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12

初中德育总结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1

教师,是学生走向社会、通向科学宝库的引路人。传播文明,塑造人格,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有人说,教师好比是海上的灯塔,百花园中的园丁,人生道路上引人向上的人梯。崇高的职业、神圣的称号、光荣的使命,要求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学识渊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我在教育工作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寻求适应新形势下塑造人类灵魂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用爱作桥梁,以德修己,以德育人的教育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桥梁,爱是教育的钥匙,爱是教育成功的种子。师爱是一种无私的爱,爱得深沉、持久。学生对老师的爱往往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写出一篇好作文得到老师的褒奖,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受到老师的赞扬,碰到困难和挫折老师伸出援助之手,犯了错误老师及时给予中肯的批评和诚挚的鼓励,一桩桩,一件件,都能在学生心灵中经久不息地泛起清纯的美丽的涟漪。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努力发扬学生的闪光点,尤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吏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偏爱差生。公务员之家:

例如,七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上畏难,心理上自卑的弱点,针对此情况,我经常利用休息及课余时间,采取个别谈心和征询意见的办法,鼓励他们进步,还发动三人小组的同学热情关心他们,为他们的进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当经常欠交练习的同学依时缴交练习时,尽管练习是错误连篇,但我还是把它看成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在课堂上公开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课后再找他们个别谈话,严肃指出他们练习存在的问题,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并不厌其烦地辅导他们改正错误。

当这些同学再次欠交练习时,我首先问的是他们对完成练习有什么困难,需要教师什么帮助。因此欠交练习的现象明显减少,对于接受能力弱、基础差的学生,教师的着眼点首先是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稍复杂的问题则由优生回答后让他们复述,堂上的板演练习优先照顾差生,加强对后进生堂上的巡视辅导,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对后进生练习也面批面改,只要他们能依时改正错题的,每次练习仍然可以评定100分或优。同时在批改学生练习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写上一句带鼓励性的评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如果你再认真计算,成绩一定会更好”;“你进步这么快,老师感到很高兴”;“继续发扬”,等等。由于教师处处为后进生的转化创设了有利条件与环境,给他们更多的“偏爱”,换取了后进生对自己的信任,逐步形成了一个“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的良好气氛。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初中德育;问题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是学生们的思想成长时期,在这个阶段的思想观念会为今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加强德育教育,对初中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纠正他们这个过程中错误的思想观念,完善他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初中基本上受到应试教育以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使得初中的德育教育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初中生只空有德育的理论,没有德育的行动,可以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1初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初中的道德教学中只注重了“教”而没有注重“想”。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的就是传统的灌输教学,只是片面注重了“教”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们有没有理解消化这些知识,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恰当的引导,学生们也只是“听”了并没有深入的去“想”,没有思考就不会有行动的,我们应该适当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把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然后融入到实际的生活过程中去,这样才能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好。其次就是脱离生活,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将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德育教学与其他教学相比起来就是这门学科无论将来你从事何种行业、任何岗位,都离不开的一种终身式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教育者更加注意的是说教,只注重简单口头训练以及条件反射式的基本训练,在根本上忽略了学生们对于道德理性的深入思考,剥夺了学生们对于道德的独立判断权利以及自由选择的机会,这也就让学生们养成了言行不一的不良习惯。

2德育教育中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

2.1首先我们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初中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学生为主,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不断了解学生在德育上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我们要把他发扬起来,对于缺点我们要通过教师的介入把它改变,我们要扬长避短,有针对地去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可以通过不记名的小纸条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德育教育方法来进行指导教育。其次在现阶段的初中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课程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但是这门课程内容过于广泛,对于具体的德育问题仅仅通过这门课堂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将德育课程渗透到每个学科的教学中,这样才可以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教育,例如,政治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法制教育、政治素养教育等、历史教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让学生们指导的义务与职责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诗词来提高学生们对于德育的教育,例如可以结合《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通过了解学习这首诗歌的含义的同时,也了解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努力,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时间是瞬息即过的,要知道珍惜时间的必要,不要虚度光阴等。只有全面的加强德育教育才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2.2科学利用网络媒体教学

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离不开高科技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来进行德育教学,这样德育教育可以更加直观的、形象的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而不是通过抽象的概念和观点来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网络视频、图片来进行教育,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来进行分析教学,例如最近网络上争议很大的“该不该扶老人”这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可以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谈一下如果是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些问题会怎么办,如果被人误解了又要怎么办等问题,这就会让学生们真正的学会用根据事实、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来证明自己观点,对待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出发、分析。还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们集思广益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各种观点的碰撞与交锋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观点,克服个人的缺点,最后有教师总结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很好的处理,我们要将将德育教育生活化,我们之所进行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让学生们可以更加有素质的、有文明的生活。

3结束语

初中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要想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就一定要改变教学方式,尊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积极性,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们的思想价值体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综合素质的要求。初中德育教学的方法极其广泛,我们要在今后的德育教学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掘,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初中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玉琼.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思想[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15-20.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3

一、初中德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但是却无法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形成正面的影响。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和生理发展均未成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不应该仅仅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也应该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涵养,让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初中德育的实施也让学生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提高学生是非的判定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由此可见,初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初中生德育的实践

(一)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指的是初中班主任以及普通科任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这一德育实践将素质教育与德育进行了一个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品德修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反思,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觉悟。例如,教师在讲解“感恩父母”这一教学内容时应该将德育的内容与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在文化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对父母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形成一个感恩父母的思想。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德育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的重要性,逐渐地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状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德育质量的目的。(二)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在实践的同时初中教师也应该认识到课堂才是德育的基地。教师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的形式实施,通过对优秀品质和品德的宣传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在班会上认识到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提升,让初中德育工作更好地实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班会,教师在班会上应该对一些经济条件落后地区学生的生活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分析出自己是否喜欢攀比、爱穿名牌、乱花零花钱。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以达到德育的目的。(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一个良好和完整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学出来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初中教师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更加生动和具体地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相关的德育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精神和能力,提高初中德育的有效性和质量。例如,教师在“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去捡人们扔在地上的果皮、空瓶等物品,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护地球、保护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德育的内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德育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性时期,教师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将德育与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臧瑞瑞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新时期 ;人文教育; 初中德育教育; 渗透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人文教育对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这一举措显得尤为必要。总体来讲,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能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人文教育对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中国历史来看,“人文”来源于《周易•贲》“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其中的“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制度和各种文化现象,可以引申为真善美;“精神”指神志,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心理状态等。从西方历史来分析,“人文”这一词汇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人的本性,主张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谐与现实的幸福。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因素,可以引导学生努力实现个人价值,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塑造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促进中西方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此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无形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教学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具有思想觉悟高和品德修养好的人才。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因素,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是大势所趋,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人文教育因素不仅符合当代德育工作的发展需要,而且有利于初中生对德育理论的实际践行。

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人文教育因素的原则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教师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这是教师开展初中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当代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知行统一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德育中运用人文教育因素的过程中,不能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力图使理论教学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促进学生对德育理论的践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品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培养成言行一致的人。2.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的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的过程中,不能坚持以往教育工作中的强硬态度,而是要坚持人本主义理念,转向以说服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疏导和正面教育。3.集体教育原则。集体教育原则要求教师在德育教育活动中,运用人文教育理念的同时,要以学生集体为依托,通过对全体学生的德育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如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对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同样适用。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学生、平等看待学生。同时,也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要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可以结合人文主义的历史,借助西方文学作品来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凝聚力与文化价值,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意识。在新媒体时代,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适当延伸教学空间,充分渗透人文教育因素,引导学生运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树立学生的民主观念。西方“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的关系密不可分,对此,教师应该延伸西方文学作品阅读范围,让学生认识“文艺复兴前三杰”,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如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得拉克•《诗集》和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等,以此促进课内外教育的互补。教师可以利用固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西方文学作品,从而有效扩展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塑造学生的励志精神。在讲解《神曲》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地告诉学生:但丁被恩格斯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充满人文主义思想曙光的诗集《神曲》,在该作品中,他集中表达了自己执着追求真理的思想。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诵《神曲》中的经典诗歌,例如《洁白的玫瑰》《对贝雅特丽齐的感谢》《最大的圣者》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人性美,而且可以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打造民主、和谐、平等、灵活的德育文化课堂。2.注重树立崇高的榜样。在初中德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教师不仅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做到言传身教,还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着重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行的熏陶,从而主动严格要求自己并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端正自己的思想和品行,并善于寻找学生中的思想闪光点和品德行为典范。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能被学生接受和效仿的先进事例,进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例如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早期人文主义作品《十日谈》。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用5到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分析和讲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论述其中的人文主义色彩与美德,并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十日谈》《神曲》和《哈姆雷特》的异同点,以加深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意识。3.加强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中生对外界的认识尚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验也无法做到全面和深入。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依靠德育理论知识和人文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要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进行德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德育事例和德育要闻进行话题的合作讨论和自主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在灵活把握德育教育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德育故事或具体鲜明的生活德育案例。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德育课程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能够实现德育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解读“反骑士文学”《堂吉诃德》时,教师让学生分析主人公堂吉诃德和桑乔的优点与缺点,思索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实现人文主义,指导学生继承“主持正义”的优秀品德。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高尚品德,教师应该立足于德育教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模范,并不断加强德育教育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努力践行人文主义理念,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海龙.谈人文主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7(04).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5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教育;德育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中的“人”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本”即是根本、基本,其内涵是一切发展都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再通过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发展惠及全民。将以人为本理念迁移到教育领域,即是教学应以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识水平出发,不断寻求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式方法与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手段,践行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教育理念。当前,以人为本理念逐渐渗透到初中德育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学校应重视德育,通过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加快以人为本的德育深入发展。

一、开展初中德育的意义

1.顺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快速发育且日益成熟,语言表达能力大幅提高,并逐渐产生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自我意识也逐渐完善。因此,初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技能、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德育,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初中生的情感意识逐渐强烈,需要以德育引导其正确对待“情感萌芽”,使其明白情感萌动是青春期的正常情况,并学会自我调节,理智控制情感冲动。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信息,而初中生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由于缺少社会经验,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因此,学校要加强德育,让学生逐渐养成全面的思考能力与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分辨信息真伪,防止学生在接受不良信息后产生错误的思想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传统教学在“分数论”的影响下注重知识的传递,课堂教学“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形并不少见。这种做法只重视知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遵循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即要求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坚决避免因唯知识论造成的忽略学生个人情感、缺少思想教育的现象。李振西教授曾指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不是人和物的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心灵和心灵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动向,以人为本做好德育,用好“三面镜子”,即发现学生优点的“显微镜”、平等对待学生的“平面镜”、长远发展的“望远镜”,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4.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教育的智慧》指出,要尊重每个孩子的未来,无论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产出标准化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若培养出模式化的“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因此,教师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德育应包含人类的终极关怀,要能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力。

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初中德育的策略

1.德育情感化。以人为本的德育需要注入情感,要通过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与学生进行平等深度谈话,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学生建立和谐、互爱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运动会等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升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热爱,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班风、学风。此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其在生活中注重他人的想法,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付出,以及自己为父母所做的事情,如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正是学生对父母的体谅,以及对父母的爱的回应。回忆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分析问题,能避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培养其同理心,使他们养成为他人着想的道德品质。2.德育实践化。以人为本的德育应该符合初中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特点,走出教材、走进生活,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志愿活动,从选择树苗到给小树挖坑,从浇水到施肥,让学生完成植树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懂得种树的不易,也会懂得生命的珍贵,并形成环保意识、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师也可开展流动班长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长,让他们体验为班集体做贡献的快乐与成就感,增强他们管理班级与服务班级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活动最后,以集体探讨与教师讲评的形式,对“一日班长”进行评价,发现亮点、指出不足,并总结经验。3.德育评价多样化。传统教学评价重成绩轻成长,重批评轻鼓励,而人生的考卷却没有正确答案。以人为本的德育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科学精神、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用一纸试卷上的分数片面评定学生。教师可在学期末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期末互评,从同龄人的角度开展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求学生从学习进步、学习态度、生活习惯、待人处事态度等角度对其他同伴进行评价,发现他人亮点和易被教师忽略的微小进步。这种互评不仅有助于评价角度的多样化,而且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此外,在强调评价多元化的同时,德育评价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展每位学生的潜能。德育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而以人为本则是德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德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直、刚毅的性格,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强。

参考文献:

[1]丁玉环.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

[2]张天娥.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3]韩丽.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创新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茶文化;初中德育教育;实践探索

茶饮中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我国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开发茶道、茶德等在我国德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影响,茶文化在教育事业的有效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历史背景,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究中国博大精深的茶道艺术。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流程,加强学生对德育品质提升重要性的认识。

1茶文化促进初中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教学阶段正处于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存在许多思想道德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电子设备,接触到更加庞大的网络信息资源,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初中生的心理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能够自动进行网络信息筛选,由于初中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存在着虚荣心、自尊心过剩的现象。教师对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了解不足,许多学生片面地将个性与叛逆混为一谈,对学校建立的行为规范有着抵触心理,现代的初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将父母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文化内涵经过几千年的思想洗礼,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释家的思想精髓,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信奉儒家中庸之道的调和思想,将苦辣酸甜的味蕾感受比喻为人生中的不同感悟。同时,中国茶艺讲究朴实无华、宁静致远的优秀思想内涵,是学生勤俭节约日常行为养成的重要渠道,茶文化礼仪讲究礼让长者,结合历史上的名人故事,让初中生明确茶文化中的待客之道,培养学生谦逊守礼的道德行为,在品茶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价值观。茶文化在传承发扬的过程中,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唯一性,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借助沏茶、品茶的过程,让心态逐渐平和,在反复清洗茶杯的过程中排解内心的愤懑知情。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宁静平和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煮茶的过程,通过“凤凰三点头”的倒茶礼仪,引导学生观看茶叶在杯中慢慢舒展的状态,随着茶香的逐渐渗透,反省自身的行为特点,找寻内心真正的自我。在品茶过程获得身心愉悦的享受,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品茶的过程是精神升华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茶习惯,通过内心思绪的排解,让学生真正的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2茶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

2.1茶文化具有的思想内涵

中华民族优秀的茶文化思想,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兼收并蓄,融合了哲学思想,同时保留了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礼仪文化,在初中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融入茶文化道德内容,能够培养学生“和谐有爱”和“尊敬长辈”等优秀的思想文化内涵。茶文化以儒家中庸和谐等哲学元素为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礼貌诚信、互敬互爱,因此,在茶文化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要以儒家的“和”为主要道德标准。茶文化能够起到宁静致远、清静无为的思想教育作用,茶文化融合了道家学派“天人合一”的教育思想,与儒家提倡的“和”不同,道家的饮茶之道讲究和谐共融。茶文化中还蕴含着佛教“普度众生”的思想内容,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善良勇敢的优秀品质,能够主动向他人伸出有爱之手,形成身心合一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见,茶文化蕴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元素,与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具有一致性。

2.2新课标下的初中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这一发展理念的提出,需要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创新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转变学生的思想理念,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当前我国教学开展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教学思考。通过自我反思改正错误的道德思想,脱离传统行为习惯的束缚,满足现代化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礼仪要求,能够自动对复杂的网络资源信息进行分辨。

2.3茶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

茶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内容与现代化德育教育中的思想元素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茶文化与初中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道德思想,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根本需求。在传统教学理念上推陈出新,在茶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注重道德素养的提升,一般情况下,具备良好演唱习惯的人通常具有优秀的修养情操,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国之栋梁,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注重传统文化思想融合发展,改变单一化的教学形式,根据时展需求,进行教育事业工作内容调整。茶文化元素在德育中的有效应用,需要结合不同时期茶文化的主要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传达优秀的道德思想。

3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实践创新

3.1茶文化创新德育方式

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能够扩大教育范围,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茶文化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思想内涵的传承与深化,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茶文化,在保留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还需要合理运用微课、慕课等信息化辅助教学,在学校范围内建立第二课堂,负责丰富茶文化内涵的宣传教育工作,向全体师生传达茶文化的民族精神和发展背景,课堂教学作为最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很难产生探索兴趣,教师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容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到了茶文化的传播。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进行茶文化的运用需要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寻求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将学生带离传统的教学课堂,与学生到课外参观茶艺展示,南方学校的学生还可以到采茶基地,参与采茶、筛茶的过程。北方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茶艺视频观看,有条件的学校聘请专业的茶艺专家来校开展专业技巧讲座,并积极进行茶艺展示,学校创办茶社团与其它学校开展茶艺竞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成果,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明确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正面的竞争意识。

3.2德育吸取茶文化的精髓

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蕴含着许多优秀的哲学理论,想要初中生更快的接收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需要遵循精益求精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德育教学设计,首先需要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并对教学流程进行合理规划。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在丰富茶文化中选取积极的文化元素,对茶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进行提取,融入到其他教学科目内容中。在进行茶文化思想内容筛选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我国奉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茶文化思想内涵的积极引导,帮助学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同时,所选择的茶文化内涵需要有易于学生接受,教学设计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并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实现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教学目的。

3.3网络保证茶文化的时效性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电子设备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探寻多元化教学途径,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内容具有独特的历史属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融入当前时代的发展需求,又要保留一定的时代元素,将茶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便利性和交互性等功能,开展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便利性设计视频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整个教学流程以视频保存的形式,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分享,定期通过微信、钉钉等软件向学生普及茶文化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4茶文化助力差异化教学开展

茶文化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注重差异化教学,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将学生科学化分为不同学习层次,分别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措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彼此之间互相影响、共同进步,培养学生优秀的团队精神传达现代化德育思想。

总结:

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强国”的战略号召,需要在提高学生知识素养的同时,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金平.浅谈传统茶文化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渗透[J].魅力中国,2020(3):157.

[2]叶敏.基于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9):5,7.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改进措施

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更高的要求是德才具备,因此进行全面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初中学生思想正逐步成熟,刚刚脱离小学时期的迷茫期,“三观”处于一个渐渐养成的阶段。《中央关于改革和强化中学德育工作纲要》中要求:在初中成长过程中要尤其看中教育工作,在初中学生教育工作中更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1]究其一生来说,一个人在初中时期形成的观念和养成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的影响都十分巨大,可见对初中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但是,近年来一些初中学校语文老师因为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主要注重于语文知识的提高,倾向于工具性的语文教学,在授课中可能更加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因此,开展对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德育渗透艺术的研究,查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助于切实发挥初中语文教学“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2]

一、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

初中教学中德育是指对广大初中生开展政治、心理、品德、法规的教育,最终目的是把广大初中生塑造成文明礼貌、乐观向上、自立自强、乐于助人、爱国、爱家、爱社会的社会青年。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渗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有助于提高初中生道德水平。中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他们道德高低关系到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现在是媒体时代,学生每天都会从各式媒体中看到各种不公平的现象,各种不幸的事件,各种悲惨的遭遇,那像课本里面所言的公平何在?[3]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日常的学习中反复锤炼,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履行良好的道德行为,塑造优秀的道德品质,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二)有助于养成初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市场化,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层出不穷,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深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有助于广大学生养成客观、积极的价值观。[4]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加强思想道德理论知识的渗透,启发学生的思维,端正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有着传承中华文明优秀文化的意识。(三)有助于提升初中生法律意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因发育年龄提前、家庭教育缺失、沉迷网络游戏、模仿犯罪等原因导致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多,手段之残忍、后果之严重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这些犯罪的青少年中,有一大部分属于不懂法,没有接受系统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带来的结果就是“无知无畏”。通过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会触犯法律、自食恶果的严重性,维护法律的庄严,进而不敢违法、不会违法,成为讲规矩、守法律的好公民。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德育渗透的主要资源

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还有口语交际等部分。由此可见,初中语文教材中丰富多样的内容为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素材。[5](一)人与自我。人与自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大板块,包含理想信念与生命体验两部分,我们可以引申成:德育教育的第一阶段为认识自我,体会生命的不易,感悟理想信念的强大。1.珍爱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也是父母的恩赐。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伟大、生命的不易,才能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情。2.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成就事业、获取成功的基础,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表达坚定理想信念的资源,比如托物言志表现手法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的较多的表达理想信念的工具,作业通过描写某个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抒发自己的志向,并且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言志类的文章表达的多是昂扬向上、锐意进取、不怕牺牲的精神。(二)人与自然。1.爱护环境。我们一直倡导建设和谐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人与自然单元所收录的文章都是与大自然有关,旨在从不同方面来突出对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担忧。通过对教材中人与自然单元课文的学习,培养初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并身体力行去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2.热爱科学,抵制愚昧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初中生处于智力发育的阶段,具有强烈的创新性,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教育尤为重要。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表达科学理念的文章,如《奇妙的克隆》,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克隆技术诞生以来的几起典型的克隆案例,引出了克隆技术的含义。这对初次接触科学的初中生是多么的新奇,大家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深入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深刻领会科技力量的强大,养成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三)人与社会。1.热爱祖国。初中语文课本中编排了多篇表达爱国情怀的教材,包括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反映祖国大地风景秀美的、地大物博的,有反映近代以来劳动人员是如何推翻三座大山的,有描写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一步步建立新中国的,还有反应人民群众如何与反动势力作斗争的,这些文章是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德育渗透的宝贵资源。2.珍惜亲情亲情是维系家庭的纽带,一个个家庭才构成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亲情教育资源。

三、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德育渗透的特点

(一)课时颇多、资源丰富。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多选取正面、积极向上、富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德育内容丰富,为开展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课时多、资源多是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的一大特点,也是优势所在。(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初中生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养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价值观,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渗透德育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三)意蕴深远、受益终。身语文是中国人受用一生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和表面上的文本、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3]

四、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开展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知识、轻德育。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加偏重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以考试高分当做教育的唯一目标。作为初中语文老师,想让自己的学生更加“优秀”,这是完全必要的,更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一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在生活中不懂谦让、没有礼貌、脾气暴躁、任意妄为,培养出来的是个性畸形、道德水平低的孩子。(二)形式化倾向。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理解、记忆、背诵材料内容,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也是浅显的提示,而并没有对其中心思想进行深入地挖掘,使得学生无法深刻领悟语文教材的中心思想。这样的做法其实是相当可怕的,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三)开展方式单一。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运用各种形式使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失去了进行德育的大有力时机,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初中语文老师的德育教育方式太过单一。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部分老师进行德育渗透时仅停留在说教状态,使得学生感觉空泛、枯燥,对德育渗透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五、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工作的关键点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学习,从学习中找到快乐,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老师一定要以生动有趣的导语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认真学语文,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角色扮演、学生小讲堂等方式培养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受到德育教育。(二)既要注重知识也要注重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历来在初中生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问题,严重影响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全面成长,实现知识与道德双丰收。[6]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注重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渗透,彻底扭转老师和家长的错误观念。不仅仅是让学生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三)丰富开展形式。老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开展德育渗透,下面我们举俩个方面的例子。1.通过配乐朗诵来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学生在学习《黄河颂》一文时,通过课文仅仅能够简单地想象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景象,在上课前老师对文章创作背景进行介绍,然后让学生配合着音乐合唱《黄河颂》、朗读文章,通过这种形式的德育,黄河的气势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造成的创伤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起大家的共鸣。2.利用语文教学实践来进行德育渗透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来进行德育是学生最欢迎的教学形式。例如为解决一些学生沉迷网吧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形式的辩论会。把大家分成正方和反方,辩论正方的论点:网吧的弊大于益;反方的观点:益大于弊。在辩论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思想的碰撞,开拓学生的思维,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对沉迷上网的危害有更全面的认识,结果可能就是沉迷上网的的学生少了,学习的劲头大了,成绩提高了。

六、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浅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德育渗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应对措施。初中语文教材中德育渗透资源丰富,开展德育渗透的形式多样,对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应该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知识与德育两手抓以及丰富德育渗透的形式等三个方面相结合,把德育渗透贯穿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的德育资源,在初中生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加以引导,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知识与品德养成共同进行,茁壮成长,成为有能力、有知识、有品德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J].苏州大学,2014(5):51.

[2]代朝凤.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J].课外语文,2016(1):164.

[3]靳启凤.语文教育,德育为先[J].吉林教育,2010(12):94.

[4]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15.

[5]肖玉泉.白长乐.张店区教育局构建“集团型”德育教育格局[N].淄博日报,2010-08-29(3).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8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承担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是班主任,班主任是沟通家长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日常生活卫生等方面进行管理,可以说这是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现在学生的思想道德观不容乐观,分析其中的原因,积极探索方法与对策,是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所在,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班主任工作尽管复杂多样,但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真正做到五育并重、德育为首。

一、初中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学生从小学毕业之后步入初中的校门,从生活和学习上渐渐地减少了父母看护和管理,但是还没有达到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能够完全自己进行自我管理的程度。只有调动班主任队伍对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一种以初中生为主体进行参与其中的德育教育方式,才能实现德育观念的转变,完成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

二、德育教育问题的提出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当前初中德育教育面临诸多的困难,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点,初中生出现较多违规现象,更有甚者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同时,一部分学生缺少理想和信念,不懂得接人待物;第二点,近年来,虽然学校不断地在扩大规模,教育人员不断增多,但专职德育教育的人却很少,这就使得初中德育教师队伍人才缺乏;第三点,由于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错误观念影响,教师和家长只注重成绩、升学率,导致对德育教育缺乏重视,使得初中德育失衡。

三、增强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可行措施

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专业性。增强班主任的整体德育教育水平,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专业性,是有效改进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策略。针对班主任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学校应该定期对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知识的培训,提高班主任的教育质量。班主任要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渗透性,把德育教学渗透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的生活中。2.改善初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式。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降低姿态,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的关系,当学生出现德育方面的问题时,班主任应该主动了解事情的原委,而不是急于批评和指责,要让学生了解到错误,并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其及时地改正。例如,班级有一个14岁的男孩,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长辈一味地溺爱,对于孩子缺乏管教,导致孩子心理失衡。这个学生本身机灵聪敏,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家庭的教育方式、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该学生一直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不好,出现了课堂纪律差、与老师狡辩甚至和同学打架等诸多问题。班主任老师发现了问题所在,知道其中原因之后,让他当了数学小组长,还经常表扬他,鼓励他,激励他学习,最终,他成为了一个积极学习的好孩子。可见,只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取得效果。3.增加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考核。为了有效提高初中生德育教育水平,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日常进行考核,增加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的时候也关注学生德育基础的考查,保证学生有道德修养。德育素质考核的模式并不是让学生做题答卷,而是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记录、评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德育教育的主体,从小事做起渐渐改变自己,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德育考核活动,活动主题包括爱心、团结、勤劳、文明礼貌以及互助互爱等。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活动选出活动最优秀的学生,成为德育小模范,给予褒奖,让其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并且,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获得小模范荣誉的同学,还可以获得加分。通过增强对学生德育素质考核的方式,可以充分地让学生重视德育,使其自主积极地提高自身素质,进而达到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对于人才德育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加强对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此,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初中生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李如 单位:湖南省浏阳市荷花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来喜.例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6-17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德育教育;问题;创新型对策;初中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所形成的思想、人格和品行等将关系着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情况。并且在这个阶段,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最为合适的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按照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理念,加强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中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颇大,教师和家长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让许多思想不够成熟的学生,得不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从而做出一些有悖于道德要求的事情。因此,我们作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处理好德育教育和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综合型人才。

一、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前,传统的应试教育对教师的影响还是比较深的,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还没有被完全落实。首先,部分教师仍然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即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即使现在,国家提倡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点,但某些初中教师的教学目标,仍然是以让学生考入重点高中为教学目标,而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较少。其次,某些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但是其教育教学方式却不够新颖。这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育理念。最后,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所进行的政治思想教育也只存在于表面,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有效开展。这些都是因为教育工作者严重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教师的德育教育不能有效开展,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1](二)德育教育的目标脱离实际。德育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向上的身心健康的人。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的教育目标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陈旧和单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引用的案例,往往是一些以前屡屡用过的十分老套的例子,对于具有新闻性和生活的真实案例却很少。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显现出那些教师的德育教育目标不符合实际生活。(三)教育方式显得太过于形式主义。在初中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首先,有些教师重视德育教育知识的输出,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一些良好的德育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分析凌伯新(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沙埔中学广东广州511338)习惯的培养,导致德育教育太过于形式化,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有些教师的德育教育方式太过于古板和单一,不够灵活。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可能会造成学生今后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严重不一致。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严重地阻碍了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型对策

(一)树立榜样,发挥人格示范作用。在初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此,教师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牢记自身的社会责任,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积极努力地钻研自己的专业,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承担的责任,要做到言行一致,尽量成为学生的表率。[2]其次,教师要抛弃以往的传统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在信息时代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能够捕捉到新的、有效的价值信息作为培养学生的指向。最后,教师还需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在面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要有耐心;在学生犯错误时,要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并要以不求回报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二)结合常规,从细节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中学德育教育的重点是要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在细节上体现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规,从细节处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首先,教师要以中学生守则为出发点,将中学生守则作为基本要求,然后依据班级的情况再细化具体的做法,并落在实处,以此来体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其次,教师在注重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对此,教师可以依据《中学生行为守则》作为指导标准,制定班级的一日规范,如课堂规范、自习规范、练习规范、课余时间规范等,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三)加强实践,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过程。有些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实践教育。因此,教师要以实践为切入点,加强实践,重视学生的身心体验过程。教师要将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真诚、善良、诚信等品质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的良好的校园氛围,以此来培养学生和谐相处的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3]除此之外,这些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些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让学生吸取其中的教训,从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四)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内心较为敏感,容易情绪化,而且思想脆弱,一有不顺就容易感受到挫折和打击。初中学生没有很强的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导致一些负面情绪可能一直留在心里。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经常与学生进行谈心,随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所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顺利进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并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有用之才。教师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也要积极地依据德育教育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贺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强化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320-321.

[2]刘玉红.强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2(25):25-26.

初中德育总结范文篇10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初中德育;策略

班主任被称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在引导初中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在文化上教育学生,更要在道德上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实现德育的内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力度低、对德育工作缺乏重视等问题依旧存在,在部分班主任的眼中,德育甚至成了一个“可以舍弃”的内容。如何让德育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围绕初中生落实多元化的德育,这是摆在初中班主任面前的新问题。

一、实践活动,生活中落实德育

在针对初中生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教师必须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成长特点形成一个清楚的认识。作为具有独立思想的青年,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利用个人的经验来总结德育理论的基本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其所经历的社交活动、社会现实、日常交流都能够成为推动德育的动力。当班主任尝试利用多元化手段落实德育工作时,要对学生的实践经历予以足够重视:在实践中落实德育,借助实践活动提升德育的内在价值。教师可在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德育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接受德育、乐于接受德育的良好意识。以实践活动“水滴石穿”的教学为例,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活动计划,建立完善的活动体系。教师为学生准备纸板、塑料板、石板等材料,在教室内组建观察角,利用矿泉水瓶制作简易的“滴水喷泉”,要求水流以极缓慢的速度流下来。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结合实践活动整理客观现象,对“水滴石穿”中的德育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微小的水滴击穿石板的现象中,学生看见的是持之以恒,进而形成了“做任何事都要不断坚持”的意识。一些学生则从相反的角度进行考虑:坚硬的石板尚且能够被微小的水流击穿,我们的意志不如石板一样坚强,如何经得起“小毛病”的腐蚀?要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环节的德育工作借助学生的实践而开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新的观点。借助实践活动,德育理论与德育知识从真实的环境中表现出来,在后续的教学中,德育的价值将被进一步升华。

二、游戏互动,游戏中落实德育

初中生虽然正在向着成熟化、现实化的方向成长,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心理活动上依旧偏于“未成年”的层次,在围绕初中生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抓住初中生的天性开展德育:利用游戏激发初中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学生喜欢的、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教师可与学生开展互动游戏,在互动的过程中设计多个角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促使学生接受德育。以经典的“老人摔倒无人扶”的社会话题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学生分别扮演老人、路人两个角色,向学生展出如下情境:你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做?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自由发挥:学生可以扮演一个“坏老人”,污蔑学生,讹诈学生,不断尝试伤害学生的正义之心。也可以扮演一个“好老人”,对学生的行为加以肯定。而扮演路人的角色,也要针对情境作出不同的选择:面对摔倒的老人“见死不救”,承受道德与良心上的谴责;对老人伸出援手,得到老人的感激,或者被老人讹诈。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现实生活中的事重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掌握新的德育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开展游戏互动,在游戏的过程中落实德育。对于学生的“害怕承担责任”“害怕被人污蔑”等问题,班主任要积极引导:无论在何时,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都是伟大的。借助游戏互动,让学生感受“德”的真正价值,不断升华德育效果。用游戏来吸引学生,往往能够让德育发挥出新的育人作用。

三、线上交流,网络中落实德育

与现实环境中的德育活动相比,线上的资源、活动更为丰富,在落实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有关教学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作为学生的灯塔,班主任要尝试将德育的阵地转移到线上环境中,在利用线上资源、平台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依靠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分享德育知识,积极进行互动,从而提升德育的育人价值。教师可利用线上技术开展交流互动,在线上的交流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德育理论,围绕固定的话题搜集资源,寻找灵感,在新的平台中规划德育计划。以爱国教育活动为例,如果仅依靠语言开展教学,不断向学生强调“祖国的成立多么艰难”“民族的发展多么艰苦”,则整体的教学活动很难发挥出预期效果。在教学工作中,班主任可选择经典的影视作品、历史故事在线上平台中进行分享,在光阴、文字的变化中感受祖国的动荡与抗争。对于初中生来说,德育不仅要满足教育的需求,更要满足学生的活动需求,这一环节中,可选择《南京,南京》《建党大业》《十月围城》等作品与学生进行互动,感受历史人物与事迹,使学生尽早接受德育。在完成育人任务之后,可要求学生独立搜集并分享资源,将爱国故事、抗战故事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教学软件、社交平台组建线上讨论小组,将学生的观点、感悟记录下来,与资源共同保存。这样的教学,能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育人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接受德育的机会。在未来,有关德育素材、德育理论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从而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新的条件。

四、文化传承,文化中落实德育

随着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初中生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多元文化知识,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思想、观点与学生的思维意识相互碰撞,进而形成独属于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初中德育活动中,班主任可尝试借助文化的传承、发展来落实德育工作,在文化中引入德育元素,在文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依靠文化来支撑教学,让后续的教学工作体现出新的价值。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选择特定的主题来开展德育活动,借助文化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古典文学作品中对于“忠诚”的描绘为例,一方面,古人推崇“士为知己者死”的绝对忠诚,另一方面,又强调“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的睿智思想。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使得学生产生疑惑:对于古人的“士为知己者死”来说,是否要始终忠诚才算得上道德高尚?如果真的如此,为何又要提出“贤臣择主而事”的观念?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基于文化素材所提出的问题要由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可对德育的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引导学生对文化素材的“真正含义”进行思考。“贤臣择主而事”,“事”的是忠君明主,是能够得民心、平天下的领袖。而“士为知己者死”,强调的是个体的忠诚、感恩——领袖对个体给予了厚望与支持,人们才无以为报,只能舍命报恩。这一故事强调的是个人道德意识的表达。二者之间并不冲突。在文化中落实德育,能够让德育活动体现出新的价值:一方面,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帮助初中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有关角色、故事中接受德育,形成高尚的品格与伟大的人格。班主任可扮演一个“导入资源”的角色,鼓励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自由发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总之,针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活动,可选择的教育方法极为丰富。在引导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要抓住德育的有关要求、初中生的成长特点落实教学,在德育中,将文化、情感、历史等元素引入教学活动当中,借助多元化素材进行德育。活动更丰富,情感更真诚,德育才能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少美《运用多元化手段开展初中德育活动的思考[》,《学周刊》2021年第18期。

[2]孙鹏《浅谈在初中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