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查工作要点十篇

时间:2023-03-24 22:13:34

稽查工作要点

稽查工作要点篇1

一、深化稽查管理改革

1.完善配套制度。总局、省局相关制度下发后,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出台本地化的制度;根据一级稽查的需要、制定稽查四个环节和检举工作的相关工作制度。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在全系统统一调配人员,统一管理案源,统一实施检查,统一开展审理,统一组织执行,统一成果利用,统一评价绩效的工作机制,通过优化稽查人力资源,有效整合稽查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和规模效应,确保实现防范重大税收流失风险、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提高稽查质量和效率等目标。

3.合理划分市县稽查机构的检查范围。(1)总局、省局专项检查涉及的所有纳税人,以及其他行业的A、B类纳税人,全部由市稽查局提交市局数据处进行风险识别和推送,形成的高风险应对任务全部推送市局稽查局,由市局稽查局立案后,推送至其内设检查执行科或下属检查分局实施检查。(2)其他行业的C类纳税人,由各辖市(区)稽查局自行向同级数据科提出风险识别需求并应对。

4.继续为省局区域检查分局的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在省局稽查局一分局运作期间,积极做好上传下达、支持保障等各项工作。

二、充分发挥稽查职能作用

5.全面做好高风险应对工作。根据数据部门推送的风险疑点,依托风险管理平台,综合应用纳税人的各类信息,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检查;将稽查资源优先用于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及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流失的查处上。

6.认真做好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工作。根据总局、省局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制定专项检查方案,统筹安排总局和省局专项检查指令性项目及指导性项目。税收专项检查的指令性检查项目为:房地产及建筑安装业、办理出口退(免)税企业、股权转让交易的企业及个人。税收专项检查的指导性检查项目为:地方商业银行、高污染、高能耗及产能过剩企业、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区域专项整治行业为:劳务中介、保险业、餐饮业、娱乐业、营利性教育机构、矿产品购销企业,以及“营改增”试点行业,如邮政业、快递公司、提供广播影视服务的企业等。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的重点是连续三年以上列为A、B类,但近年未检查的重点税源企业。

7.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工作。重点对建筑安装、石油石化、商业批发与零售、餐饮娱乐、营利性教育培训、中介机构等社会关注、违法问题高发的行业开展重点检查。同时,根据日常管理实际情况,选取发票违法犯罪问题较为严重的其他行业开展重点检查。

8.加强涉税举报管理工作。加强举报中心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日常工作流程,提高举报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注重对举报线索的收集、筛选、分析和利用,及时发现涉税违法行为的苗头和趋势,积极引导检举人准确检举税收违法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行政争议。

三、规范稽查执法,完善稽查内控机制

9.依法行政。严格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和《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稽查四环节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对案件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作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通过跟踪管理、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案件复查等手段,不断提高稽查四环节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10.进一步提高稽查办案效率和质量。选案环节在探索计算机选案的基础上,积极介入人工识别,利用有效信息挖掘潜在案源;检查环节努力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稽查,将案件查深查透;审理环节要研究制定税务稽查取证标准及审理要求,实现全市地税稽查系统执法过程及标准的统一。执行环节严肃执行纪律、确保查补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11.促进案卷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案卷管理质量,争取执法案卷进入市级机关执法部门第一方阵。一是与市局法规处联合聘请市法制办专家开展执法案卷培训,提高税务稽查案卷管理整体水平。二是每年进行一次以上案卷评查。并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

12.继续实施行政指导工作,在稽查实务中,优化执法理念,继续采取辅导、劝告、建议、鼓励、警示等非强制性方法,谋求纳税人配合,引导其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最终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13.引进外部智力资源。积极有序推进稽查会计服务外包工作。弥补稽查人力资源和专业能力的不足。

四、提升税务稽查的整体效能

14.继续推进国地税联合稽查力度。对重点税源企业、重大涉税检举案件,实行联合办案,联合下达检查通知书,同时进点,各税统查,共同取证,直接实现双方信息共享,有效整合了双方稽查资源,提高税务稽查效率,提升税收服务质量,

15.推进办案中心建设。按照省局要求,建立专业化的办案中心,提供功能齐全、空间独立的集中办案区域,提升案件查办质效。制定办案中心配套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办案中心规范化程度。

16.建立健全税务稽查建议制度。对稽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好税务稽查促收促管促廉促改的作用。

17.加大稽查工作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途径,多平台展示稽查成果。继续做好违法案件公告工作,每季度末在税收网站和稽查局一楼大厅进行公告,公告数量不低于当季结案户数的10%。

18.建设稽查案例库。要求检查人员每年撰写一定数量的稽查案例,百万元以上大案必须形成稽查案例。定期进行稽查案例评比活动,并对优胜者适当激励;定期组织干部对省、市级的优秀稽查案例的检查思路、检查方法和查账心得等内容进行讲解评析。对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汇编,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处罚提供指南。

五、提升税务稽查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19.加强风险应对基础信息核实确认工作。组织检查人员认真做好纳税人的基础信息的核实,对有变动情况的在3.0大集中系统里做好维护和修改。

20.提高电子查账的应用水平。力争对所有电子记账的企业使用查账软件进行税务检查,并加大证据中电子证据的比例。

21.积极推进“稽查智能审理软件”上线推广。年内要完成“稽查智能审理软件”的开发、试运行以及本地上线运行,争取该软件在全省、全国税务稽查系统推广运用。

六、积极打造现代化的稽查人才队伍

22.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调整和优化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和人员配置,配合目标责任分解,制定详细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重点是围绕绩效目标考核工作业绩。

23.强化业务培训力度。每季度组织一次以上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建筑安装业税务稽查工作要点,2013-2014年度营业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相关税收政策更新,如何防范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稽查智能审理软件”的实务操作等。

七、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廉洁治税

24.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对稽查干部的廉政、勤政教育,促进干部公正执法、优化服务、廉洁从税。

稽查工作要点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安全健康食品药品的需要为目标,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专项整治为抓手,以发现问题为导向,有效防控苗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倒逼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巩固食品药品安全稳定向好的态势,促进食品药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重导向、补短板、建机制、提能力”全面提升稽查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严格规范案件办理程序,严肃稽查执法责任追究。抓好重大典型食品药品案件查处,实现案件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食品添加剂等重点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乳制品质量管控、肉制品规范生产、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农村、校园、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食品安全整治, 对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农兽残留、餐饮单位餐饮具卫生状况开展“快检”,持续开展网络食品安全巡查。继续开展打击互联网制售假药、中药饮片集中整治、开展“护美”行动,查办非法医疗美容案件,打击无证经营和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化妆品非法添加等专项整治。

  (二)强化打击假冒伪劣。开展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健全订单式、点题式打假机制,查办一批假冒伪劣大案要案,净化生产源头和流通网络,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势头。

(三)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集中查办、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有效遏制“保健”市场乱象。突出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服务等重点,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四)强化监督抽检靶向性。规范食品药品监督抽验及后处置工作,不断增强监督抽样的能力,提高监督抽验的靶向性和不合格率,使有限的抽验经费为稽查办案扩大案源发挥支撑作用。

(五)健全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制定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实行轻微违法“首违不罚”。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更多运用提醒、告诫、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强化事前预防规范和教育引导。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慎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

(六)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落实行政处罚案件“查审定”分离制度,重点强化执法办案事实关、证据关、定性关、程序关、量罚关的严格把守,落实案件法制审核制度,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加强部门协作,密切联系公安、司法部门,建立健全案件协查、移交机制,大力推动“两法衔接平台”建设和运用,形成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的合力。

(七)加强稽查队伍素质建设。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培训方式,突出培训实效,采取以老带新、跟班锻炼、联合执法、交叉检查、实作培训等方式,加强食品药品法律规章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尽快满足执法监管的素质要求。

稽查工作要点篇3

2012年税务稽查工作考核指标包括:全国平均稽查选案准确率达到90%以上;稽查案件结案率达到90%以上;稽查查补收入入库率达到90%以上;总局督办案件协查按期回复率达到100%,协查信息完整率达到95%以上。

一、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1.认真开展常规税务检查工作。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常规检查计划,主动、积极开展常规税务检查工作。始终保持对各类税收违法行为的高度警惕,通过科学选案提高检查质量,增强检查威慑力,防止税收流失,防止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

2.严厉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集中力量查处一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加大对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偷逃税案件的查处力度,对重点地区加大督促力度。重点查处成品油购销、煤炭、运输等行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虚开“四小票”活动;重点查处电子、家具、服装类产品的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偷逃税案件。

3.科学部署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贯彻适当精简检查项目、统一归口管理、发挥各地主动性的指导思路,科学部署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总局加强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督导,着力做好项目数据的收集、整理、分送、汇总工作。

税收专项检查指令性项目:①接受成品油销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②资本交易;③办理电子、家具、服装类产品等出口退(免)税的企业及承接出口货物业务的货代公司。

税收专项检查指导性项目:①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②地方股份制银行、地方商业银行;③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④非居民企业;⑤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开展的其他项目。

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较为集中、税收秩序较为混乱的地区开展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税收专项整治,总局选择部分地区直接督导整治工作。

4.有序开展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工作。继续对近几年未检查过的重点税源企业按照行业确定重点,开展检查工作,促进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总局在企业总部所在地成立督导协调小组,研究建立总局牵头、多省联动、国地税联合的省际稽查联动协作机制,做到上下联动、政策统一、查深查透、全国一盘棋。继续总结并探索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的方式方法,继续推行查前辅导、查中约谈、自查为先导、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各地要根据当地重点税源情况,选择当地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开展检查工作。

5.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落实全国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打击与建设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制度建设和根本性措施,建立综合整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沟通、督办指导作用,实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比。结合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重点税源企业检查和税收违法案件检查,认真开展虚假发票“买方市场”整治工作,选取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发票使用情况的重点检查,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税必查票”。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假发票“卖方市场”的打击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印制、贩卖假发票的犯罪团伙,捣毁制假贩假窝点。积极配合通信管理、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发票违法信息的整治工作。

二、坚持依法稽查文明执法

6.夯实稽查基础制度。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建立健全适应稽查工作现代化建设的稽查制度规范,为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稽查执法行为提供制度保障。印发实施《税务稽查分类分级管理暂行办法》、《税务稽查案卷管理暂行办法》。起草《普通发票案件协查管理暂行办法》。继续补充设计稽查执法文书。积极参与《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完善稽查职权、体制、机制。协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起草论证涉税刑事司法解释。

7.坚持依法稽查文明执法。依法稽查是稽查执法的生命和灵魂,依法稽查、文明执法理念要贯穿于税务稽查全过程,落实到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各个环节。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实施稽查,坚持稽查执法的公正与效率,提升稽查依法行政水平,规范稽查执法,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尊重和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8.提高稽查依法办案质量。严格依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开展办案工作,强化稽查执法质量意识,增强执法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细化办案质量标准,实施案件质量全程监控机制,严格审核证据和适用法律,坚持重大税收违法案件集体审议制度,确保权限合法、程序无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开展案件复查工作,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坚持有错必究,及时纠正执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规范稽查执法,提高办案质量。加大对涉税案件的曝光力度,发挥税务稽查的教育、惩治、警示、震慑效应。

9.坚持稽查内部“四环节”分离。严格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规定的稽查部门内部“四分离”制度,选案、查案、审案、执行四个环节不得分设于稽查外部。落实四环节分工制约机制,实施稽查四环节的工作标准化,强化流程监督制约,有效监督选案、回避、检查时限、案件撤案、调查取证、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结案等流程,加强对税务稽查内部工作环节的监督制约。

10.改进税务稽查服务。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原则,通过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和公正文明执法,为守法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在加大执法刚性的同时,注重运用服务、疏导、教育等柔性执法手段,从源头上控制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发生。严格控制检查频率,减少重复检查,尽量缩短检查和处理处罚时间,减少对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促进征纳和谐。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稽查执法透明度,充分听取纳税人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切实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积极推进税务稽查现代化、国际化建设

11.加强稽查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调查研究、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积极参与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工作,开展稽查的机制、体制、职责、作用定位的调研工作。开展和推进稽查工作现代化、国际化调研工作,为稽查工作现代化、国际化建设提供理论来源和实践支持。

12.推进税务稽查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鼓励各地开展稽查管理创新,推进稽查管理方式改革。选择部分省和计划单列市国税局开展税务稽查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充实省、市两级稽查力量,积极推行市(地)级一级稽查体制,实施分类分级稽查管理方式,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使稽查资源与稽查执法对象相匹配;加强重点税源监控,提高查办大要案件质效,初步形成适应我国现代税源结构特征的稽查资源配置模式和管理机制。

13.全面推行税务稽查分类分级管理。按照税源分布结构,赋予不同层级稽查局相应执法任务,合理确定省、市(地)、县三级稽查局组织检查和直接检查企业的分类标准,使稽查人力、物力、财力等稽查资源与重点税源的分布相对应。省级稽查局负责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定期轮查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市(地)、县两级稽查局负责对一般税源企业实施常规检查和一般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

14.强化稽查系统办案指挥。发挥国、地税稽查合力优势,始终树立协查地就是案发地的理念,严格贯彻执行大要案件报告制度、重大案件督办管理办法,落实重大案件查处责任制,加大督办、组织查办大要案件力度。以案件查办质量为纽带,加强对税收秩序较为混乱地区稽查工作的指导,确保上级稽查局案件指挥权。完善案源管理办法、案件管理制度、工作跟踪反馈办法等,逐步建立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在提高受理案件的反应力、查处案件的打击力和案件曝光的影响力上多下功夫。

15.强化稽查案源管理工作。在各地已开发运用选案分析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善稽查选案分析平台运用范围和功能,完善稽查选案软件功能模块,充分利用征管信息、协查数据、第三方信息等案源信息强化稽查案源分析,细化选案指标,实施科学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建立、应用稽查违法企业信息库,总结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动态和趋势,预防重大涉税案件的发生,防范税收流失风险。

16.推广应用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在国税稽查系统,对大中型企业等会计核算较为健全的纳税人全面推广应用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统一规范检查流程,强化检查环节痕迹管理,加强对稽查检查环节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制约,做到税种查全、环节查到、项目查清、问题查透,实现对稽查过程和质量的控制、监督。适时开展地税系统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的试点工作。

17.提高稽查信息化水平。树立“信息管税”理念,坚持以信息管理稽查、建设信息稽查平台。提高举报软件和协查软件应用水平,鼓励各地使用查账软件等现代化手段,为信息化稽查提供手段和技术支持,提高对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稽查办案能力,有效应对企业利用电子账簿虚假记账、隐匿或销毁电子账簿的违法情况。

18.建立、应用税务稽查案例库。以协查信息系统为依托,建设和应用稽查案例库,提供查办案件经验交流平台,加强重大案件、案情复杂案件、有争议案件的案例分析,提高税务稽查案例分析和应用水平。省级稽查局要积极向总局稽查局推荐优秀案例,注重发现和总结作案新手段和违法新情况,形成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报送案例数量不少于6篇。总局稽查局定期通报税务稽查案例报告情况,开展优秀案例评选工作。

19.高度重视税收违法行为检举工作。贯彻落实《税收违法行为检举管理办法》,实施检举案件分类处理,明确分类权限和程序,提高检举案件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引导检举人准确检举税收违法行为,树立稽查窗口良好形象。严格为检举人保守秘密,依法确认、计算和兑付奖金,积极为检举人兑奖提供优质服务和方便。做好检举案件的矛盾化解、疏导、说服工作。

20.注重开展调研式检查。紧密结合税收专项检查,选择部分社会热点、新型产业和征管监管薄弱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经营模式、行业总体规模和税法遵从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式检查。调研式检查要及时总结共性问题,归纳有效检查方法,注重摸透作案新手段、违法新情况,掌握行业的运作规律,发现行业存在的税收风险点,为重点、全面、深入检查和提高稽查选案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

21.切实加强协查工作。稳步运行协查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协查系统快速、便捷、实时监控的优势为案件查处服务。在地税稽查系统逐步推广应用协查系统,将货物运输发票纳入协查系统,研究实施普通发票案件协查工作。强化对委托发起及受托检查质量的跟踪和监控力度,努力提高协查委托发函质量和受托检查、受托回函质量和效率。除另有规定外,能够通过协查系统发起的增值税抵扣凭证协查,一律通过协查系统开展。总局重点考核总局督办案件和总局组织发起协查案件的协查质量并定期通报。各省级国税局稽查局要进一步加大对协查发函、受托回函情况的监控力度,既要监控委托协查准确率、受托协查的按期回复率,也要监控协查的信息完整率、回函的质量。

22.严格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认真贯彻《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严格遵循专款专用、厉行节约原则管理、使用稽查专项办案经费。加大对一线稽查办案和基层稽查办案的经费投入,逐步加大稽查办案设备、科技装备投入,夯实稽查工作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稽查办案专项经费使用效益,坚持大要案件查办质量等工作实绩与稽查办案经费挂钩。加强稽查专项办案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监督,纠正超权限审批、超范围使用、超标准支出办案专项经费行为。

23.完善国、地税稽查协作和部门协作良性互动机制。继续建立健全国、地税稽查协作机制,提高对共管户的信息交换和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及大要案件查处的协作水平,及时办理案件移交,确保查补税款足额入库。继续建立健全与征管、法规、税政和电税中心等部门的良性互动机制。巩固完善税警协作办案机制和情报交换制度,发挥打击税收违法犯罪的合力优势。总局与公安部继续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各地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两部局”共同督办的重点案件查处取得实效。进一步会同海关、公安等部门完善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联合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银行、工商、证监、审计以及监察、法院、检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四、强化税务稽查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

24.加强稽查整体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稽查人员业务能级管理办法,加强充实省、市两级稽查力量。调整充实稽查人才库,提高一线检查人员占全体稽查人员的比例,提高具备独立查账能力人员和电子查账能力人员占一线检查人员的比例。以公正合法为核心、以专业化为导向强化对稽查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基层领导班子素质能力和纪律作风建设。

稽查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实效性;具体措施

前言

鉴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严肃性,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对提高电力营销整体效益和满足电力营销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立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实际,从建立新的营销稽查管理方式入手,不断完善稽查管理制度,并不断规范稽查管理内容,最终创新稽查管理手段,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最终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实效性,为电力营销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全面发展。

1 电力营销稽查应建立新的营销稽查管理方式

1.1 逐步建立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方式

为了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能够取得实效,应根据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实际,对现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找出现有管理方式的漏洞,对现有管理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进入4月以来,新疆阿勒泰公司进入专变客户暂停恢复高峰期,为进一步规范社会用电秩序、防止违章窃电行为,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手段和分析功能,每日开展计量异常在线监测工作,远程对电压断缺相、电流反向、表需量及负荷超变压器容量等计量异常进行“诊断”分析,筛选并锁定部分异常客户派发营销业务管控任务单,督促各单位自查自纠开展现场稽查,并及时予以结果、整改、追补情况反馈,通过“深分析、重核查、促整改”管控机制,做到准确排查,查漏堵缺。

1.2 建立电力营销稽查、电费计算和电价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基于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实际,在管理方式建立中,应充分考虑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实际困难,具体应包含电力营销稽查、电费计算和电价监管等工作,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全面性。

1.3 做好营销管理和营销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而且要贯穿整个业务的始终

在营销稽查管理方式建立过程中,加强对营销机构的监督检查是管理方式的重要侧重点,对管理方式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将监督检查工作贯穿整个营销稽查业务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一认识,新疆阿勒泰公司从侧重“结果考核”到侧重“过程管控”,预警事件责任人接收到预警信息进行相应处理后,系统应准确记录处理人、处理时间等信息,有效保留系统痕迹。通过技术手段,有效问责异常问题处理不及时的工作责任心问题,以及“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的工作作风问题,减少管理漏洞。力促营销稽查监控工作由事后“发现一个异常,消除一个问题”,转变为事前“预警一个异常,消除一类问题”。

2 电力营销稽查应不断完善稽查管理制度

2.1 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考虑到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应对稽查管理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实际需要以及稽查管理工作的变化,对营销稽查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保证营销稽查管理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2.2 不断扩大营销稽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按照工作规定、工作流程、工作时限以及评价标准等要求来对营销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作人员照章处理相关业务,提高营销基础管理水平。

2.3 严格执行稽查管理制度,提高稽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

建立了完善的稽查管理制度之后,就要树立稽查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并做到在稽查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稽查管理制度执行,使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并获得有力的依据,满足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

3 电力营销稽查应不断规范稽查管理内容

3.1 明确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职责

在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中,在规范电力稽查管理内容过程中,首先应明确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职责,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人员能够正确履职,使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因此,明确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职责,是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很有必要。

3.2 找出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漏洞

善于发现各营销部门的管理漏洞以及部门和部门间、专业和专业间的管理漏洞,并对此整理、分类和汇总,对规范化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3.3 把握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原则

基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实际,以及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特点,只有把握基本的工作原则,才能确保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取得实效。具体应把握实效性原则、快速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只有在这三项原则的指导下,电力营销稽查工作才能得到有效开展,进而满足电力营销工作需要。

4 电力营销稽查应创新稽查管理手段

结合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实际,创新稽查管理手段对于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立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全面创新稽查管理手段。

4.1 要坚持内查和外查互相结合

在电力营销稽查过程中,为了保证稽查的全面性,在稽查手段创新中,应采取内查和外查和相结合的措施,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效果,满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实际。

4.2 运用营销业务技术支持平台进行周期性专业稽查和不定期的专业稽查

在电力营销稽查手段创新过程中,新技术和新平台的运用是必然趋势。基于这一认识,在稽查手段创新中应合理运用技术服务平台,使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提高营销稽查工作实效。

4.3 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稽查功能模块完成稽查工作的流程

在具体的营销稽查手段创新中,系统稽查功能模块的应用,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系统稽查功能模块的特点,在稽查工作中应用该模块,可以起到降低稽查管理难度和提高稽查管理效果的目的。

5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做好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对提高电力营销整体效益和满足电力营销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立足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实际,从建立新的营销稽查管理方式入手,不断完善稽查管理制度,并不断规范稽查管理内容,最终创新稽查管理手段,保证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最终提高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实效性,为电力营销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电力营销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建新,杨小梅.探讨电力营销稽查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2,23.

[2]蔡锐,黄咸芬.电力营销稽查提供营销效率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3]李绍飞.电力营销稽查在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2.

[4]李文斐.分析应用电力营销稽查提供电力营销效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

稽查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用电市场;农电营销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农村改革扶持的力度加强,对电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由此,农村用电和供电单位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更加的突出和尖锐。这样的问题不仅是长时间的存在,而且存在于普遍之中。

它不仅制约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更加影响了供电单位对合理的服务性的体制的建立。因此,如何加强农电营销稽查管理就成为近几年我国的供电企业单位新开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现阶段农电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用电营销管理工作的不断规范,传统电力体制下的农电营销稽查管理的一些弊病也就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了。

第一,是稽查者对农电稽查工作的工作性质认识不到位,存在认识上的盲点。

农电营销稽查者把营销稽查与一般的用电检查二者的概念混淆,忽略了稽查的本质。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一般的堵漏增收、检查用电上,没有充分的发挥电力稽查的作用。

第二,农电营销稽查的方法过于简单。

当前的稽查手段过于的简单,相当大的一部分的电力企业在进行稽查工作的时候没有广泛的采用信息系统对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在选择稽查对象的时候靠人工筛选和个人经验。因此,除了造成了巨大的工作量以外,也难以准确的找到稽查的切入点,使稽查的准确性也就难以保证。使一些小的问题逐渐变成大的问题,最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农电管理稽查的考核评价的系统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当前的稽查考核中还受到了很多的因素的制约,没有形成多元化考核目标并行的稽查考核体系。使得考核起来难度大,实际操作困难。因此,就难以发挥通过考核而以内促外的作用。

第四,稽查工作没有形成闭环管理。

在一项稽查工作结束以后,首先是不能够对在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力的整改和跟踪复查。以至于一些问题发现而不能处理,处理了但是处理不到位。其次是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考核制度,不能够对出现差错的单位或者个人起到好的警示作用。

三、对农电营销稽查管理及其工作开展新思路

第一,应该有一个完善的农电营销稽查组织机构。

农电营销稽查工作,它有别于一般的营销稽查工作。它具有极其多的使用用户,所涉及的面积也是非常大,对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自己本身要加强自我的管理也具有自我的管理复杂性和管理特殊性。因此,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管理稽查局面,就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手段。首先应该强化意识,将农电营销稽查工作上升到一个高度,让他成为开展其他工作中的一个重点。

(1)成立市公司层面的专门的稽查小组。

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单靠稽查部现有的稽查人员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在现有的稽查管理人员上增加稽查人员的数量,成立专门的营销管理稽查小组,设定固定的稽查周期。这个稽查周期可以是一个月或者是一周,有能力全面的大范围的开展稽查工作。对那种排名靠后、波动较大的供电单位进行重点稽查帮助,从而提高他们的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实现“全覆盖、全监控、全帮扶”。

(2)健全现有的稽查网络。

面对日益突出的农电营销稽查中的矛盾,现有的一般的稽查网络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实际的需要。一般的稽查网络它包括以市公司营销稽查部门为中心,开展督导、监控和稽查。市公司部门的监管稽查它属于第一级。另外三大中心对供电单位的稽查监管和各供电单位的稽查网络构成了这样的三级稽查。

首先,应确实的落实这样三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管能力。在三级稽查网络完善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一个由乡镇供电所管理部和供电所相结合的四级稽查网络。乡镇供电所管理部根据业务情况单独安排人员对各个供电所的日常情况进行定期的专项稽查,对发现的问题或者出现的异常的情况能够进行灵活的处理。就供电所本身来说,也可以就业务的需要设置专门的稽查人员,对供电所的日常工作进行自查或者交叉稽查。通过健全落实四级稽查系统,实现农电稽查工作的常态化。

第二,修订健全农电稽查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稽查工作标准化工作。加强稽查人员的培训管理,落实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制定可行的切合实际的工作与管理标准。除了要有合理的监管部门和设置监管人员以外,还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有效的开展稽查工作的手段方法。在以往的监管稽查过程中,由于监管方式落后,手段单一,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的不明确造成了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应该解决的问题遗漏等。很明显这也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的问题。首先是农电稽查部门应该通过全方位的走访考察供电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修订现有的工作和管理标准。制定出可以行的易上手的标准化作业卡,明确清晰的指出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职能,建立健全程式化高效的稽查模式。

第三,对农电违章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稽查。在农电稽查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稽查管理。面对农电稽查管理工作量大这一个现实的情况,各个部门有时难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在稽查的过程中不仅要有针对性、要有重点的查,而且还要有方法,讲策略,有手段。比如可以对一些易发事故单位和常发事故单位进行重点检查,突击检查。并把检查结果落实到考核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各个责任单位的工作态度和警惕性。

第四,还应该完善各项的规章制度。对出现违规的单位或者个人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比如,通报制度、违章计分考核制度、下岗培训制度等。

四、结束语

如何解决农电营销管理稽查工作中的问题,使各个用电单位能够高效的运转,让用电单位给广大的用户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这就成为了当前各个用电单位应该深入研究的重大的科学课题。

希望本文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广大的电力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便于更多的电力工作者对电力事业做出更多的更好地贡献。

参考文献

稽查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5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的迅猛增加,众多供电企业都将电力营销的主要精力放在客户开发以及服务拓展等方面,而忽略了对电力营销工作的管理,导致电力营销工作漏洞频出,工作难以取得成效。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是针对各项营销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业扩报装、电价电费、供用电合同、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关键业务的全过程,在电力营销管理中“量、价、费”管理这三个核心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针对电力营销稽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措施。

1.营销稽查存在问题分析

1.1 定位不准确

当前,虽然大部分用电企业都十分重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不能够正确地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进行定位,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认识方面还有一定偏差,经常把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和用电检查工作混淆,把稽查的工作重心放在堵漏增收、规范用电市场上,不能充分发挥电力营销稽查的重要作用。

1.2 考核和评价体制不健全

为了便于考核和评价,目前很多供电单位仍以外查成效作为衡量稽查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造成过分强调反窃防漏的作用,从而导致稽查效果不全面,无法真实反映供电公司电力营销工作状况。而且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电力营销稽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考核方面无法定量,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因此稽查在规范营销业务、实施营销管理全过程跟踪考核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以内促外的作用。

1.3 执行和处罚力度不够

稽查人员往往会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但却没有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就是要求定期整改了,也没有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对整改的过程进行跟踪,从而导致企业的整改工作缺乏监督,而一些企业出于侥幸心理,往往表面上进行了整改但是实质上却没有改变,从而使得营销稽查工作难有成效。其次,当前稽查工作缺乏相应的处罚惩戒手段,对于营销工作问题只能督促企业限期整改,从而难以对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有效惩戒。

1.4 稽查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从事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人员还采用了传统上比较落后的稽查手段,即通过对大量的稽查资料逐条逐项分析研究来寻找突破口,不仅工作量大,而且稽查线索不清晰,难以找到准确的切入点。而且在稽查工作中,不管是抽查还是彻查,都要认真核对报表、管理台账、工作单等档案,大多情况下是凭借稽查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的。因此,判断的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2.营销稽查管理措施

2.1 建立电力营销稽查新的管理模式

供电企业要注重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模式,在重点稽查电费收缴计算、监督管理定价的基础上要加强营销稽查的力度。将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管理模式,作为现有电力营销部管理职能的延伸,同时做好营销管理、营销机构等营销业务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且要贯穿业务的全过程,并建立电力营销稽查四大原则:分层级负责、专业化管理、常态化方式开展、查改结合及闭环管理。

2.2 完善稽查管理体制

针对各项营销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业扩报装、电价电费、供用电合同、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关键业务的专项稽查工作,依据稽查关键主题名称、主题编号、稽查周期、时限要求等形成稽查工作计划。各级营销稽查网络人员按照规定流程完成稽查任务制定、分派、稽查、反馈、汇总、跟踪、分析、复查、考核等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有效地推进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另外,供电企业还要将营销稽查管理制度化,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稽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使稽查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效力。

2.3 规范稽查管理内容

供电企业要清楚营销稽查工作的具体任务以及工作内容,分清主次,在完成主要工作的基础上,规范其他稽查工作内容。一是营销稽查涵盖了用电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紧紧围绕营销重点、难点工作展开,且根据营销工作重心的转移调整稽查工作思路和方向,促进营销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善于发现营销各部门、各专业的管理漏洞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管理空挡,并进行整理、分类与汇总,提出规范管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根据营销业务需对以下稽查管理内容进行进一步规范:跨业务类的业务流程、业扩报装、电价电费、用电检查、电能计量、供用电合同、用户档案资料、线损管理等。另外,供电企业还要将营销稽查管理制度化,制定相关的工作规章制度,明确稽查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使稽查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效力。

2.4 创新稽查管理的手段

稽查要以内查为主、外查为辅,坚持内查和外查相结合,运用营销业务技术支持平台开展周期性专业稽查和非定期专业稽查,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稽查功能模块完成稽查工作流程,如稽查人员要求企业必须对营销业务相关资料进行电子存档,从而便于进行查阅以减少稽查人员查看资料的工作量。营销稽查W络人员按照稽查计划有序地组织开展日常稽查工作,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实行全过程闭环管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用电营销稽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加强电力营销稽查可以促进供电单位更好地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销管理工作中能否有效的为广大电力客户服务取决于用电营销稽查工作的好坏。因此供电企业要认清稽查工作内容,找准稽查工作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稽查管理工作能力,进而提高自身营销业务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董宏.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J].通讯世界,2016,(09):186-187.

稽查工作要点篇7

从上文内容可知,电力营销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在电力营销中运用营销稽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营销稽查。营销稽查是电力营销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按一定方式、程序和周期对从事和涉及营销工作的部门及人员,在营销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行为、质量和结果所进行的监督、核查和评价。在电力营销管理中运用营销稽查,有助于提高整个电力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这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信誉,也能保证消费者的切身权益。因为在电力营销中,环节很多,客户类型又多种多样,所以应该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检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

电力营销稽查是查处电力营销工作中的责任事故、差错、异常,监管国家供用电政策执行,是电力营销环节内控约束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营销稽查的工作范围主要围绕与“量、价、费”直接相关的营销业务,重点针对各项营销政策执行情况以及业扩报装、电价电费、供用电合同、用电检查、电能计量等关键业务的全过程。

三、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方式

我们了解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内容,那么电力营销稽查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呢?接下来笔者就具体的介绍一下。电力营销稽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作方式:1、日常稽查。日常稽查应包括周期性专业稽查和非定期专业稽查,主要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稽查功能模块完成稽查工作流程。周期性专业稽查可以月为周期或按照业务流程时间确定,跨月度业务或特殊情况下可适当调整周期;非定期专业稽查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临时确定。营销职能管理层可通过编制年度稽查工作指导意见或稽查工作计划的方式,预先拟订在一段时期内计划统一开展的日常稽查关键主题名称、稽查周期、时限要求等,也可分阶段针对重点工作开展。再由具体稽查部门专业人员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按照完成稽查任务稽查、反馈、汇总、分析、整改等工作。日常稽查因其营销风险客观存在的特点,应以常态化的方式开展。2、专项稽查。根据日常稽查发现的普遍或重大问题以及工作需要,可对营销管理某一方面的业务流程、工作质量、制度执行、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专项稽查。专项稽查包括多专业的综合性稽查或针对某项业务的专业性稽查。开展专项稽查应尽量利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筛查或抽样出符合条件的用户清单,对于不针对具体用户的专项稽查项目也应尽量明确对象范围。3、专题稽查。营销职能管理层可根据重大营业差错事件、投诉举报线索确定专题稽查项目并制定稽查方案。

四、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要求

1、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的管理制度。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还会使责任落实明确,不会出现混乱,还能够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出现问题能够按照管理规定及时解决,使整个电力营销体系运作通畅。2、完善稽查管理体系。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决定了营销管理质量的好坏。因此电力营销管理人员,要根据自身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地完善稽查管理体系。完善的稽查管理体系,要求各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规定,确保不出现失误,而且不能将稽查的工作完全依靠计算机,在进行在线稽查之后,还要到现场进行具体的核实,做到在线稽查和现场核实相结合。完善的稽查管理体系最重要的特点是环节少,质量高。3、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力营销稽查的质量,最关键的是,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建立一支优良的稽查队伍,能够适应各种突发的状态。在这方面相关企业一定要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进行专业培训,或邀请相关专家举行讲座,定期进行考核。对那些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员工应该给予奖励,对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予与通过,不允许从事相关的工作,直至考核通过之后。

五、电力营销稽查对防范营销风险的作用

各行各业无论采取什么的管理机制,都不可能没有任何的风险,再加之,电力营销管理的环节多,难度大,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营销稽查就显得尤为重要。营销稽查可以尽可能的把风险降到最低,通过仔细地检查,增加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然后迅速的解决,这样就减少了企业的损失。在进行稽查时,要找到工作中的缺陷,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分析,进而降低风险,因此电力营销稽查队防范营销风险有很大的作用。

六、结语

稽查工作要点篇8

如何有效地开展电力企业的财务稽核工作,建设好地市县电网企业的稽核平台,在促进企业规范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是地市局供电企业开展财务稽核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电网企业地县公司财务稽核的现状

1、流于形式,狭义的财务稽核工作

目前电网企业的地县公司都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起财务内部稽核制度,但也只是设立一个兼职的稽核岗位,稽核制度流于形式,只是盖章应付检查,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稽核工作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客观上是由于有的单位会计人员配备不足,而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较强,高素质、复合型的稽核人员比较缺乏;主观上是对稽核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内部检查和外部审计每年都要进行,没有必要再花精力对会计资料进行稽核,财务稽核也停留于事后的合规性检查整改。

2、带缺陷的财务稽核工作

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稽核是一项自己检查自己的工作,稽核人员本身也是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承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必然存在一定缺陷。

(1)主动性不强。地县公司财务稽核工作的开展多数是应上级要求,普遍存在临时性和应付性。

(2)稽核方式方法单一。地县公司稽核工作多数度都停留在狭义的定义上,比如日常稽核就是做些类似于审核工作的内容,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理性进行审核。在开展专项财务稽核工作中,要么自查要么接受稽查,而进行稽查多数采用现场稽核,调阅有关账簿、报表、凭证的方式,较少采用非现场稽核等其他稽核方法。

(3)独立性不强。财务稽核最薄弱的方面就是独立性不够强,外部监督由于其独立性较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才会发现财务部门人员由于自身不注意、不重视甚至是明知故犯的财务问题。

(4)侧重事后监督。目前各企业稽核工作多数都侧重于事后监督,就是在经营活动发生后,对会计凭证和资料进行全面监督,常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况。

(5)稽核整改环节薄弱。对稽核工作而言,重要的是对稽核工作实施后形成稽核结论的处理和改进。地县公司对财务稽核结论的整改处理普遍存在局限性,即发现一项处理一项,一张凭证错就改一张,未能做到防微杜渐,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存在虚心接受,屡教不改的现象。

二、电网企业地县公司财务稽核平台的建设

1、提高财务稽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什么是财务稽核?稽核涵盖了稽查与复核两种意思,财务稽核是财务部门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和审核工作,它的核心是强化财务自律,目标在于确保财务工作合法合规,经得起内外部监督检查,是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一种财务自我监督行为,也是企业降低错误及舞弊的可能性,减少违法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

财务稽核的职能:第一,财务稽核是构筑内部管理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是企业内部最直接、最紧密、最有效的自我监督、自我诊断、自我规范的手段;第二,开展财务稽核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自身行为,是保证财务安全的内在需求,是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第三,财务稽核是站在自身立场上,本着对财务工作负责,规避财务风险的意识,确保财务工作经得起外部检查。

2、财务稽核队伍的建设

保证稽核工作质量的根本是有一支过硬的稽核队伍。因财务稽核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工作量大等特点,仅靠地县公司本身的专职与兼职稽核人员根本无法保质保量的做好稽核工作,虽说可以借鉴省公司专家库建设的模式,整合各部门,各专业的人力资源,但根据地县公司的特点,仍应放在日常稽核人员建设上,将稽核与财务融为一体,有机结合。

财务稽核既然是强化财务自律,那么做好自我监督是最重要的,而日常监督的实施最主要的是依靠审核人员而不是稽核人员,提高审核人员的稽核意识,是培训稽核人员的基础,在地县公司有限的人员中进行岗位间的交叉审核,审核人员附连带责任,既能加强财务岗位间学习,又能提高稽核意识。市公司组织对县公司的各种专项稽核可以兼顾为对参与人员的现场实战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内部控制业务流程、风险意识、财务稽核工作规范等;通过以上方式,建立稽核队伍建设的常态机制,在区域间形成各单位各专业优势互补,既整合市县公司分散的稽核人力资源,提高各单位稽核人员专业技能的全面性;又促进各单位财务人员成长。

3、财务稽核体系的搭建

财务稽核的过程和意义在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及时规避、排除,所以财务稽核的主要内容应该是风险的发现和控制。而财务稽核体系就是按照普通涵盖与重点监控相结合的原则分层级搭建的。它有助于实现对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覆盖和对其中高风险点的监控,起到对高风险事项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作用。

财务稽核体系的基础首先是自我核算稽核,也就是日常自我检查,以财务工作各个岗位为基本稽核单元覆盖财务部全业务,每个岗位根据本岗位工作内容和关键控制点要求,按照规定的执行频率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稽核,每个岗位都承担自身稽核职责。其次是定期稽核,财务部门稽核人员承担本部门的稽核职责,定期对本单位的业务进行归总,按照日常稽核工作的规范进行日常相关性稽核,这也是财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第三是专业稽核,财务各专业职能岗位都承担专业稽核职责,根据本专业管理要求,按照专业稽查要求对本专业线上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性检查,也是对前两个稽核环节的复核。第四是专项稽核,财务主管和稽核专责可以根据日常稽核和专业稽核的结果,开展全面性的普查或有针对性的重点核查工作,或二者结合的稽查工作。也可以对一定时期的财务管理事务进行全面稽核检查、对某些特定管理事项或单位部门进行重点稽核检查。最后是全视角的财务重点监督,在前面稽核工作的基础上,对各环节稽核有效性的复核检查,同时反向检查关键点控制设置的合理性,对整个稽核体系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

4、财务稽核方式、方法的转变

(1)非现场稽核方法的应用。目前地县公司稽核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为自查与接受稽查,而进行稽查多数采用现场稽核的方式。财务专项自查工作常因独立性不强而流于形式,采用现场稽核的方式又常用受限于时间与人力。市公司采用非现场稽核方法可以弥补开展现场稽查的条件限制,在时间上又能自主把握。非现场稽核可以依据被稽核单位提供的报表、数据资料、业务经营分析和总结进行,通过分析资料中数据的异常,再进一步咨询,访谈得出结果;如根据对应收应付的帐面数据,分析往来帐清理情况,分析现金流量、资产安全情况等;根据工程核算资料的报送,分析工程决算的准确性,废旧物资回收数等;非现场稽核也可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各单位部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开展经营合规性稽核和经营风险性稽核。如通过SGI86系统线上稽查营销系统与财务帐面数据的差异,通过IAS系统检查各单位工程竣工决算及时性。非现场稽核还可利用各部门间垂直管理要求提供的各种数据、报告与财务数据的比对,还原出业务的真实情况,达到稽核所需结果。

(2)从查错防弊向管理服务的职能转变。各地县公司的稽核重点应从查错防弊转向以风险控制为目标。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等特征,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由于各业务部门往往着眼于本部门利益,很难做到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风险控制。稽核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报告有关差错防弊和资产安全外,更应当针对各项经济活动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即时梳理各项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经济活动,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

(3)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及过程控制。财务稽核多数侧重于事后监督,监督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相对狭窄被动。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被动式的事后监督已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改变这局面惟有要求稽核工作的重心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同时稽核计划的制定、实施从依靠财务稽核人员的力量扩充到与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结合的方向,如此可以对企业重要经济业务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

三、财务稽核应用的成果

1、财务稽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创造。完整、准确、及时的稽核成果,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对存在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和梳理,提出具有成效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消除潜在风险因素、控制流程漏洞、治理管理缺陷,为企业创造价值。在县公司工程项目财务稽核中对拆除资产、废旧物资实物回收,材料实际退库进行检查,追回未到位物资,防止资产流失;梳理往来帐款,及时追回应收帐项。

2、财务稽核对制度执行力的着陆作用。稽核检查是促进财务人员、企业部门、下级单位制度规范执行的有力手段,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日常稽核对财务核算人员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杜绝“人情”单据、“将就”单据,提高财务人员加强制度执行的力度;在规范部门、县公司经济活动中,利用专项稽核检查结果进行的绩效考评,纠正部门、县公司制度不遵从行为,促进其自觉规范执行相关制度。

稽查工作要点篇9

一、稽查对象

20*年以来未被检查过或者群众反映有涉嫌统计违法问题的地方、部门和统计单位。

稽点:乡镇一级有否虚报、伪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至1500万元工业企业有否虚报、瞒报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有否在综合能源消费量和工业总产值上弄虚作假;名牌产品企业或申报名牌产品的企业有否虚报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经济开发区企业有否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通信、电力系统统计单位有否瞒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服务业统计单位有否瞒报和拒报统计数据等。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统计稽点范围。

二、稽查数量

20*年省统计局下达我市统计稽查单位为500家,经研究,确定各区、县(市)统计局20*年度统计稽查单位为:上城区统计局35家;下城区统计局35家;西湖区统计局35家;江干区统计局35家;*区统计局35家;高新区(滨江)统计局35家;萧山区统计局50家;余杭区统计局50家;富阳市统计局50家;临安市统计局35家;建德市统计局35家;桐庐县统计局35家;淳安县统计局35家。杭州市统计局本级统计稽查单位不少于50家。

三、稽查内容

(一)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二)统计人员从业资格取得情况;

(三)统计资料报送和提供、公布情况;

(四)主要统计数据质量情况;

(五)原始统计记录或统计台帐等统计基础建设情况。

四、稽查时间

稽查工作按季开展,原则上为20*年3月至11月。具体时间安排各地可根据本地统计工作实际自行确定。

五、稽查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对统计稽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计稽查工作是政府统计部门推进依法统计的有效途径之一,各区、县(市)统计局要高度重视统计稽查工作,将其列为今年本地区统计工作重点之一,制定本地区统计稽查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分调动专业统计人员共同参与统计稽查工作的积极性,并将统计稽查工作列入本局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确保本地区统计稽查工作任务的完成。各地要将稽查工作计划报市局法规处备案,市局将按季公布各地区完成统计稽查工作的情况。

稽查工作要点篇10

1.1定位不准确,认识有偏差

对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定位不准确,认识上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差,是电力营销稽查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将精力投放到规范市场以及电力市场的开拓上,混淆了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和用电检查工作,电力营销稽查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1.2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电力企业考核的重点主要是围绕反窃防漏问题展开,尚未建立健全电力营销稽查考核和评价体系。纵观电力管理系统现状,电力营销稽查受到严重制约,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强,且没有统一的考核定量标准,以致于“以内促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工作手段落后

电力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手段仍比较落后,其主要管理方式主要是以资料为基点展开分析,以此寻找突破口。这不仅增加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给稽查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对稽查对象进行抽查以及无一遗漏地彻查是目前主要的两种稽查手段,工作中,将报表、管理台账、工作单等档案核对之后,稽查工作人员凭借经验判断是否存在问题。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容易受主观条件影响,同时,抽查时随机性也比较强,结果很可能与实际存在问题存在差异,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管理。

1.4管理内容混乱

电力营销稽查几乎涵盖了用电营销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过程总,存在相对混乱的问题,表现在稽查工作完成后,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整改,也缺乏对整改过程跟进的强有力保障措施。此外,发现问题后不能举一反三,重视度不够,没有开展相关专项调查,致使问题重复出现,管理效率得不到提高。

2加强电力营销稽查的措施

2.1全新定位,提高认识

电力营销管理具有管理的组织、领导、决策、控制、创新等基本职能,是电力企业实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方式。电力营销稽查是在电力市场秩序亟需维护的条件下发展并逐渐壮大的,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通过开展有效电力稽查工作,不仅可以规范营销行为,堵塞漏洞,挖潜增效,还能提高营销政策执行力,减少营销事故,从而维护了电力市场的秩序。因此,准确定位电力营销稽查,提高认识,才能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2.2建立健全稽查考核评价体系

发挥电力营销稽查“以内促外”的巨大作用,需不断扩大营销稽查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建立健全稽查考核评价体系,为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服务。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就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及统一工作时限,以此对营销业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相关部门依法办事,按章处理。通过制定营销稽查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营销稽查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等,使得营销稽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2.3创新稽查管理手段

落后的稽查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的需要,因此,须创新稽查管理手段。应坚持以内查为主、外查为辅的管理原则,内查与外查充分结合,充分利用新技术开创营销业务技术支持平台,进行周期性专业稽查和非定期专业稽查。创新稽查管理手段,工作流程中不再以资料为基点,大大减少了凭借经验进行判断的人为参与,而是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稽查功能模块来完成,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还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这需要提高营销稽查网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按照稽查计划,有序地组织和开展稽查工作。

2.4规范稽查管理内容

规范稽查管理内容,就要紧紧围绕营销重点、难点工作展开,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出现的较为严重问题,要引起重视,展开相关专项调查,避免同样问题重复出现。同时,围绕营销工作的重心,适时转移或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向,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除此之外,对存在的管理漏洞及管理空挡要及时分类汇总,寻找与之对应的有效措施,有计划进性整改。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电费计算、电价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贯穿营销业务的全过程,使电力营销稽查管理的巨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