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礼仪十篇

时间:2023-04-06 09:26:42

兼职礼仪

兼职礼仪篇1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高职学生礼仪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院校的办学与市场结合度高,其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直接显现在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中,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然而,从当前第三方教育监测机构和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人文素质的缺乏,集中表现在社会责任感、岗位适应能力、敬业精神普遍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一境况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要求还有诸多差距,亟需“破冰”。高职院校要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为先”,将重规模、重基础建设的办学思路调整到内涵发展的主题上来,以职业精神为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的方法和水平。

2高职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人文素养滑坡对行业的影响也日益加大,特别是对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院校更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职业院校也普遍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影响,很多院校也加大了礼仪教育的研究和教育资源投入,但对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改革却仍显乏力。笔者认为,要促进职业从业者综合素质提升,就必须从课程建设入手,抓好环境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高职礼仪教育发展。

2.1高职礼仪教育要抓好课程建设

2.1.1要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礼仪必修课如,在电子商务、汽车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市场标准化要求高的专业,要将礼仪课程纳入到必修课范畴,开设商务人员形象设计、人际沟通、交往应酬礼仪等专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未来职业需要的基本礼仪规范。2.1.2全面推广礼仪公共选修课建设职业院校要改变以往“整桶灌输”的礼仪教育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模式,将公共礼仪分解成若干课程模块,如服饰礼仪、公务礼仪、书信礼仪、谈话礼仪、接待礼仪、乘车礼仪等等,化整为零,缩短课时安排,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性学习。同时,要加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变革传统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场景,通过群体活动,让学生从中寻找差距,规范个人行为,提升职业素养。

2.1.3加大礼仪公众教育平台建设当前,高职院校要邀请行业、企业专业能手、技术骨干、品牌经理等兼职教师到每个专业授课很难实现,特别是礼仪素养的教育就更难指望以此途径来取得成效。学校相关部门可以从专业(群)的角度出发,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公共礼仪、专业礼仪素养养成等讲座,这样可以更加优化资源配给,学生接受程度也将大幅提高。同时,学校要加大新兴自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礼仪协会等公众组织名义,遴选专业教师指导,由礼仪专业教师、学生共同组成,收集和整理相关礼仪知识、礼仪教育模式、礼仪小游戏等,以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电台、广播台、网络等平台向全体师生投放,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辅相成,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良好效果。

2.2高职礼仪教育要抓好环境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直接教育是不可能的,教育只能借助环境来间接达成。”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岗位联系最为紧密,对职业环境的依赖程度自然就更高,其礼仪教育借助环境教学成效自然更加明显。

2.2.1充分借助学校专业和职业训练环节,做好环境教育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要开展好专业入学教育,从中要灌输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礼仪等知识,促进学生一开始便形成良好的职业认识。在实验实训室要根据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要求,以挂图、守则等不同形式张贴在室内显著位置,实操训练的始末要进行学习、比照,专业要求高、对外服务要求高的专业要分解工作流程中的礼仪教育环节,创设实物、实景训练,依托环境影响学生礼仪规范的养成。

2.2.2充分借助校园文化精神的影响,提升学生礼仪教育的品格内涵校园文化精神是培育学生独有品格的重要载体,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培育和形成的“以船政精神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行业文化为载体”的独特校园文化内涵,将船政先贤“求实自强,求实创新”的民族精神、以“爱国、奉献”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服务、创新”为基准的职业精神融为一体,通过精神塑造引领学生从业规范,职业礼仪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人文精神环境建设对礼仪教育的促进和影响。又如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以“闽商文化”为主题,加强学生课外实践环节的礼仪素养,以闽商精神、闽商商业规范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课堂礼仪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收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2.3高职礼仪教育要抓好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培育和规范职业操作规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个人职业精神和自身礼仪素养的人格感化促使学生从职业精神层面出发掌握礼仪知识、提高技能本领。笔者认为,学校要充分抓好专业教师、礼仪专职教师两支重要力量,对学生礼仪教育共同发力,以有效提升礼仪教育的成果。

2.3.1注重专业教师职业精神和礼仪素养的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是专业规范运行的代表者,其自身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行为等往往对学生具有“定型、定性”的作用,其礼仪规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人格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4]。因此,高职院校要将专业教师的职业精神和礼仪素养纳入到师德教育体系中来,建立常规化的礼仪教育培养制度,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的校内培养,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加大教师职业素养养成,如开展专题讲座、师德师规评选等,做好引导;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行业一线去锻炼提升,将不断更新的行业规范带回来,传授给学生,促使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礼仪的开发与应用,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兼职礼仪篇2

入门秘笈:没新娘高,没新娘漂亮

清晨5点左右,兼职伴娘艾爱起床后来不及吃饭,就化好妆拿上粉色小礼服奔出家门。半年来,艾爱每个周末的早上基本上都是这样度过的。她是个IT白领,今年23岁,163厘米的身高以及平凡的面容看起来并不出众,但也正因如此,艾爱兼职伴娘的生意异常好。

怎么想起做兼职伴娘的呢?两年前,艾爱的一个哥们儿结婚,新娘子是外地的,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做伴娘,哥们儿便拜托艾爱充当伴娘。事后,哥们儿为了犒劳艾爱,塞给她一个500元的红包。“如果每月能做一到两次兼职伴娘,那一个月的生活费就挣出来了。”艾爱从此就当上了兼职伴娘。

艾爱在各大论坛发帖,还把自己的资料挂在几家婚庆公司,婚庆公司如有需要可以直接通知她,公司可收取新人提供兼职伴娘的费用,但伴娘的劳务费和小费都归自己。艾爱原本估计一个月也接不了几单,可没想到,帖子发了没几天,就接到3对新人的电话,要求面谈。据艾爱介绍,新娘一般会要求伴娘不能比自己高,也不能比自己漂亮,怕抢了风头,另外,婚礼中伴娘要处处为新娘着想,需要留心挡酒等很细微的环节。艾爱说,可能因为自己这些方面都比较吻合,所以90%的面试都能成功。

好有职业精神:自掏腰包去充电

艾爱说,兼职伴娘的钱并不好挣。一大早就要赶往新娘家。帮助新娘收拾婚礼所需的小物品:戒指,头纱、捧花等,还要协助化妆师化妆。婚礼过程中,伴娘的事情就更多了:切蛋糕,倒香槟、敬酒、陪新娘换衣服,为新娘出谋划策,查漏补缺,打好圆场,还要巧妙应付客人提出的种种刁钻要求;随时打量新娘身上每一个细微之处,看妆有没有掉,需不需要擦汗……总之,婚宴上伴娘得全程跟着新娘,忙得坐下来吃一口饭的时间都不会有。

“由于兼职伴娘和新人之间是雇佣关系,新人们会对兼职伴娘要求很高,你稍微有做不到的地方,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够专业,不够好。”为此,艾爱报了一个培训班,学习着装,站姿,坐姿,仪态,倒酒、斟酒等方面的礼仪。礼仪培训班的毕业证书无形中给艾爱增加了筹码。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虽说兼职伴娘并非一种职业,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规矩,要是你破坏了规矩,可能就会给自己惹麻烦。”艾爱说,“我当伴娘从来不负责替新人收取并保管红包,一般我都会建议新娘自己随身带个小手提包装红包,如果我经手钱的事情,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将来的梦想:开个兼职伴娘的中介公司

兼职礼仪篇3

顾问团团长 时尚艺术指导

顾问名片

山东大道文化传播公司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慧可艺术学校校长

同时还兼任亚洲时尚联合会理事

中国模特职业委员会执行理事

山东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职业模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济南市青年联合会常委

“山东是个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省份,上大学是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艺考,就是近年来兴起的通向理想高校的另一条道路。只是,走的人多了,大路渐渐变成了独木桥,但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学生挤上这座桥,因为这座桥通往的,不仅是高校的人口,更是时尚的大门。”

2007年,考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表演系的40名学生中,有1/10师出“慧可大道”;2007年,苏州大学服装表演专业的第一名;2007年,华南农业大学,专业考试第二名到第八名;还有考入中戏影视表演专业的李洋,中国美少女大赛最佳上镜奖、新版《红楼梦》中史湘云的扮演者马晓灿……

“山东不是时尚大省,但却是人才大省。”慧可大道正在以模特培训为依托,打造具有说、唱、走、表演等综合素质、多栖发展的人才。

在“慧可大道”,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培训帮助你选择、定位、发展,让追求时尚的你少走弯路,尽快实现个人价值。

几年来,慧可大道培养出的在专业模特和选美赛事中夺得冠亚季军的已达十余名:贾春莉,2003年世界最佳模特女模季军;巫海龙,2003年世界最佳模特男模亚军;张昊,2003年新思路全国总决赛男模冠军;陈昊,2004年新思路全国总决赛女模亚军;董玥,2004年风筝小姐世界总决赛亚军;杨琦,2006年环球比基尼小姐大赛全国冠军、世界第五;姚洋,2006年世界男模特大赛中国区冠军,2008年世界男模特大赛世界第六名;李昭璇,2007年中国内衣大赛总决赛亚军……

慧可大道的优势和不断壮大,与金湘东创业理念的不断创新有很大的关系。慧可大道的培训,一直与市场的需要紧密关联。面临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金湘东又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推出“职业白领培训”。这一举动,必然又将掀起一股风潮。

金湘东介绍,即将展开的职业白领培训,将分别针对求职者、在职者和成功者。

对求职者来说,最大的愿望是在处处裁员的情况下成功应聘到满意的单位。职业白领培训将请专人指导求职者的形体训练;学习言谈举止中需要注意的礼仪;学习服装与色彩搭配的相关知识和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此外,还包括提高个人气质和艺术修养的插花、茶艺、厨艺、阅读、驾驶等培训。

从1989年1月23日出道,到如今,人生中最珍贵的20年黄金岁月,金湘东虽然历经辗转,却始终怀抱时尚的梦想。从开始仅仅在模特界,发展到20年后的现在,横跨模特界、文化界。2007年,由全国妇联和本刊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十佳时代男性”评选中,金湘东当选“十大优秀男性”。同年,金湘东还获得“山东省十大新鲁商”称号。这些,都是对金湘东20年来执著追求的肯定,而把“时尚”视为生命的金湘东,还将继续在时尚之路上狂奔。

薛巍

首席礼仪顾问全球十大华人礼仪培训师

顾问名片

资深礼仪培训师

全球十强华人礼仪讲师

中国培训师大联盟首席礼仪顾问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首席礼仪专家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MBA特邀讲师

济南青联委员

薛巍是地道的山东人,五官姣好、眼神淡定、温婉若江南的女子。她的美不仅来自外表,优雅自信、谈笑风生、沉静从容是对她最恰当的形容,这或许与她的职业有关。她还是一位成功的美女,有属于自己的荣誉和钟爱的事业。

关于礼仪,她说,“礼仪就像人的外衣,过宽难看,过窄自己难受,所以礼仪其实就是要表达舒适,给人舒适的感觉”;关于年龄,她说,“礼仪和年龄无关,与一个人的深度、阅历有关,它是一种沉淀”;关于容貌,她说,“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漂亮,但我认为真正的漂亮是由内散发的”。

薛巍的魅力还在于她自然的亲切感和笑容。她说微笑是最好的沟通和表示友好的方式,每次上课她都会把最亲和的笑容带给身边的人。

薛巍不是突然决定走上礼仪培训之路的。从毕业始,薛巍一直从事礼仪培训工作。2000年,薛巍在济南的一所高校做礼仪讲师,2002年,薛巍到清华大学、人民大学进行较为系统的现代礼仪理论研修。

那时在北京,礼仪培训师正成为一门新兴的职业。刚刚学有所成的薛巍很想在这里实现自己专业礼仪培训师的愿望。没有任何门路的她制作了简单的简历,投递到一家礼仪文化传播公司,想不到的是,该公司很快给了回复,并给她提供了第一次为大型企业进行礼仪培训的机会。

此后,薛巍凭借自己多年的授课经验和清新自然的授课方式在业内名声鹊起,更成为业界的资深礼仪培训师。

现在的薛巍,主讲公共关系、现代社交礼仪、人际沟通、服务礼仪、商务礼仪、职业形象塑造等课程,并兼任多家机构礼仪顾问。迄今,已为国内数百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专业礼仪培训。

薛巍常说的一句话是,“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养”。每次针对不同的行业,她都会做不同的准备。

“授课时会根据客户的年龄、职位、学历和男女比例,讲解不同案例。像年龄大的,我会多举些孩子的案例,不单讲工作;而对年轻的就多讲工作,相处技巧等。”

每次出门前的妆容、衣服和配饰也都会经过精挑细选,这几乎成了她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像对银行中高管阶层授课时,他们年龄偏大,我在衣服选择上会选深色的正规职业装;而给银行的新员工上课时,上下午分别选择两种不同颜色和款式的旗袍。旗袍一直是女士正装首选,又有时尚气息。”

兼职礼仪篇4

关键词礼书乐教乐教制度乐教思想儒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5)09-0070-06

传世儒家经典中,《周礼》的《地官司徒》《春官宗伯》等,《礼记》的《文王世子》《学记》《内则》等篇,都有非常丰富的古代教育史料,其中有关乐教的文献又占相当大的比重。与《礼记》成书相前后的《大戴礼记》的《保傅》篇等,也保存较多的乐教史料。这些史料是考察、研究古代教育尤其是乐教的重要资源。本文拟以《周礼》为主,参之以《礼记》和《大戴礼记》,对礼书所载的乐教文献中有关乐教制度的记载予以系统梳理和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对乐教制度所体现之特征、所蕴涵之思想做提要性概括,进而讨论其时代性及与儒家乐教思想之关系。

一、乡学的“六艺”之教

《周礼》一书以叙官制为主,所述之国家机构由六大职官系统构成,于每一系统严其等级、定其名爵、明其职掌。全书广泛涉及国家政体、政权形式、机构设置与权能等内容,具有国家政典性质。《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六典包括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分别由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执掌。大宰既是六官之首,总“掌建邦之六典”,又是天官之长,专司“治典”。

《周礼》地官司徒掌“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天官・大宰》)下引《周礼》,只注篇名。《地官・司徒》中说:“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地官之长大司徒及其属官为“教官之属”,负有教化之职能。《地官・司徒》也记载大司徒“施有十二教: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十二教专以“民”为对象。《礼记・王制》述司徒之职,亦以教“民”为主:“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大司徒十二教中,前三教属礼教。清王念孙认为,“以乐礼教和”之“礼”字衍,孙诒让从之,并指出:“上自一至三并为礼教,此则专为乐教,不当兼言礼也。”②③⑥⑧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第706、706~707、761、757、650页。“以仪辨等”,孙诒让谓:“仪谓《大宗伯》‘九仪’,以辨上下尊卑之等。《保氏》‘六仪’亦通|焉。以此为教,则民不敢逾越其等列。”②“仪”,即等级性的礼仪,“以仪辨等”当属于“礼教”。《周礼》大司徒之职又有:“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孙诒让认为,这两句是对十二教之前四教即大司徒礼乐教化之职责的概括。③由此可见,《周礼》地官司徒之职,礼乐教化占主要地位。“十二教中的前六教明显是属于礼乐教化的部分,与后来春秋战国儒家所讲的礼乐教化,其精神是一致的。”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年,第344页。教化的目的则是“节民性”“兴民德”,养成“敬”“让”“亲”“和”等道德品性。

2015年第9期

试论礼书所见的乐教制度及其思想

根据《周礼》,地官系统中实际承担社会性教化职能的,主要是大小司徒以下的六乡职官。如乡大夫“掌其乡之政教禁令。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考其德行、察其道艺,”“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宾之。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凡其党之祭祀、丧纪、昏冠、饮酒,教其礼事。”这些职官的教化原则总掌于大司徒,《地官・司徒》载,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A、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宾兴”,郑玄注:“民三物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者,以饮酒之礼宾客之,既则献其书于王矣”,⑦赵伯雄整理:《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14~315;378、377页。即举荐乡学所教之“贤者、能者”。孙诒让认为,“乡三物者,教乡学之官法,大司徒颁之六乡之吏,使教于乡庠、州序、党序及四郊虞庠之等,有此三事也。”⑥以“六德”“六行”“六艺”教万民,乃大司徒及其属官从事教化的基本原则。

地官司徒属官中,“鼓人”“舞师”等专掌乐教。“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教为鼓而辨其声用。”(《地官・鼓人》)“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轮事。凡野舞,则皆教之。”(《地官・舞师》)郑玄注:“野舞,谓野人欲学舞者。”贾公彦疏:“掌教兵舞,谓教野人使知之。”⑦因此,“鼓人”“舞师”所教对象为“野人”即“万民”。“鼓人”“舞师”其职本是乐官,却被置于“教官之属”。孙诒让以为,“鼓人是乐官而属司徒者,以其兼掌鼓役事故也”“舞师亦乐官而属司徒者,以鼓人掌鼓兵舞、舞,舞师与彼为联事,故同属地官而次其后”。⑧

综上所述,《周礼》以“万民”为对象的社会性教化,礼乐之教占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是以礼乐教为主的。

二、国学的“成均之法”

《周礼》地官系统中有师氏、保氏掌教“国子”,与大司徒的其他属官之“教万民”不同。“师氏:掌以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地官・师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地官・保氏》)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⑦赵伯雄整理:《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11、676页。师、保之教虽以“国子”为对象,但仍遵循地官系统的“德行”与“道艺”兼修而分施的教化原则。教国子的“三德”“三行”与教万民的“六德”“六行”或有不同,但教国子的“六艺”应即教“万民”之“六艺”。“六仪”及“六容”,是在各种等级性的礼仪活动中行为、举止、容貌、表情等规范形式,应属于礼仪、礼容范畴而近于礼教。

《礼记・内则》述国子为学:“……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肆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根据《大戴礼记》,国子之教有“学小艺”“履小节”与“学大艺”“履大节”之别。《礼记・少仪》载:“问大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孙诒让谓:“彼从乐人之事,盖谓能舞六大舞者。正于乐人,即谓受教于乐师、舞者也。”③④⑥⑧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第1795、997、1711、1711、1724页。“从乐人之事”,近于《保傅》的“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能正于乐人”,则近于“学小艺焉,履小节焉”。孙诒让认为,对国子之教来说,“师氏教以德行,保氏教以道艺。学小成而后升于大学,大司乐教之。”③这意味着,《周礼》地官系统所施之教化,无论是“万民”之教还是“国子”之教,均为小学。两《礼记》侧重于叙述国子由幼至长的为学程序,对所教内容按年龄成长有循序渐进的具体安排,而《周礼》则以职官之职掌为主叙述学制,对教育内容作总括性的平列交待。角度或有不同,但从两《礼记》所述仍可看出“德行”与“道艺”兼修并重的特征以及礼乐之教所占的重要地位。

《周礼》春官“掌邦礼”,其职能是“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天官・大宰》)。春官系统中,大司乐掌国学。《春官・大司乐》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C》《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这是对大司乐所掌“成均之法”的总概括。孙诒让谓:“大司乐通掌大小学之政法,而专教大学,与师氏、保氏、乐师教小学,职掌互相备。”④“成均”,亦见《礼记・文王世子》,旧注自郑玄以下,均以为大学之称,近人徐复观则以为,“‘成均’一名之自身所指者即系音乐,此正古代以音乐为教育之铁证。”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2页。由此可见,“成均之法”作为“大小学之政法”,乃乐教之法则。

大司乐所教对象主要为“国之子弟”或“国子”。孙诒让综合《礼记》的《王制》《文王世子》等篇的相关记载,指出:“周制大学,所教有三:一为国子,即王大子以下至元士之子,由小学而升者也;二为乡遂大夫所兴贤者、能者,司徒论其秀者入大学,……;三为侯国所贡士。此三者皆大司乐教之。”《周礼》云“合国之子弟”,只是“举其贵者言之”。⑥至于所教之内容,则分为“乐德”“乐语”“乐舞”三项。

“乐德”之教的内容为“中、和、祗、庸、孝、友”。关于此六德与地官乡学之教的“六德”、师氏所教之“三德”“三行”之关系,贾公彦认为,“此是乐中之六德,与教万民者少别。”“其‘中和’二德取《大司徒》‘六德’之下,‘孝友’二德取《大司徒》‘六行’之上,其‘祗庸’二德与彼异,自是乐德所加。”⑦清李光地以为,“‘六德’与《师氏》‘三德’相表里,‘中和’即‘至德’,‘祗庸’即‘敏德’,‘六行’、‘三行’皆以‘孝友’为先,故‘孝友’即‘孝德’也。”⑧无论大司乐所教之六德意涵为何,但“乐德”被置于“乐语”“乐舞”之前,与地官之教化的先“德行”后“道艺”仍是一致的。

“乐语”之教的内容为“兴、道、讽、诵、言、语”。孙诒让认为,“乐语”“谓言语应答,比于诗乐,所以通意旨、无鄙倍也。”其释“兴”,谓:“此言语之‘兴’,与‘六诗’之‘兴’义略同。”③⑦⑧孙诒让:《周礼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第1724、1725、1726、1799页。贾公彦疏:“讽是直言之,无吟咏。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为异。”⑤⑥赵伯雄整理:《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76、677、416页。孙诒让谓,“此讽诵并谓倍文,文亦谓诗歌之属。”③大司乐属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音。”瞽“讽诵诗”“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乐语”之内容当为“六诗之歌”,即诗之辞章。“兴、道、讽、诵、言、语”,应该是在典礼中与乐舞相配合的唱诗之法。明柯尚迁谓:“乐语固是诗之言辞,教之者,非特审乐音歌诗章,凡教导之间,以此教之,欲有以得乎乐之语也。”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卷八,转引自严定暹:《周礼春官礼乐思想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集刊》第21号,第85页。如此,“乐语”之教当属于“诗教”。《礼记・文王世子》载:“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子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亦以乐官教“乐语”,其“乐语”之教与德行有紧密联系,亦与《周礼》相合。

“乐舞”之教有《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C》《大武》。郑玄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⑤郑玄注《地官・保氏》之“六乐”,谓:“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C》、《大武》也”,⑥似以保氏所教与大司乐之教为一事。孙诒让谓:“此六代大舞,所谓万舞也。《保氏》谓之‘六乐’者,亦有金石之奏及诗歌,《墨子・公孟》篇云‘舞《诗》三百’是也。六乐虽有歌奏,而以舞为尤重,故此职专据教舞为文。盖保氏教小学,亦兼肄六乐之歌奏,而舞则不过《象》《勺》。此官教大学二十以上之国子,咸肄大舞,而亦不遗歌奏”,⑦认为保氏所教为小学,教“六乐”只及“歌奏”,而大司乐所教为大学,国子年长,故可“咸肄大舞”。不过据《春官・宗伯》,大学“乐舞”之教亦不仅限“大舞”,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小子舞。凡舞,有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a师掌教国子舞羽、a”。

从《春官・宗伯》来看,乐教内容还有所谓“教乐仪”。如乐师“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节。”(《春官・乐师》)孙诒让谓:“教作乐以节仪,仪与乐必相应也。”⑧这里的“乐仪”与地官保氏教小学之“六仪”,当是指乐舞演奏时进退、趋拜之仪节。《大戴礼记・保傅》篇有相近记载:“行以《采茨》,趋以《肆夏》,步环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再者,在大学中受教之“国子”,不仅要诵诗、播乐、习舞,而且要参与国家典礼中的乐舞表演。如大司乐要“帅国子而舞”,乐师“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春官・乐师》),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入舞者”(《春官・大胥》),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y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其怠慢者。”(《春官・小胥》)

《礼记》诸篇对大学乐教之过程、地点以及内容有更较详细记述。《礼记・学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这里,从“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角度谈到了“安弦”“安诗”“安礼”,即“乐教”“诗教”“礼教”的重要性,而“时教”即根据季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则成为大学乐教的基本原则。《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以礼乐教世子是根据“时教”原则进行的:“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a,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大胥赞之;a师学戈,a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这种“时教”制度,《礼记・月令》篇的记载更详:“孟春之月:……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仲春之月:……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舞”;“孟夏之月:……乃命乐师,习合礼乐”;“仲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这种“时教”制度在《周礼》中亦有约略记载。如上引《春官・小胥》之“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此外,《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礼记》关于从事乐教之职官名号多见于《周礼》,或可相参证。如“大乐正”或“乐正”即相当于“大司乐”。《礼记》以《诗》《书》礼、乐为大学“四术”,“四术”中的《诗》、礼、乐之教,在《周礼》所述的乐教制度中大体都已具备。从礼乐教化传统来看,《周礼》的“六艺”之教和“乐德”“乐语”“乐舞”之教,与《礼记》之所谓“四术”或“四教”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三、乐教制度与乐教思想

上文以《周礼》为主,辅之以《礼记》及《大戴礼记》,综合考察了礼书所见的乐教制度。至此,我们可以做综合性概括:

第一,礼乐教化是作为国家制度,“设官分职”予以实施的。《周礼》地官系统大司徒及其属官所从事的属于社会性的礼乐教化,即所谓“乡学”,而“教官之属”的师氏、保氏以及“礼官之属”的大司乐及其属官所掌则属于“国学”。

第二,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也无论是《周礼》的小学“六艺”以及大学“乐德”“乐语”“乐舞”之教,还是《礼记》所述的“四教”,礼、乐(包括音乐、舞蹈、诗歌等)都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乐教甚至成为大学之教的主要内容。

第三,乐教的对象主要为“万民”和“国子”。国学所教虽以“国子”为主,也包括由乡学“宾兴”之“贤者、能者”。“国子”之教的内容,不仅按年龄之成长有针对性地安排,体现了由“学小艺”“履小节”逐渐发展到“学大艺”“履大节”的发展性特征,而且还根据季节的特点对一年之内乐教的内容及乐教场所做了明确规定。

第四,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都明显地表现出先“德行”而后“道艺”,“德行”与“道艺”既兼修并重而又分施的特点。而且,从大司徒的“十二教”和“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以及大师“教六诗”“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音”等相关论述来看,也明显地表现出以“道艺”成就“德行”之意向。

第五,礼、乐之教同样也是分施的。大司徒十二教前三为礼教,其四为乐教,小学“六艺”中,礼、乐居前两位。但礼乐之教虽分施而难分别,不仅以乐教为主的国学中有乐官掌“教乐仪”,即习练与礼相符合的乐之仪节,而且国子不要以所习之乐舞歌诗参与等级不同的国家典礼表演。更重要的是,大司乐及其属官本为“礼官之属”,却专掌乐教。因此,乐尚包含于礼中,礼、乐仍保持着难分难解的关系。

第六,乐教虽包含诗、乐、舞之教,但其具体实施却有分科而教的倾向。《周礼》大司乐教国子,“乐语”“乐舞”二分,大师、瞽“教六诗”,乐师、a师等教乐舞,磐师、笙师等教乐器之演奏。《礼记》所载的“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a”“春诵,夏弦”“习舞”等也明显有诗、乐、舞分科而教之意。不过,从《周礼》看,大司乐之属官多兼职,如大师既“教六诗”,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瞽既“掌九德六诗之歌,以役大师”,又“掌播鼗、恰、埙、箫、管、弦歌”,可谓分而未分。且乐舞歌诗之教总掌于大司乐,因而总体上仍属于“乐教”。

第七,播乐、习舞、歌诗之乐教,以能力之养成为基本目的。对“万民”来说,要以所习之歌舞参与群体性礼仪。至于“国子”,则要在乐官的督率、指挥之下参与国家典礼之乐舞表演。但播乐、习舞、歌诗之能力的养成又并非以成就专门人才为最后目标,无论是乡学还是国学,“道艺”都是与“德行”相辅相成的,且明显有以“道艺”成就“德行”之观念。对于国子来说,不仅“德行”与“道艺”兼修固然应具备之个体修养,而且有以这种修养作为从事政事之准备之意,即《礼记》所云之“造士”。

上述对乐教制度之特征的概括,同时也是对其所蕴涵的乐教思想的揭示。若与儒家自孔子、荀子以至《礼记・乐记》的乐教思想相比较,可以说礼书所见的乐教制度所蕴涵的思想在主体方面与儒家是基本一致的。

我们对乐教制度之特征的概括,是在对《周礼》等礼书的相关文献进行有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如何确定礼书所见的乐教制度的时代性及其所蕴涵之思想的历史地位便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

兼职礼仪篇5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培养;文明礼仪教育

引言

现如今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看重人才专业技能,更关注人才的个人素质与修养,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来看,并不乐观,生活中、学习中存在诸多不文明行为,存在文明礼仪缺失现象。当代大学生是文明社会建设的后备军,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力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应加强对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采取相应教育措施,提升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一、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虽然大学生整体基数大幅度增长,但大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明显跟不上时展潮流,个人素质没有显示出线性增长趋势,反而出现诸多不文行为[1]。根据中国信息网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园内外都存在大学生不文明现象。校园内不文明现象集中在课堂纪律和在校生活方面。一些学生课堂上缺乏对老师的尊重,课堂上睡觉、聊天、用餐,甚至旷课、早退,顶撞老师,纪律和行为习惯较差。另外,数据显示49%的大学生曾在考试中抄袭,45%的学生不在乎抄袭行为。此外,在校生活中与同学间的交往同样缺乏文明礼仪意识,不尊重同学;未经主人允许私自使用同学物品的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在校外生活中,一些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插队、奇装异服;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冷言相对,甚至欺骗父母,对父母缺乏基本礼仪,没有感恩之心,普遍缺乏文明礼仪意识。

二、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意义

大学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力军,担负国家经济发展建设重任,保持基本的文明礼仪意识非常重要。现如今用人单位,不仅看重学历,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就算学生专业技能过硬,个人品行不过关,仍然难以获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可。从前文分析可知道,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并不乐观,令人堪忧,采取文明礼仪教育措施非常有必要。在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文中已明确要求,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重点,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为出发点,基于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采取教育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文明礼仪意识[2]。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不仅是教育要求,更是高素质人才培养需要。因此,高校教育应提高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积极落实教育转化,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策略

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缺失,既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育原因,显然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更有利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分析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的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文明礼仪自觉

影响大学生个人素质与修养的不仅是教育因素,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因素。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自觉,帮助明确自身优缺点和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自觉,要加强引导,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积极与学建立有效沟通交流[3]。传统文明礼仪教育沟通方式,说教性强,学生认同度低。而且在面对面交流中,学生有所顾及,难以敞开心扉。为提高师生沟通效率,与学生建立有效沟通,可采用信息化沟通方式,基于网络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种教育引导方式,学生更愿意说出心声,更愿意接受老师建议,教育引导性强,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转变。

(二)加强思想教育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思维观念受到一定影响在所难免。而这些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若教育实践中不正视这些影响因素,仅采取回避教育策略,缺乏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必然要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下滑,文明礼仪意识缺失。因此,应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意识,使思想教育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根据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条件,以当下社会中发生的常见问题和文化现象作为教育案例,展开贴近生活的思想教育。通过有效思想教育,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是非辨析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明礼仪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营造

大学生处事未深,易受到大环境影响。校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大学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内生活、学习,所以校园文化气氛对学生影响较大。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文理礼仪意识,应加强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在校园内传播正能量,熏染学生身心。例如,在校园内设置文明标语、宣传板、黑板报。另外,可加强榜样宣传,发挥榜样影响力,引导积极健康校园氛围,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形成文明礼仪意识。

四、结语

通过正文分析可知道,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令人堪忧,诸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存在不文明行为。这不仅是学生个人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引导缺失。因此,为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应加强教育引导,积极展开文明礼仪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华,沈青青.浅析高职高专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实施路径研究——以杭州医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9):177-179.

[2]胡蓉.内外兼修于蒙养礼——谈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J/OL].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28-29+38.

兼职礼仪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礼仪教学 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40-02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需要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而礼仪教学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礼仪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具体交往中,相互表示友好和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容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准则。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其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效率和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于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礼仪素质。因此,礼仪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礼仪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利于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俗话说“德诚于中,礼形于外”,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道德的外在形式;而“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因此,以礼待人、按礼行事,体现学生的内在道德水平。礼仪教学通过为学生讲解行为规范、开展审美教育,以美作为礼仪的核心,强烈吸引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水平应该相一致,外在美和内在美应和谐统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自身形象进行定位,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职业形象应表现为大方而高雅的装束、优雅而得体的举止、谦虚而恭敬的态度、文明而礼貌的语言。同时激发学生为塑造出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形象,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广泛开展礼仪教学和礼仪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提升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礼仪的核心就是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的有机结合,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能够规范交际行为,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意愿、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礼仪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学会尊重别人,并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适应社会交往中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三)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态

礼仪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态,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特征。高职院校中,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礼仪举止、沟通方式,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紧张的情绪中,长此下去,可能形成心理障碍,进而影响身心健康。而礼仪教学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缓解大学生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使大学生树立自信和自尊,减少孤独、寂寞、空虚感,从而能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生活和学习当中。

二、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尽管都顺应潮流,开设了礼仪课程,但是礼仪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仍存在较多问题。

(一)礼仪知识储备明显缺乏

一般高职学生都认为,在校时最重要的是学习职业技能,获得技能是最重要的。这种想法主流上是对的,但粗浅认为礼仪知识只是生活常识而非必备知识,是否讲礼仪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影响不大,没有必要花时间去专门学习,这些认识就不够全面。高职学生往往没有理解将来工作的社会属性,更有人片面地将礼仪理解为主要是穿衣打扮,或者是礼仪小姐学习的内容,自己没必要学习,而忽视了礼仪知识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内涵。

(二)礼仪教学地位不高

现在高职院校都开始重视礼仪教学,但是并未达到较高的重视程度,礼仪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仍是边缘化的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礼仪课程以选修形式进行,导致礼仪教学地位不高。例如很多学校虽开设了礼仪课,但都是针对特定的酒店或文秘类的专业,或者设置为选修课,即学生可选可不选,另外有些学校的礼仪课仅通过开设讲座等方式,简单地介绍一些礼仪知识,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

(三)礼仪教学模式有待创新

礼仪教学模式仍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教师注重礼仪知识介绍居多,训练礼仪行动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显得空泛说教。由于缺乏学生从业需要的针对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礼仪课程的兴趣,使得学生觉得礼仪学习和实际情况脱节,导致礼仪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礼仪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人认为礼仪教学学科性不强,理论深度不够,一般的教师都可以胜任,很多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礼仪教师来源杂、专业背景多,兼职任课教师多的状况。此外,大多数高职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本身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时从书本到书本,大部分还停留在讲授教材的传统模式上,教师的专业水平难以保证,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题。

(五)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礼仪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进行知识类闭卷考试,教师出一份试卷给学生考,再结合平时到堂上课的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分数。这样的考核很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机械地记忆,忽视对其应用能力的锻炼和考查,造成学生“平时无所谓,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都不会”的不良状况。如此单一的考核方式必然使得礼仪教学失去应有的效果。

三、高职院校礼仪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营造礼仪学习氛围

为提高礼仪教学的质量,真正发挥礼仪教学的效果,应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礼仪学习的氛围,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师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改变过去那种对礼仪知识片面、狭隘的观点,真正认识到礼仪知识的博大精深。首先,可以通过诵读《周礼》、《仪礼》、《礼记》等古代经典礼仪著作,认识到礼仪知识从古代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其次,利用橱窗、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媒介传播礼仪信息,培养礼仪意识,使学生在饱览丰富的精神人文资源的同时陶冶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自觉的礼仪风范。再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增强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关注,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二)制订礼仪教学规划

鉴于很多高职院校对礼仪课程设置较为随意的现状,为提高礼仪教学的地位,建议制订礼仪教学规划,将礼仪课从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并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通过礼仪教育和规范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同时,分阶段进行礼仪学习,通过大学期间不间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礼仪素质,真正发挥礼仪教学效果。

(三)创新礼仪教学模式

礼仪课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和训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举止优雅、谈吐礼貌、易于团队合作的人。为使学生知行合一,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练及效果,充分认识到礼仪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知”变为“行”。这就需要礼仪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形体训练、情景模拟、项目化教学等方法突出和强化训练效果,运用影像、声音、视频资料、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礼仪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可视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使其自觉践行礼仪规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真正要提高礼仪教学效果,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礼仪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参与大型接待任务或者大型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同时制订教师培训计划,让教师定期外出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礼仪经验的校外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到学校作报告或者讲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改革礼仪考核方法

将过去单一的期末试卷考核方式改为相对宽松、开放、灵活的考核方式,可运用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法,重点关注学生平时的表现,如礼貌用语、礼仪举止、课堂纪律、考勤纪律、作业等,并制定较为详细的日常礼仪考核规范。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加大对礼仪实践的重视,真正发挥礼仪教学的效果,

总之,礼仪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明程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强化礼仪教育,也将大幅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形象以及在社会中的良好口碑,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复合型高职人才。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教育厅教改立项项目(2012JGA409)

兼职礼仪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 礼仪教育 “三贴近”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67-02

礼仪教育作为培养中职学生树立良好人际观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教材日益丰富,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日趋规范,如何做到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新形势下中职礼仪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贴近实际,立足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中职学生社会化

贴近学生实际,首先要实事求是看待中职学生中存在的不符合现代礼仪规范的言行。当前,中职学生中存在着较多不文明行为,而这正是礼仪教育的必要性依据,简单指责学生的无知既无合理性,也是教育方法欠妥的表现。中职学生在礼仪上的不足,其根源就在于他们的社会生活,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原有的人际环境并不需要更新更多的礼仪规范,传统习惯已经把他们的生活规范好了,也不需要太多专门的学习和训练。而课本上的礼仪教育内容主要是服务于现代城市生活的,现实存在着的巨大城乡差距决定了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远高于学生原有的社会生活。因此,在城市生活经验缺乏的中职学生群体中,新的礼仪知识和规范还不足以引起学生迫切的需求,教育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客观看待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态度和行为,心平气和地开展教育指导工作。

贴近学生实际,其次要求礼仪教育要落实城市化的要求。城市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系统宏大的战略目标需要全方位的推进,特别是农村建设的推进,这是把我国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这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未来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让更多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知识技能,实现转移就业。在中职人文素养课中开设中职学生礼仪修养课程,对中职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是组成这一基础性工程的重要方面。所以,适应城市化发展潮流,是中职学生最大的实际需要,礼仪教育必须体现城市化的要求,围绕城市化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开展相关教学活动。

贴近学生实际,最后要求礼仪教育必须兼顾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己任,坚持就业、社会和市场的导向,中职毕业生初到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礼仪是素质素养的重要内容,中职礼仪教育应坚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内容上,中职礼仪教育要兼顾职业礼仪教育。普通礼仪教育与职业礼仪教育有相通之处,普通礼仪观念和技能是职业礼仪的基础,一般的礼仪教育所达成的效果,能在职业礼仪中发生迁移。在中职礼仪教育中安排职业礼仪的内容既符合学理,也是职业教育实际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上也不存在矛盾。

二 贴近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

礼仪教育既包含思想观念的教育,也包含行为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行为方式的养成,最终都表现为学生自身的变化。因此,礼仪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际体验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知识和规范转化为学生素质的效率。

必须坚持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讲授就是在礼仪教育中向学生传播礼仪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知识,形成科学的礼仪观念。行为能力的形成则要通过礼仪训练,通过在一定场景下的指导和练习,使学生具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言行表现一定的礼仪规范的能力,把有关礼仪的理念和知识变成行动能力。

礼仪教育最终就是要培训学生既有礼仪的意愿,又有礼仪的行为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礼仪行为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素质、完善学生能力结构,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表现出的礼仪失范行为往往不是学生内心意愿上的失范,而是行为上的不到位,这与传统教育只重说教而忽视实际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这里说的传统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方面的问题,礼仪教育必须格外重视实际操作,把具体的礼仪规范运用到具体的环境中并力求学生直接通过言行或身体语言有效表现出来。这要求教育者重视训练在礼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训练的要求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安排中。讲授和训练在实际教学中都不可或缺,只是教育者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更注重讲授而忽视训练,因此,提出坚持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甚至侧重训练的原则,是基于当前礼仪教育的实际而言的。

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善于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方面对教学内容作灵活的处理,明确教学内容的数量、范围和侧重点。另一方面灵活运用课堂形式,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课堂形式,或讲授,或演示,或讨论,或到室外开展实际场景训练等。教育者还可以通过图片、音像等方式展示,如今网络发达,共享资源丰富,在网络中或影视作品中寻找“真实”场景,通过展示这些真实场景,让学生对其中涉及的礼仪内容进行辨认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将所学习的东西迁移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中。灵活的课堂形式,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指导改进,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最终形成。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适当增强实践教学和训练场景的真实化。课堂形式多样化,也只是部分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最终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必须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只有做到了实践训练的真实化,礼仪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才最终完成。真实的场景可采取模拟训练的方法,通过模拟训练或角色扮演,在课堂上搭建社会舞台,变静态为动态,变被动为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自我的真实场景则可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或到一些特定的实际工作岗位中见习、实习等实现,要求学生真正参与生活和工作场景,实践各种礼仪效果,并通过自我评价、互相观摩、互相纠正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善和提高礼仪素养。

三 贴近社会生活,让礼仪教育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载体,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礼仪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的影响,帮助中职学生系统学习现代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涉及的交往知识和规范,在实际生活中树立平等、尊重和包容的生活理念,养成遵循现代社会生活礼仪规范的行为规范,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与他人共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因此,礼仪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的,礼仪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在生活中找根据,在生活中能运用,要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

贴近生活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要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学内容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依据。如尊老的礼仪,在农业社会,尊敬老人源于农业生产需要经验,并且农业生活对具体的环境依存度高,老人有着丰富的当地生产生活经验,在这样的实际需要主导下,久而久之,“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社会观念和各种礼仪就会形成和丰富。从根本上讲,现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则更多来自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尊敬老人,既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需要,人人都会老,如果老无所依、老无尊严,社会的稳定和谐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都会成问题。如果还是以传统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来教育学生尊重老人,学生在生活中已看不出“宝”在何处,势必会使尊敬老人的观念找不到内心的依据,单单出于说教或文化及伦理上的感情需求或压力,也往往经不住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验,只有源于实际的理论,才会长久,也只有根植于实际社会生活土壤的感情,才能经得住生活的考验。总之,来源于生活的课堂教学内容,更能让学生明白礼仪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存在和发挥作用,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学好礼仪。

贴近生活的原则要求教学内容应该能够直接或可预期地应用于社会生活,发挥礼仪对生活风尚的引领作用。如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言行,随口脏话、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不遵守公共秩序,甚至是无视校纪校规、行为不羁,把无知当个性等,这些不良行为之所以在学生中出现,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学生认为这些言行并无不良,或按要求做了也不一定能换来外界的关注和肯定。在教学中,列举这些行为并不难,讲道理学生也能听懂,但真正让学生主动纠正行为还是应该引导学生以自身做实验,看看做出具体的改变后的感觉如何,他人的关注和评价又如何,让学生明白并体会到遵行新的行为方式所直接或可能获得的效果,学生只有明白了礼仪就在生活中,生活处处有礼仪,不懂礼仪就是不能好好生活,才会自觉按新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久而久之才能形成习惯,真正强化并提升为自身的素质。

参考文献

兼职礼仪篇8

(一)发现问题的过程据权威机构统计

公关人才在紧缺人才中名列前茅已经有15年的历史。随着长春的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各行业对高素质公关人才的需求必将增加。2011年,公关礼仪专业被评定为长春市、吉林省示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而公关礼仪课程是公关礼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技能课程,将其建设成为对专业起着支撑作用的精品课程是我们的目标。课题组成员深入相关企业,对专家及我校毕业生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发现之前专业的礼仪教学一直注重形象和姿态的训练,与公关工作实际相脱离。为使公关礼仪教学符合工作岗位要求,我们明确了公关礼仪的岗位群及工作任务,确定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工作思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实施方法。

(二)课程改革研究的规划与设计

在课程目标上,坚持“能力本位”的课程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礼仪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在课程结构上,根据“礼仪”与“公关职业”的关系,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遴选机制,面向与公关礼仪相关职业岗位,划分岗位能力模块,构建以岗位应用能力为主体、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学、练、用相结合”的课程架构。在教学内容上,做到突出实用性兼顾系统性,切实做到“按需施教”,教学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岗位需要相适应。在教学方法上,强化行动导向教学法,以情境导入教学,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将知识点和训练相结合。

(三)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通过走出去开眼界,进入企业和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逐步形成校骨干、区骨干、市级骨干组成的教师团队。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

2.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准确定位公关礼仪精品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公关礼仪专业建设的关系。

3.重视教材建设课程团队通过不断研究与探索,结合行业企业专家的宝贵意见,分工协作,收集了大量的实训案例,完成了《公关礼仪实习实训教程》的编写工作。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4.注重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公关礼仪精品课程特点,创设出“情境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网络共享。

5.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在个人姿态形象、微笑服务礼仪、礼仪庆典、活动程序礼仪、人际沟通等方面得到了锻炼,不断提高公关礼仪操作能力。

(四)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确定了教学内容团队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与设计,根据岗位工作实际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建立与真实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将教学内容整合为6个学习情境,细分为18个学习任务。

2.确定了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确立了“情境导向,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将行动导向教学贯穿始终,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工作法等体验式教学方法。

3.建设了教学环境我校建设了公关礼仪实训中心和相关的课程实训室。引入了企业的要求和文化元素,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进行。使本课程专业技能操作、综合实训等得到了切实的保障。

4.形成了优秀的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课程团队。我们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公关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教材开发、实训情境开发和实训室建设。他们能将企业文化带到课上,在课程建设实施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5.有了更新的教学评价我们建立了比较合理、灵活、恰当的评价考核模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引进行业企业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由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共同评价。考评中实训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考评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平时表现与考核表现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

6.建立了网络课程学校建立了公关礼仪精品课程网站,课程教学资源丰富、翔实。将实训教材、实训案例、电子教案及相关影视资料、图片、配套课件、教学录像上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与社会共享。

二、成果价值公关礼仪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一)毕业生就业率高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普遍对公关礼仪专业毕业生素质感到满意。认为我校学生形象好,懂礼貌,沟通能力强,毕业后晋升速度快。

(二)外出礼仪活动受到好评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国家赛事和庆典活动,学生因形象美、气质佳、关注细节而誉满春城。

(三)学校的礼仪操形成了品牌许多省内外企业和学校纷纷向我校学习借鉴。我校派出学生指导省内中小学生礼仪已逾百次。

兼职礼仪篇9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根本要求,大力建设“文明礼仪”,营造文明礼仪氛围,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礼仪”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农场跨越式发展,为国家作更大贡献。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农场成立“文明礼仪”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单位、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各部门单位、生产队按要求成立“文明礼仪”活动领导小组及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对“文明礼仪”活动负全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文明礼仪”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学习,提高“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要在全农场各部门单位、生产队和职工群众中掀起学习“文明礼仪”的热潮,提高“文明礼仪”重要性的认识,使每一个职工群众和青少年懂得“文明礼仪”建设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投入到“文明礼仪”活动中去,注重自身修养,注重文明礼仪,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真诚的仁爱之心,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农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明确“文明礼仪”建设内容

全农场各部门单位、生产队要通过板报、宣传栏、广播、小资料等各种方式广为宣传农场初步整理确定的“要服装整洁、要语言文明、要交际文明、要行为规范”四项“文明礼仪”建设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文明礼仪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基层”

全农场要扎实开展文明礼仪知识“进学校、进机关、进基层”活动,要根据活动内容,结合本地实际,不搞形式,讲究实效,圆满取得活动成功。

农场幼儿园、中小学要根据幼儿、中小学生实际,开展文明礼仪知识进学校活动,着重提高幼儿、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幼儿、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农场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各部门机关在文明礼仪知识进机关中,着重抓好办公室文明礼仪、环境礼仪、举止礼仪三项文明礼仪建设工作,提升机关公务文明礼仪,树立服务意识,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办事效率与办事质量,热情真诚服务好群众,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与群众的满意。

文明礼仪知识进基层中,主要是倡导社会文明礼仪和家庭文明礼仪。通过文明礼仪知识进基层活动,培育职工群众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做文明礼貌、遵记守法的好公民。使每个家庭团结,邻里和睦,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促进和谐基层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落实

各部门单位、生产队要认真学习本活动方案,提高对“文明礼仪”活动的认识,强化落实意识,制订工作计划,把“文明礼仪”活动推向高潮,力争取得新成绩,实现建设“文明礼仪”之乡的目标。

(二)明确目标,完善责任

各部门单位、生产队要根据本“文明礼仪”活动方案的要求,明确目标,完善责任,做到人人发动,人人参与,保证“文明礼仪”活动如期开展,如期完成,取得成效。

兼职礼仪篇10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吉林长春130052)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礼仪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吉林省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多年来在礼仪教育方面的探索,从理论和实践运用两方面探讨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礼仪教育;实施途径;实施方法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35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81—02

收稿日期:2014—11—25

作者简介:李建华(1976—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德育管理。

一、引言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人才,所以不但要注重文化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做人的素质。学习礼仪知识可以改善学生自身在人群中的公众形象,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个人的文明修养。

根据对诸多用人单位的调查和反馈,不同规模的企事业单位非常注重对员工的礼仪修养和职业形象的塑造和培训。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礼仪教育在中职生学习、交往、沟通、求职及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途径

我校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根据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探索新的德育模式(导引激励型德育模式),重在塑造学生形象,使其养成文明的习惯,提高学生在社会交往、待人处事以及择业等方面的能力。

(一)确立礼仪教育目标

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礼仪规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塑造“形体如松、气质如竹、微笑如菊、谈吐如兰”的职业白领形象,要求做到服饰整洁大方,举止文雅端庄,表情亲和自信,通过细节展示形象。

(二)形成礼仪教育的基本模式

学校礼仪教育的理念是:“塑造美好形象,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律己敬人,举止体现尊重。”形成了“走近礼仪—感知礼仪—体验礼仪—品味礼仪—收获礼仪”的教育模式。

(三)建立礼仪规范教育的运行机制

礼仪规范教育的运行机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礼仪,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导引学生了解礼仪常识,学会校园礼仪和专业礼仪的相关内容,教师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塑造学生个人礼仪形象,并通过日常礼仪检查来落实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学生体验并参与礼仪活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生成为实施礼仪教育的主体,广泛地参与礼仪活动,在尝试中体验到收获礼仪的快乐,找到自信。

第三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内化为礼仪行动,提升职业形象及素养。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学生自我开发为主,在学生中形成互相感染的积极影响。

这三个阶段是由教师导引激励到学生体验内化为自觉行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进行自我教育,并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

(四)礼仪规范教育的实施流程

第一学年目标: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以规范教育为主的礼仪教育。

途径和方法:

1.利用军训生活。引导学生具备军事化管理的思想,学习举手礼,着重加强内务管理,利用军训教会学生礼仪歌、礼仪操等。

2.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礼仪形象方面,礼仪教师应给出建议,学生进行整理,对学生的礼仪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3.每天一练。利用早自习进行礼仪训练,规范礼仪训练内容。开发校本礼仪课程“校园礼仪”,此课程开设一学年,通过对站、坐、蹲、行、微笑等正确姿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校园礼仪的规范。

4.学习公关礼仪歌,进一步形成形象意识。歌词如下:

公关吹送礼仪之风,校园内实施形象工程。走姿美、坐姿正、校姿多严整。老师好、同学们好,微笑敬礼迎宾朋。右侧通行是规程,单排行走是风景。形象工程树新风、公关学子扬美名。(间奏时旁白:您好、欢迎光临、请这边走、谢谢、再见。)

公关吹送礼仪之风,校园内飞扬我们的歌声。讲公德守法纪、助人学雷锋,尊师爱生当标兵、见义勇为是英雄。公关学子形象美,精神文明当先锋。公关学子形象美,精神文明当先锋、当先锋、当先锋!

学习公关学校礼仪操,第一节为形象整理,第二节为问候礼仪,第三节为形体礼仪,第四节为接待礼仪,第五节为舞会礼仪,进一步掌握校园礼仪的仪态规范。每年度学校都要进行礼仪操大赛,比赛场面热烈,通过激烈的角逐产生不同奖项,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地提高礼仪素养,更加重视礼仪。

第二学年目标:巩固礼仪规范,树立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

途径和方法:

1.通过开展个人成长档案的跟踪,实现对学生礼仪情况的动态管理。

2.通过开展校园礼仪规范和形象教育等主题班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通过开展礼仪示范班的活动,使每位同学都能从做好礼仪示范开始,从而树立较强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4.通过开展校园礼仪大赛,评出校园礼仪之星和班级礼仪之星。以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形象意识。

第三学年目标: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意识,对外展示礼仪风采,从职业礼仪出发,做好实习就业前的准备。

途径和方法:

1.开展求职就业礼仪的培训和学习,进行模拟面试。

2.对宽城区各个中小学进行礼仪培训,通过培训为学生搭建提升自我的舞台,学生将礼仪教育的成果外化。

3.学生编写礼仪教育心得集,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收获,在学生中形成互相感染的积极影响。

4.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填写家庭礼仪反馈卡,完善学生的形象档案。

同时,通过开展教师十佳形象标兵的比赛,评出十佳礼仪形象标兵,组成形象督察小组。对全校所有学生开展形象督察工作,使学生的礼仪形象得以约束和提高。让全校教师和学生的礼仪规范得以提升,全面构建和谐的学生礼仪群体、激情的教师团队、理想的校园氛围。

学校积极参与、承办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国内社会活动和大型赛事。气质不俗、形象高雅的公关学子在汽博会、农博会等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在2007年长春亚冬会、2008年的奥运火炬在长春传递、2009年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长春站比赛和2012年1月在长春举行的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等重大赛事和活动中承担前导服务,展现了风采,为宽城区、长春市和吉林省争了光。学校充分发挥了礼仪品牌优势,传承了礼仪文明,在礼仪教育中凸显了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惠洲.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略说[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3(4).

[2]刘次林.“礼之用,和为贵”:兼谈学校礼仪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8(6).

[3]蒋景萍.东西方礼仪教育之比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