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18:50:16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1

资料与方法

1年9月在南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年以上医生在进行业务相关知识学习时对知晓和培训情况进行不记名问卷式调查。医士15人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副高以上人中、高级医生7.8。

调查方法:参考程远植问卷法不记名问卷调查试卷采用A型多选择题共5道试题。每道试题有~5个答案供选择。每份试卷编号在电脑中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

结果

您是否看过或听说过《指南》、《手册》6年版看过其中之一6人(16);两种人;听说过但未看过人;不知道11人与他人的调查结果177相比经检验P>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

你近年参加过高血压指南或者相关知识的培训等学术活动参加过1次1人次7人次以上人。

您认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下列哪一种:BP≥1mmHg或DBP≥9mmHg 人(8)与他人的调查结果78相比经检验P>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BP≥16mmHg 人DBP≥95mmHg 6人;不知道人。

您知道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选择将升高的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及缓解症状1人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致残的总危险1人()与他人的调查结果799相比经检验P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全部选对6人(16)部分选对1人(51)与他人的调查结果相比较低但是经检验P>5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

讨论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总体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医生对于《指南》、《手册》及相关资料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尤其对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更少与资料显示的其他基层医院的内科医生相比有明显差异其他方面的知晓情况与其他基层医院的内科医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这与社区在高血压方面的技术力量有关有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1名在高血压方面并获得过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培训及普及还待加强:我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参考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结论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血压防治策略。《手册》公布6年《指南》基层版也公布了年然而本组调查中有6个医生看过或了解11个医师没有听说过提示社区医师对相关高血压纲领性文献的了解很不尽人意。因此宣传和普及《指南》意义重大但任务却十分艰巨《指南》的培训及普及有待重视。

降压目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仍是重点培训内容:社区医师水平差距较大尽管中高级医生78但是总体水平还是较低。在调查中全部选对6人(16)部分选对1人(51)大部分医生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概念模糊、了解不清楚这对于评估高血压预后、决定治疗方案和进行相应的生活干预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对治疗高血压降压的主要目的只有的医师能正确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致残的总危险”;多数医生概念不清选择将血压降到一定程度及缓解症状者。临床医师对高血压治疗目标的正确了解关系到高血压的控制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尽管在东莞高血压相关的学术活动每年有~次但是只有少数社区医师参加过1~次绝大部分的社区医师没有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的学术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学术活动通知没有发到社区没有组织安排相关的业务学习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自己获取《指南》的通道有限。

要在更大范围内深入普及《指南》还需要医疗行政部门、学术团体、社区主管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全方位的进一步支持和配合。加强社区医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包括社区全科医师不同层次的高血压防治队伍已刻不容缓。

问题及建议:①首先是相关部门重视社区医生的培训、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重视技术骨干的作用。②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指南应该免费派发到社区或者免费下载《中华高血压杂志》在这方面已经开了先河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9基层版).中华高血压杂志,1,18:1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年修订版(单行本).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2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回资料进行筛选及统计分析。对医疗机构及康复医学科设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有序分类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无序分类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级医院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等。

2结果

2.1新疆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220家机构均完成了《新疆康复医疗资源调查表》,其中216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216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215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201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149家,中医医院61家(中医院23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民族医院37家),专科医院6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34家(综合医院26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二级医院182家(综合医院123家、中医医院56家、专科医院3家)(注:182家二级医院中,其中有4家为未定级医疗机构,按现行政策归入到二级医院)。调查结果显示220家机构中含有康复医学内涵的机构有68家,其中64家为医疗机构,4家为设有康复相关专业的医学高等院校。调查显示64家医疗机构中:①经营性质:非盈利性公立医疗机构63家、非盈利性民营医疗机构1家;②隶属关系:卫生系统49家、兵团系统10家、部队系统3家、民政系统2家;③医院类别:综合医院54家,中医医院7家(中医院5家、民族医院2家),专科医院3家;④医院分级:三级医院21家(综合医院19家、中医院2家),二级医院43家(综合医院35家、中医医院5家、专科医院3家);⑤4家医学高等院校中:3所为三年制大专康复专业,其中1所目前已取消;1所为四年制本科中医康复专业。调研中64家医疗机构科室注册名称分析:①单独以“康复医学科”注册35家,占总数54.69%(35/64)。其中三级医院16家,二级医院19家(包括专科医院2家);②以其他名称注册29家,占总数45.31%(29/64)。其中:中医康复科7家,康复理疗科6家,理疗科3家(内设运动、作业疗法室),儿科康复室3家(其中2个为挂靠儿科),疼痛康复科2家,针推/针灸康复科2家,中医康复理疗科1家,中医理疗科1家,针灸理疗科2家,精神康复治疗中心1家,挂靠神经科1家(康复治疗室)。

2.2新疆医疗机构康复病区床位设置及康复专业人员情况

216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共77089张,其中三级医院30830张、二级医院44532张、专科医院1727张。设有康复内涵的64家医疗机构中:编制床位数共40370张,其中46家医疗机构设置康复编制床位共计1287张,其中三级医院19家,康复床位数700张,占三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7%;二级医院25家,康复床位数477张,占二级医院编制床位数的2.98%;专科医院2家,康复床位数110张,占专科医院编制床位数的13.46%。见表1。64家医疗机构中:共计康复医师436人,其中三级医院214人,占49.08%;二级医院198人,占45.41%,专科医院24人,占5.51%。康复治疗师352人,其中三级医院188人,占53.41%;二级医院147人,占41.76%,专科医院17人,占4.83%。康复护士412人,其中三级医院208人,占50.49%,二级医院184人,占44.66%,专科医院20人,占4.85%。床位/医师/治疗师/护士比:三级医院1∶0.31∶0.27∶0.30;二级医院1∶0.42∶0.31∶0.39。见表2。

2.3新疆康复医师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医师共436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职称结构中无明显差异(Z=-0.294,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6.545,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医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37.962,P<0.01)。见表3。

2.4新疆康复治疗师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治疗师共35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654,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3.621,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在执业资质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χ2=8.380,P<0.01)。见表4。

2.5新疆康复护士基本情况

64家医疗机构中康复护士共412人。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职称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2.003,P<0.05)。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学历结构中差异存在显著性(Z=-5.953,P<0.01)。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的康复护士在执业资质结构中显著性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0.535,P<0.01)。

3讨论

3.1康复医疗现状不能满足刚性需求

3.1.1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基本情况:2011年4月卫生部制出台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卫医政发〔2011〕31号),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应当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科室名称统一为康复医学科”[3]。本次对新疆地、州、县各级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有康复内涵的医疗机构64家中独立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医疗机构只有35家,占54.69%,其中符合卫生部规范的仅有23家。余各医疗机构的科室名称多不统一,以“中医康复科”、“康复理疗科”居多,也有些其实就是中医针灸推拿科。在以“康复医学科”注册的35家医疗机构中首府乌鲁木齐就占14家(三级医院10家,二级医院2家,专科医院2家),占40%。新疆优势康复资源集中在首府,与区域经济、卫生情况相匹配。2011年5月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1〕31号)(下简称标准)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独立设置病区,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但不得少于10张床”[3]。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在46家独立设置康复医学科病区的医院中,康复编制床位占总床位的比例合适(3.19%),但相对于新疆二级以上的医院的77089万张床位,它的比例就跌至1.7%,实际数字还远低于此。

3.1.2新疆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基本情况:部颁标准要求康复科“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0.5名康复治疗师”。本研究调查显示三级医院的康复专业人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执业资质结构均明显优于二级医院。但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康复医师职称整体情况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考虑与新疆整体康复医疗起步较晚有关。三级医院康复医师晋升较为规范,而二级医院康复医师多由中医医师转岗而来,既往已获得相关职称,因此,不能真实反映康复人才储备情况。调查显示从事康复医学的医师持有康复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占13.07%,其余主要以中医、内科等执业医师资格证为主,也从另一层面上反映了疆内康复医学的发展历史较短,康复人才的专业性不强。新疆目前的床位/治疗师比明显不能满足要求。具有资质的康复治疗师有199人,多为中医资质,1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康复治疗师走技师职称的仅3人。康复治疗师群体从人员数量到质量都很薄弱。康复护理是患者整个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正确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早期介入,改善病情,减少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尤为重要。康复护士中同样存在数量及质量的问题。多数护士工作仅限于基础护理,接受过康复专业护理培训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何提高护士在基础护理基础上的康复专业护理内涵是一个切入点。参照欧美标准,康复医师/治疗师比例为1/5—1/10,康复护士/治疗师比例为3/5,治疗师占人口比例为5/1万人口[3]。考虑到我国2万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求,有研究表明[4],我国目前亟需康复技术人员约30余万人,其中PT18万人,OT9万人,ST115万人,PO315万人。但目前全国从事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还不到2万人[5]。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新疆常住人口为2181万,本研究调查显示新疆康复医师共436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9.99/100万;康复治疗师共35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6.14/100万;康复护士共412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89/100万;因本调查未涉及全疆内社区医院数量,故无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测算新疆康复人才的缺口,但结合以上数据可初步预测新疆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巨大,不仅与欧美存在差距,与国内发达城市,譬如上海,也存在差距[3]。

3.1.3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高:新疆的康复机构和人员远达不到卫生部制定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具体要求。调查显示能够全面发展康复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及吞咽治疗、认知治疗、传统中医治疗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康复专业和临床医务人员不具备早期康复的意识,康复医师多由其他临床科室转岗而来,缺乏系统训练。或很多医院康复的实质是理疗、中医按摩等,或康复基础设备简陋,不具备康复医疗的基础条件及服务能力,诊治的多为颈肩腰退行性病变或后遗症者,致使许多患者恢复期转入后功能状态不再进步,甚至退步。同时医疗机构临床能力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医院康复医学科不能有效处理早期重症患者,患者滞留在临床科室,无法和康复医学科进行有效对接,早期介入受到制约;或者二级医院不能有效处理患者伴随的临床问题,包括癫痫、感染、心血管问题等。

3.1.4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优势资源集中于首府,各地州的康复医疗资源较为薄弱且康复质量不高,服务能力差,甚至大部分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为零基础,致使患者大量滞留于有能力的三级医院找不到出口;不同层级的康复医疗机构在自身提供服务有限的情况下,层级之间缺乏患者流动、上下转诊的机制与渠道。医疗资源的集中必然引起患者的集中,这种双重集中的现象增加了患者就医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及医院的管理成本。由此导致建立和完善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存在困难。

3.2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2010年元月五部委已联合出台将9项基本康复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但在新疆虽经多方努力,政策至今仍未落实。乌鲁木齐市医保出文要求患者的康复医疗限定在医疗费用的15%以内。显然没有考虑到残障患者回归家庭及社会,以及社会发展对现代医学治病-保命-提高生存质量医疗服务模式的需求。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医疗技术进步及重大灾害发生,国家对康复医疗的重视日益提高,康复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但现有康复医疗收费项目却停留在十年前,不能与康复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匹配及满足患者需求。这些都成为严重制约康复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总之、康复医疗涉及卫生、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残联及教育等部门,协调任务较重。

3.3思考和建议

我国的康复事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在机构建设上还是在医学技术上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仍处于发展中阶段。为此,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2012年卫生部印发《“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经两年的试点,新疆同全国一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康复医疗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知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初步构建了局域性层级流动模式。康复医疗和临床的有效衔接初步得以展开。康复内涵和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康复机构增多、人员增长,经不完全统计,康复医疗体系试点前后,新疆康复医疗机构增长18.5%;人员增长17.8%。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各级各类的康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更多的病残、残障人士提供康复服务是我们在研究我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6]。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康复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科室建制、设施配置、人员配备、机制建设、专业人员培训、技术规范与普及等方面均亟需规范与提高,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患者在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不畅通等[7]。这些问题不仅在新疆而且在全国都广泛存在,且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康复医学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3.1加强对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管理:整合康复医疗资源,全面落实卫生部《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统一标准,提升医院管理执行力,加强对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乡基层医疗机构层次明确的体系。医疗机构依据不同的社会责任充当不同的角色: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为急性期及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早期康复医疗服务,实施与相关临床科室的无缝对接;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为疾病恢复期患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康复服务,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与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相结合[7]。依托区域性质量控制中心加强监督力度,针对相关医疗机构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效能低下、康复医学内涵缺乏、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等现状进行持续性监管及促进整改;规范康复医疗服务,加强对二级以上康复医学的规划和管理,逐步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实现康复医学的前移及各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新疆首府与各地州县级之间交通不便,如何实现康复医疗各层级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体系试点以来,通过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形式,同时结合《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依据标准,通过对疆内部分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的学科定位、业务布局、工作流程、诊疗规范等进行严格评审,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执业范围及行为,提高了服务能力,促使了康复医学科建设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3.3.2加大康复人才培养力度:进行康复专业规范化岗位培训:应找到切入点,从“数量、质量、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人才的培养,向康复医学的整体发展不断注入源动力。①应从国家宏观层面及兼顾区域性情况,制订培训计划,进行重点培训及针对性培训。统一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相应资格的认证。②三个层级的医疗机构对各自的培养人才目标明确,三级负责二级、二级负责社区/乡镇,形成链式结构,定期对所负责的医疗机构康复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指导。③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平台,特别是针对偏远地区,加强远程会诊及在线培训指导等,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注重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高层次康复人才队伍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卫计委多点执业的政策,开放医疗市场,引进人才,启动竞争机制,使人员流动起来。倾斜政策,鼓励在岗人员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一步深造,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掌握康复医学发展的前沿,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进修、培训,促进学历、职称提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及专科医师相结合:住院医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处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康复专科医师的培训除掌握一般住院医师的技能外,更应注重康复专业相关能力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美国的康复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电诊断技术(肌电图)、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注射方法(如关节腔内注射、神经阻滞注射)、超声对骨骼肌肉疾病的诊断技术、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技术、肉毒毒素注射、巴氯芬泵的管理和硬膜外注射技术等[8]。国内目前也已着手启动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大力推动康复治疗师上岗培训:康复治疗师是康复医疗得以实施的关键人物,提高康复治疗师人员的数量、专业技能及服务质量是我国目前的紧迫任务。我国较欧美国家存在差距,许多医疗机构的康复治疗师未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卫生部已在2012年底启动了全国康复治疗师培训计划,通过制度和行政干预,提高及规范康复治疗师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进行治疗师认证已势在必行。随着康复医疗的进步和亚专业的分化,细化到PT师、OT师、ST师等的培训和培养将是21世纪康复专业技术进步的保障。发展康复医学教育:康复人才是康复发展的根本保障。新疆调研的结果显示医学院校康复医疗起步晚,康复师资严重不足,教学力量薄弱、水平低下,项目不全,远不能满足局域康复医疗需求,这种情况在所有欠发达地区非常普遍。建议对外加强全国康复教育研讨及对口扶持,邀请高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对内进行教育资源共享及联合,改善康复教育局面,为康复医学发展储备生力军。

3.3.3开展康复医学科教研:科研是驱动学术发展的杠杆,结合国内外康复发展动态,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实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进行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高科技康复治疗的开发对推动我国康复医疗向更一个台阶迈进有着实际的意义。

3.3.4继续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从一个层面探索了患者分层级分阶段医疗的转诊模式,促使患者在层级中流动起来,以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没有患者的现状;从而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早期从源头上防治功能障碍,为医疗体系改革提供新思路。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康复医疗体系建设目前还是只是一个宏观的政策型框架,各层级医疗机构间患者转诊尚需探索配套的经济支持政策确保其可持续性。另外,如何提高公众对康复医疗重要性的认知;如何解决医疗机构对康复的定位及认知;如何完成对康复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康复资源不均,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同步推进;如何有效进行机构间转诊的管理及随访信息统计等都需深入解决。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支持、需增大财政投入。

3.3.5加强宣传力度:因历史原因,医务人员普遍存在对康复医学的认识模糊,对康复医学的概念、内涵、服务对象与范围、康复的目标等不甚清楚,对早期康复介入重要性认识不足,患者对康复医疗的知晓率低。因此,借助多方合力普及康复医学知识、加强宣传尤其重要。可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规范、指南及政策在医疗机构的解读、宣传与强化;加强与残联、民政部门的协作,利用大型公益活动,提高对康复医学的知晓程度;结合本地情况,通过宣传片、宣传册、影视媒体、报纸、义诊、下乡医疗指导等多种方式普及提高疆内全民的康复意识。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3

论文摘要:通过对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基本训练、综合提高、飞跃提高的“三段式”教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完善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方法,促进进修医师提高专业水平。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新晨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4

【摘要】 加强基础医学部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和谐教书育人环境,对于稳定师资队伍,促进基础医学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学生管理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基地,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是医学知识生产(科研)、知识传授(教学)和知识利用(科技产业)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人才需要一个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教书育人环境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目前,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出一个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和育人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要实现高校培育人才的功能,更需要一个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基础医学部是我院建校成立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教学部门,有130多名教职工,承担着全院研究生、本科、专升本、专科等不同层次及其各个专业的基础医学课和部分公共课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约占全院60 %,还承担着临床医学专业1~3年级和法医学专业1 000多名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基础医学部的工作在全院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员多、任务重,努力营造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尤为重要。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努力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创建和谐教书育人环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对于稳定师资队伍,做好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师资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是和谐育人环境的前提

基础医学部专职教师人数占全院教师的近50 %。如何稳定和培养基础医学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对全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断层及优化结构,全面提高政治业务水平,形成以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学术梯队,是我们的基本原则;采取引进与培养并重,分层次、多途径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是基础医学部多年来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模式。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育才、聚才、用才”这一关键环节,统一认识,努力强化“人才”意识,积极创造条件,在引进人才与人才合理流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力争引进、留住、用好人才。(1)首先完善合理的人才规划和人才合理流动机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努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2)实行适当的激励和用人机制,对新增硕士点、精品课程、科研教学获奖、科研论文、参编教材等给予适当奖励;对于高层次高学历优秀人才,从政治上给予信任,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生活方面给予关心照顾,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激发他们工作热情,用感情留人。随着近些年招生量的不断扩大,基础医学部相继补充了相当数量的年轻教师,我们更加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教育:(1)组织新上岗的年轻教师观看“基础医学部概况”,学习青年教师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办法,使他们了解工作环境,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行为规范。(2)进行专题讲座,请相关专家教授分别开设: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如何书写规范的教案;如何备好课;如何讲好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课程及网页制作;医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科研课题的设计和申报等,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承担教学任务。

目前,我部有内蒙古教学名师1名(当年全区共评出9名),学院的5名教学名师中基础医学部有4名。内蒙古优秀教师1名,学院优秀教师6名。

3 恰当适宜的学生思想教育是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宗旨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另一方面要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养他们的主体性—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本质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是相统一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于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临床医学专业1~3年级和法医学专业1 000多名学生由基础部管理。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趋势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已不能单纯地进行说教,必须以教师自己完善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因而,首先要教育我们的教师注重塑造自己具有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以情优教、以爱育人、以言导行、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为此,我们首先严格遴选班主任,目前,我们15名专兼职班主任中,有80 %为硕士研究生学历,有73 %为党员;另外,还建立了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联系班级制度,即每个教授和硕士生导师联系1个班,联系班级的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定期给学生进行荣辱观、道德修养以及专业知识讲座,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上课与学生密切接触、学生比较尊重老师(特别是成绩突出的专家教授)的有利条件,让教师的自身道德修养、个性品德、学识、情操、意志、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影响和教育学生,并且还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4 和谐育人环境是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师德教育及各种途径的专业技术培养,目前,我们基础医学部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团结进取、爱岗敬业和知识充实的师资队伍,使基础医学部形成了团结和谐的良好工作氛围。进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管理、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基础医学实验中心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实验示范中心,所属2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05年新增生理学和免疫学两个硕士点;硕士生导师由过去的5名,发展到现在的20多名。在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首批精品课程评选中,在全部3门医学课程中,基础医学部的生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两门课程入选;2006年,又有药理学和生物化学2门课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申报批准药学和法医学两个新专业;基础医学部所属五大实验室全部通过了内蒙古教育厅的合格评估;在2001、2003、2005、2007年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中,我们基础医学部的选手代表学院参赛,在高手云集的十几所高校,连续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06年自治区首届高校教学课件竞赛中,在十几所高校70多位选手中,基础医学部教师获一等奖,并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也为学院赢得了荣誉。近五年,广大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2007年获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共承担国家、自治区及市级科研及教学立项70多项,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包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近300篇;主编、参编教材近30部。

由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扎实细致,促进了基础医学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表彰: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基础医学部党总支被评为先进总支;2006年基础医学部党总支被评为包头市和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总支书记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2006年和2008年获学院“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在学院2006-2008年目标管理考核中,基础医学部连续获得优秀;在2008年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和好评,为我院顺利通过评估并取得优秀结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新招聘医学毕业生;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乡镇级基层医院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情况,而人才是医院建设与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队伍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基层医院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医疗设备的优劣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医院综合实力的竞争能力,而医院人才队伍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综合竞争实力的强弱[12]。据了解,近年来大部分基层医院为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和速度,不断加大了对医学类毕业生的招聘,但新招聘的医学类毕业生在刚参加工作时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通过近5 a来调查了解新招聘的医学类毕业生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新招聘医学毕业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 新招聘医学毕业生队伍的特点

1.1 学历较高,基础知识面广,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

基层医院原有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情况,不能满足现阶段基层医院的功能配置建设与发展,需招聘高学历医学人才充实到原队伍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近些年招聘医学毕业生的要求,在学历方面,2005年前部分基层医院的招聘条件医疗类专业还有“大专以上学历、护理专业中专以上学历”的条件,2005年之后医疗类专业招聘的最低门槛是“本科以上”,护理专业“本地生源大专以上学历,外地生源要求本科学历”;其次,从招聘专业上看,除了传统的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等专业之外,还增加了针灸推拿、医学麻醉、医学检验、药学、预防医学、医学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等专业。学历要求的提升,招聘专业的扩大,使得医院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3]。这些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大部分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继承了学生“敏而好学”的精神,对各种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

1.2 部分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不能适应角色转换

作为一名在校生,通过一场毕业考试和应聘面试,身份就变成了在医院的医护人员。有了新的身份,即将走上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都会有一种兴奋之感,仿佛一夜之间就完成了所有的转变,对于医院工作跃跃欲试, 但一旦真正上岗便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压力感。尽管从知名高等医学院校招聘的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当他们真正开始从事医疗业务工作时,往往不能以一名医护人员的身份来处理问题,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医护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善于观察病情,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或完全照搬教科书的一套,忽略了服务对象主体的个体情况和要求,导致工作效果差,使自我处于压抑状态。有的在工作中出现一些差错就会精神紧张,畏缩退让,使工作半途而废,且情绪化明显,最终常常会出现为自保而避重就轻工作的现象。或者是没有意识到医疗工作的严谨性,认为一点差错无关紧要,不查找问题所在和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而是继续勇往直前的屡做屡错等等。

1.3 部分新招聘的医学毕业生对工作的希望与现实落差较大,工作有消极情绪

当前珠三角地区的基层医院虽然建设规模、专业功能设置已达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水平,但却是在建院资金贫乏、设备差、业务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卫生院院情的基础上建设发展起来的,在人才队伍建设及科研教学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因此,近年来不断招聘新的人才技术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尽量合理地配备医护人员,加强专科建设[4]。高等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是在医院规模大、专业功能设置齐全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实习,对基层医院的专业功能设置、工作环境及管理并没有深入考察了解,有的仅仅是从各医院的网站或宣传简介或听别人说等途径初步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有的是先到基层医院工作暂时就业后再择单位。当其真正到单位报到上岗之后,特别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及工资收入等等与实习医院或自己想象中医院有一定的落差,现实与理想相差有一定的距离。一旦对自己的工作兴趣发生了改变,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改变,甚至出现得过且过的消极情绪。

1.4 缺乏工作经验,急于求成

因医疗行业是关于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工作,除有科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外,还须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才能胜任治病救人的医疗岗位工作。当前经验匮乏是每一个刚接触医疗工作的新毕业生都必须经历的阶段,有的新毕业生能仔细观察病情,善于学习年资高有经验医师为病人诊治的处理办法,能勇于发问,对一些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地请教,在年资高有经验医师诊治病人的方式上能总结经验,探索出新的工作方法,从而尽快尽早地适应医疗工作。作为一名刚刚进入医护人员队伍的新毕业生,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部分新毕业生却有急于求成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为碰到一些难题而焦虑、紧张、担忧,工作中失误了容易丧气,成功了就喜形于色或得意忘形。对一些问题的处理出现随意性、盲目性,不考虑后果,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1.5 容易冲动,走向极端

虽然医护人员被赋予“白衣天使”的圣洁称号,但是,近几年人们对到医院求医治病的治愈率和成功率期望值单方面的强赋予医院,而忽略了本身到医院就医的时机、诊治疾病时的配合性及病人的疾病个体差异性等等与疾病成功治愈密切相关的因素,甚至出现到医院闹一闹趁机“捞一把”的现象,再加上部分媒体的失真抄作和新生行业“医闹”的加入,导致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更增加了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新毕业生如果不能接受这种社会地位上的差距、社会对医护人员认识上的误解和本行业的高风险性,往往会走向极端,甚至辞职不干。

2 对加强新招聘医学毕业生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2.1 加强理想、前途教育

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是治病救人,是为有健康需求的人们提供维持健康的医疗服务,被人们赋予“白衣天使”的神圣称号,岗位价值是被人们认可和肯定的,是享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医学毕业生刚从学校毕业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喜欢与毕业的同学攀比,当发现自己的同学们都在深圳、广州等大都市工作,而自己却在经济不如广州、深圳的城市,甚至偏远山区的基层医院工作,心理就会出现各种不平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新招收医学毕业生的理想和前途教育。主要可以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医疗资源状况、国家当前对基层医院的发展规划、医护人员的岗位价值、个人未来规划及医院的建设发展历史的介绍等等,通过参观院史展览及医院整体院容院貌,讲述医院一代代领导带领员工建设发展医院的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历程,培养新招收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辅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2 加强岗前培训的力度,提高岗前培训的质量

大部分基层医院都有根据规定再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新招收医学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医德医风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医院简介、医院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医护人员岗位实践技能、专业常识等。从目前历年的培训效果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培训质量参差不齐。从横向比较,有的新医学毕业生按期完成岗前培训,有的培训仅仅参加3~4个课时,有的甚至没有参加岗前培训就直接上岗;从纵向比较,由于培训后没有实行考核合格才能上岗的制度,许多参加培训的新毕业生是应付了事,培训结束后岗位实践技能没有掌握,专业常识及医院规章制度一知半解,未能很好地融入医护人员队伍,适应医院的工作。针对此情况,笔者认为可通过建立岗前培训考核制度,对参加岗前培训的新毕业生在培训期末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上岗,重新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并且将考核成绩纳入新毕业生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以及作为新毕业生年终年度考核指标之一。通过建立岗前培训考核制度,能够促进新毕业生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走过场现象,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岗前培训质量,真正落实培养人才工作的第一步。

2.3 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近年来,新招收医学毕业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主流是好的,但其中亦存在少数不思进取、不够努力的新毕业生,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认真、按部就班、马虎了事、得过且过的现状。部分新毕业生对医院工作环境氛围不熟悉,角色定位不清晰,工作中表现出自我个性,不听取带教老师的指导,不参加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或受各种关系和利益的影响,极易盲目跟从,出现工作差错或违规现象。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工作,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每一位新毕业生的首要任务。新毕业生应避免处处以“我是新员工”的身份思考和处理问题,而应该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倘若将新毕业生的身份当成一把保护伞,遇到问题“绕道走”,自认为自己是新毕业生,是医院的新员工,犯了错误领导会原谅自己,工作就不会有进步,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更谈不上创新思维和工作方法。

2.4 建立卓而有效的“传、帮、带”及“层级导师”培训机制

“传”指的是传授工作经验,实行“一对一”临床工作培训带教,主要是由年资高工作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对新毕业生传授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帮”指的是帮助,对新毕业生进行生活和工作上的帮助,尤其是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医疗业务知识及工作实践能力方面要给予积极的帮助,悉心言传身教;“带”指的是由具备教学资质条件的高年资医护人员作为新毕业生的带教老师,在业务工作方面进行“手把手”式指导,直至其具备执业资格和能力,能独立及胜任医疗岗位工作止。使新毕业生一踏上医护人员岗位,接触医疗工作就有了自己的导航师,避免其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而出现手足无措的感觉,许多问题可以通过带教老师的分析指导而得到解决,许多业务技能可以通过带教老师的零距离帮带得到及时提高。待其具备上岗资质独立上岗后,再实行“层级导师制”,由高级职称人员指导中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人员直接负责初级人员的业务指导责任制。通过“层级导师制”培训,使“传、帮、带”体现于医护人员的整个医疗生涯中,让医护人员在不同的时期和能力阶段都能得到持续的培训和指导,促进其专业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不断提升,适应治病救人和协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的工作岗位需要。

2.5 加强培养与科主任、同事之间相互沟通的意识

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同事作为医学新毕业生在工作上的导航师,对新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注意加强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相互沟通的意识,新毕业生通过与科室主任、护士长、同事的相互沟通,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对方错误的教训,使新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尽量少出差错。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许多新毕业生相对较为心浮气躁,刚从学校毕业,对工作有种新鲜感,做什么都跃跃欲试,存在想尽快做出点成绩给领导看的思想,或认为医疗工作不就是为病人“把把脉、听听诊、开点药、打打针”的简单事情,容易完成。正因为有这种思想,做事情容易独断独为,忽视了与科主任、上级医师、同事之间的沟通。与科主任、上级医师、同事沟通,不仅仅能更直接、深入地了解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少走弯路,更能从中吸取前辈的工作经验,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起来。

2.6 培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学习意识

医学毕业生适应医院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充满挫折和坎坷。在学校课堂上所学的理论可能不完全能用于指导工作实际,这就需要加强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意识。导师在临床带教时注意培养新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遇事多想几个“为什么”,应该怎样才能避免,事情完毕之后多想几个 “将来怎么做会更好”。通过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锻炼新毕业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的能力,帮助其将在学校所学理论用于医疗实践工作,善于、勇于查找到自己的不足,尽快改进,精益求精;使新毕业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我,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医护人员岗位工作,服务于医疗事业,从而达到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德轩.浅谈新时期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J].基层医学论谈,2008(增刊):9495.

[2] 王春兰,王小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 现代医院管理, 2007 (5):5153.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6

一、基本情况

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省示范中医院、人民群众满意医院。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设有病床260张,每床占有面积为115平方米,超过标准91.6%。在编员工18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67个,初级10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80%以上,中医中药及其他卫技人员占总人数75%,非卫技人员≤5%。设有内科、外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肛肠科、结石科、糖尿病科、骨伤科、肝病科等28个临床与医技科室。肝病科、结石科为省级重点专科。

二、成立了“县中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在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中我们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三、开展了“卫生行风大家评”活动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落实纠风考评结果与奖惩、晋升、评优挂钩,规范收费,做到院务公开,医疗公示,落实便民措施。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健全卫控长效机制,参与政府主导,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大型医用设备招标采购。拒收“红包”“回扣”。认真受理医德医风投诉,查处违纪违规德为,优化了就医环境。

四、医院争取了改扩建住院部项目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院2008年争取了国家和省中管局中医经费170万元,用于医院住院部改扩建,住院部扩建项目在2009年12月完成,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增加了床位80张。

五、医疗设备

为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医院加大了设备投入,全院诊疗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添置了CR500毫安X光机,建立了中心供氧系统,更换了CT扫描机,高频床头X光机、彩色超声诊断仪、六导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洗胃机、液压手术床、麻醉机、除颤仪、血球分析仪、骨科牵引床、手术器械、电子胃镜、中药煎药设备、裂隙灯、高频微波治疗仪、针灸治疗仪、疼痛治疗仪、救护车等。

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内儿科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缓解看病贵,我们开展了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在加强针灸按摩科、结石科、肝病专科等省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开设了专病专科及专家门诊,发扬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缓解看病贵,为广大百姓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适应多层次的中医医疗保健需要。同时对医院有发展的作用的儿科加强了其建设,加强了儿科建设,设定儿科病床10张,配备了儿科医务人员,支持内儿科的工作,促进其发展。加强对糖尿病专科、骨创伤专科重点建设。

七、加强中药房建设

中药房是我院重要的辅助科室,并列入省级中药房建设项目,中药房面积基本达标,增添了不锈钢药架、药柜,不锈钢调剂台以及大功率的空调,提高了服务能力。

八、加强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与乡村医师的联系

发挥中医龙头作用,推动全县中医事业快速发展,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村二级的推广工作,广泛联系尊重乡村医生,在全县农村卫生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医院领导和中层班子成员与会员乡村医生共叙卫生发展大计和友谊。尊重农民病友,协助抓好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免费为乡、村中医医生医药知识的培训、进修、协助强化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中的中医药功能,提供医疗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在11月15日举办了全县肝病专题知识培训班,参加人员全县乡镇卫生院长、乡村医师,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村医师中推广应用,使广大群众享受更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并接受上级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能力。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开展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细菌检验,X线检查、心电、超声、内窥镜检查等。

九、积极推广中药适宜技术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7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的 《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十三五”时期,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分两步走,两年逐步完善,初见成效;五年全面提升,成熟定型。

“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是社会对分级诊疗的期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8个省份印发了分级诊疗的指导性文件,28个省份、10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分级诊疗试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分级诊疗目前需要克服的一系列困难,牵涉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医保制度等庞杂因素,比如许多地区尚未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通道,大医院的优质资源没有沉下来,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实力缺乏足够信心,等等。

转化为具体操作层面,分级诊疗需优先解决三个最为迫切的问题:基层首诊如何顺利实现?全科医生能否及时到位?如何提高慢病下沉的积极性?

基层首诊如何实现?

在上海市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了近10年的医生杨建玲,最近常常接到居民咨询健康问题的电话,前来看病的熟面孔也多了起来。

从2015年11月初开始,该中心开展居民面对面签约并提供多项就诊便利,“老百姓身体不舒服第一时间会来找我。”杨建玲说。

可以预见,更多基层医生将像杨建玲一样得到居民信任。根据《意见》所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首诊在社区”将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70%。而此前的官方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从61.8%下降到57.7%,出院人数占比从31.6%下降到20%。

压力显而易见。为推进基层首诊,试点地区频频试招。

最为普遍的做法,是在医保报销比例上向基层医疗倾斜,扩大各级医疗机构服务价格的差距以及建立严格的转诊规定和流程。其中,发挥医保经济杠杆的作用被寄予厚望。

例如,广州市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参保人在大医院就医前是否由社区基层医院“转诊”,将成为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差别的依据,其报销待遇差距达10%,参保人在社区基层医院就诊,享受到的医保报销比例提升至80%。

青海省规定,自2015年12月1日起,未按规定转诊或诊疗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下浮10%。

“通过支付手段来干预‘盲目看病’、限制病人流向无疑是一个重要手段,但要注意医疗体制的整体性和可连续性。”广东省卫计委巡视员廖新波撰文指出,假如仅仅通过医保的支付比率来限制,而不努力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那结果可想而知。 基层首诊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一剂良方,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实力薄弱,得不到信任,患者不愿前往就诊。因此,重塑民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心是当务之急。

上海市不久前开展“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以自愿为原则,居民就近选择家庭医生,并按照自身健康需求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进行组合签约。据了解,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第一个月签约了244人,比起整个社区人口约13万人,这只是个开始,绝大多数人还在观望。

签约协议书显示,居民签约后,可享受家庭医生提供的八项服务:根据健康评估制定健康管理方案,经过绿色转诊通道优先转诊预约至上级医疗机构和专科资源,健康咨询,便捷配药,建立家庭病床,管理医保费用,等等。

以便捷配药为例,杨建玲介绍,很多患者不愿到基层就诊是因为基层药品种类不齐全。而签约后,居民将享受“长处方”或“延处方”待遇。长处方,即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药的签约慢性病患者可一次开具治疗性药物1~2月药量;延处方,即签约居民需要延续上级医疗机构长期用药医嘱的,家庭医生可以开具相应处方。

如何留住全科医生?

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它们所需的全科医生却是医疗系统中的稀缺资源。

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师或家庭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不同病人情况为其建立家庭病床和医疗档案。 留住全科医生是强基层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科医生缺口大,未来如何保证全科医生的供应,尤其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供应,需各方共同努力。

按照《意见》提出的“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来测算,2020年,中国全科医生的数量应达到30万名上下。而据国家卫计委透露的数据,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仅有17万人,缺口近半。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全科医生数量需要年均增加约3万名才能达标。

杨建玲是上海首批接受为期4年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在龙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她一样经过规培的全科医生共有7位,加上经过转岗培训取得资质的共有46名;而根据上海市社区卫生改革方案中1.3~1.7万个标化工作量配置1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实际需要94名全科医生。

“总体思路是,大医院砍掉三分之一,我们培养三分之一,再通过互联网解决三分之一,解决基层缺医生的问题。”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全科医生工作量特别大,内容比较杂。包括大量的健康管理工作,比如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压的管理,对特殊人群、残疾人和老人上门随访,家庭病床的出诊服务,传染病的防治。有些学校的校医也是由全科医生担任。”杨建玲说,随着病患资源下沉、医养结合的推进,家庭医生的负荷会越来越重。

虽被委以健康“守门员”的重任,全科医生的招录却频频遇冷。公开消息显示,2013年青岛市计划招聘基层全科医生240名,仅有64名进入面试资格审查;2014年南京首届全科医生培训班计划招收110名,结果只招了49名;2015年广州全科医师规培计划招生160名,只招到32名。

这与全科医生培养体系不健全、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有关。

“全科医生要求知识面更广,鉴别能力更强,看病不需要借助很多医疗器械设备,主要靠经验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特别强调,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只是分工不同,无所谓医术高下之分。但目前我国对全科医生还缺乏标准化培训。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全科医生是从三级或二级综合医院的专科医生中培养的。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专科医生不一定了解全科医学的特点,仅仅依靠在各专科轮转的方法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只是专科技能的“杂糅”。

此外,基层医务人员待遇偏低也是共识。为激励家庭医生,上海市闵行区让其在年初自行规划1年的工作总量,预知在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工作的情况下,能获得多少薪酬。通过上级部门的审核,形成预算审批表。通过日常记录,数据会导入社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自动生成实际绩效。

与之相配套,闵行区制定了基本项目标化工作量指导标准,将社区基本服务项目分为基本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护理、家庭医生服务等6大类155项,按具体内容不同形成311项标化工作。例如,糖尿病病人管理每人一年是8个标化工作量,主要工作包括随访、双向转诊服务、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等等。

在综合管理平台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看到,在按标准完成任务后,杨建玲2015年内获得的目标薪酬约为165000元。基于这一平台,管理层可以锁定家庭医生的工作量,进行薪酬分配,同时进行全程监管和评定。

“每做一件工作,我知道自己能拿多少绩效。比如,以前都不愿意管理家庭病床,很辛苦,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将工作时间、强度、风险等联系起来,标化工作值就大了,医生很愿意去做。”杨建玲说。

同时她表示,由于工作量大,考核健康管理效果的机制或体系目前也不完善,很多时候都在跑量,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员”的地位和效果如何,依旧难以充分体现。

“我们算过一笔账,可以在不增加卫生总费用情况下,保障医务人员薪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分析说,按照2014年卫生行业总费用36000亿元计算,目前全国约700万医务人员,人均20万元薪酬,需要15000亿元。在很多医疗系统运行中,医务人员薪酬成本占60%,再加上其他基建维护,大体需要25000亿元。

“具体制度设计尚在研究中。”葛延风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其核心方向,是让整个医疗卫生模式从治疗为中心,转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慢病能先行吗?

分级诊疗推行在摸索中前进,不少地方从慢病管理中找到了出口。所谓慢病,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根据第六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公布的数据,全国慢性病患者达2.6亿人,慢性病导致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6.6%,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目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6%、26.7%。

国家卫计委在2015年12月1日通知,要求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的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包括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明确高血压和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等。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慢病缺乏连续的全程管理,治疗达标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慢病诊断明确,可以在基层规范治疗、转诊。

对此,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杨叔禹在近期一次论坛上介绍,厦门推出“三师共管”模式,即由1名三级医院的专科医师、1名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或中医和1名经培训认证的健康管理师组成团队,为入网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定制化、连续性诊疗。

其中,“三师”分工明确:专科医师负责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全科医生或中医负责执行诊疗方案,掌握病情变化,随时处置或中药调理,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信息及时反馈至专科医生;健康管理师负责日常随访与健康教育,并安排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事宜。

慢病下到基层,慢药也得跟着下去。针对基层药物不全的问题,厦门专门出台政策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临时用药目录,增加了48种慢性病常用药,使社区慢性病用药和三级医院基本一致。而且,相比大医院只能开一周的药量,到基层看病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次处方药量可达到30天以上。

到目前为止,“三师共管”涵盖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人达3万多人,慢病患者下沉明显:三级大医院以慢病为主的普通门诊量下降约15%,基层诊疗服务量则提升约36%。

“最重要的是,老百姓血压血糖管好了,费用还降低了近一半。”杨叔禹说。根据厦门市对600多名入网糖尿病患者半年的健康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入网前、后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从13.4%提高到57.4%,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率从17.3%提高到64.8%。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8

 

一年来,医院党委以加强党建工作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强化政治引领,坚持抓党建、促业务、强队伍,扎实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

     1.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坚决推动医院干部职工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医院党委突出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作用。在谋划医院发展改革、顶层设计、“三重一大”事项和督促落实上,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2017年以来,医院党委召开35次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深入把党组织的机构设置、工作任务融入医院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中,自觉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融会贯穿至医院各项制度规章中,全面完整地运用其指导医院改革发展。

    2.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医院高质量发展。党的召开后,医院党委提出做好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医院党委重点将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为党员干部职工上党课,班子各成员定期到联系支部和分管科室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各党支部也积极组织开展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活动。坚持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向深入,中心组确保每季度至少举行1次集体学习研讨,各党支部、科室每月组织1次政治学习,深化党员使用“两学一做”APP,确保每日答题率、活跃度始终处于高水平,班子成员“学习问答”答题率保持在98%以上。认真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医院党委紧紧抓实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医院党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牢牢把握宣传导向,主动传播正能量。医院意识形态领域整体安全,宣传管理到位,在网络、报刊上无负面情报道发生。

    3.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牢国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升医院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医院党委认真贯彻选人用人重要思想,鲜明强调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落实“二十字”好干部标准。近年来,医院党委创新推进党支部跨科室建设,按照学科建设互补、专业联系紧密、人数结构合理、促进业务协作的原则,新调整组建2个党支部,优化充实4个党支部。各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扎实开展“微型党课”“双诺双述双评”“党员先锋岗”“健康行动进基层”等活动。2017年以来,选派了两批次近60名骨干党员干部赴井冈山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共组织了6批次200人次党员干部瞻仰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等革命遗址,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强化了党性教育,强化了组织建设。

4.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以防“四风”反弹回潮为重点。医院党委坚持把严防“四风”反弹回潮,作为加强全院干部职工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严格对照和聚焦省纪委下发的《关于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中明确的6个方面23种“重点整治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问题和有关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新动向,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制定了《关于大力开展“十问”活动深入推进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关于整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强化作风建设。

    5.在党的纪律建设方面,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医院党委出台修订了“三重一大”事项规定,制定“医院内部控制手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总会计师制度”,使纪律建设成为党内生活和团队建设的新常态。医院党委开展了多批次中层千部“一岗双责”专项约谈,常态化预防提醒约谈人数241人次,对开具营养性、辅助性药品前10位的医师进行预防性提醒约谈。针对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医院党委及时下发廉政提程。定期开展中层干部述职述廉、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医德医风专题培训。

二、下步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9

  基层医生工作总结1

  本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以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基层医生的岗位职责。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身为市政协的委员,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医疗业务方面,本人一贯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责,本着为民众健康服务的思想,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多次被龙海市委组织部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并被选举为龙海市卫协会理事。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积极向社区民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义务,如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参与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预防工作等。

  在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从未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认真完成继续再教育的各期学习,并通过了各期的考核;每年积极参加主管部门举办的规范化培训,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经常阅读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学习了大量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新浪网开了医学博客,整理业务理论文章数十篇,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医德和公众形象。

  20xx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本人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为一个基层医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但在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努力克服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际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基层医生工作总结2   

  20xx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医院首长的领导下,在同事的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本人注重提高政治修养,加强世界观改造,能够遵纪守法、强化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努力钻研、扎实工作,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在医疗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政治信念

  在思想上、行动上努力与党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严要求自己,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关系,积极参加组织各种政治活动,做到:不缺课、不早退、认真学、认真记、写体会、谈感受、说想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为做好临床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遵守规章制度,强化作风纪律

  作为一名医生,本人平时注重强化作风纪律观念,严于律己,能够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为依据,用正规有序的工作环境来促进个人行为素质养成和捉高,坚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把强制性的规定、被动式的服从转变为自觉行为,坚决避免和克服工作中拖拉疲沓、浮躁松垮和差错误漏现象,做到工作之前有请示、完成工作有汇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控能力,做到坚持原则,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强化业务学习,增强服务意识

  医学是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深知自己的不足,为此,我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一方面从其他途径了解和学习医学知识,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组织的多种学术活动,不断吸取医学的新知识和新进展;在工作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科室的业务学习并讨论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科室主任、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外科病人的诊治工作。在各种手术操作中,严格遵循医疗常规,认真仔细,从不违规操作。

  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科主任及老师们悉心教导,我更加熟练掌握了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中应急处理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参加了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并顺利过关,多次参加医院组织的“心肺复苏"考核并取得成绩。参加了腹腔镜学术会议,拓宽了视野。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到xx总医院急诊科为期1个月的短期培训,收获颇丰,熟悉了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人员配置以及各类急性病的抢救拮施和流程,认识并熟练操作了新的急诊设备。通过不断学习,我健全了自己理论水平,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四、崇尚新技术,发展新业务

  在外科x主任的领导下,积极尝试新的腹腔镜技术,三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等等,了解了经十二指肠镜头切开取石术,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和病人的住院时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我在工作和学习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各位领导、老师和同事们学习,注重细节,加以改正和提高,告别对于自己的骄傲自满一面,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坚决改正,争取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基层医生工作总结3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新手,我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乡镇医疗卫生工作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服务载体。从20XX年至20XX年至今,三年来的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

  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

  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湖潮乡4149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360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治疗,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

  相关政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XX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基层主治中医师工作总结篇10

一、医政工作

(一)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理》,针对我市医疗市场的需求,结合医疗机构设置实际,严把医疗机构准入关,1-6月份,全市新增医疗机构8个。积极配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批准18个医疗机构为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9个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二)继续做好组织医务人员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和执业医师注册工作。今年全市共有291人报名参加考试,其中287人通过了审核;受理了3批128名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申请。同时,继续做好医师资格认定遗留问题的补充申报工作。

(三)认真贯彻落实《乡村医生管理条例》,根据省卫生厅《关于认真做好乡村医生注册管理及证书发放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照注册条件,对77名乡村医生进行注册。同时,为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将我市持有乡村医生(士)资格证书的个体诊所变更为村卫生室。

(四)坚持开展送卫生下乡、卫生支农工作。今年年初,我局在市医院、中医院抽调部分医护骨干组成医疗小分队,开展“三下乡”活动。此项活动主要对象为偏远、贫困乡镇,活动为期10天,共诊治1100余人次,为基层卫生人员开展系列讲座20余场次,培训达500余人次。

(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按照省卫生厅皖卫医[XX]51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医院管理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杭国市开展‘医院管理年,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方案”,并组织市直卫生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及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办医机构主要领导专此召开会议,对活动实施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作出进一步强调。

(六)无偿献血活动广泛开展。1-6月份,全市共有1095人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23万毫升。

二、医教工作

       (一)鼓励医学科研和进修。为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我局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到上级医院进修。据统计,1-6月份,共有12名在职卫生人员申请到上级医院进修。

        (二)组织做好医学继续教育活动。按照**市卫生局宣卫医[XX]12号文件精神及有关要求,积极开展由“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网站承办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截至目前,已有236人报名参加该项活动。

  三、计划生育工作

        制定下发了计划生育工作“考核标准”,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与所属单位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与计生、药监部门配合,开展人工终止妊娠及b超管理专项检查。同时,督促各单位按时按质上报相关计生信息表。

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一)大力宣传新的《传染病防治法》。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培训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对新的《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流脑防治工作。去年11月份,我省部分地区出现流脑病例,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局行动迅速,制定全市流脑防治工作预案,并根据上级明传电报等一系列流脑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及时制定了我市流脑防治工作措施,印发各地贯彻执行。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卫生系统全员业务培训,市、乡、村累计培训医务人员2100人次。同时,部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流脑防治工作平稳运行。据统计,工作中共发放宣传材料3万余份,接种流脑疫苗1.9万人次(近3年累计接种近4万人次)。

        (三)认真做好夏秋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5月1日起,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设腹泻病门诊,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工作。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全民防病意识。“3·24结核病防治日”,“4·5全民查螺日”,“6·6爱眼日”等卫生日期间,组织市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地方病防治站等医疗单位的相关医务人员走上街头,开展咨询义诊活动。各乡镇卫生院制作了浅显易懂的宣传材料,向广大村民宣传防病知识。

        (五)积极做好救灾防病工作。汛期来临之际,我局提前部署,制定下发了《**市卫生系统救灾防病预案》,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六)肺结核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肺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血防意识大大提高。签定结防工作管理责任书、四方协议书;艾滋病防治项目正式启动;既往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圆满结束。

        (七)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继续做好螺情及病情监测,重点监测近年来反复出现残存钉螺回升的有螺环境及周边毗邻和有水面相连的可疑环境,人群受检率不低于90%。 [1]

【返回 栏目列表】

        (八)碘缺乏病防治。继续做好碘盐监测、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及碘盐监督监测工作。

 五、妇幼保健工作

        (一)以保障母婴安全为切入点,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为保障母亲和婴幼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严格要求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并派人到基层进行业务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保健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对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督促保健员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二)继续贯彻落实“一法两纲”。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强化两个系统管理,规范新版《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管理。

省医院消防工作总结

医院院务公开工作总结

2009年医院年终工作总结

2009年传染科工作总结及次年计划

药品监督稽查工作总结

2009年医院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