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课堂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5 10:04:38

高级课堂教学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1

材料与方法

1.被评价教师的选择每学期均从公共卫生学院教务科编制的课程表中随机抽取上课教师作为被评价对象,一年两个学期中,有的教师可能被评价两次,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人次数作为总的评价次数。每年抽取43~70人次不等。

2.等级的划分按照哈医大教学督导委员会制定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分四个等级即优、良、一般、差。评价为百分制,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6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差。每堂课由2~5名督导听课评分,每位教师最后得分,为听课教学督导的平均分。在分析过程中,“差”这个等级人次数为零,因此实际等级共三级。

3.统计学分析方法由于评价质量的划分应用的是优、良、一般这样的等级划分方法,获得的数据资料属于等级资料,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是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中的秩和检验,对于多组资料的秩和检验其统计量是值;对于不同层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分值的比较,数据是计量资料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要求,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同样也采用秩和检验。

结果与分析

1.2002~2010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职称分布数据显示,被教学督导评价的537人次教师中,助教96人次,占17.88%;讲师84人次,占15.64%;副教授138人次,占25.70%;教授219人次,占40.78%。被听课和评课教师中,助教和讲师相对较少,占被评人数的33.52%;副教授和教授相对较多,占被评人数的66.48%(见表1)。这与公共卫生学院教师人数和职称结构相一致,同时与高职称教师上课要达到相当比例这一学校要求也有关系。2.2002~2010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1)2002~2010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见表2)。经非参数秩和检验,不同职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差异显著,教授最好,教学质量优等率达65.30%,副教授次之,达37.68%,讲师和助教稍差,分别是25.00%和14.58%。(2)2002~2010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平均分值(见表3、图)。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职称教师在不同年份的课堂教学质量平均分值之间有差别,整体呈现出了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助教,有明显上升。(3)助教2002~2010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见表4)。通过秩和检验,随着时间的变化,助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级之间有差别。助教优秀率整体较低,仅占14.58%,良好率较高,为64.58%。(4)讲师2002~2010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见表5)。秩和检验表明,不同年份讲师课堂教学质量等级之间差别显著,特别是2010年评价质量明显好于2009年。(5)副教授2002~2010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见表6)。不同年份副教授课堂教学质量等级之间也有差别,同讲师一样,在2010年有一个明显升高现象。但副教授整体教学质量良好等级较高,占54.35%。(6)教授2002~2010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见表7)。通过秩和检验,历年间教授课堂教学质量等级之间无显著差别。教授教学质量优秀和良好率高达95.43%,一般等级仅为4.57%,说明教授课堂教学质量较高。

讨论

课堂授课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学中最主要的授课形式,是理论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理论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数据显示,不同层次的授课教师中,助教和讲师数量相对较少,而副教授和教授数量较多,这样的结构符合教学要求,即多安排高级职称教师讲课,以确保教学质量与提高教学水平。本科教育为多层次高等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终身做人和做事有重要影响。教授、副教授作为学校最宝贵的资源,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渊博的知识素养、智慧的语言等会给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2

论文摘要:《高级英语》是一门英语专业必修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随着多嫌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级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本文在总结高级英语教学经验的基拙上,依托多嫌体网络教学平台,探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多嫌体网络技术真正融合到教学过程之中,改进高级英语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交互性和创新性,增强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性。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在总结高级英语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研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现代高级英语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和改进高级英语教学水平,规范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水平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结构,其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高级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阐明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行为也外化为实际动作,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人认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经验,不同的人在不同时刻和发展阶段认识观也相差很大。因此,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胜。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学习者提供先进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注意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2.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主动学习意味着全身心的投人,学习要有足够兴趣,愉悦地开展学习,把学习由压力和任务转变成为一种爱好和自觉行为,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以兴趣促进学习,主动建构和完善自己知识;

3.学习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性:教学中的任何知识,都存在着局限性,随着时间和地点等因素的变化,事物也相应变化,不能总是相信书本和老师讲解的一切,总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因此,在正确理解和准确掌握其含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要有怀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敢于探讨其更深含义,加大联系面,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学习的双向胜:一方面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把新知识融合到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图式中,这是同化,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原有的知识图式以适应新信息的特点,这是顺化,同化与顺化的平衡也就是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多媒体网络技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快速发展和普及却是依托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正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才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走出心理学家的“象牙塔”,由抽象理论转变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针,开始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成为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何克抗,2005)。由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因此本理论的发展离不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当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二者相辅相成。建构主义重点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性、学习的双向性等要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多媒体网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可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多向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实现爱学习、会学习和学习好的目标,教师通过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收集实时最新的新闻资料、原版故事片的片断、最新娱乐信息、教材背景资料、名人逸事、历史事件等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建立高级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库。老师可采用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以及校园网网页和登陆访问等网络化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的学习资料,实现集“文、教、视、图、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白慧洁,刘棍,2006),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交互性。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以目前笔者所使用的《高级英语》下册为例,按照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一个单元大约需要十课时,一个学期只能完成大约六个单元的教学,也就是说,剩下的八个单元都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学效率极低。另外,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堂的信息量小,气氛沉闷,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学习的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受到教学手段的局限,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开展建构主义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应以此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平台,紧密结合高级英语课程特点,制定方案如下:

1.教师应掌握多媒体网络及各种流行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收集和掌握高级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各种教学多媒体课件,例如,使用Powerpoint以及Dreamweaver等教学软件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写作手法以及词汇短语,节省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增大信息容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建立高级英语学习资源库,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视听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英美的历史事件和社会概况,并且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正确地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当中。

2.改变传统的高级英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和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灌注式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和总结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制作CAI课件,通过oralpresentation或groupdiscussion以及debate的形式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分配课堂教学和非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布置和批改作业,以此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此外,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作用,使外语教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提供全新的学习环境。

4.采用“交互式学习法”,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适时转换师生角色。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和学习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和启发,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

5.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不断订正和完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建构性学习,获得持续进步。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实时检测教学和学习效果,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素材,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移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移动学习,人们通过手机、PAD等移动设备查阅信息、观看视频、记忆单词,随时随地获取处理信息,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高级商务办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移动微课程,来探索移动微课程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衔接。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再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手段,设计并开发出满足高职学生需要的《高级商务办公》移动微课程,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有效结合。《高级商务办公》是高职院校经济贸易、文秘等文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商务办公能力,掌握基本办公软件设备的使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工作。目前,该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仍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为主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差异,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的需要,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教学目标的实施。学生课堂自主活动缺失,压制了学生质疑、批判、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翻转课堂是目前微课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传递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内。学生通过微课程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车站、机场或某一个特定等待的场合进行知识的传递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复学习,非常有效地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内以答疑、讨论问题为主,能有效地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

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包括三步:课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微课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包括平台的开通、平台的关注以及平台优化三个方面内容。其中开通平台:填写关于平台信息与课程资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微型移动课程的学习。平台的关注:在学生中宣传微课程平台,通过查看公众账号或是扫二维码的方式关注,学生关注量要达到1,000以上。平台优化:包括平台菜单的导航设计、课程内容的排版修改、界面人性化设计等。移动微型课程的设计过程以传统教学设计为基础,遵循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区别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的差异性,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性。将《高级商务办公》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隔设计每一次的“短小精悍”、“碎片化”、“轻松愉悦”等特点的微课程教学内容。选材、组织材料、编辑制作、上传、推送形成每一次微课程教学内容。其内容包括视频、图像、文本等教学内容的制作。以ADDIE教学设计模式为基础,构建适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将移动微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前学习,课堂内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主。

三、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本文以《高级商务办公》课程中“颈肩乐按摩器使用说明书制作”一课为例,说明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级商务办公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

(一)课前教学微视频的制作。教师通过文本推送布置“说明书制作”具体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再根据说明书制作过程中所设计到的word2010知识点,根据微课程设计思路,分解课程内容,制作3段5~8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分别是word2010页面设计、字体特效、图片裁剪与定位。通过建立的移动微课程平台任务要求及相关视频的推送,并根据后天的数据统计学习效果分析。

(二)学生在课下通过微视频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如存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疑问,教师需及时追踪学生在线自测的反馈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惑,在课堂上预先讲解难点疑惑。释疑解惑后,教师可采取“同济互助”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以带领组员讨论互动。通过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频繁的练习,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学生word综合运用能力的终极目标。

四、结语

基于移动微课程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分解小目标,每个视频实现一个小目标,视频要短至5~8分钟,但是要包含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要保证视频质量及吸引力;二是保证课前推送的课程任务及课程视频,学生认真自主学习了,这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通过学生在移动微课程上反馈信息告知教师;三是教师要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准备,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讨论课程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琼.翻转课堂教学法.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习惯

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突出了课堂与课下之间的联动互通,能有效契合当前的生本教育理念。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对翻转课堂的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积极探索翻转课堂与英语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积极开展翻转课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的目标。

一、对翻转课堂的认知

(一)翻转课堂的来源

翻转课堂也被称为“颠倒课堂”,其在美国教育领域的应用较广,也是我国近年来推行课题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所在。从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来看,它将学生的课前学习时间和课后学习时间予以拓展,学生需要在课前自主预习,探究教师将要讲解的内容。课堂上,由教师检验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没有扎实掌握的知识点,或者遇到的问题展开详细讲解,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使得课前、课中与课后形成有效的联动互通,形成时间链条,突出教育教学的系统性特点。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灵活构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之目标。

(二)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

1.教师合理掌握微课的精简度在小学年龄阶段,色彩鲜明以及形象化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学生更加轻易的捕捉,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接受难度。教师利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辅助翻转课题的运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在线上上传简短精炼的微课供学生自主观看,这样的方式能够契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够帮助学生查找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强化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精简度较高的微课能够促使学生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融入英语世界,感受英语氛围,从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2.教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教学信息一般情况下,为构建翻转课堂所设计与制作的微课是板书与口述相结合的方式[1]。教师应筛选出重要的知识点,将其罗列出来,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讲解,直接切入主题,不用做过多的赘述和铺垫。另外,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视频,翻转课堂模式所使用的微课视频,能够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快理解教师所呈现的知识点。教师应保证微课背景干净整洁,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旦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集中于微课上,则能够使学生以精力集中的状态进行英语学习。3.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优化与重组目标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信息传递的一种主要途径,课后复习的环节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内化吸收。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但是却并不会完全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该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达到较好优化整合效果。教师在课前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则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针对性详细讲解,为学生理解与接受知识提供保障。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形成基本的的目标认知,还应该重视课堂学生的辅导工作。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当前,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主要指的是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设计微课并用其将预习、学习以及复习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链条,使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得到翻转。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预习思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3]。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与我国一直提倡的“因材施教”理念相契合,能够更好的以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来调整课堂讲解的重心,使得课堂时间能够被有效利用。另外,翻转课堂的构建需要借助微课,也就是将多种元素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

(一)课前预习环节

课前预习是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建立基本认知的环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的学习质量。由于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弱,传统的布置预习任务的方式难以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预习中。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翻转课堂的方式[4]。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分别将其讲解过程录制成专题微课,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观看与预习。在微课中,教师可以融入图片、视频动画以及文字材料,以直观化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英语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需要根据微课内容进行预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将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例如,教师讲解到“HowcanIgetthere?”这个单元时,可以针对本单元出现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录制微课。在微课中呈现地图,并对于一些表示方位的短语和词汇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借助声音和图像建立基本认知,能够完成“根据地图上的地点和位置,用英语进行指路。”的学习任务。又比如,教师讲解到“Howtallareyou?”这个单元时,其中涉及到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知识点,taller、shorter、smaller、tallest、shor-test、smallest等,教师可以将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知识点分别整理出来,哪些形容词变成比较级和最高级时分别在后缀加上er和est,哪些形容词需要在前面加上more和most进行修饰等。学生观看微课进行复习时,能够对在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形成基本认知,降低其课堂上听讲的难度。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知识点进行造句练习,将造好的句子发送给教师,作为教师分析学生预习情况的依据,从而设计出针对性更强的课堂教学方案。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课前预习环节的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前预习环节真正成为一种高效课堂的前奏,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一些由学生自主完成的课前预习任务,如搜集相关知识的微课或微视频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课前教学方式。如在学习“Whatwouldyoulike?”这一单元时,关于“eatsoup”或是“drinksoup”的中外文化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可让学生课前通过搜集整理有关“中外饮食文化的差异”的微课或视频,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当中去解决学习疑点。学生在后续的学习时也会给课堂呈现更异样、更丰富、更广泛的反馈结果,为其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课堂学习环节

课堂上,教师收集学生所反馈的问题,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定位到相应的微课,结合微课的内容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形式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5]。例如,教师讲解到“Wheredidyougo?”这个单元时,很多学生反馈难以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这个语法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为学生设计几个需要运用一般过去时的句子,让学生尝试将其翻译成英语语句,比如,“你昨天去公园了吗?”“你去年去过北京吗?”“你上个星期去过哪个超市?”。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并形成完整的答案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播放“一般过去时”语法知识的专题微课,并针对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又如,教师讲解到“Waystogotoschool”这个单元时,有些学生对于使用交通工具的方式需要用到哪个词汇在预习中总是混淆,比如,bybus与onfoot。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并给出几种表示交通工具的词汇,比如,plane、subway、train、taxi、ship等,让学生尝试组成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短语并进行造句。比如,IwenttoBeijingbyplanelastyear;Igotoschoolonfooteverymorning。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思维可以得到互相启发,从而强化对于英语知识点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课后复习环节

课后复习是翻转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复习能够帮助其巩固英语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6]。教师完成课堂讲解与点拨后,可以利用一节微课为学生布置课后复习的任务,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本节课不同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进行针对性复习。对于自己没有扎实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所对应的微课,或者对其进行慢放,搭配教师所布置的练习,巩固教师所强调的英语知识。例如,教师讲解到“Myweekendplan”这个单元时,可以在微课中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即自己完成一份周末计划。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能够帮助其对于英语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又如,教师讲解到“Thenandnow”这个单元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语法知识,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布置练习任务,即想一想自己在三年前与现在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时间对比的方式写出相应的英文语句,并通过线上将其传输给教师。比如,Threeyearsago,Iwasanintrovertedperson.Butnow,Ibecomeverycheerful;Threeyearsago,therewereonlythreepeopleinmyfam-ily.Now,ithasbecomeafamilyoffour……长此以往,这样的课后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复习习惯。学生以观看微课的形式进行自主复习,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对微课进行重复播放或者慢放,从而强化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另外,学生完成微课中练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其掌握与运用英语知识的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切实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中,使得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也凸显了学生在教学关系当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运用形成清楚的认知,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其运用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建立完善的教学过程。对翻转课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为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诸超群.谈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有效策略[J].才智,2019,(20):64.

[2]王秀芹.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有效策略[J].英语广场,2019,(1):149-150.

[3]方婷.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有效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9,(7):100.

[4]冷静.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有效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7):37-40.

[5]徐静.基于微课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46-48.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分层异步法;高级财务会计

当前,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为高校传统线下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的背景催生了混合式教学的井喷式发展,混合式教学也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新常态”,混合式教学由最初的提供网络资源、辅助线下教学模式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创造高参与度、个性化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转型。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校线下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等主导作用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打造高质量、特色线下课程,突破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效的上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低端会计人才将被机器替代,会计学课程想要跳出教材章节约束,以问题为导向重新梳理和归并知识点,完成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型,在课程设置上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养成批判性思维,强化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1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特点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前期专业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的基础上,针对会计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讲授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外币交易、破产会计等非常规复杂业务。它能将前序中财课程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并将理论知识逐步与实际问题相接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涉及的业务复杂,内容难度大,传统的“单向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参与度较低,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容易产生为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课程学习效果。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有效识别学生各层次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育高端会计人才。

2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层异步教学实施策略

2.1分层课程设置,别多层次学习需求

目前,大多院校开设的高级财务会计主要针对会计学专业高年级开设,通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具体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具体会计处理对报表的影响,并锻炼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业务的能力。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需要学生有相对良好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学习热情,并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保证一定的时间投入,而高年级学生大多都已对毕业后的去向有了清晰规划,对课程的不同预期和时间投入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需求,也会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经管类学生而言,无需关注具体的会计处理,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是了解报表中微观的窗口,帮助进一步提升报表数据的解读。由此,学习需求的差异随即产生。借助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定制”出教学目标不同、教学评价不同及教学方式不同的以下三种课程模式:A模式是加强版,适合具有考研或提升专业素养意愿强烈的学生,课外需要学生较多时间的投入,自学基础的知识点和概念,课上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和练习,课本知识的部分延伸以及师生、生生间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学生串联已学专业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显著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为后面的备好奠定扎实的基础。B模式是常规版,将一部分课堂讲解知识点分配到课外,由学生通过投入少量的课外时间完成,为课中教师使用慕课堂、学习通等工具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效果赢得了时间,也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注意力。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教学数据便于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获取学生反馈,调整授课进度,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用数据说话”,更为科学客观。此模式的课程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高级财务会计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参与度低、课时不够的问题,在对学生学习需求合理分层的基础上,此模式课程适用于大容量班级的翻转课堂。C模式是简单版,主要针对非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开设,以公选课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开设推广,相较于前两种模式聚焦于会计处理和报表编制,C模式课程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侧重实务中具体案例的分析,弱化会计处理、报表编制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便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解读报表,深刻理解报表数字背后的经济意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知识点和案例,学生以碎片化形式获取知识,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教师会在一个学期中组织6-8次面对面讨论。

2.2异步指导,因材施教

为避免实际教学中“重讲授、轻实践”现象,在依据学习需求分层次设置课程、引入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同时,课程教学中还需要配备相应的课程资源,课程知识点视频的录制、题库的建立以及足够案例的支持。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在慕课平台开设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线上课程资源相对丰富,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一直存在争议性,各线上课程使用的教材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于课程的核心知识内容,教师可直接用中国大学慕课中的资源,然而现成的网络资源很难与学校设置的课程完全契合,部分内容需要教师自行录制视频,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帮助学生课余时间完成知识点的学习。除此之外,课程中案例的引入也必不可少。A模式加强版的课程相对理论性更强,在合并财务报表部分,可配套相关具体案例,便于学生课后实操,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B模式常规版课程,学生课外投入的时间相对有限,通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行选择相关案例并小组汇报的形式,衡量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相较于A模式,此种案例讨论汇报的形式更为灵活,时间占用较少;C模式课程内容中,则需要教师将知识点与实际案例有机结合,增加专业知识的可理解性,弱化专业的会计处理内容,满足非会计专业同学的学习需求。如在合并报表部分,C模式简化版课程将侧重合并报表编制的目的、与个别报表的差异、合并报表中数据的来源,以及弱化报表编制流程和过程。

2.3多元化评价体系,激发学习热情

针对不同学习需求设计的3种课程模式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存在较大差异,课堂评价与激励机制也应随之不同。科学合理的课堂表现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保证。A模式加强版和B模式常规版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考试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相较于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都投入了一定的时间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巩固,加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本身存在一定难度,在A、B模式课程中可适当提升平时成绩占比,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网络教学平台视频的观看、课前课后作业的完成、课堂考勤、案例分析讨论都是组成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区别在于A模式专业版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意愿较强,在核心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课中会有较多的课本知识延伸及案例探讨,因此案例分析部分的权重较高,除了教师评价以外,还设置学生互评,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度,即在A模式课程中,平时成绩的具体构成为:网络平台作业完成占50%、网络平台视频观看占15%、课堂考勤占5%、案例及讨论部分占30%;而B模式的常规版课程中,课中设置较多的实时小测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反向激励学生提高课外知识点学习效率,这部分测试成绩也是构成学生平时成绩一部分,所以相较于A模式课程,B模式课程的平时成绩客观性更强,教师可通过每周或每月定期公布平时成绩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B模式常规版课程的平时成绩构成如下:网络平台作业完成占50%、网络平台视频观看占15%、课堂考勤占5%、线下课堂测试占20%、案例及讨论部分占10%。C模式简单版的课程主要针对非专业学生开设,课时较少,线下授课主要以讨论答疑为主,因此采用考查形式进行考核,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报告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主要由网络平台视频观看、线下课程参与、考勤、作业完成组成,C模式简单版课程的平时成绩构成如下:网络平台作业完成占50%、网络平台视频观看占15%、课堂考勤占15%、案例及讨论部分占20%。通过差异化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各学习需求的同时,又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结语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高级动物生物化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科研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日渐迅速。近年来,研究生队伍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及相关教师关注的重点。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相关畜牧、兽医、水产、食品等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的教学实际,以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教学导向,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课程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教学思路和方法以及突破的教学难题等方面进行了整体介绍。

1课程性质及地位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是相关涉农高校、师范院校及综合性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养殖、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对本科基础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提高和深入,又是研究生学好分子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学、分子病毒学等课程的前期基础[1-2]。该课程的学习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其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天津农学院在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从那时起就开始为“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与营养学”“水产养殖”和“渔业资源”等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至今已有11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每届20多名研究生,到现在的每届60多名研究生,高级动物生物化学作为这些专业的核心学位课程,在天津农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多年的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逐步完善了教学内容体系,数年前课程组教师编印《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讲义》(内部印刷),对本课程的教学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1年至今,课程组教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课程相关教学工作,期间进一步编制完善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有关材料,制作了高级动物生物化学的多媒体课件,形成了适应新时期研究生教学要求的教学内容体系,大幅度调整和更新了相关教学内容,尤其是增加了高级动物生物化学学科前沿相关内容,教学形式也更加灵活,注重挖掘和锻炼研究生自身的科研潜力等。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及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课程组教师在调研国内同类高校教师有关高级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设置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并综合考虑课程的“逻辑性、系统性、前沿性、创新性、兴趣性”的五性要求,提出了天津农学院高级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四大模块,即机体代谢的联系和调节模块、组学模块、生物化学核心实验技术理论模块和生物化学学科前沿进展模块,以便更好地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旨在为培养具有扎实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2.1机体代谢的联系和调节。模块动物的健康生长取决于机体代谢的有条不紊,进一步加深对动物机体代谢联系和调节机理的理解和认识,对培养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课程专门设置了这一重要模块。该模块包括5个专题,即血液生物化学、肝脏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息传递。专题一“血液生物化学”重点介绍血液的基本成分与功能、血浆蛋白质、红细胞代谢、白细胞代谢、铁的代谢等;专题二“肝脏生物化学”重点介绍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生物转化作用、胆汁酸代谢、胆色素代谢与黄疸等;专题三“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重点介绍物质代谢的特点、代谢途径间的联系、物质代谢的调节网络等;专题四“基因表达调控”重点介绍基因表达概述、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等;专题五“细胞信息传递”重点介绍信息传递体系、信息传递途径、信息传递途径间的交互联系、信息传递网络、信息传递与疾病等。2.2组学模块。组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对揭示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有重要作用,因此课程设置组学模块以利于研究生追踪分子生物学理论前沿,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该模块包括4个专题,即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糖组学、人类基因组计划。专题一“蛋白质组学”重点介绍蛋白质组学概述、常规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应用等;专题二“基因组学”重点介绍基因、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等;专题三“糖组学”重点介绍糖组学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糖组学的研究策略、糖组学研究技术进展等;专题四“人类基因组计划”重点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解读生命的“天书”———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未来医学的重大影响、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伦理问题等。2.3生物化学核心实验技术理论模块。掌握扎实的相关实验技术是学好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基础,因此课程组教师在教学安排上专门设置了核心实验技术理论模块[3-4]。该模块包括5个专题,即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研究技术,高通量筛选概况,核酸提取及常见问题分析,PCR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Western-blot的问题与对策。专题一“功能基因组学主要研究技术”重点介绍生物芯片技术、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RNA干扰技术等;专题二“高通量筛选概况”重点介绍高通量筛选发展历程、定义、特点及组成、模型及其评价、常用检测方法及原理、中药筛选中的应用、部分仪器、相关分子生物学软件、我国研究概状及存在问题等;专题三“核酸提取及常见问题分析”重点介绍核酸提取及常见问题分析、原因分析及其对策,DNA提取方法,DNA提取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RNA提取方法,RNA提取过程等;专题四“PCR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重点介绍PCR技术简介,PCR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方案,提高PCR反应特异性的策略,以及RT-PCR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等;专题五“Western-blot的问题与对策”重点介绍Western-blot方法选择、检测系统比较、检测方法、影响Western-blot成功的要素、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等。2.4生物化学学科前沿进展模块。生物化学学科涉及面广,理论及实验特色均较明显,学科发展日新月异,课程设置该模块旨在通过查阅、讲解本学科最新的前沿文献,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自身科研潜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重点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开放性特点。课程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研究生上台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查阅、PPT制作、语言表达、提炼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等科研创新能力。该模块内容根据每年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变化,教师和研究生分别对有关前沿文献进行讲解交流。

3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形式改革

采取教师课堂讲授和研究生上台讲解相结合。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本科生教学重在知识传授,注重授课教师的课堂讲解,而研究生教学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思维、创新意识等综合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5]。因此,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改变以往以授课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由授课教师主讲课程的前3个模块(机体代谢的联系和调节模块、组学模块、生物化学核心实验技术理论模块),在第四模块(生物化学学科前沿进展模块)中采取教师主讲1篇或2篇最新的生物化学学科前沿文献,为研究生做示范,之后安排研究生上台讲解自己查阅的前沿文献。通过这种具体的课堂展示实践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思维。

4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组教师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多元评价模式。一改传统的“一锤定音”的考试方式,采用上课出勤情况、查阅文献的新颖程度及科学价值、PPT的制作水平、讲解文献的能力表现、回答师生提问的能力、提出科学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平时记录这些单项成绩,期末将这些单项成绩进行汇总统计,最后给出综合成绩。这种考核方式激发了研究生的主动学习潜能,锻炼了研究生的英文文献查询、阅读及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易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较早地找到自己的科研兴趣点,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改革

课程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模块教学内容的特点,参照参考文献[6-8]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式及策略来加强研究生对课程的学习及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以下5种教学思路和方法。5.1采用“案例教学法”,密切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及科研实际为调动研究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讲授有关模块专题时,课程组教师将学生学习的生化理论知识和研究生日常生活实际及将来可能开展的科研项目有机结合,加强研究生对高级动物生物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5]。如在讲授“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这一模块时,教师会将脂肪代谢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紧密联系,和研究生一起讨论交流分析,如“三高”发生的原因和生化机理是什么?“三高”发生和脂肪代谢有什么关系?日常体检中测定的血液指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高低与高血压的发生又有什么关系?肥胖人群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为降低“三高”的发生,在日常饮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这些有趣问题的交流探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积极思考的意识,提高了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5.2尝试将前沿高水平学术报告引进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堂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组教师积极邀请本市及国内外生物化学学科同行专家走进课堂,为研究生展示动物生物化学学科的前沿进展,让学生聆听到先进的学科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也学习优秀学者及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真正认识到科研的价值及意义,树立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的文化自信[3,9]。同时,这种专家学术报告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5.3引导研究生积极阅读国内外学科前沿文献查阅最新的专业学术文献,提炼科学问题,搜索最科学的试验研究技术,解决科学问题并撰写英文学术论文,这些都是研究生必备的学术能力[3]。根据多年高级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积累,课程组教师收集整理了上百篇生物化学方面的国际权威学术论文,相关专业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进行选阅,学生通过这些高水平英文学术论文的研读,既能增强其英文文献的阅读能力,弥补其在本科学习阶段专业英语学习的不足,又能开阔其科研视野,熟悉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为今后撰写英文论文打下基础。5.4注重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强化,塑造其科学精神在第四模块“生物化学学科前沿进展”中,特设“生物化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人与事”这一专题[3,5]。该专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近现代史上对生物化学学科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如获得生命科学领域、医学领域、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这些科学家的生平、重要科研经历、标志性科研成果、主要科学贡献等。通过对生物化学学科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增强了学生对学科重要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培养塑造了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科学精神。5.5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生物化学学科发展步伐也迅速加快,课程组教师及时将畜牧兽医理论及生产实践创新成果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内容中,每学年都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对教学课件不断修改完善,使课程教学效果逐年提升。

6课程教学改革解决的难题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7

论文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讲解一接受”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等新的课程需要有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承担着新课程改革的重任。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有经验的教师也感觉到: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因为提问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过程转换的“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重要“激活”因素。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都曾成功地使用调M来引导学生学习,并被发展成为今天启发创造原则的典范。1912年,美国学者史蒂文斯(R.Stevensa)第一次对教师提问做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普通学日的50%的时间。至此,美国的教育研究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诸多实验,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国内较少有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探讨,而在现行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提问,有些课甚至是“满堂问”。但是提问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水平是其教学理念和素质的体现,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本文力图对教师设问的一些技术模式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关于设问的功能

德加默(C.Deganno)主张,“提问得好即教得好”(toques-tionwelisteachwel)。因为交流与对话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教学交流与对话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何谓提问,即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引起学生回答反应的主要是“语言刺激”,当然“语言”不是唯一的刺激,还有其他的发问信号,如手势、面部表情等,其主要的目的则是激发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同时,提问还有其他功能,主要表现为:

(一)引起学习动机。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智力调控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如通过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等等。

(二)帮助学生学习。提问不能当做教师对学生的考问,而应该能帮助学生学习。如通过提问可以给学生提示重点内容,哪些知识是重要的,怎样掌握知识等;还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记忆品质的增长,同时通过提问还可以诊断学生学习的障碍以及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三)提问能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锻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及品质。提问应能唤起每个学生的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愿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创造良好的机会。

(四)提问有组织管理功能。通过提问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的秩序,使教学顺利进行。如教师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往往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五)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带人探索未知的境地,能够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捕捉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六)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问意味着教学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解脱出来,使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对话与合作中促使了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学中设问的意义在于追求学生的创造品质的养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提问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关于提问的功能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设问的水平模式及设问的技术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关于教师设问模式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部分课堂调查和分析可见,教师在设问时,往往重知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忽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教师的设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单向思考,较少关注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种较为科学的设问模式,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高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对教育目标作过较系统的分类,特别是他在认知领域的分类对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按照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顺序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6类: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与其相适应,也可以将教师的课堂设问分为6种水平,使每个水平的设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相适应。

(一)知识水平的设问即对事实性问题的设问,这类知识的设问是指要求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概念、方法、过程以及原理等,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先前学过的知识。这种设问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体,二是答案是惟一的。对于这类问题的设问教师最常用的关键词是“什么是,··…”、“谁·,·…”、“是什么”、“有什么”、“什么时候”、“哪里”、“写出”、“说出”等。知识水平的设问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老师好问好评,学生好答,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地使用这一水平的设问。教学中过多地使用这一水平的设问不但不会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如前不久上海静安区有一项有关调查,在一个初中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共提了98个问题,其中关于个别生词的解释就问了20多个问题:某个词在哪儿,念什么,第二个词在哪儿,念什么,你们还有没有不识的字,能看懂吗,此类问题占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以上时间。

(二)理解水平的设问即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比较、归纳所学的知识,从而把握知识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能比较和对照知识的异同,将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有“比较”、“说明”、“用自己的话叙述……”、“解释”等等。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水平的设问也较多。如:用自己的话叙述质量守恒定律或勾股定律;试比较many和much两词的不同用法等都属于这一水平的设问,这类问题的答案是考查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概念或定理的内涵。这一水平的设问考查的仍然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

(三)应用水平的设问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已经习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即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充实、丰富和检验,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概念教学、方法、原理教学等常用这一水平的设问。它常常要求学生正确分辨事实或物质结构的不同类型等。如物理或化学中的一些简单的计算等就属于这一水平的设问。这一水平的设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有:“运用……”、“应用……”、“举例……”、“分类”、“选择”等。如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计算一堆粮食的重量就属于这一水平的设问。这一级认知提问较前两种水平的设问而言,有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属于低级水平的设问,其答案仍然是固定的或者说是“惟一的”。

(四)分析水平的设问即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现成答案,属于较高级水平的设问。学生仅靠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完成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自己组织自己的思想,找出依据进行解释。这一级水平的设问要求学生进行的是较高级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分析知识的结构,弄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作出回答较为困难,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和鼓励学生作出回答。这一级水平常用的关键词有:“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等。如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对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因后果有较清楚地了解。现实课堂教学中,这一水平的设问教师较少涉及到。

(五)综合水平的设问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法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结构或是一种新的整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水平的设问能够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合讨论课教学或书面作业。一般而言综合水平设问的答案不止一个,可能有若干个,这也是它与应用水平的区别所在,应用水平的设问答案通常只有一个,往往弄清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推导出答案,而综合水平设问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而且答案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出人。其常用的关键词有:“如果……”、“假如··,一”、“根据”、“预测”等。如假如红军不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你推测会出现些什么情况,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等,都属于综合水平的设问。

(六)评价水平的设问这类水平的设问在于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对评价水平设问的回答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问前,必须先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评价的原则等。这一级水平的设问常用的关键词有:“判断”、“评价”、“证明”、“你认为……为什么,”、“你同意……为什么”、“你对·一有什么看法”等等。如你对实验室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有何看法,这一水平的设问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有独特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属于一种较高级的设问。

一般地,高级水平认知的设问更能激起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易于教师多用,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却恰恰偏爱低级水平的设问。设问中过多地关注学生记忆水平的思维活动,从理论上讲,这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习惯于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三、关于设问的技术

了解了课堂设问的模式和各级水平的问题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是不是高水平的问题就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这还有一个设问技术的问题。

关于设问的技术性问题,国外早就有人作过研究,如古德(T.L.Good)、布罗斐(J.E.Brophy)和韦伦(W.W.wilen)都对“设问的技术”作过研究,其中金滋莱特(R.Kinstratter)和韦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专为教师编制了一套实际有效的ICI方案,即改进课堂教学方案。这种方案注意到了各种教学技巧领域,包括设问的认知水平和表述,通过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人对现有课堂教学的观察,我认为掌握设问技术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了解设问的不同认知水平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提问内容一般是较重视前两类,即回忆描述性问题的设问,后几类设问较少。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在提问时最关心的是对事实的记忆,而对创造性问题,需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去创造的提问较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好提好答,答案是教材里现成的知识;同时对于创造性问题的准备、设计等要花大量的精力,且不易把握,不易考核。加上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设问的模式,往往提问一些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

(二)教师设问时应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述问题,避免含糊不清的问题。比如“中国与美国的区别何在,”“森林里有什么”等,使学生无从回答而受到不必要的挫折。

(三)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了解,善于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智力活动达到教学目标。避免缺乏明确目的的随便设问,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四)教师设问时应注意设计各种认知水平的问题,即问题要有层次性。各种水平的问题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为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提供较好的训练机会。

(五)设问应能够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能使大多数学生都参加到这种学习中来,这同时也需要教师机智的教学处理。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8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0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报告《〈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体育课能够帮助学生舒缓由于升学及家庭带来的身心压力,使学生身心愉悦。另外,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我,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磨练自身的意志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多关注一些体育杂志,如《中国学校体育》《当代体育科技》《环球体育市场》《教育与职业》等,将体育教学与时展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教学方法的学习,积极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此外,体育教师还应该与不同年级的授课教师开展调研、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共同讨论提升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教学方法,进而找到符合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国情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师与学生都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评价反馈活动,让学生突破自我,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二、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使课堂合理有序进行

预先做好课堂活动计划方案,能够保证体育课堂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限定、学生的兴趣方向、学校场地安排、体育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等,这样有助于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具体内容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设置课堂环节时,要以课堂为主,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心理特征等进行内容设计,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规范体育运动动作,掌握好理论讲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练习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依据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压力,设计一些能够舒缓身心压力的运动,为学生减压,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首先,体育委员整合队伍,集中四列横队,带领队伍做热身操,并进行辅助练习,包括:跨栏跑摆和原地双腿剪绞、跨栏坐姿模仿练习;其次,正式练习,进行摆腿及跨腿动作,练习起跑跨栏,完成全程三个跨栏练习。教师在教授时要示范两次,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专业运动员的跨栏动作,然后进行分组指导、纠错。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整体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因而,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作用,以学生的实际体能情况为出发点,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内容选择的依据。首先,在体育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以理论作为课堂基点,注重体育技能训练,使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增强感悟体验;其次,教师要尤为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中间环节,适当调整课堂结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最后,体育教师要学会利用时机,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准确的判断能力。例如:针对一些平时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体育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增强学生在运动训练中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使学生爱上体育。

四、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现阶段,在体育课复习阶段,通常采用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在进行新课讲授时,通常采用分解法、语言练习法、完整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在教授或者指导过程中,要保证示范动作的标准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进行思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时,要考虑以下方面:一要按照自身能力选择,切不可超越能力之外;二要依据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成长阶段、个性差异、认知水平、身体素质等;三要以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依据,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更容易接受。

五、结语

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体育教师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等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进而提升体育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为我国中学体育教育事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作者:李金泉 单位:梅县区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幼芬.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自我提升之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

高级课堂教学范文篇10

1.1构建第一平台——“1+3+X”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3+X”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问题,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一和问题二,于是课题组利用构建化学课堂以外平台来寻找突破口。

1.2构建第二平台——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课题组成员成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课程开发(2)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从校本课程的实施而言,化学校本课程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实施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课程活动形式,比如实验探究式、合作学习式、问题调研式。目前我校开发的第一期课程主要采取的是讲座形式。(3)化学校本课程反馈与修订第二平台的构建,对化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化学组各位教师承担了校本选修课程编写工作,并出版了校本教材《平顶山市一高校本选修课程—化学篇》。

1.3构建第三平台——成立化学社团辅助学科内探究

(1)课题组成员运用“1+3+X”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搭建社团平台“1”即计划案包括学生自编教材、实验报告、实践活动报告等“3”为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在社团平台中的意义:满足“三自”,活动自选——小组合作,社团交流——有效实验,科学探究“X”即变量化学社团平台的“X”,作为一个变量,活动形式多样、选题多样、活动对象不限、活动时间及地点灵活。(2)“1+3+X”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社团的操作性研究化学社团平台构建的可操作性流程顺序为①化学社团的搭建自发性搭建:“化学大爆炸社”管理式搭建:“分子吧”社团②章程建设:每个社团都有全面详尽的社团章程。③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社团的主要载体,它构成了每个社团的特色。学校应设立学生社团活动日,提供活动场所。针对化学社团而言,主要有趣味实验类、社团课程类、社会实践类、学科实验类、科学探究类等形式。④反思总结:针对每学期的社团活动,在学期末全体社员大会上进行反思总结,不足之处在新的章程中、新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2“三平台多元”化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及实施过程后的反思及对策

2.1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平台多元”化学教学模式为实现这一转变搭建了通道。以“1+3+X”高效化学课堂模式为主平台,校本课程实施和社团活动为辅助平台,三个平台相互渗透而又各有突破。主平台的构建是化学课堂教学更高效;第二辅助平台使课程开发更民主化并能有效激发教师开发和参与化学课程的热情;第三辅助平台能让教师很自然的过渡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且积极的合作者。

2.2学生角色的转变

“1+3+X”高效化学课堂模式为主平台确实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学生探究的需要、主动性的发挥迫切需要更大、更自由的空间,本校鼓励开展的社团活动,正好与学生需求相吻合。

3研究的成果

(1)课题引领科研工作,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截止目前,课题组成员有2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在部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此外,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的省、市级教学比赛中5人次获得二等奖以上。(2)集体教研成果明显,化学组各位教师承担了校本选修课程编写工作,并出版了校本教材《平顶山市一高校本选修课程—化学篇》。(3)化学社团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有两个化学学科类社团:“化学大爆炸社”和“分子吧”。“化学大爆炸社”2015年荣获平顶山市“优秀社团”称号。王金雨、冯溥鑫同学所做课题《平顶山市土寨沟垃圾填埋场调查纪要》在2016年获第三十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崔旭阳同学所做课题《中学生运动时间》在2017年获平顶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作者:王蓝蓝 单位: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6:11-14.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6-16.

[3]杨全清蔡淑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操作性研究》[B].平顶山: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