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采购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4 01:11:54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1

本文从连锁超市入手,分析其生鲜物流整体情况,然后针对京客隆超市鲜果的采购与经营情况进行了重点探讨。通过京客隆超市生鲜物流研究分析,行业间对比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从研究中以小见大得到结论,最后展望我国的生鲜果蔬物流。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友谊配送;生鲜物流

食品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到全社会的健康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品质。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从传统单一向现代的多样、快捷转变,对食品的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生鲜果蔬等农副产品在摘采、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至30%之间。目前国内整体物流水平较低,正处于向社会化现代物流转换过程的起步阶段,能够为我国生鲜食品提供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的专业第三方企业太少。而面对日趋高涨的顾客需求,进行生鲜食品的物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

1.1 京客隆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现状 配送是物流过程的核心,生鲜果蔬的配送就是超市连锁的生命。目前连锁超市间最大的竞争主要来自于生鲜食品,而与国际上生鲜果蔬食品比重占总量30%的比例来看,我国连锁超市10%左右的比例显然落后。

1.2 京客隆超市冷链物流入库流程 京客隆采取的是统一采购、集中送货、锁定供货渠道、统一结算的经营策略。冷链物流车将果蔬从基地或产地运送至DC(物流配送中心),至进货暂存区卸货,然后验收。京客隆验收三步骤,一清点,二查质,三检测。

1.3 京客隆超市加工冷藏流程 进入物流中心的蔬果,是先冷藏还是立即加工出货,是根据门店的订单来确定的物流中心的果蔬冷藏或者立即出货加工。

1.4 京客隆超市冷链物流操作细加工分类流程 京客隆超市的大包装改小包装流程正好可以果蔬分类筛选,进行标准化,然后裹膜称重、贴标。通常单价高的新鲜果蔬批量较小,包装精细,而单价低的则相反。进入成品库的产品,称重包装贴标后可以直接出库。

京客隆的原则是:①采购过程补充原材料库存;②原材料库存保证生产需求;③加工生产保证成品库存;④成品库存保证门店需求。

1.5 京客隆超市冷链物流出库流程 京客隆生鲜食品出库到门店后,一般放在-2℃至+2℃的保鲜厨柜里销售,鲜果加工管理系统主导货物从进货入库、生产计划制订、收集加工实绩、分拣、出库、出货、配送,直到最后门店验收,并且全程配合。

1.6 京客隆超市生鲜果蔬物流特点总结 京客隆超市生鲜果蔬主要依靠低温供应链系统,通过整合上游采购物流,开放的庞大的基地采购网络将农贸市场作为竞争对手,另外还有不断地向上整合供应链,由此才能确立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的品种优势和主动调配市场的空间与时间的优势。

2 相关企业采购物流的对比分析

2.1 美廉美超市的生鲜食品经营 美廉美超市在生鲜食品上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与农民直接对话的自有采购管理体系,总部采购与门店相结合。在选择生鲜食品的经营模式上,美廉美采用联营模式。但是进入连锁超市行业时间太晚,资金也不够雄厚是最大的缺陷。

2.2 东方友谊食品冷链公司经营 ①公司构架。北京东方友谊食品公司冷链部,下设1个地点:北京东方友谊配送中心。北京东方友谊配送中心地点管理3个主要仓库:冷冻库、冷藏库、常温库。②业务采购流程。③客户将需要退回供应商的货物的信息通过传真或者MAIL的形式发送到东方友谊冷链部信息中心。④信息中心根据客户要求将退货信息录入系统,生成采购退货单。进行退货货位的指定。采购退货货位可以是正常品货位退出,也可以是残品货位退出。⑤打印四联收货单:其中1联留存,1联库房,1联客户,1联供应商。⑥供应商上门提货。⑦仓库根据采购退货单据进行货物出库处理。⑧出库完成后,供应商和库房管理人员在采购退货单上签字确认。

东方友谊食品冷链公司采购过程中主要关注于结合利用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简化出入库工作,提高企业运作绩效。在未引入信息化之前,由于采购物流中的单据量多且复杂,容易造成失误。包括企业内部的网络化以及采购过程中和其它供应商或下属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以保证整个物流的顺畅实现。

综上所述,由这两个实例与京客隆超市的生鲜果蔬物流对比可知:完整的组织构架对一个企业发展经营的重要性。此外,物流采购信息化的应用连锁经营影响也十分重要。

3 京客隆超市生鲜果蔬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京客隆超市生鲜果蔬物流存在的问题总结 ①缺乏长期规划;②管理不够细化;③控制物流经营成本;④上游采购模式落后。

3.2 解决方案 ①进行生鲜果蔬生产实现性的评审,综合考虑成本质量,制定合理采购计划,并严格执行。实现区域集中和跨界合作、甚至与外区一体化。加强市场的挤压、分割和最后的胜出。②重点关注生鲜果蔬物流的前端流程。优胜劣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控制质量。对生鲜果蔬食品管理中可以应用20/80分析法和ABC分类方法,例如对重点A类商品多次加工、高频率配送,对非重点B类、C类商品采用一次加工、集中配送的模式。③巩固供应商合作,采购供应链提高效率,获得更大的折扣。企业与供应商协同反应,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联动起来。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首先,我国的生鲜食品物流经营尚处于导入期,国内企业对冷链物流经营定位较高,前期成本投入大,但在商品结构和管理方法上还要根据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进行磨合。其次,在生鲜经营的过程中要考虑的是经营环境,经营规模,商品结构及经营方式。最后,通过对京客隆超市生鲜果蔬物流的经验可以知道,生鲜经营投资不完全取决于投资量,而更应注重科学性,而整体策划水平、品牌经营形象定位要高。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2

一、先简单的回顾生鲜从筹备、启动、和顺利进展

生鲜自采从采购、加工、配送在没有任何经验和任何能复制的模式的情况下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记得在自采未正式启动前2个月的筹备阶段,为了学习生鲜采购流程和采购技巧当时我们共有四个人每天凌晨1点多钟起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做调研主要了解蔬菜批发市场的采购流程、市场变化规律和商品交易流程等夜间调研完批发市场行情后白天再到竞争对手和农贸市场等做商品加价率的分析回头再在一起做总结交流,这样的市场调研工作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来将本地市场商品行情、采购技巧及交易流程掌握了以后公司领导又安排我们去了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调研差异化商品为后来自采正式启动打下基础。生鲜自采正式启动,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做的比较充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领导的帮助下慢慢建立了从采购、入库、出库、配送等各环节操作流程,使的后来的工作越来越顺畅。

生鲜是整个超市的灵魂,是带动整个超市客流的核心,自采启动初期已是临近春节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10年的春节了春节前2个星期在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下从外地市场采购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储存在仓库为春节期间备足了货源,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初八本地蔬菜批发市场没有几个农户去卖菜的这样的情况给农贸市场和竞争对手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那段时间由于我们的货源准备的比较充足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那段时间不光农贸市场蔬菜比较少竞争对手的地堆和陈列架有一半之多都是空着的没货卖,再看看我们超市品种齐全、货量丰满、客流耸动极大的拉动了超市的人气,提高了卖场的销售,同时也得到了顾客们的一致好评,2010年销售和毛利与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增长。这些成就都是同事们不怕吃苦、团结创新共同努力以及公司领导的大力帮助得来的。通过一年来的运作在领导的指导下生鲜采购、加工、配送等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流程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流程的健全完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2010年下半年主要对生鲜各岗位职责的完善、业务流程、采购谈判能力、生鲜现场管理、损耗控制、采购技巧、商品毛利核定、生鲜配送、熟食加工、新品开发、促销商品组织、生鲜早市的实施、供应商和联营商整体实力的评估分析、以及市场的洞察能力…….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学习。通过以上的学习之后生鲜采购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同时通过对两大卖场的改造升级后卖场布局和动线比以前更合理流畅了,调整后卖场形象、人气、销售和毛利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加提高了超市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工作中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

通过一年的运作生鲜采购人员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继续完善和加强:

1、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学习,完善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2、优化商品品项提高商品品质要求,现在顾客关注的不只是商品的价格,更加关注的商品质量,只有优质、丰富的商品、合理的价格,才更具长久的优势竞争力。

3、加强损耗控制降低采购运营成本严格控制采购、加工、配送、门店陈列和日常维护等每个环节的流程来操作将损耗降到最低,因为每降低1元钱的损耗就等于多为公司增加了100元的销售。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2010〕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2011]20号)精神,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法规制度,加强宣传培训、严格监管执法,强化监督检测,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管理,杜绝生鲜乳无证收购和运输行为;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非法添加行为;法规宣传和培训覆盖率达100%,生鲜乳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式检查率达200%,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违规查处率达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及药残等监测合格率达100%。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一是对监管人员的培训。采取市局统一组织培训和各有关区市自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提高监管人员法规知识和依法监管能力。二是对监管对象的培训宣传。各区市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培训,重点强化奶畜养殖、收购、运输等环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规范要求;将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和《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的规定》印制成明白纸,分发到每一个奶畜养殖场(户)和生鲜乳收购、运输责任者的手中,并督促认真遵照执行。

(二)开展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的拉网式大检查活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开展1次。上半年重点是查找问题和管理缺项及不规范项,对检查不达标的奶站,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下半年重点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使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各个环节的管理更趋规范完善(拉网式检查的内容和判定标准见附件4、附件5)。对各区市拉网式大检查情况,市局将组织抽查。

(三)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工作。各有关区市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门负责生鲜乳抽检和协助工作。主要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市级100批次生鲜乳抽样、送样和检测工作,主要检测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见青牧字[2012]13号);二是完成全市生鲜乳收购站按每季度全覆盖抽样检测424批次(见附件3),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三是配合省畜牧兽医局完成103批次的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任务(见附件1),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碱类物质、β-内酰胺酶、硫氰酸钠;四是做好农业部安排的对我省190批次样品的异地抽检的协助工作;五是完成省畜牧兽医局下达的40批次的《生乳》国标安全指标监测任务(见附件2);六是市饲料兽药检测站要严格遵守《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认真完成检测任务,确保抽样、检测、异议处理等程序合法。七是依据各个层次的生鲜乳监测结果,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分析和预警。抽检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咨询市饲料兽药检测站。

(四)加强生鲜乳生产环节的监管。一是指导和督促奶畜养殖场(户)依法建立规范完善的养殖档案,准确填写有关信息;二是检查或抽检奶畜养殖场户使用的奶畜饲料是否存在发霉变质等安全隐患,并监督其不得饲喂或添加动物源性成分(乳及乳制品除外)和禁用物质;三是监督奶畜养殖场(户)遵守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挤奶、存储设备在使用前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四是监督奶畜养殖场(户)禁止向生鲜乳收购站、奶吧等出售存在健康、检疫隐患奶畜产的生鲜乳、奶畜产犊7日内的初乳、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奶畜产的生鲜乳、添加其他物质和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

(五)加强生鲜乳收购环节的监管。完善对生鲜乳收购站日常检查、驻站监督、不定期巡查、监督抽查以及监管日志记录等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制度,依法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点(站),严厉查处违规收购、运输生鲜乳的行为;以《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法规为依据,指导和监督生鲜乳收购站开办主体改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和卫生条件,提高检测能力,规范技术操作,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六)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与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入户帮教、印发明白纸等手段,指导和推广奶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奶牛人工授精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

四、时间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3月份)。

印发市畜牧兽医局《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部署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区市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动员部署并组织实施;市、区市各组织开展1次生鲜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活动。

(二)工作开展阶段(4-11月份)。

1.4月和10月份分别组织开展1次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的拉网式大检查。开展方式分两个步骤:一是各区市组织拉网式自查(并填写附件4与附件5,分别于4月底、10月底报市局药政药械处);二是市局结合各区市自查情况,随后各组织1次抽查。

2.生鲜乳收购站按季度全覆盖监测的送样可同4、7、9、11月份例行送样时间一并进行;其他生鲜乳监测任务的抽样、送样、检测等工作,按照本方案及附件、有关通知安排或届时安排组织实施。

3.各区市日常监管工作自行组织开展。

(三)工作总结阶段(12月份)。

各区市要对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材料于12月5日前报市局药政药械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将各环节的监管职责和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并监督其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确保培训、监测、检查等各项任务按时顺利完成。各区市要确定一名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联系人(填写附件:6)。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4

2005年4月15日,鲜味食品第一家门店在湖南长沙最著名的小吃街--南门口面世。当时“鲜味鸭脖”就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卓著的品质,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短短数月,“鲜味”就以燎原之势迅速抢占了湖南卤制休闲类食品的市场。吃鸭脖就吃“鲜味”!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饮食现象。

鲜味食品从一个传统的细分市场白手起家,由最初的无人知晓到现今的家喻户晓,一路走来,一路飘红,短短6年间,就已发展成为中国休闲食品连锁经营的领跑者。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22家分公司,5000多家门店,拥有员工6000余名。2011年完成30多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已站在行业顶峰。

鲜味食品的经营概况可以简略描述为:

1、明星般的品牌效应:来源于“鲜味鸭脖记”这一美好典故,“鲜味”之名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历史文化的神韵。再加上遍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铺天盖地的广告传播,持续强化鲜味品牌的影响力。闻其名,勾起魂,品其味,鲜味品牌已经成为卤制休闲熟食的代表性品牌。

2、口味独特、品类丰富的产品:鲜味食品公司负责人曾笑称:“熟食易食,味美,价格不贵,口味也很适合本地市民。”其独具的麻、辣、鲜、香的特点让很多鲜味的小吃迷都大赞其“越吃越停不了口!”“越啃越有味!”另外,“鲜味”品种丰富,荤素皆有,除了主打的鸭脖以外,鲜味食品目前已拥有4大口味共120余种品类的产品种类,让不同口味的顾客都可以爱不释“口”。

3、发展迅猛的专卖网络:通过与连锁经营这一新型模式的成功嫁接和运用,“鲜味”公司及品牌快速向全国各省份发展。截止到目前,鲜味食品已建立起卤制熟食最大的特许专卖网络。到2013年之后,鲜味食品的特许专卖网络预计将达到6000家以上。

二、机遇与危机:需要解决的问题

朝阳产业、前景广阔: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休闲食品市场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休闲食品市场仍将会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整个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也给作为行业龙头的鲜味食品的急速扩张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在这样的机遇面前,鲜味食品看到了成为大企业的可能,制定了2014年打造成百亿级企业的宏伟目标。然而,鲜味食品的一路高歌猛进也带来一系列成长的问题,使鲜味食品的管理者对如何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产生越来越多的疑虑。

战略目标有了,但落地却是个问题

鲜味食品具备了“高成长型企业”的典型特征,但同样也面临所有成长型企业的共同难题:战略目标和落地执行的鸿沟。引用鲜味食品领导的话来说“目前各部门对战略目标如何分解成为本部门的目标不清晰,难以根据战略目标对本部门形成实际指导。”,“只是方向性东西,比较粗放,有些东西没有量化到具体指标。”可见,虽然有了伟大的目标,但如何实现不知道。

企业大了风险也大,该如何管控?

“我们目前基本是以每年开一千家门店的速度在发展,随着业务快速扩张,管理是否能够跟上是要考虑的。当面对上万家门店的时候,服务于前端销售平台的管理支持后台将面临很大的挑战。”——摘自某鲜味食品管理者的沟通纪要。

门店数量超过五千家的鲜味公司已经开始面临内部管控的问题。总是可以听到业务部门的抱怨“管理与服务职能两极分化,营销、采购等管理部门就知道下指令,分公司没有建议权和否决权,只有执行权;而研发、质量等服务部门的能力又太弱,无法满足我们分公司的需求。”,“分公司与总部在执行层面权责利不对等,分公司责任很大权利却很小,总部部门则权利很大责任很小。”可想而知,当门店到达一万家时,庞大的组织又该如何管理呢?

信息化如何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

鲜味食品信息化建设历史虽然较短,但决心很大、投入也不少。如08年公司利润只有三千万的时候,就决定上一千五百万的SAP系统。在和鲜味食品员工沟通中,我们也发现公司上下对信息化都非常重视,寄予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包括公司董事长也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从未来的构想来看,所有的都是围绕战略服务的,包括信息化/SAP等,都是公司决定,决定之后就很坚定的去实施。”

而新的战略目标,又为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新一轮要求。为了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3年的信息系统该建成什么样?先建哪个后建哪个?又该投多少钱呢?这些都是鲜味食品CIO甚至是老板必须想清楚的问题。

三、全面的分析与诊断:我们在哪?

在这样的背景下,鲜味食品与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从2010年开始合作,国内知名咨询公司作为鲜味食品的战略合作伙伴,将在未来的2-3年间,帮助鲜味食品打造系统能力,实现可持续、稳健增长,从而促进百亿战略目标的达成。

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期各个模块的业务相互嵌套、相互影响,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系统的、全面的。因此,鲜味食品的百亿目标是一个系统和持续的工程。语录中有一句名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如果我们将鲜味食品的战略实现之路比作是万里长征的话,在战略上我们可以藐视百亿目标的复杂度,但战术上必须重视其复杂度。这种“复杂”更多来源于不知道“目前我们在哪?以及怎么去?”所以,在开展工作之前,我们必须先对公司的方方面面做个彻底的解剖,从“战略执行、组织管控、流程管理、业务运作”和“信息化现状及需求”五个层面全面诊断,找到阻碍目标实现的短板。

? 战略落地——路径是什么?

鲜味食品是一家有梦想的企业,在我们来之前就已聘请了国外的咨询公司为其进行了战略规划,制订了3-5年的战略目标,大的战略方向和生意目标已经明确。但随着跟各个模块总监沟通后我们发现,战略目标尚未化整为零分解到具体的各条线和部门的“专项任务”上,即缺乏战略目标从业务及职能战略再到具体实施计划的分解。导致各业务条线面对宏伟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也使得公司战略对企业实际运作指导力变得很弱。

? 组织管控——管什么?

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清晰合理的组织架构的支撑。08年以来鲜味食品对组织架构总共进行过3次调整,包括根据新的战略重新调整了组织架构。但到目前为止,公司的组织架构尚没有完全落实。而且由于宣贯不到位,很多员工经常出现找不到接口人的情况。另一方面,总部对分公司的管理主要通过资金、预算和采购管理等手段进行控制,但总体来说管理比较粗放。尤其是分公司的部分关键岗位在管控过程中定位不清,职责模糊。急需建立健全的内控体系,保证组织架构的顺畅运转。

? 流程管理——如何管?

目前鲜味食品的建章立制工作还是以部门为主导,总部一些职能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流程,但多为部门内流程,描述方式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已经实施了SAP系统的几个分公司,其内部部分的工作流转和信息传递目前均以SAP系统中的静态表单的形式完成,流程概念较弱。综合来看,鲜味食品缺乏公司层面的全局化和结构化的流程管理体系,流程跨部门执行协同难。

? 业务运作——怎么做?

战略目标归根到底还是业绩指标。正所谓开源、节流,花更少的成本赚更多的收入,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才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最终抓手,也是每个老板最梦寐以求的状态。在对鲜味食品的每个业务环节逐一调研后我们发现,投资管理、采购配送、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品质管控等领域的经营能力将成为鲜味战胜对手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些领域实现业绩突破是鲜味食品能否走向未来的关键。

? 信息化现状及需求——IT的价值何在?

鲜味食品在2009年构建了金蝶 K3系统,并于2010年4月开始实施SAP-ERP系统,于当年12月1日正式上线。为了更好地了解鲜味食品的信息化水平,国内知名咨询公司顾问对鲜味食品的IT应用现状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结果显示,鲜味食品的信息化开展目前正处在“辅助”与“支持”阶段,业务支撑和数据记录在功能和使用范围上都远远不足,信息系统还未能给公司业务带来任何增值的效果,也未成为公司的竞争优势。

做出这样评价的主要原因是:目前上线的SAP系统主要用于支撑财务与生产过程,并未完全覆盖鲜味食品核心业务。尤其是总部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覆盖范围较窄,同时在终端层面(门店)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化管理也完全处于空白。在收集整理了各部门提上来的信息化需求后,得知协同办公系统以及门店销售数据管理系统是鲜味食品目前需求最为迫切的。另外,在IT基础设施以及IT治理方面也亟需改进。

四、解决方案:全局规划、系统提升、业务突破

1、全局规划:战略牵引,管理与IT同步提升

“很多企业在一开始上信息化系统的时候,都认为是个信息化系统改造项目。实施项目时,逐渐认识到还必须是个流程改造项目。实施之后发现效果还是不太好,才意识到,组织与绩效如果不改造,仍然不能彻底解决管理问题……”

战略的背后是业务,业务的背后是管理,管理的背后是IT。该咨询公司多年服务于成长型企业的经验告诉鲜味:任何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战略—业务—管理—IT 的完美匹配,成功的战略变革应该是:战略牵引,管理与IT同步提升。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称赞鲜味食品领导层的高瞻远瞩,提前布局。鲜味高层在管理与IT的相互关系上有着清楚的认识。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变革工程,应与业务提升、人员能力改善、流程优化、组织设计等多个方面同步推进,互持而行,实现管理和IT一张皮。因此,战略执行的全面布局,不仅仅是规划管理提升的每个步骤、策略,也是对信息化建设路径的规划设计。

在前期的战略规划中,鲜味食品已经制定了明确的“创立”、“发展”、“腾飞”三阶段发展战略。基于这一战略目标,结合前期对鲜味食品业务及IT的全面诊断,我们对鲜味食品的战略规划进行了工作分解和部署。经过双方不断研讨,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些数字:13个方面、22个管理类子项目、33个IT类子项目。这些子项目被部署在鲜味食品未来2-3年的发展路线上,构成了鲜味食品未来的“战略实施路径”图。

2、面向战略落地的系统提升:形成稳定可持续积累的架构

组织与管控体系建设:权与责的对等

企业在做大过程中必然会纠缠着组织职能缺失、权责不清晰、纵向多头指挥、管理交叉等诸如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的管控问题,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如今拥有6000多人规模的鲜味食品也是如此,为了解决权责利这三驾马车总是不愿意齐头并进的难题,必须优先开展组织与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

根据对鲜味食品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分析,我们明确了鲜味食品集团总部未来应承担更多的战略管控职能,即采用战略管控型的管控模式。确定了在此管控模式下的组织设置和管控思路,组织解决的是如何分工的问题,而管控思路则用以说明各层级之前管控关系。为了避免权利分配的真空地带或者交叉地带再一次出现,我们对管控思路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形成了更加细节的管控权限表,并将其作为制度正式,以此作为集团管控付诸实施的依据。

“权”分配之后,对应的“责”也必须跟上。组织架构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职责划分的问题,需要依据管控模式,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划分。为进一步完善鲜味食品的组织架构,我们通过标杆企业案例的借鉴以及双方的反复沟通讨论,对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界定。部门职责的梳理纵向划清了各个中心部门的职责及权限,横向解决了部门职能交叉、缺失等问题,使各个部门在工作中有法可依,也为后续岗位职责持续梳理和优化奠定了基础。

流程体系建设:全局管理的概念、流程E化

权责划分清楚可以确保公司业务在高速发展中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而指导公司上下具体如何做事仍然需要依托流程的手段。之前曾提到,虽然鲜味已形成了各种工作程序,但更多的还是基于部门内部的流程,这使得业务始终无法紧贴最终客户的需求。以新产品研发流程为例,整条流程涉及到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如湖南分公司、研发中心、营销中心。但目前的情况是各个职能部门缺乏信息沟通,营销中心没有及时提供终端数据,研发中心更多的是闭门造车,研发出的产品销量可想而知。可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进行端到端流程设计变得十分重要。

在对鲜味食品的流程成熟度进行充分调研和评估后,我们发现鲜味公司流程管理整体水平正处于向“流程型组织”过渡的阶段。为了让鲜味完成从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的成功转变,我们引入了流程总图和流程清单两种工具。通过分类分级的流程体系构建,共梳理出17个一级流程域,78条二级流程。当我们将这张描绘着鲜味管理和运营框架的大图摊开在各个部门经理面前的时候,大家终于认识到了整个公司运作不仅是各自管辖范围的那一小块而已,全局管理的概念从此刻孕育而生。

另一方面,IT的固化是保证流程可以落地的坚强后盾。在我们的流程清单中总计有375个流程,与各中心及业务部门沟通后发现,其中约有78%的流程未来有E化的需求。因此,在流程清单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取出需要E化的关键流程清单,整理出这些关键流程的E化需求。这个工作也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

信息化规划:业务比技术更重要

在和鲜味食品CIO的一次交流中,他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信息系统只是管理的工具,厘清业务是实施信息系统的根本前提。业务远比技术更重要!”

的确,明确的信息化规划是建立在对企业业务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从2011年年初开展信息化规划以来,我们看到了鲜味食品始终围绕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出发,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清晰路径。鲜味并非盲目地根据各个部门提出的管理和业务需求上马相应的应用系统,而是基于对企业战略的理解及全面的现状诊断,结合流程的E化需求及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的信息化规划。提出了包括愿景和行动的鲜味IT战略:通过信息化建设构建体现鲜味管理思想的信息管理平台,促进数据信息共享和运营效率提高,最终实现全员、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这也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围绕“全员、全业务、全流程的信息化支撑”这一战略目标,鲜味成功设计构建了未来3-5年的信息化蓝图,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端到端的业务链,规划设计了14个紧密集成的系统平台。最值得借鉴的是,鲜味食品制定的IT蓝图全面覆盖了公司现在与未来的业务线条与管理线条。其信息化战略规划不仅仅局限于支撑当前的业务需求,更是从组织能力建设,推进商业模式更新,业务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做到了不仅仅是业务和管理支撑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成为支撑战略撬动业务快速发展的发动机。

鲜味食品的信息化战略规划重点突出。其信息化建设以打造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多流合一为基本目标,以SAP、协同与知识管理平台、销售终端管理系统为三大重点工程,借助SAP实现了集团控制、采购、生产、质量、库存、销售管理等核心功能,同时通过搭建协同与知识管理平台,有效实现整个集团的流程协作和知识与信息共享,借助终端销售管理系统有效实现销售端的会员、客户等终端数据的及时采集等工作。三大系统将为鲜味食品打通供需链、贯通前后段、管理跨越全集团提供有效支撑。

最后,为了保证IT规划的蓝图能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展开实施,实现管理到IT的全程落地,进一步制定了信息系统实施的详细计划及投资估算。另外,从技术角度,提出了支撑蓝图的基础设施框架,包括:硬件、网络、基础软件、安全及备份等。从管理角度,基于信息化蓝图与鲜味食品的组织情况,设计了未来鲜味的信息化治理架构。

在共同开展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对于鲜味来说,信息系统不仅是“一把手工程”,更是企业领导层全程关注和指挥的“第二战场”。处处都能看到企业高层在资金、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这对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支持。

3、基于价值链的业务突破:创造可量化的价值

驱动企业发展成长的有三种核心能力:系统化建设体系的能力,对人进行行动干预的能力,经营生意和业务的能力。前期的全面布局与系统提升都是为了提升前两种能力,为业务的持续性高速成长打下稳定的“地基”。而真正给企业带来事实上变化的还是依靠经营业务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深入企业的业务,分析出阻碍最终经营数据提升的关键因素,并推动实质性的改善或解决。

整个战略变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给整个工程树立起标杆,形成标准的模式进行推广,必须聚焦关键业务领域的一个点实现快速实施落地见实效。经过对鲜味食品整个价值链的分析研究,我们决定先从链条的源头同时是最花钱的采购模块着手。

鲜味目前的采购品共分为14个采购大类,68个二级分类,208个三级分类。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购优化效果,采用规范采购管理与重点改善方案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降成本、控风险、提效率的总体目标。

一方面抓大放小,对重点单品的采购模式、策略、方式、供应商管理进行针对性优化。以冷柜(展示柜)为例,目前的冷柜采购工作的重点在于确保功能上满足需求,并且能够按时间稳定供货,采购基本停留于操作层面。然后从采购金额与供应市场分析,冷柜却属于杠杆型采购品类。从采购金额看,2011年冷柜采购金额1100万,作为单品占门店运营类采购的17%。从供应市场来看,冷柜供应市场充分,技术工艺成熟,买方拥有较多的谈判优势。因此,鲜味食品完全可以利用其采购量大、供应市场充分的条件,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减少采购成本。

在采购方式上,我们将冷柜的采购形式从原先的每年与已有固定供应商续签框架协议的方式调整为了招标采购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新供应商的进入,加大竞争,体现价格优势。在供应商选择方面,通过供应商选择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从主要关注价格转变为同时关注服务、报价和商务。在供应商考核方面,之前冷柜只做过一次供应商互评,结果仅应用于淘汰,缺少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管理机制。对此,建立“合作关系”、“合作表现”二维的供应商评估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形成基于分级的奖惩机制,将供应商表现与供应商奖惩相结合,保证了优质供应商关系的长期维护。据统计,通过采购模式的优化,光是冷柜一项,就为鲜味食品每年节约了约10%的成本,即100万元。

另一方面,对于其他金额占比不大的采购品类,主要通过组织流程的设计,规范采购管理过程,降低成本。首先是现有采购组织的优化,成立采购的决策委员会,明确大宗采购的决策机制,梳理采购部战略采购岗位与地采采购员的不同职责以及采购范围。其次是建立统一的采购流程管理体系,实现有规范、有监管的流程分级授权。

五、变革的全程推动者:既做运动员、又当教练、还是裁判

成长型企业始终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这也使得公司团队总处于饱满的工作状态中,对于业务之外的各种任务总“抽身乏术”。而原来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又多在业务体系,缺少成熟的管理方法的指引,这都加大了公司整体变革推动的难度。为了保证前期提出的系统改进建议能落地,顾问们可谓是:既做运动员、又当教练、还是裁判,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推动。

在双方合作的2年里,我们既是参与到鲜味食品内部变革的运动员。为了迎接未来大规模信息化的建设和运维,我们进一步设计了IT部门的组成结构和职责分工,同时协助信息部进行了人员招聘;为总部当前较混乱的桌面终端制订了“三步走”的桌面治理体系计划并成功推行;更是亲自投身到主机房改造、网络硬件环境搭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场。为了保障前期规划中各项任务都能按原计划顺利实施,我们与鲜味高层一起明确了每个任务的进度计划及责任人,并亲自设计了项目督办看板进行督促。

我们又是辅导鲜味员工不断自我开展管理与信息化提升的教练。为了保证鲜味食品全面开展流程优化工作,为鲜味培养出一批流程管理的队伍。我们通过教方法和树标杆的方式向鲜味员工传授武艺,将大范围的流程管理培训和研讨贯穿于流程梳理工作的始终。一方面传递了流程的理念方法,实现了知识转移;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参与流程梳理的积极性。在整个流程优化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鲜味员工的投入和激情。顾问们欣然地发现,“XX流程梳理”几个字出现在了很多部门的工作计划大白板上,流程梳理已融入到鲜味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中。随着流程管理的不断深入,公司内部涌现出一批流程梳理的骨干人员,大家称他们为“流程之星”。他们转变思维、主动学习;他们积极投入,贡献智慧;他们是未来鲜味流程梳理的排头兵;他们用自己的激情,用流程管理的理念,促进鲜味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还充当裁判,紧密伴随鲜味重要管理活动,多次组织与公司董事长及各中心总监的高层研讨,就一些分歧比较大的问题提出我们的专业意见。通过顾问们的外脑辅助,为鲜味打开一扇窗,添上一道彩。记得就在我们梳理鲜味食品的管控权限时,曾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公司内部的各派人士都强烈表达了希望国内知名咨询公司的专家能够为自己主持公道、评判是非、说服异己,最终给出“合理”解决方案的愿望。矛盾与压力摆在顾问面前,但依旧有解决方法可循。为了让各执己见的人们能够充分达成共识,顾问们将总部各职能部门和分公司/事业部的各级领导都邀请到了一个封闭的会议室里,让所有人一起就一项一项权限进行确认。让所有的争执、辩论和争吵都在我们组织的封闭讨论会中展开。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通过我们的有效引导,会议确定了战略、投资、财务、人事等方面管控的内容以及总部与各业务公司之间管控权限的划分。结果都被写进了集团的管控权限表中。

六、后续发展:未来三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困难和挑战将一路伴随。在走向百亿战略的后三年,鲜味食品还将走过一段艰苦的战略落地之路。最大的挑战将来自于:共同理想与文化的建立、产业/资本的合理运作、新业务模式的探索、持续的管理改进与变革、各类IT系统的落地、紧跟业务的人才吸纳与培养等。但是,无论怎样,鲜味食品能走到今天,已经算是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希望在未来的路上,国内知名咨询公司能一直伴随着这家有理想又极具竞争力的企业,一起成长,走向辉煌。

七、颇有意味的两个花边故事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5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从每年4次的例行抽检及专项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农产品抽检合格率都在97%以上,农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放心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省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农业生产分散、生产方式落后、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中违禁投入品残留仍有检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仍处于整体提升后容易发生问题的敏感期,隐患多、监管难度大。各级农牧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日常工作与专项整治相结合,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省政府成立了由省卫生厅等10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按照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总体要求。从现在起开展为期4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各级农牧部门要增强开展这次专项整治的责任性和紧迫性,通过整治,坚决杜绝在牛奶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品的使用行为,从田头把好关口;通过整治,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形成各环节有效衔接、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机制。

二、突出工作重点。

又要根据农牧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地域特点,各级农牧部门既要按照专项整治工作的整体部署开展工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突出抓好重点时节、重点环节的监管工作。

一)继续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前期奶站整顿和饲料整治的基础上。切实转变养殖方式,加强对奶牛养殖场养殖档案的监督检查,规范投入品使用和登记管理,加强对奶牛养殖环节的监督指导。二是全省范围内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合理布局生鲜乳收购站,科学分配奶源,严格生鲜乳收购站市场准入,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管理制度,促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行为。三是以生鲜乳运输准运证明和交接单为重点,加强对生鲜乳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四是全省范围内开展生鲜乳三聚氰胺专项监测行动,严厉打击在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二)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一是组织开展春季农资市场大检查。全面清理整顿无证无照和标签标识不规范等问题。二是强化大要案查处,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加大农业投入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三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知识,提高农民规范化种养殖技术水平。四是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三)严厉打击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对畜产品。加大禁用兽药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查处力度;对水产品特别是苗种,要严厉打击违法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药物等违禁药品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行为;对种植业产品,要严厉打击违规经营、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的行为。二是对于执法中发现的问题,要追溯非法食品添加物生产和销售源头,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依法进行查处。三是着力提高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建立健全对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组织协调。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通过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深入、细致、全面地完成好已经确定的目标任务。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实行分级包干、层层负责,对整治后仍出现问题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要明确整治目标。要杜绝在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重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率100%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三要强化协作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多部门整体联动的优势,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形成监管合力,及时、果断、有效地解决好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整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要加强监督检查。已开展例行抽检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查处力度,扩大抽检品种,加大监测频次。各级农牧技术服务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强化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大执法力度,发现问题,限期整改。重点典型案件要及时查处并公布查处结果。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6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关系到烟草发展的长远大计。放眼市场,谁能赢得市场竞争力发展的先机,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它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如何估量都不为过。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品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发展,这已成为烟区各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间的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市级公司与各分公司、各分公司与各烟叶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各烟站与各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逐级负责,确保层层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四定四包两挂钩”的工作机制(“四定”即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即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就是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

二、加大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传达贯彻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精神,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烟叶生产结构优化,切实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发放《告烟农通知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烟农户主会等方式,将优化烟叶结构的政策和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补贴政策切实宣传到每位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是一项惠农政策,取得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烟农积极性,让烟农自觉、自愿去做,为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以“卷烟上水平”为统领,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按照“部门实施、逐级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各级县级分公司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认真准备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确保通过行业干部职工的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靖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共识,为优化烟叶结构,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对科技员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励广大烟草科技人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加大田间不适用烟叶处理技术指导力度,切实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引导烟农在田间生产环节自觉消化不适用烟叶,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应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提高培训质量的新途径,在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材料方面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寻求新突破,推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严格计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

一是严格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要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二是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三是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五、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标准生产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改善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前提和基础是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抓好标准化生产。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种植结构。以“市场引导、合理布局、区域种植、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的布局、品种优化指导方针,严格选择适宜优质烟生长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证烟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把品种结构调整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品种优势在提升烟叶质量中的作用。二是抓好壮苗培育。严格按照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尤其要抓好剪叶、炼苗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烟苗茎杆的韧性,增强烟苗抗逆性,确保烟苗移栽入大田后还苗期缩短,大田生长的状况良好,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节令意识,抓好最佳节令移栽。移栽的时期直接关系到烟叶成熟期间的气候环境条件,因而对烟叶品质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最佳节令移栽既有利于烟株和根系的生长,也可避过成熟期低温,有利于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及香气物质的形成,是烟叶养成熟度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对最佳节令移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揭膜培土措施对于改善烟株根系生长环境、促进养分吸收、促进上部叶开片,提升烟叶品质和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五是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六是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彻底杜绝抢青采烤现象,切实做好成熟采收工作。积极推广卧式密集烤房烘烤,努力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烘烤质量。七是抓好“三化”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三化”建设,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三化”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支撑,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检验“三化”成效的重要标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八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六、严格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主要措施就是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严格落实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化处理办法扎实做好不适用烟叶的消化处理工作。一是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要消化处理的烟叶主要是在田间消化掉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二是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三是正确掌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方法。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四是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五是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各分公司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办法,并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乡(镇)、烟叶站具体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六是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七、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灾减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应对。一是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增强全省烟叶生产抗御气象灾害能力。针对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早预报、早防范,及早启动抗灾预警响应机制,做到防灾减灾组织到位、设备到位、人员到位和措施到位,有力有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统防统治为措施,以切断烟草病虫害初侵染和再侵染途径为重点,不断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以准确的预测结果指导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规范烟草农药的购置和使用,有效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使用安全性。三是建立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投保、分类保险、分类补偿、基金运作、滚动使用”的原则,建立由烟草、烟叶生产主体、气象、保险等组成的烤烟种植风险互助补偿机制。烟草部门结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和不同种植规模,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补助。

八、加强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7

论文摘要:生鲜经营进入中国已有10余年,已经成为了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体现着连锁超市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超市经营者也面临着生鲜经营的损耗控制问题的挑战。文章在分析生鲜损耗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期使生鲜经营损耗达到最小。

1996年,生鲜经营概念随外资商业企业进入中国,至今已有10余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连锁超市发展,成为了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超市集客力的重要来源。消费者也已经逐渐适应了在环境、卫生方面良好的连锁超市购买生鲜食品。生鲜商品销售营运的好坏体现着连锁超市的竞争力,决定着连锁超市的成败。但是由于生鲜的特点——易腐性、地域性和季节性而使得超市在经营生鲜的过程中面临着损耗控制问题的挑战,损耗控制取决于整个生鲜区的运作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反过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鲜区乃至整个超市的盈亏兴衰。因此如何降低生鲜损耗,使超市在经营生鲜品中盈利,是超市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超市生鲜品损耗的原因

美国食品营销协会《超市防盗手册》对超市的损耗有如下定义:损耗是店铺接收货物时的商品零售值与售出后获取的零售值之间的差额。因此,超市生鲜损耗可以理解为由于对生鲜管理不当,可能造成生鲜从采购、订货、验收、搬运、储存、加工等方面不当而造成损耗,当然还有偷窃等原因所造成的损耗。

(一)生鲜采购过程中造成损耗

在采购员与供应商进行商品交易时,采购员必须彻底的了解自己想要贩卖商品的规格及等级、鲜度、价格,如果采购员对采购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了解不当,就不能使供应商完全了解你的需求,而提供出不符和条件的商品,若采购员又将这批商品买回来的话,损耗就开始发生了。

(二)生鲜订货过程中造成损耗

生鲜部门订货管理人员对商品销售规律把握不准或工作不够细致,原材料或外购商品订货过量,往往无法退换或逾期保存而造成商品损耗;

(三)生鲜验收过程中造成损耗

由于相当一部分为非标准生鲜品和原材料,因鲜度、水份含量和冷藏温度等的不同,收货的标准受收、验货人员的经验影响较大,出现判断误差和计数错误的可能性也较大,这里也不排除故意的人为原因造成的误差。

(四)生鲜加工过程中造成损耗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由于水分散失或工具沾带等原因造成的一定比例的损耗,这是所有损耗中唯一可视为合理的损耗。

(五)管理不善造成损耗

由于管理操作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水平问题发生损耗;人为原因和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生鲜产品供、存、产、销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难以保持而产生损耗和积压。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造成损耗的原因,如商品陈列方式不对、理货补货不当、退换/索赔商品处理不当、偷窃等等,本文不再详述。

二、如何控制超市生鲜品的损耗

(一)控制采购损耗的建议

采购是保证生鲜食品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超市必须对生鲜食品制定严格的采购标准,对采购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其对自己将要贩卖商品的规格及等级、鲜度、价格等有彻底的了解,充分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生鲜食品。消费层次的不同,对商品的要求也不同,如超市位于高档消费区内,那么采购应该买质量好的生鲜品,因为本区的费者比较注重生鲜的质量而非价格。采购员的专业能力对损耗而言,占很大的份量,采购人员不得不慎重了解超市顾客的需求。

(二)控制订货损耗的建议

生鲜部门订货必须由组长级以上人员来做,不能由员工甚至促销员来做。订货原则是以销制订,也就是预估明天销多少,就订多少,再加上安全库存减去当日库存即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了解明天的销量:①看历史销量;②看等级规格及价格并市调后,视商品力度订货;③是否为促销品;④是否为季节商品;⑤是否为节假日;⑥看天气预报;⑦病虫害;⑧媒体报道;⑨当日库存数量;⑩安全库存;其他如是否为新品上市、是否耐储存等因素都必须仔细考虑,才能把订货作业做好。

(三)控制验收损耗的建议

生鲜商品的质量受到湿度、温度、时间及受污染程度而呈现曲线性的劣变,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或过低、时间拖的愈久、受污染的程度愈高、质量就愈差。因而需要采购充分了解货源、产地、批发市场等整体质量,再将异常质量情况告知验收者,才能将产销部门的质量标准达成共识,而让正确质量的生鲜品进入超市,避免不适当的质量商品滥竽充数,而造成验收的损耗。因此验收者必须具有专业经验,最好由生鲜部门的专业人员来验收生鲜品质量,由收货部来验收数量。

(四)控制储存损耗的建议

库存控制是生鲜食品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超市应该对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减少生鲜食品的库存量。同时尽可能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最大程度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及时反馈缺货信息,安排专人负责卖场巡视,掌握存货状态。必须做到一次订货量要适当,订货频率要高,以保证商品的生鲜度。针对不同的生鲜食品,设制不同的库存量。当天卖不出去的就扔掉,即使有的货第二天可以卖。

为了避免和防止鲜活易腐易烂易变质的生鲜食品在超市中不致过量损耗,在贮存方面应采用多种保鲜,养护手段和科学方法,如目前应用的冷藏储存、脱氧储存、涂膜储存等。确保生鲜食品在储存期的安全,保护其质量和使用价值,要做到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避免反复翻动;要贯彻“先进先出”和“质差先出”的原则,严把保管期,使生鲜品在养护得当的同时损耗得以控制。

(五)控制加工损耗的建议

加工作业必须遵守加工作业标准,所有的作业标准都必须以书面方式建立起来,用来培训员工并作为员工加工作业标准的依据。若加工作业没标准,每次做出来的成品、外观、口味、色泽都不一样,做出来的成品卖不出去,合理的损耗也变成了不合理的损耗。

(六)控制管理损耗的建议

制度做保证,把握好供、存、产、销之间的平衡关系。制度保证的核心是制定相关的操作流程及规范,明确各岗位的权利、义务,全面防范;明确并列出关键控制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关键点检查和控制措施;建立完善的损耗原因分析数据资料记录,定期对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将损耗控制要点及时提示给有关工作人员,指导、跟踪专项损耗控制工作的进行。

管理人员要与员工一起,注意做好同期销售记录的积累和销售总结,共同分析不同季节和节假日的各类产品的销售规律,平衡好供存产销的关系,提高原料和产品订货的准确性,这种平衡是建立在长期的经验积累和销售记录分析的基础上。

如何降低超市生鲜经营的损耗,控制这一“特殊群体”的损耗量对超市讲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反映着生鲜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也是生鲜区管理水平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这就要求经营者要对生鲜品经营中的细节都要认真研究,找出适宜的解决方法,使损耗得以控制。当然生鲜不可能零损耗,只要健全制度、狠抓落实解决方法,损耗才能够逐步得到控制。

参考文献:

[1]方昕,超市生鲜经营的损耗控制[j],商场现代化,2000,11-12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连锁超市 核心竞争力 提升

我国的连锁超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掀起到现在,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已走过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并逐渐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然而,在为中国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兴奋之余,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成为WTO成员以后,我国的超级市场在应对国内竞争的同时,将面临来自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零售巨头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连锁超市要与外资洋超市相抗衡,仅有规模是不够的,还需努力培养和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指连锁超市所拥有的超越其它零售业态或其它企业能使自己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发展的能力。在零售领域,企业规模固然能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但不是最根本的来源。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生鲜食品经营能力

超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首先体现在其主力商品的经营能力上,而在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中,一项最主要的品种即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的经营鲜明地区分了超级市场与其它零售业态的特点,真正支撑着中国超市未来的发展,将为连锁超市赢得坚实的市场基础和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日益苛刻,潮湿拥挤的菜市场将日渐失宠,被明亮干净的超市取代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而未来中国超市的发展无疑大有作为。然而,生鲜食品不同于其它商品,其经营难度较大,诸如难以寻找稳定可靠的货源,运输配送和销售过程中对保鲜要求高,损耗较大,清理加工工序繁杂,需要大量人手等,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势必造成经营成本过高,无法与传统菜市场竞争,使生鲜食品经营不仅不能成为连锁超市的利润点,反而容易成为连锁超市的亏损点。

畅销商品开发能力

任何一家商场,其经营面积都是有限的,面对市场上几十甚至上千万种商品,不可能也不必要全部经营,寸土寸金决定着零售企业只能选择盈利水平高、周转快的畅销商品进行经营。因此,畅销商品的开发是每一个零售企业要面临的问题,而企业开发畅销商品的能力强,即意味着以有限的资金和卖场面积实现更多的销售和盈利。连锁超市开发畅销商品是在其定位的商品经营范围内选择和推广畅销商品的整个过程。因此,畅销商品的开发能力无疑是构成超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整体营销能力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其强大的商品分销能力上,这种分销能力不仅仅是“圈地能力”――不断开设新的店铺,拓展新的市场;而且还取决于每一店铺的营销能力,即每一店铺提升在自己商圈内的市场占有率。由于多数顾客在超市中属于冲动性购买,受超市促销活动的影响显而易见,因此,连锁超市必须具有强大的营销能力,包括会娴熟运用价格促销、陈列促销、广告促销、服务促销等各种营销手段的能力,尤其是各种促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营销能力。国外洋超市的竞争实力之一就在于其综合运用各种促销手段的整体营销能力强于我们。

成本控制能力

连锁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这些都是消费者天天需要,用量大、购买频繁的商品,对价格十分敏感。这就决定了连锁超市必须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经营方针,因而在经营商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成本控制能力便成为连锁超市吸引消费者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成本控制是指连锁超市经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包括超市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物流配送过程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费用控制等。信息时代的企业成本控制不仅意味着尽可能地节省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费用,还意味着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注重利用外部资源,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建立顾客快速反应系统,实现零库存管理。这些需要连锁超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建立较稳固的农产品货源基地,提升生鲜食品经营能力

与超市经营的一般商品相比较,生鲜商品存在着经营上的特殊性。从超市外部来看,生鲜商品的经营条件和环境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生鲜商品从生产、加工到运销的规范性较低,因此复杂性和风险性较大,保鲜问题也使生鲜商品经营存在着很大的地域限制;从超市内部管理来看,又要求对商品进行高度精细化管理,许多生鲜食品的分类、加工和包装需要在进入超市卖场前完成,这就需要生鲜食品供应商的配合。因此,加强对生鲜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建立稳定的肉类、鱼类、家禽、蛋类、各类蔬菜的供货基地,形成完整的生鲜食品供应链,是提升超市生鲜食品经营能力的基础。而要提升生鲜食品的经营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鲜食品的供应链管理。

从连锁超市生鲜食品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看,要提升其经营能力,必须建立比较稳固的生鲜食品货源渠道。在深入了解顾客需求的情况下,确定超市所经营的生鲜商品结构、商品分类宽度和深度、生鲜商品组合方式后,与超市(特别是大型综合超市)所在的城市附近的各种蔬菜、水产养殖和肉联厂等生产基地协作,建立起长期的产销合作供应链,作为连锁超市生鲜食品货源的主渠道,既能保持生鲜食品在品种、质量、新鲜度和价格方面的优势,又能使超市在生鲜食品的经营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作为超市生鲜商品货源的次渠道或补充渠道(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是当地农产品价格与品种变动的晴雨表),从当地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采购部分生鲜商品,一是可随时了解农产品品种价格变动的行情信息,二是调剂超市生鲜经营中的花色品种,以不断充实生鲜区商品丰富感,保持对顾客的吸引力,为生鲜食品的经营树立起物美价廉的超市形象。

整合优化供应链,提升畅销品开发能力

连锁超市的畅销品,一般是指质量好、式样新、价格实在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超市的优势在于商品的经营和对目标顾客需求信息的了解与掌握,而不在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因此,连锁超市畅销品开发能力的提升,首先要取得供应商的支持,与有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的生产厂家合作,由超市根据日常经营中对顾客购买商品信息的分析了解及顾客需求期望的预测,为生产厂家提供畅销品开发所需的产品信息,让供货商负责产品的开发、质量的保证及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畅销品的开发上连锁超市与有潜力的供应商一起成长,使畅销商品既为供货商提供合理的生产利润,也为超市带来较大的经营利润,并逐步改变现有的连锁超市主要依赖于通道费用的赢利模式。连锁超市在畅销品的开发上,重点在于培育自己研究市场,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能力,通过对商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形成适合目标市场需要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差异化商品组合,始终保持能充分显现企业经营竞争力的核心商品。我国的连锁超市目前普遍欠缺与供应商合作共同开发商品的长远目光,主要靠收取通道费用赚取利润的做法只能赢得一时利润,却很难获得长久的效益。因此,连锁超市要扮演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角色,与供应商结成策略联盟,整合优化供应链,实现对供应链的掌控。连锁超市的供应链包括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两方面。外部供应链主要解决核心企业与其可依赖的固定供应商及客户之间的交易流程和业务信息管理。内部供应链,解决企业总部与分支机构下属门店、分公司、商之间的业务管理问题。以信息系统为核心的供应链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打造“采购竞争力”和“内部管理能力”,获取采购成本优势和降低运营成本的过程。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是知识的载体,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提升连锁超市整体营销能力的根本。对于连锁超市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依靠自己的员工和顾客,在管理与开发自己员工的同时,把顾客也作为自己的人力资源来管理。没有顾客,超市的成本将无法弥补,更谈不上利润;有了顾客,而没有能把商品推销给顾客的员工,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动作用,对超市整体营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连锁超市应通过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提升整体营销能力。

首先,建立有效的选人、用人、留人机制 。其次,建立务实的员工培训制度。我国的连锁超市中,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匮乏。因此,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对我国连锁超市而言,或许比其他投入显得更为重要。再次,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 和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管理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能实现内外均衡。内部均衡是指内部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应与他们的工作业绩成比例,即内部公平;外部均衡是指员工的薪酬应与同地或同行业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

加快超市的信息化建设,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在连锁规模扩大,市场范围广泛,采购的商品品种和数量众多,消费者会员日益增加,配送服务不断加强的前提下,管理技术的提升开始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而管理技术的重点在于信息管理方面。我国的连锁超市通过引入大型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加快信息化建设,从调研、采购、订单、收货、库存、销售到回款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计算机控制,以实现少库存、快周转、高资金使用率的现代化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连锁超市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是POS(Point Of Sales)销售时点管理系统和各种数据库分析软件。POS系统的构成要件是商品条形码和电子收款机、扫描器、后台电脑和总部信息中心。通过建立POS系统使各店铺前台收款机与后台的PC机进行联网,并与总部信息中心的微机或小型机联网,总部对各店铺汇总上来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根据不同内容分转到各专业子系统,最终为决策系统提供服务。

第二是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订货系统。EOS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配合POS系统加以使用,可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利用EOS系统,分店订货人员手持掌上型终端机,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绕卖场一周,边巡货边输入商品条码订货数量、品种等信息,巡视完毕信息也收集好了,然后将终端机接上数据机即可将资料传输至总部或厂商,订货业务就完成了,既简单又准确快捷。

连锁超市越过百货商店成为中国第一主流零售业态,标志中国超市时代的来临,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连锁超市都将成为赢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连锁超市本身只有积极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超越自己,超越竞争者,才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居长志,操阳.构筑连锁超市经营的“五链”基石.华东经济管理,2005

2.李勇,李业昆.人力资源管理与连锁超市核心竞争力.商场现代化,2002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9

尊敬的曹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节刚过,省政府决定就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烟叶工作的关心重视,也说明了这项工作十分重要。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2月12日国家局、总公司局长(总经理)办公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在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安排部署全省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为开好这次会议,2月14日,曹副省长听取了省局的专题汇报,今天又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刚才,云东局长传达了国家局姜局长在听取云南省局(公司)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汇报后的重要指示精神,请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推动“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

国家局非常关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水平。在全国烟草工作会和烟叶工作座谈会上,姜局长反复强调,要下力气解决好等级结构和地区结构平衡问题,实现当年烟叶供给总量与需求相平衡、上等烟和优质烟区烟叶供给与需求相平衡。1月13日,姜局长在听取云南省局工作汇报后,明确要求云南省局“要把不适用的烟叶处理在田间地头,今年一定要启动,一定要突破”。2月12日,国家局召开局长(总经理)办公会,专题听取云南省局工作汇报,姜局长认为:云南省局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高度重视、深入调研、精心谋划、措施有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工作,1月26日,专门听取了省局的工作汇报,白书记、秦省长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认真做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省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精心组织,迅速启动,省局党组先后五次召开会议,学习姜局长的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余局长提出要充分调研,在广泛听取烟农和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省局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6个主要烟区州(市)公司制定初步方案;研究印发了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7个项目组,明确分工,排定工作进度;组织8个调研组分赴7个主要烟区州(市)和全国23家工业企业进行调研。2月8日至11日,连续召开了三次办公会,专门讨论修改实施方案。2月10日,省局召开了由有关州(市)、县(市、区)、乡(镇)政府领导,村委会干部,烟农代表和州(市)烟草公司局长(经理)、县级分公司经理、烟站站长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基层政府、烟草公司和烟农意见,大家一致对该项工作给予支持认可,对实施方案基本认可,座谈收到了很好效果。通过学习领会精神、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科学测算,掌握了基本情况,明确了目标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研究了政策措施,制定了实施意见。

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国家局高瞻远瞩、顺应行业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要求烟草勇攀高峰、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加强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

(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以来,全省烟叶生产实现了快速增长,烤烟收购量从的1520.73万担增加到1877.59万担,增加356.86万担,增长23.47%。“十二五”期间,国家局将实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政策,年烤烟种植收购计划控制在4800万担左右。在收购总量增长空间有限的前提下,依靠规模扩张支撑发展的方式将难以为继,发展方式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已成为全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充分发挥卷烟品牌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把优质烟叶有效供给作为衡量烟叶生产水平和原料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准,积极开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由依靠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有利于推动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转变,提高烟叶生产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促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大任务。随着行业“卷烟上水平”不断推进,“532”、“461”知名品牌的加快发展,烟叶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总量供过于求和结构供不应求矛盾突出,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已成为制约“卷烟上水平”的最大瓶颈。截至6月底,全国烟叶库存总量高达8548万担,可以满足31个月卷烟生产需要。而全国上等烟消耗比例每年递增4个百分点,去年达到55.4%,超出了41%的收购比例,中部烟消耗比例每年递增2个百分点,去年达到60%,上等烟,特别是中部上等烟供不应求。云南是烟叶原料生产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全国知名品牌的原料保障任务, 从全国23家卷烟工业企业对云南烟叶需求的初步调研结果看:一是上等烟需求旺盛。20xx年度,全国卷烟工业对云南烟叶需求1902.1万担,其中,上等烟1286.9万担,占67.7%,占云南20xx年烟叶收购总量的68.8%;中等烟604.6万担,占31.8%;下等烟10.6万担,占0.5%。红塔集团、上海(烟草)集团、湖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广东中烟等主要工业需求上等烟比例均在70%以上,部分工业需求上等烟比例超过80%;二是中部烟叶需求量大。各工业企业计划采购中部烟叶量占总量的68.5%;三是需求等级集中度高。91.7%的需求量集中在“6c、3b、1”十个等级上,其中,c1f、c2f、c3f、c4f、c2l、c3l等6c等级需求占比高达66.5%,b1f、b2f、b3f等3b等级需求占比达19.7%, 2f需求占比5.5%,其他等级需求总和仅占8.3%。全国工业企业明确提出不需要的等级有9个,分别是b1r、b2r、b3r、b3k、h1f、s1、s2、gy1和gy2;对b2k、b2v、b3v、h2f、2v、4l、4f、c1k、c2k等9个等级的需求非常少。当前,“532”、“461”知名品牌的快速发展,最突出的要求是必须保持配方稳定、质量稳定。如果云南烟叶结构不能满足知名品牌规模扩张和价值提升的需求,导致知名品牌配方发生变动,质量出现问题,损失将无法估量。在保持总量平衡前提下,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已成为烟叶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迫切要求。

(三)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巩固提升云南烟叶竞争力的新路子。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的实施,对烟叶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据统计,全省-四年烟叶收购平均上等烟比例为54.63%、中等烟为34.26%、下低等烟为11.11%,中部烟叶比例为55.98%、上部烟叶为29.33%、下部烟叶为14.69%。按四年平均比例测算,在不优化结构的情况下,今年预计产出上等烟1021.6万担,只能满足工业需求的79.4%,相差265.3万担;产出中部烟叶1046.8万担,只能满足工业需求的80.3%,相差256.1万担,上等烟和中部烟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努力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水平,进一步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增强原料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巩固提升云南烟叶优势地位和竞争力的根本需要。通过优化结构,预计今年全省产出上等烟1215.5万担左右,比例达65%左右,增加上等烟产出量193.9万担左右,进一步提高了优质烟叶市场占有率,巩固提升了云南烟叶在知名品牌配方中的核心地位。

(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促进烟农增收的新途径。烟叶生产是我省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优化等级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有利于促进烟农增收。通过优化结构,全省烟叶生产量将上浮10%左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稳定烟区烟农种烟需求,有利于推动烟叶生产规模稳步发展,有利于稳定烟农种烟积极性。根据全省近四年烟叶收购等级结构情况分析,结构提升后,20xx年全省上等烟比例提高到65%左右,烟叶收购均价将增加0.78元/公斤左右,烟农交售收入将增加7.3亿元左右,政府将增加烟叶税1.6亿元左右。从种烟纯收益看:优化结构前,烟农亩均售烟收入2290元,亩均生产成本1881元,亩均纯收入409元;优化结构后,亩均售烟收入2182元,亩均生产成本1823元,加上不适用烟叶田间消化专项补贴60元/亩,亩均纯收入419元,比优化结构前每亩增加10元。此外,再加上今年提高烟叶收购价格,烟农综合收入还会有一定幅度提高。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是烟叶生产的重大改革和重大调整,推进这项工作,必将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一是统一各级干部职工和广大烟农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生产量适当上浮,新增种植面积的物资准备、育苗、地块落实等工作时间紧迫;三是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统一处理、补贴资金管理、监督验收办法等配套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田间鲜烟叶消化量大面广,地区间差异较大,确保消化到位任务非常艰巨;五是如何将田间消化的鲜烟叶变“废”为“宝”,不污染环境,需要创新思路、妥善处理;六是确保优化结构中不适用的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不进入烤房,不流入市场,专卖监督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对这些困难和不确定的因素,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贯彻落实“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切实转变烟叶生产发展方式,坚持工业企业品牌需求导向,着力优化等级结构,有效提升供给水平,努力做到“一增加四保证”,即增加烟叶生产总量,保证计划完成,保证结构优化,保证出口备货,保证烟农收益,推动云南烟叶原料保障上水平,为行业“卷烟上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综合应用政策、科技、农艺、经济等措施,把不适用的下低等烟叶消化在田间,优化烟叶结构,有效提升烟叶质量和供给水平,增强云南优质烟叶原料保障能力。全省烟叶收购量1870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65%左右,生产量按2060万担安排,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200万担左右;下等烟重点保障出口备货,收购比例控制在6%左右,只收购4f、c1k、c2k、b1k、b2k 5个等级;烟叶收购等级质量符合国家要求。各州(市)计划分配数量及优化结构目标会后下达。

(三)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控制总量,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不出现较大波动。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增加上等烟产出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三是坚持服务烟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烟农意愿,合理确定补贴标准,保障烟农种烟收益不受影响。四是坚持合理留叶,在标准化留叶数基础上,在不影响整株烟叶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烟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五是坚持严格操作,在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的前提下,适度集中,统一就近、就地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消化在田间。六是坚持科学调拨,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有效供给,既要保重点,又要兼顾一般,努力提升优质原料保障水平,满足卷烟知名品牌发展需要。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建设

(一)严格计划管理。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面积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

(二)严格合同签订。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要充分发挥合同的导向作用,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要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要抓好电子合同的推广应用,实现计划在线分解、在线监管,杜绝平均分配计划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三)严格标准化生产。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改善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前提和基础是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一要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气候特点,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抓住节令,统一育苗、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植保、统一专业化烘烤、统一专业化分级,提高烟株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均衡一致性,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二要围绕“深耕深翻高起垄、高茎壮苗深栽、适时揭膜促管理、适时封顶留足叶片”四项关键实用技术,抓好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一乡一品”、“一站一品”的品种布局。紧扣提高质量和烟叶可用性,遵循烟叶生长规律,细化技术措施,把握封顶时机,最大限度留足有效叶片,促进烟株协调生长,提高烟叶内在品质。田烟要确保烟株留叶数22片左右(红大20片),地烟要确保烟株留叶数20片左右(红大18片)。加强成熟采摘指导,做到烟叶成熟采摘指导到田,实行下部叶适时采摘,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采收;加大分类编杆入炉挑选力度,剔除病残叶和素质较差烟叶,做到成熟一致、颜色一致、部位一致。加强烘烤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做到技术指导到户、采收指导到田、烘烤指导到炉,提高烘烤水平和质量。加强密集烤房群的组织管理,全面推行专业化烘烤;认真做好叠层加密技术推广,提升烘烤水平,提高烤房效能,降低烘烤成本。三要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推行站点技术人员包片、包户、包社指导和服务,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管理,责任到人,考核到片,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实用技术落实到位率。

(四)严格落实田间消化不适用烟叶要求。通过调查和分析,卷烟工业不适用烟叶主要产生在底脚叶和顶叶两个部位。今年优化结构总体原则是每株烟下部两片底脚叶(原有生产习惯封顶时扫除的两片奶脚叶除外)、上部一片顶叶不采烤。重点是在田间消化掉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据此测算,平均每亩田间消化鲜烟叶数量在120公斤左右,具体消化鲜烟叶数量,各地可根据不同区域、田烟和地烟等生产实际科学测算,合理确定。

(五)严格规范操作。田间消化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采取适度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要按连片种植面积适度集中定点销毁,精心选择鲜烟叶销毁地点,在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的前提下,500亩左右的连片,以连片为单元,就近选择鲜烟叶统一集中销毁点,地点选择在荒山、荒坡、空闲地;500亩以上的连片,以500亩左右为一个片区,就近选择适宜地点集中销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烟叶的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采摘销毁,要求一个连片生产区域在3天内统一采摘销毁;需要消化的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清理销毁。统一工作流程,田间处理的鲜烟叶,要认真核实数量,造册登记,烟农签字,销毁确认。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的再利用,集中处理的鲜烟叶堆捂腐熟后,作为农家肥使用;分散处理的鲜烟叶捂入秧田、果园,发挥杀虫、肥土作用,变“废”为“宝”。

(六)严格执行补贴政策。为切实维护烟农利益,保证优化结构后烟农亩均纯收入稳中有升,省局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反复科学测算,报请国家局确定对不采烤烟叶按合同约定种植面积进行补贴,每亩补贴标准60元。各州(市)可根据不同区域、田烟和地烟等生产实际,确定具体补贴标准,亩均不得超过60元,补贴方案上报省局备案。不采烤烟叶补贴必须专款专用,直接兑现给烟农,切实保护烟农利益,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要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引导作用,合理确定补贴兑现方式,补贴兑现要与总量控制、田间消化鲜烟叶结果、计划完成、上等烟比例四个方面挂钩,各地可根据情况,采取田间消化鲜烟叶环节和收购结束后两次考核兑现,或收购结束后一次考核兑现的方式,兑现补贴必须进行公示。

(七)严格合同收购。加大入户预检,认真抓好烟农、预检员、验级员、质检员四个层面的收购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级扎把技能。完善预检工作制度,积极推广专业化分级、集中预检、聚约收购等有效办法,统一预检工作流程,加大责任考核力度,提高预检到位率,提高分级纯度,做到部位清、色组清。严格合同收购,广泛宣传收购政策,特别是下等烟收购等级和数量,让烟农清楚种烟、明白交烟,引导烟农将不收购的不适用烟叶消灭在生产环节。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等级和数量组织收购,杜绝超合同收购,确保优化结构目标任务完成。

(八)严格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总结近年防灾减灾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应对。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警预报,增强全省烟叶生产抗御气象灾害能力。密切关注苗期倒春寒天气的发生,加强苗期防冻防寒工作,确保培育出量足质好的适龄高茎壮苗。切实抓好病虫害的统防统治,重点防控好病毒病、两黑病、赤星病、根结线虫、蚜虫“三病二虫”,减少病虫害损失。进一步完善防雹体系,提高冰雹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早预报、早防范,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九)严格专卖管理。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开展专项监管工作,加强田间鲜烟叶消化过程监管,确保不适用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要建立烟叶市场监管评价体系,协调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擅自收购、囤积、加工、贩运烟叶等行为,从源头控制下低等烟流入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为田间消化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

(十)严格检查验收。省局将对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在计划分解、合同签订、田间处理底脚叶和顶叶、烟叶收购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年底评优评先的依据,对实施效果较好的给予奖励,对政策把握不准、措施执行不实,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格问责。各州(市)公司要逐级签订责任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检查验收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考核措施,加强对田间消化鲜烟叶的监督和考核。明确田间消化鲜烟叶责任主体,坚持“五为主”,即时间、地点、数量、标准以烟草为主,检查验收以烟草为主,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清除以烟农为主。州(市)烟草公司、县级分公司要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检查验收;乡(镇)、烟叶站具体负责辖区内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包片技术员具体实施。建立销毁时间、销毁地点、销毁数量、责任人等内容档案,实行痕迹化管理,做到过程可控、可追溯。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完成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烟叶生产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各方利益调整,困难多,压力大,抓好这项工作,必须高度重视调动和保护烟农积极性,必须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烟叶生产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工商合作,必须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必须高度重视宣传引导。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省局高度重视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成立了以余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从烟叶处、财务处、专卖处、进出口公司、烟科院等部门抽调骨干组成办公室,组建7个项目研究组,负责此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烟叶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狠抓烟叶生产结构优化不放松。各州(市)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的工作制度,逐级分包县(市、区)、乡(镇)、村,深入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烟叶生产顺利推进。逐级成立田间鲜烟叶处理组织机构,固定人员,明确职责;烟站技术人员实行包村、包片、包户负责。要加强调研指导,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在推进中完善;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优化结构与促进烟农增收的关系,处理好生产总量与完成收购计划的关系,处理好优化结构与保证出口备货的关系,处理好优化结构与提升质量的关系。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增强服务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强大合力。

二要科学制定方案。省局在充分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全省实施意见,得到了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会后将下发各州(市)。各地要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目标任务,结合产区实际,加强调研、深入分析,准确测算、研究对策,逐级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注重教育培训。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涉及面广、环节多、要求高,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掌握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操作。省局将组织专题培训,重点培训州(市)烟草公司分管生产、财务、专卖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县级分公司主要领导,由烟叶处牵头,烟科院负责制订培训方案,财务处、专卖处、质检站等部门协同实施。各级烟草部门要根据省局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师资来源等内容,认真准备培训材料,采用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精心组织培训。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发挥政策对优化烟叶等级结构的激励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告烟农通知书、张贴告示、召开群众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烟叶生产政策、各单位优化结构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浓厚氛围。尤其要注重做好烟农宣传发动工作,通过算账对比、宣讲政策,调动烟农积极性,自觉自愿参与到优化结构工作中来。

生鲜采购工作总结篇10

从欧洲到中国,食品安全不变

品鲜GO是上海欧鸿电子商务全力打造的高品质健康食品电商平台,而欧鸿电子又是欧文国际集团旗下公司。

2015年年初,马库斯结识了欧文国际集团董事长倪明杰,开启了他加入品鲜GO的契机。用马库斯的话说:“倪明杰的热情及远见――为中国消费者提供100%安全、高品质和价格合理的食品,迅速打动了我。”7个月后,马库斯正式加入品鲜GO,担任总经理一职。

这并不是马库斯第1次来中国。在此之前的12年中,他一直在西门子工作,主要负责制造、品控及战略等领域。他曾在德国、土耳其和中国等多地区任职,还带领过约750人的团队。“这是我第3次来中国工作。”马库斯说。

算起来,马库斯在中国待了差不多3年,对中国市场环境有所了解,特别是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从小的成长环境,让他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视根深蒂固。30多年前,马库斯正读小学时,欧洲也经历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时空交错之后的感同身受,令马库斯深受触动。加入品鲜GO,也是他安全理念的释放。

说到在西门子的工作经历,马库斯说:“西门子是一家知名的、质量至上的公司,在西门子管理岗位近10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制造、质量管理及供应链方面的经验。”不仅如此,马库斯在西门子还曾从事战略领域的工作,甚至帮助新建多个部门及团队。

这些经验无疑将对他管理品鲜GO有很多帮助。“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及配送至关重要。这是我在之前的工作中学到的很关键的一点,也是我迫不及待想要在品鲜GO这家新公司及其新市场推广的理念。”马库斯恳切地说。

在中国同事们眼中,马库斯是一位细节控,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同时,他也是一位运动达人,私底下爱找人切磋技艺。才貌双全的马库斯,被称为品鲜GO的一匹“黑马”。

从农田到餐桌,全方位检测食材

2014年上线至今,品鲜GO已涵盖类食材:精品肉类、水产海鲜、安心水果、时令鲜蔬、乳品蛋奶、粮油副食、南北干货和酒水饮品。

经过几年的探索,品鲜GO的经营脉络已经很清晰,那就是从全球甄选安全食材,依托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数据,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地严格把控品质,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配以恒温冷链物流,将全球健康、安全的有机食材,从农田到餐桌进行一站式送达。

在这一长串的经营脉络中,有一个环节至关重要――食材的全方位严格检测,这也是品鲜GO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马库斯说:“在品鲜GO甄选检测食材的过程中,发现食材的污染问题已不再是偶然性事件。”这更坚定了品鲜GO做高品质电商的决心,它每年用在检测上的费用超过150万元。

品鲜GO立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本源,所有食材都会在原产地实地考察并进行采购,在源头端深耕细作、甄选高品质食材;对所选食材分类进行总计超过300项不同指标的检测项目,每类产品必须通过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或Intertek天祥集团的检测才能上线。对产品检测的严格程度令人佩服。

此外,品鲜GO拥有完备的基础设施,比如自建仓库、自有物流等。严格的仓库管理流程确保了食材的品质,每个产品入库前和出库前,必须要经过品控抽检;自有物流的支持保证了食材的安全运送。

据马库斯介绍,只有获得第三方质检报告的供应商,才能获得与品鲜GO的合作机会,其产品才能放到品鲜GO平台上售卖;通过检测的那些产品,其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将上传到Intertek天祥集团安心平台之上,供消费者查阅和监督。

从质量到品牌,为食品安全背书

其实,在近几年生鲜电商平台风光的背后,是心酸自知。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数据显示,2015年,在国内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另外88%亏损,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而品鲜GO能够在生鲜电商的热浪中沉积并爆发,离不开其对食材全球采购的严格管控,靠的是对战略定位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马库斯带领的品鲜GO深知:“品质是质量,安全也是质量”,不把食品安全这个坑填上,不把食品安全背书公信力做出来,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任方面就是有缺陷的,而这个缺陷会使平台与品牌大打折扣。生鲜电商,只有把这个不足弥补,盈利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平台才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

马库斯认为,未来能让品鲜GO在众多生鲜电商平台中脱颖而出,在于3个关键要素:更加贴近目标用户的产品库、可保证食品安全的快速配送体系,以及提供更加升级的服务创意。如今,中国大众消费者对高品质食材的消费及线上生鲜的购买习惯还未养成,所以,品鲜GO也在逐步扩展自己的目标人群及品牌影响力。

当然,品鲜GO能在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还在于其战略定位和业务发展均得到了集团力量的支持。

欧文国际集团成立于2002年8月,其旗下已拥有6家国内成员企业,3家海外成员企业,分别在澳大利亚、欧洲和中国香港成立了全球采购中心。欧文集团发挥贸易、金融和电商等多种功能的强大优势,正走向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