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十篇

时间:2023-04-11 05:01:34

沁园春长沙课件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1

1.1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高中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篇课文中所展现的情景,对《沁园春•长沙》的印象较为模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笔下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壮阔之景直观呈现,在学生观看“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多媒体景象之后,就会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站在当时写下《沁园春•长沙》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篇课文内容,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心态和志愿,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黑板+粉笔”组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节省教师黑板上书写内容所浪费的时间,打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指导高中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劝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收集一些有关《劝学》这篇内容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劝学》这篇内容。

1.3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灵活借助多媒体技术中融合声像、图片、动画等一体的手段,能够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赤壁赋》这篇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PPT等软件,将《赤壁赋》的文字输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和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以往词赋学习所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适当的词汇拓展和练习,提升学生对《赤壁赋》的全面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总结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高中语文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趣而富含活力,对于高中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运用的意义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运用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营造更好的高中语文教学环境,为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快速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1.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高中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和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快速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更易于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语文思维等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1.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高中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篇课文中所展现的情景,对《沁园春·长沙》的印象较为模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毛泽东笔下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壮阔之景直观呈现,在学生观看“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多媒体景象之后,就会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站在毛泽东当时写下《沁园春·长沙》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篇课文内容,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心态和志愿,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黑板+粉笔”组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节省教师黑板上书写内容所浪费的时间,打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指导高中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劝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收集一些有关《劝学》这篇内容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劝学》这篇内容。

3.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灵活借助多媒体技术中融合声像、图片、动画等一体的手段,能够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赤壁赋》这篇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PPT等软件,将《赤壁赋》的文字输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和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以往词赋学习所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适当的词汇拓展和练习,提升学生对《赤壁赋》的全面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3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普及,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把现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相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网络多媒体可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有效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网络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网络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有效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网络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就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置身作品时代、情境,把握故事情节,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

1.1利用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纸质载体的阅读,相对单调,甚至有一些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底下。在信息时代里,由于网络多媒体信息量大、传输快,且形式多样,如果学生它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所以相对纸质载体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网络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适当地运用网络多媒体,来补充、丰富阅读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可设计成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

在第一个环节——诵读中:可让学生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打开课件后,屏幕上展示了与词作相配的古画、摄影图片,配合着古典音乐朗诵,并适时出现动态文字。在这样生动的情境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第二个环节——研读中: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诵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配图朗诵(有画面、音乐和朗诵),也可以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让学生通过诵读,展示自己对《沁园春·雪》意境的理解把握,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

在具体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其感兴趣且乐意做的课外作业,如通过网络多媒体查找某位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等相关资料。上网,是大多数学生都非常乐意做的事,让学生,以他们乐意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比较有兴趣,也就不会对学习任务感到厌烦,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网络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对象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局限于文字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这时,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快速浏览网页内容,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内容,尽可能少接触、不接触负面内容。

1.2利用网络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阅读,使学生产生愤、悱之情,产生阅读的急切感,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往的阅读教学,多采用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单一、老旧,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网络多媒体下的阅读材料的呈现,则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网站下载相同的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观点。如果有兴趣,又有条件的话,可以开设班级QQ群,语文教师及全体学生都加入这一QQ群,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可以在课堂上讲,可以在班级QQ群上讲,也可以只对教师讲或只对某些同学讲,从而使阅读教学的环境有了质的变化,让学生能就某一阅读内容的感受,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且不受空间的限制,还能有效保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加快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4

令人欣喜的三月终于来临,春天的帷幕哗的一下拉开了。在原野上,在河堤边,在公园里,是什么让我们一眼就认出了春天?勿庸置疑,是树!

树让眼睛享受到各种绿与五彩缤纷的盛宴,让呼吸中时刻弥漫着清新润泽的气息,枝头鸟儿的啁啾和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使冻僵的耳朵也渐渐复苏……

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在这个栽种下希望的日子里,我们是不是该给地球添上点绿色?要知道,树给予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哦。

1 人类沉默的守护者

对于万物之灵长,人类来说,沉默的树木是不可或缺的伙伴。树木能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能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使空气清洁、新鲜;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还能吸收各种粉尘;树林能减少噪音污染,树木的分泌物能杀死细菌。

麦当劳和“地球绿肺”

最近,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宣布拒绝购买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生产的大豆。也就是说,麦当劳公司将不再用那里种植的大豆饲养他们的牛和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种植这些大豆的代价是大面积毁坏有“地球绿肺”之称的亚马孙雨林。这片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丛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总面积比欧洲还要大。茂密的树木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使生态保持平衡,还起着净化大气、调节地球气候的作用。据计算,一亩树林放出的氧气够65个人呼吸,而亚马孙雨林释放出的氧气足够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呼吸。如果我们失去这些树木,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会遭遇环境改变带来的灾难。

海岸卫士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湾沼泽上的盐生森林植物群落。

2004年12月,可怕的海啸袭击了东南亚沿太平洋地区,泰国、斯里兰卡等过度开发海岸资源的国家受灾严重,而对红树林保护较好的孟加拉国遭到的破坏则较小。

红树林能有效地抵御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是海岸的天然卫士。

木头履带开进沙地

在清代早期,我国的科尔沁地区还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但现在,因为过度放牧,它变成了中国最大的荒漠――科尔沁沙地。

2000年6月,科尔沁沙地里缓缓驶来了几辆古怪而笨拙的卡车,它们满载着砖头,而轮子上都装着木板、铁丝做的土“履带”,这样就不会陷入沙里了。这些木头履带是一个叫万平的中年人发明的,他是一个治沙志愿者,决心在科尔沁沙地里建起治沙基地。

治沙的方法就是种树,树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万平先引进了沙漠原生的草本植物,然后栽种灌木和防风林,历经5年,终于在科尔沁沙地边缘恢复了生态圈,使沙丘不再移动,荒漠披上了绿色。

“室外空调”

夏天的时候,到处热浪滚滚;尤其在这样的大城市里,空调废气、汽车尾气、各种粉尘混合在一起,简直让人透不过气。可是一进我家院子,立刻感到一阵凉意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空气也特别清新,人好像泡进了一汪泉水里。客人们都诧异地说,你们家好像有“室外空调”啊!其实,“室外空调”就是我家的树呀。

我家院里有泡桐、梧桐、洋槐、玉兰、枇杷等等好多树,听说树不但能给人绿荫,还能净化空气、减少噪音呢。(百度 虫虫)

“森林是属于我的小小宇宙”

这句话是卢梭说的,但自从和妈妈在云南洗了森林浴后,我就常常念叨它了。

森林浴就是除去身上的衣物,在森林里身体,让皮肤充分地沐浴树木散发出来的各种能除菌、强身健体的挥发性物质,比如丁香酚什么的(这个名词是从当地的旅游宣传册里看来的)。

这里的森林海拔很高,有点冷。但步行了十多分钟后,我们身上都微微出汗了,于是就一件件脱去了衣服,只剩下小背心。我大口大口吞吐着森林里芬芳而清新的空气,树上的水滴掉在头上,让我不时激灵一下,又觉得很舒服。不一会儿,大家都浑身湿透了,但身体却充满了活力。(瞿静)

2 涵养心灵的绿荫

新几内亚拥有东南亚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那里生活着阿斯玛特人。阿斯玛特人的生活离不开树:穿的是树皮纤维织成的衣服,乘的是独木舟,住的是树屋,主食是西米棕椰树的果实,崇拜的是木雕的神像。他们是保留了原始生活方式的一群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现代人都是从林莽中走出来的,我们虽然已经不过丛林生活,但树始终为人类提供着涵养心灵的绿荫:它象征着质朴的生命、向上的力量、悠然的姿态,以及你能想到的很多很多……

不结果的果树

那时,和父母一起在南疆,住的是平房。院子好大,种满了各种果树和蔬菜,早晨一出门,清新沁人的气息立刻扑面而来,让人恨不能长出无数能够呼吸的器官,去接应所有的新鲜空气。

我去父亲单位玩,看到那里有好多待栽的树苗,有一棵纤细的有些枯萎的被弃在一旁,不知怎的,我的心怦然一动,问了管树苗的人,他说你拿去吧,我们不要了。我拿着那棵小树苗满心欢喜地跟父亲一起回家。路上,我跟父亲商量,帮我一起把这小树苗栽到院子里。父亲边骑自行车边望了树苗一眼,答应了。

父亲帮我挖了一个深坑,我像放宝贝似的把小树苗深深埋了进去,周围用小石头围了一圈,仿佛是小树家的小围墙……

我经常给小树浇水。不到一个月,我惊喜地发现,小树绿了,并且发出了新芽。一棵绝处逢生的小树在阳光和水分的滋养下开始茁壮成长。一年后,小树长成了大树,是一棵果树,一棵不结果的果树。叶子在疯长,花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唯独不结果。客人看到这棵树都会说一句:不结果,种它干嘛呀?

其实,结不结果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棵小树找到了自己的家,并且在认真而顽强地存活着,而且为人类遮风挡阳和吐出新鲜的空气,这就足够了。(纯懿)

树就是其中一种

每年春天,即使再忙再累,父亲也要植几棵树。在我家的后面,有一面缓缓的斜坡,父亲大都将树栽在那里。植树的时候,父亲的神情极其虔诚,他深深地弯着腰,仔细挖好一个不浅的坑,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栽种下去,然后轻轻地培土和浇水。那样子仿佛不是在栽树,而是在完成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在山坡上,有一棵梨树。父亲栽下它的时候,肯定在内心祈祷,希望梨树快快长大,结出丰硕的果实。可是事与愿违,几年过去了,梨树长高了,称得上枝繁叶茂,春天到来,满树都是洁白如雪的美丽花朵。然而,繁花落尽之后,梨树结出的果实寥寥无几,而且味道酸涩,难以下咽。父亲自然十分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迁怒梨树。父亲发现,梨树之所以果实酸涩,其实是土地贫瘠的缘故,并不是梨树的过错。有一年,梨树病恹恹的,原来上面寄生了许多虫子。父亲很心痛,忙着一遍又一遍地喷洒农药。而梨树,也不愿辜负父亲,一个劲地开花,一个劲地结果。

我家的房子很破旧,造一座新房成了父亲最大的心愿。有一年,父亲在山坡上栽了十几棵梓树。梓树长大后,是做房梁的上佳材料。可是,房子没有造成,父亲却因病永远倒下了。那些梓树,挺立在山坡上,它们大概不会想到,那个栽下它们的人已经走了,它们似乎还在等待――等待那个人回来,将它们做成房梁或者其他什么家具。

每当看见挺立风中的梓树,或者看见梨树将如雪的花朵年复一年地堆积在枝头,我就感到一阵颤栗从身体里掠过。我想,世界上有一些东西永远不会辜负你,永远不会忘记你,树就是其中一种。(毛云尔)

我家门前的树

我家门前有几棵树,它们陪我度过了最快乐的时光。我、好朋友茹和楼上的姐姐经常把皮筋拴在树上跳,别提多开心了!树上结果子,我就摘下来,捣得稀巴烂,奶奶问,我说我在做药呢!夏天,我就跟奶奶搬个小凳子,扇个小扇子,在树下乘凉。我还经常乘爸妈不注意,和一群孩子爬树呢!真希望永远和那些树在一起!(飞儿)

校园里的桂花树

在初中的学校里,秋天最显眼的便是那棵桂花树。花总是开得很茂盛,叶子总是墨绿色的。不论沐浴着清晨的阳光,还是傍晚的夕阳,那棵桂花树都是校园里最灿烂的风景。我们的教室离树很近,每时每刻都会嗅到甜蜜的花香。当我们走进校园,每每经过那里,立刻就觉得心里溢满了希望,幸福荡漾。我和朋友经常下了课就去桂花树边放松,有时候会摘些花朵放在口袋里,笔袋里。初三的生活是忙碌的,却又是那么快乐。现在我已经离开了,每当我看见桂花,都会想起那棵树,和那个我生活过的校园。因为,那里有我最珍贵的回忆。

(kittylovecat)

爷爷和玉兰树

在我出生的那一天,爷爷种了一棵玉兰树。后来爷爷离开我了,我就一直没有给那棵玉兰树浇水,可是玉兰树还是不停地生长。如今,我要仰起头才能看见玉兰树的树冠。看着洁白的玉兰花慢慢开放,我就会想起爷爷,在他慈祥的面容上,微笑是不是也如同花儿一样绽放呢?(冥灵泪)

链接一:树越来越少了

如今,全球的森林覆盖率已不足27%,而且森林面积仍然在减少。人类终因对森林的掠夺性利用尝到了苦果: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全球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淡水紧缺,到2O25年将有50个国家遭遇严重的缺水问题;全球每小时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大气质量恶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剧增使全球变暖,到21O0年,冰川的融化将使全球海平面升高144-217厘米,许多沿海地区将遭受灭顶之灾。

中国的森林面积为1.34亿公顷,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19位。

3 护树种树,刻不容缓

在地理图册里,森林总是被涂成养眼的绿色,地球的大部分陆地都被绿色覆盖着,这是个春意盎然的星球。然而,随着人类对各种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绿色正在被工矿、耕地、牧场一点点地蚕食。而城市里,为了盖更多的房子,修更多的马路,树也越来越少。将来的某天,学生们在为地图填色时,会不会根本用不到绿色?

如果没有绿色,我们的视野和心灵都会荒芜。大家一起来护树种树吧!

树栖少女希尔

红杉树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树种,最高可以长到110多米。它们也非常珍贵,只分布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希尔是一个美国牧师的女儿,当她听说太平洋木材公司决定砍伐一棵名叫“月亮”的古老红杉树时,就爬上了这棵树,宣布与树共存亡,使太平洋公司无法砍伐。这个坚强而执着的少女在18层楼高的树上一住就是两年多。每当冬季风暴来临,她只有一块蓝色帆布遮风挡雨。她无法洗热水澡,只能用一块湿海绵擦身。

终于,希尔的抗争取得了胜利,太平洋公司承诺永不砍伐“月亮”。希尔喜极而泣。

臭椿

家门口有两棵臭椿树,是楼上的小姑娘去年春天栽的,我也常去浇水,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出嫩芽,心中也充满了绿意。可是后来,这两棵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原来许多人以为这是香椿树,就把叶子采去打算用来炒鸡蛋。

小姑娘哭着写了个牌子:“这不是香椿!”旁边还画了个哭泣的脸,摆在小树底下。我被她那颗充满童真的心感动了,就在她不在家时帮她照顾小树。转眼一年过去了,小树底下的纸牌子早就没有了,可再也没人采过叶子。我想人们也一定被她的童真感动了吧。虽然这事不大,但足以让那些自称有素质的大人扪心自问一下。(百度山漫残枫)

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去折腾

小时候,有一次我在院子里面玩,发现仓库屋檐下有一棵小树苗,都已经成形了。我觉得小树在那里是不可能长高的,就兴致勃勃地把树苗连根挖起来,移到门外去了。第二天,我再去看,它的叶子都耷拉下来了。当时我就哭了,大声叫:“妈妈,小树死了,小树死了!”现在想想,对树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去折腾它!(百度郁郁清忻)

解救“屋包树”

邻居家是开小饭馆的,为了多做生意,他们在人行道上搭了一个简易房,把一棵梧桐树的树干包在了屋里,树冠就从房顶上戳出来。

前两天,园林部门的人来了,硬是把这间简易房拆了,因为要保护这棵梧桐树。我一看,它的树干上钉了好多用来挂东西的钉子,还积了厚厚的一层油垢,再仔细一瞧,它的叶子都有点蔫了!幸亏解救得及时啊!(百度大头针)

和保护绿色同样重要的,是创造绿色。今年三月,你种树了吗?

和小树比个子

六岁那年春天,爸爸拿来一棵小樟树的树苗。我兴奋无比,似乎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又多了一个小伙伴。当天,我小心翼翼地把小樟树种在婆婆家的院子里。

此后,我总喜欢把自己的心事告诉它,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我都会向它倾诉,有时候还傻里傻气地给它讲故事呢。

记得有一次,爸爸给我测身高,我和小树并排站,爸爸用粉笔在小树上画出我的身高。过了几个月后,小树就长得比我还高啦!真有意思!(南京市虹苑中学初二于蔚指导老师:汤翠屏)

我的桔子树

冬天的时候吃橘子,把橘子核噗噗地吐在门口的泥地上。春天到了,门口居然长出了一寸高的小橘子苗!我大叫着告诉妈妈,今年秋天有橘子吃啦――以前我以为,果树就是用果核种出来的。妈妈笑着说,橘子苗要经过嫁接什么的才能长出又大又甜的橘子。可是,就算不是又大又甜,又小又酸也行啊,总归是我种出来的啊!这么想着,我就把那几棵橘子苗移栽到朝阳的院子里了。现在,它们中的两棵长得有我高了,虽然没吃到橘子,但每年春天都会开出月白芬芳的花,每当我心情烦躁时,还会摘一片橘子叶,揉碎了闻闻那股强烈的橘子味。(百度沁凉的风)

热闹的植树节

只记得读小学时有一次植树节,我们班的十几个学生代表学校去烈士陵园植树,我很幸运地被选上了,别提有多高兴呢。当时又有人拍照,又有人录影,再加上好多领导都来了,那热闹劲,可把我们这些小学生乐坏了。现在想来,那天5个人一组植一棵树,加起来还不到20棵,而且坑都是事先挖好的,真是惭愧啊。(百度小弃)

假如你没有时间,也不知道在哪里植树,那么,捐植小树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2000年12月,抚顺女孩赵锐偶然从一本杂志上了解到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捐植小树苗、保护母亲河”大型生态环保公益活动。参与者只要捐赠5元钱,就可以购买一棵小树苗,由活动组织机构负责栽植在黄河岸边。从小就热心公益活动的赵锐计算,每月省下5元钱,每年捐购12棵小树苗,坚持5年,黄河岸边就会有她捐植的一片小树林。今年已经是赵锐坚持捐植小树的第六年了,赵锐准备和这项活动的组织者联系,去黄河边看她捐植的那片小树林。

以纸换树

在北京,“以纸换树”活动已经开展了两年了。居民可以把废纸送到指定的地点,这些废纸换来的钱将全部用于在黄河边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木材,如果“以纸换树”的活动能广泛开展,也许能补偿一部分为了造纸而砍伐的树。

链接二:手把手教你种树

第一步,挖坑。根据树根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

第二步,回填。种树前应该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5

1、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丁香花便露出了笑脸。那一朵朵白如雪、红似霞的丁香花开满枝头。远看,就好像丁香树的绿叶上浮起了一片片彩云。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春风轻轻地吹进教室,夹杂着几丝丁香花的香气,给严肃的课堂带来了几丝温馨,使人又一种很舒畅的感觉。

2、当和煦的春风吹醒大地的时候,小鸟在枝头高歌。小草冒出了嫩绿的枝芽,丁香花也张开了笑脸。仿佛在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3、每年初夏,丁香就长出桃形的叶子,不久便长满了米粒大小的花骨朵,像一串串弯弯曲曲的小火柴棍。过不了几天,就开满了洁白的小花。近看,那层层叠叠的花穗是由一个个精致的小花组成的。每朵小花都有四个水滴形的花瓣,两个一组,像一对对小翅膀,向空中伸展着,在绿叶的簇拥下显得俏丽、淡雅。

4、走来一看,它竟是那么小巧玲珑。它的颜色不像牡丹花的颜色多种多样,只有粉色和白色。它的花瓣很特别,有四瓣的,有五瓣的,六瓣的极其罕见。

5、秋天,丁香树的叶子慢慢变黄,伴着秋风飞旋着落下,就好像一只只枯叶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时,同学们便用落下来的叶子做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叶贴画。还有的同学,踏着落叶练习长跑,脚边就好像激起了一朵朵金黄的浪花。

6、丁香花的叶子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小桃子,紫丁香在这些小桃子之间露出了头。有的才露出两三朵小花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含苞未放,看起来像一个个大玉米棒子。

7、远远望去,在稀疏的绿叶丛中,时隐时现的丁香花好像在和我捉迷藏。微风吹来,那朵朵艳丽的丁香花摇动着自己美丽的身躯,多么像一个个害羞的小泵娘在翩翩起舞呀!

8、丁香不象牡丹雍容华贵,不象玉兰亭亭玉立,不象迎春灿烂夺目,但它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美丽。

9、这么多的紫丁香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起来像一幅很美的画。

10、丁香是优雅的、安静的、美丽的。丁香就象一个正在看书的小泵娘,头上别着好多沁人心脾的花朵和心型的叶片。好多人天天闻着丁香花中幽香的气息,却忽视了它的存在,它那么小却散发出那么浓郁的香气,是多么神奇呀!

11、这花有多香呢,坐在三楼教室里上课,就能感到馥郁的花香一阵阵的指望鼻子里钻,使人心旷神怡,如醉如痴。这花有多美呢?他们一朵紧挨着一朵,就像许多穿紫裙的小姐妹紧紧的拥抱在一起,一团团,一簇簇,清风吹来,远远望去,就像一片子运载飘动。那一对对桃形的叶子,鲜绿鲜绿的,纵横交错在花间。()花香夹杂着绿叶的气息,弥漫在校园里,使人感到多舒畅啊!

12、夏天,丁香花慢慢凋谢了。这时,绿绿的叶子下的树阴便成了我们休闲的好场所。上完体育课,我们便坐在树阴里的蓝凳子上聊天,常常是到打了上课铃才回班。课间,常常有一些淘气的小男孩爬上树,摇着树干让树叶落下来,一边说:“天女散花啦,天女散花啦!”

13、丁香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丁香花的叶子挨挨济济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小桃子,紫丁香在这些小桃子之间露出了头。有的才露出两三朵小花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绽开了笑脸,有的还是含苞未放,看起来像一个个大玉米棒子。

14、走到里面,我看见了一棵丁香树,远远望去,就像一株株落满晶莹雪花的圣诞树,圣洁而诱人。近看,那层层叠叠的花穗是由一朵朵精致的小花组成的,每一朵小花有四个水滴形的花瓣,两个一组就像一对可爱的翅膀,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美丽、淡雅。

15、我爱丁香,爱它的优雅,爱它的美丽,爱它的安静,爱它沁人心脾的幽幽香气,更爱丁香团结的精神。

16、在那一片不大的空地上,却开满了丁香花,它那香味沁人心脾。今人一醉不已。不禁使我想起了王冕的诗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7、冬天,下雪了,丁香树的叶子已全部落下,光秃秃的树枝上盖着的白雪显得格外耀眼。晶莹的雪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远看,那一片片似云的雪宛如丁香花在开放。

18、再看那丁香树,远远看去,就像一株株落满晶莹雪花的圣诞树,圣洁而诱人。近看,那层层叠叠的花穗是由一朵朵精致的小花组成的,每朵小花有四个水滴型的花瓣,两个一组,像一对对小翅膀向天空伸展着,又朝观赏它的人们伸出一双双小手。在绿叶的簇拥下显得美丽、淡雅。闭上眼睛深深吸一口,就好像到了梦一样的香海中。风一吹,那幽香被送得很远很远……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6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成才

随着我国学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创新,高中的语文教学也不断地改革以适应当前的教育趋势,高中学校语文老师自发组织,分析目前高中的语文教学情况,主动探究新型的语文教学方法,用乐观的教学态度和新型的教学策略,使高中语文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价值和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现实情况的清楚认识和探究,教师首先要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解剖分析,然后讨论和研究适合目前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与策略。

一、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现实情况的分析。经过学校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学习的调查试卷表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科目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对语文的兴趣降低,学生的语文现代文解析能力、文言文阅读水平下降,而且表示语文学习的难度增强,在高中虽然对语文在不断地研究学习,但是看不到学习的效果或者只有小部分的收获。这样导致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对语文的学习态度也变得浮躁,可见,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急需解决。另外,在对高中语文科目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本身的能力构造和语文知识水平的影响,有些同学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表现出了语文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如果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在倍感压力的情境中呼吁、感慨,学生没有成就感是很可怕的,这就会导致有些学生放弃某些重要知识,长期发展下去,这种不负责的学习态度就会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越来越低,严重影响学校教育学习的目标。

(2)高中教师教学现实情况的分析。高中的语文教学,学生作为教学课堂主体,对语文科目的自学能力很重要,同样,语文教师的解析和指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有的老师这样想,高中学生的自律自学能力能够自己完成语文教学,不需要教师对学生实行管教措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对学生进行管教,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缺乏互动,这直接会影响教学成效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策略,促进他们勤奋积极地学习语文。

二、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现状的相应对策

高中语文教师应主动的探讨和深思熟虑,仔细对高中语文教学现实情况进行解析研究,进而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通过运用适合目前高中教学的教学方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期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乐趣无穷。通过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了解,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提升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综合水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以后的学习生涯里,对学生都会有很好的帮助。

(1)采取措施影响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学习态度。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实际结果,自信积极的学习心态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学习当中。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前期,务必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态端正,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态度的纠正,保证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积极的互动,有效地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解决生活或心理上的困惑,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一颗热爱语文的心进行学习。

(2)高中教师要合理充分地利用新的教学模式。高中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建立在高中语文教师本身教育教学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因此,语文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语文教学技能和语文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首先,教师要进行任务型的语文教学方式。任务型的语文教学方式是相对现实相对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语文教师布置适合、规范的学习任务来激活高中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模式考虑问题,这种语文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起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推动高中生对语文学习态度和观念的转变,从而有助于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沁园春·长沙》前,选择先给学生布置以下的学习任务:第一,可以进行资料查询,简单介绍一下文章作者,并举例他的另外一些文学成果;第二,提前预习《沁园春·长沙》,清楚文章大概是讲什么;第三,找出《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方向,明确了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展开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整个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表现,每个学生有他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和习惯,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采取主动自主的互动模式,促使学生课堂互动环节的积极性,让高中语文课堂形象生动活跃起来。

例如,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时,就需要师生间的充分互动,使学生学习变得活跃,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讨论,共同分析课文,探讨任务;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出文章的写作主旨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但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主动探讨适合目前语文教学现状的教学方法,为更好地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为培养学生成才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J].华章,

2011(10).

[2]王俊伏.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J].中国现代教育

装备,201l(10).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7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导课 导课设计原则

一部作品,一出长剧,如若开头新颖别致,便能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语文教学中的导课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导语,并运用得法,讲课就会象吸引力很强的磁石,把学生课前分散的心一下子吸引过来,收聚在一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上。同时,导语精练,设计得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兴趣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因为由兴趣引发的潜能是无穷的,它犹如火种,一旦被引燃,就可以爆发出无穷的潜能,可以说,导课艺术是语文教学中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设计好的导课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如下导课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导课设计要符合教学的要求,要有针对性

导课设计要符合教学的要求,是指课的导入必须围绕这一课的教学目的要求进行,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有助于学生在这一课中初步明确将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么学等等。

所谓导课要有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本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及教师自身的特点去选择导课方式。导课方式的选择,最根本的还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别制约着导课方式的选择。

2.导课要有趣味性,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导课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它既是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认真学习的条件之一,又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基础。因为有趣的学习能提高教学效率。

3.导语要短小精悍

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悍,一般两三分钟至多五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如自学辅导教学模式就明确规定了一堂课“启”(即启发诱导、引入新课)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五分钟,这是很有道理的。

掌握了这些原则,就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种类型能较好的搞好导入:

1.形象演示法就是对适合学生表演的篇目,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表演才能,以形象的演示导入新课。如在讲《谈笑》一课时,我让几个学生课下先预习,上课时让他们分别演示了“笑逐颜开”、“抿嘴笑”、“撇嘴笑”、“咧嘴笑”、“眉开眼笑”、“哈哈笑”、“冷笑”、“狂笑”等各种表情,其他同学分别用表示笑的词语来描述演示者的神态。我也参与其中,对表演的同学,我是“笑脸相迎”,看到精彩的表演,听到精妙的描述,我有意夸奖,“拊掌”迎合同学们的欢笑,师生都“忍俊不禁”。一时间笑声充满课堂,大家轻松地学习新课,使同学们不知不觉进入到课程要讲解的内容中,快乐地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

2.创设情景法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演员是老师,观众是学生。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让你的观众被你的台词所吸引,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上课时如何创设情境导入这首气势恢宏、高唱入云、笔力遒劲的豪放词之力作?你不妨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在这里,他还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词,观赏古人笔下的赤壁,聆听古人心灵的独白……

再看《再别康桥》的导入:古人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毫无雕饰,这样的创设,让你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

3.前后联系法

前后联系,即前后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因为已有学过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上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高中语文第三册)时,这样的方法导入也许会更好: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学生们驾轻就熟,便会顿时激起高昂的学习兴趣。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8

――谈现代诗歌教学

平川中学 罗邦明

曾经被诗的国度冷落一时的诗歌,又重新回到了它应有的文学位置,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上,出现了大量的诗歌,特别是大批现代诗歌的入选,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对现代诗歌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呢?应该从诗歌的特点着手,诗歌是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的,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用形象、凝练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感情,即语言――意境――情感,只要抓住了诗歌的特点,上课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对于语言指导诵读,对于意境指导品味,对于情感指导体验,就能够走进诗歌的内核,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语言――诵读。

在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到“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今天外语越来越热的时候,在母语逐渐受冷落的时候,要达到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就得另劈蹊径,而诗歌这一体裁就为我们的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载体。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人对诗歌的语言是如此的重视,所以我们在诗歌的学习中,应从诗歌的外壳――语言入手,层层深入,才能得到诗歌的真谛。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特别适合诵读。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帮助学生品味名篇佳作、培养语言功底的最佳方法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古人也知对诗歌的学习重在读,所以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己去读,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诵读,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诵读。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沁园春 雪》(毛泽东)中“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这些字都是多音字,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读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这些字音读准,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前提。

其次要读出节奏。由于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诗歌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如《沁园春 雪》(毛泽东),它虽然是现代诗歌,但它是在古词牌下填写的,具有古体诗的音韵和节奏,这自然不必说。而其他的现代诗歌,同样具有鲜明的节奏,如《雨说》(郑愁予)“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诵读时特别要注意读出节奏,在这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重音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只要我们将诗歌的重音和节奏准确地读出来,那么诗歌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第三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诗歌的语气靠语调来表现,语调与诗歌的情感也紧密相连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通过语调的高低缓急来表现诗歌的语气。如《沁园春 雪》(毛泽东)可归纳为豪放派的诗歌,它的语气应该是高亢的;而《夜》(叶赛宁)表现的是夜晚的静谧美丽,它的语气应该是舒缓的;《星星变奏曲》(江河)第一节写的是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那么语气应该是热情的,而第二节写的是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世界,语气应该是低沉的。

二、意境――品味

诗,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这一规律决定了诗歌必然具有意境,对诗歌的学习,关键是怎样走进诗歌的意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诗歌也是如此,对于诗歌的意境,重在品味。

对诗歌意境的品味,可以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味,通过语言这个外核走进意境这个内核。如在《星星变奏曲》(江河)中“总写着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风吹落了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诗本是美好的,充满诗意的,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它是光明的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苦难的”,尤如“颤抖的星星”,感觉不再美好,而是“像冰雪覆盖在心头”,不仅如此,“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又被“风吹落”了,通过对这些语言的品味,我们就可以感受作者营造的意境,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吹落了,可见“夜“的黑暗与深沉,猖獗肆虐和冷漠无情。

诗歌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具体的意象,对意境的品味,可以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品味来进行。如《夜》(叶赛宁)“河水悄悄注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我们可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进行品味,四个意象“河水、松林、夜莺、长脚秧鸡”,在此时是“悄悄流入”、“失去喧响”、“歌声沉寂”、“不再欢嚷”,一切显得是那么的安静,营造了静谧、美丽的意境。但通过对比的,我们不难想像它白天的喧嚣。对四个意境的仔细品味,不仅能够把握它所营造的“夜”的意境,也能感受到它所暗示的“白天”的意境。

意境的美离不开景与情的结合,我们可以从情与景中去品味作者营造的意境。如《沁园春 雪》(毛泽东)的上阙,“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一意境,雄伟壮阔,气吞山河。那长城、那黄河,既是形象可见的景,更是包涵丰富感情的景。长城、黄河,是北国特有的景,是作者登高远眺之景,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物,对他们的赞美,就是对伟大民族的赞美,在此,情与景就有机的融合,构成一个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意境。

意境的品味,离不开想像和联想。优美的意境能够诱发读者的想像,而丰富的想像又能把读者带进更为广阔、更加生活的意境。如《沁园春 雪》(毛泽东)的“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是虚写的景,是作者想像的景,我们也可以通过想像去品味作者所营造的意境。通过想像,我们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少女姨样的妩媚动人,这样一副美丽动人的图画就深深地映入我们的脑海,也会给我们留下美的感受。

三、情感――体验

新课程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新课标第四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作家赵丽宏写道,“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选入教材的诗歌,大多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诗言情”,它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和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

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我们只要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这能充分吸收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精神营养。

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可以通过对诗人的了解着手,走进诗人,走进诗歌,如《沁园春 雪》,作者是毛泽东,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巍巍昆仑是他的笔,浩瀚大地是他的纸,长江的浪是他的墨,隆隆的炮声是他的韵脚……”可见他的诗是何等的豪迈,作为一位革命领袖,诗词中始终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在他很多的诗歌中都有体现。了解了作者后,我们读到“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诗句,就看到革命胜利后那美丽的图景,也看到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那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也会激励着一颗颗年轻的心,激荡着一腔腔沸腾的血。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毛泽东的诗词,如《水调歌头 长征》,《沁园春 长沙》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诗人那宽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必胜的信念,也此来促进个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可以通过同类题材的比较来进行。如上《天上的街市》(郭沬若),另外与课外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相比较,同样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背景,郭沬若诗中想像的是二人在天上过着宁静闲适的生活,真是人人羡慕的神仙伴侣;而在《迢迢牵牛星》中,两人却隔天河而相望相思,“泣涕零如雨”的爱情遭遇令人叹息不已。一经比较,学生很容易就进入诗歌的情感之中,同时也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了体验之后,教师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具体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你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感受”,“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在这种平等的环境中,学生多了一种“自我感”和“亲历感”,少了一分“压抑感”和“紧张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诗歌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就会畅所欲言。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9

关键词:新课程、比较、鉴赏。

《教学大纲》中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考试说明》中也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的诗歌教学中不能就诗论诗。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学会”上,还要在“会学”上下功夫。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且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要求。

在诗歌鉴赏中,适当运用比较的方法,包括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较,不同诗人诗作的比较,不同诗篇整体的比较,不同诗篇局部的比较,诗与文的比较等等。通过比较,更容易理解文章,把握文章的内容、写作思想、感情、特点等。

一、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较。

1、《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比较。

两首词的词牌名相同,所以词都是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字数、平仄相同。

比较它们的题目,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长沙”地名,一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大概是离长沙时所作。“雪”,点明时令,描写冬天的景色。

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的比较。

“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1]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2]

在鉴赏诗歌之前应该尽量利用各种资料,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理历程和精神世界。

《如》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一》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倾诉相思、别愁之苦。

《声》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

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同一题材不同诗歌的比较。

(一)不同诗篇整体的比较

例如《天净沙・秋思》与《沁园春・长沙》比较。这两首诗歌都在描写秋天的景色。

在教学时候我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1、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秋思》。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直接领导了湖南的运动讲习所,创办全国农民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长沙》。

确定朝代、风格,为后面分析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作铺垫。

2、表现手法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两者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前者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静与“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之动相结合,后者将“枯藤”“老树”之静与“流水”“西风”之动相结合。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秋思》白描仅用“枯藤”“瘦马”寥寥数笔以体现景物特征。选景 萧瑟、凄清、没有朝气 ,色彩 暗淡、枯黄 ,以哀景写悲情为主,也有乐景――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但也是在写哀情。

《长沙》细描“浸染”“碧透”等词描景精致,选景 有生命力、有气势,色彩绚丽、热烈,以乐景写豪情。

通过上面的比较,就更好的理解了:马致远是“断肠人”所以是哀情,是豪迈的青年革命者所以是“豪情”。那下面的思想感情的分析,就是学生自己总结了。

3、思想感情。

《秋思》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游子漂泊他乡时的苦楚乡愁。

《长沙》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表达了词人对反动派的蔑视和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

教学结果:通过这两首诗词的比较,课堂气氛活跃,因为《秋思》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首诗,他们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落实了教学目标,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会产生畏惧感,原来和初中的知识是有联系的,使他们对高中语文学习更有兴趣。

(二)不同诗篇局部的比较。

例如《李凭箜篌引》和《琵琶行》的比较。

两首诗歌都是描写音乐,但却各有秋千。此仅就描写音乐的部分进行局部的对比:

《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进行两个方面的比较。

1、表现手法。

《琵》主要用正面描写。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弹奏中指法为“拢”、“捻”、“抹”、“挑”,将结束时指法为“收拨”、“画”。写乐曲旋律变化是由舒徐流畅到逐渐沉咽,由间歇停顿到激越雄壮,最后是戛然而止。

《李》主要用侧面描写,通过幻想境界的反响,烘托出了箜篌奇异变幻的声音。

2、创作方法。

《琵》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主张而写成的。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客观描写歌女动作、音调变化、演奏场景、当时环境。

《李》用的却是浪漫主义的方法。诗中多用想像和夸张,从长安城外到长安城内,从地下到天上,作者纵横驰骋,毫无阻碍,他笔下乐声的力量,不仅穿云裂石,而且可驱神使鬼,这样神奇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真使人惊心动魄。

教学结果:音乐是抽象的,但通过比较学生能进入到这两首描摹的音乐意境中,去感悟诗歌的美。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诗歌的比较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标准化、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而且能够活用教材,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呢?

首先,抓住比较的范围。

对同一诗人不同诗篇的比较。如前面提到的李清照的三首词的比较,让我们知道了“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同一题材不同诗篇的比较。如李白的《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可以进行比较。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李贺的《梦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理解诗歌主题、情感。

其次,要选择好比较的点。选准对比点是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可以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表现手法、诗歌意境等方面去比较。

近几年高考诗歌“比较型”鉴赏题已悄然走进高考命题中,这值得我们关注。

最后,在进行比较教学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比较的范围和角度的确定由阅读的目的来决定。

2、比较,要找出阅读材料中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类比找出相同点,通过对比找出不同点。

3、比较时,思维必须要有条理性,特别是做宏观比较时,应有比较的侧重点。

4、阅读中,要随手做好必要的笔记。比较阅读中的笔记形式。可以用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文章的形式,要灵活运用。

总之,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乐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

沁园春长沙课件篇10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建立在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之上

兴趣是一种能够对一件事进行持之以恒的热爱的力量。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动力便靠这种力量维持。这正如伟大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的“所有与智力相关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对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来说,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如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一样,“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之前,必须首先让学生有对知识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兴趣,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动力之所在。只有获得自主参与的渴望,学生才能真正主动地进行长久的自学活动。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并不考虑学生是否存在兴趣,一味地以知识灌输的形式向学生施压,学生的感受如同被人强行向嘴里灌注汤药,即便这药是知识,也难以下咽。这不仅不会产生教师希求的学习效果,还会增长学生的厌烦心理,语文教学更是岌岌可危。因此,教师的教学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自身,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一切的活动才能有效施展,包括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这里,教师可运用多种手段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可以是故事导入、悬念设置、情境创设等方法,也可以是活动性极强的实践研究、活动游戏等等。这些都能调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获得兴趣,有自主学习的渴望。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我们感受作者万千感受的同时,又看到橘子洲的绚烂丰富色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红透,百舸争流”,这些景磅礴大气,作者从各个角度远眺、近观、俯瞰、仰视而观得,具有空间构图的感觉,让人读来会进入一种空间情境。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以作者的情景描绘作为基础,进行想象的再创造,感觉自己置身那样的情境画面之中,感受景物的同时,去感悟此境此景所要吐露的心情。每一个学生都是喜欢无拘无束地对外界加以感受的,这使他们浑身细胞张开,迎接外物对自己的洗涤,这同样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其更有自主的意识进行学习。于此,自学能力也随之培养起来。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随学生参与意识的强化展开

课堂既是学生个人的,也是学生群体的,个体欲望的膨胀带动学生别于他人的创造,这避免了学习活动中出现的“人云亦云”,但是,这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不合群,过分自主化,使课堂看起来像一盘散沙,教师难于驾驭,更不能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所以,要使学生带着个体的力量涌入到一个轨道上,这一轨道代表着学生的共同目标,在共同目标下,课堂展现出群体性,学生互相参与共同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这不仅锻炼了其自学能力,潜移默化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利于其今后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使其看到不同个体力量合成的整体力量的重要作用。如何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群体共同涌入到一个共同的轨道上来,这不是教师,而是一个需要学生共同来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可运用多种方法。以高中语文为例,教师可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以任何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视角都是自由的,但在小组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生的思维、视角综合,这一点并不能消弭学生的自主性,自学能力依然会在这种互相参与中形成,并且比个体性的自学更添了一分准确性,在相互配合中,学生也会更加完善自己的自学方法。还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虽然以描绘长沙的秋景为始,但并不是以长沙的秋景而终,作者还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生活进行回忆,其中,也对中华民族的前途进行了乐观的抒发,表现以天下为己任的凌云壮志。让人读来激情满怀。为了让学生能在互相的参与之中实现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分小组进行各种方式的问题解决。“任何一首词或诗,其情与景都不是分开的。对于这首词,你认为景是如何与情对应的?”问题提出,各小组以不同方式展开讨论,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有小组将描写的句子分成段落,前三句指明时间、地点、环境,然后是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橘子洲头的秋景,作者所有的感情都是在看到这景之后吟哦出来的,所以,景是与情相对应的。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要进行思维、视野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