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申报材料十篇

时间:2023-04-04 00:01:49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1

广东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实施细则最新全文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绿色食品续展审核改革工作,保障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续展审查工作实施办法》(中绿认〔20xx〕2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广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畜禽产品及其加工品、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蜂产品外的绿色食品续展申请受理、现场检查、审核、书面审查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 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地(市)工作机构)承担本辖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人(以下简称标志使用人)续展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和参与由省中心组织的现场检查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产品检测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 绿色食品续展是指绿色食品证书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工作内容。

第六条 承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任务的地(市)级工作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有明确的绿色食品工作部门和负责领导;

(二)有二位以上获得绿色食品检查员资格的检查员,且能从事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工作;

(三)绿色食品检查员注册专业符合续展申请专业需要。

第七条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人应在绿色食品证书到期3个月前将续展申报材料报地(市)工作机构。

第八条 地(市)级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规范》的要求,自收到标志使用人的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应组织至少1名检查员对续展材料完成受理和初审工作,并向标志使用人发出《绿色食品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1)。

第九条 对续展材料不完善的,标志使用人应在地(市)级工作机构《绿色食品申请受理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逾期视为放弃续展。

第十条 续展材料合格,地(市)级工作机构应向省中心上报现场检查计划,由省中心发出《绿色食品现场检查通知书》(附件2),并组织由省市2名以上(含2名)检查员参加的现场检查小组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应在作物生长期内实施。对于季节性比较强的产品,地(市)级工作机构应根据其生长期和季节性提前做好现场检查计划和产品检测安排。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时,检查员应根据《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并填报《现场检查报告》、《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汇总表》、《现场检查意见通知书》和提供符合要求的现场检查照片和《会议签到表》。

第十三条 地(市)级工作机构应对续展材料、现场检查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汇总,务必确保续展申请材料完备有效,并于证书到期前2个月上报省中心。

第十四条 省中心收到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续展申请材料后,应进行登记编号,并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规范性审核。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由省中心向地(市)级工作机构发送《绿色食品续展审查意见通知书》(附件3);对不符合绿色食品续展时限或生产要求的,不予通过。

第十五条 省中心应在证书有效期满二十五个工作日前组织检查员完成对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续展材料、现场检查材料、产品检验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填写《绿色食品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并将合格的续展申请材料原件报送部中心备案,同时完成网上报送。

第十六条 部中心依据省中心《绿色食品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和监督抽查做出是否准予续展颁证决定。

第十七条 证书办理依据《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管理办法》和《绿色食品颁证程序》(农绿标〔20xx〕21号)执行。

第十八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在证书有效期内进行现场检查的,省级工作机构应向部中心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经部中心确认,续展检查应在证书有效期后三个月内实施。

第十九条 省中心对各地工作机构的续展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申报的时效性、检查的规范性和材料的完整性。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实施。

绿色食品的特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人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的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hylln”为你整理了这篇“三品一标”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我县三品一标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深入贯彻县委打造绿色农业基地指导思想,扎实推进认证与监管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成绩。现将今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绿办、经作、茶叶办等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具体协调承担股室,提出了“三品一标”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力求把发展三品认证工作做为创农产品品牌、提高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广泛宣传

1、加强宣传。我县采用网络、电视、科技赶集等多形式广泛宣传三品一标工作,今年来,共开展各种宣传咨询活动15场次,接受群众咨询300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及操作手册2万份。

2、加强培训。为从源头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质量和规范用标管理,组织申报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参加省绿办组织的内检员培训班和网上培训。

三、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专项检查。我站加强对已经认定的产地加强了环境监管。对获证产地环境进行跟踪检查,指导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确保获证基地环境不受污染,产品质量达标。对获证单位规范性、安全性、合法性进行了全面检查。生产中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规程和加工技术规程执行,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购买、领用及产品销售均有台帐记录档案。春节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三品一标”专项检查,检查了6个市场、3个超市、10家企业,共检查“三品一标”标志的农产品5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20个,发现用标不规范的产品2个。

2、积极认证。今年我县绿色食品新认证产品8个,分别是江华丰润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脐橙、沙糖桔,江华瑶族自治县瑶郡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红薯粉丝、紫薯粉丝,江华瑶族自治县瑶味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瑶味稻,江华瑶族自治县雨诺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沙糖桔、皇帝柑、脐橙。申报材料已上报中心的企业5个(产品11个),现处于一审、二审阶段。全年预计可以完成19个认证任务,超额完成市级分配的认证任务。经统计,我县三品一标累计认证130个,目前有效总数69个,其中无公害43个、绿色食品18个、有机食品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2015年累计认证83个,有效总数49个,无公害25个、绿色食品17个、有机食品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个)。

四、存在问题

1.认证工作难度大。现在对认证企业的要求越来越严,随着对认证的补贴政策到期,认证成本将升高,企业申报积极性下降。

2、监管工作难度大。企业重认证,轻管理的现象较为突出,生产中不能完全按照相关标准化生产,生产档案管理、用标等都还存在不够规范现象。

五、明年工作打算

1.做好产地管理。加强基地管理,从源头上确保质量安全。

2、做好绿色食品企业服务,督促规范其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产品质量。

3、积极组织企业申报材料,完成上级下达的认证任务。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3

关键词:绿色食品;主导产业;路径

一、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助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建立以市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全市食品(绿色有机)产业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主管领导为副组长、3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食品(绿色有机)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处,分别为市委农办设置粮豆薯产业处、市畜牧局设置乳肉产业处、市工信委设置酒水产业处。每个处室确保3名工作人员,办公室与市委农办农业产业化办合属办公。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组织机构,由副书记集中主要精力,专门负责食品产业推进工作,并参照市里模式调集人员,保障工作经费,负责绿色食品产业日常推进工作。

(二)以编制纲要科学引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结合国内外、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齐市生态资源优势,编制了《齐齐哈尔市食品产业发展指导纲要》,对全市玉米、大豆、马铃薯、水稻、杂粮、白酒、苏打水、乳制品、肉制品九个主导产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定位。规划到2020年绿色食品产业年实现产值1140亿元,占全省的28%。为加快绿色食品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高质量招商实现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

紧紧围绕齐市优势农畜产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200户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由市四大班子副市级以上领导带队成立二十三个组,分赴全国各地,瞄准国内重点企业,开展定点定位招商。通过“招商月”活动,各招商组取得了喜人的效果。共签订正式合同11项、投资额达109亿元,同时与安徽阳光凯迪公司、香港缘子集团、北京泰富集团、江西正邦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达成意向合作协议55项,其中粮食加工20项、畜禽加工6项、酒水11项、果蔬加工4项、其它14项。

二、加快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路径

以推进项目、做大龙头、打造品牌为核心,全力提高农产品加工层次,打造抢占高端市场品牌,提高绿色有机食品市场竞争力。确保五年内实现绿色食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00亿元以上的工作目标。

(一)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

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扶持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重点抓好飞鹤乳业龙江分公司日产1200吨、北方恒阳公司新上40条胶原蛋肠衣加工、港进食品公司马铃薯食品产业园等龙头企业扩建续建项目,努力增强企业经营实力。支持企业技改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重点支持富裕明星公司高端配方粉生产、依安奈伦公司薯渣综合利用,通过引进关键技术、设备,逐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推动节能降耗,实行多层次、深层次加工和综合开发,提高附加值。同时抓住有利时机以联合、兼并、租赁、购买、参股、控股等形式积极引导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活力。

(二)继续实施引进战略

以县(市)区为主体,以产业项目为重点,深入实施定向定位招商和小分队招商。对已经形成投资意向的项目深入分析,强力跟进,使项目尽快落地。各招商组、各部门、各县(市)区把食品产业的招商作为一种常态,除定点、定向、定时招商外,还做到闻商而动,果断出击。确保新引进项目(含续投项目)投资到位额增长30%以上。各地也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扶持政策,使齐市成为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洼地,把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市场优势。

(三)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依托农业、质监等相关执法部门,围绕基地生产操作规程,突出投入品监管,确保基地生产高标准;围绕企业加工标准,突出生产原料、添加剂监管,确保产品高质量;围绕市场销售中的标志使用和产品检测,突出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违规使用标志等违法行为,净化市场,提高市场信誉度。督导绿色有机食品企业着手建立质量追溯数据信息库,加快进驻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步伐,尽快使绿色有机食品全部实现可追溯,确保质量安全。

(四)打造品牌抢占市场

依托“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这个大品牌,加快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齐市绿色有机食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从而达到定位高端产品,打造高端品牌,进入高端市场,销售高端人群,实现高端价格的目的。努力整合提升现有品牌。各地针对部分产业品牌多、散、杂但不精、不强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品牌的整合力度,靠少数精而专的品牌抢占市场。积极引进知名品牌,进行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直接贴牌贴标,把优质农产品带入高端市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引导食品企业坚持面向大城市、大市场、大超市、大企业,鼓励支持流通型、加工型企业在外埠建立直销店、连锁店、专营店,实现以销定产,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市场占有率,叫响齐市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

(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新型销售模式

大力发展齐齐哈尔市绿色有机食品电子商务和移动终端平台,扩大生态环境、农业资源推介渠道,推动绿色(有机)食品在线营销,形成合同销售与产品零售相结合的新型销售模式。在全力筹办好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的基础上,每年还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展会8—10个,展示精品,洽谈签约,叫响齐市“绿色食品之都”品牌,全力拓宽绿色食品市场空间。按着“反弹琵琶拓市场,打造品牌搞营销”的总体思路,认真研究市场终端,积极抓好市场衔接,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一是鼓励企业扩大产能。支持有品牌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加快扩张发展,增强企业经营实力。二是支持企业技改升级。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通过引进关键技术、设备、逐步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实行深层次加工和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引导企业科技创新。切实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研发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申报国家发明成果和专利产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协作攻关,不断推出名、优、新、特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质量安全

当前绿标申办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市场有需求,监管部门有要求,政府有意识,优质优价、公共品牌、产品追溯都要求做好监管工作。对于进入绿色食品队伍的企业,抓好证后监管,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提升品牌质量,对不符合绿色食品监管标准和要求的给予取缔,情节严重、造成一定影响的,进行曝光。

(二)加强管理力度,提高基地建设水平

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是做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没有过硬的标准和较大规模的原料基地,绿色食品发展就无从谈起。目前齐市有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8个,主要分布在讷河市、龙江县、依安县、泰来县、甘南县、克山县、克东县、拜泉县、梅里斯区等8县(市)1区,面积共计1156万亩,约占全省基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约占全市播种面积的33%,面积是全省最大的。一是抓好基地续报工作。抓好梅里斯区16万亩部级绿色食品原料(蔬菜)基地续报工作。二是抓好基地创建工作。抓好拜泉县50万亩部级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基地创建工作,严格按照部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按照部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验收标准,争取顺利通过验收。三是抓好基地创建质量提升工作。严格实施操作规程,提高基地生产标准。明确各基地建设单元严格按照《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生产,全面执行绿色食品农药、肥料使用准则,落实投入品公示公告制度,及时公开允许使用及禁用的投入品清单,鼓励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改善土壤。在备春耕期间组织县(市)区深入到标准化生产基地,检查投入品使用情况,通过限肥控药,从源头上提高基地生产标准,切实提高原料基地标准化水平。加强管理,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在生产经营主体备案方面,严格按照要求,继续加强生产经营主体备案工作,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基地管理员注册工作,通过专题培训、交流指导、材料会审,增加县、乡两级绿色食品基地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打造一支绿色食品基地管理的骨干队伍。探索数字化建设。在部级原料基地建设上,利用大数据,加强部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投入品监管平台建设,加强部级基地建设的投入品的监控管理,提高部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水平。

(三)加强申报力度,扩大标志总量

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申请受理及文审、现场检查及产品抽样、环境监测、信息录入及评审、签订合同及颁发证等工作流程,扩大绿色食品标志总量。一是增加认证数量。在认证开发工作进程中,对有申报意向的企业,明确认证流程及相应政策,鼓励有意向的企业加入“两品一标”队伍,通过争取政策、衔接基地、强化服务等措施,引导企业和合作社开发认证绿色有机食品,按照“使用人申请、持有人授权、农业部门监管”的工作程序,挖掘齐齐哈尔市地域特色农产品进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二是扩大认证种类。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标志429个,主要认证产品为大米、杂粮、蔬菜等农作物,下一步将开展水产养殖、山特产品等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工作,带动企业自建基地面积增长。发挥本地产品优势,结合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整体种类开发推进。三是强化认证队伍。各县(区)加大力度培养绿色、有机专业检查员,对参与认证工作的实习检查员,检查经历有效后及时进行网上注册,在有效期内的检查员每三年进行再注册,维护检查员资质,并不断提高检查能力,提升标志认证工作效率。

(四)抓好核心企业扶持,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4

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产品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验、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级产品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并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1 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1.1 绿色食品基地的环境要求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在远离城市、工矿企业及车站、码头、公路等地方,以避开有害物质的污染。应对大气、土壤及灌溉水取样检测,符合标准的才能确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见表1。

2)灌溉水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灌溉水要求清洁无毒,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5084-92,见表2。

此外,水质检测还包括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群等有害微生物指标。水质污染分3个等级:1级为洁净水,污染指数等于或小于O.5;2级为中等洁净水,污染指数为O.5~1.0;3级为污染水(超过警戒水平),污染指数大于1。只有符合1~2级水质的水才被允许用于绿色果品的生产。

3)土壤质量标准。基地土壤质量评价的必测项目包括pH值、六六六和滴滴涕2种农药的土壤残留量和汞、镉、铅、砷、铬5种重金属的含量。其中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2种农药的土壤残留量均不得超过O.1mg/kg。5种重金属的残留量则因土壤质地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取当地土壤背景值(本底值)平均数+2倍标准差。

中国农业大学根据大量实验和调查结果,制定了北京地区绿色食品农产品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表3),供参考:

在北京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1级为土壤洁净,未受到污染,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土壤环境的质量要求;2级为轻度污染,可向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转化;3级是已受到中度污染,必须经过治理后方可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4级为已受到严重污染,不适合作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

1.2 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要求

肥料使用的详细规则,可查阅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编制的《绿色食品标准》中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总的要求是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中只能使用农家肥和非化学合成的商品肥料。矿质肥料只允许使用铜、铁、锰、锌、硼、铝等微量元素以及硫酸钾、煅烧磷酸盐。农家肥主要是指厩肥、沤肥、作物秸秆、饼肥等。大部分农家肥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高温堆肥。商品性非化学合成肥料主要指商品有机肥,如腐植酸肥、微生物肥以及经过加工的农家肥等。

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硫酸钾、磷酸二铵等,但使用化肥时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为1:1,即大约100kg厩肥加尿素20kg。化肥也可与微生物肥配合使用。

在绿色果品生产中应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化肥应以复合肥为主,如氨基酸类和腐殖酸类复合肥。尿素既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但在作为追肥使用时,最后一次施用必须距采收期30d(天)以上。此外,绿色食品生产中还禁止使用硝态氮肥。绿肥是绿色食品生产中的适宜肥料,因此可在果园中种植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等绿肥作物。

1.3 生产绿色食品对植保及农药方面的要求

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各种有机合成的化学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福美砷、氧化乐果、萘乙酸、多效唑、6-苄基腺嘌呤等,禁止使用生物源农药中混配有机合成农药的各种制剂。允许使用的农药种类主要有:①植物源杀虫剂、杀菌荆、拒避剂和增效剂。包括:绿灵、烟碱川楝索水剂、除虫菊索、烟草水、鱼藤根等。②矿物油乳剂和植物油乳剂。包括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晶体石硫合剂、绿得保、硫悬浮剂、蓖麻油酸、烟碱乳油、重柴油乳剂等。③有限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放线菌、颉颃菌剂,昆虫病原线虫、原虫等。④有限地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冈霉索、农抗120、浏阳霉素等。

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化学农药主要有:乐果、杀螟硫磷、锌硫磷、敌百虫、氯氰菊酯、除虫脲、灭幼脲、双甲脒、噻螨酮(尼索朗)、克螨特、百菌清、瑞毒霉、扑海因、粉锈宁等。每一种化学农药在1(年)中只允许使用1次。在果实中的最终残留量不得超过国际上最低残留限量或国家标准的1/2。此外,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时间的天数要求达到20~30d(天)。

2 绿色食品生产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可参照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的标准,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实施。根据各地的经验,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应注意以下问题;

1)基地选择。在选址时,除要考虑是否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外,还应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是否符合生产绿色食品的要求。尤其要用发展的观念去考察环境,例如在选址的周围近期内是否会建设化工厂、发电厂或其他污染环境的设施。

2)随时监测环境状况。绿色食品基地应当定期监测本地及周围环境中土壤、水源及空气状况,以保证其始终处于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范围以内。如发现同题,应及时找出污染源并加以解决,以免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应截断产地外的污染来源,如对外来的有机肥、饲料等进行监测。严格地讲,绿色食品基地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允许从非绿色果品基地引进、交换带有污染性的肥料、加工原料、包装材料等。

3)努力提高果品质量。绿色食品必须是优质食品,在保证其安全、无污染的前提下,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生产出优良品质的果品。

4)重视病虫测报,减少用药量。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中,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以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尽量减少用药量。

3 梨绿色食品的标准

梨绿色食品的生产除遵循以上的技术规程和要求,还应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鲜梨)NY/T423-2000。具体感官要求、理化要求、卫生要求见表4~6。

4 绿色食品的认证程序

绿色食品称号必须经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s定后方可使用。其认证程序包括申请、环境检测、上报审查、产品质量检测、终审、颁发证书几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为:

1)申请。由申请人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或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食品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及有关资料。

2)环境检测。由省级绿色食品办公室委托环境检测机构对生产基地及周围环境进行检测。

3)上报审查。环境检测合格后,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4)产品质量检查。环境审查合格后,由绿色食品中心指定的食品检测机构,对其产品进行质量和卫生检查。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5

打牢基础 不断完善标准

“标准是认证和管理的基础,是绿色食品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需要把基础打牢!”座谈会上,农业部总畜牧师马爱国表示。

在我国,绿色食品的标准不同于其他标准,独立性很强,可以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特点。第一,绿色食品包括初级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属于跨界制定标准,范围较宽。第二,在标准整体构架上,既有通用类的标准,也有生产体系操作的标准。第三,在环节上,从过程控制、终端产品、包装标识乃至市场销售都有一整套系统标准。第四,在指标方面,既有环境(水土)指标,又有产品(安全、品质)指标等。

2016年,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建设持续推进,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完成14项标准的修订,实施27项标准,绿色食品有效标准达141项。为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开展了部分通用类标准应用的跟踪研究与评估工作。为确保标准执行到位,中心和各地绿办通过组织交流检查、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加强标准宣贯,通过原料基地、产业园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新增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示范基地31个,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个。

除国家在绿色食品方面的标准外,各地也通过各种措施健全完善地方标准体系。黑龙江省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行业规范要求,在深入总结汲取各地基地建设先进成果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系统化制(修)订工作。制(修)订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品、食用菌等方面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62项,全部通过省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作为地方标准颁布实施。同时,为推动标准落实到位,当地在“黑龙江绿色食品网”等涉农网站及时公布新标准,并由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下发到每个基地。开展培训,编写、下发基地“明白纸”“操作历”,印制生产记录手册,真正让基地农户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此外,该省还积极推广“鸭稻共作”“渔稻共作”等绿色有机生产方式,探索标准化生产新途径。以富锦长安永胜水稻基地为重点,打造和培育了一批高标准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典型,在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产品、加工和包装储运等六方面按照标准生产、加工和经营。

在我国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上,马爱国认为,重点应做好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水平需要提高。从整体上看,我国绿色食品标准虽然达到了国际水平,但从单一产品来看,大多标准主要引用现行国家标准。随着绿色食品事业的不断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要在标准的水平问题上,静下心来,很好地梳理,不断提高和完善。二是着重标准数量上的研究。标准并不是越多越好,但得足够用,应思考在标准应用上,究竟绿色食品的标准要多少,才能满足认证管理的需求。

标准就像一把尺子,能够丈量企业主体是否按照规定种植、管理和销售产品,因此这把尺子首先必须得合乎实际、合乎生产的需求。马爱国表示:“标准的基础打牢了,绿色食品@项事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严格审核 把好准入门槛

绿色食品事业自1990年启动以来已经走过了26年,总量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影响不断增强,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依托品牌,绿色食品已形成一个从基地建设、投入品推广,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严格的许可审核是绿色食品认证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绿色食品在产品申报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下,从受理申请、现场检查、材料审核、专家评审到证书颁发,严把各个关口,特别是强化检查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将不合格产品及时挡在门外,保持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安全水准。

福建省在绿色食品审核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掌握信息,确定风险点是降低认证风险的基础工作,通过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对信息进行全面分类与分析,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周乐峰表示。2009年,福建省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建立了绿色食品标志审查许可风险控制程序。通过及时收集上报产品风险与危害信息、行业产品与企业风险信息,并与多个部门共享风险信息,按照不同风险隐患,突出不同检查环节,对不同企业和不同申报产品检查各有侧重,对高风险企业与产品增加检查环节,保证现场检查质量。针对基地与企业地址均在同一县、乡的企业检查时,福建省增加了对基地所在乡镇及县里的农资经营店的了解,了解农药、化肥在该申报作物上的使用情况,并与所检查企业作对比,谨防投入品风险。

福建省在种植业产品申报中,审核信息非常详细,要具体查看农药的购买使用记录、生产操作规程中农药使用情况、农资仓库中库存农药及保留的农药标签、员工访谈了解农药使用情况等是否一致,农药来源与基地所在县、乡农资经营店介绍是否一致。

马爱国强调,认证是绿色食品的源头,一个关键点必须加强,即申报主体要把这套标准化绿色生产模式真正落实。用标准说话,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长期保持这套标准。而这需要绿色食品工作者精心的服务和技术指导,要把市场主体作为绿色食品事业的一环真正纳入进来。

严格监督 企业必须遵守“规矩”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获证企业需通过年检或不定期抽查,这是为了更好地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绿色食品的“规矩”。一旦发现不符合绿色食品“规矩”的产品,将被“摘牌撤证”。

201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共抽检绿色食品4761个,检出不合格产品59个;抽检有机农产品200个,发现不合格产品2个。各地对47个城市和地区的146个各类市场开展了绿色食品用标情况监查,检查样品4178个,及时处理了用标不规范和假冒产品。中心还配合各地工商、质检和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133件举报、申诉案件进行处理。2016年,农业部共取消110个绿色食品产品的标志使用权,为近几年“摘牌撤证”数量最多的一年。

河北省在监管工作中,坚持以企业年检,产品抽z和标志监查为抓手,明确各地市属地监管职责,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除各市组织实施企业年检之外,2016年,河北省对全省绿色食品产品进行全面抽检,共抽检146批次,样品基本涵盖了所有应季产品。通过抽检发现,一些加工产品的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剂问题有待加强。针对检验中的趋势性结果,河北省将调整抽检方向,加大加工产品的抽检力度。

黑龙江省将监管端口前移,开展基地环境普查。2016年,黑龙江积极争取1230万元财政资金,对全省7400万亩有机绿色食品基地环境的25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除此之外,该省还突出“投入品”管控,推广“定点销售”和“统购统发”以及“五有”(有专人监管、有农技人员指导、有质量安全措施、有生产记录、有考核办法)等监管经验把住源头质量关。

绿色食品作为政府推动的公共品牌,近年来,被众多市场主体青睐,但也出现了一些假冒绿色食品的情况。因此,目前全国多地纷纷开展标志市场监查行动,净化市场环境。去年5月,河北省在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等市7个大中型超市及1个农贸批发市场开展了标志监查工作,购买标称绿色食品样品191个(批),发现疑似假冒绿色食品7个,不规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4个。对发现问题的产品均按程序进行了处理并按规定上报。经过多年持续的标志监查,河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现在假冒的绿色食品越来越少,且基本分布在农批市场,规范的大型超市、商场很难购买到假冒产品。

除此之外,通过加强队伍人员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和能力,保持专业队伍和业务工作的稳定性,实施激励机制,也是加强绿色食品管理的重要方式。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6

第二条凡在县行政区域内,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注册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均可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政府每年对上年度符合条件的争创品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申报单位争创品牌后,应在次年1月30日前向县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县质监局)申报,县品牌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会同县财政局、工商局、农业局、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认真审核,并向县政府提交奖励方案,经县政府研究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争创品牌的奖励标准如下:

(一)获批“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分别奖励50万元;获批“名牌”、“省著名商标”的,分别奖励3万元。

(二)获批“省质量奖”的,奖励20万元;获批“市质量奖”的,奖励3万元。

(三)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分别奖励10万元;获批“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的,奖励5万元。

(四)获批“森林认证—森林经营”认证的,奖励5万元;获批“森林认证—产销监管链”认证的,奖励2万元。

(五)获批“gap”(良好农业规范确认)、“有机产品”认证的,分别奖励3万元。

(六)获批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分别奖励2万元。

第五条扶持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争创品牌的帮扶单位奖励标准如下:

(一)帮扶争创获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分别奖励5万元。

(二)帮扶争创获批“省质量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分别奖励2万元。

(三)帮扶争创获批“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十环认证)”、“市质量奖”,“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分别奖励1万元。

(四)帮扶争创获批“森林认证-森林经营”认证的,奖励1.5万元;获批“森林认证—产销监管链”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分别奖励1万元。

(五)对帮扶争创获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的,分别奖励0.5万元。

第六条企业、其他经济组织申报奖励,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争创品牌申请表(见附件);

(二)品牌认定的文件、证书、公告等复印件;

(三)企业、其他经济组织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文件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复印件;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7

2016年3月6日,在广州河源万绿湖畔,九天绿健康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九天绿”)召开了主题为“新常态・新理念・新发展”的2016新春启动大会。在九天绿董事长黄添友的带领下,来自全国的400余名九天绿人相聚于此,共同见证公司2015年的付出和收获,共同迎接崭新未来。

本次庆典大会分为新常态、新理念、新发展三个篇章,赋予了九天绿全新的形象与使命,全面助推九天绿“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九天绿的发展情况,本刊记者亲赴现场,对九天绿董事长黄添友进行了独家专访。

《知识经济》:九天绿是在怎样的机缘下想到做直销的?

黄添友:九天绿成立于1995年,从50万元起步,原是央企三九集团的全资二级企业,专注“治未病”工程,希望把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产品送到千家万户,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我认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才能为人类健康事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把握政策脉搏,势必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和原动力。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我们决定开始进军直销。

《知识经济》:你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直销行业?

黄添友:直销行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与目前国家发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不谋而合。就我个人而言,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直销企业首先应该合法合规,其次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精神。企业不创新,必将被淘汰。所以我常常说,九天绿就是要建立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的管理制度,适应时展潮流。

《知识经济》:在九天绿的成长过程中,规模与规范这两者是如何平衡、如何实现的?

黄添友: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逐步地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的高速增长和良性发展。

产品质量方面,我们一直秉承“零容忍”的态度,对任何影响到九天绿产品质量的因素都第一时间严肃处理。所以,九天绿21年没有出过任何产品质量问题。

生产方面,我们严格遵照GMP规范,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生产产能达到了100亿元,GMP管理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企业内部管理方面,我们有一整套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比如,绩效管理、薪资管理、培训管理、人才竞争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以科学的管理来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

《知识经济》:从准备申牌到递交资料大概花了多长时间,都经历了哪些困难?

黄添友:九天绿从2015年9月份开始着手准备申牌工作,并将申报材料编写完毕。10月份,我亲自挂帅成立申牌小组,将申报材料上报到广东省商务厅,且经专家审核通过。11月,申报材料通过省商务厅审核,上报国家商务部。12月,通过河源市五大主管部门审核。2016年1月20日,获得广东省商务厅的批文。2月,九天绿向国家商务部指定账户存入2000万元保证金。3月份,九天绿向国家商务部正式递交申请。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依托九天绿20多年的产业基础和企业良好的信誉,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特别的困难。

《知识经济》:在申牌过程中,有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

黄添友:印象深刻的事情有很多。第一,是编写申报材料,我自己亲自参与了编写,材料总共有11余万字。编写申报材料,等于是我们把企业管理、发展目标重新进行了梳理。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回想起了九天绿创业到现在的历程,内心很感慨。第二,是河源六大主要政府部门给我们出具证明的时候。九天绿立足河源多年,一直坚持合法经营,规范运营,所以,各个部门出具证明都非常快。我就感觉到,我们坚持的理念是对的,企业只有规范经营才能长久发展。第三,是将2000万保证金交到国家商务部指定账户的时候,这是申牌的一个里程碑式动作。

我们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申牌的所有前期工作,这得益于申牌小组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这种高效率一直是我们企业推崇的精神。有这样一支申牌团队,我对九天绿的申牌工作充满了信心。

《知识经济》:九天绿为什么选择建在河源这个城市,而不是广州?

黄添友:第一,河源是一个绿色生态文明城市,我们在河源建设健康产业园,这与河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同时,河源当地政府对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很大。第二,九天绿是河源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河源市政府对九天绿一直很关注,我们的各种大型活动也得到了政府的鼎力支持。第三,九天绿规范经营,规范纳税,在政府拥有良好的信誉,在河源人民心中也备受赞誉。

《知识经济》:现在公司的管理架构是怎样的?有没有打算聘请直销职业经理人?

黄添友:目前公司是由我本人在统筹运作,当然,每个子公司都有一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具体负责。我们非常尊重人才,也有一系列的人才政策来吸引有能力的人加盟我们的团队。目前,我们也准备招聘有经验、有能力和责任心的直销职业经理人。

《知识经济》:对于经销商的规范运作,公司都做了哪些工作?

黄添友:第一,我们制定了《九天绿经销商管理制度》,该制度涵盖了经销商加盟、市场开拓、区域划分、沟通方式、申诉处理、售后管理等所有与经销商平时的市场开拓息息相关的内容,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第二,每个区域我们都有相应的市场领袖,来帮助经销商开拓市场,引导经销商按照制度规范操作,同时起到监管的作用;第三,集团设有“市场管理委员会”,由集团高管和市场领导人共同组成,以此促进企业管理层与市场之间的良性沟通。同时,市场管理委员会还有一个职能就是处理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以确保市场的任何事件都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在维护经销商利益的同时,也规范市场的管理。

《知识经济》:2016年公司都有怎样的具体规划?主要的重点工作有哪些?

黄添友:我把2016年总结成为“六个年”:九天绿“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腾飞发展”决胜之年,“上市”圆梦之年,“申牌”实现之年,“营销”创新之年,“财富”共享之年。

今年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三大块:第一,是进军新三板。目前,我们的财务审计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向券商递交资料,应该说,上市离我们已经很近了。第二,实现申牌目标。前面已经讲到,我们已经将保证金存缴到国家商务部指定账户,目前正在向商务部递交材料,计划年底完成申牌目标。第三,完善“一体四环”创新商业模式。总的来说,在直销方面,我们的重点将放在申牌上。申牌期间,集团将投入最优质的资源,最优质的团队和优质的管理,重点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争取早日拿牌,按照国家的法律要求,规范经营。

《知识经济》:随着新拿牌企业的增多,九天绿如何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黄添友:九天绿的核心竞争力,我归纳为六点:

第一,雄厚的公司实力。集团旗下拥有十几家骨干企业,总资产达20多亿元;我们拥有68000平方米的九天绿健康产业园;我们拥有巨无霸的生产平台:16000平方米GMP生产大楼,16条GMP现代化生产线,年产能达100亿元以上,是国内少有的同时拥有保健品GMP认证、药品GMP认证和食品QS认证的保健品企业;我们拥有50000亩GAP种植基地,原料来源绿色、健康、有保证;九天绿健康产业研究院已经获得专利商标50余项,我们的产品全部是自主研发的;专注健康产业20年,九天绿获得了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中国保健品100强企业、广东省优秀企业、广东省诚信企业等几十项荣誉。

第二,我本人历任第一军医大学教授,三九医药研究院第一届院长,具有三十多年医药研究和市场营运经验,在健康产业发展方面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第三,超豪华的研发平台:我们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药学院、南方医科大学、香港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奥兰多大学等国内外十几家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拥有100多名由院士、知名专家、教授、知名老中医组成的研发团队。

第四,高科技的药食同源健康产品。我们是用制药的技术来生产保健品。我们拥有顶尖的生产技术,比如中药超微粉技术、梯度提取技术等。我们企业也是中药超微粉产业化示范基地。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充分保障了我们产品的品质和含金量。

第五,创新的商业模式,即“一体四环”创新商业模式。详细来说,四环为直销环、连锁环、传统环、电商环,一体即为这四环所有商业模式和经营者组成的一个商业联盟体。

第六,功德无量的“治未病”健康工程。九天绿是全国九天绿治未病健康工程承办与推广单位。这项民生工程与目前国家提倡的“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的战略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得到了国家和民众的大力支持。

以上六点优势,我觉得将充分保持九天绿的市场竞争力。

《知识经济》:公司的“三五规划”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黄添友:我们从2006年开始设定五年规划,第一个五年规划是2006年~2010年,主要是打基础和完成工业园的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是2011年~2015年,主要目标是完成“一体四环”的建设。第三个五年规划是2016年~2020年,我们的目标是:1,完成企业新三板上市并力争转板;2,完成直销经营许可证的申请;3,完成“千城万店”工程的建设,在全国建立一千家全国九天绿治未病健康工程调理中心,一万家全国九天绿治未病健康工程工作指导站;4,完成企业百亿元的销售。

《知识经济》:九天绿上市的目的是什么?2016年的业绩目标是多少?打算怎么完成?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8

该基地种植的品种以郑杂5号系列、丰收3号系列、豫意2000、新农8号等为主。由于基地瓜农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蔬菜栽培标准种植,所生产的西瓜不仅无污染,而且品质上乘、糖度高、口感甘甜爽口,因此在市场上越来越畅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生态源”产品获得河北省目前唯一“有机产品生产资料”认证

王付君 郭素粉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有机食品已成为市场新宠。但是有机食品的生产不但对空气、水源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生产所用的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要求更为严格,市场上“有机食品生产资料”却犹如凤毛麟角。因此,如何发展“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来满足有机食品生产及加工企业对肥料的需求就成为当务之急。

自2007年7月开始,沧州坤源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开始了“有机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受国家农业部的委托,“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及北京的有关专家,多次到该公司进行现场指导、取样化验。经过对该公司生产的“生态源”牌有机肥、叶面肥的严格审查、评定,于2008年的1月28日为该公司颁发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沧州坤源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唯一获得该项认证的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这不但标志着该企业具有了生产“有机食品生产资料”的资质,更重要的是满足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对肥料的高标准需求。

据公司董事长张树行介绍,施用经过“有机食品生产资料”认证的肥料生产的蔬菜,不仅口感好、品质佳、产量高,而且产品销售价格将提高3~6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现在已有多家蔬菜基地与该公司签约合作。

蔬菜专家考察山西省运城市绿色食品蔬菜基地

苏 龙

2008年4月22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陈殿奎研究员带领北京市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陈殿玉主任一行10人,参观考察了山西省运城市绿色食品蔬菜基地。

运城市绿色食品蔬菜基地建设是山西省科技厅的攻关项目,是由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办赵建生主任主持,省农科院蔬菜所张京社研究员、土肥所焦晓燕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邢国明教授、运城市农业局蔬菜站李春藻推广研究员等人直接参与。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9

关键词:中式快餐 连锁企业 绿色营销

我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以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北京市场为契机,揭开了我国现代快餐的发展里程。在上世纪90年代国民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的背景下,我国快餐业以20%的年递增率迅速增长,行业利润率在15%-25%之间,快餐业成为支持餐饮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现代中式快餐的制售快捷、食用便利、质量标准化、服务简便、营养均衡和价格低廉的基本特征正好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在快餐业得到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无论从行业,还是从企业来看,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式快餐的实际,发挥中餐的优势,建立合理的产品结构,增加绿色天然食品品种的开发,发扬科学的烹饪方式,保持食物的营养,打造营养健康型快餐,是中式快餐企业的战略选择。

中式快餐企业绿色营销的含义

绿色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延伸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符合消费者需要、社会需要与生态需要而且可带来利润和持续经营的管理思想及实施过程,也是中式快餐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思想、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经营策略。中式快餐企业应从店面的选址、设计、卫生环保要求,到食品采购、加工、配送,应该形成一套完善的质检标准,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绿色营销作为发展的指导原则,实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中式快餐企业绿色营销的方式

绿色资源选择。生产绿色产品必须选择使用无公害的新能源与资源;节约能源,综合利用边角料及废旧物资,减少资源消耗。

绿色产品设计。设计节省用材的产品,选择无毒害、易分解的原材料进行生产;设计产品使之在消费过程中安全、节能、环保。

绿色产品生产。绿色产品的生产过程首先是清洁的生产过程,少废或者无废工艺以及高效的设备,企业内外物料的再循环利用,安全可靠的操作和控制程序,完善的绿色质量管理;其次是产品本身的洁净,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中式快餐讲究天然保健,目前一些中式快餐企业已开发出各种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的低热量食品,如莲藕筒、凉瓜圈、西红柿杯、生菜包、竹笙紫菜卷等,制作简便、营养均衡的快餐食品。

绿色包装与绿色商标管理。绿色产品的包装应选择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易分解处理的原料,包装材料尽可能简单化、单纯化,避免过度包装,同时增加消费者的使用和处理包装的宣传。使用绿色标志需经部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可,未经许可,不能擅自使用绿色标志、图样、字样、编号;超过绿色产品标志使用期限,应继续申报才能使用。中式快餐企业要求选用的包装材料如荷叶、竹叶、芭蕉叶、青竹等,既环保又具有天然清香味道,并可辅以药疗效能,可谓一举多得。中式快餐以保健为目的,将天然包装材料和绿色食品相配套,按食物的性质和内在功能相应地配用包装材料,使功效得以发挥和观感一致,既提高了快餐的天然成分,又对规模化生产和品质控制及环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绿色分销。分销渠道虽然尚不能成为绿色经营的重点,但绿色经营日益成为中式快餐企业关注的问题。例如,提出从使用绿色渠道,采用无铅燃料,使用装有控制污染装置的交通工具和节省燃料的交通工具;降低分销过程中的浪费,即对产品处理及储存方面的技术进行革新;在分销环节上,简化供应环节,以节省资源消耗等。

绿色促销。企业通过绿色广告、绿色公关来传递绿色产品及绿色中式快餐企业的信息,从而引起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兴趣,回答绿色消费者所关心的环保问题,掌握快餐企业产品的绿色表现以及快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绿色表现。从营养的角度上看,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量一直是洋快餐的软肋,麦当劳也曾因“洋快餐导致儿童健康问题”被。美国成年人中,有60%体重超过正常标准,6岁到19岁年龄层中的肥胖儿童比例达到13%,人们普遍认为是传统快餐业造成的。欧美许多国家的人们甚至称之为“垃圾食品”,纷纷采用各种手段抵制洋快餐的扩张。而中式快餐则采用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大多有着较为合理的营养和膳食搭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加强,中式快餐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好营养牌,在“低脂、低糖、低盐”和“绿色保健食品”上下足工夫,推出诸如“老人餐”、“减肥餐”等营养快餐。在产品组合上做足功夫,做好宣传,使中式快餐的营养优势能凸现出来。

促进中式快餐企业绿色营销的对策

绿色消费教育。如何以较少的物质与资源付出来使顾客接受一种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是绿色营销面临的重要任务。中式快餐企业应向员工、公众以及顾客表明中式快餐企业的环保方针,教育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使之自觉进行绿色消费,保持生存空间的洁净。

建立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中式快餐企业必须恰当估价自然环境成本,对环境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快餐企业的会计计算,应从收益中扣除资源所付出的成本,为快餐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使环保意识在中式快餐企业长期战略决策中起领导作用;绿色审计包含诸如生态责任归属、污染评估、危险品合理存放、企业绿色形象建立等方面的系统性审查,是对快餐企业运营的整体评估,以帮助其降低潜在风险,节省投入。

完善绿色法规,强化法律监督。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为环境执法提供强有力依据。鉴于现行资源与环境法律中缺少刑事处罚条款,法律约束力不强,应尽快起草和审议有关惩治破坏资源与环境犯罪的法律条文。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应经常开展包括执法监督检查,对新建项目严格把关,严惩违法者,以强制手段促进中式快餐企业依法推行绿色营销。

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篇10

(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方向)

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面向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强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为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中央在琼企事业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财务状况良好,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等匹配条件。

(三)鼓励企业牵头或产学研联合申报。立项的项目中,企业牵头或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占比不低于40%。

高新技术方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由企业牵头申报的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本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由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的,应与高新技术企业或本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联合申报。

正式申报时,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申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职责、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主要内容,并经法人单位盖章。

(四)项目产业化示范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和参与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六)企业单位当年申报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不得超过1项,违反规定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

(七)企业单位(含合作单位)自筹经费不低于财政补助经费,并出具承诺函。

(八)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牵头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受限项限制。

(九)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十)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未验收前不得继续申报项目。

(十一)作为项目负责人,当年申报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省级科技计划研发类项目不能超过1项,违反规定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

(十二)承担新冠肺炎应急项目的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时,新冠肺炎应急项目不计入第(十)款项目负责人承担项目数量。

(十三)涉及生命与健康领域的项目须遵循生物安全及伦理相关法规。

相关单位应建立资质合格的伦理审查委员会,对科研活动加强审查和监管;科研人员应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管。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执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等规定。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涉及生物技术的研究应遵守《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等规章。涉及病原微生物的研究须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应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

二、现场核查

通过会议评审拟立项的项目进行现场核查时,企业单位(含合作单位)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年度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完税证明材料等。

(二)项目组人员学历、职称及社保部门出具的参加社保证明(一年以上)等,如属临时聘请或合作的研发人员,需提供临时聘请或合作的证明材料。

(三)项目实施需要试验和示范基地的,需提供自有产权或租赁、合作的科研基地的证明材料,包括产权证、租赁合同、合作协议及土地的红线图等;

三、征集方式

项目采取公开征集的方式组织申报。项目单位根据申报指南内容以项目形式整体申报,并推荐一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

四、实施年限

项目实施年限为2年,从立项时间起算。

五、资助额度及要求

资助额度分为两个档次:重点支持项目A档80(含)-50(含)万元,面上项目B档50(不含)-30(含)万元。项目评审和立项时,经费不予跨档调剂。各申报单位按照科研项目资金与研究任务相匹配的原则,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编制预算。项目立项时,省科技厅根据专项资金总额综合平衡安排支持经费,但不得压缩任务内容和考核指标。

六、资助方式

省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方向)资助方式为事前资助,项目立项后,资金一次性拨付。

七、支持方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科技合作和软科学研究五个方向,其中软科学和科技合作方向的申报指南另行。

(一)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方向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由企业牵头申报的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本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由高校、科研院所牵头申报的,应与高新技术企业或本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联合申报。

1.新一代信息技术

A档

(1)智慧海南相关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2)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科技、社会管理、医疗等领域技术研发、应用。

(3)基于虚拟技术的防灾减灾演示、应急救援演练、制造业研发设计、教育、医疗、农业等技术研究、应用。

(4)区块链技术在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数据资产运营等领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示范。

(5)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研究、应用。

B档

(6)虚拟现实数据处理、场景合成、软件开发工具包、中间件等共性关键技术和专用软件研究、应用。

(7)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研发。

(8)面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9)物联网、智能影像、超高清视频、密码技术、5G等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创新。

(10)动漫游戏、创业设计、影视制作、电子竞技、数字音乐等数字创意技术研究、应用。

(11)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等IPv6 相关技术研发、应用。

2.先进制造技术

A档

(1)全生物降解塑料、生物基材料、超滤膜等新材料研究、应用。

(2)高性能合成树脂、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等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领域技术研究、应用。

(3)海洋防腐、防污材料技术研究、应用。

(4)海洋油气、矿产勘探等海洋工程装备及技术研究、应用。

(5)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材料研发、应用。

(6)车载互联系统、人机交互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车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7)机械、仪器仪表、控制及材料等核电国产化关键部件研究、应用。

B档

(8)装备工业设计、数字创意设计、邮轮游艇设计、智能建造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9)智能驾驶、车路协同、5G网联通信、测试等智能网联汽车交叉融合技术研究、应用。

(10)炼化行业升级改造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11)太阳能,氢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应用。

(12)绿色环保水泥与混凝土、新型功能玻璃、新型建材等绿色建材技术研究、应用。

3.航天航空及海洋信息

A档

(1)海洋空间信息、海洋观测等海洋信息感知、监控预警及传输装备研发、应用。

(2)海洋观测、北斗服务、海洋灾害及生态监控预警技术研究、应用。

(3)火箭测试、指挥控制、地面辅助、气象保障、射后恢复等技术研究、应用。

(4)航空、火箭和卫星等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的维修、检测技术研发。

(5)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航天遥感数据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应用。

(6)遥感数据获取、多源信息融合处理、三维可视化展示等技术研究、应用。

(7)多用途无人机研发、设计、制造及综合监管等技术研究、应用。

(8)航空航天用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应用。

4.其它(A档)

省委、省政府重点谋划部署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技术研发、应用。

(二)现代农业

1.种植业

A档

(1)开展热带果树、瓜菜、粮食、油料作物、特色花卉和茶叶等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研究。

(2)开展“三棵树”(槟榔、椰子、橡胶)组培快繁、种苗繁育和林下种养技术研究;开展“三棵树”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B档

(3)开展海南药用植物和降香黄檀等珍稀树种的良种选育与高效繁育技术研究。

(4)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综合治理。

2.畜禽业

A档

(1)围绕海南地方特色畜禽,开展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高效繁殖等技术研究,提纯复壮地方畜禽品种和选育新品种。

(2)开展畜禽产业化绿色环保、提质增效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B档

(3)开展畜禽病虫害快速诊断检测、预防及综合防控等技术研究;开展畜禽高值化饲料、替抗饲料添加剂及高效安全药物等产品研发。

3.水产业

A档

(1)开展海南淡水鱼类种质资源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估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开展主要热带特色水产养殖动物优质亲本保存、种质改良、种苗繁育、绿色健康养殖、种质库构建等技术研究。

(2)开展海水珍珠贝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开展热带海藻养殖技术和高值化利用研究。

(3)开展深远海渔业新资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4)开展尾水处理等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养殖新模式构建。

B档

(5)开展热带海洋牧场海珍品资源增殖技术及休闲渔业装备研究、集成应用与示范。

(6)开展热带水产养殖病害快速诊断检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开展水产养殖动物高值化饲料、替抗饲料添加剂及高效安全药物等产品研发。

4.农业环境与生物安全

A档

(1)开展可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开展复合高效、缓释控释、绿色环保等新型肥料研究;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与利用研究。

(2)开展耕地有害污染物的监测评价、综合治理与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耕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

(3)开展进出口动植物及产品携带有害生物检验检疫技术及处置技术研究,开展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生物安全预警及防控技术研究。

B档

    (4)开展热带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5)研发高效低毒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抗剂与种子生物制剂、害虫理化诱控产品和天敌昆虫。

5.农机装备与农产品加工

A档

(1)开展热带特色果蔬、花卉、茶叶等的加工、生物绿色综合保鲜、冷链贮运等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

(2)开展槟榔提质、节能降耗、质量安全控制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B档

(3)开展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装备研发及集成应用;开展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4)开展种子小规模化加工过程中的烘干、仓储、包衣等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及装备的研究。

(5)开展水产和畜禽产品的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

(6)开展椰子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关设备研发。

6.其它

省委、省政府重点谋划部署的其他现代农业领域技术研发。

(三)社会发展

1.生命与健康

A档

(1)开展市场亟需化学药品新型制剂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产业化技术研究;开展临床亟需、疗效确切的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治疗药物仿制药研究;开展复杂制剂、缓控释制剂、微球、脂质体、新适应症等、新型增溶技术方向药物研究。

(2)支持开展抗体药物、血液制品等生物创新药物的临床前或临床研究,具有新结构、新作用靶点、新作用机制的蛋白类药物、核酸类药物、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等新型生物药物研发。

(3)开展医疗机构制剂、经典名方和南药、黎药等民族民间医药为基础的中药新药研制;开展中药工艺改进及质量标准提升及其深加工技术研究。

(4)开展海南特色模式动物资源的创新研究及应用。

(5)开展重大疫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6)开展热带病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控与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

(7)开展海南康养气候资源挖掘技术、海南康养旅游气象条件预报技术、气象敏感性疾病康复气象条件预报等相关科学研究。

(8)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图像解析等先进医疗技术研究。

B档

(9)开展沉香饮片和含沉香经典名方及医疗机构制剂开发,以及人工种植沉香的有效成分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降香心材形成机理与技术开发及应用。

(10)围绕肿瘤、代谢病、心脑血管病和骨质疏松、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的流行特征与分布规律,开展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预后与生存质量评价、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关键技术研究。

(11)开展结核病等疾病诊断试剂、治疗药物等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12)开展中医治未病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符合中医特点和规律的临床诊疗创新方法研究,促进中医科学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

(13)开展热带雨林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14)开展新型穿戴式、移动式、便携式、植入式、远程健康监测技术及设备研究。

(15)开展老年常见疾病防控、诊断、治疗、功能维持和康复护理及养老服务等相关技术研究。

(16)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屈光弱视的监测、管理与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17)开展职业健康领域科技攻关。

2.海洋科技

B档

(1)开展南海区域重大天气气候灾害及预报预警技术、海洋灾害与风险防控技术、海洋污染预报及其损害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2)开展多元化的重要渔业水域环境优化调控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3)开展海洋生物制药、活性物质与海洋生物保健品、深海生物基因等海洋生物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3.生态环保

A档

(1)开展海洋、森林、土壤等生态系统碳时空格局表征、碳动态监测方法、碳增汇减排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

(2)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

(3)开展流域-近岸海域水体、水量和水质、水生态与服务功能的综合调控、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监测、健康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4)开展针对海南特点的热带岛屿、海洋岛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

(5)开展针对生态保护区的生态修复和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6)开展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推进节水创新技术、产品、设备应用。

4.公共安全

A档

(1)开展针对重大疫病的检验检疫安全保障技术、综合防控技术、病毒溯源及快速检测技术备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

(2)开展食品安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食品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关键技术研究。

B档

(3)开展灾害性天气观测资料综合分析、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报预测技术、影响评估、综合应急救援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4)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综合应对关键科学技术研究。

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