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案十篇

时间:2023-03-30 12:50:21

印度教案

印度教案篇1

高校一直是投影机厂商非常重视的市场,如何能够掌握高校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众多厂商最关心的问题。近日,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了《中国高校教师投影使用现状及偏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对比度、稳定性、亮度成为高校用户选择投影机的三大标准。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对北京、上海、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等9个区域的近3000名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此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教学素材搜集分析等形式,充分了解了投影机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现状,为将来高校投影机采购提供了数据支撑。

“此次调查的目标是通过了解教师日常使用投影机教学的状况,从而得知教师对投影机教学的真正需求,以总结出未来选购投影机的参考指标,让投影机能真正符合并满足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真实需求。”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李海霞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得知,在教学过程中,文字文本位列教学投影内容的第一位,有超过一半的教师使用文字内容占其教学内容的60%以上。为清楚呈现文字内容,对比度跃升为选购教育投影机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该调查报告中还具体展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需投影的教学内容的使用情况和应用体验。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投影机已成为重要教学工具。在教师的投影机使用频率方面,有75%的教师每周使用3次以上投影机辅助教学,其中有20%的教师甚至每天都在使用;在区域方面,以上海和内蒙古的教师使用投影机最为频繁。

在所有被调查的老师中,高达67.5%的老师(共1819位)将“文字内容”选择为“其教学过程中投影最多的内容”,超过一半的老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文字内容高达60%以上,甚至有30位教师认为其教学中的文字内容达100%。不难看出,文字内容是当前教师授课中最常用于投影的教学内容。

有45%的受访教师认为,图片内容是其教学内容中位列第二位的投影内容。但是在这些教师中,88%的教师使用图片的比例小于40%,甚至有近1/4的教师使用图片的比例不足20%。

在文字的投影效果中,85%以上的受访教师最看重的投影效果是“线条清晰度”和“画面对比度”,只有13%的教师认为“色彩”很重要;而在图片和视频的投影效果中,大部分专业的教师认为“画面流畅度”和“画面对比度”最重要,只有21.1%的教师选择“色彩”最重要,选择“色彩”的主要是艺术类教师。

教师们普遍认为“稳定性”、“亮度”和“对比度”是最重要的三大指标,但是当前投影机的这些指标却是教师们最不满意的。为此,教师们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希望投影设备的使用更为便捷智能,与教学更好地融合;希望进一步改进投影机的功能,提高亮度、对比度,实现使用时无需考虑环境光的影响等。

德州仪器DLP中国区前投产品部门业务经理周军表示:“清华大学的这次调查报告展示了来自高校教育用户的心声以及最真实的需求,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他们的现实教学中,由于文本教学内容的比例很高,其对于对比度,尤其是原始对比度的要求则更为真切。DLP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高原始对比度,提供更深的黑色和明亮的白色,即使在有环境光的室内,也能够满足教师对文字文本清晰投影效果的需求。我们将继续关注教育用户对投影产品最真实的需求,期望能通过我们的技术满足他们在应用中的需求,进而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满意度。”

打印服务有Wi-Fi也有NFC

――三星利用NFC(近距离无线通信)让打印体验更舒服

无线打印一直是众多厂商提升用户打印体验的一个法宝,但是传统的无线打印都是基于Wi-Fi的,需要用户事先进行网络连接,并进行设置之后才可以打印,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NFC连接+Wi-Fi直连打印。

近日,三星了支持NFC连接+Wi-Fi直连的黑白激光打印机ProXpress M2880和彩色激光打印机ProXpress C1860。这些打印机可以为中小型企业用户提供更加简单快捷的移动打印服务,并拥有出色的打印速度――黑白打印机每分钟28页,彩色激光打印机每分钟18页。

这两款最新产品所具备的NFC与Wi-Fi直连技术,可以让用户仅需用手机轻触打印机,即可方便、安全地打印出所需图片、文档、电子邮件和网页内容,无需像过去一样先要加入局域网才可以打印。

用户在使用之前,只需要在谷歌应用商店或者苹果应用商店免费下载打印应用程序,就可以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体验移动打印服务。三星Galaxy用户甚至无需自行下载,就可以通过手机内置的“打印”按钮直接打印。此外,用户还可以在ProXpress系列打印机上通过谷歌云打印服务实现随时随地的打印。

除了无线打印之外,三星还面向有更多需求的用户推出了打印服务,包括三星XOA(eXtensible Open platform Architecture,可扩展开放式平台架构),基于网络的开放平台,为不同行业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而且,三星公司重申其对于全球独立软件开发商、独立软件供货商、合作伙伴如Ringdale和Equitrac实施战略联盟计划的郑重承诺。

XOA是一款灵活而强大的可以在打印机和多功能数码复合一体机上运营商务解决方案的开放式平台。但是,因为它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较高,过去该平台只能在A3复合机这样的高端产品上才能使用。

为了让更多用户可以体验到这一服务,三星最近了XOA网络平台,由于是基于网络服务器,因此不需要用户拥有高端设备就可以使用。XOA网络平台可以与更多不同的设备兼容,从低端的A4一体机到高端A3数码复合机,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应用商务解决方案。

三星深知中小型企业用户需要可定制化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以便在保证打印安全和效率的同时满足处理具体文件的打印要求。由于中小型企业用户通常缺乏像大企业客户可以直接获得的大规模资源,经济实惠、易于管理的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印度教案篇2

关键词:印尼新秩序 伊斯兰学校 伊斯兰银行 宗教法庭法 婚姻法

一.新秩序时期对伊斯兰教育系统的改善

印尼宗教事务部为了管理伊斯兰教教育设立了三个部门:(1)伊斯兰教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委员会,直管伊斯兰教大学;(2)伊斯兰学校发展部,管理伊斯兰教初级、中级、高级教育。(3)伊斯兰公共学校部,管理由文化教育发展部运营的公共学校中的伊斯兰教育。这些部门对于印尼伊斯兰文化十分重要且具有战略性意义。伊斯兰教育的发展是通过建立伊斯兰学校以及加入公共学校平衡世俗教育来实现的。伊斯兰学校由宗教事务部管理,名为国立伊斯兰学校(madrasah),同级可被公共学校认可。国立伊斯兰学校是公立学校和伊斯兰习经院(pesantren)之间的媒介。国立伊斯兰学校课程里里同时兼有宗教科学和普通科学,从国立伊斯兰学校最高学院毕业的学生,还可以参加公共大学的入学注册。

另外,大学的等级体系和国立伊斯兰学校等级一致。如,国立伊斯兰初级学校(MIN)与初级公共学校等级相同。除国立伊斯兰学校等级之外,宗教事务部还建立了国立伊斯兰研究所(IAIN),以此在大学级别上继续教育和研究。国立伊斯兰研究所的目标是:1.确保专家在法律、教育、社会精神需求上的有效性;2.培养更多在伊斯兰研究上可以参与印尼国家发展的学者和知识分子;3.扩大影响力。国立伊斯兰学校的等级由伊斯兰学校发展委员会管理,国立伊斯兰研究所则交由伊斯兰高等教育研究所委员会管理。国立伊斯兰研究所的W生不仅有来自国立伊斯兰高级学校的毕业生,也有一些来自普通学校的毕业生,这部分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

二.印尼穆斯林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

自1970年代,“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新秩序”政府的特征。在印尼语中,“发展”并不是一个新的术语,不过自1970年代以后,它通常指“社会经济发展”。这与发展政策一致,发展政策指苏哈托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五年发展计划,即“PELITA”。由于“旧秩序”时期经济的不稳定引起国家生活质量低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长期规划(25-30年)里的首要任务。[1]

自从1969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以来,印尼发生了显著的进步,不仅是在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宗教和文化方面。然而不同地区间仍存在严重经济不平等,尤其是在爪哇岛和其他离岛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另外,富人与穷人之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也变得更加明显。过去几十年间,这种分配不均,在许多国家的社会变革中成为一个普遍特征。这种经验说明在发展规划中政府的能力对于社会的穷人是有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得交给政府解决。社会力量的最大参与,特别是知识分子,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为此印尼穆斯林知识分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十分好的解决办法,并且提供了一些关于发展进程的分析,他们提供伊斯兰教的发展理念,强调规范价值的重要性――伊斯兰财产是发展规划的基础。[2]他们中的一些还处于贫困中,希望可以通过伊斯兰教概念解决它。例如天课税就是为处理此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制度。其他人对此问题的关注则是放在印尼的银行体系上,提出建立一个伊斯兰教银行体系作为传统体系的替代品。大部分穆斯林认为传统银行体系涉及到高利息,而现存的伊斯兰银行体系,一直努力建立金融协议来避免高利息,所以可以在印尼建立伊斯兰银行体系。自从“新秩序”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天课税和伊斯兰银行已成为印尼穆斯林知识分子最为关心的问题。

天课税(zakah)的问题与贫困和基金会(Bayt al-Mal)问题紧密联系。天课税是由圣训提出的社会和宗教责任,它向富人征收个人纯收入2.5%的税来帮助穷人,同时在每年丰收月向所有穆斯林征收特别天课税――开斋税,即向每位穆斯林征收2.5千克的粮食或者同等价值的货币。除了天课税外还有救济税(charity)、消费税(spending)和瓦克夫(waqf)。这些税都是穆斯林公社(ummah)的经济来源,穆斯林公社不仅是为了帮助贫困人民,它更重要的目标是为其他社会配置(如,教育,培训,康复,就业政策)提供资金。

作为富裕穆斯林的义务,天课税是穆斯林社会潜在的经济来源。通过天课税,穆斯林将能够提升经济增长,同时维持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公平。为了管理和发展这个穆斯林机制,必须有一位在穆斯林社会中很有威望,并且有能力管理税务的领袖带领,这样伊斯兰法规定的天课税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受惠者(贫困人民)的需求,更是为了让他们摆脱贫困,由受惠者转变成施惠者。[3]为了达到这种长期的转换――穷人变成富人,穆斯林普遍认为穆斯林金库和基金会是最基本的。

基金会是为穆斯林公社募集资金和物资的一种金融机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最贫困的那一部分人提高生活水平和人生价值,也是为了整个穆斯林团体与伊斯兰法保持一致。基金会最初以股份制公司的模式成立,主要帮助最早一代穆斯林生活。从宏观经济层次来看,基金会通过创造更大的经济影响力,能使天课税的管理更加有效。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样的机构应该和当地政府合作,并在其中担当引导者、管理者和资助者。政府也应该锻炼管理人员的技能。基金会还应该为穆斯林社会提供其活动和活动管理委员会报告的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成文出版给政府和穆斯林社会。

实际上,在印尼某些地方也已经存在了相似的机构天课税管理组织(BAZ)。天课税管理组织已经连续在印尼的某些省份成立,例如亚齐省(1975年)、西苏门答腊省(1973年)、南苏门答腊省和楠榜省(1974年)、雅加达(1968年)、西爪哇(1974年)、南加里曼丹(1977年)、东加里曼丹(1972年)、北苏拉威西省和南苏拉威西省(1985年)。这个机制有三种特别的运行模式:(1)重点放在天课税和开斋税的征收(西爪哇)。(2)强调救济税、消费税财产所有权的管理(雅加达)。(3)关注伊斯兰教救济的管理。这三种模式似乎已经发展成成熟的基金会模式――依据伊斯兰教法来募集和管理社会救济。亚齐省的宗教救济金组织就是例子之一。穆斯林推进发展这个组织的作用和意义是为了发展穆斯林公社生活水平。他们可以使用资金来推动新的就业领域,训练专门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其他生产企业,以此促进穆斯林公社的繁荣。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银行利息和银行体系。穆斯林认为应该优先处理银行利益和伊斯兰银行体系的问题,当时有大量国家和地区层面的伊斯兰经济研讨会,这些研讨会大部分都是讨论银行利息是否可以与伊斯兰银行利息相比。尽管银行利息问题还未能解决,但是对此已经有几种不同看法――将它定位为清真认证的,或者紧急状况可允许,或者虽然无罪但是不被认可的,或者是非法禁止的。

Ahamd M.Saefuddin在他的《当代经济制度危机中的新希望》中提出要建立一个具有免息体系的银行的替代模型。文中,Saefuddin提出一种可以在不同层次运行的经济活动的合作形式,例如在双方共同承担风险情况下,金融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合作贷款。一种形式被称为穆达拉巴(盈利共享),它规定银行向一方提供存款,另一方则提出筹办项目,其成本和耗损案协议双方分摊。一种形式被称为穆拉巴哈(成本利润销售),它规定银行给某方自助贸易时,发放实物贷款或代购商品,通过标高价格进行结算获得利润。另外,还由一种非盈利模式如股份参与(与银行家共享资金)、租赁合约。因为这些模式仍存有疑问――是否他们是一种法律规避,是否是克服高息的合法形式。研究这些模式和理解伊斯兰银行运行模式是十分必要的。[4]

1990年8月芝沙鲁亚会议上,印尼乌来玛委员会再次提到要在这些理念之上建立一个伊斯兰教银行机制的想法。会议最后与会者任命了印尼乌来玛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目标是建立免息银行。在同一个月的雅加达印尼乌来玛委员会国家会议上重申了这个决议,接着委员会提出了方案实现计划。苏哈托对此计划持欢迎态度。他将银行命名为印尼银行(BMI)来代替委员会提出的名字,印尼伊斯兰银行。苏哈托管理下的潘查希拉穆斯林慈善基金会(YAMP)为印尼银行注资30亿卢比。另外苏哈托及其家族下的其他社会基金每个为其注资10亿卢比。印尼银行的原始资金大部分由印尼企业家、国家企业、和私人企业提供。正是因为穆斯林在印尼银行注资获益匪浅,所以印尼银行的资金在很短时间(少于三个月)内达到110亿卢比。随后印尼银行在1991年11月在雅加达正式建立。

现代伊斯兰经济发展理念是由Saefuddin和Rahardio提出,以解决社会经济不平等的替代方案。该理念认为应该在发展政策中考虑到规范价值和宗教价值。天课税的管理、其他穆斯林救济金的管理和伊斯兰银行体系的实现正是论述穆斯林公社是如何积极参与发展进程同时实施伊斯兰教义的例子。

三.伊斯兰教法案的通过

在伊斯兰教法律事务上,印尼政府同样提出一些国内法和规章制度,其中两条直接与伊斯兰体系有关――1974年婚姻法和1989宗教法庭法。政府设立这些制度是为了与整个印尼社会的制度形成一致。在国家层次上创立一个婚姻法和宗教法庭法的念头自殖民时期就有了,自那时起为了实现这个念头代代人开始努力。然而,在这些事务上达成一致是十分困难的任务,因为人们的宗教和政治理念具有差异性。

首先介绍婚姻法。因为旧的制度不再适合,1968年后新秩序政府向议会提交了两项法案。然而由于议会内非穆斯林派别的反对,这两项法案并没有通过。所以在1973年政府再一次提出一项新的婚姻法,同时撤回了之前的两项法案。该法案被批准的过程十分缓慢并且面临了许多困难。因为反对意见不仅来自非穆斯林派别还来自伊斯兰派别,困难在于法案被穆斯林认为其本质更接近世俗主义。除了第一条,所有的条款都忽略了从宗教方面考虑婚姻,而穆斯林占据了印尼人口大多数,他们一致认为婚姻是由伊斯兰法制定的制度。

谈及婚姻的有效性,法案指出如果它是在政府指定婚姻登记者之前执行那么它就是有效的,而没有从宗教角度提及婚姻的有效性。法案同样声明信仰和宗教的差异并不是婚姻的阻碍,然而在伊斯兰教对于这一点有明确的条例。此外,这个法案也不承认宗教法庭的存在,但是在1970年议会就已经通过了一项有关司法基本条例的法律,在这项法律中指出伊斯兰法庭是印尼司法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尼大学的一位法学教授Ismail Suny总结道,这个法案完全与伊斯兰准则对立,因此与穆斯林的期望相去甚远。它没能反映印尼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而印尼社会主要由伊斯兰团体构成。所以,这个法案没能实现“四五宪法”中提到的最重要的条件。[5]法案的条款同样意味着自荷兰殖民时期就存在的宗教法庭的结束,一直以来宗教法庭被认为与印尼其他司法系统――民事法庭、军事法庭、公共行政法庭是平等的。

为了获取更多对法案修订案的支持,所有派别开始积极游说和咨询乌来玛以及许多伊斯兰组织。政府的立场似乎也变得缓和,并且开始考虑穆斯林所提出的修改意见。[6]许多建设团结党和穆斯林社会反对的问题都全部重新修订来适应伊斯兰法。在修改的新法案中,有关宗教法庭的条款和它在法律执行中所处地位都有明确提及。有些有疑问的条例进行了小幅度的修改――增加了某些政党的信仰或宗教其自身的准则。最后在1973年12月22日举行的全体会议上经过口头表决通过了这项修订法案。法案由总统在1974年1月2日正式颁布,名为“1974年印尼共和国一号婚姻法”,被人称为“1974年婚姻法”。

其次介绍宗教法庭法。宗教法庭法是在1989年12月通过的,它是1974年婚姻法的补充后续,它帮助了1974年婚姻法的进一步实施,重申了印尼宗教法庭的地位和存在。自从1974年婚姻法开始实施,宗教法庭的势力逐渐扩大,地位更加重要。例如,1980年在印尼有258个宗教法庭和571个法官,而在1988年这个数量增长到了301个宗教法庭和1223个法官。[7]

一直以来宗教法庭都没有单独的法律来规定它的结构、权力以及宗教法庭的审判过程,也不曾有可做司法裁决参考标准的成文的宗教法(伊斯兰法)。关于这些事务的处理条例都是零碎、不y一的。当宗教法庭的权力和普通法庭的权力相冲突时,宗教法庭会面对审判的困惑,尤其是婚姻法实施后。所以,宗教事务部联合最高法院在1985年提出了一个联合计划来解决这个难题。该计划的目标是制定有关伊斯兰婚姻法、继承法、瓦克夫法的条款,同时为伊斯兰法庭起草一份审判程序的制度。这个目标在1988年实现了,并且在1989年1月28日由宗教事务部部长代表政府同意了这份草案。

宗教法庭法经议会批准后,印尼乌来玛委员会立即举行了专项论坛来讨论此法案。伊斯兰组织、妇女组织和青年学生组织的领袖们、穆斯林知识分子以及乌来玛都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成功组织了一个团队来规划一份详细的内容以改善法案,并且最终被议会批准。

宗教法庭法和婚姻法之间有明显的差别。1974年婚姻法是由司法部代表政府提出和起草的,宗教事务部、乌来玛和伊斯兰组织领袖都未能参与其中。草案几乎没有注意宗教准则,相反,它更多反应的是一种世俗主义精神,毫不在乎印尼大部分都是穆斯林的事实。与之相比,伊斯兰组织、穆斯林知识分子和乌来玛全程参与了宗教法庭法的建立,同时由宗教事务部直接管理,印尼乌来玛委员会在其中扮演咨询的角色,该法案的建立是公开的,人们可以及时观察它的发展。因此,穆斯林的努力在完善法案过程中是无效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出尽管政府总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来限制宗教对国家事务的影响,然而与“新秩序时期”第一年相比,后期政府对伊斯兰教的态度变得更加宽容。政府与伊斯兰势力达成共识,即将伊斯兰教势力止步于个人事务,两者在新秩序后期走向和谐。

注 释

[1]Hal Hill, Unity in Diversity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Singapo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3.

[2]Howard F.Federspiel, Muslim Intellectuals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d.,1992,p.11-112.

[3]Howard F.Federspiel, Muslim Intellectuals and National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d.,1992,p.109.

[4]潘世杰,伊斯兰金融及特点初探,《中国穆斯林》,2014年第6期。

[5]Suny Ismail,Islam a System of Law in Indonesia, Jakarta University,1981, p.20.

[6]Mudzhar Mohammad Atho, Fatwā's of the Concil of Indonesia Ulama A Study of Islamic Legal Thought in Indonesia 1975-1988,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1990,p.109.

印度教案篇3

有个根本问题是,当印度社会还留有种族和种姓歧视的“遗产”时,惟才是举作为进步的一个标准是否难逃厄运?那些鼓动平等权利法案的人是庸医劣方呢,还是真正提供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印度的“保留地”方案是一个故意释放的烟幕,因为它允许政府巧妙地掩盖问题的真相,也就是让印度弱势群体获取接受初级教育的机会。假如印度的穷人能够享有充分的初级教育,也就没有必要在高等教育和其他领域为他们设置保留地了。

任何一个能够阅读迷篇文章的印度人都应该感觉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印度的政客已经成功地将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口截留为十足的文盲(他们都是穷人和病人)。决策者不是考虑如何为所有人提供高质量的基本教育,而更关心颁布一些基于种姓歧视的措施来获取短期政治利益。

从58年前独立以来,印度已经投资了数十亿卢比来实施五花八门的教育政策,但是普通初级教育仍然糟糕透顶。根据国家教育规划与管理研究所2005年的一份报告,印度8.1%的小学没有教室,17.5%的小学仅有一名教师。此外,76.2%的学校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4.6%缺电。有电脑的小学不到总数的4%。

同样,设立在孟买的非政府组织“布拉罕”在对28个邦和联邦属地进行调查之后了2005年度教育状况报告。报告显示,7至14岁年龄段的儿童35%不能进行简单的阅读,41%不会解答简单的两位数减法题或除法题。政府的政策不是为未来准备受过教育的劳动大军,反而导致了文盲和不识数人口的增加。

印度历届政府常常宣称达到了多少识字率,但最新公布的调研报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对政府公布数字的严重怀疑。初级教育的情况如此糟糕,那么弱势阶层的将来还能获得什么机会呢?据中央教育顾问委员会成员拉伊纳说,印度6到14岁的儿童有2亿,他们当中有8千万根本就没有上学。剩下的1.2亿中,只有两个万预计会上到10年级,其余的都会在不同的年级相继辍学。实际上,总理辛格也于近期对“一年级的儿童中只有47%能够上到八年级”这一事实备感沮丧。

在国家公共最低保障项目中,政府已经保证将教育财政支出增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6%。然而,近年来教育支出却稳步下降,从2001到2002年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下降到2002到2004年度的3.8%,2004到2005年度则降到3.5%。

高质量的教育是一个国家能够给予其人民惟一的、也是最好的资产,但是政客们的兴趣看起来在别处。毕竟,具备实际读写能力的人口比例仅仅是37.5%,他们可以通过酒精、通俗口号和恐吓来操纵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的选票。做到这一点,对政客来说并不难。

反对“保留地”的抗议活动,对那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人来说,不仅判断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除非他们能站出来,为所有的印度人争取更好的教育,否则,反对种姓优先的抗议活动只会增加局势的紧张程度,以及卖出更多的报纸而已。印度穷人的生活,则没有任何改善。

印度教案篇4

关键词:印第安人 教育 相同点

民族教育比较是用世界的科学思维观点与方法,利用相关的理论与科学技术,对比当前世界不同国家、区域的民族教育现状;采用多思维角度,教学民族教育的不同点、相同点教学比较,探讨民族教育共同规律及发展总趋势,以推动各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达到提高各国办学质量和文化科学水平服务的目的。古代罗马知名学者塔西陀对比较研究具有深刻认识。他说过: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比较研究法现已被广泛运用于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比较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加拿大和美国都是美洲的大国,印第安人很早就在这两个国家土著。将这两国的印第安人教育状况作一对比,探讨这两国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的共同之处,以便借鉴外国少数民族教育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民族教育的办学质量。

一、两国印第安人居住区具有宗教学校

早在加拿大成立联邦时,在魁北克的新教徒和其他地区的罗马天主教徒,都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开设了各种宗教学校。在1949年纽芬兰加邦时,就有8种不同宗教的派别通过多种方式保留了自己开办在中小学中开办教会学校的权力。除公开由教会主办的教学会学校之外,加拿大的宗教教会还出资管理着国内近50%的私立学校。这种私立学校招生率还高于公办学校,但私立学校的规模比较小,在校生人数不足200人的点总数的75%。[1](P615)

在美国,无论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学校,都同教会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宗教组织都主办过印第安人的学校。例如,公理会教士脱诺尔(Asa turner)与耶鲁学院的同学组织了耶鲁神职工作队,在伊利诺斯州开办了文实学校。此后,又在阿华州设立了教会学校。又如,浸礼会教士派克(John Mason Deck)在印第安那州伊利诺斯州和密苏里州开办过几所星期日学校。[2](P699)在高等教育中,教会组织创办大学的实例也很多。例如,美国浸礼会国内布道团(The American Baptist Home Mission Society)曾经投资资助印第安人民族学院。这些民族大学虽然不完全是为印第安人大学生设立的,但应该有不少印第安人大学生在其中就读。

二、印第安民族学校都开始了双语教学

在世界各国,凡是存在少数民族的地区,学校教育中绝大数都有双语教学。这是语言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在加拿大,由于民族的繁多,流行英语、法语和其他各种民族语言。在加拿大,土著的印第安人由于历史的悠久,有“第一民族”之称,他们说不统一的语言,约有60种之多。因此,印第安人认为自己分属不同的民族,当地的一些人类学家也赞成这种观点,但在《加拿大印第安人法》中,官方一律称他们为“印第安人”。为了加速多元文化主义教育,联邦政府大力支持双语教学。官方为各省和地区提供双语教学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资金。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为各省双语教学提供了2.96亿加元,从法律上讲,加拿大的“权利和自由”规定本国青少年可以运用本民族的母语或其父母祖辈的语言,到学校学习文化。在语言种类上分析,在魁北克省内的85%的人讲法语,而在新不伦瑞克省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讲法语,而其他地区绝大多数人讲英语。语言的不统一,使得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双语教学就十分必要。[3]

美国由于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语言种类繁杂。早在1664年英国人踏上美洲殖民地时,在北美大陆就有18种不同国家的欧洲和500种印第安语言了。因此,在印第安人学校进行双语教学非常必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议会颁布了《双语教育法》。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全国中小学的双语教学仍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在印第安人的学校,除了学习印第安柴罗基部落语言外,还要学习英语、德语、法语、挪威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联邦政府对双语教学的学校管理还比较严格。据一份白宫教育问题分析小组于1981年的调查报告,符合政府的标准双语教学项目不是很多。[4](P23-26)但是,我们认为,在印第安人等有色民族的学校中,开展双语教育,对于加深各民族这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印第安人学习英语、法语等外语的能力,肯定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比较教育的研究是一个涉及面广的学术问题,由于对比的角度不同,视野的范围不同,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上述所述,仅仅是笔者的一言之见,深入研究外国教育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借鉴外国的教育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

三、均有促进印第安民族教育发展的法律

加拿大的民族结构中,印第安人、梅蒂人和纽特人等土著民族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族。2013年的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表明,该国共有土著民族九十八万人,为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其中印第安人,占百分之六十二。[2](P672)由于加拿大联邦政府不设教育部,教育管理实行高度的地方分权自治,在各省均设有教育部管理印第安人的教育。虽然如此,联邦政府还是通过教育立法的形式来对印第安人的教育实施宏观管理,例如,1911年,印第安事务部颁布了《印第安法》,规定7――15岁的印第安青少年必须接受初级的义务教育。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联邦政府又颁布了《由印第安人控制的印第安人教育》,该法规主要是针对印第安人对白种人外来文化的抵制现象、企图采用印第安人自己办学校、自己选用本民族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等措施,来转变印第安人对外来民族控制教育的思想观念。设法由“对印第安人进行教育转变为由印第安人自己进行教育 ”[5](P65-68)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虽然表面上由印第安人管理学校,聘用本民族的教师,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上仍采用白种人的制度。此外,教育经费不足、缺乏本民族的教育体制和教学人才,也使印第安人的教育事业面临重重困难。[6](P177-180)为了促使印第安人能够进入大学学习,政府的《印第安事务和北方开发部法案》,规定对印第安少数民族攻读大学,提供援助资金,包括学费、书费、交通费和生活补助费。又如,二十一世纪初,加拿大教育部门制定了《2001年土著学生奖学金、大学奖学金方案》,每年向印第安土著民族大学生提供200万加元的奖学金,奖学金种类多达400多种。[7](P3)

除联邦政府外,各省政府也制定了法律、法规来推动印第安民族的教育事业。例如,加拿大萨省(Saskatchewan)于1999年颁布了《土著民族高等教育与培训行动计划》,为提高印第安人的识字率和升学率,培养他们大学毕业就业的技能和技巧;2000年,加拿大阿尔伯塔省颁布了《加强联系:阿尔伯塔政府土著民族政策框架》等法规文件。

在美国,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民族。目前主要集中在亚利桑那(Arizona)、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mia)、新墨西哥州(New Mecico)和俄克拉荷马州(Oklahoma)等四个州,约有300个部落。随着印第安人反对各族歧视运动的开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第安人的教育逐步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视,国会通过一系列促进印第安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法规。例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颁布的《印第安人教育法案》,三年后,又颁布了《印第安民族自决与教育援助法案》(Indian Selt-Determination and Education Assistance Act)。[8](P6-12)前一法案是美国建国后首部专门为印第安人教育制定的法案,主要目的是通过联邦政府经济上对印第安人保留区的学校和入学儿童提供补助。此后,通过修改法案的形式,鼓励发展印第安人居住区的学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并调动教师开发设计双语课本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印第安民族自决与教育援助法案》从政治角度调动印第安民族参与本民族的政治活动,以维护本民族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为达到这一政治目标,联邦政府允许印第安部落和政府的印第安事务局可以签订契约,开办由印第安人自己管理的契约学校(Contract Schools)。

为了发展印第安人的高等教育,国会于1978年又通过了《部落自主社会学院援助法案》(Tribally Controlled Community College Assistance Act ),由于该法案主要涉及印第安部落高等学院的办学,故又称《部落学院法案》(Tribal College Act)。

四、两国的印第安民族都受过联邦政府的“同化教育”

在加拿大,学者汉普顿(Eber Hamptom)认为,印第安人的教育有五层含义,其中之一就是“同化教育”,所谓同化教育是指白人使用自己的教育方式,为达到白人同化其它民族而对外民族进行的教育。

在加拿大,从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对土著民族实施了同化教育。殖民者的目的是要通过文化教育来强制性地“驯化”土著印第安民族。用欧洲西方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同化印第安人。就是在加拿大独立后,联邦政府推行义务教育,要求印第安人子女入学,但却规定一切学校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是欧洲的传统文化,课程计划中没有印第安民族所需要的课程。结果,造成不少印第安中小学生逃学。[9](P49)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加拿大政府对印第安民族实施“同化教育”政策的时间是在约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同化教育政策是欧洲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在教育上的表现。联邦官员带着民族自我中心论的偏见,一贯认为本民族的文化高雅,而印第安人的文化落后,因此,对印第安民族而言,他们应该抛弃传统文化,接受欧洲人的先进文化。

美国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采取教育同化政策的时间,一些学者认为是在1880――1934年。在这一时期,美国白种人通过派遣传教士到印第安人地区开办学校。美国基督教团中的不少传教士都是早期开办印第安人学校的先锋。例如,京士伯格(Cyrus Kingsburg)深入到田纳西州的柴拉基部落(Cherokees)、华虚朋(Cephas Washbum)和芬尼(Alfred Frinney)到阿肯色州长的柴拉基部落进行传教和开办学校。[10]1-2此外,联邦政府为大力推进各地的同化教育,还设立了专职人员负责贯彻和实施联邦政府的同化教育计划,以便进一步改进印第安人的教育。他们还把印第安人中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送进高等学校学习,培养具有同化素质的医师、律师和教师。到了1916年,联邦印第安人事务局还为印第安人学校在课程上,设计了园艺、养禽、工本、种植、制乳、烹饪、缝衣等课程计划。企图加速同化教育的发展。

由于加、美两国同化教育政策普遍受到印第安人的抵制,两国联邦政府从20世纪中期开始,把教育政策从“同化”转为“自治”和多元化教育。

五、均设立印第安民族自治学校

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长期进行了争取本民族教育自的斗争,迫使联邦政府于1972年通过了一项新政策,即政府专门开办由部落控制的学校(Band-Controude Schools)。此项措施在印第安人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不但印第安人可以逐步掌握自由的教育权,而且印第安人的代表在学校董事会也取得了应有的地位。据统计,1984――1985年间,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子女中,有22.8%在部落控制的学校就学。[11](P34-38)加拿大国内的教育自治政策同政治上的自治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了土著民族自治州。较早成立自治政府的是塞切尔州和克里――纳斯卡皮州。在自治政权的建立后,印第安人的传统图腾艺术、固纽特人冰屋等优秀文化也在学校中得到了宣传。1992年在夏洛特城召开的宪法修改会议上,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保护和发展土著民族的语言、文化、经济、土著地位。

美国印第安人的教育自治运动,早在南北战争结束后就开始了。例如,皮拨代教育基金(Beabody Education Found)、詹尼斯教育基金(Anna T・jeanes Found)和斯列特教育基金(John Slater Found)投资数万美元为少数民族办学校。

美国在二战后五、六十年代后,随着民权运动的高涨,印第安民族争取教育自治权的斗争也进一步深入。由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1954年对布郎托皮卡教育局一案作出的判决,认为黑白人分校接受教育是违反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从而使1896年联邦政府实施的黑人与白人“隔离而平等”是违法的。此后,美国印第安人教育权和教育自治权学校日逐增多。[12](P72-77)1964年,立法部门颁布《公民权利法》,禁止财政机构向实行歧视印第安等少数民族的大学提供经费资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世界.62个国家教育概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15.

[2]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72-699.

[3]王英杰.加拿大语言规划关注语言平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3-3(6).

[4]陈青.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强制同化教育政策概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23-26.

[5]胡锦山.二十世纪美国印第安人政策之演变与印第安人事务的发展[J].世界民族,2004(2):65-68.

[6]屈书杰.美国黑人教育发展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177-180

[7]曹迪.多元文化主义视角下加拿大土著民族语言教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4(10):3.

[8] D・Chauers,1980,Isolation and Krainofif:The Case of the American Ind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in Educational Researcher,9:6-12.

[9]阮西湖.加拿大民族政策的两个转折点:多元文化主义和土著人自治[J].世界民族,1999(1):49.

[10]候晓宁.20世纪美国印第安人的同化教育政策[J].现代交际,2012(4):1-2.

[11]林志鹏加拿大印第安人民族教育的历史发展概况[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6):34-38.

[12]杨光明.美国印第安部落自治的演进及其启示[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72-77.

作者简介:

印度教案篇5

社会科学认为宗教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宗教的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顾名思义,宗教文化指由民族的宗教信仰、意识等所形成的文化,表现在不同民族在崇尚禁忌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视野下国际差异的主要来源。

二、宗教文化与市场营销

宗教对国际经济发展、市场状况的影响,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很大差别。在宗教色彩浓烈的国家和地区,不了解当地宗教的情况,对有关的宗教要求、规定或禁忌不清楚,可能无法开展营销活动。宗教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购买商品的选择、购买行为模式等,都有深刻的影响,不同宗教环境会给营销带来不同的机遇或限制。

营销环境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如上文所言,宗教文化是全球视野下国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它涉及不同宗教间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崇尚禁忌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受伊斯兰教影响,中东国家的妇女除了在食物购买方面具有发言权外,其他购买决定都由男性做出,而且在伊斯兰教中,银行的利息被看而非物质上的获取,只有修行才能实现精神上的涅盘,这对国际营销活动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儒家思想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强调“忠、孝、信”,使得东方国家在国际营销活动中更迂回,更强调集体的作用和关系的重要性。对集权的高度忠诚以及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很好地解释了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经济腾飞。相反,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把此行为看成是对人权的牺牲和剥夺。

在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时,宗教文化对企业的营销活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否处理好营销活动与目标市场当地宗教文化的关系往往成为决定营销活动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企业可以利用目标市场的宗教信仰发现新的市场,但也有一些案例呈现了企业活动与宗教文化相悖结果失败的教训。

三、反面案例:“味之弃”和索尼

企业应采用适用于独特宗教因素的营销策略,在关于产品、定价、促销及渠道的战略制定中,必须对国外市场的宗教文化因素保持敏感性和适应性,根据其特点,将原有产品的某些方面,如成分、名称、价格等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市场需要。

在国际营销史上,曾发生过日本人有使用猪肉提取成分生产味精而触怒印尼穆斯林的事件。印尼人口2.1亿,近90%是穆斯林,根据穆斯林教义,他们不能食用猪肉及含猪肉成分的食品制品。味精是印尼人普遍食用的调味品,日本“味之素”公司宣称他们所生产的味精适合穆斯林食用,主销印尼等国。而该公司在生产过程终究纸里包不住火,最终真相被披露.事件震惊了印尼全国,引起民愤,印尼穆斯林们指控这家日本公司犯有欺诈罪,把它告上了法庭。事后这家日本公司只好将3千吨含有渚肉提取成分的味精回收,并公开向印尼顾客道歉,经济和形象蒙受了巨大损失。

另外一个经典的案例来自电子产品大亨索尼。索尼进入泰国市场的电视广告上,开始佛祖释迦牟尼法相庄严,闭目凝神,潜心修炼,纹丝不动。然而,当佛祖套上索尼收录机的耳机之后,竟然喜笑颜开,在佛堂上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佛祖之威严和宗教之虔诚荡然无存。泰国是“佛教之国”,这则广告亵渎了佛祖,触犯了泰国国教,激起了泰国人的愤怒。最终,泰国政府强令索尼公司立即停播此广告,同时规定,一年里任何公众媒体不得刊登有关索尼的信息,给索尼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这两则反例看上去性质相同,即都是违背了当地的宗教文化,但本质上又有不同。索尼的做法是想要投机取巧但是弄巧成拙,“味之素”则是明知宗教禁忌却顶风作案。

味之素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把宗教禁忌“当回事儿”。触犯到国际目标市场当地的宗教文化有可能对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灾难性后果,这应该是每一位营销人员都七、须谨记的事情,不可违背。当然,作为企业,对于差异化的文化给予起码的尊重是最基本的事情。

笔者在索尼的案例中学到了另夕卜一句话一要对宗教文化保持足够敏感,宁可不做、也不能错。宗教文化在宗教信徒心中是意识形态一样的存在,要把触犯当地宗教文化的一切可能扼杀在摇篮中。在正常的企业营销活动中,索尼的错是大家通常会犯的,所有营销人员都要弓I以为戒并保持高度警惕。

四、正面案例:带指南针的地毯

比利时的一位地植商在向伊斯兰国家出地毯时,在地秘上设置并安装了一个特制的指南针,指针不指向正南,却指向圣城麦加。由于教徒每天都要朝拜,无论在什么地方,教徒只要将这种地毯往地上铺,就能立即准确无误的找到他们心中神圣地方的位置,因而其产品大受欢迎。

伊斯兰国家地毯比较普及,这个市场基本饱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新的机会。但是这位比利时的地秘商正是利用了伊斯兰信徒朝拜的宗教仪式,将新的价值注人到地秘这一已饱和的市场中,发现了新的价值。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宗教文化对于企业营销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危险、障碍,以正确的方式迎合当地宗教文化的特征,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可能。

另一个类似的正面案例——日本精工公司为伊斯兰教推出了功能新颖的“穆斯林”手表,此表能将世界各地140多个城市的当地时间转换为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的时间,每天鸣叫5次提醒使用者按时祈祷。这种表一经问世,也受到世界各地8亿穆斯林的普遍欢迎。

麦当劳也是一家重视宗教的成功品牌。麦当劳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幵始在印度幵设餐厅的。尽管印度是穷国,但其拥有的大量的、相对富裕的中产阶级吸引了麦当劳,然而麦当劳在印度遇到丫前所未有的挑战。数千年来,在印度文化中牛是受人尊崇的,印度教信徒们认为牛是上帝赐予人类的礼物,牛象征着赡养全人类的圣女。牛给予了犁地耕田的公牛以生命,牛粪可以做燃料。在印度国土上有约3亿头牛四处漫游,无拘无束,被视为圣物。牛随处可见,它们或在街头漫步,或在垃圾堆里寻食,或在寺院里憩息,到处是牛,只有你的盘子里例外,因为印度人是不会食用被视为圣物的牛的肉。

麦当劳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使用者。自从1955年该公司成立以来,不计其数的牲畜被宰杀以生产巨无霸。一家靠牛肉创造财富的公司如何在一个视食用牛肉为极大罪恶的国家里生存呢?用猪肉代替?但是在印度有1.4亿穆斯林,而穆斯林是禁食猪肉的。这样就只剩鸡肉和羊肉了。麦当劳为应对这一食物文化困境,发明了印度版的巨无霸邦主汉堡,这是用羊肉做的一种汉堡。菜单上的其他一些产品也与当人的情感相吻合,如“MeAlooTikkiBurger”,这是用鸡肉做的。所有的食品都严格地按素食和非素食区分开来,以适应印度当地有许多素食者的特点。正如麦当劳印度分部的广告主所言:“我们必须彻底改造我们自己,以适应印度人的味觉。”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企业丽对宗教对国际营销的影响,既要克服宗教因素带来的障碍,也要利用不同宗教文化因素的特点,进行文化营销。企业可凭借或适应-定民族或国家独有的宗教因素,釆取或运用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措施,建立适当的营销理念,树立企业及产品的良好形象及信誉,构建目标市场。

五、互动案例:可口可乐的和平贩卖机

可口可乐近年来呈现出全球各地不同的优秀互动案例,而其中一个“和平贩卖机”却通过解决政治与宗教层面上的分歧角度,为世界和平滋养了欢乐的环境。

自1947年巴基斯坦从印度独立出来后,两个国家已经打了三场战争,其中包括1999年几乎引起核冲突的战争。印度政府一度认为巴基斯坦的军事情报机构在为反印度恐怖组织提供支持,而民调结果显示,目前恐惧和不信任情绪仍然在两国人民之间蔓延。

可口可乐能缓解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吗?可口可乐公司在电视台播出了一支名为“小小世界机”的新广告,预设背景是印巴之间的冲突不断,以台词“合解、人性、我们要越来越多的交流”结束。

在广告中,两台可口可乐的贩卖机分别位于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和印度的新德里,每台机器都配备了大尺寸的3D触摸屏,两台机器在通过网络相互连接之后,看起来就像是一扇能够看到彼此的窗户,而消费者在使用这两台机器时,可以通过触摸屏与另一台机器前的消费者进行互动,甚至还能跳舞给对方看。

可口可乐的全球创意总监表示,拍摄该广告是为了突出公司“分享身边故事”的理念,让人们通过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交流,进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快乐。而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来说,双方基于政治与宗教层面上的紧张局势,则有望通过这种平民互动的方式得到缓解。虽然要想真正改善印巴关系,单凭可口可乐的这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但至少这能够弓丨起两国人民甚至是政府的注意,从而促使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可口可乐已开始从国家层面去思考品牌传播,商业性暂且不说,可口可乐正以一个践行全球社会责任的品牌去传递欢乐,这样的责任感与高度当下真是弥足珍贵。

有学者分析认为,尽管这两个国家在近些年应该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但由于两国之间的过节已经根深蒂固,所以想在短期内回归到和平相处的道路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可口可乐还计划将这种类型的贩卖机部署到其他容易爆发冲突的国家和地区。那么下一站将是哪里呢?有人说可能是朝鲜半岛。

六、企业对宗教的认知

在宗教文化因素上,企业在国际营销时应注意:1、宗教禁忌。不同的宗教对动物、烟酒、肉食等的需求和使用有不同的禁忌。如伊斯兰教禁食猪肉及与之有关的一切,而“味之素”风波的影响之恶劣仍令业界心有余择。印度教教徒则将牛奉若神明。在法国,海尔产品的主要标志是一个棕色皮肤、一个白色皮肤的两个小男孩,许多在超市买空调的中年女顾客非常喜欢,把他们和西欧传统中的天使形象联系起来。在中东,海尔标志则不能出现在包装上,因为两个小男孩没有穿衣服,违背当地文化;2、宗教节日。一般宗教节日是最好的销售旺季,如圣诞节、春节、啤酒节、狂欢节等。欧美国家许多法定节日也都与宗教有关,每年的圣诞节都是购物的高峰期,在中东,朝圣季节是推广产品的最佳时期,因为朝圣者通常在朝圣时购买大量的家庭用品,但伊斯兰教的斋月是消费的低潮期;3、宗教组织。宗教组织在社会中有重要影响,既是购买团体和消费力量,又对消费者的购买产生影响;4、宗教矛盾。有宗教矛盾的国家或是地区往往政治不稳定,冲突经常发生,国家企业在这些地区的营销活动应慎重考虑。

企业在国际营销中要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取得优势,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对可以做的和禁忌做的要具备文化敏感度,对出现的问题要善于从文化角度寻求答案,认知、理解、接受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和文化差异,保持文化中立,并承认文化差异是好事不要试图将一个文化概念转移到另一个文化概念中,营销人员要避免自我参照。

以上市场营销的案例以国外宗教圣地为主,可能与中国无关,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占人口90%以上的汉族以外,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少数民族形成为不同的亚文化群。这些亚文化群在饮食、服饰、建筑、宗教信仰等方面表示出明显的不同,如回族人戒食猪肉,男子戴白帽,大多数信伊斯兰教,藏族人信佛教,男子长袍有两个袖子,但只穿-外等等。这些因素,都应是市场营销人所应关注的细节。

印度教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营造诚实信用的经营环境,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为目标,标本兼治,堵源头、反侵权,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印制企业的经营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与优化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努力开创保护商标专用权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新昆明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工作目标

对商标印制企业的监管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2002年11月国务院取消了《商标印制单位证书》后,商标印制监管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商标印制企业底数不清,部份印制企业对国家的有关规定不清,管理混乱,制度不全,甚至有的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国家的法律,故意侵犯注册商标所有人的商标专用权,危害消费者的权益。今年国务院提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点任务之一。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是保护知识产权、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而商标的源头在印制,管好印制企业,规范印制企业的经营行为,是堵住商标侵权源头的根本。开展“堵源头、反侵权”商标印制企业专项整治工作目标是:摸清我区印制企业的底数;规范印制企业的经营行为,依法为商标所有人提供行政保护;通过“六查一教”切实保护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强化商标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商标保护意识。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科学、规范、责任的三级联动机制(市局、区局、工商所三级)。做到“四个结合一个到位”(四个结合:与整顿市场秩序相结合、与经济户口相结合、与底数摸清相结合、与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相结合,一个到位:是宣传《商标法》及《商标印制管理办法》到位。)

在“堵源头、反侵权”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中,各工商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巡查、暗访、拉网式检查等多种有效方式,对辖区印制企业逐一进行检查。在专项行动中,既要规范经营者的商标印制行为,宣传商标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商标法律意识,又要注意在检查中发现违法行为,扩大案件来源,变被动查处为积极主动出击,加大对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力度。

(二)取缔无照印制窝点

坚决取缔从事商标印制经营活动的非法窝点,严厉查处证照不全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和超经营范围印制商标等违法违规印制行为,阻断非法侵权产品的印制渠道,有效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

(三)规范印制企业

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印制企业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检查企业从事印制经营活动的手续是否齐备,承印(制)登记、审查验证、档案、出入库、残次品销毁等制度是否落实,有无违法违规事实,并写出自查报告。

(四)明确重点地区

根据辖区印制行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整治对象。

四、方法、措施和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月---*月初)。对辖区内印制企业进行动员部署,组织印制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印刷业管理条例》、《商标印制管理办法》、《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印制业管理的文件和法律法规,深刻认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搞好专项整治工作的自觉性,确定本辖区内重点整治的地区。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5年*月至*月底)。

1.按照本方案提出的工作重点、主要任务和措施、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全面开展“堵源头、反侵权”专项整治工作。

2.要利用企业年检契机,对印制企业中的《印刷经营许可证》的发证机关进行一次全面摸底。

3.认真、规范地建立辖区印制企业经济户口,做到“四清”(即一是底数清;二是企业制度清;三是企业经营行为清;四是企业证照情况清)。

4.改变商标监管方式,监管的重心由过去的主体资格审批转变到经营行为监管上来。结合“经济户口”管理,加强日常巡查,严厉打击非法印制、买卖商标标识的违法行为;监督印制企业严格遵守商标印制管理规定,严肃查处违法印制商标的行为。同时在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中,要对商标印制环节追根溯源,坚决打掉非法印制商标的窝点。

5.采用“六查一教”,督促印制企业建立管理制度。

六查,即一查主体资格、二查台帐登记制度、三查印制审查制度、四查档案备案制度、五查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六查出入库及废次品销毁制度。一教是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根据“六查一教”对各类印制企业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印制企业在承接印制业务时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

(1)承印验证制度。具体包括:

A、验证营业执照副本或者合法的经营证明或者身份证明;

B、验证《商标注册证》或者由注册所在地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签章的《商标注册证》复印件;

C、验证所要印制的商标样稿要与《商标注册证》上注册商标图样相同;

D、印制未注册商标的,不得违反《商标法》第十条规定,不得标注“注册商标”字样和注册商标标记;

E、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被许可人需要印制商标的,还应当出示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并提供一份复印件;商标注册人单独授权被许可人印制商标的,除出示由注册人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签章的《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外,还应当出示授权书(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中含有许可人允许其印制商标的内容除外)并提供一份复印件;商标印制应当标明被许可人的企业名称和地址;

(2)承印登记制度。商标印刷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当将商标印制委托人委托印制商标的情况登记造册,按要求填写《商标印制业务登记表》,表中的商标图案应当由其印制单位加骑缝章,有关证明文件的复印件应当附后。

(3)保管制度、交付制度和残次品销毁制度。商标标识出库时,应当清点数量,登记台帐。应当将商标标识的成品、半成品和印版、纸型、底片等全部交付商标委托人,不得擅自留存。

(4 )档案制度。商标标识印制完毕后,商标印制企业应当提取标识样品,连同《商标印制业务登记表》、《商标注册证》复印件、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文本复印件、商标标识出入库台帐等一并造册存档,以备查验,存查期限为2年。

6.对违法行为的处理

(1)对未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而擅自从事商标印制经营活动的,依照《印刷业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依法予以取缔,没收印刷品和违法所得,以及用以进行违法活动的工具、设备,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办法》第十二条)

(2)依法登记设立的企业,超经营范围,擅自从事商标印制经营活动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办理相关变更手续。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分别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71条(公司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以及《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第63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处理(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3 )印制明知或者应知与他人注册商标近似、引起公众误认的商标标识,属于《商标法》第52条第(5)项所述的商标侵权行为。

(4 )商标印制单位违反《商标印制管理办法》第七条至第十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处以非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5)商标印制企业接受委托印制注册商标标识的, 违反国家有关注册商标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没收印制品和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违法经营额1万元以下的,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6)对于非法印制注册商标标识的案件,构成犯罪的,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要求,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总结验收阶段(2005年*月底至*月)。对无照印制窝点依法取缔,证照不全的印制企业进行整顿,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制度不完善的印制企业进行整改,并于7月8日前向局商标广告科报送书面总结及《情况汇总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这次“堵源头、反侵权”专项整治行动,是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保护知识产权方案》的具体体现,局属各工商所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堵源头、反侵权”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对印制企业的监督检查。

(二)立足本职,履行职能。

在这次“堵源头、反侵权”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行动中要当好“主角”,立足本职,明确任务,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监管印制企业的各项工作。

(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在查办商标侵权假冒案件中,严格执行《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依法没收、销毁侵权物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对于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和社会反响强烈的案件,要依法予以从重处罚。

(四)建章立制,长效监管。

局属各工商所要在职责范围内积极探索保护商标专用权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努力帮助各类商标所有权人建立完善内部的商标管理制度,切实保护注册商标权人的合法利益;二是严把市场准入关,结合“经济户口”管理、商标注册证验证和市场巡查,加强对各类印制主体的日常监管;三是建立印制企业的信用公示制度,提高企业的自律行为。

(五)加强宣传,增强工作透明度。

大力宣传“堵源头、反侵权”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普及商标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商标法律法规的宣传。

(六)认真做好信息的上报。

印度教案篇7

病案是医院的重要信息和档案财富,不仅是医教、科研、管理、经营的重要资料,更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法律依据[1],是患者报销的有效凭证。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病案管理及病案的服务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对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加强病案管理和病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我院根据《第四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医院制定的《医院病案管理规定》,加强我院的病案管理,避免了更多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我院经验介绍如下。

1 做好病案的回收工作

病案回收,是保证病案的完整性和能够及时利用的关键环节。患者出院后3 d(死亡7 d内)由专职病案管理人员每天早上到各临床科室及时将病案回收到病案室。以供质检人员质检,对不合格的病案予以返修。对未按时完成的实施经济处罚等措施。每迟交一天罚款5元。并将病案质量由甲级降为乙级。通过奖惩的办法督促医生,保证病案的及时回收。同时又确保了病案资料的完整,既不影响借阅者的使用,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 加强病案质量的控制

为确保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病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我们必须做到每份必查,每份必细,有错必改,有漏必补。并及时反馈到相关临床科室,待修改合格后,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进行编码,病案首页信息微机录入后,才能进行整理、装订和复印等各项工作。同时,在医生工作站、挂号处、住院登记处、收费室、病案室、统计室等环节安装病案质量核查软件。通过程序对病案首页的内容进行逻辑核查、非空校验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并不定期对检查结果进行月结、季结、半年结和年度结。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差的单位与个人给予批评和惩罚,以促进病案质量的不断提高。

3 严把病案借阅关

对于病案的借阅。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禁止病案拿出医院。因病案借阅工作繁琐且劳动强度大,稍有大

意就会给我们的的病案管理工作带来损失和差错,为给借阅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又能保护患者的隐私权,现将我院的借阅制度介绍如下。

3.1 患者再次入院时,医护人员借阅病案应由患者的主管医师持再次住院的手续(应用同一病案号)到病案室办理借阅手续后,方可借阅该患者的病案,并做好登记于该患者出院时将病案交到病案室。

3.2 因教学、科研等需要查阅时,经医务处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查阅。阅读后应立即归还,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4 严格病案复印制度

病案的复印制度主要包括两个大块。一是复印资格的审核,二是热情周到的服务。

对于病案复印资格的审核,严格执行国家卫生部、公安部颁布的通知。尤其是遇到手续不全、证件不全的人时,更需要严格执行制度,并要耐心给予解释。减少人对医院的服务产生误解。并让人明白:严格地执行病案复印资格的审核,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

在热情周到的服务上,病案复印同样是医院的服务窗口。热情周到的服务,能够给医院在患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复印前,问清楚复印病案的目的,填写完成审核表格后,方可复印。同时,要注意根据人的复印需求,热心提供相关信息,让其能够感受到医院服务的热心。

总之,新的医保制度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给医疗行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谁适应了新形势谁就会取得主动,进而赢得更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使病案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相信因病案引起的医疗纠纷就一定能更少发生。病案也就一定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医疗、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印度教案篇8

为了加强体育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体育教学档案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体现体育组的教学情况,实现教学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更好地为体育组的教学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归档

体育教学文件材料归档是指把体育组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和文件,按照分类保管的办法集中存放,以供检索、查阅。

二、归档范围

1、教育局及学校有关体育教学的文件;

2、体育组人员组成及变动情况,教师业务情况登记表,教师基本情况材料(含学历、学位、职称、履历、业务情况奖惩、科研成果等的原件或复印件);

3、教学改革方案、计划;

4、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各种图片、声像资料;

5、典型教案、体育教师备课计划及记录;

6、教学进度表;

7、教学总结与考核;

8、运动会方案、比赛过程图片、比赛结果;

9、学生考试成绩及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达标情况;

10、学生在各类体育比赛中的获奖证书。

三、归档程序

(一)形成积累

1、在教学过程中,各体育教师把自己的有关需归档的材料整理完毕并写好目录,装订后交体育组档案管理员(如果没有专职管理员的,一般由体育组组长兼任)归档;

2、体育组档案管理员按文件材料分类列表归档,并定期整理。

(二)整理组卷

1、档案管理员要对档案进行分类存放,并造册存于电脑,以供查阅;

2、卷内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按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的要求排列;

3、档案制成要求材料质量优良、书写字迹工整,文字清晰。文字书写禁止使用红墨水、铅笔,非档案专用圆珠笔及复写;

4、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且审核、签发手续完备;

5、填写案卷封面各栏目,标题要简短、明确。

4、档案的查阅

外单位人员要查阅、借阅、复印档案的要经校领导批准,体育组档案管理员要将档案的查阅、借阅、复印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印度教案篇9

抗战胜利后,他出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当时印度尚未独立,所以他在递交国书的时候是由印度总督蒙巴顿将军接受的。1947年7月中旬,英国正式承认印度独立,印度进入建国倒计时阶段。因为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又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的经验对于印度来说非常重要。十几天以后,罗家伦在大使馆举行晚宴,邀请各界人士前来聚谈,其中包括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和后来担任驻华大使的潘尼迦等人。

晚宴开始后,尼赫鲁和另外几个人未能按时抵达。罗家伦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在国会讨论国旗问题。尼赫鲁等人到达后,罗家伦得知印度新国旗是以橙、绿、白三横条为底色,中间配以纺车图案时,便直言不讳地提出不同意见。

他知道,橙、绿、白三种颜色分别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的象征,把它们横着排列,具有“各种宗教大联合”的深刻含义;至于国旗中心的那辆纺车,则与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有关。甘地为什么要倡导“土布运动”呢?因为他觉得英国的强大与发达的纺织业有关,所以他号召印度妇女要用纺车织造土布,以实际行动来抵制英国殖民主义。

罗家伦深知甘地在印度的地位,所以他对这一思路不便妄加评论。但是客人们希望听听他的意见,再加上他认为隐藏自己的观点是对朋友的不忠,所以他直截了当地说:

“据我的意见,一个像印度这样疆域广而人口多的国家的国旗,最好要使散布在各区的人口,看了政府颁布的图案和说明,就能按照仿制,不致错误。甘地的纺车虽然简单,但是棍棒等件仍然很多,各处仿制,很难合乎比例,将来势必不能一致。国旗不易标准化,是不方便的。这是我所持第一个理由。我知道甘地抵制英货的纺布运动,自有印度独立史上的意义,可是印度要建国,必须要现代化,断不能停滞在手纺脚勾的原始土车上面。这土车的时代任务过去了。我们现在不妨坦白地说,就在当时它也不过发生有限的作用,何必把它延长为重建印度的象征。这是第二个理由。”

说到这里,他看到客人们频频点头,便临时想到第三个理由:

“我虽然是研究历史的人,但是对于印度历史的知识仍然很浅。根据这有限的印度历史知识,我觉得在大英帝国征服印度各地以前,印度并没有完全统一过。在印度自己的政权统治之下,只有著名的阿育王时期,几乎有完全统一的可能。现在印度朋友们既面临分裂的痛苦,又抱有将来复合的希望,何不主张将你们历史上和艺术上著名的阿育王放在这中间呢?阿育王中虽然也有许多轮齿,可是它们都是按着一定几何图案的比例,不但容易绘成,而且民间处处都有这图案现成的印本。请它正位于你们国旗的中间,实属最美丽,又富有含义,更容易普及到广大的民众而不致有错误。”

印度教案篇10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的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是上海市精品特色专业,为上海印刷行业培养了万余名中、高级印刷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印刷产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对后备人才的需求。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是上海最早开设印刷技术专业的院校,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历年来,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一直保持良好势头。为了加快培养适应上海印刷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2013年起,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和上海版专合作,开始试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的基础上,根据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结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和综合型技能人才要求的特点,重新制订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对原中高职各自独立承担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一体化设计专业课程标准,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的课程改革试验,鼓励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创新。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对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实施递进式专业课程教学,如图文制作、印刷品后加工等课程,按照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规律,进行课程安排与教学。自2013年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项目实施以来,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根据实施情况和市教委要求,每年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印刷行业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数字资产管理、印刷媒体信息加工、跨媒体制作等很多新的专业课程,并且逐步改进和完善很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印刷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对数字印刷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2.大力改善实训条件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平版印刷实训室拥有多台单色胶印机和四色胶印机,其中海德堡速霸SM52四色胶印机是印刷企业广泛使用的设备系列。该印刷机生产速度高,自动换版,高速自动化,配置智能导航系统,操作极为人性化,印通EasyControl色彩量测系统与印控中心整合,可以实现优异的印刷品质,实训环境与印刷生产环境基本一致。海德堡SM52四色胶印机也是全国技能大赛和世界媒体印刷技能大赛所用机型,与印刷企业生产实际接轨。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印刷行业的发展形势,学校还引进了惠普数字印刷机,可以达到与胶印相媲美的印刷品质,使学生能够跟上印刷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为满足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突出数字化与互联网+的特点,上海新闻出版学校还对现有的畅流数字印前制版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将其升级为畅流混合印刷流程,与行业企业工艺技术发展相同步。同时,学校还引进印通印刷印前接口系统,引进印刷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印刷云平台)和连机式密度计系统,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企业的生产条件相一致的实训环境,为进一步提升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人才质量提供良好的教学装备条件,为对接岗位新工艺、新技术创造条件。

3.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按照新闻出版行业技术技能人才规格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建立与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年学分管理制度,通过对核心课程的过程评价,搭建与职业资格鉴定相通的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探索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4.教学改革成果明显

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已连续3年招生,通过逐年完善,现已形成2013级、2014级和2015级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方案,在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进、配套实训室建设及考核方案优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印刷技术(数字媒体)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本着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要求和审慎试点原则,经过认真调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和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决定开始新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专业试点。2015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选择与上海版专共同的优势专业——出版与发行作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招收40名左右学生,学习年限为5年。目前,首届招生已经完成,进入“一年甄别、三年转段、五年毕业”的学习程序。根据计划,在出版与发行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过程中,2015年9月—2016年8月,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创新教学评价机制,采取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及时掌握信息,分析教学过程和效果;教材建设,重点开发和完善公共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通过对首届学生进行调查,掌握该专业受众的第一信息,建立学生信息库,为日后跟踪调查研究创造条件;首次“一年甄别”,个别学生退出试点,进入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出版与发行专业学习;到2018年6月,学校将首次执行“三年转段”程序;2020年6月,出版与发行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学生将完成全部5年的教学计划,成为首批毕业生。

二、“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教学“变脸”

随着新媒体、新介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出版业不仅告别了“铅与火”走入了“光与电”的时代,还迎来了以数字出版、数字印刷为主体的新型业态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是,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有些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与生产过程相对应,一部分课程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工艺技术上,教师还习惯于按传统工艺讲授,如评判印刷质量,现在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仪器设备检测,按标准数据进行产品印刷与质量评定,那种靠经验来评判产品印刷质量的传统方式正逐渐被淘汰。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2014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抓住上海市开展“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契机,在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中实施“双证融通”,把印刷行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其职业素养要求等融入平面媒体印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把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衔接,确保学生在通过专业课程考核后,达到平版印刷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在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平版印刷工(四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

1.课程结构与课程标准“变脸”

按照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融合的要求,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要与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相同步的思路,上海新闻出版学校项目团队大胆改革,对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课程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对课程标准进行了重新开发编写。印刷工艺(平版印刷)技能方向课程结构与生产过程、印刷工艺流程和工作任务要求相一致,涵盖了平版印刷工(四、五级)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功能,如表1所示。在新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四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在每一门专业课程标准中都结合了行业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项目的标准,重点体现了数字化、标准化行业印刷工艺新变化。同时,把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内容要求也纳入到相关课程标准中,使教师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衔接。

2.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变脸”

根据“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标准要求,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革新,“双证融通”专业课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授课方式采用“模块+分组”形式。以印刷实施专业课程中印刷操作技能教学为例,学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印刷操作技能,在专业教学实施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模拟实景软件操作与实际印刷设备操作两个课程模块交替授课,并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6~7名学生),实现小班化教学。专业教师授课内容采用模拟+实际操作的办法,可以反复训练学生印刷机设备的操作技能,提高其熟练程度,并通过分组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及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在“双证融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只要教学资源条件允许,一般都采用了“模块+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评价考核方式“变脸”

相比之前,评价考核方式趋向于客观评价、职业素养过程性评价及技能操作模块化评价,每门专业课程鉴定内容与分数比如表2所示。表3为专业技能操作评价考核模块对比,“双证融通”专业改革后,依据“双证融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及专业课程标准,技能操作评价考核采用模块化分别考核,改变了以前一次终结性考核三部分内容的方式,同时考核操作上尽可能采用仪器设备采集数据,既能使评价考核更客观,又能使考核过程与最新印刷工艺要求相一致。这样的专业课程学习评价考核方式,既能与学生技能学习过程相衔接,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按生产工艺流程来学习与评价考核,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同时,职业素养评价已渗透到教学内容的每个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要同步认识并遵循与工作生产相关的规范、纪律和安全等要求,通过学生的互评起到相互促进作用。教师在每次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考核,更有利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2014学年,上海新闻出版学校“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有序展开,完成了鉴定平台系统教学文件和班级学生基本信息等上报以及考核安排等工作,对课程教学加强监督,为“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2015—2016学年,“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主要工作有:除日常教学管理、鉴定平台系统等基本工作外,还需完成印刷检测课程的教学和鉴定方案以及印刷机结构调节、印刷实施和印刷检测3门课程的考核(职业素养、理论和技能)鉴定工作;继续做好“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印刷前准备课程考核(职业素养、理论和技能)鉴定工作。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