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实训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8 02:30:28

证券实训总结

证券实训总结篇1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可以参考以下的六个步骤进行,如下图:

1.金融行业岗位调研论证。①现场分析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撰写调研报告;②组织行业问卷调查。

2.对参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生访谈。①及时掌握学生实操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②强化实训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提高实训效果。

3.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调研。①及时掌握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合作意向;②及时了解金融机构招聘员工的数量、人才需求的类型和要求。

4.论证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①明确人才供需双方的职责;②与金融机构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考试录用标准。

5.跟踪调查近两年毕业生情况。①了解毕业学生工作情况;②完善“供货”后的跟进服务;③进一步改进“订单式”培养模式。

6.专业整体实训课程改革。对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解,分职业、项目强化。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三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上述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中的前三个步骤,正在和金融机构积极接触,论证金融机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

1.课程学时安排方面。在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建设上注重“学校与企业一体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加大实训课程比重,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在已经制定的金融与证券专业2008级教学计划进程表和2009级教学计划进程表中,2008级金融与证券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理论、实践学时中实践课学时448学时,纯实践课程学时650学时,实践总学时合计1098学时,占该专业全部学时比重达到44.19%;2009级金融与证券专业所开设课程中,理论、实践学时中实践课学时396学时,纯实践课程学时675学时,实践总学时合计1071学时,占该专业全部学时比重达到43.29%。

2.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金融与证券专业于2008年初建成独立的校内金融实训室,配备世华财讯金融实训软件操作平台,可以同时进行证券、期货、外汇各类金融工具的模拟操作;新的金融模拟交易实训室、商业银行模拟实训室建设项目已经立项,正在加紧建设,估计在2010年中建成。截止到2009年八月底,金融与证券专业先后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广发证券有限公司等著名金融机构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七个,实训基地覆盖金融职业的证券、期货、银行、保险、金融中介五大职业。校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接受多名学生假期实习、毕业实训;并邀请金融资深人士不定期入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和岗位的培训,不但加深学生对金融市场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由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实训体系结构本着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实习内容协调一致的原则进行了调整,制定专业实训计划,基本做到了针对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所需同步安排模块教学,使专业学习与实践实训密切结合。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时,我们依据不同职业岗位分为相对应的若干批次,每批学生实习周期为4周左右,然后再实现每批次学生的无缝对接,避免了影响实习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学生边学基础知识、边为上岗准备相关技能、边在各个岗位上轮流换班,加深了对各个岗位业务操作的理解度和熟练性,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接受校内教学的积极性。

证券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 校企合作;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型金融人才;专业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人才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人才之一。然而国内高校近年来培养的金融专业人才,主要是研究型、高层次的,基层应用型人才培养明显不足。进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培养面向基层、应用操作型人才正是适应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金融人才需求剧增的需要。

一、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现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功能齐全、形式多样、分工协作的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资本市场上,已经有2000多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2006年正式成立,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推出。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参与主体逐渐丰富,银行间市场参与者逐步形成了以做市商为核心、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分层有序的投资者结构;股票市场也形成了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农村金融方面,农村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和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特别是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业的实质性变化和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面向基层的金融从业人员。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然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脱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金融企业招人难。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也抱怨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陈旧,不实用。而金融企业则认为学生操作能力欠缺,知识结构不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是高职院校里绝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够了解,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过程中“闭门造车”;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与社会联系较少,“关门办学”。为了改变上述现象,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企业对毕业生能拿来就用,所以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校企合作。

三、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思路和措施

寻找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途径,突出金融与证券专业方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实践水平,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创新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深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真正将金融行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引进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专业建设内容的先进性、特色性与实用性。与金融企业进行专业共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构建相关的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方向课程(如银行实训,证券实训)等课程体系,以优化的课程结构和教材选择来确保金融与证券专业应用操作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建设能够有效支撑金融与证券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金融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训练学生掌握金融学基础知识为前提,以培养学生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保险经纪业务能力等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独立工作能力为最终专业要求,满足同一专业学生对于不同职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求,赋予学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建立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使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沿着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轨道快速发展;重视考核办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加强对考核办法的研究,以科学的考核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四、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在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中应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专业方向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一)专业方向定位

专业方向定位为“积极面向市场需求,面向基层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培养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立足金融,面向基层,面向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一线岗位,从事综合柜台操作、金融业务营销、金融机构内部服务和工商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金融证券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教学与实训,使学生不仅具有金融理论水平、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办公自动化技术,而且具有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能力,成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适应我国目前金融证券相关行业要求的专业人才。构建“工学结合”的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与金融机构合作,构建以核心教学内容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接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灵活开放的、“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体系。着力构建、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成层次清晰、衔接紧密、循序渐进、能激发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相当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1 课程体系中心转向微观实践操作课程。在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加强微观金融领域的课程建设。一方面,将现有课程作适当的微观化处理,即去掉脱离实际的过时的内容,补充金融实践现实需要的新知识,并使这些知识更具有操作意义。具体表现在金融学、国际金融课程等方面。另一方面,为反映金融微观运行的新需要,设立一些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金融营销、中小企业融资实务等。

2 实行“课证结合”课程教学模式。针对银行业、证券业“执证上岗”的基本要求,把课程教学与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起来,从而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使课程教学落到实处。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包括《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公司信贷》和《个人贷款》5门课程,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包括《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5门课程。根据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要求调整课程

结构,有针对性地调整金融与证券专业教学计划,面向职业岗位要求,将学生毕业后最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分解,选择银行模块和证券模块进行课程选修。

3 加大课程建设和开发力度。第一,加快建设精品课程。依托自编教材,打造精品课程,实现课程教学课件全程上网,并建设配套的题库、案例库,便于学生自学和课后自测、复习。第二,积极开发金融与证券实验课程,与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金融证券最新实务课程。由金融证券业一线高管授课,以讲座或课堂教学方式,讲授银行、证券、保险最新业务、金融产品设计与营销等实务与最新改革动向。

4 强化实践性教学,工学结合。为增加高职院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重要的手段,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道路,让学生不但巩固理论课程,并且锻炼和提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校内金融证券实训室等实训资源,安排学生进行证券、会计等课程的模拟操作,结合相应的金融市场等理论课程同步进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让学生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等金融机构实习。与金融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关系,学生可到这些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充分了解掌握金融机构的总体运作与各部门职能,并锻炼自身实战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建设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群体优化、质量优良、创新精神强、专兼结合、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完善引进人才的使用与管理机制。优先录用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坚持创新、精干、高效原则,建立促进师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于年轻骨干教师成长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实践能力强、治学严谨、作风优良、规模适宜、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鼓励教师到金融学为部级重点学科的高校进修学习,强化微观金融知识和夯实数理基础,积极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逐步改善教师学缘结构。创造条件为教师申报职称,优化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为教师去金融企业挂职创造条件,从而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拓宽教师视野。努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有责任感、踏实肯干、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建设兼职教师队伍。聘请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高管兼任金融与证券专业客座教授,聘请金融证券行业一线的业务能手如理财规划师、证券分析师等作为学院的兼职讲师,参与教学和实训。除遵循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思路,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外,为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地,着力建立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

(四)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

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提高金融与证券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增强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加强教材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道路,通过教材建设和教学设施的完善,建立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一体化教学体系。

1 教材建设方面。根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需要,与金融企业合作,开发一系列金融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教材。如《金融学基础》、《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证券实训教程》和《证券市场案例分析》等教材。

2 实训设施建设方面。与金融机构和有关上市公司或投资公司等合作建设校内金融与证券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引进国泰安虚拟交易所交易软件或世华财讯模拟交易软件,进行证券、外汇、期货等模拟操作。借助金融实验室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运用会议、培训等形式,扩大校企合作的领域,有利于学院开展实务培训等项目合作。

3 教学资料建设方面。订阅《金融时报》、《中国金融》、《中国证券报》和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投资与证券》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分析报告。从深圳国泰安信息公司或上海财汇资讯公司购买金融数据库,为教师开展科研和教研工作提供数据服务。

(五)教学管理改革

1 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教学方法,形成新型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的模式。改变“口授、黑板加简单电化教学”的教学手段,普及“多媒体、网络化、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做、学、教”为一体,如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现场教学,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当前,尤其要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

2 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以职业素养为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适应个性化、社会化的智能结合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四结合”考核体系,即学习习惯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考核与贡献、职业道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实际操作考核形式;有些课程可以采取写调研报告形式;有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证券投资课程甚至可以把学生模拟投资的结果转化为考试成绩。即使有些课程采取闭卷考试,也要增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试题,减少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等也要构成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等等,力求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证券实训总结篇3

摘要:本文从经纪业务概念入手,分析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发展中竞争激烈、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不完善和经纪人培训有待提升等阻碍经纪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证券经纪市场实际形势,从创新服务、培训方法等方面探索,希望能够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有序、健康、稳定的开展提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经纪业务;证券公司;激励机制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券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多变、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一、我国证券经纪制度发展概述

2002年前,多数证券公司并不主动开发客户,而是采取等客上门的方法开展业务,即所谓“坐商模式”。2002年5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浮动佣金制开始执行,迫使券商开始重视经纪业务营销。证券行业内出现“全员营销”模式,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涌现。2009年4月以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制度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从最初的“坐商”阶段发展到了以证券经纪人模式为代表的“行商”阶段。

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

目前,证券公司市场份额主要通过营业网点优势来实现,经纪人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经纪人佣金比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各券商对散户执行高水平佣金政策,仅对部分中大户实行固定佣金折扣,或按交易量及资产规模标准进行相应下浮。2007年开始,投资者成本意识加强,佣金政策开始大幅松动,各券商佣金平均水平不断下降。佣金下降是同行竞争的结果,动摇了券商的服务定价体系,对经纪业务依赖度较高的券商来说,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多数券商绩效考核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存在短期激励大于长期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缺乏证券经纪人职业管理者;结果管理大于过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简单的考核方式仅能从短期内鼓励证券经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经纪营销人员匮乏,培训工作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而近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仅为20%-23%。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同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存管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开展银行驻点证券经纪营销业务,银行网点众多,证券公司经纪人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多数证券公司入职培训时间短,入职后继续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某些证券公司仅依靠每周两次会议来开展后续培训,无法满足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证券公司经纪营销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经纪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服务建设可以从营业部服务、合作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如在办理证券开户、资料变更、“亲情化”服务等业务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交易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与研究与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经纪咨询服务;通过广播,广告牌,短信,电子邮件等,为客户提供每日市场分析,分享技巧,基金的建议,优惠及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等。

(二)健全经纪人激励约束机制

经纪营销绩效考核应由个人激励向团队激励,短期激励向长期激励,业绩导向向业绩与管理结合导向转变。(1)证券经纪人考核。含客户满意度;销售净收入;佣金收入比例;团队合作业绩等。(2)团队业绩指标。依据营销战略与地区战略共同确定,可考查大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3)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结合。个人考核在重点衡量业绩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考核,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结合。例:最终个人业绩考核分=个人业绩×80%+ 团队业绩×20%。每月提取证券经纪人个人激励提成20%作为团队整体激励基金,在团队内二次分配。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提留团队激励,作为团队学习经费或活动经费。

(三)建立多元化经纪人培训体系

根据经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形成证券营销经纪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展业培训。业务流程,开户流程,行情软件应用,集合理财计划,大盘分析,营销技巧和营销话术培训,技术分析初级讲解等。(2)激励课程。聘请营销讲师,结合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展开培训,激发经纪人工作热情。(3)座谈会形式会议。促进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经纪业务能力。

文章屋在线编辑整理本文。

,().

徐永涛.中信证券与海通证券价值评估比较案例分析.华中科技大学,.

陈德强.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厦门,.

证券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经纪业务;证券公司;激励机制

证券经纪业务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营业场所和在证券交易所的席位,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要求,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具有业务的中介性、业务对象的广泛多变、客户指令的权威性和客户资料的保密性等特点。

一、我国证券经纪制度发展概述

2002年前,多数证券公司并不主动开发客户,而是采取等客上门的方法开展业务,即所谓“坐商模式”。2002年5月,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关于调整证券交易佣金收取标准的通知》,浮动佣金制开始执行,迫使券商开始重视经纪业务营销。证券行业内出现“全员营销”模式,证券经纪业务营销模式创新不断涌现。2009年4月以来,《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标志着证券经纪人制度终于走向历史前台,我国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从最初的“坐商”阶段发展到了以证券经纪人模式为代表的“行商”阶段。

二、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同业竞争激烈,佣金比率持续下降

目前,证券公司市场份额主要通过营业网点优势来实现,经纪人之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经纪人佣金比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各券商对散户执行高水平佣金政策,仅对部分中大户实行固定佣金折扣,或按交易量及资产规模标准进行相应下浮。2007年开始,投资者成本意识加强,佣金政策开始大幅松动,各券商佣金平均水平不断下降。佣金下降是同行竞争的结果,动摇了券商的服务定价体系,对经纪业务依赖度较高的券商来说,对其收入和利润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经纪人激励约束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我国多数券商绩效考核处在“量化考核与目标考核阶段”,存在短期激励大于长期激励;缺乏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的结合;缺乏证券经纪人职业管理者;结果管理大于过程管理等问题。这些简单的考核方式仅能从短期内鼓励证券经纪人的积极性,不利于长期发展。

(三)经纪营销人员匮乏,培训工作有待提升

根据我国证监会规定,证券经纪人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证方可上岗,而近年证券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仅为20%-23%。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同与其合作的第三方存管银行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等开展银行驻点证券经纪营销业务,银行网点众多,证券公司经纪人储备严重不足。此外,多数证券公司入职培训时间短,入职后继续培训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某些证券公司仅依靠每周两次会议来开展后续培训,无法满足广大客户的服务需求。

三、证券公司经纪营销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创新经纪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

创新服务建设可以从营业部服务、合作企业、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如在办理证券开户、资料变更、“亲情化”服务等业务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和交易软件专业培训学习;与研究与咨询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经纪咨询服务;通过广播,广告牌,短信,电子邮件等,为客户提供每日市场分析,分享技巧,基金的建议,优惠及其他相关信息;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远程咨询服务等。

(二)健全经纪人激励约束机制

经纪营销绩效考核应由个人激励向团队激励,短期激励向长期激励,业绩导向向业绩与管理结合导向转变。(1)证券经纪人考核。含客户满意度;销售净收入;佣金收入比例;团队合作业绩等。(2)团队业绩指标。依据营销战略与地区战略共同确定,可考查大客户维护、新客户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及团队建设等方面.(3)团队业绩与个人业绩结合。个人考核在重点衡量业绩的基础上,加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考核,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结合。例:最终个人业绩考核分=个人业绩×80%+ 团队业绩×20%。每月提取证券经纪人个人激励提成20%作为团队整体激励基金,在团队内二次分配。每月按照一定比例提留团队激励,作为团队学习经费或活动经费。

(三)建立多元化经纪人培训体系

根据经纪人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形成证券营销经纪人培训体系,具体包括:展业培训。业务流程,开户流程,行情软件应用,集合理财计划,大盘分析,营销技巧和营销话术培训,技术分析初级讲解等。(2)激励课程。聘请营销讲师,结合证券经纪业务工作,展开培训,激发经纪人工作热情。(3)座谈会形式会议。促进经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经纪业务能力。

证券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证券与投资》课程;对接职业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28-03

高职院校应该在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与职业相关市场对职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的同时,依据职业资格标准,由学校与企业进行充分合作,开发并确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从任务、流程、对象、方法等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通过课程和教材进行重建系统的设计,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证券与投资》课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出创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校企共建、对接职业岗位”。

一、职业培养目标――对接职业岗位

《证券与投资》课程的对接职业岗位,是以证券公司基层营业部相关岗位为逻辑起点,在此基础上,确定证券投资的系统化课程,特别强调在课程设置时以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岗位对职业需要能力为特点,通过相关的证券专业知识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所必需的技能,从而为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有力保障。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对涉及到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证券投资与销售,证券经纪与营销、咨询等要熟悉其具体的内容和政策、条例的规定,加强学生证券法律、法规意识;在未来从业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要触犯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证券公司业务部门相关岗位的工作步骤与流程达到熟悉的程度,突出业务的工作重点。完成证券公司上岗所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在处理相应的证券业务中,速度更快,精度更高。

第二,从学生素质方面的培养来看,要求学生在工作态度方面勤奋、真诚、专业、认真,同时要保证个人声誉良好,有利于提升专业职位的个人形象。未来工作中可以为新老客户客户提供良好服务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对市场能够积极进行拓展,吸引更多客户进行开户并投资。

二、教材的选择――对接职业岗位

《证券与投资》课程教材的选择以“应用型、职业化”为特色,体现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教材应该力求体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工作岗位和过程的关联性,始终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金融行业中处于哪类岗位,能够完成哪类工作任务。应用型、职业化特色必须融入基础知识和实践项目等各个部分,并使之有机结合。与行业联系紧密,体现行业新的政策和规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笔者选择了参编的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项目《证券投资实务》。该教材根据高职特有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编写,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强调突出证券公司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的技能和业务素质。以此为基础,按照相应的课程标准来决定教材要需要展示的各项知识。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证券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都可以很好地掌握。

三、师资队伍――对接职业岗位

1.专职教师对接职业岗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证券与投资》课程专任教师资格提出各项要求:首先是专业资格。学院要求《证券与投资》课程的老师必须具备金等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证券相关知识有系统化、全面化的研究,同时,必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证书。其次是技术职称资格。《证券与投资》课程的老师在校内要求具备从事教学任务的中级职称之外,在校外要具有证券理论实践结合的能力,拥有胜任证券公司工作岗位的能力。在证券行业具备实践经历的同时,取得和能力相应的证书: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等资格职业资格证书。尤其是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是首选。再次是工作态度。《证券与投资》课程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对职业严谨认真,做到奉献、敬业,对学生关心与爱护。最后是社会实践经历。《证券与投资》课程要求任课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到证券公司的相关岗位实践锻炼20天时间左右,每学年达到50天左右。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的实践,作为以证券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教师,对证券市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中国的证券市场在逐渐地发展与壮大,同时,也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证券公司具体的投资顾问岗位实践中,笔者深感中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风险与收益并存。在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求投资者注意谨慎原则,风险自负原理。通过实践,实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理论知识的巩固与经验的积累,为今后课堂上的正常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实践中,有感于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向创新业务发展的迅速,新型的理财、资产证券化等正逐渐走入证券公司的视野,在原有传统承销、经纪业务的基础上,新的创新给证券公司带来全新的体验,对客户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证券公司自身的业绩也在不断提升中。

2.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熟悉实际的证券公司现场工作,掌握着专业过硬的技术,优质的实践教学教师是学生证券从业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证券与投资》课程兼职教师资格要求:兼职教师必须了解党和国家有关证券从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身体健康,能在正常工作的同时,承担证券投资与实务教学任务。(1)要求证券兼职教师有较高的证券业务技能的同时兼具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2)除了要求证券兼职教师具有证券行业从业经验、良好的声誉外,还要求一定要达到中、高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证券专业知识与实战经验的结合,更利于给学生进行专业的讲解。(3)证券兼职教师要求品德优秀,善于通过口头表达让学生理解证券市场的实战,思维活跃,和学生可以很好沟通。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从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聘请了两位兼职证券老师到学院给学生上课,他们充分具备上述兼职教师的要求,受到学生的喜爱。

四、校内外实训――对接职业岗位

《证券与投资》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校内外实训条件。通过校内仿真实训,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学生只要按质保量地在校内完成了分岗位、分阶段的模拟实训学习活动,就初步具备了证券营业部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首先在校内专门建立了证券投资实训室,配备了现代化的电脑、投影,先进的证券分析系统:智盛模拟交易教学系统软件,进行证券投资的模拟仿真。进行证券投资实战的预演。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是以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进行的合作。每学期,按照授课计划,教师会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证券公司的实际工作岗位、工作流程,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反映良好。同时,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对金融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的要求就是要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学院与海通证券淮安分公司达成协议:金融专业毕业生毕业获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的话,可以顺利到证券公司工作。三个月实习期满留任的同学,可以报销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费用。学生们很受鼓舞,考证的决心和信心十足。

五、教学模式――对接职业岗位

在教学过程中,《证券与投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科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采用讲授、演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大盘、板块与个股跟踪分析、模拟证券交易、课堂讨论、现场观摩等教学方法,适当加大“案例教学”、“技能实训”等实训教学力度,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笔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证券与投资》课程建立由教室到实训室、由虚拟到真实、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企业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正常教学的同时,适时安排学生到证券公司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最终使得学生具备适合证券公司工作岗位的能力。针对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内容,学院专门购买了智盛股票交易模拟教学系统。该系统不但是一套业务模拟系统,更是一套面向教学的专业教学软件。通过实训室配置的仿真工具软件与教学内容中的情境配合,学生利用智盛模拟交易教学系统软件上机操作,模拟证券交易的业务流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对接职业岗位上意义重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证券与投资》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证券模拟操作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对证券投资感兴趣的同学在增加,举手的同学多了;课后,师生通过用网络学习平台或者QQ交流当天股市的行情和未来行情的预测。每天课间股市开盘时间,学生们会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登陆智盛模拟交易教学系统或者手机系统观看行情。证券实验室里经常是座无虚席,有时是几人共用一台电脑。笔者从所教的几个班来看,累计成交量最多的达100多万,是起始资金2万元的50倍。盈亏情况对学生而言,是谈论的最主要话题。

2.培养学生投资能力。经过一个阶段的模拟操作,不仅使学生比较真实地体会到了投资的乐趣与风险,体会到了投资的大悲大喜,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综合运用证券投资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得书本理论与实践很好衔接。而且,通过实践也使学生对自己的投资能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模拟炒股。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笔者将模拟炒股比赛贯穿于课程教学。从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让学生对3周后的模拟炒股有个清醒的认识。经过三周的证券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对证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体的证券交易程序讲完,开始进行未来日子将近3个月的模拟炒股比赛。每个学生都要求参加,按照老师分配的20万模拟资金,建立自己的模拟炒股账户。通过手机、电脑终端下载相应的行情,进行相应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证券的买卖。每天行情进行记录,画出K线,连成K线图。学期结束前夕,结束模拟炒股,教师查看学生最终炒股的总收益情况,确定炒股英雄榜,排出名次。

模拟炒股比赛,是《证券与投资》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形式也很好完成了《证券与投资》课程改革与职业岗位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上课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晓莉.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文献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2]姚萱,王香花.多媒体教学应用与《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证券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虚拟交易

天津天狮学院是天狮集团民办的本科高校,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以金融理财为特色,培养具有优秀人格品质并掌握金融理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具备投资操作、风险管理、财务分析和筹划的基本技能,能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从事客户理财咨询与服务、风险管控、金融产品销售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由于天狮学院成立时间比较短,办学规模、基本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现状都与大多数高校有较大差距,因此为适应金融市场对证券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们需要向其他高校同类专业取经借鉴,对培养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加以探索。

1 明确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应用型人才不同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学术型人才要求有理论创新能力,技能型人才要求有一手绝活。应用型人才是要求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兼备联系实际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证券应用型人才就需要掌握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经济法、税法、保险学、统计学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财务会计、金融会计、财务报告分析、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税收策划、国际贸易、国际金融、金融市场、投资证券学、外汇投资原理与实务、期货投资原理与实务、社会保险学、人身与财产保险、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金融产品营销、个人理财规划、公司金融、金融法规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掌握专业英语、文献检索等一般基本技能和资产评估、国际结算、投资银行学、金融信托与结算、客户关系管理、计量经济学、办公自动化等广泛的专业拓展知识技能,以及掌握人身与财产保险、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个人理财规划,受过系统的手工会计实训、金融学认识实践、人身与财产保险规划设计实训、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实训、证券投资技巧实训社会调查与社会统计实践、金融会计实训、公司金融实训、期货投资实训、个人理财规划实训外汇投资实训等大量实践实习实训技能。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有信用;应具有较强的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这些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将学到的金融证券知识和技能用在证券投资业务的开发、管理、服务、操作当中。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证券公司、证券咨询公司、民间投资机构输送投资分析人员、操作人员、客户服务人员等。

2 把握金融证券投资专业建设的关键

天狮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办学层次的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承认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业资格和执业培训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建设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办学质量、鲜明办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和专科,服务面向定位是与天狮集团产业优势紧密结合,立足天津、辐射周边、面向全国。金融学证券投资专业建设有很多艰巨工作要开展,学科建设的关键是要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课程体系的建设关键是要理论够用、应用为目的,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启发式、教学互动、多样化。天狮学院凭借天津市的地域优势,在学科建设方面,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揽聘退休高级专家,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由天津市著名高校的金融学知名学者专家担纲领衔。学院努力培养青年教学业务骨干,教师都具有金融学硕士以上学历,在教师科研和教研方面学校都有比较大的激励力度。为培养青年教师,学院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并在学费等方面给予资助。教学环节关键要有适合的教材,我们选择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证券投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我们重视构建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开放式办学。天狮学院借助天狮集团产业优势,与天津多家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 开拓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证券行业需要大量的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证券经纪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投资顾问等证券应用型专业人才。证券用人单位对证券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要具备沟通、执行、营销、能力强、工作踏实、有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为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沟通合作能力,学院要求教师多进行教学互动,让学生能养成善于表达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热爱金融证券行业工作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多讲证券投资行业成功人士案例,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称为股神,但有梦想都是值得肯定。为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股票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虚拟投资交易等。为加强学生沟通交流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问卷活动,让学生经受锻炼,过善于与人交流的关。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学生经历从问卷设计、实施、分析,到撰写报告等,使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为培养学生适应证券投资行业工作,首先教师要掌握使用模拟软件交易平台,之后引领学生入门,熟悉证券投资交易各种应用技术和方法,训练学生分析、决策、管理等各种心理素质和操盘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克服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开拓证券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目的。

4 结论

总之,国内金融市场需要大量证券应用型人才,天津天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致力于为适应学生就业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探索培养人才途径,为天狮集团和天津金融市场,输送证券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新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证券投资学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3.10:341-343.

[2]周仕通.构建应用型的证券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J].当代经理人2006.11:148-149.

[3]吴尚燃.高校证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J].才智2014.10:191

[4]黄日朋,翟明清,桑利恒,王学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 111111滁州学院学报2014.4:121-125.

[5]黄志军,曾祥师,张可斐.对证券投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14):71-75.

[6]张保红.论证券的概念和范围[J].韶关学院学报2012.3:93-94

[7]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63-66

证券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 金融与证券 工学结合 实训体系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围绕着怎样为迅猛发展的金融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展开了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但现状仍然是,一方面金融业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匮乏,尤其是业务精英,另一方面金融与证券毕业生面临极大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在金融企业找到合适岗位。这一情况目前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学生就业问题上表现突出,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招生。究其原因当然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模式上存在偏差。

2、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概括而言,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工学并行式。学生除了全日制学习外,每周做部分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并行式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实践时间通常每周20—25个小时,上课约20个小时。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各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二是工学交替式。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国内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首的国内各知名院校已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和课题研究成果。就广东省外来看,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先行开展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本文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薄三明治”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采取的一年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另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的工作学期。二是工学并行式。以省内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采用了该模式,即学生一边在金融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强调时间、空间拓展性。三是预就业式。学生在校前两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预就业单位,学生到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四是实际任务结合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关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没有特别适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出适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综合实训体系,促进本专业人才的就业。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总结发现,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整体来说主要是金融营销岗。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对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各种实践。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五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与证券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为基本依据构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成果如下。

1、校内课程实训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开设主干专业实训课的课程见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开设的《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金融营销》等课程,学生除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这些恰恰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的。在每门课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原则上既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又要针对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如理论讲到股票发行阶段,案例分析就做股票发行方面的,这样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金融与证券专业对于形成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还应在课程结束后,在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证券综合模拟实训,它属于金融证券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第二、第三阶段。综合实训有别于课内实训,课内实训以知识点掌握为主,而综合实训强化是学生某项技能,应由浅入深,或按工作流程进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技能的提高。证券模拟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应通过各种专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变动。实训内容应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交易(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证券交易的交易软件,学会分析预测公司股票走势,学会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分组到证券公司开设真实交易账户进行实际操作。

2、课外实践设计

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由理财协会和每年举办的各种比赛组成。理财协会通过每周举办投资理财讲座的形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专业能力。另外每一年举办一次投资模拟大赛和一次理财规划大赛,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外实践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应包含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自主创业等。

(1)社会调查。学生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一般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调查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学校和老师做好事前动员和事后检查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银行进行调查,了解银行产品销售情况,或新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调查,并写出专题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专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完成前面各阶段的模拟实习、综和实训、社会调查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安排为期4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的技能的实际演练,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些优秀学生在专业顶岗实习后得到企业肯定,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3)毕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安排6个月左右时间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锻炼,同时,在此期间学生可根据需要收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4)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毕业设计方向(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财务分析方向),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动手操作设计等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课题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针对课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在前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设立自己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恰当运用各种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 吴岩、张炼、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坤: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4]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5]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6] 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8] 周建松、郭福春: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职毕业生毕业与上岗“零过渡”[J].中国高等教育,2005(20).

证券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证券从业资格考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23日

一、河北金融学院证券专业教改现状

河北金融学院证券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进行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

在课程设置方面,将课程设置和证照考试紧密结合,为证券专业学生开设了《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并且在这些课程中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用书选定为教材,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了资格考试。

在实践教学方面,对证券专业的学生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了《证券行情系统应用》、《证券投资分析技能训练》和《证券业务综合实训》等相关的实践课程,在证券实训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实训模拟实验室教学,安排学生看盘、模拟操作,加强教学互动。此外,我校还与广发证券保定环西营业部、河北财达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实训协作关系;专门配备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课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模拟炒股大赛,在可以交易的时间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证券交易,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以上教改措施,增强了学生的理论水平,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证券投资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了基本业务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证券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只有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才能从事证券职业。而诱人的薪资及良好的发展前景,使证券业近年来成为人才市场竞争的“热点”,也直接带动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的“热潮”。随着报考人数增多,使得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难度加大。而我校证券专业以往的教学改革中,主要是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并没有专门针对提高学生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进行研究。我校证券专业教学中还存在课程设置有所欠缺、教师对资格考试大纲把握不好、不善于总结分析考试规律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进行教学改革,帮助学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拿到今后就业的“敲门砖”。

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不高原因分析

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统一组织,考试形式采取全国统考、闭卷、计算机考试方式进行。考试题型有三种,分别是单项选择题、不定选项选择题和判断题。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基础科目为《证券基础知识》,专业科目包括:《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科目为必考科目,专业科目可以自选。考试成绩合格可取得成绩合格证书,考试成绩长期有效。通过基础科目和一门专业科目,即取得证券从业资格;通过基础科目和两门以上(含两门)专业科目,取得一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全部通过取得二级专业水平认证证书。按规定,证券中介机构不得聘用无资格证书的人员,因此对于立志从事证券业的人来说该证含金量很高。该证书考试难度不大,题型全部为客观题,看似一般的考试,为什么通过率不高呢?

1、学生自身方面。从历年招生情况来看,我校证券专业学生录取从200多分到500多分不等,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理解和掌握证券专业基本知识方面存在差距。而且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课上开小差,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下自己也不认真复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考试都是客观题,运气好就能蒙过去,因此也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备考。结果考后学生反映说,觉得好多知识点都似曾相识,老师似乎都讲过,但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没能通过考试。

2、授课教师方面。证券专业任课教师理论知识都十分丰富,但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一些知识点讲解起来不太通俗易懂。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没有足够重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与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不一致,也没有针对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此外,不善于总结分析考试规律,对有些考点没引起重视。

3、考试本身方面。证券资格考试为无纸化考试,学生还不适应这种考试模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是平时测练还是期末考试都是纸质试卷考试,突然转换成机上考试,学生还不适应。部分考生在考试过程受电脑操作水平的影响,虽然整个考试过程文字录入很少,但一些考生还是在思想上有畏难情绪、信心不够,表现得手忙脚乱。此外,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虽然题型简单,都是客观题,但是题量大、知识点多、知识点散,准备考试有难度。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认真学习考试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强化训练。教师应对学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给予足够重视,在目前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下,只取得毕业证书并不能真正进入就业领域,为更好地提高就业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提高学生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师应认真学习研究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明确哪些知识点是需要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熟悉的,哪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在授课过程中属于应熟悉和掌握的部分要重点讲解。平时注意搜集历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真题,从中总结出一些重要的考点,讲课时作为重点内容阐述。同时,学完每一章,从历年考题中整理出相应真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做题,使学生做到查漏补缺。此外,教师应该利用寒暑假去证券公司等去挂职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下去锻炼可以把最真实的情况带进课堂教学中来,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很有帮助,对提高教师教学也大有益处。

2、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理论笔试出考题时要模仿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出题特点,逐渐实行网上测试。通过在网上建立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学生可通过在线进行自我练习或测试的方法。如学生进入“证券市场基础知识在线测试”,系统将自动从试题库中为学生抽取试题生成试卷。要建立这样的试题数据库,就要求老师参照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型,依据证券业协会颁发的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在习题的数据库中,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一一过关。通过这一过程,既能锻炼学生应付考试的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检验,为将来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考试打下基础。当然,开发这样的数据库、建立课程的网上练习、测试平台需要相应的设备、技术支持,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提供相关配套设施。

3、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从而去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能心存侥幸,更不能投机取巧。提高学习的效率,有针对性地学习,在全面啃书的同时把握重点,多多训练。

与广发证券保定环西营业部、河北财达证券公司保定营业部等实训单位合作,安排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进行顶岗实习。解决学与用之间的衔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同时,对于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的学生可以激励他们去积极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证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类别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平台、熟练操作各种炒股软件,并逐步养成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学习,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证券实训总结篇9

一、《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面临的矛盾

(1)投资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矛盾。证券投资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因素分析、技术分析和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基本因素分析包括有价证券的投资价值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投资价值分析、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主要理论和移动平均线(MA)、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等主要技术指标。资产组合管理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上述内容在理论讲授中是具有理性和比较清晰的,但在实际应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工作,明确理论的假设条件,获得各种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分析者一方面能够获得全部信息,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2)技术分析结论与市场实际的矛盾。证券投资有很多种分析理论,在分析市场行情时,常常会遇到针对同一时间段,不同的分析理论得出的分析结论彼此矛盾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时间段,多角度的分析结论也会使人无所适从。(3)课时有限与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需要时间积累的矛盾。作为财经类高职专科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课堂讲授时间一般是一个学期,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习者要想达到较高的分析水平至少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牛市和熊市的循环,才能够将分析理论结合市场实际进行验证和体会。(4)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需求的矛盾。面对同样的市场行情,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的选择往往也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学生通常也是各种风险偏好类型者皆有,而在课堂讲授时又必须以某一种类型为主,进而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议

(1)实训场景尽可能仿真化。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验实训场所,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放弃教室形式的建设方式,在外部建设方面体现仿真化特点,尽量满足仿真实训实践要求。高职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的实训场所应该针对证券业务的递进性,以各投资工具为出发点,结合不同领域对理财人才的需要,将具体功能拓展为:品种认知、品种开户、品种交易模拟、投资咨询四个方面,内设开户区、咨询区、演讲区和模拟操作区,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采用模拟软件接收市场信息,从不同的角色仿真业务场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训中心开展各种活动。(2)将模拟炒股作为教学的必要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证券投资与分析》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够较好掌握相关的技能,所以,开展模拟炒股比赛应当作为该课程教学的一项必要的内容。该项比赛作为学生本课程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模拟比赛,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3)有条件地开展实盘炒股。模拟炒股投资存在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学生在投资中使用的是虚拟的货币,投资成功与失败都是心理上的感觉,如果不加以适当的约束和引导,模拟炒股可能就会流于形式。因此,为了强化模拟炒股的效果,提高证券投资的实际水平,可以有条件的开展实盘炒股。通过实盘炒股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切身感受,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应变能力,对培养证券行业高技能型的人才起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4)实践教学要善于发现兴奋点。高职专科院校《证券投资与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教师不能局限于普通的常识性教学,应该深入到高级使用层面,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教学。如果教师能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就能取得实践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讲授师资素质的提升。师资素质的高低对实践教学影响很大,如果教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经验,可以深深撼动学生的“崇拜”心理,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师资素质的提升虽然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是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师,尤其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教师要进行有计划的素质提升工作。在证券市场处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之际,相关教师更加应努力实践,亲力而为,积极关注证券市场走势,形成自身的独立思考体系。(6)丰富考核方式动态考查能力。对于该课程的理论考核,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投资分析》科目的重点为纲,鼓励学生以证代考,对于那些通过了该科目从业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于其参加理论考试。另外,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期末总评中应占有一席之地,要动态地考查学生在实训环节中的综合表现。这个综合表现包括学生平时的实训参与态度,实训任务记录情况,任务模块完成情况,账户交易的操作频次,参与模拟证券交易大赛的积极性和战绩,以及最终学生账户的收益率。这应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查,用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证券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062-03

1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困境

本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培养研究型、理论型人才,即一二类院校的办学模式;二是培养实践型人才,即各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最大的难题是无法直接套用这两种基本模式。很显然,以各独立学院当前的能力,要与一二类院校比拼研究型、理论型人才的培养,是自取其辱。而如果与职业技术学院比拼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各独立学院又存在师资、办学经验等各方面的巨大挑战。这种在理论型人才培养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两方面比较均无优势的状况就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困境。

2笔者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思考

2.1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困境在我校金融专业的表现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累积不足。在有限的经验积累中,很难探索人才培养定位的一般性规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故只能以具体专业为例来探讨。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兴办于2005年,办学至今仅8年。这8年的办学历程中,面临了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

(1)师资力量薄弱,年龄层次上的不合理、职称层次梯队,年轻教师和初中级职称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2)生源质量较差。

(3)专业方向定位模糊。金融行业主要由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领域组成,高校金融专业的兴办当中一个痛苦的话题是确定这三大领域当中的哪一个为主攻的专业培养方向。因为如果明确了培养方向,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当学生毕业时这一领域就业困难;而不确定培养方向就等于没有方向,本来学识基础就有限的学生在大学生涯里又所学泛泛,这样的毕业生将很难在劳动力市场立足。

(4)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不清。是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如果培养理论型人才,师资力量就过于薄弱了;如果培养实践型人才,问题仍然出在师资上,因为合格的双师型师资在各个独立学院均处于稀缺状态。

这些问题都是具有鲜明独立学院特色的问题,各独立学院如是,独立学院各专业亦如是。上述问题中的(3)和(4),现实而集中地体现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困境,其中(4)是直接反映,(3)是间接反映,(3)、(4)两个问题本质上是(1)和(2)的必然结果。

2.2以劳动力市场视角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解决之道高等院校存在的意义归根结底是为劳动力市场输送各层次的人才,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因此,欲解决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以劳动力市场的视角视之是唯一合理的视角。

对独立学院而言,问题(3)相对容易解决,其他高校也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即专业性课程模块化设置。一个专业毕业生可能面向多个就业领域,在人才培养计划中,针对每个领域设置相关的专业性课程若干门,各个领域的相关专业性课程的设置分量可以根据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微调。比如近几年保险行业劳动力需求相对少,则我校金融专业保险类专业课程就进行了课程和课时缩减。课程设置模块化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适度调整,具有不错的专业适应性。但其缺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大学生涯学时有限而课程数量又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失之泛泛。

要彻底解决学生所学泛泛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到大三开始才涉及专业课程。两位笔者主要负责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对大三上下两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就进行了精心设计。大三上学期学生主修证券投资学等专业性理论课程,同时安排学生完成大三下学期才开设的证券投资实训的一些前期任务,而证券投资实训一直伴随着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持续到大三下学期。也就是说,从进入大三的第一天开始,学生就始终处于证券专业的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反复互动的氛围当中。在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哪些不足,从而能够自觉地深化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而不是仅限于课堂所学。这正好弥补了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的缺陷。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着手解决问题(3)的时候,正好为解决问题(4)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案。我校从2006级金融专业开始执行这一方案直至今日,目前所毕业的学生中凡从事证券行业者均可很快上手工作,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成为所在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

我们认为,在劳动力市场视角下,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是“敲门砖”,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垫脚石。独立学院完全不必拘泥于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的定位之争,而是应该切实地解决如何通过课程安排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不断互动才能真正进步,才能够被劳动力市场所接受,才能被社会所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说,独立学院并非没有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可以简单总结如下:比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比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理论培养,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合理而紧密结合起来。

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之一例——投资型人才培养方案3.1培养目标

通过证券投资实训强化培养学生证券投资的专业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危机处置能力等。

3.2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3.2.1课程设置

(1)前期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

(2)同期开设相关课程:投资银行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服务营销(新版大纲已删减)。

(3)同期开设证券类课程: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理论与实务(选修)。

3.2.2培养过程

金融专业(证券方向)学生从大三上学期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始,学生就须同时按本方案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各项任务。

3.3证券投资实训操作方案

3.3.1起止时间

大三上学期开学至大三下学期完成证券交易实训止。

3.3.2实训模式

模拟基金公司内设之证券交易基金竞争。

3.3.3实训流程

(1)实训开始即宣布“武昌分校20××级证券投资公司”成立,指导教师组全体教师为公司董事会。

(2)大三上学期第三周一周时间,金融专业全体学生不以班级为限自愿组成3~6人之交易组,交易组成立并取名为“××基金”。该周周五提交各基金成员名单,名单提交之日即为交易团队成立之日,从此基金组成员不得变更。

(3)第四周到第六周三周时间为工作计划撰写时间,工作计划是基金组在未来接近一年的实训过程中所要从事的各项工作安排的纲领性文件。第六周周五提交董事会。具体要求为:

第一,基金组成员分工设定经理一名负责全面管理,其他岗位设置由基金组自行定夺。基金经理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第二,建立基金组管理、交易制度。第三,其后一系列工作诸如基金组成员业务学习、投资预案的制定与撰写等的时间和负责人员安排。

(4)第七周到第十二周周末,基金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进行的业务强化学习。

(5)撰写投资预案。作为一个职业交易者或者组织,不可能盲目交易,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交易,因此要有投资预案。该预案应于期末考试结束之日,即二十周或二十一周提交董事会。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阐明基金组的交易理念。第二,基金组预备在后期进行的虚拟交易中交易哪些板块的股票。第三,设定紧急情况处置方案。

(6)虚拟交易:时间跨度为大三下学期第二星期开始到实训结束,虚拟交易持续时间一般为10~12周,视乎集中交易实训时间的确定,虚拟交易最后2~3周时间为集中实训时间,在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证券实验室集中进行。

(7)投资报告撰写。虚拟交易结束后第三周周末提交,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撰写内容应包括:基金组运作过程记录、虚拟交易记录并说明每笔交易的理由、基金组运作及虚拟交易的得失总结。第二,前期所撰写的工作计划、投资预案作为投资报告附件附于其后。

3.4评分标准

(1)虚拟交易排名计分,前五名计分100%,五到十名计分90%,十名之后计分80%。排名计分在总评分中的权重为50%。

(2)投资报告评分,优100%,良90%,合格80%。投资报告评分在总评分中的权重为30%。

(3)指导教师综合评分,在总评分中的权重为20%。

4对我校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简评

经过数年的反复探索,我校金融专业投资性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成熟,是一个广受学生喜爱的理论实践互动模式。甚至还出现了某年级金融专业正在进行该培养模式的虚拟交易环节,下一年级金融专业的部分同学主动要求参与的情形。

然而,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每个年级总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

原因不能积极参与,比如安排在大三进行的这一培养模式,与部分考研学生的复习时间有冲突等。如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要对学制进行一定的改革。

第二,这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互动性、结合性较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往往会主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但是,部分学生虽自始至终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理论功底明显不足,很多工作进行质量低下。例如,学生应已经学习了证券投资学等专业理论课程,至少应该懂得如何对交易标的板块进行方向性的选择。但不少基金组在选定投资标的板块时,存在着盲目选择的“瞎蒙”倾向。

第三,培养模式以公司、基金两级管理方式进行,对学生理解公司内部管理,团队与团队关系管理,团队内部成员的合作等方面意识的奠定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仍然有部分基金组采取了比较消极的合作态度,比如某基金组两位成员(交易员和基金经理)之间出现了交易标的选择的意见分歧,他们不是想办法去协商解决,而是把虚拟资金一分为二,你一半你负责,我一半我负责,其他人“看戏”。这样就完全起不到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目的了。目前针对这种情形,尚无有效的管理措施。

第四,培养模式尚有早已构想的实训模块无法嵌入。比如将来不少学生毕业后会走上证券营销岗位,本培养模式中如能设计出一个有趣的证券营销实训模块,将会使该培养模式如虎添翼,但目前尚无法实现,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