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2:54:18

创业创新论文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1

今年是改革开放**周年,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巨大成就、成功经验、前进方向总结好、阐述好、宣传好。为纪念改革开放**周年,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创新的热情,推进“三个台州”建设,按照市委要求,工委决定,开展“畅谈改革开放成就,再创‘三个台州’辉煌”纪念改革开放**周年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要求

文章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机关党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揭示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和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深远影响。要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围绕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过程中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结合实际畅谈改革成就、经验教训以及再创“三个台州”的设想、建议。文章既可以是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机关党的建设的实践经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也可以是除诗歌以外的其它文体。要求文章内容健康向上,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和指导作用。

二、论文报送

各县(市、区)机关工委和市直各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可以县(市、区)工委、党组织、市级机关党建工作联系片或个人为单位,组成课题调研组,自主选题,集中力量对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原则上各县(市、区)机关工委至少选送2篇,市直各党委、工委直属各党委、总支、支部至少选送1篇。论文稿件格式统一用16K纸、正文用小三号仿宋体、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打印,在论文标题下注明作者、单位及职务(职称),在首页左上角文本框内注明“纪念改革开放**周年论文征集评选材料”字样,一式六份,于**年5月**日前送交工委宣传处,同时将电子文档发Email至******@,逾期不予接受。

三、征文时间

自发文之日起至**年5月**日

四、评奖办法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2

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来看,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已得到各界共识,但尚缺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在金融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被视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创新型金融人才培养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变更教学方法、改革考核制度,并提出通过金融实验、实习基地实习和模拟交易大赛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于凤琴,2009)。利用金融实验教学平台,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倡导独立思考,加强技能训练,强化技能考核,促进创新能力培养(李琼,2008),尤其,应推广素质拓展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张奇,2012)。诚然,实践性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国内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已被广泛应用,但并非引入实践性教学就能完全实现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充分理解金融业发展形势和创新能力内涵及其拓展途径基础上,针对金融学专业创新教育存在的一般问题,有效构建和完善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完善金融学创新能力培养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这是金融教育界正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

根据金融业发展形势及金融学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时代特征,可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分为创新意识、知识积累、市场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等六个组成部分(图1)。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的动力,创新实践促成创新成果的最终形成,创新成果对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亦有正强化的作用,通过竞争交流、指导评价和激励转化等方式促进创新能力培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正反馈回路特征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图2)。值得指出的是,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平台及配套支持系统,该体系的完善程度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

(一)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动机,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属于非智力素质范畴,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一种积极的人格形式,也是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及创新行为的出发点和内在驱动力。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不在于思想教育的塑造和磨炼,而是激发和释放,因此,提供一个群体性参与的平台,通过创新论坛、创新讲座、创新创业竞赛等素质拓展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可释放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知识积累

知识积累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具备良好的知识积累基础,才能准确把握金融形势,发现金融新问题和新需求,进而驱动创新思维及行动,获取创新效果。知识积累并非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圆满实现,尚需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以固化理论知识基础,强化实践认知和分析操作能力。因而,要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支持平台,让学生接受金融经济发展最新资讯,深入实践领域调研学习、观察实践,加强知识积累,为创新行为及其效果的取得奠定良好基础。

(三)市场意识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的产生和满足,市场意识正是强调对市场需求的重视。市场意识越强,则创新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强,创新成果更易于形成,因此,市场意识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不太可能形成高新技术并产业化,但可以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方案设计中开展创新,并通过市场化服务社会经济。因此,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市场意识的培养应该提供一定的成果转化平台和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市场化。

(四)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风格和取向,通常表现为富于想象,敢于尝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在应用中得到提高。同时,创新能力培养应该提供强有力的教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制定多个金融问题解决方案。

(五)学习能力

知识积累是一种存量,增加存量则依赖于学习能力。快速汲取新知识,消化吸收并加以稳固,这对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而言尤其重要,因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于让学生接触到日常课堂学习接触不到的很多新知识、新现象、新问题,有力带动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深入领会金融业发展实际,迅速把握金融现实问题并研究解决之策。

(六)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也即组织协调,指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协调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交际及沟通技巧。通过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可在群体性参与过程中培养观察力,积累相应的经验知识,个人对外的沟通或团队的内部协作切实增强协调能力。

三、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难点

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作为支撑,而这个支持体系的不完善及其与金融业发展趋势的脱节成了有待克服的障碍和难点。

(一)教育观念转变滞后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于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美国教育界目标。创新不但成为国外大学发展的潮流,更是大学评价的重点之一。国内于上世纪末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但教育观念转变滞后使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能力提升遇到很大的障碍。首先,各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程度不一,且适合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课程较少,创新能力培养仍然薄弱。其次,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难以将创新作为考评学生成绩的重要内容。最后,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将金融业演进的最新动向及时传递给学生,也难以让学生取得主动地位,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和创新思维的发挥。

(二)金融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水平不高

金融学实验实训的项目和内容因为总学分数的限制,通常只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保险实务模拟、财务报表分析等。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软件系统不及时更新则不能反映银行新业务,实训效果更差。保险实务模拟亦然。证券、外汇、期货的投资交易模拟一般可借助免费的网络平台进行,但也局限于进行分析和模拟交易。综观现有的金融学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状况,不难发现,其建设水平远远不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层次,既不能反映金融混业经营的复杂形势,也不能展示金融产品的创新成果,更没有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有长足的发展,因而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创新能力培养中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动性较弱

创新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但学校、企业和社会联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大的局限。现代金融业与科技融合加速,学校相关素质拓展活动只能望其项背;现代金融业国际化、混业化和规模化使其经营复杂度颇高,校企合作的空间较为狭小,不利于金融学专业本科生深入金融企业并参与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金融企业政策准入门槛高,资金需求规模大,创新成果和创业方案难以获得创业激励基金的有效帮助,更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金融需求通常因为风险和收益的顾虑而诉诸更为专业的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培养也难以在满足社会需求中获得推动。

(四)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方式不够丰富

金融学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缺陷。现代金融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处于本科学习阶段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对金融学、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的掌控能力不强,围绕金融产品创新的素质拓展活动无从开展,创造性思维无从发挥。金融相关的创业计划竞赛通常和其他应用学科混杂,成为创新能力全面有效培养的制约;金融理财竞赛常限于理财方案设计或模拟投资竞赛,创新的空间较小。金融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等活动也不能切实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综上,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方式不能充分营造创新氛围,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其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发挥作用程度也较低。

(五)师资支持力量尚待加强

良好的师资团队可以给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引导,但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独立于第一课堂,难以找到稳定的指导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培养中,创新教育进修培训则成为易受忽略的方面,因此,教师创新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上并无通畅渠道。在引进金融企业和管理机构相关人员、高校学者进行讲座培训方面,“走出去”、“请进来”常找不到合适人选,无法有效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此外,师资力量不足通常引发对学生指导的力度不够,造成学生的群体参与度下降,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差别指导,对于原本就存在显著个体差异的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状况而言尤为不利。

四、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育观念,强化创新能力教育导向

虽然教育法已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确定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等教育理念须围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应以创新教育为先导,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遵循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强化:其一,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的学分比重;其二,尊重创新,发展创新,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其三,加大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组织及其支持平台建设投入,结合金融业新形势创新开展各种素质拓展活动。

(二)升级金融实验实训平台,保持创新教育硬件先进性

现有实验实训项目中,商业银行业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外汇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和保险实务模拟等内容模块紧贴行业发展实际,如果没有良好硬环境支持,则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大制约。以商业银行业务模拟系统为例,应选取实力较强、服务优越的软件供货商,要求对银行业务管理系统具有高仿真模拟,并经常性更新,开发创新模块供学生发挥创新意识与思维。证券、外汇、期货等实验实训环节应该多从产品创新的角度引入相应实践教学软件系统,鼓励学生从金融工程的视角深入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定价方案。

(三)推进学校和企业、社会协作,协同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如果单凭学校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进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新教育,投入消耗大,不能实现对金融业真实全面的模拟,也不能跟进金融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因此,加大学校和企业、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尤为重要。首先,应争取和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企业通过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其次,应根据金融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的要求,开辟金融企业和管理机构等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学习打开通道。再次,应该鼓励金融学专业教师对外开展咨询等服务,推动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创新学习。最后,定期组织学生义务开展理财咨询活动,让学生接触第一手资料并创新进行理财方案设计。

(四)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形式,推动创新教育手段多元化

金融学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比工商管理和其他财经类专业形式相对单一,故应创新素质拓展活动形式。首先,根据学科交叉特点,联合信息管理、计算机、统计学等专业开展金融工程素质拓展活动,克服金融学专业不能单独完成的缺陷。其次,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参加创新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锻炼创新能力。再次,定期开展创新论坛、讲座和沙龙活动,围绕金融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又次,在创业计划和理财计划大赛中强化激励,引入创业基金,加强成果的市场化。然后,加强暑期“三下乡”、学生科研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开展,增加学生和社会的接触并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调查研究。最后,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学分的数量,适当缩减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的学分数,改善创新能力培养考核方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新教育水平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学校而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就是要以坚持创新教育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创新教育,核心就要从这两方面抓起。

一、转变教育观点,培养创新意识

本文所说的创新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更多的新事物和新方法,并探索其中的规律。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深入实施教改,在实践过程中将知识讲授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还应开设大量通识教育课,让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修。在制定专业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就应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小发明、创新论文、获取的专利等成果折算为学分,或建立其他更好的奖励评价机制,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加强师资建设,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养成很重要,但除此之外,还应给学生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除了要转变教育观点,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充实自己的师资队伍。在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给予专任教师更多培训学习的机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工学结合的培养办法。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创新中心,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等竞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有创新的活力,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给出的答案有可能是片面的,但其中恰恰有可能就蕴含着创新的点子。因此教师不应该急着去评论,而应该对这样的学生进行鼓励,支持他们有自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知识多思考,才能使思维朝多方向发展。而对于教师而言,在传授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多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于事物、问题、观点的兴趣。除了课堂上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活动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活动也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润物无声、陶冶养成的过程,需要植根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生活,着力在推动实践养成上下工夫。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创新教育的宗旨都是一样的。职业教育只有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才能不断提升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要把技能和创新大赛紧紧抓在手中,在发展学生个性、形成教育特色方面狠下工夫,以形成“最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给学生创造了“土壤”,土壤的滋养可以延续很多年,甚至可以影响其终身。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个性化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核心课程;一体化设计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以结构调整、发展内涵为核心的质量提升阶段,一种崭新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1]。本文从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着手,主要探索了培养方案设计、教师课程教研和课程教学三个关键点。为此,应用统计学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同时考虑理论、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后继实践等多个层面,采取有效的组织框架,推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课程教研变革,确保应用统计学专业能够培养出理论扎实且熟练数据分析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了进一步提升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专业实践课程的体系结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提出以核心课程为代表的一体化设计思想;(2)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课程汇报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3)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统计团队,培育学生专业实践样板。

一、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一体化设计

从人才培养来看,教学内容涉及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创业、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多个环节。加强各环节的衔接性是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基于此,我们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上下贯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以核心课程为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内容既有相互平行的知识特点,又有相互融合交叉的整体考虑。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是专业教研室教研的重要内容,这些课程的质量提升对学生专业技术培养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由于教研室师资数量较少,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由一位专业教师负责,其教研也主要由负责教师主持开展,这可能会导致课程间缺少衔接。基于此,教研室经过多次研讨,将课程群思想引入课程教研之中,把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融为一体。在课程群思想下,教研时需要先进行课程群框架设计,这将大大提高课程的衔接性和整体性。(一)课程群思想。基于上述设计思想,本文探索建立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我校统计相关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某一门核心课程,以主流的统计软件来贯通其整个统计实践课程,并且打通“理论、实验、实践”的无缝衔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群“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案,强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思路,拓展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实践应用领域。(二)教研教师群思想。我们可以从教师角度或课程角度来进行教研管理,其教研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假如按教师自身的教研方向和兴趣喜好来安排教师课程,有时会使一些相近课程拆分为不同教师来负责。比如有些老师会喜欢上理论课,有些喜欢上实验课,有些喜欢上课程设计和实践课,这样就会使相近课程的衔接性变弱,从而影响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融会贯通。假如按课程本身的特征来归类课程,形成课程群,再结合教师自身的教研方向来安排负责教师,教研时,负责教师会聚焦于课程的衔接性和整体性,采用统一的统计软件,做好各门课程的关联性,从而大大提升课程教研效果。对于一个课程群,形成相关教研教师群,这有利于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群的“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实践教学质量。比如,统计计算与统计软件理论课、统计计算与统计软件实验课、商务数据案例分析与设计三门课程被视为一个课程群,主持负责教师先进行整体设计,主要考虑所使用统一的统计软件、数据案例设计以及前期理论铺垫。从创新创业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来看,研究与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利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下乡”省级优秀服务团队、“互联网+”数据分析等资源,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实践类项目和策略。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相关成果获得计算机设计大赛大数据组、大学生市场调研大赛全国三等奖各1项,“三下乡”优秀调研报告1项等奖励。

二、课程总结的汇报机制

在课程具体实施方面,尝试将人才培养素质要求融入教学当中,本文以统计学导论进行了探索。(一)课堂启发与互动。传统教学注重教师讲解、课本内容两个方面,这大大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随着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课堂中显得越来越重要[2]。因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启发和互动因素的考虑。(二)课堂作业与课后练习。课堂作业是对当前知识及时消化的有效手段,而课后练习则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二者构成相互促进的重要考核手段。在课程备课过程中,我们注重设计教学重难点的课堂作业,进一步设计少量综合性和应用拓展性的课后练习。(三)课堂总结与反思。应用统计学是基于所学统计学知识,运用到行业数据分析之中,这一过程需要统计分析人员与业务人员沟通合作,这对从业人员的汇报交流能力提出了重要要求。基于此,课堂教学在进行基本知识的教学之后,进行总结和问题引导。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提问;另一方面,教师联系学科发展现状,抛出一些问题供学生反思。(四)反复打磨与总结汇报。基于上述教学思路,我们设计了课程汇演机制,让学生由“学习知识”到“汇报知识”,采用控制在3分钟左右的PPT汇报时间限制,讲述课程学习的框架认识或课程理解的新视角。在作者所教2019级应用统计学1班、2班的统计学导论课程中,以“统计学哲科思维示例”为视角,在课程授课结束后,作者利用一个周末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PPT汇演,并打分评价,取得很好的课程总结、检验和反思效果。

三、应用统计学生团队打造

通过跨年级的传、帮、带作用,专业骨干教师小组尝试培育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具有较强应用统计实践能力的示范团队,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前期试探,我们形成了初步的团队组织架构、资源、选题立项、成员要求、组织报告、团队方向等方面的规划。在组织架构方面,通过实践课程考核和学生自身意愿,筛选学生团队负责人,其主要是培育学生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在资源方面,形成以学生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教师科技课题、计算机设计大数据竞赛、市场调研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工杯大赛等科技活动作为平台和支撑的成果培育体系,并由指导教师和成员提供方向定位、论文推送、查找数据和论文等学术资源的支持;在选题立项方面,以竞赛科技活动、科技项目申报书、学术讨论等形式来提取选题立项,并在参考论文、数据提取、编程实验、案例分析与撰写等方面形成项目计划;在成员要求方面,在时间管理(项目重要时间节点安排)、责任心、学习自主性、理解能力和想法等方面来提升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并支持成员自己独立负责科技小项目,在负责的项目上做出成果;在组织报告方面,邀请硕士生、优秀成员等有成果的个人来作报告,形成优秀成果展示和学习样板。鼓励学生团队自主探索,自主形成学术小组,并进行动态调整,比如现有团队尝试形成以下4个分组。1.经济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小组(侧重回归及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从事统计软件编程,工具语言为R、Python、C、Matlab)。数据来源举例:碳价数据分析等。2.数据提取及预测分析研究小组(侧重数据应用,主要从事统计软件编程、问题分析,工具语言为Python、R、Excel)。3.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研究小组(侧重模型参数优化,主要从事统计软件编程、问题分析,工具语言为Python、R、Excel)。算法举例:粒子群PSO算法、蚁群算法等。4.能源与环境数据挖掘研究小组(侧重数学模型和模型优化,主要从事统计软件编程、问题分析,工具语言为Python、R、Excel)。应用举例:PM2.5等环境指标预测、光伏功率预测、风速预测、电力负荷预测、电价预测、碳排放预测、水文预测等。

四、项目的推广价值和有待深入研究的相关问题

本项目通过组织架构和项目提炼等方式,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勇于挑战和贡献的精神,创造出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统计实践成果。目前,这些实践教学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其组织架构、项目提炼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性等方面都具有推广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等相关课题的价值。本项目在创新实践课题选题和实践课程衔接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创新实践课题选题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学生在相关研究领域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困难。而实践课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如何确定实践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衔接创新实践课题选题。目前,我们在这些衔接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结语

依据创新创业视角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通过转变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适的教学改革等多种方式,分阶段探索符合“数据产业”需求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法,形成理论、实验、课程设计、实践和创新创业思想培育的统一框架设计。

参考文献:

[1]孙晓敏.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及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7):154-155.

[2]何季.“启发与互动式”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31):5-6.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体系;创业支持体系

创业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创业资源的人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创业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来营造,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全球创业观察》(GEM)2002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人数占据大学生总群体的20%-30%。特别是斯坦福大学的师生,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产业群基地硅谷有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的一项统计,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现在闻名于世的微软、雅虎、Google等最初都是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相比之下,2002GEM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人数还不到毕业生的1%,2009年《社会蓝皮书》也表明,我国自主创业型就业极少,只占1.2%。此外,据2008年江苏省镇江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问卷调研中发现(见图1),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仅占毕业生人数的5%,仅以江苏镇江高校为例,说明大学生创业还处在意识萌芽的阶段。

大学生就业难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国外的创业实践证明,创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实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创业支持体系,体系构建见图2。

1宏观政策保障体系

1.1政府的创业政策支持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创业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环境还不够友好,因此我国政府将在鼓励创业企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企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的政策。国家要简化流程,降低公司注册登记前各方面的手续准备的门槛,要鼓励地区考虑为优秀创业者提供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帮助,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友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社会对创业大学生的信心。

(2)融资服务的政策。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各方面尚未成熟,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因此依靠政府制定融资政策已成为必然。国家可专门为大学生创业开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小企业担保基金专项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开业贷款担保,扶持大学生企业度过最初的孵化期,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享受不同的融资政策优惠。

(3)税费减免的政策。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制定免收1年的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签证费等的政策,还要保证相关单位能够保证落实这些政策。

(4)场地扶持的政策。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共同投资建设一批孵化器、科技园和创业园等,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区。政府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资金补贴和其他帮助,鼓励社会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帮助。

(5)创业指导咨询的政策。借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做法,组织建立创业专家咨询团,为缺乏商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主要以财务、经营计划、市场营销、技术和融资为主。

1.2高校的创业政策支持

高校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形成的重要教育基地,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制定政策不仅鼓励学生创业,更要鼓励教师创业,有助于培养一批教授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家。

(1)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高校要推行弹性学分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有能力适合创业的学生休学创业,允许延期毕业或是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以便及时抓住时机进行创业,解决大学生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在此方面,清华大学就走在了全国前列,推出了“休学创业”的举措。武汉大学也有先例,曾出台了“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即对创业大学生的项目、资质、动机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和评估,以确认其是否可以享受“休学创业”的资格。

(2)技术转移方面的政策。众所周知,硅谷早期不少高新科技企业是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加强自身的技术转移工作建设,制定有关政策加强高校师生高新技术商业化转移的运作,鼓励师生创业。

2创业教育拓展体系

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营造一种自主创业氛围是高校的己任。自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全国九所高校设立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创业大赛等形式的创业教育上,无论是课程内容、体系、形式上都不够完善,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因此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拓展体系。

2.1建立创业课程学分制管理体系

应该将创业课程纳入正常的学分体系,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课程应该以必修课为主,主要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而在后续的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则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面对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也欢迎有兴趣的一、二年级学生选修。另外,各个学院也可以针对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把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创业信心。

2.2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锤炼体系

一是要按照创业规律编排系统的课程体系。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的借鉴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领先者百森商学院的做法。即将“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5个部分内容贯穿在学生课程体系中,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观念,避免传统的将创业课程分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等分散课程带来的创业知识零散、割裂的后果。二是要重视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将创业教育最终落实在创业实践上,百森商学院的就是将一些实践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程后,就被分成若干小组,体验企业的创办、拓展、答理和清算过程。

2.3搭建大学生创业讲堂培训体系

在这个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各个地方高校也要建立适当的培训机构,邀请有创业经验的风险投资家,知名企业家做客创业讲堂,开展创业高峰论坛、创业沙龙、创业报告会、创业讲座等诸多形式培训活动,为学员传授企业创办、企业管理、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系统的课程,培养学员的“企业家素质”。此外,培训机构在培养方式上要采取个人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实习操作、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要对学员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强烈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激情的人参与培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要做好检验审查工作,通过对创业计划书的评审决定创业团队能否进驻创业园或是获取创业基金的扶持,并由此环节走向创业实践的环节;最后高校和地方政府要根据创业的实际情况共同扶持已经创业的团队,推动其走向市场化运作。

2.4营造科技创新活动素质拓展体系

浓郁的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孵化科技成果的温床,高校要依托共青团的政治、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科技节、科研立项、学术大讲堂、科普周末、科技创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以此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在为学生提供科研基金的同时,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培训机制,将“信息检索、选题、课题申请、撰写论文、文章发表”等环节的培训集成起来,要建立导师与学生的“科研指导”机制及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科研帮扶”机制,为学子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加大创新的思维到创新成果的转化。

2.5创建创业实践活动提升体系

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发动一大批合格的具有了一定创业家素质的学员赴企业或是见习基地实践,满足大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

2.6搭建创业企业运营扶持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MIT的“5万美元商业计划竞赛”每年都会诞生5-6家新企业。我国也已经举办了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一届竞赛都会有一定的项目获取风险基金,高校要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对“经营开店项目、加盟连锁项目、新产品项目、科技成果专利项目等可操作性强,风险相对小,成本低、市场潜力较大的实体经营项目”市场化运作,撰写创业计划书,经创业委员会评审,合格者可获取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扶持,进驻大学生科技园或是孵化基地,开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创业活动;亦可在校内注册公司,充分瞄准商机,开展经营商业活动;也可充分利用项目推介会吸引创业风险基金。

3创业基金扶持体系

2009年《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45.5%的大学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导致创业梦搁浅。据调查分析到大多数学生申请贷款都“半路夭折”了,一方面,学生无力提供抵押或担保,另一方面,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也不是很配合。因此,在此方面,政府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创业资金的融资渠道及信用担保体系,还要联手社会及高校设立专门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3.1政府的资金支持

一方面是税收支持。国外有很多例子可供借鉴。如英国1983年制定《企业扩展计划》,对中小企业投资于高技术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创办小企业,免征60%的投资税;对创办的小企业免征100%的资本税;公司税由原来38%降为30%;印花税由20%降为1%,起征点由2.6万英磅提高到3万英镑,并取消投资收人附加税。政府要减免各种各样的税收,从而减少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创业基金上,其分“种子基金”和“创业基金”两类。“种子基金”主要以投入少量无偿资金的方式,对大学生科技创业进行短期孵化;“创业基金”则以无偿或投资资助方式,支持大学生依托自主技术成果创办企业。国家地方政府还要优化资金管理,并做好资金支持后的一系列咨询服务工作,确创业基金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创企业迅速成长,并最终引来风险资金等其他融资。

3.2社会的资金支持

社会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企业容易得到风险投资资本和个人投资家等的资助。但是,风险投资门槛也比较高。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还不成熟,对于多数创业企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很难得到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另外,就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而言,其担保条件比较苛刻,对正处创业期的小企业来说,缺乏资产等条件作为抵押。因此,仍然需要政府帮助社会投融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在此方面,可以仿照发达国家的做法,由专门的银行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的小额放贷业务。初期由政府提供担保,联合高校对创业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此外,还可以对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商进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利用好社会资本,鼓励社会投融资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

3.3高校的资金支持

高校可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种子基金支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元创业大赛计划就是给获奖者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我国目前就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项目,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上海理工大学每年资助300个创业实践项目,复旦大学是联合复旦科技园、杨浦创业中心等,为基金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所在的杨浦区政府还承诺三年再配套资金500万元。北航和上海理工都是学校自己单独再设立创业基金,复旦是联合政府机构共同拿出创业基金。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去争取企业家的捐款或投资来设立创业基金。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为了能够给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原始资金支持。

4孵化器支持体系

有了好的项目,又有了资金支持,创业大学生还需要办公场地的支持,对于一些科技型企业,还需要一些公用的研发设备的支持。各高校要建立科技园,落实有关财税优惠政策,提供创业辅导顾问团咨询、创业辅导课程等服务,要对评估通过的项目进行投资及管理,将大学生创业落到实处。

大学生创业是带动千百万人就业的生力军,作为高素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要顺利时代潮流,走在时代潮流前面。未来的就业将是创业主导就业型,而不在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高校应该尽快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日程,担负起培育民族创业精英的摇篮,为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薛文理,曾刚.我国创业环境下政府创新基金对创业企业的扶持作用[J].科技与经济,2007(1)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6

供材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给学生提供审题、构思和发表议论的依据。学生依据所供的“原材料”,比较只面对一个议论的标题而言,容易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的“形象”,自然地产生联想,打开思路。这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必然地要“过渡”到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抽象逻辑思维活动。因为是供材作文,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又因为是写议论文,必须按议论文的要求去审题、选材、组材和表达。

实践证明:教学供材作文,指导学生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自己有所认识并且能够论证清楚的一个论点,是学生通过习作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议论表达能力的前提。怎样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有一个思维导向的问题。

按照提炼论点的思维方向分类,大体上有以下四种导向形式:

一、顺向思维

“原材料”是正面褒扬的实例,而且作文命题是正面判断句式或短语。这样的供材作文,学生阅读“原材料”后的思维特征,大部分是调动自己感觉、知觉的同类材料,去论证标题确定的论点:一般很难提炼出一个既切合题旨,又有新意的论点。在“导向”教学中,可以循着“原材料”的直接指向,指导学生作顺向思维,使学生自然地说出相似的材料和自己的看法。他们这样说,不会感到困难。譬如写供材作文《愿做造桥人》,他们能读懂提供的材料:茅以升从小立志为祖国“造出长久不倒的坚固大桥”,经几十年奋斗,终成著名桥梁专家。他们也会从此例联想到茅以升成才后的事迹(如造南京长江大桥),联想到类似名人成才创业的事迹。教师针对学生“顺向思维”表达的看法,引导他们提炼出一个符合他们认识实际的论点,就不是困难的事了。有同学可在“顺向思维”的过程中,提炼出不同一般的见解:我愿人际和谐,做一个架设友谊之桥的人。“我学茅以升、更学上海造桥人。”大多能扣住“愿”、“做”两字进行论述,传输出较活泼的时代气息。

二、反向思维

供材作文的“原材料”如果是反面事例,或者是对所供材料以问句形式命题的,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顺向”的,往往是追究“反例”的根源,或者一味地对“原材料”质疑,而容易因阅历和认识的局限性,可能作出片面的偏激的结论。那么,一般的同学就会提出一个带片面性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论点。这类供材作文,教师应首先做好提炼论点的导向工作。我认为,主要应抓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对论题作正确的分析,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结合“原材料”进行“逆向思维”的指导。去年在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时,同时也披露了一些忽视科技工作的现象。《解放日报》曾登过一则消息:某乡镇企业由于产品不对路,没有经费研制新产品,科技人员不得不改行。最后提出一个问题:“靠科技振兴经济难道只是一句空话?”老师就以这一问句作题,出了一个供材作文题目,在指导教学中,首先抓住题中“科技振兴经济”这个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联系中外有关的实例,分析“科技”与“经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进一步认识科技对发展经济的关键作用。然后,用这些认识去分析“原材料”,就把学生“追根”和“质疑”,从反面“逆向”地引导到“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上,对文题中“只是一句空话吗?”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答。经过“逆向思维”,学生大多能提炼出较正确较切实的论点,如“发展科技要有长远目标,振兴经济才不是一句空话”、“靠科技振兴经济,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科技人才对路,经济发展才能对路”等。

三、双向思维

供材作文中,有很多含蓄显示论点的客观性命题,如《谈谈“择善而从”》、《议“东施第二次仿效西施”》、《学然后知不足》、《徐洪刚的生命价值》这是倾向于褒扬的;《说“生日热”》、《漫话“自卑没有出路”》、《东坡错改诗》是倾向于批评的;《“我要学”与“要我学”》、《从课内到课外》、《“爱”的利弊》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在指导他们阅读、分析“原材料”时,注重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起点进行“双向”思维的导向教学,对他们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帮助。同时为他们提炼出一个自己能把握的论点创造了条件。对此类供材作文的“双向”思维导向,既要达到帮助学生由“原材料”提炼出正确论点的目的,又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有利于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打开思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对“原材料”的分析,要以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依据,以便做到“思维导向”的有的放矢:(二)由正而反或由反而正,从一方面到另一方面的“双向思维”引导,必须以原作文命题的倾向为重点,即使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命题,也不可平均用力,而须有侧重点:(三)要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双向思维”过程中,提炼出反映论题的新颖论点,但对其因个人体会局限而表述片面的文句,必须作引导,再加提炼,直至表述的论点理正句顺为止。抓住这三点,通过一两个学生的典型指导,对其他学生依据“原材料”,结合本人实际,提炼出切合题意的论点。

四、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不过,在供材作文的指导中,由于受到“原材料”和作文命题的限制,是不可能“任其自然”的。进行“多向思维”导向的供材作文指导,也要针对“原材料”与“命题”的特点来选定。这类供材作文,多数在“材”和“题”上就不拘泥于一个指向,不局限于一个既定的理解,给学生留有可作出切题的多种解答,可作求异创新论述的余地。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就只提供一幅漫画(见下图),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漫画、理解画中寓意,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根据个人认识,写出一个看法(论点)并具体地写出理由(论据),自拟作文题,写300字左右即可。”

死里逃生

(附图{图})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7

供材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给学生提供审题、构思和发表议论的依据。学生依据所供的“原材料”,比较只面对一个议论的标题而言,容易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的“形象”,自然地产生联想,打开思路。这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必然地要“过渡”到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抽象逻辑思维活动。因为是供材作文,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又因为是写议论文,必须按议论文的要求去审题、选材、组材和表达。

实践证明:教学供材作文,指导学生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自己有所认识并且能够论证清楚的一个论点,是学生通过习作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议论表达能力的前提。怎样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有一个思维导向的问题。

按照提炼论点的思维方向分类,大体上有以下四种导向形式:

一、顺向思维

“原材料”是正面褒扬的实例,而且作文命题是正面判断句式或短语。这样的供材作文,学生阅读“原材料”后的思维特征,大部分是调动自己感觉、知觉的同类材料,去论证标题确定的论点:一般很难提炼出一个既切合题旨,又有新意的论点。在“导向”教学中,可以循着“原材料”的直接指向,指导学生作顺向思维,使学生自然地说出相似的材料和自己的看法。他们这样说,不会感到困难。譬如写供材作文《愿做造桥人》,他们能读懂提供的材料:茅以升从小立志为祖国“造出长久不倒的坚固大桥”,经几十年奋斗,终成著名桥梁专家。他们也会从此例联想到茅以升成才后的事迹(如造南京长江大桥),联想到类似名人成才创业的事迹。教师针对学生“顺向思维”表达的看法,引导他们提炼出一个符合他们认识实际的论点,就不是困难的事了。有同学可在“顺向思维”的过程中,提炼出不同一般的见解:我愿人际和谐,做一个架设友谊之桥的人。“我学茅以升、更学上海造桥人。”大多能扣住“愿”、“做”两字进行论述,传输出较活泼的时代气息。

二、反向思维

供材作文的“原材料”如果是反面事例,或者是对所供材料以问句形式命题的,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顺向”的,往往是追究“反例”的根源,或者一味地对“原材料”质疑,而容易因阅历和认识的局限性,可能作出片面的偏激的结论。那么,一般的同学就会提出一个带片面性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论点。这类供材作文,教师应首先做好提炼论点的导向工作。我认为,主要应抓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对论题作正确的分析,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结合“原材料”进行“逆向思维”的指导。去年在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时,同时也披露了一些忽视科技工作的现象。《解放日报》曾登过一则消息:某乡镇企业由于产品不对路,没有经费研制新产品,科技人员不得不改行。最后提出一个问题:“靠科技振兴经济难道只是一句空话?”老师就以这一问句作题,出了一个供材作文题目,在指导教学中,首先抓住题中“科技振兴经济”这个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联系中外有关的实例,分析“科技”与“经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进一步认识科技对发展经济的关键作用。然后,用这些认识去分析“原材料”,就把学生“追根”和“质疑”,从反面“逆向”地引导到“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上,对文题中“只是一句空话吗?”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答。经过“逆向思维”,学生大多能提炼出较正确较切实的论点,如“发展科技要有长远目标,振兴经济才不是一句空话”、“靠科技振兴经济,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科技人才对路,经济发展才能对路”等。

三、双向思维

供材作文中,有很多含蓄显示论点的客观性命题,如《谈谈“择善而从”》、《议“东施第二次仿效西施”》、《学然后知不足》、《徐洪刚的生命价值》这是倾向于褒扬的;《说“生日热”》、《漫话“自卑没有出路”》、《东坡错改诗》是倾向于批评的;《“我要学”与“要我学”》、《从课内到课外》、《“爱”的利弊》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在指导他们阅读、分析“原材料”时,注重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起点进行“双向”思维的导向教学,对他们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帮助。同时为他们提炼出一个自己能把握的论点创造了条件。对此类供材作文的“双向”思维导向,既要达到帮助学生由“原材料”提炼出正确论点的目的,又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有利于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打开思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对“原材料”的分析,要以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依据,以便做到“思维导向”的有的放矢:(二)由正而反或由反而正,从一方面到另一方面的“双向思维”引导,必须以原作文命题的倾向为重点,即使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命题,也不可平均用力,而须有侧重点:(三)要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双向思维”过程中,提炼出反映论题的新颖论点,但对其因个人体会局限而表述片面的文句,必须作引导,再加提炼,直至表述的论点理正句顺为止。抓住这三点,通过一两个学生的典型指导,对其他学生依据“原材料”,结合本人实际,提炼出切合题意的论点。

四、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不过,在供材作文的指导中,由于受到“原材料”和作文命题的限制,是不可能“任其自然”的。进行“多向思维”导向的供材作文指导,也要针对“原材料”与“命题”的特点来选定。这类供材作文,多数在“材”和“题”上就不拘泥于一个指向,不局限于一个既定的理解,给学生留有可作出切题的多种解答,可作求异创新论述的余地。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资本市场

这篇论文

科技对经济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科技发展与产业化主要依靠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只有建立顺畅完善的退出机制,资本循环和资本增值才能实现。我国风险投资领域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还未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因此为我国风险投资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刻不容缓。

一、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现状分析

截至2006年底,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总量过少,有过半的投资资金固化在项目上;退出结构也有问题,表现为并购退出比例严重过少。过于简单化、缺乏效率的退出机制严重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退出机制已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瓶颈,风险投资成了“即使跑到终点也得不到奖赏的马拉松式长跑”。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

为对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及时发现问题,本研究从退出机制构成角度设计调研问卷,选择了广东、上海、浙江、北京等地的风投公司经理、高管人员进行电子邮件问卷调研。这些人是我国风投领域的专家,有较多的风投理论知识,同时在退出运行方面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研究样本有足够的代表性,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问题。

问卷设置的9个退出障碍获得的票数都超过10票,说明9个退出机制问题在现阶段都存在,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而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缺乏多层次资本市场和缺乏风险投资人才队伍是目前影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主要的因素。

1.退出场所不完善制约退出

(1)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门槛高,风险资本投资的中小风险企业很难达到上市的要求。而且我国创业板市场“千呼万唤不出来”,即使实现了出台,要建设适合风险投资退出的创业板我们还要走一段艰辛的长路。我国证券市场建立时间较短,相关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市场主体亟待规范。

(2)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曾经走过一段弯路,主要是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与真正的产权交易市场偏差较大。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混乱,导致了资源过度分散,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交易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运作效率,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产权交易市场自身的发育不全严重影响了风险企业以兼并收购方式退出。

2.退出环境不健全制约退出

(1)法律环境不健全。目前我国不少现行法律滞后于实践,有关风险投资退出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甚至相互冲突,同时在退出机制一些方面的立法又呈现出大量空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制定主要针对风险投资机构,一些风险投资退出行为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我国亟需制定专门的《风险投资法》。

(2)政策环境低效率。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政府的色彩十分浓厚,官僚作风盛行,退出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行政部门的强大阻力,政府的低效率监管和过多介入使得交易规则大为扭曲。

(3)中介服务环境不规范。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估值科学性和真实性都远不能满足退出要求,其服务不到位、评估准确性不够均在退出时给退出双方造成严重的损失。

(4)文化环境落后和诚信缺失。我国的大型公司通常倾向自己研究项目,不乐意进行兼并;中小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和创业者也不愿意通过被兼并实现退出。诚信缺失的文化环境也严重制约了退出,退出时常常会出现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不真实等问题。

3.退出主体有缺陷制约退出

(1)投资机构产权结构有缺陷。我国大部分风投机构均由政府出资设立,并按国有企业模式运作。这种情况下的退出决策往往不是最佳的,风投机构的产权结构问题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

(2)投资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在我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职能基本是分开的,造成国内缺乏集企业管理、技术研发、金融知识为一身的管理人才和创业者。正是由于缺少相关的高素质人才,风险投资机构在进行退出决策和退出实务操作时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影响风险投资的顺利退出。

(3)风险企业产权不明晰。我国不少风险企业脱胎于研究机构、高校等,与原单位的产权关系模糊,难以在法律的基础上用合同的形式界定彼此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难以塑造合格的风险投资退出交易主体,制约了退出。

三、对策

基于我国国情,要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必须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产权交易市场,尽快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建设证券市场;完善退出环境建设,诸如健全法律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市场服务中介,营造良好的退出文化环境;优化风险投资主体,调整风投机构的组织形态,培育风险投资人才队伍,推动新型风险企业的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多层次、运作有效、功能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9

摘要: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拉动就业的强大驱动力,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极低,制约我国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要想尽快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水平,一定要构建并能落实好一套全方位的高效的创业支持体系。青年大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创业的智慧,他们是创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引擎,理应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的重视,将创业支持的重心转移到青年大学生身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支持体系;创业支持体系

创业是具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及创业资源的人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创业需要良好的创业环境来营造,这与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全球创业观察》(GEM)2002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人数占据大学生总群体的20%-30%。特别是斯坦福大学的师生,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产业群基地硅谷有60%-70%的企业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师创办的。据麻省理工学院1999年的一项统计,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现在闻名于世的微软、雅虎、Google等最初都是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

相比之下,2002GEM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人数还不到毕业生的1%,2009年《社会蓝皮书》也表明,我国自主创业型就业极少,只占1.2%。此外,据2008年江苏省镇江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毕业去向的问卷调研中发现(见图1),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大学生仅占毕业生人数的5%,仅以江苏镇江高校为例,说明大学生创业还处在意识萌芽的阶段。

大学生就业难是摆在我国面前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国外的创业实践证明,创业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等方面共同实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创业支持体系,体系构建见图2。

1宏观政策保障体系

1.1政府的创业政策支持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都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创业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企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环境还不够友好,因此我国政府将在鼓励创业企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企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鼓励大学生创业,尤其是科技创业的政策。国家要简化流程,降低公司注册登记前各方面的手续准备的门槛,要鼓励地区考虑为优秀创业者提供户籍、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帮助,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友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社会对创业大学生的信心。

(2)融资服务的政策。目前我国的创业投资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大学生创业起步阶段各方面尚未成熟,很难吸引到风险投资,因此依靠政府制定融资政策已成为必然。国家可专门为大学生创业开设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小企业担保基金专项贷款以及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开业贷款担保,扶持大学生企业度过最初的孵化期,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享受不同的融资政策优惠。

(3)税费减免的政策。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制定免收1年的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签证费等的政策,还要保证相关单位能够保证落实这些政策。

(4)场地扶持的政策。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共同投资建设一批孵化器、科技园和创业园等,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创业园区。政府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资金补贴和其他帮助,鼓励社会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帮助。

(5)创业指导咨询的政策。借鉴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做法,组织建立创业专家咨询团,为缺乏商业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咨询服务,主要以财务、经营计划、市场营销、技术和融资为主。

1.2高校的创业政策支持

高校是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形成的重要教育基地,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制定政策不仅鼓励学生创业,更要鼓励教师创业,有助于培养一批教授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家。

(1)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高校要推行弹性学分制,实行完全学分制,允许有能力适合创业的学生休学创业,允许延期毕业或是在修满学分后提前毕业,以便及时抓住时机进行创业,解决大学生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在此方面,清华大学就走在了全国前列,推出了“休学创业”的举措。武汉大学也有先例,曾出台了“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制度,即对创业大学生的项目、资质、动机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量和评估,以确认其是否可以享受“休学创业”的资格。

(2)技术转移方面的政策。众所周知,硅谷早期不少高新科技企业是斯坦福大学师生创办的。我国高校应该积极借鉴斯坦福大学的经验,加强自身的技术转移工作建设,制定有关政策加强高校师生高新技术商业化转移的运作,鼓励师生创业。

2创业教育拓展体系

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将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营造一种自主创业氛围是高校的己任。自2002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全国九所高校设立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创业大赛等形式的创业教育上,无论是课程内容、体系、形式上都不够完善,不能体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及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因此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拓展体系。

2.1建立创业课程学分制管理体系

应该将创业课程纳入正常的学分体系,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课程应该以必修课为主,主要面向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而在后续的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则可以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面对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也欢迎有兴趣的一、二年级学生选修。另外,各个学院也可以针对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把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创业信心。

2.2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锤炼体系

一是要按照创业规律编排系统的课程体系。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的借鉴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领先者百森商学院的做法。即将“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5个部分内容贯穿在学生课程体系中,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观念,避免传统的将创业课程分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作业管理等分散课程带来的创业知识零散、割裂的后果。二是要重视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要将创业教育最终落实在创业实践上,百森商学院的就是将一些实践课程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程后,就被分成若干小组,体验企业的创办、拓展、答理和清算过程。

2.3搭建大学生创业讲堂培训体系

在这个方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置了专门的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各个地方高校也要建立适当的培训机构,邀请有创业经验的风险投资家,知名企业家做客创业讲堂,开展创业高峰论坛、创业沙龙、创业报告会、创业讲座等诸多形式培训活动,为学员传授企业创办、企业管理、企业家精神等方面系统的课程,培养学员的“企业家素质”。此外,培训机构在培养方式上要采取个人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实习操作、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要对学员进行筛选,选择一些有强烈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激情的人参与培训,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要做好检验审查工作,通过对创业计划书的评审决定创业团队能否进驻创业园或是获取创业基金的扶持,并由此环节走向创业实践的环节;最后高校和地方政府要根据创业的实际情况共同扶持已经创业的团队,推动其走向市场化运作。

2.4营造科技创新活动素质拓展体系

浓郁的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是孵化科技成果的温床,高校要依托共青团的政治、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科技节、科研立项、学术大讲堂、科普周末、科技创新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以此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高校在为学生提供科研基金的同时,更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培训机制,将“信息检索、选题、课题申请、撰写论文、文章发表”等环节的培训集成起来,要建立导师与学生的“科研指导”机制及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科研帮扶”机制,为学子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加大创新的思维到创新成果的转化。

2.5创建创业实践活动提升体系

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及大学生自主创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发动一大批合格的具有了一定创业家素质的学员赴企业或是见习基地实践,满足大学生接受实践锻炼、增长才干、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

2.6搭建创业企业运营扶持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MIT的“5万美元商业计划竞赛”每年都会诞生5-6家新企业。我国也已经举办了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一届竞赛都会有一定的项目获取风险基金,高校要以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对“经营开店项目、加盟连锁项目、新产品项目、科技成果专利项目等可操作性强,风险相对小,成本低、市场潜力较大的实体经营项目”市场化运作,撰写创业计划书,经创业委员会评审,合格者可获取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的扶持,进驻大学生科技园或是孵化基地,开展科技含量较高的创业活动;亦可在校内注册公司,充分瞄准商机,开展经营商业活动;也可充分利用项目推介会吸引创业风险基金。

3创业基金扶持体系

2009年《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45.5%的大学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而导致创业梦搁浅。据调查分析到大多数学生申请贷款都“半路夭折”了,一方面,学生无力提供抵押或担保,另一方面,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也不是很配合。因此,在此方面,政府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创业资金的融资渠道及信用担保体系,还要联手社会及高校设立专门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

3.1政府的资金支持

一方面是税收支持。国外有很多例子可供借鉴。如英国1983年制定《企业扩展计划》,对中小企业投资于高技术活动给予税收优惠,对创办小企业,免征60%的投资税;对创办的小企业免征100%的资本税;公司税由原来38%降为30%;印花税由20%降为1%,起征点由2.6万英磅提高到3万英镑,并取消投资收人附加税。政府要减免各种各样的税收,从而减少初创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是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这主要体现在创业基金上,其分“种子基金”和“创业基金”两类。“种子基金”主要以投入少量无偿资金的方式,对大学生科技创业进行短期孵化;“创业基金”则以无偿或投资资助方式,支持大学生依托自主技术成果创办企业。国家地方政府还要优化资金管理,并做好资金支持后的一系列咨询服务工作,确创业基金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创企业迅速成长,并最终引来风险资金等其他融资。

3.2社会的资金支持

社会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在金融市场发达的美国,企业容易得到风险投资资本和个人投资家等的资助。但是,风险投资门槛也比较高。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还不成熟,对于多数创业企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很难得到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另外,就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而言,其担保条件比较苛刻,对正处创业期的小企业来说,缺乏资产等条件作为抵押。因此,仍然需要政府帮助社会投融资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在此方面,可以仿照发达国家的做法,由专门的银行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的小额放贷业务。初期由政府提供担保,联合高校对创业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此外,还可以对投资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投资商进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利用好社会资本,鼓励社会投融资机构支持大学生创业。

3.3高校的资金支持

高校可为创业大学生提供种子基金支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元创业大赛计划就是给获奖者5万美元的种子基金。我国目前就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项目,对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上海理工大学每年资助300个创业实践项目,复旦大学是联合复旦科技园、杨浦创业中心等,为基金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所在的杨浦区政府还承诺三年再配套资金500万元。北航和上海理工都是学校自己单独再设立创业基金,复旦是联合政府机构共同拿出创业基金。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去争取企业家的捐款或投资来设立创业基金。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为了能够给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原始资金支持。

4孵化器支持体系

有了好的项目,又有了资金支持,创业大学生还需要办公场地的支持,对于一些科技型企业,还需要一些公用的研发设备的支持。各高校要建立科技园,落实有关财税优惠政策,提供创业辅导顾问团咨询、创业辅导课程等服务,要对评估通过的项目进行投资及管理,将大学生创业落到实处。

大学生创业是带动千百万人就业的生力军,作为高素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校大学生群体要顺利时代潮流,走在时代潮流前面。未来的就业将是创业主导就业型,而不在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计划安排”。高校应该尽快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管理的日程,担负起培育民族创业精英的摇篮,为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姜彦福.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婉萍.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保障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薛文理,曾刚.我国创业环境下政府创新基金对创业企业的扶持作用[J].科技与经济,2007(1)

创业创新论文范文篇10

为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根据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乐委发〔2008〕3号)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决定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为主题,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载体,广泛组织,深入发动,教育和引导开发区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强化责任使命,激发热情活力,努力解决建设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加快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推进开发区各项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主要内容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明确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确立的共同理想、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上来,不断增强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深入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报告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以及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温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报告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深刻领会省委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领会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温州市委提出的“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通过深入学习领会,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第三次跨越”是省委、温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实际行动,是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增强创新优势、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第三次跨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创业热情和创造活力,弘扬创业创新文化,健全创业创新机制,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努力形成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生动局面。

3、深入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切实增强加快我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报告,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推动“五个发展”、抓好“五个提升”和突出“五个重点”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和工作举措,深刻领会市委提出的“六区联建”、“六城联创”等工作任务。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扎实工作,更加坚定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创业创新,为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三、时间安排

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2008年1月开始到2008年6月底告一段落,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动员部署、深化学习阶段(1月至2月底)。各支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召开会议,就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在层层发动的基础上,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会、各层面讨论会、基层宣讲等形式,组织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以及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

2、专题教育、谋划思路阶段(3月至4月底)。在全面系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结合2008年工作,分专题、有重点地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具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重大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章(修正案)》、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温州市委“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和《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若干意见》、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等九个专题。在专题学习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各项目标任务,深入研究和谋划好的具体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

3、总结提高、推动工作阶段(5月至6月底)。各支部要在前两个阶段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巩固提高工作,因势利导,把党员干部群众通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激发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到推进我市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把党的十七大、省、温州和我市党代会、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到实处。6月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告一段落后,各支部要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向开发区党委作出报告。

四、具体方法

1、分类指导,分层施教。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主要在开发区各支部开展。各支部要进一步明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部署,紧紧抓住主群体,推动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都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开发区党支部要重点结合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来开展。

2、联系实际,创新载体。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主题大宣讲”,紧紧围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率先跨越”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要把十七大报告等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党支部近期和今后学习的主要内容,要组织开展以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班子集体学习会、专题研讨会等活动。领导班子要围绕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体会,针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撰写调研报告或工作论文,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和运用到工作中。通过学习,着力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着力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着力提高驾驭改革发展的能力。二是深化“思想大讨论”,围绕如何从开发区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创业创新”、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等问题,组织开展思想讨论和献计献策活动。通过开展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或“我为开发区建设做什么”大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倡导全面系统学习,研究式学习,针对现实问题学习,真正掌握领会十七大报告中的新理论、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理解十七大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原则、目标和重点,进一步认清当前发展形势下,需要确立的理念和工作抓手。三是实施“素质大培训”,结合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活动。通过读书会、培训班、报告会等多种学习形式,把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使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能了解掌握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

3、注重结合,务求实效。要紧密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推动当前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要从解决具体问题着手,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扎实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两创”总战略和市委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

五、组织领导

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这项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1、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保证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开发区建立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张建义同志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具体工作。各支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放在突出位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开展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