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1:14:05

沁园春范文篇1

关键词:语篇;《沁园春•长沙》;隐性衔接

一、研究背景

在语篇分析领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M.A.K.(韩礼德)和HasanR.(哈桑)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inEnglish)一书中提出了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之概念,标志着衔接理论的正式创立。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是语言的应用单位,语篇分析就是要揭示运用句子组成语篇的机理(texture),即衔接(cohesion)[1]。语篇的衔接是有形网络,是通过语法手段(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与词汇手段(词汇复现、词汇同现或搭配)来实现结构上的粘着性。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它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实现语义的连续[2]。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虽彼此有别,但又互为表里、共同服务于文本意义与蕴涵的传达。Halliday和Hasan从研究衔接手段入手,来探讨语篇的连贯性,他们一再强调衔接手段的重要性,并认为衔接是连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因此,Halliday和Hasan的看法是:连贯的语篇必须衔接,衔接能促进语篇的连贯。不可否认,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衔接手段为衔接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语篇结构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然而从整体上看,他们提出的衔接手段更多的是基于语篇表层的静态描写,只是停留在词汇语法层面。朱永生谈到:“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衔接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有衔接纽带和衔接链等形式标记的语言现象,而对另外一些语义上连贯但没有形式标记的语言现象却难以解释。”[3]由此,有学者认为,除了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显明和表层的形式衔接手段(即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复现、词汇同现或搭配)外,还有一种隐涵的和深层的衔接方式,即隐性衔接[4]。所谓隐性衔接,是指语篇抑或缺少形式上一目了然的衔接手段,抑或让人初看后不知所云,但通过人的认知努力或推理之后,能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衔接纽带,把握语篇的含意,其语篇连贯性能够得以实现[5]。与其他文学式样相比,汉语诗词语篇的篇幅通常相对短小,往往有字数、行数的规定,要想在有限的篇幅内表现无限丰富而深广的生活内容,诗词往往摒弃日常的理性逻辑,遵循想象的逻辑与情感的逻辑。因此,为了使诗词语篇寓意深厚浓缩,内涵增大,作者一般会选用简洁凝练、含义深远的语言来创作,这也是汉语诗词语篇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采用高信息密度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而引发读者的审美情趣,实现诗词语篇连贯性的建立。正因为汉语诗词语篇凝练精辟的语言特色和对仗工整的格律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汉语诗词语篇常常缺乏必要的形式衔接手段。因而,也有人会怀疑这样的诗词语篇是否会造成不连贯、不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等问题。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缺乏表层衔接方式,但语言精练、言简意赅的诗词语篇的确又是连贯的。这是为何呢?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作者在诗词创作时,使用了隐性的衔接方式,在语篇的组织方式和叙事技巧上进行巧妙设置,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诗词时,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衔接纽带,使诗词语篇的组篇结构紧密相扣,进而实现诗词语篇的连贯性。本文拟结合《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文体特点,围绕视角转换、时空切换和情景再现三种隐性的衔接方式,对该词的衔接方式和谋篇布局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该词的赏析和教学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二、《沁园春•长沙》中的隐性衔接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自1911年至1923年,曾在长沙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长达13年。长沙,既是革命生涯的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的起始舞台,更是他青春时代的象征,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于1923年4月离开长沙,去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工作。1925年9月,回到长沙,在即将离开长沙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际,他重游了橘子洲,触景生情,唤起了他对曾在长沙那段异彩纷呈、应接不暇的“峥嵘岁月”的回忆,诗兴涌起,激情澎湃,写下了这首词。词的大致意思如下。时值深秋,我独自一人站立在这橘子洲头,湘江从眼前滚滚向北流去。遥望那远处的群山,通红似火,层层枫林,有如染就;近看那湘江,澄清碧绿,千百只大船,竞发争流。仰望长空,雄鹰正展翅搏击,俯观江水,鱼儿正轻快游动,一切生物在烂漫的秋天里都竞相自由自在地生存活动着。怅然想望这广阔的宇宙苍穹,我不禁要向苍茫大地发问:究竟是谁在主宰着这一切事物的升沉变化呢?昔日里我曾与朋友结伴来这里游览,回想起从前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正值同学们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正丰茂旺盛;读书人的意态气概,潇洒豪迈,强劲奔放。评点国事,写出激浊扬清的革命文章,把那些反动军阀一概视如粪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不?那时我们到湘江中游泳,激起的浪涛几乎把飞快行驶的船只都阻挡住了?词中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湘江秋色图,在洋溢着理想和青春的忆旧中,抒发了作者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投身革命洪流,推动革命高潮到来的凌云壮志。全词景物优美、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描写细腻、境界开阔,极富哲理性,给人以崇高的美感。该词虽缺乏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及的表层形式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词汇衔接等),但笔者认为,诗人在诗词创作时通过使用视角转换、时空切换和情景再现等隐性的衔接方式,在语篇的组织方式和叙事技巧上进行巧妙设置,使读者在阅读时,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衔接链,使诗词语篇的组篇结构紧密相扣,有效促进了诗词语篇连贯性的建立。(一)视角转换。角度原本是电影制作的术语,指摄影机的位置与摄影对象之间的角度,也就是观众的视角,它决定观众从哪个方向去观看摄影对象。通过对角度进行选择,可摄取最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方面,从而突出表现对象的外部特征;同时,根据特定内容的表达需求来选取摄影角度,能把人们业已司空见惯的事物表现得异乎寻常、出人意料,从而获得特殊的效果,这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在诗词语篇中使用视角转换的表现手法,就像一幅幅图片的转换播放,能在读者大脑的“荧幕”上产生蒙太奇般的视象效果,不仅给人以鲜明的空间感,而且能增强感染力,促进语篇连贯性的建立。因此,视角转换是一种有效的隐性衔接手段。词的上阕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即是视角转换使用的典型范例。诗人伫立在寒秋中的橘子洲头,带领读者从远景至近景,再从仰视到俯瞰来领略湘江一代如画的图景。首先是将视角定位为远望:遥望湘江以西的岳麓山群峦,一层层的枫林像染红了一样。接着将视角转换为近景:近观湘江水面的漫江秋水,碧绿澄清,千百船只竞相疾驶。随后将视角转为向上:仰视天空,雄鹰正展翅搏击。最后将视角转为向下:俯观江水之中,鱼儿正轻盈游动。总之,世界上的生物无不都在这霜天里竞相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以上几句由“看”字领头,打开了视角转换的窗口,通过远望、近观、仰视和俯瞰四层转换,完整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琳琅满目的湘江秋景图。在这一幅图画中,有远景,有近景;有天上的,有水下的;有静的,有动的;有火红,有碧绿,层次井然,色彩鲜明,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从这幅画卷中,我们隐约看到了火红的岳麓山,望见了湘江千帆竞发,雄鹰展翅高飞,鱼儿轻快遨游,霜天万类竞争自由,真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视角转换这一隐性衔接手段的使用,将读者置身于一幅动态变换的图景当中,既让读者领略到了如画的湘江秋色图,也有效促进了语篇的连贯。(二)时空切换。在诗词语篇中,诗人可通过夸张或突出、修改或切割、放大或缩小等手法,将客观世界物象的时空关系打乱,再排列组合,形成某种别出心裁的时空顺序,继而在读者的头脑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象审美效果[6]。读者阅读时,跟随作品的叙事情节进行时空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便会形成无形的隐性衔接链条,把作者创设的在不同时空中的叙事情节串联起来,在诗词的宏观时序上保障了语篇的连贯性。该词上阕记今游,以“独立”开篇;下阕记往事,以“携游”相应。在上阕里,诗人借景寓情,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明丽绚烂的湘江秋景图。通过描写以岳麓山为主体的群山秋日里被霜叶红色包裹的美景和晶莹碧透、风帆竞渡的湘江风光,以及鹰飞鱼翔的生命安详,表达了对革命摇篮长沙及祖国的深邃热爱。上阕主要是作者对诗词创作的“当下”所见所想的具体描绘,描绘的情节是作者写作该词时的“当下”时空,是“今日之游”,由今日之游自然而然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日同游的回忆。下阕便写昔日之游,将“当下”时空自然地切换至往昔时空,带领读者顺畅地过渡到忆想的时空:当时正值同学们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正丰茂旺盛;革命的意志与气概已是发挥到了极度;他们常常评论国家大事,挥写抨击反动势力、宣扬革命的战斗文章,而把当时那些看似赫赫不可一世的封建军阀视作粪土,严厉地鄙视和痛斥他们的所作所为。这里诗人将往昔在长沙经历的不平凡岁月比作峥嵘岁月,将其化为一座座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崇高的视觉享受。通过时空切换这一隐性衔接方式,作者把上阕的“当下”时空顺利切换过渡至往昔时空,使读者的思维紧紧跟随作者的步调由“当下”转入过往,使整首诗词的上阕和下阕在宏观的整体时序上紧密相扣,有效实现了诗词语篇的连贯性。(三)情景再现。情景再现,顾名思义,即在叙事情节的展开过程中生动再现某一历史情景。诗人通过在诗词情节的发展中再现某一历史情景,而这一历史情景势必又与诗词的叙述主题紧密相关,可以恰到好处地对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和诗词的主题进行论证和辅佐,因而可看作是一种有力的隐性衔接手段,可增强诗词语篇的整体连贯性。词的下阕一开始便写道:“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今日重游此地,怎能不触景生情?怎能不引起对那不平凡的岁月及曾并肩战斗过的同志们的追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就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详细描述,生动再现了当时的不平凡岁月和并肩战斗的生动情景。和他的那些同学们个个胸怀大志,忧国忧民,奋发图强,对当时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最深刻、最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他们评点国家大事,写出许多的“激扬文字”,把那些封建势力的封建军阀一律视为粪土一般。当然,情景再现这一写作技巧的使用,并非毫无依据地“信笔涂鸦”,它的选择势必与诗词的主题或叙事的情节有所关联。长沙既然是多年活动过的地方,而橘子洲又是昔日多次游览的地方,今日重游橘子洲,自然免不了要引起众多往事的回忆。因此,在该词中,情景再现这一写作手法的使用,不仅恰到好处地与诗词的主题紧密契合,而且充当了隐性的衔接方式,有力促进了诗词语篇整体连贯性的建立。

三、结语

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中隐性衔接方式进行梳理,可有效把握作者的叙事风格,厘清该词的文体结构,从而为该词的赏析和教学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该词虽缺乏韩礼德和哈桑所提及的表层形式衔接手段,但诗人在诗词创作时通过使用视角转换、时空切换和情景再现等隐性的衔接方式,在语篇的组织方式和叙事技巧上进行巧妙设置,使读者在阅读时,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衔接纽带,使诗词语篇的组篇结构紧密相扣,有效地促进了诗词语篇连贯性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曾方本.从“描述”到“解释”———多模态语篇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法与认知诗学分析法比较[J].当代外语研究,2016,(6):19.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0-17.

[3]朱永生.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完善[J].外国语,1995,(3):36-41.

[4][5]李健宁.唐诗语篇中的隐性衔接探微[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0,(5):113-118.

沁园春范文篇2

1.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大好秋色的呢?

参考答案: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俯瞰:鱼翔浅底(动)

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

讲解: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2.词中有多种对比,请找出来。

参考答案:

(1)“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

(2)“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3)“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地位的对比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讲解:词中的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

3.本词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有表现力。

讲解: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4.本词的情与景是如何交融的?参考答案: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上阕描绘北国风光,下阕评古论今,抒发壮志豪情。

讲解: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了往夕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与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住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

5.本词上、下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上下两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

讲解:词下阕通过写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6.本词的动与静是如何切换的?

参考答案:由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切换的。

讲解:“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奇峰突起,使一切都动了起来,活了起来,那看似千年凝固的“万类”和“霜天”,原来并没有凝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上地下,它们都在“竞自由”!动静切换是这样的自如,动静反差是如此强烈,而这一切都由那看似信手拈来的“竞自由”三个字完成了,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7.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用"赋",有什么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

讲解: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诗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诗句,诗人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这样写,使诗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8.全词中运用了哪几组对比(“明比”与“暗比”)?

沁园春范文篇3

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世纪宣言。

忆徘徊欧陆,巴黎公社,俄国革命,“五、四”评刊。

两战硝烟,社会主义,四海翻腾红半边。

五洲震,看亚非拉美,地覆天翻。

东西风卷盘旋。

西风烈,东风激浪掀。

听弹飞呼啸,和平演变,吵吵嚷嚷,解体苏联。

沁园春范文篇4

一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学习作者的革命精神。

2.继续训练诗词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诗词内容的考查,是高考的重要项目,以题库资料证实这一点:1983年考背诵、1985年考分类、1986年考排序、1987年考分类和组合对仗、1988年考炼字炼意和分析背诵、1990年考推理诵背、1991年考续句默写、1992年考出处和续默、1994年考分析)。

3.围绕考纲知识要点,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训练。

二教时安排:

《词二首》选入了《沁园春·长沙》和《水调歌头·游泳》,拟用两种教学方式来处理两首词的教学。前一首用“导读式”(两课时),后一首用“自读式”(一课时)。

“导读式”的操作方式为:(用于《沁园春·长沙》教学)

第一步:启发式导读

按诗词阅读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阅读的主要过程为:【读释】—【串解】—【赏析】—【悟旨】,期间,利用课文注解和教学幻灯片材料作为辅助条件,师生讨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步:检测式导读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测试训练,然后,集体评改,老师对训练测试进行讲评。实际是利用训练测试作反馈性的检查和深入一步的学习,也是将高考训练引入教学过程,增强实战能力的实验。

“自读式”的操作方式为:(用于《水调歌头·游泳》教学)

先给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运用在“导读式”学到的方法,利用注释,理解阅读材料,给他们一个模拟和实习上课所学的阅读知识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检测,让他们检查自读效果,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最后加以老师的讲评。

三教学(导读)提要

第一步启发式导读操作程序设计

第一:导入

“名人少年多立志”,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对50位名人作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均是其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让我们通过学习,体会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推动我们早立志,早成才。

我国有诗国之美誉,学会分析欣赏诗词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需要之一,也是高考、会考的要求之一。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这种能力。

第二:交代学习目的(即教学目的)

打幻灯:[本课幻灯片之一](注:“〖〗”符号内的文字为幻灯内容)

〖(内容同前“教学目的”)〗

第三:读题引出“词”的知识的复习

注:课前将介绍词的特点的幻灯片打出,供学生预习用,其幻灯片内容为:[本课幻灯片之二]

〖关于“词”的介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有的词不分段(段,又称“片”“遍”“阕”等),称作“单调”;有的词分两段,称作“双调”;还有分三段、四段的,称作“三叠”“四叠”。前两类数量较多。此外,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约50字以下)、中调(约百字以下)、长调(百字以上),如《沁园春》共114字,属长调。词的押韵,不同于诗,哪一句押韵,押平韵仄韵,是一韵到底还是要变韵,均由词牌要求决定。词,又叫“曲子”“杂曲子”“曲子词”“长短句”等。〗

复习要点:词牌(“沁园春”)、题目(“长沙”)、阕(本词有上下两阕)、长调。

第四:朗读课文,初步理解“点划标注”

注:“点划标注”内容,要求在预习中完成。点划:在朗读全词的基础上,要求点划出课文注释的词句,课后练习提到的词句,关键词语用着重号点出,其余用横线划出。标注:对点划的词语加以解释,同时,对词的句子编好序号。这项功夫,是自学的基本功之一。

朗读时先打出幻灯片,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容易读错的字:

打幻灯:[本课幻灯片之三]

〖沁(qìn)湘(xiāng)碧(bì)舸(gě)击(jī)霜(shuāng)廓(kuò)浮(fú)遒(qiú)〗

同时明确:本词有25句,九个整句,114字。(词谱规定)

第五:引导读注解,复述背景要旨

注:课前,用幻灯片打出本课背景的介绍,内容如下:[本课幻灯片之四]

〖《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

[⑤⑥]1911年,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五·四”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⑧⑨]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到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他自韶山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④]在长沙,重游岳麓山、水陆洲、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⑤⑦],追述往事[⑥],写下了这首词。

注:标有“⑤⑥”等序号是该词的整句句序,在这句序后面的内容与句序有关。高考考纲要求:要根据语境,辨析理解语句的含义。这个语境,如取其广义的话,就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因此,阅读了解背景,联系背景,十分重要。

第六:上阕导读

第一层(第一个整句)

【读释】

①寒秋:深秋。②湘江北去:湘江,源出于广西灵川东,海洋山西麓,流贯湖南东部,经长沙北去,汇入洞庭湖,全长817公里,为湖南境内最大的河流。

【串解】

提问:本整句为了填词的需要,变动了词序。据词义,其正确的词序应怎样?(词序的调整,是高考的多考项目,这种能力十分重要)

答:正确的词序应该是:

深秋时节,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只见)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赏析】

提问:从上阕看,这个整句的作用有哪几条?(目的:引导学生学会用联系法来分析语句的功能)

答:其一,点明时令;其二,交代环境;其三,引出作者;其四,作出铺垫(A为下文描写“湘江秋色图”作铺垫;B为下文“万类……”的哲理作铺垫)。

还要注意作者用“深秋”的巧妙:因为深秋,枫叶才有“红遍”;因深秋,江水才有“漫”“碧”之状;因为深秋,才觉“长空”,才能观赏雄鹰搏击。可见,好些匠心独运的字,要从宏观来把握,方悟其妙。

第二层(第二、三个整句)

【读释】(此项基本上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完成)

①万山红遍:万山,指湘江两岸岳麓山和附近的许多山峰。红遍,红尽之意。

②层林尽染:(见第172页注解④)

③漫江碧透:漫江,满江。碧透,碧,极言江水之清,碧透,即江水碧绿之极。透,同“遍”,程度副词。(一说“透”,言水清)

④百舸争流:舸,大船,百舸,指许多船。争流,争着行驶。

⑤鹰……,鱼……:分别在“击”和“翔”的后面省了一个“于”,“击”在句中指飞得矫健有力;“翔”在句中指游得自由自在。

⑥万类……:万类,宇宙的万物。竞,竞相,争。

【串解】

远望许多的山上,重重叠叠的枫树林,经霜变红,像染过一般;近看碧绿至极的湘江上,无数的船只在争着行驶。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矫健有力地高飞,鱼儿在清澈的江水里自由轻快地游动,宇宙间的万物,都在这深秋的时节中竞相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提问:“湘江秋色图”如何描绘?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答:抓住典型,点面结合,多种角度,铺陈描画。

作者选取了山林、行船、雄鹰、游鱼等最能体现秋色的典型,各作为一个点,再用“万类”概括面,从视觉的不同角度远望—近看—仰观—俯视;不同色彩:“红遍”“碧透”;不同形态:“层林”“漫江”“争流”“击”“翔”等,描写湘江秋色多姿多彩的画面,构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哲理图画。

此段描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

“遍”写枫色之广,“层”写枫林之茂,“染”写树色之奇,“漫”写江水之溢,“透”写湘水之清,“争”写行船之奋,“击”写雄鹰之健,“翔”写鱼儿之乐。锤炼之妙,令人拍案叫绝。(古诗词的欣赏,捕捉关键性的词语作分析,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其技艺往往体现在用词上,而用词技巧又往往体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的锤炼上。)

打幻灯片:[本课幻灯片之五]

〖“看”领起

[描点]远望——万山红遍(高)[群山]

近看——漫江碧透(低)[江水]

仰视——鹰击长空(高)[长空]

俯视——鱼翔浅底(低)[水面]

动作之劲——“争”“击”“翔”

色彩之浓——“红遍”“碧透”

数量之多——山以万计,林以层数,舸以百数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类别之齐——动物、植物、人物、环境

[扩展]由实而虚,由点到面: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自然景物到所有自然景物,

由自然景物到自然界的主宰——人

这是感情的升华,物我同一。诗情与哲理同一。〗

【悟旨】

请注意,作者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生机勃勃,奋发自强,是有深意的。“秋”入诗人的情怀,多为悲秋,少有昂扬,如:

打幻灯片:[本课幻灯片之六]

〖古人悲秋、伤秋之句:

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欧阳修: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陆游:一年容易又秋风。

唐刘禹锡跳出窠臼,唱出昂扬的秋之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将“寒秋”写得充满强烈的动感、强劲的力度、浓烈的色彩,艺术地描绘了秋色秋韵,揭示了秋力秋魄。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物我同一。作者咏秋的旨意在于:来自寒秋的这勃勃生机,在于“竞”字。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

第三层(第四个整句)

【读释】

①怅寥廓:怅,感慨;寥廓,宇宙的广阔,大千世界。

②苍茫大地:苍茫,旷远迷茫。

③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升沉、消长、兴衰。

【串解】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

【赏析】

联系时代背景,深悟“问……浮”句的含义。这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该由谁主宰,这世界,这国家的命运,究竟谁来掌握?透过这一非同寻常的询问,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虽问而不答,但答案可悟。下阕结尾,予以呼应,显章法之谨严。

【悟旨】

“主沉浮”是诗人及其同伴的远大理想,是诗人革命一生的主线,年轻时确立的这一理想,成为一生的奋斗目标。这也是词意升华的表现。

过渡语:

上阕写“今日之游”,描眼前之秋景,提出“谁主沉浮”之问;下阕写“昔日之游”,忆过去之峥嵘,回答“谁主沉浮”之问。

诗人是在思考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这个问题中转到回忆往事的。

第七:下阕导读

第一层(第五、六句)

【读释】

①携来百侣曾游:携,同;来,助词,无义;百侣,伴侣,革命战友。

②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

【串解】

回忆过去,曾经和许多战友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赏析】

从上阕的“独”游,联想到过去的“百侣曾游”,前后呼应,过渡自然,别具深义。“峥嵘岁月”引出下文的忆述。

第二层(第七、八句)

【读释】

①恰同学少年:恰,正当。

②风华正茂:茂,盛也;风采才华正盛。

③书生意气:书生,同学。

④挥斥方遒:挥斥,奔放;方,正当;遒,强劲有力。

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指点,评论;江山,天下国家大事;激扬,激浊扬清。

⑥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作动词,带宾语“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万户侯,指大军阀、大官僚。

【串解】

那时,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斗志旺盛,经常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一般。

【赏析】

一个“恰”字领起,像上阕的被领起部分一样,用铺陈的手法,使诗句连贯而下,非常有气势,到“粪……”句,推向一个高潮,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读着这几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在岳麓山上,湘江水旁,慷慨激昂,陈述志向的情景。这种气概多么豪迈,这种气势多么磅礴!

【悟旨】

忆往昔,意在话今朝。诗人铺叙昔日情景,意在用艺术的形象,回答上阕的“谁主沉浮”。

第三层(第九句)

【读释】

①中流击水:中流,江心水深处;击水,游泳。作者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之句。

②浪遏飞舟:遏,阻止。

【串解】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速前进的船只。

【赏析】

用询问,引出诗人及战友们当年搏击波浪的画面,使词的收篇豪迈有力,富有气势,整首词昂扬激越的风格在结尾越发充分表现。寓意深刻,含蓄隽永。一“击”一“遏”,其力至强,其神至壮,刻画出主人的激昂情态和英武精神。

沁园春范文篇5

关键词:诗词;艺术风格;雄奇豪放

一、雄

“雄”指诗词内涵宏大、强劲有力。诗词“雄”的内在表现就是其思想深度,这种思想深度表现为解放全人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政治远见和远大抱负。如写于1936年春的《沁园春•雪》,这是一首很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上阕中描写了北国风光的雄浑壮阔,在下阕批判了在中国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在《沁园春•雪》里抒发这样一种情怀,他把国家民族振兴富强的希望寄托在今朝风流人物——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身上,把祖国的大好江山和时代英雄相结合,使亿万人民对即将诞生的分外妖娆的新中国满怀憧憬。除了内在深厚的思想深度外,从始至终蕴含在其诗词中的那种英雄情结,也为诗词的雄浑风格增添了一笔光彩。众所周知,既是诗人也是军事家,这两种身份的结合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在漫长的戎马生涯中,诗人和军事家的双重身份使其性格形成了两个方面: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儒雅奔放的浪漫气质。在这里,我们只谈他的英雄气概。的英雄气概代表着一种叱咤风云的霸气、无坚不摧的毅力以及勇敢无畏的精神。这种英雄气概或者说英雄情结,在一些刻画战争的诗词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且在凸显这种英雄情结时,总是有意放在危急关头加以表现。如他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上阕中这样写:“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上阕刻画了一幅红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危急场面,意在突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作为结尾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英雄气概在词中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词之所以具有“雄”的特色,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思想深度,根本原因在于诗词涉及中国革命战争的本质。1929年2月率领红军在大柏地战斗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所以,他的那首《菩萨蛮•大柏地》其实是一首对党领导革命战争的颂歌。在这首词中,上阕描写彩虹飞舞、关山苍翠的自然景色,下阕则转向写战争导致的“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人文景观;上阕赞美彩虹等自然景物,下阕赞美革命根据地。激烈的战争过后,前村的石壁留下的是满满的子弹穿过时的痕迹。这些昭示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的弹洞在作者眼里却成了让革命根据地看起来更显壮美的装饰。如此景象,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革命实践并深知革命战争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巨大威力的,才能看到、感知并加以描绘歌颂。

二、奇

“奇”指出人意料、与众不同、变幻莫测、以奇制胜。诗词的“奇”不单单是革命领袖的奇特想象,更是他这样一个革命领袖对定式的突破、对传统的创新、对客观世界的独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志向奇诗言志,诗词是人的志气最为强烈集中的表现。的志就是从社会结构上推翻旧世界,实现人类解放的宏伟目标。这种志气奇异非凡又雄伟博大。清朝诗论家叶燮曾说过:“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所谓风格即人格,要想写出宏伟的风格首先就要有宏伟的人格。宏伟人格的核心就是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气。这种古往今来无人可比的非常之志蕴含在诗歌中,给诗词增加了一种内涵上的崇高性和重大性。“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具有高瞻远瞩的伟人眼光和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水调歌头•游泳》)、“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七律•冬云》)中可以看到他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念奴娇•昆仑》),表现他像梅花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以实现人类解放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一生都在锲而不舍地追求着。这种雄奇高远的志向正是诗词强大精神力量的核心,也是诗词变化莫测、雄奇豪放风格的形成原因。2.趣味奇趣味奇是诗词风格奇异的第二个内在因素。严羽说:“诗有别趣。”史震林云:“趣者,生气与灵机也。”所谓趣味奇就是指诗词别致新颖、充满生机与灵气。诗词中的奇趣来源于他的奇志。的奇志反映到他的诗词里就构成了诗词的奇趣,这种奇趣也是他诗中所描绘的鲜明画面中内在蕴含的灵气与生机的自然流露。因为这些人、事、景物都是常人所未经、未感、未悟,而所独经、独感、独悟的,故而散发出一种新颖独特的美学趣味。用两个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雪与梅来说明。在古人笔下,无论雪还是梅给人的印象都是一种冰冷清高的感觉,但笔下的雪与梅却与古人笔下的截然不同,他笔下的雪与梅是热的。《沁园春•雪》里的雪是热火朝天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卜算子•咏梅》里的梅是热情似火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再如写长征,常人都是以乐为乐,却是以苦为乐。别人眼里的长征都是艰险又充满磨难的,却把长征写成了一件乐事。如他的那首《七律•长征》诗,把长征路上的艰难困苦写成了一种独特的乐趣。还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沁园春•长沙》)等。这些诗词充满了战斗精神。以战斗为美、以创新为美的审美情趣给其诗词涂抹上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奇异的战斗色彩。

三、豪

“豪”指气魄宏大、不拘小节。诗词里的“豪”是共产党人的豪情四溢,气魄之大远超苏、辛。的豪首先体现在他的胸怀抱负上。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开篇皆气势恢宏,但结尾都一声长叹,叹的都是历史的惆怅和悲怆。但并没有像两人那样,在营造出一种恢宏之境的同时,生发出一种英雄怀才不遇的惆怅和空有一身抱负却无用武之地的无可奈何。他的《沁园春•雪》借景抒情,上阕描写了一幅壮丽而又阔大的北国雪景图;下阕由江山谈到人物,旨深而又气豪,不但状物写景、逼真如画,而且述怀言志、意气风发。他在发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感慨之后,把目光集中在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身上。“俱往矣”三字一挥,扫清万古,笔锋顺势转入今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突出主题,将重点放在对新时代广大人民和无产阶级的歌颂上,进而表现对祖国未来大好前景的自信和憧憬。诗词的豪气还体现在他善于创造出格调高远的新意境。在意境的创造上做到了将意、情、境三者完美统一,并且在这意境中寄托了自己高远的情志和宏大的气魄。高瞻远瞩,眼界之高非常人所能比,常常是见者大、思者远、感者深,皆因胸中满怀豪气,不拘小节。古代诗人、词人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时常有意无意地给秋天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全诗格调低沉,充满了消极颓废之感。写秋景却不像古人这样伤春悲秋,而是开辟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新天地,如《采桑子•重阳》一词是他正值深秋时所作,但这首词里却没有出现一个悲的字眼,字里行间充斥的反倒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朝气。开篇写“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虽然感叹时光流逝却没有因此生发出消极的感慨,反而指出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反常态,将萧瑟的秋天写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劲,不似春光妩媚。作者以秋比春,满目秋景,看到的却是春天的生机勃勃。除了秋以外,还有对花的描写。历代诗人笔下的花也常带着一种伤感的情调,但笔下的花,无论是战地的黄花还是飞雪中的梅花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特别是他的那首《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相比,意境高下立见分晓。的诗词篇篇都具有宏伟高远的意境,这种意境正是诗词“豪”的艺术风格的体现。

四、放

“放”指放纵自由、无所拘束。诗词里的“放”体现了无产阶级旷达乐观的革命精神。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的诗词中随处可见,如写于1927年春天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这首词里,沿用了一贯的手法,借景抒情。上阕写景,登楼纵目,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彩。一个“锁”,联结了双江大山,明写了龟蛇夹峙的形势,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骇浪的情景。设象意中,而象在意外,蕴藉无穷,引人入胜。下阕抒情,把酒倚危,思今怀古,应物斯感,由滚滚前进的浪花,而且隐喻如火如荼、汹涌澎湃的革命高潮,耐人寻味。将上下两阕合起通读,闭上眼睛遐想,似乎看见了这样一幅豪气生辉的画面:诗人借酒后豪兴,挥如椽大笔,勾勒出一种雄浑豪迈的境界。诗人借景抒发崇高的抱负与激情,把中华民族伟大的气魄与力量,以及时代风雨和革命精神,都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虽然这只是一阕小令,但是的主观思想和客观的现实景物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词虽短,却有一种收摄风云、囊括古今的气魄,有着无限宏大的包容力。写这首词时正值大革命遭遇严重危机的时刻。那个时候右倾机会主义盛行,的正确意见不但不被采纳,反倒被排斥,以致大革命失败,可见当时他的心情该是有多沉重。即便面对如此困境,他却不曾绝望,仍能高扬着超出时代藩篱的头颅,以巨人的双目瞩望未来,写下这首《菩萨蛮•黄鹤楼》。通过书写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他不但没有被“烟雨莽苍苍”的险峻形势遮蔽双眼,反而获得了一种“心潮逐浪高”的豁达心境,这种革命乐观主义可见一斑。

在心情郁闷下写成的诗词不只这一首,还有写于1934年的《清平乐•会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革命形势再次陷入危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诗句仍然充满了明朗、乐观的色彩。“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始终坚信中国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些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色彩的诗词里不仅寄托了的希望,而且寄托了全中国人民的希望。另外还有七首写长征的诗词:《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这些诗词都是在特殊的危急关头写成的,不约而同地表现了红军化险为夷、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就像自己说的那样,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这正是诗词“放”的艺术风格的体现。不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词是无产阶级的艺术珍宝,是无产阶级艺术作品的典范,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既有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又有突破与创新。与古人相比,诗词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其雄奇豪放、挺拔流畅的艺术风格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参考文献:

[1]谷菁菁.诗词的修辞艺术[D].曲阜师范大学,2012.

[2]杨景春.析诗词的语言艺术[J].名作欣赏,2001(4).

[3]郭思敏.国内诗词研究综述[J].学术研究,2002(5).

沁园春范文篇6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多元化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更新,语文学习也一样,但是眼下学生们普遍觉得语文学习单调,对语文没兴趣,学起来费力。怎样才能让单调的语文学习变得充实,帮学生培养兴趣,寓教于乐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是我们更要注重它的人文性。要让他们学习成为学生的工具,而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但由于部分教师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从而忽略了语文是通过鉴赏、体会、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它的人文情感的。因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住内容,背诵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能够做出这篇文章的一大堆习题,但是没有流畅的体会、感悟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文章的文学性就被这种机械的记忆弄得支离破碎。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机械的记忆,不追求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因而,机械的记忆,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对语文不感兴趣,自然而然的,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一知半解。那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上得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何把语文的美感和人文性尽可能的转达给学生,“灌输式”教学方法就势必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打破,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语文带来的意蕴美,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接下来,我就以《沁园春•雪》的教学为例,谈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略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语文教学学生鉴赏能力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在普通话方面的欠缺,朗诵存在问题,因而表达不出诗词所表现的意境及情感,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例如,《沁园春•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但是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的朗读水平无法表达这种情感,面对这种现状,就要求语文教师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如我在上《沁园春•雪》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听多媒体里的名家范读,学生特别专注,他们陶醉在诗歌中,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然而,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自己诵读,很难读出这种韵味。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在词的开头用“冰封”和“雪飘”,一动一静,静动相衬,既写出了“冰封”的凝然安静,又写出了“雪飘”的舞姿轻盈,静穆中不失飘舞的动感美。这种情境,运用信息手段,更直观的展现了这首词的意境美,在欣赏的过程中,无形的提高了欣赏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教师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诗词意境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蕴。

作品是生活的再现,是人内心情感的表现。词风的豪放和大气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体现得淋漓精致。在教学中我将作者的创作背景,及触发作者情感的物———北国雪景,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再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了解伟人艰难的行军过程和欣赏北国美景中,体会词的意蕴和情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往往是让学生自己想象画面,虽然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终究还是太抽象。

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沁园春范文篇7

关键词:;诗意山水画;盛行

一、诗意山水画盛行的原因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诗意山水画创作是十分盛行的绘画活动,其一,画家们为适应国家方针和政策,在中国画领域掀起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所以他们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新貌和国家建设的中国画作品。当时的山水画创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其二,加上画家们也想通过图示和内容表现这一主题,这是画家们本身的责任,也是一种荣誉和使命。其三,是在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其四,是诗词本身雄伟、豪迈、格调高远、意境壮阔,为山水画家们提供很好的创作源泉。这就使得诗意山水创作无疑得以盛行原由。以诗词为创作题材,画家们可以借此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同志的无限崇敬和爱戴,还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诗意山水画盛行

五六十年代,山水画家们热衷挖掘诗词中潜在的意境,寻找山水画创作的突破口,所以根据诗意创作山水画是这个时代的及其重要文化产物。然而当时极具典型作品颇多,在这里我们主要以那个年代的代表性画家和他们的典型作品加以说明。可以说在五六十年代,几乎所有成熟的山水画家都画诗意山水画,如像傅抱石、关山月、李可染、潘天寿等。他们的山水画都是按照当时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作的诗意山水画作品,都能恰当地表现出诗词的恢弘意境,是一种时代文化气象的意向表现。其中傅抱石先生是最早探索诗意山水画创作并取得历史性突破和成就的画家。他用精湛的笔墨语言对诗词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创作近200件作品,成为创作诗意山水画最多的画家,同时也构成了傅抱石后期绘画创作颇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傅抱石最初开始创作诗意画作品约在1950年,如《七律•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等诗句无意是很好的创作依据。他的另外两幅诗意画《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于1953年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取得良好的反应。1959年,为了纪念建国十周年,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把诗意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潮。当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把他们的作品挂在了人民大会堂,这是无比的荣耀。在60年代,诸如李可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表现诗意山水方面创作已经完全成熟。这也标志着诗意山水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江山如此多娇》作为献给10周年国庆和人民大会堂落成的礼物,两位画家本身意识到任务的艰巨,十分紧张和重视,反复构思、反复制稿,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郭沫若、吴晗等领导同志都给予了具体的指示和意见,这也给画家们带来很大的压力。傅抱石和关山月在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点滴体会中写道:这次我们有幸能接到以名词“沁园春”(咏雪)为中心内容创作大画的任务,是党和人民交拾我们的无比光荣的任务,一定要竭尽全力,想尽办法完成它。完成后的《江山如此多娇》高565厘米,长900厘米,围绕主要点景的红日展开。主席还亲自为此画题词“江山如此多娇”,可见这一创作包括本人都很重视。而今我们要结合时代语境来分析这幅巨作。《江山如此多娇》是傅抱石、关山月是根据诗里的“原典”即《沁opinion园春》结合新中国时代文化需求创作的,并不是简单图解,而是同志在诗里的宏伟蓝图的意向表现。画面右上角有一轮清晨的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使得崭新的、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万丈光芒;山峦叠嶂、连绵不断的山河也神采奕奕。这一角被霞光染红了画面较柔美,浑然一体。右下角前段右侧有巍峨高山矗立,树木郁郁葱葱,山下有挺拔的苍翠青松,其上有飘缈的烟云穿梭,围绕着整个大地。左侧最上面是为此画的题款,字体遒劲有力。其下有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奔腾的黄河,蜿蜒的长江,古老的长城。大自然宏伟的形象都跃然于画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气象豪迈,格调辉宏。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创作的这幅作品意在表达:在莽莽神州大地里,旭日东升时,云开雪霁,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分外美丽的诗意画蓝图。画面描绘的并不是某一个实在的景点,在画面创作的山岭、树木、长城、雪原、江海等也不是具体写生来的场景。而是要通过这些最具代表性景象借以表现诗意的宏伟蓝图和抒发画家自己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因为这些景象最能代表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如苍劲的青松、宏伟的山川、莽莽平原、绵绵雪岭、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雄丽壮观等,都处在点景红日的普照下,气势昂然,而且赋予这些景象以某种象征意义,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代表。万里长城是我们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主要点景的冉冉旭日展示了新中国灿烂的前程。两位画家在画这张作品时,据说处于主要点景的“红日”当留下了这样的故事。据说一,傅抱石、关山月起完画稿后送去看时,在画面提出要把红太阳画进画里,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当时强调,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共产党的领导。据说二,两位画家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紧张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基本完成。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来探望两位画家的创作情况。当然,在此幅作品创作即将完成时,两位画家也专门请来提意见。总理在看完画高兴的同时提出了:"画面上这个太阳小了点儿,是不是可以再画大些?不然这个红太阳肯定显示不出它的雄伟,其象征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了”!两位画家画的红太阳原来只有排球那么大,听了的意见后,他们立刻改进,把巨画上端的红太阳画得比篮球还要大,这才让满意。"这些故事足以说明了国家领导人和画家们都高度重视此次创作并且要求作品立意明确、具高度象征意义!画面那鲜艳的初升红日,在银装素裹的原野中显得格外醒目、温暖。不仅提升了画面主题,而且加强了画面意境塑造,进一步明确诗意的宏伟蓝图,也是对新的国家形象和社会生活的歌颂。在继傅抱石、关山月之后,李可染将诗意山水画创作推向了鼎盛。我们以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为代表作品来进行研究。《沁园春.长沙》是李可染在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四年期间,以中的诗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的七帧山水画作品之一。这幅山水画立意在于表现诗中早期革命生涯中豪情壮志的英雄气概及为建好祖国的大家园的坚定信念。此画幅不大,为竖构图,通篇以红色朱砂调子为主,黑墨为底,层层积染,形成冷暖色对比,使画面既厚重又明快。通篇采用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挺拔,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纽带,用墨衬托出,顺势而下,贯穿整过画面且气息生动。山腰上下点有两处黑瓦白墙院落,错落有致地穿插在画面。有一小径自山涧从画面右侧直通山腰,有可居可游之感。其后主峰为山岳,居画面右边兀立,层峦叠嶂直通画的上端,占据了2/3的空间,气势浩大,大山后穿梭着绵绵起伏的小山增添了山石的厚重感。红色的丛林依山而植,为大地无限生机和遐想。李可染先生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来表达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为了画面秋意更浓,他大面积使用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富有丰收后喜悦气氛。该画有房屋,小路,瀑布作为点景对表达主题万山红遍起到了烘托作用,也同时给山村平添了几分谧静之感,这火红和谧静的结合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在诗词中有很多气势磅礴而又形象的语言,能激发画家的灵感和创造力。傅抱石、李可染等一大批艺术大师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创作了一大批诗意山水画经典之作,强化了当时山水画的社会性和教育性,为山水画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明晰的道路。2014年,据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诗意画展览介绍,他们展出的75幅诗词相关的画,涵盖了《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水调歌头•游泳》《浪淘沙•北戴河》等24首诗词内容,其创作时间也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些作品完整地体现了作为诗意山水画的发展过程。

三、诗意山水画盛行的意义

当时一系列轰轰烈烈诗意山水画的产生、发展和繁盛,一方面,主要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政策的产物;其二,是山水画家对题材进行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画家们深入生活写生、拓展视野、开阔胸襟的创作需要。其意义是它很好地表现诗意山水画的意境,抒发了一个革命家的英雄品格及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种既符合国家的文化发展方针和政策创作要求,又符合画家们表现意境的需求,通过它启发了许多后来中国画家的创作思路,从而为当时处于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画家开拓了获得成功的创作题材和新的图式。应当说,当时诗意山水画的出现,为中国画改造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和现实参照。画家们将诗意画引入到大众的审美领域,从而使诗意山水画在中国画改造中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并且也因诗意山水画的表现而在国画中得到了少有的重视和广泛的影响,也引发了人物、花鸟乃至书法、版画等诸多艺术领域来表现这一主题性创作,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这是他对美术史的重要贡献。诗意山水画作品点景和意境塑造,表现出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充分地表达了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它是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面貌反映,同时也树立了民族绘画审美新图示,是值得我们当下学习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邹跃进.作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时代美术及其中心观念[J].文艺研究,2005(9):107-116.

[2]傅抱石,关月山.万方歌舞声中谈谈我们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点滴体会[J].美术,1959(10):14-15.

沁园春范文篇8

乙:各位家属

丙: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甲:春华秋实,金风玉露,城西工业新城建设的累累硕果正向我们招手

乙:丹桂飘香,秋风送爽,中秋佳节踏着迷人的月色跚跚向我们走来

丙:是的,再过几天,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就要来临了。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一起分享团圆的时光。

甲:在联欢晚会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请街道党委副书记孟大善同志致辞。

1、(致辞)

2、《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乙、丙)

乙:(小结)非常感谢孟大善书记的致辞,相信我们陶朱街道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我们家属的大力支持

下,必将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下面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丙: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新时代的董永和七仙女,共同献上一曲《天仙配》,祝愿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有请方忠新先生和詹

幼裕女士

3、《沁园春.雪》(甲)

甲:(小结)这俩位真是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啊!

下面请听诗朗诵《沁园春雪》。有请章建平。

4、《一个爱上浪漫的人》(丙、甲)

丙:(小结)所有的汗水凝结成今天的果实,所有的努力印证了今天的成就。听完《沁园春雪》,让我们有了新的感慨:新城的开发建设体现

了我们陶朱人胸襟气魄的雄伟开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陶朱人!

甲:虽然都说女人爱浪漫,但我们乡镇干部的工作其实与浪漫一点也不搭界,下面请听由王铁明的夫人任海燕为我们送上的《一个爱上浪漫的

人》,来听听生活中的他们是如何的浪漫。

5、《吐鲁蕃的葡萄熟了》(丙乙)

丙:这是一个团聚的夜晚,人们在月下做着团圆美梦,人们在月下吟诗作对,人们在月下期盼美好,人们在月下无限遐想。

乙:这是一个欢聚的夜晚,一个生动的夜晚,一个快乐的夜晚,让我们随着欢快的乐曲一起舞动,欢迎孟舒婷小朋友上台表演新疆舞《吐鲁蕃

的葡萄熟了》

6、(幸运抽奖)(丙、乙、甲)

丙:(小结)优美的舞姿跳出了秋天丰收的美景,动听的旋律演绎了欢快的气氛。

乙: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这次联欢晚会设立幸运抽奖,在座的每一个家庭手中都有一个对奖号码,在联欢会进

行过程中,我们会相继抽取三等奖10名、二等奖6名、一等奖2名。每一个家庭都有中奖的机会,惊喜等着您。

甲: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三等奖的抽奖嘉宾:请街道工委主席王路林同志上台抽取幸运三等奖

7、《知心爱人》(乙)

乙:都说我们当公务员的最悠闲了,其实那是外行人说的话。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有状况,哪里就有我们乡镇干部辛劳工作的身影,辛勤取得

的成绩,都离不开我们干部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和温馨始终环绕在我们的周围。请欣赏由孟龙夫妇为我们带来的《知心爱

人》

8、《摸错了,摸错了》(甲、丙)

甲:摸错了,摸错了……

丙:是什么东西摸错了?

甲:还是让章钢根来告诉你吧!请欣赏快板《摸错了》

9、《城里的月光》(乙、丙)

乙:(小结)章钢根,您等一下,我还有个事情要“唠”一下呢,到时候等我们小魏十月分娩了,你可也不能摸错了欧!

丙:好。在听完朗朗上口的快板之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有请我们的王学秀委员。

10、(游戏)(丙、乙、甲)

丙:(小结)谢谢王委员的优美歌声。

乙: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先有请周海丽、陈均、邵宏英、寿才涛、郑丽娜、冯华均、周荣浩夫妇。(请抓紧时间,快点上台)

甲:下面我宣布一下游戏规则:

丙:(对猜对的***)老实交代,有没有做弊。

乙:(对选错的)建议每位夫人回家后好好的拷问拷问,“天天在摸的手还摸错,是不是常在外面乱摸,摸昏了头,坦白从宽,抵赖从严――

跪搓衣板”。

11、《天堂》(甲、丙)

甲:哎,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的徐剑森委员会不爱五泄爱千岛湖呢?

丙:不知道。

甲:等一下你们就知道了。请欣赏由徐剑森夫妇为我们带来的歌舞《天堂》。

12、《少林功夫》(甲、丙)

甲:(小结)这下知道了吧――因为千岛湖的姑娘会跳蒙古舞呀!

丙:噢,原来如此啊!

甲:大家都知道,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精品国粹,屠洪刚有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中国功夫》里面是这样说的,“卧似一张弓,站

似一棵松”,真正的少林功夫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请金柏舟小朋友。

13、《抽奖》(乙、丙)

乙:(小结)谢谢金柏舟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丙:下面又到了大家期待的抽奖环节。有请街道党委副书记孟龙同志为我们抽取幸运二等奖6个。

乙:(抽奖期间说)现在我们要抽取的是二等奖。看这幸运之神会眷顾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4、《金玉良缘》(丙)

丙:大家都知道,赵剑飞是专业的越剧演员,她的歌声曾传遍浙江的各个地方。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她来到了我们中间,在这团圆的日子里

,要为我们献上《金玉良缘》。请欣赏。

15、开心一刻(甲)

甲:真是名不虚传啊!要知道赵大姐是生、旦、净、末、丑样样在行,今天要不是时间有限,我们非得请她多露几手不可。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有请石春苗先生来给我们讲一段笑话。

16、《敖包相会》(乙)

乙:(小结)真是意犹未尽啊!

北方民歌往往以粗犷、大胆、嘹亮著称,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北国歌声。好,有请章建平、石月芳夫妇为我们演唱《敖包相会》。

17、游戏(甲、乙、丙)

甲:(小结)谢谢,谢谢他们的精彩演出,原来他们就是这样相会出来的。

乙:下面我们又要做一个游戏,有请方林、章颂贤、方伟康、袁寿苗、陈祖华、余幼凤、陈月芳、严小乐夫妇。

丙:因为我们今天来的都是一个个的家庭,所以我们今天安排的游戏都是考验夫妻间的默契程度的,那么刚才的那个游戏看来小夫妻还不够默

契,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相濡以沫、经历过风雨的老夫老妻们的默契程度。

乙:(游戏结束)真是玫瑰送给有情人阿!不管是少夫少妻还是老夫老妻,让我们真诚的祝福他们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携手走过未来的每一

天。

18、抽奖(甲、乙、丙)

丙:今天最最激动、最最期待的一刻就要到来。

乙:下面让我们有请街道党委副书记孟大善同志为我们抽取幸运一等奖2个。

甲:哎呀,就看今天这最后的两朵幸运之花花落谁家了。(穿插小调侃)

19、《明天会更好》(甲、乙、丙)

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过去,我们的畅想预示了灿烂的明天!

甲:成绩只代表过去,成功者贵在展望明天,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所有的陶朱人一同携手,共同努力,为创造我们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

不懈努力!

乙: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大家中秋快乐,祝所有的人月圆家圆人圆事圆团团圆圆,国和家和人和事和和和美美。

晚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

乙:各位家属

丙:各位来宾

合:大家晚上好

甲:春华秋实,金风玉露,城西工业新城建设的累累硕果正向我们招手

乙:丹桂飘香,秋风送爽,中秋佳节踏着迷人的月色跚跚向我们走来

丙:是的,再过几天,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就要来临了。今晚我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一起分享团圆的时光。

甲:在联欢晚会开始之前。我们首先请街道党委副书记孟大善同志致辞。

1、(致辞)

2、《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乙、丙)

乙:(小结)非常感谢孟大善书记的致辞,相信我们陶朱街道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我们家属的大力支持

下,必将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攀登一个又一个的高峰,实现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下面联欢晚会正式开始:

丙: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新时代的董永和七仙女,共同献上一曲《天仙配》,祝愿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有请方忠新先生和詹

幼裕女士

3、《沁园春.雪》(甲)

甲:(小结)这俩位真是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啊!

下面请听诗朗诵《沁园春雪》。有请章建平。

4、《一个爱上浪漫的人》(丙、甲)

丙:(小结)所有的汗水凝结成今天的果实,所有的努力印证了今天的成就。听完《沁园春雪》,让我们有了新的感慨:新城的开发建设体现

了我们陶朱人胸襟气魄的雄伟开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陶朱人!

甲:虽然都说女人爱浪漫,但我们乡镇干部的工作其实与浪漫一点也不搭界,下面请听由王铁明的夫人任海燕为我们送上的《一个爱上浪漫的

人》,来听听生活中的他们是如何的浪漫。

5、《吐鲁蕃的葡萄熟了》(丙乙)

丙:这是一个团聚的夜晚,人们在月下做着团圆美梦,人们在月下吟诗作对,人们在月下期盼美好,人们在月下无限遐想。

乙:这是一个欢聚的夜晚,一个生动的夜晚,一个快乐的夜晚,让我们随着欢快的乐曲一起舞动,欢迎孟舒婷小朋友上台表演新疆舞《吐鲁蕃

的葡萄熟了》

6、(幸运抽奖)(丙、乙、甲)

丙:(小结)优美的舞姿跳出了秋天丰收的美景,动听的旋律演绎了欢快的气氛。

乙: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这次联欢晚会设立幸运抽奖,在座的每一个家庭手中都有一个对奖号码,在联欢会进

行过程中,我们会相继抽取三等奖10名、二等奖6名、一等奖2名。每一个家庭都有中奖的机会,惊喜等着您。

甲: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三等奖的抽奖嘉宾:请街道工委主席王路林同志上台抽取幸运三等奖

7、《知心爱人》(乙)

乙:都说我们当公务员的最悠闲了,其实那是外行人说的话。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有状况,哪里就有我们乡镇干部辛劳工作的身影,辛勤取得

的成绩,都离不开我们干部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和温馨始终环绕在我们的周围。请欣赏由孟龙夫妇为我们带来的《知心爱

人》

8、《摸错了,摸错了》(甲、丙)

甲:摸错了,摸错了……

丙:是什么东西摸错了?

甲:还是让章钢根来告诉你吧!请欣赏快板《摸错了》

9、《城里的月光》(乙、丙)

乙:(小结)章钢根,您等一下,我还有个事情要“唠”一下呢,到时候等我们小魏十月分娩了,你可也不能摸错了欧!

丙:好。在听完朗朗上口的快板之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有请我们的王学秀委员。

10、(游戏)(丙、乙、甲)

丙:(小结)谢谢王委员的优美歌声。

乙: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先有请周海丽、陈均、邵宏英、寿才涛、郑丽娜、冯华均、周荣浩夫妇。(请抓紧时间,快点上台)

甲:下面我宣布一下游戏规则:

丙:(对猜对的***)老实交代,有没有做弊。

乙:(对选错的)建议每位夫人回家后好好的拷问拷问,“天天在摸的手还摸错,是不是常在外面乱摸,摸昏了头,坦白从宽,抵赖从严――

跪搓衣板”。

11、《天堂》(甲、丙)

甲:哎,你们知道为什么咱们的徐剑森委员会不爱五泄爱千岛湖呢?

丙:不知道。

甲:等一下你们就知道了。请欣赏由徐剑森夫妇为我们带来的歌舞《天堂》。

12、《少林功夫》(甲、丙)

甲:(小结)这下知道了吧――因为千岛湖的姑娘会跳蒙古舞呀!

丙:噢,原来如此啊!

甲:大家都知道,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精品国粹,屠洪刚有一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中国功夫》里面是这样说的,“卧似一张弓,站

似一棵松”,真正的少林功夫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有请金柏舟小朋友。

13、《抽奖》(乙、丙)

乙:(小结)谢谢金柏舟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丙:下面又到了大家期待的抽奖环节。有请街道党委副书记孟龙同志为我们抽取幸运二等奖6个。

乙:(抽奖期间说)现在我们要抽取的是二等奖。看这幸运之神会眷顾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14、《金玉良缘》(丙)

丙:大家都知道,赵剑飞是专业的越剧演员,她的歌声曾传遍浙江的各个地方。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她来到了我们中间,在这团圆的日子里

,要为我们献上《金玉良缘》。请欣赏。

15、开心一刻(甲)

甲:真是名不虚传啊!要知道赵大姐是生、旦、净、末、丑样样在行,今天要不是时间有限,我们非得请她多露几手不可。

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有请石春苗先生来给我们讲一段笑话。

16、《敖包相会》(乙)

乙:(小结)真是意犹未尽啊!

北方民歌往往以粗犷、大胆、嘹亮著称,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北国歌声。好,有请章建平、石月芳夫妇为我们演唱《敖包相会》。

17、游戏(甲、乙、丙)

甲:(小结)谢谢,谢谢他们的精彩演出,原来他们就是这样相会出来的。

乙:下面我们又要做一个游戏,有请方林、章颂贤、方伟康、袁寿苗、陈祖华、余幼凤、陈月芳、严小乐夫妇。

丙:因为我们今天来的都是一个个的家庭,所以我们今天安排的游戏都是考验夫妻间的默契程度的,那么刚才的那个游戏看来小夫妻还不够默

契,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相濡以沫、经历过风雨的老夫老妻们的默契程度。

乙:(游戏结束)真是玫瑰送给有情人阿!不管是少夫少妻还是老夫老妻,让我们真诚的祝福他们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携手走过未来的每一

天。

18、抽奖(甲、乙、丙)

丙:今天最最激动、最最期待的一刻就要到来。

乙:下面让我们有请街道党委副书记孟大善同志为我们抽取幸运一等奖2个。

甲:哎呀,就看今天这最后的两朵幸运之花花落谁家了。(穿插小调侃)

19、《明天会更好》(甲、乙、丙)

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们的努力创造了辉煌的过去,我们的畅想预示了灿烂的明天!

甲:成绩只代表过去,成功者贵在展望明天,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所有的陶朱人一同携手,共同努力,为创造我们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而

不懈努力!

沁园春范文篇9

二、不懈努力学习专科知识。工作之余广泛搜集专科资料,积极参加各项学术交流与研讨会,通常夜深人静仍在电脑旁浏览、阅读那深遂的专业文献,汲取精华、集众所长,善于归纳总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用于临床并服务于患者;

三、严格遵守国法军纪院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院,属于国防重点领域,容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时刻警钟常鸣、常慵不懈、纪律严明。每日早出晚归,无论寒风潇潇还是烈日炎炎,从未迟到早退,更未请假旷工。节假日也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传统,看更多范文请搜索浙江秘书网佳节也很少与家人团聚,任劳任怨、尽善尽美地完成门诊各项任务;

四、尊师重教,团结同志。尊敬学术前辈,遇到疑难问题不耻下问、谦虚好学,曾多次向我的敬爱的老师马大波将军与蒋博士请教;对待同志团结合作、热情友好、乐于助人。我科护士多是些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在工作中、生活上遇上难题总是向我倾诉,只要我能做得到的总是不辞劳苦、有求必应,至今她们只要有什么棘手的事儿都会来找我。

沁园春范文篇10

导课设计要符合教学的要求,是指课的导入必须围绕这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进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有助于学生在这一课中初步明确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等等。

所谓导课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导课方式。导课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别制约着导课方式的选择。

2.导课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导课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它既是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认真学习的条件之一,又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基础。因为有趣的学习能提高教学效率。

3.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至多五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如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就明确规定了一堂课“启”(即启发诱导、引入新课)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这是很有道理的。

掌握了这些原则,就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类型能较好的搞好导入:

1.形象演示法就是对适合学生表演的篇目,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表演才能,以形象的演示导入新课。如在讲《谈笑》一课时,我让几个学生课下先预习,上课时让他们分别演示了“笑逐颜开”、“抿嘴笑”、“撇嘴笑”、“咧嘴笑”、“眉开眼笑”、“哈哈笑”、“冷笑”、“狂笑”等各种表情,其他同学分别用表示笑的词语来描述演示者的神态。我也参与其中,对表演的同学,我是“笑脸相迎”,看到精彩的表演,听到精妙的描述,我有意夸奖,“拊掌”迎合同学们的欢笑,师生都“忍俊不禁”。一时间笑声充满课堂,大家轻松地学习新课,使同学们不知不觉进入到课程要讲解的内容中,快乐地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

2.创设情景法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上课时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你不妨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

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

3.前后联系法

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因为已有学过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上的词《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第三册)时,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如果说一节课是一幕波澜壮阔的生动话剧,那么教师的导语就是这幕话剧的引人入胜的序幕。若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以新颖别致、富有情趣的语言导入新课,必然会先声夺人,立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导课有一定的方法,但无定式,而且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导课方法将会不断的涌现出来,这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