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交互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6-22 10:01:10

广告交互设计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1

1.移动媒体广告

(1)手机媒体广告

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5月底,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机,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更是首次超过5亿。手机媒体因其占有的独特优势而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手机媒体相比较于传统媒体广告具有更大的互动性,用户与广告之间的互动更强,形成一种双向交流的模式。

(2)移动电视媒体广告

移动电视将广播电视与平面媒体功能相融合,为广告的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由于交通工具上人口的流动性较大,为了吸引人们更多的关注,受众参与度更高,移动电视媒体广告开始倾向于更多的互动设计。

(3)平板电脑媒体广告

平板电脑也叫平板计算机,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由于其便携移动,用户通过手指便可灵活操控界面,娱乐休闲活动也非常多,并且拥有一对一的广告特点,慢慢开始受到了很多年轻人和商业人士的喜欢。消费者比起普通电脑的广告更愿意点击平板电脑广告。

2.移动媒体广告的设计原则

(1)易用性

①文字易懂

广告中的文字设计,一般要服从于广告的风格特征,不能与整个风格特征相脱离,过于与其内容发生太大冲突,破坏文字本身的诉求效果。适当的融入图片进一步阐述文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用户对广告主旨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广告的宣传效果。

②界面简洁

简洁、排列有序的界面和清晰的视觉效果设计,有助于避免杂乱,保持视觉的流动性和连续性,使得界面信息的传达更加有效并符合人的视觉习惯。通常采用相同页面各个视觉元素对齐的方式。

③灵活安全

触摸屏的出现,使得手指与界面可以进行直接的交互,互动更为灵活、便捷,不仅仅局限于鼠标和键盘的单一操作。当用户作出行为请求时,系统要及时给予反馈信息。

(2)简洁性

①色彩设计

人们对于颜色的视觉是有限的,过多的颜色数目会造成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一般颜色最好控制在3~5种之内。运用明亮的色彩,会更加吸引用户注意力。

②文字设计

文字是传递信息最直接、准确的方式,在交互界面的视觉设计中占有重要比重。一个优秀的文字设计,从编排版式、划分区域到调整布局,都要经过精心规划。

3.移动媒体广告交互设计的路径

(1)交互界面设计

①图像设计。研究表明,图像利用图形符号让人们更容易辨别、发现和记忆。1)利用视觉上的相似图形。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原型可以设计作为图形符号,方便用户感知和理解,更具有广泛的认知性和传播性。此外,在同一个系列的广告界面设计中,具有相同含义的图像也可以设计相同的符号语言,方便用户学习使用。2)保持图像的示意简单。图像应当保持合适的大小、阴影和颜色,过于复杂或者还原真实性的图标会占据屏幕空间且显示出的效果并不好,适得其反。相反,简单、辨识度高的图像更能吸引用户。3)增加图像的附加信息。图像显示的下方可以配备文字来进一步简要说明含义,更加直观的将信息传递给用户,避免引起解读的歧义。②文本设计。文本在交互界面中占有一定比重,通过不同的方式传达信息内容。字体大小、行距、对比度等排版也影响着用户的阅读能力。易读性是文本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影响着用户对广告的解读速度和认知,要求在文本设计的时候,文字与图像之间易于辨识,文字与背景也能区分清楚,能给不同的用户人群带来同样的阅读享受。③声音设计。将视觉元素与声音相结合的广告界面,向用户传递信息的同时增加了情趣,通常以背景音乐、音效和语音提示的方式出现在互动设计中。在交互界面中,一般选用舒缓的背景音乐,避免给用户带来心理负担,当然也要有按钮让用户随时关闭音乐。不同的图标或按钮应当设定不同的音效,当用户点击的时候出现,而音量不宜较大且持续时间过长,避免造成认知混乱。

(2)交互行为设计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2

一、数字多媒体广告中的交互体验

广告作为一个深受媒体影响的行业,自诞生之时便伴随着媒体变革而不断转换其表现形式,从报纸、杂志广告到广播、电视广告;从单一的听觉、视觉广告到视听结合一体广告的出现,每一次媒体技术的革新和广告形式的变化都引导了广告行业的巨大飞跃。但无论传统媒体下的广告形式如何变化,广告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永远都是单向的传播关系,受众都是一如既往的被动接受。然而,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新型数字交互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单向状态,数字多媒体广告形式的出现推动了广告的多维化发展。广告由过去的独白形式逐渐转变为与受众交互的对话局面。新兴的数字多媒体技术将人际媒体(即广告参与者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数字多媒体广告通过交互体验设计切实改变了传统“一对多”模式的束缚,真正为受众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广告定制新模式,每个参与广告的受众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对等及相互控制的权利。设计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设计出令受众感兴趣的交互体验方式,将全面的产品、服务信息和充满温情的人性关怀一并送至受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建立起受众与广告之间的情感纽带。例如美国某店铺的售点投影交互广告(图1,公共场所体验广告),当消费者站在离橱窗较远的地方时,在橱窗的界面上会循环展示一个女士服装系列广告,目的是把顾客吸引过来。当消费者靠近橱窗时,系列广告变成在每个橱窗上介绍的详细条款和库存信息。当消费者将手伸进和伸出橱柜时,则触发与其最近的壁橱上显示用户所寻求的那个壁橱裤子的信息。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触摸图片右下角的图标来检验某种型号的裤子的库存。在这个例子中,壁橱既是投影屏,也是交互广告的硬界面,方便消费者更便捷地进行操作。图1售点投影交互广告另外设计师通过对受众心理的分析以及与受众的沟通,可以推出符合受众需求的创意情境,从而促进了广告设计创意和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元化,这是以往传统广告设计形式所无法企及的。数字多媒体广告的交互体验设计,打破了广告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更加有利于品牌的建立与维护。其个性化、灵活、便捷的优点征服了各种需求的消费者,并且可以伴随消费者不同时期需求和喜好的变化而做出及时更改,切实改善了广告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二、数字多媒体广告中交互体验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视、听、触等多感官的融合

数字多媒体广告的交互体验设计虽然有诸多创新之处,但是同传统广告一样也需要运用视觉原理合理地把握视觉设计中的各个要素,准确领会视觉导向,同时还能将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形式完美地融合起来。由于数字多媒体广告具有全球性,在其交互设计中应更重视视觉氛围的营造,以保证视觉语言的相通性。视觉设计中可以充分运用平面设计的原则,不断提升视觉美感。在色彩设计中可以通过互动的形式分析受众的喜好,突出个性色彩的描绘,保持与受众心理预期的一致性。同时在设计中可尝试色彩的可更换性,使受众通过互动从中体验到乐趣。图形设计也可以由过去静态的转向动态的,造型更趋简洁且有针对性,可以在瞬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图形设计应该具备变化性和及时性,如Google、搜狗的广告经常伴随各种节日、事件、纪念日而产生变化。其中闻名世界的Google搜索引擎广告其字母图形从1998年至2004年经过了1900多次变化,不仅维护了品牌形象,也与受众建立起深层的情感联系。而搜狗招聘广告(图2)则采用比喻和象征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属相与传统纹样及艺术形式融合到广告中,将广告诉求与中国文化相契合,令人产生极其深刻的印象。而版式设计则应更加大胆、不拘束且具有灵活性和变化性,同时伴随音效的配合,实现强烈的节奏变化,从而打破均衡的视觉惯性,设计出具有出其不意效果的创意版式设计。各种音频、音效设计在数字多媒体广告中也显得格外重要,听觉设计不仅对视觉设计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同时音频音效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通过各种旋律的变化不断引发受众的心理共鸣。声音与图像的融合设计能够更为立体地营造出广告的氛围,使受众在互动体验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进而突出广告主题,强化了广告效果。触觉体验作为广告交互体验设计中需要受众配合参与的环节,自然也十分重要。受众通过触觉接触如(图3)小朋友通过脚接触媒体进入到广告的交互体验中,经过触觉设计的引导,变化丰富的图像信息依次展现在受众面前。另外通过自主的触觉选择(如受众通过手指的触碰选择)可以方便快捷地寻找到满足自己喜好和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与服务,并且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鲜明有趣的互动设计

数字多媒体广告中的互动设计首先要具备鲜明性。通过各种视听设计形式的呈现,使受众能够直观明确地认识到该广告是可以进行互动的,并且操作起来十分快捷,激发出受众的互动热情从而实现受众与广告的交互体验。最为常见的是采取设置悬念的设计形式,悬念为受众的互动体验行动提供了向导,在层层递进的互动中,不断突出广告的诉求目的。例如:bp公司在互联网中的电力广告(图4),开始画面是黑色背景上悬挂着一只小小的白色灯泡,除此之外画面上只有一句提示语:“怎样点亮这只灯泡?”这个画面持续数秒不变后,消费者对于这种现象会产生一种想要得知下文和解答问题的好奇感,会忍不住点击灯泡,这时就在鼠标滑过画面的时候,黑色的背景会从灯泡所在的位置逐渐转化为白色背景,仿佛是消费者的互动行为点亮了灯泡,照亮了画面似的,随后出现辅助的图形,广告语也解答了前面的问题,并推出广告的诉求点:“用更清洁电力”、“用太阳能的力量”。其次,数字多媒体广告的互动设计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常会采用游戏互动体验的设计形式,广告信息可以作为附加内容,在开始或者结束的时候出现,或者根据广告主产品的特点和要求,量身设计一个专门表现其产品特色的互动游戏。如肯德基“美味对对碰”游戏(图5),将自己的食品照片制作成图标与现今热门游戏连连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消费者在享受游戏带来欢乐的同时又能注意到产品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在互动游戏的设计中,文字要有感染力、号召力和口语化特征,色彩上力求流动丰富且富于变化,通过画面节奏变化,引导受众由被动阅读走向主动参与,体验互动带来的乐趣,强化了广告信息,也拉近产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丰富多样的体验设计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3

交互设计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摩格理吉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交互设计。[1]

2研究交互式平面设计在微信平台上的重要意义

当今,移动社交媒体平台上交互广告逐渐兴起,成为网络的新形式,本文就基于在微信平台上对现有的各种动态交互广告的形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出发对交互平面广告进行概述,进而对微信平台上交互式平面广告的整体设计进行革新。

3微信平台上交互手段与平面广告的联系

众所周知,在现在的微信平台上交互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微信扫一扫、微信摇一摇、微信看一看、微信搜一搜、微信小程序等,在整个微信平台上,平面设计与交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在微信平台上结合平面设计优势可以使得微信交互式广告呈现方式和交互形式丰富多彩,从而有效提升交互式广告的互动性和有趣性,更方便于用户主动接受广告内容。平面设计的艺术性也会给受众群体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加深受众群体对微信的喜爱度。

4简述国内交互式广告在微信平台上存在的问题

基于这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微信平台上交互式平面广告已然成为大势所趋,但就现在已经出现的问题来看,在交互式的平面设计在微信平台上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结合略显不足、互动形式创新程度不高、因过分注重广告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广告的趣味和创意,交互式广告之所以能吸引用户就是因为其本身自带的吸引力可以带动用户取主动参与其中,扩大传播影响。在创意方面,首先,没有明确并系统的地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广告设计定位,创意定位是整个设计创新工作的必要条件,很多微信交互式广告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没有精准地定位受众,从一开始就出现方向性错误,导致后续的设计再出彩也无法实现目标群体产生目标行为。其次,在创意设定上,缺乏对目标市场和受众需求的差异体现,使得广告主题创意过于雷同,无法大范围的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从而无法建立深刻的品牌印象,不能很好地引导用户识别出该品牌在同等品牌上的差异,无法建立品牌的标识感。第三,平面设计的创意性不足,视觉冲击力度不够。广告在视觉的展现上往往容易忽略品牌主体内容,使得在整体广告交互设计中不能直观明确展现品牌所要树立的形象。在交互形式方面,现有的微信交互式平面设计告缺少“以人为本”设计理念。首先,广告的交互形式单一,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没有给用户一个明确想法去进行接下去的交互体验感,没有更好地整合各类交互手段所带来多方面、多维的感官体验实现。其次,大多数微信交互式平面设计的叙述方式普通,在现在用户追求新鲜感的时代中,普通无趣的交互形式无法在微信平台上从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信息的展现缺少“个性化定制”,不能很好地吸引用户情感。第三,目前微信平台上的交互过程缺乏参与性,无法很好地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在交互形式表现和交互手段两方面缺乏多感官、多方面体验的整理合并;第四,很多交互式平面设计只是一味的追求海报、宣传页等交互方式,无法及时更新现阶段最流行、最新型的用户体验,更无法展现品牌的特性。第五,现已经有一部分微信交互式平面设计已经在互动趣味进行了努力,但过于偏重趣味性也容易造成对宣传内容不能完整的体现想要表达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平衡娱乐性和商业性。喜欢设计过多华丽的动画、动效并没有带来良好的交互体验,反而会使得用户在体验过程中无从下手,造成用户对整个交互方式的认知产生困难,从而使得用户在交互行为作完成之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平面设计交互过程的理解,忽略了广告最终传递的目标信息。[2]

5总结

总的来看,微信作为一个可以进行品牌宣传的平台,交互式的平面设计更是可以吸引用户关注品牌内容,进行品牌推广的一个良好的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现在在微信平台上的交互设计出现的问题,从平面设计的基本理论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使得品牌更好的进行推广,真正促进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联系,高效的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高桐.基于新媒体背景的“微媒体”交互设计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6(10):26-28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用户体验;广告设计;交互设计

1广告设计的本质和设计思路

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是互动游戏式广告的产生最重要的原因,智能移动设备的应用和普及也是交互式广告普及等因素。技术的发展,使得当前的智能移动设备的升级和更新让人们不止于可以通讯、短信等服务了,网络发展速度的加快更加加强了用户的网上体验。随着生活节奏日益变快,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增加,和时代进步下娱乐性潮流的推进,人们对于信息娱乐的需求不断升级,一味单纯地广告宣传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娱乐化的定制服务是现在的受众用户所迫切需要的。广告商已经发现了这一潮流,在用户的需求和广告商的开发下在共同努力的作用下,游戏式交互设计无疑是满足现代用户群体的形式。在这个信息时代中网络平台是传播信息与广告的工具。而交互设计影响着用户的情绪和体验感,用户的直接感受也同时给予设计回馈,也直接影响着广告效果。在其中用户的体验感尤为重要。用户的动机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内在和外在。其中内在是指内心的需求是与个人兴趣有关,像兴趣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等。外在是包括游戏中的一些等级,装备等。如1994年在PC平台上的《魔兽争霸》在世界游戏排名一直排名在前列,有一重要原因是其游戏里有庞大的装备系统。

2游戏式交互设计的原则

游戏是我们当前时代娱乐、解压、扩大社交圈的方式之一,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有趣。游戏和交互设计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我认为游戏式交互设计也同样包括游戏设计要素。在交互设计中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用户的兴趣和体验感,并且需要及时的回馈给移动终端商和广告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则: (1)界面布局的一致性;(2)视觉结构启发性;(3) 细节设定的情感性;(4) 交互方式的符号性;(5)品牌形象的体验性;(6)娱乐游戏的趣味性。交互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交互广告诉求的核心目标是让受众群体主动参与获得体验感,从而了解广告。广告不是目的,而是一只种传播手段,广知才是最终目的。

3互动游戏式广告的用户体验研究

游戏式交互广告设计的用户中,着重应该研究如何让人的内心真实需求和交互设计相契合,在操作和界面设计上减少标新立异,尽量继续沿用人们习惯的操作模式,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人们的兴趣程度会影响记忆的强度和记忆的时间,就产品而言,用户与产品相交互的过程就是产品的用户体验过程,而体验过程中用户对游戏情节的关注度会对广告的记忆有直接影响,意味着用户兴趣和关注度越高,事物所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多,从而记忆的强度和时间就会增加。互动游戏式广告的目的在于将创意,设计,游戏,信息,广告进行融合,让用户获得愉悦感的同时且能潜意识里记住信息和广告的内容。

4用户对于游戏式交互广告期望

用户体验是将用户与设计产品相联结的一种设计理念。设计的每一个理念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并且让操作,视觉,交互达到高度融合,旨在让用户达到满足感和愉悦感。 游戏式交互广告的设计中重要的是游戏的故事设置和体验感是否能吸引用户,而在其中游戏的设计理念,游戏模式,互动设计有着重要影响,这些都和游戏式交互广告设计理念有紧密的联系。本文认为,若想让用户像操作网络游戏一样有熟悉的感觉,应该像以往游戏设计那样设计不同的难度等级,并且设置奖励制推广模式,根据一定的传播来设置奖励机制。用户体验的相关理论中得出适合用户的操作模式、简洁的界面风格、清晰的目标设定等,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说,它们决定了界面设计的视觉效力。游戏过程中满足玩家的精神需要和满足感,通过精神上的愉悦感最后对广告产生兴趣,进行长久使用。

5结论

综之,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广告的成功与否,与其带来的用户体验息息相关,游戏式交互设计应用在广告方面,增强了广告的趣味性,被大众接受度增高,广告效果显著增强。更为强调用户体验,游戏式交互设计注重心流体验、完全沉浸到产生情感体验,这其中,为了达到心流体验交互设计中反馈互动设计成为了重要因素;游戏中营造的沉浸感,从游戏元素吸取的特点和元素为了产生情感共振,广告文化氛围与游戏情感化设计都是引导产生用户情感体验的因素。最后广告的趣味性与交互设计是用户体验感的核心。 设计与用户共同创设新的广告传播模式以达到广告业发展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5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进行城市设计和建设,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融入实用、美观和耐用的设计不多,所以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重复建设,也有很多重复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很多的金钱、人力和物力。所以在现在城市设计和规划中,我们要更重视设计在其中能产生的巨大作用。将实用、美观和耐用放在重要的位置,并将未来数年内可能用到的设施都要包括在内,避免重复建设中造成的问题。同时在很多发达国家的设计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艺术美学设计和交互设计的结合。交互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个分支。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简而言之:城市建设中融入交互设计能有助于人们简单而明了地使用各种公共设施,使人在使用的同时能产生愉悦的感受。比如:交互设计更好的火车站,能更快地指导乘客上车和疏散,同时能简单地指引乘客去卫生间和休息室等,使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率更高。

2.广告方面的艺术设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近年,广告对产品推广的巨大作用逐渐凸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重视广告对产品的巨大推广作用。好的产品广告,能让人刻骨铭心,能让人增强对商品的好感和企业的好感,这样对企业的推动力很大。所以可以看到各大厂商对广告费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忽视了艺术设计在广告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可以在各大电视台看到参差不齐的各种广告。各厂商都应该重视艺术设计在广告中的作用,加大对广告艺术性设计的投入。这样消费者更能记住这样的广告和品牌,有助于厂商的商品卖出和厂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样就能促进厂商的商品卖出,各种高质量广告的投入也有助于市场经济的活跃,促进人消费欲的膨胀,促进经济繁荣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艺术设计成为了任何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了树立国家和公众形象的标志。研究市场变化下的消费者与生产营销商的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最经济的艺术设计之产品”来为生产营销商赢得最大利润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消费群体公认的且生产商能够满足的“美”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是任何一个生产营销商的伟大追求。

3.小结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青铜器;包装设计;交互设计;广告传播

1包装设计、广告传播与交互设计的关系

交互设计中的包装设计主要是让包装不再只是单纯地发挥包裹、保护产品的作用,也可利用新技术使得包装更具功能性,设计新型的包装设计,使得在保护和推销产品的同时增进产品与人的关系。包装不应只是刺激人们消费的产品,还应成为使用者的有用工具,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多为使用者考虑,使产品与人合为一体,成为人们所需要的设计。

2青铜器包装与广告传播的文化及其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里放置一些仿制的工艺品,从而促使仿制青铜器频繁出现。包装设计与名族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包装的民族化是拥有民族特色的包装,可以从它的色彩、材料和风格来体现。此外,从文化心理差异、文化情调、消费文化趋向和文化品牌的创立都可以反映母文化的特征。寻觅和收集民族艺术的精华,用现代的审美观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糅合、提炼,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理念的完美结合。

3包装结构设计

包装的结构多以空间最优化的形式囊括其中。青铜器虽体积小,但分量重,所以在包装的结构上要合理安排。如果空间太大,极易使青铜器在包装内摇晃受损;如果空间太小,又很容易撑破包装盒。另外,青铜器形态各异,所以在内部结构上必须合理安排。青铜器本身是很敦实的产品,而且形状不同,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受到碰撞,所以在包装盒结构的设计上,要以保护为主,盒子的空间大小和样式要与特定的产品相符,以免损坏产品。笔者结合自身经验,拟定了以下两个方案。

3.1包装盒上的交互设计

包装结构设计得新颖,一方面可以使包装盒保护青铜器不受损,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包装盒得到再次利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包装更具趣味性,让消费者可以参与其中。此外,包装盒采用了“再次利用”的设计理念。目前,在我国的产品包装设计中,结构上的交互是最常见的一种,设计师利用包装盒的结构特点再次设计得到了新的造型,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注意,比如在打开包装盒的过程中增加趣味性等,这些都可以拉近消费者与产品间的距离,达到无声促销的目的。笔者的设计方案是:在包装盒内安置灯管,在购买产品后放入包装盒带回家后,包装盒可以不丢弃,插入灯管后,通过包装盒的镂空形式可以透出灯光,消费者可以任意摆在自己喜欢的位置,装饰自己的房间。

3.2包装材料上的互动设计

包装材料的选择可以很好地体现产品的质感,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其实有很多可利用的素材。不同的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来丰富,所以在设计思维上更广一些。目前,我国的包装设计也会利用很多不同的材料进行包装,这些包装都会很快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不同的材料再搭配合适的颜色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亚克力磨砂胶版为笔者此次设计的主要材料,将原木色的木材作为底座,最后再搭配灯光的照射效果,会有很不一样的设计风味。磨砂亚克力板罩住青铜器后会模糊青铜器的造型,但是在灯光的照射下,会有完整的形状透出印在包装盒上。这时,青铜器的颜色会淡淡地印在包装盒上,形成一幅很原始的包装图案。将灯关闭后,又会显现出一个模糊的形状。这样,不仅融入了交互设计的理念,还以最简单的包装诠释了笔者的设计理念。此次设计采用木质材料制作,并采用激光雕刻的方法将包装上的图文显现出来。包装要与内部产品的主题相符,便于包装保持地域的风格特点,突出品牌特征。之所以使用木材,是因为木材有良好的强度,可以承受冲击和重压,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回收利用,是绿色包装材料的最好选择。

4结束语

交互设计虽然是从人体工程学中分离出来的,但它包含了许多设计类别,且设计本身都是有关联的。因此,将交互理念融入包装设计中是切实可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审美观、价值观的改变,交互式包装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广大设计者应努力挖掘包装内部的无限可能,让包装设计在不同领域有更广的发展空间。

作者:王平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美〕JenniferPreece.交互设计——超越人机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英〕加文安布罗斯,〔英〕罗保哈里斯.创造品牌的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3]〔美〕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美〕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南宁;地铁站;广告;设计策略

一、南宁地铁站广告现状

(一)广告媒介空间利用率低。截至2019年6月,南宁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三条。根据笔者调研发现,三条线路的广告位利用率并不高,三条线路的站点广告较为集中地表现为站台层的轨道墙面广告,广告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是一号线,其广告主要集中在较大站点的站厅层主体墙面和立柱,但像通道、电梯、楼梯、灯箱等媒介地点出现的广告空位就较多,且各种内容、画面形式的广告未得到统一规划,使人感觉三条线路的站内广告投放空间还很大。(二)广告内容创意不足。近年来,大众获取及选择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没有创意的广告不仅不能吸引受众,反而会让大家产生抵触、排斥心理。南宁地铁站的广告现多数为说服式的产品展示或语言劝诫广告,画面简单,粗糙,文案也没有太大吸引力。乘客在一个既定时间内完成进站、候车、出站等一系列行为,其静止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广告画面不够吸引人,不能使乘客唤起情绪并产生良好、深刻的记忆,便很难起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目的和作用,如果广告的意味过于明显也会被受众屏蔽,品牌价值就无法凸显。(三)广告媒介以传统表现形式为主。我国一线城市在地铁站开发的广告营销活动很多,涵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包括配合节庆做的借势营销、利用互联网及高科技手段的交互式广告等。现阶段南宁地铁站广告,还未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广告营销活动,其广告媒介也多为传统的静态画面及显示屏滚动播放广告,在感官上,主要依靠视觉及听觉系统获取广告内容,广告与乘客之间的互动性不足,还未出现提升乘客参与度的广告媒介及广告活动。

二、南宁地铁站广告效果调研分析

(一)绘制乘客画像。地铁广告服务对象较其他户外广告形式更加稳定,集中,接触频次固定,在广告设计之前通过调研建立用户画像,确保不偏离广告目标受众群体需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线上、线下)及访谈法实施调研,对南宁地铁乘客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乘坐频次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在城市地铁广告体验设计调研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发掘用户的出行需要,改善城市地铁广告设计不合理、用户体验不到位的问题,优化城市地铁的体验感受[1]。在调研工作中,发放问卷350份,访谈50人次。样本男、女比例分别占50.24%、49.76%,年龄结构上18~50岁乘客占83.2%,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5.3%,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13.2%,职业结构上大学生及私营业主、私企员工占比50.3%。被调查者搭乘地铁频次每周往返1~3次的占20.2%,每周往返3~5次的占19.3%,5~8次的占18.1%,往返十次以上的占18.7%,偶尔乘坐一次的23.7%。(二)环境因素分析。地铁站是一个半封闭状态的空间,由于特定的空间服务职能,在对乘客进行调研分析后,对站内环境(包含物理环境、广告环境)同样需要做出分析,笔者通过对南宁现有三条地铁线路进行走访,做出主观评价。从广告环境来看,南宁地铁站各类广告空间占比情况大致情况如表1。乘客对站内的物理环境的感知,可拓展到对空间的美学体验,在进入站内融入到广告环境中,所体会的是一个综合感知的过程。地铁站内物理环境包含空气环境、视觉环境、听觉环境、功能环境等,广告的效果需要通过乘客实时体验来评估,因此,站内照明和色温、光环境、声音、温度、湿度等物理空间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作为自然人的乘客的行为的差异及其心理状态(表2)。(三)完善用户体验地图。在对南宁地铁广告服务的态度上,46.2%乘客认为地铁广告环境一般,关注程度一般;10.2%乘客认为地铁广告环境很差,没有关注过;9.35%乘客认为地铁广告环境较好,曾非常关注过某项产品的广告。对于广告环境的期待,35.67%的乘客希望能在广告画面、广告形式上做出改善;32.3%的乘客希望可以提升餐饮、电子产品、旅游等行业的广告占比份额[2]。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乘客在地铁站空间内的各项体验感,强化数据的可靠程度,在与50名乘客进行访谈调研中,与10名乘客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3名是本科在读生,3名乘客是上班族,2名乘客是私营业主,1名乘客为全职太太。其年龄结构在19岁~45岁之间。其中,针对地铁广告效果体验方面,10名乘客中6名乘客表示南宁地铁广告形式单调,并未给他们提供有效信息,对他们生活、工作帮助不大,未形成良好的广告体验;针对南宁地铁空间体验,7名乘客表示基本满意,希望将来的各项服务设施继续完善;在问到是否希望通过广告来改善地铁出行体验时,10名乘客均表示期待。

三、南宁地铁站广告设计策略

(一)统一服务标准,整合站内资源。首先,从整体着手,实现媒体投放资源上的比例均衡,结合南宁站厅层、站台层等设施的特征,有目的地投放,对站厅层及站台层的视觉中心进行明确,保证在地铁的广告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地铁空间资源整合,使受众注意力集中。同时,在广告商招商方面,应多效仿一线城市的机制,实现多方有效竞争及共赢[3],在广告服务上,采取统一标准;广告媒介空间上,均衡规划,避免“空窗”广告位过于集中于某一类型点;做出统一服务标准,广告活动形式及表现风格灵活统一。(二)交互设计,提升交流质量。交互设计的概念兴起于21世纪初期,所强调的是在信息过程中双向交流过程,提倡受众共同参与而完成整个交流互动过程。在多感官系统组合设计的原则上,逐渐摒弃了视觉、听觉系统为主导的广告信息接收方式,而介入了嗅觉系统、触觉系统等多感官系统,强化了生理感知价值、情境的代入感及沟通的有效性,深化了因感官系统带来的综合性情感体验程度。从本质上讲,交互设计最终形成的是精神交互,即从认知系统向行为系统导向,现在南宁地铁广告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乘客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却日新月异,65%以上的南宁地铁乘客是接受新事物、新环境较快的中、青年,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以目标受众为基础,以体验设计和服务设计为主,增强广告形式的有效互动性,将现代科技手段应用于南宁地铁广告媒介当中[4]。(三)文化价值定位,突出民族地域性。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国家“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区域民族文化。地铁广告是重塑城市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的重要手段,从南宁地铁站现通车的三条线路站内装修风格上可以看出,其文化主题鲜明,极具特色,但广告在这个文化空间中却没有承担起本应为城市整体形象建构添砖加瓦的职责。广告商应充分发掘广西民族及地域特色,基于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特有的节庆及过节方式(例如三月三对山歌),有效开展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的广告营销活动,同时,政府还应通过规范地铁站内公益广告的规划与设置,通过城市文化及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公共传播,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与活力[5]。(四)注重广告服务细节,唤醒乘客情感。现代广告服务在体验经济背景下不断创新发展,关注和追求体验,使人们更加重视产品中的情感附加值[6]。在五光十色的广告世界,人们在追求广告画面舒适感的同时,期望获得最高层次的精神体验,而广告设计在地铁空间中往往可以通过细节的处理表达对大众的情感关怀。以南宁地铁站为例,在广告媒介投放还未完善的墙楣、换乘通道、楼梯转角等会带给乘客焦虑、压抑情绪的空间,增加具有导向性或交流互动性色彩的广告内容、形式,让乘客在行进过程中消解不安和紧张的情绪,获得舒适感、乐趣感,这种良性情绪的累积和发酵,能让乘客感受到被尊重和呵护,提升整个地铁空间的服务质量。

四、结语

南宁城市轨道建设在持续完善中,这会给南宁城市广告发展带来机遇,未来广告发展应着眼于塑造空间环境与用户体验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南宁地铁广告的发展及建设应注重新媒介形势下广告受众对于各类广告内容及形式的要求,紧跟时代,这对提升广告服务价值、增强地铁运营经济效益、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良性生态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雅庆,赵越.城市地铁体验设计研究[J].设计,2016(17):74-75.

[2]李泳萱,俊南,黄宗齐,等.移动互联网下地铁广告效果分析:基于广西南宁的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9(8):114.

[3]梁键如.地铁媒体广告的多感官化和生态再造[J].新媒体研究,2019(11):58-59.

[4]代福平.精神交互体验设计方法的现象学阐释[J].包装工程,2019(20):13-14.

[5]谢加封,丁敬.城市户外广告:空间分异、场景演化与视觉修辞[J].广告大观(理论版),2018(2):95-96.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交互设计;情感化设计;用户体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情感化交互设计概述

交互设计关注的是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以增强个体间的交流内容与方式使之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相互配合的人性化设计[1]。情感化交互设计即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强调产品的机能导向而提出的,是传统机械的行为交流中,赋予交流过程更多的情感,抓住用户注意诱发其情绪反应,寻求一种更加人性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互联网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两个标准为用户价值与用户体验,传统产品只是将用户层次考虑在价值方面而没有过多追求用户体验,类似于用户使用产品过后产生了想去再次使用的欲望,在这种用户体验中不断展现产品价值的同时挖掘潜在价值,情感化设计即是通过在交互设计中融入情感化元素以增强用户体有效途径。

2情感化交互设计三层次理论分析

情感系统不是单一的意识可视化体现,它是由很多层次共同构成的[2]。DonNorman提出情感系统由3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层次组成,各个层次都以特殊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影响我们对外界事物的体验。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这3个层次作为情感系统不同维度独立存在,却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我们对世界的整体情感体验[3]。

2.1本能层

本能层次顾名思义即是接受最为直观的特征或者感受的层次,本能层的设计更多应关注的是外观本身,包含的是深层次、无意识、主观和自发的感受,但基于本能层的设计不是通过产品提供给用户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实际利益,而是通过契合用户的态度、信仰以及用户情感的需求,从而引出用户对产品情感的回应。

2.2行为层

行为层次涉及产品的使用与体验,体验包含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行为层设计与使用的愉悦感和效率有关,设计重点在于用户如何使用、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用户的目的与情感、新用户与产品的兼容性等问题。行为层次本质上是指我们因完成或者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而产生的情绪,当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对用户的需求进行限制,通过相互配合很完美便捷地完成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情绪是积极的,相反在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需求被限制,或者被迫改变需求等则更倾向于产生消极情绪。比如:我们想抓拍一个偶遇的街景,这时应迅速拿起手机打开直接找到相机及时捕捉到镜头,就会获得基于这种行为的满足和愉悦。

2.3反思层

反思层次被称之为设计的最高境界,只有这个层次能体验思想和情感的完全交融,其不是机械化地针对功能性和目的性对产品进行设计,而是带有意识地、有思想地进行设计,权衡产品的优缺点并进行细微且理性的判断。反思层建立在情绪对立角度上,权衡之后的主观选择能够合理化环境信息以影响行为层。比如:刚刚的苹果手机,总有大批的用户会在后争相购买,用户们抢购苹果手机的目的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苹果手机在行业内的领头地位,基本代表了手机行业技术创新的先锋;二是用户将使用新款苹果手机作为自我表现力的一种体现。用户们可能会忍受苹果手机实用性创新性所带来的高昂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的麻烦,因为他们相信能从苹果手机中获得其他非功能性的利益。

3情感化设计中的需求层次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主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个等级构成。5种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引导和激励个体行为的力量。低级需要直接关乎个体的生存,也称作缺失需要,当这种需要无法满足时有可能危及生命,高级需要则不决定个体的生存,但是其在意识形态得到满足会使人产生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体魄等提升幸福指数的感受[4]。高级需要的满足需具备复杂的外部条件,基于情感方面的需求不像生理需要一样可以直观获得满足,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政治条件,是由多元条件下的需求共同构建起来的。生理需要是我们身体与意识最直观的需求,比如:合理睡眠、补充水分、摄入能量以及性需要等,作为最基本也是力量最大的需要决定着个体的生存;安全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得到初步满足后,开始在意识安全形态领域建设起来的需求,当有了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就需要安全感,需要一定的秩序与保护措施来维持得以正常生存的环境以及生活条件,比如:社会针对于各行各业都有其对应的法律管控,以维持社会生态平衡,或者人们具有稳定的工作与报酬来维持生计等,这些都属于安全需要层次。然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环境,当我们有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能够确保这种生存模式可以稳定维持长久治安,我们就渴望与群体环境中的其他个体建立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这样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更多可能性,也是增强社会运作的途径之一。这种需求源自于社会环境,在得到满足的同时我们也在回馈社会。尊重的需要,作为人与人相处的底线要求,尊重与被尊重是维持社会关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自尊的需要也使人有了自信的前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未知的挑战,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凸显自己的存在,如果缺乏自尊则容易迷失自我,造成自卑。自我实现需要,即是我们在社会环境中为之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开发自己的潜能。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个体对于自我实现需要也有所区别,例如:企业家相信自己的事业能够为地区经济做出贡献,夜以继日的工作,通过实现企业价值完善自我价值;教师通过传道授业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到的新知识有望实现创新或者做出新的贡献,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由此可见,高级需要的出现前提是必须要先满足部分低级需要,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5],比如: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不惜生命,这就是在实现自我需要的过程中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且高级需要的出现相对较晚,低级需要如生理需要等从婴儿出生一刻起就已经出现,但如自我实现需要这样的高级需要往往在达到一定年龄待心智成熟产生自我实现的意识后才可能出现[6]。图1为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

4基于设计层次和需求层次的情感化设计原则

4.1功能性原则

作为产品的“生理需要”,在选择契合用户情感的前提则是它可以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不能因为注重情感交互而忽视产品原有的功能性要求,否则从本能层角度出发这就已经是失败的设计。

4.2同感性原则

满足最基本的功能性原则后则要从用户体验角度深化,不同产品带给用户感受所处的需求层次不同,结合反思层次及各需求层次进行情感化元素的融入[7],迎合使用者的意愿和情感,比如:一支碳素笔,功能需要就是能够顺畅地写字即可,但是长时间书写会导致手部肌肤磨损、肌肉疲劳,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迎合人们渴望体验舒适书写的情感,形形色色的笔杆设计就出现在市场上,各种线型及材质的搭配就是为了让用户在书写过程中消除烦恼体验无压力的长时间书写,基于这些元素进行情感化的融入,设计出的产品才可以贴合用户的心理。

4.3趣味性原则

在传统古板的人机交互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8],比如:小米的智能语音助手“小爱同学”,最近版已经可选择多地方言交流或录制自己的音频进行模拟,模仿说话的节奏、语气等,使印象中生硬的语音助手交流变得更加人性化,好像在和真人对话,大大增加了使用语音助手过程中的趣味性,调动起用户使用语音助手的欲望。

5结语

意大利国宝级设计师StefanoGiovannoni总会强调“真正的设计是打动人的,它要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是产品和生活的情感与记忆”,随着市场类型的改变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对于产品的情感化和趣味性的关注和需求会越来越多,在繁重的社会压力下,被赋予情感的生活设计为人们打开更多愉悦、积极正面情感的体验渠道,坚持以人为本的情感化设计核心,更深层次剖析用户的需求、情感层次,设计出更富情感的交互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孙思洋.交互系统设计中情感寄托与游戏化思维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14):72-73.

[2]张丽君.现代视觉设计的交互性研究——以《选择低碳绿色生活》生态公益广告为例[J].新闻战线,2015(3):145-146.

[3]张柏慧.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元素[D].吉林大学,2019.

[4]金雅庆,何媛媛.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6(8):16-17.

[5]马广韬,方钦朴.交互设计要素情感研究[J].设计,2020,33(9):103-105.

[6]李昕竺.交互界面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研究[J].西部皮革,2020,42(7):116-117,122.

[7]高玉森.基于情感化的儿童智能穿戴产品交互设计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9.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儿童审美心理

由于中国一批“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和“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出现,艺术教育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新中产”将艺术素养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点,收入越高的群体对子女的投入越多,而陪伴时间却越少。因此过分依赖于线下的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家长和孩子对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互联网和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使人、事、物之间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加多元,这些都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出现创造条件。家长和孩子可以通过一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进行学习。因此,给儿童使用的美术教育类APP中的交互设计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发展现状

(一)市场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个艺术学习机构来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而由于艺术培训行业从业商家多造成行业运行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导致用户在选择时处于信息薄弱的一方。据统计,中国2至12岁的儿童人数目前已经超过2.2亿。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2~12岁教育市场规模约为2600亿元,在愿意为儿童艺术素养培育投入资金的家庭中,超过50%的家庭平均每年支付2000-5000元,不到10%的家庭支付超过8000元,支付小于2000元的家庭占比小于20%,平均每年支付学费在2000-5000元区间的群体最多。少儿艺术教育的竞争市场内,美术是第二大细分市场。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各种儿童美术培训机构为了扩大自己的生源和影响力,会在线上线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宣传,这些层出不穷的广告对家长们的选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校外艺术教育机构、老师和产品内容的无从选择、无法信任,已经成为用户们的一个集体痛点。(二)产品现状。通过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发现,美术类APP大致可分为工具类,如:素描大师、Sketches等;教学类:宝贝计画、美院帮等;娱乐社交类:童画秀秀、艺术狗、美术宝等。工具类主要实现在移动端上进行绘画创作等需要,教学类主要提供线上教学的功能,满足线下受时间地点制约的痛点,例如宝贝计画以视频教学和直播授课为主,娱乐社交主要以社群的形式提供用户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主要的儿童美术教育APP——宝贝计画、童画秀秀,则提供了线上教学视频以及用户沟通的平台。然而在线上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家长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接送孩子去兴趣班的路上,同时充分利用孩子课余零碎的时间通过观看线上的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来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孩子年龄较少,经常观看电子屏幕影响孩子视力等健康,以及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虽然可以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容易沉迷互联网,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威胁。由此可以发现,相较于庞大的儿童艺术教育市场,线上的儿童艺术教育产品发展还比较缓慢,主要存在线上线下不联动,各种产品同质化严重却内容质量不高,缺乏对儿童自身审美发展规律的研究,价格不透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对于线上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儿童(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为18周岁以下)作为一个普遍又特殊的群体,生理和心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儿童的审美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婴儿知觉期(0~2岁)、符号认知阶段(2~7岁)、写实高峰阶段(7~9岁)、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9~13岁)、审美参与危机阶段(13岁以上)。了解不同阶段的儿童审美心理特征可以对后续进行交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婴儿知觉期(0~2岁)。这个阶段儿童还无法与艺术或说是艺术品产生关联,主要还是靠本能中的知觉能力去分辨周围的人和一些简单的几何形状,但同时一些儿童已经有了自己的偏爱,这种现象对之后的审美发展影响深远。因此,此阶段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应更注重向家长传递正确的美育方式,简化家长与APP之间的交互行为,增加与儿童的互动,以情景等方式让儿童产生比较强烈的感知。(二)符号认知阶段(2~7岁)。从这个阶段开始,儿童可以慢慢掌握多种符号意义,如图像,手势,声音,数字,形式和语言,有了自己的辨别能力,但由于年龄较低,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儿童很难掌握艺术品的整体特征。于是家长开始带儿童参加一些艺术培训来进行艺术启蒙,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一周一次的课程难以满足审美能力的螺旋式上升要求,上课结束后,短时获得的审美能力也将很快下降或消失。此时家长可以通过儿童美术教育类APP来辅助现在的学习成果,其设计应以美术欣赏为主,来培养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等。(三)写实高峰阶段(7~9岁)。儿童的审美认知发展到这个阶段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开始独立思考并希望尝试创造。由于绘画技能的学习和积累不够,掌握程度不高,所以描绘的事物常常与所看到的事物偏差较大。这个阶段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可以以教学为主,通过设计与此阶段儿童审美认知相匹配的课程,如涂鸦、黏土等创意课程来进一步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开拓儿童的视野。(四)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9~13岁)。这个阶段儿童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启发,开始渴望以更多的表现形式来创造,即使是针对同一事物也希望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渴望打破原有的认识和规则。临摹绘画开始注意到到线条的粗细变化、色彩色调、构图、黑白灰关系和透视等因素,可以通过更专业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来加强训练,如以素描、色彩等课程为主,不同的课程体系满足儿童不同的绘画需求。(五)审美参与危机阶段(13岁以上)。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已经完全成熟,同时也具备了一定逻辑推理能力,向外的社交意愿也明显加强,更希望能与他人通过绘画来建立联系。内容+社交形式的儿童美术教育类APP通过一些专业课程,系统地帮助儿童提高绘画技能,同时儿童通过分享的形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

三、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策略

基于儿童审美心理,针对家长和儿童进行了定性研究,采用半开放式访谈的方法,并结合APP交互设计范式的四个层面提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交互设计策略。(一)更具针对性的功能设计。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审美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不同,在功能设计时要考虑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对一位6岁儿童家长和一位10岁儿童家长的的调研中发现,虽然这两位家长都重视儿童的美学启蒙,但行为却截然不同。6岁儿童家长主要陪伴孩子一起绘制涂鸦、做手工以及阅读有声绘本,而10岁儿童家长则让孩子学习素描、色彩等绘画技能。这说明,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功能设计需根据儿童审美认知发展的阶段进行分龄,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同时,相同年龄段的儿童也会因为家庭影响的因素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调研中两位同样是8岁儿童的家长,同样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但家庭收入差距较大,于是造成前者的主要用户行为有:①只要孩子喜欢绘画,会在试听后送孩子去口碑好的培训班;②在空余时间会带孩子看全球各地的美术展,并关注美学相关公众号;③会让孩子参加多种培训班(英语班、主持人班、游泳班等)。后者的主要用户行为有:①找朋友咨询多家机构,并比较他们的性价比;②在空余时间带孩子看免费的画展;③会买书让孩子临摹,在孩子不会画,自己也无法指导的情况下,会带孩子去培训机构(以中小机构为主)。所以在进行功能设计也要结合用户场景进行充分考虑,着重解决核心用户的痛点。(二)更“扁平化”的结构设计。窄而浅的信息架构更利于儿童理解,即使大部分儿童从7岁开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但理解复杂事物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外部的辅助。APP设计中的一条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保持简单,因此可以采用扁平化的信息架构方式来降低儿童和家长的学习成本,从而增加易用性。所以,从信息层级上来说,最合适的区间在1到3个层级之间,超过3个层级以上便会造成儿童理解困难等问题。只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根据儿童各个阶段的特点,才能设计出能最快速有效抵达儿童头脑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例如《黄铅笔》,产品定位为“将科技美育带回家”,功能聚焦,信息层级在3层以内,如图1所示,简单的信息架构大大降低了儿童的学习成本,让儿童可以更快理解和使用。(三)更自然高效的交互设计。伴随儿童审美认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生理也在不断发展,灵活的肢体运动为交互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儿童可以通过手、脑、眼的协调配合来与周围事物产生交互。相关研究表明,儿童从两岁起肢体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动作,到六岁左右便可以完成相对复杂的动作了,因此,各种电子设备触控屏幕常用的交互手势,如点击、双击、缩小、放大、长按、滑动、拖拽、等动作都可以轻松实现。但由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复杂的交互方式会带来儿童操作的困扰,造成情绪上的波动,从而失去玩的兴趣。所以交互手势应尽可能精简,操作要简单,在操作完成时,及时给予反馈,这种反馈需避免打扰到儿童当前的操作,以非模态提示为主,同时可以增加语音交互,给予更多的鼓励式反馈,增加儿童使用过程中的成就感。图2是由网趣宝贝出品的《宝宝早教美术训练APP》,主要功能是让儿童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主要与屏幕交互的方式为单击,得到的反馈信息和提示信息为语音交互,交互方式简单,避免了交互过载的情况。在儿童填色模块中,填入正确的颜色语音提示为“真不错”、“真棒”等,填入错误的颜色则语音提示“再试试吧”、“不对哦,再试试”等,作为自然交互方式之一的语音交互的方式与当前儿童的操作及心理配合,让儿童的操作更流畅、更有沉浸感,同时,带有鼓励语气的提示音也增加了儿童的成就感,让儿童更有继续学习的冲动,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四)更情感化的界面设计。根据儿童审美认知心理发展的阶段,即使高年龄段的儿童已经有逻辑推理能力,但儿童的逻辑思维与成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在设计儿童美术教育类APP时,更要采用共情和移情的方法,充分考虑儿童的情感因素。从布局上减轻儿童的认知负担;从色彩上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审美偏好;从图形上可以更贴近生活增加沉浸感;从文字上更趣味化,避免说教式文案,增加角色带入感。例如《在家画画APP》,界面设计的整体风格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心理,采用给人活泼生动的黄色为主色调,可以给儿童愉悦的心理暗示,瞬间抓住眼球,如图3。对于课程封面设计也别有用心,采用儿童插画的形式,减轻课程给儿童带来的负担感,通过鲜明形象的插画来吸引儿童点击观看。情感化的界面设计可以说是儿童美术教育类APP设计中点睛之笔,界面与用户直接接触,符合儿童审美情绪的界面设计将极大提高用户体验。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突破。由于美术教育APP发展时间还较短,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很多APP在结构和功能上还趋向于单一,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正因如此,为我们带了很许多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儿童美术教育类APP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理论,提出儿童美术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策略,希望能带来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浩,张言林,周婷婷,向梦飘.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6,20:113-117.

[2]王馨,王峰.反思层面的儿童教育类App情感化设计研究[J].装饰,2018,07:95-97

[3]黄瑞.基于沉浸理论的儿童教育类APP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8,10:177-181

[4]程冉,聂睿,蒋雯,桂元龙.基于认知发展的儿童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2016,29(5):132-133.

[5]马小丽.基于ipad的学前儿童教育类应用软件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4

[6]耿珊.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现状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7

[7]殷佳丽.基于情感化设计的儿童互联网产品界面视觉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8]王雨彤.基于“互联网+”的儿童早教绘画产品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7

[9]孔起英,儿童审美心理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广告交互设计范文篇10

一、初探交互

交互(Interaction)是指参与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人是交互过程中主要的参与对象之一,其他参与对象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物品及环境。如果我们把交互中除了人之外的参与对象当成系统的话,那么交互实质上是指人与特定系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多媒体交互艺术可以让个人参与进来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了解信息,是用户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在现代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与产品的交互行为无处不在。如,使用手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收看电视节目以及使用微博等,均是在交互过程中完成的。

二、广告与媒体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人们的生活和商业组织、大众传媒等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广告的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和发展,由早期的报刊广告、广播广告、电视广告向新兴媒体互动广告转换,互动广告通过因特网、无线电波等传送文字、声音和图像,它的最大特性就是交互性。

三、交互广告的优越性

1.促进信息传播的有效性

对受众好奇心理的把握和利用是交互设计的基础。积极参与是好奇心理的深化,广告设计者可以在作品中借助鼓励性的内容来激发并调控受众的参与心理。在现代传统广告设计领域,广告作品投放规模很大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这类广告用传统的单向告知方式传递信息,不能达到很好的信息传播效果。新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在特定地点和时间展出作品的方式,使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同时间或地点参与到作品的互动中来。如香氛品牌AXE推出“日夜不同”概念香水,量身订制了性感的交互广告:在时尚杂志的广告页面上,出现了一个性感模特,然而男士最感兴趣的身体部位全部被挡住了。如果想看到被挡住的“重点部位”,男士必须在21点后,用手机短信发送“AXE”到特定号码,随后便会收到被挡住部位的彩信图片。通过彩信来破解广告中有意设置的悬念,广告巧妙地结合了传统媒介与交互广告形式,精准地传递了“日夜不同”的概念。这种“互动性”使参与的受众产生想要了解和探索新鲜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理。广告艺术在这种“交互性”的推动下必然会有更广的受众面,其交互的作用也会在广告设计中凸显,让受众由“心动”产生“行动”。

2.增强广告传播的亲和力

要增强广告信息传播的有效性,设计者必然要想方设法抓住受众的心。增强广告的亲和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它能使受众心情愉悦,使其在与传播信息达成情感共鸣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广告信息。中粮集团旗下的“悦活”纯天然果汁品牌,在推广新品时与开心网合作,把“悦活”的广告植入“买房子送花园”的游戏中,悦活的“无添加剂”、“100%纯果汁”、“严格产地限定”的品牌信息在互动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形式不仅能够为制作方带来大量的利润和效益,也能让受众在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商品信息,增强了广告传播的亲和力。

3.增强广告传播目标的精准性

传统广告主要通过大众媒体投放,一般是针对某个群体而设计制作的,其内容与形式的大众化趋势明显。大众媒体的传播受众面广,但许多人并非广告的主要目标消费对象,他们感觉广告与自己无关,因此缺乏注意和接受的兴趣和动机。而互动广告通过互动媒体可以精确地识别个体消费者的兴趣,然后设计有针对性的广告内容与形式,精准地投向对其感兴趣的目标消费者。它还可以根据目标消费者个体的特征进行接触点管理,并可以直接跟踪消费者的反应,精准地测定广告传播的效果。互动广告借助高效率的互动媒体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沟通,尽管消费者不喜欢广告信息,但这些个性化的,在适当的时间、地点、情形下出现,投其所好的广告却常能触动受众的神经,从而更好地提高广告传播与反馈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