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16 00:24:03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潭头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

从现在起至2019年5月底,举全乡之力打好殡葬改革攻坚战。

(一)推进殡葬公共设施建设。到2018年底,采取乡建、村建、乡村或村村联建等方式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确保辐射到所有村(居)、组,解决群众“旧坟有地迁,新坟有地葬”的问题。

(二)遗体火化和入公墓(骨灰堂)安葬(放)实现全覆盖。从2018年9月1日“零点”起,全乡范围内统一实施“零点行动”。“零点行动”实施后,全乡所有遗体一律实行火化,实现火化率达100%;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成之前,将新增死亡人口火化后的骨灰先寄存在殡仪馆,待公墓(骨灰堂)建成后,进入公墓(骨灰堂)安葬(放)达100%。坚决消除遗体直接土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安葬现象。

(三)散埋乱葬整治到位。全面治理 “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坟墓,重点是广吉高速沿线、省道314线(三坊-潭头-上固-宁都)、孤江河上固河及村中河道沿线、村中和田中坟、水源保护区周边、县道乡道沿线应迁坟墓全部迁入公益性公墓。到2019年5月底,实现上述重点区域可视范围内看不到散埋乱葬坟墓。

(四)移风易俗明显见效。在圩镇全面实施“三禁”(禁烧祭品、禁燃鞭炮、禁沿街游丧)的同时,向农村延伸。所有行政村都要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城乡居民文明节俭办丧、文明低碳祭祀。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6-8月)

1.部署动员。7月中旬,成立乡、村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乡、村、组三级层层召开动员大会,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对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并逐级签订殡葬改革责任书,7月底前,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含县属单位)必须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签订带头执行殡葬改革工作承诺书。(责任单位: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

2.调查摸底。在7月底前,完成调查摸底工作,重点摸清四个底数:摸清村(居)民家中棺木及棺木店(点)的棺木数量;摸清“三沿六区”范围内需要整治的坟墓数量;摸清土葬从业人员数量(八仙、礼生、道士、风水先生、乐手、棺木匠、棺木经销商、墓具加工经销商等);摸清土葬用品生产销售店及丧葬祭品店铺的数量。以村(居)为单位,组织干部对棺木数、土葬从业人员、土葬用品及祭祀用品生产销售店进行登记造册,对“三沿六区”范围内乱葬坟墓,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按照有编号、照片、山名、坟主的要求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责任单位:各乡村(居)、乡民政所、乡综治办)

3.开展集中宣传。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手机报、短信、微信、微博等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采取公告、悬挂标语、印发宣传单、编发短信、利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重点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牵头单位:乡宣传办、乡民政所,责任单位: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

4.加强从业人员管理。由乡综治办牵头,召集全乡辖区内八仙、礼生、道士、风水先生、乐手、棺木匠、棺木经销商、墓具加工经销商等殡葬从业人员召开培训会,进行普法教育和殡葬管理政策解读,引导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内依法依规从业,成为文明节俭办丧、文明低碳祭祀的宣传员。(责任单位:乡综治办、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

(二)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阶段(2018年6-12月)

1.优化规划选址。要将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纳入圩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行一次性布局、分期实施。要统一公益性公墓建设标准,按照30年的需求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要坚持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的原则,在确保交通便利的基础上,优先选址在荒山、荒坡、瘠地上建设,公墓选址要在7月底完成。(责任单位:各村、乡民政所、乡村镇规划所、乡林业工作站)

2.加快审核审批。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由建设主体提出选址方案后,县、乡两级政府组织民政、国土、城建、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现场办公,集中论证、评估确定建墓地址。要规范审批程序,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规划经县国土、城建、林业、民政、水利、环保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县政府审批;村级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规划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民政审批。同时,相关部门要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快审核审批,开辟绿色通道、联审联批,切实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8月10日前完成。(责任单位:乡民政所、乡村镇规划所、乡林业工作站、乡水管站、乡环保办)

3.规范建设管理。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由县民政局提出标准和要求,城建局负责规划设计、资金预算和施工指导。可采取乡建、村建、乡村或村村联建等方式,不以村小组为单位建设公墓。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和城乡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结合村民祖坟地通过改造升级建成村级公益性公墓,具体由乡村视本地情况而定;原则上每个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占地面积视服务人口规模适度控制,乡级公墓占地面积一般不超过30亩,多村联建的一般不超过10亩,村级一般不超过5亩。严格控制公益性公墓墓穴占地面积,单人墓墓穴不超过0.6平方米、合葬墓墓穴不超过0.8平方米;墓区以建设卧式墓碑为主;同时规划建设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墓区,并植树绿化,不得兴建豪华墓;8月中旬全面动工建设,12月中旬完工交付使用。公益性公墓建成后由乡村负责维护管理和服务。为充分体现公墓的公益性,严格规范公益性公墓收费标准,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由县物价局统一评估定价;农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以安葬所辐射覆盖村、组的村(居)民的骨灰为主,不对外提供或买卖墓穴。(责任单位:乡民政所,各村)

(三)专项整治阶段(2018年7月-2019年5月)

1.加强丧葬用品市场整治

8月底前,结合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和8月25日中元节“三禁”工作的相关要求,开展专项整治集中行动。由市监部门牵头,联合各村(居)具体实施,公安、城管、林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实现群众家中无棺木存放,从业人员无棺木工匠,流通市场无棺木、石材、封建迷信祭品销售的“三无”目标。一是对全乡范围内制造和销售棺木、石材墓具的店(点)成品、加工材料和制造工具采取强制收缴及关停;二是对封建迷信用品及土葬用品生产经营户依法依规予以整治,对非法销售、流动销售封建迷信及丧葬用品的行为,坚决依法予以打击;9月1日起,根据集中整治经验总结,完善丧葬用品市场管理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三是有序推进存量棺木回收。由村(居)、组组织回收,乡政府负责处理。凡在2018年8月31日前,村(居)民将家中成品棺木主动配合回收的,按油漆好的2000元/副、未油漆好的1500元/副的标准补助;9月份主动配合回收的,给予上述标准的一半补助;2018年10月1日起,强制回收,不予补助。

2.全面推行遗体火化

各乡村(居)要把提高火化率作为殡葬改革的重点和主攻方向,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觉实行火化。2018年9月1日零时起,全乡所有村(居)民亡故后遗体一律实行火化,骨灰100%葬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尚未建成的,应将骨灰统一免费寄存在县殡仪馆,待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成后再转入公墓(骨灰堂)安葬(放)。鼓励树葬、草坪葬或骨灰抛撒江河等现代殡葬方式。加强骨灰跟踪管理,严格落实骨灰去向制度。要对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去向进行登记备案,并引导丧属把骨灰安葬(放)到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禁止在公益性公墓以外安葬骨灰和修建坟墓。坚决杜绝遗体直接土葬和骨灰装棺二次安葬现象(责任单位: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对不享受国家丧葬费用补贴的人员,其遗体接运(含骨灰回送)、冷藏(3天内)、火化、普通骨灰盒、骨灰寄存等基本服务费,向丧属实行免费;并在殡仪馆办丧过程中同步结算、直接减免;同时,上述人员还可凭火化证和安葬(放)证复印件,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局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600元;相关资金由县级财政负担;对享受国家丧葬费用补贴的人员亡故后,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予以核报(责任单位:乡财政所、乡民政所、各村(居))。严格规范丧葬费用发放。财政、人社、公安、保险等部门要严格把关,凭民政部门出具的火化证和民政部门或由村(居)委会出具的公墓安葬(放)证明,发放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保险赔偿等相关费用;对违规出具火化证及安葬(放)证、发放丧葬费等费用的,依法依纪予以严肃查处。(责任单位:乡县纪委、乡民政所、乡财政所)

3.集中整治散埋乱葬

7月中旬,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通告、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悬挂标语和利用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整治意义、范围、政策法规。9月底前,各村(居)组织乡村干部将迁坟通知书送达到迁坟户手中;11月底前各乡村(居)委会与迁坟户签订迁坟协议。12月20日起,各村(居)根据公益性公墓建设完成情况,按照“三沿六区”坟墓摸底台账陆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各地要精心组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现有“三沿六区”散埋乱葬坟墓迁入公益性公墓(骨灰堂)集中安葬(放)(受国家保护历史名人墓、革命烈士墓等除外),对无法迁移的坟墓,要采取就地改成卧式墓碑或深埋不留坟头等措施,并采取绿化遮挡融入周边坏境;各地各部门要通力协作,进一步加强联合执法,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对拒不按上述规定执行的散埋乱葬坟墓及“活人墓”,由乡人民政府组织乡村执法队依法依规强制拆除,乡村执行有困难时,片区乡镇执法队、县殡葬执法大队和应急执法队给予支持。涉及到党员干部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或纪检机关追究相应责任。确保到2019年5月底,全乡“三沿六区”可视范围散埋乱葬坟墓全部整治到位,对按要求整治到位的坟墓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奖补。按要求整治到位的,由县财政局分别按迁坟2000元/穴(如遗体未完全腐化,需启棺火化的,另外给坟主家属增加1000元/穴动迁补助)、改造1100元/穴(含深埋、拆除坟头)予以奖补给家属。自2018年7月20日起,“三沿六区”可视范围内一律不得增加新坟,否则,由村(居)委会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乡、片区执法队伍依法依规予以强制拆除,并对出现新坟的村(居)主要负责人,视情节轻重实行约谈和问责,坚决杜绝“一边迁旧坟、一边葬新坟”现象。(责任单位: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

4.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全面落实“三禁”工作。在公墓区(骨灰堂)祭祀禁烧祭品、禁燃鞭炮,在办理丧事活动时严禁烧祭品、燃鞭炮、沿街游丧。积极倡导文明低碳祭祀,引领干部群众以鲜花祭祀、网络祭祀、踏青遥祭、植树缅怀、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方式,开展祭祀活动。乡党委、政府每年将“三禁”工作纳入年度考评内容,实行常态化管理。

(1)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乡政府将根据县里的工作方案指导行政村迅速建立健全农村红白理事会,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正义、崇尚节俭、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人士担任理事会成员,并解决议事场所;县财政每年按理事会成员1200元/人的标准落实误工补贴,按辖区人口2元/人的标准落实理事会工作经费,切实发挥理事会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宣传引导、监管约束作用。加强对理事会的考核,工作经费和误工补贴视工作成效拨付。

(2)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所有行政村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丧事简办、倡导“三禁”等要求写入其中,并在本村醒目位置或村民聚集场所长期公布,培育和推广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礼仪和治丧模式;村组两级要对修订完善后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讲解,教育引导群众自我执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责任单位:乡民政所、乡文明办、乡城管队、乡派出所、乡环保办)

(3)树立文明乡风。充分发挥农村老年人协会、乡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等活动平台,大力弘扬孝道文化,传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厚养薄葬的良好家风;积极宣传殡葬改革政策法规、绿色殡葬理念,引导老年人树立丧事简办观念,引导村民在本村指定的场所办丧,骨灰安葬到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责任单位:各村(居)、乡宣传办、乡综治办、乡文明办、乡民政所、乡环保办、乡老干支部、乡老年体协)

(四)常态化管理阶段(2019年6月以后)

1.组织“回头看”,查漏补缺。乡党委、政府将适时组织对各村(居)以及有关责任单位殡葬改革工作进行考核验收,总结交流各地推行火化、整治散埋乱葬和移风易俗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查漏补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责任单位:乡殡葬改革领导小组)

2.完善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殡葬执法队伍建设,明确责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落实到位,形成工作常态、机制长效的殡葬改革工作格局。对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发现、严厉打击、防止反弹,确保火化率100%,入葬公墓(骨灰堂)100%,丧事简办、文明祭祀100%。(责任单位:各村(居)、乡直(办)各单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居)、乡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改善农村社区环境的重要举措,实行属地管理,把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的“一把手”责任工程,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协调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由县级抓总推进,乡级主体落实,村组主动实施,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格局。

(二)强化执法监管。

1.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配强殡葬执法专业和应急队伍。全乡组建一支30人左右以乡村干部、城管人员和民兵为主,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队、基层法庭、林业工作站等人员组成的殡葬执法队伍。为保障执法到位,落实有力,必要时可以实施划片区联合执法或者申请县殡葬执法大队强制执法,确保在推行遗体火化、散埋乱葬整治、实施“三禁”等工作进程中遭遇抗拒行为时,能随时协调片区工作组和县、乡执法队伍一起联合执法。(责任单位:乡殡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乡民政所、乡财政所、乡派出所、乡城管队、乡林业工作站、乡人社所)

2.建立乡村信息网络。大力推进殡葬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县、乡、村、组、村(居)民和殡葬服务单位管理服务网络平台。乡政府在民政所人员以外落实2名以上殡葬改革工作专干,负责本乡殡葬改革工作。村级要建立健全殡葬信息员队伍,各(村)居委会书记或主任、村小组长兼任本村殡葬改革信息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遗体火化、散埋乱葬、骨灰入公墓等殡葬信息收集;负责为丧属及时与殡仪馆联系接运遗体火化(殡仪馆服务电话:2222614,手机:13879606655);负责骨灰跟踪管理,联系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管理人员安排骨灰安葬(放),负责对暂时不安葬(放)在公墓(骨灰堂)的骨灰临时存放地点进行登记并对骨灰以后的去向实施监管;负责引导相关人员及时做好上门劝导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县财政按属地火化数给予信息员队伍400元/具的奖励补助。同时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对偷埋遗体和骨灰散埋乱葬举报属实者分别按每具1000元给予奖励(多人举报同一案件时,以最先举报人的举报时间为准)。举报电话:2524511,手机:18179659702、18079655849。(责任单位:各村(居)、乡民政所)

(三)强化资金保障。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由县财政给予10-20万元/亩建设奖补资金。对农村骨灰堂,按每平方米1300元标准进行奖补;2018年至2020年,县财政每年列支450万元保障殡葬改革工作经费。2021年起,县本级财政每年预算150万元,保障殡葬改革和管理日常开支。乡政府将相关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四)强化示范引领。全乡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要求,带头实行遗体火化,带头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带头实行节俭治丧,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带头治理散埋乱葬,并加强对直系亲属和身边人员丧事活动的教育,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自律意识和党纪法规的刚性约束,主动做殡葬改革的践行者、生态文明的推动者、文明风尚的引领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将党员干部落实殡葬改革政策情况(包括火化、骨灰安葬、“三沿六区”可视范围散埋乱葬直系亲属坟墓迁移等情况)纳入“两报告一承诺”内容,把殡葬改革政策纳入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教育管理之中,签订承诺书,对党员干部及其直系亲属违反殡葬改革政策的由纪委等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领导干部一律先免职再处理,一般公职人员实行先停职纠正,并约谈所在单位领导,取消文明单位、综治工作等评优评先资格。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积极引导乡贤(名人、富人及企业主)、风水先生、优抚对象、享受优惠政策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带头执行文明节俭办丧规定的自觉性。(责任单位:各村(居)、乡纪委、乡综治办、乡组织办、乡民政所、乡扶贫站)

(五)强化部门协调。民政所是推进全乡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牵头单位,负责统筹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纪委、组织、机关党支部负责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带头执行殡葬改革规定,查处殡葬改革工作中的违规违纪问题;综治办负责将殡葬改革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加强对八仙、礼生、道士、风水先生、棺木匠、墓具加工经销商、乐手等殡葬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转化,做好殡葬改革的WW工作;宣传部门负责绿色殡葬、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网络舆论引导和监测,以及绿色殡葬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和教育引导,督促指导村(居)抓好宣传工作,营造浓厚氛围;文明办负责把殡葬改革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来推进;农技(机)站负责把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同部署、同落实;组织办负责落实殡葬管理机构的人员编制,配齐配强殡葬执法队伍。城管队负责取缔辖区内占道销售祭品,劝导并制止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搭设灵棚、沿街游丧、抛撒纸钱、燃放鞭炮等办丧扰民行为;财政所、经管站负责殡葬改革工作的资金落实;人社所、派出所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凭火化证、骨灰安放证明发放丧葬费及相关补贴政策,强化信息共享和执法检查;村镇规划所负责落实公益性公墓规划布局、依法办理用地批准手续,查处非法占用耕地的散埋乱葬行为;林业工作站负责强化林地管理,对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建墓、乱砍滥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水管站负责查处水库、河流、堤坝等水利设施周边散埋乱葬行为;环保办负责公墓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严防水源污染;卫生院、计生办负责对传染病患者遗体的防疫工作,指导做好传染病患者遗体的消毒处理工作,配合殡葬管理部门做好医院内死亡病人遗体火化工作;派出所负责对阻碍殡葬执法、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员依法严惩;中小学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教育,加大宣传“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的力度;市监部门负责加强丧葬用品市场的监管,依法查处经营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丧葬用品行为,收缴销毁非法丧葬用品;民宗部门要依法规范宗教场所建设骨灰存放设施等行为;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切实解决殡葬改革中的有关问题。

按照之前的分工明确乡干部挂片驻村帮扶责任,全面落实科级干部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将帮扶殡葬改革工作成效纳入评先评优和年度目标考核。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2

上半年,区文明办重点围绕各项文明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移风易俗、乡贤孝贤评选等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文明创建

(一)组织开展了《区文明单位认领路口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并于4月9日在区委广场举行了1400余人参加的活动启动仪式。此活动涉及城区66个文明单位,中华路7个路口,以文明城市创建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线,以文明交通为重点,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志愿精神,倡导文明新风,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这次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短时间的集中突击行动,而是一项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活动,通过绵绵之力,久久为功,引导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推进城市的文明进步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二)制定了《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办法(草稿)》和《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考核细则(草稿)》。目前已征求纪委、财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和各县级领导的意见,并经常委会讨论两次,正等待市级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的定稿,然后根据市级定稿最终制定区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并印发至全区各单位。

(三)组织召开了区首届文明家庭表扬大会。5月15日上午,在西会堂隆重举办了区首届文明家庭表扬大会,会前,张福龙、李书京、宋茂民、刘培廷、王佳隽、申瑞萍等区领导亲切会见了100户文明家庭代表并合影留念。会上刘培廷对全区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此次表扬大会充分展示了区家庭文明建设丰硕成果,展现了区文明家庭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了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力。

(四)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推动完成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区文明办制定并下发了《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全区农村普遍建成人居环境更美、道德素质更高、社会风尚更好、文化服务更优、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美丽乡村,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力争80%的村镇达到区级及区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全区各镇街根据全省文明村镇创建标准对辖区内各行政村达标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并根据方案要求建立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台账及创建计划,目前全区文明村覆盖率达37.13%。

二、移风易俗工作

(一)及早组织召开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会议。1月12日组织召开了由各镇、街道办事处镇长(主任)、宣传委员、民政办主任参加的全区移风易俗工作会议,印发了《2018年度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和《移风易俗工作督导方案》,安排部署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

(二)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和工具,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全方位宣传。一是媒体宣传。在区电视台和传媒网开辟“移风易俗树新风”专题栏目,及时报道全区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情况及先进典型。各镇、街道利用“为村平台”、“微信公众号”大力推送移风易俗工作信息。二是工具宣传。利用村村响、宣传车、宣传栏、文明一条街、文体小广场、道德讲堂等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尤其是加大对红白理事会知晓率的宣传。三是平面宣传。通过印发倡议书、悬挂条幅、书写墙体标语、印发移风易俗年画等方式让移风易俗入眼入脑入心。四是时机宣传。利用春节、清明、等重要节日加大宣教,利用秧歌广场舞大赛、宣讲、红白理事会挂牌操持红白事等有利时机加大宣传。五是入户宣传。各镇、街道包村干部进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宣讲,讲解移风易俗的好处,说服和引导自觉遵规守法,简办红白事。六是文艺团体宣传。发挥文艺团体、村居文艺队伍作用,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移风易俗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会长例会制度。各镇、街道完善红白理事会会长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及时掌握各村(社区)红白事宜和红白理事会工作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月报备制度。各村(社区)每月底向镇、街道报备下月本村(社区)红白事排查情况,镇、街道建立报备档案,对排查出的红白事结合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安排专人提前介入,积极引导,并指导村红白理事会按简办要求办理红白事。镇、街道每月底向区文明办、区民政局报送本镇、街道下月红白事排查情况。区文明办、区民政局组织人员抽查红白事办理情况,发现违规办理或排查不认真、漏报、瞒报的,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台账制度。各村(社区)红白喜事由村红白理事会统一操办,并建立办理台账,详细记录当事人姓名、时间、地点、标准等相关内容,同时留存操持红白事的影像资料。四是挂牌理事制度。各镇、街道统一制作红白理事会胸牌,并分发到各村红白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必须挂牌操持红白事。五是群众举报制度。各镇、街道均设立举报电话,并与区举报电话一并在各村、社区显要位置张贴公示。

(四)制定了红白理事会改选指导意见,督导各镇、街道村(社区)两委换届完成后迅速进行红白理事会改选。红白理事会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覆盖到自然村,自然村设分会。红白理事会会长由村(社区)支部书记或村(社区)主任担任,设立一名专职副会长,推选各自然村德高望重、公道正派、政治觉悟高、服务意识强、有礼仪特长的党员干部、老同志、家族长、社会贤达等进入理事会。至4月中旬,全区599个行政村红白理事已全部改选完成。

(五)组织召开了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议。4月20日召开了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议。培训会围绕红白理事会职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流程、减少大操大办关键环节、如何做好宣传和引导群众等内容和工作技能,以及公益性公墓建设的要求等重点工作,进行了专题培训。受训人员700余人。

(六)组织开展“唱响文明乡风 推动移风易俗”曲艺巡演活动。由区琴韵曲艺团编排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讲文明树新风段子,在15个镇街进行了巡演,活动从4月1日一直持续到6月14日,共计演出150场。通过山东琴书这一通俗易懂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演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

(七)开展了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4月29日,区文明办委托区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区各镇、街道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群众满意度调查。全区群众满意度平均达到9.12分,较2017年全年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群众满意度平均分8.65分,提高了0.47分,其中:13个镇、街道群众满意度超过9分,这是历次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最好的一次。目前,婚事新办, 丧事简办在全区蔚然成风。

三、组织开展了“乡贤”、“孝贤”评选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和孝贤文化,倡树文明新风,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首届区“乡贤”和“孝贤”评选活动。目前区评选委员会对各镇街、区直各单位推荐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了综合评审,适时将进行表扬。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移风易俗工作,文明村镇创建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启动并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一是筹备组织召开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编印创城材料汇编,包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领导小组、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联责任制实施方案、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方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导手册等材料。二是加强督导调度,一周一通报,两周组织一次集中督导。三是加大宣传,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营造市民群众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浓厚氛围。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对工作落后的进行通报批评、约谈负责人、大会表态、媒体曝光、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暂停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资格或本年度不得被评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四是继续开展文明单位认领路口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步扩增活动路口和参与单位。

二、扎实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一是组织召开全区红白理事会会长培训会;二是选树推广移风易俗典型示范村,形成学有典型、赶有标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三、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结合全区文明村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3

一、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夯实改革基础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镇按照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全镇实际情况,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移风易俗改革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将移风易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此基础上,先后修订出台《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丧事简办的实施方案》、《**镇管区工作考核办法》、《**镇村四职干部动态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文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管区、村庄考核,直接与管区书记及村庄四职干部绩效工资挂钩,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小组迅速行动

镇级改革领导小组按照镇党委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对全镇114个村庄的广泛摸排调研,按照村庄规模、经济情况、风俗习惯进行划分,最终确定了第一批30个改革试点村庄,并组织全体管区书记和试点村支部书记到先进镇办学习经验,先后多次邀请市文明办领导来我镇指导工作。同时,先后印刷了“丧葬俭办不铺张、多省钱物孝爹娘”等群众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300余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0000余份,引导村民了解改革、接受改革、参与改革,为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管区村庄全面铺开

各管区根据改革小组的安排部署,迅速召开村庄支部书记会议,认真传达会议精神和目标要求。各村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先后召开村两委会议、白事理事会成员会议,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改革方案,最终通过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一、四个取消、四个倡导,推树文明新风

(一)取消派客代客,倡导白事大厅,破题丧事简办

为破解丧事宴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这一难题,我们充分利用村庄现有的老年人食堂、空闲办公场所等设施,建立专门的“白事大厅”,为村民丧事就餐提供场所。“白事大厅”要求丧主严格按照村庄白事理事会章程,取消派客代客,取消喇叭鼓手、纸扎烧纸等封建迷信活动,并对用餐标准和桌数严格把关,安排丧主的亲朋好友在殡葬当日来大厅统一就餐。通过西王庄、石家河崖等试点先行,发现“白事大厅”既节俭又不失体面,即适合民情又符合民意,群众非常乐于接受。目前,“建白事大厅,省一万块钱”在**镇已形成广泛共识,很多村庄正在加快建设中。白事大厅的使用,大大削减了丧主的支出,将费用由过去的上万元节省至现在的2000元以下,每起丧事节省8000元。

(二)取消二次装棺,倡导墓地革新,破除陈规陋习

我镇曾普遍存在骨灰盒“二次装棺”再行下葬的习俗,不仅丧葬费用较大,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极其严重。棺材的长度1.8×0.8米,夫妻墓穴2.5×2.0米,坟头3×3米。据统计一个大坟头需要挖掘机、人工、水泥、沙等各类支出约3500元,占地9平方米,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以孝源店子、西王家庄、石家河崖等村庄为示范村,倡导骨灰盒直接入土、生态公墓、新式墓园等入葬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镇已建成和在建村级公墓34个,114个村庄全部取消“二次装棺”。现在入葬仅使用骨灰盒只需花费400元,建1.1×0.8平方米的双墓穴即可,可节省开支3100元,节约土地资源8平方米。这一举措在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的同时,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互相攀比兴建 “大坟头”的局面,将墓地使用年限延长了10年,形成了文明入葬的新风尚。

(三)取消三日拜旌,提倡二日殡葬,削减繁礼冗节

我镇传统的殡葬,需要二日圆庙,三日早晨拜旌。圆庙、拜旌需要诸多贡品,并且由拜旌师傅身穿长袍戴礼帽,行三跪九叩十八揖之礼,整个过程逝者子女不停跪拜,长达一两个小时之久。这一陋习耗费大量的财力、精力,让丧者的亲属尤其子女精疲力尽,苦不堪言。为破除这一陋习,我镇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征集民意,出台《**镇移风易俗实施意见》,规范村庄修改《白事理事会章程》,将三日拜旌这一繁礼冗节坚决取消。同时倡导逝者去世后二日内下葬,简化程序,减轻负担。这一改革举措,受到了群众的极大认可和欢迎,群众满意度达到了100%。

(四)取消高额婚礼,倡导喜事大厅,树立新型婚恋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喜宴已从家中请客改为酒店宴请,并且互相攀比,大操大办。**作为城乡结合部,彩礼高、规模大、婚宴奢,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很大浪费,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此,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镇大力倡导新型婚恋观,约束婚事中的不良习俗,在全镇大力宣传、倡导婚事彩礼节省。同时,为节约婚庆奢侈浪费,鼓励有条件村庄建立喜事大厅,按照喜事新办的村民可在喜事大厅里举行婚礼,免费提供主持司仪、使用场地、喜庆节目、锣鼓器乐,可节约2万余元。目前,我镇已建立喜事大厅6处,年后共办理16起婚礼,节省32万余元,广大群众新的婚恋观、价值观逐步形成。

三、改革工作成效

(一)经济效益

移风易俗改革之前,丧葬费用巨大,繁礼冗节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精力。通过前期大量的走访调研,村民办理丧事花费少则15000元,多则30000余元。改革取消了鼓手、喇叭、拜旌等众多封建陋习,丧主只需要承担灵车、骨灰盒、打坟几项支出,费用缩减到1500元左右。2017年,我镇共去世1018人,改革后仅丧葬费用便可节省1500万元左右。在节省巨额开支的同时,厚养薄葬、勤俭持家蔚然成风。

(二)社会效益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4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倡议书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倡议书会更加事半功倍。写起倡议书来就毫无头绪?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文明办移风易俗倡议书,欢迎阅读!

文明办移风易俗倡议书1广大城乡居民朋友们:

春节将至,为营造文明、祥和、节俭、健康、平安的春节氛围,县文明办特向全县人民发出“移风易俗文明过节”的倡议:

过一个文明年。倡导用鲜花祭祀和种植纪念树等文明环保祭祀方式;倡导文明出游,爱护公共设施,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文明行为;倡导积极参加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过一个节俭年。倡导科学健康的就餐生活方式,提倡在婚丧嫁娶中少办酒席,摒弃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提倡用电话、微信、网络通讯等新兴媒体文明拜年;倡导给孩子健康向上、有意义的压岁礼。

过一个和谐年。弘扬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积极参与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过一个平安年。加强安全防范,注意防火、防盗和食品安全。增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不乱停乱放,不酒后驾车。自觉抵制各种陈规陋习,不酗酒、不,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

移风易俗迎新春,文明过节气象新。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祝全县人民新春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__办公室

20__年8月17日

文明办移风易俗倡议书2广大党员同志:

近年来,我镇居民在举办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活动中,逐渐出现了广邀宾朋、隆重设宴、占道搭棚、搭台唱戏等大操大办现象,酒宴规格越来越高,礼金额度越来越大,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城乡居民不堪重负。这些不良习俗既影响了我镇的形象,又对广大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背道而驰。为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和弘扬文明新风,特向全镇党员同志提出如下倡议:

一、移风易俗

全镇党员同志要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为已任,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凡事从简的原则,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动员身边的家人、亲属、朋友做起,争做移风易俗的模范。

二、婚事新办

结婚是人生大事,但并非酒席档次越高越好、排场越大越好。婚礼中礼金重重叠叠,宴席接连不断,不仅耽误正常工作生活,也给家庭和亲朋好友增加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我们倡导控制婚宴规模、缩小宴请范围、减少宴请天数,不要因虚荣攀比而大操大力。

三、丧事简办

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避免大送花圈、哀乐扰民、大摆宴席;不燃放或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以环保、简朴、文明的葬礼方式,表达对逝者的追思,力争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其他事少办

近年来,我镇居民举办宴席的种类和名目越来越多,孩子满月、周岁、升学、订婚、寿宴、乔迁等都盛行大操大办,浪费现象特别严重。因此,我们倡导根据各自家庭情况量力而行,尽量少办或不办,用置办酒席的钱多做些善举,从自我做起,破除不良传统,逐渐形成简办少办、文明宴请的健康习俗。

五、凡事从简

我们倡导从烟酒菜品上降低档次,从宴请范围上减小规模,控制菜品规格、降低礼金标准、缩小随礼范围,避免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等现象,努力形成文明和谐的宴请风气。

良好习惯需要我们自觉养成,社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文明节俭为荣、大操大办为耻;以艰苦朴素为荣、爱慕虚荣为耻;以厉行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同时,要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开展宣传,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切实减少“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提升长阳整体文明程度,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__办公室

20__年8月17日

文明办移风易俗倡议书3广大居民朋友们:

为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和《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祭祖节等传统祭祀日开展文明祭祀倡议如下:

一、遵守规定,规范祭祀。城区市民应在划定区域的祭祀焚烧炉(盆)内焚烧祭祀用品,不在城区主干道、居民区、办公区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严控区和祭祀焚烧炉(盆)外随意焚烧祭品、泼倒汤水。

二、厚养薄葬,节俭祭祀。遵守社会公德,弘扬尊老敬老传统,树立“厚养薄葬”理念,积极倡导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以低碳方式表达缅怀之情,坚决反对丧葬祭祀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的做法。

三、文明祭祀,移风易俗。积极开展家庭追思会、网上祭祀、鲜花水果祭祀等文明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以绿色、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

四、服从管理,安全祭祀。广大居民应摒弃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随意烧纸的不文明祭祀方式,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劝导和监督,自觉维护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严防火灾和意外事故发生。

五、干部带头,率先垂范。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要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及时劝阻不良祭祀行为,带领广大市民用实际行动维护大美高台的.良好形象。

朋友们,绿色低碳是永续发展的前提,文明有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努力,用文明行为扮靓城市,为建设幸福美好新高台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台县文明办

20__年2月

文明办移风易俗倡议书4村民们: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婚事喜事隆重盛办、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日渐盛行,导致广大群众不堪经济重负,不堪时间耗费和环境压力,有损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社会文明进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村民群众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移风易俗。

广大村民群众要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为己任,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凡事从简的原则,党员干部要带头,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动员身边的家人、亲属、朋友、同事做起,争做移风易俗的模范。

二、婚事新办。

1、提倡婚事新办。

鼓励、支持新婚夫妇参加集体婚礼或旅游结婚,树立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倡导婚事不大办宴席,不化整为零、异地再办,不搞豪华车队,本村村民婚礼酒席不超过35桌(含分散场次,每桌不超过10人),同时婚宴精简菜肴,不铺张浪费,不发放礼金、礼品,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2、党员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操办婚事应参照《关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治理大操大办、推进基层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带头从简,酒席不超过25桌(含分散场次,每桌不超过10人),不铺张浪费,不借机敛财,不发放礼金、礼品。

三、丧事简办。

1、树立厚养简葬观念。

提倡老人在世时多尽孝道,孝老敬老;老人去世时,丧事从简。丧事活动必须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权益。

2、推行文明殡葬

实行遗体火化,不得土葬或者将骨灰装棺再葬,不得超标准建墓立碑,禁止修建“活人墓”、大墓、豪华墓。

3、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本村村民操办丧事酒席不超过40桌(含分散场次,每桌不超过10人),父母丧事,兄弟较多的(含3人以上)丧事酒席不超过50桌(含分散场次,每桌不超过10人)。膳食从简,不发放礼金、礼品,每场活动乐队不得超过3支,每队人数不超过15人。

4、党员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操办丧事应参照《关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综合治理大操大办、推进基层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带头从简,酒席不超过30桌(含分散场次,每桌不超过10人),父母丧事,兄弟较多的(含3人以上)丧事酒席不超过40桌(含分散场次,每桌不超过10人),不铺张浪费,不借机敛财,不发放礼金、礼品,每场活动乐队不得超过3支,每队人数不超过15人。

四、喜事小办。

提倡孩子满月、订婚、老人做寿、乔迁等喜事小办,在亲朋好友间可以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大摆筵席、派发红包钱款、铺张浪费办喜事,自觉抵制他有我有相互攀比、奢华阔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

五、办事有序。

我们倡导由各自然村理事会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的村民,组成红白理事会,统一宴请标准,在帮助料理红白喜事的同时,起到监督作用。

良好的习俗需要我们去培养,文明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创造。广大村民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营造节俭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共创和谐十洋、共建美好家园!

__办公室

20__年8月17日

文明办移风易俗倡议书5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提升我县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我们倡议:

一、崇尚节俭,婚事新办。

提倡适度办婚礼、节俭过日子,不攀比斗阔,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不借机敛财,不举办违反规定和超出能力范围的婚礼。反对低俗、庸俗、媚俗行为,提倡集体婚礼、植树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做到贺喜庆祝有分寸,礼尚往来有尺度,人情世故讲法纪。

二、厚养薄葬,丧事简办。

百善孝为先,要传承尊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自觉树立厚养薄葬观念。对老人多一些生前的关爱和温暖,常回家看看,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治办丧事时要从简,服从殡葬管理,不乱搭灵堂,不沿街游丧,不乱烧纸钱,不乱燃鞭炮,不悬挂拱门,不搞封建迷信,不修建豪华坟墓,提倡遗体火化和生态安葬;清明祭祖,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冥币、燃放鞭炮,不违规用火。鼓励网上祭奠、送鲜花、植树、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奠活动,用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方式表达哀思。

三、反对攀比,倡树新风。

提倡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事宜一律不大范围操办,范围以家人、亲属为主,鼓励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贺意。杜绝滥发请帖、收受礼金、大摆筵席、铺张浪费,不增加多余的人情、财务负担。坚决抵制他有我有互攀比、奢华阔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

四、好事多办,修身养德。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环境保护、关爱他人、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做到文明用餐、文明上网、文明出行、文明过节,自觉远离酒桌牌桌,严禁涉毒涉赌,杜绝各类封建迷信活动;主动传家训、立家规、严家风,培养子女勤俭节约、孝敬老人,教育子女走正道、讲规矩,营造文明和谐的家庭环境。

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清朗的社会风尚,是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每个市民责无旁贷的义务。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率先垂范,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广大干部群众要积极参与、自觉践行。全社会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建设新时代魅力巨鹿贡献力量!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五华、建设绿色五华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力营造领导重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处殡葬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我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三、宣传主题

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传播先进殡葬文化,树立现代殡葬理念;宣传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倡导科学、文明的殡葬行为,营造治理滇池面山乱埋乱葬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绿色殡葬、和谐五华服务。

四、宣传时间

2009年3月20-2009年4月15日。

五、宣传地点

办事处在班庄村老坟地上山路口、黑筇路三碗水湖路口、黑筇路转玉案山公墓路口等处开展宣传;

团山、眠宗、海源三家社区在各社区护林防火宣传点开展宣传;

黑林铺、龙院、眠山三家社区在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设点开展宣传。

六、宣传方式

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悬挂布标、接受群众咨询、出黑板报等形式。

七、宣传内容

(一)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乱埋乱葬的公告》及《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殡葬的若干规定》;

(二)进行骨灰进公墓,处理多样化的宣传;

(三)提倡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俗,积极推行火葬;

(四)宣传绿色生态葬法和创建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典型事例;突出重点宣传公益性生态墓园建设,深入推动骨灰处理多样化的经验;

(五)进行禁止毁坏山林、耕地,占用土地私建坟墓的宣传;

(六)进行禁止在经营性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外建造坟墓及违法修建活人墓的宣传;

(七)宣传殡葬改革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群众办丧负担,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八、工作要求

办事处负责印制宣传材料和宣传布标,并发动参加清明节期间护林防火的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殡葬宣传活动;

团山、昭宗、海源三家社区要将清明期间的殡葬宣传活动与护林防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上坟扫墓必经路口悬挂布标,发放宣传材料;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6

根据国家、省、市、区民政部门在清明节期间的统一部署计划,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处殡葬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大我处对滇池面山乱埋乱葬的整治力度,促进黑林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按照《五华区关于开展清明节期间殡葬改革工作宣传活动方案》(五民[20xx]35号)文件精神,结合黑林铺实际,就开展清明期间殡葬改革宣传活动,特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五华、建设绿色五华为主题,广泛深入地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大力营造领导重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处殡葬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我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 长:康 宁(街道办事处主任)

副组长:赵 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姚 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何才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汤 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倪红昆(黑林铺派出所所长)

袁志坚(海源派出所所长)

成 员:储毓华(行政办公室主任)

尹 勇(城建监察中队队长)

李 华(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

冉意辉(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

张 斌(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马朔烽(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

范林华(团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李绍先(海源社区居委会主任)

段永文(昭宗社区居委会主任)

周 惠(黑林铺社区居委会主任)

段彩娥(眠山社区居委会主任)

董玉林(龙院社区居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建办,办公室主任由马朔烽担任。

三、宣传主题

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传播先进殡葬文化,树立现代殡葬理念;宣传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倡导科学、文明的殡葬行为,营造治理滇池面山乱埋乱葬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绿色殡葬、和谐五华服务。

四、宣传时间

20xx年3月20-20xx年4月15日。

五、宣传地点

办事处在班庄村老坟地上山路口、黑筇路三碗水湖路口、黑筇路转玉案山公墓路口等处开展宣传;

团山、眠宗、海源三家社区在各社区护林防火宣传点开展宣传;

黑林铺、龙院、眠山三家社区在辖区内人员密集场所设点开展宣传。

六、宣传方式

采取印发宣传资料、悬挂布标、接受群众咨询、出黑板报等形式。

七、宣传内容

(一)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乱埋乱葬的公告》及《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移风易俗促进文明殡葬的若干规定》;

(二)进行骨灰进公墓,处理多样化的宣传;

(三)提倡移风易俗,革除丧葬陋俗,积极推行火葬;

(四)宣传绿色生态葬法和创建文明祭祀新风尚的典型事例;突出重点宣传公益性生态墓园建设,深入推动骨灰处理多样化的经验;

(五)进行禁止毁坏山林、耕地,占用土地私建坟墓的宣传;

(六)进行禁止在经营性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以外建造坟墓及违法修建活人墓的宣传;

(七)宣传殡葬改革对于净化社会风气、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群众办丧负担,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八、工作要求

办事处负责印制宣传材料和宣传布标,并发动参加清明节期间护林防火的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殡葬宣传活动

团山、昭宗、海源三家社区要将清明期间的殡葬宣传活动与护林防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上坟扫墓必经路口悬挂布标,发放宣传材料;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7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幸福院制度建设,为农村老人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保护伞”,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新发展。下面小编准备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按照《中共X区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成立乡村振兴五个专班抓好工作推进落实的通知》要求,区民政局作为乡村组织振兴工作专班牵头推进单位,深入贯彻落实区《乡村组织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倡导文明乡村行动,大力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全面务实开创民政工作。现对照《乡村振兴五个专班重点任务清单》,梳理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工作开展完成情况及成效

(一)全面提高城乡社区治理能力。一是健全村委会班子。按照全市推进基层组织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相关要求,对现任X区村委会班子进行摸底统计,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做好补选工作,确保村级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截至X月X日,全区缺职村委会全部完成补选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依托村民会议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大力推进全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实现村务公开阳光、透明。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20xx年全区X个村完成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三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在总结近几年村务公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X区村务公开目录》。各村对照《X省村务公开条例》、《X区村务公开目录》要求,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在全面公开财务、事务、政务的基础上,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做到既详细全面,又通俗易懂,让村级事务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进一步推行X区协商民主的“三三制”模式,指导推进全区村、社区基层协商民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推动建立多层次村级协商机制。四是搭建农村社区服务平台。20xx年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个,初步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室内室外设施相结合的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网络。通过统筹整合乡村服务资源,在农村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扎实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各项工作。

(二)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一是着力强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20xx年区民政局先后制作发放移风易俗年画X万余张、移风易俗宣传品X余件,给各村安装婚丧简办流程图展板X块,实现“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村规民约”在农村社区全覆盖,进一步树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同时,指导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尤其针对外来人口和拆迁村村民,开展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二是大力推行文明节俭婚丧模式。指导全区各村(居)修改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把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红白理事管理细则,制定《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并与村民签订《婚丧简办事宜承诺书》, 进一步推行文明节俭婚丧模式。三是深入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培训。20xx年9月份区民政局举办了X区移风易俗工作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就“民俗与移风易俗”、“婚事新办的操作方法及如何提高红白理事会的服务能力”两个主题作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城郊八办分管社会事务工作的领导、社会事务科科长及X个村(居)红白理事会会长指导和推动移风易俗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对照《全区乡村文明工作考评细则》,对全区村(居)的移风易俗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考评。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三)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农村幸福院X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初见成效,基本能够满足所在村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一是政策扶持,有序推进。根据《X省养老服务业省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方案》《X市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实施细则〉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运营给予补助,促进幸福院建设的有序性、快速性。二是标准打造,定位明确。把高标准打造农村幸福院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现有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村级阵地建设等民生保障工程有机结合,坚持一村一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实现布局合理、资源共享。按照“能改建不新建、服务最大化”的思路,最大限度盘活闲置集体房产等资源,充分利用各类服务设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改建、扩建,解决幸福院建设场所问题。三是科学管理,有效运营。夯实区、街道、村三级责任,凝聚多方合力。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自主互助”的原则,明确农村幸福院建设、运行和管理主体为村民委员会,所在街道负责监督管理,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管理,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赠活动。同时,倡导村监委会、农村老年协会积极参与管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四)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xx年全年共为X户次X人次发放农村低保金及各类补贴X万元。并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村低保申请对象、收入和财产认定标准,扣减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等,放宽申请条件,将符合政策的农村困难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应保尽保”。同时,自20xx年X月X日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X元,高于市定贫困标准线每人每年X元。二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整户识别、按户帮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按户施保为主、按人施保为辅。并将整户无劳动力或劳动力较弱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兜底保障的重点,按规定程序有序纳入农村低保。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可继续保留低保待遇X个月,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并要针对不同救助类型,优化规范临时救助审核审批程序,进一步增强临时救助的可及性、时效性、公正性。为提高临时救助的及时性,已全面落实区民政局委托街道开展临时救助审批的规定,全面建立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委托街道直接审批的临时救助金额每次不超过X元/户,20xx年春节期间为X户农村困难家庭发放临时性救助金X万元。

(五)建立健全农村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全面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底数,及时更新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儿童关爱保护标准体系,每年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台账与实际相比达到零误差。截至目前,X区没有农村留守儿童。二是根据民政部开展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区X个街道办事处各配备一名“儿童督导员”,X个村(居)各配备一名 “儿童主任”,实现街道、村(居)全覆盖。每个街道、每个村(居)都有专人负责儿童福利相关工作,并将信息全部录入X省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系统。并对各街道办事处“儿童督导员”和各村(居)“儿童主任”进行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儿童工作服务水平,用更加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三是区民政局加强与妇联、残联、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共同开展好“合理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工作,建立“政府、学校、社会、村居、家庭”五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体系。如有新增的农村留守儿童将及时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坚决杜绝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现象,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优势。积极引导区属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开展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引导会员单位积极主动作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X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间的纽带作用,凝聚多方养老服务力量,共同努力解决好乡村养老服务工作,把养老政策落到实处,不断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广“互联网+养老”模式,重点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推动乡村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X区文旅会展业协会,与驻区文化旅游企业单位联合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以X等打造非遗传统文化旅游,以X打造商贸旅游,以XX等打造乡村旅游。围绕会展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策划旅游产品,完善X全域旅游网络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发挥村级财务委托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作用,贯彻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村级会计制度,促进村级财务监管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村级资金的委托管理、村民自治和规范使用,加强农村源头治腐,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存在的矛盾问题

(一)城乡社区治理方面。一是村干部服务效能有待优化。部分村委会人员主动联系服务群众、靠上解决问题的意识有所欠缺,有的存在办事效率低、混日子现象,工作理念、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协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用房困难较大,资金紧缺、建设进度较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紧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少,街道办事处财政压力大,区级财政没有设置相应配套资金,导致出现建设进度慢的问题。三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摸排力度还需进一步提升,群众主动检举揭发涉黑涉恶问题线索还是有限。有些线索排查,需要协调部门和街道,需要人力、时间,进展较慢。四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支持。专业社工待遇偏低,晋升渠道窄,人员流动较大,影响了全区专业社会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且服务范围窄,目前,已经设置社工项目组的街道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专业社工服务尚未在广大农村地区铺开。一方面,农村地区对社会工作了解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引入专业社工人才的意识;另一方面,部分专业社工认为乡村环境条件差,待遇低,不愿去乡村从事社工服务。

(二)深化移风易俗方面。一是村红白理事会建设有待加强。虽然各村(居)制定了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并上墙,但有的红白理事会自我管理和热心服务的能力有待加强。二是群众思想观念有待转变。通过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改变,但少数村民婚丧嫁娶中相互攀比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农村幸福院建设方面。一是在民政部门倡导的村级主办和互助服务上,政府支持及社会参与发展不平衡,亟待加强。二是资金缺少问题,省、市、区三级虽然给予扶持资金,但力度较小,不能有效满足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需要。三是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差,自身投入资金不足,难以打造高标准高档次的幸福院,影响了农村养老更快发展。

三、下步工作思路打算

(一)进一步提升城乡治理水平。一是督促列入20xx年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计划街道,按标准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在农村社区推广“一站式”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村务公开情况的检查力度。二是继续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持续做好宣传、线索摸排、督导等工作,及时分析研判和通报新情况、新问题,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对出现缺职的村委会,及时指导街道按程序补齐班子。三是探索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人才配置办法,大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鼓励其到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的晋升机制,鼓励更多优秀人才留得住、愿意留在乡村做出贡献,不断提高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推进服务进一步向农村延申。

(二)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成效。一是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按照移风易俗宣传工作零死角的要求,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求各街道办事处结合各类文艺演出,在节目中穿插进行移风易俗有奖问答,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各村(居)充分利用村广播、公开栏、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尤其针对外来人口和拆迁村村民,要实现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全覆盖。同时,要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现代信息化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努力将移风易俗和红白理事会建设宣传到每家每户。二是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各村在已制定的《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基础上,要通过开展向村民征求意见活动,了解村民对现行婚丧简办标准的满意情况和落实情况。根据征求的意见,各村对现行《婚丧事宜简办标准》再进一步细化,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现象的发生。三是着力提升红白理事会服务水平。指导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管,全面了解掌握村民对红白理事会服务的满意度。定期公示红白理事会服务情况,让村民对服务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严格落实红白理事会向街道办事处每月一报制度,街道办事处对红白理事会活动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服务不到位、工作不认真、群众意见大的红白理事会,街道办事处及时指导村两委对其进行重新改选。四是积极倡导节地绿色生态安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及生态纪念林的选址规划,不断加大生态安葬宣传力度,对选择生态葬居民继续给予资金奖补,在全区倡导“文明祭扫、生态环保、移风易俗”的殡葬新风尚,努力提升全区村居民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文明意识。

(三)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力争更多的农村老年人参与社会化养老,提高农村幸福院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障作用。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幸福院制度建设,为农村老人搭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保护伞”,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实现新发展。

(四)进一步推进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一是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深入各个村(居)开展关爱儿童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提升关爱保护服务的专业意识和能力,确保关爱保护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二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持续加强与各街道“儿童联络员”和各村(居)“儿童主任”的联系沟通,并将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指导各街道办事处、村(居)做好外出务工父母的教育工作,尽到父母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三是专业社工组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纳入项目执行团队,形成良性互动,逐步搭建起一支“专业社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的关爱服务人才队伍,共同开展做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确保一旦发现新增农村留守儿童,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无人监护现象。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8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做好2017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通知》(x函〔2017〕x号)精神,全面做好我市2017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工作,切实保障群众人身安全,优化殡葬服务,倡导移风易俗,推进殡葬改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入开展安全检查,及早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清明节是广大群众缅怀先人,传递亲情的重要节日,清明祭扫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要从迎接党的顺利召开的政治高度,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做好今年清明节期间祭扫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清明祭扫活动平安有序,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

生。各地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的负责同志要提前深入一线实地检查,完善清明祭扫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值守、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清明祭扫的各项安全预防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对安全隐患排查中组织不力、责任不落实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必须责令限期改正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大力提升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要持续深化“殡葬服务提升年”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完善制度、健全设施、精准服务、廉洁从业等核心目标,深入查找问题和不足,细化工作措施,督促和指导殡葬服务机构做到“八不得、八提升”:不得出现“生、冷、硬、推”的服务态度,强化人员素质,提升人文化、专业化服务水平;不得出现脏乱差的服务环境,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整洁温馨和绿化水平;不得擅自增设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落实价格管理要求,提升严格执行价格政策水平;不得误导、捆绑、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坚持公平交易,提升诚信践约水平;不得隐瞒或模糊服务内容、标准、价格等需公开的重要信息,保障群众知情权,提升服务公开透明水平;不得刻意减少中低档殡葬服务和殡葬用品供应量,保障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提升公益水平;不得出现轻率火化、烧错遗体等重大服务事故,强化服务全流程管理,提升服务规范化水平;不得利用工作职务之便从事违法违纪违规活动,全面加强风险防控,提升廉洁从业水平。要加强殡葬行风建设,与清明节祭扫工作同部署、同考核,采取双随机抽查、实地暗访等多种方式,在清明节前对照“八不得、八提升”要求对殡葬服务机构组织一次督促检查,对查出来的问题立行立改,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见成效。

三、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积极推行文明生态殡葬

要把握清明节祭扫和安葬契机,深入宣传贯彻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x办发〔2014〕x号)和市发改委等11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x民发〔2016〕x号)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开展节地生态安葬和文明低碳祭扫。要在清明前后,对公路田头尤其是国道、省道沿线明坟进行专项整治,采取切实措施,推进平坟还田、迁坟入园。支持和培育公益生态安葬试点,推广实施生态奖补等激励措施,组织开展树葬、花葬、骨灰撒海(江)等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活动。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亲属、朋友以及周围群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俗,自觉接受现代文明低碳的祭扫理念。要积极引导群众开展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大力倡导家庭追思、集体共祭、网络祭奠、踏青遥祭等现代文明追思活动。在集中祭扫服务场所,通过发放文明低碳祭扫倡议书,推出“鲜花换纸钱”、“思念墙”等方式,主动为群众文明低碳祭扫提供便利,营造文明低碳祭扫氛围。

四、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面宣传和回应群众关切

要抓住清明节期间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殡葬的有利时机,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作用,通过新闻会、网络问政、媒体访谈等形式,及时权威信息,加强交流互动。要把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宣传到位,为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的氛围;把惠民殡葬政策和殡葬工作好的做法宣传到位,凝聚共识、提升民政形象;对群众和媒体反映的问题,在认真调查处理的基础上要及时反馈到位,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9

 

为进一步宣传普及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引导新时代农民“感党恩、跟党走、听党话”,熟知惠民政策等知识,提高广大群众政策知晓率,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增智扶志助脱贫”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提升脱贫攻坚能力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教育引导全乡党员干部、贫困户吃透、学深学精,宣传好、贯彻落实好脱贫政策,提升全乡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政策知晓率的良好效应。

二、活动主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增智扶志助脱贫

三、竞赛知识内容

1.脱贫攻坚相关知识;

2.乡情村情相关知识;

3.倡导新风尚,移风易俗工作知识问答。

四、竞赛方法步骤

1.参赛人员。

乡扶贫中心干部、各村扶贫工作站2-3名业务骨干等。

2.组织实施。

竞赛由乡扶贫中心组织实施。

3.竞赛方式。

竞赛采取现场宣讲、现场答题等形式进行。

4.竞赛时间。

于2019年2月21日前开展知识竞赛,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组织领导

为加强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全乡脱贫攻坚政策知识竞赛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此次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具体由XXX负责。

六、有关要求

请所有扶贫干部高度重视,做好竞赛的知识学习工作。充分发挥政策知晓率,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增智扶志助脱贫”良好氛围。

(一)脱贫攻坚相关知识

必答题:每村必答5题,按照答题情况每题累计1分。

1.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六个精准”指的什么?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五个一批”指的什么?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疆调扶贫工作必领做到的“三个实”指什么?

“三个实”是指: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4.强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要解决好哪四个问题?

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四个问题。

5.“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是在哪一年提出的?先后在哪几个地方召开座谈会?

2013年11月,赴湖南湘西考察时强调扶贫开发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先后在陕西延安、贵州贵阳、宁夏银川、山西太原、四川成都等地召开座谈会。

6.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什么?

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7.《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具体指的是什么?

“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8.“一高于”、“一接近”是指什么?

“一高于”指贫因县摘帽时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増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接近”指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9.中央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是什么?

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地区监管,县抓落实,乡镇衔接,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脱贫到人。

 

10.十八大召开的五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多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多少?

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百分之四以下。

11.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达到什么标准?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2.按照党的的要求,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是什么?

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3.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两个不掉队”是指什么?

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不让一个地区掉队。

14.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是指哪里?

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

16.深度贫困县、乡、村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2017年深度贫困县的认定标准是贫困发生率在18%以上,深度贫困乡、贫困村的认定标准是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

17.扶贫工作要五级书记一起抓,指的是哪五级?

省、市、县、乡、村。

18.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基本方略是什么?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9.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是什么?

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工作。

20.扶贫标准线是多少?

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2013年脱贫标准线为2736元,2017年脱贫标准线为3130元,预计2020年达到4000元。

抢答题:每村必答5题,按照答题情况每题累计1分。

1.全国“扶贫日”是哪天?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2.自治区提出的精准脱贫工作的“七个一批”是什么?

通过转移就业扶持一批;通过发展产业扶持一批;通过土地清理再分配扶持一批;通过转为护边员扶持一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扶持一批;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持一批;通过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一批。

3.自治区提出脱贫攻坚工作的“三个加大力度”是什么?

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加大健康扶贫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4.十个方面的聚焦发力指的什么?

陈全国书记在全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中提出,在资金支持、政策保障、项目支撑、产业带动、重点突破、民生改善、生态脱贫、精准扶贫、统筹力量、扶智扶志十个方面聚集发力。

(二)乡情村情相关知识

1.你村常住户籍人口多少户多少人?

2.你村农业户籍人口多少户多少人?

3.你村农村低保户多少户多少人?城市低保户多少户多少人?

4.你村残疾人多少人?

5.你村财政供养人员多少户多少人?

6.空挂户多少户多少人?

7.你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少户多少人?已脱贫多少户多少人?

8.你村那一年脱贫摘帽,还有多少未脱贫,那一年脱贫?

(三)倡导新风尚,移风易俗工作知识问答

1.移风易俗三年行动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从2018年到2020年。

2.“一约四会”是什么内容?

答:“一约”:村规民约;“四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

3.移风易俗主要应抓什么?

答: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佛事不办。

4.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居干部移风易俗活动中要起带头作用吗?

答:要。

5.您所在乡镇、村有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吗?

答:有,通过微信公众号、广播、宣传栏、公益广告等形式宣传。

6.您所在村有红白理事会吗?知道负责人是谁吗?

答:有。知道。举例...

7.您对移风易俗工作满意吗?

答:满意。

8.您支持政府倡导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吗?

答:支持。

9.丧葬期限有何规定?

答:殡期一般不超过3天,最长不超过5天。

10.党员、公职人员、村两委嫁娶方面怎么规定?

答:单方婚礼宴请席数不得超过15桌,双方联办的婚礼不得超过25桌,不准收受非亲属人员的礼品礼金。

11.党员和公职人员能操办除嫁娶以外的喜庆事宜吗?

答:一般不能,确需操办的,只能请亲属参加,不得请非亲属参加,宴请席数不得超过15桌。

12.一般村居民操办婚丧喜庆活动需要受约束吗?

答:要遵守当地的村规民约。

13.您所在的村有负责喜事丧事简办的组织(如红白理事会)吗?

答:有。举例...

14.您所在的村群众在办理婚丧喜庆过程中,有村干部或红白理事会成员等上门提出按村规民约要求简办婚丧喜庆事宜吗?

答:有。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10

【关键词】民国;广西边疆地区;风俗改良

【作者】王晓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广西崇左,532200

【中图分类号】K291/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2—0120—007

取得全国政权、开始推行“训政”之后,为加强社会控制,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风俗改良活动。尽管由于蒋桂之争,广西的政治自成体系,诸多举措与中央政府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为了巩固割据政权,新桂系致力于省内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对于时兴的风俗改良活动亦大力推行。学术界对民国时期风俗改良活动及社会风俗的演变已有许多研究,对于新桂系所推行的风俗改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专文论述新桂系风俗改良的成果还很少,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认识。本文试以广西边疆地区为视角,从一个侧面对新桂系所推行的风俗改良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价。

一、风俗改良活动开展的背景

作为一种历代相传积久而成的文化现象,风俗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凝固性,不容易改变。但是,不易改变并不意味着不变。事实上,风俗同样有它发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风俗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在推动风俗演变的合力中,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实际上,从传统的观念看,移风易俗是政府的当然责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礼记·乐记》中所谓“移风易俗,天下皆宁”即是这一道理。

民国时期,新桂系曾在广西边疆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风俗改良活动。这种风俗改良活动,从新桂系主政广西之后即已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潮。新桂系为什么要在广西边疆地区开展风俗改良活动呢?

(一)风俗改良活动是新桂系加强对广西控制的需要

新桂系作为一支军阀力量,自主政广西之后,即千方百计地将广西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以实现割据广西、问鼎中原之目标。新桂系深知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实力。新桂系这一认识在1931年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新桂系遭到惨败;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新桂系再次败北,“实力几乎丧失殆尽,陷入随时被消灭的困境”;直到1931年5月宁粤形成对峙之后,新桂系方才渡过最困难的时期。自此,新桂系进一步意识到在消灭异己之心不死的情况下,要维持广西的割据,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必须要有实力,而实力之取得,除了加强军事、政治、经济建设以外,还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新桂系认为文化教育是“完成广西的新政治、新经济、新文化、新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改良风俗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对于新桂系有效地整合社会、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很有帮助。

(二)风俗改良活动是新桂系践行三民主义的需要

为避免“军阀割据”的恶名,新桂系极力将体现了自身政治诉求的“三自政策”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联系起来,标榜“三自政策”是“广西的三民主义或广西化的三民主义”。“三自政策”的首创者白崇禧曾说:“三自政策就是根据三民主义规定出来”的,“三民主义,可以说是三自政策的理想,三自政策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的实行。”1905年8月,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明确指出,革命成功之后的军政时期,须将“风俗之害,如奴婢之畜养、缠足之残忍、鸦片之流毒、风水之阻害,亦一切禁止。”新桂系既然自称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信徒,在主政广西之后,就必须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三民主义,将孙中山先生在风俗改良方面的主张加以实践。

(三)风俗改良活动是有识之士的要求

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的缺乏,加之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民族歧视,广西边疆地区民智极为低下。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广西,经过连年战乱之后,残破不堪,满目疮痍,民不聊生,边疆地区许多人文化素质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缺乏社会公德和卫生习惯,烟、赌、娼和迷信等恶风陋俗泛滥。与下层社会饥寒交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层社会沉溺于奢侈浪费的荒淫生活之中,比如新桂系的二号人物、曾任广西省民政长的黄绍竑,就曾因“生活太苦闷”而迷恋鸦片和嫖妓,导致生活“萎靡不振”。面对这种病态的社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纷纷主张取缔不良社会现象、移风易俗。如,成书于1927年的《龙州县志》对于边疆地区广泛存在的偷青、迷信等种种恶俗,主张“当为禁绝”。1932年,梁心就曾尖锐地指出广西“边地风俗,直与我国内地八十年前者无稍异,关于迷信的,如鬼神、堪舆、巫道、相命、茅山、鸡鬼、蛊等;关于习惯的,如穿耳、留辫等;关于封建的,如娶妾、虐婢、欺仆、重男轻女等;关于道德的,如嫖、赌、饮、吹等;关于民性的,如残杀、殴打等。”对于这些“种种不良的未开化现象”,梁心认为务必改良。1935年,宁瑚也撰文指出:恶劣的风俗,如奢侈的婚姻丧葬仪式、劳民耗财的烟酒嫖赌以及迷信,“不独虚糜金钱,影响人民的生计,减少建设的效率,并且阻碍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所以欲建设新广西,改革足为建设障碍的不良风俗,也是很必要的。”1934年,刘锡蕃在《岭表纪蛮》中更提出了33条“治蛮”策略,其中关于风俗改良者就有“彻底肃清豪劣、师巫、及放蛊者流”(第十六条)、“纠正淫俗,革除淫祀淫会,导以正当娱乐”(第十七条)。有识之士的风俗改良主张对于新桂系风俗改良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风俗改良活动的主要内容

新桂系自统一广西之后,即着手开展风俗改良活动。1926年7月,黄绍竑主政下的广西省政府通令“全省各县捣毁寺庙偶像,以祛除社会迷信。除孔庙关岳之外,一律不准保存”。1927年5月,通令全省“废娼及解放奴婢”。1928年元旦,通令全省实行分区禁赌办法,规定除在梧州、南宁、桂林、柳州、平乐、玉林、龙州、百色等8个城市中划定区域,准许开赌外,“其余各县以及上述八县的乡间,无论何种,都在禁绝之例。”黄绍竑主政下的广西省政府在风俗改良方面的活动尽管因军阀混战而暂停,但却为20世纪30年代后广西省政府推行的风俗改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1931年,广西省政府颁布《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陋俗规则》,通令各县成立改良风俗委员会,开展风俗改良运动。1933年7月,改订《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具体列举和规定婚嫁、丧葬、生寿、喜庆中的各种迷信、陋俗和取缔办法。1936年5月,颁布《广西乡村禁约》,整顿乡规民约,命令各县乡村根据省政府颁布的规约制定新禁约。1936年3月,《破除懒惰恶习宣传纲要》。1936年12月,颁布《广西省禁吸鸦片实施办法》。1937年6月,颁布《广西省办理禁烟工作大纲》、《广西各县局戒烟所规则》及《广西各县政府及警察局检举烟民办法》。1942年6月,颁布《广西省禁赌办法》。

风俗既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也有“优劣之分”。根据上述相关法规、法令,新桂系时代广西边疆地区所开展的风俗改良活动按照时人的分类,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良风俗:

(一)虚伪的习俗

所谓虚伪的习俗,主要指豪奢的婚姻丧葬仪式和无谓的应酬等。在国人传统的观念里,生死与婚姻俱为人生之大事,其仪式应极为隆重。广西边疆地区之民众观念亦如此,人们往往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烦琐奢侈的婚丧仪式之中,有甚者亦因之而“变卖耕牛,邀请钱会,典当什物”,最终使家庭经济陷于破产之中。广西省政府以崇尚节俭为原则,严禁虚伪奢糜的习俗,规定:定婚礼物不得超过20元,结婚礼物不得超过100元,贺仪奠仪不得超过2元,生寿仪不得超过1元,婚宴每席不得超过10元,生寿丧宴每席不得超过3元,结婚时女方嫁妆以足够储藏衣服为度且男方不得要求,死者人敛不得使用珍品,人生须满60岁始可做寿。

(二)迷信的习俗

所谓迷信的习俗,主要指星、相、巫、卜、堪舆、拜鬼神、信命运等。因文化的低落,科学的不兴,广西边疆地区的民众难以理解经常发生的祸福吉凶,深受迷信影响。如对于巫觋极为信奉,“土民疾病,不事医药,惟延巫觋弹咒以为祈让而已”;对于鬼神极为笃诚,“每逢初一、十五”,男女老幼“群赴庵堂庙寺祷神求签”;对于堪舆更是深信不凝,“几乎是家家户户所不能免”。迷信极耗钱财。1934年,田曙岚考察思乐县时发现该地“民虽穷苦,然三、五年必捐款打斋建蘸一次,以期超度亡魂。每次费用,常在二千元以上。”为改良迷信习俗,广西省政府规定:凡游神、醮会、求神、拜佛、送鬼、放花炮、完花愿及焚烧冥镪纸扎等迷信行为一概革除,道巫星卜等业一应禁绝;丧家不准用地师僧尼道巫斋醮,停柩在堂不得超过1个月、特殊情况亦不得超过3个月,禁止浮厝郊外。

(三)邪恶丑陋的习俗

所谓邪恶丑陋的习俗,主要指嫖、赌、毒、酗酒等。近代中国,烟酒宿娼之习俗最为普遍,“不但广西然,全国亦然”。为了改良这些邪恶习俗,广西省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在禁烟方面,广西省在全省范围内禁种罂粟;全面登记烟民;严禁公务员及学校师生吸食鸦片,烟民必须在8个月内分两期戒除烟瘾,戒烟期问限量吸食;禁止私藏烟具;对无法自行戒烟者,实行强制戒烟;各级政府定期进行稽查。在禁赌方面,广西省政府宣称无论以什么形式出现“均严禁之”,凡参赌者、制造工具者、提供场所者、组织者均处以罚金,情节严重者人刑。对于娼妓,广西省政府规定除经政府同意之特殊场所如“特察里”外,凡暗娼或代为媒合及容留住宿者各处以10元以下罚金。

(四)野蛮的习俗

所谓野蛮的习俗,主要指指腹为婚、童养媳、早婚、不落夫家、束胸、缠足、歌墟、穿耳、染齿及各种不讲卫生之习俗。新桂系时代广西边疆地区主体民族为壮族,在汉族人看来,壮族所具有的野蛮习俗中最难以接受的是不落夫家、歌墟和染齿。为此,新桂系着力加以改造。1931年,在《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中要求“女子出嫁后须常居夫家”,不落夫家的婚俗必须禁绝;歌会歌墟必须禁绝。1933年,在《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中,除重申禁绝歌会歌墟和不落夫家之外,对于早婚、缠足、穿耳和染齿也一体加以禁绝,违者处以罚金。

三、风俗改良活动的特点

(一)强制性。新桂系时代广西边疆地区风俗改良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了政治力量的强势地位。为推进风俗之改良,对于违背改良之行为,新桂系尽管也主张以教育待之,但更多的是金钱乃至刑事的处罚。如:《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规定,凡违反该规则各条者,“处一元以上一百元以下之罚金,如无力缴纳者,得以一元折一日之拘留”,公务员如违反规定,则“加倍处罚”。《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将《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有关罚则进一步细化,对游神醮会处以20元至100元罚金;对参加歌墟不听劝阻者处以1至10元罚金;对于早婚者,处以其家长10至100元罚金;不落夫家者,处1至10元罚金,再犯加倍处罚。这样的经济处罚力度是较大的。1931年,广西省政府所在地南宁市大米每市斤价格为0.058元,1元可购买17.24斤大米;1933年大米每市斤价格为0.0434元,1元可购买23斤大米。各地政府也积极落实省政府所颁布的法规,如上金县为严禁少数民族妇女不落夫家,规定“凡有男子控诉女子不落夫家者,应即拘该女子到案候讯。同时并传该女子父母到堂,勒令刻日送女归夫家,并具切结。否则收押,押至愿回夫家时为止。”

(二)同化性。新桂系时代广西边疆地区风俗改良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以汉族文化同化少数民族的特点。这种同化性明显体现在对歌墟及染齿习俗的禁绝上。歌墟是壮族等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兼具娱神娱人功能。在壮族民歌中,尽管存在着一定的糟粕,但瑕不掩瑜,积极向上的民歌占据主要部分。然而,新桂系所代表的汉族强势文化无视民族文化的差异,认为“桂省风俗之不良,以歌墟不落夫家,放火烧山等等为最盛”,壮族民歌中充斥着“放纵的情绪”,无视“纲常伦理”,“撤尽一切藩篱”,因此,歌墟极伤风化,必须禁绝。染齿习俗与槟榔文化关系密切。广西边疆地区自古以来被称为“瘴疠之乡”,乡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槟榔具有解瘴的药用功效,于是大量嚼食槟榔以抵御瘴毒,以致于达到“日日早食”、“不能一日离也”的程度。随着时日的推移,槟榔的价值从药用方向不断向民问礼俗方向渗透发展,被广泛运用到婚姻缔结、交友待客、祭祀祖先等重要的礼仪场合,最后演变成为边疆地区民俗中的特殊象征和载体。槟榔嚼食较为讲究,需与蒌叶、蚬灰、红藤等混合,咬嚼时汁液血红,久食“令人齿黑,故有雕题黑齿之俗”。新桂系无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民众食槟榔“吐唾涎污秽地方”为由,严禁嚼食,违者处以1元以下罚款。

新桂系时代广西边疆地区风俗改良的同化性还体现在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强制性禁止。广西边疆地区壮族传统服饰极具特点,史志记载龙州壮人“男女多跣足,俱用布巾缠头,衣尚青黑,短衫长裙。”新桂系在风俗改良运动中,以汉族服饰为标准,颁布《取缔市民服装办法》,规定“男子服装以中山学生装及普通长衫、短衫为标准,不许赤身露体及着不及膝之短裤”,“女子常服以普通衣裙及长袍为标准,衣必掩腰,袖必过肘,裙裤均须过膝,不得袒胸露腿”。凡与规定相违背者,新桂系则以强制手段加以取缔。如雷平县板价村一带壮族妇女穿着一种样式别具一格的裙子,与新桂系所要求的服饰标准不一,“当局嫌其怪异”,竟“派警兵到集市上堵截铰剪”。

四、风俗改良活动中的官民互动

新桂系主政广西期问所颁布的风俗改良相关条规,在移风易俗、树立新风、减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成效。许多外省人到广西考察之后,对广西的风俗改良活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广西风俗改良成绩之取得,与政府和民众的参与分不开。

在相关风俗改良规则中,广西省政府明文规定,各县市政府或公安局凡放弃职责不加取缔或执行不力者,“以溺职论予以议处”。在这样的高压下,广西边疆地区各县市政府对于广西省政府所颁布的关于风俗改良的法令、法规,大多是能够认真执行的。各县市政府、公安局会同风俗改良委员会协同推进风俗改良活动,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各基层政权也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加强风俗调查统计。然而,也有例外,有的法令、法规触犯了新桂系本身及地方的利益,政府虽为了形象也曾进行过广泛的造势,但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敷衍了事,如禁烟、禁赌、禁娼,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新桂系尽管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来禁烟、禁赌、禁娼,但并没有真正一禁到底,相反,采取“寓禁于征”的政策,允许烟土过境并对其征收鸦片烟税;允许领取执照在特定区域如“特察里”开办妓院,对和妓院征收“花捐”;允许在城市开设,对征收赌捐。新桂系“寓禁于征”政策的推行,其着眼点显然在于财税的收入,通过“寓禁于征”,嫖赌毒“范围及区域缩小了,易于管理”,而且收入“并不减少”,这样的风俗改良,新桂系自身也承认“并不是一个根本解决的好办法”。对于各县市政府的敷衍了事,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也想加以纠正。1937年3月,黄旭初电令各区行政监督、各县政府及南宁、梧州公安局,尖锐指出改良风俗相关法规颁布“迄今日久,遵办具报者为数甚少,似此玩忽要政,殊属不合”,因此要求各县政府、公安局要逐月上报改良风俗案件,并告诫相关人员改良风俗活动“事关考成,切勿自误为要”。省政府主席黄旭初的严厉要求,说明各县政府、公安局对风俗改良活动的部分内容是存在异议的,其表达的方式多为不作为。

大多数民众对于政府所开展的风俗改良活动还是较为积极的,尤其是在有关卫生、染齿、奢侈、不落夫家等方面的风俗改良上较为配合。《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颁布两年后,边疆地区婚丧生寿方面的奢侈之风已有所收敛,奉祀淫祠、迎神建醮、穿耳、束胸、早婚、不落夫家等陋俗的违规现象也有所减少。根据《广西省施政纪录》的记载,1933年度,广西边疆地区发生巫道迷信案件5起、歌墟案件1起、服饰案件1起。同年,田曙岚在广西旅行时发现经过风俗改良活动后,明江县嚼食槟榔染齿习俗“已不复如前此之风靡矣”,宁明县年前尚存的崇信巫觋、鸡鬼、歌墟、不落夫家等习俗“今已逐渐革除”。万承县本有不落夫家之婚俗,然而至1935年时,“则同化汉族矣”。1938年,徐善源也发现边疆地区妇女们对于牙齿美的标准逐渐发生了改变,“有些人居然刷得很白”。广西民团干部第五期学生对48个村街进行调查,发现不落夫家习俗得到很大改观,已有561名女子回到了夫家,其中包括结婚27年未落夫家者。对于政府强制取缔不落夫家措施,一般村民“莫不感激而道,视为德政。”在服饰的改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更为明显,据潮声的观察,1938年的广西,“土著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全是灰色衣服。”1946年的《龙津县志》在记载巫觋治病等陋习时,大多以“此风渐息”、“此风渐革”等语表达,由此可见风俗改良活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然而,新桂系所推行的风俗改良活动部分内容也受到了来自民众的阻力。如禁革歌会歌墟举措,因与壮族传统文化尖锐对立,所以遭到民众的强烈抵触。在广西省、县政府看来,歌墟“有伤风化”,必须禁止;在边民看来,歌墟是他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事情,“歌墟是为祈祷丰收而举行的”,与“有伤风化”无关,“近一二年农产品因天灾的影响,收成大减”,应该完全“归罪于县政府的禁止歌墟”。民众对政府禁止歌墟的态度从1935年崇善县银山歌墟和南津歌墟可见一斑。农历四月初六日是银山歌墟和南津歌墟举行的日子。是日,银山村墙壁张贴着“县政府的禁止歌墟的布告”,面对禁令,参加歌墟者只能很扫兴地离开。在南津歌墟,参加民众达三、四千人之多,尽管县政府派出不少警察来制止村民唱山歌,但依然无法阻止部分村民歌唱。被禁止唱山歌的村民怒视警察,埋怨道:“现在天旱,稻要枯了,县府还要禁止唱歌”,“今年谷豆杂粮收成一定很坏,县政府要害死农民!”一些村民还从男女平权立论,认为“学堂唱歌,我们就唱不得吗?现今男女平权,唱唱歌又怎样?”为了唱歌,民众甚至还与警察“捉迷藏”,南津歌墟被禁止之后又偷偷“躲到银村去聚着唱了”。崇善县各地歌墟上民众与政府间的对立情绪在边疆地区并非个案。养利县、上金县等都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民众对风俗改良部分内容的强烈不满影响了政府的政策制定,这从关于风俗改良的相关法规内容可见一斑。如关于婚丧生寿礼金的规定,1931年颁布的《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中,订婚礼物限额为5—10元,结婚财礼为30—100元,婚宴不得超过5元,宾客贺仪不得超过1元;两年后的1933年,在《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中,省政府将婚丧生寿礼金的规定加以放宽,订婚礼物限额改为5-20元,结婚财礼改为60—100元,婚宴改为不得超过10元,宾客贺仪改为不得超过2元。又如丧家停柩在堂的规定,1931年颁布的《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规定为不得超过7日,1933年的《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将该规定改为1个月,而且有特殊原因还可以延长至3个月。同样放宽规定的还有对违规唱歌者的惩罚。政府明文规定禁止歌墟、歌会,凡违犯者,1931年的《广西各县市取缔婚丧生寿及陋俗规则》规定每人处以1元以上100元以下罚金;1933年的《广西省改良风俗规则》则是改为平时极力劝导,遇发现时即设法妥为解散,其不听解散者,应查明为首之人,为首者处以1元以上10元以下罚金;1936年的《广西乡村禁约》则进一步放宽限制,受处罚者只是那些因唱山歌引起争斗且不听制止的人,罚金为1元以上5元以下。从上述规则的改变可以明显看到政府在民众反抗之下所做出的让步。

参考文献:

[1]崔高维校点.礼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谭肇毅.“三自政策”与新桂系的军阀政治[J].史学集刊,2008(1).

[3]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新广西[M].1935.

[4]白崇禧先生最近言论集[C].桂林:创进月刊社,1936.

[5]孙中山.同盟会宣言[G]//孙中山选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区震汉等修,叶茂茎等纂.龙州县志[M].出版项不详,1927年油印本.

[8]梁心.广西边防与建设[J].新亚细亚,1932(6).

[9]宁瑚.建设新广西与改革风俗[J].群言,19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