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31 14:29:12

新闻培训总结

新闻培训总结篇1

在全县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表彰会暨培训班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全县党建工作会议刚刚闭幕,我们就召开全县新闻报道工作总结表彰会,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明确任务,推进我县舆论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X部长对去年全县新闻报道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地总结,对今年新闻报道工作任务作了很认真的部署。X部长的讲话是经过部长办公会议集体会办讨论的,代表的是县委宣传部的意见,我完全赞同,希望同志们认真体会,好好把握,并且一丝不苟抓好落实。今天,我们还运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先后请盐XXXX报社农村部的XXX主任以及县广电局、县新闻宣传中心、县委通讯站的负责同志,专门对大家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业务辅导;下午,同时又对2005年度全县新闻报道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好新闻分别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在这里,我向今天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多年来一直在新闻战线默默奉献的全县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地感谢!

过去的一年,我县新闻报道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四五”奋斗目标和“突出一根主线,实施两大战略,确立五大重点,实现四大进步”的工作思路,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实现全面达小康目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对此,县委是肯定的,广大干部群众也是比较满意的。

回顾去年全县新闻报道工作,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新闻报道工作只有高举旗帜,解放思想,才能真正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新闻报道工作只有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大有作为;三是新闻报道工作只有善抓机遇,选好载体,才能不断扩大正面影响;四是新闻报道工作只有积极创新,开拓进取,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五是新闻报道工作只有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威信,广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

2006年是是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进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做好今年的新闻报道工作意义尤为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深入贯彻县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现代型、跨越式、超常规、快节拍”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树好形象,鼓舞士气,为再夺我县三个文明建设新胜利提供思想保证,创造人文环境,搭建智力支撑。下面,我就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报道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闻报道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原创: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任,工作神圣,责任重大。从中央到省、市委,宣传工作都已被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县委唐书记在县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全县宣传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都为我们做好2006年的新闻报道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注入了动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地位,切实增强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首先,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是调动百万干群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共同奋斗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县委X书记在县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今后十年,我们要始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滨海新的历史阶段前进的总目标、发展的总定位、工作的总任务。新闻报道工作起着形成共同理想、提供精神动力、创造两个效益的重要功能。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XX近三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全县广大干群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其中新闻战线上的同志们功不可没。近年来,大家始终把握主旋律,为改革发展鼓劲造势,把人心汇聚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了万众一心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的大好局面。目前,我们滨海的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万事皆空。特别是我们目前的发展,更多的是建立在各种硬性措施推动基础上的他律行为,如何使他律成为自律,使想发展、为发展、谋发展成为全县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新闻工作者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所以,我恳请大家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为“提速升位,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其次,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是提升形象,扩大XX影响力的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导者认识到影响力也是生产力,所以特别注重宣传,特别注重对外形象。交流情况,沟通信息是新闻的一项重要功能。近年来,我县的新闻工作在放大本地工作特色,提升我县对外形象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我们关于沿海堆堤现象环生的报道在《中国海洋报》登载后,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且作出批示。正是因为此,我们的海堤建设得到了省里的大力支持。过去,人们一提到xx,就是愚、穷、乱、脏,就直摇头。近几年,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宣传,人们的认识迥然不同,现在再提到滨海,赞扬之声不绝于耳,褒扬之词频频迭出。比那对外形象的改变,为我们扩大开放,开展项目推进和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再次,做好新闻报道工作是释疑解惑,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保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离开了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好,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今年是我县全面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开局之年,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就全县而言,今年上半年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必须确保改制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社会事业领域和单位的改革将全面展开,县委把今年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突破年”,相对于企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农村各项改革将进一步深入,土地流转制度、征用制度和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面广量大。因此,在今年改革和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工作的作用,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就显得尤为重要。全县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以大局为己任,时刻心系大局,事事服务大局,切实做到围绕不干扰,服务不延误,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

二、围绕中心,明确重点,努力把握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工作的方向、原则和基调

新形势新任务对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县新闻报道战线必须适应形势的新变化,牢牢把握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工作的方向、原则和基调,继承优良传统,总结先进经验,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使我县新闻报道工作登上新台阶。

1、必须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把主旋律唱得更响。新闻具有鲜明的政治特征,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讲政治。怎么讲政治,说白了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离开了中心和大局搞宣传,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就是杂音,就会混淆视听,搅散人心。我们要积极宣传县委、县政府抓经济工作的新决策、新部署、新措施,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工业经济、城镇经济、全民创业、项目推进、一城四区、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五件实事等方面进行宣传报道。县内媒体要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及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详尽的宣传报道和推介,以调动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今年第一季度,县电视台运用专题、专栏、访谈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三年来我县三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宣传了今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以及各项推进措施,并重点围绕项目推进、争创首季开门红、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一城四区建设、劳务输出、春耕备耕等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在全县上下引起了较好的反响。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要继续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再鼓干劲,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投身“提速升位、跨越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对全民创业的宣传报道作为一项重头戏,浓墨重彩地落到实处。要采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浙江经验和县委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民创业的重要决策。抓住妨碍全民创业的各种模糊思想认识,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讨论及编发专题评论,着力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民营大发展,全民大创业上来,促进全县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激发起更为波澜壮阔的创业热情,充分调动和凝聚起全县干群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发展激情。要宣传县委、县政府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各界关于创业空间、创业机遇的信息分析,介绍滨海境内创业有成的企业老板和在外地创出大业的滨海籍人士,激发全县广大干群的创业热情、创业勇气和创业智慧。大力宣传各行各业的创业明星,并从中筛选在民营经济、城镇经济、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员,树典型、放样子、鼓干劲,在全县形成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崇尚创业的浓厚氛围,使不畏艰难、勤于创业的人在社会上得到尊重,使更多的人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使创业之歌成为滨海大地的最强音。

2、必须紧扣优化发展环境,把特色工作报得更透。紧扣优化发展环境,报道xx特色工作,塑造xx良好形象,在推介xx、提高xx知名度美誉度上下真功夫,世界了解xx,让xx走向世界,是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着力点。一要全方位推介xx。要全方位、大力度地宣传xx改革开放和“提速升位,加快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xx悠久的历史、良好的人文环境,向世人充分展示xx“在苏北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体制机制的新优势、全面开放的新举措、加快发展的新战略、投资创业的新环境、政府服务的新气象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二要不断拓宽对外宣传的途径。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宣传”的思想,不断拓展外宣途径。要大力加强与县外、市外、省外和国外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交流与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途径宣传滨海,吸引更多海内外客商来盐投资兴业。三要建立对外宣传工作目标责任制。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宣传部新闻科要把对外宣传工作的任务具体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抓好跟踪、督查和考评,使千斤担子大家挑,众人拾柴火焰高,形成共同做好外宣工作的整体合力。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出题目、定指标等形式,向新闻采编人员下达新闻报道任务,实行量化目标管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在切实提高通讯员待遇的基础上,也要给他们定指标、压担子,并将通讯报道的考核指标和他们的工资、福利等挂起钩来,充分调动基层通讯员写稿积极性,常写稿、写好稿,实现有份量、有影响重头报道的新突破。这样全县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通讯员就能做到全局一盘棋,实现上下良性互动,共同把我县的新闻报道工作不断推上新台阶。

3、必须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志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个“祸福论”是治党治国的经验总结,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时刻牢记在心,并在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要坚持党性原则,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做到鼓劲不泄气,帮忙不添乱。去年,我县对外宣传工作险情不断,有少数通讯员,置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于不顾,经常采写负面报道,并在省、市有关媒体上刊出,严重影响了我县的外界形象,破坏了经济建设软环境,给舆论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因此,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广大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一定要按照政治家办报、新闻家采编的要求,敏感问题不刮风,热点问题不炒作,弄清真伪,判明是非,善于疏导,正确引导,把握分寸,知道进退,千万不能因为舆论误导,引发社会问题。要站在积极的立场上,反映群众的呼声,正确开展内外有别、适度而止的舆论监督。在座的各位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要认真把握好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问题。前不久,市委宣传部转发了省委宣传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我省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实施办法》。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有利于全县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有利于维护我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更好地为全县工作大局服务。今后,凡在我县境内发生的有较大影响的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委宣传部归口管理,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充分报道党和政府所采取的积极举措,充分报道社会各界的正面反应,充分报道事件发展的良性态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听从党和政府的安排,自觉维护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把突发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要切实加强转变思想观念的宣传报道,引导广大群众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消除思想上的疑虑、心态上的不平衡,树立与新形势、新要求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不断开创新形势下新闻报道工作的新局面

新闻报道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崇高。为了提高广大新闻队伍素质,前不久,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新闻工作者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地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并对此项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意见》要求,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力求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这里我想提几点希望,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技能。古人说:生有涯而学无涯。意思是说生命是有限的而学问是无限的。新闻工作者是拿笔杆子的,是靠知识吃饭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大家是文化人。肚子里真的有货,而且有真货就是我们必须具备的本钱。所以就要不断的学习。大家一定要把新闻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当作一门学问来钻研。这一点许多老新闻工作者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远了不说,就拿我们宣传部崇英俊同志来讲,他的文化底子并不厚,是时期的高中生,但是他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著热爱,凭着他对新闻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终于成为在全省新闻战线上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我们在座的有不少是科班出身,有不少年轻有为,条件都不错,但是还要加强学习,一定要有求知若渴的欲望,有虚怀若谷的度量,要发扬钻的精神,挤的精神,刻苦钻研新闻理论。要仔细研究各类新闻作品,看人家的行文方式、表达技巧。还要认真学习新闻报道要点,准确把握一个事情新闻报道的重点,提高作品的命中率。还要广泛接触文学、历史学、法学等,博学才能多才,博学才能多思,博学才能多获。

二要改进作风,求真务实。原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的东西从何而来,从实践中来,从基层一线来。如果不深入实践,不深入基层,就听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主观杜撰,就写不出新闻。新闻是脚板子跑出来的,好新闻是用眼睛读出来的。大家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怕跑腿,不怕吃苦,不怕流汗,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群众中去,去发现,去挖掘。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是写不出新闻来的。

三要耐住清贫,敢于奉献。干新闻很苦,待遇低,工作量大。我们的许多新闻工作者为了赶写稿件,白天走村串户,夜晚挑灯夜战,但是得到的报酬往往不是那么丰厚。尤其是乡镇的不少通讯员同志,除了写稿以外,还担负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十分辛苦。我们的宣传委员要理解他们的辛苦,力所能及的为他们解决好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待遇,为他们安心工作创造好的条件。作为通讯员本身,要发扬奉献精神,不比报酬比贡献,不比享受比成就,争做新闻战线老黄牛。

新闻培训总结篇2

那么,优秀的新闻发言人是如何炼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新闻发言人培训网主编肖萌女士。

职责:

“话筒”+“雷达”+“防火墙”+“灭火器”

肖萌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新闻发言人是话筒和雷达。”换言之,新闻发言人是政府部门或企业的代言人,担当着与公众媒体沟通交流,宣传企业或政府文化,同时监测所代表部门的信息环境,以积极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通常代表着一个企业、机构或团体,他所发表的每一个声音都是代表其背后的团体的立场的。在常态之下,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多方面的,以企业发言人为例。一是企业品牌、企业理念的传播;二是掌握各种相关舆论,防患于未然;三是把企业所拥有的网站、微博、内刊等自媒体建设好;四是建立与媒体的良好关系。

在非常态下,也就是当企业遇到危机事件时,新闻发言人真正体现能力和水准的时刻也随之而来。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必须既是“防火墙”又是“灭火器”,既要善于将危机事件消灭于萌芽的状态,也要适时得当地处理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的危机事件。

要顺利处理危机事件,新闻发言人必须具备三大素养:一是媒介素养,即指要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二是公关素养,就是应具备与公众打交道的能力和技巧;三是应急素养,在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面前能够临危不乱、妥善解决。

发展:

舶来品,既有不足也“有戏”

在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较早,发展也很成熟,譬如美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哪怕是只有十几个人的小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反观国内,新闻发言人制度是1983年建立的,仅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还处在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现有的新闻发言人80%左右都是兼任。包括已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企业,有一部分从业人员或是由其他的行业转型过来,或是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一职业,这使得一部分从业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明显不足。所以,新闻发言人作为职业来说,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还需要突破很多现实的困境,如行业标准不规范,没有统一的认证资格体制等。

因此,肖萌提出各种类型的企业必须建立两个制度。一是新闻制度,新闻发言人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的举办记者招待会、通报事件、发表观点,而需要多方面迎合受众需求,特别是通过网络自己的信息,并且对网络舆情进行关注和引导。另外一个就是危机预案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在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业中不是决定因素,女性新闻发言人在业内已经越来越多,并日益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单就女性而言,她在行业中反而会有一定优势,例如亲和力、语言能力等。

培训:

总体无序 呼吁标准

毫无疑问,国外的发言人培训比国内要成熟,在很多高校已经有新闻相关的学科,对这方面的培训也是非常重视的。

在国内,目前参与新闻发言人培训的以企业居多,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品牌企业。在客户需求方面,政府机关主要关注舆情监测相关课程,而企业倾向于危机管理相关课程。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师资方面,目前主要有三类:一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甚至不乏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二是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知名度较高,在培训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三是“实战派”,包括领域内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以及国内优秀的新闻发言人。不同的学员出发点不同,需求也往往不同。总体而言,三类讲师各有千秋,但实战派的老师更受学员喜爱。

谈到国内目前培训行业的弊端时,肖萌不无惋惜地说,国内民众对于新闻发言人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形象良好、口齿清楚就足以胜任,对培训不重视;其次,高校下设的继续教育学院和民间培训机构各自为阵,无标准的培训理论,无完善的培训体系,无统一的认证资格体制,机构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培训总体呈现无序状态。

就如何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培训效果,肖萌提出了以下三点有效建议。

一是提高课程研发的专业性和创新性。如模拟新闻会,定期组织学员进行理论探讨,组织案例学习与探讨,使学员在互动中真正领悟到新闻发言人的地位与作用,甚至是应对技巧,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

新闻培训总结篇3

——区教体局举办第二届“新庐阳•新教育”通讯员培训暨新闻写作评比活动

教育,是塑造人的重大工程,是通过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宣传影响来塑造人灵魂的伟业,而新闻舆论又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掌握新闻宣传本领,进一步发挥教育新闻宣传作用,助推教育事业发展呢?4月8日下午,庐阳区教体局在南国花园小学启动开展第二届“新庐阳•新教育”通讯员培训暨新闻写作评比活动,为全区近百名通讯员、网宣员详实解答了这一命题。

这次通讯员培训,特邀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王光厚,中安在线客户端副总监魏俊杰作教育新闻专题讲座。王光厚主任的讲座主要围绕教育新闻的重要性、教育新闻是什么、教育新闻写什么和怎么写等方面展开。他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告诉通讯员,教育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教育事实的报道;教育新闻除宣传动态事实外,还要善于发现静态事实,如围绕中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解读政策举措、宣传科学理念等;教育新闻的撰写不仅要从全局着眼、跳出教育写教育,横向找不同、纵向找变化,还要创新会议报道、提炼“干货”,遵循新闻规律和运用新闻语言。魏俊杰副总监从校园通讯员的角度,结合微信,向大家展示了校园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好宣传,强调了内容创新和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南国花园小学沐昌万老师作了题为“微信—— 学校宣传新平台”的经验交流汇报。区财政局民生工程负责人卓丙红从民生动态、民生亮点、成果展示、媒体聚焦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对民生工程开展宣传。

新闻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校外实训 双师型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也唯有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消除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是实际需求之间的距离,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合格人才。针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现“产学研结合”教育,需要做到:

一、实践课程与校内实训的紧密结合

当今的高职院校,并不缺乏校内实训实验室,缺乏的是专业课程与校内实训的有机结合。目前,新闻采编专业的校内实训实验室、模拟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广播站等几种形式,但有效利用率并不高。例如,非线性编辑室,目前其主要使用功能是编辑和制作音、视频资料,也就是新闻摄像课和非线性编辑课的实践内容的实验室,并没有发挥其校内实训的作用。其功能也没有得到最大化的开辟和使用。非线性编辑室实际上还可以与广播电视概论、网络媒体概论、新闻报纸编辑等课程联系起来,成为新闻专业校内实训的一块主要阵地。譬如,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可以成为模拟网站工作室。将网络传媒概论和新闻编辑、非线性编辑等课程融合起来,将建立网站所需的各项职业技能,例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新闻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等技能综合起来。模拟网站工作室可以以模拟公司的形式经营和运作,设立新闻部、专题部、行政部等,学生在各个部门轮职,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掌握各种新闻编辑类实践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又例如,《报纸编辑》这门课可以和系刊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往报纸编辑这门课程只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和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并没有形成整体的校内实训体系,如果成立系刊报社,学生可以随时关注身边的新闻,以增强学生对新闻的敏感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报纸的发行,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整体流程,总之,校内实训是学生增强对岗位所需职业技能与责任的认识的窗口,是高职院校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将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中的实训内容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校内实训体系,是有效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最佳方式。

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紧密结合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逐步重视,以及职业院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的逐年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生活中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另外,新媒体行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发展空间大,急需掌握新闻信息采编与制作技能的人才。如果说,校内实训是将专业理论转化成实践能力的过程,那么校外实训则是将实践能力转化成岗位实需能力的过程。而在媒体行业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所需的实际能力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新闻采访案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新闻获奖作品,而获奖作品都已经是经过时间积淀下来的,所以从新闻的发生到教师的讲授已经至少有一年的时间差,而教材中理论部分的教授则更加滞后,教材从编者的撰写到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再到出版社发行,最后到达学生手里,则与当代行业发展情况相距了至少两年。因为校内实践能力培养的滞后性,所以,校外实训更突显了他的重要性。校外实训还担负着一个大学生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使命,即帮助学生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具备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建立团队合作思维和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校外实训基地得到一个人生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过渡。

三、校外实训基地与双师型教师的紧密结合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深知自身职业技能的精湛是对学生最有益的言传身教,而随着中国经济在快车道上的高速运行,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师身在学院,很难不断的深入实践岗位去提升自己。而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深度合作,会促使教师第一时间参与职业岗位的需求。校外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课程设置的基础,为教师提供检验教材理论的途径,为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内容。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密切跟随行业的发展,熟悉行业的硬件软件建设,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学院掌握最为现代的理念,掌握最为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教师一定得掌握最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解决教师的这一难题和困惑。教师与学生所用的教材在大多数情况下,因为多种原因也不能与时俱进,因为一种技术从开发到成熟,需要一定的积淀过程,升华为理论也需要专家的提炼与总结,这又需要不短的时间。从理论到变成印刷体,从印刷体再到学生与教师的手中,那么这一门技术至少已经过时一到两年的时间了。所以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传授技能在技术迅速更新的今天,是较为滞后的。那么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可以及时跟进技术的改良、岗位需求的变化,让教师的教学更贴合时代的发展,更符合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产学研结合”教育在高职教育领域是符合时展的必然趋势,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必须从双师型素质教师、实践课程设置、校内实训以及校外实训等环节,进行有效的互动式上升循环,才能更好的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而如何实现这一良性循环,如何在学院与实训基地展开有效的合作,真正达到产、学、研的统一,是较为难以操作和实现的,尤其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前沿性强,技能操作性强,所以要充分考虑各种过程因素,才能真正实现“产学研结合”教育。

参考文献:

[1]于凌宇,李利珍.产学研结合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科学模式[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第12期).

[2]陈四海.产学研结合培养职业教育创新人才[J].中国科技财富,2009,(第18期).

新闻培训总结篇5

回顾我们在整合社会新闻资源,坚持开门办台、群众办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可以从制度、机制、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是建章立制。早在2001年11月,当时的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就为搭建区县新闻信源网络,开始陆续对全市19个城区就合作开办《新闻坊》展开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上海电视台通联工作的若干意见》,首先强调新闻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政治上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业务上要打好五个根底。

在两年多的实际工作中,新闻频道和19个区县始终把《若干意见》作为共同遵守的“规则”,处处时时约束并指导着我们的采访活动。实践证明,制度的建立,为保障我们这支队伍的行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搞活机制激发热情。19个区县的通讯员分布在上海的四面八方,而新闻频道和他们并没有行政隶属关系。要实现合作成功,必须建立一套各方认可的可操作的合作机制。为此我们在合作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信息沟通机制、采编协调机制和服务奖励机制。

新闻培训总结篇6

××××年×月×日至××月××日,我去北京参加新闻训练班学习,现将学习期间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这次新闻培训班历时3个月,是海军报社创办年30来第一次举办这么大规模的新闻培训,受训人员49人,其中13名干部,36名战士。海政×××主任出席了开学典礼,培训期间,海军×××政委专程看望了全体学员,×××副政委在结业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整个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两个月由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4位知名教授、副教授讲授5门新闻专业课程。通过听他们讲课,并认真看书学习,大大开阔了视野。后一个月,海军报社组织16次专题讲座,帮助我把过去报道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感性知识提高到理性高度,业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培训期间,先后发表5篇新闻作品。我作为兼职学员干部,参与了日常管理。注重以身作则,在解决日常工作的各种问题中增长了才干,锻炼了自己。通过三个月的培训,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被评为优秀学员,这为回来搞好我们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要收获

1、打牢了新闻的理论基础。前两个月,人大教授为我们开设了新闻采访学、新闻通讯写作学、新闻评论学、新闻理论教程等课程,报纸编辑学作为选学内容,通过教授的传授,我在脑子里建立了一套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后一个月,海军报社的16位编辑记者进行专题讲课,侧重于抓好部队新闻报道工作的方方面面,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针对性、应用性、可操性都很强,使人大教授传授的一套理论知识得以深化。

2、较好地锻炼了新闻采写能力.这次培训主要是进行理论培训,采写稿件没作具体要求。但教授在课堂上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布置设计采访方案,对采访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我根据教授所说的“写作是很强的实践性活动,再高明的老师讲得再好也需要学生去练,没有十几万字,几十万字的艰苦训练,写作能力是不会跃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业余时间,我注意多动笔,把教授课堂上讲解的尽可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我将自己所带的素材写了20余篇稿子,并反复修改,培训期间,被《解军放军报》、《人民海军》、《大连日报》、《水兵记者》等采用5篇稿件,所写的研究论文,得到报社领导和同学们的好评。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我购置了1993、1994年的海军报合订本,认真通读一遍,从中研究部队常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便从别人的报道中,间接领会如何抓问题。

3、提高了行政管理能力。承蒙报社领导的厚爱,在这次培训期间,安排我当班长、副区队长工作,并参与临时支委工作,我把这一切当作提高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采取各种方式,大胆管理,摸索经验,行政管理能力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为回部队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从成功之中学会了怎样做人。常言道:“世事洞悉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次培训一个显著的收获是从做文中领悟如何去做人。通过参加培训,自己学会了平静地面对纷繁的社会现实,做到对高尚和卑劣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辩证地去看,少了些书生气,尤其是一些教授、编辑的完美的人品、优美的文章给我教益颇深,对“堂堂正正地做人,心怀坦荡地做文”,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不足之处

一是对于新闻采访的技巧掌握得还不够灵活,如何抓准问题还有欠缺。

二是在探索管理方法和执行规章制度中,缺乏灵活性,牵涉了一定的精力,对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四、今后打算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增强了新闻意识,提高了判别新闻的敏感能力,对搞好我们单位新闻报道工作充满了信心。我打算下一步要真正沉到基层,及时发现新闻线索,迅速采写,并注意发现和培养新闻骨干,建立健全基层单位的报道网络,下功夫提高我们单位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

新闻培训总结篇7

传媒人才的培训与教育问题,是传媒事业发展的基础问题与根本问题。传媒人才的产生、成长和成熟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一般来说,传媒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校教育和培训,二是社会实践教育与培训等①。虽然很多培训代价较高,需要花费组织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然而事实证明,培训的效果会远远超出它的成本。传媒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固然重要,但只有自己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加细致入微地体会出本传媒的战略意图,才能更有心得地实施传媒的战略意图②。就传媒机构而言,培训可以有对新进雇员的技能培训、取向培训和文化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组织文化;有对资深业务人员的培训,如对记者、编辑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管理培训,使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或是晋升为部门主管;还有对管理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多吸收国内外成功企业或是传媒同行的管理经验,用以促进自己所在传媒机构的改革和发展。培训可以让员工在传媒机构中不断成长更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进一步,培训也让员工对组织心存感激,从而更好地为组织服务,降低离职和跳槽率。

德国、美国的镜鉴

在培训方面,一些西方传媒机构显然走得更远。以德国国立电视台ZDF为例,ZDF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也是一个非营运的公共电视广播服务中心,拥有 3000多名员工,同时有约一万名自由职业者为它服务。随着欧洲及世界广播电视业竞争不断加剧,ZDF也意识到培训是对未来一项最好的投资,是确保竞争力永存的源泉。ZDF为员工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培训方式:用互联网进行服务,用数字付费提供相应的培训。为达到这一目标,电视台把所有培训资料数字化,并引进相应的数字化存档历史记录,引入电子学习课程。在培训过程中,ZDF会为每一个被培训者建立目标,也要求培训参与者列出自己的目标清单和制定详细计划,一方面增强培训的目的性,一方面便于在设定培训预算时有的放矢。ZDF每年培训支出可达1000万欧元,从1997年到2003年培训费用每年都超过总费用的 27%。除了内部员工的培训项目,ZDF每年还会邀请一些高中毕业生进入电视台接受相应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公司可以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结构③。可见在德国,传媒和学校的合作已经成为一项约定俗成的培训方式,不论对传媒机构还是对学生,这都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的项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的传媒机构借鉴。

2005年7月,美国卡耐基和奈特两大基金会共同出资410万美元,联合5所著名高校启动了一项新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新一代传媒领头人。该计划主要包括3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实各校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试点范围是除哈佛以外的其他4所学校,将增加历史、政治、哲学、古典文学甚至科技等课程,力求使学生具备更为综合的知识、更深刻的思想和更开阔的视野。哥伦比亚大学计划从其他科系调配相关专家授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院则准备与法学、公共卫生、文学、社会科学、经济等专业联合授予学位。第二部分是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新闻摇篮”的实习项目。自2006年起,每年暑假由5所学校联合挑选学生参加。由5校联合设立的“全国二十一世纪新闻协调员”负责与各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负责人联络,安排学生实习,实习期为10周。实习期间,学生们需要实地采写重大题材新闻,并且探讨新闻怎样才能对年轻一代受众更具吸引力。第三部分是名为“卡耐基-奈特行动组”的研究项目,主要是通过搜集传媒公司、新闻从业人员、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反应,就新闻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行动组”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下属的新闻、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由资深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士组成。此外,卡耐基基金会还与美国广播公司合作设立了夏季新闻研修班,从加入计划的5所学校中各挑选两名学生,参加美国广播公司优秀记者主讲的培训,学习有关新闻职业道德、现场调查报道和数字化时代报道的知识。

国内传媒的借鉴、创新

传媒需要建立人才培训开发机制,使传媒人才适应本职岗位工作需要,促使传媒组织或机构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④。制定人才开发目标,建立多层次、分类别、重实绩的人才培训体系,把人才培养纳入组织战略规划;以制度约束激发员工自觉学习的积极性;重视组织培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专门的能力,全方位发展和提升人的能力;强调道德开发,以公共价值观为标准提高员工品质,增强人员的组织忠诚度。国内一些优秀传媒对国外经验学习、借鉴,并有所创新,形成了各自模式。

一、上海文广集团模式。在组织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中,培训与开发工作应该与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相结合,应尽量与员工的需求相结合,做到目标明确、内容具体,从而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上海文广集团已经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的培训工程计划,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丰富培训项目;二是加大培训投入;三是建立培训基地;四是全员开展培训。具体来说,从培训项目看,首先是建立员工培训档案,涉及不同岗位员工素质的培训;第二是开发中高层领导训练营;第三是选送大量员工尤其是管理层的员工,参加中欧复旦、交大一些管理课程,这一计划已经持续了三年,有上百位管理者参加了这一培训;第四是进行海外培训,文广集团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专门的合作培训项目,经常会定期选送高层领导到那里接受专门课程培训。在集团内部,文广还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名为“东方传媒学院”,该内部学院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个员工有机会参与培训,让每一个需要培训的员工,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培训,并把整个集团建构成为学习型组织,以保证集团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常规化、有形化。同时集团在改革中进一步加大了员工培训的投入力度,每年将不少于集团销售总额的0.5%作为员工培训的专项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内部讲师制度丰富和发展培训项目积极实施全员培训发展规划。

二、南方传媒集团模式。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南方传媒集团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把人事处改为人力资源中心,该集团前任董事长范以锦认为这是体现观念上的变化,原来的人事处是机关型、事业型的,只是承担对干部一般性的调配和管理。作为人力资源中心,把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有责任对人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提升。人的资源的开发一是不断加大培训,在再教育中开发;二是大胆将人才放在重要岗位上,在使用中开发;三是建立良好的用人政策,在激励机制中开发。为了提高现有采编经营人员的水平,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该集团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办了EMBA的培训班,对干部进行工商管理的职业训练,每期八个月,每星期一到两天的课程。2003年以来共培训了一百多人,社长、总编辑、总经理都参加。从培训中南方传媒集团尝到了甜头,开拓了办报的思路,强化了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全面提升了报业运营的能力,为集团营造核心竞争力、强化竞争优势打下非常好的人才基础。

三、深圳报业集团模式。现代人力资源理论认为,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是一个见效快、投资成本低而回报高的低成本扩张行为。因而,成功的传媒无一不在人才培训上下大力气。到2006年,深圳报业集团总资产超过50亿元,居全国各大报业集团之首⑤。该集团把在职培训作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必要手段,从硬件投人和机制建立上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集团从1998年起就专门成立深圳特区报人才交流培训中心,集团成立后,每年拨出80万元专款作为培训经费,并在报业大厦办公区划出近100平方米作为培训中心用地,购置最先进的培训、教学设备,将培训中心建成智能化培训课堂,还在印刷大楼开辟近200平方米的教学、会议室,在可容纳600人的国际标准会堂内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同声翻译设备。他们制定了《深圳特区报社新闻采编人员培训试行办法》、《党政经营管理人员培训试行办法》等,将培训与员工奖惩、任免、考核结合起来,增强员工学习意识。报社还积极与名校广泛联系,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培训关系。同时,由各名校针对报业集团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近几年来,深圳特区报社共举办脱产业务学习班、研讨会、学习讲座、演讲、专题报告等形式的培训近100期,参加培训人员近4000人次。经过培训的人新闻采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对报业集团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模式。按照人力资本的理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人才资本也是投资的结果。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企划主任德格说过:让我们拥有“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⑥”为了更好地应对国内外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营竞争和挑战,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加大力度培养现代高层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增强人才队伍对外的竞争力⑦。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全国知名的高等院校深造,组织优秀人才到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报业传媒进行考察学习,了解当今世界传媒业发展态势,系统学习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营管理理念,深入研究当今传媒业特别是报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选派到复旦大学开办的(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读班的两位年轻干部,一位是集团从事经营管理的领导成员,一位是从事理论评论业务的中层干部。他们目前已即将学完高级经理会计学、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领导学、公共关系学、供应链管理、国际经济学等20门功课。这些课程全部由国际国内顶尖级知名教授授课。他们联系报业经营实际,深入学习研究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深感收获颇多。鉴于集团化经营急需加强,抓紧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几年来选派7名经管干部到武大工商管理知识读书班学习,充实、更新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同时,先后选派6位年轻干部到美国、新加坡等国外“充电”,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国际传媒业发展的走势,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更好地为集团事业持续发展增强后劲培养人才。还出台优惠政策,给予适当资助,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从各个方面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鼓励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创建学习型集团,千方百计帮助各种人才成材。在培养造就人才、增强人才综合素质上,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用了极大精力,同时在成本投入上也舍得花财力。特别重要的是,人才资本投资是战略性的,管长远的,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用战略眼光加大对人才资本的投资。正是从这种认识着眼,这几年在人才培训上拿出了相当的财力。5年来,各种人才培训投入270多万元,这是仅限于干部职工继续教育所花的费用,如果加上与人才资本投入相关的费用投入的总量更大。

注释

①周毅:《传媒人才学概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78页

②李建新:《媒体战略策划》,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③周鸿铎:《传媒集团运营机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④谌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⑤王永亮:《传媒方家――高层权威解读传媒》,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9页

⑥(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页

新闻培训总结篇8

照搬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学模式,就是误区之一。因为照搬的结果,势必丢失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特色,从而毁掉自身赖以生存、赖以发展的根基。

对于这样的误区,必须远离而去。如何远离?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本科教育不同,它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关键的。基于此,我院新闻系制定了“重视理论,强化实践,面向基层,适应社会”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实践教学的强化理清了思路。怎样强化?经过不断探索与反复论证,选定了从课堂改革切入。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抓住课堂改革也就抓住了龙头。

把课堂搬到社会

把课堂搬到社会是造就人才的正确选择,这对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显得更加重要。对此,我院新闻系加大了校外教学实训的力度,2002级实训课占总课时的34.6%,2003级的实训课比例达49.9%。同时,明晰了搬向社会大课堂的主打内容,突出了新闻采、写、摄影、摄像技能训练,报纸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抓住了实训的根本。

我院新闻系没有套用现成的一些实训模式,而是创出了特色:首先,在指导思想上,按“教书育人”四个字对实训进行了总体设计,要求学生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其次,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摈弃了“抱着走”、“扶着走”的老套路,提倡学生自己走、自己闯;二是建立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实训。

我们认为,教学实训,不是课堂教学的附加物与外在部分,而是课堂教学的有机构成。那种轻视教学实训的观念或者图形式、走过场的做法,是对“课堂教学”内涵的曲解。

将社会引进课堂

如何使多年来脱离实际的教学常规来个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认为突破的途径很多,但改变现有教师的构成与更新教师的观念是重中之重。

在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的构成中,一部分是普通公办高校教师,另一部分是毕业于公办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较少或很少,因此长于理论而短于实践是其特点。再则,他们对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种由来已久的“习惯”,大都疏于实践环节和具体操作。所以说,改变教师的构成与更新教师的观念不仅是重中之重,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增加既有教学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是使教师结构趋于合理的基本途径。现在,我院新闻系已拥有既从事过多年高校教学工作,又来自新闻媒体或者有过媒体从业经历的专兼职教师18名,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的35%。

新闻培训总结篇9

一、新形势下新闻采写的现状

(一)新闻采写教育现状。目前,新闻采写主要包含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两个专业,分为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教育家研究表明,国家把普通本科的新闻采写人员作为重点来培养,把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的新闻采写人员作为难点来培养,把重点院校新闻采写人员作为潜力股来培养。另外从数量上看,普通本科的人数最多,所以更应加大力度来充分挖掘这个群体的潜能,着力将其培养成为专才、精英。

(二)新闻采写教材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教材也应查漏补缺、不断完善,以此来填补新领域出现的空白。从数量上看,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新闻采写教材数量仅为5本,而在改革开放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教材编写进入高峰期,而且这些教材各具特色,为我国新闻采写的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人无完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材也一样,总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瑕疵,因而会引入外国的教材加以对比、借鉴。从内容上看,新闻采写教材多数是为了专门培养某一领域的人才,内容比较细化、方向比较单一,培养的是“专才”,比如把教材细化到报刊记者方向、广电记者方向等。

(三)新闻采写教学现状。随着就业难这个问题的出现,新闻采写领域的专业人士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在几十万编辑记者奔向新闻岗位的时候,工作在挑人,如果知识面不广,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不接触广播电视新闻的采写,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报纸新闻采写不懂,那么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时优势就会大打折扣。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会出现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的现象,如缺少摄影课程操练、缺少采访经验等。这些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在走向社会和企业对接时,难以转换角色,以致开始时无法独立完成新闻采写任务。所以学校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多组织学生参加实战、演练活动。

二、新形势下新闻采写方向

(一)培养跨媒介的思维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新闻采写对新闻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媒介接触的主要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所以要求从业者具备极强的形象化思维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际,各行各业的新闻多如牛毛,而且杂乱无章,读者根本没有时间去甄别好坏,所以会在几秒钟之内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读下去,这就要求新闻采写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眼球,无论声音、图片,亦或是标题、视频。因而在采写新闻时要眼光独到、特色鲜明,用深厚的专业素养征服读者与观众。当然,除了形象性思维,还应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如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画面应该用特写的形式表现,某处经典的台词应该用直接引语或同期声表现,而一些抽象的事物只能用文字去表达。只有善于综合各种感官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才能使新闻采写工作顺利的进行,同时使报道更立体、真实,也更能抓住读者的心。

(二)培养跨媒介的传播技能。新媒介领域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四大符号系统,各个系统对从业者要求不一,但主要分为文字处理技能,摄影技能,图像处理和音频、视频编辑等技能。这些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以采写课程为核心,有所侧重的加以训练。首先训练文字语言和视听语言能力,接着消化采写原理技巧,之后训练深度报道、电视纪录片等体裁的编写技能,最后训练某一方面的专业新闻的采写能力。基本功完成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方向,进行强化训练,确保学生在掌握多种专业技能基础之上获得充分发展。

(三)培养搜索信息与新闻写作能力。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信息传播速度倍增,海量信息瞬时就会出现在眼前,电脑、电话、电视等设备随时随地能满足人们好奇心与求知欲。无论你想了解哪方面的消息,百度一下,立刻知晓,这给新闻采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生活在信息庞杂的时代,必须学会筛选有用的信息,具备甄别信息优劣的能力,以免浪费宝贵时间,耽误正事。新的形势下对新闻采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前提,一专多能是培训的重点参照,只有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并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才能在工作中顺风顺水,也才能来者不拒、完全胜任工作。

新闻培训总结篇10

     2018年12月2日-8日,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举办的“浙江大学-南昌市教育系统新闻宣传信息员培训”。这一周我在风光旖旎的“小西湖”华家池畔,精心研学,交流取经。培训时间虽短,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增强了我的业务能力。本次培训课程安排合理,层次高、聘请的讲课老师能力强,在整个培训期间的管理非常严格,现在把学习收获做一下总结。

跨进浙大的校门,耳濡目染了浙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名校大师们的言传身教,为我开启了一道感悟之门。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的教学方法,幽默风趣的精彩讲解,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盘享用不尽的文化大餐,使我在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在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这次培训主要课程有《新闻通讯稿的写作规范和技巧》《平面媒体的技术素养》《如何讲好身边人的故事》《如何做好新闻采访》《新时代的大众传播和舆情处置》《学校安全危机的管控与处置》《高效ppt的制作与美化》等等,课程内容紧跟时展潮流,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案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熊卫平教授的《新时代的大众传播和舆情处置》和秋叶PPT90后的联合创始人、设计师、培训师巴玉浩的《高效ppt的制作与美化》。熊教授超快的语速,幽默风趣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生动的案例,让我轻松且直观地了解了在舆情处置和和新闻发言方面要注意的问题。90后的小巴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从一个专科学校毕业生到为武汉市委书记做ppt再到创始秋叶ppt的经历,展示了他酷炫的技能,这堂课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