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9 19:28:32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1

立德树人,践行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关爱每一个学生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2、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3、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4、培养师德,加强修养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2

  立德树人老师心得体会1

  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体罚学生,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几个月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

  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三、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作为教学人员,最基本的条件是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而道德品质道德修养的作用地位更大更高。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做到举止文明,庄重自持。教师的礼仪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规范在工作、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良好做法。最后,教师的要加强自律。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不止在学校,也在学校之外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之外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以自己毕生的道德实践维护教师的高尚职业形象和荣誉。

  四、教师应充实自身教学知识

  曾经有位学生在周记里这样写:教师总是用自己已学的固定的知识来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思进取。他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思考,没错,教师不应该只满足自身所学的知识,应该利用空余的时间多看一些有用的书,多参加一些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我相信,我们教育者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拼搏,一定会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道德示范作用的。

  四、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我们要学习孟二冬老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这种可贵的精神来勉励自己。

  “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立德树人老师心得体会2

  时间过得好快,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师德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同时也是一定社会及其阶层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通过学习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动员大会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的动员大会,深有体会。我知道当一个好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样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的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应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有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乐教勤教,才能善待学生。否则就会对学生敷衍塞责。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总之,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二、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如果不常常处于学习状态,我们的知识结构不是社会的要求,因为在当今社会下,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因此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技术的发展步伐。

  三、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是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照亮别人,充实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四、培养师德,应加强修养。

  按照教师的思想品行,道德规范和职业操行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律自己的言行、为人处事的方式。教师应自觉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做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把它作为向国家和社会的奉献,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其次要加强自律,这是培养良好师德的最好办法。同时,要有一颗进取的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昨天可能是一位好老师,今天可能是一位普通教师,明天可能被教师队伍淘汰。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教师要有一颗进取心,不断学习,放眼世界,弥补不足,提高素养。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性需要,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时时处处为之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工作。

  立德树人老师心得体会3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3

   立德树人教育心得体会1    我的十几年教学生涯,我不敢说自己具有很高尚的师德,但我深深意识到,师德规范的主旨,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也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爱心。

   师爱,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是师德的老师的体贴,关爱使他们感到舒畅、亲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和关心远远胜过冷冰冰的指责,这就是亲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伟业,用真心触动他们的心弦,也同样收获他们真诚的爱。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能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心,就是为师者赤诚的真心,如春风化雨,点点滴滴滋润学子心田。师德,决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无私精神的体现,一种不息的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博大无私、宽广无边的,也是无微不至的。教师,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简单的一句话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教师展示的不仅是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教学风范、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有教师的个性及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尽收眼底,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教书”同时起着“育人”的良好作用。其次还要严以自律,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作身先士卒的垂范。另外还要关心热爱学生,课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点,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的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以,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教育规律。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色,缺乏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做好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要自觉当好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心灵的塑造者,才不愧为合格的人民教师。

   20XX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这个班数学基础较差,很多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别说应用题,计算题都成问题,孩子们厌学情绪严重。于是,我每节课前都让学生背诵一遍乘法口诀,对学生的作业,精心批改,在课本的每个知识点上,注明未熟练掌握的学生,在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对于调皮生更是注意教育方法,不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而是鼓励、安慰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并利用周末时间到他们家里去谈心、辅导功课,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良好的回报,期末考试时,我所教数学获得了全学区第一名。我付出了努力,也收获了一份回报。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尽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立德树人教育心得体会2    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解决我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扬教师立德树人、以身作则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自今年9月起深入开展了以“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加动员学习,提高认识;对照检查,民主评议。使我对开展这次活动,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个人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为师之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我们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我们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们一生的心血。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也许,和社会上的所谓“金领”、“白领”相比,我们的工资不够多;也许,和政府官员、经理老板相比,我们的地位也不够高。但教书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别无选择,愿我们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我们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们的生命里。

   二、关爱学生是为师之魂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培养。曾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你教我们。“为什么呢?”我问她。她欣喜地说:你对我们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我们。说实话,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从不放任自流,尊重他们,公平公正。你也会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每次从校园走过,学生发自肺腑一声声“老师”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不要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问问,我们付出了多少情感。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中国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国外孩子则相反。这也许可以解释有些差生最后发展很好的原因。爱学生吧,不要有条件。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

   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关爱学生的行动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的那些班主任老师,在实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跟班作业,严爱结合,恩威并施,从心灵深处教育学生,确实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有了新的特点,爱学生有了更深的内涵。我们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假想中醒悟出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公平公正、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伙伴,成为学生的朋友,引导他们走进社会。杨林柯精辟地论述:“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就是震撼心灵、开启智慧、健全人格。目的是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一个好老师,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三、努力学习提升素质是为师之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学高为师。俗话也说,要想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都在强调,作为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素质。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立德树人教育心得体会3

   近日,我学习了《立教为民立德树人》。特别是学习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刘占良老师的先进事迹后,对我启发很大,一个山区平凡岗位上的教师竟有这么不平凡的历程与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他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学习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他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进取者。通过学习,使我对教书育人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需要淡泊与坚持,教育需要博爱与信任,教学需要学习与创新,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带着灿烂的笑脸接受教育”。

   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教师岗位是一种辛苦,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教师的工作艰辛又繁琐,平凡又伟大,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它需要我们艰辛的付出,不屑的努力,持之以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在普通的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把所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我也要做有心人,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并正确引导,做学生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4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1

  教师道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我们下洼二实特别注重对师德的规范和培养,通过对师德主题教育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人为本,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一种责任。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如果他们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他们就会很自然地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要为人师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从小养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为中心的坏习惯。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我们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比如:有时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来说情,学校的纪律是严肃的,学生是平等的,可面对家长,我们得尊重,得给面子,我们需要他们支持,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好学生。因此,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工作,我们教师可以退一退,让家长释怀,有面子,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老师胸怀宽广的一面,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家长是学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走投无路。因此,教师处处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更多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四、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教师的工作就是奉献,让我们牢记学无止境,为人师表,让我们用行动去播撒爱,让我们用爱去培育心灵,让我们站的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2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这是泰戈尔的一句名言,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我的同事——五年7班的语文老师(赖老师)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身朴素的衣服,普普通通;一头短短的头发,干练大方;一口流利的语言,幽默风趣.....这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赖老师。她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孩子们饥渴的目光;她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她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儿童的灵魂。

  从92年走上工作讲台到现在,二十几年了,赖老师每天很早到校辅导学生学习,工作上兢兢业业。同事之间友好相处,互帮互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被作为教师个人品德的典范。在学生的眼中,赖老师是严师,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就是“认真”,用两个词形容她,就是“非常认真”,她对工作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效果显著。她对待学生亲切有办法,经常找他们谈心,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他们,开导他们,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同事们的眼里,赖老师是榜样。因为她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为了它,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为他们解答学习上的疑难,还和班主任老师一起与他们促膝交谈;为了它,她可以不顾冬日的寒风凛冽、不顾夏日的骄阳似火,风雨兼程,日复一日的早出晚归。她早已习惯了清晨在教室里辅导着学生的学习,也早已习惯了晚上可以毫无留恋地远离电视,不知疲倦地翻过一页页的教材,教案和作业,满身粉尘。正是因为她对工作的如此投入,教学成绩蒸蒸日上。她正是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

  在孩子们心中,赖老师是妈妈。因为她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对他们的爱,渴望尊重他们,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找回自信。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所谓的“差生”的精神压力更大,由于他们的心理上带有创伤,其个性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而且还会被扭曲,变形,形成不必要的心理误区,而导致人格的残缺。在赖老师的脑海当中,就有这样成绩很差的学生,人很聪明,但是思想非常消极,从不交课堂作业,上课更不会举手发言,当然考试成绩也很差。为了使他重新燃起成功的希望,赖老师在平时总是多肯定他的优点,并且抽时间为他补习,主动找他谈心,哪怕进步一点点,赖老师总会及时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评价、夸奖。终于,这位同学有了明显的进步。这难道不就是爱所浇灌出的幼苗吗?这难道不就是责任所结出的硕果吗?我想: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像赖老师这样,那我们的学校必将硕果累累。

  在我的心里,赖老师是一位知心朋友,更是一位体贴的老大姐。从进入实小的大门,好多年都和赖老师同一个年段。已记不清多少次得到过她的帮助了。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会热心开导我们,鼓励我们要笑对人生。不管哪个老师要上公开课,赖老师都会热情地给予帮助。情境创设、过渡语言、板书设计等每个环节,她都能帮着出谋划策,比她自己的事情还上心呢!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爱是生命最好的老师”。热爱就是一种责任,因为有了责任,你就必须得付出爱,两者是互相依存的。承担的'责任越重,付出的爱就会越多。正因为赖老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对孩子们的责任,对同事的关爱,才会使生命之花常开不败。跟她做同事,是我的缘分,也是我的幸运。

  赖老师,一路有你,真好!

  教师立德树人心得体会3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5

X年X月初,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培训中,有位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当老师?是心之所向,是无奈之举,还是权宜之计?听到这个问题,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

母亲是一位有着超过X年教龄的小学教师。一两岁起,我们兄妹三人就随着母亲生活在校园中。那个学校很小,师生不足百人。因为离我家所在的村子有一段距离,也因为母亲教书好,学校给了我们一间小房子,成了我生活了整整十年的家。学龄前,校园就是我的乐园,深深的草丛是捉迷藏的好地方,高高的梧桐树上绑根绳子就成了秋千,有的时候还会悄悄溜进教室,坐在讲台边上,看着母亲给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心想母亲好厉害啊,什么都知道。

上学后,教室就是我的家,母亲就是我的老师。当时母亲还是民办教师,一个月十来元的工资,勉强糊口。善良的村民感激母亲对他们子弟的辛勤教导,也怜悯母亲的艰难,每到蔬果成熟的季节,总是能在屋子门口看到一篮子一篮子的西红柿、黄瓜、卷心菜……间或还有些酸杏子、毛桃子等等当时难得的美味水果。母亲走在村头,遇到的老老少少,总会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茹老师”,这时母亲脸上的笑容总是灿烂无比,似乎生活中所有的艰辛在那一声称呼里烟消云散。也许,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教师的影子:原来当老师这么受人尊敬啊。

终于,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并且是大学教师。似乎除了当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虽然大部分大学同学都去了外贸公司。

一眨眼X年已经过去,第一次上课的情形我还历历在目:刚刚毕业的我看上去和学生差不多(实际上真的差不多),假装镇静地走进教室,问一位学生:今天是上英语课吧?(怕自己走错教室。)他看了我一眼,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说:“是,你坐那里吧。”我尴尬无比,走到讲台上时腿都在发抖,不过开始上课时,我用流利的英语讲授了精心准备的内容,看到学生眼中那种由不可思议到崇拜到认真倾听的神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原来当老师很简单啊!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当老师并不简单,当好老师更不简单。首先是知识的储备。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从小耳熟能详的话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何况这瓢水怎么样才容易喝下去也是个问题。

其次是与学生的关系。一届届学生各有特点,一班学生也各不相同,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不让学生荒废了时光?于是乎,课前的反复琢磨,课后的认真反思,课余时间与学生的畅谈成了我工作最初几年的常态。登上讲台就感觉到热情四射,一节课没有讲好就会懊悔好久。原来当教师很快乐啊。

慢慢的,成了家,当了母亲,很大一部分心思转移到了家庭中,另外X后乃至X后的学生成了主体,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与以前的学生相比,思想更活跃,但规则意识薄弱,师生关系不如以前密切,课堂比较难以管理。

时间久了,原来的热情燃烧殆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教书为了养家糊口。偶尔的大学同学聚会,看到那些到外贸公司的同学宝马香车,周游世界,而自己不至于锱铢必较,但也得精打细算,心理难免产生自卑与不平衡。原来当教师很无奈啊。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X”四个字。所有的无奈、所有的不快顿时像被闪电击中一样灰飞烟灭。去他的香车宝马,去他的周游世界,我为什么当老师?是为了腰缠万贯挥金如土?是为了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不是,都不是。我之所以当老师,是为了实现骨子里的梦想,是为了像母亲一样教书育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这就是我的初心。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就是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与清高。作为高校教师,高级知识分子,我们更应有文人的骨气,学者的自豪,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我们同样不能为了满足物欲而失去操守。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作为道德的垂范,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此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有效机制

[作者简介]李墨(1982-),男,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文晶晶(1985-),女,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编辑,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斌贝(1990-),女,石家庄学院,学士,主要从事高校组织人事制度相关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四维模式研究”理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B16JY043。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61-02

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体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抓住了教育问题的本质,给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党的十提出了“立德树人”,一方面,强调“德”的重要地位在人们道德、智力等方面的核心地位,普遍体现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之中。另一方面,“立德树人”强调“立德”是“树人”的一种方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了“立德树人”要立的“德”是社会主义的德。

目前,社会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实形势下,强调“立德树人”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变化也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它有效的促进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道德困惑和道德迷失。在一些大学里偶尔发生的恶性事件,如复旦投毒案、药家鑫案等,所以人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教育问题。社会道德失范,对人们的心灵和社会秩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人们认识到人才培养注重道德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走进课堂,如何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何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如何帮助学生把握成长的方向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大力推进和深化“德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时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

(一)目标取向

在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是“90后”,这些学生由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挫折,缺乏深刻的见解和理解,对生活制定实际发展目标的思维能力薄弱。因此,在实施“立德树人”的过程中,教育者应使用目标导向机制,帮助大学生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引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道德修养等方面,找到促进个人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因此,“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责任意识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民族自立、自强的国家意识,坚持把国家目标、社会导向、个人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创新意识,确保“立德树人”理念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使“立德树人”永葆生机,服从服务于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追求。

(二)发挥主体能动性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立德树人”的主体既有群体主体与个体主体之分,又有外部主体和内在主体之别。在“立德树人”的构建过程中,要善于创造的实现和优化调动主要环境的主动性,积极创新有利于发挥主动性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加强“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实现的基本任务。

青少年既是“立德树人”的主要对象,也是“立德树人”最重要的主体。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将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同龄群体心理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行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世界体系的每一个思想映像,总是在客观上受到历史状况的限制,在主观上受到得出该思想映象的人的肉体状况和精神状况的限制”。青少年还在发展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许多概念尚未最终确定,加上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导致他们缺乏道德认知、情感和道德意志薄弱,缺乏道德实践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在“立德树人”主体的地位,帮忙他们以自我教育为主线,努力提高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强化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规范道德行为,并积极参与和组织有关的道德实践,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的意识。同时,要善于在主体和内部主体相结合的社会建设中,学校与家庭的自我整合以及各主体之间的四种主动机制的互相合作,实现能力培养的统一,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三)创新驱动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7

“立德树人”的思想由来已久,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起初,“立德”与“树人”是分开的。“立德”先出,“树人”后出。一个人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志趣、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建功立业;最后要实现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著书立说。古人把“立德”视为“立功”和“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种树是为十年后打算,而培养人才则是为长远打算。古人在千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师德建设。立德树人重在师资。因为树人先立德,立德先育魂,老师就是这个育魂者。所以要想更好地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不断地提升德育工作者的立德意识,提高其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教师队伍。要打造高水平高能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来有效地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仅让思想政治课教师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使者,更要让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引领学生成长。在辅导员党支部团委学生处各系部工作人员队伍中贯彻立德树人理念,使德育工作和各部门从事的工作相结合,重视对辅导员党支部团委学生处各系部工作人员实施德育能力培训,帮助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以提高德育能力。

(二)创新立德树人工作的载体。“立德树人”工作载体的创新是完成此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实践的不断发展和需要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创新立德树人管理制度载体。目前我国高校在“立德树人”工作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相关的管理规定也很少,要切实通过制度的健全与落实,来实现我国高校树人立德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现在有些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这种做法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考核标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良好的公民道德专业精神以及社会生活品格等一系列思想品质为基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制定出可行的立德树人管理制度,争取把“立德树人”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创新“立德树人”实践活动载体。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最好载体是育德的实践活动而育德实践活动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互动过程中展开的。只有当学生在学校的育德实践中获得个体的人生体验才会促使学生发现和内化社会道德规范改造和提升自己的道德生活。通过开展各种形势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地在实践中认识社会磨砺人生炼就品格,在实践中树人、到实践中立德。

结合重大事件、纪念日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潜在的教育,宏观调控和指导各种学生组织社团工作的开展,使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使课堂内容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新“立德树人”文化传播载体。“立德树人”工作离不开文化氛围的形成,通过创新“立德树人”文化传播载体,拓宽德育渠道和道德生长的空间,使学生在道德认知过程中不断提升情感的塑造性情的陶冶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采用现代化手段比如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多媒介网络等多渠道进行先进典型事迹的传播。通过广泛宣传使大学生了解身边的先进学生人物甘干奉献努力学习、锐意创新、勤于实践、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的蓬勃风貌,引领大学生朝着榜样的方向去努力发展。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8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则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然而,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了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汉字书写大赛”、“成语英雄”等栏目的播出,让人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正能量。“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火灾中的“托举哥”……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过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怀和帮助;认真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涵育。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提供良好氛围。要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学生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发展层次。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9

“人以德立,邦以德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因此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作为学校教育,把德育放在何种地位直接关系到是否按照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办事,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肩负起立德树人这一重任。

一、立德修身就是个人自我的完善

“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以德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论述德与才时曾这样写道:“才者禧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正确地指出了德在人才培养中的统帅地位。“德”在人的思想要素中居核心地位,它引领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人在社会交往和处理人生各种事件中中规合矩,有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

立德修身乃人生一大事。《礼记・大学》有“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之论述,可以看出古人早就把修身放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第一位,是齐家治国的基础,是人生自我完善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立命安身的根本。修身就是修心,就是立德,核心就是道德修养。《左传》所谓“三不朽”之一就是“立德”:“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是人生的三大不朽,而“立德”居首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从这点上说立德是完善人生的必修课。

二、从历史的传承看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从中外的教育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事例。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在他所写的《教育上的道德原理》中明确指出:“使道德的目的在一切教育中,不论什么课题,处于普遍的统治地位。”《管子》也有过这样描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段话说明我们的先贤已充分认识到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是国之根本,“立德树人”是我国历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

在我国的古代教育中,曾把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的内容。其中礼、乐学科便是德育,位居六艺之首。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同样十分重视德育。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教育史上,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把德育放在首位。1957年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1985年党中央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把德育放在首位,是符合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

十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而十报告提出要“立德树人”,就坚强有力地回答了这一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立德树人是历史的继承,更是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是校长

陶行知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办学效益无不与校长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与校长的办学水平是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由师资决定的。校长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是航船,校长无疑就是舵手。因此,能否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教育重任,关键在校长。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引领者,坚持德育为先,就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首先在思想上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和教育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次在实施方法、途径上校长要从课程育德、活动育德、管理育德、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育德等方面进行德育格局的建构,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后在师资和制度保障上,校长应积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以保证立德树人这一任务不被形式化、过

场化。

四、教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

1.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实现立德树人,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就有高尚的道德,崇高的人格。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自己高尚的灵魂去塑造灵魂,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品格,让学生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塑造学生纯真完美的心灵。要努力发掘学科中所蕴涵的德育资源,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人格的滋养与孕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本就是立德树人,它关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千秋大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就是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观念,并始终不渝地践行立德树人这一兴国方针。

立德树人心得体会篇10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立德树人主要是指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较高的综合素质基础上,培育新时期的莘莘学子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优秀的品质,成为理想信念坚定、人生职业规划明确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高校的管理与教育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服务育人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培养大学生系统、完善的科学文化知识与理论体系,而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从德、智、体各个方面发展。实现高校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与思想的有机统一。育人就是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理论知识熟、操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其次,立德树人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升全民整体文化素质的要求。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的基地,其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计划标准相一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只有拥有高尚的情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优秀的品质,才能够家庭和睦、心情愉悦,工作才能够得到他人、社会的肯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与收获。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境

1、育人的管理理念淡薄

实践中,一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事务管理上,较少关注学生的道德方面发展。一些高校管理者工作的出发点是管住学生,以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为出发点,而非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有些管理者认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可以随心所欲在其身上刻上管理的印记,以管理者身份自居,向学生发号施令,以此彰显管理者的权威,这些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管理工作更多体现“刚性”

“强制性”的管理方式让学生处于一种被管制的状态,管理者认为学生身上会发生多种多样问题,必须通过惩罚等措施予以纠正,并对其他学生产生警告意味。而在当今社会不管是网络媒体等现代化科技的冲击还是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都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强制性”的方式也往往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矛盾激化,影响高校管理效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环境复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观念不断的更新、碰撞,并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大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拖欠学费、打架斗殴、诚信意识差等行为既与学生本身和学校管理有关,也关乎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而传播这种风气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媒体、报纸等传播媒介将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带入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在谴责社会道德失范现象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在冲动时产生“印随现象”,例如不同高校中发生的投毒事件。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构建制度育人的长效机制

无规则,不成方圆,科学的制度与规则是高校教育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与基础,是服务育人工作条理化、规范化、机制化的重要体现。高校在制定各种规则时应该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到制度精神中,如奖惩制度。奖学金综合测评、资助育人、诚信考试等,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精神制度化与机制化。制度的制定应该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进行。在制度制定之前,不仅要征求、询问专家的意见,还要组织学生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干部进行广泛意见的征求,因为高校里每一项政策、制度的实施,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生是最为直接的制度相关人。因此,听取、尊重、参考学生的意见,是尊重学生应有权利,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

引导学生遵守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制度、规则制定的初衷与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专注其效果与学生的反应。建立专门的反馈渠道与监督机制,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参与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在实施奖学金评定、助学金贷款、违纪违规处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树立遵守规则、诚信做人、敢于监督的思想,较强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体现。

2、把立德树人内化于管理者理念中,实现全员育人

提升育人队伍素质,实现全员育人。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践行者,其个人的学识修养,道德水平,人格魅力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大学作为年轻一代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其学术素养提升、坚定理性信念、明确人生职业规划与奋斗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校园里,不仅仅是获取应有的科学文化知识,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术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以及做人做事的品味。因此,首先要加强高校老师、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格修养、职业道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与感染学生,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完善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在招聘教师、管理人员时,不仅仅要考察其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获得荣誉的多少,更要注重其思想道德水平、做人做事原则的考察。入职之前与入职后要定期举办职业道德专题教育培训讲座与会议。引导教师队伍将管理、服务、育人的理念相结合,不仅仅要加强学术造诣、提升学术水平、做好科研;还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以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饱满的热情、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设立专门的师德建设优秀荣誉奖项与宣传平台,予以鼓励先进,弘扬正气,对于深受学生好评、师德高尚的教师进行积极宣传,树立榜样;对于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应当给予严格的惩戒与处罚。

3、把立德树人内化于学校文化中,实现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