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00

初中生论文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摘要:初中生极其轻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出发,提出通过“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转移初中生的注重力”的方式来减少网络对初中生的负面影响,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网络的出现,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鲜花和毒草并存。初中生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尤其轻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一些减少网络对初中生不良影响的方案,以期为初中生创造一个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

1加强健康的网络教育

加强对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和德育教育。让他们知道,互联网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以外同样有很多出色、有趣的事物,互联网永远不可能、也不应该为我们生活的全部,同时教育他们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并引导其分清网上的善恶。

1.1学校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初中生接受的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因而对初中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学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但学校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健康的网络教育呢?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行引导摘要:

1.1.1开设网络文化课

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教育,针对性地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精神关怀和思索力的培养练习,以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省、选择、判定能力和批判意识。同时加强对初中生进行网络道德、网络规范教育,注重初中生网上心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正面典型,发挥榜样功能,引导初中生用好网络,创新创业。同时也不回避负面事例,而是借助其负面所带来的伤害,“动之以情”地来劝导各位处于网络十字路口的初中生。

1.1.2开展熟悉网络传媒的课余活动

对网络的好坏进行讨论分析,并将各种各样的事例作为评判的论据。让初中生熟悉到网络的确是把双面刀。从而让他们自己去深思其中可能存在的得失。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行走”方向。

1.1.3利用校园内一切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起校园网这一资源,在校园网内开设健康上网宣传板块、论坛,大力宣传网络方面的健康知识,并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用真诚而亲切的语言让他们从心底接受这些信息内容。除了利用学校的网络外,也可以利用校园内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设施对初中生进行网络文化的健康宣传教育。

1.2家长的引导

(1)指定互联网规则。明确地让孩子了解什么样的网站是适合初中生访问或可接受的,让孩子知道使用互联网有什么样的规则。

(2)制定家庭政策。列出在浏览网络时应该或不该做的事情。

(3)将计算机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员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的房间里。这样可以方便地了解他们使用互联网的情况。

(4)安装一套互联网平安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

(5)经常留意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浏览的网页,了解他们的网友。

(6)最后,在上网新问题上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尽量做好他们的良师益友。

1.3社会的关注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社会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也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对于初中生健康上网的引导,社会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可以借助众多的传播媒介,用正面的典型事例教初中生如何去利用好网络,宣传网络有用的方面。同时用反面的事例让初中生意识到网络里也存在血的痛苦,并教导其如何去注重网络陷阱等不良信息的攻击。

2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2.1学校方面

2.1.1清理掉校园网内的垃圾信息

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的网络环境,学校应该清理掉本校校园网内的垃圾,保证内部网络信息的平安、健康,定时的对校园网内的内容,尤其是校园BBS上的内容进行清理、优化、过滤。碰到不良的传播信息时不只做简单的批评和删除处理,而是以诚恳而友善的态度和信息的者和接受者进行对话,并在对话过程中对其进行诚恳的教育。

2.1.2对初中生访问的网站做一些必要的限制

优化好了校园网内的资源,下一步就该将目光聚焦到初中生访问的校外资源上。虽然校园外的网络资源是不受学校控制的,但学校可以在技术上对初中生能访问的校外网站进行一些限制,屏蔽掉那些布满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网站。

2.1.3宣传“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

作为国家的教育机构,学校提出的有关初中生的教育新问题是最能广泛地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的。因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起这一说话分量的优势,倡导社会各界为初中生创建绿色网络环境贡献出能提供的力量。

2.2社会方面

初中生是祖国的明天,因而为了社会健康而稳定的发展,社会对于创建初中生绿色网络环境起着重要的功能。在所有的宣传中,社会公益宣传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因而社会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介进行宣传是尤为重要的。各相关部门可通过众多的媒介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来关注初中生健康上网这一新问题,并对其健康环境的创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可以利用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宣传。

3转移初中生的注重力

3.1学校应积极开展转移初中生注重力的活动

3.1.1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长期举办各种喜好小组

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喜好,举办各种特色培训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有益的团体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从网络中转移出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情。

3.1.2积极组织并开展对网络的讨论活动

开展对网络传媒的讨论活动,让初中生在和同学的友好交流活动中更加清楚的熟悉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并深思其中的种种利弊,从而使其在对和错的对比中健康的成长。

3.2家庭应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需求

3.2.1尊重孩子的认知

平等地和孩子相处,让孩子将父母当成好朋友。事实证实,尊重孩子认知的家庭里,孩子一般都愿意将心里的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在碰到困难的时候也愿意向父母求助。

3.2.2积极参和孩子的活动

参和到孩子感喜好的活动中,这样既能增加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又转移了孩子对网络的注重力,减小了孩子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在处理初中生和网络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疏导,调适学生心态,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结语

只要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通力为学生打造绿色、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就一定能引导初中生摆脱网络传媒的种种负面影响,让祖国的花朵在网络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2

1.以游戏教学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较差,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生物学习进行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诸如体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地借助挂图和模型教学,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且学完也就忘了,为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并指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上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蓝色粉笔画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用红色粉笔画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地方放上红色小球或蓝色小球,让学生拿着小球沿着循环路径跑,规定学生跑到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红色小球,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蓝色小球。在一个小组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当“裁判”,最后看哪个小组跑得又快又准确,就颁发一份奖品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体循环、肺循环等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孤立于世界的抽象存在”的表现之一,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要基础。学生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与之相关的信息会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如在学习“植物的嫁接”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你们亲自嫁接或见父母嫁接过哪些果树?如何嫁接的?”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嫁接方法,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嫁接。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课堂中合理利用这些素材,会使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不是空中楼阁,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主动的观察、探究周围的生命现象,这样就可以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

生活中的很多概念与生物学术语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建立起正确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果实概念之前,学生思想中已经有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果实”概念,这个“果实”概念与生物学中的果实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通常指不包括种子的可食部分“;果皮”也仅指外果皮。若不注意这些生活经验,就会干扰生物学中果实概念的建立。又如在学“生物的无性生殖”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认为插秧属于扦插;用出芽土豆繁殖属于出芽生殖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借助于比较找出异同,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农村中学在动植物资源的拥有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苏教版)中的很多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带,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例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来观察。他们带来的植物不一定都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营养器官,有的只有三种营养器官,有的是四种器官等,这些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这些植物在结构上有没有共性呢?”。再借助显微镜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次体验使学生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都有六种器官,同时让学生再次体验了科学探究中成功的乐趣,领略大自然的奥妙。又如在“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还会捉来蜈蚣和其他小动物进行观察,完成了多组实验。再如在实验“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中,除了用课本中提到的植物做实验外,还表扬那些用其它植物做实验的学生,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如含磷、含钾等的无机盐又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目前,人类的干扰已超出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自然界已经在不断地报复人类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知道只有在自然界许可的限度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生态环境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思考农村中习以为常的,但却是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并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利用黑板报宣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每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重要的节日(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临之际,我都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出一期相关知识的黑板报。这些节日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针对目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提出来的。通过黑板报的宣传,呼吁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教学内容,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这天,我设计了一个名为“同呼吸共奋斗”主题班会活动,这是2013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召开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在于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学生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这节内容后,我给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调查。如我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几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生活中哪些做法会破坏生态平衡?它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调查,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题目自拟),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对如何保护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3

从新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新课程强调在生物学科的教育中更加注重人文教育,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精神?怎样恰当地在生物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实现生物教育的人文价值,是目前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探索实践的课题。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无穷的教育时机,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式,熟练驾驭教材内容,寓人文教育于生物教学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人文教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滋养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引导和限制,因此加强人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家的共识。生物史是生物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造发明的奋斗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生物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许多杰出的生物家从事科学活动,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造文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给人类留下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生物史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心。

中学生物教材史实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展示了生物知识在人类历史进化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生物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科学的思想和思路,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例如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印刷、造纸、火药到“候氏制碱法”的研究成功以及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这些都会深深地打动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产生为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与毅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而这更是学生终生受用的宝贵品质。在生物教育教材中结合学科知识适当地引入一些关于生物美的内容,例如:在讲动物行为的知识时,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家养动物的一些行为并记录,让有条件的学生分组观察蚂蚁和蜜蜂的社群行为,再分组总结、完成小论文并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这些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还能使学生的恒心、耐心、信心在坚持实验观察和记录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学会沟通、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人文内涵,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生动起来。通过教师解释和挖掘生物潜在的审美功效并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使学生感受生物之美,体验生物之美,创造生物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生物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远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到最近的淮河流域的严重污染,从挪威的海洋油轮污染事件到中国的“非典疫情”;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南联盟战争的近百万枚贫铀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威胁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环境事件,同时,结合教学进展,贯彻绿色生物的思想,开展绿色生物、新能源开发等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和科普活动,使学生带着生物知识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倡导人文关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以人文精神驾驭生物知识,为创造山川秀美、富有诗意的家园而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并非是对以往生物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期形势下生物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完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告诉我们:教师工作就是要从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落实教育。而现实中的教育没有真正地用一种温情去贴近每个孩子的心灵,开启潜在的人性,没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教,在怎么做上没有去下苦功夫。它应该着眼于生物教学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将生物作为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一种工具,对青少年进行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教育,着眼于生物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生物教育本体功能的育人过程着眼于用真善美塑造学生的灵魂,陶冶学生的感情,历练高尚、纯洁的人格。

作者:陆敏单位: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为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如第一章以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问题。例如:(1)以天气预报2005年11月某天北京天气为-3C°—3C°的它的确切含义引出负数这一代数知识。(2)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可适当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2.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想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划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有所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3.1利用图片资料,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本中有一个例题,要求画水管的三叉接头的三视图,如果教师准备了实物教具,让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物体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为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联系生活——引趣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如第一章以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问题。例如:(1)以天气预报2005年11月某天北京天气为-3C°—3C°的它的确切含义引出负数这一代数知识。(2)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可适当讲述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2.注重直观——诱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想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划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有所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

3.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趣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人自发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意向。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兴趣的先导。

3.1利用图片资料,模型实物,激发学习兴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中,新教材中配有不少教具,提供了大量的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配套教具的基础上教师不妨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的图片,如金字塔、清真寺、中国的古塔等等,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规则的和不规则的物体,如乒乓球、易拉罐、玻璃杯、底面呈六边形或八边形的茶叶筒、魔方等等。让学生感知这些建筑物都是由许多几何图形组成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观察各种几何体和实物图,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例子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本中有一个例题,要求画水管的三叉接头的三视图,如果教师准备了实物教具,让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仔细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物体的不同呈现方式,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已蓬勃开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因此,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即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⑴趣味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⑵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⑶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保密性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⑵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⑶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4.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⑴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⑶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⑸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⑹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5.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7

摘要:从现在的社会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高学历型人才,更多的是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社会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教育的政策,从新课改诞生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相应的,生物中有很多知识难点和重点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记忆。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整体成绩和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们会用自己多年的经验来编写一些生活口诀让学生记忆,这样一来不但方便了学生也方便了教师。

关键词:初中生物;口令口诀;有效教学措施

一、引言

初中的课程多为基础课程,所以科目较多,学习的知识也很多。而生物作为初中科目中的一科,它的知识数量也很多,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知识点多和知识点过于细碎而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课堂上也不能投入更多的兴趣和精神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出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学生学习生物的策略和方法。

二、课前教师做好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深入研究生物课程。由于初中的生物多为基础知识,所以它的科学性较强。在教学生时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要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会讲课,还要会将知识进行转换和迁移,毕竟学生学习的生物知识都是从教师的课堂上收获的。在教学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对于自己不清楚或是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事前查找资料,只有把问题弄清楚弄明白才能给学生讲课。例如:在讲《生命的起源》这一章时,教师应将“神创论”和“自然发生论”的区别整理清楚,然后把这两个论点的起源、影响和诞生的背景整理清楚,这样在讲课时就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即便学生提出问题也能够很好地解答,并在整堂课中都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二)深入研究教改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是一样的,这种套路式的教学对教学效果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相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死板刻薄而降低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进行创新,教师要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特色,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课学生死气沉沉的现象。例如:在学习《生命的起源》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生活实例讲课,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学习生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当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后就会将这些文字转变为情感,他们会懂得生命的神奇和珍贵。(三)编写应用口诀,便于学生快速记忆。在生物的学习中,繁杂琐碎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学习起来也很困难。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将那些繁琐的知识变得简洁,那么学生就能够快速、方便地记忆。教师也可以利用谐音来化解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通过谐音还能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兴趣,有兴趣了就能够更加的热爱学习。当然,除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外,学生自己也要学会学习,课下自己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编写成小口诀,这样在做题时就能够节省很多时间,或者牢记老师教的口诀,这些在以后的生物学习中都很重要,毕竟初中的生物都是基础知识,而老师的口诀就像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数学的乘法表、英语的字母表一样重要,会贯穿整个生物的学习过程。

三、改善教学方法,创造现代化教学特色

(一)进一步对初中生物教材进行研究。初中生物都是基础性的知识,所以它存在整个生物教学中。但是现在的初中生物教师在讲课时都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说一遍,表面看上去是在讲课,其实就是在对着同学们读书。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听讲得很认真,然而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而且生物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是很琐碎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会忘记。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研究生物教材,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把那些细碎的知识点总结起来,变成口诀或口令让学生去记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将那些细小的知识点牢牢记住。(二)对初中生物的教学途径进行拓展。现在的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领域,多媒体和互联网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增添色彩。在课堂上,教师将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学生通过眼睛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知识,这比教师单纯的用嘴讲课更有说服力了,而且,多媒体的色彩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视觉,学生看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后的印象会比教师单纯用嘴说的印象更深刻。(三)对初中课堂教学体系进行改善。虽说讲课是老师的事情,但在整个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课堂教学的质量是要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在评定教学质量时,学校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或者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毕竟上课的是学生。通过全面整体的调查,学校可对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相应的调整。一切为了学生,只要是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绩的,教师都可以为之改变。(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新课程改革后也明确要求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现在的社会也不是有知识就能生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才是他生存的关键,毕竟我国是个礼仪之邦,思想道德修养是我们国家的标志。假如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东西都缺失了,那么这个国家离消亡也不远了。

四、结束语

现在的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将会增多。在学校学习知识时一定要学会灵活,不能够学习死知识,就像生物口诀一样,将繁琐变得简洁。初中生物的教学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社会以后需要的也是创新型人才,学校要跟随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实践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中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邱荣梁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八字桥中学

参考文献:

[1]郑凌燕.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课堂[J].才智,2016,(10):3.

[2]蒋炳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一些做法和体会[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4-76.

[3]李国庆.课堂小结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和实践[J].学周刊,2014,(18):114.

[4]王庆梅.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06):10-11.

第二篇: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微课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在突破重难点知识时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直观,不仅易于缩短学习过程,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生物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微课;课堂;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手段,能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形成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动态学习情境[1]。同时,它以其短小精悍、内容突出的优势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外学习渠道。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利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找准微课与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关键所在。以下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做法,不足之处,请指正。

1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1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微课反映的问题具有聚焦性强、主题突出的优势。例如,一段视频的容量虽然很小,但能把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非常便于教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讲解。而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易于突破重难点,能使学习更有成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因而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1.2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微课形式新颖,以视频为载体,能给枯燥的课堂注入一缕春风。微课视频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直接,也比较具体,不容易让学生觉得乏味,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节奏更加自由,因而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1.3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微课是以网络资源为依托,故其资源和内容都十分丰富[2]。微课视频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不仅更加具体而且更有针对性,学生可据此自主安排学习,满足个性化、深度化学习的需求,从而实现了学习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2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情境设计策略。微课集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与新颖性为一体,将其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之中,能为学生探究新知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简单化、直观化[3]。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有趣的提问形式,也可以将精彩的教学片断展示出来,自然能极大地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兴趣。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制成微课并在课堂上加以播放,则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情境,再配以教师的讲解,就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2.2新授课策略。在课堂教学的主体阶段,依据教学内容适时运用微课教学,能帮助学生保持继续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及时化解难点知识。例如,当讲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节时,可以利用3~5min播放微课视频,先由学生自主观看领会,再以小组形式就视频中的学习内容展开讨论,辅以教师的恰当点拨,则学生学得自由、开放、轻松,且能取得比教师现场讲解更好的效果,省时省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3巩固反馈策略。一般而言,课后巩固练习往往是让学生做辅导资料上的习题,结果是学生对作业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而借助微课的独特优势,就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作业方式,即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设计巩固练习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从而促使学生有效理解课本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2.4拓展策略。微课为学生提供的信息量,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点,扩展知识视野[4]。例如,在讲授“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课时,笔者通过微课视频播放北极冻原、热带雨林、海洋等国内外自然风光,一方面让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感受自然之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视频说出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从教学效果看,微课成为这一课最靓丽的风景,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热烈讨论交流,直到下课铃响仍意犹未尽。对此,笔者顺势引导,很自然地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3微课应用的注意事项

3.1选材要精准。依据课程内容,先确定学习目标,再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所选题材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以便激发起学生的探求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知识。(整个视频要控制在5~10min以内)3.2突出实用性。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功用,应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等因素,联系教学实际,采取科学开发与应用的举措,并充分考虑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聚焦生物学科中学生不易掌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解惑”功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3.3注重连贯性。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缺点。为避免缺点,当遇到信息众多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再把小问题作为微课制作的内容,最后合并这些反映小问题的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实现了关联化和体系化,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融合和创新。

总之,只有找准微课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合适的时机用合适的方式,才能使微课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只有恰当地利用微课并配以其他的媒体资源和教具,才能使微课发挥大作用。

作者:李鸽 单位:石嘴山市第十七中学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2]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12~14.

[3]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4]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46~47.

第三篇:初中生物“差异教学”探索

一、认识“差异教学”的本质

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提出:“差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个别差异视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从学生不同的准备水平、兴趣和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结果,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对于“差异教学”的探索首先就需要认识“差异教学”的本质,才能更加深入的实施“差异教学”。

二、制定完整的学生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差异教学”的内在含义就是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合适的教学,所以想要能够顺利的实施“差异教学”首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短板,弄清楚他们在哪些知识方面没有足够的掌握或者对于如何去学习生物的方法而迷茫,为他们寻求一个适合可行的方案,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生物问题。另外,“差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看到自己的知识点不足的地方,帮助他们能够快速的改变现状,让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差异教学”的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了解了班级中学生的个体情况才能针对他们出现的问题来对症下药,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生物是一门科学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对学生的自身的基础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一些专业性的知识需要一定的生物基础才能更好的理解,所以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去了解基础知识,巩固基础知识网络,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他们可以接受更高要求的专业知识,而减少因老师为了迁就基础较差的学生浪费的时间,使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整的学生学习情况可以帮助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以此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的提升空间更大。

三、实行优良的教育改革,扩大教育经费投入

就目前中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来看,实行“差异教学”还是比较困难。中国人口基数大,学生多,师资分布不均匀,很多学校没有能力去实行“差异教学”,而往往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给学生实行统一式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的说法也只是纸上谈兵,这是一个悲哀却又无奈的现象,学生只能抓住老师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往往就是这样的,“差异教学”也许只能在一些发达城市的一流学校得到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属于应试教育,往往都是要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造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变得单一和枯燥,老师传授必考的知识点,学生去记忆学习,通常就是这样机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这样的局面更多的是需要国家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来支持,并且实行优良的教育改革,以此来帮助“差异教学”有更好的实施条件。国家的支持能帮助教育发展更加顺利,有了更多的经费投入,学校的规模和实力也会有更好的提高,学习的密度扩大,教学的空间也会有更好的拓展。另外,好的教育改革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差异教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差异教学”应用在初中生物的课程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学生的问题有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提升。“差异教学”的实施还需要漫长的探索,所以我们需要为之不断努力。

作者:杨皎 单位:淮安市文通中学

参考文献:

[1]石云涛.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差异教学[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1).

[2]贾彦琪.论差异教学与实质性教育公平[J].科教文汇,2014(24).

第四篇: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的应用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常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在生物实验教学出现了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在实验课上,教师往往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持纪律,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做实验,使得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思维不足,科学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将生本教育理念应用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建设学习小组和培养小组长

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验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首先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以往知识的积累、学习能力的差异,对问题理解的不同,教师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将其按情感、特长、态度、知识基础、能力、性格、兴趣、习惯等的不同,以最优化组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培养小组长使其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组织组内探究和讨论、敢于提出问题。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实验问题所作出的不同设想和结论。组长配合老师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长的培养保障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充分提供资源,给学生创造条件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事实上存在着实验探究课的容量小、进度慢、耗时间等问题,学校将生物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安排适合的时间来实验室进行生物探究实验。开放学校种植实验室,可以亲眼观察马铃薯的营养生殖;在学校的实验田里,可以观察玉米的蒸腾作用。这些资源利用的结果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全面提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引发了思考。

三、从小处着手,吸引学生参与

(一)“小实验”—实践出真知。前置性作业,又称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针对初中生爱玩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做前置性小实验。前置性小实验具有直观、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学生可以先在家里完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会被充分的激发。例如,一位学生写道:明天我们将要学习有关食物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知识,我提前预习了一下,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做了一个小实验:首先我将适量的面粉,加清水和成面团。之后,用极细且净的纱布包住面团,放入清水盆中用手轻轻反复揉捏。就会发现有白色物质不断从纱布中渗出,清水慢慢变成了奶白色。继续揉搓,直到再无白色物质渗出为止。打开纱布,里面只剩一小块黄白色如冻豆腐般的东西。那就是面粉中的蛋白质。将盆子放置一会,在盆底积了厚厚一层糊。经过滴加碘液,发现它变蓝了,原来这就是面粉中的淀粉。后来听妈妈说,淀粉蒸熟后会变成酿皮,蛋白质蒸熟后会变成面筋,出于好奇心,我便试了试,我将淀粉糊上面的清水倒去一部分,找一个平底盘,盘底先刷一层油防止粘连,将剩余部分摇匀,然后缓缓倒入盘中。将洗好的蛋白质放入小碗中,之后将平底盘和小碗上蒸笼蒸三四分钟。揭开盖子,发现淀粉糊已成了一大张亮晶晶的“面饼”。变成了兰州小吃———酿皮。蛋白质则变成了松软多孔的面筋。从这次实验中,我不仅知道了面粉中含有蛋白质和淀粉,还有“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奥秘,只要我们勤动脑,多动手,真理就在我们身旁!当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做的酿皮和面筋时,学生们都发出赞叹声。

(二)“小制作”—蕴藏大智慧。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藏着深刻的生物原理。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一些常用物品如橡皮泥、毛线、铁丝、电线、棉签、筷子、水果、干果、纸、粘土、泡沫等进行实验,制作模型如花的结构、眼球结构、泌尿系统的组成、胸廓模型、病毒模型、细胞模型、DNA模型等。通过模型的制作,自发的解决了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加深了对生物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小改进”—增强自信心。生物课本中的有些实验,为了科学、严密和规范,实验试剂往往会给实验操作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实验生本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一些实验进行了小改进,解决了操作中的不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后,让学生参与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并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研究周围的事物,给学生以最大化的思考和动手实验空间,使学生置身于奇妙的生物世界当中,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乐趣,感受到了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

作者:王琦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第五篇:初中生物幽默课堂教学分析

一、引言

课堂教育的功能,除了通过在有限时间内的师生互动,让学生掌握新知,学会学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举止和仪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收到各种有利于提高和完善个人修养的正能量,收获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而生物科学是一门充满趣味、神秘和未知领域的学科,面对一群对科学探索缺乏经验和了解,对生物学的各种深奥难懂的名词术语缺乏认知的青少年,如何让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目标,甚至超越教学目标,我认为秘诀就是两个字———“幽默”。下面笔者就“为什么要学会幽默地上初中生物课”和“如何实践初中生物幽默课堂”说说我的浅见。

二、为什么要学会幽默地上初中生物课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甚至让学生期待你的课的到来,你的课堂一定是充满魅力的。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我发现教师乐观的性格和善于运用幽默的功底,是开启魅力课堂的金钥匙。1.幽默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如果老师上课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无趣,那么在初中生眼里他就是一个没有情趣的老师。不管他教学多么严谨,专业知识多么丰富,学生却认为“无趣的老师上的就是无趣的课”。而幽默的老师却会让学生哈哈大笑,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紧绷的思维神经随时有放松休息的机会。这样的学习不容易疲劳,这样的老师充满魅力,深受学生的追捧和欢迎。2.幽默使教与学的互动擦出激情的火花。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学习新知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教师不能倚老卖老,靠着很多年前学到的所谓专业知识照本宣科,因为外面精彩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刺激和诱惑,平静的泛不起一丝涟漪的课堂就变得没有吸引力。教师应该是课堂上充满激情的教育服务者,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高效求知,还有服务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和乐天善良的人格,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不影响生物科学术语的准确表述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的幽默化,就是一种激情的外露,往往会让学生迅速受到感染,大脑受到快乐和兴奋的刺激,脑细胞变得更加活跃,甚至让原本因各种原因无心学习的学生也一同受到了欢乐气氛的感染,学生的思维被积极调动起来,更乐于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3.幽默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正是由于幽默的语言与教态能使学生感到身心愉悦,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得以体现,学生更乐于分享和思考,受到老师的感染,也更乐于表现,为一节高效课堂奠定了主旋律。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我求知目标不是十分明确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课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学生感觉学习过程无比快乐和充实,课堂教学就有如神助,因为有一位无形的老师叫做“兴趣”,会引领着他们主动而高效地学习,实现高效课堂。

三、如何实践初中生物幽默课堂

那么如何使一堂初中生物课变得幽默生动又高效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借鉴参考。1.教学语言幽默化。教学语言的幽默化是幽默课堂的核心。比如八年级上册动物学,讲扁行动物涡虫的超强再生能力,我说:“头没了,没关系,重新长,切去头后往切口中央再纵切一刀,哈哈,能长两个头;尾没了,没关系,再长,切去尾后往切口中央再纵切一刀,能长出两尾。头和尾同时被切,只剩下身子呢?没关系,很快都能再长出来!”学生听了吃惊之余不禁惊叹:“好神奇的宝宝!”我想他们这辈子不会忘记涡虫了。讲蚯蚓的刚毛的作用,我说:“蚯蚓不喜欢在光滑的玻璃上溜冰,因为它根本无法正常运动,它的运动除了靠身体的纵肌和环肌配合,还要靠刚毛的辅助,就像我们人类穿的鞋一样,鞋底最好是防滑的,这样才能在运动时与地面形成一种什么力?”学生在聚精会神地听,所以很快想到了答案:“摩擦力!”讲到蚯蚓的价值,我故意饱含深情地说:“中国的很多城市,目前都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状况,我们的蚯蚓兄弟,在垃圾堆里默默耕耘,吃进去的是土,是人类制造的各种有害有毒垃圾,吐出来的,还是土,不过已经是分解了大量有害物质后的,变得更肥沃的土了。它们是环境的清道夫,也是改良土壤的功臣,是环保卫士,它们的故事,多么感人,多么伟大!我们人类应该向它们致敬……”这种“舞台告白”很有戏剧效果,学生都被那种气氛感染,对这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印象深刻了。讲到线形动物,我说:“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的动物,开始有屁股眼———肛门了。”引来同学们一阵欢笑。讲到两栖动物,我说:“既然你们都知道了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它用鳃呼吸,生活在水里,吃的是水中的浮游动植物,而青蛙是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吃的是陆地上的虫子,所以,我们说这样的幼体和成体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有很大差异的发育现象,称为‘变态———发育’。”因为我故意拉长“变态”两个字,同学们又哈哈大笑起来,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了,同时很好地认识了“变态发育”这一概念。讲鸟类的消化系统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同学们根据鸟类的消化系统结构图和老师的讲解,知道了鸟类消化能力强和食量很大的特点后,我指出:“鸟类大肠不发达,直肠很短,不能储存粪便,所以随吃随拉,还有尿液的量很少,超浓缩,为了省事,尿液和粪便同一出口排出,就是吃的多,拉的快。”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便趁热打铁问道:“这种特点有利于什么?”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很乐于开动脑筋,于是他们自己得出了结论“有利于减轻飞行时的负担”。2.教学仪态的适度幽默夸张。讲到海马、海龙也是鱼,但是泳姿很特别,我举起右手,模拟海马在水中运动的样子,把学生逗乐了,于是我问:“它们运动能力不强,这和它们的体型有关吗?”学生反应很快,说:“有关,因为它们没有普通鱼的流线型的体型。”讲到“鱼离开水无法正常呼吸”,我拿起自己的教科书,让同学们想象鳃片就像书页,当把书投入水中,书页就会很自然地张开,而当把书从水中取出来放在桌子上,你们想象一下,书页的状态怎样?“会黏在一起!”学生回答,于是我说:“对了!所以,鱼离开水后鳃片会黏在一起,无法接触空气,那么就无法进行气体交换,鱼就会窒息而死。”讲到鸟类的分类,我说:“根据胸骨是否具有龙骨突(边说边拿起教科书打开成V字形,让突起那面朝学生),以及鸟类是否能飞,分为‘平胸类(鸵鸟———不能飞)、突胸类(企鹅———不能飞,其余鸟类———大多数能飞)’。”讲到鸟类胸肌发达,一端附着在胸骨上,一端与鸟翼的肱骨相连,跨过关节,我边说边举起自己的双臂,并模仿鸟拍打翅膀时翼的动态,学生立即明白了为何鸟类胸肌要特别发达了,这是与它的飞行生活分不开的。讲鸟类体内的气囊对减轻身体比重的作用,我举了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腰上挂着游泳圈跳水的例子,我边说边做动作,吸引学生紧跟我的思路,于是他们很快明白了,游泳圈里有空气,相当于鸟类的气囊,它们都可以实现降低身体比重的目的,对于鸟类,可以在空中飞行时增加浮力。3.选取具有幽默效果的教具或视频资源等辅助教学。讲人的眼球和耳的构造,我借来了学校的放大模型,另外还借来了超大的内耳构造模型,眼球的模型可以由外到内逐步拆解,耳的耳郭和内耳都非常形象逼真,学生都非常好奇、兴奋,学起来兴趣浓厚。讲到爬行动物时,我提出一个小小的激励措施,若他们能很认真很投入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就奖励他们看一个短视频《变色龙变色记》,这个仅一分多钟的视频,是我备课时无意间找到的,是一只当宠物养的变色龙,在桌子上,主人拿着各色镜框的太阳镜让变色龙抓住的实验,背景音乐也配得很Q,我发现学生看的时候眼睛都放着光,这个环节在每一个班的表现都一样,百分百的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看,那只可爱的变色龙不断受到不同颜色太阳镜的刺激,不断变换体色的场景,让学生们看呆了,笑傻了,估计一辈子不会忘记,这就是传说中的“课堂开心一刻”了!

作者:吴慧萍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朱永新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箴言.教育科学出版社.

[2](德国)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123-124.

第六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摘要:生物由于其特有的学科学习特点在当前越来越受人重视,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实验性基础学科,初中生物对于学生的热爱自然科学情感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科学学习素养有着深远影响意义。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展实施,初中生物的实验课堂教学开展引起多方重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的要点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知识,从而更好的提升改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以自己的教学为例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生物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开展领域中占据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端正自己的自身教学理念,注重提升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良好的利用实验教学开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以实验教学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物教学参与热情,只要学生愿意参与到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得到提高。生物实验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摸索出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的将差异动态化教学理念灌输渗透于生物课堂教学开展中。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创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强化相关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提升,改革过往传统教学模式进展的残留弊端,丰富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内容,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涉猎面,提升强化教学质量。在初中生物教学开展进行过程中运用开放式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展开细化的各大重要环节进行开放。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节相关知识内容学习时,可以合理科学的运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带领到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公园进行自由主动观察,为学生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观察,了解和发现各种植物之间的区别,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热爱的同时提升生物学科的趣味性。

二、让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好奇心能够保障学生更好更为有效的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学习。仔细研究现有的初中生物教材,很容易发现其中存在很多的教学实验,形式多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教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选择实验时可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已有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传统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实验方法较为死板单一,老师常常忽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处于知识灌输填鸭的被动学习状态,对于强化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十分不利。教师应当勇于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树立新型实验教学开展理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地位,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通过展示实验讲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通过这种转化,让学生慢慢地参与到实验课堂教学中来,培养提升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在的知识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开展学习。例如,教师在开展《种子的萌发》这一章节相关知识内容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种植一些植物,规定时段规律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变化,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家长的帮助作用。开展如此实验教学,一方面能够极大限度地强化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提升学生对于生物这门知识内容学习的热情及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拉近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促进亲子间的互动。

三、开展相关活动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课内知识教学很容易使得学生感到生物学科知识的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要想很好的有效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应当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且富有趣味性的动手实践操作的作业,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通过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书本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例如,在进行完成《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这一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该章节的相关学习知识内容制作植物标本来作为课外活动,学生花费时间及精力去找寻标本以及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制造标本,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促进学生感悟生物知识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强化初中生物中的实验教学对于促进生物教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当勇于摒弃过去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成分,改革具有新型教学特色的教育手段,将课堂的领域范围进行拓宽,开展创新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使得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真切体会感知生物学科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及意义,很好的激发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进取知识的积极性,强化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好的培养当今社会所需的全面知识型人才。只有这样的现代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周芳芳 单位:江苏省淮北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8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维持和增长学生从事并完成某种学习活动的能力,对于理解学习和绩效至关重要。其原因之一是学习动机能够改变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动机作为个体的一种能力,能够确保个体在面对竞争和分心时,仍然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而不受干扰。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推力、拉力与压力三种形式。推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需要,拉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期待,而压力需转化为推力与拉力才能起作用。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为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后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两者协同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学习动机值得进一步关注。学习动机的分类可以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或研究任务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动机动力的来源可以区分为外部动机(如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等)和内部动机(如认知动机等;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作用的久暂可以区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看到,除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分类,剩下两种分类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2、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之农村初中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本县的3所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农村初中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3、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价值取向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74%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二)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农村初中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农村初中生数占相当份额。

(三)学习的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农村初中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农村初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48%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初中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四)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农村初中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农村初中生选择就业,27%的农村初中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农村初中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4、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初中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农村初中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二)帮助农村初中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三)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四)充分重视情绪的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情绪吸引力,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满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得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其次,针对情绪的“趋乐避苦”特征,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方法之一就是使他们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再次,所谓的“寓教于乐”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应该是利用情绪的积极作用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不是一味地单纯迎合学生的情绪倾向,脱离教学目标,这样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五)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六)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从而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习惯于课堂口头讲授的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经验性的练习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法越多、越灵活的教师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即在针对某个话题的同时,要敢于逾越话题的界限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引导并给出相关领域的链接,对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律等尽责行为及时做出奖励,学校课程也要对初中生强调这些成功的特质。

参考文献:

[1]刘晨华.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9.

[2]徐霞璋.浅谈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校管理,2006,1.

[3]彭秀华.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教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李祚山.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探讨.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9

学习动机是引起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这种维持和增长学生从事并完成某种学习活动的能力,对于理解学习和绩效至关重要。其原因之一是学习动机能够改变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学习动机作为个体的一种能力,能够确保个体在面对竞争和分心时,仍然能够完成既定目标,而不受干扰。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推力、拉力与压力三种形式。推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需要,拉力表现为主体的学习期待,而压力需转化为推力与拉力才能起作用。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为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后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两者协同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学习动机值得进一步关注。学习动机的分类可以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或研究任务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动机动力的来源可以区分为外部动机(如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等)和内部动机(如认知动机等;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作用的久暂可以区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看到,除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分类,剩下两种分类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2、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之农村初中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本县的3所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农村初中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3、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价值取向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74%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二)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农村初中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农村初中生数占相当份额。

(三)学习的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农村初中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农村初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48%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初中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四)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农村初中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农村初中生选择就业,27%的农村初中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农村初中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4、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初中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农村初中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二)帮助农村初中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三)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四)充分重视情绪的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情绪吸引力,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满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得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其次,针对情绪的“趋乐避苦”特征,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方法之一就是使他们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再次,所谓的“寓教于乐”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应该是利用情绪的积极作用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不是一味地单纯迎合学生的情绪倾向,脱离教学目标,这样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五)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六)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从而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习惯于课堂口头讲授的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经验性的练习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法越多、越灵活的教师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即在针对某个话题的同时,要敢于逾越话题的界限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引导并给出相关领域的链接,对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律等尽责行为及时做出奖励,学校课程也要对初中生强调这些成功的特质。

参考文献:

[1]刘晨华.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9.

[2]徐霞璋.浅谈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校管理,2006,1.

[3]彭秀华.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英语教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李祚山.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探讨.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初中生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品德发展;自我教育

一、引言

品德发展的问题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品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即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它作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而品德发展,是指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品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即人生历程中品德成分、品德结构及其功能的发展变化。人类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认识的结果。品德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个体品德发展在成熟之前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可变性,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期是其个性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此时期不注意正确引导,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品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研究初中生品德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又必须抓紧成熟前的塑造,而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心理发展理论对品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来谈初中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以期对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初中生品德发展

(一)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品德发展与培养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人类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作为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产物的文化。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社会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因此必须为其创建—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全社会力求为初中生提供—个尊重的主流文化。人的成长发展必须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关系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由于他们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犯错误。因此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从整体而言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另外还要对初中生进行长期的、扎实的、富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社会中需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判断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加之他们易冲动的特性,遇到冲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挺身而出,不计后果,最后可能沦落为失足青年。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必须亲自躬行,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要做到严以律己,社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不夸大,不包装,准确宣扬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

第三,增强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化迅猛,信息量急增,人的观念更迭迅速,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氛围越来越淡化社会道德的整齐划一或“异口同声”,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化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再是一味“听话”的教育,人们给予了年轻一代更大的思维自由度,这一切使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此外。家庭和社区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和巨大的。家庭、社区是儿童、少年所处的重要心理环境,家长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爱好等往往会通过父母与子女的活动而影响子女的心理,左右着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一定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品德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社区文化对品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感染作用。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

(二)重视活动在品德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其品德的内部矛盾,即儿童与青少年在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品德心理水平构成的矛盾。维果茨基强调个体活动是人心理与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

具体而言,在学校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各级负责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机,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另外。作为教师或成人还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注重培养其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多开展一些课外和校外活动,鼓励其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

(三)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其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要了解初中生的需要。以选择最佳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为其准备适切的德育内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优势需要影响着品德结构不同部分的最适宜发展时期,德育工作者要摸清学生的需要特征,才能更好地抓住德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并促进学生在自身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新形势下产生多种认识及行为上的矛盾,为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其自身的需要,基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切的德育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忽视其青春期教育,尤其是青春期性教育。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青春期教育。家长与教师除了给他们讲解青春期及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我。

(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维果斯基指出动机在引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调动个体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在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与培养中,学生是德育主体,因此必须真正调动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德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享受自身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体会精神的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将是促进学生品德完善的内部激励手段,即学生通过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精神幸福是促进其不断提升自己道德水准、不断完善人格的内部激励手段。

学生是德育主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够把外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首先,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能够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进而促进道德的内化,为此要充分发挥道德体验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激励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过去仅注重学生道德经验积累,忽视内化的做法,而是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从人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把外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促进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创设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体验氛围,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获得的满足、快乐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学生通过充分感受、体会自己内在精神的幸福,产生道德满足感,道德的这种自我满足将激励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真正发展。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教育力量由强变弱,自我的教育力量由弱变强,最终转化为承担教育“他人”的力量。中学生正处在他人教育力量与自我教育力量转换的关键期。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开展“五自”教育活动,即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正是适合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这种自我教育力量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德性健康发展的真正内因19l。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在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使其树立自我锻炼的独立动机,即主动寻找榜样、选择理想、确立志向,还要具备自我分析、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勇气与能力,力求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确定自我努力的具体步骤,自觉刻苦锻炼,自我实现,自我总结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