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8 17:18:59

高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1

关键词:高中生;法律意识;方法现

如今,我国的社会是一个注重法制化的社会,随着国家大力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使得法律意识逐渐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开来,法盲群体也逐渐在缩小。然而法律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一个模糊又遥远的概念,这便使得大多数的高中生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由于对法律知之甚少而违反法律。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存在着大量引诱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因素,同时,国家教育部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要求高中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对高中生进行良好的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不但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还能够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

一、关于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当前状况

现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视以及网络等多媒体日益发挥出传播社会文化甚至引导社会舆论的巨大作用,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借助这些大众传媒的宣传,使得高中生或多或少的对法律概念有所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法律常识。然而大多数的高中生对于其行为是否触犯法律仍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在出现一些意外状况的时候,不但不清楚怎样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还不清楚如何对周边同学的违法行为进行适当的制止,甚至有时连自己的行为是否违法都不知道。所以,想要更好地防止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而导致的各种棘手的状况,应该促进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虽然一部分高中生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但是也相对了解得不多,没有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度地掌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多数的高中生并不懂得承担法律义务这个道理,因此,对于高中生进行法律教育,也应该提升高中生法律意识的高度。同时,因为高中生每日的活动环境都以校园为主,对社会并没有太多的接触,这便导致其人际交往的能力相对缺乏,再加上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其情绪波动程度较大,遇到稍有不随心意的事情就很容易大发雷霆,而且又由于其法律知识欠缺,进而使得其行为不计后果,甚至违法犯罪。除此之外,学校及社会对于高中生法治教育的忽视同样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对高中生法律意识当前状况的深入剖析

首先,高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也是其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尽管大多数的高中生在体型等方面近似于成人,可是其心智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仍需要很长的发育时间。而且,因为其尚未步入社会,涉世不深,因此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严重不足,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还有待修正,因此,在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未必能够做出最适当的决策与解决措施,并极易听从周围朋友可能并不正确的建议,从而以不理智的方式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其次,因为一些高中生属于走读,除了学习的时间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家庭生活当中度过的,因而其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氛围对其有较大的影响。然而有一部分的家长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将其非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灌输给孩子,使孩子深受其错误的影响。有些孩子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看重名利,喜好攀比,从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并形成了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只是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优化,逐渐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近些年来法律观念的大力普及,学生的法律素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尽管高中学校也加大了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力度,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一些学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法律讲堂,也没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授课等。

三、提升高中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形成健康正确的法律意识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养,只有社会公民均拥有较强的法律观念以及丰富的法律知识,才能进一步推动法治社会的建成。因此,每个人都要尊重法律与遵守法律,格外注重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然而,法律意识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与生活当中逐渐积累与培养的,而对于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形成良好法律意识的主要方式便是倾听教师的讲课,尤其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的环境当中,在朋友、家人或者邻里等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法律的社会事件。此外,随着大众传媒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高中生通过观看电视或者浏览网页等也能够对一些法律相关的事件或国家下达的政策法规等予以一定程度地了解,从而逐渐提升其法律意识。作为一名法治社会的当代高中生,我们正经历着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人生道路并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我们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这样才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及生活当中,严格约束和修正自身的观念与行为。然而在高中的学习及生活当中,我们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业负担也非常繁重,除了格外重视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之外,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几乎并不会关心,对法律意识的培养也并不注重。这种对法律意识树立的重要性的忽视,导致当今高中生的犯罪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究其原因便是家长及学校并未对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的树立起到关键作用,也并未及时对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暴露的一些不当的行为进行有力的引导,从而导致高中生最终走上违反法律的道路。法律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诚然,生活当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以及人们的每一个行为在方方面面均受到法律的监管与制约,同时也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更要在高中时期形成健康正确的法律意识,还要明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成的思想基础就是树立法律意识,而且,学校也应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教学体系,这对于现代高中教育的发展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四、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的方法

(一)提升学校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因为高中生在学校度过的学习时间较长,因此,学校对于培养高中生法律意识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想要提升学校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设置专门的法律课堂,而不应该将法律课程归入到思想品德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同时还应该聘请专门的法律教师进行讲授。另外,学校应该组织各班集体定期召开关于法律知识学习与交流的班会,强化高中生的法治观念。(二)利用各种途径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利用各种途径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识,能够促进其更好地被接受。1.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讲授。教师可以在讲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多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这样不但能够使相对生硬的法律知识灵活具体,还能够加深高中生的记忆,也能够使高中生感觉到法律就在他们的身边,对他们来说法律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普法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高中生积极参与关于普法的活动,这样可以让高中生在参与的同时培养自身的法律意识,还有利于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模拟具体情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其法律意识。在进行法律知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关于相关法律内容的具体情境的模拟与演示,使高中生们尽量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生硬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这不是对学生进行被动的知识灌输,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及学习。这不但能够吸引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其对于法律相关的内容进行主动地探究,还有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同时,模拟具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深刻地体会到捍卫法律的重要性,自觉地成为国家法律的维护者与普及者。4.高中生自身的做法。作为一名当代的高中生,应该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积极响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号召,自觉地遵守国家规定的各项法规法纪,为法治社会的假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高中生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收看各种法律节目,浏览各种法律新闻等,这样能够使得高中生的法律意识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客观发展规律。(三)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教育事业也随之进步,当代的学生都在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极容易导致高中生的心理产生各种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会影响高中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还会严重阻碍其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对高中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高中生的心理发育还并不成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掌握自己心理以及生理的各种优势与弊端,从而针对自身的情况对自己进行合适的自我塑造,从而防止沾染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的风气,并提高其法律意识。按照相关的数据资料表明,近些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高中生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抑郁情绪进行有效地疏导,从而减轻其紧张的压力,并进一步提高其法律意识。(四)学会尊重生命,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如今的社会生活当中,高中生对于其生命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困难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等,常常缺少积极正确的应对措施,从而导致对其措手不及或者进行错误的处理,甚至有些高中生采取非常极端的解决方式。例如有些高中生由于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致使自己产生持久严重的心理问题;有些高中生由于遭受到父母与教师的较为严厉的批评指责从而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还有些高中生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以及情感问题从而郁郁寡欢甚至自杀等等,此类的事件频频发生表明了他们对于自身生命的漠视。因此,在对高中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其进行生命意识的培养。尊重自己的生命以及他人的生命不仅是所有高中生都需要牢记于心的道理,同时也是法律赋予他们的宝贵权益。

五、结语

当代的高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提高其法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识,不但有利于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促进其全面发展,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并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参考文献:

[1]蒋勇睿.有关有效提升高中生法律意识的思考.法制博览.2017(6).

[2]陈晓迪.浅析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博览.2017(6).

[3]徐璐歆.略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策略.法制博览.2017(5).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2

1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高中生法律意识淡薄,犯罪呈上升趋势因素是多原的。但主要还是三个方面的:1.1高中生法律观念淡薄。碰到事情容易冲动,高中生的法律知识认识不足,碰到一连串的突发事情将缺少灵活的意识,头脑中做出冲动的判断从而导致出现过激行为,根本不能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合法利益。追根究底,主要是社会当中存在着很多不良观念违背了法治社会的歪曲思想直接影响到了高中生,将我们脑海中的法律观念淡化,加上,高中生自身并不充分的法律意识储备,综合多种原因分析,就造成高中生无法在自身权利受到危害的时候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1.2家庭原因。大部分父母工作压力大,每天早出晚归,并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关心孩子的身心发展,每天关心的只是孩子的温饱和学习成绩,不够重视孩子的法律意识,而且无法及时将孩子的思想变化发现,不能立即将孩子的思维错误意识纠正过来,更无法阻止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甚至有些家庭,家庭教育失败,家庭道德的沦落,家庭不完全等。在这些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或粗暴教育,棍棒管理或溺爱娇惯,袒护放纵、姑息迁就,往往使孩子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一些家庭道德父母的道德状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父母表现出的贪财、吝啬等心态会影响孩子惟利是图;父母待人冷漠,粗暴、无礼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之效仿。家庭结构的稳定性对未成年人成长起着重大作用,不完整的家庭,孩子往往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照顾,这些孩子很容易因此变得孤僻、自卑、抑郁、任性、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1.3社会因素。造成高中生法律意识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社会原因。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高速进步,加上计算机、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广泛推广使用,导致高中生过早的接触到了不良信息,直接威胁到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措施

2.1高中生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现如今,虽然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可是高中生的自身法制观念并不充分,对这样的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就必须要将自身的法制观念增强,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提高,掌握利用合适的方法将自身合法权益维护好。另外,在平时的日常阅读过程中,多学习和了解一些有关法律的读物,在思想政治课当中,主动积极的学习一些法律基础,将增强对违法犯罪现象的警觉。2.2课堂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高中时期,我们可以唯一可以正规的接触到的法律知识渠道就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这门课程可以保证高中生充分将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了解,在思想教育流程中慢慢的形成自身的法律意识。因为法律具备比较高的特殊性,我们在掌握法律知识的前提上,知识依赖课堂时间将学习任务完成完全不够不,要适当的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作为一名高中生,自我学习法律并不是非常现实,因为高中生的中心主要在学习,并不是对法律的学习,如果有时间去自己学习,高中生也并不是非常自愿的学习法律知识。因此,自我学习可以是对社会当今的热点问题和经典案例的了解,这些经典案例可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各种法制节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等,可以在课余时间多看看一些优质的法律节目,将自己的法律意识有效的培养起来。2.3注重家庭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高中生赖以成长的地方就是家庭,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从子女出生的那一天起一直伴随他们的长大成人,因而孩子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是父母。父母的劳动态度、兴趣爱好、习惯以及个性特征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可以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烙印,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不仅可以增强教育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还能象面镜子促使子女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有形和无形、有声和无声的综合,有形指父母的言传身教,无形则是家庭气氛的熏陶。家庭气氛对孩子影响虽然不像父母言传身教那样直接有力,但它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给青少年品德发展带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家庭气氛,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除此,父母必须对子女严加管理和约束,负起应有的监护责任。应时刻注意子他们的思想意识变化,时刻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交友情况,及时纠正他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严格限制他们不正当的物质需要,堵住外界各种污染源头,力争从源头上控制他们产生犯罪倾向的可能性,防止高中生步入歧途。2.4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多数人不断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建设法治国家,培养法律意识是最为核心的阶段。高中生培养法律意识不但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帮助,还需要社会上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目前信息时代中,高中生能够无时无刻的接触到多种来自外界的海量信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高中生开始好奇各种外界事物,越来越关心各种社会现象,每一个信息渠道都要对自己的宣传教育作用非常关注,承担所应该尽到的社会责任,尽可能防止出现不良信息引导高中生做出违反法律规范的事情。在人生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段,培养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社会要尽量的降低给高中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正面宣传变为推动培养高中生法律意识的正面力量。2.5创新法律学习手段。首先,学习法律的过程中多用一些真实的案例,保证学生可以在生动的案例当中感受到法律的作用,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对各种法律条文熟悉,防止出现学习法律的过程中的无聊乏味。其次,从细节做起,将遵守法律条文的习惯不断培养,尊重规定,了解法律的强制约束性,从内心上真正重视法律。最后,构建法律宣传小组,将学习者变成宣传和传授者,角色的转变将让高中生直接体会到法律宣传和法律意识的关键性。从学到教,从教到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领悟到法律意识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增强高中生的法律意识推动法治进程。高中生作为未来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养成良好的健全的法律意识,对促使我国加快法治进程有比较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够更好的保证高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开欣.试论高中阶段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6(04):250~251.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生;法律素养;法制教育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构建成为较为完善的法治社会。作为高中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素养。学校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加强了法制教育。

一、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目前的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明显不足。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针对高中学生的普法活动力度,媒体也针对普通大众制作了很多普法节目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但是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十分淡薄。

1、法律意识薄弱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由于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较弱,即使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也不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再加上高中学生正处在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冲动采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更有甚者,高中学生的权益被侵害了他们却仍不自知[1]。

2、法律知识匮乏

目前高中学生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媒体成为了高中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这些媒体中夹杂了很多的自媒体,而某些自媒体本身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因此自媒体所的内容会存在各种缺陷。高中学生在不能辨别的情况下轻信了这些自媒体的内容,往往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阻碍了法律知识的学习。

二、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产生原因

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的原因有很多。高中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模式、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等等多方面都是造成高中学生法律素养储备不足的重要因素。首先从家庭方面来说,由于高中学生日常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很少接触外界社会,致使家长很容易忽视高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更不会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而进行专门的引导。这种放任的态度既使得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较低,又使得高中学生忽视了自身法律素养的构建。对于守法、违法、用法的意识更是无从谈起[2]。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中国的升学考试更多的侧重于文化课知识的考察,对综合素质的考察相对较少。学生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在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过程中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也都是文化课知识。在这种教育模式的耳濡目染之下,高中学生变得只重视自身文化课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自身的法律素质培养。再次,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学习中法律素养教育与政治学科教育界限模糊。目前的高中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法律素养的主要渠道是高中政治课程。而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德育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等等。且由于高中学生从小的法律素养不高,使得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讲解法律知识时十分费力学生却依然学不好。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不但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无法提高,也会使学生对培养自身法律素养产生抵触心理。

三、深化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高中学生提高法律素养迫在眉睫。只有深化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更好的培养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高中学生要做到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端正。端正对待法制教育的态度是提高法律素养的基础。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在我国法律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就包含了“全面依法治国”发展战略。在入学初期,学校就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国家法律法规、法律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识普及教育,并详细介绍在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应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只有高中学生真正意识到法律素养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接受法制教育[3]。此外要加强高中学生的法律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高中生在课堂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要想真正提高法律素养光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实践运用。因此,在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入大量的真实案例,便于高中学生的法律学习。此外,还可以举行法律知识辩论赛、模拟法庭等等活动,让高中学生不仅知道法律,还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在高中学生真正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不会再纸上谈兵。

四、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法治社会,中国正在积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我们高中生应该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李天媛 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楠.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4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政治课对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于高中生而言,中学政治课既有利于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又能解决高中生遇到的一些法治知识疑惑,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一、通过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考试方式,都与初中政治课不同。初中政治课主要注重于道德伦理方面,高中政治课则多为问题分析,即:利用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背诵并熟练运用那些深奥的理论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导致政治课堂教学较为乏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加入一些生活化的内容,通过有趣味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认为政治课不仅仅只是背诵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节《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课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如果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话,教学效率降低很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应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形式,分别按照内容的形式,将其分为本质组、特点组以及作用组,就学习的主题进行演讲。教师还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当做到将生活中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向学生讲授知识点后,再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释具体现象当中去。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深入挖掘教材本身,进行逐步渗透化教学

教材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讲评时应该有意识得去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教师通过逐渐的挖掘教材本身,并将其法治知识进一步挖掘深入,一方面可以将政治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划分以及整合,另一方面对知识有了系统化的组合以后,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采用法治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渗透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法治素养。例如,在讲解《文化与法治》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小的问题或研讨内容,让学生们自行去讨论并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寻找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法治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进一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们了解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自我保护,也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法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乐于学习法治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巩固。

三、增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通过观看法治栏目,感悟生活中的法律。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认知以及感悟,基本上是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很少对现实生活中所涉的法律案件进行分析。因此,要想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课外的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教师让学生课后观看电视的相关法治栏目,并试图用所学知识对这些栏目里提到的案件进行深度分析,学生还需要将自己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感悟进行整理总结,并按照小组的先后顺序进行小组发言,通过各小组的不同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通过进行切身的体验,实现法治意识的扩建。除了观看一些法治栏目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法治演讲以及法治栏目剧的表演。通过选择一些比较简单但又可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的栏目剧,加深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印象。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可以深入到当事人的世界当中去,从而加深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进一步实现对学生法治意识的良好扩建。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5

关键词:法律教育;高中生;法律意识

对于许多普通民众来说,法律似乎离自己很远。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及按照法律程序应当如何,也常常在许多小事情上违法。国外有人做过调查,超过92%的人都曾违法。这个比例似乎很吓人,但想一想,人身攻击、言语攻击都在法律禁止范围之内的话,我们对法律似乎一点也不了解,也缺少了应当有的敬畏之心。不仅如此,现代中国的公民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尤其是高中生群体问题。本文围绕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展开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教育者的注意。

一、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首先,高中生虽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却不知如何做,不懂得维护法律的庄严与神圣。随着我国法律建设不断取得进步,法律意识和观念也日益深入民心。尤其是伴随着广播媒体逐渐扩散普及,许多普通百姓开阔了视野,在法制栏目不遗余力的宣传中获得了法律意识,增强了维权意识。与此同时,从小接触媒体拥有更加开阔视野的年青一代在新形势的教育中也不断接触法律,学习法律,从这一点看,高中生拥有比普通民众更深刻的法律意识。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一代,担当着建设国家、复兴中华梦的重担,其对法律不应该止步于有了法律意识。但高中生对法律的了解更多的还停留在对于法律名词的了解和认识上,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更关键的问题是高中生拥有的法律意识多倾向于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自己应该担负的法律责任有哪些,该如何去做,却很少有人考虑到,至于维护法律的庄严和神圣,维护律法的公平正义性,就更很少有高中生注意。其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法律观念淡薄,遇事冲动凭主观行事。高中生自身不但在法律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系列的不足,而且在遇到一系列突发事件时缺乏灵活机动的意识,往往头脑一冲动就做出了过激行为,基本想不到借助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社会上存在的诸如“权大于法”等一系列有悖于法治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歪理邪说影响到了高中生,冲淡了他们脑海中的法制观念,再加之他们本身法律知识储备就相对不足,综合上述的种种原因,导致高中生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伤害时不会也不懂得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再次,高中生违法犯罪现象普遍存在。社会不断进步,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高中生如今的见识和享受的物质文明远非上个世纪的人可以想象的。但高中生却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更加蔑视权威,出现了以下行为:一是无视学校规章制度;二是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等直接触犯法律的行径。尽管制度还够不到法的严苛,但是制度也同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是法律的雏形,如果学生不能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话,那么法律也同样得不到他的敬畏。所谓的法律意识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最简单、最原始、最基础的约束力上。法律的特性就是约束,而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就是尊重约束,体现公平。

二、高中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高中生的心理年龄远远滞后于身体的成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少,也不具备足够的人生阅历,几乎很少遇到挫折,在短暂的人生经历中不能够形成坚定稳定的价值取向,往往对是非缺少自己独立的判断,很容易受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也受到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追求物质享受,相互攀比,奢靡成风,这些行为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间接影响了他们对善恶是非的判断。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尽管近些年法制教育走进了学校,学校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没有专业的法律教师,仅凭公安部门偶尔的法制宣传,往往是水过地皮湿,难以入脑入心;二是课程设置上,法律部分往往和政治混溶在一起,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三是许多教师对法律的敬畏心不够,很难在教学中有力地突出法律的神圣。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社会环境中一些不良思想和不良风气对高中生存在很大的干扰。当前的市场经济大大强化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经济头脑,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对金钱的渴求程度较为旺盛,再加上受到了一些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观念的侵袭,就很难守住自己的法律底线,以至于误入歧途。这凸显了高中生法制意识不强的现实。

三、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的策略

首先,加强法律教育。法律教育虽然包含在学校教育中,但没有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教材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往往更注重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对于法律常识、基本条文和历史都缺乏必要的交代。要想培养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学校就要重视法律教育,把法律课从德育课中独立出来。虽然道德和法律有一脉相通的地方,但二者又截然不同,不可相互替代。加强法律教育就是要突出法律课的地位,明确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对法律产生敬畏。其次,增加新鲜材料。法律是冰冷的,但法律教育的材料必须是生动和新鲜的。如今的法律教学中一直存在重现行法律法规而轻法理学、重刑法轻民法、重公法轻私法等不恰当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似乎有着“目光短浅”之嫌,其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学生对当前市面上通用的法律条文和知识有着较为熟悉的了解和掌握,但由于其对该项法律的理论基础等一些相对较为深入的层面缺乏了解,当这些法律进行修订或是有其他的法律条文替代之后,他们对这些新的法律就会产生陌生感,更有甚者还容易使学生对该项法律的如何施用缺乏一定的了解,也就谈不上在具体实践中进行运用和实际操作了。再次,创新法律学习手段。一是在法律学习中多增加一些真实的案列,让学生在生动的案例中体会到法律的作用,在案例的解决中熟悉各种法律条文,避免法律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二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不断培养遵守条文法规的习惯,只有对规定性的东西有尊重的习惯,懂得其对于公平正义的约束力,才能从习惯到内心形成对法律的重视;三是组建法律宣传小组,把学习者变成宣传者和传授者,角色的转换能够帮助高中生体验到法律宣传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学到教,再从教到学,这一过程能够有力促进学生对法律的领悟和体会。

作者:霍祎萌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6

1高中生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紧迫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在当今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背景下,重视高中生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对于法制社会的稳定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就两例与高中生网络信息使用相关的案例进行高中生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紧迫性分析。案例:17岁高中生利用网络从银行盗窃6万余元2007年11月14日,安徽省公安机关接到一家通信公司的报警电话,该公司称某一客户的手机账号充值运作方式出现反常现象,该客户常多次大金额转入话费资金后又以现金方式提现。公安机关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展开调查,经公安机关调查所得,该手机用户多次从使用同一银行账户转账消费,已经通过各种消费途径消费金额8万多元。公安机关马上和该银行账户持有者联系并确认该账户资金已被他人盗窃,随后安徽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后在公安网监部门的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钟某抓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钟某竟是一名正在就读高三的学生,仅仅17岁,而他通过“网银”所窃取的金额却高达8万元。紧迫性分析: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我们学生身心能否得到健康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建设。作为高中生而言,自身法制意识的强弱、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都会对同学身心健康的成长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共建和谐社会的进程。纵观多年来高中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失败事件的发生,体现出来高中生依法上网,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理念的缺乏。反观高中生受到网络信息侵害的现实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仅仅依靠技术、法制的努力是难以从根本解决问题的,而基于高中生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行动不仅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2网络信息对高中生的不良影响分析

2.1影响高中生的学业。高中生上网的消遣方式大多集中在玩游戏、网聊和看视频等方面,这些娱乐方式对学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极具吸引力,部分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意志不坚定的同学常沉溺其中而无法自拔,这严重影响了同学的学业;更有甚者通宵达旦,上课时无精打采,精神恍惚……类似问题日益突出,不仅浪费了同学宝贵的学习时光,还耽误了其升学考试,不利于日后的深造发展。2.2影响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开始在长辈的呵护下长大,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因而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低下,一旦沉迷于网络将难以自拔。譬如说:部分高中生喜欢网络,如果这些同学长期生活在一个与现实生活极其不符的虚拟世界里,将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2.3诱发高中生犯罪。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分,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部分计算机信息技术突出的同学受到负面信息影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非法活动,如:诈骗、窃取等;部分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差的同学,一旦受到网络色情信息的毒害,将影响到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2.4计算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在网络信息扑面而来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安全也开始面临威胁,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以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为最。计算机病毒(ComputerVirus),能够通过侵入计算机系统,影响内部的使用性能,并能进行自我繁殖,把病毒蔓延到系统的各个环节。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播性、隐蔽性、感染性、可激发性、表现性或破坏性等特点,是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一个最常见因素之一。面对着网络平台的开放,病毒的样式越来越多样,其入侵途径隐蔽、蔓延速度快,传播渠道多,尤其是通过网上资源传播的病毒,如:木马病毒、网络蠕虫等对系统安全的危害性很大,消除工作更是难以进行到底,是广大用户和工作人员面临的最难以解决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之一。

3加强高中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高中学生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有以下几点途径可鉴:3.1外部引导。(1)加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力度。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活动是对高中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想全面加强高中生的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认识,就要全面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首先,各大高中学校应结合学校特有的环境,改革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内容,改善宣传手段,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其次,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心智特点,开展丰富的课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演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网络信息侵害的能力,并掌握基本的鉴别技能。同时,各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QQ聊天、微博、微信、短信、电话交谈等形式,与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摊开心扉,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最近遇到的难题,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为大家指明前进方向,避免学生因网络信息资源的“毒害”而走上歧途现象的发生。(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渗透作用和感染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高中生法治观念的培养。相反的,如果大家长期在缺少民主与法制精神氛围的校园下成长,同学的民主与法制观念也是相对落后的。因此,在增强高中生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法律素质教育,以“依法治校”为指导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管理,让学校在进行校规校纪整顿时有法可依,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渗透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学术、科研、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感染,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指导同学学会选择,识别良莠,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保护能力,鼓励大家网络道德创新。(3)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防护体系。1)健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和计算机网络信息用户的操作知识培训,增强他们执行操作的规范性,增强操作技能。对重要部门的数据信息,要加强查毒杀毒工作,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2)应用密码技术。通过应用密码技术对系统进行加密,能有效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为系统安全加上了一道重要关卡。3)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反病毒技术能力。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现今的计算机领域研发出了多样反病毒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安装防毒软件,加强对数据信息的过滤,筛选出危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文件、资源,为网络信息系统设下反病毒关卡。4)开发高安全性的操作系统。从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入手,加强安全监控,不给任何一个病毒滋生的机会。3.2自我教育。(1)理性深刻的个人反思。自我教育离不开个人的思考和反思,在加强自我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借助外界力量的帮助,还需要同学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应懂得根据信息资源的优劣进行思考,通过分析进行鉴别,浏览一些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益的东西。一方面,要学会拒绝诱惑,远离侵害,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认清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我们身心健康发展所带来的“毒害”,杜绝不健康网络信息侵蚀心灵。另一方面,要要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做到远离淫秽色情网站和不健康信息,不、不收集、不传播色情和反动等违法信息,文明健康上网,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自觉远离诱惑和侵害。(2)拥有良好的心态。心态,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从方向上分,心态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而对于我们高中生面对网络信息的心态来说,也可以分为积极心态和消极心态。如果你能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网络信息,那么相信你是可以妥善的应对各种可能性的网络危害,从而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获得健康快乐的生活。反之,如果以一种消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切,那么就会让“敌人”有机可乘,危害你的身心健康,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问题。故此,我们高中生在面临着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一切,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3)正确认识网络掌握信息安全的技术。高中生要确定自己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要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网络文明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首先,要开展网上的学习和创新,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自身潜力,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为完成正常的高中学业服务。其次,认真学习有关计算机原理与使用的课程,及时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如加强用户账号的安全意识,及时安装和更新防火墙,不断安装漏洞补丁程序等。最后,在父母的监督下上网,每天上网的时间也有计划,不能沉迷。多进行户外活动,少去网吧,不做所谓的“黑客”。

4结束语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7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意识;“三位一体”;路径

2020年11月,党中央主持召开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①”青少年作为高校和社会重要的人才输出源泉,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和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基础工程。初中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都将“法治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着重提出,对学校教育教学寄予了新的期待和要求。法治是规则之治,规则是按照一定关于责权利的规定实现对相关主体的约束和保护。法治意识就是规则意识。在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贯穿法治意识培育,使其形成按规则办事和处理问题的行为方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以学校为保障的法治意识培育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学校承担着传播法治知识、创造法治文化的特定功能。因此,学校必须为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育提供空间平台和资源设施的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法治意识培育体系。(一)校内带动,师生互促机制。首先,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纪校规,并引导学生参与其制定过程,为学校的“有法可依”提供“法律”依据和前提。将班级班规和校纪校规作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总抓手”,一切都要“依法依规”处理②。例如:针对目前中学生几乎普遍配备手机上下学的现象,给学生自己和任课教师都造成了很多困扰。学生无明确时间场合规定的手机使用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收缴并破坏其手机的现象无时不发生,这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引发系列问题。学校应将此类情况进行明文规定,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同时进行约束。鉴于以往校纪校规主要都是针对学生的,针对教师的几乎没有或者很少。让学生参与到校纪校规的制定,增加对教师进行约束的“教师行为规范”。师生共同参与学校“法律”的制定,互相寻找能够最大程度约束对方的“法条”,最后上升为共同意志,形成“校法”。如此,既解决了“制法”困难的问题,师生又相互监督,达到“我制定,我遵守”的“良法善治”的效果。其次,学校应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成立宪法宣传日。2014年我国确定了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宣传日,至今国家宪法宣传日已经走过了第七个年头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宪法的精神引领作用。学校要以宪法宣传日为契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成立宪法宣传日,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学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认知,让法律意识入身、入脑,入心。最后,宣传法治思想,开设法治思想专题学习课,贯彻落实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时代精髓及核心要义,引领高中生学习新时代法治思想的潮流,与党同心,与国同体,与民共进,通过法治校园的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和社会一体化建设。(二)部校联动,双向互导机制。政法部门等机关要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推进法治“七进”之“进校园”责任的落实。一方面,学校聘请专门人员,在校成立“法治讲堂”,为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提供空间平台的保障,确保法治意识培育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平时,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诸如“我家谁在某单位”“谁家后台很硬”“那个人不要惹,他家有人在某单位”的话语,等等。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人情”社会,使人们不知不觉中形成了“遇事找人,解决问题靠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通过与相关政法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导机制,让学生“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④”另一方面,法治部门和法律机关应以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探索更加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的法治意识培育机制,推动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增强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为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贡献更多力量,为建设法治社会筑牢更加坚实的根基。(三)校际互动,双向互鉴机制。各学校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下应首先形成本校的法治意识培育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互学互鉴机制,共同促进法治校园建设。在这一机制下,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共性中坚持个性,在个性中寻求共性的统一。各学校在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下,根据各自特色办学,形成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法治意识培育体系。校际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为法治校园的建设出谋划策,为法治国家和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法治意识培育

教师是维持学校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学校具备好的教师,才会形成良好的教育。《札记•学记》云:“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教师承担着“教书”和“育人”两个重要职责。一方面,教师需要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和才能,即“智育”;另一方面,教师要教与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即“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首要的和根本的。现代化语境下,德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这给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法治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指南,观念是连接制度和行为的桥梁,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教育来看,学生受到的还是一种应试教育,成绩唯上,高考至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绝不允许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占据宝贵的“高考”时间。因此,各门各科教师也就局限于专注自己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进行系列“育人”的教育,更别提“附加的法治意识培育”了。教育需要各方协调和配合,各门各科老师都应该无时无刻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渗透,而不要认为教师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够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进步,法治越来月成为成为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准和准绳,是否具备法治意识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自己的法治培育意识,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班级、在学校让法治意识的培育蔚然成风。其次,挖掘法理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学科教师在形成法治意识培育的理念后,应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科教学中的法理资源,如:语文教学可以利用文中的相关经典人物和事件,向学生传达法治精神的核心要义;数学教学可以利用相关公理、定理对学生进行“无规矩,不成方圆”的规则意识的教育;英语学科应注重利用一些法治相关的专用名词和语句等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历史教学应重点关注从古至今我国法治的发展史和典型法治范例,古为今用;生物教学要对青少年进行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教育,树立众生皆平等的生命观。等等⑤。最后,加强法治意识培育,政治教师是为主导。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体制下,没有设置专门的法治课程,而思想政治课教师就理所应当地承担了“法治培育者”的角色。既然“众望所托”,那么也就“难辞其咎”。学校应该为政治教师设立单独的、自成体系的法治意识培育课程。第一,利用相对固定的课堂和课时,开展法治意识培育。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也应注意要将法治意识培育作为单独课时来开展。在保证政治学科正常课时的同时,也不至于“排挤”法治意识培育课程。第二,在法治意识培育课程中,政治教师可以设立专题或主题式研究来开展法治意识教育。与政法部门在校的“法治讲堂”融会贯通,让法治教育更加专业化、专门化,并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比如可以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增加学生法治意识的评价一栏,使法治意识培育从口头上落到纸面上,引起学生足够重视。第三,政治教师应注重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的学法守法实践。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同样地,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走访法院,或者旁听一场庭审,真实的场景更能触动他们内心深处,这些带来的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教育,都能让他们有所思考和感悟。

三、学生作为主体的法治意识养成

法治意识培育的目的是让青少年成为受规则约束同时又能够利用规则约束他人来明确责权利的主体。前面讲过,要学生参与到学校校纪校规的制定中去,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创造性在法治意识培育过程中是尤其重要的。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他们利用“法律”理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屈服于人情和权威。首先,民主协商,自主管理。学生要自觉参与学校、班级公约和规则的制定,培养自己按规则办事的习惯。校纪班规的制定要公平公正,要能体现对师生的共同约束及相应的惩戒机制。不能让这种约束只是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这就要求在校纪班规的制定过程中坚持开放原则,达成一致意见后再上升为学校的“法律意志”。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规则和法治的力量,使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研究法治问题,提高法律素养。在学校和政法部门共同开设的“法治讲堂”课程中,教师和专门人员就时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比如:关于将青少年的刑责年龄由16周岁降至14周岁的提案是否有现实的必要性?关于将我国法定婚龄由男22周岁女20周岁降至男20周岁女18周岁的提法是否切合实际?合法不合情的某些职业是否应当被禁止?等等。择取一些与他们年龄和身心相符的法律事实进行法治意识的培育,激发他们对于法治培育的热情和兴趣,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将逐渐明确:“我”的权利有哪些?“我”的义务是什么?(涉及到用法律解决的事情时)“我”有怎样的责任?这些是最基本的法治意识的确立。最后,深化法治认知,践行法治意识。学生在校通过成立“法律援助小分队”,对接学校的“法治讲堂”,在学校范围内开展模拟法庭等系列辩论活动,以处理校园内对学生造成影响的“重大事件”,利用学校成文的规章制度,发挥学校保障、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三位一体”的法治意识培育系统的作用,公平公正地处理相关事件,达到“良法善治”的目的。

注释:

①沈开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N].人民政协报,2020-12-19.

②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13.

③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144.

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8

一、把握学科特点,借助教材内容,渗透法制教育

在音乐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要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法制教育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的法律因素。要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教学案例:1、在高一音乐鉴赏《生命之歌》这一课中,在欣赏《地球之歌》这个作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观看画面后,教师再从作品的内容,画面这里可以向学生渗透人类大量的砍伐、杀害动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2、在生活之音这一课中,《永恒的水》这部作品用“水”来创作令人惊讶,在这里可以向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3、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除了给学生欣赏音乐,讲授曲式结构之外,还可以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内容,让他们了解相关法律知识。4、在学习《自然之韵》这一课,可以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声音的同时,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教育。

二、与课堂活动结合,提升学生法制意识

高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主要是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把握音乐知识和法律知识。例如:高中音乐选修歌唱《伏尔加船夫曲》,这就可以利用剧中的人物让学生来表演船夫体会呼吸的运用,身临其境感受音乐和船夫的生活的艰辛。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船夫每天卖苦力得到的报酬和实际劳动形成对比吗?从而引出《劳动保护法》,简要介绍使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三、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案例,触动学生的心灵,敲响警钟

现在的高中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有些学生甚至有自己的偶像,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明星的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增强法制意识,不要误入歧途。例如:高晓松因酒后驾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2009年,满文军夫妻等十名艺人以涉毒藏毒吸毒为由被行政拘留14天,其妻获刑一年,吸毒后现身的满文军一头白发,满脸忏悔之情。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引以为戒,不要违法犯罪。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渗透法制教育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9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法律建设也在发展并且逐步完善。国家领导人尤为重视我国教育,特别是法制相关教育,他们曾很多次的在各大会议中指出,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就是从娃娃抓起,只有从小让他们具有法律观念,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才会越来越好。学校教育是对学生自身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大多数高中学校在法律教育体制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相对来说较为乏味,没有一点特色,对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所以导致学生在法律认知上较为匮乏,他们法律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解决。

二、加强高中学生法律素养,深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之所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为了将青少年培养成国之栋梁,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通过近些年里,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逐年上升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当前高中生法律素养严重缺失的问题。可以说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而产生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青少年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不懂得法律知识,甚至在做出某些行为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触碰了法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而高中学校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在进行改革,尤其是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现状,提出了深化法制教育的策略。这样做,第一,能够让高中学生知法和守法,紧守法律底线,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第二,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避免学生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

三、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原因探析

(一)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我国高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学习法律知识,具备法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高中生的法律教育这一板块上却存在着让人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法律观念极其薄弱,存在明显缺陷。大多数学生对法律的基本知识根本不关注,对于我国的各种法律也只是停留在听说的范围。他们只知道我国有宪法、民法以及刑法,却不知道这些法律都用作于哪些方面,他们从不感觉这些法律会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于在各高中学校里产生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很少有学生会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待。所以当他们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往往都是无可奈何,根本不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现在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知晓的法律知识也少的可怜,究其原因,与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有很大关联。现在,我国倡导实施法律教育,但是法律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并未发挥太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权力大于法律的现象依旧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受到国外思想的侵袭,让他们在法律意识上产生了很大矛盾。高中时期,学生的价值观、思想观正在调整、定型,也是最容易受到波动的时候。他们容易被传统思想所禁锢,对自己的社会责任一知半解,不愿意学习法律知识,觉得周边事情与自己无关,容易保持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二)难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利益。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我们容易冲动、暴躁,无法对自身进行良好的情绪控制和情绪管理。同时也因为处于这个敏感的阶段,我们对于学校所展开的法律课程并不感兴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法律知识相对比较匮乏,在对法律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坚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再加上当前的高中学生个性比较张扬,攀比心理、拜金心理和享乐主义都比较严重。一旦遇到自身权利受到侵害的问题时,他们难以使用法律途径来解决自身问题,而是将其寄托于各种渠道,这也表现出了当前高中学生依据法律开展利益诉求的能力比较低下。(三)我国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整体法制水平比较差。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并且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所以十分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然这与我国当前的法律环境和法制整体水平也有较大的关系,首先我国整体法律意识就比较淡泊,国民整体都对法律不够重视,再加上现在的互联网和手机都比较发达,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观看到社会上发生的很多违法犯罪案件,高中学生十分容易就受到影响,走下坡路。例如马加爵案件、药家鑫案件等等,都一直是典型的案例。总而言之,我国社会整体的法律环境对高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四)从思想观念上缺乏对法律的深刻认识。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十分了解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从思想观念上我们对于法律就缺乏深刻的认识。虽然高中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法律类课程,但是很明显迫于高考的压力,对于这一方面的课程,学校不够重视。每年只有很少的几节课来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授课时间段、授课方式传统无趣,学生很难在这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对法律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在我国高中教学体系中,其课程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文综以及理综等几个部分组成,法律教学只属于文综中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一部分内容,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其次,学生接触的法律教育渠道也只有法律讲座、网络法律知识学习等形式了。但这些比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比根本就微不足道。最后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安排,特别是在高中法律课程中出现了很多漏洞。

四、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具体策略

当前,我国教育对象覆盖的范围比较广,人数也比较多,高中学生占有十分大的比例。因此,面对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高中学校应该积极进行法制教育的深化和改革,并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以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备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随着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案例的逐年上升情况,高中学校对学生法律方面的教育迫在眉睫。下面我就具体阐述一下深化高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一)学校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一般情况下,要想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法律信仰,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进而促进高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其次高中学校必须要深刻意识到深化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日常学校管理工作中将法制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和教育,进行良好的以德育人和以法育人,不断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其次高中学校要从学生的思想生活这一方面出发,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让法制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高中学校要正确看待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做好深化法制教育工作。(二)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对我而言,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如果我们喜欢一个老师,与老师的关系比较好,我们会非常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反之,则会对不喜欢的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培养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让一些具备亲和力、风趣幽默的教师来担任法律教师职位。这样的教师具体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法律教师应该了解非常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内容,在授课时,能够引经据典,使用法律案例来为学生讲授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其次,法律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风趣幽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其讲授,能够将原本复杂难懂的法律知识变得简单化。最后,法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法律知识学习当中来,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法律问题解决当中来。而想要达到这一要求,对于法律教师来讲,他们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学习,了解最新的法律案例,并且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当然,如果高中学校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为我们聘请一些长期从事法律知识研究的学者或者高级教师来校讲课,他们的经验都比较丰富,并且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新鲜感,让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法律学习当中来。(三)进行法律课程设置,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首先,高中学校应该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缺失的问题制定明确的法律目标,并且规划教学大纲,建立健全法律教学体系,让法律教学能够被学生以及教师充分重视起来,帮主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构建与完善,形成法律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开展多样化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演讲比赛或者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中,可以通过法律活动放松自己的心情,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除此之外,学生自己也应该注重法律知识学习,要积极的从多个渠道学习法律知识,并学会运用扎实的法律理论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四)学生的法律素养,需要多方面配合。我认为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提高其法律素养,使其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一方面需要高中学校做出相应的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多方努力。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共同承担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责任,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如从家庭这一角度出发,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学生多多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并配合学校,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很多家长总是找借口,推卸责任,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去教育孩子。其实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冲动,在这一关键时期,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家长们也不必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他们大可以在吃饭的时候或者睡觉之前陪伴孩子观看法律节目或者浅谈一些最近发生热点法律案件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之间就培养了孩子的法律意识,还不会让孩子觉得反感。如从社会这一角度出发,我国的司法机关部门可以与学校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定期在高中学校内部加强司法宣传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到触犯法律之后所要承担的不良后果。

五、结论

总而言之,我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深知法律知识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但是我也了解到当前很多高中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这让很多高中学生在一时冲动之下极其容易做出错事,触犯法律。所以我认为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进行深化法制教育的探究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曹斌、郑洋、何清颖.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地域影响因素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2]高岳涵.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化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3).

高中生法治意识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学生;宪法知识;法律意识

由于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而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甚至有人提出,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普及宪法知识,思考和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有序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通过实地调查得到。问卷总共三份,分为学校层面,面对的是学生和老师;家庭层面,主要是学生家长;社会层面,主要是借助于网络调查。调查样本中,发放学生调查问卷为1000份,收回965份,发放教师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借助网络调查工具,有600余人参与相关问题的回答。

一、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情况调查

(一)学校层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学校对于宪法知识重视性不够,成为学校难以普及宪法知识的最重要原因。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认为学校没有进行相关宪法知识培养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0%。许多老师认为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在当下的考试中作为不明显,所以根本没当做一门主课来认识,从而使得学生的宪法知识匮乏,进而导致了宪法知识的普及率很低。尤其对于高中生而言,升学压力大,家长们都认为自己的子女应该考上重点大学,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也着重抓好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这使宪法知识的培养难以提到学校课程当中。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宪法知识的培养与中学生日常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成为宪法知识在学校普及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或者政治教材中,只有少量法律常识,没有将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的内容系统贯穿到教材之中。在目前已有教材中,学生只能了解一个法律名词而已,而对自身的行为辨别力较为薄弱。根据查阅相关资料,目前的研究表明:当前中学生犯罪违法行为产生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好奇的想法;第二,邪念的产生;第三,行为的实施;第四,伤害结果的出现。这一系列过程的发生,源于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宪法知识的培养不到位所造成。宪法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加之当前的中学生缺乏最基本的社会知识、道德知识和相关的人际关系知识,在处于青少年特殊的年龄阶段,很多行为的实施就没有考虑到后果。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缺少甚至没有专业化的法律课教师,成为宪法知识难以在学校层面普及的第三大原因所在。在调查中发现,有80%左右的教师对宪法知识知道一点,有近10%教师就没有相关的宪法知识,对宪法知识比较熟悉的教师占不到教师总数的三成(不足30%),教师宪法知识的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成为制约宪法知识普及的原因。有时出于上级的要求或者课程的需要,有些教师只好硬着头皮“现学现教”。可见,学校的重视性不够,当前的法律教育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以及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是当前宪法知识在学校层面难以普及的原因。(二)家庭层面。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法律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调查中发现,只有20%左右的家庭会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有70%左右的家庭会有法律教育内容的涉及。但令人遗憾的是,有近二成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几乎不涉及到法律相关的内容。之所以出现这样现象,主要是由于家长个人知识背景的不同。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有相关法律背景的家长或者有一定法律知识储备的家长占所有调查家长的比例不足五成。在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受到重伦理,轻法治的影响,在原生家庭对学生产生日益重要作用的今天,宪法知识等法律知识在家庭的普及情况不容乐观。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家庭教育中存在法律教育意识淡薄的情况由来已久。但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进一步强化孩子原生家庭的法律氛围的营造,从短期看,是学生宪法等知识普及的需要,从长期来,是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青少年宪法知识的方法调查

(一)加强校园宣传是当务之急。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促进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是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这一基本的观念。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确宪法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内容方面,宪法规定了这个国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在校园中,要通过校园宣传栏、教室内黑板报以及校园广播等传播方式,让宪法知识变的众所周知。比如说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宪法的形成过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了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依据。从法律的制定过程中,明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进而明确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就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宪法知识的普及对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意义重大。(二)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中学生宪法知识的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单位或者部门可以做到,必须形成有效的合力。具体而言,就要做到法律教育与德育工作两手都要抓,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中学生宪法知识普及这一工作中来。面对当前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应采取严肃的态度,通知家长来学校了解相关的情况,共同教育学生,要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现场处理,从快解决,既有利于问题的处理,也避免了隐患的保留。情节较为严重的,特别是构成犯罪的,一定要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树正气、净风气。(三)强化学生的体验生活,密切与学生的联系。除了要编订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的培养外,还要开展社会实践为主的自我教育活动。比如说,可以以假期实践活动的形式,进社区,进“青少年法律教育基地”,开设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学生法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宪法知识的培养,要从学生身边入手,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明确什么是符合个人身份的,是可以做的;什么行为不符合个人的学生身份的,是不可以做甚至是禁止做的。要明确自由的相对性,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在日常生活行为中,要采取正确的策略面对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要善于联系周围的人群,要充分利用好110报警电话。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