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10 07:24:19

宅基申报材料

宅基申报材料篇1

安徽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最新版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保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宅基地(以下简称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用于建设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第三条 宅基地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户一宅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第四条 在城市和镇规划区外建设农村村民住宅的,应当尽量使用原有宅基地、闲置宅基地、村内空闲地、荒坡地、废弃地;村内有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农用地。

鼓励农村村民按照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居住;在城市和镇规划区内的,应当按照城镇建设标准,集中建设农民住宅小区;在城市和镇规划区外的,可以集中建设农民新村。

因采煤塌陷、地质灾害等原因,确需迁建农村村民住宅的,应当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或者农民住宅小区。

第五条 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宅基地的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宅基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宅基地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计划

第六条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宅基地利用情况调查,查清宅基地用地状况和具体位置。

第七条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建设、规划、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宅基地利用情况调查结果,编制宅基地规划,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宅基地规划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前,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有关专家和农村村民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其中,涉及农村居民点搬迁、合并的,应当征得被搬迁、合并的农村居民点三分之二以上住户的同意。

第八条 宅基地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村村民意愿,与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相协调,体现布局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

第九条 宅基地规划,以乡(镇)为基本单元,包括下列内容:

(一)乡(镇)、村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人口总数、人均宅基地面积等用地状况及趋势分析;

(二)农村居民点宅基地的位置、界址范围;

(三)拟调整、整治及新建宅基地的布局、利用方案;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十条 经批准的宅基地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在规划所在地乡(镇)、村予以公布。

经批准的农村宅基地规划,是审批宅基地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十一条 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省人民政府在下达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计划指标时,应当增设并单列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

第十二条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点的用地情况和农村村民建设住宅的实际需求,于每年年初一次性依法办理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宅基地占用耕地的,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耕地;未完成宅基地占用耕地补充任务的,相应扣减市、县下一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第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初将上年度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具体地块情况,报农用地转用审批机关。其中,涉及补充耕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在每年年初申请办理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一并将上年度宅基地占用耕地补充情况报审批机关确认。

第三章 审批与登记

第十四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需要新占宅基地的,应当依法申请,经批准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后方可建设;在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宅基地上翻建住宅的,不需要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

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房分户,原宅基地面积低于分户标准的;

(二)成为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外来落户人员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的人员,没有宅基地的;

(三)因自然灾害或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以及村庄规划,需要搬迁的;

(四)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的;

(五)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定可以申请宅基地的其他情形。

第十六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农村村民新建住宅,其宅基地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二)淮北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220平方米;

(三)山区和丘陵地区,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利用荒山、荒地建房的,每户不得超过300平方米。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的宅基地面积标准内,制定具体的宅基地面积标准。

第十七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的,应当向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提出宅基地使用申请。

村民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宅基地使用申请之日起10日内,召开申请人所在的村民小组会议。经村民小组会议同意使用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应当签署同意意见送达申请人,并张榜公布申请人姓名、理由和宅基地位置、面积。张榜公布期限为10日。

第十八条 申请人接到村民委员会签署的同意意见后,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宅基地使用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二)申请人户籍登记家庭成员身份证明材料;

(三)申请人所属村民委员会同意使用宅基地的意见;

(四)拟使用宅基地的位置、面积以及界址范围的材料;

(五)市、县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自收到宅基地使用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 村民委员会自收到宅基地使用申请后,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召开村民小组会议或者不签署意见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进行调查,听取申请人、村民小组和村民委员会的意见,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的宅基地使用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用地的决定。批准用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批准之日起10日内办理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手续;不批准用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自不予批准之日起5日内将不予批准决定送达申请人,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申请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申请人年龄未满18周岁的;

(二)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宅基地规划的;

(三)原有宅基地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满足分户需要的;

(四)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赠与或者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

第二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后10日内,由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将宅基地使用权证送达申请人,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并告知申请人所在的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自收到宅基地使用告知后10日内,将宅基地的具体位置、面积、界址等情况在申请人所在的村民小组予以张榜公布。

第二十四条 建设农民新村或者农民住宅小区的,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

市、县人民政府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审查同意的,作出准予建设的决定;审查不同意的,作出不予建设的决定并及时送达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建设的农民新村或者农民住宅小区,其住宅建成后,由村民委员会统一向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每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 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确需重新选择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可以依法先行使用土地,并自使用之日起6个月内申请补办用地审批手续。

第四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原住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改建、扩建,但是危房改造除外:

(一)已经安排新宅基地的;

(二)原住宅已被列入征地范围的;

(三)原住宅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以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

(四)原住宅属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规划确定的保留建筑风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 经批准异地迁建住房的,建房户应当拆除旧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并在新宅基地批准后两年内退出旧宅基地。

第二十九条 因继承或者其他原因等造成一户有两处以上宅基地或者宅基地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宅基地可以在本村民小组成员间转让或者退回土地所有权人。

将宅基地退回土地所有权人的,土地所有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不转让或者不退回的,不得改建、扩建原住宅,土地所有权人对超出规定标准部分可以实行有偿使用,有偿使用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所有权人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一)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进行旧村改造,需要调整宅基地的;

(二)因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宅基地的;

(三)宅基地使用权人死亡,没有继承人的;

(四)无正当理由自宅基地使用权证颁发之日起超过2年未动工建设的;

(五)擅自改变宅基地用途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依照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收回宅基地,地上有房屋的,应当比照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予以补偿,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应当重新安排宅基地。

第三十一条 经登记的宅基地,其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 住宅建成后,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对宅基地使用权人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用途使用宅基地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结果予以公开,供村民小组成员、村民委员会监督。

第三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对其管辖行政区域内的宅基地应当建立宅基地管理档案,并依法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第三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等,受理非法占用宅基地的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非法占用宅基地的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举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机构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依法编制、审批、修改宅基地规划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异地迁建住房批准后,未拆除旧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并按规定期限退出旧宅基地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旧宅基地,限期拆除旧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文件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权批准宅基地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宅基地的;

(三)违反程序批准使用宅基地的。

非法批准使用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不依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宅基, 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的,由县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办理。

第四十条 宅基地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宅基申报材料篇2

根据xxxxxxx要求,现就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延续。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的要求,到2020年底完成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完成符合条件的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登记发证率90%以上,农村不动产的数据库基本建成,初步实现数据汇交。

二、工作原则

(一)身份合法、自愿申请原则。以“农户自愿申请、权属来源合法、产权清晰无争议、面积量算准确”为前提,农村宅基地权利人必须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或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但经依法批准使用宅基地建房的,可以申请进行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确权登记。

(二)“一户一宅、面积法定”原则。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及房屋建筑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因继承或受遗赠形成的“一户多宅”除外。

(三)依法、便民、高效的原则。农村宅基地及农房确权登记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乡(镇)主体、部门指导、统筹推进,严格法定程序,简化登记流程,降低登记颁证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方便群众。

(四)“四级确认”原则。以尊重历史、实事求是、依法确权、和谐稳定为前提,符合宅基地使用条件,无用地和建房审批手续的房屋,权利人申请登记的,可按照“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核实—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农业农村局审核”的“四级确认”程序进行。确认结果可作为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所有权登记的权源证明材料。权利人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登记工作开展范围和要求

工作开展范围为尼勒克县城镇规划区外的农村宅基地及房屋产权登记,包括新农村聚居点、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拆迁安置、地灾避险搬迁等已建成的房屋。尼勒克县农村房地一体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以乡(镇)或村为单位,严格落实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及房屋的法律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自治区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收集农户、宗地相关资料,开展地籍调查、房屋产权调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颁发《不动产权证书》。

(一)登记申请人界定

1.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2.户籍不在本村,因继承或受遗赠的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在登记时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3.户籍不在本村,因政策性原因回原籍定居的离退休职工、华侨等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4.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户籍迁移至其他集体经济组织,但未再次申请使用宅基地,仍继续使用原宅基地及房屋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建房时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房后户籍转为城镇居民,原宅基地及房屋未改扩建、仍继续使用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5.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因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等政策性原因在本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宅基地和房屋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居民,购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宅基地和房屋的,须经三分之二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且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宅基地和房屋的,可作为申请登记的权利主体。

(二)登记范围的界定

1.经依法批准用于修建房屋的宅基地以及建设的房屋,不同历史时期颁发的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用地批文等作为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进行确权登记。不同历史时期颁发的房屋产权证书,相关部门出具的建设规划手续、证明等,可作为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依据。

2.申请所有权登记的房屋必须是具有永久性屋盖、有围护结构且结构牢固的永久性建筑,土木结构房屋不予登记。 

3.新农村聚居点、移民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拆迁安置、地灾避险搬迁等农村集中居住区内依法属于全体村民共有的道路、绿地、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等一并申请登记。

(三)宅基地及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不动产权登记或暂缓登记。

1.一户超过一宅的第二处及以上的宅基地申请的,不予受理(继承或受遗赠除外)。

2.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或违法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及房屋登记的,不予受理。

3.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建设的房屋,不予受理。

4.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权属有争议(含房屋共有权人有异议的)未经处理或无处理结果的,暂缓受理。

5.不能提供宅基地及房屋权属有效证明文件的或未提供“三级确认”会审表的,不予受理。

6.被依法征收、查封、抵押、没收的房屋,被列入拆迁冻结范围的房屋,不予受理。

7.属于违章建筑或临时性建筑的房屋,不予受理。

8.非法出售房屋后再建的房屋,不予受理。

9.在永久基本农田调划后,新建住房占用基本农田的,不予受理。

10.房屋正在新建还未竣工的,原旧宅基地上的房屋不予受理。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予登记的情形。

(四)农村宅基地及房屋办理登记具体要求

1.以户为单位申请登记,户的确定原则上以公安部门户籍登记的家庭户为单位。

2.符合分户条件又无分户户口簿的,由符合分户的申请人向当地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村组签署意见,派出所签署符合分户条件的意见,乡自然资源所所签署符合房屋登记的意见,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再按程序办理产权分户登记,派出所根据《不动产权证》复印件办理分户户口簿,并将户籍证明抄送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存档。

3.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其房屋的面积按照《农村地籍测量规范》和《房屋测量规范》执行。

4.分阶段处理集体经济成员超面积问题。农民集体成员经过批准建房的,按照批准面积予以确权登记,未履行批准手续建房占用宅基地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982年2月国务院《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使用宅基地建房,至今未改建、扩建、翻建的,按实际使用面积确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按实际建筑面积登记房屋所有权。

1982年2月至1987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超出部分当时已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可按处理后的实际使用面积确权登记宅基地使用权,按实际建筑面积登记房屋所有权。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占用宅基地,超过每户最高标准的,将超出的宅基地和房屋面积备注在不动产权证书“记事栏”内。

5.依法确定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非本农民集体成员因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移民安置等按照政府统一规划和批准使用宅基地的,在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销登记后,依法确定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使用权。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非农业户口居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房屋而占用的宅基地,范围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的,可按实际使用面积予以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时止,非农业户口居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得房屋而占用的宅基地,按照批准面积予以确权登记,超过批准的面积在登记簿和权属证书附记栏中注明。

7.夫妻一方是城镇户口,另一方是农村户口,且在农村只有一处房屋的,可以以农村户口一方为权利人,在所属集体经济组织内建造的房屋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也可以根据权利人要求办理共有产权登记。

8.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法流转(受让人应具备取得宅基地的条件和资格)和通过法院依法判决等取得的宅基地和房屋可以确权登记。

9.户籍不在本村,因政策性原因回原籍定居的离退休职工等,其宅基地及房屋通过政府批准后或在原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产权现状没有变化的,可依法办理登记,在产权证书记事栏上备注“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10.继承人、受遗赠的权利人,可依法公证或由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召集家庭所有权利人进行人民调解,在家庭所有权利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前提下,出具调解意见(协议)书,作为登记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并在权属证书上注明“该权利人为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12.分阶段依法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前,使用集体土地兴办乡(镇)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可依法确定使用单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乡镇企业用地和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至今仍继续使用的,经所在农民集体同意,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依法确定使用单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乡(镇)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和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文件,确定使用单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13.其他可以登记的情形。

四、工作流程

(一)调查核实权籍调查单位提供的档案资料,查漏补缺

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负责开展调查核实工作。调查核实以本村农村户籍册为依据,以户为单位收集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或用地、规划审批资料(无以上资料的提供“四级会审表”)、权籍调查表(由权籍调查单位制作,村组负责四邻签字盖章)等资料。

(二)不动产权籍调查

对经权属调查和进行拟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制作《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就地予以公告,并拍照存档。公告期为15天,公告期间集体经济组织、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登记机关应及时予以复查。

(三)“四级确认”

在满足登记原则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按照“权利人申报——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初审(集中初审上报)——乡镇政府审核(组织国土规划集中审核)--县农业农村局审核”的程序进行“四级确认”,解决登记区域内符合宅基地及建房申请条件但无用地和建房规划审批材料的问题。经“四级确认”出具的会审表可作为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房屋所有权的权源证明材料。

(四)提交申请、受理

申请人需提供以下资料:1.不动产登记申请表。2.户口簿、家庭户籍所有成员身份证复印件。3.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或建房用地、规划审批等资料。增减挂钩、易地扶贫搬迁、拆迁安置、地灾搬迁等提供用地批文、验收合格证或立项批复等资料。无以上资料的提供“四级确认”审批表。4.不动产权籍调查表。5.继承的需由合法的继承人共同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除以上资料外,还需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或《公证书》;两户及以上共同共有的房屋需权利人共同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需提交财产分割协议等资料。6.承诺书及其他材料。

以户为单位提交资料装入档案袋,以组为单位统一收集,以村为单位集中上报当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逐户进行资料审核,待资料审核合格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以村为单位上报至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派专人负责再审。

(五)审核、公告

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落实工作人员,集中组织培训,具体负责资料的再审核,对不符合登记规定的要注明不予受理的原因或需要补正的资料。对资料齐全,达到办证条件的公告后,由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所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进行受理、资料扫描,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审核登薄、制作《不动产权证书》。以村为单位打印整理证书,制作好证书领取台账。通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所统一领取。

(六)发证

国土空间规划所统一领证后通知村委会统一领取证书并在领取台账上核对签字。村组干部不得搭车收费或变相收费,一经发现将严格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不得扣留权利人的证书,要将《不动产权证书》及时发放到农户手中。

(七)归档移交

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指导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做好登记颁证资料的整理、归档和扫描工作。

五、工作计划:

3月-4月,前期准备阶段。开展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纸质调查档案移交等工作。

5月-6月,登记资料核实阶段。各乡镇收集登记资料,逐户核实。

7月-11月,落宗、受理、缮证、发证阶段。各乡镇以村为单位提交登记资料,由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审核,审核通过的落宗。再由乡镇上传已落宗资料,不动产登记中心缮证、发证,各乡镇移交办证档案。

12月,收尾阶段。对此项工作查漏补缺。

宅基申报材料篇3

(一)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只能享受本村的宅基地,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执行大中小户的面积标准:

1.大户(6人及以上)最高不得超过125平方米;

2.中户(4~5人)最高不得超过110平方米;

3.小户(3人及以下)最高不得超过90平方米。

(二)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因国家建设、垦区移民、灾毁等需要搬迁的;

2.实施村镇规划或村镇改造,必须调整搬迁的;

3.常住人口中已领取结婚证书或未领结婚证已达到法定晚婚年龄,确需分户建房的;

4.申请农村私人建房的家庭,若为离异家庭,离异时间5年(含)以上方可申请;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申请宅基地:

1.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

2.出卖、出租、赠与他人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宅基地上建筑物的;

3.以所有家庭成员作为一户申请并被批准后,不具备分户条件而以分户为由的;

4.其他不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

(三)农村宅基地申请程序

农村村民申请建造住宅用地,应向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报经乡镇(街道)审查和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

农村村民建造住宅,要严格执行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从严控制占用耕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各乡镇(街道)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严禁以任何名义擅自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

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零散村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促进村镇土地集约利用。在规划撤并的零星居民点范围内,停止审批新建、扩建、改建住宅。村民委员会应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合理安排撤并居民点村民的建房用地。

农村宅基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和非农建设。

三、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工作,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规定的落实。农民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土地使用者应当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一)严格落实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除继承外,宅基地面积累计不得超过大中小户标准。

(二)严格执行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的规定。对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

(三)严格执行宅基地面积标准

1.农村村民新建房屋的宅基地,按批准面积确权。对未经依法批准使用的土地不予确权,乡镇(街道)应督促村民委员会对该类用地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

2.农村村民的宅基地允许内部调剂,但仅限于农村户口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调剂须经村民委员会或集体经济组织同意,调剂对象应是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本村村民,调入户调入后总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大中小户标准,调剂双方应当在调剂协议生效后向市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四)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分户登记

1.农村村民属农业家庭户,并有两个(含)以上兄弟,且已领取结婚证书的(或兄弟中有一个已达法定婚龄且在本村无其他房屋的),可申请立户并申请分割登记,但其父母必须在几个兄弟中选定一个落户,不得单独立户。

2.农村村民属农业家庭户,已达法定婚龄的独生子女不得单独立户。有两个(含)以上女儿经户口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同意均入赘的,可申请立户并申请分割登记,但其父母必须在几个女儿中选定一个落户,不得单独立户。男方在入赘后申请建房的,其在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必须注销登记,交还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调剂给符合宅基地申批条件的本村村民。

3.*市区内涉及分户的按照《*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市区征收集体土地房产分割暂行规定的通知》(江政发〔20*〕39号)执行。

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申请分户登记的申请人必须提供下列材料

1.土地分割登记申请书;

2.农村村民分户必须有户口所在村村民委员会同意的分家协议书;

3.集体土地使用权证或相关权属材料复印件;

4.分割登记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等;

5.须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必须提供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6.其他须提供的材料。

宅基申报材料篇4

一、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临湖镇规划控制范围以外经认定可实施危旧房翻建区域的危旧房翻建。全镇建设预留区、特色风貌区、规划道路、零星村落等建房控制区范围内的危旧房修缮另行制定实施办法;符合预拆迁安置条件的按预拆迁安置政策执行。

全镇一律停止审批异地出宅建房。

二、具体政策

1.农村宅基地使用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宅基地规划管理实行《乡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和《规划核实意见》制度。

2.翻建住房建筑占地面积原则不超过100平方米,住房层数原则控制二层,平均层高控制应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住房立面形式、色彩,采用传统建筑风格,并与当地传统及周边环境相协调。

3.农村宅基地住房建设必须按批准的建设方案实施,不得影响消防安全、市政公共设施,并妥善处理好住房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三、申请危旧房翻建的条件与标准

危旧房翻建许可的对象为本村村民,并严格遵循一户一宅原则。对于参军复员回乡、刑满释放回乡、高校毕业回乡、结婚迁入人员可以享有申请建房资格。其他迁入人员不享申请建房资格。

1.农村村民一户只能使用一处宅基地,翻建房屋时,建筑占地面积不得超过100平方米,每户宅基地占地不得超过135平方米,超过部分宅基地面积在审批建房时相应核改。

2.出售、出租原住房或作其他用途,又以无房屋为由申请建房或安置的,不予受理。

3.全家均为非农户口或户口均不在本地户(区)的危旧房翻建,只能按“四原”原则进行修缮。

4.违章建筑均须限期拆除处理,不得申请翻建。

四、审批程序:

1.农村村民翻建房屋的,由户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供所需书面材料,并由四邻签字同意。

2.村委会初审同意后,将申请人的家庭成员、从业情况、原宅基地住房情况、建房位置、房屋建筑草图等材料报镇建房管理办公室。

3.宅基地建房预案经镇国土所、建管所核实确认,镇建房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区建房办、区政府审批。

4.宅基地建房申请经区政府批准后,由镇国土所、建管所会同所在村委会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的,再报区国土局核发《宅基地使用许可证》,并完成区政府文件所规定的报批程序。

5.具备所需建房条件并完成审批程序的农户提出开工申请的,必须先拆除主房,再签订建房保证书、退出宅基地承诺,将建房管理保证金交至镇城管队建房保证金专户。按翻建楼房交纳10000元,平房(主房)交纳4000元的标准执行。

6.镇建房办、村委会对农村建房按批准面积实地放样、钉桩,镇国土所、城管队验样确定,施工过程中城管队、村委会负责全程监控,发现违章行为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处理纠正。

宅基申报材料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县农村建房用地管理,引导农村住宅规范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县农村建房用地管理暂行规定》(政[]10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县辖区内村庄规划、农村村民新建、扩建、翻建房屋用地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为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审批环节,实行“简政放权”。县城市规划区、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规划区以外的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由县国土资源局授权委托乡镇国土资源所代表县国土资源局履行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审核权,县建设局授权委托乡镇村建办代表县建设局履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许可权,县人民政府委托乡镇人民政府代表县人民政府履行农村村民住宅用地建设审批权。

乡镇规划区范围和203省道塘前至城峰段、202省道清凉至青云山段、202省道支线藤山段两侧各100米、大溪流域塘前至城峰段两岸各300米范围内原则上按照集中建房予以审批。确实无法统一集中建房的,允许个人建房。

县发改、财政、农业、林业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简化程序,协同实施本细则。

第四条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建新必须退旧。

农村村民建房用地批准文件中明确新房竣工后退回原宅基地内容。

对于新建住宅涉及拆除原旧住宅影响他人房屋居住的,可由申请建房户承诺,待实施村庄综合整治时按届时规划无偿自行拆除房屋,土地使用权由村集体无偿收回。

第二章个人建房

第五条符合条件的村民需要新建、改建、翻建住房的,可以户为单位向户口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

申请户申请农村宅基地,应当指定家庭中满18周岁的一个成员作为申请人,其他成员作为共同申请人;除无直系亲属的单身可以单独成一户申请外,其他申请户至少需有两人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夫妻应当共同申请,未成年人应当与监护人共同申请。成年子女除婚嫁外,不得分户申请。赡养对象应当与赡养人之一共同申请。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应当自接到村民建房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本村张榜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本村村民在公布期间提出异议的,应当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在张榜公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本村村民未提出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应当在《申请表》中签署意见,证明申请人的原住宅用地情况和家庭成员现居住情况,连同其他申请材料报送乡镇人民政府。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在作出村民建房用地批准、规划许可决定或转报有权机关批准前,应在乡镇人民政府公示栏公示村民申请建房用地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村民委员会上报审批的村民建房用地有关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国土资源所、村建办人员一同到实地勘测,并对是否符合建房用地和建房申请条件,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是否存在土地权属和相邻权争议,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等事项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乡镇国土资源所、村建办现场确定规划用地范围,绘制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在《申请表》中签注审查意见上报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授权予以办理村民建房用地审批手续或转报县人民政府批准。乡镇国土资源所和村建办根据批准文件,分别发给申请建房户《建设用地批准书》和《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许可证》。

对村民建房用地申请不予批准或不符合用地条件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村民委员会和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村民建房用地获得批准和规划许可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乡镇国土资源所和村建办人员一同到实地放样,划定建房用地四至范围。

第十条建设用地批准书应当核定建房层数和竣工期限。建房竣工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逾期建房用地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村民建房竣工后,应当申请乡镇人民政府组织验收。乡镇人民政府应检查建房户是否按规划实施建设,落实建房户原宅基地退回情况。

第三章集体建房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应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要求,负责编制辖区内各村集体建房用地年度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实施集体建房的项目用地,由村民委员会为实施主体,委托资质单位编制集体建房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拟订集体建房项目实施方案,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报告。集体建房项目实施方案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乡镇、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等原则进行审核,对村民委员会的集体建房申请提出意见。

集体建房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村民委员会应向县建设局申请办理总平规划评审以及规划意见许可,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向县发改局申请办理投资项目备案。涉及占用林地的,还应向林业部门申请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意见书。

县国土资源局核发集体建房《建设用地批准书》前,涉及农转用的,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农转用手续。

第十四条村民申请在集体建房区内建房的,应当按暂行规定向村民委员会提交申请材料,经村民委员会审核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在县政府授权批准范围内由乡镇政府依法办理分户建房用地确认、规划许可手续,其余转报县建设局和县国土资源局依程序办理。

第四章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

第十五条依法利用宅基地建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土地建房的,乡镇人民政府应督促建房户在建房竣工后30日内向所在乡镇国土资源所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

第十六条建房户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农村村民住宅用地与建设申请表》

(二)《建设用地批准书》

(三)建设用地规划红线图

(四)其它规定应提交的相关材料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在每季度末汇总本辖区的村民建房用地审批、规划许可情况,将《申请表》汇总转报县建设局、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第十八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申请表》的使用管理,妥善保管,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作废表格也应报备,不得遗漏。

第十九条县监察局会同县建设、国土资源、审计等部门建立督查制度,定期(原则上安排每季度初)对乡镇人民政府每季度汇总备案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监管。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辖区内村民建房活动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庄规划,发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劝阻、制止、查处。

第二十一条禁止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严禁对村民未批先建的住宅用地采取以罚款或者变相收取费用代替审批的办法予以补办手续,严禁将村民在集体建房区内建房用地拆分为单独建房用地予以批准。村民建房用地批准后,不得变相进行经营性房地产开发或者用于不符合规定的村民建房。

违反上述规定的,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宅基申报材料篇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现就完善城乡一体新社区规划、加强村民自建房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新社区规划管理

(一)优化新社区规划布局。按照“1+X”村镇规划布局要求,鼓励引导村民向新市镇、新社区集聚,全区确定为“5+18”(5个新市镇社区和18个城乡一体新社区)新社区规划布点,原则上城乡一体新

社区规划布点规模在400户以上。

(二)节约集约建房用地。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凡按规划启动建设的新社区,独立式和联排住宅包括道路、场地等公共设施户均占地原则上控制在0.5亩(其中0.1亩为公共设施配套用地),日照间

距为1∶1.3,宅基地审批面积按90-110平方米的标准执行。多层住宅户均用地不得超过0.3亩。

(三)坚持多种房型建设。新市镇社区以规划建造联排住宅、多层公寓为主,可预留高层公寓用地,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城乡一体新社区以建造联排住宅为主,减少独立式住宅,适当规划建造公寓房

。凡被项目征迁的安置户,优先考虑公寓式安置。

(四)规范新社区启动报批手续。新社区布点规划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经村两委和镇政府批准并报镇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报区政府批准。各镇应在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建设规划,建设规划

由区统筹办组织审查同意后,方可办理项目报批并启动建设;已启动建设尚未办理报批手续的新社区,应及时补办手续。

(五)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各镇、村应严格按批准的新社区布点规划和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对未启动建设的新社区,应抓紧落实用地,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村民自建房集聚。

二、加强新社区建设管理

(六)同步建设配套设施。经批准实施的新社区规划,按审定的总平面规划图,同步建设道路、水电、通信、有线电视及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同步建设配套设施的,原则上不得安排建房。

(七)有序推进置换建房。镇、村按照批准实施的新社区总平面规划图,有序安排宅基地建房,确保新社区建房逐步成片推进。

(八)跟踪管理村民建房。镇村镇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所会同村民委员会全过程跟踪管理村民建房,切实履行测绘放样到场、基础和基槽验收到场、梁柱和楼板屋面浇注到场、竣工验收到场等“四到

场”职责,确保村民按批准的位置、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层高、层数和建筑立面建造住房。

(九)加强村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各镇应建立村民建房监理巡查制度,并聘请1-2名专职质监员,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现场指导,确保村民建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同时,各镇应向村民和村镇建

筑工匠大力普及“强地基、打圈墙、砌实墙、有立柱、现浇板”的科学建房和防灾知识。村镇建筑工匠承接村民自建房时,应在村民所在镇进行备案,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并遵守施

工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

(十)加快原宅基地复垦。镇、村在做好村民自建房建设用地日常管理和监督的同时,加强老宅基地复垦管理,加快复垦推进力度。积极鼓励多户和自然村落整体置换迁建,增加宅基地复垦总量。

三、加强新社区建房审批管理

(十一)严格先审批后建设。村民建房必须严格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先审批后建设。经批准属自建房的,按规定取得《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镇建设规划许可证》“一书一证”后方可建房。

(十二)严把建房申报条件。村民建房前向所在村提出申请,如实填报家庭人员、原有住房以及申请宅基地面积、建房户型等情况。村民委员会在接到村民建房申请后,根据现行村民自建房政策进行核

对和初审,经集体讨论通过并予以公布后,由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并按照要求组织材料后报镇政府审核。

(十三)公开村民建房申请。申请建房户所在村依据镇村镇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所审核情况,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建房申请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满无异议的,镇人民政府核发《村镇规划选址意

见书》。(十四)统一建房申请报批。各镇村镇管理办公室按规划审查建房申请,作出书面审核意见。镇公安派出所在《农村村民建造住宅用地呈报表》现有在册人口栏签署意见。镇国土资源所依据建

房用地申请及相关部门出具的材料,对建房户的条件、用地面积标准及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初审,凡符合建房条件的,经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区政府批准。

(十五)办理建设规划许可。镇人民政府认真审核《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材料,按程序办理建设规划许可证。办理许可证时必须附有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或通用图,实现“一户一图”

。村民应在取得《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和《村民建房用地呈报表》批复后6个月内开工建设,超过审批有效期限6个月未开工的,《村镇建设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如再需建房的,按规定重新办理报

批手续。

(十六)提供建房便民服务。各镇国土资源所、村镇管理办公室会同村委会等共同做好村民建房的受理、审查、选址、放样、竣工验收等管理工作,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做好审批资料整理,妥善保

管建房档案。镇、村为村民办理供水、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等安装业务提供服务和指导。

四、加强村民违章建房监督管理

(十七)严禁规划点外建房。村民自建房必须符合批准实施的新社区建设规划,禁止在规划点外以加固维修为名加层、翻建住房。镇和村两级组织是村民建房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规划区外的自建房建

设应早发现、早制止、早上报,发现苗头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责令停止建设,限期不改正的,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拆除。

(十八)依法处置违法用地。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村民自建房建设用地的管理与监督。对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由镇政府依法查处。对违法违章建房户,管线部门一律不予提供服务供给,其他相关职能部

门应加强协调配合,依法严格管理。

(十九)加强建筑工匠管理。各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的培训和管理;对参与违法建设和不按规定施工的村镇建筑工匠,经教育不改或影响严重的,吊销其上岗证书。

(二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镇、村要切实加强村民自建房管理,加强巡查和监管;区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凡对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损害农村居民利益或对新社区

宅基申报材料篇7

一、指导思想

农村宅基地(包括其它集体建设用地)置换,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确保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人自愿的前提下,按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复垦耕地质量有保证,节约集约用地程度有提高的要求,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农村宅基地(简称“拆旧区”)和集中安置的用地、节余的建设用地(简称“建新区”)共同组建成农村宅基地置换项目(简称“置换项目”),采取建设新村(居)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搬迁安置,把旧址复垦为农田,将缩减的农村宅基地调剂到其他急需建设项目中使用的过程。

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护耕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让农民切实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难题,达到城乡用地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发展。

二、基本原则

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要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依法推进的方针,坚持保护耕地、统筹规划、自愿合法、惠农利民、政府主导、综合整治、产权清晰的原则实施。

㈠保护耕地原则农村宅基地置换拆旧区必须按照耕地、林地、草地的优先顺序复垦,确保复垦农用地质量及实际生产能力不低于周边原有农用地,并及时组织利用。各个置换项目都必须保持农用地基本平衡,建新区占用非建设用地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区复垦的非建设用地面积,建新区占用耕地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区复垦的耕地面积。

㈡统筹规划原则组织实施置换项目必须符合市和各旗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拆旧区、建新区要因地制宜分类制定拆旧安置的途径,将选址建设新村、在原有城镇(村)建设安置等统一纳入城镇村庄布局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土地整治等专项规划设计及其实施充分衔接,统筹决策、分期分批安排实施。

㈢自愿合法原则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要切实尊重法律赋予农民集体和农民的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确保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使用权人自愿前提下开展工作,杜绝强行或采取破路、断电、断水等办法变相强行拆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大拆大建、过度集中或强行迁入城镇。

㈣惠农利民原则组织实施置换项目,要在拆旧复垦、建新安置、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收入环节充分体现惠及农民、方便农民、让利于民的政策。拆旧补偿公平到位,复垦农用地使用权归还农民,建新安置要合理负担、便利生产生活、明显提高居住条件和改善居住环境,节余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收入全额用于拆旧复垦和建新安置。

㈤政府主导原则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协调、领导和监督管理下,以置换项目所在地旗县区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由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创新性系统工程,涉及民生和区域统筹发展大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

㈥综合整治原则

组织实施置换项目,要坚持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与新、旧农村宅基地,以及周边的农田基本建设体系实现有机对接。置换项目座落在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土地整治计划项目区的,应当统一组织编制和实施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

㈦产权清晰原则组织实施置换项目,要坚持权属、产权管理及时跟进,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原状清晰、有据可查,完整准确反映置换项目实施引起的土地权属和产权的调整变化,同步完成调整变化后土地权属和产权的变更登记发证。

三、组织实施置换项目的条件

㈠置换项目拆旧区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

㈡农村宅基地自然形成、居住分散、空闲地和废弃院落较多、农村人口城镇化趋向明显、户均建设用地面积大,整理复垦有潜力。

㈢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响应并积极参与。㈣置换项目所在地旗县区人民政府能够及时、足额筹措并支付所需资金。

㈤土地管理基础业务扎实,地政管理到位、规范,具有较强的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能力。

四、置换项目申报

㈠专项调查,征求意见对符合置换项目条件的区域,要组织专项调查,查清置换项目区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农村地籍、土地权属、住房现状、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方式等情况,充分调查了解项目区群众对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民情民意。项目区选点布局、安置补偿和土地使用权调整方案要实行公告、听证,尤其要吸收当地农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㈡编制方案、科学论证旗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统筹确定项目区规模、范围和布局。

置换项目实施方案容主要包括:

⒈置换目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依据和实施期限;

⒉置换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所涉及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情况等,拆旧区、建新区的范围和规模布局;

⒊置换项目区土地利用平衡统计分析。分析项目建新区占用耕地及其他用地情况,以及土地整理复垦耕地和其他地类面积等;

⒋置换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合法性、土地整理复垦的潜力及可行性、建新区开发建设的条件及可行性、拆迁补偿安置的可行性;

⒌置换项目规划方案。项目建新安置区规划方案、项目建新安置地块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用途情况,与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情况,项目区安置补偿方案;

⒍置换项目工作计划。项目的总体安排与工作计划、置换周转指标规模的使用和归还计划;

⒎置换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项目融资平台组建和资金筹措渠道,拆迁补偿、建新安置区建设、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和项目管理等资金使用计划和安排;

⒏置换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方案。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提出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和具体调整措施;

⒐拟定实施置换项目方案和规划的保障措施。

㈢申报材料

⒈市、旗县区人民政府置换项目请示文件;

⒉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意见;

⒊置换项目实施方案(含文本、图件及附表等);

⒋旗县区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论证意见;

⒌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进行农村宅基地置换的意见书(苏木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签章);

⒍旗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资金保证证明和按规划完成拆旧区复垦的承诺书;

⒎置换项目区影像资料(建新拆旧区照片,最新遥感影像资料);

⒏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标注项目区范围情况)、1:1万置换项目实施规划示意图(标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置换项目总体布局图、置换项目区1:2000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和勘测定界图;

⒐置换项目公告、听证、论证材料;⒑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㈣申报审批

⒈置换项目申报单位为旗县区人民政府。置换项目申报材料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查后,参照《自治区建设用地置换办法》规定的程序报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置换项目实施方案时,一并下达农村宅基地置换周转分类指标及规模(简称置换周转指标)。

⒉置换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整体一次性审批,建新区不再另行办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用审批,拆旧区整理复垦项目不再单独立项。

⒊旗县区人民政府对置换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承担直接责任,市人民政府为报批件审查核实的第一责任人。

⒋经批准的置换项目,必须在置换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之日起算的三个年度竣工并通过验收。

五、置换周转指标使用管理

㈠置换周转指标实行建库管理。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置换周转指标,分别由自治区、市、旗县区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建立置换周转指标储备库。

㈡市、旗县区国土资源局应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建立置换周转指标管理台账,对置换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进行全程监管。置换周转指标应当在置换项目实施方案批准之日起算的三年归还。

㈢置换周转指标由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主要用于城镇及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用地。置换周转指标异地调剂的,指标调入地应当向调出地旗县区人民政府支付不低于置换周转指标形成成本投入的费用。

㈣置换周转指标调剂实行分级审批。置换周转指标的调剂经市调出调入地旗县区人民政府双方协商,由调入地旗县区人民政府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市国土资源局代表市人民政府审批,并在批准后的10个工作日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其他置换周转指标的调剂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国土资源厅审批。

㈤置换周转指标调剂所得收入在调出地旗县区人民政府财政设立专户,专项集中用于置换项目的拆迁补偿、土地复垦、拆迁安置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得挪作他用。

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对置换项目竣工验收时,具体认定拆迁安置用地归还、以及剩余复垦农用地可归还置换周转指标的类型和数量。

六、置换项目实施

置换项目实施工作主要包括:建新区、拆旧补偿复垦、置换项目验收、置换周转指标归还四部分。

㈠建新区

⒈安置建新用地

⑴建新村安置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旗县区人民政府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置换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确认并出具准予建设用地转用类型、面积、四至及用途的文件。

安置建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即城郊每户宅基地面积不超过250平方米,农区每户宅基地不超过400平方米、牧区每户宅基地不超过500平方米。

⑵建新村安置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土地的相关问题,由市人民政府依据本方案及相关法规政策规定组织研究解决方案。

⒉城镇建新用地使用建设用地置换周转指标涉及征用国有土地的,由市、旗县区人民政府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对置换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依法依规批准和实施土地征用,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供应土地;涉及征收集体土地的,由旗县区政府组织建设用地置换批复、置换指标批文、及其他规定的土地征收材料,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报批手续。

㈡拆旧补偿复垦

⒈旗县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方案及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区分农户迁入安置新村、已在城镇定居并自愿放弃新村安置房、一户一宅以外宅院、原住房价值差异、区位差异、特困群体等情况,制定拆迁安置补偿办法。

⒉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坚持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土地置换、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村镇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等进行深度整合,聚合资金,形成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工作格局。

⒊置换项目涉及工程建设的,应当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制等制度。严格执行置换项目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复垦标准,确保拆旧整理复垦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㈢置换项目验收

⒈申请验收置换项目应提交的材料

⑴竣工验收请示文件及自检报告;

⑵市国土资源局初验意见;

⑶竣工报告(包括置换项目规划设计执行情况、复垦耕地数量和质量情况,建新安置用地及城镇建新区用地情况、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土地权属调整与变更登记发证情况,档案资料管理、工程后期管护、置换周转指标归还情况等);

⑷竣工图、竣工后实测的勘测定界图;

⑸实施方案及批准文件;

⑹拆旧区复垦项目规划设计及批准文件;

⑺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及相关影像资料(包括实施前后同一拆旧区照片及遥感影像资料);

⑻土地权属调整方案落实情况报告;

⑼项目招投标、监理有关资料;

⑽资金使用、财务决算及审计报告;

⑾项目区农民满意程度调查报告及拆旧地块农民安置情况;

⑿项目区后期管护协议。上述材料除纸质材料外,还需提供电子文档。

⒉项目区验收程序

项目区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在完成拆旧区土地整理,具备农业灌溉和耕种条件,并完成建新区农村居民安置及其配套的公共和基础设施建设后,先由项目区所在试点旗县区国土资源局自检,再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初验,初验合格后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出具项目区验收意见。

㈣置换周转指标归还置换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经确认的复垦农用地要严格加以保护,并不断提高质量,符合条件的耕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经验收确认的复垦农用地用于归还置换周转指标,复垦的耕地面积归还耕地置换周转指标,复垦的其他农用地面积分类归还相应地类的置换周转指标。

项目区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暂停该旗县区实行置换试点政策,补缴经批准使用置换周转指标报批建设用地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费。

七、保障措施

㈠置换项目成果经验收不合格、整改不到位的,或因置换项目实施中违背群众意愿、强拆强建、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等造成较大影响的,暂停该旗县区建设用地审批,并依据有关规定实行问责。

㈡建立市长、旗县区长领导负责制,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置换项目顺利实施。市人民政府为置换项目组织实施监管的第一责任人,旗县区人民政府是置换项目组织实施的直接责任人。

㈢建立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分别由市、旗县区长牵头负总责,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委、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建设、规划、交通、水务、农牧业、审计、新农办、电力、通讯等部门参与决策、协同动作、合力推进。

宅基申报材料篇8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农村村庄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升省级中心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和县政府《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审批工作的通知》精神,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我镇实际,特作如下规定。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

(一)审批原则。农民建房安排宅基地要本着有利于保护耕地,有利于按村庄规划综合治理“空心村”和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原则进行,必须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用地规划,严格控制新宅基地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原则上,不再新批宅基地。

(二)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农村居民需要翻建房屋,先由建房户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后,再由村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然后到镇村镇办领取《乡村建房申请表》,镇村镇办对建房户条件进行审核,建房户持本户户口本扉页和建房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乡村建房申请表》到镇国土资源所进行登记。经村镇办、国土所实地勘察符合建设规划的,建房户与施工队到镇村镇办签订《村镇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书》,施工队必须具有建设资质,在镇村镇办备案并定期接受年检。由分管领导签字,供电所凭镇政府介绍信给予办理接电事宜。镇政府派人到现场定点放线后,由镇村镇办批准后施工队方可施工。待各项手续齐全后,报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并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相关手续。确有特殊情况需新建房屋的,经镇党委、政府统一研究,镇长签批后按上述程序办理。

(三)对违规建房的有关规定

1、对在村庄规划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规定进行建设,严重违反村庄规划的,以及随意抬高宅基地高程,影响排水的,村镇办、国土所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并没收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并根据《省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办法》第35条之规定,按违法建筑面积5—10元/平方米进行罚款。

2、村民或村民委员会向本村以外的公民转让、买卖宅基地,必须报经镇村镇办批准并按国有土地建设用地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否则由国土部门按照擅自转让使用权的规定依法处理,对擅自买卖、转让宅基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73条规定处理。

3、村民未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违法占地建房的,镇村镇办、国土所依法查处。

4、对违法超占宅基地,镇村镇办、国土所依法查处,限期整改。

5、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乱占、乱取土,如需取土,需经村委会同意,报村镇办、国土所审核后划定取土点,方可取土。对各村私自垫土的行为,对村支部书记、社区书记和包村干部严肃处理,责令限期整改。

6、凡发现各村有私自违法新建房屋的,镇村镇办、国土所立即查处,限期整改。镇政府将严肃追究村支部书记、社区书记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分别给予500元以上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免职。

二、城区建设管理

1、拟建设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所在村“两委”研究确定加盖村公章后再上报镇村镇办、国土所,村镇办、国土所对项目用地性质进行审核,所长签字,符合用地性质的(1)到县国土资源局办理用地等手续(2)到公路局办理公路允许施工手续(3)到建设局办理“一书三证”;

2、所有手续办理后到村镇办办理登记备案,上报分管领导审核项目效果图,并由分管领导签字;

3、上报镇政府主要领导审核把关并由镇长签字;

4、镇村镇办、国土所现场定点放线并交足押金,每间楼房按3000元收取。基础设施配套费按实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收取;

5、以上手续合格后到供电所、自来水公司办理接电、接水手续;

6、对未按以上要求施工的没收所有施工工具和建筑材料,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从严处罚。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由政府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镇办、国土所、司法所、派出所、供电所、法庭、社区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碣石山镇农村宅基地和城镇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村镇办、国土所联合办公。

宅基申报材料篇9

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7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3号)和《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等规定,结合土地例行督察整改要求和我区实际,现就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强化农村宅基地管理

各镇街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实施农村宅基地的规划、用地审核和农民违法占地建房的监管工作,各镇街国土所具体负责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区国土房管局负责对全区农村宅基地进行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受理各镇街农村宅基地申报审查,代区政府拟定审批文件和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按照〔〕71号文件规定,区发展改革委、区城乡建委、区国土房管局、区规划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区工商分局等管理部门,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长效共管责任单位,需严格履行部门职能,共同加强农村宅基地监管。

二、严格规划管理,从严控制宅基地标准

(一)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农村宅基地指农村村民依法取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建设本户自用住房及附属生活设施的土地。农村住宅建设必须符合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扩展边界内的农村建设用地,要与城镇规划相衔接,合理划定范围,原则上不再审批单宗分散的农村住宅建设,鼓励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含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改建住宅用地。农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由区国土房管局根据市国土房管局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区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年初一次性下达各镇街,各镇街严格控制下达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耕地三项指标,依法依规做好上报和落实工作,并对土地利用情况的真实性和申报资料的合法性负责。

(二)从严控制宅基地标准。符合安排农村建设用地计划的,严格执行一户农村村民只能拥有一处符合规定面积宅基地的政策。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25平方米,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村民宅基地标准为每人30平方米。

3人以下的户按3人计算,4人的户按4人计算,5人以上的户按5人计算;不足5人的独生子女户按实有人数多加1人计算,扩建住宅新占的土地面积应连同原有宅基地面积一并计算。

三、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用地审批程序

(一)严格规范农村村民宅基地申请条件。

无住房或现有住房用地面积低于法定标准,需要新建住宅或扩大住宅用地面积的。因国家或者集体建设,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共设施与公益事业建设,需要进行住房迁建的。因发生或防御自然灾害,需要进行住房迁建的;向村社中心、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中居住的,可以申请住宅建设用地。凡年龄未满18周岁的;不符合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有住房已经达到或超过法定面积标准的;将原住宅出卖、出租、赠予或改作生产经营用途的;已向中心村社、集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中居住的,不予批准住宅建设用地。

对于已转非暂未退出宅基地的非农村村民,原有农村住房为唯一住所的,按照原宅基地、原面积、原结构的“三原”原则,经认定为危旧房的,可自行对原住房进行维修,不办理改建、扩建和新建审批手续。

(二)严格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程序。

各镇街要根据实施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规范农民建房用地的需要,以年度下达的新增集体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控制,按照公开、高效、便民、利民的原则,逐一落实到具体村社、农户和地块。实行使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与占用农用地分类审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使用村内原有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的,由村申报、镇街审核,批次报区政府批准后,由镇街国土所逐宗落实到户。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于每年10月20日前批次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区国土房管局汇总,于10月底前报市政府集中审批农用地转用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镇街国土所逐宗落实到户。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各镇街国土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镇街要坚绝制止以隐瞒原有建设用地面积、虚报户口等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对已经形成的“一户多宅”的,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各镇街国土所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档案管理,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

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参照农村宅基地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三)宅基地审批申报资料。

农村村民申请建设住宅用地的,应当持下列材料向镇街国土所提出住宅建设用地申请:

1.《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申请表》(申请人要准确填写相关的内容,所在社,村委会要签注明确的意见并加盖公章),一式二份。

2.1:500地形图、勘测土地分类表及(图为西南80坐标系,土地分类按GB/T21010-执行),一式二份。

3.家庭户口簿及家庭内18周岁以上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影印件,一式二份。

4.独生子女证影印件,一式二份。

5.申请人与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同意退出原使用的住宅建设用地,并交由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重新安排使用(没有旧住宅的除外)以及不得超批准面积建设的合同。

镇街国土所会同镇街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对农村村民申请建设住宅用地资料审核合格的,补充以下资料报区国土房管局,由区国土房管局审查,并代区政府拟定批准文件报市政府审批。

1.镇街申请审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请示(使用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与占用农用地分类请示),一式二份。

2.标准拟用地范围的镇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一式二份。

3.拟用地范围符合村庄(集镇)规划的批复及图件,一式二份。

4.拟用地农业合作社土地证复印件(含土地证号),一式二份。

5.委托区土地整理中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协议(涉及占用耕地的,如申报使用镇街获得的挂钩周转指标,不提供该项),一式二份。

6.上级土地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涉及占用林地的,还需提供林地审批文件)。

7.属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或“地票”集中建设农民新居的,还需提供:挂钩周转指标、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农村住宅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建房户户数、人数和每户的用地面积及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用地面积安排说明等。

四、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各镇街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上报审批转用时按规定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两类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由涉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诺,通过村域内的土地整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在上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由区土地整理中心先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

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或“地票”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时,免收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宅基申报材料篇10

第一章宅基地的审批管理

(一)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第一条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省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一处宅基地。

1、凡年满20周岁、属本村农业户口的居民;

2、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

3、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拆迁的;

4、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房的;

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条所申请建房的村庄,必须有经市政府批准的村庄规划,且所申请的建房必须符合村庄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建房条件,无纠纷,否则镇政府不予受理。

第三条凡符合条件的建房户必须提前三个月向本村村两委提出书面申请;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张榜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建房户报镇政府预审。

第四条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和镇国土资源所受理村庄建房户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到村审核、查验现场后,出具书面预审报告或证明,经管区总支书记、分管领导、镇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天为镇主管部门受理村庄建房户申请日,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再受理。

(二)建设宅基地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所建宅基地必须符合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七条镇驻地村建设宅基地必须符合镇驻地规划。

第八条所建宅基地必须经镇主管部门审核,按照村庄统一规划的长、宽、高等规定建设。

第九条申请建房户拆旧建新的,旧房必须提前拆清;如有乱搭乱建现象的,在拆清前不予办理建房手续。

第十条村两委在提交建房申请时,需同时提报对申请建房户的会议记录及张榜公布情况材料。

第十一条对批准的宅基地必须由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进行定点放线,基础完工后进行验线,核实面积。

第十二条未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审批程序建设的宅基地,一律视为违法建筑,镇政府将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二章非居民住宅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

第十三条非居民住宅建设项目主要是指在镇辖区内,从事除宅基地建设以外的建设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企业厂房、房地产开发、沿街新建、扩建、改建的商住楼及临时建筑物等建设项目。

(一)项目的选址定点

新引进的项目,在项目人初选用地的基础上,由投资服务中心、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确定项目用地位置后,由分管领导审查,经镇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到上级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二)项目的规划设计

建设项目委托设计前,项目单位必须到镇村建设服务中心领取“规划条件说明”,以便指导设计单位做好规划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必须由项目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费用由项目单位承担。

(三)项目的审批

建设项目开工前,必须向镇村建设服务中心报送如下资料:

1、规划方案(包括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建筑方案(包括平面布置图、总体效果图等);

3、施工图纸、施工合同、建筑公司资质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技术员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4、地质勘察合同及勘察报告原件及复印件;

5、设计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6、监理合同及监理人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经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审查通过后,报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相关手续。

(四)项目定点放线

所有建设项目审批通过后,必须由镇村建设服务中心进行放线、验线,方可开工建设,否则视为违法建筑,按违法建筑严肃处理。对确实需建设的临时建筑,必须经镇政府批准后方可建设,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拆除。

(五)项目建设管理

1、建设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设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委托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并办理安检、质监等相关建设手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施工,建设单位必须提供有资质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等材料,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2、若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按规划及施工图纸施工,则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将按有关规定给予停工、罚款等处罚,并责令建设单位返工,所造成的损失由建设单位自负。

3、建设项目竣工后,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参与工程竣工验收,验收合格返还施工保证金,否则按施工合同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章建筑工匠的管理

第十四条凡在我镇承接建筑工程的建筑工匠,必须向镇村建设服务中心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技术人员证件、施工合同等有效证件。

第十五条对于无资质证书、无技术人员的施工单位不得承接任何建筑工程。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每接到建筑工程必须到镇村建设中心备案,预防施工单位承接违法建筑工程。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需交纳一定的施工质量安全保证金。如施工单位在本年度内不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服从统一管理,年底将保证金返还。否则,除没收保证金外,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第四章村庄自治管理

第十八条村委成立建房领导小组,负责本村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初审、违法建设制止及拆除,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具体负责人;

第十九条村委根据本规定将所有建设管理纳入本村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