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2 18:10:07

舆情培训总结

舆情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高校师生在互联网上对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特定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当代大学生喜欢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交换思想、发表见解、宣泄情绪等,形成了具有高校大学生群体特征的网络舆论行为,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舆论引导与监管队伍,针对网上舆论动态及时做好释疑解惑和思想引导工作,就成为高校系统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一个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组成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组成包括信息调研队伍、舆论评论队伍和舆论领袖队伍。

(一)建设高校网络舆论信息调研队伍,全方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学校要特别注意舆论的方向性、健康性、和谐性,可以在学生中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网上舆情信息,密切关注校园网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负责捕捉和反馈网上信息,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定期总结BBS及各类论坛上的主要观点,并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汇报情况。

(二)建设高校网络舆论评论队伍,用评论的话语引导网络舆论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建立一支精干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就社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互动类网站上撰写正面评论文章,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正面观点,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网络舆论评论员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较高政治素质、较好信息网络技术水平,能够熟练地驾驭网络,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等。

(三)建设高校网络舆论领袖队伍,用优势的话语引导网络舆论

舆论领袖在网络舆论形成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会对大多数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支有敢讲、敢说、有分量的舆论领袖担任版主,引导网络舆论向积极、正面、理性的方向发展。用舆论领袖独特身份,在互动交流中影响和感染其他群体,对论坛中的舆论进行引导。

二、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建构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建构必须要做好队伍的选聘、队伍的培训和队伍的管理工作。高校网络舆论队伍的选聘包括确定资格准入标准及选拨程序;队伍的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素质培养、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和网络技术训练等。

(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选聘

1、确定资格准入标准

高校网络舆论信息员需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能力和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能较好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高校思政工作经验或学生教育管理经验;了解掌握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熟悉高等教育政策和高校的基本情况;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热心服务高等教育和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熟悉网络基本操作技术,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善于用网络语言,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文字功底等。[2]作为网络舆论引导员,除了需具备一定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网络技术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网络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2、严格选拨工作程序

各高校要确定一定数量的网络舆论引导员,这支队伍主要从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网络中心工作的同志和部分学生骨干中选聘。选拔过程采取自愿报名、笔试、面试等程序,真正把那些政治可靠、知识丰富、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热心网络工作的同志选拔上来。

(二)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培训

1、政治理论素质培养

作为一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才能正面地进行网络评论和引导。政治理论素质培养内容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同时,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员在掌握理论上下功夫,在深入实际上下功夫,在紧密结合上下功夫。

2、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

网络媒介素养指的是指导网民正确理解网络传媒及其信息,建设性享用网络传播资源,通过这种教育培养网民具有健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在多元的媒介环境中,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3]通过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引导网络舆论引导员形成“掌握网络”而不是“被网络所掌握”的意识,增强网上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利用网络资源、选择网络信息、创造网络信息,以自律的方式引导网络舆论。

3、网络技术训练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网络技能,一是学习创造网络平台的技术,如建造局域网,设置专题网页等;二是使用网络平台的技术,如检索、下载等。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员只有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才能不断获取正确有益的信息,抵制错误信息的侵袭,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网络技术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坚持每周上网自主学习,并按时参加BBS讨论,练习查阅文献资料、收发电子邮件、制作专题网页等技术。

(三)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管理

要重视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管理工作,定期听取网络舆情汇报,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高校党委宣传部和校学生处负责本校网络舆论引导员的选聘、培训、任务分配、业务指导和工作业绩考评等工作,定期对网络舆论引导员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奖惩。[4]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舆论引导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等方面,对网络舆论引导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反工作职责,违反相关规定,从而造成不良影响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处。

总之,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建设是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及引导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校园稳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高校要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加强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选聘、培训和管理工作,建立一支包括信息调研、网络评论和舆论领袖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

参考文献:

[1]李育全,鲁黎黎,高校网络舆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能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75-78

[2]葛晨光.试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70-72.

舆情培训总结篇2

在组织的安排和关心下,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由xxx举办的县委宣传部部长新闻网络培训班。经过七天的集中学习,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培训感受

我觉得本次培训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理论水平高。这次培训专业性强、理论水平高,解读政策科学准确,分析形势精准到位,解决问题思路清晰,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发展变化,深刻认识当前新闻舆论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新闻的具体操作流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二是组织形式好。这次培训内容全面,参加面广。特别是慕课讲座,既有总体形势分析,又有专业知识培训,是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强化了新闻媒体意识,提高了开展新闻工作的业务水平,增强了网络舆论的应对引导能力。三是可操作性强。这次培训信息量大,针对性、实用性强,既是一场业务培训会,又是一场经验传授会。授课教授和专家讲解的内容都来自实践,是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既有情况分析,又有应对措施;既有前瞻思考,又有现实操作,特别是对于加强新闻,处置好舆情事件,引导好舆论传播,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二、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理论性和实战型兼具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新闻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新闻和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战胜危机事件和搞好新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受益匪浅。下面浅谈一下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融媒体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大多是在原县广播电视台的基础上,将县内的内刊、“两微一端”等媒体人员融合在一起。这支采编力量,从业时间长短不一、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编制身份复杂异常,导致县级融媒体现有人才队伍活力不足、锐气不够、创新不强,严重制约县级融媒体中心作用的发挥。要从思想上、业务上入手,加快队伍转型升級。在思想上,使从业人员主动适应新形势,重置角色定位。媒体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键还是人的融合,思想要先融到位。在业务上,除了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等专业技能培训,还要采取“轮岗”“结对子”等交叉互学的方式,帮助采编人员打破原单位原部门边界,打破原岗位原专业壁垒,做到一专多能、一岗多职,使从业人员个个成为拍摄制作短视频、推送有价值资讯的复合型人才。

舆情培训总结篇3

总结所要反映的是全局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全貌,所以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全局工作不能遗漏哪个方面,这样才能在今后过程当中不断成长进步,那么你们知道关于2021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2021年网络舆情工作总结,欢迎参阅。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_年,在区网络舆情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新区文广中心认真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及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主动营造集宣传、引导、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格局

20_年,亭湖新区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及文广中心负责本单位的网络舆论引导监督工作,负责监控、收集好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切实提高舆情监控的广度和效果。同时,从明确责任入手,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一是明确结合本机关的职能,细化网络舆情监管指南;二是建立网络舆情档案,做好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上报工作;三是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积极配合区网管中心做好舆情处置工作。

二、强化分析研判,采取有力措施有效防止各种有害信息传播

在十八大、区两会等各重要时间节点,文广中心相关人员负责全天候搜索有关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信息,力求无任何负面新闻在网络上流通。同时,对网上反腐倡廉舆情及时进行跟进、分类整理,并报送相关领导参阅,及时锁定舆情反映的问题,充分挖掘事实明显、情节清晰、细节详尽、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及时流转案件管理部门,提高成案率。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及时、快速核查其真实性。

对于可信度高、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类网络舆情,确保在第一时间展开调查,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在网络上通报调查进展。调查结束后,对反映属实的舆情,按规定予以通报;对于舆情反映不属实的,用证据消除网民的顾虑,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三、强化正面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巩固壮大网络主流舆论

从20_年初,新区进一步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网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管理,对网络新闻、消息从线索提供、初稿采写,到审稿签发、网上发送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确保信息、公开工作既顺利进行、健康发展,又无失密、泄密事故发生。文广中心及时了解掌握本机关的政策落实、重大部署、重要工作推进和重要案件信息,通过网络择机适时向社会公开。

同时加强对网评、跟帖、博客等网上反腐舆情的跟踪监控,并提前准备好相关舆情预案,尽量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在发现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时,本着“宜疏不宜堵、宜快不宜迟、宜统不宜分”的工作方法,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和以互联网展开合作,拓宽掌握网络舆情的渠道,及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壮大网络主流舆论,使网友能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情真相,明辨是非。

四、强化平台建设,积极做好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权威信息

新区根据市、区相关领导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每天负责对涉及新区的相关舆情进行监控,并在下班前跟分管领导汇报当日舆情信息。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坚持做到24小时监控,并落实舆情汇报工作制度。

20_年,新区整改开通了亭湖新区新城街道网站,主动向社会各届公布新区发展、新城建设的相关内容。为创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载体和渠道,今年下半年,对亭湖新区新城街道门户网站进行进一步完善、提升;从而有效整合政务资源,提高办公效率,创新办公模式。

新区积极将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相结合,建立公众沟通互动平台,便于公众查询,节省查阅成本,保证信息公开的质量和效率。20_年度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4条,其中全文电子化达100%。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亭湖新区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上采用了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栏目重点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受理处的建设,形成统一受理、统一办理、规范服务的工作流程,为公众了解信息提供便利。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转眼间,来公司已经一年了。在这段时间内,学到了好多东西,我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成长。已经开始脱离在学校时的那种稚嫩,变得成熟稳重。下面是我个人20_年工作总结:

第一次接触工作,包括与客户及盟商的沟通、与公司同事的交流、在外出差实习、对网络设备的认识、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这些事情让我明白了:工作需要高度认真和满怀热情,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好!

随着对工作内容的熟悉及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作起来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了。除了可以独自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外,还可以按照公司的要求完成技术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公司需要申请某项资质,需要员工参加一项考试,我替另一位同事考试,我顺利完成考试,并且考过了,受到经理的表扬。

在工作之余,我还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比如锐捷公司的渠道技术培训,公司内部的技术培训等等。经过几期的培训,我感受到,网络技术犹如茫茫的大海,我只是一叶扁舟。要想在网络工程这行中立足,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高手,没有理由停下来做片刻休息。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没有理由踌躇满志止步不前。我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一往无前,再接再厉,愈挫愈勇!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我迅速的成长起来了。对工作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百倍的热情,愿意和大家分享成功的方法和失败的教训,愿意在工作中和团队更加协作,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人的能力很微弱,但很多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如果还能和大家一起工作,我期待着和你们一起创造更多的价值,期待有更大的进步!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_年悄然而至,自从20_年3月份刚进入公司,我是第一次接触公司、接触通信行业、接触公司网络管理及维护。虽然跟我的专业和技能都一致,以下就是运维工程师年终总结。

但所有的实际经验都是第一次,让我没有任何准备,同样也打消了任何顾虑,人生就是这样,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从第一次开始,没有接触过、干过并不可怕,领导给了我机会,让我有了一次尝试、一次展现自己的平台,那么我一定会更加倍的努力做好工作才是的回报。并且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及陌生环境的磨合,专心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工作水平。遵纪守法,踏实工作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渐渐的融入和适应到新的工作环境中。

刚一开始接手工作的时候,发现公司大部分工作电脑都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和升级系统补丁;员工随意安装系统及应用软件,致使公司局域网内病毒隐患严重、工作不稳定和系统崩溃,工作秩序被打乱,员工不严格要求自己,上班时间聊qq、玩农场、看娱乐网站等;为此公司和个人工作经常受到影响,工作效率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舆情培训总结篇4

人民论坛:据人民论坛的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地方政府讲好自己故事的整体水平偏低”,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喻国明:如果我给中国官员整体应对媒体的能力打分,恐怕只能打出 60 分――及格线附近。因为从总体上看,众多中国官员面对媒体时仍以排斥、防范的心理居多。

人民论坛:为什么官员面对媒体会有排斥、防范的心理?

喻国明:我曾经对一些官员进行过公关培训,当时一提到媒体,他们都流露出较为厌恶的表情。当然,我可以理解的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如何与媒体相处的训练,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行政制度本身也不支持他们面对媒体来表达。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看起来我们国家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要求增强信息透明度,但现状仍然是“说,负责任;不说,不负责任”这样一种不对称的责任体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自身素质所及,还是制度要求所限,对中国官员而言,“不发言”、“少发言”可能会更合适。此外,他们正处于一个公民意识日渐增强、媒体舆论日渐活跃的社会环境中,在重压之下,他们更不愿意和媒体、公众加深信息分享了。

“少说话”、“不说话”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态势了

人民论坛:当前,老百姓的公民意识在觉醒,而且觉醒速度要快于基层官员的执政能力提升和改变的速度。如何向公众百姓讲好自己的故事,引领舆论,已经成为地方官员的突出挑战。

喻国明:从我个人了解的情况看,中国官员们还是在试图改变自己,增强自己应对媒体的能力。比如,各级政府现在很重视培训工作,很重视网络舆情,还很在意是否能在媒体上把自己的形象表现得更鲜明一些,把自己的观点表现得更委婉一些。总体上看,中央官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略强于地方官员,因为无论在眼界、视野,还是在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方面,都存在差异。

而与国外官员相比,我认为中西方的差距主要不在技能方面,这可以通过浅层次的培训获得。差距主要在观念方面,我们的官员对媒体始终是防范的、消极的、被动的,不懂得用现代的方式善待媒体和运用媒体。要不然就是“把它管住”,要不然就是“随它而去”。但是如何主动地运用传播规律、传播技能来与媒体互动呢?只怕这时就会有警戒的声音响起:言多必失。但现在,“少说话”、“不说话”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态势了。

人民论坛:2011年我刊《中国官员“网络恐惧”症》专题调查显示,70%的受调查者认为,当代中国官员患有“网络恐惧”症。这种恐惧是否是缘于对网民的不了解?

喻国明:我国网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参与网络热点的讨论主要是为了满足成就感和“被重视”的感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的网民多数是通情达理的,一旦自己的诉求和想法被官方或者主流所认可,自身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就会“功成名就”地退出。

政府部门的表态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这种成就感,因此这种舆情的处理方式是合适的,也是很有效的,但表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平息网民的情绪,为自己争取更加主动的空间,而不是对事件的辩护乃至狡辩。表态的目的诉求一定要明确,切忌弄巧成拙,态度一定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要旗帜鲜明,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还需要说明的是表态时要统一口径,切勿“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

我主张要让中国官员都“学会对话”,特别是与网民的对话,除了体制改革,还要有培训的辅助。但与媒体期待相比,改变现状的速度会有一个差异问题。不过,随着今后年轻干部走上岗位,速度问题可能会得到改善。

切忌使用鸵鸟政策来应对网络舆情的“口诛笔伐”

人民论坛:引导舆情热点是地方讲好自己故事的必修课之一,就地方政府面对舆情热点的干预情况来看,有哪些不足?

喻国明:从干涉的时机来看,有些政府部门多是在事件,比如“天价烟事件”、“躲猫猫事件”、“售票员倒票视频事件”等,成为网上舆情热点,网民急切要求政府部门介入干涉时,政府部门才“千呼万唤始出来”。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良好时机,往往造成网民的情绪淤积到一定程度,舆论的意见分布对政府部门极为不利的时候才开始介入干涉。

同时,由于很多干涉主体往往不具备危机管理和议题管理的专业知识,在应对时多少显得稚嫩一些。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的最优时间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的12个小时内必须作出回应和启动危机公关的预案。

不仅如此,从干涉的主体来看,多是越级干涉,事件的直接相关主体往往比较低调。由于基层干部本身的素质和公关意识等不够,造成舆情事件到来时多少显得慌乱和不知所措,有时候甚至造成事与愿违、火上浇油的后果。网民的呼声和要求与基层政府组织不作为的张力,必须要求更高级别的政府来回应,往往更高级别的政府回应才能推动事件本身的解决。

人民论坛:您对地方政府引导舆情有什么建议?

喻国明:从总体上看,舆情热点的主动干涉行为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取得的效果本身都是积极的,因此要求我们政府管理部门切忌使用鸵鸟政策,以不回应拖延时间或者不屑于回应来应对网络舆情的“口诛笔伐”,应该以一种积极、豁达的主动心态来应对,积极作为比不作为肯定是有效果的。

但是,干涉行为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勿希望一劳永逸。从政府行为主体的初次干涉行为到议题的真正完全消亡是一个过程,一般至少在两周时间,这是议题发展、扩散、消弭的规律所决定的,更是干涉行为本身的效果所决定的。在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的过程中,不可奢望“一招制敌”,必须打出一套组合拳,切实让网民感受到自己的言论和呼声受到了重视。如“躲猫猫”事件引申出来的全国范围内整治牢头狱霸的专项治理工作,网民是满意的,所以即使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服刑人员死在看守所的事件,网民仍能保持克制。

责编/肖楠 美编/李祥峰

延伸阅读

微博时代:应机制化处理网络舆情

在近年来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当事人、地方政府和“围观”事态的网民多赢的结局很少,多数情况下是三方皆输。当事人冤屈难申,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维稳却落得一身埋怨,民众追索真相却感觉发声无力。个案应对常常错漏百出,朝令夕改、亡羊补牢更引来民众质疑。相对而言,将个案应对上升为此类事件的机制化运作处理方式是一种更好的解决途径。7・23 动车事故铁道部曾因受难者名单无法公布饱受争议,所幸其他地方政府、部门积极吸取教训。如在湖北兴山县翻车事故、湄公河船员遇难事故中,相关政府均在第一时间公开受难者名单,为舆情应对和事件处理赢得加分;再如,上海地铁追尾后相关责任人员微博发表即时道歉声明,令网民情绪得以抚慰。政府对微博的重视强化了其自身对舆情事件的应对能力,使其逐渐将应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改善,在保护网民知情权、迅速平息事态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

舆情培训总结篇5

1.1舆情信息获取

舆情信息获取是舆情监测的第一环节,也是做好舆情监控工作的基础,直接决定了舆情监测结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搜索方法至关重要。舆情信息获取可以通过人工搜索和专用软件搜索两种方式实现。

1)人工搜索。应以政府机构网站、权威媒体网络版、公众认知度较高的门户网站和论坛、影响力较大的博客和微博等为主要信息来源,密切关注可能形成网络舆情的热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负面问题,制定热门站点汇总登记,通过浏览网站新闻排行、论坛热帖排行、博客和微博热点话题排行等,确保主流网络舆论热点监测到位。

2)利用专用软件搜索。这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工作效率的智能手段,应确立正确的关键词,对相关舆情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1.2舆情分析研判与分级

获取网络舆情信息后,首先要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舆情分析研判方法一般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网络舆情分析研判要想做到全面准确,既要对舆情信息进行性质认定和价值判断,又要对其影响范围、传播情况及不同受众的观点倾向性等进行数量上的研究,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舆情的整体轮廓和发展脉络,掌握舆情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从而为舆情应对工作提出科学准确的建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

1.3舆情报告

为兼顾时效性和利用率,舆情信息应实行分类报送,建立快报、日报、月报和专题报告制度。通过分析研判,达到分级要求的舆情信息应报送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常规舆情原则上应以日报形式汇总后上报,如遇到时效性强的重大舆情,可通过快报形式单独上报。同时,为整体把握舆情变化趋势和舆情监测工作进展,每月底应将该月舆情监测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汇总,编写月报并上报。对引发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除在上报中做好跟踪监测以外,还应开展专题研究,总结经验,形成典型案例,编制专题研究报告上报。

1.4响应程序

舆情信息报送到有关管理部门后应尽快进入舆情响应程序,建立“政府与网民对话沟通”机制。首先,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判明与事实相违背的信息,应及时组织相关机构或专家科学解读,权威信息,化解网民疑虑;需调查核实的,应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查,查清事实真相,及时公布调查进展,尊重社会公众知情权,安抚群众情绪。其次,要落实后续事项处理机制,对处置结果要安排专人跟踪回访,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公布调查进展情况和结果,避免事态扩大化。

2农产品质量安全舆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相关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认识不足

个别部门对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或认识上不够科学。一提到网络舆情,有的部门认为它所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对自己不利的;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它所带来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网络舆情除了可以正确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满足百姓的诉求外,还可以间接提高机构的工作规范,帮助机构发现自身不足,促进机构改善自身情况。

2.2舆情监控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舆情工作人员既要具有监督检测方面专业的知识背景,又必须熟知网络舆情传播特点与规律;不仅要具备从海量信息中快速搜集信息、迅速捕捉舆情热点、甄别挖掘舆情价值、准确预测舆情走势的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提炼分析、文字表达能力及丰富的舆情监测经验。

2.3多数部门资金投入不够

目前,多数单位采用人工搜索、引擎检索的方式监测网络舆情。然而网络的信息量庞大,信息来源渠道极为广泛,仅依靠人工方法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其效率和准确度均难以保证。专业的舆情监控软件和人员培训投入巨大,且舆情监测是一项日常性工作,需要持续性的投入。

3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舆监测工作的一些建议

3.1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思想认识

舆情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各部门需有专员来负责,定期整理并上报舆情报告,处理好突发的网络事件,正确地引导舆论,倡导正能量,避免不实舆情转化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2加强舆情监控队伍建设

应加强对舆情监管人员有关理论、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强其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研判能力、对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掌控能力及对网络舆情的预见和防范能力。同时,积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导向、熟悉网络语言、了解网络传播技术和传播技巧的网络评论员。

3.3加强财政支持

舆情监控工作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专业的软件和专业的人员互相配合才可以实现,而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专业软件的开发运行都需要大量资金进行运作,各部门应加大对网络舆情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

4结语

舆情培训总结篇6

一、2020年阶段性工作总结

(一)强化理论武装,思想基础更加坚实。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学习带动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层层学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5场次,上报理论文章X篇,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分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分公司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机制,组织对各党支部、各科室、单位开展意识形态自检自查1次,发现意识形态理解不深等3大类问题;结合疫情防控、战严冬主题教育,持续开展第次“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劳模先进分批次上讲台、讲形势X场次,制作宣讲统稿X篇、形势任务教育X篇,激励干部员工奋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二)推进文化铸魂,企业形象不断增强。认真贯彻重要指示批示,大力弘扬石油精神、铁人精神,各党支部把弘扬石油精神纳入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拍摄企业文化宣传片,录制《奋斗在临汾》短视频,持续激发全员向心力、凝聚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选树集团公司优秀青年1人和公司级劳模1人、优秀青年1人;加强与永和县团县委的沟通,获得“临汾五四奖章”“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各1名,分公司在地方的形象持续增强。

(三)突出正面宣传,发展软环境持续改善。一是完善新闻宣传管理办法,建立了包含X名特约通讯员、X名通讯员的新闻宣传队伍,分解考核指标到科室站队,构建新闻宣传体系,全面提升新闻宣传质量;二是请外部专业老师以线上讲堂的形式,开展X周新闻宣传培训,目前已经培训完成,分公司正在组织分公司特约通讯员上讲堂,共同交流、讨论如何挖掘新闻点、如何构思框架、如何丰富新闻稿内容,目前已有两名通讯员讲课。三是全年围绕疫情防控、三大战役、提质增效、防洪防汛等重点内容持续开展宣传工作,截止目前在中国石油报等外部媒体宣传X篇,在公司内部主页宣传X篇新闻稿件,微信公众号X篇。

(四)加强舆论引导,舆情态势平稳可控。高度重视社会来访及网上舆情处置工作,树立新媒体思维,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企业负面信息网络舆情事件,规避舆情风险,特设舆情管理岗,由专人负责。科技兴安,高效准确,采购一款专业网络舆情监测软件,于今年X月X日正式投入使用,做到X小时实时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消除X起网络舆情事件,为分公司生产经营创建安全外部环境。

(五)抓好统战群团,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一是精心组织专题劳动竞赛。分公司以三大战役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以“整体+阶段”目标设定的方式,细化工作方案,完善工作举措,半月对阶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考核,切实激发全员干劲。二是搭建创新创效平台。以“学、练、修、改、创”为目标,成立文来创新工作室,目前已完成两项小改小革,气水分离项目正在试验阶段。三是激发青年活力。开展青年安全演讲比赛、植树等活动,助推全员提升履行QHSE职责主动性。建立“互联网+”培训模式,针对员工工作需求、能力弱项,在疫情期间统筹制定X期培训计划,将重点课程录制视频上传“云课堂”平台。目前已上传录制X节课程。组织开展防疫慰问,为X名在岗员工发放防疫物品共计X件,并为隔离人员配备运动器材。

(六)推动建章立制,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分公司党委组织制订了《临汾分公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和《临汾分公司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培训,切实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做到“管工作、管意识形态”。对所属各部门的钉钉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体进行备案,明确各级管理者对各类阵地宣传、理论讲座等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坚决确保阵地管理“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的深度不够;二是各党支部弘扬石油精神真信笃行不够;三是抓意识形态工作手段单一,形式有待创新,需要更加注重正面、有营养、有价值的多样性文化宣传。四是意识形态干部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当前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和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理论功底有限。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夯实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是抓党员干部思想。聚焦提质增效、安全环保等重点工作,进一步规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把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常态化、经常化,聚焦当前工作重点难点,不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扩大),明确班子成员参与到支部组织生活会,以关键少数带动全体党员干部转思想、夯根基。二是抓全员思想。以此次主题教育为抓手,把“天天学、周周练”“青年大学习”等多形式融合,层层开展学习、形势宣讲、讨论,把全员思想凝聚到疫情防控、提质增效、稳产上产、分公司高质量发展上来。

(二)加强文化体系建设。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集团公司、公司企业文化为根本,以公司、分公司发展战略为基础,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构建分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把文化展厅、文化长廊、党员活动室、党员活动角一并纳入体系统筹建设,以企业文化软实力凝聚全员发展合力。

舆情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 网络媒介; 舆情; 编辑;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8-0054-02

网络媒介的极速发展和网民队伍的迅猛扩大,昭示出我国广大民众对于公共事务有着积极参与和公开表达自己意见的倾向。形成的网络舆情热点往往紧扣社会舆情,是社会重大事件的曝光台,尤其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网络舆情呈现的影响力日趋增加,已渗入到政府政策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但种种负面评论或损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也随之而来。因此,关注网络媒介,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热点,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和加强网络编辑管理已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网络舆情和网络编辑的现状

“网络舆论元年”始于2003年,这一年,中国网络舆情一出现就呈现出集中式爆发:孙志刚案、刘涌案、SARS、宝马车撞人案等等,网络舆论关注的热点事件的集中爆发反映出网络舆情的巨大影响力。这一时期网络舆情传播的载体主要依赖网络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和即时通讯工具等Web1.0的传播方式。2004年,一个以博客、播客为引领的Web2.0时代逐渐改写了网络舆论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介使网民有了传播信息的理想平台。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分享网站蓬勃发展,网民获得了“微视频”传播与分享的机会。2008年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SNS网站异军突起,其访问量超过了搜狐、新浪等传统门户网站,虚拟与现实开始紧密衔接,网络舆情的人际传播渠道日趋畅通。2009年,实现了有线网络(互联网)和无线终端(手机)对接的“微型博客”,这个新型的平台,使网民可以自主发现或创造内容以共享资讯由此向外辐射,形成时段性热效。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具有“传播者”和“被受者”的双重身份。也就是说,网络传播已经实现了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提出来的循环传播模式。这种循环传播模式在2010年第一季度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从乡一级的“茶杯门”,到省一级的“疫苗事件”,从日记本里的“香艳局长”,到看守所里的“喝开水死”案,从新泰“官二代”,到石家庄“骗官案”,从江苏年迈父子自焚抗拆迁,再到贵州警察枪击误伤人命案。无不显示出网络媒介的强大传播功能和曝光作用,同时也表示出政府组织或官员是舆论客体的主要对象,以各级政府、城管、警方违法行政、野蛮执法、坑害百姓等为对象的网民诉求不断,无一例外的是,这类事件往往能在很短时间内上升为。

从每一件引起大范围转载的热点事件就能看出,在事件发展的潜伏期和初期,也许其后上升为的往往只有只言片语式的短论或情绪表达为主的一家之言,一般还没有形成网民的大范围参与,此时,网络编辑如果能够对舆情的细微变化细致观察并紧密跟踪,就能够为舆情的发展提出分析和预警。其中经典舆情干预的是新疆“7・5”事件,当时,YouTube和英国网站monstersandcritics等一些境外网站出现了一系列颠倒黑白的视频和图片,人民网编辑马上发出《从乌鲁木齐“7・5”事件看“人权卫士”真面目》的稿件,并针对虚假图片逐一揭露其捏造事实的卑劣做法,逐个揭露“世维会”散布的谎言,使众多网民在第一时间了解了事件的起因和真相。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事件由于网络编辑的能力所限或不负责任的放任,致使事件演变难以控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发现舆情发展的苗头并提供预警和预报,使舆情处于监控之下是网络编辑进行内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除了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网站外,有相当一部分网站千姿百态、良莠不齐,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网上大量聚集。甚至,各种网络公关、网络营销公司在利益的追逐下,不但对企业进行危机公关,制造并炒作不实信息;还操控公共事件,制造焦点事件、搅乱网络舆论秩序。如已经被曝光的贾君鹏事件就充分体现了某网络公关公司的能量:2009年7月16日,一则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网贴迅疾在各网站蹿红,事后某传媒公关公司自称是该事件制造者,目的是帮助一款游戏保持关注度和人气。这就说明,一些网络舆情热点问题看似是所有人共同关注的焦点,但实际上可能只是个别人操纵、炒作的结果。 我国网站数已多达70多万个,在这些网站中,大约近20万个网站的工作人员在3-6人左右;约5万个网站的工作人员在10~15人之间浮动,当然,主流网站的工作人员有的多达3000多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在网站工作的人员为2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约占40%,大约近100万人。他们承担了网站内容的选择、审核加工、以及论坛管理等工作。因此,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出版传媒业的发展。可事实上,这近100万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中,有80%的编辑人员的编龄不足3年。虽然一部分人员的专业来自新闻、信息传播与编辑出版领域,但大多数编辑来自其他专业或是在校生,而且由于网站发展快、人员流动性大,实际在岗位上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得到系统专业培训的很少。甚至在某个军事网站里,从事安全审核的编辑或版主还仅仅是在校的高中生。可以看出,我国网络编辑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或者配套服务上都很难满足现阶段网络媒介发展的需求,因此,完善网络立法和对网络编辑进行专业化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二、完善网络立法及管理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时至今日,网络媒介已率先走向了这个监督平台,已经成为表达民意、反腐倡廉和申张正义的强大力量:“周老虎”原形毕露,“网民”呼声进入“两会”,“公款按摩事件”和“天价烟事件”的主角被政府免职,“乡政府”透明公开的信息政务,则无疑有利于密切干群的关系,增加百姓对干部乃至基层政府的信任度。可以说,在我国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网络媒介将不断扩大其影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网络中色情、诈骗和“网络暴力”比比皆是,违法信息、虚假信息和低俗信息等亦在很大程度上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对于这个新的社会空间的治理,1994年,为了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我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此后,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成长和中国法制建设的整体推进,从1994年至今,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共计30余部,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IP地址备案管理办法》等。对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信息传播规范、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对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等行为主体的法律义务与责任作出了规定。规定网络运营者应依照“谁运营、谁担任,谁主管、谁担任”的准绳。以此为基点,执法部门也没有放松过整治和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长期看,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虚拟世界中失去了用武之地。对网络媒介的管理,其实是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在虚拟的信息王国里,我们看不到物质,看不到自然人,所有的只是人们在快速传递着各自的思想,编织着交互关系。而针对着人身和物质的传统管理模式,在这里只能遭遇尴尬、面临困境。尤其困难的是,我们面对的不是一般信息,而是网络信息。网络信息最大的特点是匿名性。人们隐藏了自己的身份,隐藏了自己的身世、地位和信誉,自由地表达意见、纵情地挥洒言论,有时还掺杂着非理性情绪,使信息的真伪更难判断。网络信息的另一个特点是内容复杂、数量庞大,既有真知灼见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有色情、暴力和低俗的内容,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而且,我们一直推行的是笼而统之、大而化之的技术监控模式已经滞后于网络媒介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网络信息的自身特点,继续修订和完善网络立法,并且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此同时,通过立法加大对网络媒体的准入门槛,坚决取缔违法网站。如此一来,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编辑群体具有很大的规模,网络编辑工作具有显著的专业性,并对网络出版传媒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或者配套服务上都很难满足网络出版传媒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网络编辑专业化教育。一要应该从战略上认识到网络编辑专业化教育对网络编辑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编辑队伍规模已经达到100万人之多,也迫切需要进行专业化教育和培训。与此同时,传统编辑出版、新闻传媒人员的培养方式和体系不能适应网络编辑工作的要求,必须对现有的培养方式和体系进行调整、改革。二要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应建立多专业、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专业教育体系。这是由网络编辑工作的广泛性、多层次性、文理交叉性、不同网络媒体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编辑工作紧迫性、现行专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决定的。网络编辑的复合型和文理交叉性决定了一个专业或者一个学科不可能单独满足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要求。可以选择比如编辑出版专业、传播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专业、计算机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改造。三要明确专业教育目标,建立有序的网络编辑考查体系。网站中技术与内容的有机结合,要求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目标就是让网络编辑人员不仅要了解网站的一般组成结构和分类,还要了解专业网站的特点;既要掌握网络编辑和策划的基本流程、原则和方法,网络媒体互动功能的策划与设计,还要了解网络媒介运行与管理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系统管理能力;既要掌握一定的网络内容编辑与策划技能,为从事网络传媒实务或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处理技术。为了更好明确网络编辑的专业化教育目标,建立统一、规范、科学的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出版、广电、新闻、劳动等多个部门分割的职业资格考试现状非常不利于网络编辑专业教育的发展,这种状况应尽早改变,建立有序的网络编辑职业考查体系。尽管出版、广电、新闻等领域对编辑和制作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功能综合性和技术集成性,对网络编辑这种复合型工作的基本要求却是一致的,应该建立统一规范、分级合理、系列完整、知识考查科学的网络编辑职业资格考试体系。四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必须认识到网络编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网络编辑实践教学是决定网络编辑专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其次,要整理理解网络编辑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不仅包括专业实习,也包括专业见习和调查,还包括专业实验。专业实验是网络编辑教育区别于传统编辑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网络编辑教育的新课题。此外,在实践教学实施方面要有明确的实习计划和目标,要有确定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与实践教学实施有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使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包括见习基地、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三大部分,实验平台是由教学单位建设,或者教学单位和业务单位共建,这三大部分要互相呼应。目前实践教学工作中困难最大的还是投资大、周期长的实验平台建设。第二个大的难题是专业实习基地的选择、建设和管理。因此,应加强政府部门和行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政策,引导并鼓励教学单位重视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五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网络编辑专业化教育的好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质量的高低。网络编辑人员每年的缺口超过10万,还有几百万网站从业人员中每年有10多万人需要在职培训,而目前网络编辑专业教育的师资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于满足网络编辑人才培养的要求。其设想是:

(一)完善职业制度。就概念而言,职业化与专业化两者之间差别不大,如同医生、教师等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一样。几年前,就有专家、学者及资深编辑探讨过网络编辑职业化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网络编辑职业化建设已开始渐露头角。但职业化制度还处于零阶段。现阶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完善网络编辑职业制度:一是以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构建网络编辑职业制度的基本框架。这是网络编辑专业化建设的法律前提,即招录网络编辑时,必须综合考虑相关的法律要求和规定。二是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网络编辑的任务、特点等,明确网络编辑职业制度的准入“门槛,”这是网络编辑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对网络编辑的知识结构、素质条件、技能水平等提出符合实际的基本标准。三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编辑的职业化工作,完善网络编辑职业化的配套措施。这是网络编辑职业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包括网络编辑的制度安排及其进修、培训、职称晋升等相关规定。

(二)建立规范的培训模式。现代人力资源学认为,对员工最好的奖励就是培训。有关研究也证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知识的折旧速度越来越快,只强调使用而忽视培训,无疑会加快编辑专业知识退化速度,影响工作质量。因此,政府应采取行政手段要求网站应把对编辑的培训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抓紧抓好。根据网络编辑的工作特点,可以建立三种培训模式:1. 网站自身和各大院校相结合、以网站自身为主的培训模式。网站应在分析其编辑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做好对网络编辑的培训工作。同时,相关机构也可指定院校承担在职编辑的培训任务。2. 内部外部相结合、以内部为主的培训模式。内部培训的最大好处是机动、灵活,成本低,针对性、实效性强,便于把握。辅之以适当的外部培训,或者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或资深编辑到网站讲学,可以拓展网络编辑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政策的把握水平和思维。3. 短期长期相结合、以短期为主的培训模式。网络工作的特点,尤其是中小网站目前编辑配置不到位的情况下,决定了对这些编辑的专业及技能培训只能以短期为主。总之,规范化的培训工作应成为网络编辑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路径取向。

(三)努力创设学习型网站。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力是最本质的竞争力。学习力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总和。有人预计,到21世纪末,人类目前的知识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结束,学历教育已逐渐被终身教育取代。《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提出过一个定律:学习速度

参考文献:

舆情培训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南通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围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2009年全市安全生产重点目标任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正面宣传,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职工安全技能为重点,提升培训质量,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为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好转提供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氛围。

工作目标:全面推动各镇区、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国家、省、南通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引导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和广大职工安全技能,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安全监管监察人员执法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三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重点行业领域农民工得到全面教育和培训,建立和完善与当前安全生产形势相适应的教育培训体系。

二、工作重点和活动内容

(一)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科学理念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家、省、南通市以及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坚持安全发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推动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

2、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宣传活动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认真围绕“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提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的方法步骤、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工作责任和其他具体要求,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做出具体部署,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3、做好重要时段、重要节点的宣传工作。精心准备,细化方案,创新方法。认真做好建国60周年的各项宣传活动,突出形势宣传,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全生产取得的成就。通过多种形式,凝聚安全发展共识,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以“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为契机,提高全社会安全意识

1、各镇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规划好重点宣传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周”、“安全生产咨询周”、“应急预案演练周”和“安全生产科技周”活动;各重点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安全生产咨询周每日的咨询重点;在此基础上,各镇区、各部门要协调相关媒体配合做好“安全生产月”主题宣传活动,做到媒体联动,市镇联动,部门联动,重点突出,以日促周,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确保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2、以广大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为对象,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应急知识教育普及。通过编印发放安全常识读本、安全手册,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采取灵活有效方式,做好安全生产标准的宣传贯彻。

3、联合建设部门开展“送安全进工地”,提高广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联合教育部门开展“送安全进校园”活动,要将安全教育作为学校课时教育内容,提高广大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继续与总工会联合举办“安康杯”竞赛和安全健康知识竞赛活动,联合共青团举办“青年安全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农民工、青年在活动中的作用。

(三)以“三项岗位”人员、农民工等为对象,开展全员安全培训行动

1、加强各镇区、各部门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引导负责人更加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三项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深入开展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岗前安全培训教育;抓好企业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培训时间和质量。

2、严格教育培训机构监管,加强师资力量、培训装备建设,整合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水平。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视频讲座、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鼓励企业到学校定向培养,鼓励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到企业从事安全生产工作。

3、开展高危行业中小企业全员安全培训专项检查和船舶钢结构企业分包人安全培训专项执法。组织督查组到有关企业进行现场督查,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培训监管主体责任,把安全教育培训列入日常监察的重要内容,部署制定专项执法检查计划,认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的执法检查,指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

(四)以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活动为抓手,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1、按照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建设标准,进一步动员和部署2009年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创建工作。

2、以2008年创建工作为基础,以点带面,扩大安全生产诚信企业的覆盖面和影响面,将创建活动由高危重点行业向各行各业延伸,促进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

3、进一步强化舆论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非法违法现象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曝光和监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企业职工举报身边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督促和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五)以安全文化示范社区(村)创建活动为重点,推进全民安全文化建设

1、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社区(村)试点和建设工作,调研学习兄弟市县在安全社区(村)建设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制定创建标准,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安全社区(村)建设上水平。

2、以多种手段推进城乡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公益广告、张贴挂图标语等方法,组织安全生产专题文艺汇演,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

(六)以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宣传为导向,做好安全生产宣传的正面舆论引导工作

1、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宣传,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各镇区、各部门和单位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和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路,推动工作内容和方法手段创新。积极推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安全生产一线的先进典型,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安全生产工作者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和崇高的职业精神。

2、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密切与主流媒体联系。通过专题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跟踪报道,加强正面宣传。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整合优化安全生产宣传资源,巩固和壮大安全生产新闻宣传主阵地,更好地为全市安全生产中心任务服务。

3、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信息制度。借助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委会会议、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公布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控制考核指标落实情况、重大事故查处情况,加快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网络,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初)。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和下发具体行动实施方案,细化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好宣传教育行动前期宣传动员、部署和准备工作。5月18日前,各镇区、各部门的实施方案及联系人报送市安委会办公室。

(二)贯彻实施阶段(5月-10月)。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完成职工电视培训工程、“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等活动。

(三)检查总结阶段(11月)。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行动方案对宣传教育行动情况进行认真归纳,全面总结。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认真组织,落实责任。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在各镇区统一组织下,由镇区安委办牵头,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各镇区安监部门要成立由主管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机构,明确责任和分工,做到方案落实、项目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度落实。

(二)各镇区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工作。各镇区安监所(安委办)、市各有关部门定期向市安委办报送工作情况,加强信息沟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市安委办将根据统一安排和工作进展情况,采取重点抽查、异地检查等方式,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三)各镇区、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投入,保障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所需经费。要突出重点,紧密结合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和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狠抓落实。要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与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舆情培训总结篇9

   舆情传播规律解析

    圈层内外舆论倾向呈现明显差异,私域信息转向公域平台引爆舆情特征显现 上半年教育领域部分舆情热点表现出职业圈层内外舆论反馈具有较大差异的特点,一些个案引发舆论争议。教师在朋友圈、课堂等相对私域场景发表一些争议性言论,被截图或转发至公共社交平台进而点燃舆论讨论的现象也不少见。如一高校教师吐槽教务办要求“改低学生分数服从正态分布”等事件引发广泛热议。  个别媒体、自媒体仍“唯流量是从”,利用性别元素“吸睛”情况多现 梳理涉学生、教师相关话题,部分媒体、自媒体为了搏得眼球、获取流量,热衷参与热点话题炒作,挑起事端甚至推波助澜。如广州一学校在为某特殊学生群体招聘教师时,招聘条件提及需为男性,原本是基于实际工作需要,但个别自媒体在传播中忽略基础背景,强调“某学校只收男老师”,引发争议,一些网民跟评提醒,但未能有效对冲先入为主的不满情绪。  “超国民待遇”担忧持续影响社会心态,外国留学生话题仍是舆情爆点 入学门槛极低、生活待遇及经费资助超高、独立公寓式宿舍、配备异性学伴、执法执纪放水……一些高校给予留学生明显优于本国学生的特殊待遇引发争议。如某大学在端午节前开展了一项“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仅邀女生陪留学生过节。舆论认为“女生陪男留学生”极其敏感,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呼吁高校一视同仁。 舆情盘点及风险研判

    舆情应对获赞,防范风险需坚持底线思维提前谋划

   2021年上半年,针对教育领域热点问题,教育部多项教育改革措施获得了舆论的广泛赞誉。一方面,教育部直面社会关切的热点舆情,尝试为教育困境“破局”。另一方面,在重要时间节点,教育部及时风险提示,将舆情工作“关口前移”,赢得舆论点赞。

   下半年教育系统需要重视以下三方面:一是深刻认识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客观存在,不同群体对教育改革的诉求不同。二是重视舆情个案对教育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校园安全、学校管理等方面发生突发舆情事件的概率较大。三是高度警惕价值观冲突、重点防范境外舆论与境内热点“同频共振”。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教育系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教育部举办了职工文艺汇演,有高校举行“百年回音·乐动中华”交响合唱音乐会,有地方开办了中小学党史知识(红色文化专题)线上答题活动等。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也需警惕形式主义泛滥,或因方法、形式僵硬老化,引发舆论的反感情绪。  教育内卷加剧社会焦虑,教育新政出台推进教育公平 幼儿园“超前教育”盛行,家长左右为难、普职分流、学区房、校外培训等与教育公平相关的话题持续升温。6月,教育部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对校外教育培训开展监管。在此背景下,需警惕校外培训机构突然跑路、家长退费难等情况出现。 7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获得舆论支持,但也有杂音。建议相关部门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联合主流媒体强化政策宣传,同时加强舆论反馈收集、倾听群众意见,督导地方执行政策不走偏、不走样,科学行政、依法监管。

    高校青年教师舆论形象引热议,“青椒”群体备受关注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既有“北大韦神”这样的青年才俊,也有“活在高校系统边缘”的年轻老师。特别是“非升即走”制度引发争议,不少人认为,这一制度导致“青椒”群体压力大、心理问题多。舆论建议高校要合理确定淘汰比例,同时关注被淘汰者的“再就业”问题,还应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帽子”,减少行政干扰,提高评价的透明度。

    教师、学生不当言论引关注,加强高校思政工作正当其时 2021年上半年,高校教师、学生不当言行舆情高热。如某高校一硕导关于多配偶制、鼓吹师生恋言论;某大学一学生对癌症女孩进行恶意人身攻击。舆论认为,这些教师、学生意识形态错位、价值观扭曲反映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足或缺位。 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加强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深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论文抄袭与查重市场乱象频被曝出,后续仍是高危领域 上半年,学术科研和评价工作仍然受到重点关注,“疑似某大学教师”合同、某高校教师论文抄袭被京都大学撤销博士学位等事件引发关注。值得重视的是,一些个案背后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灰色产业链,从学位、期刊论文到著作权购买全方位覆盖。 同时,每到毕业季翟天临就成为众多苦于论文查重的毕业生的“靶子”,这一长尾效应也表明了涉及论文查重机制等“痛点”始终存在,提示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长效防范机制。

    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心理问题低龄化现象需重视 上半年校园安全事件不时出现,其中学生自杀身亡事件引人深思,如安徽一高二女孩跳楼身亡、河南一高中生疑因考试作弊被批评自杀等,折射出学生自杀低龄化、心理问题低龄化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安全,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仍是舆情高敏感领域,提醒各方需共同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心理教育。此外,暑期是学生溺水事故的多发期,相关话题周期性回热,建议各地将游泳课提上议程。

舆情培训总结篇10

本人于5月24日至31日参加了由举办的全国县委宣传部部长新闻网络培训班的学习,认真聆听了新闻学界、业界知名专家的精彩讲解,对新闻的流程与规范、新闻发言人沟通技巧、新闻内容策划与管理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在培训结束后,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我认为新闻和新闻发言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要把握积极正面的原则

无论是正面的事情还是负面的事情,在新闻和新闻发言时,都要奠定积极正面的主基调。正面的事情要尽量陈述其正面意义,突出成效、强化亮点,适当赞誉;负面的事情也要积极应对,强化正面引导,重点表明妥善处理的鲜明态度,说明切实可行的处理举措,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信任。

二、要把握客观准确的原则

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去每一条新闻,做好每一次发言。新闻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要反复斟酌、推敲,力争做到客观、准确,力争做到全面、详实地反映事情的全部过程,尽量就事论事,不发表与主题无关的言论,不发表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任何评论,把最真实的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

三、要把握及时迅速的原则

事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调查事实真相,掌握一手资料,认真组织新闻材料,经审核无误后及时进行。特别是某一事件的主要负责单位,要抢先新闻,抢占舆论高地,把控舆论导向。同时要注重媒体覆盖,在各级各类媒体都要抢先,形成舆论优势。

四、要把握敏锐主动的原则

新闻以及新闻发言的过程中,有很多内容涉及到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这就需要新闻发言人和新闻者保持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洞察力,既要陈述事实、又要讲究技巧,准确判断舆情走势,从纷繁复杂的评论、提问中迅速识别出带有攻击性或别有企图的言论,并有效化解矛盾,不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带入歧途,要牢牢把握新闻发言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