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护士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4 21:40:51

放射科护士论文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1

【关键词】放疗科护士 理论培训 操作培训

为了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包括肿瘤护理在内的专科护理领域,发展护理的专科化是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3}。提升肿瘤专科的护理水平,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及配套措施来培训放疗科护士。而作为肿瘤放疗科护士,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同的疾病所需要的护理是不相同的,为了给这种患有专科性很强的疾病的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护士应该具有系统化的专科疾病理论和操作技能,为病人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以期取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护士满意。

1一般资料:2011年7月来,我院开始对放疗科100余名护士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

1.1熟悉放疗知识:放射源的辐射种类,放射源的基本照射方式,放疗种类,放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放射性的生物效应,放疗技术,常规分割放疗,超分割放疗加速超分割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调强适形放疗,X(r)刀立体定向放疗,粒子刀,重粒子治疗近距离放疗,热疗联合放疗。

1.2熟悉常用的放疗设备:X线治疗机和60Co远距离治疗机加速器,模拟定位机近距离后装治疗机,放疗计划系统,放疗计划及设计,治疗及固定技术,放疗防护,放疗配合。

1.3掌握放疗护理:鼻咽癌放疗知识及护理常规,颅内放疗知识及护理常规,口腔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喉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肺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乳腺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食管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恶性淋巴瘤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纵膈肿瘤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宫颈癌放疗的知识和护理常规。

1.4掌握肿瘤并发症及护理:皮肤放疗性反应与损伤,口腔放射反应与损伤,食管放射反应与损伤,胃肠系统放射反应与损伤,放射性肺炎或肺纤维化,中枢神经系统放射性损伤,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

另外包括护理肿瘤另外包括肿瘤护理理论,护理基本操作,护理法律,人文知识,教学科研及护理管理,临床实践培训肿瘤学基本知识,肿瘤护理概述,;肿瘤化疗护理,肿瘤外科护理,肿瘤心理护理,肿瘤康复护理等。课程要求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同步,采取集体授课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和口试考核。‘

1.5护理操作。操作培训包括PICC穿刺及维护、输液泵使用、呼吸机、除颤监护仪使用、心肺复苏、动静脉灌注,心电监护仪使用,血气分析,吸痰,气管切开套管护理,放射性皮炎换药,鼻腔冲洗等。

2培训形式

包括专题讲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示范操作、护理查房、护理会诊、专科进修、论文撰写等。外出进修学习以本专科为主,辅以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技能、知识,以熟悉和掌握本学科疾病知识、专科诊疗护理技术等

3培养目标

通过培训,要求培训对象达到:3.1熟悉肿瘤学基本理论知识,3.2熟练掌握肿瘤患者护理技术,3.3熟练掌握肿瘤放疗科护理知识,掌握各系统肿瘤患者护理要点,3.4掌握肿瘤急诊、急救技能;3.5熟练掌握临床常用50项操作,3.6具备一定的护理科研及教学能力。

2 讨论

国外的专科护理开展较早,发展快,据悉,美国已经在200多个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这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在医疗机构、社区保健、家庭护理以及护理科研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目前国外确定的主要专科护理中就包括肿瘤护理和癌症疼痛护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护理专业在教育、实践、管理、科研等层面都有较大的发展,但我国专科护理水平相对落后,护理教育阶段理论架构上的不完整,造成护士专业知识不系统,护理教育培训不完善,护士学习新知、新技术的机会较少,以及护理管理者对肿瘤专科护士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不够,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4}。两年来,我们通过对放疗科护士培训,探讨放疗科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使放疗科护士尽快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及现代护理的需要,强调高素质的放疗科护士,实现对护理质量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志晶,夏海鸥,徐筱萍,等.建立上海市护理人员分级和能力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1.

2孟萌,姜安丽 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护理研究,2007,21 (3)571-574

3罗金风,熊斌.肿瘤专科护士培训模式探讨[J].护理学报,2008,15(2):20—22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2

【关键词】 放射科;护患纠纷;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36-01

1 放射科发生护患纠纷的成因分析

1.1 社会环境因素 在中国传统观念影响下,社会上存在着“重医轻护”的偏见想法。而在医院特殊环境下,因护理工作的具体特点,护士和患者、家属的接触机会是最多的。伴随着患者、家属法制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观念的增强,只要在检查或治疗的过程中有不顺意的地方,或护士的言语、行为稍不慎重,就非常有可能发生纠纷。此时,患者和家属会把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医院的环境、设施、医疗保险;对医生的整体诊断、治疗方面的期望值与现实间存在的差距;治疗费用昂贵等诸多的怨气表现出来,也就完全体现在与放射科护士发生纠纷的身上了。

1.2 工作环境因素 由于放射科所在的工作环境相对于病房较差,比普通病房具有更多的嘈杂声,如患者的声、等候患者的交谈声、手机铃声、询问事宜声、机器的运转声、频繁的流动人员脚步声等。本来患者因病情就心情急躁,在这些噪声中,更容易引起患者的心情烦躁、且坐立不安。因此,护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多。

1.3 候诊排队时间长 由于放射科的病人来自不同的科室,人员较多,所以候诊排队的时间较长,这也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这种原因所导致的暴力较多,发生的比例约为13.6%[1],调查显示,约91%的患者因候诊排队时而心理烦躁[2]。另外,出于患者因受长期的病痛折磨,加之担心检查出现不好的结果,所以,他们实际心理的候诊时间明显比实际的候诊时间延长,这种因素也非常可能导致患者加重不满的情绪,从而引起护患的纠纷。

1.4 患者心理因素 根据调查显示,放射科执行CT检查中的94%患者患有慢性肝病,其中以老年人和重症患者居多,这类患者因反复住院、出院,性格上比较急躁;尤其是增强CT,要求被禁食水,所以,患者及其家属都希望能够得到最快的服务,而由于放射科的护士需要常常顾全诸多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满足患者和家属的这种迫切希望,由此,两者间的矛盾加深,使患者和家属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导致误会的发生。

1.5 护士综合素质 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当代的护士呈年轻化趋势,但他们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和处理应急事件上不成熟,且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在技巧较差,尤其是对于不同患病者,更是缺乏超强的协调能力,处理事情时简单化,从而引起了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情绪。现代医院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专项护理模式,导致护理的工作量加大,而护士人员的不足和高负荷的工作量使护士对患者提出的不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答。尤其在放射科,CT增强在高压注射时要求注射速度快,但由于此项操作技术性较强,也会因患者的血管等因素而发生造影剂渗漏,影响检查结果,以上种种都对护士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1.6 媒体舆论导向 当代的新闻媒体是百姓的喉舌,它的宣传舆论直接引导百姓的情绪。但由于媒体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了解不深,如果在没有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只听患者的一面之词而妄加报道,会使医院的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在社会上形成负面的影响,从而使医院的声誉扫地。

2 防止出现护患纠纷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与媒体正面沟通 医学的管理人员要经常与媒体沟通,宣传医学的先进事迹。这样,在发生纠纷时,媒体才能在主动了解事实真相下,运用报道的公正性、客观性、真实性特点积极宣传医务人员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同时谴责不文明的暴力行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医护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局限性和风险性,从而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谅解。

2.2 加强法律自律意识 医院的护理管理者要经常组织护理人员系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3]等常识性的法律知识。聘请有经验的律师讲解常见的护患纠纷及其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主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从而降低护患纠纷。

2.3 改善候诊排队环境 根据心理学和美学方面的常识性知识,重新布置放射科的候诊室。如贴一些颜色柔和的山水画,地面多放一些花草,备饮水机、画报、杂志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的心情愉悦,也可以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减少纠纷的发生。

2.4 提高服务沟通意识 在全院形成一种“以院为家,以患者为亲人”的服务理念,将尊重、体贴与关心做为道德基础,形成新型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中,减少因言语不慎而出现的摩擦,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患者,通过换位思考来体量患者及其家属。如科学的安排候诊流程,每半小时进行一次预约等。耐心解答,合理说明原因,这样才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2.5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合理灌输给新任职的护士本院的服务理念、定期培训相关业务知识、以竞赛形式不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护士有把握胜任自己的角色,从而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率。

2.6 合理排遣纠纷压力 如若发生纠纷,医院管理者应尽快了解事实,在第一时间安抚患者及家属。通过交谈来排遣护士的内心压力,让其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也应该在交谈中了解医院一方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漏洞,进而改善管理方面的不足。

3 结束语

放射科的护患纠纷在医患纠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种纠纷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医院在社会中的形象。所以,这应当引起放射科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本文,对医院的管理者能敲醒警钟,根据医院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放射科护患纠纷发生的比率。

参考文献

[1] 陈祖辉,王声勇,荆春霞.广州市两所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现象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5):358-360.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3

过去,医院的重点偏重于怎样发挥最大潜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职工的职业安全则相对是个薄弱点。18世纪职业医疗之父Bernadio Remaezini提出职业危害的概念,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医学实践:职业安全已成为近年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主要话题。基层医院妇产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不但要承担妇产科患者的抢救、治疗护理工作,还要承担接生工作,所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OI),OI对护理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与卫生信息中心(ILO~CIS)的国际职业危害数据库将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为:事故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及工作环境改造学、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5大类。现将妇产科护士OI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防护对策试述如下。

1 妇产科护士OI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

1.1 事故性危害 (1)锐器伤:锐器伤作为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约占80%。妇产科护士在抢救治疗患者过程中,特别是在接生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锐器,稍不注意,就会被血液、体液污染。在抢救患者时,由于时间紧迫和紧张情绪,易使皮肤黏膜遭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害,若处理措施不当极易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不确定因素的意外伤。暴力因素,吸毒,性传播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上升等社会问题增加了妇产科护士工作的风险性。

1.2 物理性危害 (1)电离辐射。妇产科护士有时需要陪护危重症患者做各种辅助检查,就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各种放射线。从理论上看,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畸、致癌。护送患者进行放射性检查可引起电离辐射伤,如短期接触大剂量的射线,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混浊继发的白内障;如长期受到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在数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2)非电离辐射。经常使用的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由于老化或者操作不当,护士会有发生电击伤、电灼伤的危险。在消毒灭菌工作中,消毒因子、紫外线、臭氧等大多是对人体有害的,使用不当可引起紫外线眼或皮炎,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紧、胸闷、肺水肿等。(3)噪声。妇产科环境嘈杂,有来自产妇的声、婴儿啼哭声、监护仪报警声、电话铃声和频繁的家属和探视人员流动等噪声,这些嘈杂混乱的工作环境容易使护士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

1.3 化学性危害 (1)化学消毒剂。妇产科常用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均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刺液黏膜引起胸闷、头痛、甚至发生哮喘、肺水肿,同时能引起细胞突变,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2)毒性垃圾。水银和戴奥辛是医院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毒性垃圾。来自于体温计、血压计以及荧光灯管、电池等。医疗用品的水银具有一定的神经和肾毒性。而输液器、输血器、输血袋等占医院25%的卫生材料是PVC产品。含有戴奥幸,研究认为它与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及癌症有关。

1.4 生物性危害 (1)零距离与病原微生物接触。妇产科护士在参与各种抢救治疗及护理患者,特别是接生的过程中,由于经常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有毒气体,因此成为潜在职业危险的高危人群。(2)有毒的气体污染。患者及家属陪护流动多,散布在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气体溶胶增多,而人员流动加速了这些气悬微生物的传播,对患者和工作人员呼吸道感染形成威胁。

1.5 工作环境危害、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 (1)工作环境危害。妇产科护士经常搬运患者及接生时站立的所致腰背疼痛。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2)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妇产科患者特别是孕妇及家属常有焦虑及恐惧心理,对护士的期望很大。遇到问题时,有些患者及家属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同时妇产科护士夜班多,产妇的病情变化快,随时要应对接生及抢救患者,心理负担重。护士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工作热情大大受挫。

2 OI防护对策

2.1 减少事故性危害发生 (1)锐器伤的防护处理。医护人员被锐器物刺伤是不可避免的,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评定表明,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预防的,所有锐器物的处理应非常小心,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除了有被感染的危险,皮肤的伤口又是感染的途径。用后的针头或其他锐器应及时、正确放入锐器盒中。操作后要自己清理用物,以免他人在清理用物时被刺伤。不要随手去处理破碎的玻璃,以免被刺伤。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均采用毁形器毁形,尽量避免被针刺伤或被溅射的血液、药液污染。正确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将锐利面对着他人,手术刀片不可直接用手装卸。纠正护士受伤后的侥幸心理,使其重视和配合伤害处理。一旦发生针刺伤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伤口,然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后48h内报告上级并填写报表,暴露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血液、体液时应做进一步处理和跟踪。平时护士也应加强各种疫苗的注射,如乙肝疫苗,并定期检测血液中的抗体情况。(2)加强妇产科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①护士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即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保护措施。②护士应加强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免技术生疏,在抢救治疗过程中因心慌、手忙脚毛导致锐器刺伤或被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

2.2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1)电离辐射的防护。摄片时护士要暂时离开摄片室,当陪护患者做CT和MRI检查时,护士应穿铅衣,用于预防x线对身体的伤害。在注射放射性药物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放射性照射及污染;在抽取及注射药液时,应确认注射器与针头安装紧固,否则易引起药液溢出,造成放射性污染。(2)非电离辐射的防护。建立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时检查、维修和报修制度。进行紫外线消毒时,人要离开消毒现场.眼睛不要直视紫外线光源,消毒后及时开窗通风。(3)避免噪声损害。维持环境安静,必要时特殊环境建立隔音设施,监护仪器报警声调节适当音量。对活动部件上涂剂,并尽量减少推拉次数,避免设备老化造成的不必要噪声。

2.3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1)化学消毒剂的防护。在更换消毒液、取用消毒液中的物品时,尽量戴手套;在盛有戊二醛的无菌容器内取用器械时,器械应用盐水冲洗,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2)医疗废物的处理。长期处于潜在针剂伤和一次

性物品用后毁形等处理,提高了护士侵入性操作机会,增加了护士的职业感染危险性,但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对此认识不足。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防漏、耐制、密封的环保型锐器收集箱,医疗垃圾严格分类管理,减少流通污染环节,把护士的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4

1.1问卷设计以十堰市卫生监督局2011年7月汇编的《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文献[1-7]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第1部分为被问卷者性别,年龄、职称、工种。第2~4部分为问卷内容,包括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共6项内容;X线辐射防护意识共5项内容;实际案例放射防护的识别共3项内容。问卷全部采用选择形式,依据各部分问卷内容所设计备选项不同。1.2问卷结果评价标准依据问卷设计的选项不同,X线机辐射防护常用知识部分分为回答正确、错误和不知道3个评价结果;X线辐射防护意识部分根据回答内容和便于统计分析分为是和否或无所谓2类;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部分分为正确和错误2类,其中错误一类的统计中,包含了回答无所谓、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结果。将问卷回收后根据执业类别进行分类汇总(医生组和护士组)。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医生组和护士组各项问卷结果逐一作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总体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知识点掌握最差,仅16.06%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师组掌握情况优于护士组(P<0.05)。其余5项问卷内容回答正确率均维持在50%左右。6项问卷结果显示,医生组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但仅X线辐射的安全距离、X线透视时间与身体损害的关系和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3项内容存在差异性(P<0.05)。各组对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比较结果见表1。2.2X线辐射防护意识与行为5项能够反映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问卷结果显示,91.57%的医护人员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P<0.05)。但在其余3项的问卷结果比较中医生组和护士组无差异性(P>0.05)。在日常疾病就诊中249名医护人员中仅8.84%的人员行X线检查时曾经向检查技师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尽管担心受到辐射,但在实际情况下防护意识极为薄弱,见表2。2.3X线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但在胸部X线照射时,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的辨别能力较差,仅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P<0.05)。见表3。

3讨论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09-02

由于手术室工作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常进行有创操作,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物质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污染物品、化学消毒剂,加上工作繁忙、紧张、劳累,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的特殊性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加强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现将工作中危害人体健康的诸因素及防范措施介绍如下。

1手术室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

1.1锐器伤:锐器伤作为最常见的事故性危害,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约占80%[1]。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手术刀片、碎玻璃等,在手术配合中由于时间紧迫和紧张情绪、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损伤他人。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及眼睛上。最可怕的是含有HBV、HCV、HIV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经破损的皮肤、黏膜直接或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血源性感染,若处理措施不当还会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

1.2手术室护士超负荷工作强度:超常规的工作姿势,超长的站立时间和处理重物。手术室抢救重危病人多、工作繁忙、节奏紧张、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每天均达6h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每分钟以240步的急速行走,工作时间每天累计在6h以上,处理重物、搬运各类器械包、搬运病人时负重,易产生腰腿疼、颈椎病、便秘等,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3]。

1.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职业性长期接触微量浓度的挥发性麻醉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不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DNA前体生成量的改变,自发性流产以及生育比率低。

1.4化学消毒剂的污染:手术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这些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甲醛刺激黏膜引起胸闷、头痛,甚至职业性哮喘、肺水肿,戊二醛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同时能引起细胞突变等[3]。

1.5X线的污染:随着医学的发展,移动式X线C型臂机在骨科手术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很多手术在X线下进行,护士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常不可避免地遇到X线照射,引起疲劳、困倦、食欲不振等。有文献报道:如果每周在C型臂机下操作两小时。则每年照射总计量超过放射人员年累计量的6倍多。

1.6燃爆因素:手术室有多种易燃气体和化学制剂,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以导致燃爆的因素。

1.7激光手术、电离辐射的不良影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高科技的医疗仪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保护措施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从理论上看,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畸、致癌[3]。如短期接触会发生急性皮肤烧伤、坏死、放射性皮炎、眼球晶体浑浊继发的白内障。如长期受到低剂量的辐射,发病在数年后,可能发生白血病、其他肿瘤、胎儿的畸变等[4]。

1.8身心疲劳、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手术室护士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快节奏连续工作后精神高度集中,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极易导致一些不良症状。护士在清点器械遇到不明原因找不到缝针、敷料之类时,常害怕遗留在病人体内,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对自己的行为不自信,偶有强迫行为倾向。

2防护对策

2.1手术室血源性感染的预防[5]

2.1.1提高防护意识: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最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因此要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能力。更新护理观念,要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医护人员都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1.2搞好隔离、消毒工作: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原则上不参加手术,不得不参加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在涉及心血管、大动脉、腹部手术等容易发生大量血液、体液喷溅的手术时应穿防水的隔离衣,戴防水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凡血源性传染病患者要做手术治疗,均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内进行,所有敷料都要用一次性用品。术前备齐用物,术中禁止参观,尽量避免手术间内人员进出,手术间内所有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术者和器械护士须戴双层手套。术后器械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清洗送高压灭菌。一次性用物及垃圾用0.2%过氧乙酸浸泡30min后集中统一销毁。手术人员的手浸泡消毒后清洗。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6

【关键词】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72-02

高危药物是指若使用不当,会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我国一直以来高危药品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及要求,然而每家医院的高危药品从数量、标识、高危药品的划分到管理方法五花八门,各不相同[1]。通过一年多以来,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办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以及对周边医院的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 改进前的管理方法及存在问题

1.1.1将高危药品分类后固定基数,班班交接。我院药剂科统一制订高危药品目录,我科高危药品有:肾上腺素、多巴胺、地西泮、氨茶碱、东莨菪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专柜放置,固定基数各10支,班班交接。

1.1.2 存在问题 基数难以固定,我科是儿科,其中氨茶碱及10%氯化钾注射液因患儿用量小,如统一配药时很容易多出基数。交接班费时,由于品种多,交接次数多,每日三班交接,至少需花费5分钟/次。存在潜在风险,护理人员为了保持固定基数、减少交接班清点数量而将多余的药品另外放置以供日常使用。据非正式了解多家医院多个部门日常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私下均采用此方式,从而达不到高危药品管理目的。

1.2 改进后管理方法

1.2.1 规范种类 结合上级医院检查指示,药剂科重新归类高危药品目录,我科涉及常用的高危药品只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种类精简后易于管理。

1.2.2 专柜存放 将高危药品分类后专柜放置,内外均给与醒目标识,设置红底字“高危药品”提示牌,不固定基数,所有高危药品均放于专柜内,因儿科用药特殊,剂量小,集中配药时10%氯化钾注射液很容易多出基数。

1.2.3 专人检查 每日由总务班专人领药后将高危药品按效期先后排列存放于专柜内检查并签字,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1.2.4 强化高危药品管理意识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知识,要求人人熟悉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规定,掌握药物作用机制、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等,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人人知晓高危药品管理目的及重要性,均养成随时专柜存放的意识。

1.2.5 名称及外形相似药品的管理 对于名称及包装相似的药品加强管理,全科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互相提醒,并分柜放置,给予醒目标识。

2 结果 通过半年的追踪检查及暗访发现,改进后的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易于被护理人员接受,护士均能随时将高危药品放于专柜内,标识随时保持醒目状态,无用药差错发生。减少了交接程序,不仅能真正达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2]目的,而且能真正达到高危药品管理目的。

3 体会

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临床工作中护士是药物使用的最后执行者,如果稍有疏忽,给患儿使用出错,将会直接造成对患儿的伤害,有时甚至是难以弥补的危害。

3.1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提高了高危药品管理质量,规范了高危药品种类后我科高危药品只有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10%氯化钾注射液,两种药品外包装盒颜色鲜明,专柜放置后,易于辨认。按效期排列后,避免了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的现象。[3] 尤其对于名称及外形相似药品的管理加强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由于药品批次不一、生产厂家不一,药品的包装形态各异,我科对于同种药品包装改变后以及形态相似的药品,初次领药的护理人员负责告知全科每一位护士。例如批号为1112241的氢化可的松和批号为1210301的小儿氨基酸安瓿极度相似,且安瓿上均有“氨基酸”字样,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时很容易出现错误,我科要求分柜放置,且均给予醒目标识,人人知晓,配药时养成习惯与身旁的人二人核对,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警惕性,未发生配药差错。

3.2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加强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减少了护理差错发生 高危药品集中专柜放置后不固定基数,让护士不再有无法固定基数的担忧而将高危药品私下“藏”着用。我科属基层综合医院儿科,无中心配药,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配液量大,且每组液体大多为30-50ml,配液护士配液时需注重速度,不然无法保证责任护士续瓶,如药品混放很容易在繁忙时出现差错。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4]。进行了专柜集中放置、效期排列有序后确保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性,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提升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水平。

3.3 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改进后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实际管理过程中可操作性强,护士易于接受。每日由总务班专人领药后检查、排列并签字,护士长每周五大检查一次,不再需三班交接,节省了时间,达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云坤,高危药品规范化管理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3.2

[2] 许薏萍,把护士还给病人的做法与设想[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7(3): 58-59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7

【摘要】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护士职业损伤因素的分析,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手术室 护士 防护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手术的普遍展开,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 职业损伤因素

1.1 病毒: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美国CDC监测报道[1]: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2]。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

1.2 物理性因素:护士工作中有受到辐射、触电、烫伤、噪声等危害的可能,尤其是护理参与实施放射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受到放射线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大多数护士不具备放射防护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自我防护,易受损伤。有报道从事放射性诊断和治疗的医务人员因接触放射线而致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生殖结果及放射病者比例较高。

1.3 化学性因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3]: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4]: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国内外研究资料得出结论[5]: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4 心理社会因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迅速发展,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手术室护士从思想业务更应高度重视,不断完善自己,与患者之间做到言行谨慎,自我意识要增强,从而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

2 防护操作措施

2.1 空气污染的防护: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正确使用消毒剂,接触各种腐蚀性、挥发性消毒液时应戴口罩、防护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及腐蚀双手,使用电刀时用吸引器吸尽烟雾,避免因烟雾在局部过浓而吸入呼吸道。长期接触某些吸入性麻醉和麻醉机排出的废气,对大脑有抑制作用,并可造成肝肾损害,因此手术室护士应督促协助麻醉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废气是否排出,从而减少手术间物及废气在空气中浓度。

2.2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培训和院感管理: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院感管理,医院要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身体健康。对其进行定期体检。护士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意外接触污染物或被刺伤,要及时进行冲洗及消毒处理。在进行特殊手术时,必须戴防护眼罩等 .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对手术室被污染的物品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废弃物处理流程,进行分类、包装、登记、转运、消毒及处理。

2.3 重视和健全职业教育管理制度: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由手术室护士长、感染检测护士组成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讲解有关医院感染及自我防护知识、职业防护方法及重要性。平时加强业务学习,熟知手术步骤及解剖知识,了解并预见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掌握被锐利物品刺伤后的处理措施、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和丢弃、手术室医用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手术期间如何活动颈部和腿部以及HIV.HBV等传染病方面的知识。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2.4 保护易感人群: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3 加强锐利器械的防护,避免生物污染

3.1 了解病史做好术前防视:术前了解患者病史,生化检查、结果,准确了解肝炎、艾滋病携带情况,重点做好此类手术的手术围术的安全防护,特别是特异性患者手术时,做好个人防护。急诊手术按感染手术处理,减少感染源的扩散。手部皮肤破损者不参加感染性伤口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手术。切实提高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技能,强调常规预防的重要性。

3.2 规范护理操作:术中传递缝针、刀片时拇指、示指、中指夹住持针器(或刀柄)中部,手置于器械下方,缝针或刀片尖端朝上可避免手被缝针刺伤、刀片割伤。锐利器械与其他器械分开放置,清洗时先将刀片、缝针取下,布巾钳钳端闭合可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一旦受伤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禁止进行局部重力挤压,然后用0.5% 碘伏消毒。如患者的血液HBV阳性须立即注射高效价抗-HBV免疫球蛋白500mg,1个月后再注射1次,并定期血液化验检查。

4 加强医学心理学学习

4.1 心理社会危害的防护: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建立和谐医院,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4.2 加强体育锻炼:术前对手术所需时间要有一个充分估计,尽可能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必要的睡眠,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 结论

总之,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们应尽快地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入护理及医学院校的教材及课程设置中,加强管理,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2] 戴青梅,王文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3] 袁秀萍,李红珍.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23):1979.

[4]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5] 元秀梅,朱念琼.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我国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现代护理,2006,12(6):507.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8

[关键词] 结核ICU;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护士

[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231-02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回升,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据统计其中有95%的结核病人和98%的结核病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结核病流行严重,疫情下降缓慢,有些地区还有回升[1]。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各省均成立了结核专科定点医院,进行定点治疗及相应的隔离。在各省、市建立结核ICU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由此可以为更多的结核病患者提供更及时、针对性的治疗,降低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

受结核ICU的特殊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所决定,结核ICU护士成为了护士职业危害的高危群体。我院在2006年成立了国内首家结核ICU,至今已有5年历史,现拥有监护床位数14张,配置护理人员30人。5年期间我科护理人员已经查出1名护理人员感染上了肺结核,近期对于本科室护士的PPT实验结果显示,80%以上呈阳性,虽多数处于不发病状态。

本文对结核ICU护理职业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结核ICU护理人员被感染的机率。

1 危害因素

1.1 结核菌 结核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还有通过患者分泌物及血液进行传播。传染性微生物的气溶胶是医院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2]。结核患者主要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时将病原微生物形成气溶胶散布到周围的空气中,人员流动加速了悬浮微生物的传播,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3]。而结核ICU的患者均是结核病危重患者,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护士每天都要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尤其在目前需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使结核ICU的护士感机率快速增大,因此作为该领域的医护人员做好自我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射线与紫外线的伤害 X线摄片检查是结核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而结核ICU患者大都因病情危重,需床边摄片。在患者需要协助时,护士在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情况下会受到一定剂量的射线损害。在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CT检查,尤其是增强CT检查时,患者需要呼吸囊辅助呼吸,此时医护人员也容易受到X射线的伤害。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4]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因射线的累积作用会导致人致癌。目前对从事放射专业人员的保护已得到重视,但护士在这方面的防护却通常被忽略[4]。此外,紫外线作为结核ICU床单元、器械或物品表面的消毒措施,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也可对护理人员的眼睛和皮肤有较强的刺激,可造成眼炎、皮肤红斑、皮炎等伤害。

1.3 医用器械锐器伤害 结核ICU的护士每天都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护士使用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的机会也最多,如给病人进行输血、注射、及各种操作时,由于操作频繁、病人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等因素,使护士被针刺伤、锐器切割伤的机率增加,由此会造成HIV、HBV、及HCV等感染的危险。李映兰等[5]在对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中发现,护士针刺伤的五年发生率为97.9%,77.3%的护士每年发生针刺伤一次以上,而54.6%的护士在针刺伤发生后不能确定感染源,61.9%不了解感染源患者的血液检查情况。

1.4 化学消毒剂的伤害 戊二醛及含氯化学消毒剂等在临床科室应用较多,结核ICU更是如此,用于浸泡各类器械和物品或地面的消毒,而护士接触这些化学消毒剂的机会最多,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当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中,被人体吸收后导致支气管黏膜的水肿,长期作用可以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体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伤害。若消毒剂与皮肤直接接触,会对皮肤直接造成烧伤或接触性皮炎。

1.5 社会和心理性的伤害 结核ICU除了具有普通ICU的患者病情严重、变化快、多种医疗仪器同时使用,护理量大、突发事件多,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外,同时还担心被结核患者感染的危险。因而对结核ICU的护士的心理健康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防护措施

2.1 结核菌的防护措施

2.1.1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的医疗环境,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前提条件 结核ICU更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之间分别设缓冲间,并以不同颜色警示医护人员。

2.1.2 病房设计成利于空气通风的环境,有条件可设置洁净层流病房 洁净层流病房在我科设置后,减少了每日紫外线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伤害,每月进行室内空气培养,定时清洗空气滤网及空调滤网,取得了较好效果。

2.1.3 护理人员需要戴N95型口罩用于职业性呼吸防护 N95型口罩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普通口罩难以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暴露在结核病菌下的医务人员必须佩戴N95标准以上的口罩。由于N95型口罩是据欧美人脸型设计,对我国亚洲脸型可能存在部分不合适,这时为了弥补鼻翼部的空隙,可在N95型口罩内层戴一层外科口罩,起到更好的防护效果。经我省疾病预防专家测试,戴双层口罩确实较单层更有效。与患者交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以1-1.2米为宜。当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避免与患者面对面[4]。下班后护士要做好个人卫生,注意鼻孔、耳朵和口腔的清洁,工作服应做到每日更换[5]。

2.1.4 结核ICU机械通气的患者均应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减少呼吸道病原菌的传播 在对结核危重患者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及大咯血的患者抢救时,避免不了会被血液,痰液喷射至脸上及眼睛里,同时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每天要倾倒积液瓶的积水,加湿化水,更换呼吸机管路,留取痰标本时,都可能被含结核菌的痰液或水溅入眼睛,因而眼镜的防护也显得十分重要,最好使用保护眼镜,而结核ICU的护士及结核专科的护士对眼睛的保护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2.2 射线与紫外线伤害的防护措施 患者在进行床边摄片时,应将病人安排好,摄片时要尽量远离。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外出进行CT检查,如需呼吸囊辅助呼吸时,医护人员应穿好防辐射服,加强自身保护。在进行紫外线消毒时,应选择好时间,各项治疗结束后,安排人员走动最少的时间,或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紫外线对医护人员或病人的伤害。

2.3 医用器械锐器伤害的防护措施 护士操作要规范,动作要沉稳,避免手忙脚乱,对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将针头分离后放入密闭的防刺容器,由运送医疗垃圾的工作人员进行焚烧处理。掌握各种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配药掰安剖时需用纱布包裹,以防损伤。玻璃安剖、针头刀片等危险废物应集中放于耐刺、防渗漏的容器盒内,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存放和处理,不得用手抓取。如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立即在伤口附近心端挤出血液,同时用流水或肥皂水冲洗,局部涂碘伏消毒后再包扎伤口[4]。必要时需在最短的时间内接种被动免疫,并定期复查,加强安全意识。

2.4 化学消毒剂伤害的防护措施 化学消毒剂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物品时,应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具;盛消毒剂的容器应配备上盖,减少挥发;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加强病房工人的管理,熟练掌握清洁地面或物品的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及应用,避免浓度过高对病人及医护人员的伤害。

2.5 社会和心理性伤害的防护措施

2.5.1 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布局抢救室 制定周密的抢救流程,抢救物品做到四定要求,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缓解护士的紧张情绪;加强沟通技巧,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心情愉快,工作效率提高。

2.5.2 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结核ICU的护士,每天接触这些结核患者,被结核菌感染的机率非常高。对我科的调查现实,超过80%的护士PPD试验均为阳性,但只有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才会出现症状或发病,一般不会发病,因而增强体质对于结核ICU的护士尤为重要。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营养,注意劳逸结合。

2.5.3 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结核ICU的领导者应重视科室护士的专业培训,年轻护士应先到心电图室、手术室、急诊科等科室轮转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术,鼓励结核ICU的护士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结核ICU护士的心理应激能力。

2.5.4 结核ICU的护士长应合理排班,实现人性化管理 实行弹性排班制,根据本科室护士的年资、经验、能力及病人数量、危重程度合理排班[6]。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的工作给予及时的肯定,创造一种和谐、愉快、团结、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理解和尊重护士[7]。

2.5.5 加强体检、提高护士地位,实现自我价值 医院领导应重视结核ICU的护理工作,适当提高结核ICU医护人员的工作待遇及增加晋升机会。重视对结核ICU护士的体检工作,尤其是肺部胸片和肺部CT的检查,我院2011年开始对结核科护士和医生每年实行免费肺部CT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同时结核ICU的护士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结核ICU的工作看作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

2.5.6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室活动,培养轻松、益于健康的业余爱好,学会自我调节方法,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提搞心理耐受力,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从而让自己的抵抗力处于良好的状态。

3 小结 目前随着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结核ICU也将会渐渐扩大并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护士要进入到结核ICU这个岗位,因此对于如何做好结核ICU职业危害的防护也越来越受重视。危害的因素很多,防护也需从多方面着手。因此如何做好结核病的防护措施,如何缓解结核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如何对结核ICU的护士进行更好的保护,做好定期的体检工作等,做到有效预防传染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都可以作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于蕾.专科护士如何面对全球结核病例骤增[J].临床肺科杂志,2004,9(4):435.

[2] 胡依群,孙玲宝.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减少职业危害天津护理[J],2004,12(3):181-182.

[3] 张清华.呼吸结核科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51-1152.

[4] 沈惠兰.结核专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3)421-422.

[5] 李映兰,李丽.临床护士针刺伤调查及职业安全管理探讨[J].护理管理,2006,21(2):52-54.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9

论文摘要:目的提高患者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成立科室质量控制(QC)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订对策,再造工作流程。结果2006年患者对注射室工作满意度除“护士能否热情接待”1项外,其余1O项与2005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论文关键词:门诊注射室;质量控制小组;PDCA;护理管理

门诊注射室(下称注射室)担负全院门诊的注射任务,每天接待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文化素质、生活环境的患者。患者人数多,病种杂,流动性大,护患之间相处时间短;加之护理人员缺编,工作压力大,易引发护患纠纷而影响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我院护理部自2006年1月开始开展护理品质改善管理——成立科室质量控制(QC)小组,采用PDCA对注射室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注射室负责成人门诊注射,输液量300例次/d,高峰期可达400例次/d。全科护士10名,均为女性,年龄26~44岁,平均35.0岁。学历:本科1名,大专5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5名,护士1名。

1.2方法

1.2.1 QC小组的组建和职责QC小组:由4名在注射室工作6年以上,自愿参加科室管理的中年骨干护士组成;选择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沟通的主管护师为组长。QC小组职责:对科室工作进行质控,每周2次,每月小结1次,每季度进行书面总结,根据护士个人得分情况进行评星工作(≥95分为三星护士,

1.2.2 PDCA循环管理方法

1.2.2.1 P(Plan)计划阶段确定目标:将2005年患者满意度87.9于2006年提高到95.09/6以上。分析原因:①患者对输液室环境不满意。②护士缺编、服务意识不强、业务技术不过硬。制订计划:改善环境,转变护士服务意识,改善工作流程,加强岗位练兵。

1.2.2.2 D(Do)执行阶段①创造温馨输液环境,防止医院感染。输液大厅中央安置电视,窗台摆放鲜花,墙壁悬挂健康教育板报,设阅报架,放置书报,让患者感到轻松舒适。采取消毒液湿式擦地和空气喷雾消毒,紫外线照射,排气扇通风换气,安装空气净化器等净化输液环境。实施分区输液,根据病种将患者相对固定于某一区域集中治疗(如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输液区设置在空气流通处)。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床位。患者持床卡对号使用病床,护士持床卡对号到床边进行注射,同时将每日晨晚问护理改进为随时整理,使病室保持整洁舒适。②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进行操作时多观察、多询问、多解释、多征求患者意见,尽量满足其需要,如帮助患者解决喝水、如厕、买饭等生活基本需要。提供“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水、一个热水袋、一份报纸、一张健康教育处方”的“六个一”温馨服务]。及时做好健康教育,实施因病施教输液法,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和出现的症状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输液巡视登记本,记录输液起止时间、输液过程的不良反应、滴速调整、液体质量,巡回护士签名。③改善工作流程,加强岗位练兵。

护士收药后放人提篮内,将空白提篮内部改进为小方格并进行排序编号,实行一人一格,按先后顺序排列。输注液体患者,其输液瓶上写明总瓶数和正在滴入瓶数,使其心中有数。改进输液治疗单的填写方法,将只写收费次数改为在治疗单输液序数下方对应处写输液日期,每次输液同时划掉次数和日期。注射护士核对患者姓名时由单方呼叫改为双向核对,即护士称呼患者姓名后由患者自述姓名。为避免同名患者输错药液,在核对姓名的同时核对药物,向患者确认药物名称。护士学习药物说明书并建立药物手册,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证、有效期、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时给患者做好用药指导。加强技术训练,合理安排班次,排班时注意老中青搭配,以利年轻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进步。人员缺编时实行弹性排班,每一班次至少保证1名穿刺技术佳的护士,以提高工作效率。

1.2.2.3 c(Check)检查阶段根据护理部要求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根据改进的各流程及环节进行调查,记录存在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报护士长和QC小组组长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每周进行现场督导,征求患者意见并反馈给组长;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满意度调查,并进行综合评估。

1.2.2.4 A(Action)巩固阶段将以上各措施纳人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中,落实各岗位责任制。组长每天监督落实情况,护士长随时审核、督导,检查执行效果。采取量化手段进行考核,每月累计进人个人质控档案。

1.2.3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主动服务、技术操作、健康教育等11项。每个项目设很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等级,很满意、较满意计为满意,患者按照自己意愿评价。2005年、2006年每季度由护理部发放问卷20份,共计80份,回收8O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Y检验。

2结果

2005年与2006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放射科护士论文篇10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门诊;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al quality improvement (cqi) in special nursing management in opd. methods: using flow-sheet model of cqi from joint committee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jhaco) for reference,to identify nursing service target and working extent, to define nursing quality examination in opd, to work out standard for measurement,and to evaluate nursing quality.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outpatients increased remarkably.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pecial outpatients enhanced from 92.5% to 98.9% (p<0.05).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toward medical laboratory enhanced from 83.6% to 95.0%.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special nursing management in opd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  continual quality improvement; out patient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1993年始,美国有许多医院开始采用质量管理来推动医院的活动,除了全面质量管理(tqm)以外,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委员会(jhaco)提出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al quality improvement,cqi)的理念以取代原先的医疗质量保证(qa)活动。医疗质量从早期的质量控制追求零缺陷到qa的发展,找出医院潜在问题,解决问题,并设计建立一套良好的病人服务作业体系,把错误转换成经验,以避免再次犯错;再至cqi,管理的层面越来越广,包含全员参与,不断改善,以客为尊,以期达到顾客满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目的。我院从2007年7月开始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不断推进cqi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科室包括有眼科、耳鼻喉科、皮肤、口腔、医技、体检、导诊等部门,共有16名护士,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4名,护士5名。由门诊护士长负责管理。

2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实施

    借鉴美国jcaho持续质量改进程序模式[1]。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是在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的指导和门诊护士长的领导下全体门诊护士共同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经过培训与考核,让门诊护士充分掌握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对照标准每周针对科室重点项目进行自查,护士长每周重点抽查各科室对护理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程、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寻找问题的原因,采取改进措施,最终将测评结果通过医院自动办公系统(oa)呈报给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2.1  全面了解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认知与需求现状 

门诊部专门成立了病人满意度调查和服务流程改进小组,由专人负责每日对门诊病人随机发放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就诊环境、等候时间、流程安排;医生的解释、诊疗过程、服务态度;对挂号、收费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每月月底将统计的病人满意率,病人建议和意见用电子表格形式发给护士长,由护士长综合,定期向全院公布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拟订整改措施并及时向病人通报反馈意见。在衡量病人满意度时采用2级评分法,即满意、不满意。

2.2  明确护理服务的重要内容及考核指标

针对门诊专科护理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定义重要的护理方面: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急救物品管理、病人的健康教育、门诊综合环境管理放射防护、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态度行为规范及知识更新、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科室医技人员的协调与合作、科室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根据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管理标准,制订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指标,要求急救物品完好率为100%;消毒隔离合格率≥95%;病人满意度≥90%;病人健康教育≥90%;门诊综合环境管理≥90%;护士知识更新,技能考核合格率为100%。

2.3  描述当前的过程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工作的质量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影响到医院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2]。护理是病人最容易感受到的服务,护理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满意度的高低[3]。门诊每一个小科室的护士,既是护理服务的执行者又是各自科室护理单元的管理者,护理质量考核除常规护理操作考核外,还强调医护间团队合作的精神,重视病人的权益保护和护士的道德规范,把病人对护理的评价,病人健康教育作为考核重点,注重护理人员职责的落实和服务环境管理,同时把现代管理体制中的经营管理理念也作为考核标准之一,积极参与科室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2.4  采取多种方式的质量评价 

护士长随机抽查、护理部每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分析,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病人满意度调查,观察护士工作过程,观察门诊就医环境,科室年终综合质量考评及成本效益分析。

2.5  查找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如针对病人提出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不够热情,解释不到位,门诊医生太少,星期六、星期日尤为显著,门诊流程过于繁杂,候诊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护士进行仪表、护理礼仪、护士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心态调整及情绪控制、护患沟通技巧、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根据医院周末病人多的特点,周末实行弹性排班制度,根据就诊病人人数的多少及时增派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候诊时间。医技科室病人等候检查和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较长,是病人对医技科室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护士加强与医生、技师、病人之间的沟通,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因此,合理安排检查秩序,保证病人能及时得到检查和取到检查结果,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2.6  落实改进措施 

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简化就医流程,实行挂号、收费一体服务,减少病人来回奔波及等候时间。为病人提供导医、导诊服务,负责指导病人填写就诊信息采集单,指导病人就诊,并护送行动不便病人就医,做各项检查、电话咨询服务,为病人提供轮椅、担架及一次性茶杯。门诊护理组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严格岗位职责,为病人提供热情主动服务。通过口头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册,设置健康宣传栏等形式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放射防护是放射科提供优质服务考核内容之一,为了落实放射防护法,科内配备有防护衣,在检查透视室内放置铅屏,对病人进行x线片检查时及时向病人宣传放射防护方面的知识,进行放射防护宣传,充分维护病人利益。提高放射人员对x射线辐射防护的认识,加强对重点人群及病人重点部分的放射防护。

2.7  在持续质量改进中不断提出更高标准 

制订进一步的护理质量管理目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4]。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及护理管理制度,制订病人安全目标和实施方法,并监督实施;加强护理服务人员的质量管理教育,规范咨询、导诊行为(导医站立、微笑、热情主动服务)尝试开放式服务窗口,规范服务用语和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医院首问负责制,重视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

3  实施效果

    实施前后对门诊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门诊病人满意度有比较明显的上升,门诊专科病人满意度由92.5%上升到98.9%;医技科室满意度由83.6%上升到95.0%。详见表1。我院放射科、b超室为了提高病人对科室整体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引进了新的技术设备,简化病人登记检查程序,加强了护士与检查技术员、医生之间的联系,缩短了病人等候检查和取结果的时间,病人对医技科室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表1  实施前后门诊医技和专科病人满意度比较  例(略)

4  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不间断的活动过程,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门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要坚持目标一致的原则,以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满意的服务为最终目的,把满足顾客的需要和超越病人的期望作为追求的首要目标[5]。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方针目标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病人满意的重要保证,不断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质是质量改进的重要内容。倡导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意识,发动全员参与,只有员工将自身融入团队中,共同对最终结果负责,才能极大地提高工作积极性,是做好护理质量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最基本的保证。护理质量体系的改进是重点,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最低的护理成本是护理质量改进的核心。护理工作面临着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的特殊群体-病人,医疗服务的对象是人,减少医疗缺陷,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是护理质量改进的永恒目标。在质量考核中正面强化出现的错误,通过系统分析查找导致错误的原因,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流程。

    jcaho持续质量改进要求把日常护理服务行为、护理管理活动标准化、规范化。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不仅有利于转变管理者的角色,强调医务劳动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能力,降低护理成本,实现优质、低耗、高效的管理目标。护理质量改进模式的实施,对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安全就医环境和减少医疗风险方面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通过建立护理服务制度和服务流程,规范护理服务管理,以及对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为门诊各专科病人提供人性化、优质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孙红,姚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3124.

[2]张元红,魏素芳,郑文兰.我院门诊倡导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4245.

[3]王红.谈服务意识培训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8,2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