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创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6-13 16:28:05

创新与创业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1

一、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参与者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热潮,才能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力,使创新创业的涓涓细流汇成开发建设的大海。

强化激励机制。政府应鼓励一切创新创业行为,按照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要求,对在创新创业中作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实用技术人才落实待遇、实施奖励,激发各类人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各级组织和企业单位都应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落实奖惩措施激励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重视技能培训。舟山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人才荒、技工荒现象日益突出,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产业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下岗失业职工、失地失海渔农民因缺乏技能难以再就业。对此,应整合教育资源、落实培训经费,针对实际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能掌握一技之长,参与创新创业,在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同时实现劳动致富。

加强创业引导。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外来企业纷纷落户我市,外来人口急剧增多,这无疑给当地带来了各种商机。政府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引导群众抢抓发展机遇,广开创业门路。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入户岱山县长涂镇后,当地政府及妇联组织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业、餐饮业,既服务了重点工程,又促进了渔农民创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二、使人民群众成为开发建设的支持者

群众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直接关系到“两创一促”的成败。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原因引起纷争是许多地方在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顽症,情况严重的还会恶化投资环境、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在发展中必须维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支持。

深化宣传教育。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老百姓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促发展就是为了致富奔小康,从而积极支持开发建设。普陀区在开发建设中做到宣传教育引路,并在基层社区建立和谐促进工作室,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去年在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不增反降的良好局面。

维护群众利益。开发建设要遵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征地赔偿、拆迁安置等问题上要坚持依法公正、便民利民,使广大群众在经济发展中看到希望、得到实惠。我市在大开发、大建设中普遍对失地农民从优安置居住、妥善落实补偿,较好地实现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和谐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成为开发建设的支持者。

落实平安开发。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开发建设中要妥善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做到在发展中保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民意,并建立重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把维护稳定作为开发建设的前置条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及早预防、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成果的共享者

富民强市是“两创一促”出发点和归宿点,让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这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创新创业、拥护开发建设的一个根本动因。因此,必须更好地通过发展经济解决民生问题、保障群众利益。

注重科学发展。只要科学发展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创新创业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要围绕“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总目标,立足舟山实际发展海洋经济,通过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精选投资项目、发展循环经济,真正把舟山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建设,让舟山百万人民生活在富强、文明、秀美、和谐的美丽岛城。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给出答案,即“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简短的一句话已经涵盖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应用技能素质。由此对应到高校的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为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促成三者之间的融合,并通过新型的课程体系得以付诸实践,对于构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极为必要的。

1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1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先成人,后成才。”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生要用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装备自己,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去引领学习生活和实践。高校应当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自觉地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二者结合起来,把“治学”与“为人”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1]专业教育的初衷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人才[2],高校一般都是以此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将人才培养过程的重心放在专业教育上。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结合师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有力补充,也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只不过这个意识形态目的在专业教育中具备一定的隐在性和融入性。

1.2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当前,创新创业已经成了时代主题。近年来,高校从多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基础薄弱、模式匮乏、课程设置有待改善的问题[3]。创新创业教育不单单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技能,更主要的是素质培养和道德培养,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其实质就是以创业活动为载体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体验创新的感受、激发创新的热情、提高创新的能力[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创新创业教育中既是必要也是必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包括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内容,无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方向指引与信念支撑。创新创业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开发时代价值,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新型载体,最大限度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这既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目标发展的需要,更是顺应时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其自身的教育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使其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上能够发挥重要功效。

1.3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广义的“专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是同义的,狭义的“专业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它是为学生从事某一领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做准备的高等教育。[5]专业教育,顾名思义,它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专”字上,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其本身是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性的,因此,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区别其他普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基础的部分,可以说,一切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大学教育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具备创新素质(如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等)和创业素质(如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策划能力等)[6]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必要准备,创新创业教育要想摆脱“华而不实”,就必须依赖于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本就是在专业教育基础上的一种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教育形式,它的出现改善了传统专业教育的单一模式,应当作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新动向的一个切入点。从健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尤其是要穿插于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把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新内容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构建融合的全新体系。

1.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三者的融合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毫无疑问地应摆在学校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涉及方向问题和原则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其次,专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区别于一般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其定位是培养高精尖人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以培养实用人才的专业教育开始,直至今日,即使我们所说的“通才”,实质上也还有自己特定的学习与研究领域,大学分学科或专业培养人才仍是一种必然选择[7],因此,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最后,专业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将专业教育真正付诸实践,而不是停留在谈实践的阶段[8]。因此,与时代结合的新产物——创新创业教育,其作为专业教育实践转换的更高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和新载体,应当成为一个完善专业教育的新切入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途径。

2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交集的集中点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专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实效性的新切入点。这种融合的教育理念,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体现如下。

2.1“大思政”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的特色,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独特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地位的标志是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石,统领整个教育[9]。必须将思政基础课程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大思政”课程体系。高校的思政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等内容。当然,仅有这些课程内容显然是不够的,一是由于社会发展的时代性需要将其新动向、新要求纳入思政课程体系中,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实践性要求其必须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因此,在这个“大思政”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拓展课程,诸如以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业精神教育、创新意识教育、生态教育等内容为填充的诸多课程。将通识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识教育课程的范围极广,涵盖自然、社会、艺术等学科诸多知识领域,将通识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既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知识性,又能体现价值导向性,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结合自然学科的科技发展史,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以及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结合社会学科的历史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结合艺术学科的赏析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等。具体还是要借鉴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师资力量来挖掘。在与通识课程结合的基础之上,把选修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有力践行。与通识教育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领域覆盖面广,学生选择的机会多,每个学生都能享有最大限度的自主权、主动权,不必再按照传统的课程模式塑造自己,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与特长。当然,这里我们强调的必须是作为通识课程的思政课程,一方面,必须牢牢守住高等学校“两课”的红线,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修订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来严格执行;另一方面,只有结合了通识课程后,才能扩展出多种课程类型以供学生自由选择。通识课程体系的打造还要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观作为中心任务,同时也要兼顾专业界限,即专业课程的相近性。要想真正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就必须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一切教学的全过程,真正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应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当然,专业教育、专业课程也不能“事不关己”,要想真正做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专业教育要强调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在专业授课的同时,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科学思维与科学素养的培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2.2“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不应该游离在专业课程体系之外,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些公选课、讲座或是一些竞赛的第二课堂上,应当纳入学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构建一套整体的、系统的“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之下,课程内容涵盖了专业课程、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等所有课程,课程设计融合了创新创业的内涵及专业的特色,真正实现了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要增加创新创业类的通识课程,并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三类:即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主要传授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以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旨在挖掘学生的兴趣特征、性格特点,来帮助学生确立个人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帮助他们正确规划学习生涯、明确未来职业选择;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就业政策,了解社会职业信息,认清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科学定位个人发展方向,提升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就是专业教育的一种扩展与深化,事实上,我们也不愿看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全是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的职业,因此,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不可能完全分开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还必须依托专业学科来开发,才能不至于偏离中心。例如,工程类专业开设“工程与创业”“建筑与创新”类课程;农业类专业开设“互联网+农业创新创业”类课程;医学类专业开设“医疗行业创业市场营销”类课程;法学类专业开设“企业法律咨询”类课程等。此外,在学校自身专业特色、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开设以“X+创新”“X+创业”为主要框架内容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这类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开设旨在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立足于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专业本身,即在专业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增设有关创新创业类的课程。

2.3“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除了课堂教学这样的“第一课堂”之外,“第二课堂”也是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和主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互为补充。“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在高校教育实践中,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应用技能素质的“第二课堂”活动,同样应视为“课程”,都是高等学校完整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将“第二课堂”内容真正做到课程化,并按照内容性质划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同时明确学分制,不再仅仅是做表面文章。“第二课堂”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为出发点。我们不否认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理论说教的教育方式反而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二课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学生身边实例的分析,采用学生互动、情景模拟、榜样进课堂、邀请知名人士讲座等多种方式,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发挥课外活动、经验分享、团体咨询的作用,创设一系列旗帜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要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实践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第二课堂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载体[10]。当然,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还要充分利用好专业教育的实践资源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战训练应当与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充分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利用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不断构建融合学科专业、学生特质、办学特色、市场需求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实体企业经营体验、创业基金项目等实训课程,真正地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进行技能上的实践演练,在实践中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同时注重加深校企之间的合作,安排创业创新骨干学生去企业实习,由企业提供项目、校方提供团队进行项目实施,对于优秀的项目,高校可以直接与企业合作进行孵化和项目对接,使之得以产业化。

参考文献

[1]白翠红.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功能耦合的审视[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5(4):100-104.

[2]谭小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人才培养[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170-172

[3]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5(4):99-103.

[4]陈妮,袁建辉,等.探讨基于哲学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6(4):74-76.

[5]谷建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

[6]尚大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7]文辅相.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0(2):5-10

[8]王凤红.对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8):5.

[9]王占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J].教育研究,2017(8):25-31.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3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融合发展;实践分析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不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国家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多项措施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并且促进高校教学现代化发展。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所以这种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的可行性比较高。

1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现实意义

(1)缓解就业压力。尽管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增加就业岗位,以此提升大学生毕业就业率。然而由于当前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形势尚未恢复,多数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状况不佳,从而导致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比较少,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高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以此加强竞争实力,从根本上提升就业率,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问题。(2)加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力度。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大量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高校能够为社会定期输送高质量人才,所以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以此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还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还有助于建立创新体系,加大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力度。

2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策略

(1)注重建设专业化教师团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属于重要因素,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学习。所以高校应当注重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高度融合。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处于基础前提,可以有效确保学生创业就业的成功率。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有助于提升就业,指导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所以学校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高校应当开展多元化的招聘渠道,不断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能够吸引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任教。此外学校还应当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参与的教学培训活动当中,这样能够提升整个就业创业教学团队的专业性。(2)优化创业教育理念,提升就业指导质量。高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理念,并将该理念融入到就业指导当中,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在高校教学内容当中,就业指导占据重要地位,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其建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对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进行完善,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这样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更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全面促进职业发展。学生具备较强的创业理念之后,能够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身才能。(3)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在高校就业指导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活动,制定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认识到就业问题,将创业作为人生目标,有助于加强课堂教学质量。高校就业指导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前期准备、就业政策以及职场适应。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来说,应当为学生介绍成功的就业创业案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当适当增加中介专业教育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自身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行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展示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到普通行业的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招聘模拟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到招聘模拟活动中,直接了解到求职全过程。为了要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模拟环节,确保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运行环节和销售环节,以此提升学生的执行力和决策力,为后续创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开展体验式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传统教育方式比较单一,不能使学生了解到创业就业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创业就业的难度。由于大学生具体的思维模式比较活跃,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高,教师在就业指导教学期间,可以通过情景式教学法开展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热情,切身感受到创业的乐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创新模拟软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确保其能够参与到实际操作当中。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员工招聘、市场调查、原材料采购与销售环节当中,学生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对企业发展计划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实际生活中开展实践活动,感受创业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专业知识和内容,充分发挥注重创业教育的价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体系中应当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具备创业和就业意识,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采用二者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积极性,还能够提升高校就业率,从根本上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英慧.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6):213-214.

[2]郭明净.三全育人语境下高校二级学院“四位一体”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以L高校W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0(18):55-59.

[3]雷健茨,王春花,兰天莹,等.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7所高校的抽样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04):94-98.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4

[关键词]化工专业课;AspenPlus;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一、引言

当前是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便捷性使得社会科技水平以几何级数向前推进,相应地,人类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递增,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学习尽可能多的生存知识,成为教育界顺应时展、与时俱进所必须面临的问题。高等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人[1]。不同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要求也不相同。如图1所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所需培养的知识素养和技能层次不断提高,越往金字塔顶部,所需培养的技能就越丰富,对本科生的知识和素养要求就越多。在工程领域,大量的工作是常规性的,维护产品线的正常运转,保证产品质量的合格,需要常规型技能人才,也就是工程师。还有一些岗位需要创新型人才,如改进生产线,进一步降本增效等。对于未来企业家和科学家,需要在大量实践中脱颖而出、逐渐起到领头作用的人才,是一个长久的实践培养过程。但这个过程不可能完全来自学校,高校工科教育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每个大学生都培养成创新创业人才。这就要求面向创新创业的培养体系必须具备兼容性,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性格素养学生的培养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环境下,达到自己知识和素养所能够达到的尽可能高的目标层次。这对教育培养体系的建设提出一个难度很高的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主动学习,培养创新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专业之外的“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布局及自治区产业战略规划人才培养布局,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2012年开始招收化工类工科专业的本科生,虽然时间短,但在学校的重视扶持下,成功实现从理到工的转型,教学能力也从传统的培养基本化工技能人才向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变,并保证课程教育质量符合工科生培养规范,成为自治区紧缺专业和一流专业。几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普通本科高校或地方院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2-9]。这些教育工作者从教育体系和平台建设的角度,对高校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根据新疆师范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实践,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毕业设计三个环节,针对化工专业工科教学中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培养进行实践性探讨。

二、化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化工专业课学时压缩与创新创业素质教学内容增长的矛盾

随着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教育事业也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创新创业型人才转化,工科专业教育目标也从培养工程师向培养未来科学家、企业家的目标转变,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我国经济产业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怎样在有限的学时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效果,让学生既有宽广的知识面,又能掌握工程实践知识的精髓,是教学工作应该面对的问题。

(二)学生反映化工核心专业课难,公式太多,计算复杂,畏惧学习

人们常把理科和工科放在一起称为“理工科”,其实二者存在很大的差别,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它们都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理科是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的相关高级专门人才;工科是培养运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人才。如果说理科是定性解决“可能性”的问题,那么工科就是定量解决“可行性”的问题。工科对数学的要求比理科高一些,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觉得工科比理科难学。还有一个原因是,理科的物理、化学是高考科目,具有延续性;工科则没有延续性,所以觉得工科“难”。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班学生不愿意做化工设计类题目

化工专业能力培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猎的知识面广,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有工程实践经验。例如,化工过程中最简单的一段管路设计,要进行工艺参数设计(涉及课程: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物料性质计算(涉及课程:化工热力学)、设备尺寸设计计算(涉及课程: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强度校核(涉及课程:材料学、工程力学)、自动化仪表控制设计(涉及课程:化工自动化仪表、电工学)、走向和高低搭配和位置设计(涉及课程:化工设计)、工程制图(涉及课程:化工制图)、化工安全性设计(涉及课程:化工安全技术、材料学)等环节,每一个设计环节对应一门课程或学科。一个完整的产品设计过程往往由多个甚至成百上千个上述单元操作组合而成,设计过程公式多、原理复杂、步骤多、工作量很大,所以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愿意报化工设计的课题。

三、教学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进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为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化工专业的兴趣。只有使学生产生对化工专业课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大学生入学前的高考教育是不允许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造成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沉湎于手游和电脑游戏。如何将学生的这种兴趣向专业学习引导,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我校首届化工专业毕业生只有2人选择做毕业设计,其他学生都选择做毕业论文,那时还没有将AspenPlus化工专业模拟软件引入教学。结果,这两个学生都按照指导自主选择使用化工专业模拟软件AspenPlus进行毕业设计,一周后都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工艺设计。而且,毕业设计中答疑的都是与化工专业课相关的问题,很少有如何使用软件的问题,说明学生在适当的引导和指引下,在短时间内主动掌握了复杂的化工设计专业软件,并在软件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专业课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从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应用化工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发现原来的传统化工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因为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答疑的化工设计知识都在相应的化工专业课中学习过,但是到实际设计时却不知道知识点在哪里。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从书本找知识并学以致用的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融入化工专业软件

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和化工分离工程是化工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化工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最难的四门课,包括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涉及的单元操作多、物料种类多、计算公式多且繁杂,一点误差往往造成计算结果错误,没有成就感,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考虑到学生的畏惧心理和对计算机的兴趣,我们利用课程+化工专业模拟软件相结合的方式授课。通过使用发现,AspenPlus的设计模块能够与课程紧密契合,因此将AspenPlus软件穿插在化工核心课程的教学中。如图2所示,AspenPlus软件包含物性、模拟、安全分析和能量分析四大模块,与化工专业基础课的联系非常紧密。在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化工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引入专业软件,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接触实践的体验,使学生把精力从“恐惧”的机理推演和数学公式演算中解放出来,关注对化工过程计算结果的分析、对比和理解,提高解决化工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成就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五、毕业论文组织团队进行化工产品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工科大学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一次大考查,团队协同完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工艺工程设计,不但能锻炼团队成员灵活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成员的创新创业素养。因为是团队设计项目,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进行全流程工艺设计。由于过程设备多,单个人无法完成整个设计过程,所以要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因为,一个团队成员的设计任务所用的原料可能是上一个人的产品,自己的产品也许是下一个工段团队队员的原料,如果自己的设计指标完成得不好,自己的产品在后续工段就会成为杂质,影响后续设计的正常进行。所以,每个人必须在所有人的协同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直到所有成员设计的产品都达到指标要求,总的工艺流程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各自工段的设备设计、仪表设计、工程图纸设计。这不仅使团队成员的个人自我学习能力大幅提升,而且团队协同能力也得到提升,学会了互通有无,学会了合作妥协,学会了敢于面对挫折和错误的能力。另外,团队成员的学习程度有好有差,这样组织也让团队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通过团队训练,化工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明白集体之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学会了审时度势的能力,企业家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六、结论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深度融合;单片机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机械电子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高等教育机构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1],多以课堂讲述和实践训练进行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视野,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如何在单片机课程改革中让学生既能很好地达到知识学习目标,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基于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理念,重新梳理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知识,优化课程教学活动,创新课程体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专创融合之路。在学生熟练掌握单片机基本应用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业灵感,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有效融合。

1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

目前,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在探索如何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旨在建立一个具有特色的专创融合之路[2]。本文以《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从单片机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出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之路。

1.1梳理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

基于OBE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团队赶赴相关企业考察,了解企业对单片机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梳理课程内容,深度挖掘单片机课程中有关创新创业的知识,共同探讨课程教学方案,结合课程特点重新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聘请行业内创新创业类专家开展座谈会议,与专家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制定一系列可以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课堂活动。组织教师团队开展教学会议,梳理单片机课程知识,分析企业工程师和创新创业专家意见和建议,在教学设计时着重训练符合创新创业的知识点,设计创新创业活动(分享个人创新创业经历等),激励学生创业热情。

1.2优化教学活动,激发创新创业意识

充分利用讨论式、项目案例驱动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3]。1.2.1开展创新创业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提出自动化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自动化产品安全问题、美国芯片封锁问题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开展辩论大赛,得出可实施性解决方案。1.2.2开展创新创业线上教学活动建立网络课堂资源库,在线上课堂人脸识别技术、智能语音识别技术以及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单片机先进科学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吸盘式高楼窗户清洁装置”“大卡车盲区识别系统”“智能数控划线机控制系统”等单片机创新创业项目案例视频,并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1.2.3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挑选创新创业项目(DIY智能语音小车控制系统)贯穿整个课外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顺利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带领学生熟悉DIY智能语音小车的控制对象并制定具体控制方案。然后,要求学生统计单片机控制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口数量。之后,根据统计结果和控制方案,选择合适的单片机、电动机和传感器等器件。接下来,要求学生分配单片机输入/输出口的具体功能。其后,指导学生搭建DIY智能语音小车控制电路,再要求学生编写并完成智能小车的控制程序,最后,完成DIY智能语音小车实物制作[4]。最终评选出优秀项目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

1.3创新教学过程,实现深度融合

通过“上课→扩展学习→实践练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创办企业”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经历多个阶段的学习,最大程度强化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课堂学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学生通过网络课堂进一步开拓自我视野,掌握更深层次的单片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在第三阶段,学生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综合训练,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在第四阶段,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第五阶段,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第六阶段,鼓励学生创办与学科相关的企业,引导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使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引领世界潮流,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图2为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实施流程,下面以定时/计数器为案例阐述实现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实施的具体方法。图2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实施流程1.3.1筛选课程内容,讲解课程知识在完成大纲要求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筛选出课程内容中关于创新创业的知识点,并对创新创业知识点进行着重训练。知识点的选取既要符合课程教学的要求,又要满足学生在未来创新创业中的需求。定时/计数器是单片机课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知识,也是课程考核的重中之重。定时/计数器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在“电阻焊机的保压时间”“机器人的姿态控制”以及“消除瞬时干扰”等应用场合也非常重要,很适合作为一个专创融合的知识点。筛选出专创融合知识点后,通过线下课堂讲解定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TCON和TMOD两个控制寄存器的基本知识,并使用Keil编程软件和Proteus仿真软件讲解定时/计数器的编程方法,完成课堂教学内容。1.3.2扩展学习课程内容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进一步开发定时/计数器符合创新创业的知识,延伸出“基于PWM的舵机角度控制”。舵机角度控制在遥控汽车和遥控飞机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不断调节PWM的占空比,从而实现舵机角度的连续变化。要求学生在线上课堂学习PWM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线上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舵机角度控制的程序编写和线上仿真。学生在学习舵机角度控制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深层次的掌握单片机知识和技能。1.3.3练习机器人姿态控制通过机器人多个关节协调运动可以实现机器人不同的姿态变化,而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运动都是通过控制舵机角度的不断变化实现的。因此,机器人姿态控制是舵机的一个典型应用。练习机器人姿态控制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深化课堂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在实训中心讲解机器人姿态控制的理论知识,复习PWM脉宽调制波的内容。然后,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机器人姿态控制,让学生对机器人姿态控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学生自由组合为三人一组,完成机器人姿态控制的练习,观察学生在遇到有代表性的问题时,学生可以暂时中止练习,听教师对相关问题讲解。当学生全部完成练习后,组织学生提出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讨论如何解决,遇到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时,再由教师进行讲解。1.3.4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单片机课程知识,并具备了较好的动手能力。然后,由教师机器人比赛项目,学生独立完成机器人控制方案的制定、控制电路的搭建、控制程序的编写以及机器人实物的制作。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见图3)”“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等单片机控制类学科竞赛。通过参加机器人大赛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运用能力。1.3.5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拥有过硬的动手能力,并可以自主完成单片机项目时,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参加“互联网+”“ICAN”和“玉洛汇”等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市场调研、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和创新创业项目现场汇报等内容。让学生提前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5]。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见图4。1.3.6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向学生展示历届学长创办的企业,例如:神州机器人有限公司等,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对有意愿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提供公司选址、公司注册以及资金等方面的帮助,引导学生走上创业道路。

2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融合之路在单片机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洛阳理工学院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从2018年开始采用专创融合的教学模式,以2018级、2019级和2020级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5个班级450名学生为例,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方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单片机课堂采用专创融合教学设计方法的三年内,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创新创业能力大幅提升。近三年,学生参加“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中国服务机器人大赛”及“挑战杯”等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4项;参加“互联网+”“I-CAN”和“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2项,还有一个学生团队获得洛阳市“玉洛汇”项目10万元创新创业经费支持。近几年,学生已在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创办公司5家,其中2家已实现盈利。

3结语

本文以洛阳理工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探索出了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任课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梳理课程内容,筛选出符合创新创业的知识点,融入课程教学,并着重训练符合创新创业的知识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创新创业课堂讨论和线上教学活动,并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创新教学过程,实现“上课→扩展学习→实践练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创办企业”的专创融合教学体系。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既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能力,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磊,胡程皓,胡铱,等.单片机课程专创融合实践研究[J].河北农机,2018(10):48.

[2]颜鲁新,李明澈,李帅兵,等.《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与创新创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2:134-135.

[3]肖景阳.专创融合背景下云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92-93.

[4]杨海军,荣,党保华,等.一种基于流程训练的实践教学方法[J].教育现代化,2020,7(41):183-185.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6

1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即聚焦式和发散式两种[1]。聚焦式针对有主观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训练,针对人群较窄;发散式则强调参加主体的广泛性,要求大部分学生都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强调普及性。其实,创新创新创业教育采用发散式和聚焦式混合教育模式更能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新基本素质与精神的教育,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创业技能的教育[2],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精神的教育应采用发散式教育模式针对全体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品质。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与专业教育融合,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训练,有层次地持续推进,逐渐加大难度。创业技能的教育可结合学校的办学方针、区域特点设置,采用发散式教学方式。

2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电子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合作。两个发散式教育模块即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精神教育以及创业技能的教育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承担,从大一阶段开始开展,从基础教育层面融人,由专业教师承担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使专业教育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撑和依托。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不是通过某个项目或某种竞赛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着力训练学生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使之相辅相成,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条新路径。

3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过程

在电子专业与创新创业的融合教育中,我们主要搭建以下三大平台:专业知识拓展平台、专业协会培训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3.1专业知识拓展平台。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普遍采用项目式教学。项目中的每个知识点在讲解中,我们会首先引入知识点的应用情境以及应用相关知识点的创业情境。比如介绍单片机最小应用系统时,介绍了我们电子协会的学生自己开发最小应用系统卖给相关院校作为课程实训器件的创业案例。这个平台主要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在专业课程知识点的教学中引入创业情境,在创业情境的设计中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提炼创新点创业点。这个平台的建设需要专业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手段、革新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创业创新训练,要完善这个平台的建设就需要把创新创业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3.2专业协会培训平台。通过专业知识拓展平台的训练,我们会引导部分有进一步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加入专业协会,如电子协会、光电协会、智能终端协会等。专业协会主要采用聚焦式的培训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的项目设计。这些项目有助于学生把课程的整体知识贯穿起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每个协会我们会选配专门的项目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督促,保证项目顺利展开,维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经过专业知识拓展平台的学习具有相当的知识积淀后,进一步培训驾驭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信息加工的能力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顺利开展项目培训,我们为学生开放了所有的专业实训室,如图1所示。3.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经过专业协会的培训,学生已经具备了创新创业的基础。这时,学生可进入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习(学校专门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由学校专门的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比如创业模拟实训、创业计划书大赛等。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这个平台也会融入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源,让企业以及企业人员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

4学生创新案例

下面介绍一个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的一个创新案例,考虑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的关注,现实生活中很多场合需要对环境参数进行检测,学生结合从专业知识拓展平台以及专业协会培训平台学到的知识设计了一款基于AT89C52的可配置环境检测仪。图2为该检测仪的系统结构。用户可利用按键来选择TLC2543的输入通道,从而选择采集不同的环境参数。该检测仪的具体设计情况可查阅作者发表在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7年第5期上的文章[3]。

5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都处于探索摸索阶段,面临很多挑战[4]。笔者在文中介绍了电子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后续,我们将探索在电子专业建立更加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更加合理的创新创业效果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小娇,陈星.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的结合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27):154-155.

[2]杨涛.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3):202-203.

[3]陈瑞森.基于AT89C52的可配置环境检测仪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7,7(5):129-132.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7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高职教育

1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创新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而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是一项深入细致、艰巨繁重的长期任务、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普遍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业讲座等不同方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缺乏整体性与专业性,只能起到一个辅助性的作用,无法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高职教育仍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岗位实践操作技能为主线,对理论知识要求以够用为度,这也导致大部分的高职基础课程被减少,专业核心课程有限,整个课程体系的扩张范围太窄,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要求。就目前而言,整个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主要是根据工作岗位来设置,教学内容围绕岗位的具体要求、行业规范、职业标准进行,强调“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强化对岗位的动手能力训练,忽略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学,如高职金融专业主要对应的工作岗位是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基层岗位,相应地开设银行综合柜台实务、保险实务、证券投资实务等课程,根据金融行业对一线岗位人才需求,结合学生的层次开展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基本没有创新创业类相关内容的嵌入,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看待创新创业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的职业选择范围太窄,缺乏创新创业的意识与动力,甚至对创新创业缺乏正确的理解,大部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业意识层次低,如淘宝、微商,导致创新创业后劲不足。据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进入岗位工作,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但缺乏专业实践能力,对创新创业研究较少,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难以将创新创业的意识引入到课堂中转化为实际产出。为了改变这种困境,很多高职院校会通过聘请企业导师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然,效果并不明显。

2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职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所需”存在矛盾。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工作岗位来确定人才培养的基调,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以实践能力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能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更需要学生具有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多年参与学生实习的情况来分析,企业对于学生的评价普遍不高,理论知识不扎实,动手能力不灵活,无法胜任多变的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创新。2.2缺乏专业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无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具有开拓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高的社会抗压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老师普遍都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深刻地了解企业的运作与业务,更无法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创新观点,因而无法更好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做到因材施教,无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展现,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2.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不足,与专业教育无法深度融合。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同,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的课程应当有所不同。而目前,大多数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各示范高校为基础开展,缺乏专业针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这样将不利于大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无数事例证明,只有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学生,才能成功地走出一条创新创业大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他们发挥更大的效能。

3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的融合机制

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都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各方包括国家、学校、老师、企业、学生等共同努力,发挥作用,深入探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3.1明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将社会“所需”与学校“所供”有机结合。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企业对金融人才需求的新变化,高职金融专业必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和专业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应新变化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在金融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加之现代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金融企业对于金融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符合企业要求,这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某类专业操作能力培养而忽视相关领域能力培养的模式,培养基层的、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人才将是未来金融机构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金融人才既要有金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又要有市场营销、计算机操作、互联网信息应用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并由于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营销能力、服务意识和创新思维而受到企业的重视。3.2大力加强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优化“双创”团队。开展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具备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徐徐引导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的意识,进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最后构建创新创业平台锻炼其创新创业技能。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尽快培养一支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职教师团队。第一,可由学校在各专业中选派一些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多走出去,同时多请各行业优秀人才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第二,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定期、不定期到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参观产品研发情况,并互相沟通探讨。第三,可聘请一些创业经验丰富的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方式,既可进一步提高专业老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又可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整体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3.3搭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促进两者融合由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的变化,要求学校必须进行金融课程体系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首先,通过专业课程获得的专业知识是进行创新创业的基础,高职金融课程一般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构成,理论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金融领域的基础知识,通过实践项目促使课本的理论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其次,进行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嵌入创新创业内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一年级学生主要是创新创业观念的引入,二年级学生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相关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三年级学生可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平台,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发。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突出专业特点、专业优势,准确定位课程改革,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台实务”、“个人理财”等专业课程,可结合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改革,突出多元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工作内容,通过所学理论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举办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竞赛,如投资理财规划技能大赛等,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更多地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从而提升专业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地引入到专业教育中,慢慢灌溉,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终将结出满意的果实,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3.4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在职学生,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老师的引导只是第一步,学生的主动参与才是最关键的一步。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若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力性,成效将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参加创新创业,对其未来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一些良好的创业项目被企业认可,不但可给其带来收益,还有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参加金融专业的创新创业,参加不同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不同积分,同时建立积分转化为学分制度,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特点,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出更多有专业特色的创新观点,以便更好地开展创业活动,创造出更多具有金融特色的项目。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与金融专业教育的融合将是未来大势所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思维,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努力发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与竞争能力。只有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提升师资水平,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才能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才能深刻地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老师才能积极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进而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地融合在一起,求得未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华,谢秀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5):100-103.

[2]张艳英,曾扬,罗薇薇.构建高职“课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20(2):9-15.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8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思考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动力,而新型的创业创业教育(即“双创”)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1]。国家在“双创”教育的相关政策当中指出:要把高校创新创业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双创”教育改革的重点。开展“双创”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更可以活跃社会的创新氛围,提升社会的创新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也是开展“双创”教育的核心力量,但“双创”教育的开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一种考验。如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开展“双创”教育的教育要求,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探讨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适应“双创”教育的要求,并不断通过提升自身职业能力提高“双创”教育的质量,对高校“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开展“双创”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双创”动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在“双创”教育中承担着大量的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所作的这部分工作还没有形成具体规范的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定、荣誉奖励等方面,使得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双创”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消极性,开展“双创”工作的动力明显不足。

(二)高校辅导员“双创”理念缺失

“双创”教育对高校辅导员而言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然而高校全面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并不长,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双创”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对开展“双创”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充分[2]。这种认知的缺乏,会直接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有的高校辅导员会认为“小发明,小创造”就是“双创”教育,又如有人会认为“双创”教育就只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等等。就其本质而言,“双创”教育是通过与项目教学、实习实践、社会服务、创业项目等形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技能等综合创新素质。许多高校辅导员开展“双创”教育的质量不高,其根源就是对其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导致“双创”教育发展方向出现偏差。

(三)高校辅导员“双创”知识欠缺

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是长期停留在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层面,以及部分工作经验的累积,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的大学生性格跳脱、爱好不同,再加上大学生所学知识专业性较强,辅导员很难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双创”指导。

(四)高校辅导员“双创”经验匮乏

只有亲身实践过的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而目前的高校辅导员由于种种原因而缺少实践,对于“双创”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没有深入进行了解,自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五)高校辅导员“双创”平台缺少

由于部分高校辅导员开展“双创”教育的时间不长,对于“双创”教育了解不多,创新创业的实践水平不高,而传统的集中式培训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传统的培训方式只能让高校辅导员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实践经验的问题,而且许多高校的优良的培训方式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只有构建有效的“双创”教育培训交流平台才能解决以上的问题,交流平台可以为教育培训和经验交流提供有效方式。

(六)高校辅导员“双创”精力不足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需要承担的角色很多。例如,高校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广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党员和工作骨干,保持学生思想政治的先进性等。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学习时间并不能够得到保证,而作为承担“双创”教育工作主体的高校辅导员,其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效果则更加难以保证。

二、“双创”教育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是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者

高校辅导员不能只是纸上谈兵,想要积累经验,就应该多去了解社会上企业的相关信息。高校辅导员要积极了解行业现实状况,明确社会发展的行业需要,掌握创新创业的发展信息,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对标行业发展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高校辅导员也应该抓住机遇不断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丰富自身阅历,向“双轨型”“双师型”发展,从而有效地增强“双创”教育指导的时效性[3]。

(二)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者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是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高校辅导员在现代的大学当中充当着亦师亦友的角色,高校辅导员应当明确在大学当中自身的定位。首先可以为新生开办讲座,从意识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再者可以组织创新大赛,并邀请专业人士担任评委,既可以传授经验,又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创业理念。大学生创业需要最多的其实是周围人的肯定以及创业成功的信心,而辅导员在学生的心中亦师亦友,辅导员的鼓励和肯定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辅导员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对于学生的帮助非常大。

(三)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传播者

学生想要减少创新创业的风险,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而这就需要辅导员的悉心教导与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学校和当地政府虽然会帮助很多,但更多的困难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去面对,不管是创业专业知识,或者是工商申请、国家政策支持、企业管理等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和了解。这对高校辅导员应该结合身边成功案例与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创业热情加以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性,增加自身知识、经验积累,为今后创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启发者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不断地批准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加,高等教育的普及性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并不美好,但是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迫于传统家庭观念以及自身经济水平的影响,只能选择传统就业方式。大学生作为我国素质较高的一批人,国家更需要的是他们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以新时代创业者的身份为祖国建设增砖添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是他们的主要引领者以及启发者,高校辅导员应该对“双创”意识启发者这一身份有明确的认知,将繁杂的基础知识以简单易理解的方式传授给性格鲜明、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大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对创新创业的热情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乐趣,普及国家相关支持学生创业的政策,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五)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实践的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创新创业,但是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以及耳濡目染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在辅导员的帮助和引导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可以更加平坦,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组建创业团体、鼓励学生参加创业比赛以及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帮助学生分析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中的不足之处,做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期准备,使得学生的创业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的放矢。

(六)高校辅导员是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者

高校辅导员既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施教的主体,又是实际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者,为广大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保驾护航[4]。创新创业不是靠意识和想法就可以完成的,在创业活动中学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服务者,应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予以正确的指导,提供建议和意见,必要时还需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以帮助学生减轻创业压力,认清创业形势。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双创”教育方面的提升途径

(一)高校应该建立健全“双创”激励体制

辅导员的职责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双创”能力,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一些创业道路上的简单问题,为了提高各高校辅导员的“双创”培养积极性,一些激励政策和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大学生的课业任务时间不定,尤其是大一、大二上课时间较长、排课较满,找辅导员沟通多半是中午、晚上以及周六周天,应适当改变辅导员的工作时间,无须严格遵守八小时工作制。其次,对于在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表现优异的辅导员应给予物质以及职称评定优先等奖励,并且把辅导员关于大学生“双创”培养的工作纳入到实际的年终考核中。

(二)高校辅导员应该转变自身的“双创”观念

“双创”观念是随着社会时展提出的新型创业理念,这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学校的代表,而辅导员更是与学生朝夕相处,辅导员更应该承担起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正确形象的重任,切实为学生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方面,辅导员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专业教师携手,承担起学校、任课教师与学生沟通桥梁的重任。在督促学生做好本职工作,在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各专业知识能力的渗透,助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使理论付诸实践。

(三)高校辅导员应该加强“双创”教育能力建设

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自主创新精神、有效创新方法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创新精神才能发起有效的创新性行动,具备创新方法和能力才能针对创新性行动提出具体而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而拥有自主的学习能力才能保证创新性行动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创新精神、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其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双创”活动的基本要素,而其所具备要素就决定了指导行动的有效性。高校辅导员不只是需要学习与学生管理相关的知识,更应该在大学里传授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并且向同行专家请教,选取合适的方法来指导和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另外,高校辅导员自身的思想观念也要符合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因循守旧。当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以新理念、新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观念的不断突破才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动力才能推动创业的行为,因此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才能综合性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化“双创”能力,也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

“双创”实践教学近年来,“双创”教育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三创”教育理念作为许多高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发展理念,是对“双创”教育理念的丰富与提升,更能指导“双创”活动的深化和发展。“三创”教育理念包括“创意+创新+创造”,它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强调从行动到结果的转化,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感悟更好地结合到实际当中,并通过有效创新项目的开展使之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实效性产品和技术,这极大地增强了创新的有效性,并且真正实现了“双创”的社会意义和价值[5]。身为大学教育工作的执行者,高校辅导员应该学习更多的先进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实践当中,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双创”教育中来。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逐步形成了适应新时展需要的“双创”教育体系[6]。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职业能力,顺应时代潮流。尽管“双创”教育刚刚开始,但这种教育理念、方法和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理论素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双创”教育职业能力,形成更好的创新型思维,为今后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郑国环.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

[2]张波涛.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定位[J].求知导刊,2014(1):12.

[3]陈锋.实施双创教育改革实践的四个需要[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

[4]谭燕,夏晓天.“双创”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升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235—236.

[5]赵璐,王皓.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提高工作能力的途径[J].管理观察,2018(36):122—123+127.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9

关键词:大数据;就业创业;教育转型;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我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努力的适应当前的大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作为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也在这样的环境中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旨在通过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为就业创业的教育工作提供创新性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当前就业指导的固有工作模式和相关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为社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大数据和就业创业教育简述

(一)大数据和就业创业教育大数据。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数据信息以迅猛的速度在快速的传播,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信息的传播更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资料库相对来说比较庞大。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中,通过对信息实时进行追踪,能够在数据和数据之间建立联系,为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这个意思上去理解大数据时代,可以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数据在不断的增加和呈现的现象,具有数量大、增加快和价值高的特点,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我们明白在这背后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先进科学的处理方法,因此大数据可以被我们看做是一种信息资源,一种技术工具,或者可以定义为一种思维理念。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从大学生刚入校门时候的入学学籍、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在日常考试中的常规学习直到毕业为止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而就业创业教育指的则是就业中心的指导老师对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教育教学服务,因此要想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和转型,首先要将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大数据信息有效的利用和深度的挖掘,并实施动态的追踪和分析,寻找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联系,依据这些信息对高校学生的状态进行分类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检测,分析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的满意度,能够帮助就业指导中心了解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状态和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状况,对就业市场的倾向,这就为就业创业教育内容提供了依据,促进了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二)就业创业教育内。涵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质性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在创业当中的创新能力,是以在校的大学生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对其展开教学、组织、指导和帮扶的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就业有方向,创业有力量。而在就业创业指导的过程中,除了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还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及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当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要做好就业创业的教育转型和创新,提升就业创业的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意识,还要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培训,结合现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分析,提供良好的思维和技术支撑,及时追踪高校毕业生之后的就业状态和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掌握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要求和社会发展方向,为高校就业创业的教育内容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教育事业的转型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对就业创业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比如说家庭、年龄、心理和信息素养等等,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通过数据的收集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借助大数据产生的价值信息帮助相关的教育者进行决策和调整,对高校的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的主观因素对大数据的利用率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高校学生的主观因素对信息的产生、分类以及信息的价值密度和服务满意度的评价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针对高校大学生和指导中心主体的信息行为、性别和年龄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够有助于高校就业创业质量的提升。(二)客观因素。在当前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其信息的产生和获取都依赖于信息系统,所以在对高校就业创业教育进行转型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配置专业的硬件,完善的软件资源以及各类信息资源。在当前各行各业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大数据的运用已经非常的普遍和成熟,而将其运用到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已经具备的信息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或者是将新的信息系统引进,建立交互性强、有时效化的信息平台,比如说当前的微信、各类的网络平台等等,促进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三)环境因素。在上述中我们讲到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对教育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主体和客体所存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也在影响着教育效率和质量。外部环境主要就是指作为社会一份子的大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就业指导中心的主客体会因为外部环境的推动导致内部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转型和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果能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对现阶段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进行转型和创新,其工作能力和教育质量则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和突破,使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入全新的发展历程。(一)构建电子信息,实施动态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推广和应用,传统的资源档案管理已经进入了淘汰阶段,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工作效率一直停滞不前,对学生的动态并不是及时的进行查询和追踪,而在现阶段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大学生信息数据库,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学生档案的信息化和电子化,能够及时的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补充,实现了信息的动态追踪。并且在日常的信息管理中,还可以根据其他负责人留存的学生信息进行再次整合和处理,比如说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情况以及学工部门的学生档案和专业成绩等等,将这些信息进行结合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库。完善的学生电子信息的构建不仅为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并且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的进行动态追踪,通过对学生在就业之后情况的数据分析,能够帮助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及时的进行创新和改进,能够及时的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行业的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就业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也促使学生的信息数据整理归类工作更加的高校。(二)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实时交流。要想实现就业创业教育的信息化,首先需要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交流和互动,并且能够覆盖整个的学生群体,比如说当前的微信和主题网站等等。在当前高校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过程中,虽然有一部分的院校已经意识到了网站和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的信息化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并不是实现大学生和管理者实时的交流和沟通,也没有建立全员都能够参与的信息交流平台,所以对于学生信息的收集也只能依靠现在的办公软件或者是传统的信息资源,这样的现状不仅不能促进大数据信息的整合,也无法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数据库,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从而做出正确的预测工作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当前阶段,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发相应的手机APP,构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微信公众平台,达到全员参与的效果,在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之下,学生和管理者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产生更加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完善学生的信息数据库。与此同时,信息平台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的满意程度的调查,能够有效的服务于广大的高校毕业生。(三)提高专业素养,挖掘学生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时,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服务,因此在建设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团队的时候,就必须要加强相关指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技能,作为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在实现就业创业教育转型和创新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无论是在思想水平的建设方面,还是在专业技能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都要加强对相关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人员的重视,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样才能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优质化的服务,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工作中,虽然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的繁忙和复杂,但是也要对现有的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和突破,此类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墨守成规,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不知道结合时代的发展及时的进行创新,而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主体,必须要工作的过程中深度挖掘高校学生的资源信息,在掌握一定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工作理念,不断的加强自身信息素养水平,提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对有效的信息及时提取,深度的挖掘学生的就业需求,才能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教育的满意度的提升。(四)技术的创新推动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当前阶段,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以最快的速度实现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而实现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转型和创新最根本的就是实现教育能力的提升,将快速发展中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在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促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大数据技术,还要对当前快速发展中的信息技术的追踪和了解,并进行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关注科学技术的动态和特点,并根据相关的科学技术及时的提升教育效率,为之后的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的每一个领域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复杂的信息通过整理、归类和分析处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当前的就业创业教育指导中,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支撑。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信息深度的进行挖掘,能够掌握学生在就业创业中真实的倾向和需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丰富了当前阶段的就业创业教育内容,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化的服务,促进了就业创业教育的转型和创新,实现了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供需平衡,为现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梦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19(20):147+149.

[2]陈荣桂,郁政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4):70-73.

[3]赵倩.关于高校“双创”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J].才智,2018(33):2.

[4]戴璐瑶,王丽,田甜,金燕.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67-69.

创新与创业范文篇10

1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1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时展的动力。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总理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国家需要大力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体制的提质增效。《意见》的出台表明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措施,标志着我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全面开启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的重点和重心是在理论知识教育上,对学生在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上的培养还很薄弱。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导致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质量不高。相较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比如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英国和世界经济巨头美国,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起步较晚,模式和体系都不够完善,学生们大都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都远远不够,在面临就业时,弱势就比较明显,造成其就业困难,导致社会就业压力剧增。高职院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形成人才素质与产业需求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已被广泛认可。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陆续开展了很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不少高职院校探索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是在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模式固化的前提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仍然存在诸多问题。2.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全面。首先,不少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全面。创新和创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和促进,两者是内在共生的。创新是种思维方式,创业是种途径和手段。创新为创业提供了持续性的保障,而创业则为创新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与优化的渠道。[1]创新教育,顾名思义是对教育的一种创新,是指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多种素质和技能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是渗透在教育工作中的理念,是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其次,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大赛,但是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到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院校开设的课程内容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结构及市场需求的关联度不大。教育的对象涉及面不够广泛,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创新创业的氛围不浓厚,创新创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实效性和操作性都不够理想。2.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大学生创业中心、创新创业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教育之间缺乏交叉性,系统性比较薄弱。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创业导论等基础类课程,并且仅作为一门选修课提供给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的内容往往停留在知识理论的层面,缺乏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的实践操作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对创新创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没有实质的指导和帮助。2.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实际的实施者和传播者,承担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往往涵盖多个学科,需要对多种学科知识充分了解、融会贯通,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拥有这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还没有占大多数,大多数专业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将学科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还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存在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无法适应实践教育的需要。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路径探析

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可以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革和进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加要求高职院校要抢抓机遇,研究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技术技能型人才。3.1明确理念方向,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其内涵越来越深,外延也越来越广。要厘清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也从最早的创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逐步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育人主体的作用,树立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基于学科专业的特色,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多主体全方位协同育人。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其中包括包含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重要指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双轨制”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机制,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建设方案,学分转换等等。[2]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保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明确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激发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2着力课程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教学课程。从学科角度讲,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到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综合性、跨界性特征显著,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属性又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所以,创新创业的课程建设,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贯穿到教学改革、教学创新的全过程中去。首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教育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融合体系。其次,开设专门的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既包含创新创业专业知识,也包括创新创业实践探索。这类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实践案例的分析、引导,又有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的锻炼。3.3完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设。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程度,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支学科和专业并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专业化、高素质的双轨制师资队伍。首先,高职院校应当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的实践工作,传播创新创业知识,更要实践指导。应当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管理、研发等方面工作的方式积累创新创业经验,鼓励教师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积极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企业实践和参加竞赛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自我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当地产业特色,聘请社会各界成功的企业家、创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构建学校与行业企业交流的平台,加强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此外,也要逐渐形成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采用绩效考核、奖励等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改革中去。3.4搭建实践平台,扩大创新创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主动与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相结合,与行业、产业相对接。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协同育人。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再培训,及时了解企业实际的生产过程和技术需求,以便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的教学与研究。还可以定期邀请企业中的技术人才到学校进行教学和培训,让教师和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了解到现实的生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意识。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已有平台,例如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实训室等,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也要积极拓展创新创业思路,搭建学校与企业交流共建的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服务和支持。其次,高职院校也要积极参加和开展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健。我国现在已有很多创新创业竞赛,例如,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等。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竞赛资源,借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模拟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要认真研究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明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不断探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余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经济,2019(11).

[2]马蕊,张学堂,茹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

[3]胡金焱.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制度与平台[J].中国高教研究,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