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26

大学社团总结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1

(一)年度工作回顾

一、以“三自教育”方针为宗旨,精简机构、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增强社团联合会的生命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1、整合资源、拓展职能,机构设置更加科学。

新学期社团联合会在校团委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本着“精简机构、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经过网络调研、集中讨论,最终制定了《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改革方案》,正式确立了五部室、四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将原宣传部、文讯部合并组建文宣部,全面负责社联、社团的宣传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改组成立了审核考评部和培训调研部,完善了社联对社团的监督、服务和培训体制;取消原有的五中心设置,将新校区78个学生社团按照理论科技、艺术爱好、实践服务和运动休闲四大门类重新归类,进一步明确了社团性质,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和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副秘书长直接兼任重要部门的第一负责人的制度也有利于准确掌握和反馈社团工作信息,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2、理论学习、培训激励,干部队伍更加成熟。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强化学生组织的内部建设,社团联合会全体成员以及新校区74个社团主要负责同学参加了由校团委主办的学生干部理论培训班。通过聆听团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长期从事社团工作的学生干部的讲座,通过社联学生干部论坛的交流互动,使广大07、08级学生干部逐渐理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坚定了在社联服务好、管理好社团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3、加强管理、合理定位,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立足新学期社联工作和发展现状,为更加有效地服务社团工作,引导社团良性发展,社团联合会在本学期继续推进和完善内部建设月工作,并先后提出了以“学习”、“思考”、“执行”、“总结”为主题的内部建设周,做到周周有主题、有落实、有总结。各部(室、中心)依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了部门工作机制。其中包括:规范日常值班制度,制定办公室工作手册,建立值周副部长制度,安排各部(室、中心)08级委员列团扩大会议,学习兄弟部门成功的工作经验。建立全面的财务制度和社团工作活动考评制度,对社联、社团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健全社团年度评优细则,为校级、省级和部级优秀社团申报提供参考依据。推进社联、社团相关部门部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并完善社团通讯员制度,倡导并实施社联人进社团、社团人进社联的制度,从而促进社联、社团工作的良性互动。此外,对于社联网络信息平台也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和更新。通过以上措施,初步实现了社联、社团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同时使社联学生干部熟悉了内部工作的开展方法,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团工作动态。

二、以“两个服务”要求为目标,举办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社团的知名度、凝聚力和影响力。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稳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熟成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社团联合会长期坚持社团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协调、组织新校区学生社团开展了郑州大学2010-2010学年社团招新工作、社团文化周末广场、社团理事会全体会议、“阳光体育之球迷嘉年华”、社团精品活动展评大赛、社团板报大赛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和大型活动,将亭云长廊、泊月长廊打造为社团文化活动的长期阵地,并通过网络、广播、海报、条幅、展板等多种渠道对社团活动进行广泛有力的宣传,切实提升了社团活动在广大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同时,培训调研部同期展开的社团活动调研工作也为社联更好的指导社团工作、把握社团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活动举办形式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以“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指南,走出校园,发挥社团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团的发展需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作为高校学生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社团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学生走向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桥梁。随着社团规模日益扩大、组织机构日益健全、社团活动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社团开始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在服务社会基础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广大同学也通过参与社团实践活动,经受了历练,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找到了步入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契合点。

今年7月,思源之家、青春红十字协会、农乡建设研究会等社团纷纷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甘肃、贵州以及省内贫困地区开展支农、支教、医疗服务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思源之家组织的赴贵州社会服务队被贵州团省委授予“优秀志愿者宣传服务队”荣誉称号。环保协会参与绿色长征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和企业调研并徒步72公里在黄河沿岸宣讲环保知识,同时积极撰写长征日记和调研报告、拍摄dv和大量图片资料,为传播环保理念积累了第一手材料。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微笑北京绿色长征”2010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环保接力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校被授予绿色长征优秀组织高校奖,同时荣获优秀dv及活动图片评比一等奖。在提交的绿色长征活动作品中,我校获得论文类一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日记类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一篇,绿色长征优秀图片奖图片两张。我校绿色长征活动因组织得力、成果丰硕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社团自身也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其凝聚人、教育人的功能。

(二)工作展望

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学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日益完善、管理体系、财务制度日渐成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社团工作、社团活动也朝着“精品化”、“规范化”、“阵地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亟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社联内部的组织、管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团的工作延续、内涵建设引导不足,对于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团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不够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管理社团工作、服务社团发展的学生组织,社团联合会应重视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服务学生社团,明确社联的核心工作是社团发展,社团是社联存在的基础,要在工作中为社团争取资源,搭建平台。

一、立足社团发展现状,把握四个发展方向。

1、服务化发展

自新校区建立伊始,社团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的学生社团呈现出广泛的群众性、种类的多样性、示范的群体性等特点的同时也暴露出结构松散性大、会员流动性大、发展不均衡等不足,因此社团联合会要坚持社联人深入联系社团的原则,整合资源,扩展社联各部门服务社团发展的外延职能,社联干部要深入社团开展“对口服务”,建立和完善社联、社团人才交流体制,吸纳优秀的社团干部充实社联的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促进社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2、品牌化发展

下阶段,要继续推进社团品牌化战略,进一步优化社团结构,大力扶持理论科技类社团,热情鼓励艺术爱好类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类社团,正确引导运动休闲类社团,同时重点扶持与国家发展以及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社团,加大对明星社团和品牌活动的扶持力度。力争建设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结构合理的学生社团,形成示范效应,实现更多社团进入省优乃至全国百强社团的行列。

3、规范化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社联、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章程在工作中的作用,使日常办公、社团活动日趋成熟和规范化。要继续推进社联的组织健全、日常工作固定化,活动流程化,使社团工作实现文字化、数字化,并能够自主整合相关资源。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团干部培训、激励、传承体制以及社团民主考核、奖惩机制,实现社联对社团“监督---执行---反馈”完整循环的运作模式,让社联和社团工作得到学校和同学的认可。

4、集中化发展

作为社团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社团联合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整体活动的优势。要积极寻求社团活动的契合点,大力推进社团联合组织各级各类文体活动,最大限度的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克服单一社团活动规模小、影响小、收效少的弊端,推动社团的整体发展。

二、关注社团发展趋势,加强三个基础建设。

1、思想建设

团十六大着力强调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作为青年自组织,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阵地,社团团建工作势在必行。下阶段我们要大力推进团组织的“组织覆盖”,引导和鼓励社团建立团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形象化,具体化,为社团会员的成长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2

200*年10月16日

二、活动地点

文科楼320教室

三、活动主题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四、前期筹备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材料组(李文婷)

1、油印《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财务、赞助管理办法》45份;

油印《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社团刊物管理办法》15份;

2、起草打印主持词,03——05年社团工作总结和05年——06学年工作计划;起草04——05学年度学生社团先进个人评奖说明;

3、打印专业学术类学生社团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和王定玺在大学生论坛上的发言稿。

(二)联络组(杨乐宁)

1、收注册表、制活动统计表、学生社团负责人通讯录;

2、统计社团党员、团员人数;

3、统计社团成立时间和章程简介(宗旨)、(或收先前的许可证复印件)为更换社团许可证做准备;

4、通知与会时间和获奖人;

5、联系社团活动团支部建设汇报单位(时事学社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总结单位(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会务组(朱涛)

1、收集获奖人名单、打印证书;

2、准备会场教室,桌布(与秘书处联系)、花盆、座签、笔纸;

3、打印更换许可证;

4、联系广播站和电视台、照相人员;

五、活动实施

(一)会务组

1、布置场地(黑板);预计与会人数;

2、作会议记录和照相;

(二)联络组

1、活动前负责人签到;

2、引导与会人员按预定安排就座;

(三)材料组

1、发放各类资料(专业学术类社团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和王定玺发言稿以及刊物管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理办法)

2、发放纸笔;

3、摆放证书;

(四)主持工作

1、支持人宣布会议开始;

2、陈小娟代表社团管理部作03——05年工作总结和05——06学年工作计划;

3、学生社团05——07年工作规划;

4、宣读表彰04——05学年度学生社团先进个人的决定;

5、颁奖;

7、更换社团许可证;

8、为新成立社团口才与演讲协会颁发成立许可证书;

9、社团负责人工作建议;

10(休会10分钟);

11、负责人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1).学习《天水师范学院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办法》

2).社团活动团支部建设汇报(时事学社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总结(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总结

1、全体新成员写工作总结、宣传组写团讯;

2、与社团负责人合影留念;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3

1.1构建第一平台——“1+3+X”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1+3+X”高效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问题,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一和问题二,于是课题组利用构建化学课堂以外平台来寻找突破口。

1.2构建第二平台——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课题组成员成立化学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课程开发(2)化学校本课程的实施从校本课程的实施而言,化学校本课程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实施的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课程活动形式,比如实验探究式、合作学习式、问题调研式。目前我校开发的第一期课程主要采取的是讲座形式。(3)化学校本课程反馈与修订第二平台的构建,对化学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有很大促进作用,化学组各位教师承担了校本选修课程编写工作,并出版了校本教材《平顶山市一高校本选修课程—化学篇》。

1.3构建第三平台——成立化学社团辅助学科内探究

(1)课题组成员运用“1+3+X”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搭建社团平台“1”即计划案包括学生自编教材、实验报告、实践活动报告等“3”为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在社团平台中的意义:满足“三自”,活动自选——小组合作,社团交流——有效实验,科学探究“X”即变量化学社团平台的“X”,作为一个变量,活动形式多样、选题多样、活动对象不限、活动时间及地点灵活。(2)“1+3+X”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社团的操作性研究化学社团平台构建的可操作性流程顺序为①化学社团的搭建自发性搭建:“化学大爆炸社”管理式搭建:“分子吧”社团②章程建设:每个社团都有全面详尽的社团章程。③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社团的主要载体,它构成了每个社团的特色。学校应设立学生社团活动日,提供活动场所。针对化学社团而言,主要有趣味实验类、社团课程类、社会实践类、学科实验类、科学探究类等形式。④反思总结:针对每学期的社团活动,在学期末全体社员大会上进行反思总结,不足之处在新的章程中、新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2“三平台多元”化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及实施过程后的反思及对策

2.1教师角色的转变

“三平台多元”化学教学模式为实现这一转变搭建了通道。以“1+3+X”高效化学课堂模式为主平台,校本课程实施和社团活动为辅助平台,三个平台相互渗透而又各有突破。主平台的构建是化学课堂教学更高效;第二辅助平台使课程开发更民主化并能有效激发教师开发和参与化学课程的热情;第三辅助平台能让教师很自然的过渡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平等且积极的合作者。

2.2学生角色的转变

“1+3+X”高效化学课堂模式为主平台确实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学生探究的需要、主动性的发挥迫切需要更大、更自由的空间,本校鼓励开展的社团活动,正好与学生需求相吻合。

3研究的成果

(1)课题引领科研工作,科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截止目前,课题组成员有2项省市级课题结题,在部级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此外,课题组成员在近两年的省、市级教学比赛中5人次获得二等奖以上。(2)集体教研成果明显,化学组各位教师承担了校本选修课程编写工作,并出版了校本教材《平顶山市一高校本选修课程—化学篇》。(3)化学社团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有两个化学学科类社团:“化学大爆炸社”和“分子吧”。“化学大爆炸社”2015年荣获平顶山市“优秀社团”称号。王金雨、冯溥鑫同学所做课题《平顶山市土寨沟垃圾填埋场调查纪要》在2016年获第三十届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崔旭阳同学所做课题《中学生运动时间》在2017年获平顶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作者:王蓝蓝 单位: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化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06:11-14.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6-16.

[3]杨全清蔡淑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操作性研究》[B].平顶山: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12.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4

一、招新

(一)前期宣传

1、分派人员到新生宿舍宣传

时间:10.8~10.11

2、分组到各食堂门口设点宣传

时间:10.15中午

目标:使新生了解新流杂志及杂志社,登记其意向部门

(二)面试

1、准备:部门召开例会,确定面试人员安排,准备面试题目

2、时间:10.17~10.18下午

3、地点:19403

4目标:挑选有才能的人入社,为文学社注入新鲜血液

二、日常工作

(一)《新流团刊》稿件提供

(二)《新流文学刊》的出版

1、稿件收集

由采编组负责收集整理稿件,稿件主要由文学社内部提供,社员定期交稿

2、审稿

采编组负责审稿,搜集较好稿件

3、排版

由排版组负责制作封面及内部排版,活动组负责其中各版块的制作

4、出版

外联组负责拉赞助及杂志的出版工作

5、发行

活动组及新流发行部协助发行

三、活动

(一)联谊活动

1、主题:文学社与计算机协会联谊活动

2、时间:十一月中下旬

3、地点:大学生第二活动中心

4、目的:促进两社及新社员间交流了解,互相熟识,增进感情,加强社团凝聚力及团结合作

5、分工:外联组负责拉赞助

活动组负责活动策划及节目安排

采编组及排版组负责策划节目,采购,拍照及后期制作

6、流程:社团分出节目

穿插趣味游戏

经验交流

7、经费预算:200元

8、总结及写通讯稿

(二)交流活动

1、主题:新流文学社与常州各大高校文学社举办文学交流会

2、时间:十二月中下旬

3.、地点:技术师范学院

4、目的:丰富校园生活,扩大新流文学社影响力,通过与校外其他文学类的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来提高社团会员的文学素养和交际表达能力,并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与合作伙伴建立友好关系。

5、宣传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5

在文学社组织制度建设

1、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继承了以往优良的制度建设,并在大家集思广益下,秉着“以会员为主”理念,增设了“会员分管制度”,——即每个理事负责联系沟通几名会员,成为一个会员小组,定期交流,经过实践的证明,整个湖畔的气氛更加融洽,会员与理事的关系较往届有了更加密切的进步,真正做到“以文会友,与友论文”!

2、同时我们还形成了“干部问责制度”,即会员,理事定期反映上级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此我们理事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及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改观!

这些新制度,09年才开始尝试,虽然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在进一步的优化之中。相信经过改良,会使湖畔文学社更加健全!

3、在理事机构的凝聚力建设方面,我们全体理事积极参加拓展运动;还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出游,以及适当的娱乐活动,在此中,不仅提高了凝聚力,还提高了战斗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理事机构的精神面貌!

4、按时参加社团部组织的各种会议,按时签到,以及定期开展例会。及时上交活动总结,财务总结,以及做好保护公共财产的工作,根据社团部规章行事。

在举办活动方面

1、我们依照前一年制订好的计划,本着我们提高会员写作能力与口才的理念,针对会员的学习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富有文学韵味的特色活动,写作比赛,创作心得交流,定期定时举行征文活动,切合学校工作热点,并提高会员的写作动手能力等等,都力图展现我们的湖人文学风采。并且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文学氛围,从而真正的秉承了“文学为人学”的信念,这也得到了广大会员的认可。

立校内外的合作关系方面

1本学年以来,湖畔文学社在校团委社团部,以及各指导老师的殷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深刻领会文学社的宗旨,不仅秉承了以往的优良工作思路和方式,还在新的环境下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在响应校团委“培养应用型人才”上,积极做了活动调整。

年,对于湖畔来说,绝对不是平凡的一年,因为迄今为止,湖畔,已经走过了三十年春秋,在这一年里,从09年新生入学前的招生工作准备,到招生工作的进行,到选拔新理事,这些,让我们这些老理事,重新认识湖畔;也让我们的新成员,开始融入这个家庭!招生时的辛苦,我们仍然历历在目,但回想起来,我们却甘之如饴!然而,这个让人激动,并值得纪念的年岁,我们湖人,结结实实的在坎坷中成长了许多。

现将-学年度湖畔文学社的工作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纳新以及选拔理事方面

年月的招生工作,湖畔在遵循社团规章前提下,以及湖畔理事的深入新生群宣传湖畔,我们新纳入了139名文学爱好者成为我们的新会员,比去年约增长了40%。并在这一批文学新生军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出了25名优秀的理事,组成新一届的理事机构。

二、在文学社组织制度建设

1、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继承了以往优良的制度建设,并在大家集思广益下,秉着“以会员为主”理念,增设了“会员分管制度”,——即每个理事负责联系沟通几名会员,成为一个会员小组,定期交流,经过实践的证明,整个湖畔的气氛更加融洽,会员与理事的关系较往届有了更加密切的进步,真正做到“以文会友,与友论文”!

2、同时我们还形成了“干部问责制度”,即会员,理事定期反映上级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此我们理事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及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改观!

这些新制度,年才开始尝试,虽然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在进一步的优化之中。相信经过改良,会使湖畔文学社更加健全!

3、在理事机构的凝聚力建设方面,我们全体理事积极参加拓展运动;还组织了多次交流活动,出游,以及适当的娱乐活动,在此中,不仅提高了凝聚力,还提高了战斗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理事机构的精神面貌!

4、按时参加社团部组织的各种会议,按时签到,以及定期开展例会。及时上交活动总结,财务总结,以及做好保护公共财产的工作,根据社团部规章行事。

三、在举办活动方面

1、我们依照前一年制订好的计划,本着我们提高会员写作能力与口才的理念,针对会员的学习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富有文学韵味的特色活动——公文讲座,辩论技巧讲座与教授,湖畔内部辩论赛,出游采风,写作比赛,创作心得交流,定期定时举行征文活动,切合学校工作热点,并提高会员的写作动手能力等等,都力图展现我们的湖人文学风采。并且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文学氛围,从而真正的秉承了“文学为人学”的信念,这也得到了广大会员的认可。

2.、围绕“纪念三十年”为主题,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创作交流,创作大赛,三十年晚会,以及展廊。大大提高的湖畔文学社的知名度,从而提高一定的影响力。

3、在活动的举办上,我们不仅注重吸取经验,在办好以往活动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创办了一个新的品牌活动——第一节校园文学创作大赛,并与文学院《中文学子》合作,累计共有超过500位的同学报名参加,获奖作品经文学院老师评析,获得嘉奖。

4、积极配合社团部的工作,在年五月份的文化艺术巡礼活动上,我们积极参与,响应校团委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与其他邓协,演协,法学社共同承办了“第六届社团杯大学生辩论赛”,得到所有社团的积极响应。

5、组织会员参加校社团部组织举办,以及院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活跃了氛围,以及获得近一百个奖项。(详情获奖情况)

四、在建立校内外的合作关系方面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新特点;管理难点;措施

一、引言

(一)提出研究的问题

学生社团是高校在校学生依照法律,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范围的学生组织。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数量多,学科覆盖面宽,而且学生参与也十分活跃。高校学生社团的本质是求索知识、开展研究、融合文化、拓展素质。当今大学高校社团各型各样,甚至出现十分专业的社团。对此如何把握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脉搏,拓展其发展空间,分析当前社团出现的新特点和管理上的难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的背景

在大学产生之初,学生的学习便以社团的形式出现,可以说,社团随着大学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园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青年大学生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在参加正式群体活动之余,自发地结成了各类社团,开展各类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当今到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课堂教育的积极延伸、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学生所学所长、增长学生知识才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由于当前高校社团出现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社团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管理上的难点,本课题着重研究这两方面,以致于对各大高校社团提供一些建议。

(四)研究的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高校学生社团是经过学校批准的由本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对开展了一系列集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学术性于一体的活动,增强校园科研学术氛围,构建校园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使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就有机会去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发挥个性,培养个人能力。为大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高校社团加强社团管理,是促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朝健康、文明、向上的方向发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素质中的强大作用。

二、研究过程

(一)高校社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1、学生社团的规模状况

经过对全国5所高校的抽样问卷调查,近年来学生社团以较快的速度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在调查的5所高校中,共有学生社团360个,参加社团学生总数34889人,占所调查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数(57008人)的61.2%。在大学期间,有78%以上的大学生曾先后参加过学生社团。(见表一)

表一:社团规模情况

规模(人)数量(个)比例(%)

大于100030.8

500—100061.6

300—50082.3

100—30010930.4

50—10011632.3

50人以下11832.6

总计360100

2、学生社团的组成状况

从学生社团成员的组成来看,因为只有部分高校社团有研究生,所以参加社团的以本科生居多,占89%。按本科生年级组成来看,社团成员以一、二年级的学生居多,占参加社团本科生人数的90.3%,三、四年级的成员仅占9.7%。(见表二)

表二:社团成员的年级组成情况

组成人数(人)占全部成员比例(%)

一年级1956263.0

二年级667621.5

三年级380412.25

四年级10093.25

31051100

3、学生社团的类别状况

根据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状况,学生社团大致可以分为八种类型: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社会实践类、文娱体育类、就业创业类、公益服务类、网络(虚拟)社团类和其他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文娱体育类社团,共有153个,占42.4%。这说明文娱体育类社团仍然是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主要类型。(见表三)

表三:高校学生社团类别状况表

社团类别数量(个)占社团总数比例(%)

理论学习类308.3

学术科技类5816.2

社会实践类339.3

文娱体育类15342.4

就业创业类205.5

公益服务类3810.6

网络(虚拟)类133.5

其他类154.2

合计360100

(二)不同类型高校社团在学生管理和成长的功能和作用

学生社团是指高校中由学生自发组织、自行活动,由团委进行领导、监督、协调和服务的社会团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每所高校都有学生社团四五十个,60%以上的在校学生属于一个或几个社团,而9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由社团举办的某种活动。综观全国高校,学生社团总数没有确切的统计,但学生社团的范围基本包括以下八种:文化型,娱乐型、体育型、专业型、研究型、实践型、新闻型和服务型社团。也有把社团类型作三种划分:文学协写作类、文体艺术类和专业学术类。学生社团通过自身的活动,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学术科研促进功能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其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学术研究。早期的大学生社团基本上依托于学校的专业力量,属于学术科研型。它们通常依托学校的强势专业,起普及知识、兴趣引导、辅助科学研究的功能,其会员对象主要是对学术科研有强烈兴趣的年轻学子。

以苏州大学医学院系为例,早期的校园协会主要有:心理卫生协会、皮纹学一美容学协会、传统医学协会、抗癌协会等,这些与医学知识普及、科学研究、健康心理咨询等密切相关的学术性团体都围绕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质。北京大学的光电信息学会、宗教哲学研究会、法学社都具有这样的性质。

这些学术科研社团通过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适应未来职业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对在学生中形成热爱科学文化、培养专业兴趣、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

不仅如此,社团还能拓宽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方式。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兼具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正是社团的长处所在。在社团活动中,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可以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可以优势互补,理工科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人际交往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科学生可以参加如“计算机与网络协会”、“科创社团”等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社团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在学生品德养成、激发学生爱国奉献、升华其思想境界方面具有了承载功能,体现了它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意义,是培养品质优秀的国家建设生力军的“第二课堂”。

传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由于多种原因,说教的特点鲜明。学生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接受者,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社团填补了当前课堂德育的“盲区”和“空白点”。通过社团活动,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己动手等方式增强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健全的性格。

学生社团数量多、种类全,许多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成员来源广,辐射面广。加之社团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吸引了社团成员,同时吸引了更多的非社团成员。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学生德育的舞台和载体。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尝试利用社团开展德育,确保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拥有会员3000多人,不仅在本校发展会员,而且向在京其他高校发展,其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大。

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它通过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等活动,把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双向互动、服务社会具体实践,使学生在了解国情、选择人生道路、认识自己历史责任的基础上,把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其内容健康、道德规范、崇尚文明、强调集体观念,涵盖了思想教育的本质目标。当然,这种思想教育相对于正式群体活动具有明确的教育灌输性和导向性而言,更多地体现于学生的自我教育的需求,其形式学生更乐意接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社团开展各类活动回报社会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探索。如清华大学博士生团联合北大、社科院、国家民政部发起了“百名博士百村行”,北大青年志愿者总队组织学生为第21届大运会提供志愿服务等,展示了大学生奉献社会的风采。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精神财富的源头之一,它所倡导的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体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开拓精神等,丰富了学生德育养成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为该项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舞台。

3、心理发展与辅导功能

青年人情绪不稳定,青年期是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大学生和其他青年一样,具有青年期的心理特征;同时面临青年期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就业、经济、恋爱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自我期望不时受到各种因素阻挠,自身生理渐趋成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各高等院校都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干预,但是这种干预的覆盖面远不如社团,而且主要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往往容易错过最好的干预期。而社团能对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的自我帮助,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社团是以兴趣和爱好为基础的群众性组织,其成员志趣爱好差不多,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容易在组织内找到知己和倾诉对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苦恼、焦虑、不满、困惑、压抑发泄出来,进而得到其他成员的鼓励、安慰和帮助,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矛盾和思想冲突。

②校园社团是一种管理相对松散的团体,不断吐故纳新是其特点,成员间无固定交往模式、无利益的冲突,心理压力相对缓和。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个体更容易在群体中受到接纳和帮助。尤其是常常游离于班级之外的学生,在社团环境中更易到归宿感。社团活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人对群体的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体现了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思想,即在基本需要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最需要的就是爱、归属感和自我实现。

③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与人生履历不同、年龄相同的同辈交往,接受同辈帮助、了解和分享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反思修正自己的行为和观念,成为自助者,同时成为他人的帮助者。可见,通过集体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忍让、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格,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并随着社团成员的更迭而将这种精神和理念传递下去。马卡连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提出了“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著名教育原则。他强调的集体作用在这里得到证明。

4、体育健身功能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具有相同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建立的体育团体。体育社团类型庞杂,根据对北京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的调查,体育社团如各类球协、泳协、武协、舞美协会、登山协会、轮滑协会、定向越野协会等;大学社团也具有地域性,北方的高校还有冰协。

体育活动是展现大学生健康向上和青春活力的重要窗口,因而学生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在各类社团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育社团是以广大学生为主体,以健身和康乐为目标的大众体育形式。通过体育运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有效地释放学习和成长的心理压力,充分体现了“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当代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这都有利于更加圆满地实现当代教育的育人目标。

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体育社团的直接作用是通过体育运动,宣传和展示强身健体的理念和实践。“积极运动,健康工作”成为大学教育的共识。其次,体育社团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极大地发扬了体育对人的教育和培训功能,是对现行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力补充。尤其在大学体育教育弱化的形势下,体育社团是大学体育教育有效而积极的补充,成为校园文化的不可缺少的补充。最后,各高校体育社团还代表学校积极参加对外交流和竞技体育活动,相当的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磨练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体现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也给学生开拓了一个接触社会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全民办体育的体制下,通过体育社团积极探索体教结合,也能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体制的转型。

5、职业导向功能

学生社团发挥着就业导向器和预备站的功能。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解决学生就业压力的过程中,许多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学生职业生涯促进协会。职协围绕育人的宗旨,以就业指导与服务为核心,首先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包括知识素质、技能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团队素质、信仰素质、人文素质等。其中部分非课堂教育的素质则通过社团开展培养,进而完善和提升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职协还通过多个国际性学生组织和兄弟院校的社团建立了联系,举办了国际青年成就组织工作坊、就业指导讲座、职场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开设免费课程、举办校友论坛、进行模拟面试、安排企业参观、进行“在校大学生职业意向调查”等内容。

以经验指导实践,在调查中发现问题,是职协的主要工作方法。除配有专职就业干部担任指导教师外,还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做讲座、杰出校友回校交流、各种职业应聘模拟等活动,指导学生就业。同时,根据对学生就业进行的实时调查和及时的跟踪与反馈,为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需求、职业规划提供真实的数据,为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搭建平台。

(三)新形势下高校社团发展新特点(趋势)及形成原因

1、向规模化和整体化发展

形成原因(主观):高校学生社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整合全体目标,形成目标合力,社团内部具有相同兴趣爱好、共同兴趣爱好的个体之间存在一种客观的亲和力,社团成员能够团结一致,努力进取,产生健康向上的群体意思,迸发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社团的凝聚力。

形成原因(客观):学生社团数量与类型增多;学科覆盖面广泛;社团成员广泛;社团功能逐渐成熟;向规模化和整体化方向发展。

2、范围和领域向专业性、多样性、科技型方向发展

形成原因(主观):社团成员集思广益,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活动内容日趋丰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化发展。社团在社团成员的努力下逐渐由“个体户”转化为“横向面”,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联合型”转变,实现社团之间跨系、跨校、甚至跨地域方向发展。使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识交流沟通网络。

形成原因(客观):社团涉猎的范围和领域得到拓宽,分工越来越细,涵盖了高校大多数专业。如:文、理、工、医、农等所有学科门类,专业性质浓厚,能满足大学生某一特殊方面的要求,又能实现智能互补和素质互补,同时综合类社团和科举社团逐渐增多,高校中各类学术研究学会、科技协会和科技创业团队广泛兴起,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型。

3、逐渐向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

形成原因:在当今社会就业能力日趋苦难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压力繁重,而社团恰恰能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培训的机会。由于社团也具有学术交流、社会经验交流等内涵,一些社团逐渐由当初的以“兴趣办社”转换到以“社会交流”为主的专业型社团。通过专业社团的训练,专业社团依据社会需求进行活动调整,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使学生接受到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专业以外其他方面的学习与熏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四)社团新的管理难点对策建议

难点:

1、大学生对科技创新与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关系缺乏理性认识,参与热情逐年降温,没有持之以恒。

2、学生社团的活动规律不够正常,制度缺乏和管理不善,成员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

3、社团彼此之间基本上没有横向联系,仅仅停留在学校组织的少数大型活动层面上,造成社团活动不够稳定,缺乏持久生命力。

建议:

1、加强社团内部管理

首先,应确定一个合理的、大家都认同的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将会遇上这样那样实际的问题与困难,作为社团干部应该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解决问题。

其次,要有一支精干高素质学生干部的队伍,能够让社团各部门及社团保持较高的思想斗志,形成共同的理念,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规范社团活动,制定社团制度

首先,做好社团发展宏观规划。从整体上去把握社团的活动。召开各社团座谈会,总结各社团成果与缺陷,提出整改意见,制定本学期全校各社团活动计划。且统筹协调各社团活动,督促社团开展符合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其次,制定社团制度。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作为社团,一个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就必须从制度入手,确立制度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如制定适合自身社团发展的《社团管理条例》。如果没有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去规范、约束它,那么社团必将是一盘散沙,失去其生命力和战斗力。

3、树立品牌意识、提供专业服务

社团的活力体现在活动上,社团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的功能也只有通过社团活动来体现。社团活动需要精心细致的准备,干一件,成一件,好一件,力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开拓创新精神,找方子,出点子,寻求适合自己的好路子,创出品牌活动、品牌刊物、专业人才。

(五)社团案例分析

1、复旦大学:生命学社

该学社成立于1989年,其宗旨是“了解生命、热爱生命、关心生命”。现有社员800余人,分布在全校26个院系。

学社组织开展DISCOVERY生命剧院、实验DIY、珍贵动物标本展、纪念DNA发现50周年、拯救中国虎环保知识宣传、WCS绿色社团辩论赛、珍贵野生动物图片展等活动。创办了每月一期社刊,建立了学社网站。学社的“青草丹心青海行”青海湖地区生态状况调查获得上海市优秀暑期实践项目;前社长李辉、社员林凌、杨宁宁分别在“挑战杯”中获全国一等奖、全国特等奖、特等奖的佳绩;2000年、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明星社团;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社团。

2、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

1995年,清华大学几十个党课学习小组和求是学会联合发起成立了该协会。魏巍为协会题词:我们的旗帜是共产主义!协会在全校28个院系设立分会,形成了总会-分会-党课学习小组的基本组织框架,现有会员4000余人,是全校最大的学生协会。

1998年、2001年至2004年,协会成功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四届“求索杯”理论知识竞赛;2004年8月,协会部分成员到四川广安社会实践;在团市委支持下,协会与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党委建立了合作关系。

3、北京大学:爱心社

1993年11月23日,由17个扫雪的同学发起成立该社,社员以年轻人的热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一点一滴地奉献爱心,实践着“奉献爱心、呼唤爱心、自我教育”的宗旨。社员遍布北大各个院系,现有社员500多人。

1996年,爱心社入选、团中央组织的“杰出志愿者(团队)”报告团,参加了全国的巡回讲演。2003年被评为、团中央“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及北京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通过3个社团的介绍,我们可以对比分析出这些社团获得成功具备以下特点:专业、理论性强;符合当今大学生思想;具备社会实践性。

三、研究结果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高校社团管理存在以下四个特点:

(一)社团组建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可以看出:大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参与业余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联合志同道合的同学,自主组建培养能力和展示才能的社团。因此,大部分学生社团是由共同的爱好者自发、自愿创立的,社团负责人自愿承担社团的发起和组建工作,其成员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自愿参加社团活动。

(二)社团群体目标的趋同性和整合性

可以看出:参加同一社团的学生,总是在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方面具有许多一致性的地方,或者说是志同道合,彼此能从相互交往和共同相处中受益,这种一致性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能够不断吸纳有共同志趣的学生,保证社团健康持续发展。个体参与活动的目标在总体趋势上具有共同性、一致性,这种个体目标在聚合的同时,再通过社团成员经常的聚会、交流,更容易形成“共同语言”、逐渐地走向整合、统一,形成自己社团统一的群体目标走向,这为学生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准备了条件。

(三)社团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首先,社团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是娱乐型,也可以是学术性,相对以前的讲座、研讨、座谈会、交流会等单一的形式有了不少的创新。其次,社团实现了向“外向型”、“联合型”的转变,部分社团之间实现了跨系、跨校乃至跨地区的联系,加紧了与社会的联系;第三,社团成员结构打破了院系、专业和年级的界限,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纵横交错的学识交流沟通网络。

(四)社团人员的群众性和专业性。

学生社团能广泛吸引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学生中拥有极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广泛的群众基础造就了社团逐渐向专业化、社会化发展,为广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四、结论

针对以上研究内容,为广大高校社团管理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方案,但本研究由于研究路线(如杂志、索引)资源匮乏,早成某些地方存在瑕疵,不能发挥最好的研究成果,望见谅。本研究报告对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意见为:1、社团向外(社会)发展改如何管理;2、专业社团对即将毕业后进行就业、创业的学子该如何规范指导;3、边缘社团(如酒文化社、游戏社)如何让在校师生明白边缘社团并非是“非主流”社团。

参考资料

[1]李晖萧思健刘晔:《复旦大学学生社团团建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复旦教育》2000第四期

[2]李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议》,《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3]李国荣:《谈学生社团的管理》,《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12月第11卷第4期

[4]刘志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2月第17卷第4期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7

在团委老师的指导和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全体负责人的共同努力下,外联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下面,将本部的工作总结如下:

1、外联部工作制度建立。开学初,外联部在所有干事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了本学期外联部的工作制度,充分明确了权责的划分、外校的联系、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2、外联关系的建立。在上届部长建立的外联关系基础上,本届又与大学生素质拓展社团建立了友好外联关系总结这一学期的工作,外联部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由于种种原因,直到现在,外联部现在工作职责并未落实到个人,通常是部长一人操办所有工作事宜

当然同上学期相比,外联部在本学期无论从内部建设,还是外部活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这只是开始,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不过我相信,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新一届的部门的不懈努力,我们外联部一定会总结经验教训,随时发现问题,并正确的处理问题,成为一支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队伍,让外联部的这片阳光更明媚,文学社团的天空更晴朗。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8

(一)本学期,我认真参加了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与会议。

九月份的社团招新,让我对社联的工作有了最初的认识;十月份召开的社联全体成员会议则让我对社团联合会有了更深层,更全面的了解,让我在明确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更怀着一颗景仰的心迫切地渴望融入社联这个光荣的集体。三站金秋社团巡礼,让我有幸一睹各社团的才华与风采,社扬千帆,蓬城万里的豪情更深化了我一切为了社团,服务学生社团的工作理念。十一月十二日在主校区召开的部门会议更是让我深感社联的工作之重要。

(二)参加工作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

评议部的工作包括社团日常,特色活动的评议,并填写好评议报告;审核社团申请表,更新社团信息表;完成社团的财务抽查审核和会费审计;还要负责社团巡演晚会的考评、、、、、、

评议部是社团联合会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也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评议部的干事不仅需要细心,耐心,专心等良好的工作态度,还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

然而,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我,仿佛初生牛犊般涉世未深,很多时候并不懂得因人而异的为人处事之道。例如在写评议报告时,如何与社团的负责人打交道;如何能够即时发现社团的不合理之处,获得社团最真实的情况;如何以最有力的方式向负责人提出意见而又不会有滥用评议部职权之嫌。由于缺乏经验,在工作时往往容易夹带一些个人情感,易冲动,好奇心重,还无法完全做到公正。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够,对有关大学社团申请成立的流程和规定,社团章程等的熟知程度不够。工作时多一接受命令为主,缺乏主动性,不善察言观色。

此外,在遇到班级事务与社团工作发生冲突时,处理方式也欠佳。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9

校团委要在学校党政领导和上级团委的领导下,2011年下半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团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自强自立、和谐发展”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共青团的战斗力。

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强团委队伍的自身建设。

使他真正成为思想过硬,1加强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对团委委员加强思想教育及工作业务培训。敢于负责、又有工作能力的团委干部,不断提升团委工作的水平、效率,创造团工作的新成绩。

使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学生在思想上都有目标、有追求,2不断加强对各团支部的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团干。不断进取,使他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通过他良好的示范作用,来扩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校风、学风。发展一批团员,为团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提高团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

加强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学生会的全体干部都是由思想素质好、学习优秀、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团员组成,3选拔新一届团队和社团干部。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支优秀队伍。学校的校风建设、活动的开展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他辛勤工作。学生自己的组织,通过加强对他管理和指导,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能够通过他做好其他学生的工作,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

二、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既活跃学生的生活,有计划地、规范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又让全体同学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了解,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尊敬他人、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活动参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每月都有主题,每开展一个活动,争取人人都有收获,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1深入推进以“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的系列教育。邀请杰出青年、专家学者走进校园,通过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座谈会、祖国发展我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团员青年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2借助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

让此项活动成为学校社团的一个品牌性活动,3继续举行第三届“空中音乐”pk赛。争取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影响。办好第三届明珠影视展播活动,选取各种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影片和纪录片,定期进行展播,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

明确团支部、学生会工作职责,4加强团学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本学期每个月定期组织学生干部学习有关团学知识。倡导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鼓励各年段团组织大胆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进一步开拓团学工作新局面。

校团委将继续指导好团学干部用好用足这些阵地,5加强校园宣传阵地建设。读报橱窗、教学楼楼道黑板报、弄潮之声广播台、明珠文学报刊等宣传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明珠》文学刊物、明珠文摘报》等要在团委会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出好刊物,保证质量,服务师生。

走好青春路”十四岁仪式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6加强“迈好青春门。让学生在庄严的仪式中感悟青春成长的道路。

三、各月份工作安排如下:

七月份-八月份:

学生暑假社会实践。

九月份:

1建国60周年“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活动方案。

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团支部、广播台和文学社社团全体干部工作会议,2召开团委委员会。布置新学期工作。

3开展尊师教育等一系列庆祝教师节活动。

整理新生团档案。4高一团员新生入学讲座。

5广播室、文学社纳新工作。

制定工作计划。召开团支部、广播台和文学社社团全体干部工作会议,6召开团委委员会。布置新学期工作。

十月份:

1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

法制安全教育。2团干培训。

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3组织高一、高二各班团支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4举办第三届空中音乐闽南语歌手赛。

5出版《明珠》明珠文摘报》

十一月份:

发展新团员。1开展中学生团校培训。

2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十二月份:

1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系列活动。

各班团支部联谊活动。2元旦联欢晚会。

3出版《明珠文学》刊物

大学社团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以下简称社科类社团)是指由热心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研究的人员,为实现共同意愿,按照章程自愿组织起来开展活动的学术性社会团体。社科类社团属于社会组织范畴。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大类。其中社会团体由自然科学类社团、社会科学类社团、经济中介类社团、宗教类社团等社会组织构成。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团体的一支重要力量,通常以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联合会等称谓命名。社会团体一般具有民间性、自主性、独立性、群众性、合法性、公益性、多样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等特点。与其他类型社会团体相比,社科类社团除具有社会团体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社科类社团拥有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决定它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

一、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基本情况

社科类社团是适应中国社会进步和学术繁荣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发展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壮大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民主法制的推进,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社科类社团的数量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我国社科类社团已有8.3万个,〔1〕占全国社会组织总数的26%,占全国社会团体总数的48%。社科类社团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学术研究领域多样化、组织结构类型多样化、开展活动方式多样化、地域分布范围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社科类社团在多样化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科类社团发展体系。

一是形成了分级管理、区域布局、类型各异的社科类社团发展格局。我国对社科类社团实行分级管理体制,主要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既有全国性(中央级)的,又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地市级的,更有县(市、区)一级的基层社团。各级社科类社团在法律上各自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自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但在业务上,上一级社科类社团对下一级有指导关系。

从中央、省、市、县社科类社团分布情况来看,是呈金字塔状态,越往下社科类社团数量越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年底,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的部级社科类社团有557个,〔2〕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部门登记的省级社科类社团有4842个,地市(含县区)级社科类社团有79050个。〔3〕部级与地方社科类社团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党校、社科院、党政机关之中,此外,还有一部分社会人创办的不同类型的社科类社团。各省的社科类社团发展规模与该省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社会科学的强与弱密切相关,其占社会组织总数的比例不尽相同,大体在20%~30%之间。〔4〕

从中央和地方社科类社团运行情况看,部级社科类社团与地方社科类社团功能、作用大体相同,只是管理方式不同。部级社科类社团分别归口各自的业务主管部门,地方社科类社团则在归口各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时,按行业统一归口到各级社科联,成为社科联团体或直属会员。社科联作为各社科类社团的联合性组织,一方面与各社科类社团加强工作联系,为学术繁荣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按党和政府的要求,对其进行行业管理,规范各社科类社团行为。

从社科类社团类别划分情况看,划分类型方法不一。按学科划分的社团,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类社团;按组织结构划分的社团,分为社会自然人发起成立的社团、企事业法人发起成立的社团、离退休老同志创办的社团;按性质划分的社团,分为官办社团、民办社团、半官半民社团;按运行方式划分的社团,分为学术型社团、部门组织型社团(隶属党政机关)、专业型社团、社会运作型社团。从目前情况分析,我们比较倾向于按运行方式划分社团类型,这样划分有利于对社科类社团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方针。据分析统计,各省社科类社团类型分布各异,从总体情况看,学术型社团占社科类社团总数的63%;部门组织型社团占23%;专业型社团占12%;社会运作型社团占2%。〔5〕不同类型社团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功能作用、资金运筹、自身建设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

二是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专兼结合的社科类社团组织体系。社科类社团组织结构严谨,机构健全。社科类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社团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一些理事人数较多的社团还设立了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相应职权,对理事会负责。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长(会长)、副理事长(副会长)、秘书长,分别行使相应职权。社团设法定代表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一些大型社团还设立了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实体机构,如秘书处、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等,机构设置完整,职能分工明确。

社科类社团制度建设到位,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如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年检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绝大多数社科类社团能够坚持依法办会,严格按制度办事,不断规范自身行为。

社科类社团吸引了一大批热心于社会科学事业的公民参与社团工作,工作人员专兼职结合。据统计,在全国社科类社团中,以在职工作人员为主的社团占87%,以社会人为主的社团占4%,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的社团占9%。〔6〕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社科类社团将吸纳更多的社会人员就业,以社会人为主的社团有增多趋势。社科类社团有独立的账户,经费来源一般以会费、政府购买、社会捐助、非营利性收入为主,与其他类型社团相比,社科类社团的整体经济实力较弱。

三是形成了覆盖面广、门类齐全、人才荟萃的社科类社团学科布局。目前,社科类社团覆盖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一、二、三级学科。各学科的学术团体门类齐全、分布面广、专业性强、研究领域广泛。社科类社团已涵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哲学和逻辑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研究、历史学和考古学、民族问题与宗教学、文学、语言学、新闻与传播学、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体育学、外国语言及翻译以及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等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长学科学术团体相当活跃,如孔子学会、燕赵文化研究会、红山文化研究会、中原宋学研究会、《红楼梦》学会、满学研究会等社团表现出较强的学术力,研究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新兴交叉学科社团大量涌现。社科类社团已成为繁荣学术、整合资源、创新理论、交流成果、凝聚人才、协作研究的重要平台。

社科类社团人才荟萃,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云集,社科类社团的会长、副会长基本是本学科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权威,在社会科学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社科类社团的人员结构趋向合理,一些中青年学者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越来越多的实际工作者、青年理论人才加入各级各类社科类社团,其中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也直接参与社团的领导工作和学术活动,参加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中来。

四是初步形成了繁荣学术、参政议政、服务社会的社科类社团工作机制。社科类社团成立的宗旨一般是以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术活动为己任的,突出学术性是社科类社团的首要任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社团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社科类社团在组织协调和引导广大会员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通过搭建理论研讨、学术交流、课题研究、咨询服务、成果评奖、人才评价、阵地建设等平台,鼓励学术争鸣和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

服务社会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对社科类社团的基本要求。各级社科类社团都把开展公益性的科普活动、政策咨询活动、扶贫帮困活动作为社团主要工作,设计了社会科学普及周、社会科学知识展览、免费发放科普读物、公益性讲座、政策咨询等载体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工作力度大,社会反响好,为传承文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初步形成了双重负责、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社科类社团管理机制。社科类社团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是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党对社科类社团的领导直接关系到社会各界对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党和政府对社科类社团管理工作十分重视,已经将社科类社团管理纳入社会组织管理之中。采取的是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侧重日常业务管理,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进行登记管理和执法监督。从各省、市、县社科类社团运行看,各级社科联是各类社科类社团的业务主管部门。各省、市、县社科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较好地履行了各级党委、政府赋予的管理、指导社科类社团的职责,形成了适合本地实际的社科类社团管理格局。有的省建立了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民政部门、社科联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社科类社团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适时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和建设问题。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科联与民政部门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协商机制,遇到社团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够充分交换意见,共同协商解决。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社科联根据不同类型社科类社团的特点,建立了社团联系人制度,通过深入社团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社团业务工作,帮助社团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发展能力。从全国的情况看,许多省社科联都在社科类社团中开展了规范化管理与建设活动,把社科类社团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之中。

总之,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还没有进入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社会各界对社科类社团的认同也还处于较低认知阶段。这种情况恰恰反映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社科类社团与发达国家的社科类社团相比,还非常稚嫩、非常弱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也曾经历过这一阶段。以美国为例,依然有大约31%的非营利组织是在政府的财政扶持下开展各种活动的。〔7〕尽管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但随着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是呈上升趋势的,发展的空间日益广阔,前景看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跟踪社科类社团发展态势,切实从体制、机制入手,坚持培育发展与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将党和国家关于社科类社团建设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基本经验

综观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历程,总结探索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规律,我们认为尽管我国社科类社团还处在初始阶段,但从社科类社团的数量规模、学科布局、研究成果、活动状况、自身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成效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评价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社科类社团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开展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工作,起到了先进文化传播器的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决策咨询和论证方面,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优势,起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在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社会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在扩大就业领域,安置社会人员和大学生就业,增加社会财富方面,起到了容纳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在培养理论人才、建设理论阵地、推介学术成果和组织评奖评优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生机和活力,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经验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社科类社团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社会团体,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它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加强对社科类社团管理直接涉及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科类社团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了社科类社团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民政部门,各级社科联组织,通过卓有成效的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来落实党对社科类社团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在繁荣学术、服务社会中的作用。政府民政部门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依法对社科类社团实行监督管理。各级社科联按照党委宣传部的要求,与民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社科类社团行业管理,社科类社团的挂靠单位也尽职尽责,加强对所属社团日常管理。从实践来看,社科类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各挂靠单位与各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党委、政府的意图,认真履行职责,对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二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针。在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初始阶段,社科类社团的情况千差万别,既有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学术性社团,又有以经营为主的社会运作型社团;既有隶属党政机关的社团,又有民办社团。不同类型的社科类社团在组织学术活动、开展社会服务、进行资金运作、完善内部管理、解决自身问题等方面差别很大,采取一种模式、一刀切的管理办法是不符合现阶段社科类社团发展实际的。多年以来,一些地区的社科联和民政部门,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根据不同类别社科类社团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实行不同的绩效评估标准,树立不同类别的典型,并给予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支持。一方面明确了不同类别社科类社团的评价标准及工作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科类社团的积极性,发挥了各类别社科类社团的优势,为充分发挥社科类社团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三是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工作任务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社科类社团作为社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职能有社会组织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能否准确把握社科类社团工作定位,直接关系到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方向。从各地区社科类社团工作实践看,发挥作用大的社团,都与其准确工作定位有关。工作定位准确,工作任务就明确,工作成效就突出,社会认知度就高。作为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既要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更需要将学术研究、科学普及、决策咨询、成果评价、人才培养等工作作为社团的主要工作任务。传承文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需要社科类社团汇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积极推动学术研究,发现培养学术人才,营造学术繁荣氛围;需要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需要积极投身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做好决策咨询论证工作。这是社科类社团活动所在、活力所系。

四是依托社科联的管理与服务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各级社科联是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人民团体,是代表党和政府联系各类社科类社团的桥梁和纽带。社科类社团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社科联的组织协调与管理服务。社科类社团的民间性、独立性、群众性、多样性,易使各类别社科类社团处于分散状态,各自为战,各成系统,难于把握。各级社科联组织在组织协调各类别社科类社团中,可以迅速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到社科类社团之中,将各类别社科类社团纳入社会总体结构之中,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可以整合社会科学资源,发挥社科联独特的“联”的优势,有效地促进社科类社团之间的联合、社科类社团与企业、与政府的联合,组织专家学者联合攻关,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研究,提升整体研究能力,推出一批精品成果;可以在党和政府中架起与社科类社团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及时反映各类别社科类社团的意见与建议,为社科类社团做好服务工作;可以按照政府有关社会团体的法律法规,协助民政部门对各类别社科类社团开展绩效评估,发现典型,提高社科类社团的知名度。

五是选好社科类社团领导班子是社科类社团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社科类社团实现健康发展与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分不开的。领导班子的核心是会长(理事长)、秘书长。会长(理事长)是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承担着领导学会、协会、研究会的重任。秘书长是社团日常工作的主持人,是社团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们的素质高低、责任心强弱、工作好坏,直接影响社团的活力与生命力。因此,各级社科联在对待申请成立的社科类社团或社科类社团换届工作中,特别注意把选好会长、秘书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将会长、秘书长的政治意识、政治品格、思想品德作为任职根本原则,将是否拥有较高的学术地位、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感召力、人文亲和力、组织协调力作为衡量会长、秘书长的重要标准。

除此以外,社科类社团还在创新发展模式、营造发展氛围、扩大发展规模、吸纳就业人员、扶贫帮困等许多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上述经验表明,社科类社团从总体上看,发展是健康的,成效是显著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社科类社团的发展与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许多问题。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同类型社团在发展思路、发展视野、发展空间、工作成效、自身建设、经费保障、福利待遇等方面差别很大,有的好一些,有的较差一些。二是部级社科类社团管理存在空白点,在统一管理体制上不如地方对社科类社团的管理科学规范,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工作不到位,往往处于真空管理状态。三是整合社会科学资源力度不够,联合攻关能力不强,学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整合的效果不理想,精品力作和传世之作不多,学术成果转化性差。四是法人意识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够,社团经费普遍不足,按市场经济规律办社团的办法不多,对挂靠单位存在较严重的依附情结。五是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滞后,有的忽视社团政策法规的学习,不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有的社团负责人政治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有的社团人员结构不合理,长期不换届,后继无人。六是有些社团重经营、轻学术,重规模、轻管理,社团活动偏离办会宗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经商办企业上,个别社团甚至出现经济纠纷和违法违规问题。七是官办色彩浓厚,有些挂靠单位日常管理不到位,对社团缺乏正确认识和必要的支持,没有把社团工作摆上位置。八是社科类社团的外部发展环境还不理想,有利于社科类社团发展的政策法规还不配套,舆论环境还没有形成,社科类社团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上述问题是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社科类社团的发展纳入构建和谐社会体系之中,理顺体制,明确责任,就能够扎扎实实解决社科类社团存在的问题,使社科类社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基本趋势

作为中国社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社科类社团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党中央、国务院已将社会组织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之中,各项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四种发展趋势:

一是引领学术繁荣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成为学科建设和学术资源整合的重要推动力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是社科类社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科类社团的立会之本。从实践来看,某一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往往与该学科的学术性社团的产生和发展相伴随,学术性社团在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研讨、学术争鸣、成果交流中推动了学术繁荣,推进了学科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学术繁荣氛围的浓厚,社科类社团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强。加强学科建设与加快学术资源整合步伐,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所院校单就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开展的学术研究是有局限的,社科类社团最大优势是广泛联系着高校、党政军(院)校、社科院、党政机关研究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汇集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拥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研究力量,可以不受地域、院校、部门、专业的限制,组织起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也是繁荣学术、推动学科建设的过程。学术繁荣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成果必然丰硕,学科建设的标准、成效也将得到体现。现代社会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学科,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往往与社科类社团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重视社科类社团在学术繁荣中的作用,必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

二是宣传普及的功能将进一步显现,成为建设和谐文化,传播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力量。建设和谐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科类社团责无旁贷的责任。社科类社团所从事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对于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社科类社团凝聚的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活动的舞台,展示的研究成果与传播先进文化息息相关。面对国际上明显增多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我国社会生活日益凸显的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所带来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各种杂音噪音时有出现的客观现实,面对人民群众休闲时间增多,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的发展态势,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前沿阵地的社科类社团,在学术研究、学术活动、科学普及、政策咨询等社会科学系列活动中,必然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社会科学全部活动之中,社科类社团必然要成为党的宣传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拓展宣传普及功能,广泛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将成为社科类社团的重要工作。

三是凝聚人才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成为造就优秀学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人才是社科类社团发展壮大的第一资源,没有优秀的学术人才,举办有影响的学术会议,展示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展深受欢迎的社会活动都无从谈起。社科类社团具有宽松的学术氛围,对外联系广泛,学术会议、社会活动较多,这就使社科类社团成为发现人才、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相当一部分中青年学者在社科类社团开展的活动中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各学科的学术骨干。社科类社团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参加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政策咨询、决策咨询等社会服务活动,一方面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施展才华搭建了舞台。可以预见,在社会组织结构深刻变革中,随着社科类社团运作日益规范,社会认可度的逐步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各学科人才汇集在各类社科类社团之中,成为学术繁荣、科学普及、咨询服务的骨干。

四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亮点将进一步体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在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一些发育较好的社科类社团成为一些“社会人”选择就业的基本渠道。企业下岗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离退休老同志热心于社科类社团工作,在专职从事社科类社团工作中,通过依靠专家学者组织学术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科学活动、依法依规从事非营利性工作,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体现了自身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越发达,民间组织吸纳就业的比重就越高。美国、英国、日本吸纳就业比重分别是7.8%、6.2%、3.5%。〔8〕目前我国社科类社团吸纳就业的能力虽然有限,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社科类社团将与各类社会团体一样,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社科类社团所具有的专业化、职业化优势,使其更好地具备了承接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上述预测是基于国内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分析判断,站在世界发展大格局、大背景下把握社科类社团发展趋势,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政治多元化的形势下,社科类社团还将成为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传播西方民主观念、价值观念的前沿阵地。国际国内的现实表明,西方敌对势力介入他们感兴趣的国家,往往都是通过经费投入、课题资助、学术合作等形式,与人文社科类社团开展业务联系,借此达到他们干扰该国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的目的。我们必须从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社科类社团问题,充分看到社科类社团具有双刃剑的特殊性,发挥其在发展经济、传承文明、维护稳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使社科类社团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依靠力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管理战略研究,批准号:06BZZ026。

参考文献:

[1]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一).

[2]中国全国性社会团体名录.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3]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一).

[4]全国民间组织推荐与展示.长征出版社.

[5]全国民间组织推荐与展示.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二).长征出版社.

[6]全国社科类社团基本数据统计表(二).

[7]吴东民等主编.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