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培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4 04:36:42

装饰培训总结

装饰培训总结篇1

【论文摘要】建筑装饰专业是一门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教学设置进行构建实施专业技能实训考核,强化专业应用技能,提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出适合从事建筑装饰行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中职学校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在专业发展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标,突出技能训练,形成专业特色,培养出面向装饰行业施工、管理和设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应用性人才。

目前中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技能水平差,与装饰企业用人标准相差甚远。实际上这种理论过多,实际操作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装饰企业用人需要,影响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学生就业难。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考核,才能促进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形成人人学技能,个个有特长的风气,通过技能考核的实施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构建适应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及分析,并组织专业教师走访了多家有市场优势的装饰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装饰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师助理、装饰工程监理岗位;最后初步定下技能考核的标准方案。wWW.133229.COM在技能实训考核中要求每个学生按所规定的技能考核项目进行测试,技能考核方式采用国家认证部门或行业资格认证部门标准考核,并考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装饰行业通用的装饰设计从业资格证及装饰监理从业资格证,同时在技能考核标准上按照国家建筑装饰技术技能标准要求考核,通过这种技能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实施技能考核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一)搭建技能培训平台,培养一批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部级建筑装饰技术实训中心,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搭建技能培训平台,为培养有特色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提供场地和技术的保障。坚持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只有教师掌握了装饰行业技能考核的各项标准,达到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水平,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二)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校企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使总结出,发展职业教育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及行业的参与和支持。中职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有关装饰设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施工控制和项目管理方面的原理、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多家知名装饰单位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作为技能考核的专家委员会委员,指导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上岗位,真刀实枪的干,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还能使学生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教育。同时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技术提供了条件;为专业教师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提供了保障。

(三)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技能考核标准的实施成效,结合装饰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逐步构建“二室一场一考核”的人才培养模式“二室一场一考核”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技能实训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由课堂到职场,再由职场到课堂的交替循环过程中,通过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一对一n的辅导,促进学生岗位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考取全国通用的装饰行业技能证书。这种以工作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对职业方向的选择,参与职场实际工作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能保证技能考核的成效。

(四)加强建筑装饰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根据专业特点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装饰材料实验室、画室、模型制作室、装饰构造展示室、建筑装饰工程综合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操作设计实训室、木材加工实训室等二十多个保证完成技能实训的各种实训室,满足了正常的技能实训教学,同时为了解决校内外培养人才的脱节,我校与多家知名装饰公司签定校企培养基地,为开展技能考核提供保障。

装饰培训总结篇2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的总体规划和依据,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还刚起步,均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下面针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谈点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生只需掌握知识技能,而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应靠社会大舞台。因而,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及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及教学仅留意于形式的不良现象。

2、实践性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相关专业院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产学研结合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使实践性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与行之有效性,试行起来不切实际,效果难尽人意。

3、实践性教学方面没有规范化考核和管理措施。考核方法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敷衍了事;管理出效益,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学过程中,只有计划,没有把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消耗了人力、资金和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不重视“双师”素质教育,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低,从而使教学与社会脱轨,教学质量也随之难以保证和提高。

5、只注重毕业证书,不重视市场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就业,缺了一张绿卡,少了多次就业机会。

以上不合理的因素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建筑装饰专业的高职高专人才是与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的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技术应用技能怯弱的低能儿。

二、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逐步明确建筑装饰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和效果图表现能力,适应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深入建筑装饰市场、国家大、中型建筑装饰企业,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员、预算员、质检员和监理员;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如图1示;对应知识能力结构分析如图2示;最后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开设认识实习、各类实验、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定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证书培训等实践性课程,构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装饰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构成艺术实训、房屋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表现技法实训、室内设计实训、装饰施工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应超过40%以上,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基础课,实际上占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50%以上,从而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4、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制图与识图》和《美术》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装饰CAD》和《构成艺术》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民用建筑构造与装饰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装饰表现技法》、《PS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装饰施工技术》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

二、

三、四学期开《建筑装饰AUTOCAD》、《3DMAX》、《PHOTOSHOP》;第

三、

四、

五、六学期应用计算机知训进行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和室内设计;第五学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应用软件学习;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例如:《CAD》、《3DMAX》、《PS》、《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施工技术》则应偏重。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监理概论》、《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5、制定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及专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制订实践性教学大纲,指导实践性教学。

6、完善并规范实践性课程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使考试和考核真正达到考出水平,考出技能的水准,且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实现和提高。

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同时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建设,建立稳定合理、长效健全的人力、环境、设备三保的支撑保障体系。

三、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1、通过该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使实践与理论并重,弥补相应不足,以达培养目标,有力推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

2、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探索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途径,经过专业技能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

3、依托行业并服务行业,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两者共同发展,达“双赢”效果。同时,使学生大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有机结合,为就业开通绿色通道。

总之,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主要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理论知识一般掌握就行,主要是学会应用,只要通过了生产实践中的考核,怎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只有在生产实践中考核合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要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型建设人才,就必须在高等教育的竞争潮流中准确和科学定位,形成和突出自身特色。只要定位准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对技术应用性、实用性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技能的训练,才能更好地主动服务行业,紧贴行业发展急需,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装饰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材结构;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2-02

高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中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建筑装饰材料知识,也就无法设计出完美的室内或装饰设计方案,同时也无法掌握相应的装饰构造与施工知识以及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知识。为了满足当前高职教育的“双证制”培养模式,《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还是学生考取装饰施工员资格证书的考试课程之一。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起引导作用的就是教材。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目标分析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可分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三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职业岗位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系统的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又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别开来。从工作领域看,高职学生主要从事技术、营销、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工作,而不是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领域的开发、设计工作。因此,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是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不是研究、设计型人才。可见,职业教育的类型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不同。高职教育所使用的教材在结构上就应该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1.当前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情况分析。目前普遍出版和使用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多以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进行分章,重点介绍这些材料的形成、种类、性能、功能,并适当介绍了一些材料的质量评价方法、品质辨识及其施工工艺。这样的内容编排看似比较丰富,其实就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比较适合本科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根本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有的教材为了体现高职特点,也只是改变了一些提法,加上实训内容,其教材结构与本科教材也没什么区别。高职学生使用这样的教材后反馈的信息是:这种材料听老师讲过,但它长什么样子不清楚,规格种类怎样不清楚,用在什么地方也不清楚。

2.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改革设想。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改革的定位应该从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规格种类入手,要求学生能认识常用的装饰材料,并能在以后的设计、施工中灵活选用。鉴于此,作者对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的改革作如下设想:总的来说,要求在编写过程中,力争在教材结构、知识陈述以及实训项目的选取上,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应用性和职业技能上的指导性。针对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理念,体现人本思想和实践性,以便更直接地为装饰设计和装饰工程服务,教材结构可结合建筑装饰工程的实际施工程序,以分部分项工程为划分标准,图文并茂地介绍各分部分项工程常用的装饰材料,并详述各类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特点、质量标准、评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具体来说,《建筑装饰材料》教材按施工程序,可划分为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楼地面装饰材料,墙柱面装饰材料,顶棚、屋面装饰材料,隔墙和隔断装饰材料,门窗装饰材料,其他配件装饰材料,建筑装饰基础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实训九个部分,每一部分结合图片介绍常用装饰材料的性能特点、规格种类等实用性比较强的知识,一类材料介绍完后再综合介绍一下材料的质量标准、评验方法等,最后再用相应的实训来加强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举例如下(以楼地面装饰材料为例):①单元一,楼地面装饰材料。楼地面装饰常用石材:天然大理石。

性能特点:大理石是大理岩的俗称,是石灰岩或白云岩在高温作用下矿物重新结晶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加工后表面常呈纹理状……规格种类:天然大理石板材按形状分为普型板又称定形板(PX)、圆弧板(HM)、异形板(YX)。天然大理石的规格尺寸,长度一般取300㎜至1220㎜不等。楼地面装饰用石材使用常识:预算成本的考虑;美学的表达。②单元二,建筑装饰材料实训。建筑装饰材料实物认知实训:实训目的(具体内容略);训环境(具体内容略);能力要求(具体内容略);实训步骤(具体内容略);注:该部分实训内容可根据实际授课计划,分阶段进行。根据以上思路,由作者主编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材已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并在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使用。这样的编排结构,一方面内容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另一方面,每一种材料都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图片和工程图片,让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一目了然。同时,使用常识和实训的介绍,让教材内容更具有了实践性。

总之,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那我们的教育活动以及使用的教材都应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做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15.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EB/OL].[2009-09-11].

.

装饰培训总结篇4

建筑装饰工学结合的保障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实践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实践教师团队建设。

1.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分析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建筑装饰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建筑装饰企业第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必须的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是以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其中职业岗位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与专业认知、企业实境训练、顶岗实习等共同构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训练中心课程、项目中心课程、体验中心课程、培训中心课程4个模块21门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等构成。

3.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以训练中心和项目中心为主体,努力营造施工现场的情境。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培养。校内应建有各种教学实训室、工艺展示室、装饰设计室等。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作为学生职业能力体验中心,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氛围。

4.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活动,实行“一师一企”制度,参与企业活动,老师到优秀建筑装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在企业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师教学队伍,聘请建筑装饰相关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兼职授课。积极开展教研、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锻炼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运行与实施体系

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装饰行业的工程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2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即1、2、4、5、7五个学期为校内课堂教学和工作室项目训练,3、6、8三个学期为校外企业项目训练、顶岗实习,校内校外交替进行;其中3、6学期为小学期,集中安排学生带着任务到工程现场随岗实训和跟岗实习,返校后带着问题接受工作室或实训室项目教学与训练;第7学期学生进入相应工作室和实训中心接受综合训练。第8学期,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建筑装饰企业顶岗综合实践,这期间达到职业资格标准并取得1项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性实习的有机衔接,实现毕业证书与上岗证双证融通,实现与企业岗位的对接。

2.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以装饰工程施工任务为载体,利用产学研一体化的训练中心,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于一体,并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形成“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机制。

实践教学方面,工学结合,双轨交替。1)在项目中心,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2)学生通过训练中心完成各种工艺技能操作训练;3)系统化设计工学结合课程实践教学情境,一组在校内工作室和实训中心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完成一个项目。另一组在校外实习基地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然后两组换岗,交替进行。

实行“多证书”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接轨,经过培训中心的考试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是负责工学结合的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系)、企业、教师和学生等。管理机构包括学校的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2.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质量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目标,以满足就业上岗技术要求为标准。建立校、二级学院、系部和企业四级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校内综合实训、校外企业实境训练和校外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制定校内外实训指导手册、实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标准;

3.校内实训基地管理

校内实训中心实施开放式管理,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的有机结合,为一体化的实训基地运行和管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4.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

校外企业实境训练I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校外企业实境训练II和顶岗实习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实施三站式管理(驻地工作站、流动工作站、网络工作站),形成规范、可控、可测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建立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成立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考核组织,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建立技能考评专家库,由行业、企业、学校人员共同组成实践能力考评专家库,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评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单项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考核内容和考评办法以及以学校为主的考核、校企共同考核、企业为主的考核等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库,实践技能考核网络系统,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考核。总之,建立一个灵活、实用、多层次的考核体系,针对不同能力运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综合、灵活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结语

建筑装饰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机制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建立信息反馈平台,重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通道,对毕业生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之,实践教学要全心全意为教育对象服务,一切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宗旨。

装饰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 中部地区 装修装饰行业 发展状况 战略创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质量和环境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善生活、享受生活已成为老百姓美好的愿望,装修装饰行业以前所谓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但我们也看到,这种发展还带有很大的不平衡,尤其是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相比,中部地区的装修装饰业还存在诸多差距,行业整体呈现出滞后性和跟随性,这在一些地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对装修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解剖性分析,并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研究,以促进中部地区装修装饰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装修装饰行业现状

1.行业年产值和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全行业年产值已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家庭装饰装修产值约为4500亿元人民。行业共有企业二十多万家,从业者达一千余万人,年实现增加值超过两千亿元。整个建筑装饰行业的总产值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全国家装行业总产值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中部地区欠发达的南阳市,装修装饰业起步晚,发展快。根据企业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河南省装修装饰产值160亿元,南阳市2007年完成装修装饰产值7亿元,占河南省装修装饰总产值的5%左右,装修装饰产值年均增幅为15%,已成为南阳市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从业人员数量和创造的就业机会

目前,南阳市装修装饰业从业人员近3万人,转移社会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每年新增就业机会上千个。建筑装饰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培育新的消费领域、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建筑装饰企业数量和资质

到2007年11月份为止,南阳市装修装饰企业共计118家。其中二级资质22家、三级资质96家、设计资质6家,装修装饰企业数量和设计企业数量位列河南省第三位。

二、装修装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行业发展认识不足,行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装饰装修行业作为新兴的独立行业,装修装饰技术工艺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装饰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低、工程质量低,装修装饰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经济发达城市差距仍然很大,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企业资质水平整体偏低,较高等级资质企业严重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2.行业发展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大

目前该市家装工程没有统一的价格指导性标准,业主没有可供参考的价格依据,司法鉴定工作没有可执行的标准,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3.行业部门发展不平衡,产业带动力弱

一些县、市、区行业管理部门存在着体制机制不顺,组织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职能缺失,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致使当地行业管理长期处于无序、失控甚至瘫痪状态,很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行业和协会虽拥有组织资源,但缺乏带动能力,造成行业缺乏强大实力和整体合力,装饰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少,经济效益低,创新能力和产业带动力弱。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装修装饰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尤其缺乏对项目经理、安全生产三类人员和设计人员的开展,行业的持证上岗率不高,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低于其他行业,设计师的培训和持证情况也不容乐观,这些都是目前行业上下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装饰装修行业的未来发展战略

1.创新管理机制,把好市场准入关

要根据装修装饰行业的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宽进严管、淘汰清出机制。宽进,就是尽可能降低行业准入的“门槛”,把更多的“装修游击队”纳入管理之中,逐步把它们改造成为“正规军”;严管,就是加强对装修装饰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逐步建立、完善政府监督、企业自控、社会监督、用户评价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机制,使每个装修装饰企业都成为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服务优质、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并对违规违纪企业实施行政、经济、法律、舆论等方面的惩处与谴责;淘汰清出,就是对在从事装修装饰工作中,经营违法又不知悔改、诚信缺失且影响恶劣、不遵守行业规定的害群之马决不姑息,坚决清出装修装饰市场之外。

2.加强诚信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诚信是兴业之本。装修装饰行业直接服务百姓生活,诚信与否事关行业的发展。为此,应制订《室内装饰行业诚信企业评价办法》,制订诚信守则,完善投诉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开展诚信企业评价活动,把企业的资质等级和信用等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业绩、市场行为及时记录,及时掌握本市企业外出施工情况和外地企业来我市施工情况,对诚信缺失的企业公开曝光,使社会舆论监督与自发的市场选择和行政清出机制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提升装饰行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影响力。

3.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1)强调规范竞争。一是规范业主的市场行为。检查业主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情况,避免出现规避招标、假招标及合同欺诈行为,严格执行施工图文件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和招投标等法律法规制度;二是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情况。杜绝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的行为;三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情况。

(2)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动态考核企业资质条件和人员资格,杜绝无证施工,无证上岗,严格执行合同备案、安全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

(3)加强合同管理,公装工程合同要备案,家装工程要推行示范合同文本,规范工程报价和价款支付,打击合同欺诈行为。

(4)积极参与装修装饰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完善工程建设审批程序,将装修装饰工程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4.重视品牌与文化建设,打造装饰装修名牌企业

目前,南阳市装修装饰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知名企业少,现有的几个较有名气的装饰企业基本都是外来品牌,缺乏本土优势品牌企业。因此,重视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重视市场客户关系的培育,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顾客价值,发展特色经营,是当前中部地区装修装饰企业的主要关注点。

5.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业素质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也是实现行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装修装饰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急需培训和提高。具体可采取旗下措施:

(1)依据设计质量、检测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开展装修装饰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再教育活动。

(2)组织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逐步提高企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3)针对装修装饰企业大都存在的技术资料管理不够健全和规范的问题,开办企业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培训班,促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4)突出设计地位,大力提倡设计创新,努力提高装修装饰的艺术文化品位,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要。

(5)制订并实施行业人才开发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广泛引进人才,培训现有人才。

(6)加大与有关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和交流,在教学研发、人力培训、实习就业、人才招聘、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为行业发展储备人才与后劲。

6.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装饰行业协会是行业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随着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行业协会将肩负重大的社会责任,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室内装饰行业协会要以维护会员利益、服务企业发展为己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呼吁助威。具体讲,行业协会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发挥作用:

(1)从行业的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供信息,担当改革与制度建设的参谋。

(2)创造和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前瞻性、专题性、骨干师资性的培训,担当培养人的学校和课堂。

(3)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引导企业遵守政府法令、进行公平竞争,担当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4)分析研究装饰行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担当起新的消费观念的传播者和正确思想的引导员。

(5)发现、培养、推荐、树立具有装饰行业特点、体现时代性的先进典型,担当行业先进典型的孵化器。

(6)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研究装修装饰行业各类人才的现状,协助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专家人才库,担当行业发展的人力资本银行。同时要团结会员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行业崭新形象。要本着为会员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行规会约,促进行业协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和谐共存,促进行业和消费者的和谐共赢,努力营造装修装饰行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装饰培训总结篇6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首要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追踪综合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方法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鉴于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现状分析和比较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属于土建大类中的建筑设计子类,但是专业目录并未详细界定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新一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制定,各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基本形成共识,即培养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但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各自的办学特色,一般又把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装饰设计主导型、装饰设计和装饰施工并重型、装饰施工主导型和全能型等类型。

(二)面临的问题

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1)装饰设计主导型与专业目录中同属建筑设计类的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加以区分和界定的问题。采取艺术类招生方式(有美术加试)将影响到专业培养目标定位。(2)装饰设计和装饰施工并重型及全能型将遇到学时偏紧的问题,在有限的学时内,在何种程度上注重设计和施工两个方向的全面发展就需要深入研究。(3)装饰施工主导型应该是最契合于专业设置的初衷,但也必须弄清楚装饰设计类课程与装饰施工类课程的关系问题。具体选择哪种类型应从区域、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职业岗位细分的现状和趋势来进行剖析决定。

(三)综合分析与改进思路

由于历史原因,建筑教育形成了设计和工程的“二元”分离,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学科在建筑系开设,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学科在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开设,这种分离使得各专业在建筑产品“设计与工程”全过程知识中很容易缺失了重要的一极。本科院校在此学科体系藩篱的限制下,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设计与工程一体的系统化突破。由于高职建筑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沿袭着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模式,因此这种“二元”分离的影响始终存在。建筑装饰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前建筑装饰企业按业务类型可分为装饰设计企业、装饰施工企业及装饰设计和施工企业,其业务按市场细分又主要分为居住建筑装饰装修、公共建筑装饰装修、幕墙工程装饰装修。建筑装饰企业有对生产一线“懂设计、能施工、会管理”的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设计人才要懂施工工艺才能更好地深化设计,施工人员要懂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装饰产品,这对于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设计与工程”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要求,可以借鉴专业群建设“在低年级时各专业共享专业基础知识,到高年级时再进行相应专业方向的延伸[2]”的经验,遵循专业岗位的职业成长规律,把专业目标岗位宜定位为“员”级,即以设计员(绘图员)岗位群、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等)岗位群为主要目标岗位,以造价员(资料员)岗位群为辅助岗位。考虑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区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可定位于培养初步的建筑装饰设计能力和全面的装饰施工能力为核心目标,兼顾以业务承揽为中心的造价、施工组织设计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全面的设计能力或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深化(图1)。

二、课程体系的重构问题

课程体系是课程的总体设置与安排,体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作关系。目前高职教育普遍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法来确定学习领域课程,即使培养目标相同也未必得出完全相同的课程,这正是高职教育特色和魅力的体现。在高职课程改革中,通常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核心,对传统偏向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并用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后的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建设。

(一)课程体系分析

课程的结构和排序决定了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一般应遵循职业成长和教育认知规律。传统的高职课程体系结构类似于本科,通常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组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体系显示了新的结构特征,相应地课程体系由公共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主干课、职业拓展课构成。公共素质课由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文化和思想课和支持专业职业课学习的非专业课构成;职业基础课是职业核心课程学习的铺垫,可以不是学习领域课程,但是如果其针对某一具体岗位则最好设计为学习领域课程;职业主干课针对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设计,一般对应于核心岗位或核心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之一,通常设计为学习领域课程;职业拓展课是为了从核心岗位上升到更高一级岗位或者进行职业迁移的要求而设计。

(二)课程体系结构比较

各高职院校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差别不大,但在具体的课程体系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下面列举两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1)对于全能型的专业培养目标,有的采用施工岗位—设计岗位—管理岗位作为职业成长的过程,相应地把施工能力作为基础、设计能力作为进阶、管理能力作为职业发展的更高层次,以此思路形成的课程体系的排序就是“施工课程—设计课程—管理课程”的序列。显然,把施工课作为设计课的基础以及施工能力作为设计能力的基础在实践的逻辑上有一些牵强。(2)对于装饰施工主导型的专业培养目标,有的采用“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职业拓展课”的课程体系结构,但是把设计类课程、构造与施工课程统统划入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只包含若干分项工程施工,而在职业拓展课中又包含了电脑效果图表现,总体结构在逻辑上不够清晰,另外职业岗位课强调工种实操也未必恰当。对于装饰设计主导型的专业培养目标,由于采用的学校较少,在此不做比较性探讨。

(三)综合分析和思考

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面向和职业成长历程的分析,可以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综合处理课程的关系和排序后形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该围绕核心就业岗位的能力要素,适当考虑向相关岗位的职业迁移能力,按照能力递进(新手—熟手—专家)的模式进行编排。例如,在职业基础课模块中,职业认知类课程可以安排建筑构造、设备、装饰材料认知,识图与绘图课程安排制图、手绘、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第1学年暑期可以安排材料员、绘图员等岗位实习。.在职业主干课模块中,可在基础设计类课程中安排居住建筑装饰设计,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在施工技术类课程中按分部分项工程来设置课程,训练学生的施工管理能力,在业务承揽类课程中按装饰工程承揽过程安排招投标、工程造价、组织设计等课程,第2学年暑期可以进行设计、施工和造价岗位的实习。在职业拓展模块中可以设置装饰设计、装饰施工等方向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最后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亦按不同的方向开展(图2)。

三、课程内容的更新问题

课程内容的更新是重构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来实施,课程应满足两个要求,即工作过程要素的全面性和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3]”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重新分析和组织课程内容。

(一)美术类课程内容的重新定位

近年来,有关美术类课程在高等建筑教育中的作用问题有一些争论,而在建筑装饰教育领域并未见过多的研究。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美术教育曾经遵循类似于艺术教育的标准,与职业主干课脱节。但只需以职业教育的视角稍加剖析就可以发现问题,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并不是以培养画家或艺术设计师为目的,美术类课程服务于建筑装饰教育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增强他们的空间造型能力和色彩、质感的感知与综合应用能力。

依据以上定位,建议将传统的美术(素描和色彩)课程与装饰造型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进行整合,合并为“建筑造型训练模块”,作为职业认知课程之一,其主体内容涵盖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但练习的内容应结合职业主干课的需求重新进行设计。例如,素描可以结构素描的练习为主;色彩练习可以侧重于色彩归纳;平面构成可以结合建筑立面或天花平面的案例进行分析;色彩构成可以结合材料色彩质感运用进行训练;立体构成可关注使用不同材料的模型制作训练等等。

(二)建筑装饰材料内容的串接

材料作为建造的物质基础,不管是装饰设计岗位还是装饰施工岗位,建筑装饰材料都应是其工作任务中的第一要素。传统课程体系中单列的建筑装饰材料课程很难概括装饰材料知识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全方位作用。有的高职院校把建筑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和施工工艺合并为一门课程,较好地解决了材料与建造脱节的问题,但是,往往容易忽略建筑装饰材料在专业基础和装饰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的要求。

解决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问题也许需要换一种思维。以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为出发点,建筑装饰材料不是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是作为应用的对象,而且是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因此,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建筑装饰材料在内容上也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只是不同的课程关注建筑装饰材料的不同侧面。例如,可在职业认知类课程中设置建筑装饰材料应用实务课程,课程内容和要求与材料员岗位对接;在装饰设计类课程中强调材料的选择;在装饰施工类课程中强调材料的构造与工艺等。

(三)构造和施工类课程的一体化改造

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构造技术与施工工艺脱节等弊端,装饰构造课程和装饰施工课程的一体化整合已经渐成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者的共识,但在具体的课程内容划分上存在差异。一种做法是把建筑构造与施工整合为一门课程,但是因为内容较多一般需要分在多个学期来实施教学;另一种做法是按分项工程来划分成若干门课程。两种做法在课程内容完整度方面都应包含建筑装饰工程整个施工过程,然而装饰工程的水电改造和设备工程往往被忽视。如果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实践教学的实施性,采用按建筑装饰的分项工程来划分成若干门课程的方法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即可以划分成装饰工程水电设计与施工、楼地面装饰工程施工、墙柱面装饰工程施工、吊顶装饰工程施工、固定式家具制作施工、门窗及细部装饰工程施工等若干课程,把每门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均涉及对应分项工程的装饰材料、构造做法、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工序衔接等内容。

装饰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概述;问题;课程体系改革

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b饰施工技术”是建筑装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装饰水电、泥工、木工、油漆、软装等工程的施工方法,掌握施工的技术、施工的标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要求掌握各工种的地面施工、墙面施工、顶面施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主要通过施工技术的实践训练,融合装饰施工的理论知识,把与装饰施工相关的一些理论运用到实际建筑工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掌握装饰施工技术的知识要点和装饰施工的技术方法。

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材的内容应符合当今高职装饰施工技术教学的内容,及时与市场和时代接轨,保证新工艺、新材料的内容在教材中得以体现,保证装饰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得到及时更新,因此,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2.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完备的实训场地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建立完整的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实训场地不仅需要足够的条件,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我们应在现有的实训场地上不断拓展完善,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实训条件。

3.传统的理论教学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根据“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自身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特色,传统的纯理论课堂教学已经不能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学校方面需探索使用多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如“理论+实训”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模式。

4.传统的考核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行课程考核的要求。根据该课程的特色和课程标准,我们应实施相应的考核要求,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加入技术考核。这就需要采取综合的考核方法,使课程考核更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体系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作为建筑装饰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内容要够用、实用、精细。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我们首先要以教材内容作为主导,利用教师的经验,弥补所用教材存在的内容滞后、不足的缺点,通过多媒体或其他手段作为补充,并及时根据不同时期的装饰装修特点来调整授课的难点和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同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操作的转化。

2.实训场地建设

根据“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建立完备的装饰施工实训场,保证“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根据课程内容,建立地面施工场地、墙面施工场地、顶面施工场地。在实训期间,每个实习场地除了配备实训管理员、主授教师,还需要配备指导教师一名。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将拍摄的实景现场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将现场施工与理论知识点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则运用视频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改革,这种教学方法将项目融合进课堂教学,可使枯燥的专业课教学变得活泼生动,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开创了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新模式。

强化建筑装饰技术实践教学,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先明确要完成的实践内容,再进行理论补充,这样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降低教师授课的教学强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授课过程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总之,“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改革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弊端,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孙 燕.项目学习在中职“建筑装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装饰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建筑装饰 综合实训 高职院校

高职建筑装饰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实施综合实训。建筑装饰专业具有设计特点,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设计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和艺术设计能力。建筑装饰专业需要结合实践操作,如果只限制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生缺乏操作能力,而其不能独立完成实践技能操作。教育方案应迎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找出自身的不足,寻求老师的帮助,加强学习能力。指导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人才注重科学的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掌握专业重点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发现学生缺乏能力的方面,加以强化教学内容。

提高综合素质

建筑装饰专业需要结合丰富的创新理念与设计,校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开展学习文化、音乐、历史、法律等,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这样才能热爱生活,服务于广大群众。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并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过程中加以运用。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摆脱单一的创造理念,开阔新思维。提供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每一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改善教育方法

合理的改善建筑装饰主干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稳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装饰的创作能力。改善教育理念,从低年级开始,及时发现应用能力的不足,组织学生先进行相互交流,指导教师在进行引导式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误区。培养学生在建筑和环境的正确态度,加强设计方法与步骤。以建筑教学内容为主,进行延伸教学理念,结合力学、物理方面的知识,加强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并提应用技巧。

学校的教育方法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已经进入科技时代,建筑装饰设计需要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完成设计方案。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开发,有利于设计者找到强大的数据图库,这些能够及时满足设计者的创作需求。手绘设计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协调性,这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忽略的技巧。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摄影软件能够给设计者提供了方便与快捷。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有效的为设计者提供美术设计题材、相关设计方案、设计应用规划,为设计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当下建筑装饰设计的教学与实践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

人们的审美观念源于时代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建筑装饰设计应结合科学技术、生产技术与现代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提供最新创作理念。时代的迅速发展,将不断提高人们对审美的重视,并提出更高的设计需求,设计者需要通过对专业的理论进行不断探究、创新、推进设计的理念。建筑装饰设计具有群体性,需要组织整体的团结,才能顺利完成设计方案,需要综合提高审美观念。每位设计者都具有个性化,相互交流有助于发挥特长,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者们的共同努力,结合客户的需求,共同合作完成。在校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发表个人的设计理念,这样能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

教学模式应采取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在专业知识理论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采取引导式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建筑设计应采取人性化理念,过于陈旧的设计方案与理念,很难让客户接受,现如今人们更注重装修设计中的创新艺术。校方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的知识是否能够,学以致用,学生是否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总结

通过建筑装饰专业综合实训,有效提高学生互相交流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得到全面发展。建筑装饰专业设计方面比较广泛,需要结合智能化、科学化、综合化为一体,增强建筑物与外界的信息交换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科学理念,结合中国传统设计风格。通过对建筑装饰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提高,改善教学理念,培养优秀的实用性技术人才,给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玉春.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框架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

[2]张春华.建筑装饰与计算机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

装饰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单纯的物质生活中解脱出来,开始追求健康、舒适、美观、富有个性的物质文化生活,这就给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经验,针对目前存在于装饰施工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强化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的一些意见与措施,供大家参考。

1.目前建筑装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较快,但行业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装饰装修市场秩序较乱,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不规范。由于大量不合法经营企业进入市场,企业之间互相杀价,业务过程中给予回扣等不当竞争现象相当严重,使规范经营的企业受到损害。

二是借用资质、层层转包的现象比较普遍,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在招投标和承接工程项目中大量存在借用资质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导致大量工程项目由无资质、技术力量差的企业承接,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是建筑装饰行业从业人员队伍虽然庞大,但整体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较差,其中装饰设计人员接受正规专业训练的人数较少,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甚少,技术力量薄弱。

四是资源浪费和环保问题突出。建筑装饰工程大量使用天然材料,属于资源消耗性行业。由于材料生产技术装备差,施工技术水平低,设计、施工的标准化程度低,造成水、能源、木材等资源的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当前装饰装修的传统施工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环境的亲和性差,科技含量低,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粉尘等污染物和工程垃圾较多,对环保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不合理,材料、设备、设施选型不科学,造成建筑物的使用成本高,能源消耗大。

2.强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及管理的措施

2.1 加强项目管理,强化职能部门的指导监督作用

公司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项目承包,以包代管。而是实行项目目标管理,在工程任务下达之初,公司营业部即已将工程计划成本及利润详细算出,项目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指导下完成质量目标、工期目标。这样经营风险全部由公司承担,各施工项目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调动项目经理的积极性,从体制上保证了工程质量。

工程部作为项目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公司计划成本的控制下,负责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针对项目部每一岗位,工程部都有量化考核标准,每一工程完工后,对项目管理人员按岗位工作标准评定,从而对项目管理人员起到了检查督促的作用。

在项目施工前期,工程部对各工种进行必须的培训,培训即包括技能也包括文明施工细则的培训,从而保证施工技术人员对公司制度贯彻的连续性及准确性。品管部作为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工作,对工程项目进行不定期检查,从体制上保证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总工办作为技术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进行技术革新,从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及先进性。

2.2 认真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拟制施工组织计划

2.2.1 施工管理人员准备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和任务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与营业部沟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2.2 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公司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总工办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如果工程单项需要分承包方,则由营业部负责与分承包方联系,由工程部进行工程考察确认。分承包方一旦确定,则由工程部组织项目部针对本工程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从而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公司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2.2.3 施工技术准备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以达成一致意见。使问题能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有效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施工特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准备、施工顺序、主要项目施工方法、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降低成本措施、保证工期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部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我公司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2.2.4 施工材料准备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营业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作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并提前联系供货单位,确保材料及时供应。

2.2.5 施工机具准备

装饰工程施工机具可分为:手使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2.2.6 施工现场准备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要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材料堆放地点、施工用水及用电情况,对原有建筑的情况进行摸底,并将实际勘察结果填入《交接备忘录》中,原有结构影响装饰施工质量及效果之处,以及修正措施要及时知会顾客,争取顾客的同意,在特殊环境下要注意允许施工时间及道路运输情况。

2.3 加强施工项目过程控制,打造精品工程

2.3.1 施工人员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

2.3.2 施工材料控制

施工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下发到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

装饰培训总结篇10

【 关键词】建筑质量;施工;素质

中图分类号: TU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施工质量是工程的生命, 是施工企业竞争实力的最佳体现。施工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途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不仅追求装修质量, 同时, 也讲究装修的美观度, 因此, 我们应该想千方设百计地做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管理, 以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概述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主要包括地面、 抹灰、 门窗、 吊顶 、 饰面板、 涂饰以及细部等分部工程。所谓装修就是依据一定的设计理念和审美, 在一定的区域或范围内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施工和解决方案; 而装饰则主要是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艺术加工。由此可见建筑装饰是以建筑的结构主体为载体覆设在建筑表面的装修层。装饰工程施工由于建筑空间的限制和施工工艺的繁杂, 再加上交叉施工较多, 使得装饰工程施工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 另外, 建筑装修风格迥异, 装饰材料繁多 , 使得建筑装饰装修施工工艺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现阶段, 我国的装饰装修工程多以手工操作为主, 所以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仍然较大, 且施工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 都是现今造成我国生产率低的主要因素。另外,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造价高, 特别是高档次装修工程, 造价的比例甚至超过了5 0 %。

二、 建筑装饰装修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 一) 施工不当, 破坏建筑主体结构。一般情况下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是在土建工程完成之后进行的, 在现阶段的装饰装修工程中, 对建筑结构的破坏显现普遍存在, 主要是因为在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并未进行协谪预埋处理和后期室内装修过程中户主对建筑空间的强行改造, 导致对建筑物结构的严重破坏 , 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

( 二) 安全隐患较多。目前 , 建筑工程的玻璃幕墙等相关装饰装修材料, 具有良好的观感效果, 并且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 , 由于结构设计构造措施较少,

连接强度不高和耐久性差等, 导致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另外, 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 由于违规设计、 违规操作和施工不当, 或使用了不合格的装饰材料, 这很容易引起事故或者是引发火灾的发生。

( 三) 施工人员素质较差。现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从总的方面来说, 装饰装修工程不仅要求较高的施工技术 , 与此同时还要求施工人员具备一定

的技术修养和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并且准确地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 达到良好的装饰装修效果。

三、 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做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 一) 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工程施工之前 , 工程部应综合考虑工程的规模以及施工难度的具体情况, 并对施工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 项目经理应在工程部的领导下, 组织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 并制定出详细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另外,工程部还要结合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 积极组织各工种人员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和培训, 保证施工人员在入场前充分掌握工程项 目的技术难度以及质量要求。此外,工程项目部应在熟悉工程施工图纸的基础上 , 发现和分析图纸中的问题, 并积极组织各单位结合工程施工特点, 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 切实使问题在施工开始前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关的项目技术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 科学合理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 为施工顺利有效的进行提供依据。除此之外, 在工程开工之前, 还应对工程进行实地考察, 对原有的建筑情况进行摸底。如果原有的结构存在影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应及时告知甲方并采取相应措施。

( 二) 施工图纸的控制。保证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质量, 必须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流程, 并尽可能选用无毒、 无污染的装饰材料。

另外,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交接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严格检查 , 对于已经完成的工序还应进行复核检查以及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 , 如果发现质量问题, 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谓设计质量控制点就是要控制施工的重点环节、 关键部位以及薄弱环节 , 使施工工序时刻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对工程对象全面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在确定之后还要对其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隐患进行分析总结,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对策加以

预防, 以避免问题的发生。

( 三) 加强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控制。合理的施工, 装饰装修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今建筑市场上新型装饰材料的不断涌现, 为了达到良好的装饰装修效果 , 必须严把材料质量关, 并保证施工材料符合行业材料质量标准规定, 而且要加强对进场材料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严禁出 现以次充好的现象。现阶段,我国装饰装修过程中污染问题

较为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 施工单位在选择装修材料时应杜绝有害材料, 要通过招标方式优选材料厂家, 并且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查验收, 优先选择价低、 质优、 无污染的装修材料。在施工中严禁擅自变更设计方案, 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 不得随意更换装修材料。此外, 保证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 把握好施工工艺至关重要, 应尽可能选用无毒 、 无污染的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应加强对交接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严格检查, 对于已经完成的工序还应进行复核检查以及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

( 四) 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范围广泛, 工序较多, 对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目前 , 我国装饰装修专业人员匮乏, 因此 , 加大设计、 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对保证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高等学校必须要加大对装饰装修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 相关企业也要通过多层次、 多渠道、 多形式的培训, 不断提高装饰装修队伍的整体素质。

( 五) 落实时时跟踪监控和检查。在施工过程中, 对正在施工的部位以及各道施工工序应进行定时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 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采取措施予以及时处理。积极采用目测法、 实测法及试验法进行现场质量检查。另外, 要注重对隐蔽工程和施工工序间交接的项目的检查和验收工作, 施工单位应事先进行自检, 并保证合格之后再申请检查验收。验收需向监理单位提供书面验收申请和完整的验收资料, 监理方则主要针对工程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如果没有经过监理批准开工的单位严禁开工, 没有经过监理签认的工序不得进行下一工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