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时间:2022-10-14 09:23:00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将教育创新与计算机专业结合,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现代教育中,培养专业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但是从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实际情况看,大多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还未能与计算机专业深度融合,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离的问题。因此,高校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究,促使其与计算机专业教学紧密结合,是新时期高校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由耿斌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的《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与教育创新研究》一书,共包括七个章节,主要论述了计算机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创新的理论知识,细致阐述了计算机网络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与现状,深刻剖析了计算机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缺点,并针对计算机网络教育创新进行思考和研究,最后,对计算机网络教育进行展望。将作者论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当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相结合,明确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存在滞后性。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部分高校对其认识不够透彻,认为创新创业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选项而已,可有可无,没有给予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也难以发挥。除此之外,目前对于创新创业研究,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一些高校引入该模式的时间比较晚,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对该模式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支撑,导致计算机专业与该模式的结合只停留在表面,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二,课程设置模式较为单一。当前一些高校设置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大多集中在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的传授上,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被设置成选修课。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会给学生一种误解,认为创新创业课程并不重要,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此外,一些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流于形式,与计算机专业的关联性不大,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与产业需求相脱节,导致人才出现了结构性短缺问题。为了改善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作者在书中提出以下策略,希望能够提高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的发展,对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培养中,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高校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将创新模式与计算机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第二,创新课程设置模式,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应当朝着“理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在课程安排中,增设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学生培养成新型计算机人才,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此外,高校应当安排专业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正面指导,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类计算机人才在整个人才市场都非常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速度,影响了我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进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显得愈发重要。该书提到的关于现代教育创新舞台和计算机网路教育思考等内容,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该书不仅可以为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而且还可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的参考书。

作者:孙珊珊 刘丽娟 绥化学院 单位: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