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生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3-24 21:16:36

寄宿生管理制度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1

二、负责学生宿舍门卫值班工作,确保24 小时值班,按作息时间规定开关宿舍大门,晚上开门后,上楼抽查未归情况,早上8 :00 到9 :30 分,到寝室检查内务情况。每天做好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政教处。

三、热情接待来客,主动向来客介绍学生在校自我管理及生活情况,并做好登记工作防止不明身份者进入宿舍,严禁校外推销人员进入宿舍区。学生宿舍原则上不接待异性来访者(本校教师除外)。

四、各楼管理员负责所属范围内各寝室学生的全面管理,遵照《学生守册》有关规定督促指导学生遵守执行,每天检查宿舍内务卫生,每周公布检查结果,督促学生按时、认真打扫室内外卫生,确保宿舍整洁;维持宿舍区良好的生活秩序,对违纪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及时向政教处反映。认真做好学生宿舍个人文明表现考核工作。

五、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耐心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贴心人,并把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主管部门。

六、做好宿舍公共设施的登记、保护和检查工作,做好宿舍钥

匙的保管、发放工作,协助财务室做好宿舍财产保管工作。

七、力所能及地做好宿舍的日常维修工作,协助总务处做好水电、家具的维修工作。

八、做好宿舍区的防盗、防火、防破坏等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控制使用明火及高功率用电器,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包括学生生病等),并及时向保卫处、班主任或值班行政反映情况。

九、负责宿舍楼学生饮用水的供应以及饮水机、水桶的管理工作,做好校园电话卡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十、做好本宿舍楼有关数据、材料的定期统计与整理工作。

十一、指导宿舍楼管理小组开展工作。

十二、完成学校各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寄宿生管理制度(二)

本制度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并根据本校实际补充部分条款,旨在通过规范有序的管理,增强广大寄宿生的守纪守法意识,提升管理质量,为全面实施我校学生封闭式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寄宿生管理方法的探究,寻求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寄宿生管理道路,确保寄宿生的规范与安全。具体实施细则如下:

一、入宿制度。

1、全体寄宿生应于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入宿,参加各种寄宿生活动,确保宿舍管理的规范化;

2、异性亲属不得进入子女住宿处;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住宿区;

二、日常管理制度。

3、寄宿生须在学校德育处的统一管理下入宿;

4、寄宿生管理实行层级管理制度:

5、晚自习制度:

(1)全体寄宿生须于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晚自习,不得迟到、旷课或早退;

(2)晚自习学生均在指定地点进行晚自习,以年段为单位,每年段指定教师进行点名及辅导工作;值班教师由学校调配,使学生在晚自习中得到必须的辅导;

(3)晚自习迟到(上课15分钟以内为迟到,超过视为旷课)二次为一次旷课,二次旷课即予纪律处分,三次给予退宿处理并给予相应处分;

(4)晚自习学生须遵守上课纪律,有相关违纪行为者按规定惩处;

(5)晚自习时间严禁外人来访;

6、请假制度:

(1)寄宿生请假须履行相关手续方可离校,否则视为违纪;

(2)请假手续办理后,学校有关人员将对请假学生去向进行确认,如发现去向或事由与请假条不符者,除通知家长给予追查外,进行退宿处理外,还进行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7、点名制度:

寄宿生每天进行点名工作,每晚就寝前15分钟为生管人员固定点名时间,其余时间由学校有关管理人员进行随时检查,以强化寄宿生考勤工作;

三、卫生工作制度。

8、个人卫生:

(1)全体寄宿生应讲究个人卫生,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因卫生问题引发各种疾病;

(2)个人物品应按学校要求整齐摆放,被褥应每天叠放整齐,地上物品应整齐有序,悬挂物品应按要求悬挂,以上内容纳入评比内容;

(3)寄宿生应认真履行值日生职责,不得因个人原因导致宿舍卫生工作受损;

9、宿舍、卫生责任区卫生:

(1)各宿舍每天应安排值日生对宿舍及卫生责任区进行卫生保洁工作,每天一次保洁,卫生部进行检查;

(2)各宿舍每周五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工作,要求全员参与,做到门窗无灰尘、地板无污迹、垃圾无残留;卫生部进行检查;

(3)学生会定期对卫生考评成绩进行公布,奖优罚劣;

10、饮食卫生:

(1)寄宿生必须在学校食堂用餐,反对到校外用餐;

(2)寄宿生应注意各种饮食卫生,严禁学生在无证经营的各种饮食摊点食用各种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3)学生在校内外购买物品时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应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举报,以便采取措施;

11、公物保护:凡损坏宿舍器物的,按学校有关赔偿制度赔偿;个人损坏者,追究其责任并给予相关赔偿处理;如无法找到责任人的,由全宿舍承担责任。

四、安全制度。

12、寄宿生应遵守学校各种安全规定,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13、寄宿生不得攀越学校围墙、各种防护栏等各种安全防护设施;

14、寄宿生不得在宿舍接待来访客人,有客人来访应按有关规定接待;

15、男女生宿舍要保持正常的关系;

16、寄宿生不得在宿舍内使用电炉、电热壶、电热棒等有碍安全的电器产品,不得带打火机入校;

18、寄宿生在宿舍内不得打扑克、;不得带各种含有酒精的物品(如啤酒)入宿舍;寄宿生在校内外喝酒,一经发现,即予处分。

寄宿生管理制度(三)

1、凡经学校批准寄宿在校的学生,须按学校指定宿舍和床位住宿,未经政教处批准,不得自由迁动和调换。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起床睡觉。起身前和熄灯后,必须保持肃静,不做影响他人休息的事情。

3、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集体宿舍卫生,值日生要认真打扫,个人衣服、日用品要放整齐,勤换洗。

4、爱护室内一切公共财物,室内规定用物不得随便增减。注意安全,特别要保护电器设备,不得私接电灯和燃点蜡烛。节约用电,不点无人灯。无故损坏公共财物,除批评教育外,应照价赔偿。

5、熄灯前由生管组负责检查人数,如有学生缺席,要及时向负责老师汇报,有特殊原因外宿,必须得到班主任老师同意,生活管理老师批准。

6、同宿舍同学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讲文明,有同学生病不能起身上课时,室长要向班主任、管理老师或教务处报告。

7、要提高警惕,做好“四防”工作,宿舍门窗随时注意关锁,晚自休和上课时间不得自由进入寝室。个人贵重物品和钱物应加强保管,换洗的衣服鞋袜当天晚上应放进宿舍。不得擅自留宿家属和校外人员,携带物件外出时,须有出门证,传达室检查后,方得带出。

8、遵守用膳时间,用膳铃响后,方得进入饭厅用膳,依次排队,不得争先恐后,不得敲打碗筷。

9、爱惜粮食,注意卫生,不掉饭粒,不将菜屑骨头抛在桌上或吐在地上。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寄宿生 管理 对策

随着国家对教育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以及社会力量对教育的重视,各地的综合办学水平逐步提高,教育布局调整有条不紊地进行,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学校的任务也更为艰巨,责任也更为重大。面对大多数没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学校若管理得当,学生会在寄宿生活中受到锻炼,从中受益;若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针对目前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新难题,笔者从我校实际出发,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寄宿制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重制度,轻细节。在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从生活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都涵盖了各种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细致有效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落实下去。

问题二:重结果,轻过程。寄宿制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反而使学生素质的培养、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成为可有可无的目标。

问题三:重“管理”,轻“教育”。首先,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教育滞后,自律性较差,并且学生人数也多。其次,现今教育环境下,学生安全责任意义重大,因此,学校往往会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管理学生”的低层次上。这种角色定位和“无为而治”的教育思想使得寄宿学校的学生得到的是不要出任何安全责任“看管”,而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二)额外增加学校负担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离家都比较远,这就使得学生的往返路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到校后,后勤管理工作很难得到保障。如我校将143位老师分组轮流护送学生往返学校,同时,24小时对学生进行全程监护和管理,这额外地增加了教师的负担。

(三)“问题学生”居多

寄宿生都来自农村,远离父母,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这就造成了学生性格的固执多疑、孤僻粗暴和情绪不稳等问题。由于家长外出打工,他们对子女提出的各种要求都会尽量满足或迁就,这就导致学生没有上进心。寄宿制学校的全面管理,致使农村家长过分依赖学校,致使学生恐惧上学、厌恶学习,出现逃课、旷课现象。

二、对寄宿生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要以“育人”为根本出发点

从“生命本位”的意义出发,如何提升学生在校生活的生命质量,这既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又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寄宿制学校的“育人”功能,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做到制度“育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对寄宿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前提。寄宿制学校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完备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辅助实施。我校为了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结合起来,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值周教师职责》《寄宿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以校领导带队的值周小组同学生公寓生管教师相结合的双层管理模式以及楼管教师、学生公寓卫生员、学生会值勤学生、宿舍长、宿舍卫生员层层负责的制度,从而有力地推进了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2.做到生活“育人”。为了有效地培养寄宿生,我校对寄宿生的每一个时间段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合理的规定,以培养寄宿生学习、生活的规律性,行为习惯的约束性。我们要严格落实我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卫生“三个面”(即地面、墙面、床面),内务“四条线”(即被子、鞋子、牙具、毛巾),个人“五勤”(即洗澡、换衣、剪指甲、洗袜子、理发),作息时间 “四统一”(即早起床、午休、开关门时间、熄灯),出勤 “四点名”(午饭、晚饭、午休、晚休)。

3.做到环境“育人”。学校要尽力想办法为寄宿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我校自开始建校起就充分考虑了寄宿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学生公寓每层楼都建有公共卫生间、洗澡间和洗嗽间,每个宿舍设置了橱柜、书桌,张贴了字画,统一配备了洗嗽用品、床单、被套和枕巾,宿舍面貌干净整齐,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丰富寄宿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在校园内修建了乒乓球、排球、篮球、羽毛球等,健身体育设施;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阳光体育活动室和艺术教育活动活动室;引进社会化管理模式,开办学生餐厅6个、超市3个、极大地方便了寄宿生学习和生活。

4.做到活动“育人”。寄宿生的管理是严格的,但是活动都是丰富的。寄宿制学校应充分利用住校生的在校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激情。如我校建立了爱心驿站,设立了爱心信箱,建立了“心灵氧吧”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学校体育组定期开展趣味体育活动、传统体育活动、大型健身操等活动;学校艺术组利用各重大节日和校园艺术节,组织“红歌”合唱团、舞蹈小组、剪纸、绘画、刺绣等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远离亲情关爱的寄宿生的生活和学习热情。

(二)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要将学校的制度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我校根据寄宿生的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学习互助,使每一名学生都自主、自由地在合作中获得了提高和发展。学校政教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教育,让学生选教师,对全校后进生进行帮扶教育,让后进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学习的快乐。

(三)共建家校联系网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问题;创新途径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为了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学校在推行寄宿制。为了规范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保证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更好的为学校和学生的管理服务,以达到育人的目的,促进寄宿制学校德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管理资金投入少

随着高校每年不断的扩招,寄宿制中学招生人数页在逐年的增加,给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班级、师资力量也相对应的增加。因此,加强学校宿舍等资源的建设以及教学设备的更新是不容忽视的。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寄宿制中学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教学质量的改善方面,学校后勤管理经费越来越少,极易影响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水平。

(二)后勤管理水平低

后勤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然而,在寄宿制中学的后勤服务管理中,由于大多数的后勤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整体素质水平比较低,对后勤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严重的阻碍寄宿制后勤管理工作有效的推进,使后勤管理水平逐渐的降低。对于寄宿制中学,在宿舍管理上,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加大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而在校园美化建设方面,由于后勤人员的美化意识薄弱,对校园绿化上没有及时的修剪和造型,影响整个校园风貌。

(三)安全卫生压力大

对于一些仅靠地方财政支持的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差,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寄宿学生人数的增加,住宿建筑不足,容易造成学生住宿拥挤。如果后勤管理不到位,卫生防疫意识不强,极易造成流行性疾病的漫延。

三、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途径

(一)建立新的后勤管理制度

建立新的后勤管理制度有利于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的创新。一直以来,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比较低。面对新形势的需要,后勤制度改革的艰巨性对后勤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寄宿制中学的稳定性以及教育的特殊性,通过潜力挖掘与创新,优劣淘汰以及互补组合的方式,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培养优秀的后勤工作人员。因此,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现如今,后勤管理工作范围比较广,接触的人员较多。对于后勤管理工作范围不再是单单的分发管理物品、简单的维护保养工作,而是作为一项维护寄宿制中学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密切的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工作为主的技术性工作。因此,因加强寄宿制中学后勤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充分的发挥理论知识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的提高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的信息化与制度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有效的利用信息教育技术对后勤工作的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在后勤管理体制的创新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现代化是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技术,有效的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充分的调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后勤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努力的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完成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

(四)规范化的管理

在寄宿制中学的管理中,后勤管理要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管理操作。因此,后勤部门在采购物资时,要按一定的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对于食堂饮食卫生方面,后勤管理部门充分的发挥职能,定期的对食堂卫生检查,要求食堂工作人员要规范操作,以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对于寄宿制中学医疗卫生进行监督,对药品要严格的把关,要求学生就医时应遵循处方签制度,以保证学生的健康。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寄宿制中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应发挥其充分的作用。在寄宿制中学实际生活当中,离不开后勤管理。在寄宿制中学后勤管中运用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但减轻了寄宿制中学的负担,还加快寄宿制中学科学、持续的发展。能否做好后勤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直接影响寄宿制中学的发展。因此,对寄宿制中学后勤管理模式实行规范、科学的管理,有效的促进寄宿制中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4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22―01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不仅教学设施和设备比较匮乏,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金匮乏、农村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够。针对上述的问题,在进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时,政府一定要给予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学校也应该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良好建设。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困境

1. 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严重匮乏。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严重匮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缺少和各科教学相配套的实验室、学生机房以及图书馆等,这就使得学生的实验课、观摩课等只能靠教师口头讲解;第二,缺乏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导致大部分的农村寄宿学生在应该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时候,只能单凭教师的理论课程来想象,如果没有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课,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第三,缺少丰富的资料藏书室,从而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兴趣;第四,娱乐设施和活动场所设施的欠缺。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所,就算是有,也只是放了两个单杠或者是篮球架等。

2.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其中的管理要比普通的学校复杂很多,因为它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管理,还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方面,但是,现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还停留在非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层面,因此,在学生的宿舍休息、卫生医疗以及课外活动等方面还没有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且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限制,这就导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困难重重。

二、产生的原因

1. 资金的匮乏限制了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前几年国家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这笔资金基本上都用在了前期的基础房建设工程中,也就是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方重建新校区或者是整合和并购学校的危房等,对于后期的配置还没有完全解决。另外,针对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上都优先给了云南、陕西、四川等一些贫困的地区,导致其他省市的建设资金比较匮乏,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更是非常困难。对于省级的财政方面,由于省级的财政负担也比较重,每年对农村的支持资金在5万元到30万元不等,但是这也只能维持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日常开支,不能进行设施的建设。而地方的财政自身就已经收入微薄,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基本上是有心无力。

2.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够。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算是硬件资源和软件非常雄厚,但是在管理方面欠缺力度,也会导致运营系统陷入瘫痪的状态。现在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陷入了困境,所以,要想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一定要具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系统,对学校中的各项工作进行适时的监督和管理。

三、改进路径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5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更准确的掌握全县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运行情况,以利于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作的意见》(宜县府办〔2007〕42号)精神,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9所(其中初中46所,小学3所)寄宿制学校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实际调研,发现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寄宿制学校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1,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全县义务教育逐步走上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至2008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建寄宿制学校49所,寄宿学生41164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8%.自寄宿制初中建设以来,全县共撤并初中(含戴帽初中)30所,并剥离了县一中,县二中,蕨溪中学,白花中学四所高完中的初中部,将四所高完中办为纯高中.利用撤并的初中校舍合理调整小学布局,全县小学2000年476所,至2008年381所,撤并小学95所.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的整合了教育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国家节约了数千万教育经费;改变了学校过于分散,规模过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规模发展的道路;改变了教师分不进,留不住,学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学生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走上了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部分年龄大,素质偏低的村小教师到寄宿制学校当生活老师,充分发挥他们耐心细致的特长,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2,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将学生交给学校最大的担心是安全,寄宿制学校最大的压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当然是寄宿制学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学校陆续安装校园监控系统,对校园进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监控.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住校学生必须完善请假手续才能出校园.家长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学校门卫24小时值班,学校行政和班主任轮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学生定床定位,有序管理,寝室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吃住在学生寝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寝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是女管理人员.寄宿制学校均与当地医院取得了联系,不论什么时候学生有病,医生都能及时出诊或者候诊.

3,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后勤服务和饮食卫生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每周的食谱公布在黑板上,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馒头,稀饭,午餐,晚餐是荤素搭配,都是变换口味做的,买米买菜专人检查质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样制度和措施,使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营养.部分学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择.建立试尝留样和学生餐前食堂巡视制度,值周教师守候学生用餐制度.为保证饮食安全,学校一律要求学生自带餐具.学校早晚为学生提供洗用热水(小学生用水由教师调好水温并放给学生),保证学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学校强化了全面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寄宿制学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职责,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行,保证学生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小学生早上由生活老师带领锻炼身体,晚上看电视(新闻,少儿动画,小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光碟),自由阅览,制作手工,每月一次文体活动(表演或者比赛),让学生玩得高兴,过得充实,学得愉快.初中寄宿制学生在保证课外活动和睡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上早晚自习,一般上一节早自习,二至三节晚自习.

5,寄宿制学校建立了家校联系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间周一次家长回执单,了解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和意见,对家长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及时整改,暂不具备条件的向家长做好解释.实行家长访谈日制度,每期不少于一次家长座谈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办学条件与家长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县寄宿制学校仅能满足不到40%的学生住宿,加上义务教育学校不收住校费,且住校学生中有50%(今后这一比例还要逐步提高)的学生还能享受生活补助(初中每生每年750元,小学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强烈要求住校;由于学校的住宿条件有限,学校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稍微处理不好就可能导致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2,寄宿制学校安全压力及管理难度将面临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宿舍,食堂等修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达标,供电线路老化.由于住校学生人数增多,为了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要求,部分学校只能在学生宿舍加床,有的学校两个人睡一张床,有的学校几十个学生住一间大寝室.安全及卫生防疫隐患多,压力极大.在为学生提供后勤服务,如开水供应,热水供应以及学生学习,纪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寄宿制学校运转成本增加,经费严重不足.要解决学生住宿问题,学校就得购买床铺,床垫等.由于有住校学生在,必须安排人员进行管理,学校就要增加诸如寝室管理,早晚自习辅导,楼道值班,寝室值班等经费支出.有住宿学生在,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相应增加.而现在的生均公用经费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个标准,均为小学每生每年263元,初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学校经济压力很大,住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紧缺.按照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小学每班不得超过45人,中学每班不得超过50人.目前执行的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23-25,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1.现在寄宿制学校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编制,全部是由任课教师代管,也就是说一个初中班级两个多不到三个教职工,除了上完十几门学科课程以外以外,还要负责寄宿学生的管理.寄宿制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师超负荷工作,出现严重的身心疲惫,教师队伍不稳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学校无法正常运行.

5,寄宿制学校债务沉重.我县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学生宿舍的乡镇学校有18个,总建筑面积24500平方米,总投资1590万元.近年来,学校收取的住宿费除用于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和对住校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外,偿还了部分筹建学生宿舍的债务.现仍有债务本金430.81万元,利息156万元,共计本息586.81万元未偿还.这些债务均为学校内部向教师的借款.

四,解决寄宿制学校突出问题的建议

1,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投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批适合农村学生住校就读的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及学生住校就读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保证学校正常运行,就要增设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编制,至少寄宿制初中师生比保证1:15的比例,小学寄宿制师生比保证1:19的比例,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有基本管理人员.

3,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取消收取住宿费后,必须提高寄宿制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经详细测算,初中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小学寄宿生每生每年应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证寄宿制学校的基本运转.具体情况见附件:宜宾县观音镇初中和宜宾县高场镇初中经费收支细目.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硬件建设;现状;问题对策

一、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

我国农村发展的基本出路在于努力办好农村教育,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件大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对方便农村学生上学,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发挥农村教育资源整体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6所,其中完中7所,职业中专1所,职业学校5所,初级中学20所,小学14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现有学生83221名,其中小学生43397人. 在校寄宿人数占农村学生的比例约60%,其中,农村小学生寄宿比例约为27%。自实施农村寄宿制工程以来,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尤其是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得到逐步改善,农村孩子就学不便和学校师资不足的现实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仅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管理问题,对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各地在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但随着寄宿制学校规模的不断壮大,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亟待需要解决。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住房紧缺,硬件设施差。农村寄宿制小学既要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也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行的问题,但由于寄宿学校大多从走读学校过渡而来,很多学校硬件方面较差,寝室、食堂、操场普遍难以达到寄宿制学校的要求,更无电脑室、音乐室。绝大部分学校住宿条件十分简陋,正规宿舍很少,相当一部分是借用办公室、仪器室、实验室、简易房作学生宿舍用,往往是十几人,甚至是几十人挤在一起。根据统计,全县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均宿舍面积仅1.8平方米,而初中不足1.6平方米,一些学校学生连睡觉翻身都很困难,严重影响休息质量,并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二是师资力量不足,辅助教学人员严重短缺。农村寄宿制小学编制一般都非常紧张,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生活教师。在寄宿制小学里,生活老师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照料学生的生活起居,更要以超强的责任意识,像父母一样关心着每个学生的成长。但是,农村寄宿制小学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不能选配专门的后勤管理人员,只好让教师轮流兼管,运行中困难很大,也非长久之计。这种情况对学生的生活起居和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是安全工作责任重。农村寄宿制小学受经济条件和编制的限制,多数学校没有专职门卫和保卫人员,只能由教师轮流管理,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另外,从法律角度讲,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和学校存在管理责任,学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教师除了正常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住校学生生活和安全保障工作,特别是活动安全、乘车安全等。寄宿学生家庭距离学校一般较远,根据统计,我镇学生到校平均距离小学生为8公里左右,来回需要乘坐车辆,但能乘坐到所在村庄的学生是少数,特别是寄宿制小学所在地与学生家庭所在村庄间大多没有公交车。学生往返乘坐的车辆大多为摩托车、三轮车、农用车和手扶车,有的车无牌无照,存在严重超载现象,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四是管理难度大。寄宿制小学校建成后,住校生人数剧增,且学生年龄跨度大(往往是从一年级班到六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学校对学生实行的是全天侯管理,学生的吃、住、行全部需教师管理,管理难度非常大。同时,家长的“学校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大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留守儿童、后进生、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常常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导致转化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开展,既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五是学生就餐质量没有保障。虽然国家对寄宿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了生活补助,但是普及面窄,目前全镇农村寄宿学生中获得国家生活补贴的不足40%。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学校食堂的餐费标准低,学生就餐质量难以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是增加寄宿制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专职医护、保安和生活教师。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学生人数,核定学校后勤从业人员编制,根据编制把他们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加大食堂补贴力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学校贫困学生较多,学校在经费,尤其是学校食堂经营方面极为困难。国家可根据学校寄宿学生在校人数对食堂进行专项补贴,以提高学生的餐饮质量,减轻学校压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普及面,让绝大多数或全部农村中小学生能够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由于在农村,一般很难鉴定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建议增加投入,大幅扩大补助面,切实保障寄宿学生的生活。

四是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对于上下学不能方便乘坐公交车的学生,由乡(镇)政府、各寄宿制学校、学生所在村委三方合作召开学生家长会,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把安全监管任务落实到人。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留守子女;教育;寄宿制学校;流动人口

在中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农村流动人口数量就一直呈递增的趋势,随之所带来的留守子女数量也是逐年递增。由于农民工子女的“留守”,外出打工父母对他们的教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缺失,农村留守子女在思想品德、学业、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的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探索出适应农村留守子女现状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日益突出的留守子女及教育问题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一)留守子女概念及其现状

留守子女,从其内涵上讲,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需要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2200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左右。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部分随父母到工作地就学的子女也陆续返回家乡学校学习。所以,中国留守子女的数量近几年都将一直呈现逐步递增的趋势。

(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基本分析

青少年阶段的教育不仅是个人接受文化教育的关键时期,更是一个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青少年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教育大部分由父母承担。而家庭教育一旦形成缺失,子女教育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中国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相对于非留守子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子女的学业、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状态和兴趣爱好的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见表1)。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子女还存在逆反、偏执、厌学、沾染不良嗜好等问题。

(三)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亟需构建切实可行的解决模式

对于解决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专家学者们从很多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多种解决模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政府为主导的解决模式,即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辖区内留守子女进行相应的管理;二是学校为主体的解决模式,即学校建立监测体系,加强教师对留守子女的关爱与引导;三是社会介入型的解决模式,即利用群团和民间力量来解决留守子女的学习、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这些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这些模式过于宏观,甚至有的只停留在文件上,难以切实地解决问题。

二、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解决留守子女教育的必然选择

寄宿制学校可追溯到斯巴达克时代的学校和英国的14世纪英国公学,“公学”(public school)是不折不扣的私立学校、贵族学校。20世纪50年代以来,俄罗斯、欧美陆续开办了寄宿制学校。从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寄宿制学校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义务制阶段教育质量的“民心工程”。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中,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改善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而真正实现“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变农村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未来贫困人口的发生”的目标。

(二)寄宿制学校是推广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重要途径

寄宿制学校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管理,学生每天24小时在校。校园是寄宿学生的家园,教室、学生公寓、课外活动场所都是他们接受教育的课堂。由于寄宿制学校这些的特点,它成为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通过学生寄宿的方式,有利于真正在农村地区将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开去。调查中发现,有的山区学校教师的住宿条件差,老师来匆匆,去匆匆。除了基础科目,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培养是无暇顾及的。从教育的目标要求出发,学生不仅在学业上,更应在德、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发展。而寄宿则保障了学生在校的时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2、寄宿制学校是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较好方式。寄宿学校实现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管理,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机会多,且他们处在同一年龄段,相互学习与彼此促进的意识强,有利于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爱好兴趣的培养,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寄宿学校为留守子女提供了最可依赖的亲人。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子女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孤独。当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遇到困难,最为苦恼的就是没有可依赖的人。比较于非留守子女,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生活方面,留守子女都更多地依赖于他们的老师。

三、当前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中面临的问题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国家“两基”攻坚计划的主要措施之一。自2004年起,国家拿出近百亿的资金建设西部地区的农村寄宿学校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对于解决越来越突出的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而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仍面临很多问题:

(一)社会对小学阶段实行寄宿制认识不充分,思想上准备不足

一直以来,我国寄宿制学校在初高中以上阶段发展。在小学阶段发展缓慢,甚至没有得到发展。对如何在农村办寄宿制小学这个问题,社会对之关注不够,理论探讨与研究不足。以至于在留守子女早已不是一个新生事物的今天,对寄宿制学校这一途径,社会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够。

(二)硬件设施严重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缓慢,为学生提供寄宿的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在调查的地区,有近80%以上的学校没有学生寄宿的基本设施。而有的一部分,条件非常有限,学生住宿、生活、课外活动等场所及设施严重不足。在部分山区的农村学校,不仅没有学生的寄宿设施,也没有老师的住宿设施。

(三)师资力量不能适应寄宿制学校的要求

从现有农村学校来看,师资力量更多地集中在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上。而寄宿制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展他们良好的兴趣爱好等。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小学的师资以大专和师范为主体。他们大多以语文、数学的教学为主要工作,而艺体类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空白。不得不说,目前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达到的寄宿制学校的要求。

(四)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亟待改善和提高

一般寄宿学校实行“三段管理”,即把学生一天24小时分成三段,由班主任、兴趣指导老师和生活老师分别负责。但从现有农村学校管理内容来看,除了“学”的指导以外,“住”、“行”、“食”方面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没有相应的制度,也没有相应的工作机制。所以,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业余生活管理、行为习惯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以及相关管理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亟待改善和提高。

四、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应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在推行《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基础上,应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国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起国家投入义务制阶段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硬、软件建设上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

近年来,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但相对于我国农村上千万的留守子女来讲,只是杯水车薪。按照《国家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履行好布局、规划及配置的职责,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所需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进行认真规划和建设,以保障学生寄宿所需的硬件设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体系

寄宿制学校不仅要有教学质量过得硬的老师,还需要教师对留守子女学生有爱心,能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文化艺术、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的教育与培养,所以应形成文化课教师、课余辅导教师和生活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可以利用大学师范生的实习、支教等方式进行一定的弥补。对现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之适应当前寄宿制学校的要求。

(四)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和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义务制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比教学更为重要。一是应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一位好校长,一个好的管理机构,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关键。应有对实施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的机制,使之适应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要求。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要从日常生活、学习、课外活动、食品卫生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以实现寄宿制学校发展的要求。三是完善监督体系。寄宿制学校是一项“民心工程”,学校建设、管理、收费等问题将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以保障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4(12).

2、蔡继乐,王友义.思考西部教育:农村寄宿制工程如何做得更好[J].理论前沿,2006(8).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8

一、统一认识

寄宿制学生补助资金,是国家为了改善农牧区寄宿制学生生活,减轻广大农牧民负担,提高广大农牧民子女入学积极性,使广大农牧民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是巩固“两基”成果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全县人口素质、促进教育快速发展,实现民族共同繁荣,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应坚持实事求是、公正平等、兼顾效益原则,确保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二、补助对象

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小学)家庭贫困且边远的农牧民子女寄宿制学生。

我县实行对符合资助条件的寄宿制学生向高中教育延伸的原则,继续对公办幼儿园入园幼儿提供免费午餐补助。

三、补助标准

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的标准为每生每月170元,全年按10个月计算,每生每年1700元。

公办幼儿园入园幼儿提供每生每天3.00元的免费午餐补助,按每月24天、全年按10个月计算,每生每年720元。

四、严格申报

符合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条件的学生,由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由学生户口所在村、组和乡(镇)人民政府逐一审查并签注意见后,确定享受生活补助的对象,再在学生所在村和学校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公示结束后上报县“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执行。

五、各司其职,加强管理

1、寄宿制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对办好寄宿制学校负有全面责任。各校要建立健全制度,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做到资金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有高度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负责寄宿制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工作。

3、凡属寄宿制的学生,学校要严格建立学生学籍档案(贴有个人照片),造具学生花名册,并在学生学籍档案中注明生活补助标准。

4、寄宿制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质保量完成各学科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寄宿制学校的示范作用。

5、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晚自习和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学校应组织寄宿制学生开展丰富健康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效益。

6、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居住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卫生安全教育,层层落实责任,并签订安全责任书。

7、学校要严格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的管理,要造具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花名册,学生本人或监护人要在花名册上签字并加盖手印。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经费只准用于享受补助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开支,不得以现金形式直接发给学生,实行帐务公开,做到帐务日清月结,按月公示。严禁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截留、挤占、克扣和挪用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费。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寄宿制;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01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009

近年来,全寄宿制学校逐渐得到了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并且在寄宿制学校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接受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但在寄宿制学校里还有一些行为习惯存在问题的学生,比如他们学习不积极,行为懒散,不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控能力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需要得到寄宿制学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因此,新时期,全寄宿制学校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抓好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完善配套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尽量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需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良好行为的培养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学生的归属感

很多学生来到寄宿制学校以后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情况,对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感到陌生和恐惧,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不足,进而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全寄宿制学校要从实际办学条件出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寄宿学生的的管理和照顾,让学生能够在寄宿制学校里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学习。比如初次来到寄宿制学校,很多学生不爱刷牙和洗澡,不会合理利用零花钱,不注意保护校园环境等,我们可以在宿舍里悬挂带有“宿舍是我家,人人都爱它”“宿舍之文源于友爱,宿舍之明源于洁净”的条幅,让学生在生活中注重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也可以在校园的宣传栏内张贴具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征文,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还可以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展示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以激发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进而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整。寄宿制学校要建立《学生日常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安全制度》等,同时,班级还要制定班规和相关的卫生值日制度等,以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保持健康的心态,传递正能量。比如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学习用品整齐摆放在课桌的指定位置,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和谐相处;在课间活动时,要求学生不追逐打闹,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要文明待人;在食堂用餐时,要注意勤洗手,节约粮食,自觉清洗餐盘等。

三、创设行为养成的氛围,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需要教师创设养成氛围,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以构建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能力,并组织具有竞争性的评比活动,督促学生找到差距,及时调整自己。同时,还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巨大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教师要经常利用班会、晨读、自习课的时间开展行为习惯的主题演讲,给学生讲述行为习惯的作用,让学生提高重视程度,还要让学生轮流发言,谈谈自己对行为习惯的认识,以及应该如何去做。寄宿制学校应该充分进行创新管理,定期组织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对于班级卫生较好的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且颁发奖状和流动红旗,这样就可以激励小学生爱护班级环境,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争得荣誉。此外,还可以组织寄宿制学生进行个人技能比武活动,包括洗衣服,整理宿舍内务等,让学生发挥综合实力。

四、个别指导和齐抓共管,进行全面性训练

由于寄宿制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背景不同,所以学生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不同,在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时要坚持个别指导和齐抓共管相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和全面训练,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树立长远的意识,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内心和思想,帮助学生摆脱错误的行为,健康快乐地成长。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当来到寄宿制学校里,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爱学习和爱劳动的少年,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还学会了关心同学。通过这位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出,寄宿制学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全体教职工能够以身作则,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就一定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得到改善和优化。同时,还要注重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因为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的软实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必须创建个性化的校园文化。

五、家校联合进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寄宿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时需要紧密联系学生家长,采取家校联合的模式,形成教育合理,共同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很多学生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将孩子放到寄宿制学校学习,交由爷爷奶奶照顾,所以很容易导致学生感染不良的行为。对此,寄宿制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策略,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通过家长会能够让,家长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得到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可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如何给孩子做出行为榜样,也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找到更好调动教育方法。总之,学校要与家长携手,并和家长在教育上保持一致性,增强互访,以使寄宿制学校发挥最大的作用,给学生创造出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寄宿生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 内宿生 管理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我乡是全县边远乡镇,距离县城90多公里,大部分村级学校远离主干道,交通不便,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发展较慢,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乡提高了农村教育的建设水平,调整了我乡农村教育的布局,撤并了边远村小高年级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集中力学,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迅速提高我乡农村教育质量,加快科教兴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撤拼已基本成型,内宿生猛增,已占在校生的四分之一,但要如何加强内宿生管理,如何利用好在校住宿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管理搞不好,那么就达不到我们竭尽全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衷,实施农村学校寄宿制也将事与愿违,甚至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开心来校

1.1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多年来,我乡地地域宽广,人口分散,全乡共有14个村委,一所中心小学,12所村完小,10个教学点,资源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办学成本高,师资不足,学科及课时难以保障,加上地区经济状况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实行寄宿制办学,全乡只保留了6所村完小,6所村小和3个教学点(保留低年级学生),目的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从师资到设备,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实行,有力地夯实了我乡教育基础,改善了我乡办学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亮点。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实行学生寄宿的好处,把我们的政策和措施宣讲到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高高兴兴送孩子寄宿,配合学校的工作。

1.2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远离家庭,上学路程加远,生活上要自理,部分学生有厌学弃学心理。学校和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入学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家庭状况,只要有一个学生未按时报名入学,中途退学,学校就要及时派专人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区别情况做好有关工作,决不能因实行寄宿而使一个孩子失学。

1.3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上学、生活都加大开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如无资助或补助,部分学生就会因贫失学。因此,一要继续落实“两免一补”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给予资金或实物上的帮助。此外,广泛吸纳社会各个渠道的公益捐助,增加救助金总额。三是加强救助资金管理。所有救助资金打捆使用,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要对贫困寄宿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补助标准,张榜公示,加强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到那些“不救不得读”的学生的手中。

2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管理和服务,让学生舒心住校

2.1大力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

把完善和配套设施设备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下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向上争取项目、争取社会捐赠、地方自筹等方式筹集一批资金,分期分批逐步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比如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添置课桌椅、学生床铺、食堂餐桌等,使新建成的农村寄宿寄宿制学校尽快步入现代教育的轨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取得教育效益。

2.2突出抓好学校管理

首先,要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并根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要突出“细微”二字,想得细、做得细、查得细,杜绝制度上的漏洞。其次要思想到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制学校带来的新问题:(1)管理难度大。(2)责任重大,涉及交通、饮食、治安、医疗等。(3)要求高,管理头绪多,寄宿制的管理不再允许粗放式,而是精细。(4)运输费用高,开支项目包括学习、吃饭等。(5)许多的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三要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定,做好来客登记工作,保卫人员要可靠、得力,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学生学校学生信息汇报制度;做好学生的矛盾化解工作。第四是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寄宿制学校要成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要明确主管领导和督查督办工作人员。学校作为管理的主体,更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校长职责、教师职责、专职管理员职责。第五是确保必需的运转经费,配齐配足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打足给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或是对重新布局后的学校教师进行统筹调度,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抓好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实,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学校应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及多媒体教室,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4加大校园环境治理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校内绿化、美化工作,对一些附属设施也要尽快完善。二是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营业场所和摊点,治理“脏乱差”,净化校园环境和风气。清理校园周边的黑网吧,打击社会无业游民对学校的危害。

3推行高效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成

3.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按照要求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保证课时,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2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