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十篇

时间:2023-03-28 03:53:18

立德树人篇1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靠全党全民的共同努力,“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落实在学校、家庭、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如何从所任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这是每位教师都必须切实把握的问题。对此,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少精辟论述,许多教师也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三十多年前,叶圣陶先生给南京市小朋友的题词,可以说是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的至理名言。

1980年9月,南京市教研室编印的交流本市小学生习作的《作文选读》,刚由每周一张的活页改为每月一本的小册子。当时,粉碎“”不久,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开始使用了全国通用的小学语文课本,南京市的语文教师和全国的教师一样,满腔热情地凭借新教材的使用,探索着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教学改革该如何深入,《作文选读》应如何办好?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写信向叶圣陶先生请教,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叶老的亲笔题词:“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们记住这两点。”

“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这是叶圣陶先生一辈子为之坚持的作文教学观。早在1929年发表的《作文论》中,他就提出:“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又无益的事。”1958年2月15日,在《文艺报》召开的改变文风座谈会上,叶老发言:“老师要用种种方法,训练学生不说假话,不说空话,不但作文的时候必须如此,任何场合都必须如此,一辈子必须如此。说假话就是言不由衷,说空话就是言之无物,犯了这两点,不仅是文章的毛病,尤其严重的是思想品德的毛病,所以必须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实践中养成习惯,一辈子不犯这两点。”(刊于《文艺报》1958年第4期)在1980年的题词中,86岁高龄的他又就此恳切地提醒小朋友。可见叶圣陶先生对这个事关“立德树人”的问题是多么重视,且为此付出了终身的努力。今天,我们重温叶老的教诲,尤感深刻贴心。崇尚“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社会新风多么令人期盼!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能力和品格,确实是语文教师乃至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叶老的题词既讲了作文课练什么,又讲了该怎样练。各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表达意思、情感所用的语言文字也不应该是一个模式,显然,要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那种背上几篇别人的好文章去应付考试,遇到题目搭得上,就改头换面抄上去的变相抄袭,也是“所得是虚,所失是实”,得的是骗人的也是骗自己的好分数,失的是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诚实的做人品质。叶老的题词使我们领悟到,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能力和习惯,必须是放手让学生一次次地真正经历“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的实践过程。这是作文教学唯一正确的途径。

叶老题词的发表,对南京市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不少学校的学生也行动起来,他们变被动作文为主动练笔,在课外写观察日记,办小报,搞调查写调查报告,当小记者进行采访……为了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由六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倡导,于1985年至1987年,连续举办了三届全市性作文教学研讨会。第一届交流研讨的专题是:“作文教学的起步”“读写结合”“命题作文的改革”“作文训练的广阔途径”。第二、三届交流研讨的专题均为“作文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作文教学自身各个环节的改革”。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同志应邀参加了每次研讨会。经过多年的实践、研讨,“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走有所为而作之路”逐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1990年4月,江苏省民进在南京召开叶圣陶研究座谈会期间,与会同志饶有兴趣地到琅路小学听取了该校进行“有所为而作”的作文教学改革介绍,观看了有关教学实况录像。与会同志纷纷题词留念。叶至善同志的题词是:“要创新,要改革,才会有特色。”叶至诚同志的题词是:“为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为作人打下扎实的基础。”

立德树人篇2

儿时,看到作为教师的舅舅天天开心地与学生在一起,想象着自己长大后要是能成为一名教师多好,每天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海阔天空,畅聊理想。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作为一名期盼已久的教师。想成为教师的情怀就这样一天天慢慢变成现实。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踏上三尺讲台足有近六个年头。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富足。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辈子,我就扎根三尺讲台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肖山、于贵勤、邓丽、宋志刚、阿力甫夏……他们用自己朴素赤诚的心对抗恶劣的环境,用自己执着的信念引领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孩子,用自己无私的付出默默成就山里孩子的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师德能够超越这种无缘、无悔、无私的师德,深深影响、打动、激励、鼓舞着学生呢!虽然我做得不够他们那么好,但总是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更好,付出自己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学生生病,我会煲上一份汤送给他,让他感受到有家人的温暖,学生有困难,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去解决,让他们将班级作为自己的家,感受到亲情,从而为自己、为班集体争荣誉。教育,这是一项用爱浇灌的事业。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高速的发展,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进入学校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有了很多不同。因此,作为高校的一名教师,不仅仅要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我在讲“数的发展历程”时,数从有理数发展到实数时,现在看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可是在当时古希腊时代事物的产生未必是一帆风顺的,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要付出生命;在讲“数列极限”时,引入战国时代哲学家庄周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非常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不禁感叹我们的古人都那么厉害,学起极限也轻松起来;在讲“矩阵”时,先给出我们生活中触手可得的例子,如,从学校回家,你可能需要周转几个地方,你可能需要多种交通工具,这都可以用矩阵来表示,这不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意识到原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近;在讲“心形线r=a(1-sinθ)”时,插曲数学家笛卡尔的凄美爱情悲剧,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探知的欲望,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并不是处处顺风如意的。事实上,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我们要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付出满腔的真心和真情给学生,还应有丰富、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塑造过硬的道德品质,不断汲取新知识,力争高水平从教、高素质从教。立德树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立教圆梦,让自己儿时的梦更加完美、精彩。

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篇3

关键词:立德树人;价值观;中国梦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一项基本要求。“育好己,育好人”,教师只有提高自身道德水平才能做好表率,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师自身道德水平和道德修养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还是教育好学生的要求。教育工作要以德育人,以德化人,以德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

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有更好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二、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一个人价值观念如何,深刻影响着其生活目标的确立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以至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掌握一定权利后为谁服务的问题。价值观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前进方向、职业精神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做到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权利,正确对待工作,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生活。对待工作要有敬畏心和责任心,勤奋踏实,培养责任感、神圣感及使命感。对同事要尊重一些,豁达一些,谦让一些,容人之长,容人之短。

三、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热爱教师职业、爱岗敬业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爱岗敬业才能全身心地教好书,教书还要育人,体现出教师职业的实质要求。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四、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师要注意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示范作用,在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要做到举止文明、庄重自持,教师的礼仪是师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道德实践维护自己的职业形象和荣誉。

五、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育工作者要立德树人,以德立教,以良好的道德修养,给学生做好表率,引领学生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崇尚高尚,还要善于学习,向道德高尚的教师学习,向别人的优点学习。不是一时半时,而是时时刻刻,甚至毕生坚持。提高道德水平是良好道德修养的前提。

六、不断积累知识

不断地积累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教师只有具有良好的知识修养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的知识水平影响着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平时要多读书,多参加一些培训,提高知识水平。

七、务实奉献,团结同事

教师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教师的。教师应该务实奉献,团结同事,奉献社会,回报社会。

立德树人,以德立教,立教圆梦。良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是做好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提高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才能真正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只有教育好学生,才能推动教育事业走向成功,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

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道德水平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认清和正确对待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与每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立德树人篇4

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重视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按照教育部所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指导幼儿学习知识、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幼儿的思想品格和优秀品质,使幼儿能够真正符合当前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使幼儿教育能够真正满足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

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幼儿教育注重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表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教育要从幼儿抓起,良好的教育活动会使幼儿感受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何立德树人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可以通过制定幼儿德育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幼儿思想品质;结合生活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等方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制定幼儿德育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幼儿思想品质。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幼儿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制订完善的德育实施方案,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学习优秀的思想,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幼儿教育可以按照课时或者按照学习进行教学任务的规划,比如:每周开展两次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内容为“我的祖国”“诚信是金”等相关内容。小班的幼儿重在情绪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懂礼貌,尊老爱幼、尊师守纪;中班的幼儿重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培养幼儿形成诚实、勇敢、谦虚的思想品质;大班的幼儿重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热情、友善、好问,为幼儿的小学教育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合生活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知识,幼儿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幼儿德育活动,将游戏与德育融合,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当中,真正体会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立德树人,将立德树人教育渗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废纸小制作”“我是涮碗小达人”“今天我最棒”等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提升幼儿的生活态度以及认真程度。同时,幼儿园还可以在春天组织幼儿开展植树活动,带领幼儿在校园中清理垃圾、打扫卫生,共同构建美好的幼儿园“城堡”,使幼儿能够形成热爱校园、注重卫生的良好思想品格。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我为爸爸捶背”等主题活动,使幼儿的父母也能够参与其中,更为全面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格,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

结束语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花朵,幼儿教育中重视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也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幼儿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积极影响。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可以通过制定幼儿德育实施方案,全面提升幼儿思想品质;结合生活开展德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幼儿成长氛围等方式,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群,刘丽.立德树人: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15(5):154-156.

[2]贾立敏,赵军合,杜凌飞.思想政治教育由“育德”走向“立德”的保障机制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130-136.

[3]李晓忠,王丽娜,孙兰兰.优化教育资源 促进均衡发展――《辽宁教育》记者访谈盘山县教育局局长徐铁山记录[J].辽宁教育,2014(9):114-117.

[4]周旭.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 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全市高校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大会上的报告(摘要)[A].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12):1323-1325.

立德树人篇5

德育目标具体化

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德育目标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它规定了德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向,既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德育工作的最终归宿。目标可以使人在没有得到结果之前,就能“看”到结果,从而产生持续热情与动力,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针对当前许多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存在“高大全”、内容“假旧空”、方法简单无力、评价主观模糊、实效性差等问题,我们努力探索德育有效性突破口和切入点,制定了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便于操作、能够量化的具体德育目标。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习惯。”我们将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与学生养成教育系列方案融为一体,出台了符合教育规律,翔实具体,学段分明,易于操作,奠定学生人生基础的德育工作方案。为将德育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学校德育处通过多种形式让目标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现已形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2+1+1+X模式。“2”是指学校常抓不懈的两个习惯——“干干净净每一天,整整齐齐走好路”;第一个“1”是指每个年级组根据学校养成教育规划每学期确定一个良好习惯培养重点;第二个“1”是指每个班级根据年级组养成教育规划每学期再确定一个良好习惯培养重点:“x”是指对学生已形成的习惯的巩固,从而有计划地达成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

德育活动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但长期以来。德育立足于课堂,满足于道德知识的传授,无视学生道德能力的生成,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工作,不难发现我们的德育已在好多方面与学生的生活脱节。因此,我校提出德育生活化。这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生活是德育的起点,也是德育要回归的地方。我们将德育教育与学生在校、在家的生活联系起来,以丰富的德育活动为栽体,将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坚持明理与行事并重、德性与德行合一、行与知统一。以易于被学生接受为出发点,力求教育的“路标”清晰、“路径”明确,把内容和标准做小、做细、做实、做系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力求各种表述具体、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和执行。为此我们按班级、年级、学校的顺序,结合实际,以论坛的形式,分低、中、高三个学段,提出了层层递进的“德育活动系列方案”,力求让德育活动系列化。现已形成常规活动系列、传统节日系列、校园节日系列、社会实践系列等七大系列学校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队伍最优化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我校始终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作为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来抓。我们创新班主任校本培训形式。改变了以往校长、德育主任“一言堂”,班主任被动参与的形式,让班主任成为培训的主人。培训的主题不再是学校领导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确定,而是来源于一线的班主任,来源于班级管理中的困惑。培训的内容既有班级管理经验介绍,也有班级管理现场观摩、班主任技能的展示等。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班主任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日渐提高。我校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德育教研氛围,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对岗位的认识及热爱程度有明显提高,德育技能逐步增强,心态逐渐趋于从容、平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高涨,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家校合作常态化

家校工程的实施,使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成效凸显。一系列困扰学校的难题被家委会破解。六大社会实践基地满足了学生需求:家长志愿护校队的成立确保了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具有专业技能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学校校本课程开辟了新的天地:家长科技俱乐部的创建让学校科技特色如虎添翼。家长驻棱办公制度的落实,家长评教、评生活动的开展,家长参与商讨学校重大决策,让监督职能落到了实处。菜单式家长培训会,家长漂流日记,教师大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专题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团队的成立等让家长素质不断提升,学校正在实现“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认可、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好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受教育者心灵的教育,它的第一维度是要关注心灵,第二雏度才是在心灵作用下的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等到学生出了问题才来找对策,而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面,让学生成为自己心灵的监护人,自己意志的主人。

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规范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一是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队伍,全面负责组织筹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发展保障机制,保证资金支持;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具有国家咨询师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具体组织学校心育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心理咨询室的运作与管理;三是熟知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师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三支队伍建设,确保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

我校现已形成“4个1”运作方式:每月每班一节团体辅导课(班主任负责);每月一次小组咨询活动(专业教师负责);每半月一次跟踪谈话(任课教师负责);每学年一次教师心理辅导活动(德育处负责)。积极开展团体辅导课“一课两评”活动,示范课、研究课、优质课研讨交流活动,提炼出符合我校教育理念的成功案例,并落实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同时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立德树人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学生;语文

G633.3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立德,就不能树人。

思想道德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彻实施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广泛的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

民族自豪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少年儿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教师必须优化教育方法加强教育力度,让民族自豪感的种子植根于他们的心田。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U和园》以及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这几篇课文就是渗透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例如:《长城》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教学时我让学生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孩子们根据掌握的课文内容和自己平时积累的资料各抒己见。主要因为长城的规模很大(秦始皇当政后吞并六国气势如虹,着手修建长城拒当匈奴!长城是将当时的燕、赵、秦等多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进行加固而成的),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长达万里(古时候的比现在的要小很多)。再者砌筑长城用的都是巨石,一块条石都两三千斤重,全靠人工搬运到陡峭的山岭上。在那个年代里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即使有,铸造这样规模的建筑也很难),但当时却能创造出这样大规模的建筑,这是非常惊人的,还有就是据说长城是唯一在太空可以看到的人工建筑,这些综合起来足可以证明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当我问及“你站在长城上会怎样想呢?”学生更是积极发言,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以中华民族为自豪。

再如,《开国大典》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很好的素材。在教开国大典的典礼仪式部分时,第一部分强调对的庄严宣告的感悟。第二部分是感受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的庄严宣告,一位学生朗读了主席的庄严宣告以后说:新中国成立了,每个人都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另一个学生说:人民摆脱了奴隶的枷锁,当家做主人,朗读时就得热情洋溢。又有一个学生说:新中国的成立是多少代人的梦想,来之不易,读的时候就得饱含深情。还有一个学生说: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以要读得庄严。学生的发言让我看到了学生情感的投入,学生已经沉浸在开国大典激动人心的场景之中。此时,我拿出中国版图,引导学生透过地图,感受着的宣告经过无线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时,全国人民欢跃的心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咀嚼,力图透过充满魅力的语言,感悟作者行文中蕴含的无限激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二、树立正确幸福观

现代人的生活充满着幸福,尤其是孩子们,幸福时刻围绕在身边,得到家人的百般呵护,得到老师的倾心关注,得到社会的鼎力扶持,他们时时享受着幸福,但这都是外界赋予他们的,而不是他们自己通过劳动与付出而体会到的。一部分孩子还不懂得幸福的真正含义。所以,在学科中体验、感悟、收获是优化幸福观的重要渠道之一。作为教师,就应该利用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发挥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把朴素的幸福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如,教学“幸福是什么”,当学生谈到对幸福的认识时,我意识到要及时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文中去。当学生说“我考了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最想要的娃娃,去奶奶家吃到了最香的饺子”时,我便引导学生进入“幸福是什么”的追求中。启发学生带着“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得到了智慧女儿的赞扬?”“三个牧童十年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吗?你怎么知道的?”的问题自能读书。然后再集中探讨第一个牧童的幸福历程。在反复理解与朗读后,问:“他是怎样帮助别人的?”引导学生不断地从语言、动作、神态、情感各方面去体验白衣天使的奉献历程,去体验救死扶伤的神圣与庄严,从而真切感受帮助别人而获得幸福的愉悦。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幸福不是付出,就是奉献,劳动就是付出,给予就是奉献。幸福不仅仅是被爱,更重要的是爱别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之,要立德树人,随课而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上的知识点,挖掘课本中思想道德的闪光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篇7

对教师而言,我们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梦就是“教育梦”,它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勾画了一幅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我也有一个“教育梦”,那就是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我的教育梦由教师的梦想、学生的梦想和家长的梦想构成,我希望在我管理的校园里,教师和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接下来,我将对我的“以梦筑校”的改革之旅作介绍和说明。

一、“以梦筑校”的基础――个人的需要是梦想的源泉

无论是从教育心理学还是从现代教育伦理学的观点来看,成功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幸福。幸福会使人对所做的事情产生超智慧,并获得最高的做事效率。然而,什么是幸福呢?如何才能产生幸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的需要层次论可以让我们借鉴,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爱、归属、接纳和友谊)、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在实现这五种需要,尤其是后三种需要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幸福的感觉。如果想要满足全校师生的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就离不开梦想的构建及实现,师生的需要是实现梦想的源泉。

二、“以梦筑校”之教师篇

1.学校愿景是教师追梦的共同目标

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办学设备的简陋、生源的不理想和“读书无用论”的盛行,使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很难实现自我价值。因此,想办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满足他们的需要,是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我在工作中常常和教师开座谈会,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在满足教师需求的前提下,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建立“学校愿景”,经过讨论与协商,共同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的长期规划以及每年需要达到的目标,全校教师上下一心,自强不息,为了学校的腾飞而努力。

2.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梦想的前提

为了保证学校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克服以往工作中的推诿现象,学校通过“以绩效工资双捆绑为纽带,以拓展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能力培训为主体”的模式来激励教师认真工作,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的做法,营造了教师遇到问题互帮互助、乐意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的良好合作氛围。同时,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利用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举行文体游园活动,教师们在活动中沟通交流,在竞赛中树立团队意识,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从而保障梦想的实现。

3.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实现梦想的保障

教师是学校愿景实现的主要人物,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梦想能否实现。学校主动邀请区教研室和德育理事会成员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养。每月举行一期校长讲坛,每周进行“一知见解”的政治学习和“一招得智”的校本培训,所有培训都是以“兵教兵”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把培训学习的主动权还给教师,让他们及时交流和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于问题源于工作,教师们都乐于接受也乐于改进。这样一来,教师的素质有所提高,就给我们实现梦想提供了保障。

三、“以梦筑校”之学生篇

1.三年目标,学生成长的动力

有梦是幸福的,梦总是美好的。梦想能够带来正能量,在无形中鼓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在学生刚入学时,教师会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在初中三年的理想以及要实现的目标。每年10月是我校的“愿望节”,学校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书写愿望并放在愿望瓶里,然后把愿望瓶悬挂在愿望树上,让全校师生时刻铭记自己的愿望并努力实现。

2.务实努力,达成梦想的有效途径

要梦想成真,务实是关键。因此,我制定了“努力每一天,进步一点点”的办学思路,带领全校师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防止让梦想流于形式。梦想与幻想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迥然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很容易把美好的梦想无奈而绝望地演变成幻想。为了杜绝此种现象的发生,每个学期我校都会举办“梦想复活”的征文大赛,全校师生回顾总结自己一个学期的表现,对比梦想,描写实现梦想的所感所得。同时,每月学校都会在师生会议上总结学校一个月来的进步,营造“努力每一天,进步一点点”的学习氛围,端正办学思路,鼓励师生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最终实现梦想。

3.榜样激励,激发梦想的超强动力

在个人的成长中,榜样会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动力。因此,我校注重榜样的建设。

(1)借助高校力量,帮助学生树立理想

我校自2008年起,与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活动,把大学生请进校园,创设机会让我校学生与高校的优秀大学生沟通交流。同时,我校还不断完善和创新合作模式,扩大合作高校的范围,相继与湛江师范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大学合作,形成了“大小相携,共享成长”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与大学生榜样的接触中,激发动力,树立远大的理想。

(2)善用校本资源,鼓励学生互相影响

我校不乏优秀的学生,他们的事迹很激励人,值得每一位师生学习。因此,我校每个学期都会举办“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的活动竞选,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同学的感人事迹及励志故事,鼓励他们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执着梦想。此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助人为乐之星”“诚实守信之星”“阅读之星”“礼貌待人之星”等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影响,从而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上进。

4.活动体验,感受梦想的真实成长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载体,通过参与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及沟通能力。活动的开展既能丰富校园生活,又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发展,在体验中感受梦想的美妙,在体验中满足自己的需要。

(1)独具特色的社工活动,感悟成长的乐趣

与三所高校进行合作,这三所高校在我校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活动,他们组织的小组活动都有很明确的德育目标,对学生影响深远。例如以团结为主题的“趣味运动”,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21天不抱怨”,以合作为主题的“二人三足”等。每项活动都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提高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使他们感悟到了成长的乐趣。

(2)创新毕业课程,让毕业生的梦想展翅高飞

每逢中考前夕,我校毕业生都会收到由王福权校长主持的毕业课程之“深情大礼”,在《祝你一路顺风》的背景音乐下,观看自己三年来初中生活的难忘片段和往届优秀毕业生和师弟师妹们送上的美好祝福,这无不感动在场的每一位初三学生,他们承诺,在未来的学习中一定更加努力刻苦,树立更远大的梦想,让梦想展翅高飞。

四、树立梦想,遇见成效

近年来,在“以梦筑校、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梦想给予人力量,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树立梦想,就能遇见成效。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近年来稳步提升,多人获得广州市教育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学校现拥有区学科带头人2人,区学科骨干教师5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11人。师资力量的雄厚带动了学校的发展,我校先后获得“广州市百所优秀家长学校”“花都区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花都区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德育品质的提升也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高,学校连续五年获花都区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和区教育教学质量一、二等奖,中考成绩稳步提升,总体成绩跃居花都区前列。

立德树人篇8

一、端正态度,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认真学习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要点、《教育法》、《教师法》、《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意识,坚持“四个相统一”,不仅做幼儿的引路人,更要做幼儿的榜样。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潜移默化的受到老师的影响而不断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创新者。深入理解《指南》和《纲要》,把握教育方向,利用超高学科素养和专业认知潜心培优育人。

二、坚持育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园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有爱场所,让幼儿教师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育人为本、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为了一切幼儿。我园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教规律,规范保教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不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尊重幼儿各阶段年龄特点和其个性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学前教育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为着力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方面人才,特别是要为高度重视培养创新人才而奠定坚实基础,大幅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为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幼儿园要围绕师德主题,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全园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举办师德讨论民主生活会,教师们以自己的认识、体会、故事,畅谈了师德的重要性,抒发了对教育的热爱之情。开展教师人生格言、教育格言、教师忌语征集活动。通过人生格言、教育格言的征集,更加坚定了教师教育理想与信念,使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全体教师从思想品德、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方面,以“师德承诺”的形式,向家长公开做出承诺,自觉接受幼儿、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立德树人篇9

让学生“听话、爱学习”,我们首先要率先垂范、身正厚德,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树立威信,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感召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我们首先做到的、必须做到的。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举止是学生规范自己言行的标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任何时代,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之前先把自己管理好了,树立了自己的绝对威信,何愁学生“不听话”?俗语“正人先正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律己立信,省身树威”就是对师德最简单朴实的一种诠释。一般来说,威信高的老师号召力强,授课时,学生喜欢听,愿意听,心情愉快,教学效果理想;相反就是不爱听,不想听,反感,甚至抵触,“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听课心态,教学效果又能怎样?

一、上好第一节课,树立好第一形象

小学生毕竟是孩子,见到陌生的老师来第一课时,总要表现得安静老实,甚至是拘谨,这不一定代表他们正认真听讲,对你十分尊敬。只是他们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是心理的正常反应,也可以说是对新老师不甚了解的隔膜和惧怕。换句话说,“我不知道新老师的脾气性格,试探试探再说”,如果说还有一点信任的话,完全是“你是教师”这个职业权威带来的固有情感和认识。我相信,每个老师都遇到以上这个局面,剩下的就是要看我们的本事和能力了,有经验的老师会在第一节课上“大做文章”,从外在的着衣合体,语言到位幽默,到内在的知识水平,品味修养的淋漓展现,都能给学生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他们会从心眼里喜欢你,佩服你,尊敬你,威信就是这样从你对工作的一点点的细节捕捉、应对,加上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展现、完善中树立起来了。半个月下来,学生都盼着你来上课。当然威信绝不是教师利用职业权利施以强权高压下的臣服和屈从。挖苦讽刺、体罚、变相体罚不是育人的方法,必是破坏师生感情、加剧双方观念对立、冲突的导火索。不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而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是学生不喜欢老师,而是个别老师育人不甚得法,没有在班级中树立相应的威信。我们在指责学生迟到时,先想一下:铃声响了,我们老师在哪里?

二、批评不可少,褒贬兼用

我们常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来比喻人的两面性:优与差、对与错、好与坏。学生也不例外,只是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罢了。学生有了进步和“闪光点”我们理所当然要加表扬和鼓励,使其稍显即逝的积极因素固定下来,成为该生的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表扬是对的。但是现在的学生多数是在家长的“赏识”“优抚”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已经习惯性的用鼓励、安慰的方式,总以为这样就会使他们恢复自信力。水满则溢,物极必反,“夸”多了,学生也会产生骄傲、依赖、自负等心理,听不进别人说“不”,经不起挫折,更提不到磨练。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赏识”教育,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增强了我们的亲和力和信任度。但是凡事还得讲求个“度”,好孩子不一定是“夸”出来的,“我们在提倡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

老师是是非的“鉴定专家”,学生的对对与错的认识和理解不够透彻,就需要教师出来当裁判,发挥绝对的威信,帮助他认清错误和不足,引导思想转变,好的批评就是在肯定优点的同时,适时适度指出错之所在,批评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态度明确、透明

无论好学生,还是坏学生,犯错误都要得到相应的批评,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和理解;学生有错误时,就要及时适度的纠偏扶正,原则上有尺度,态度上不模糊,如果我们洞察到学生思想上有异常,行为上要“跑偏”,总是碍于师生间的“好感信任”,一味扮演慈母、和事佬的角色,疏于应对和管理,致使学生肆为无忌,纪律混乱,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同时不能好学生有错时,老师的批评是轻风细雨、春风和畅,后进生犯错误就会遭到老师的疾风骤雨,闪电冰雹。久而久之,教师的威信就要一点点的折扣,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是教师人格的熏陶和感染,不是过度的宽容、偏袒。

2、有理有据,坦诚交流

教师要对学生行为要有明确的甄别和把握,立场鲜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因人、因事而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同时对学生的犯错的动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恩威并施的批评,感情真挚的教导。

例如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讯问”,矢口否认——“我没有(做)”、“不是的”、“我不是故意的”等。这样的孩子大都表现得很“坏”,内心却比一般的孩子脆弱或单纯,绳结一时解不开,或者说用强硬的外表行为掩盖内在的困惑、恐慌不满,借此发泄不满情绪,贵在我们平时刻意关注、坦诚相待,多找他谈心交流,因势利导,使其吐露心声,抱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原则;在进行批评教育之前,多做细致的跟踪调查工作,对此生的犯错的“时间、地点、动机、证人”等等都要了如指掌,多做“用事实说话”的准备,最后再进行“集中会诊”:多摆事实,少讲大道理;坦诚沟通,动之以情,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样批评,有根有据,有情有理,他们自然会感到“狡辩是苍白无力的”,最后只能接受教育;要使我们的金石良言掷地有声,有的放矢,就要通过各方面去了解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心思缜密,不怕辛苦,尽量避免放空枪,使受批评者有空可钻,反而使我们的教导很被动,威信扫地。

三、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

小学生年龄小,判别能力有限,对他们喜欢的老师总是充满无限的“憧憬崇拜”:“我们老师做什么都是对的,说什么都是好的!”,因此,我们更要慎言行,重仪表,无意的言谈举止也许成为学生刻意模仿的榜样,印刻在脑海中的突出位置。高尚的师德品质不是停留在词令的排比,辞藻的华美上,而是落实在真真切切的行动上: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高度负责,言行一致,坦诚豁达,以身作则。我们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自己却在课上接打手机;我们要求学生按时按质完成作业,自己却在批改作文时敷衍塞责;我们教导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却怕脏、怕累、怕苦;我们禁止学生吸烟酗酒,自己却烟雾缭绕,酣醉解忧……光靠说教和语言的传递是有限的,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做到;凡是教育孩子不要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只有这样,学生才更加信服老师,老师才能树立威信,学生才能“听话”。

立德树人篇10

(一)高校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的组成部分

立德树人既是教学原则又是教育原则。“立德”具有双重思想指向,既包括学生之德育,又包括师德之建设;树人,是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的组成部分,既要立学生之德,又要立教师之德。

(二)高校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前提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师德为先。高校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其思想、行为都会衍生为其教育行为的一部分,最终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师德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只有先立师德,才能保证教师教育行为不失偏颇。

(三)高校师德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基石

实现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师德,师德是立德树人的基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校师德建设应先塑造教师良好的师德,打下立德树人的基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高尚的师德贯穿始终,更好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塑造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校师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专业知识素养水平较高,接受新知识能力突出。但是高校师德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只是支流,但是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

(一)当前高校师德现状

1.功利性趋向的工作态度。

首先,育人意识淡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和成熟的关键期,其学习具有向师性,会在不自觉中模仿教师言行。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重要人生导师,其责任不只局限于教人,更重要的是育人。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只重视教学任务,忽视育人责任,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位,甚至把个人对社会的偏见带入课堂,给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以错误引导。其次,科研浮躁。高校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他们作为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还承担着科研任务。部分高校教师没有专业精神,科研浮躁,为了达到科研任务指标,科研工作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再次,师生关系疏离。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最理想的关系,应是亦师亦友。但是部分高校教师重视个人利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尚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课余时间更是集中精力在自己的事情上,和学生关系疏离、对学生疏于指导。

2.失范的行事作风。

首先,教学失范。在2012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79%教师认为教学很重要,但是实践中很多教师不能认真履行教学任务,轻视甚至忽视教学责任。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出现课前无准备、课中无重点、课时随意变等现象。其次,科研失范。科研失范是高校教师失范行为的重灾区,从科学研究过程、成果发表过程到学术评价过程无不充斥着高校教师失范行为。科研失范行为表现多种多样,小到一稿多投、不当署名,大至伪造科研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再次,社会服务失范。教师参与的社会服务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管理、学术活动,为社会团体和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等。在西方国家中,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活动中占据着重要角色,把社会服务归为其学术责任之一,但我国鲜有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技术,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多,部分教师过分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选择社会服务,忽视自身形象和责任。

(二)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原因分析

1.市场经济的冲击。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学术市场内获得科研课题、职务、奖励等,在学术市场外换取直接的经济效益。甚至学术成为可以交易的“物件”,如果双方愿意,学术便可以作为“商品”交易。知识经济致使学术和和金钱紧密结合,是学术腐败的原因之一。一方面高校教师认识到知识的经济价值,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学术的人文价值遭到轻视;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下,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轨道,不自觉放松了对道德的要求。

2.高校管理疲软。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教师队伍亦不断壮大,学校规模的扩大为高校管理带来了困难。一方面由于学生增多,课堂规模变大,高校教师无力照顾到全部学生,教育秩序和质量受到冲击,致使部分高校教师采取漠视态度、得过且过。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扩大,致使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难度增大,出现高校管理疲软现象,高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的师德建设遭到忽视,致使师德下滑。

3.高校教师个人亚健康的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状态影响其思想及行为,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的专业复杂性及个人特质等特点,很多教师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出现职业倦怠、认知失调、情绪异常等情况。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导致很多教师师德水平的滑坡,比如有些高校教师在评优、晋级方面不顺利而怨天尤人,丧失工作热情;亦有高校教师不能正确认知教书育人的责任,致使教学偏颇。

三、改进高校师德建设的策略

(一)国家层面相关策略

首先,法律约束。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法律作为后盾。《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等相关法律法规,尽管明确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以及对高校师德建设的要求,但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法律法规细则尚不明确,另一方面在执法方面存在国家法律部门和学校权责划分模糊现象。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细则,并严格执法。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意识凸显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魂魄,是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如何减少市场经济对师德建设的冲击,须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二)学校层面相关策略

首先,完善高校相关制度。一方面学校应将教师品行和职业道德作为岗位聘任的基本前提,同时把其作为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监督,明确责任主体,成立相关责任追究机制,构建教师、社会、家长多方参与的立德树人监督体系。再次,建设道德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对组织实施的是软性管理,其作用是规章制度等硬性管理所无法替代的,它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高校建设道德的组织文化,把道德元素渗入组织文化中,可以对教师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引导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高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心理援助。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出现了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对这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疏导,会直接影响教师的道德行为,最终阻碍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高校应对教师进行心理援助,可参照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引入EAP员工援助计划,帮助高校教师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高校教师个人层面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