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5:13:22

大学化学论文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目标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除了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还需要具备发现、分析和综合性的解决复杂化学和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化工、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领军人才的能力并敢于担当。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本科四年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检验[1]。本科毕业设计能够有序、高质量的进行,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在近五年的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发现,在学校教学改革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论文)虽然一直在持续改进,但在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并不乐观,学生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效果不理想,设计和论文质量不高[2]。化学类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文献、跟导师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并长时间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数据分析并撰写论文。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程参与[3]。学生需要积极思考,根据教师任务书设计实验方案,阅读文献,翻译文献,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数据,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和毕业论文撰写并答辩。教师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并未学生提供实验平台,为学生购买仪器、试剂,付测试费,为学生下达任务书,对学生的论文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阅、修改,并评阅其他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1~2篇。毕业设计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通知教师上报课题、对课题进行审核、组织学生和教师双选,设定开题报告、论文翻译、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的截止时间,并在截止日期之前督促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工作,最后整理归档毕业设计(论文)所有资料。以上环节,若果有一方不配合,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进程将会被限制[4]。根据近五年化学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借鉴其他院校和专业在毕业设计(论文)上的新举措,提出一些改进本科毕业设计的建议措施。

1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首先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不够重视。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制学习第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区别于以往的集中教学和课堂教学,毕业设计是一学生一导师。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每天监督指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所以部分学生思想松散,认为毕业设计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进入实验室,甚至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再加上部分学籍有异动的学生本身就经常拖沓,其他学生也效仿拖延,浪费了做毕业设计(论文)大量宝贵的时间。其次是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研究生复试和学籍异动生的重修补考冲突。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学期也是毕业择业的高峰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实习[5];考研复试也在三月底四月初进行,近几年复试的权重也越来越大,学生非常重视,也就忽略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再有就是毕业设计(论文)中表现出的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外文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强,直接用研究生的部分数据,避难就易,只求通过等问题。(2)教师方面目前,高校的多数教师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繁重,部分教师还承担产业研发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够。也有部分教师觉得知道本科毕业设计有困难,一是觉得本科毕业设计耗时耗力,工作量却很少;另外,本科生进实验室时间较短,很难出成果,科研实验室本身就比较拥挤,还要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试剂、仪器,花费精力为本科生修改论文。也有部分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不够严格,对于平时表现不积极如很少进实验室的学生也予以通过并在导师评分时打出高分,影响了其他导师所指导学生积极性。也有部分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后期才发现学生学习、毕业设计存在困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截止日期学生的相关工作迟迟无法完成,教师只能请研究生帮忙,争取让学生顺利毕业,但是其实内心多有不满,在下一年毕业设计课题申报时不肯再指导本科生。(3)管理方面学院对于教师指导学生缺乏有力的奖惩措施,对教师是否填报毕业设计课题,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业务明确说法,根据教师意愿自愿填报。学校对于教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认定为仅仅相当于一片科研论文通讯作者的1/5,学院层面也缺乏鼓励措施。另外,对学生也没有提出明确具体要求,缺乏对毕业设计提出全面的质量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指导教师多数情况对学生没有要求,缺少过程性监督检查。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过于宽松,分析2015年之前三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情况可知,共有200多名学生做本科毕业设计,除一位同学自愿放弃外,其他同学的毕业设计全部通过。由于学院不够重视,毕业设计线上管理操作基本由毕业设计秘书一个人完成,包括需要进行质量把关的开题报告的审核评价和毕业设计答辩的意见录入等重要环节。由于毕业设计秘书工作量大,对单个学生的情况无法全面掌控,评价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另外,目前毕业设计由导师打分(40%),评阅教师打分(20%),答辩小组打分(40%),大部分分数权限在教师手里,教师给自己学生分数都在35分以上,答辩小组打分也比较中庸,拉不开成绩看,所以学生总成绩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2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和成效

从2015年期起,鉴于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现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人数较少,生师比小于1∶1,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本科生导师,为本科生定制并发放实验记录本,实现学生从大一开始接受导师一对一指导,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培养专业兴趣,通过导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等实现大学四年科研连贯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积累,完成了对所学专业和所做的科研项目的深入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素材,对毕业设计(论文)消除了恐惧感,对于毕业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构思,能够更好地开展毕业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拓展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不断地构思和践行研究方向的实验方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近几年,学校和学院对本科生教学和本科生培养越来越重视,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毕业设计等环节,学院每年为本科生导师单独划分工作量,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导师有相应的工作量奖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积极性。(2)实施本科毕业东南大学从2015年开始全面实施本科生毕业,并提供知网和维普系统供学生使用。达不到院系要求的比例要求不得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学生为了能够顺利参加答辩,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撰写,文献综述部分也更加仔细的阅读、分析、总结。通过实施,让学生认识到学术不端的严重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学校和学院层面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东南大学2017年出台了《东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从选题、成果形式、指导教师的职责与作用、对学生的要求、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具体规范了毕业设计(论文),并且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导师的工作量,对于获得院级、校级和省级毕业设计(论文)的导师额外奖励工作量,对学生和导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任务和要求,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学院安排专门的老师负责管理毕业设计相关事宜,根据工作计划及时提醒学生、指导教师和系主任完成相关流程,加强过程性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政策的实施,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国际化视野都得到了提升。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近三年共有225名学生参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两项,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一项,校级优秀毕业论文6项,院级优秀毕业论文45篇。基于本科毕业论文以第一作者在JACS、AM等国际期刊10篇,以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取得突出成果。毕业生毕业后,50%以上到国内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到国外一流大学出国深造率超10%,其他学生进入到中国石化、金陵石化、南京朗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结语

提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学校、学院从各方面为导师和学生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渗透到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去,持续不断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和研究,从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有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大学四年交一份满意的答卷!通过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性训练,使学生能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勇于创新,引领未来,具有成为领军人才的潜力,实现化学类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华南,李芬,曹小华,等.化工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一体化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20,48(16):203-212.

[2]陈旭升,刘中美,周丽,等.依托科研课题探索和实践生物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8,9(38):140-142.

[3]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4]华宇鹏,孟根其其格.应用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5(10):143-144.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OBE理念;大学化学;课程改革

一、OBE理念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一)OBE理念内涵分析

OBE理念的全称是成果导向教育,这种教学理念自1981年被提出后相继成为美英等国的教育改革理念[1]。2013年被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可。它在大学化学课堂中主要表现在课程的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环节的设置几方面。并且在课堂中需要保障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善。这种教学理念已覆盖我国二十多个工科专业。

(二)大学化学课程定位

大学化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必须要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中包含了许多化学的基础知识,要求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帮助化学与工科之间构建起学习的桥梁。

(三)OBE理念下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OBE理念是成果导向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加强教育改革,提升专业型人才的创新能力可以满足国家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诸多院校的工科专业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技术人才,在OBE理念下对课程进行改革,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创新性,从而培养更加优秀的创新人才,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大学课堂授课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大多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为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课堂讲解的内容,但大学化学课时偏少,课堂中如果讲解的东西较多,较为复杂,那么学生学习的质量差,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只学习新知识,不利于学生构架知识网络,而课堂中讲解较为复杂的知识,学生理解困难,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利于实用型人才培养。

(二)学习模式简单

传统的大学课堂授课仍旧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学生拓宽自身的视野[2]。学生在课堂中丧失了主体地位,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地被灌输理论知识和公式定义,却无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不利于学生就业和对课题的研究。学生单一的学习模式,不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无法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性人才。

(三)考核方式陈旧

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模式仍以闭卷期末考试为主。这种测评和考核模式十分陈旧,并且对学生的评价是片面的。教师要求学生会做题,可以应试,但当其在今后就业和实践中遇到问题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拓宽他们的视野,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三、OBE理念下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在OBE理念下开展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应合理地筛选教材,教师明确好课程目标,学生做出课堂知识要点总结,教师调整授课方式,做到因材施教[3]。教师与学生优化学习模式,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也要努力提升自身水平,构建起更多维的教学考核测评方式,便于学校培养专业型人才,从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两方面打造高级的技术型人才。

(一)合理选择教材,调整授课方式

一般来说,大学化学这门课程是为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所开设的,目的在于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便于帮助学生巩固自身基础知识。因此,要如何选择教材,需要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教材要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校研究的偏好。选择的教材要贴合未来研究方向,要更具有参考性和实用价值,保证学校发展趋势与教材实用性协调一致。除了教材以外,教师还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授课方式。特别是对于大学化学课程来说,作为一门较为基础的课程,其中涵盖了很多原理和公式,但涉及的课程和学时比较少,因此教师想要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需要调整自身授课方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再做单一的授课,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讲授相关原理和公式时,教师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将初高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引申到大学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从熟悉的知识体系中学到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不论是对知识点的温习,还是对知识的记忆、巩固和理解,需要让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调整授课方式,可以让教师完成原本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教学与科技相融合,特别是对于大学化学课程来说,该门学科包含化工、高科技石化、电子等行业知识,为了让这门复杂学科不同知识点相融合,教师需要兼顾知识点,并对重合部分进行整合,保证化工专业教学占据课程的主体地位,还要让学生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成为更加全面的化工人才。

(二)优化学习模式,明确学习产出

从OBE理念入手去优化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模式,要铭记“知识要点、能力要点和素质要点”,使它们融会贯通,做好课堂知识结构的框架整理,加强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课程的独立性和边界性,让不同学科的知识相融合,知识点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构建企业课程的有机组织,并且在脑海中形成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的知识框架。教师去优化教学模式,也要让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4]。不再是原先简单的基础知识的堆积,而是要让知识能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框架结构,由此让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框架,可以帮助自身提高学习能力,拓宽视野。通过学习到的知识获得创新力和创造力,将学到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各门学科中去,在未来就业和研究中起到帮助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大学化学课程后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用于实现人生价值。在遇到与课堂相似的情况时,首先要进行案例分析,在自主探究后分析案例并进行方案设计,在教师和成员讨论下,完成论文的撰写,并对论文进行介绍和讨论。这种创新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可以模拟现实情况,让学生在讨论和研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教师转变自身授课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从更高层次的角度来看,将大学化学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去,例如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综合素养,让学校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

(三)重整教师队伍,加强测评方式

重整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让教师在课堂中承担辅助作用,对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理解,在课堂中可以不断进取,用创新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术氛围[5]。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加健康的进步和成长。想要重整教师队伍,构建起新型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在专业领域中积极交流和创新,挑选专业领域中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拔尖的教师,确保教师团队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教学氛围,其次还要对教师团队进行考核和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具有创新精神,提升OBE理念在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影响力。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需要对课堂考核形式进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客观全面地展示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无法体现学生身上的创新力以及思维的多样性,不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水平技术人才。改变考核方式,不再注重考试和分数,而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从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核学生的实践力和创新力,用更加多元化的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除了通过课后考试,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不能单一地从最终的考试去了解学生学习成果,还要看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度以及平时的学习效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中去,还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力和综合素质,以此培养出高质量的化工类应用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OBE理念下开展大学化学课程改革,可以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进步对课程进行持续的改善。从教材选择、教材的大纲编写、教师团队的筛选与重整以及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合理改革,调整课程的考核方式,让课堂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主体,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在摸索过程中不断实践,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成果,发挥大学化学课程在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琼.工程教育中推行OBE模式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04):72-76.

[2]梅运军,黄岚,胡纯,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下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8,45(03):609-615.

[3]郭兵,林秀珍,徐平如,等.OBE思维导向的问题启发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22(05):104-107.

[4]苏邵.基于OBE理念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2018(34):102-103.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论文;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改革

自1999年开始,基于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全国高校开始普遍过系统学习和训练之后,毕业论文的写作将会更加得心应手,有扩招,至2012年左右招生规模基本稳定。虽然我国并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但教育质量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如何提升高校教学质量是国家科学与经济发展的深刻命题,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紧迫和重要的任务。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文献调研及文章撰写、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1-2]但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且学术价值不高,导致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毕业论文改革迫在眉睫。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

1.1毕业论文所花时间较少

如上所论,本科生毕业论文开展时间较晚,加之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好(尤其是疫情爆发后),以及加之新高考改革给化学专业带来的冲击,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真正用于做毕业论文的时间非常有限。而学生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的好坏。

1.2学生不够重视

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专业为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大四上学期最后阶段陆续开始进行。在此期间,相当多的同学忙于研究助于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3论文撰写不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经常出现逻辑混乱、语病、错别字及标点格式等问题。[4]其造成的原因错综复杂,如网络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错别字、病句和语法错误,久而久之,学生逐渐模糊了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的区别。此外,多数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除了请假条外,几乎不书写其他文字材料,文章写作非常生疏。再加之本科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科技论文写作的训练,论文撰写能力不足,最终导致论文中频繁出现简单的、基本的错误。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措施与实践

2.1采取本科生导师制

化学专业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导师的科研工作离不开大量学生的参与。因此,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所花精力和时作特点和常用的写作方法,分析评论优秀的科技论文,并增加写作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2完善本科生论文监管机制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对毕业论文进行过程的监管和考核是毕业论文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导师层面,教师首先应对各环节完成时间、完成标准等细心指导并交代清楚,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指导应按时完成,并做相应的记录;再次,学生可对教师指导的情况和细致程度等进行打分,并列入导师年终评优计划、年终绩效考评的依据。在毕业生方面,首先指导教师应对毕业生出勤情况做出记录;此外,对于态度不端正或考核不合格的学生,采取取消其答辩资格、降低论文等级等方式调动学生完成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积极推进《科技论文写作》相关课程的建设

针对于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科技论文写作》这门课程的学习加以解决。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为例,针对于本科生没有响应的课程设置,仅在《专业英语》课程中有少量相关内容,并且在其他课程中也显有写作实践。因此,学院教学计划中应增加相应的课程,讲解科技论文写生初试和复试、参加招聘会和找工作。此外,不少学生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毕业论文答辩的通过率较高,造成临近答辩时匆忙地将互联网资料和他人论文进行拼凑,最终在答辩时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

3结语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实践改革需要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不可能靠一朝一夕而取得质的飞跃。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职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才能让毕业论文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毕业论文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郝良焕.物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4):136-137.

[2]李剑,刘莉.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20):140-141.

[3]韩满意.本科生导师制下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以淮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实施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8):27-29.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化学;课程德育;实例;实施策略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完成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基本原则之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努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对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要求包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爱国、诚信、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等等”[2]。新近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了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人才”[3]。因此,大学阶段的高等化学教育理应肩负起立德树人,培养高层次合格专业人才的时代重任。对此,高等化学教育工作者有着清醒的认识,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工科化学教学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品德教育与化学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性,明确了德育教学目标,提供了诸多德育教学案例[4–7]。然而,时代在发展,学生特点和教学方式在变化,高等化学教育面临着挑战,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课程德育实践也理应顺势而为。如何切实做到“不但教书,而且育人”,如何把大学化学专业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对于当前信息技术和时代大潮不断冲击下的大学化学教学是充满挑战的课题。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从国家层面对未来人才培养规格的“顶层设计”出发,对大学化学课程德育的内容进行了设计,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介绍了课程德育新实践,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做出了展望。

1课程德育内容的设计

化学作为重要的自然科学门类,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反映人类探索自然和战胜自我的历史。化学学科发展的轨迹蕴含着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的丰富案例,为课程德育提供了良好契机。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对照人才培养规格,整合教学案例,突出新时代特点,设计了5个方面的德育内容,并把这些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应用于教学实践。1.1爱国主义情操教育。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列强侵略和欺凌。在动荡艰苦的岁月中,我国科学家力学笃行,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实践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老一辈化学家正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爱国科学家的缩影,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报国心切、以身许国的民族精神。例如,有机化学家曾昭抡先生在抗战岁月里,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教学科研[8]。物理化学家唐敖庆先生根据国家需要参与创建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化学系,为我国理论化学事业和吉林大学化学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9]。物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提出“应当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并且身体力行将自己在胶体和表面化学领域的理论造诣应用于石油开采、矿物加工等工农业生产实践上[10]。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徐光宪先生坚持“立足基础研究,面向国家目标”的研究理念,接受有关稀土元素分离提纯的国防科研任务,提出了稀土串级萃取理论,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和应用大国的飞跃[11]。回顾老一辈化学家的生平,他们往往既是治学严谨的科学家,又是诲人不倦的教育家,他们将科学报国的理想,落实到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通过点滴小事感染着学生。在绪论课中,可以把以上老一辈化学家作为我国化学二级学科的代表人物加以介绍,既可以使学生对各二级学科产生形象而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老一辈化学家光辉事迹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师德修养的一种鞭策和鼓舞,这对于摒弃浮躁、潜心治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协作精神教育。随着人类科学进程的不断发展,科学研究中学科内部交叉、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的特征日益突出,发扬恪尽职守、相互协同的团队协作精神,开展科研攻关显得愈发重要。老一辈化学家在团队合作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三家单位在上海协同研究,发扬顾全大局、攻坚克难、不计名利的团队合作精神,成功实现了世界上首个牛胰岛素晶体的人工全合成[12]。同一时期,全国多个省市的科研机构集体投入到疟疾防治药物的研制中[13]。作为对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屠呦呦先生在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14]。当前我国的科研条件和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但是所面临的世界范围内的科研竞争压力更加巨大。因此,坚持发扬敬业乐群的团队协作精神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到组成团队参加科技创新,再到毕业论文阶段的协作攻关,处处都可以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这也为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融入团队、高效工作奠定了基础。笔者目前主持的校级“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团队成员包括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通过定期组织科研组会和不定期组织团队活动等形式,实现了他们在学习经验、学习资源和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分享和协作,团队成员的事迹和成果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精神教育的生动实例。1.3社会责任感教育。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工作者在潜心探索自然奥秘的同时,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和社会影响力来服务社会。换言之,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应该是科学工作者所具备的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奖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他对人类社会的回馈。比利时工业化学家索尔维资助举办索尔维物理学和化学会议,致力于支持和发展在物理学、化学及其交叉领域的研究,同时还面向社会大众开展围绕科学前沿的科普讲座[15]。诺贝尔和索尔维都经历了“潜心科学研究−利用科学技术创造财富−反哺科学和社会事业”这样一条路径,他们的光辉事迹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值得科学工作者学习。当然,人的能力有大小,不是所有的科学工作者都具备资助科学和社会事业的经济实力,但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社会作用。例如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6];美国化学家鲍林于1954年因在化学键研究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在推动核大国缔结禁止核试验条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的人生经历是科学家的科学贡献和社会贡献兼顾的典范[17]。相反,德国化学家哈伯因在合成氨领域的杰出工作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却盲目地投入到为德国军方研制化学武器的任务中,这一行为严重地损害了他作为著名科学家的良好声誉[18],他的矛盾人生值得我们警醒。我们应该谨记,无论贡献大小,对社会的回馈和奉献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是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我们也应当明白,把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社会影响力奉献给人类的正义和进步事业,是每一位科学工作者应该恪守的准则。1.4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人生没有坦途,科学研究更没有坦途,如何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荣誉不自满是考验我们每个人的难题。许多化学家的事迹为我们揭示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居里夫人的人生经历就是一位女性科学工作者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史诗[19];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化学家下村修虽然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但是通过自身努力、积极进取,在艰苦条件下从事研究,最终获得了科学研究上的成功[20]。这种对于科学研究的执着追求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创业精神值得所有科学工作者学习。纵观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他们最缺乏的恐怕就是这种挑战自我的创新创业精神。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采取的相应教学策略是,在理论课上坚持启发性原则,教学内容上适当“留白”,要求学生通过课后阅读或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使之体验探索的艰辛和随之产生的成就感,实验课上面对学生由于基本操作不过关所产生的失误和失败,不放松、不放弃,即使远超过了授课时间,也要求其反复练习。有过这样经历的学生在实验报告上曾经写下如下的感言:这次课让我学会了坚持。此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授课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介绍著名科学家的奋斗事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追踪优秀学生的成长轨迹开展朋辈教育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在创新创业精神教育方面收到成效。1.5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教育。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承科学知识,更在于使学习者获取创造科学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重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教育相当重要。化学学科的每一次重大创新都充满了大胆猜测和小心论证:如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建立、维勒实现尿素的人工合成、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的提出,……,这些化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无不向我们昭示着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思辨精神之于科学创新的可贵。即使在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的今天,化学学科“大厦”的建造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元素周期表第七周期已经填满,是否意味着元素发现之旅的终结?元素铌和钨的电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三大规律相悖的现象如何解释?化学学科能否建立起类似物理学中万有引力定律的统一规律来解释纷繁复杂的物质结构和性质?这些话题都可以作为激发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素材,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换言之,高等化学教育中应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被现有知识所束缚,做“怀疑派的化学家”。

2课程德育的实践

将以上设计的德育内容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有效实践课程德育的关键问题。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到教学形式,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探索。下面是结合笔者的课程德育实践,提出的两点实施办法。2.1教师讲授。教师讲授是实施课程德育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在课程知识点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适度地将话题引向德育内容。例如,在讲授胶体界面化学时介绍傅鹰先生的生平,引出老一辈化学家以身许国的爱国事迹,借以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讲授有机合成和天然产物化学时,介绍老一辈科学家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实现结晶牛胰岛素人工合成和发现青蒿素的实例;在讲授电负性和杂化轨道理论等知识点时,介绍鲍林在世界和平运动中的贡献,引发学生关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的思考等等。这一过程要注意夹叙夹议,并适当“留白”。同时还应把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和趣味性,除了介绍经典的人物和事件之外,要不断补充鲜活的实例,做到常教、常新,并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手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德育内容,避免简单说教。此外,作为课程德育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做到言教和身教并重,用自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感染学生。德育也不仅仅局限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在课后辅导答疑、指导毕业论文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德育,“润物细无声”是德育的更高境界。2.2学生自我教育。要想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只依靠教师的讲授很显然是不够的。通过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的重要途径。笔者检验学生自学效果、巩固学生自我教育和朋辈教育成果的方式包括开展学生课堂演讲和课程短文撰写。特别是对于一些能够培养学生思辨精神的德育内容更适合于通过演讲和撰写来实施。例如,可以针对与课程相关的热门社会话题,如“我们恨化学”的广告、对二甲苯(PX)公众事件、转基因食品等,引而不发,教师讲授点到为止,留给学生去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之后开展课堂演讲和短文撰写。探讨与科学相关的人文话题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笔者学生的课堂演讲和课程短文中不乏针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等开放性问题的讨论。此外,还应鼓励学生针对教师讲授内容进行讨论和发挥。例如有学生发现在写入教科书的诸多基本化学原理中,中国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只有徐光宪的“n+0.7l”规则一例,以此为契机撰写了关于徐光宪先生生平的短文并做了阐发;有学生对教师讲授中提到的居里夫人生平产生了兴趣,撰写了相关短文并对女性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讨论;有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侯氏制碱法”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讨论。以上的材料准备和成果汇报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部分学生发表的演讲或撰写的短文,一旦向全班学生公开,甚至通过教学平台向校内外公开,必然会引起更大范围的反响,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朋辈教育获得的德育效果会更持久。

3结语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分析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鉴于分析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实验教学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学环节和实验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传统的分析实验教学无论从实验内容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没能使该学科的特点很好地显现,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人才观对当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观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还相对滞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当前至少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学生要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二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师观,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实验教学的指导者;三是要转变教学观,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要由传授知识转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当前,教师“包”得太多的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由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需按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配制,不仅可减轻教师工作量,而且能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式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讲解内容多,课堂知识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细节,仅靠实验老师在现场示范是远远不够的。将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可以反复播放,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缓慢展示变色过程,并呈现出逼真的终点颜色。这样增加了课堂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领。

四、规范实验操作,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扎实的实验技能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的规范化、熟练化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实验开始就应强调基本操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授课时的规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从实验准确性、实验习惯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及时纠正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习惯随意去做。最典型的实例是滴定过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学们总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随意用手去拿装满溶液的滴定管。教师今天纠正过来,明天又忘,忽视仪器在实验中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训练贯穿在实验课的始终是十分重要的。使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同时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环境教育在这门课中从头至尾得到贯彻和落实。五.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实验指导

实验教学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激发学生创造欲的过程。实验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做专门纠错的巡导员,更不能做漠不关心的观察员。而应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示范,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解决问题,怎样去优化实验操作过程。照本宣科、毫无新意的教学过程是激发不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兴趣的。观察是发现的前提,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所以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中有的是反映本质规律的,而有的是属于非本质的,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科学地得出结论。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每观察到一个现象,就要自问一个为什么,学会把实验事实与已知理论联系起来,并试着去解释它、理解它,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做实验的兴趣,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以适当提示,而不要直接告诉其问题所在,更不能代他排除。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教师不要简单草率地加以否定,或者用书上的现成结论去“修正”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或结果,应引导学生冷静思考,深入钻研,多提几个为什么,换个角度和方式思考一下,寻找合理解释,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参考信息,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教师要支持和保护学生实验中可贵的求异精神,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训练他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交流,互相启发、补充、讨论,在共同研讨中逐渐提高自己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

在分析实验课中,教师通过具体制定能力培养目标和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实验能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总结和完善,需要更多教师的积极。我们力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环境,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和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4,5].

参考文献:

[1]莫运春,许金生,冯泳兰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1):24-26.

[2]巩新兴,樊晓琴,范亚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03,8(5):78-79.

[3]赵桂欣.浅谈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0):98-99.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6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它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对于地方院校化学专业即将毕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的安排一般是这样的: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的这几个月时间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题,然后综合运用各种化学专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在指导教师辅助的前提下,对自己的选题进行研究,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同时,学院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程管理与指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任务,这是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2]。到目前为止,地方类本科院校的大四学生通常面临严重的就业压力,往往不能把所有心思都放在毕业论文上,心无旁骛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由于自身能力、科研素质和实际工作时间所限,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加之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漠视,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部分学生把毕业论文的完成工作当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过程,不愿意将时间到投入实验室研究工作。近几年,由于地方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有一半左右的毕业生会选择进一步深造,继续攻读化学专业研究生。而在考研复试过程中和进入研究生的前半年暴露出来很多问题[3~7]:大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科研素养不够,查阅化学类英文参考文献严重欠缺,读英文文献更是费劲,缺乏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不会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很多大型仪器不会使用,实验过程中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细节观察和记录不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origin等数据处理软件不会用,撰写学术性科研论文的功底更是不行。存在的这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的研究生学习,基于此,期待通过以下改进,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加强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为学生进一步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验知识结合起来,属于自然科学类的一门基础课。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会涉及到很多前沿的化学科研知识,化学届发展一直非常迅速,不断有新的化学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而这些成果通常都是英文资料,如果想对化学前沿知识做到精准把握,必须让学生掌握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化学领域常用的4个化学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Pu-bilcations、RoyalSocietyofChemistry和WileyOnlineLibrary,这4个数据库里面基本上汇集了化学领域所有的英文文献,如果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让学生查阅中文文献的同时,也教会并锻炼他们查阅英文文献,使他们能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在英文数据库里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这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到除了书本上经典化学理论以外的更加前沿的化学知识,这不仅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考研继续深造。

3指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任何结论都需要用实验数据佐证。通过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数据来总结来得出结论或发现规律是化学研究的通式。要进行实验研究,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学生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前提下,设计了一个实验想法,针对于这个实验想法开始开展实验研究。而实验研究如何开展需要事先准备好实验方案,也就是从几个方面开展对实验的探索。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如果直接把实验方案给学生,学生直接去做实验,那么学生只是个实验的操作工,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从实验方案设计方面就鼓励他们用于提出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查阅资料,根据文献依据设计个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然后再和指导老师讨论,最后产生一个完整的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最后学生会很有动力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实验想法是否正确。这个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的过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兴趣,同时也会刺激他们学会思考,并为他们日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完成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自己对实验数据加以分析,这就是数据分析和处理过程。很多时候需要软件辅助数据的处理,如origin软件,可以根据仪器测定出来的实验数据拟合出来数据的趋势,根据实验局的趋势和走向判断这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在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我们希望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并会分析这个实验数据走势图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依据实验事实判断实验原理,这将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同时也会他们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基础,这将让他们在读研过程中尽快的进入角色,少走很多弯路。

5培养学生正确撰写学术型科研论文的能力

学术型科研论文撰写是化学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个能力。学术论文不同于作文,它需要用专业词汇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实验事实或理论。用词需要精准到位,不能随意编造词汇。对于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将是他们第一次体会到科研论文的严谨和专业。然而过年的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描述实验现象过于口水话,写的实验结果用词不专业,这都说明了他们对学术型科研论文认识不够。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改进,在本科毕业论指导过程中,给学生指出来化学专业科研论文撰写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撰写学术性科研论文,如何写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如何选择并插入参考文献,如何描述实验数据说明了一个什么科学现象或者科学原理,并让他们在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过程中应用这些技能,通过我们的反复指导,最后呈现出来一个比较完美的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他们日后读研过程中撰写科研论文打下基础。

6结语

指出了地方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考研学生越来越多的一个现状,我们希望通过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正确撰写学术型科研论文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日后考研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长立,潘昊.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抄袭现象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86~188.

[2]周馨慧.关于导师制对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1,38(9):204~205.

[3]张超英,徐凤信.毕业论文撰写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3(1):108~109.

[4]韩润林,张龙龙.浅谈新建本科院校化工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2,40(3):133~134.

[5]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270~272.

[6]刘江燕,吕银华,韩德艳.常用化学软件在中级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6,21(2):38~41.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7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工程伦理;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混合式教学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所依循的规范和准则称为伦理,属道德范畴。将科学原理应用于各行业产业之中而形成的各学科总称为工程[1]。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工业化是必由之路。中国方案的提出及实践与中国智慧的显现及发挥,有助于我们科学处理工程与社会、自然之间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工程伦理是将模糊、不准确、无法量化的行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开设工程伦理课,就是传授工程实践中理应遵守的伦理规范,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循伦理规范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师是服务社会的责任与必然。从欧美先进国家的工程伦理教育发展过程看,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呼唤工程伦理教育的前提,社会认知水平制约着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进步得越快,工程伦理问题就愈加突显,工程伦理教育的开展也愈加紧迫。当前,我国工程领域的伦理教育已起步并稳步推进,当务之急是使之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服务社会。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晚于西方国家。2015年,全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开设工程伦理课程[2],标志着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正式启动。至今,我国已经开展“全国工程伦理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20余期,开展“高等院校工程伦理课程建设研修班”2期。国内高校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推动,使工程伦理教育不断发展。从2017年起,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就顺应时代要求,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工程伦理学位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完善工科人才教育方案,工程伦理课程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3]。

一、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开设的工程伦理课程多为1~2学分、16~32学时,一般采用传统的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以课堂练习与提交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国外教材中教学案例使学生难以理解。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分组讨论”“情景模拟法”,其中案例教学广受教师青睐。由查尔斯•E•哈里斯等著、丛杭青等翻译的《工程伦理概念与案例》一书中有很多案例可作为教学参考,因此教师会直接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社会制度迥异,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和工业化程度不同,国外教材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对学生进行工程行为示范引导的目的难以达到。二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不佳。社会经济高水平发展是工程伦理课程产生的时代背景,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一些教师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无法调动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工程伦理课程师资缺乏。工程伦理作为一门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在工程活动中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课程,要求教师熟悉工程伦理的理论内涵,且具备工程实践经验,能够从伦理学视角进行授课。在一些学校,该课程由具有人文社科背景的老师讲授,授课教师往往过于关注抽象的道德判断,缺少对更广泛影响条件的详细描述,很难解释工程实践中复杂利益冲突和多元伦理判断对工程问题的视角错位问题,从而影响了授课效果。还有一些学校的工程伦理课程由工程类教师负责讲授,他们往往注重工程实践过程与工艺路线优化,以及如何实现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未能评估工程对行业发展生态的影响,也没有对涉及工程技术案例问题进行伦理范畴的分析评价,从而失去了向未来工程师传递自觉、主动地参与工程伦理行动的机会。

二、教学改革探索

鉴于上述问题,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类专业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参加由教指委组织的工程伦理培训,为授课打好基础。此后,团队教师基于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工程伦理课程中推行案例教学,同时结合混合式教学方法,借助网络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深化案例教学,加强案例建设,培养师生的伦理敏感性。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主线、不简单判断对错的教学方法,能达成关联教学和实际应用的目的,是一种互动性强、启迪思维的开放式授课方式,有助于培养师生的伦理敏感性。团队教师分头从真实的课题研究或工业生产中,通过杂志、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介,收集国内化工领域最新的案例;并通过具体案例的讲解,把学生带入现实的复杂情境中,引导他们从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在走上工程实践岗位前就树立遵守工程伦理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以掌握丰富的工程专业伦理知识为前提,以有代表性、影响力的案例为基础,以不同时代的经典案例为切入点,从专业知识、行业发展、职业操守等角度,评价工程行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探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教学,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如我们以宜宾化工厂爆炸事故为例,设计了题为“宜宾化工厂爆炸致19人死启示录”的工程伦理教学案例。通过介绍事故的起因和处理结果,我们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企业主要负责人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员工生命,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该案例同时涉及工程伦理中的利益伦理问题和责任伦理问题。在该案例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化学工程风险的主要来源,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相关概念和理论,从而培养其工程伦理意识,并引出工程伦理问题;从技术层面分析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让学生系统把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从信息公开和责任关怀的角度,使学生树立社会公正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其针对复杂工程伦理问题的决策能力。(二)扩大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实时交流。随着MOOC、SPOC及混合式教学的相继推出,“互联网+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接受。2018年4月教育部推出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对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组织者、调动者、评判者的作用,善于引入形式多样的传授方法。我们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将离线与在线传授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可用于对经典案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工程技术应用时态及发展趋势所构成的原理进行全方位解析,同时可用于提炼不同阶段的伦理问题,并实现移动端的在线学习和完成作业,因此适合用于专业硕士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在开课之初,我们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从教师给定的主题中自由选择一个,通过自行搜集工程伦理案例、线下查询学习教材及资料,建立工程伦理模型,推演工程实践过程。完成作业后,各小组在课堂上开展工程伦理案例的分析与评估。这种混合式教学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课上课下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作为能力。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期建立完善的适合化学工程类工程伦理混合式教学的考评方式[4]。学生的总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习课程的参与度,考核学生对工程伦理的学习态度;二是讨论工程伦理问题的参与度,考查学生入脑入心程度及对工程伦理的认知水平;三是课程总结论文的写作情况,考量学生对工程伦理的分析能力、选择评估能力和判断力等。(三)贴近工程实践,由工程专业教师团队主讲工程伦理。在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把具备工程伦理意识及操守列入工程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挑选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化工专业教师组成授课团队,让团队教师在完成工程伦理课程培训后,分头准备上课资料,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收集并整理教学案例。开课前,课程团队通过集中讨论,确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工程伦理道德理念,掌握运用基础理论的方法,认识工程道德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将经济成果视为最高价值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工程实践中,人们还应该关注行业发展的生态,积极投身维护行业发展的环境,这是建构工程伦理行为的社会基础。工程伦理行为能力是高校研究生职业素养判断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深刻认识工程伦理课程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发挥化工专业理论扎实和工艺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以工程伦理准则为指导,引导工程类学生为日后实现自身行为的社会性奠定基础,以期使他们走向社会后,不仅能实现自身的经济价值,还能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教师以工程案例为抓手,通过雨课堂等,实现工程伦理实践规范行为的量化,使学生建立工程伦理的概念,并打下遵从工程伦理规范、辨析选择行为能力的基础,这有利于培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可用之才,让科学真正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67,618.

[2]杨斌,张满,沈岩.推动面向未来发展的中国工程伦理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4):1-8.

[3]修光利,侯丽敏.工程伦理应该成为工程教育“第一课”[EB/OL].2017-04-28.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化学化工专业;毕业论文;本科教学;建设与管理;对策研究

1引言

近年来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发现,毕业论文存在写作缺少创新,研究深度不够,如有的同学的毕业论文工作量仅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中的一个实验,对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没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或重复了已有论文的实验条件,创新性不足;有的毕业论文存在知识点错误的问题,比如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吸光度为负值;有的同学在回答教师提问的时候,化学实验原理、概念不清;有的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引文不规范、甚至存在毕业论文等一系列问题。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启动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试点工作。从2021年1月1日起,每年进行一次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1]。加强对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科学管理,提高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构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

2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为了规范毕业论文写作,提高化学化工学院的毕业论文质量,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

2.1政策上保障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学校已经制定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从总则、组织与管理、工作环节基本要求、毕业设计选题、毕业设计撰写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毕业设计检查、毕业设计总结与档案管理、其它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学院在9月份会开展动员大会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解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得重要性;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学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加强对学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建立良好学术风气。

2.2优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师德师风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队伍方面,化学化工学院学院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者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意愿指导本科学生论文的教师方能担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实习基地化学专业相关科研人员可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化学化工学院教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教师要熟悉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本科毕业生人数应控制一定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8名同学。同时要求指导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大四毕业生面临考研、就业,压力较大,要求指导教师不仅督促要完成论文,论文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同时要关注所指导学生的身心健康,给予必要的关心和考研就业压力的疏导。对论文抽检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论文或专家意见审定为不合格论文的指导教师,参照学校和国务院毕业论文抽检办法规定要求,对相应指导教师进行谈话的同时,适当减免指导学生论文人数或暂缓指导。

2.3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监控

毕业论文选题应该符合人才培养计划,体现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能够充分考核学生的化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结构;选题其次要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专业知识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最后,选题要和学生的实际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相适应,切忌选题过大、过难[2-4]。选题论证报告是学生在大量阅读、归纳化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主要包括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进度安排、指导教师意见、专家论证意见等,明确的论文研究内容,既体现了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对选题的理解程度,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指导教师前期的指导工作,该环节的严格把控可以为毕业论文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鼓励论文指导教师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的2017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光谱学光谱分析》杂志发表“普鲁卡因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论文1篇,指导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光谱学光谱分析》杂志发表“缬沙坦分子的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会议论文1篇。对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的电极的制备和电池电动势测定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获得了“一种电池电动势测定的实验装置”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中期检查是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的重点环节,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主要包括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已完成部正在进行的部分、待完成的部分和执行情况的自我评价。由指导老师结合选题论证报告中论文研究进度安排,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及撰写进度进行检查,根据学生论文工作完成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整改建议,指明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中期检查的认真落实,能及时发现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若存在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不下去的情况,也可以及时更换研究内容或者重新拟定研究方案,对学生能否如期完成毕业论文或论文质量密切相关。

2.4严格把关毕业论文答辩

我院成立了由学院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各专业带头人为组员组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化学化工学院各专业系部成立各答辩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答辩小组的组长,专业教师任答辩小组成员,各专业制订本专业的答辩规程以及时间、地点安排等,上报给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毕业论文初稿完成后,在中国知网大学生系统进行查重,论文查重率低于30%方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的评价指标分为5个方面,选题方面是否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或使用价值,能力方面重点考察文献查阅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论文的研究方案是否有特色,可行性怎样等,论文质量方面考察数据是否准确、逻辑性强不强,论文结构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过程材料是否完备,答辩过程中对论文是否熟悉,能否正确回答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等,由答辩小组长给出答辩小组意见。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总成绩为指导教师成绩50%+答辩成绩50%,最后得分由系统转换为五等级制:优秀(≥90分)、良好(80≤分数<90)、中等(70≤分数<80)、及格(60≤分数<70)、不及格(分数<60)。答辩后,学校将分专业进行毕业论文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5%,专家将重点从毕业论文的选题、论文数据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专业能力以及学术素养等方面进行考察。学校建设了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材料可在该平台上传,加强了毕业论文完成过程的监管,可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5探索校企联合的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工作新模式

对化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需要用到实验数据、仪器表征实验结果等。校企联合为化学化工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发挥了企业课题、场地和设备方面的优势,可以实现双方人力、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推动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5-7]。我院目前建设有专业相关的专业实习基地8个,经实习基地教师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同意,可在实习基地结合专业相关的实习内容,开展完成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结合专业实习,近几年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分光光度法对汽炉水中磷酸盐含量的研究》、《化肥中氮、氯含量的测定》、《一种药物溶出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等都是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完成的毕业论文工作,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了实践上,探索校企联合的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工作新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本科生教育培养体系,同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6量子化学软件辅助完成毕业论文

有的同学的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是关于xxx分子的合成,合成的产物用红外光谱仪器采集了生成物的红外光谱,但是由于对有机化合物振动光谱的知识了解不够,对一些有机物官能团在红外光谱区出现的波段不熟悉,实验采集获得的光谱不能进行精确的指认分析,因而对产物的红外光谱图分析不够深刻,若结合Gaussian和GaussView等量化软件,就可以模拟合成分子的红外光谱图,并对目标分子的特征振动模式进行详细的归属和分析;静电势对于考察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预测反应位点、预测分子性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静电势越负的地方对应的原子越容易发生亲电反应,越正的地方越容易发生亲核反应,分子静电势分析就可以通过量化软件计算的结果直观的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苄基紫精分子的静电势见图1,分子静电势分析结果表明,苄基紫精分子存在6个极小值点,16个极大值点。将电子激发过程描述为“空穴→电子”,从而可以以图形化的方式非常直观地考察电子从哪离开、到哪去,是局域激发、整体激发、电子转移激发还是杂化特征的激发,采用Multiwfn程序[8],可以对待测分子进行“空穴”和“电子”分布分析,从而讨论电子跃迁转移的激发类型,苄基紫精分子的电子空穴分布图见图2。按照前线轨道理论,发生化学反应时,在过渡态附近,反应物与进攻试剂之间将发生电子转移,前线电子的电子转移最容易发生,对大多数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在一个反应物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Highest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和另一个反应物最低空轨道(LUMO,LowestUnoccupiedMolecularOrbital)的最大重叠方向上发生,重叠越大,成键越牢固,反应活性越大[9-10]。亲核反应物主要以其HOMO轨道参与反应,亲电反应物主要以其LUMO轨道参与反应,自由基主要以其单电子占据轨道(SOMO,SinglyOccupiedMolecularOrbital)参与反应。能隙差为HOMO-LUMO的能量之差反映了电子从占据轨道跃迁到空轨道的能力。苄基紫精分子的前线轨道及能隙差见图3。

3结论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学生本科阶段综合学业成果的具体体现。结合化学化工专业近年答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政策上保障毕业论文的实施、优化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把关毕业论文答辩、探索校企联合的毕业论文教学实践工作新模式、量子化学软件辅助完成毕业论文等6个方面,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构建化学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化学化工专业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教督[2020]5号.

[2]冯爱秋,钟丽.应用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调研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35(2):13-18.

[3]钮金芬,姚秉华,杜宝中,等.以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水平[J].大学化学,2015,30(4):16-20.

[4]宾幕容,应用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436:24-25,29.

[5]韩雪峰,陈乐培,陈泽民,等.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1):96-99.

[6]张良,柳建华,张慧晨.论毕业设计论文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协同关系[J].实验室科学,2021,24(1):140-143.

[7]周莉,朱虹,胡慧媛,等.应用化学本科毕业论文校企联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4):193-196.

[8]LuT,ChenFW.Multiwfn:amultifunctionalwavefunctionanalyzer[J].JComputChem,2012,33:580-592.

[9]刘中立,李笃,王玉琨.前线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1983(10):1-7+14.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篇10

本文作者:冯彩霞屈建莹李德亮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环境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理论知识辅助科学研究

仪器分析方法学上广泛采用各种化学及物理、生物等非化学的方法原理、技术,新型仪器装置及分析技术不断涌现,对仪器分析学科的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2]。作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学习,以便在课堂上补充新的知识。另外教师通过教学实践会对基本知识理解得更深入透彻,对科研也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我在读研究生时曾经遇到根据分子荧光的I-t曲线推测荧光寿命的问题,当时只从文献上学到将I-t曲线转化成lnIt-t曲线,再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计算荧光寿命值的方法,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后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参阅了武汉大学新编的第五版《分析化学》下册,其书显示荧光强度衰变所遵循的公式[3]:lnI0-lnIt=t/τ(1)I0———t=0时刻的荧光强度It———t=t时刻的荧光强度τ———荧光寿命通过转化得到以下公式:lnIt=lnI0-t/τ(2)由式(2)可以根据所得直线的斜率计算荧光寿命,此时才明白当初文献上所用方法的根据。另外通过电化学分析部分的电位分析基本理论,我也加深了对pH计使用步骤地理解,并进一步将电化学工作站和光催化反应结合起来,拓深光催化科研领域开展光电催化内容,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教学科研并重,师生共同进步

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还会起到宣传自我,吸引学生的作用。在高校中,教师的科研多数是指导学生完成的,但是如何吸引学生在考研或者毕业生科研训练时选择自己作为导师呢?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一无资历二无名望怎么吸引学生?但是如果在教学的课堂上,能够将自己的科研内容适当地引入,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甚至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科研内容的兴趣,又何愁没有学生呢?另一方面,教师在做科研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本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查阅外文文献,因此在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时,无论从选课题还是写论文方面都能够有丰富的经验,既有效地将本科生毕业论文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又推动了科研和教学工作。[4]本人在评上硕士研究生导师之前,总是不乏有学生选我的课题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暑期科研训练和本科毕业训练等等,这应该和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人所带的本科生毕业训练中有多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还有两名学生的实验结果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PhotochemistryandPhotobiology和AppliedSurfaceScience。不可否认,我也曾经遇到教学和科研在时间上的冲突,特别是接任一门新的理论课程时,要付出很大的精力设计和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不免就会挤掉科研的部分时间。但是我坚持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首先上好一门课,这是对学生负责;而后再作科研,这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当然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在时间上和科研的矛盾几乎可以消除,青年教师就应该多投入,多努力,尽量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协调到最好。本人在脚踏实地做科研的同时,积极更新知识,开拓思想,深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只有教学和科研都达到一个高层次的水平上,才能更好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