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28 08:20:03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篇1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一次,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之后,写下了这首诗词。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哪几句是虚景?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6、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7、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五、作业:

1、查找资料。抄录一首毛泽东的诗词并谈谈你的理解

2、背诵抄录《沁园春 雪》

教学课后记:

学习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较好。好学生一般都能当堂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内容

1、背诵默写这首诗词

2、交流所抄录的另一首毛泽东诗词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3、学生评价

二、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当堂进行练习或做《目标检测》

沁园春雪教案篇2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上阕 写北方雪景(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2)具体写北方雪景(中七句);(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1)承上启下(前二句);(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上阕 写北方雪景(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前三句);实景

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

4.“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5.“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6.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惜:

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7.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8.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9.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沁园春雪教案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导语

语文是一门集知识与艺术融入一体的学科。教师如果想达到一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堂导语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堂导语要突出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课堂导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强调语文情境的创设。创设语文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利用课堂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是最直接有效的一种。如果我们把第一节语文课当作是一场演出的话,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导演只能把精彩的“台词”提供给学生,学生才能带有激情的投入“演出”,才能获得全新体验和,同时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演员”的角色定位。

例如,在讲解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语文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不妨尝试通过以下课堂导语实现“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

二、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同样,如果在课堂教学伊始,通过设计精彩的导语就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时,我先是向学生提供以下两则材料:美国学者采访过许多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三分之一的人都表示“我想把这一切都忘掉”;巴金虽然多次建议建造“”博物馆,但是他也多次表示不愿意回忆“”经历。正是对于这些人的回忆和人类对于牺牲者长期所怀的负罪感,使一种无压抑的文明的前景暗淡下来了。然而鲁迅为什么要忍受两次悲愤,经受了一次又再来一次?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文章对于作者的这种心情是如何叙述和表达的?

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学生们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把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探究问题答案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三、有得于知识前后衔接,便于学生总体把握知识脉落

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在上的词《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第三册)时,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如何妙用导语,它让我们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创设情境,巧提问题,前后联系,而后最终成功的完成教学,而不是机械的照抄教案中的“专家答案”,拾人牙慧。上课时导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在课后却需要我们的老师去巧妙的安排和设计。总之,妙用导语是一门学问,在导入新课中妙用导语它能使我们的老师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秀花.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年第9期.

沁园春雪教案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高效

在进行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时,要向其中注入人文理念,将素质教育融入现实的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鉴赏能力,从而培养语文思维,不断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

一、优化教学模式

语文和数学、物理等学科不一样,极具灵活性。这样的特点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修养,及时地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诗歌的美,从而主动接触诗歌、了解诗歌。例如,应该怎样来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是先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还是在理解之前进行诵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对不同的情况来具体分析。例如,在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感受作者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英雄人物壮志难酬的苦闷,学生在与诗歌交流的过程中就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共鸣,从而更好地背诵;在学习《锦瑟》时就没必要如此诵读了,学生可以在没有深入了解诗歌的条件下先进行多次阅读。

二、深化诗歌内涵

诗歌语句精练,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诗歌做出拓展,深化其内涵。例如,在讲授《归园田居》之时,对于作者从何处归来进行解答可以让学生主动从文本中找出线索,大多数学生会找到“樊笼”与“尘网”这两个词。教师在学生得出初步答案之后就可以深化文本了,通过对诗歌的全篇分析向学生阐明作者回归园田的原因,是由于官场生活对于作者的禁锢,作者在为官时感受不到自由与快乐,如同羁鸟般体会不到真正地乐趣。这样的话就较之直接向学生传递“从官场而归”的简单层面的答案更容易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更加具体而贴切地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想法。因此,教师在诗歌课堂教学中不要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要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拓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为学生将来的多方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进行类比教学

在众多的教学方案中,类比教学无意是较为突出的。尤其是高中的诗歌教学,将两首或更多相似的优秀作品来作比较,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关于《沁园春・雪》的讲解,让学生在阅读这两首诗歌之后分别作出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为自己选择的诗歌从结构、意境、思想等角度进行优点阐述。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进步的机会,在自行鉴赏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力,锻炼思维。

总而言之,虽然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选择,让学生“乐于学”。无论什么方法都离不开对于课本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中紧抓文本、亲近教材,全面提高诗歌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阎淑蓉.古典诗歌鉴赏与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甘肃科技纵横,2008(06).

[2]田春艳.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浅见:从一道诗歌鉴赏题说起[J].考试周刊,2008(42).

沁园春雪教案篇5

一、方法灵活,突破传统教学的“重围”

以往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等,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新,让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能力”的天堂。

(一)“视、听、触”,三位一体的课堂乐园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成为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感的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如笔者在进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教学时,先播放一段班得瑞《寂静的山林》的mp3,给学生提供一个动物王国的乐园,再播放十几张PPT图片,全班学生几乎沸腾了,兴趣浓厚。这样的导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们尽情地享受新技术给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寓教于乐”,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以往的课堂在教学管理方面强调“有板有眼”,不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学生不爱学。笔者在进行《出师表》的教学时,提前让学生在网上搜索关于诸葛亮的知识,打印好,上课时大家再互相交流。课堂上,有的学生带来了诸葛亮的雕塑图片,有的学生拿出了诸葛亮的名句集锦,有的学生了亮出了诸葛亮的作品集,还有的学生展示了诸葛亮故里的图片……学生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展示各自准备的内容,几乎是争先恐后抢着展示自己的成果,一堂课在学生们快乐的问答声中结束,气氛很活跃,为整个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三)“让每一朵花都绽放”,评价方式多样化

“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创新。笔者将学生课前运用网络搜索学习资料的过程加入平时考核,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动手、搜索学习资料的好处。每次考试结束,让学生自己制作EXCEL表格,汇总自己的得分情况,总结规律,并用WORD文档归纳出自己的优、缺点,自己制定出改正方案。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分别以8分、6分、5分的档次加入考试总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变“繁”为“简”,让课堂精彩美丽

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应不断转变观念,多思考、多探究,这样就能借着“课改”的春风,体现自己的价值,成就一份美丽的事业。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给了笔者启示。

(一)变“繁”为“简”,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教师应将“三维目标”巧妙地运用在课堂中,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笔者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先让学生搜集的诗词文画等作品,上课时让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随后笔者再给学生展示《沁园春・雪》的书法作品,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找关键动词“看”“顿”“舞”“驰”“惜”等,最后,笔者还让几位同学饰演,感同身受革命家的革命情怀,整个课堂充满了“奋其智,激其情”的欢声笑语,“三维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

(二)换“繁”为“简”,将课堂变成学习的“天堂”

教学中,笔者尝试将课堂分成“课前演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百家争鸣”等几个板块,在每一个板块中,都让学生通过脱口秀、MP3音乐、视频等形式充分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让学生在交流与探究中放飞思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课前笔者也精心设计了“探究试题”,这些题目具有多向思维、多梯度的特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效率明显得到了提高。

(三)删“繁”就“简”,一切只为了学生

沁园春雪教案篇6

一、用教师自身专业能力表现感染学生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教师的发展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教育的发展,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贵梅在一次教育讲座说过:“老师们上的每一节课,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节公开课。”这句话道出了一名一线教师的课堂表现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在开展美术课《人物肖像》过程中,我在教师示范这一环节中展示了自己的绘画能力,课堂中我选了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做模特,我在全班60多名学生面前画了一幅线描肖像。画得特别像。全班同学都放下自己的私活,开始欣赏老师的作品。有的学生还用手中的钢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临摹着老师的作品。看到这,我明白了老师的能力给学生学习所带来的感染力。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有很多学生让我给他画个肖像,有的学生还夸赞我说:“老师你画得可真好!”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什么时候也能像你一样画得那么好呀?”学生对美术的热情这是以前所没有过的。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

在新课程的推动下,国家对学校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中学都配备了美术教室,美术教室功能齐全,装备了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平台。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培养的主阵地,学校的信息资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开展《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一课全过程中我体会到信息资源对改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所起到的作用。备课之初,我利用网络观摩了几节同一内容的视频课,吸收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需要,我用ppt制作课件(课件内我为学生搜集了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江南水乡》,诗歌《沁园春・雪》,图片《长城》背景音乐等)。这节课我是在美术教室组织完成的,为更好地完成这节课,我还利用网络学习了很多与之相关文学知识,如:《沁园春・雪》的创作时间;吴冠中大师的艺术风格等。有了信息资源帮我解决了很多备课及上课时遇到的难题。授课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利用课件与挂图直观地为学生展示艺术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优美的音乐、高清的大师绘画作品,给学生感官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与学科有关的资料,在学习运用过程中学生学会正确使网络资源。看来教师想要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除了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之外,必须要有过硬的收集整理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

三、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校环境资源是锻炼和展示学生自我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大舞台,为了能给学生美术表现展示的空间,同校领导协商把学校花卉的栽培交给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五个班又分配栽培和管理不同的花坛。班级同学可以自主设计,最后评出最美园艺师班级,在活动中学生认真围绕着色彩搭配,整体造型等研究方案,有的班级还画出了效果图,还有的班级利用收集来的材料制作了好看的标语牌、小雕塑点缀自己班级的花坛。这项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还增加了学生爱护学校环境的意识。

学校每学期初都安排全校各班布置班级墙报,以往班主任都会全全负责,为了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提议:把布置班级墙报的任务交给各班同学来完成,学校为有创意的班级发奖杯。在我的号召下学校的墙报各班不像以前一样只是应付检查,而是各有特色。我定时展出优秀的美术课堂作业,作业展示在校门口的展板上,因为这是全校学生必经之地,可以向全校学生和老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同时也向社会和家长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美术课堂艺术实践有的放矢。而不是下课了课程就结束了,给学生一个肯定、一个表现的平台。这样学生在上下一节课时就会有动力。

通过不懈努力我校学生都特别喜欢上美术课,从课前嘹亮的歌声中就有了答案。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努力总会有好的方法。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学校资源,就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沁园春雪教案篇7

必修一和必修二共出现了三首诗歌作品:《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文本中的诗歌篇目为落脚点,每学一首诗歌,都根据这首诗歌的特点补充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记下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相关的知识做储备,这样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必然会有相应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方法去应对。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再补充几首相关类型的诗歌进行赏析,然后给几首简单的诗歌进行鉴赏。

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作者在上阕中运用了很典型的景物描写,这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所以我补充了“诗歌鉴赏中作者是怎样写景的?”相关答题模式:1.修辞。 2.①景物的远近高低

②动静结合

③景物的色彩

④选取富有特征性的景物 ⑤炼字(动词、形容词)。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补充《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苏轼的《鹧鸪天》,《夜》中“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中“沙似雪”“月如霜”是对第一条的具体体现,《鹧》是对第二条的具体体现。最后出示魏夫人的《菩萨蛮》让学生从写景方法的角度进行鉴赏:“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本诗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写景的角度:远景和近景相结合,动景和近景相结合。

必修二中出现了两首咏史怀古诗,在讲授课文的同时,给学生补充咏史怀古诗的相关知识,简单来说其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应注意一个对接点(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与作者的际遇的对接点),三条线索:怀人伤己(对比失落型和同病相怜型),怀古伤今(古盛今衰型和物是人非型),理性反思。这些知识点出现在学案后的知识链接中,这样,即便是刚刚接触到这类诗歌的高一学生也不会再感到陌生。在理解怀古诗的结构时,“抒己志”是目的,前三者是手段,所以又涉及到“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问题,再把这种题目的答题模式将给学生: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通过描写……),(揭露了……)表达了……,抒发了……的感情。如: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试分析下阕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沁园春雪教案篇8

一、温故知新,由旧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教师从学生的旧有的认知结构本身入手,通过复习旧知而引出新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最是适合温故知新的回忆导入。我设计如下导语: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的词——《沁园春·雪》。在那首词里,不但描绘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界的壮美,更是用他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发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在年轻时下的另一首壮歌——《沁园春·长沙》。这样很是容易激发学生的浓烈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我从学生在初中就学习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起手导入。让学生领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中游子的“断肠”是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而得。从而让学生领悟:《故都的秋》也是“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

在具体导课时,教师要准确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由旧入新。但同时切记不可主次不分,把大量时间都纠结在旧知识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重回忆,而轻新知了。

二、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说过:“它(导语)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所以在导语设计上充满悬念,让学生顿生疑虑,激起学生寻求答案的强烈兴趣,带着兴趣听课,效果自佳。例如我在讲《烛之武退秦师》时,先问:“‘三寸不烂之舌’说的是什么意思?”“小国在大国面前就一定是弱者吗?”“口舌劝退强师需要怎样的语言逻辑呢?”“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以言词来解国之困?”这样的导语,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的获胜欲望,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蜀道难》时,导语如下:自古蜀道艰险,行人难以通过,历来为兵家重地,围绕着它留下无数的传说,文人墨客们也常对此感叹不已。那么蜀道到底有着怎样险奇和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从李白的《蜀道难》中获取答案吧。

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抓住了一堂课的把手关键。

三、创设情境,导入新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如果一节课的导语就让学生恹恹欲睡了,那这堂课也很难成功。而良好的情境则可让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的世界。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师创设情境,就是要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之作,务必创设绝佳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这首气势恢宏、震铄古今的豪放之词。设计这样的导入:文人墨客,得遇名山大川,必有所感。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岳阳楼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滁州游玩时而悟“与民同乐”的感叹。而在元丰五年。坡漫步长江之畔,望着滚滚向前的长江水,凝望赤壁古战场,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体味苏子笔下的赤壁,感受文豪内心的独白。这样的导入。首先从感情上蓄足气势,引导学生进入壮美的苏词。

魏书生老师曾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语就能让我们的学生从此“入门”,领略篇篇佳作的神韵。

四、借用教具,帮助领悟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语可以唤醒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思维,渲染课堂气氛等。而适当的教具就能承担“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

在学习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了解甚少,所以我先是展示诸如天坛、太和殿、东四牌坊等图片,让学生先在视觉上有所感知,然后让他们试着概括“特征”为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如学习《边城》之时,先放了《千里之外》的高潮版“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送你离开,天涯之外你是否还在,琴声何来,生死难猜,用一生,去等待……”的音频文件,由于是学生熟悉的音乐,容易引起共鸣,所以,自然地引入了学生陌生的边城、沈从文世界。

沁园春雪教案篇9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问学生,看到这条曲线,你联想起了什么?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说:“这是一条很普通的曲线,但在我们思维的海洋里,它却可以激起五彩的浪花,得到这么多答案。同样,在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正确答案也不止一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调动情感,课堂激趣

情感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作者缘情而发,把自己强烈的情感演变为文字。因此,激感必须披文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传递出来的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合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三、动画媒体,直观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电教手段,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从进入课堂开始,就仿佛倘徉在语言形象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到处充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试想,在教高尔基散文诗《海燕》时配乐朗诵,比一般范读效果会更佳。

四、注重朗读,诱导兴趣

中学生好动,表现欲极强,又善于模仿,碰到对话较多、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时,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如《皇帝的新装》,可让几位同学分成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同时要求学生注意体会各自角色的性格,揣摩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这样学生既能把握住课文的主题,又激发了展示的欲望。在学习的《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赵忠祥的配乐朗诵《沁园春·雪》,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展开想象,最好是闭目冥想,把诗人所描绘的北国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屏幕”上放映出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并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能使学生体会到这首词的意境和情趣,又能让学生在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上产生动力。

五、师生互动,生成兴趣

在培根的《论美》一文中,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现象哪些美、哪些不美;来个“班级选美”活动,我们周围的同学、老师谁美?美在哪儿?“班级选美”这一环节,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肯定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明确了自己身上的优点、存在的价值,也一定能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全、乐观、积极的人格。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朱自清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买橘子,为什么他不亲自去呢?他该不该自己去呢?让学生结合实际通过分析比较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去生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需求也是大有益处的。

六、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沁园春雪教案篇10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二十字总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部委联合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8部门下发《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5部门制定《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仗。为让农民生活方式绿起来、农村生态环境美起来,去年,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在此背景之下,山西xxxx规划公司受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政府委托,制定了《川底乡乡域人居环境改善概念规划设计》。

川底乡位于泽州县西部长河岸畔,距市区23公里。东与城区和南村镇相邻,南与周村镇相接,西与沁水县交界,北与大东沟镇接壤,总面积68.6平方公里。陵沁公路穿乡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乡辖27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0166口人,28980亩 耕地。煤铁资源丰富,是泽州县重点产煤乡镇之一。煤炭为其主导产业,新兴地面工业和规模化农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煤炭、冶炼、规模化养殖、农产品加工、生物科技、商贸等工商企业260多家,其中煤炭企业4家,规模较大的工业和农业龙头企业有弘鑫318、晋大奶业、马坪头万头猪场和振远生物科技等。

一、规划设计范围及内容

本次规划设计的范围是川底乡乡域内陵沁线及沿街建筑立面。内容包括陵沁线沿线建筑风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及长河镇区段沿岸景观改造提升规划设计。

二、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泽州县川底乡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现状概述(一)地理位置

川底乡位于泽州县西部,长河岸畔、岳圣山下,东靠大东沟镇、晋城市城区,西邻阳城县,北连沁水县,南与周村镇、南村镇相接。地理坐标东经112.40° —113.0° ,北纬35.3° -35.0全乡南北长约14.5公里,东西宽约4.85公里,总面积68. 6平方公里。

川底乡交通便利,乡政府驻地距长晋高速公路马窑头出入口3公里,省道陵沁公路东西向斜穿乡域中部。

(二)自然条件

川底乡所在区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 气温11.89,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雨量52 ~ 60毫米,夏秋季 多为东南风,东春季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为3-5级,年平均风速2.3米/秒,最大冻土深度33厘米。

川底乡东、西两面环山,中间低平,整体格局为“东西两架山,中间夹平川”。地势整体由北向南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区为主,因长期受洪水冲刷, 境内山洼密布,土丘连绵,地形复杂。海拔最高1150米,最低715米。

境内煤炭、铁矿石、石灰岩等矿产资源丰富,是一个典型的以煤铁为主的资源型乡镇。全乡共有耕地面积38866.86亩,适宜耕种的良田大部分集 中在乡域中部。

(三)社会经济发展

川底乡辖27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 23050人。

2010年川底乡经济总收入112558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3250万元, 工业总收入94197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5111万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 89: 83. 69: 13. 42o财政收入177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14元。

(四)镇域建设用地现状

镇区为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格局,东、西为丘陵坡地,中间为长河,用地局促。

现状用地由焦河、川底、和村、下麓村建成区组成,沿长河由北向南呈带状分布。建设用地152. 8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61.60平方米,远高于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标准,主要原因是城镇建设处于分散式的发展模式。

(五)项目区域概述

本次规划设计的范围沿陵沁公路自周庄古镇入口至下窑头村入口处沿线,全长约4128.5m,改造覆盖面积约13.39公顷,现状风貌欠佳,建筑虽经过统一修饰,但因改造年代较远且往来运输车辆对建筑立面及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街道环境及建筑风貌均体现出“脏、乱、旧”的不足。

项目区域内绿化主要以行道树及长河周围点缀绿化为主。行道树虽经过组织,但植株间距较大,树种单一,松散且层次单调;长河河道内有淤泥及生活垃圾,河道沿岸有带状绿化,周围绿化缺乏主要的节点,河道上假设的四座桥梁形式较为单一,整体人居环境欠佳。

四、规划设计目标、原则(一)规划设计目标

1、对陵沁公路乡域范围内进行修复设计,修复路面、梳理河道、加植树种、营造节点提升乡域景观效果。

2、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注重相关文化符号的保留和利用,使地域文脉得以延续。

3、在本次规划设计中,延续并改善当地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使其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整合川底乡现有商业资源,集中建设特色商业街区、搬迁住宅及幼儿园等,完善乡镇功能布局。

(二)规划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川底乡是传统文化风貌和自然风貌的共同载体,是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在内的统一整体,在本次改造规划中不能把这些元素彼此割裂,要从整体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川底乡风貌完整性。

2、经济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支出,尽量保留原有建筑,采选本地树种及石材石料,以较少的投资营造良好的景观及建筑风貌。

3、与老建筑相协调原则

传统建筑是反映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核心所在,建筑改造要从建筑体量、色彩、形式等方面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以保持和维护川底乡建筑特征。

五、机遇与挑战分析(一)项目成功的机遇

1.早期规划确定的红线使街道个性初步形成,街区基本完整

2.道路交通联系功能基本完善,路网体系基本合理

3.历史的城市机理留下的印记

4.镇区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促进了景观多样性

4.已经成型的植栽使街道具有了空间感

5.周边土地使用的一致性使街道具有强烈节奏

(二)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

1.建筑立面脏乱损毁、形式无序,需要协调或利用其他方式予以改善

2.部分建筑拆迁后后可能打破现有的街道界面

3.商业缺乏统一规划与集中管理,显得较为零乱

4.部分道路与沿街景观不利于行人辨识车辆,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5.占道停车,需要规划停车加强管理

6.广告标志位置及形式杂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规范

7.绿化相对层次欠缺、树种单一,难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植物景观

8.河道内有淤泥及生活垃圾,河道沿岸景观风貌欠佳

9.与项目区域配套的公共服务设计及景观小品亟待补充完善

六、规划布局与修复设计

总体布局:经过对项目区域布局的分析,结合现场踏勘,确定本方案的布局为:一轴、五区、九节点。

一轴: 以陵沁公路为主要轴线营造景观,对沿路两侧建筑立面实修复与美化,对人行道进行疏导整理,增加植木,营造节点,提升美化人居环境。

五区:以镇区内外作为划分界限,将项目区域划分为一个核心景观区两个过渡景观区及两个一般景观区,改造力度由“一般——过渡——核心”逐级递增。通过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景观序列,避免景观变化过于突兀。

两个一般景观区的重点是行道植物的补种及绿化层次的丰富,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树种,形成更美观的行道景观,密植的行道树同时能对过往车辆造成的污染起到隔绝作用。

核心景观区重点是设立民俗风情商业街,补齐回迁住房及幼儿园等功能建筑,改善道路两侧外立面,梳理人行道路,美化河道及沿河景观,将河道东侧道路改造为单向车行及人行的景观道,在尽可能保持现状的同时合理的进行人车分流,强化交通安全,增设小型广场,丰富镇区功能。

十节点:通过梳理,项目区域存在以下十个重要的节点场所:

1、川底乡域南侧入口处:

该节点是乡域入口,对该区域进行适度的景观提升,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导视系统,强化出入口感,强调景观序列的起始点。

2、和村工业园及大通铸业有限公司入口处:

该节点包含两个重要工业园区入口且场地均较为开阔,新建大门、营造良好的入口广场,合理规划停车位,可以有效的提升沿路街道景观。

3、和村及和苑小区入口处:

和村村口处新建“和园”,在园内通过设置“和谐”主题雕塑及特色绿化形成鲜明的路边节点,完善景观结构。

和苑小区入口处设有牌坊,形式特点鲜明,但缺乏绿化,色彩以暖黄为主,较为单一,应当适当增加绿化,丰富景观色彩。

4、晋阳一级路与陵沁公路交汇处:

该节点为两路交汇处,晋阳一级路设有高架桥,桥下景观单一,应在预留大桥辅路(桥)的前提下增设绿化,以柔化大桥轮廓线过于硬朗的感觉,美化环境。

5、长河湿地公园入口:

湿地公园入口现状植被稀松,入口景观层次单调,在现状基础上丰富树种、增大绿化面积,合理改变入口广场布局,形成良好的路旁景观效果。

6、春熙路桥梁:

该桥梁作为乡政府必经之路,桥面狭窄,人车共行,交通混乱,缺乏适当的特点及景观效果,应进行进一步拓宽桥面并进行适度的装饰美化。

7、镇区北沿河改造区:

该节点为本次规划设计的核心景观节点,河道西侧路中岛现状建筑密度大,风貌差,且建筑遮挡道车辆及行人视线,有很强的交通安全隐患,河道东侧土地利用率低,规划在该区域新建民俗风情商业街、幼儿园、全龄康养社区、回迁安置房等,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完善川底乡商业、教育、养老等功能。

节点内大面积绿化能增强核心区域的景观观赏价值,丰富镇区的景观形态,营造良好的镇区风貌。

8、南苑新村入口处:

该小区为近年修建,入口景观经过设计,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树种较为单一,且缺乏雕塑小品。本次规划着力提该节点升景观品质,通过铺装与绿化的组合,结合景墙、跌水等景观小品,丰富入口景观元素。该节点建成也将与镇区北沿河改造区域形成统一的景观效果,美化川底人居环境。

9、乡域北湿地公园

该节点位于川底乡乡域北部,设置湿地公园与乡域南部长河湿地公园相互呼应,南北两个湿地公园不仅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精神空间,更能起到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川底内涝等作用。

10、下窑头村入口处:

该节点为镇域分界处,且该节点附近有厂区入口,应同周村古镇入口处进行类似处理,对该区域进行适度的景观提升,建设导视系统,强化出入口感,强调景观序列的终结点。

七、建筑整治、修复设计(一)建筑分类

通过对川底乡的详细调查,街道两侧的建筑按保存质量可以分为:保护建筑、改造建筑、拆除建筑三个类别。

1、保护建筑:

现状保存完好,无需进行处理的建筑。

2、改造建筑:

保存比较完整的单体临街建筑,只有局部受损或需要进行立面统一处理。

3、拆除建筑:

违建或私建建筑影响到人行道路通行或者影响车行视线的需要拆除,核心景观区内的旧建筑需要拆除。

(二)整治修复措施:

1、保护建筑:

使用安全,不影响街景整体美观的,本次规划不对其进行修复设计。

2、改造建筑:

在不改变、不破坏现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适度美化及外立面统一。

现有砖墙已经进行过墙绘处理的,应保留墙绘延续仰韶文化脉络,将墙面污渍去除,滚白涂料。

现有砖墙为瓷砖的,近期应进行清理,远期可考虑将一层以下部分涂灰色瓷砖专用油漆并制作灰砖堆叠效果,用以恢复当地传统建筑特色并有效防止路过运煤车辆对建筑外立面的污染。

沿街广告牌应进行适度的引导,规范合理尺寸及用色,避免尺度过于夸张、色彩过于繁杂的广告牌引起的杂乱感。

彩钢房檐及屋顶应进行统一喷涂,统一为灰色,与本地建筑相一致。

八、环境整治、提升设计(一)绿化改造:

绿化,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加大绿化面积,适当增设休闲广场和小游园,主干道不能绿化的,可按季节摆放鲜花,可选择墙面种植藤本类植物增强立体绿化。

1、植物配置原则

(1) 多品种配置原则

一方面利用营养空间 ,促进植物生长,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 利用小乔木、花灌木等色彩丰富树种,如雪松、樱花、红叶李、塔柏等,做到层次分明,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2)适地适树原则

绿化植物 要 结合各地气候因子(温度 、水分、光照、空气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土壤理化性质等)、地形地势因子(地形类型、坡度 、坡向等)以及功能特点等,合理规划、适地适树。

(3)乔灌藤草搭配原则

一方面提高绿地三维 绿量,最大限度发 挥绿色植物 自然生产功能,增加群落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减少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 ;另一方面丰富植物景观的立面层次 ,营造更加丰富的绿化景观。

(4)美学原则

植物色相能给人一种自然、放松感觉 ,色彩主要反映在叶片、花朵上。因而在配置时应考虑色彩学原理,油松、法国冬青、龙柏等墨绿色品种配以紫叶李、红叶碧桃等红色系品种,龙柏、红叶小檗、金叶女贞、月季等图案及整形绿篱等都能满足色彩原则。

不同植物有着不同树形, 在配置中要将不同树形的品种相结合,也可应用整形植物体现植物的形体美,同时,速生树与慢长树要应按一定比例配置。

此外,常绿树与落叶树搭配,常绿树四季常青,能美化冬季园林景观。而落叶树季相变化丰富,两者合理搭配,既能有效地利用光能 ,也能形成植物景观的

季相美。四季开花植物还需互相搭配,春有桃、晚樱、紫荆、迎春、连翘;夏有合欢、垂柳、紫薇;秋有木槿、丁香;冬有山茶、梅。

2、植物品种的选择

(1) 以本地树种为主。如白皮松、油松、桧柏、雪松、法桐、丁香、月季、樱花等。耐旱、耐寒的植物品种有:油松、臭椿、侧柏等;耐盐碱性的植物 品种有:毛白杨、紫穗槐、白蜡、刺槐等。

(2)合理选择抗性植物。植物能吸收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并对其进行转化,一般常绿阔叶植物的抗性比落叶植物强,落叶阔叶植物 比针叶植物强,壮龄树比幼龄 树抗性强。川底乡具有抗性的植物有:大叶黄杨、女贞、合欢等。 

(二)道路整治:

镇区内陵沁公路两侧拆除违建,保障1m以上双向人行道,开敞空间增加点式绿化。镇区河道东侧道路在路幅不变的情况下,划分3m作为机动车单向行驶,其余部分改设为人行及非机动车行驶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用实线分割,形成人车分流。结合桥梁扩宽改造、人行道拆除违建等,在镇区实现人车分流,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三)修建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