能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工作中,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相应滞后,未能充分监管各医院之间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各医院未能充分响应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2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

2.1医院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及抗生素治疗方面未得到充分训练在部分医院,由于主管医生对各种致病菌的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及其耐药性发展情况了解不够,在未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时不能做出基本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2.2经验性用药难以选择合适抗生素部分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由于知识面窄、病人来源不足,缺乏选择抗菌药物的经验。

2.3微生物学检查结果不能及时获得部分医院由于未能充分开展微生物学检查,需要检查时只能上送检查,同时由于微生物学检查的技术原因,检查结果一般需几天才能获得,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的延误。

2.4惧怕成为诉讼对象在危重患者或患者病情恶化的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惧怕发生医疗事故成为诉讼对象而采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大包围”用药,而“大包围”的抗菌药物治疗必然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必要性

抗菌药物是治疗病菌感染性疾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但由于我国目前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尚无明确的政策规定,各级医院、诊所和各级医务人员均可自由使用抗菌药物,甚至患者本人和家属亦可以从药房或药店自行购买使用。这种广泛任意使用抗菌药物的后果之一,必然是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和转移、播散[2]。相关报道[3][4]证明,长期、大量、广泛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合理的控制使用抗菌药物。

4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要切实改变现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减少或延缓耐药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统一部署,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卫生部2004年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和《细菌耐药监测专家委员会》,同时进行了统一部署。各类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严格执行《指导原则》。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过程中,首先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药剂科主任,医务科长为副组长,以各临床科室、检验科、财务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领导小组,学习和贯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相关文件精神,分析通报抗菌药物使用信息,晓以利害关系,达成共识,把全院广大医务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有了思想上的认识,才有改进的动力,在全院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氛围。

4.2进行系统培训

我院在全面掌握《指导原则》要求后,加强沟通,共同制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措施。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切实履行指导本院合理用药的工作职能,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我院在2012年2月,采取培训《指导原则》的形式,重点讲解抗菌药物分类、作用原理、使用基本原则、注意事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为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坚持依法执业,依规行医

医院坚持严格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杜绝开大处方、乱用药、滥用抗菌药物现象的出现。

4.4严格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当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和国家卫生部的要求,我院实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将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等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在使用时严格掌握临床应用指征,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并签字确认,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使用。

4.5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我院高度重视辖区内细菌耐药监测情况,根据《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的监测结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及时将细菌耐药预警信息通报有关科室,对相关抗菌药物采取轮休等相应干预措施。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而有效控制感染的关键则是恰当地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抗菌药物。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较好的抗生素学、临床微生物学与临床药理学的基础。另外,还需强调的是在明确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度后,用窄谱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最好不用广谱抗菌药物,单一药物可以治愈的感染最好不联合用药。同时尽量缩短临床用药时间。这些都是控制和减少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手段。

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通过不断的提醒和强调,医务人员基本形成自觉遵守“指导原则”的习惯,在每月的质控检查中均未发现较严重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

参考文献:

[1] 王怀良,陈凤荣.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5-177

[2] 季红,倪海镜.细菌耐药菌株传播的药物控制[J].中国当代医学,2006,3(7):6

[3] 王若伦,叶晓光,林红燕等.产生超光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动态观察[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3.3:146-149

[4] 卢建雄,李翊锐,张爱利等.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2:111-113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信息管理系统;药学干预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Antibiotic Drug 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SHI Su-ping,YU Zhe-qi,ZHANG Guang-qiu

(Department of Pharmacy,Huangg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Huanggang 438000,Hu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he use of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antibacterial drug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o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urology as an example,for 1~12 months in 2014 (before intervention)678 cases and 1~12 months of 2015(after intervention)in the treatment of 743 cases of urina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1421 cases,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hospital inpatient drug use intensity,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antimicrobial antibacterial drugs,single dose qualified rate,changes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the average d number indexes.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using strength 70.29DDDs/100/d,the use of antibacterial drugs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as 79.20%,the intervention use intensity of 37.75DDD s/100/d,the use rate of only 51.14%.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 number(8.5±1.15)d,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intervention d number(3.6±1.07)d antibacterial drugs;single dosage passing rate was 59.29% before intervention,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90.31%.Conclusion The antimicrobial drug u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effectivel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standardize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control and reduce the ab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Antibiotics;Rational use of drug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万, 而这一数字到了1999 年上升到了2000万, 这主要是耐药菌无法再被抗菌药物所控制, 而引起了感染最终导致死亡[1]。滥用抗菌药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物的时代。全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不合理,无效,不规范的医疗用药问题,特别是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尤其严重[2]。据统计,目前在我国使用量列在前100位的药品中,有32种是抗菌药物,约占总数的45%[3]。每年死于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有20多万人,近75%的致聋原因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使用有关[4]。我国己经成为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较为严重的国家。面对如此严峻的用药状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 抗菌药物需要执业医师开处方才能销售。这条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的重要举措硬性地从源头上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做了限制,但是面对巨大的药物使用市场, 没有相应配套的制度措施,是难以实现规范、合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的。因此,还需要各医疗部门根据实际,采取相应有效的制度措施来加以保证,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强软性的药事管理, 这样才能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5]。药事管理抗菌药物信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护理、药剂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信息交流广泛并且错综复杂[6]。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药品管理的一个载体,全面规范诊疗行为,同时也促进了医院药事管理创新,已逐渐成为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2013年,我院开展了信息化管理,全院系统升级,多部门合作,如计算机中心、医务科、药剂科等,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现就我院2012年和2013年泌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干预前)和2015年1~12月(干预后)在我院泌尿科治疗的患者共计1421例,干预前678例,其中女患者362例,男患者316例,年龄13~69岁,平均年龄(41.5±11.25)岁,病程15d~1年,平均病程(2.19±1.17)个月。干预后743例,其中女患者405例,男患者33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4.5±10.08)岁, 病程16d~1.5年,平均病程(2.82±1.81)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其他重大疾病,且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国家卫计委新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运用到抗菌药物信息管理中。对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中医院感染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整理,提前规范医师的用药习惯和处方行为,形成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要求的监测数据,为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提供可靠依据的一个电子系统。由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和医嘱及医嘱处方质量4个模块构成,分别对使用和临床预防抗菌药物、药品过度消耗、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处方质量等医院整体用药情况进行监控。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的设施、抗菌药物治疗性的监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监控及处方医嘱质量的监控。

1.3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单次给药合格率、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d数、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标准指南、病原学送检率、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住院d数等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常规管理和经过信息系统的药事干预,我院泌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3讨论

3.1监控指标效果显著 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到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中,我们可以发现,与采取常规管理相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8]。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及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d数、患者住院d数等都明显下降,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符合标准指南、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单次给药剂量合格率显著上升。

3.1.1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所有抗菌药物在信息系统中分别设置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所有拥有抗菌药物处分权的医师分别授予非限制级、限制级和特殊级处分权,在医生工作站把以上两者关联,控制不同医生权限使用不同等级抗菌药物,任何医生都不可越级使用(急诊除外,需主任审核),因此,特殊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幅降低。

3.1.2 I类切口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此类清洁手术原则上可以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推荐首选一代、二代头孢类,用药时机是选择术前0.5~2 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静脉给药,经药事干预后符合率大大提高。

3.1.3处方医嘱质量的监控 医院HIS系统中设计了评估模块,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处方金额等针对不同对象实时监控,使得这些参数指标大幅度降低,从上述的干预前后的手术患者接受预防性抗菌药物治疗的平均d数、平均每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患者住院d数等对比表格的数据就充分证明了。

3.2全面透明的信息反馈使全院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从过去盲目迷信抗菌药物的思维中转变过来,主动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综合考虑其他药物的调配使用,对症下药,以期取得最佳疗效。

3.3逐步规范了医师的诊疗行为。在诊疗中,医务人员自觉执行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的随意性大为减少,诊疗用药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大为提高,并能够自觉主动向患者宣传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营造了良好的诊疗用药环境和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药剂科认真细致的工作,不仅使医务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个人、科室的各项抗菌药物评估指标的完成情况,还无形中起到了激励及约束作用[9]。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学科合作完成,需要临床药学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努力营造医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院氛围,帮助医院逐步实现抗菌药物监管工作。抗菌药物的信息管理有效的提高了药事管控效果和工作效率、及时地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参考文献:

[1]王继红.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4):261,262.

[2]李玲,廖S,袁波,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实践[J]. 中国药房,2013,24(17):1545-1547.

[3]陈剑.某基层社区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1):54,57.

[4]刘弘,黄月莹,王航,等.临床药师开展药事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药学学报,2013,29(4):398,400.

[5]黄德芳,刘伟光,司徒伟勤,等.开平市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现状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4):141-143.

[6]王昱娜.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3(7):53-54.

[7]王继红.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18):133-134.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剂科管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人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引起了重视。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在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指出:在近期卫生部将采取列有效措施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减少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滥用。此外,抗菌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使我们深入思考,这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当前我国药剂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1]。因此,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我国现有药剂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内容

2.1对医护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从2013年7~12月,我院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活动中对我院医护人员和药剂科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活动点评,并在整治活动期间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等。通过专题培训,使我院医师、药剂科管理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得到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另外,医护人员还充分利用身边媒体对抗菌药基本知识进行宣传,并针对医院的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2]。

2.2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拟定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专项活动中,我院对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抗菌药物的实验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临床上医护人员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使用剂量等指标,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使用率等。此外,专项活动中,医院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拟定两个不同阶段的抗菌药物临床指标,并向医院相关领导汇报专项整治讨论工作进程,并根据工程专项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如骨外科第一阶段的指标是70%,第二阶段的指标是63%。通过临床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点评病历,依据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整治行动完成后,我院基本能够完成下达的指标[3]。如内二科第一阶段的指标是60%,实际完成指标56.69%;第二阶段的指标是55%,实际完成指标50.48%。

2.3 对医院以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临床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要定期分析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对细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规范性。如妇产科较常给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头孢他啶注射剂和头孢硫脒注射剂,医护人员及药剂科工作人员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把反馈结果反馈给产科后,产科接受了建议,改用头孢唑林钠注射剂[4]。

2.4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滥用使用抗菌药物人员给予处罚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药剂科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理由医院现有的管理机制和资源大力发展抗菌药物监督机制和药剂科管理机制,培养全科医生,让医院运行效率更高,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同时政府也要对医疗机构的加大投资力度,解决以药养医的行为,减少患者自付药费的比例,真正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另外,在活动期间还有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督导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抗菌药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分析,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医生全院通报并把每月使用抗菌药量排名前三位的进行适应性分析,了解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我院抗菌药用药水平,确保每1例患者合理、有效、经济、安全地用药。临床药剂科一方面负责医院药物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对不合理抗菌药的干预工作,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进行打分,并写出反馈意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使得我院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了12%,抗菌药合理率也提高了13%,药剂科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3 专项整治行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措施

3.1 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专项活动后,我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领导下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这些领导主要由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共同负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制定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目标相关的可行性政策和措施,这样能够使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使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保证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此外,开设专项活动后,医院还要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此外,各部门之间合作需要协调机制,医务、药学部门要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互相协作,保证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

3.2 开展全员医师、药师抗菌药物培训不断完善临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架构,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2年来,我院开展多次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有全员医师培训,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大会;内外科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专题培训;药品调剂人员培训,严格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印发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手册,每人一册,内容包括国家相关制度政策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院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等,宣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滥用抗菌药物的弊端,力求使培训效果达到融化到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的高度"专项整治活动目的是改变我国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局面,而医师是抗菌药物处方开具者,只有临床医师真正意识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严峻性,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只有当处方医师将其当作避免产生耐药的严重措施而不是一种限制时,才更容易主动接受,培训才更为有效。

3.3 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分级制度我院在开设专项活动后,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等,并将整理的制度等编成书籍发到每一个医护人员手里,让他们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专项活动后,医院对医师药师进行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能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和抗菌药物处方调剂权。各级医师在自己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越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填写《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申请单》,而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必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单》,经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会诊同意后,才能够在医护人员的嘱托下开处方,使用,使用时要注意患者的剂量等[6]。

3.4 开展抗菌药物监测与预警,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做抗菌药物使用量和费用前10位排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行,统计抗菌药物相关监测技术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对使用量异常增长及6个月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展开调查,有无超适应症处方、超剂量处方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对违规的药品企业、滥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点评结果在本院例会上通报及定期在药讯上。

4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实验。针对部分医院中出现抗菌药药物滥用情况已经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共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改革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医院药剂科要转变思想,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个领导能够满意、医师能够接受、患者愿意配合、药师又能承担得起来的长效干预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抗菌药物将会得到合理使用及药剂科管理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为医院以后的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2]付丽红,吴建华,陈新梅.浅谈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08,22(12):1137.

[3]郭峰,赵纳,冯松叶.我院2007-2009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11,20(5):46-47.

[4]赵小顺,岳永焕,陈红利.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29230.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抗菌药物;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1-0123-03

自2011年起,卫生部发文进行连续三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方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药物的选择有明确规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体现在药物品种的选择、剂量、用药时间等,目的是有效控制感染,减少细菌耐药及不良反应产生[1,2]。根据我院实际情况,运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持续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PDCA循环理论是医院等级评审中推荐使用的管理模式,每一个循环都会促进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1 P(plan:计划)

1.1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调查

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目前规定:手术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 h给药,1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使用率不超过3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超过40 DDD,并对手术部位预防用药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作了目前规定。利用信息系统对我院2011年5月、6月、7月归档病历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医院专项整治活动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分析原因

1.2.1传统的用药习惯 导致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意识差,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后果意识不强,对不良反应及二重感染的危害淡漠等,导致抗菌药物的使用随意性大,认为不用就不安全。

1.2.2患者和社会因素 大部分患者来自于农村,缺乏医学知识,认为到了医院就得用消炎药,如果不用认为医师医术不高,以致引起医疗纠纷。同时乡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医师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不得不选用多联抗菌药物或起点高的药物。

1.2.3医院管理措施力度不够 医院为了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定了科室抗菌药物占药比,进行了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等措施,但执行力度不够。局限于形式、未涉及到具体人员,导致抗菌药物管理效果不明显。

1.2.4相关培训不到位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未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只是大方向的解读文件,而且培训人员不是人人到场。

1.3制定计划

医院应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行针对性培训,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同时进行常态化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对患者宣传教育等。

2 D(do:实施)

2.1品种控制及限量

医院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抗菌药物品种数缩减到50种,并进行单品种限量。

2.2实用性培训

针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常见问题进行归纳,邀请上级专家进行合理用药培训,并对医院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合理问题进行解答,对上级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果加以介绍。

2.3常态监督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小组,每周对全院临床科室每组一份归档病历抽查,讨论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对不合理病历进行500元/份的罚款。对不合理处方罚款2倍处方金额,处罚落实到人,并在周五科室负责人会上进行通报。

2.4加大宣传

采用电子显示屏和条幅宣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和必要性及滥用导致的危害性。

2.5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3]

通过抗菌药物培训和考核,授予医生抗菌药物处方相应权限,三线抗菌药物从门急诊药房取消。

2.6临床药师下临床

医院培养了4个临床药师,由以前专做办公室工作转向到临床去为临床服务,参加临床查房,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对临床进行针对性培训。

2.7与科室绩效挂钩

对执行好的科室和个人在年终进行奖励和表扬。执行不好的科室不参加先进评选。

3 C(check:检查)

3.1病例检查

每周一由医务科对各科室每诊疗小组一份归档病历抽检,由临床药师对病历进行整理,制成幻灯片。周四下午医务科组织合理用药小组进行病历讨论,不合理病历交周五院务会讨论通过,在周五下午科室负责人会上通报,宣布处罚,并说明不合理原因,同时下周不合理病历小组将加抽一份病历。连续三次医院停处方权。

3.2处方点评

临床药师每月进行抗菌药物专项点评[4],对门诊25%医生每人50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不合理处方进行排名,在质控简报上进行公示,同时随机抽取本月周一处方进行点评,不合理处方交合理用药小组讨论,对不合理处方交院务会,通过后进行2倍处方金额罚款并在科室负责人会上公布。

3.3 1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通过信息系统[5]对全院及各科室1类切口使用抗菌药物和未使用抗菌药物归档病历进行维护,每月对各科室1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和排名,并交质控办公室。

3.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监管

通过药学部对抗菌药物的维护,每月对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对各临床科室使用前十名抗菌药物排名,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排名[6],并在科室负责人会上公布和质控简报上公示。

3.5通过行政查房进行督查

在每月行政查房中,药学部根据本科室特点,进行针对性运行病历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主任和医生,加强沟通,以便更好地把卫生部文件贯彻到位。

4 A(action:总结)

通过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年底一总分析及评估,同时制定出下一个PDCA 循环。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药物的选择有明显规定结果,见表2。

5讨论

5.1 1类切口预防用药率的明显下降

通过2011年12月、2012年第12月和2013年5月抗菌药物相关指标显示,我院住院患者1类切口预防用药率、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机的合理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择药物的合理性及适应证用药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1类切口预防用药率由95%降到39.5%,下降明显,原因是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文件精神, 甲状腺、、白内障等部位清洁手术不必使用抗菌药,医院采取个别科室带头、相关科室学习的方式,消除大多数医生的顾虑,同时通过上级专家进行抗菌药物应用培训以及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采取行政干预、绩效考评、科主任带头,与医院签责任制等措施使干预后1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率大幅度下降。

5.2使用强度的改善

①通过抗菌药物的考核及培训,规范了医生用药的随意性和经验性,打破了以前的习惯,认为抗菌药物不用不安全。②在每周一次的病历讨论中,重点抓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是否有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等。③同时根据我院50种抗菌药物,印制人手一份的合理用药手册,把每种抗菌药物说明书发给大家,便于医生翻阅,促进提高医生合理用药水平,由原来的进院用到出院变成根据适应证用药,不滥用抗菌药物,降低使用率和使用疗程。④对全院各科室每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并对下降明显的科室进行表扬,从而使使用强度得到很大改善。

5.3围手术用药时机的合理性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方面,以前没有一定的标准,通过卫生部文件要求,预防用药必须在0.5~2 h,利用抗菌药物半衰期及在0.5~2 h给药的手术感染率与其他时间段给药的感染率进行数据分析以及文献报道,通过培训形式传达给临床医生。让医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预防用药给药时间合理性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剖宫产术,解释为什么要断脐后给药,原因在于考虑到抗菌药物对新生儿的影响,不主张在术前0.5~2 h给药。结果医生容易接受了用药时间的合理性,也使我院时间合理性达到卫生部要求。

5.4 PDCA循环为一科学管理方法[7]

采取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和检查的方式,切合实际,而不是文件式或资料式的管理方法,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工作方式。我院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采取有力的措施,多部门合作、常态化的管理制度下,强化了医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规范用药行为,使临床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及整改,促进了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8],特别是信息系统的支持能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管理。简化工作,有的指标能直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便于管理和监控,提高了效率和效果。

虽然我院各项控制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距离卫生部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如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方面,同时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也未得到较好控制[9,10]。原因是我院门诊医生老同志较多,在执行力度方面还存在困难,老医生在接受新东西方面较慢,因此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对文件的理解不透,导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但也是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组下一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目标,相信在2013年专项整治活动中一定能达到,以迎接2014年医院等级评审。

[参考文献]

[1] 林桂荣.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47-1648.

[2] 王永,张启春,卞慧敏.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42-1643.

[3] 蔡能伟.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3):165-166.

[4] 陈萍,王德燕,杨艳,等. 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和应用[J]. 中国药房,2011,22(26):2412.

[5] 糜琛蓉,倪语星,孙木,等. 医院计算机网络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2011,3(4):61-62.

[6] 钱成兰,王萍,王汇流. 整顿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J]. 中国药房,2012,23(34):3119-3120.

[7] 许建国,朱华,束余声,等.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应用[J]. 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58-59.

[8] 尚旭明,刘芸,王盛华.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47-148.

[9] 邓志威.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3,13(7):123-125.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7

1临床科室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06年住院费用总收入68585321元,其中药品费占住院业务总收入的38.9%,07年总收入92782748元,药品费占39.9%,较上一年上升1.0%。08年1~2月住院费用与07年同期比较上升1.4%。(见附表1)总的费用分析,全年药品收入明显上升。

送标本做细菌学检查较高的科室有心内科21.3%,肾病科11.87%,产科11.73%。但是均未达到三级医院要求的50%送检标准。

2分析

对药品使用比例较高的部分科室的药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抗菌药物使用及专科用药中不合理的情况。

2.1部分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部分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08年1~2月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病历132份,男87例,女45例,平均年龄40.2岁,平均住院时间16.6天;结果:132份病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32例,占100%。主要药物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占85%。术前预防用药平均在48小时以上,大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的24-48小。其中没有用药指征的占54.4%,用药存在盲目性,也有术前、术中不用抗菌药物,而在术后使用长达7天以上,没有把握住用药时机,联合用药无指征或选药不当,标本送检和药敏监测未受重视;结论:科室未严格执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规范。

2.2部分非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综合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08年1~2月住院病历94份,对使用抗菌药物的品种、疗程、联合用药及合理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4份病历中有8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86.1%,主要是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其中一联占23.12%,二联抗生素占70.3%,三联占5.58%,四联占1%,疗程最长为43天。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实验未达到三级医院评审大于或等于50%的标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无感染症状或无明显适应症而使用抗生素;②经验性用药比例太大,以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实验作为选药依据的比率小;③选药错误,一般感染普遍使用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甚至多药联用,不仅易引起细菌耐药,而且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④未严格遵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未经上级医师同意越级使用抗菌药物;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符合使用原则,清洁手术广泛使用抗菌药物;⑥处方医师选用抗生素没有根据抗菌谱选择合适的窄谱抗菌药物,而是偏爱广谱抗生素和新特药;⑦频繁更换抗生素种类,凭经验选用药物还未达到显效时间(用药后48-72小时)就急于更换为另类作用机制的药物;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⑨无原则使用新药与价格高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粉针,丹参酮注射液、雷贝拉唑、灯盏花素针、乙酰谷酰胺针、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用药起点高,大大增加了药品费用所占比率。

4整改措施

各科室要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要求临床医师、药师熟悉和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药效学和药动学特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

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原则,对超范围使用的进行处理,并纳入医疗质量和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履行以下职责:①每月定期下病房检查、调查和分析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②定期统计、分析全院各科室的抗菌药物应用率、用量等,随时掌握异常应用情况;③会同院内感染控制科和检验科每一季度对全院公布一次常见病菌分布、耐药情况,提出临床经验用药方案;④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滥用与医院抗感染的相关知识讲座,提高全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⑤组织评价各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出淘汰疗效较差和不良反应严重的抗菌药物的意见。

对科室药品收入实行目标管理,控制临床科室药品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38%以内,并严格实施奖罚措施。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管理  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增加,滥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全球性各级医院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80%,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1];据近五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洲、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的总量中,抗生素占30%-40%,远远大于其他各类药物[2]。如何使抗菌药物应用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医疗安全也越来越引起各级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

        1 管理措施

        1.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准则的一种部门规章,根据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办法与使用原则》、《新药、特药审批制度》、《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考核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各级管理者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制度管人、管事,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与科学化。

        1.2加强宣传

        宣传是传播知识、信息的直接途径。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每季度举办药讯简报一期,宣传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细菌谱与细菌耐药情况,介绍新药、特药作用机理、用法与不良反应及各科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定期公布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排名前十位药品名单;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通报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微生物送检率及药敏试验执行率等情况,让医务人员对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有一个整体及动态的认识,不断完善检查与治疗方案。

        1.3注重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科学性[3]。抗菌药物虽然在治疗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发挥了它应有的威力,但抗菌药物在治病的同时也可致病、致畸、致残、致死等,同时也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与导致细菌变异等问题,要使全院医务人员做到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掌握相关知识,要掌握抗菌药物的分类、每一类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知识、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相关内容,从而全面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以指导实际。医院科教科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相关知识纳入医务人员继教培训范围内,使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达到不断了解与掌握的目的。如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举办抗菌药物应用知识讲座、处方点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定期举办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知识讲座,不断增强医务人员做到规范用药、合理用药的责任意识。

        1.4 加强督导与考核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质量督察管理科等多部门每月定期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对检查情况及时认真进行汇总分析,对出现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馈到相关科室,责令科室负责人具体落实到个人进行整改,且与当月绩效考核工资挂钩。同时以上各部门专职管理人员不定期下科室随时对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从而使抗菌药物管理处于随时监控的状态。

 2 效果评价

        通过加强各项管理,该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在不断下降,微生物送检率在不断上升,具体情况见下表:

        抗菌药物使用与微生送检情况   (%)                                         

        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率   微生物送检率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9

①清洁手术具备高危因素才能预防用抗菌药物,术前小结有分析;②介入诊疗除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应用内置材料的手术外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征。③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应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4]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的规定;④未按规定选择药物或超时间应用病程应有分析且依据充分。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建立临床药师日常查房制度,临床药师直接参与药物治疗,协助医师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参与全院抗菌药物治疗会诊。联合督查:由医务部、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临床专家小组共同组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专家组,定期对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集中讨论,制订整改措施。

2评估方法

2.1调查资料

根据信息科提供的我院2012年7-9月与2013年7-9月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资料,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2012年7-9月)、后(2013年7-9月)进行分组,2012年7-9月住院作为对照组,男9966份、女10213份,平均年龄43.08±23.16岁;2013年7-9月住院监测组,男10907份、女11515;平均年龄为44.23±19.41岁。资料信息包括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零售价格和每月销售数量。

2.2数据分析

计算各科室、不同药理分类、不同使用级别的抗菌药物用药金额、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DDD)和《新编药物学》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确定DDD值,计算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AUD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DDD表示,AUD=(DDDs/住院患者累计住院日数)×100[5]。

3结果

3.1临床各病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率变化

与2012年同期相比,临床各病房2013年7-9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院2013年7-9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29.65DDDs/100人/天,比2012年同期(46.78DDDs/100人/天)下降了36.62%,重点监测科室中变化比较明显的科室如中医科使用强度由47.26DDDs/100人/天下降到了12.41DDDs/100人/天,使用率从49.63%下降到了14.33%,神经外科使用强度由34.91DDDs/100人/天下降到了12.9DDDs/100人/天,使用率从82.34%下降到了49.23%。结果见表1。

3.2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使用强度情况

与2012年比较,全院抗菌药物总用药金额下降明显,其中,头霉素类用药金额从314.35万元下降到了69.01万元,同比下降78.05%,青霉素类用药金额从53.28万元下降到了26.72万元;头孢菌素类使用金额及使用频率变化比较明显,其中用药金额有所增加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用药金额从1.71万元上升到了48.72万元,累加DDDs增加明显,从2012年3.456%上升至10.20%,第二代、三代头孢菌素使用金额降低,DDDs升高,第四代头孢用药金额及DDDs均明显下降。

3.3各级别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及DDDs变化情况

在住院病人总数有所增加的情况下,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从2012年的1036.41万元下降到了669.37万元,下降35.41%,DDDs从89877下降到了61274.8。其中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及DDDs占比有所增加,而非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占比显著下降。

4讨论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干预措施;用药分析

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已达上百种之多,其使用存在着使用率高、用药起点高、无适应症应用等特点,导致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不良反应增多、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升高等问题[1-3]。2011年4月,卫生部出台《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旨在加强医疗结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4-5]。我院自2011年5月下发宁中西院字[2011]28号文《关于印发的通知》,逐步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计算机中心数据库调取抗菌药物使用率,并从病案室调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AUD计算方法采用文献[5]报道方法。将数据分为三组,2011年1~6月为整治前组,2012年1~6月为整治中组,2013年1~6月为整治后组。

1.2整治与干预措施

1.2.1完善制度 明确责任2011年4月起,我院成立抗菌药物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建立了一系列关于抗菌药物管理的制度,包括抗菌药物目录遴选制度、购进制度、抗菌药物专项处方医嘱点评制度等。明确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各科室抗菌药物的控制指标,并与科主任签订责任书。

1.2.2全院动员 加强抗菌药物应用培训 组织抗菌药物知识及管理制度方案培训,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培训后组织考试,合格者,授予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调剂资格。

1.2.3临床药师积极发挥作用 落实临床药师制建设,积极参与病区抗菌药物治疗方案讨论与会诊、用药医嘱审核与不合理用药干预、对患者用药教育等临床应用相关专业技术支持和管理。

1.2.4出台奖惩制度 加强督查力度成立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小组,每个月进行"双十点评"。点评总结上报医务处,对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内网公示,发放警示建议书,并在医师综合目标考核扣去相应的分数,影响其绩效考核。

1.2.5加强医院数字化管理建设 逐步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电子化管理,实现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使用量及金额排名,便于各项指标控制。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与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情况,整治前后全院抗菌使用率,见表1。

2.2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见表3。

2.4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的比例 自综合整治以来,抗菌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2010年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为34.3%,2013年下降至20.1%(χ2=4.97,P

3讨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整治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3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积极的药学干预,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日益规范,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明显,说明在基层医院加强药事监督与管理,并投以积极的药学干预,对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廖广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药房,2011,22(26):2406-2408.

[2]肖永红.细菌耐药:挑战与对策[J].中国执业药师,2011,8(6):3-7.

[3]井春梅,肖爱丽,鄢琳,等.我国4城市抗菌药物使用调研与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