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培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03:28:52

创业培训论文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WebofScience数据库

党的十八大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提出要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国内学者的重视,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①创新创业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1],②创新创业具体案例研究[2],③创新创业国外研究经验的总结和借鉴[3],④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4],⑤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5]。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国际研究方向和热点还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本文将通过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工具对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整体研究情况进行定量研究和可视化分析,以期从整体上把握该领域的国际进展,为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Analytics)的Webof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式TS=(“InnovationEducation”OR“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时间跨度为1986年至2017年,检索数据库为SCI-EXPANDED和SSCI,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共检索出373篇相关研究文献。从总体上看,国际上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并不高,全部文献仅有373篇。我们导出文献类型是期刊论文、综述论文和会议论文的347篇文献,并进一步对这些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视化工具是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软件。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文年代分布

国际上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最早发表在1998年,之后进入缓慢发展期,到2010年每年发文量不超过20篇。自2011年开始论文产出进入快速增长期,每年的发文量平均在30篇左右,尤其是2015年之后,年发文量接近60篇,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说明国际上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分布

对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国际化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这一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发展现状、趋势和主要研究方向和热点分布。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我们发现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共形成了5个聚类研究方向(图1)。(一)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社会对创业者创新思维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高校为避免创业行为与实践活动脱节,降低学生的创业热情,已经开始将可持续性纳入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优化当前高校创业活动的重要举措。因此,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是当前国际上创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加入可持续性发展元素,可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现存的问题[6]。目前,教育学者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创业教育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的成果还很少。为促进将可持续性纳入创业课程,美国克恩创业教育网络(KEEN)成立,该课程以KEEN学生成绩为基础。研究者通过跟踪两年来KEEN高级土木工程顶层课程的实施情况和学生成绩,发现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开放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促进课程的设计和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7]。(二)创业教育中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创业教育中性别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创业教育研究的另一个方向,也是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的一个方向。虽然创业教育学明确的意图是要实现性别中立,但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创业教育并没有为所有学生带来同等的效果。有学者研究过商学院的女生和体育院校的男生的创业意图。结果显示,尽管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但体育院校的男生有更强的创业意向[8]。说明创业意向的水平是有性别依赖的,男性对创业的意愿高于女性。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女性学生,其风险感知技能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强度关系要高于未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女性学生。说明在同样感知到风险的情况下,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女性的创业意向。进一步研究影响女性创业意向的因素,改变创业教育在性别上产生不同效果的现状。研究者探讨了与创业相关的四个属性(创造力、问题管理、风险管理和自信心)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发现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他三个属性(创造力、问题管理和风险管理)在性别之间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通过改进创业相关属性(创造力、问题管理和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女学生的创业意向以便更成功地创业[9]。(三)创业教育对职业创业教育对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影响。创业教育对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的影响研究是以美国管理学者DeFillippi和Ar⁃thur提出的智能职业生涯(intelligentcareer)框架为理论基础的。该框架认为企业要求员工应当具备三种职业竞争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10]。职业资本的积累是这三种资本之间不断循环、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家应该在职业生涯中同等重视并培养三种形式的职业资本。为实现将三种职业资本整合在一起培养,进一步提升创业者的职业资本,研究者提出了“创业路径”这一系统框架。该框架展示了将初始创业意向转化为成长型创业的过程。“创业路径”强调了创业每个阶段中不同因素的重要性,特别是认知可取性、可行性、自我效能、网络关系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创业路径”为学者设计专业的创业教育计划和研究;确定新生阶段、早期阶段和成长阶段企业家的具体需求。“创业路径”会为新生的和积极的企业家提供更好的服务[11]。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开展了在创业教育中如何提升单一职业资本的研究。社会竞争力对新生企业家的社会资本有显著影响。创业教育和培训与人力资本和创业成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创业教育和培训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高校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对创业成果的影响比职业培训方式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成果的影响更强[12]。(四)创业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创业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是创业教育中的另一研究热点和方向,目前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近期的研究也明显增多,但文献数量不及前几个研究方向。理论研究包括在创业教育的体验式学习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思维与体验式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终身学习或职业培训促进各种异质人群的创业教育。将批判性教学嵌入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中,目的是解决学习者在共同体验/反思性指导的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方向迷失问题[13]。实践研究包括新南威尔士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引入三个级别的体验式学习机会:通过演讲嘉宾和导师进行间接沟通,通过教室中的虚拟方式向投资者进行虚拟交流,以及通过在行业交流活动和竞赛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来获得直接体验。这种渐进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像真正的企业家一样进入行为和思考的过程[14]。(五)大学技术转化对大学创业企业发展的促进。大学技术转化促进大学创业企业的发展,是当前创业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被广泛认为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然而,大学产生的知识并没有实现成功的转移,没有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15]。如何实现大学技术转移并成功创建企业,有学者在创业型大学的背景下提出知识转移和公司成长的模型。该模型包含了不同利益相关方、参与者、活动、工具、目标和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安排和管理它们。模型能够展示不同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角色和关系,有助于加强一个机构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发展支持过程[16]。

四、总结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2

一、基于微信公众号创业的优点

高达6亿用户群体的微信平台,对传统营销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相比其他宣传渠道,微信公众号创业具有以下优势。(1)传播有效性高。不同于博客、微博等社交平台,微信是从熟人朋友中发展起来的社交平台,其最初的传播模式是一种熟人传播。这样一种基于信任的小众传播发展起来的用户群,具有极高的信赖度和有效性,是传统媒介无法做到的。2016年,微信进入2􀆰0时代,微信社交关系从熟人社交逐渐演变为半熟人社交,通过微信这一平台完成“六度人脉”销售网络的建设不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1]一对多的公众号传播模式,直接将消息推送到手机,达到率和被观看率几乎是100%。(2)便捷的商家用户沟通渠道。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与用户留言这一功能,让商家可以随时随地提供信息和服务,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销售模式。微信公众号的推出开放了微信对外接口,实现了第三方平台的接入,让微信公众号营运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实现了微信会员卡、微信商城、微信团购等营销功能。同时商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用户活跃度、用户消费特点,调整销售策略,贴近用户需求。[2](3)成本低门槛容错率高。微信创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草根性”。申请微信公众号手续非常简单———有效身份证件与一个未绑定微信的电子邮箱,任何怀揣创业梦想的人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开设自己的公众号。早期公众号的运营,几乎不需要创业者的资金成本,这样几乎“无门槛”的准入形式和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容错率极高,非常适合早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

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探索

(1)做好公众平台的精准定位。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首先做好平台的精准定位。公众号是准备面向本校“精耕细”做好推广工作,还是面向整个大学生群体实施“广撒网”策略,都值得创业者认真思量。公众号的名称和头像要符合自己的微信定位,能够直接体现定位,简介一定要清晰明了,同时能够吸引粉丝关注。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才能在众多的公众号推送中脱颖而出。(2)公众号服务内容贴近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的咨询、实用便捷的服务是吸引大学生关注的最好方法。大学生创业公众号若能抓住学生的需求提供服务,将极大提高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立足在校生群体需求,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提供订餐、购物、查询等功能,满足用户群体需求。最常见的大学生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有:校内便捷服务(校内失物招领、课表查询、校内通知等)、公交线路查询等服务。[3]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五个大三学生敏锐抓住学校毕业生论文修改苦不堪言,毕业生论文打印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创建毕业生论文服务公众号,面向本校毕业生提供论文格式修改工作和论文打印工作,因其紧贴学生需求、价格低廉、送货上门等服务,通过微信裂变式传播,让这小小的创业团队在2017年毕业季挣到创业的第一桶金。(3)做好线上线下推广工作。首先做好线上推广工作。除了利用朋友圈熟人链接推广外,还可以通过学校相关网站、贴吧、论坛等发帖推广,班级QQ群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式。除了线上推广工作外,线下活动推广的效果也不可小觑。例如与校园社团合作,帮忙校内社团招募通知、社团勤工助学宣传、社团活动推广等,做到社团推广与公众号推广双赢。线下推广活动还可以考虑通过有奖活动的方式,例如扫码抽水果,关注就送棒棒糖等方式,促使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公众号的粉丝数。(4)微信平台与等级培训挂钩。大学生对各类技术等级证书培训的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学生创业团队若能与校外优质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培训考试攻略,为培训机构提供广告推广业务,将是一条营销新途径。

三、结语

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度与依赖度极大,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具有天然的受众优势,加之微信公众号创业起点低,商家用户互动较好,利用熟人和半熟人社交圈传播的有效度较高等特点,做好大学生微信公众号创业,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缪经纬 张永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石明翰.基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实践[J].科教导刊,2015(10):170-171.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世纪初,我国特有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倡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应根据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自身的特点,进行独特定位。由于独立学院是三类本科,所以应找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院校则恰恰相反。这样,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就在于: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独立学院要在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区别于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避免“趋同化”,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与理论教学计划相符的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从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实践教学体系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实践环节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以实现其总体效能。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一个基本目标下,由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实践评价体系4个体系,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就业实践层5个层次,16项内容构成的实践教学闭环系统。

(一)基础实践层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在基础实践层安排计算机类课程实验、专业基础的大型作业和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认识实习3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践,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的案例分析实践,初级财务会计学大型作业、统计学综合训练等实践形式,以及到企业实地参观认识实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基础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践层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专业实践层主要完成各专业不同岗位的基本训练,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在这个层面上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3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技术经济学、客户关系管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理论与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设计,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三)综合实践层在这个层次要通过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4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各专业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仿真企业工作实际操作和在校外深入企业一线顶岗操作。其中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可以全面模拟企业经营决策实际,使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沙盘模拟中学生可以担任CEO、研发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职务,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方案、市场开发决策、产品研发决策、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位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全过程,培养学生经营决策思想理念、程序方法、分析判断、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中,ERP软件系统是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软件。学习ERP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是怎样计划和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企业流程是怎样优化和重组的,资源应怎样有效利用和整合的。通过“分岗作业式”手工和计算机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做到实践内容仿真、操作流程仿真、实际训练仿真,达到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目的。针对学生所学的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5-8周的综合毕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独立实际工作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公务员之家

(四)创新实践层这个层次包括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3个环节。毕业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的文字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涉及毕业论文的选题。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要与其兴趣相结合或与其实践经历相关,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目标。据统计,学校有50%以上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通过填写《毕业论文题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将自选题目控制在符合学科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之内。其次,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宏观的指导规范是学校统一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书》,而每个学生具体的论文指导则由指导老师和学生配合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将充分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想法,帮助其梳理要表达的思路,对其创造性的思维和观点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其发现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潜力。如果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相近之处,师生间的不断研讨和思维碰撞将迸发出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新灵感,这也会促进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对优秀论文进行评定和表彰,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业大赛即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层次、高要求的综合培养。

由于创业计划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所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就业实践层这个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职业化培训、岗位证书培训3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可以使独立学院与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条件。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学院教学与企业、社会接轨,达到学院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的教师,学生毕业应获得双证书(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建立这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模拟实际,仿真实训,可以有效地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职业化教育和岗位证书培训也是就业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职业化教育的培训,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晰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职业化教育方面获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强化了其对职业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岗位证书培训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前至少获得1个部级岗位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障体系的完善在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组织运行的管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评价体系起到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对实践教学中5个层次的各项内容制定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实践教学运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需将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给实践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对下一次循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杜龙政、熊妮.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

[2]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4

网络畅通,就业信息传达及时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学校通过给用人单位寄发毕业生资源信息册(2013年邮寄了600份、2014年邮寄了700份)、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联络校友、网络资源等多种途径收集用人单位对学校各专业毕业生需求信息;建立了中国移动信息MAS平台、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发送招聘信息,另外,通过公共微信平台、QQ群、飞信群、网站、电话通知、校园广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就业信息。学校的就业信息工作做到“三快”:捕捉信息快、处理信息快、信息快。三年来,学校共岗位需求信息近4万个,每年提供工作岗位逾万个,均是当年毕业生总数和相应专业毕业生数的3~4倍,用人单位数据库的数据总量达到1500多家。学校建有功能完善、信息量大、信息更新快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设置独立服务器,确保网络畅通,网址为http://jy.hncu.net/,学校就业信息网已嵌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一体化系统,并链接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日均校内外信息20条左右,学校就业网及时更新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的网上供需见面会,认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网上双选周活动”。

二、深入研究、完善教学,善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引路人

加强对大学生及时、有效、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设2个学分38课时,根据教学进程由教务处按学期教学安排统一排课;学校成立了由招生就业处、团委、商学院人力资源教研室、各学院部分专业教师组成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招生就业处负责就业工作的副处长担任教研室主任,归口教务处统一管理,服从学校教学研究室管理制度,接受统一检查、考核和评估;制订了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为了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工作,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学研讨会(2012年6月,2013年7月,2014年9月已举行三次)。经过集思广益,形成了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学校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指导体系日益完善,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大一开展专业教育;大二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设计,考证、考研、考级、考公务员培训指导;大三进行职业基础知识、求职择业技巧、职场中的礼仪、创新创业教育;大四开展就业及面试心理与应对、就业形势与政策、求职材料制作与面试技巧指导。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活动,投资五万元购买了吉讯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系统,该产品网络化、自助式的系统操作模式能够辅助80%以上的学生完成自我探索,包括了解自我、职业探索、决策行动、生涯发展蓝图等,更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了解不清楚、人生目标不明确、对职业茫然无知、思想不能转化为行动等问题;有助于老师掌握学生整体和个体的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提升工作效率与专业性。

三、强化实践、引导创业,用心做学生创业指导的探索者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是未来就业工作发展的趋势。学校成立了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机构,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者协会,出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立项申报规定》《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申报规定》等一系列就业创业的文件,设立了就业创业专项资金,确保经费足额到位,聘请专兼职工作人员对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技术、智力扶持。与湖南省益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指导等方面的服务。三年来,学校举办了创业计划、市场调研、职场模拟等赛事,组织创业导师报告会和专题培训约500余场。学校现有大学生社团29个,其中创新创业社团三个,比较有特色的是茶艺社,茶艺社是在学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老师指导下组成的一个集黑茶研发、包装设计、黑茶销售和传播黑茶文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该社团是学校大学生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研发创新来创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学校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三楼的“大学生创业一条街”有八间工作室,占地面积264.6m2,两百多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城乡规划、建筑设计等项目,采取真题真做的形式参与城乡规划设计项目。

四、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全力以赴开拓大学生就业市场

开拓了就业市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为做实就业工作提供保障。学校制订年度就业市场整体建设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大力开拓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市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深入各行各业收集信息,为毕业生寻求就业岗位,2013年、2014年先后奔赴杭州、佛山、广州、深圳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电子信息产业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大型校企人才合作暨珠三角技能型人才供需对接洽谈会,加深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就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校设立了就业市场开拓专项经费,大力开拓省内外毕业生就业市场。近年来,学校每年6月份就制作好下年度毕业生信息手册,7月份即寄发给用人单位,每年寄发的毕业生信息手册在600份以上,8、9月份,还登门拜访用人单位,热忱邀请用人单位来校举行校园招聘会。2013年暑假,招生就业处组织赴北京、天津、武汉、长沙等地分别走访了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中铁五局等18家用人单位,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市场,建立就业基地,2013年学校共有就业基地129个,较2012年新增17个。2014年暑假,先后赴南京、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地拜访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北京紫荆新锐科技有限公司、麦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二公司、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昀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20家单位,其中新开辟了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五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六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重庆分公司、湖南昀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四家就业基地。

五、全员参与、贴心服务,甘当推荐大学生就业的志愿者

深入推进就业工作全员化才能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动力。学校特别重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教学科研工作联系社会紧密的优势,推荐学生就业。建立健全了相关就业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加强与校友联系,聘请校友担任兼职就业信息员,帮助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另外,学校通过召开校园招聘会,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平台。学校2012届毕业生3807人,接待用人单位171家,举行招聘会182场次;2013届毕业生3874人,接待用人单位192家,举行招聘会198场次。学校就业工作人员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宗旨,富有责任心,接待用人单位不怕累,做到热情周到;服务学生不怕累,做到细致周到。学校为了给用人单位提供招聘的便利条件,减少学生外出找工作的麻烦,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坚持组织专场招聘会,充分考虑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时间,用人单位周末有时间来招聘,就业工作人员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安排专人接待,提前将招聘室卫生打扫好,多媒体调试好,条幅贴好,宣传海报发放好。用人单位的应聘学生比较多,面试持续到晚上,就业工作人员就服务到晚上,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便利。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就业市场活动,如省教育厅、住建厅、益阳市劳动人事局组织的专场招聘会,为学生外出参加招聘提供便利。近两年,先后组织了九台大巴车,接送300多名毕业生赴长沙市湖南省人才市场参加建筑行业的大型招聘会。

六、沉下心来、潜心研究,提高就业工作理论研究水平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教育;创新

1“十四五”时期高等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高等继续教育包括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人们对学历提升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学历补充;另一方面也满足人们对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迫切需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高等继续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在校生数量也逐年递增,这导致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继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些院校的继续教育成为创收的主要来源,背离了继续教育的宗旨。以省属本科高校为例,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距离高质量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1)学生思想教育环节薄弱、职业素养低。高等继续教育学生多为社会工作人员,学习处于非脱产状态,学生不能像在校全日制学生那样全面深入的接受思想教育,只能在学习课程阶段进行思想教育及职业素养培育;2)学生存在工学矛盾、学习资源匮乏与学生泛在学习之间的矛盾。大多数学生因工作繁忙不能保证线下学习出勤率,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为主,不能系统掌握课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工作实际需求、个人能力提升有很大差距;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弱、职业技能及实践能力不足,有学历但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入职时难以适应实际工作要求,得不到用人单位认可;4)继续教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脱节。高等继续教育的教学计划多是普通高校本科同专业的“缩版”,缺少与社会实际相关联的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开设不能保质保量;5)办学过程管理松散,教学过程中缺少制度建设依据。学校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水平及服务意识较弱,不能及时根据国家出台的最新要求修订相关文件,工作效率低;6)师资缺乏,尤其是优秀教师资源匮乏,没有实现跨时空、跨地域的优质资源整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量不能纳入学校统一绩效考核、教学酬金较低、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性较差等因素造成优秀教师不愿参与继续教育教学,更是缺乏“双师双能型”教师,学校优质资源仅提供给本科教学,合作站点疏于教学培养,不能整合优质教师、实践等教学资源等。

2高等继续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措施

为破解目前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为“十四五”高技能人才培养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省属本科高校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学校深挖办学特色和教育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构建蕴育“工匠精神”、“兵工精神”的思政育人体系;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方位监控培养质量;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严把论文质量关,为学生提供精准支持服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学校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1坚持立德树人,构建思政育人体系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思政课程进课堂、进培训、“兵工精神”“工匠精神”进脑海的思政育人体系,加强学生思政教育,解决继续教育学生思想教育环节薄弱问题。学校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充分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做到思政教育有内容、有深度。围绕“四史”学习、“兵工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建党百年等主题,积极开展专家为学生作讲座、参观红色基地、校园文体比赛等系列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传承优良传统、培养家国情怀。

2.2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全方位培养质量监控

学校积极构建数字化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虚拟实验与现场实训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建立“虚拟教研室”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培养质量监控,形成闭环式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学校依托“青书学堂”平台有序开展线上教学、讨论、答疑辅导、线下考试、毕业答辩等各项教学活动,以“线上教学+线下辅导”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聚焦学生学习全过程[3];学校、站点、学生三级学业预警的实施,构建了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保障学生培养质量。

2.3构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依据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对标《本科专业质量国际标准》及《职业标准》,根据社会与行业企业需求,吸纳校外企业专家、校内学科专家共同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论证,构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4]。学校建设涵盖“通识教育基础、专业理论、职业技能”三大模块教学内容,开展职业素养技能课、创新创业竞赛、实践课、“1+X培训”等课程,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学生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未来潜能,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4聘任与培训相结合,打造高素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学校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学校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把企业最需要的先进知识、最关键的核心技能、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加以提炼,融入学校课程中,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确保教学质量;培育高校优秀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加强企业实践锻炼,增强教师责任心,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有丰富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出高质量高技能人才。

2.5提供精准支持服务,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秉承“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学校、函授站、教师及学生多元协同[5]。学校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资格审核制度、毕业设计质量监督机制、规范论文格式、本科毕业论文查重检测、答辩过程全程监督等多元并举,教师通过“线下面对面辅导、线上点对点辅导”多种形式全过程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严把毕业出口关,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实践表明以上措施有利于论文格式规范化,论文查重比率有明显的下降,论文研究内容更广泛更具体,论文写作质量在提高,参加答辩通过比率有所提高。

2.6实施“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校开展专业创新竞赛和资格证书培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就业技能培训,培养创新应用型创业人才。学校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考试认证”“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高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师”等全国职业能力培训及等级考试认证工作,使学生在毕业前具有从业资格,打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3结语

高等继续教育的初心使命,是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满足学生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高等继续教育只有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方法,查找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梳理优异的教学措施和成果,顺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以十四五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才能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EB/OL].

[2]卢志同,高小军,刘少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125-127.

[3]樊元元.大学英语教学混合模式可行性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228-229.

[4]姚惠芹,赵春菊,彭朝福.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63-65.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创新能力;物联网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202件,是广州排名首位的申请机构,占广州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6.44%。从重点领域来看,广东工业大学拥有射频识别领域专利47件,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球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9件,位列全球第五。总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在广州处于领先水平,射频识别技术全国领先,并在全球具备竞争力[1]。

1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特征

1.1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部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创新团队”;拥有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研发平台,还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共同建设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整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1.2物联网领域

SCI论文成果显著截至2020年9月,广东工业大学共发表物联网领域SCI论文1213篇。从WebofScience的分类来看,工程电气电子学类285篇,占23.50%;电信类179篇,占14.76%;材料科学多学科类162篇,占13.36%。此外,论文“Inte⁃gratedEnergyandSpectrumHarvestingfor5GWirelessCommunications”于2016年被IEEE通信协会评为5G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四篇科技论文之一,并连续6个月被评选为IEEENetwork高访问论文。

1.3申请物联网发明专利

256件,组网领域居多广东工业大学共申请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256件,其中,组网领域133件,射频识别领域62件,传感器领域39件,二维码领域31件。从IPC主分类号来看,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领域69件,占26.95%;G06K(数据识别等)领域33件,占12.89%;G06Q(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等)领域29件,占11.33%。从各国专利分布来看,中国专利255件,PCT专利1件。

1.4九件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

从专利被引次数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平均被引1.84次。从2016—2020年第一季度来看,9件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其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婴儿床》(CN201610294153.0)和《一种支持扫码支付的地铁闸门装置》(CN201610239571.X)分别在其IPC主分类A47D7/00(儿童床)和E01F13/04(活动的阻挡或限制交通的装置)领域中,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一总的来看,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若干领域已经涌现国际领先技术。

1.5射频识别领域专利在全球具备竞争力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大学拥有射频识别领域专利47件,居于全国首位;其中,H04L9(保密或安全通信装置)大组专利14件,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该领域专利的12.73%,中国该领域专利的19.18%。此外,拥有全球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9件,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总的来看,广工工业大学射频识别领域专利在全球具备竞争力。

1.6与外部机构合作研究紧密

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SCI论文最多,数量达到107篇,占其SCI论文总量的8.82%;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单位也开展了物联网领域SCI论文合作。与中国香港合作SCI论文达117篇,占其SCI论文总量的9.65%。广东工业大学与美国合作SCI论文达到115篇,占其SCI论文总量的9.48%;与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及地区也开展了物联网领域SCI论文合作。

1.7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将物联网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向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800多人次,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名,服务广东企业超过6000余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00多个[1]。此外,在智慧医疗领域,研制了国际首台套盲分离母-胎心电分离仪,在深圳理邦仪器和广东宝莱特两大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取得14亿元的经济效益;在智慧物流领域,针对集装箱在途监控困难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难题,构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集装箱安全监控系统,实现集装箱可视化物流,在中集集团推广,产生了101亿元的经济效益。

2影响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因素

2.1国家政策重视物联网技术创新物联网技术是支撑“网络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都将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此外,从2018年度开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专项,支持物联网技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总的来看,国家政策重视物联网技术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物联网技术支撑。

2.2物联网应用扩张,技术需求强劲

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积极进行战略布局,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截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台,扣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之外,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70亿台。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99亿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200亿台。此外,中国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快速增长,物联网在许多行业中的应用相继出现。从物联网终端连接数来看,2015年,中国物联网链接数量为6.39亿个,2017年达到15.35亿个,预测2020年将达到40亿个。总的来看,国内外物联网应用快速扩张,技术需求强劲。

3影响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内部因素

3.1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广东工业大学先后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平台团队建设需求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专家和领军人才。同时,实施“培英育才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国(境)外研修支持计划”等八大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校内存量人才培养的力度,为青年人才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产出高水平成果、冲击高层次人才项目创设良好的条件。总的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了一支高质量的研究人才队伍。

3.2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2015年以来,广东工业大学相继出台了《广东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广东工业大学校外兼职、在岗或离岗创业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广东工业大学职称评审办法》《广东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明确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85%以上奖励成果完成人,并对学校教职工专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鼓励科研人员带薪创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学校在职称认定、人才评价、业绩考核等方面,从多维度(学术型、产业型、教学型)、多视角(论文、专利、研发、产业、育人)等入手,把成果转化效益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规定1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些规章制度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3.3重视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

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2015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成立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学院,创新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同时,重点从专利意识提升、专利战略挖掘、专利育成与转化等多方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为提高专利服务水平,广东工业大学公开招标引进3家专利服务机构进驻学校开展专业化服务。

3.4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

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广东工业大学先后与广州、东莞、佛山、河源、惠州、肇庆、云浮等地政府、产业界合作共建了11个协同创新平台,并于2019年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院统筹协调地方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3]。11家协同创新平台打造的成果转化基地近5年累计获得地方政府启动资金10余亿元,吸引社会投资超过40亿元。创业孵化平台方面,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立了5家部级众创空间、4家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广东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外,广东工业大学先后牵头参与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50多个,与全省23个高新区、200多个专业镇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总的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积极构建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活力与创新能力。

4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强化物联网技术国际化布局

目前,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领域若干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列,已经涌现一些国际领先技术。但从专利的国际布局来看,绝大部分为中国专利,境外专利甚少。因此,建议广东工业大学紧跟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态势,积极引导技术国际化布局。

4.2积极参与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

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领域SCI论文及发明专利方面成果显著,但对于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较少。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化手段,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行业发展。建议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参与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将自身掌握的领先技术与行业发展对接,促进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助推物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在物联网行业的影响力。

4.3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当前,在国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的大环境下,各高校纷纷出台灵活的奖励激励政策,建议广东工业大学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一是借鉴哈尔滨医科大学经验,实行分阶段赋予专利权的奖励政策,专利授权满5年,学校可奖励发明人专利成果50%所有权,专利授权满10年,可奖励全部专利所有权。二是借鉴四川大学经验,在科研人员以作价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确权改革,建立“科学确权、早期分割、权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确权模式,使成果完成人与学校共同作为成果所有权人。

4.4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制度保障

目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转移转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科研人员创业依然较少。建议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创业活力,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完善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议借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经验,明确规定一定年限内保留离岗创业科研人员原有教职工身份和专业技术岗位。保障科研人员在离岗创业期间,人事档案、职称晋升、档案工资晋升视同在岗人员管理。二是规范专利作价入股的程序,鼓励拥有专利权的科研人员作价投资创办企业。

4.5打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转化队伍

技术经纪人是连接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投资活动的桥梁。目前,广东工业大学在专业的技术经纪人方面依然短缺。建议加快培养懂技术、懂市场、贴近实践的技术经纪人,打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转化队伍。加强技术经纪人的专题培训,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经理人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经纪人。完善技术经纪人管理体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技术经纪人期望的管理政策,优化技术经纪人的薪资待遇,使得技术经纪人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奖金奖励等工作与业绩挂钩,稳定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应春,陈辉,林超辉.地方高水平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行机制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7(21):4-5,7.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广东工业大学;创新能力;物联网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202件,是广州排名首位的申请机构,占广州物联网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6.44%。从重点领域来看,广东工业大学拥有射频识别领域专利47件,位居全国首位;拥有全球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9件,位列全球第五。总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在广州处于领先水平,射频识别技术全国领先,并在全球具备竞争力[1]。

1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特征

1.1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部级高层次人才7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等;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智能信息处理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创新团队”;拥有制造物联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集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研发平台,还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共同建设粤港澳离散制造智能化联合实验室。整体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及相关领域拥有高水平的物联网研究队伍及研发平台。

1.2物联网领域SCI论文成果显著

截至2020年9月,广东工业大学共发表物联网领域SCI论文1213篇。从WebofScience的分类来看,工程电气电子学类285篇,占23.50%;电信类179篇,占14.76%;材料科学多学科类162篇,占13.36%。此外,论文“Inte⁃gratedEnergyandSpectrumHarvestingfor5GWirelessCommunications”于2016年被IEEE通信协会评为5G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四篇科技论文之一,并连续6个月被评选为IEEENetwork高访问论文。

1.3申请物联网发明专利256件,组网领域居多

广东工业大学共申请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256件,其中,组网领域133件,射频识别领域62件,传感器领域39件,二维码领域31件。从IPC主分类号来看,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领域69件,占26.95%;G06K(数据识别等)领域33件,占12.89%;G06Q(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等)领域29件,占11.33%。从各国专利分布来看,中国专利255件,PCT专利1件。

1.4九件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

从专利被引次数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平均被引1.84次。从2016—2020年第一季度来看,9件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其中,《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婴儿床》(CN201610294153.0)和《一种支持扫码支付的地铁闸门装置》(CN201610239571.X)分别在其IPC主分类A47D7/00(儿童床)和E01F13/04(活动的阻挡或限制交通的装置)领域中,被引次数全球排名第一总的来看,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技术应用若干领域已经涌现国际领先技术。

1.5射频识别领域专利在全球具备竞争力

2016—2020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大学拥有射频识别领域专利47件,居于全国首位;其中,H04L9(保密或安全通信装置)大组专利14件,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该领域专利的12.73%,中国该领域专利的19.18%。此外,拥有全球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19件,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总的来看,广工工业大学射频识别领域专利在全球具备竞争力。

1.6与外部机构合作研究紧密

广东工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SCI论文最多,数量达到107篇,占其SCI论文总量的8.82%;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单位也开展了物联网领域SCI论文合作。与中国香港合作SCI论文达117篇,占其SCI论文总量的9.65%。广东工业大学与美国合作SCI论文达到115篇,占其SCI论文总量的9.48%;与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及地区也开展了物联网领域SCI论文合作。

1.7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果明显

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将物联网技术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向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800多人次,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名,服务广东企业超过6000余家,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000多个[1]。此外,在智慧医疗领域,研制了国际首台套盲分离母-胎心电分离仪,在深圳理邦仪器和广东宝莱特两大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取得14亿元的经济效益;在智慧物流领域,针对集装箱在途监控困难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难题,构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集装箱安全监控系统,实现集装箱可视化物流,在中集集团推广,产生了101亿元的经济效益。

2影响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外部因素

2.1国家政策重视物联网技术创新

物联网技术是支撑“网络强国”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都将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此外,从2018年度开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专项,支持物联网技术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总的来看,国家政策重视物联网技术创新,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物联网技术支撑。

2.2物联网应用扩张,技术需求强劲

全球各国尤其是美国、欧盟、日韩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积极进行战略布局,以期把握未来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主动权。截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超过170亿台,扣除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固定电话等连接之外,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70亿台。预测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达99亿台,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将突破200亿台。此外,中国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快速增长,物联网在许多行业中的应用相继出现。从物联网终端连接数来看,2015年,中国物联网链接数量为6.39亿个,2017年达到15.35亿个,预测2020年将达到40亿个。总的来看,国内外物联网应用快速扩张,技术需求强劲。

3影响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内部因素

3.1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

广东工业大学先后启动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和“青年百人计划”,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平台团队建设需求积极引进海内外高端专家和领军人才。同时,实施“培英育才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国(境)外研修支持计划”等八大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校内存量人才培养的力度,为青年人才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产出高水平成果、冲击高层次人才项目创设良好的条件。总的来看,广东工业大学将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了一支高质量的研究人才队伍。

3.2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

2015年以来,广东工业大学相继出台了《广东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广东工业大学校外兼职、在岗或离岗创业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广东工业大学职称评审办法》《广东工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明确把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85%以上奖励成果完成人,并对学校教职工专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具体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鼓励科研人员带薪创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同时,学校在职称认定、人才评价、业绩考核等方面,从多维度(学术型、产业型、教学型)、多视角(论文、专利、研发、产业、育人)等入手,把成果转化效益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规定1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些规章制度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保障,激发了科研人员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

3.3重视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

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2015年12月,广东工业大学与广东省知识产权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成立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学院,创新知识产权开发与运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同时,重点从专利意识提升、专利战略挖掘、专利育成与转化等多方面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为提高专利服务水平,广东工业大学公开招标引进3家专利服务机构进驻学校开展专业化服务。

3.4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平台

围绕地方产业需求,广东工业大学先后与广州、东莞、佛山、河源、惠州、肇庆、云浮等地政府、产业界合作共建了11个协同创新平台,并于2019年成立了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院统筹协调地方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行[3]。11家协同创新平台打造的成果转化基地近5年累计获得地方政府启动资金10余亿元,吸引社会投资超过40亿元。创业孵化平台方面,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立了5家部级众创空间、4家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广东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外,广东工业大学先后牵头参与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50多个,与全省23个高新区、200多个专业镇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总的来看,广东工业大学积极构建各类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创新活力与创新能力。

4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强化物联网技术国际化布局

目前,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领域若干专利在IPC主分类中全球排名前十,射频识别高质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列,已经涌现一些国际领先技术。但从专利的国际布局来看,绝大部分为中国专利,境外专利甚少。因此,建议广东工业大学紧跟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态势,积极引导技术国际化布局。

4.2积极参与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

广东工业大学在物联网领域SCI论文及发明专利方面成果显著,但对于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参与较少。先进的科技成果可以通过标准化手段,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行业发展。建议广东工业大学积极参与物联网行业标准制定,将自身掌握的领先技术与行业发展对接,促进物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助推物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在物联网行业的影响力。

4.3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当前,在国家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激励的大环境下,各高校纷纷出台灵活的奖励激励政策,建议广东工业大学进一步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一是借鉴哈尔滨医科大学经验,实行分阶段赋予专利权的奖励政策,专利授权满5年,学校可奖励发明人专利成果50%所有权,专利授权满10年,可奖励全部专利所有权。二是借鉴四川大学经验,在科研人员以作价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确权改革,建立“科学确权、早期分割、权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确权模式,使成果完成人与学校共同作为成果所有权人。

4.4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制度保障

目前,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技术转移转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科研人员创业依然较少。建议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创业活力,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是完善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议借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经验,明确规定一定年限内保留离岗创业科研人员原有教职工身份和专业技术岗位。保障科研人员在离岗创业期间,人事档案、职称晋升、档案工资晋升视同在岗人员管理。二是规范专利作价入股的程序,鼓励拥有专利权的科研人员作价投资创办企业。

4.5打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转化队伍

技术经纪人是连接高校科技成果和企业投资活动的桥梁。目前,广东工业大学在专业的技术经纪人方面依然短缺。建议加快培养懂技术、懂市场、贴近实践的技术经纪人,打造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转化队伍。加强技术经纪人的专题培训,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经理人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经纪人。完善技术经纪人管理体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和技术经纪人期望的管理政策,优化技术经纪人的薪资待遇,使得技术经纪人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奖金奖励等工作与业绩挂钩,稳定高水平技术经纪人队伍。

参考文献:

[1]张应春,陈辉,林超辉.地方高水平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运行机制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7(21):4-5,7.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生;创业;服务

1中国对大学生创业要求的紧迫性

随着中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增加,几乎每年都是“最难就业季”,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萎靡不振,大学生就业难度更是雪上加霜。高校创业教育状况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以及国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利用。为提高学生就业率,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我们要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培养,即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业培训,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直接进行创业活动,但创业活动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和资金的消耗,主要的风险有:①不知道选择哪些项目;②缺乏创业的经验和技能;③没有原始积累,缺乏资金。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大学生真正向社会融资,有多少人敢给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投资。鉴于创业困难,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创业,而选择打工,或者先打工,等有了经验再创业,问题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则社会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如此多的就业岗位,必须要有部分大学生出来创业,才能缓解就业的困境。优化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将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业文化氛围[1]。

2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让大学生在校园内以较低的成本创业,创业的服务对象应当是校园内的学生,而不应当是社会人员;创业应当尽量应用到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发挥学生专业的优势。要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计算机专业是比较合适的,大学生在校园内的主要需求就是一些生活日用品和服务,出售生活日用品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学生本身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提升,而且计算机大学生在出售生活日用品方面并没有专业优势。大学生需要的服务比较的简单,其中有一条是电脑维修,而目前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又非常高,基本是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部分大学生还拥有不止一台计算机。所以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为高校的其他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相关的服务和管理,包括计算机设备的维修、二手计算机的回收与销售、软件服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还可以为本校学生节省生活费,毕竟大学生的生活费还是比较少的。目前中国高校也在积极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高等教育的融合,融合方式包括减少IT技术更新速度过快对学生研发的影响、课程和新技术的融合、跨专业融合团队的建立、在校生和初创企业的合作等[2]。

3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业方法介绍

3.1大学生计算机维修创业

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维修创业有两种方法,一是维修学生的计算机,二是维修学校的计算机。维修学校的计算机难度较大,因为高校的计算机维修很多涉及教学科研设备,或者是行政办公用的计算机。教学用的计算机要求快速完成维修,否则会耽误教学,科研和行政用的计算机关系到一些保密事宜。所以大学生如果在高校创业,主要是维修学生的笔记本电脑。维修电脑首先要解决的是电池问题。笔记本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随身携带,而这项功能无疑跟电池有莫大的联系,如果没有电池,学生拿着的只是一块高科技的废品。现在的笔记本一般都使用锂离子电池,而镍氢电池和镍铬电池基本上已经不再使用,区别就是锂离子电池的记忆效应明显比后两者少了。虽然锂离子电池的记忆不明显了,可以随便充放电,但是随意充放电还是会影响其寿命,所以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尽量避免随意充放电。对于笔记本电池的使用和保养的问题,一直是大部分大学生的知识盲区。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电脑变慢的原因都不太了解,白白地让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贬值。对于新笔记本,前几次充电时,应该注意:尽量把笔记本电池电量用到不能开机的程度,但是不能用到一点不剩(就是彻底放电),然后在关机的状态(不要边用电脑边充电)下把电池电量完全充满,如此反复几次,电池就能发挥出最大的电量潜能了。当前,学生创业中对于笔记本电池的维修,要涉及到很多方面。关联到在大学生涯中学习到的单片机、模拟电路等课程。下面举几个实际的计算机损坏案例做具体分析:①电脑开机后黑屏,电源指示亮,硬盘有工作时的响声,光驱上的指示灯常亮。开始怀疑是感染CIH病毒造成的,只好打开笔记本电脑,拆下BIOS芯片,重新写入BIOS程序,完成后开机,故障依旧。可见不是开机程序被CIH病毒改写造成的,这说明极有可能是硬件故障。那么能够造成开机无显示这样严重问题的硬件主要有三种,即CPU、主板和液晶屏。采取“替换试探法”,依次用好的硬件来代替测试,发现故障在于CPU损坏。换上一颗新的同型号CPU后,系统开机恢复正常,硬盘数据完好无损,故障解决。②笔记本电脑推动电源按钮,有时能正常开机,关机后短时间内可以再开机,时间一长(比如半天时间)就无法开机,此时供电指示灯亮,系统没有反应,必须使用冷启动Reset按钮,才能引导系统,这种情况在交流电供电和电池供电下都会遇到按照“由软到硬”的检查法,首先从有关电源管理方面的软件设置入手。在Win8的“控制面板”中检查“电源管理”各项设置,没有发现错误;再检查“控制面板”→“系统”→“设备管理器”→“系统设备”下的“高级电源管理支持”,其驱动程序也安装正确。排除了Win8中有关电源方面设置错误的因素后,在开机时按“ESC”键,再按“F1”键进入系统BIOS,查看电源启动方面的设置,将“Power-upMode”一项由“Resume”改为“Boot”,屏蔽掉“PanelPowerOn/Off”。将“AutoPowerOn”一项设为“Disabled”,再开机故障依旧。由此断定是硬件故障,可能是电源模块内部接触不良,导致电压输出时有时无。果然不出所料,更换新的电源块后,系统开机一切正常,故障彻底排除。由此可见,创业中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实际需要很深层次的知识功底和实战经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3.2二手计算机的回收与销售创业

对于家境一般的大学生,笔记本电脑会从大一用到大四;而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会定期更换笔记本电脑,可能只用一年就会更换,他们更换下来的笔记本电脑,对于一些家境一般的大学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所以回收大学生淘汰的笔记本电脑,再进行销售具有广阔的创业前景,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造财富,另一方面更加环保,避免浪费。对于计算机的回收和再利用的问题,在当下这个计算机配件发展速度极快的革命时代,并不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两种处理计算机配件或整机的方法。第一种是把回收的还能利用的配件与新配件一起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一台新的别的机器。可能原先的机器可以支持更高级的操作系统,那改装后的机器就退而求其次地去支持一些要求不是那么高的操作系统。甚至可以把原先的一台电脑改装成多个单片机和模拟电路,进而做到最大化使用零件的功能。第二种就是把回收来的配件和整机卖到厂里,因为现在一般的店里不会大批回收旧配件,也不太可能对于这些配件进行很好的处理。所以取而代之的就是把它们投入厂里,回到最开始的配置电路工作,有些配件的重新加工不只是带来了环保和经济效益,也有可能带来技术上的升级。

3.3软件服务创业

大学生要进行软件服务,需要了解到几个维度。首先,大学生进行软件服务时,需要知道这款软件的受众面是谁,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士?是面向什么人群。需要了解和分析软件受众面的原因是:大学生创业在初始阶段缺乏资金和技术硬性支持,如果选错了方向或者对受众面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甚至功亏一篑。其次要了解的维度是如果确定了方向,在当前市场是否有很多高素质的竞争对手?如果要坚持竞争下去,什么可以让自己的企业脱颖而出?如果不去考虑这些问题,那即便是很好的软件,可能也会被扼杀在摇篮里。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也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大学生在进行软件服务时,应理性分析自己的编程水平,软件能够达到的水平,开发该类软件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服务器能容纳的人数以及在未来如果进行扩建,需要办到的事情。不应当像一个单纯的梦想家一样,走一步是一步,这样不仅是对财力精力人力的浪费,也是对自己想法和才华的浪费。在上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时,可以进行实际的工作,把想法付诸现实。而在实际进行软件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同时留意自己的服务质量是否符合当今社会标准和那些对于大学生软件服务持肯定态度的用户的意见。

3.4论文排版创业

大学生要毕业,都要完成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而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都有一定的格式,需要进行排版,排版需要用到一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如果能为大学生提高论文排版服务,则能够大大缩短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时间,让他们能将大量的精力放到涉及技术或者文字的方面,而不是在排版上浪费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创业中只能提供排版速度,而绝对不能借着排版的名义,从事的业务。大学生要进行排版创业,很通俗易懂且容易实现的一个方法就是设计PPT和一些汇报性质的文档的格式。在当今市场上,有很多制作关于PPT模板等内容的公司。大学生想要创业去和这些公司竞争,实在是异想天开。因此,不妨把重心转移到排版格式上。事实上,毕业论文之所以让很多学生头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论文的排版和格式要求以及导师的不断退回要求重改。那么大学生进行排版创业就可以根据这一条实际情况,制作毕业设计以及毕业论文的结构。举个例子,可以直接设计出能符合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要求的排版格式,在打开文档的时候就已经把字体、行距、页眉页脚等信息完善地符合设计要求。甚至可以写出一个小程序,一方面存放往年各大学校的毕业要求到数据库里,另一方面给用该小程序的学生提供一个用户接口,可以通过关键字搜索直接查找到一些现成的模板和格式,从而减轻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试想一下,如果有了这样的功能,就算学生写的内容不好而被导师要求修改,这名学生也可以再访问这个小程序,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搜索并解决问题。

4结束语

计算机专业在校大学生通过利用本专业知识在校园内进行创业,可以更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方便本校学生,为将来走上社会就业增加砝码,对学生和社会都能带来好处。

参考文献:

[1]刘姬冰,刘雨桐,王东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1,34(8):5-6.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事实上,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是对本科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本科教学不可或缺的培养环节。[1]近年来,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严重下滑,学术价值不高,使得本科生是否需要做毕业论文的争论进入高潮。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新型视角来提高本科生的论文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1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分析

1.1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结业时对学生的一项重要要求和终结考核,是校方对学生的一次综合而全面的检验,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创造性。也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水平的一次自检和治学能力的一次自测,成为以往研习到日后治学的中介。[2]因为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而否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然是不对的。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系统地培养综合运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包括计算机、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此外,因为毕业论文的写作与自身的专业紧密联系,系统的论文写作使学生全面并且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就业指明了方向。除去专业知识的运用之外,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培养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2.1从学生层面: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以及在毕业论文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决定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的好坏。总体上来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能够按照学校对毕业论文的整体要求和程序去做。但是,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在第七和第八学期,学生面临着就业和毕业的双重压力,往往顾此失彼,无法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只能最后临时抱佛脚,导致毕业论文假大空,抄袭现象严重。此外,从课程设置体系上来看,本科教学计划中基本没有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课程,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毕业论文写作时选题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不会运用基础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1.2.2从教学层面:论文教学形式有待改革自高校扩招以来,一方面学生自主择业压力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另一方面,专业设置不平衡,热门专业师生配比存在严重的问题,指导教师数量有限,而学生人数过多,带教老师指导单个学生的时间减少,同时还要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论文的教学形式存在局限性。其次,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繁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评审环节多而繁琐。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2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美誉,自民国时期开始,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就开始实施。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一方面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另外一方面也给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近年来,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是全面推行学分制。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深化,实行导师制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大批高校也开始在部分院系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一般认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含义是:本科生导师制是通过一定程序和标准,推选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师,指导一定数量本科生的专业学习、思想修养、心理健康和科学研究等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3]。

3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的教学优势

3.1教学时间充裕,扎实研究基础本科生导师制一般要求将毕业论文的分配时间提前,以二年级或者三年级科研选题的训练为主要起点,当指导老师与学生匹配之后,学生处于专业课程的主要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研究为大学期间的主要活动,经过与指导老师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指导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能力,为大四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大四毕业实习和找工作的压力下,毕业论文的写作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3.2激发创新意识,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的论文,体现出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高低,然而能力的提高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提高。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下,一方面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去阅读与本身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参加各类学术讲座从而增加自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导师制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具有较强的归属感,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组织学生申报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学习、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3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可读性和规范性提前论文时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机会,导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通过安排学生参加更多的学术讲座后进行相关的写作训练,继而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文献综述和调研报告的写作,进而进行相关修改和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此同时,通过相关学术论文的研读,也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基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实行毕业论文改革的相关措施

4.1论文选题时间要提前一篇优秀毕业论文的完成,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打磨,这就务必需要充足的时间保证。国内高校很多学生直到论文进行大半的时候还是对论文的写作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改革就势必要将论文选题时间提前,例如笔者所在学院就尝试在大三下半学期就开始着手论文的前期工作安排,包括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人员确定,具体指导安排,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相关培训和要求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对所选论文进行思考和研究,有利于毕业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4.2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学生在社会实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增加一部分实践性的内容,丰富毕业论文的写作形式。通过各自指导教师的科研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部级的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充当老师的助手或负责项目中的某个子课题。通过一系列的科研活动,了解学术最前沿动向,开阔学生的视野,扎实学生知识基础,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4.3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机制4.3.1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基于导师制视角下毕业论文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院校有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计划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本科生导师制缺乏专门的管理和监督,实施的结果远远达不上预期的效果。此文建议从导师制的视角去改革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首先就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毕业论文工作的流程管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划分和监督与评价体系,使整个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有章可依。4.3.2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导师制的主要模式有:“多对多”“导师组”和“一对多”模式、项目导师制、论文导师制、英才导师制。本文对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从导师制的视角探讨毕业论文的创新和提高,主要选择论文导师制的运行模式。提前毕业论文的选题时间、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由指导老师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写作提纲等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4.3.3完善本科生论文激励评价机制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性管理和考核是导师制视角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保证。本科生导师制视角下的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应主要包括自我评估、对方评估和学院评估三个维度。考核的主体应该主要包含指导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1)对导师考核评价。考核主要依据是:对学生的指导计划、指导记录、对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指导能否按时完成,完成质量,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学分获得情况等。考核评价结果列入导师年终评优计划、增加其年终绩效分配工作量,考核优秀者在课题申报、培训交流、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导师资格,或者下年酌情减少所带学生数量。(2)对学生的考核。对学生考核的指标主要体现在,是否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按时出勤,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籍和文献的阅读,能否在指导老师的要求下积极申报相关创新创业或技能大赛,取得相关科研创新实践的学分,本科在读期间是否有相关论文的发表。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在最后论文评定过程中给予相关加分政策,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硕士生推免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其答辩资格、毕业论文成绩降低一个等级,通过以上种种的方式来调动学生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巩建闽.本科毕业论文应加强而非取消[N].光明日报,2012-05-18.

[2]刘锡庆.怎样写作毕业论文[A]//写作丛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胡诗红.本科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18-119.

创业培训论文范文篇10

(一)成立各级工作组,三部门联动合作。校级领导小组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书记为成员,负责全面指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办公室挂靠教务处,主任由教务处处长兼任。各二级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学校将就业指导工作从原招生就业处分离出来,连同创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立志创业的学生团队或个人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与政策咨询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教务处、校团委、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三部门联动,既有各自工作重点,又联动合作,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新创业能力竞赛、师生创业实体和成果的孵化等工作中发挥各自部门的工作优势,形成相互有效支撑、分工协作的机制,实现了校内资源的高效整合,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二)建立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为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校团委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天中科技杯”学术节,培育、选拔并表彰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与专业能力竞赛等成果,全面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在目前每年50万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由团委、教务处负责管理,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全面发展。《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版面费报销规定(试行)》,设立本科生论文版面费,用于全日制本科生版面费和专利申请费的报销,进一步调动我校本科生参与创新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在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指南中增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群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每年进行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并对优秀论文、创新成果进行表彰。鼓励各单位积极与社会相关基金会、校友、企业积极联系,争取得到社会的支持,鼓励学院利用社会资源设立学院的创新创业基金,为学生开拓创业视野。(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前行。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在学生手册中公布《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中设置了创新创业活动学分,每年修订并完善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累积、转换的管理办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并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设立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等工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促进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改革考试评估内容和方式,实施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探索并实行非标准答案试题考核。充分发挥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丰富

(一)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必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引入创新创业类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学习资源优势,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实现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联动机制,形成层级递进的一套完整的“慕课&微课”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我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建设服务专业培养要求专业限选课程各专业要根据性质的不同,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医药类专业着重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管理类专业侧重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学校在管理学院搭建创业教育与实训体系平台,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使用了知识互动、评估、角色扮演、模拟经营、竞争对抗等各种培训教育领域最新手段与技术,大大提升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该模块包括认知创业应用、创业能力评估、商业模式应用、政策达人应用、案例达人应用五个子模块。(三)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拓展板块充分利用学校管理学院师资和已经购置的“尔雅通识课平台”,线上和线下有机结合,充实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培养创业者解决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建设“创新创业能力拓展板块”,使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选修相关课程,获得相关知识,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养成。探索以任选课方式推行专业学术社团、实行科研课题开放等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课程,并邀请我校主管教学校长、主管创新创业教育校长、主管大学生创新创业具体落实工作的团委书记、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等作为主讲人,从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的方法、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剖析以及我国、我校创新创业管理制度等多角度为我校学生阐释创新创业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我校对学生分阶段地进行创新创业引导,现已开设必修课3门,选修课4门,累计授课160学时,修习课程学生4800余人。学校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分阶段、多渠道、点面结合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创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广泛

(一)思维启蒙平台。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整合院校两级资源,促进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成果的不断涌现,启动了“天中科技杯”学术节。学术节开展期间,我校先后组织了“岐黄雏鹰”学术科技论坛、“天中大讲堂”、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专题讲座、科技创新基金等相关活动,人文知识竞赛、校园微视频大赛等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各学院围绕“天中科技杯”学术节主题,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分别开展了系列学术活动月活动。(二)校、市、国家三级大创平台。学校为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并支持学生申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有余力,有兴趣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创造自主主持项目的机会,搭建校、市、国家三级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学生积极参与申报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五届校级创新基金共资助了286个项目,共立项部级项目52项,天津市级项目63项。通过校、市、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驱动,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继续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对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三)专业能力培优平台。依托各级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训教学中心,不断强化中医学类学生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护理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等,形成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为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积极性,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培优平台,通过培训、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创新创业及专业能力培养。发挥各类大学生专业能力竞赛、天津市创新创业奖学金评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校级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强化创新创业,实现赛事育人功效。(四)创业孵化实践平台。我校“天梦”众创空间坚持“服务与指导”双项并举,是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有效载体。学校为已入驻创业团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和资源,发挥流动工位的作用,提供办公、培训、考核、洽谈等指导和服务。积极通过“tmzc.tjutcm.edu.cn”网站,以及“天中就创业”“天中SC-DA”“创客在天中”“众创空间团队”等微信平台、QQ群,定期创业政策推广、创业活动分享、创业资源整合等信息。将优秀创业团队的事迹推荐到《天津日报》、《渤海早报》、天津广播电台生活频道《创业者说》栏目及“北方网”“滨海高新网”“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络媒体进行报道。以创业培训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班,讲解国家、天津市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传授创业的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近300人参加并取得了创业培训证书。举办网络模拟经营公司实训课、“大学生创业———路在何方”等专题培训辅导等培训辅导、实训实践类讲座。依托“天梦”众创空间,依托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实验实训基地资源等突出专业服务特色,为学生提供创业成果转化的有效服务,打造了“岐承”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实现优秀学生项目成果转化。2014级硕士研究生邓忆伏创建的“恒益堂”,将中医药专业特长与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对接。2012级本科生马亚乐相继注册成立了“天津绿印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与“天津绿印云创科技有限公司”,现已在天津市、吉林省等20余所高校校区开设直营和加盟分店。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初步建成

(一)师资队伍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学校要选任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干部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为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以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学术带头人为主。此外各学院至少要有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还聘请了校内外导师、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专家为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邀请智联招聘经理、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特邀嘉宾,福能集团CEO等企业负责人为创业企业导师,为学生创新创业导航。初步建成稳定的、专兼职结合、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经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二)积极开展师资培训以及联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绩效考核。为激发教师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通过选送外出或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党政干部、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将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情况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活动,鼓励在职教师兼职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教师年底绩效考核以及教学综合测评结果参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获奖或创新研究等成果,并将教学综合测评结果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联动。对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予以认可,能够量化的工作,纳入教师教学综合测评指标体系;无法量化的工作,作为年度奖励性绩效评定依据之一。

五、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日渐浓郁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加强学生对创新创业政策与机制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宣传载体的建设,做好政策引导和创业交流的平台建设。建立“创客在天中”创业交流QQ群、“天中创客微部落”创业交流微信群和校团委官方微信,并依托校园网开辟大学生创业专栏,及时向学生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并且引导大家交流创业想法,扩大创业教育的受益面。帮助我校大学生提升创业意识,了解创业市场,提高创业能力,促进我校学生创成业、创好业。定期组织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邀请企业兼职导师来院做讲座,为学生开拓创业视野。积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定期举行讲座、论坛、见面会、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二)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把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重点扶持,旨在通过社团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创新。通过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医疗法进社区”等一些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开展课题研究调查,并将创新创业实践结果进一步普及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实施了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四个一”工程(即一次活动、一次研讨会、一次评比、一次展示)。注重典型宣传效果,涌现出多项典型项目,如:我校岐黄学子的公益青春暨天津中医药大学医览华夏———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进行公益创业,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中医药文化。撰写《品成语学中医》书稿,编写《四季之味》儿童药膳植物绘本等。项目组利用网站、“医览杏林”微信公众号,普及有关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名家故事等。同时,开展面向儿童、留学生、社区民众的宣讲活动,反响热烈。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立项逐年递增,学生在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2],天津中医药大学要建成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势必要在创新创业教育这条道路上稳扎稳打,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依据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使得更多的创新人才孕育而生。[3]

作者:李增艳 阚湘苓 李佳恒 王帅英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务院办公厅,2015.

[2]周祖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8):4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