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2:08:53

生鲜乳范文篇1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成立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我市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协调、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局机关畜牧与饲料科,办公室主任由畜牧与饲料科张超科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郑威副站长担任。

局机关畜牧与饲料科负责组织协调,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负责牵头监管,各县、区(开发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站)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具体实施。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加大生鲜乳和奶畜饲料抽检覆盖面和频次,依法严厉打击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环节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要求对奶牛养殖场(小区)、生鲜乳收购站及生鲜乳运输车的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生鲜乳和奶畜饲料质量安全违规查处率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和职责

(一)“两证”的清理整顿与规范

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的清理整顿,本着“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奶畜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的监管、扶持和指导。认真按照《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严格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的市场准入,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与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准运证核发工作的检查督导,推进生鲜乳收购、运输流程的标准化管理。

(二)“两证”信息备案

各县区对新核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生鲜乳运输许可证,要应时把核发的许可证及相关申请材料(复印件)报我局备案,整改、审核以及关停信息也应及时上报我局。

(三)日常监管

要求各县区分别于4月、5月、6月、8月、9月、11月底到辖区内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生鲜乳收购站检查1次;全年至少检查生鲜乳运输车一次。每次填写检查表格一式三份,一份留受检方,一份留县区主管部门,一份报送市站。受检方在检查中被发现的问题应按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各县区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指导奶畜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建立台帐,确保每个环节有据可查,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全程追溯。

生鲜乳生产环节主要检查规模养殖场备案,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相关人员健康证明,养殖场的生产、收购、诊疗、免疫、病死畜禽无害化等档案记录材料。

生鲜乳收购环节主要检查生鲜乳收购证、生鲜乳交接单、生鲜乳的制冷和贮存条件、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生鲜乳分户留样情况、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等,以及生鲜乳收购、检测、销售及运输记录等记录。

生鲜乳运输环节主要检查生鲜乳准运证、生鲜乳交接单、生鲜乳运输车辆卫生情况、奶罐隔热保温和密封等贮存条件。

四、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开发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要高度重视生鲜乳监管工作,认真履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明确分管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落实现场检查的单位和人员确保监管工作顺利进行。

生鲜乳范文篇2

一、工作内容

审核登记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进一步抓好数据统计报送工作;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督检查;强化生鲜乳质量检测。

二、实施单位

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医政药政处、畜牧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处、市草业饲料处、市农垦管理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市饲料工业办公室、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区、县(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三、工作措施

(一)组织措施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增强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按照农业部通知要求,落实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各项具体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抓好督促检查,确保不发生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

组长:

副主长:

成员:

(二)职责分工

委属相关部门: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和《生鲜乳收购管理办法》规定的职责,加强对生鲜乳的监督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处负责牵头和总体协调、信息收集、报送工作。

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辆监督管理和安排生鲜乳的抽样送检工作;对辖区内奶站、奶牛场开展监督检查。监督区、县(市)于2011年2月18日前完成辖区内所有奶站和运输车辆的重新审核登记工作。

畜牧处负责生鲜乳相关报表的统计报送工作。

兽医医政药政处负责投入药品的管理和生鲜乳药物残留的监管工作。

草业饲料处、饲料办业办负责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场管处负责相关企业的协调管理工作。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疫病的监测。

区、县(市)农业(水)局、畜牧中心:负责奶站及生鲜乳运输车辆许可的具体审核工作,开展辖区内奶站及生鲜乳监管工作;按照安排部署完成抽样任务。

(三)具体要求

1、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8年第15号)规定,本着“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区、县(市)农业(水)局、畜牧中心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许可管理,于2011年2月18日前完成辖区内所有奶站和运输车辆的重新审核登记工作,并报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区、县(市)农业(水)局、畜牧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奶站及生鲜乳相关数据的统计报送工作,每月3日前报市畜牧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报送《省生鲜乳生产和收购情况月度监测报表》(表一和表二,并同时通过农业部网站报送)、《省生鲜乳收购站基本情况汇总表》、《省生鲜乳收购站基本情况统计表》、《省生鲜乳运输车辆基本情况表》、《省生鲜乳运输车辆基本情况汇总表》(见附件)。

3、区、县(市)农业(水)局、畜牧中心要按要求和职责督促各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建立进货台帐,重点记录饲料、兽药使用状况,生鲜乳收购、检测、销售及运输记录等信息,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各区、县(市)要建立生鲜乳收购站信用档案,于2011年6月10日前将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名单及检查情况上网公布并及时更新。要将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收购站和运输车辆列入“黑名单”,通过“农业信息网”向社会公布。各区、县(市)对辖区内的监管面要达到100%,市级部门按各区、县(市)的50%进行抽检督查。

生鲜乳范文篇3

一、组织实施与分工

市水产畜牧兽医局畜牧与饲料科负责组织协调,市水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负责牵头监管,各县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站)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具体实施。

市站负责生鲜乳例行抽样任务和统一送样,各县区负责饲料例行抽样任务和生鲜乳快速检测任务。例行检测样品由市站统一送到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各县区应保留好快速检测试剂卡、生鲜乳检测工作信息表、采样单。如发现阳性样品由市站进行确证和溯源。

二、工作任务

例行检测任务200份,快速检测任务1000份(详见附表1、2)。

三、工作内容

(一)检测项目

1、生鲜乳例行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皮革水解蛋白、碱类物质。

2、饲料例行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B1。

3、生鲜乳快速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β-内酰胺酶、皮革水解蛋白。

(二)抽样要求及抽样时间

每个批次的采样及检测不能重复,抽样操作应当严格遵守《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为避免饲料在采样后腐败霉变,各县区应在指定时间内进行饲料例行抽样,并于1天以内送到市站,由市站统一安排送样。

抽样时间重点安排在节假日、重大活动之前,生鲜乳例行抽样安排在4月、6月、9月、10月的20-30日进行,饲料例行检测安排在6月进行,快速检测安排在4月、5月、6月、8月、9月、11月的20-30日完成,具体安排见附表2。

(三)抽样方法

饲料抽样取粗料与精料混合好的样品分成3份,样品收集后装袋密封,一份留被检单位,一份留抽样单位,一份送检测单位,每份不少于500g。1天内必须送达检测单位检测。

生鲜乳抽样取样品分成3份,一份留被检单位,一份留抽样单位,一份送检测单位,每份不少于200毫升。样品采集后置于保温箱内并冷藏运输,运输过程中要保持箱内温度不高于4℃,24小时内必须抵达检测单位。如果不能保证24小时抵达,应利用当地冰柜、冰箱等设备-20℃冷冻保存。留给被检单位的样本应要求其在冰柜、冰箱等设备中-20℃冷冻保存。

快速检测根据取样品一份,根据快速检测说明书的操作方法现场直接进行快速检测。

生鲜乳范文篇4

关键词: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相关。近年来,临夏州奶产业平稳发展,价格基本稳定,养殖户养殖奶牛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提升临夏州生鲜乳质量,全面振兴奶产业发展,通过对州内主要的生鲜乳收购站点进行深入调查了解,针对生鲜乳质量监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支持养殖场和适度养殖户科学养殖奶牛,进一步健全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重点从奶牛养殖的管控、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奶牛养殖投入品监管、应对市场鲜奶销售风险、扩大宣传提高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抓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保证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不断提升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1临夏州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及奶牛养殖现状

1.1生鲜乳质量安全现状。近年来,在奶牛养殖场、养殖户、乳品加工企业和州、县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临夏州生鲜乳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临夏州生鲜乳质量安全完全处于受控范围内,整体情况较好,为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做法:督促奶站提升硬件条件,对地面、墙裙等基础条件进行进一步完善;逐级签订生鲜乳质量安全承诺书;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各奶站严格遵照执行;健全各项生产记录;各奶站每天如实填写,并按要求存档2年;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奶农的生鲜乳质量安全责任意识。1.2奶牛养殖现状。临夏州奶牛养殖起步较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荷斯坦奶牛进行饲养繁殖。2017年,全州奶牛存栏1.58万头;牛奶产量达到3.76万t;奶牛养殖主要集中在临夏县、临夏市,临夏县占全州总数的85%,主要饲养品种有荷斯坦奶牛,存栏999头以上奶牛养殖场2个,存栏99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4个,50~99头的5404头,存栏1~49头的8058头。经过近年来实施的奶牛良种补贴政策,奶牛品种和产奶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产奶牛平均产奶量提高到目前的4300kg以上;全州奶牛养殖业产值1.8亿元,经测算农户从奶牛养殖业中平均年收入为12935元。临夏州乳品加工企业主要以燎原公司为主,主要生产配方奶粉,鲜奶日处理能力300t,实际日加工鲜奶100t,年产各类乳制品2.7万t。现有鲜奶收购站8家,日收购鲜奶75t,都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其中4个奶站为乳品企业奶牛养殖场自建;奶农合作社自建3个,日收购鲜奶3t,收购价为3元/kg,主要向兰州等城市的市民零售。全州建有机械化挤奶厅4个,均有养殖场自己使用;养殖场户均采用小型手推式挤奶器挤奶,主要向周边村民和临夏市供应,零售价为5元/kg。

2生鲜乳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不全面。经调查了解,临夏州奶牛养殖53%的属农户养殖,农户从圈舍、繁殖、饲养、草料、疫病、卫生等养殖方面缺乏必要的日常监管,特别是农户在鲜乳的挤奶、贮存、运输等环境虽然有奶站监管这一环节,但监管存在点多面广,稍有不慎就污染奶源;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主要以收购人员、广大奶农、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等为主,人员自身素质和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养殖户主要采用简单机械挤奶,卫生状况堪忧,储存生鲜乳简单粗放;生鲜乳收购站没有检测设备,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在日常监管中,执法人员往往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却忽视了普通监管,如兽药作为生鲜乳生产环节的重要投入品,对于生鲜乳质量安全关系重大,人用药品用于动物,更不能将违禁物质用于治疗动物,但是仍有养殖户抱有侥幸心理。2.2科学饲养水平不高。根据调查了解的临夏州生鲜乳生产情况,目前,全州泌乳奶牛单产水平4.3t,与全国泌乳奶牛单产水平6.4t,还存在差距。主要是圈舍建设标准不高,青贮饲料质量不高、优质牧草数量供应不足、饲养管理水平滞后、奶牛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影响。

3进一步健全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生鲜乳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1]20号)精神,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法规制度,加强宣传培训、严格监管执法,强化监督检测,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按照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的要求,依法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管理,杜绝生鲜乳无证收购和运输行为;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非法添加行为;法规宣传和培训覆盖率达100%,生鲜乳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达100%,生鲜乳收购站拉网式检查率达200%,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违规查处率达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及药残等监测合格率达100%。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一是对监管人员的培训。采取市局统一组织培训和各有关区市自行组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培训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农业部《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提高监管人员法规知识和依法监管能力。二是对监管对象的培训宣传。各区市要采取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开展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培训,重点强化奶畜养殖、收购、运输等环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规范要求;将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生鲜乳生产收购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和《奶畜养殖和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的规定》印制成明白纸,分发到每一个奶畜养殖场(户)和生鲜乳收购、运输责任者的手中,并督促认真遵照执行。

(二)开展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的拉网式大检查活动。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开展1次。上半年重点是查找问题和管理缺项及不规范项,对检查不达标的奶站,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下半年重点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使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各个环节的管理更趋规范完善(拉网式检查的内容和判定标准见附件4、附件5)。对各区市拉网式大检查情况,市局将组织抽查。

(三)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工作。各有关区市要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门负责生鲜乳抽检和协助工作。主要做好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成市级100批次生鲜乳抽样、送样和检测工作,主要检测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见青牧字[2012]13号);二是完成全市生鲜乳收购站按每季度全覆盖抽样检测424批次(见附件3),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三是配合省畜牧兽医局完成103批次的生鲜乳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任务(见附件1),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碱类物质、β-内酰胺酶、硫氰酸钠;四是做好农业部安排的对我省190批次样品的异地抽检的协助工作;五是完成省畜牧兽医局下达的40批次的《生乳》国标安全指标监测任务(见附件2);六是市饲料兽药检测站要严格遵守《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认真完成检测任务,确保抽样、检测、异议处理等程序合法。七是依据各个层次的生鲜乳监测结果,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分析和预警。抽检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咨询市饲料兽药检测站。

(四)加强生鲜乳生产环节的监管。一是指导和督促奶畜养殖场(户)依法建立规范完善的养殖档案,准确填写有关信息;二是检查或抽检奶畜养殖场户使用的奶畜饲料是否存在发霉变质等安全隐患,并监督其不得饲喂或添加动物源性成分(乳及乳制品除外)和禁用物质;三是监督奶畜养殖场(户)遵守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挤奶、存储设备在使用前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四是监督奶畜养殖场(户)禁止向生鲜乳收购站、奶吧等出售存在健康、检疫隐患奶畜产的生鲜乳、奶畜产犊7日内的初乳、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奶畜产的生鲜乳、添加其他物质和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生鲜乳。

(五)加强生鲜乳收购环节的监管。完善对生鲜乳收购站日常检查、驻站监督、不定期巡查、监督抽查以及监管日志记录等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制度,依法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点(站),严厉查处违规收购、运输生鲜乳的行为;以《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法规为依据,指导和监督生鲜乳收购站开办主体改善基础设施、机械设备和卫生条件,提高检测能力,规范技术操作,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六)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与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入户帮教、印发明白纸等手段,指导和推广奶牛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奶牛人工授精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等先进适用技术。

四、时间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3月份)。

印发市畜牧兽医局《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部署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各区市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动员部署并组织实施;市、区市各组织开展1次生鲜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活动。

(二)工作开展阶段(4-11月份)。

1.4月和10月份分别组织开展1次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的拉网式大检查。开展方式分两个步骤:一是各区市组织拉网式自查(并填写附件4与附件5,分别于4月底、10月底报市局药政药械处);二是市局结合各区市自查情况,随后各组织1次抽查。

2.生鲜乳收购站按季度全覆盖监测的送样可同4、7、9、11月份例行送样时间一并进行;其他生鲜乳监测任务的抽样、送样、检测等工作,按照本方案及附件、有关通知安排或届时安排组织实施。

3.各区市日常监管工作自行组织开展。

(三)工作总结阶段(12月份)。

各区市要对2012年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材料于12月5日前报市局药政药械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将各环节的监管职责和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并监督其认真履行监管责任,确保培训、监测、检查等各项任务按时顺利完成。各区市要确定一名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联系人(填写附件:6)。

生鲜乳范文篇6

关键词:生鲜牛乳,综合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中国奶业平稳发展,规模养殖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牛奶产量3,201万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1,2]。目前,我国生鲜乳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也保持相对平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3]。然而,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饲养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制约着我国奶业全面振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奶业专家就指出标准化是现代奶业的重要标志,只有全面制定各项必需标准,形成“标准系列”并付诸实施,才称得上“标准化”[4]。同一时期,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各项试点也逐步开展,1988~1995年,福建省开展的30个重点综合标准化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综合标准化在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通过综合标准化建设,烤烟、蘑菇罐头、鳗鱼等产量和合格率大幅度提高,那时人们就认识到综合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5]。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继有关于在小麦、蔬菜、中草药等作物标准综合体构建中应用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报道和研究。虽然针对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的调查研究很多,但从综合标准化角度全面梳理其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的研究却极少。随着奶牛养殖集约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奶业相关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这为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了可选资源,也为生鲜牛乳综合标准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

1综合标准化目标确定及分解

农业综合标准化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7]。综合标准化的目标来源于综合标准化的目的,目的性突出是综合标准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其与传统标准化的重要区别。本文选定生鲜牛乳作为综合标准化的对象,以保证质量安全,提升效益为目标,进行综合标准化思路探析。根据生鲜牛乳的生产过程特点,首先进行目标分解,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产前阶段质量安全,产中阶段质量安全和产后阶段质量安全。

2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要素分析

2.1产前阶段。是指从牛场建设到投入饲养之前的阶段,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有养殖环境、奶牛引种、投入品管理、人员管理等。奶牛场建设的环境(土壤、空气、水等)直接影响产出牛乳的质量,若奶牛饮用了亚硝酸盐或重金属超标的水可能会导致生鲜牛乳的亚硝酸盐或重金属超标[8]。同样投入品管理不当,致使饲料和投入品不符合要求或变质,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奶牛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可以经人感染畜禽,也可经畜禽感染人,因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对饲养和生鲜乳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2.2产中阶段。是指饲养阶段,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有饲喂管理、投入品使用、疫病预防、环境净化。使用违禁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会直接影响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同样,饲喂管理不当,消毒防疫、疫病免疫和监测措施不到位,病死畜及粪污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易引发奶牛疾病,奶牛患病后乳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影响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2.3产后阶段。是指挤奶到生牛乳处理加工前的阶段,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有挤奶、收购储运等。挤奶操作不当或是保管不当,不仅会使奶质变差,而且不利于奶牛的健康,挤奶环境不清洁卫生,挤奶设备不及时清洗消毒,容易滋生细菌和致病微生物,也直接影响奶的质量[9]。收购储运环节对于生鲜牛乳的质量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若奶罐的性能、材质、卫生情况存在风险,则无法保障运输奶质安全[10]。2.4生鲜牛乳质量安全控制要素如图1所示。

3各环节要素控制要求

3.1产前阶段。3.1.1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环节中需要控制的要素有环境质量和饮用水,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致病微生物、有毒有害物质及废弃物等。因此要求奶牛场建设选址布局距离其他养殖场应至少1,000米,距离动物隔离或无害化处理场所至少3,000米。场区和饮用水需定期进行消毒杀菌。3.1.2奶牛引种。奶牛的引种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主要有奶牛的健康状况和繁育,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奶牛疾病、致病微生物等。因此要求引进的奶牛应来自非疫区,生长发育良好,引入后隔离观察45天,确认健康合格后方可并群饲养。奶牛的繁育应采用先进技术,选用优良品种,以达到提高产量,保证牛奶质量的目的[11]。3.1.3投入品管理。投入品管理环节中需要控制的要素有投入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消毒防疫物品等)的来源、质量以及存储库房的环境条件,需规避的风险因子有违禁添加物质、生物毒素、交叉污染、重金属、虫鼠害、变质失效等。因此,要求养殖场应从有资质的企业购买投入品,且有合格证明。投入品的存放应按照说明书分类贮存,贮存库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做到定期消毒。3.1.4人员管理。人员管理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有健康状况和工作要求,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人畜共患病、场内环境污染等。要求职工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人畜健康。工作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做好消毒和防疫,避免感染致病微生物[12]。3.2产中阶段。3.2.1饲喂管理。饲喂管理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有饲养模式以及饲养棚(圈、场)的环境质量。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致病微生物、疾病交叉传染等。因此要求养殖场根据奶牛的品种、年龄等进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饲养棚、运动场等生长环境符合奶牛生长需求,满足动物福利的相关要求。饲养过程中随时观察牛群的精神、食欲、粪便,异常者及时隔离检查和治疗。3.2.2投入品使用。投入品使用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有饲料及添加剂、兽药、疫苗等的使用,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违禁物质的添加、违禁药物的使用等。因此,要求养殖场所用的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兽药应在兽医指导下按照说明书或兽药处方用药,并严格执行休药期。疫苗的使用应符合免疫程序。3.2.3疫病防控。疫病防控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有消毒防疫、疫病免疫、疫病监测,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致病微生物、疾病疫病等。因此,要求养殖场定期对场区、饲养棚、运动场、生产工具、库房等进行消毒,能够结合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时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发生疫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根据疾病性质采取措施并向有关部门报告。3.2.4环境净化。环境净化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有粪污及病死奶牛的无害化处理,需规避的风险因子主要有奶牛疾病、致病微生物等。因此,要求病死奶牛的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要求,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3产后阶段。3.3.1挤奶。挤奶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有挤奶的奶厅环境、挤奶设备、操作步骤等,需规避的风险因子有致病微生物、有害病菌、不当操作等。因此,要求挤奶的环境应清洁卫生,挤奶场所和设备应定期消毒。挤奶时,应注意正确使用挤奶机。3.3.2收购储运。收购储运环节需要控制的要素是储运的环境及方式,需要规避的风险因子有不当的储运方式、有害微生物、违禁添加物质等。因此,要求运输生乳的奶罐的材质要隔热保温,内壁防腐,奶车顶盖装置、通气、防尘装置设置合理,奶罐和奶车应保持清洁卫生,运输过程中不应开封和添加任何物质。为保障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还需以GB1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为依据,对生鲜牛乳进行质量检测和把关,指标不符合GB19301的应进行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此外,对不符合健康标准或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牛生产的牛乳,不符合用药规定或休药期的奶牛生产的牛乳,存在违禁添加物质的牛乳也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为保障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实现可溯源,养殖场全过程质量安全管控措施应到位,养殖、产销全部记录应真实、完整。

4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的建立

4.1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根据对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笔者梳理并建立了《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见表1),该标准综合体共包含45项标准,其中39项为已的国行地标,针对投入品管理、人员管理、不合格生鲜乳处理、追溯管理存在的空白,提出6项待制定的标准,分别是《投入品采购管理规范》《牛场人员管理标准》《奶牛配种员工作标准》《奶牛饲养员工作标准》《挤奶人员工作标准》《不合格生乳处理规范》《生鲜乳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内部标准,进行规范。4.2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的特点与传统的标准体系相比,通过综合标准化研究。建立的农业标准综合体中的各项标准目标明确,强调全过程管理,实用性和针对性更强,各标准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优化,利于标准实施。通过对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要素分析而建立的《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目的性突出,45项标准紧紧围绕保障生鲜牛乳质量安全这一目标。虽然每项标准都有各自的目标和功能,但是他们的目标和功能都是以保证整体目标最佳为出发点,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涵盖了养殖环境、奶牛引种、投入品管理、人员管理、饲喂管理、投入品使用、疫病预防、环境净化、挤奶、收购储运、产品、检测、不合格产品处理、溯源管理等环节,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5结语

生鲜乳范文篇7

第一条为规范奶业生产经营,保障生鲜乳质量,维护生鲜乳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县奶业发展,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6号)、《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5号)和《实施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方案所称生鲜乳,是指正常饲养健康的奶牛生产未经加工的原料奶。

第三条在我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生鲜乳生产、收购、储存、运输、销售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县农牧业局是全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工商、卫生、质监、食品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鲜乳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奶牛养殖户、生鲜乳收购者、储存、运输者对其生产、销售、收购和运输的生鲜乳质量安全负责,是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第六条禁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添加任何物质。

第七条奶业协会或者奶业合作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引导、规范奶牛养殖户、生鲜乳收购者依法生产经营。

第八条鼓励、引导奶牛养殖户参加奶牛保险。

第二章生鲜乳生产

第九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我县奶业发展需要,向奶牛养殖户提供奶牛品种登记、奶牛生产性能测定、饲料生产与利用、标准化养殖、奶牛疫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服务,并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第十条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向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动物卫生条件合格证》,并获得奶业养殖代码。

第十一条奶牛养殖场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准确填写有关信息,做好档案保存工作。奶牛养殖小区应当逐步建立养殖档案。

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和指导奶牛养殖场、奶牛养殖小区依法建立科学、规范的养殖档案。

第十二条从事奶牛养殖,不得在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中添加动物源性成分,不得添加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第十三条奶牛养殖户应当遵守农业部制定的《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直接从事挤奶的养殖者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第十四条挤奶完成后,生鲜乳应当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及时做降温处理,使其温度保持在0~4℃之间。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不得销售。

第十五条禁止出售下列生鲜乳:

(一)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或者未经检疫合格的奶牛生产的;

(二)奶牛产犊7日内的初乳,但是以初乳为原料从事乳制品生产的除外;

(三)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牛生产的;

(四)添加其他物质和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第三章生鲜乳收购

第十六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保持原有生鲜乳收购站区域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奶牛存栏量、日产奶量、运输半径等因素,制定全县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经县政府同意后,报盟农牧业局批准。

第十七条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牛养殖场、奶业合作组织可以开办生鲜乳收购站。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开办生鲜乳收购站或者从事生鲜乳收购活动。

第十八条开办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向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全县生鲜乳收购站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要求等规定条件,并经蒙牛公司同意的,予以批准。

生鲜乳收购站必须与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经营合同。

第十九条从事生鲜乳收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一)有符合环保和卫生要求的收购场所;

(二)有与收奶量相适应的冷却、冷藏、保鲜、样品储存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

(三)有与检测项目相适应的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

(四)日均收生鲜乳达到1.5吨以上;

(五)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六)有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制度;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条办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应当向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办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申请;

(二)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和复印件;

(三)生鲜乳收购站平面图和周围环境示意图;

(四)冷却、冷藏、保鲜、样品储存设施和低温运输设备清单;

(五)化验、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清单;

(六)从业人员的培训证明和有效的健康证明;

(七)卫生管理和质量安全保障等制度;

(八)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对生鲜乳收购站的现场核查工作。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颁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并报盟农牧业局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为2年。有效期满后,需要继续从事生鲜乳收购的,应当在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有效期满30日前,持原证重新申请。重新申请的程序与原申请程序相同。生鲜乳收购站的名称或者负责人变更的,应当向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第二十三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与奶牛养殖户和加工企业依法签订收购合同,并报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备案。收购合同中应明确收购时间、收购价格、质量标准、结算方式、检测方式、违约责任、争议处理等条款。

第二十四条生鲜乳收购站的挤奶设施和生鲜乳贮存设施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使用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和其他控制病害的产品应当确保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第二十五条禁止收购下列生鲜乳:

(一)没有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奶牛健康证明》的;

(二)奶牛产犊7日内的初乳,但以初乳为加工原料的除外;

(三)停乳前15日内的;

(四)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生产的;

(五)添加其他物质和其他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的;

(六)发生一、二类传染病的疫区,在封锁期间生产的;

(七)患乳腺疾病及其他疾病经检测不合格的;

(八)其他原因检测不合格的。

第二十六条禁止恶意串通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收购生鲜乳。

第四章生鲜乳检测

第二十七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制定并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计划,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不定期地对生产和收购环节的生鲜乳质量进行抽查检测,并按照法定权限及时公布抽查检测结果。

第二十八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按照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对收购的生鲜乳进行感官、酸度、密度、含碱等常规检测。检测费用由生鲜乳收购站自行承担,不得向奶牛养殖户收取。

第二十九条生鲜乳收购站在进行生鲜乳采样和检测时,应当有奶牛合作组织成员或者养殖户代表进行现场全程跟踪并在检测报告上签字。生鲜乳收购站应当将生鲜乳样品冷冻并至少保存10天。

第三十条因生鲜乳加工企业检测不合格而拒绝收购的生鲜乳,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立即将检测结果通知奶牛养殖户,并在12小时内将检测报告单在生鲜乳收购站的显著位置张贴公布。

第三十一条对不合格生鲜乳做无害化处理或者低价销售时,生鲜乳收购站应当通知相关奶牛合作组织成员或者奶牛养殖户代表参与,经通知奶牛合作组织成员或者奶牛养殖户代表不参与的,不影响生鲜乳收购站对不合格生鲜乳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对生鲜乳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检。因生鲜乳不合格造成的相关损失,可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责任,也可以由有关各方协商解决。

第三十三条生鲜乳收购站必须建立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并保存2年。生鲜乳收购记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名称及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编号、畜主姓名、单次收购量、收购日期和地点。生鲜乳销售记录应当载明生鲜乳装载量、装运地、运输车辆牌照、承运人姓名、装运时间、装运时生鲜乳温度等内容。生鲜乳检测记录应当载明检测人员、检测项目、检测结果、检测时间。

第五章生鲜乳运输

第三十四条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取得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鲜乳准运证明,方可从事生鲜乳运输。

第三十五条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奶罐隔热、保温,内壁由防腐蚀材料制造,对生鲜乳质量安全没有影响;

(二)奶罐外壁用坚硬光滑、防腐、可冲洗的防水材料制造;

(三)奶罐设有奶样存放舱和装备隔离箱,保持清洁卫生,避免尘土污染;

(四)奶罐密封材料耐脂肪、无毒,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具有耐清洁剂的能力;

(五)奶车顶盖装置、通气和防尘罩设计合理,防止奶罐和生鲜乳受到污染。

第三十六条生鲜乳运输车辆的所有者,应当向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生鲜乳运输申请。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对车辆进行检查,符合规定条件的,核发生鲜乳准运证明;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从事生鲜乳运输的驾驶员、押运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并具有保持生鲜乳质量安全的基本知识。

第三十八条生鲜乳运输车辆应当随车携带生鲜乳交接单。生鲜乳交接单应当载明生鲜乳收购站名称、运输车辆牌照、装运数量、装运时间、装运时生鲜乳温度等内容,并由生鲜乳收购站经手人、押运员、驾驶员、收奶员签字。

第三十九条生鲜乳交接单一式两份,分别由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生产者保存,保存时间2年。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奶牛饲养以及生鲜乳生产、收购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生鲜乳质量检测抽查,并记录监督抽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需要对生鲜乳进行抽样检查的,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十一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行使下列职权:

(一)对奶畜养殖场所、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辆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查阅、复制养殖档案、生鲜乳收购记录、购销合同、检验报告、生鲜乳交接单等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标准的生鲜乳;

(五)查封涉嫌违法从事生鲜乳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扣押用于违法生产、收购、贮存、运输生鲜乳的车辆、工具、设备;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四十二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奶牛养殖者和生鲜乳收购者、运输者、销售者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四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生鲜乳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

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举报后,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于实名举报,应当及时答复。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四十四条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鲜乳运输车辆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收回生鲜乳准运证明,同时通报有关乳制品加工企业。

第四十五条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前建成的生鲜乳收购站不完全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当在县奶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本办法规定的条件。

生鲜乳范文篇8

关键词: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奶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产业,在生产、发展和监管等领域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奶业从数量扩张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的重要手段[1],为推动奶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到北京奶业,近年来在奶牛育种、养殖和乳品加工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有所提升,但奶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奶业正朝着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动力更强的方向发展大环境下,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从奶畜养殖到生鲜乳收购、运输、监测等全链条实时可追溯的信息化监管手段明显不足,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当前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现状

1.1以企业自发为主体的规模养殖场奶牛养殖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但未能被监管部门所利用。规模养殖场出于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益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能化的生产管理,逐头收集、加工、分析奶牛信息,分阶段记录奶牛生产情况,综合分析奶牛采食、免疫、疾病、用药、配种、妊娠、产犊、产奶等信息,及时提供生产管理分析报告,从而为养殖管理者提供科学化的决策支持[2]。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出于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的需要,也不断加大对自有牧场和签约牧场的信息化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奶牛养殖各环节可视化的实时在线监控和数据采集。从目前看,北京市范围内多数奶牛规模养殖场均已具备上述信息化技术基础,也已经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数据。但从日常监管的角度来说,上述数据资源尚未能被监管部门所利用。1.2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009年农业部启动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以来,先后建设完善了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上报系统、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在线上报和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动态化管理等[3]。部分省市、大型乳企纷纷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信息化监控体系建设。例如,2010年12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国内率先启动“信息田园奶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211个奶站、1.37万名奶农和69辆生鲜乳运输车的实时在线监控,保障了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环节的信息可查、可视和可追溯[3]。河北省于2017年启用“河北省生鲜乳监管日报告平台”,通过对乳品加工企业和各生鲜乳收购站动态数据的收集、审核、整理和汇总,实现对生鲜乳生产、购销数量和质量的动态监测和限时追溯。2011年伊利集团即对全国2.000多辆生鲜乳运输车全部安装了“GPS监控系统”。该系统集数字摄像头拍照、车辆运输定位、突发情况报警于一体,实时追踪车辆运行轨迹,并通过每隔10s回传的照片查看运输实况,实现了生鲜乳运输过程的全程无缝监控和可视管理。新疆、河南、内蒙古等省(区)也都加大投入,在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监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北京市目前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仅限于应用了全国统一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上报系统、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系统,初步实现了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1.3因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尚未实现对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追踪。生鲜乳具有与其他动物产品截然不同的特殊性。生鲜两字决定了对生鲜乳的质量安全监测必须突出“快”。如果监测中不能快速出具检测结果,导致不合格生鲜乳进入生产环节,也就无法从根本上确保乳品质量安全。从目前情况看,抽样、检测、数据上传和结果分析仍需要人工进行,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可造成样品代表性不强、数据误差大、时效性差等问题。同时,受现有检测技术条件的限制,生鲜乳安全性指标如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M1、抗生素残留等检测方法大多周期较长,能够在现场快速出具检测结果的很少,而能够快速出具定量检测结果的就更少。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抽样、现场快速检测、结果实时上传、风险预警相结合,则是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实时监测和追踪的发展方向[6]。1.4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相关监管溯源综合平台建设,为全面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新疆畜牧厅为了对加强生鲜乳生产、运输监管等工作提供信息化保障,设立了《新疆奶业监管溯源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基于短彩信和互联网相结合的生鲜乳监管预警机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鲜乳理化指标采集自动化,同时对生鲜乳生产、运输、配送信息及时提报,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确保了监管机构能及时介入可能产生事故的生产环节[3]。河北省已于2018年3月启动数字奶业信息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以奶站作为纽带,打通奶牛养殖场(户)、奶站、运输车、乳品加工企业各环节信息并纳入统一平台,实现信息自动化采集、分析、反馈和生鲜乳收购及运输过程监管等功能,同时,还可以实时获取全省奶牛存栏、生鲜乳生产量、生鲜乳出售量、生鲜乳价格、生鲜乳指标等数据,为企业、政府、消费者提供多维度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生鲜乳高效生产和质量安全。

2建议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突出强调做大做强民族奶业。截至2017年,北京市共存栏奶牛11万头,年产生鲜乳47万t;共有存栏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87家,存栏奶牛10.09万头,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比例达90%以上,奶牛良种覆盖率100%;全市共有取得生鲜乳收购证的生鲜乳收购站17个;共有取得生鲜乳准运证明的生鲜乳运输车128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奶牛养殖场数量、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均大幅度下降,但精细化程度显著提高,已经具备了全面开展综合信息化管理,建设从奶畜养殖到生鲜乳收购、运输、监测等各环节全链条实时可追溯的信息化监管手段的基础性条件。2.1强化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信息化建设是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该项工作在北京还处于一个自发阶段,各奶牛养殖企业、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发使用的信息化产品各式各样[2]。甚至在各监管机构、监测机构之间也未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奶牛养殖信息、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信息、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等基础性信息未能有效整合。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行业、各单位、各机构间开发的信息化产品也将无法协调一致,在行业间将难以集成与推广,也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5]。为此,一是要抓紧做好顶层设计,立足于促进现代奶业质量监管体系更加健全,促使消费信心显著增强,实现奶业综合生产能力、质量安全水平、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的奶业发展目标。要进一步明确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向,充分调研现有基础性条件,提出下一步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具体目标,并逐步付诸实施。二是完善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网络和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从确保安全、强化监管的角度出发,尽快整合现有散落在各部门、各企业、各环节的数据资源,建立格式、功能统一完备和标准一致的奶业资源数据库,保证信息资源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制度的手段确保数据真实可靠[4]。三是开展信息化示范点建设。可选择基础较好的奶牛养殖场、生鲜乳收购站率先开展生产乳生产、收购、运输全链条实时可追溯监管的信息化示范建设[7]。总结经验,完善相应制度和措施,探索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生鲜乳全链条实时可追溯信息化监管建设模式。2.2瞄准方向,适时启动生鲜乳全链条实时可追溯信息化监管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奶业产业链长,涉及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生鲜乳收购、运输以及下游的乳品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质量安全控制工作难度大。为此,必须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引入新思路、新动能,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为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加快推广应用相关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设施设备。随着近几年“互联网+”行动的深入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各行各业都在力图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来完成转型升级。奶业作为当今畜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关键领域,基本具备了通过推进“互联网+奶业”来带动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和相关基础条件,急需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相关物联网和智能化技术设施设备的研发使用,推动关键领域的数据自动化采集和系统集成等相关工作,加强对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全周期各环节的信息化智能化监控,进而推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及行业管理工作的全面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升级。二是研发推广各种快速定量检测技术。生鲜乳检测,只有突出“快而准”,才能充分发挥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作用。为此,应鼓励各级检测机构及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各种快速定量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近年来新出现的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且已经在疾病诊断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生鲜乳具备其他动物产品不可比拟的样品处理方面的绝对优势,完全可以在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应用方面开展相关的技术攻关和配套技术的研发。三是开展生鲜乳实时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快速检测方法的成熟应用,在完善实验室检测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同行的有效办法,实现从采样、监测、结果上报到后续追踪处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对开展并推广生鲜乳实时在线监测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解决当前监测工作覆盖率和覆盖面不足,采样难度大的问题,避免人为干扰;第二可以实时汇总、动态分析各种监测数据;第三可以提高对突发、恶性生鲜乳质量安全事故的预警预报及快速反应能力。从目前看,这种在线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相应的技术也比较成熟,完全可以加以借鉴[6]。四是探讨开展相关大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为行业决策提供服务。当互联网成为主流的数据来源时,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决策等各种监管活动。作为整个奶业质量安全控制核心环节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领域一旦解决了从养殖、收购、运输、监测全链条各环节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管理,下一步面临的就是如何整合、分析海量的数据,进而发现未知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通过强大的数据分类提取、查询、统计、挖掘、加工、分析能力,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从而为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刚,梁海军,郭利亚.我国奶牛养殖生产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A].第五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奶业协会,2014.

[2]王娜,何忠伟,孔阿飞,等.北京奶业信息化发展探析[J].农业展望,2017,5:76-80.

[3]陶刚,努尔扎提•瓦合提.对加强新疆奶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思考[J].新疆畜牧业,2014,6:4-6.

[4]刘伟.综合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奶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手段——关于省级奶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之我见[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北京:中国奶业协会,2012.

[5]黄玉凡.关于黑龙江省奶业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当代农村财经,2014,10:40-41.

[6]方芳,孙志伟,贾涛,等.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关键点分析[J].中国奶牛,2017,8:45-47.

生鲜乳范文篇9

一、整治行动范围

城镇居民生活区、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奶站。

二、整治行动内容

(一)坚决取缔散养奶牛。《条例》规定:“设立奶牛养殖场应当符合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奶牛养殖规模。”按照省政府[2008]91号文件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鲜乳生产收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石政发〔2008〕63号)文件要求,奶牛养殖规模栏位要达到300头以上,实际存栏要达到150头以上。石家庄市于2009年6月底前全部实现了奶牛入区饲养,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奶牛规模化养殖。针对目前个别地区存在的“回流”散养奶牛,各乡、镇(区)要对本辖区认真进行排查,务必于7月30日前引导所有散养奶牛(无论产奶还是不产奶的),全部进入和奶站一体化建设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进行饲养。

(二)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收购销售生鲜乳行为。目前在居民生活区存在流动摊点零售生鲜乳的现象,经初步调查了解,这些流动摊点零售的生鲜乳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属于非法经营。一是零售生鲜乳的经营者没有人员健康证明和《营业执照》等有效证照,由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予以依法查处。二是其所售生鲜乳多为散养奶牛所生产的未经检疫检测的质量没有保证或是奶站被乳品企业拒收的有质量问题的生鲜乳。三是所售生鲜乳为常温出售。运载车辆无准运证明,储存容器不符合冷藏要求等均违反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畜牧、卫生、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各自权限,全面清理居民生活区内销售生鲜乳的违法流动摊点,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收购销售生鲜乳的行为。

(三)强化奶站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畜牧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内现有奶站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奶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方面的“八项要求”、完善奶站的“三项记录”、做好乳品企业检测不合格生鲜乳的处置工作,严格执行休药期的有关规定,严禁超范围收购生鲜乳,奶牛养殖场和奶牛养殖小区内的奶农不得向未取得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生鲜乳,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三、整治行动步骤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自2010年7月5日始,至7月30日结束,为期一个月左右,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0年7月5日-10日):各乡、镇(区)及街道办事处要对辖区内所有城镇居民生活区进行拉网式排查,详细掌握散养奶牛以及零售生鲜乳流动摊贩的有关情况,并做好登记。

(二)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7月10日-15日):一是以市政府名义通告,在居民生活区、奶牛养殖场(小区、户)和奶站等场所进行张贴,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二是向广大居民群众发放“明白纸”,宣传零售生鲜乳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乳品消费观念。

(三)清理整顿阶段(2010年7月16日-30日):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多措并举,坚决引导散养奶牛(无论产奶还是不产奶的),进入奶牛养殖小区饲养;联合执法,依法清理在居民生活区零售生鲜乳的流动摊贩,严厉打击非法收购销售生鲜乳的违法行为;深化奶站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奶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不合格奶站要限期整改,整改无望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公务员之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畜牧、工商、卫生、质检、城管、公安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居民生活区销售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局。各乡、镇(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责任落实到人。

(二)明确工作责任,搞好协调配合。各乡、镇(区)负责本辖区内城镇居民生活区销售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畜牧、工商、卫生、质检、城管、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违法收购销售生鲜乳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一批违法案件,对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生鲜乳范文篇10

关键词:新疆;生鲜乳质量检测;问题;应对策略

社会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乳业的发展步伐,而深化乳业各产业间的衔接力度,有助于推动整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内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一个第三方安全质检机制,有关生鲜乳收购环节的质量检测依然由乳品企业负责完成。这意味着乳品加工企业当对生鲜乳质量检测引起足够重视,避免发生“头重脚轻”,即过于重视企业自身发展,而忽视了行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下文则将对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剖析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1生鲜乳质量问题尤为突出。首先是饲料配比不合理,致使乳脂肪、乳蛋白等含量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优质原奶标准;新疆生鲜乳多由散户供给,而散户采取的是粗放饲养,并未合理搭配饲料,致使理化指标偏低。站在整体性视角进行分析,有一定养殖规模,且建有集中式挤奶厅的奶厂原奶的质量要明显好于散户。其次奶牛本身患有疾病,尤其针对一些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养殖户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当,滥用抗生素,使得奶牛体内残留药物,未通过质量检测[1]。诸如:某地一家奶站一个月连续4次抽检质量均不合格,全部为抗生素阳性乳。1.2收奶站本身存在问题。首先因生鲜乳质量检测的成本过高,使得收奶站不能做到对每一批原奶都进行检测。据了解,用于检测生鲜乳质量的快速检测试剂价格有几元的,也有几十元的,若奶站逢批必检,必然会耗费非常大检测成本与人工成本。加之某些检测手段涉及到的程序十分繁琐,不仅需要大量的人物力,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检测时间,正因如此多数奶站仅是走一个流程,即简单的检测抗生素、掺碱量、酸度和比重即可。其次依然有一部分从事检测工作的奶站工作者在此之前未接受过专业而又系统的技能培训,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连一些常见检测仪器的使用方式都说不清楚,特别是当某些重要检测仪器被损坏或老化时,他们没有做到及时更换,如此自然无法保证生鲜乳检测质量。1.3奶站审批流程有待严谨和完善。新疆地大物博,养殖奶牛的用户又多,若没有一个完善的奶站审批流程,除了无法规范生鲜乳质量检测秩序外,还极可能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特别是在某一片区内,因奶站设立的密度偏大,而周围的奶源又非常少,奶站为降低原奶运输成本,计划每3d运奶一次,但存放过久的牛乳,管理不善便会影响到质量。1.4难以保障散售牛奶的质量。自古以来新疆便是牧业发达区,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疆原奶更是销往全国各地。但即便是这样,走入当地日销售散奶市场,依然还存在着流动性大、管理混乱以及无序竞争等问题,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散售生鲜牛奶整体检测的理化指标不高,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偶见原奶中残存有抗生素、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

2探究有效应对策略

2.1强化基层兽医的服务水平,从源头控制生鲜乳质量。多数情况下,生鲜乳质量检测不合格与养殖户有脱不开的关系,经调查发现,因基层兽医配备人数不足或收费过高,养殖户为节约成本,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病牛用药,如此一来便对生鲜乳质量产生了影响。由此,为确保生鲜乳检测质量,即需要从源头处控制乳品质量,这便要求强化基层兽医的服务水平,让他们明白他们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整个地区生鲜乳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本地区生鲜乳检测质量提升工作中,即能够凭借自身技能从源头处把控原奶质量[2]。2.2强化收购站管控力度。应当监督收奶站做好常规性的生鲜乳检测工作,时刻关注检测环境以及检测器具的消毒情况,逐步落实卫生防疫消毒工作,随时检查冷链设备的转运情况,务必保障生鲜乳的良好质量。2.3强化审批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奶业信息平台。针对那些在规定时间内长期无法达到奶源量的奶站应采取合并经营或者拉运的方式,务必做到每天都拉运一次,不可出现隔天拉一次的情况。且针对那些卫生条件与规定不符的奶站,不可予以审批。推行专人负责制,即将每一步检测工作都要落实到人头上,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能够快速找出对应负责人,并将该问题妥善解决。此外,还应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奶业信息平台,国家或地区针对生鲜乳质量检测的信息及时上传到平台上,每天统计当地生鲜乳质量检测结果,用以提醒、督促原奶提供者从源头上控制生鲜乳质量。2.4强化市场散售奶质量监管力度。基于维护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视角,应逐步加大对散售奶的监管力度,随时安排专业人员前往散售市场,做好对现场奶源的监督与抽样检测工作。并逐步增大宣传教育力度,由政府牵头组建规范的、各功能完善的散售奶市场,并采取星级评定措施,用以优化市场秩序,提升本地区生鲜乳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新疆地区因生鲜乳产量高、品质好而获得全国民众青睐,为进一步提升生鲜乳质量,需全过程进行把控,而文章主要基于生鲜乳质量检测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侯引绪,魏朝利.对生鲜乳质量检测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与建议[J].中国奶牛,201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