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资源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9 09:31:05

城市资源管理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作为我国城市规划、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广大城市发展提供信息资料的重要任务,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客观上也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而言,人力资源是指掌握城市建筑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服务城市发展能力的综合素质或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背景知识的工作人员,通常称作研究员。他们是城市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具备较强的能动性、稀缺性、个体独立性和可控制性,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管理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使各建筑规划研究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实现城市自身创新发展的目标。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适应城市时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城市中的所有企事业单位对信息的需求日益提高,为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将城市的信息保障功能发挥到位,客观上要求各研究员必须以用为中心,全面掌握城市发展中所有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这样才能使城市应有的价值得到发挥,才能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这一角度不难看出,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必要。2、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确保人才稳定的有效手段。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已从传统的管理手段过渡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手段,所有的工作人员作为城市规划工作的主体,是知识和智力的载体,对于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不断创新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广大城市员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积极参与到城市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这也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手段,从而确保人员的稳定性。3、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定位在提供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加工上,作为专业人才,只有得到充分的激励,并使成就需求、求知需求和尊重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他们立足于城市的职能发挥和未来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多种渠道提升自己,这样才能使城市的未来功能得要有效发挥,并为城市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

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为适应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发展的现实需要,管理层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在内部引入了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很多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缺乏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由于目前很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引进和配置规划,导致人员引进存在着随意性,人员配置的不科学性。此外,目前,很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集中在文科,学历集中在专科或本科,性别集中在女性,这就暴露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研究人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和性别结构的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一类研究单位职能的发挥和未来的持续发展。2、缺乏科学合理的岗位配置机制。目前,很多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缺乏对岗位设置的研究,未充分考虑具体岗位的业务需求与能力需求是否匹配,更未考虑到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需求。3、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应推行绩效工资,通过有效的考核,来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调节作用,但是,由于长时间保持着“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使得绩效工资的推行一度停留在表面。具体体现在缺乏科学的考核办法,无法对每位研究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自然也未能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所以,很多研究人员抱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想法,缺乏工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工作大打折扣。

三、创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

1、科学规划人才引进和岗位配置。要着眼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的未来发展,科学地对人才需求和岗位配置情况进行规划,要注重人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的合理,注重知识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引进。并根据岗位特点和人才综合素质情况合理进行岗位配置,确保人才素质满足岗位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2、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应该是重绩效、轻资历,促使员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潜能运用到为组织增效的实际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在进行评估考核体系设计时,把考勤情况,岗位工作情况、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德能勤绩廉的现实表现全部纳入考核评估项目之中,在此基础上,设定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性绩效工作分配,这样才能通过杠杆调节作用调动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这是确保城市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古玉洁 单位: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唐代盛,李敏,边慧敏.中国社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制度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2015(01).

[2]张琼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2).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2

目前,地方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为了对全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1999年我到陕西、北京、黑龙江、深圳、天津、美国图森、法国巴黎和德国,考察了这些国家和省市的城市水务管理体制。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迁,水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稀缺资源。水资源这种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以工程建设为主的工程水利向以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生态平衡为系统目标的资源水利转变势在必行。资源水利的分析基础是以流域为系统,对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进行系统分析和统一规划,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应该把历史上以战争为基础的省区界线改为以流域划分。

联合国组织近年一再强调大城市水资源是世界水资源问题中的重点,而管理又是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我国京津沪三大直辖市都是缺水地区,北京、上海属人口压力缺水地区,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上海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天津更属于生态缺水地区(即自然水生态不平衡),人均水资源仅153立方米,都属于极度缺水。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大直辖市地域狭小,仅是河流流域的一部分,都要依靠外来水源。北京、天津周边地区水资源都十分紧缺;上海境内虽有滚滚长江水流过,但水质取决于上游,水质型缺水问题已很严重。要解决京津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问题,建立以流域统一管理为指导思想的水务局城市水务管理体制,从而在城市中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当务之急。

一、什么是水务局

主席说:“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水务局就是在城市区划内防洪、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城乡统一管理体制的执行机构。国际上普遍认为现代城市要建立统一管理的道路网、电力网、水网和信息网四大网络,水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水务局管理体制的科学基础是水资源以流域为基础的系统管理思想,发达国家城市大多建立这种机构管理城市水资源,取得了好的实践效果。例如巴黎对水事务的统一管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得到联合国的肯定和推荐。我国深圳市1991年闹水荒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1993年又发涝灾,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自借鉴香港经验1993年成立水务局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6年陕西率先开始城乡一体化的水务局管理体制,洛川县城日供水量从800吨增加到4000吨,年水费收入由20万元增加到100万元。黑龙江自1999年推行水务局体制,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1、城市区域不是流域,为什么要水务局来管?

目前国内外城市区划都不以流域为基础,而目前行政管理以行政区划为基础。法国议会甚至讨论:过去的行政区划考虑的是战争,以河、山分界,今后应改为以流域分界。在此,在行政区划内尽可能大的范围内统一管理水资源,就是尽可能地遵循“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原则。

2、为什么在城市区域内要城乡一体化统一管水?

从未来趋势看,大城市区划内城乡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水是联系城乡的纽带,更要一体化管理。

江主席说管水就是三件大事,防洪,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从这三件大事来看都需要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

防洪显然需要城乡一体化管理。

当前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和几十年前不同,上海和天津的主要水源地都不再在城区,仅从水源地保护和供水来看,就必须城乡统一管理才能保证供需平衡。

城区地域狭窄,人口密集,不能构成科学的生态圈,更谈不上生态平衡,必须城乡一体化考虑。北京和上海的上游污染都触目惊心,如果上游污染治理和本村治理水平不在一个数量级,显然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因此不仅要城乡一体化管理,还要在此基础上统一与上游省区协调。

3、水务局归什么口和名称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目前困扰各城市成立水务局的重要问题是归水利、归农口、归城建口、还是归计委口,这并不是问题的实质,可以因地制宜处理。当务之急是依法、依政府三定方案进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名称也不是主要问题,目前国际上(如德国、荷兰)也有叫水务委员会(Waterboard)的,下设行政机构统一管理。

二、目前大城市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水资源管理都是“多龙管水,政出多门”。如有的地方是水利局、地质矿产局、规划局、公用局、市政局、地矿局和建委五龙管水;水源地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排水,排水的不管治污,治污的不管回用;工作交叉,责任不清;政企不分,效益不佳;缺水由谁负责?水源和输水污染找谁?地面沉降如何解决?污水处理厂没有运行费怎么办?问题成堆。主要是:

1、多龙管水人为地增加市政管理的难度有的城市往往一件事涉及到几个部门,涉及到两个主管口,一位副市长定不了,就得两位副市长协商,甚至要常务副市长或市长出面协调。同时也无法实现现代化的水资源网络联合调度。

2、没有人对供需平衡负责

(1)京津沪供水水源地(或流域集雨面积)主要在上游省区,多龙管水,谁负责和上游省区统一交涉保证水源的质与量,谁负责补足京津沪可持续发展的供水缺口。由于多龙管水的现行体制,北京在专家讨论时曾有过“北京不缺水”的看法,实际上是北京原始生态不缺水,但人口压力造成了缺水。关键是没有统一管理,因此难以从水资源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之间关系来认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美国的图森市处于最缺水的亚利桑那州,由于系统定位准确并实行统一管理,就保证了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2)多龙管水难以统筹,产生一系列问题。如从防洪考虑当然是弃水保安全,来年可能大旱自然不是当务之急。而深圳的统一管理,不但考虑工业供水重复利用率,使得1998年特区万元工业产值耗水仅为7立方米,而上海为29立方米,北京达41立方米(均不含火电)。同时,利用海水就达35.82亿立方米。

3、难以真正节水

多龙管水实际上政企不分,“卖水的自然想多卖”,“水价不到位,谁也不在乎跑冒滴漏”,谁能真正负责节水。据调查,统一管理后,通过联合调度和厉行节约,北京每年至少可节4亿立方米水,接近2005年的缺口;天津可节1亿立方米水,正是2000年可能发生的急缺。

4、无法有效地控制污染

控制污染的基本原理是污染总量不能大于由江河湖库的纳污总量,而目前纳污总量(是依水量的变量)由水利部门定,排污总量(是依生产周期的变量)由环保部门定,谁对枯水期排污高峰造成的水质急剧恶化负责。广东统筹规划,统一决策,建了东深供水工程,在外部治理不达标的情况下再处理,目前给香港和深圳提供了合格用水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5、没有人考虑河道积累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污染目前只是考虑减少现有污染量,但谁对已经积累的本底污染和由此产生的二次污染(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最重要的问题)负责呢?发达国家现在都被河湖清淤(如莱茵河)所需的巨额投资困扰,我们一定要防患于未然。由于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也是同样的问题,天津塘沽的部分地区已低于海平面。这不是成立一个控沉办能解决问题的。不统筹解决水资源供需平衡,局部超采地下水就难以避免。与此同时,有的问题却管不到点子上,北京有人提出某段河道砌衬破坏了生态,其实生态是个系统平衡的观念,出现这样的质疑也是没有统一管理的缘故。实际上国外不少大城市都有大段河道砌衬,只要保证系统生态平衡就可以了。

6、无法建立统一的管理法规

东京、巴黎和柏林的经验都证明,由于水资源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很难出台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即使出台了,也因无执法主体无法有效实施。

7、无法定出合理的水价

目前各城市都在提水价,50—60年代的巴黎和目前北京、上海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时,水价提高10%,就节水5%。但是究竟提多少?提价后各部门如何分配?谁保证在提价后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水?不统一管理,这些问题都无法解决,各大城市群众都自备水源就是明证(其实,自备水源不仅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科学的,且目前价格近1元/升)。如果在水价提到国际等比价(吨水价/月工资)以上,没有相应回报,仍需要各户自备饮水源,群众当然不会满意。如果把目前三大市机关单位和群众自备饮水源的总投入用于治水,就可能像发达国家一样做到自来水达到饮用标准,也可以考虑建立饮用水专供系统。例如仅北京市城镇户口的203万户居民中,大约有1/3家中有净水器,加上各种办公场所10万台,每年花在饮水上的钱就有5亿元,不得以买的纯净水和矿泉水还不算在内。

8、部门之间的协调是成立城市水务局的难点。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因就是水资源是短缺资源,因此要像建在稀缺的土地资源上的道路网一样,必须统一管理,否则其结果必然是水资源短缺加剧而无人负责,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对于缺水城市实施统一管理不过是早晚的事。

9、现有人员是否能担当这一重任是成立水务局的另一难点,在国外也同样曾被这一问题困扰,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人员重组、选拔、招聘、培训来解决。

10、尚没有现行法规供水务局执行是成立水务局的又一难点,这一问题也曾在国外存在。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孵鸡的问题,看来还是水资源短缺产生了水务局这只鸡,由它去生法规这个蛋。

三、成立水务局管什么

成立水务局就是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不仅包括持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也包括抵御突变破坏——防洪,还包括水环境与生态的维护。

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要建立三个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三个恢复机制:即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求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水务局就是这六个机制建设的执行者、运行的操作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水务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障的责任机构,水资源相关法规的执行机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单位则根据缺水程度等具体情况,可以是公用事业机构也可以是水务局宏观调控的企业。

水务局局长对市长负责,对城市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体职责是:

1、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

负责本地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负责监测上游供水的水质与水量,负责提出与上游水源地优势互补,共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2、供水(输水)的保证

负责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市内输水沿线的水质、水量监测与保护,保证达到水质要求的水量进入自来水厂,达不到就进行来水的再处理。

3、排水的保证

保证城市排涝,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进入河道或污水处理厂。排水是供水的延伸,供水和排水统一管理是现代化城市水管理的基本经验。

4、污染处理

要据污染总量合理布局建立污水处理厂,并根据水供需平衡有偿提供达标的污水回用量,提高污水利用率,使污水处理厂经济自持运行。大力开发治污技术,尤其是生物治理等高技术。

5、防洪

堤防建设达标,根据来年水平衡综合考虑决定弃水。还应考虑在保护水源地的前提下,提高水库的经济利用效率。

6、水环境与生态

依据水功能区划分要求,保护水环境与生态,对航运、旅游、养鱼等所有改变(破坏)水环境与生态的活动建立补偿恢复机制。

7、节水

制定行业、生活与环境用水定额,使之逐步达到贫水国际大都市标准,大力开发节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

8、水资源论证与环境影响评价

对市内所有重大项目和工程进行水资源论证和水环境影响评价,据此发放取水许可证,不达标的一票否决。同时作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

9、水价

适时适度提出水价调整方案,做到优水优价,累进水价,不同用途不同价格。其中主要考虑水资源费、自来水厂成本利润、节水投入、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以水价为杠杆调控水资源优化配置。

10、及时提出水资源管理的法规或条例草案,重点在于适度的罚则,经人大或政府批准后依法行政。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3

摘要:近年来,配送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解决现代城市配送发展问题,使得配送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城市配送业研究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共同配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供应链

0前言

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模式,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对我国解决城市物流配送问题,构建现代化城市配送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启示。实践证明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着很大优势。共同配送对解决城市配送问题有哪些作用,在我国主要城市内实施共同配送,对配送业和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其实现需要哪些条件和步骤,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分析。

一、城市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是指:在一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对市区内主要的连锁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运输配送系统进行一定的整合和规划,由一个或多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和货物数量,经过配送中心的多功能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后的配送体系。它的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快速反应信息、及时、准确的完成配送目标。

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市域配送的要求会阶段性提高。商品经济带现代配送业发展,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仍未能够得以构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配送业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大众消费的推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此阶段,配送业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主要体现在:

1.城市配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配送节点的建设自发性较强,往往造成重复性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自2002年起,不少省市已经把发展现代配送业,建立城市现代化配送体系列入了日程,还有许多省市开始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规划,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城市的配送体系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配送体系的规划和配送模式的运行具有较大的自发性,且许多重要基础设施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配送场站设施建设的长期性,车辆运行利用率等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2.大型生产和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城市配送体系在硬件设施上获得较大发展,有些已经达到较先进的水平。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仍然不能满足城市配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在服务多样化、响应及时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配送中心在计算机管理,应用先进技术,实行增值服务方面意识较差。

3.作为现代城市配送体系的基础和运营主体,配送企业发展滞后,城市配送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竞争力不强,服务对象单一。这就造成了在城市配送体系中,配送企业往往是依托生产企业而存在,只为单一或少数几个企业服务。在配送体系的构建和配送模式的选择上,由于配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往往是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总会采取对自己经营业务利益最高的配送方式,而且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密问题,往往不允许其配送经营者进行共同配送,这就对系统的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发展共同配造成了障碍。

4.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共同配送的各种先进配送模式在城市配送体系中开始运用。但一些物流配送企业在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管理技术上积极性不够,许多物流和配送业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和推广,滞碍了我国城市配送业的发展。

二、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途径探讨

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物流量的迅猛增长,在城市范围内,企业、个人用户对配送的强度和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在城市范围内,单纯的提高配送企业数量,建设配送设施和节点,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共同配送,是提高配送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配送行业的有效模式。但在城市区域内开展共同配送、建设共同配送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快城市配送业发展,推行共同配送,需要实行以下措施:

1.革新观念,加强物流配送业行业行会的作用和地位。观念的变革是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前提条件。物流配送业在全国各个城市发展迅速,政府建立专门物流规划管理机构,对物流配送业进行专项管理。但总体上来说,城市配送业的发展仍是受到一些体制和观念上的制约。首先,城市物流发展管理混乱,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严重,地方格局、行业和部门垄断使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很难达到规模效益,与上下游企业缺少合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挫伤了许多连锁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城市共同配送的发展;其次,企业对共同配送热情不够,建立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势必会在企业之间进行业务流程重建、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就有一定的风险造成企业一些核心数据泄露,给企业造成一定隐患。

2.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新型伙伴合作关系。在供应链体系中实行共同配送,需要明确相互之间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共同配送是一种集约化的配送模式,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上游企业、下游用户和配送经营者之间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竞争关系,在业务流程的构建中,配送方案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才能保持共同配送的长期进行和合理运作,共同配送是一种以规模效益取胜的配送模式,其制胜点在于基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在利益分配时,要做到公平、公开,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长期运行。

3.培养供应链中配送企业的主导地位。配送企业作为城市配送业的主体,在建立共同配送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规模较小的连锁企业,资金比较匮乏,很难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其在主观动因上存在采取共同配送的要求,由多个企业出资建设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业务,将节约的物流成本转化为利润,进而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配送渠道,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依托先进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与电子商务系统密切相连。尽管共同配送相对与传统的配送模式,在对配送节点的数量要求较小,对配送设施的利用率较高,但因为要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要做到及时准确的服务水平,就对配送的硬件设施包括配送车辆、装卸搬运设备、配送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无论在物流设备还是电子商务化进程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满足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发展,必须重视配送设施和电子商务化进程。

三、结语

城市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在国外发达城市被验证过的先进配送模式,对解决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混乱、资源利用率低、设施建设重复问题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其本质在于发挥企业人、财、物、时间等物流资源最大效率的同时,促进城市整体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对配送量日趋增大的大城市而言,共同配送的推动实施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宾厚,袁义.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新趋势[J].包装工程,2007,(10).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4

城市客运管理部门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大员工是城市客运管理部门的重要财富,也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城市客运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主要由后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城市客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客运管理部门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工作业绩的主要措施。本文就绩效考核在城市客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目前城市客运管理部门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绩效考核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

从目前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客运管理部门仍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阶段,即便建立了绩效考核,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绩效考核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2.考核内容形式化

有些城市客运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量化指标不系统、不细致,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科学性。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着考核内容形式化的问题,平时没有资料积累,使平时工作与年终绩效考核脱钩,无据可查。同时,绩效考核存在着严重的“大锅饭”现象,搞平衡,讲平均。

3.缺乏对绩效考核必要的培训

很多城市客运管理部门没有对员工绩效考核必要的知识辅导和培训。众所周知,绩效考核既取决于考核系统本身的可靠性与科学性,还取决于评价者的评价能力。评价者对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认识误差或者主观失误都会对评价的准确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城市客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

1.重视和完善绩效考核工作

第一,提高认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多种措施来让城市客运管理部门领导、全体员工都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予以充分的认识,让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

第二,要对考核指标进行硬化、量化,基于城市客运管理部门的具体情况出发,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使之能够符合“绩、勤、能、德”四个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该将“绩、勤、能、德”细化出若干个指标,每个指标再分成若干个分值档次,按照员工最终的总分值再划分为4个考核等次(分别是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优秀),这样一来,就能够让绩效考核变得易于掌握、更加通俗、更加直观。

第三,坚持考核原则,务必要确保绩效考核公正、客观。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绩效考核的严肃性、公正性、科学性,才能够让广大员工心服口服,自觉自愿地执行。

第四,要对平时考核工作予以重视。年终考核离不开平时考核工作的资料积累和记录,要合理分配平时考核在总分值中的比重,以解决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脱节问题。建议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各下属部门可每月考核一次,全单位每季度考核一次。

第五,要对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工作予以充分重视。一个部门、一个科室的同事往往会有较多的接触,对于彼此的遵纪守法、工作业绩、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学习情况等情况都有较为直接的了解和接触。在绩效考核中,可以采取找有关人员面谈、开展职工座谈会等民主评议形式,防止出现“主观主义、以偏概全”等问题。

2.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实行分类评估

城市客运管理部门人员主要可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专业技术类、工勤岗位类、管理类。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员工,由于其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工作职责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对所有级别、所有层级的员工都用统一的评估指标来衡量,而是要实行分类分层评估。绩效考核时,务必要坚持合理、科学的方法,坚持以“定性为辅、定量为主”,以便减少考核过程中的臆断性和主观性。同时要坚持“群众参与、领导为主”的科学评估方法,引入多方评估主体,扩大考核来源。这样既能够避免出现“一言堂”的现象,也能够提高评估的效果和效率。

3.加强绩效考核过程管理

第一,加强绩效过程节点管理工作。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对上级主管单位下发的系统绩效指标考评标准细则要进行梳理,按月度、季度进行归类,明确各部门绩效指标工作开展、资料报送的时间节点,并进行预警;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定期跟进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和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落实情况,严跟节点管理,形成量化指标。

第二,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在过程控制上,注重督查督办和跟踪评价,以必要的过程约束和监督加强节点管理,对各责任部门的承接指标进行跟进,尤其注重对涉及多环节、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工作任务予以督促落实。

4.格考核奖惩制度

绩效考核是对各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是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考核结果除作为发放绩效薪金的依据外,还应该将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应该将全年绩效考核结果直接与争先创优目标完成情况奖惩制度挂钩,在考核奖惩上体现“注重实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提高”的原则,注重以绩效考核推动工作,并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局年度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岗位交流、后备干部培养及表彰奖励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增强绩效管理考核结果的运用,进而形成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工作目标高点定位、拼搏进取、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5.确科学化、系统化的绩效考核制度

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应该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办公室负责人任成员的绩效管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城市客运管理部门绩效管理考核的推进工作。要基于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不同职责来设置绩效管理考评细则。科室绩效管理考核分别设立工作实绩、内部管理、满意度等一级指标,下设主要工作、常规工作、创新工作、其它工作、依法办事、高效服务、廉政自律、各项评议等若干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个人绩效管理考核根据个人所处岗位、职责分别设立工作实绩、内部管理、满意度等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根据工作实际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分为各项指标分值乘以相应权重之和,建立起多维度和量化的指标。同时,还应该引入领导评价和干部申诉机制。一级考核引入领导评价制度,由分管领导对分管科室就季度内该科室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纳入考核分值计算;被考核部门或干部如对考核内容或扣分项有疑议,可以在考核结束后1个工作日内填写绩效考核申诉表进行申诉,由人事科提请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其考核过程、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情况进行裁定,确保考核结果公正。

6.激励方式要多样化

一是精神激励。城市客运管理部门领导应该要经常深入基层,与员工打成一片,了解员工心声,听取员工意见,解决员工愁苦,对一些工作中遇到困难的,给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的,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适当照顾外,动员大家献爱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轻松、愉快地工作在自己岗位。

二是物质激励。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可以设立工作必保奖和创新奖,凡是对单位要求和布置的工作能保质保量完成的,给予必保奖;对通过努力创新获得成果的给予创新奖;对超额完成工作指标的给予超额奖。

三是升职激励。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用人激励制度,所有中层干部全面实施竞争上岗制度,竞争上岗时,同等条件下,给学历高者加分,给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加分,从而为想干事的人提供机会,为能干事的人提供岗位,为干好事的人提高地位,让全体员工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感受到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真正体现干多干少就是不一样,干好干坏更是大有区别。

四是宣传激励。每当有员工获奖或者有好人好事发生时,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光荣榜等形式来表扬先进,弘扬正气,鞭策后进,进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五是开展激励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1)绩效考核激励。由计算机实时监控城市客运管理部门各部门的工作绩效,按月采集数据,按季实行考评。

(2)“三比一创建”活动激励。以创建示范城市客运管理部门为契机,在各基层单位中着力开展“比执法规范、比管理精细、比优质服务,创建科学管理模范”的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基层的服务水平。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31号,以下简称《通知》),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进行了调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规范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调整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审查报批工作总体要求

按照《通知》规定,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依法由国务院分批次审批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从20**年起调整为每年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一次申报,经国土资源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备案。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省级人民政府将对城市建设用地负总责,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强化省级政府责任;有利于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有利于国土资源部转变职能,强化用地监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恪尽职守,共同做好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

国土资源部依据规划和计划,对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审查把关;指导、监督与核查地方组织实施工作。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省级人民政府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内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的审查汇总上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的审核、实施、监督检查和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等工作。有关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规定要求,负责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与实施方案的编制与报批;具体实施征地与供地及报省(区)、国土资源部备案等工作。

二、报批程序与实施步骤

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城市建设用地报批和实施,按照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城市人民政府具体实施三个阶段组织进行。

(一)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1.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的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提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议时,就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实施城市规划的用地需求,编制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在上级机关正式下达计划指标后,填报《××市××年度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表》(表样式见附件1),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城市人民政府一次性向省级人民政府申报,同时抄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2.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中心城市年度用地计划指标以及新增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本行政区域内所有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请示汇总,填报《××省××年度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申报汇总表》(表样式见附件2),连同对各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书面审查意见,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级人民政府一年一次性呈报国务院,同时抄送国土资源部和派驻地区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3.国土资源部收到国务院办公厅转来的省级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建设用地请示后,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年度用地计划,重点对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中涉及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规模、区位、规划用途以及征地补偿安置、补充耕地进行总体审查,形成审查报告,呈报国务院审批。

4.城市建设用地经国务院批准后,国土资源部办理建设用地批复文件,有针对性地批复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派驻地区的国家土地督察局。省级人民政府应及时通知有关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

(二)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

1.根据国务院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城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分期分批地确定划拨用地项目和有偿出让土地范围,落实具体地块或区位,在进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履行征地前期规定程序、落实征地补偿资金、确定征地安置方案、完成先行补充耕地、拟定供地方式后,填报《××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表》(参考表,表样式见附件3),由城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同时抄送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2.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征收和土地利用等有关规定,对城市人民政府报送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进行审核;符合国务院批准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与有关要求的,建议省级人民政府予以同意;在城市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缴纳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办理回复文件。

3.省级人民政府在审核同意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后,应将有关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同时抄送派驻地区的国家土地督察局。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以前,汇总城市上一季度实施方案审核同意情况,填报《××省××年××季度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备案表》(表样式见附件4)并附标注申请用地和补充耕地位置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电子软盘)报国土资源部。

(三)城市人民政府具体实施征地和供地

1.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城市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具体实施,按国家有关政策组织征地和供地。

2.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400号)和《关于报送建设用地备案数据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4〕38号)规定要求,按季度汇总城市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填报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有关备案表,由城市人民政府于当年第二、三、四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将上一季度汇总情况和备案表分别报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三、报批与实施必需材料

(一)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城市建设用地请示时,需提交以下材料(随抄送的请示送国土资源部,文字资料2套、图件1套):

1.省级人民政府关于××年度城市建设用地请示文件;

2.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市××年度建设用地审查意见;

3.××省××年度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申报汇总表;

4.××市××年度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表;

5.标注申请用地位置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6.标注申请用地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图;

7.上一年度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的实施情况说明。

(二)城市人民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申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市建设用地请示文件;

2.××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实施方案表(参考表);

3.标注申请用地和补充耕地位置的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4.建设拟征(占)地土地权属情况汇总表;

5.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和勘测定界图;

6.其他有关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四、有关工作具体要求

(一)抓紧组织制定贯彻落实措施

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在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中,各省(区、市)和有关城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有重要责任,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措施,确定具体操作办法。对相关机构和业务人员要充实力量,加强培训,明确要求,确保新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顺利施行。

(二)严格依据规划计划审查报批用地

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方式调整后,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需要以及存量土地的利用状况,做好用地预测工作,统筹协调,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申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应严格控制在当年中心城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内。申报居住用地的,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37号)要求,切实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用地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所有申报用地区位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城市申报用地要严格审核把关,必要时组织实地踏勘论证,以确保用地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三)切实搞好用地批后实施管理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城市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依法批准后,及时指导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编制和申报实施方案。征地补偿安置、补充耕地、土地用途、供地方式、利用程度、依法缴费等是实施方案的重要内容。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用地,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途径不可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不落实、补充耕地不到位、土地供应和利用等不符合有关规定以及未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不得审核同意实施方案和办理回复文件。在编制实施方案时,由于建设项目选址或工程设计特殊,或规划依法进行了调整,可以对原批准的用地区位作局部调整或改变土地用途,省级人民政府在审核同意后,将调整和改变情况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大力加强城市用地监督检查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6

《关于建设用地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30号)下发以来,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备案制度,但有些地方还没有有效执行,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的备案工作不落实问题较为突出。为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面核查新法实施以来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

国土资源部将对**年至20**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凡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其所在城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抓紧汇总其具体供应情况,根据汇总结果分年度填写“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备案表”(表二),在20**年1月15日前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Excel电子数据文档和盖章的打印表格各一份)。

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对**年至20**年12月31日期间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及供应情况,同时开展一次全面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分年度填写“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备案表”(表一)和“省(区、市)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汇总表”(表三),并对供地情况包括面积、用途、结构、未供地土地面积及其原因等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在20**年3月31日之前报部。表一报部耕地保护司,表三报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各地未按上述要求分别向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有关备案材料的,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暂停受理上报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批。

二、进一步完善备案制度,保证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严格执行

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建设用地备案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落实,保证备案制度的贯彻执行。自20**年1月1日起:

凡经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每半年由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写表一,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报部耕地保护司备案。

凡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每半年由所在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填写表二,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直接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备案,同时上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凡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每半年由当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写表二,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报省备案。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并填写表三,分别于每年7月31日和下一年度1月31日前,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备案。

部将定期对各地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情况进行通报。对于未按要求及时向部备案或在备案中弄虚作假的省(区、市),暂停受理上报国务院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批。

三、继续执行电子备案制度,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7

各位领导、同志们下午好:

今天是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也是我们国土人一年一度的节日,我仅代表国土资源局党组、行政向全市所有支持、关心国土资源工作的领导和同志们致以真诚的谢意!向全市国土资源管理战线上的战友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开展国土宣传教育,进一步认清形式,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在我市“三先”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努力为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近几年来,**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体现了针对性与实效性、理论性与实际操作性的统一,只要我们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相信一定能够进一步促进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我站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与统一的角度下对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在座的各位汇报如下几点:

一、认清形式,把握大局,增强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紧迫感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只有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置于全市甚至更广的宏观条件下来分析,才能更好地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2008年以来,经过全市国土资源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经营城市、经营土地和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整顿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和经营土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保护资源环境和保障发展协调推进;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6月,继续深入开展经营土地和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共成功拍卖(挂牌)12次,成交土地40宗,出让土地总价款3.8亿元,是全年土地出让总价款目标任务1.5亿的2.53倍,实现土地纯收益1.7亿元,从半年情况来看,今年将是**有史以来出让土地成交总额最高的一年。

二、明确任务,研究对策,增强抓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

当前,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亮点增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同时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也是对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要求。重点要紧紧围绕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要求。国土资源管理和市级有关部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细化措施,抓好协调落实。主要要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政策,做到“心中有路”

为了加强宏观调控,继续深入开展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的措施;重点是对土地审批、土地占用、占补平衡、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及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等方面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和整顿。我们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了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克服了政策不明、把握不准、理解不透等问题,避免了在实际工作中“闯红灯”。

(二)全面准确吃透“市情”,做到“心中有数”

国土工作要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要求我们必须要全面准确地认清**的“市情”,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当前而言,总量不足,发展不快,是我市的主要矛盾,也是我市的基本市情。慨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农业大市、工业弱市、财政穷市、城市差市”。“农业大市”就是农业所占比重较大,但以抓工业的方式抓农业,在农业产业化、“千万工程”和“丘陵经济示范典型”建设等方面在全省甚至全过都具有特色和一定的优势。“工业弱市”就是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结构不优,效益不佳,是在低层次的高速增长,对市场占有的空间小、范围狭笮,明显地还局限于产品运作,在资金瓶颈上对银行的依赖性大,实质还是金融经济,而不是资本运作。“财政穷市”就是财政收支结构不合理,收入少,支出大,受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因素影响大,财力脆弱。人均财力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小,仅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城市差市”就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差,尤其是在城市管理的规范和管理的水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与其它县、市相比差距很大。

三、落实措施,增强执行力,稳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

(一)深刻理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不可替代作用

国土资源局进一步提高加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国土资源管理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是我们的生存之本,是生活的载体,是重要的资源和资本,是财富的源泉,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一切活动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保障,土地作为主要的资源,在人类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因此,我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耕地保有量10.38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8.63万公顷,坚决保障了“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5.12”汶川大地震后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提升防灾水平。目前,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还处在以“避让为主”的阶段,为此我局充分做好了变事后坚持为事前监督,变事后救灾为事前防灾,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遵照自然规律办事。二是认真开展了红层丘陵区找水打井工程,积极探索红层丘陵区农民人畜饮用水的新路子。1—6月全市已完成打井3003口,解决了11891人的饮水困难。三是认真解决了失地无业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我市今年经济工作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好“两湖一山”的供地工作,我局充分认识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为本,把做好因征地而失地无业农民的安置补偿工作、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1—6月我局完成了主要以东城新区b段和“两湖一山”的2300多亩的征地工作,并充分维护了社会稳定没有发生一起因征地造成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四是为保障城市建设用地认真做好了土地整理项目工作,1—6月我市完成了石板凳镇等三个自求项目的土地整理5万多亩的工作,新增耕地3500亩。

四、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年度用地计划紧缺。实施打造增长极的计划以及产业园区打造计划,每处用地需求都在数百亩以上;特别是**率先融入成都的几个框架协议签订之后,省内外投资商给予极大关注,纷纷前来商谈项目,并且这些项目都是大个大个的项目,占地动辄就是一两个平方公里,有的达几个平方公里。

二是在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用地都未进笼子的情况下,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早已用完。前两年,城区内的指标调过去调过来,“撤东墙补西墙”,都无济于事。**最近算大账还剩一点规划指标,但加上违法占地、未批先用,也早就突破了规划指标。

三是虽然有一些已批未用土地,但与项目需求错位。征收土地审批一般周期3个月以上,最快最快的1个月,自己不去跟踪运转情况,半年批下来都不错。加之领导的变化和项目选址的随意性,这种错位现象是多年来普遍存在。

四是取得建设用地指标所需要的资金筹措难度很大。除了存量土地以外,取得建设用地指标的途径有三个:①常规指标,代价是2—3万元/亩,其构成主要是有偿使用费和土地整理项目投入。②挂钩指标,代价是15万元/亩左右,成都20万元/亩左右。我们再压缩一些,少不了10万元/亩③河滩地改造利用,代价为零,但土地数量很有限。

五是还有较多的政府性工程欠款以及新上的政府性工程投入需要土地收益来解决。

六是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标准的期望值很高,往往以政府征地的合法性为抓手提出政策以外的苛刻要求。

七是由于若干重点项目用地说要就要,加上融资抵押手续“特事特办”,土地上本身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消化。弄不好,就是不稳定的因素。

五、做好思想准备,科学规划好下一步工作目标

回过头来说今天的正题:第十八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这个主题包含了土地管理的双重任务:从保护资源来说,全国要坚守18亿耕地这条红线,这是前年国务院确定的底线;从保障发展来说,要求节约集约用地,这是逼出来的,在国务院提出这个要求之前,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这样做了。包括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出让,在沿海发达地区也是逼出来的,工业地价高达200万元/亩以上。价格这么高的工业用地,连业主自身也要研究如何才能节约集约用地。最后,落脚点还是发展,因为中国的gdp增速低于了7%,什么问题都出来了;但这种发展应当是科学发展,国土上讲科学发展,就是在对土地进行科学的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对各业用地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然后依据这个成果进行用地结构的科学调整,从而构建新的保障机制。

结合土地法规、现行政策、当前形势、周边动态和我们的工作实际,下步应当注意抓好五点:

(一)面临当前成都(**)现代工业集中区发展的形势,我们的任务主要是三项:一是千方百计保障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改善民生项目用地;二是千方百计做大城市商住用地可供应量,解决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造工业园区等政府性工程欠款和新项目投入所需要的土地收益问题;三是对上对下的相关工作必须做好做到位,确保不出大的问题。所谓“对上”,必须在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上、在市场化配置资源上、在执法监察上达到规定动作的基本要求;所谓“对下”,必须在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上达到“依法、足额、及时”的基本要求,确保社会稳定,努力杜绝到省进京上访。

(二)把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解决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当前,要注意灾后重建规划上报后的跟踪汇报、争取支持,早日利用规划成果。为了做好下步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必须先行。这一点,要引起各地重视。

(三)多管齐下解决用地计划指标紧缺问题。1.常规指标要用好用活,尽可能考虑工业园区,园区外选址的一般工业项目不予解决土地问题。2.河滩地,要尽可能做“大”,但农民的补偿要落实。当然,对农民的补偿,也有一个界线问题,凡能界定为国有的,坚决不能给予补偿,只给地上附着物的补偿。3.挂钩指标,我们要专门研究,必须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强力推进。这中间,能与成片新区开发结合的,一定要结合起来,一举多得,今后也不再搞二次搬迁。

(四)使用常规指标需要配套的占补平衡指标,是通过农村土地整理获得的。我们要按10万/亩的目标切实抓好落实,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完成任务的难度还很大。还有一点需要正面导向,就是土地整理规范与水土保持还存在一定矛盾。

(五)土地管理的规范运作要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国家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三部出台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已从6月1日起施行。处分条款非常明确、非常严厉;既涉及部门人员,又涉及政府领导。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8

《关于建设用地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30号)下发以来,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备案制度,但有些地方还没有有效执行,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的备案工作不落实问题较为突出。为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面核查新法实施以来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

国土资源部将对**年至20**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凡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其所在城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抓紧汇总其具体供应情况,根据汇总结果分年度填写“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备案表”(表二),在20**年1月15日前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Excel电子数据文档和盖章的打印表格各一份)。

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对**年至20**年12月31日期间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及供应情况,同时开展一次全面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分年度填写“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备案表”(表一)和“省(区、市)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汇总表”(表三),并对供地情况包括面积、用途、结构、未供地土地面积及其原因等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在20**年3月31日之前报部。表一报部耕地保护司,表三报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各地未按上述要求分别向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有关备案材料的,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暂停受理上报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批。

二、进一步完善备案制度,保证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严格执行

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建设用地备案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落实,保证备案制度的贯彻执行。自20**年1月1日起:

凡经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每半年由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写表一,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报部耕地保护司备案。

凡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每半年由所在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填写表二,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直接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备案,同时上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凡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每半年由当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写表二,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报省备案。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并填写表三,分别于每年7月31日和下一年度1月31日前,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备案。

部将定期对各地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情况进行通报。对于未按要求及时向部备案或在备案中弄虚作假的省(区、市),暂停受理上报国务院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批。

三、继续执行电子备案制度,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9

《关于建设用地备案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30号)下发以来,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备案制度,但有些地方还没有有效执行,特别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的备案工作不落实问题较为突出。为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切实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后监管,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面核查新法实施以来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

国土资源部将对*年至*年12月31日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凡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其所在城市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立即组织力量,抓紧汇总其具体供应情况,根据汇总结果分年度填写“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备案表”(表二),在*年1月15日前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Excel电子数据文档和盖章的打印表格各一份)。

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对*年至*年12月31日期间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及供应情况,同时开展一次全面核查,根据核查结果分年度填写“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项目备案表”(表一)和“省(区、市)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供应情况汇总表”(表三),并对供地情况包括面积、用途、结构、未供地土地面积及其原因等进行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在*年3月31日之前报部。表一报部耕地保护司,表三报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

各地未按上述要求分别向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报有关备案材料的,部和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暂停受理上报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批。

二、进一步完善备案制度,保证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严格执行

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建设用地备案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督促落实,保证备案制度的贯彻执行。自*年1月1日起:

凡经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单独选址建设项目用地和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每半年由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写表一,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报部耕地保护司备案。

凡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每半年由所在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填写表二,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直接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备案,同时上报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凡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具体供应情况,每半年由当地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写表二,在每年7月15日和下一年度1月15日前报省备案。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并填写表三,分别于每年7月31日和下一年度1月31日前,报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备案。

部将定期对各地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情况进行通报。对于未按要求及时向部备案或在备案中弄虚作假的省(区、市),暂停受理上报国务院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审批。

三、继续执行电子备案制度,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部将于近期下发“建设用地电子备案软件(修订版)”和新的用户使用手册,并放置在国土资源部外网主页“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用地”栏目下,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下载,解压缩安装后使用,将生成的电子数据文档和盖章的纸质表格报部备案。

城市资源管理范文篇10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特征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人力资源管理进而成为社会大众和大小企业关注的重点。人力资源管理有其突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独立性,其存在必须建立在公司、企业和单位等产生的基础上,有了人力资源载体才会有人力资源管理;其次,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自发性。人力资源管理是针对人力资源进行的管理行为,只要有人的集中就会有不同程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在显著功利驱使下、在人的思维和智慧作用下最终出现了基于某种目的的管理行为;再次,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空间性,不同地区具备的条件不同,区域性差异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同;最后,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因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也会有一定差别,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创新的联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进行统一、科学的管理,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公共服务是建立在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基础上的服务过程,服务者服务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质量的好坏,而服务者服务效率的发挥则与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关联。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服务两者均涉及到对人的思维、行动的分析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可应用于公共服务当中。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缺陷进行有效改善,公共服务创新则是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目的,以期在社会和时代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提高公共服务中人与人交流质量和理解度,达到公共服务品质的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应用在公共服务创新中,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优势,在公共服务创新中起到巨大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服务中的不足

公共服务的执行主体为人,也就会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而从当前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服务应用中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水平不高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当前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率仍不高,其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在公共服务当中,往往单方面注重服务项目和服务品质,未认识到要实现服务项目的拓展、服务品质的提升,除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外,还应当有效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将公共服务人员队伍进行高效管理,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完备的人力结构。在确保足够的公共服务人员数量的基础上,通过对招聘、培训和薪酬等方面的有效管理,确保人力结构不断优化。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率降低,往往两者各行其是,未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也就造成整体应用水平不高,公共服务品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于公共服务快速变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公共服务不仅要在服务项目上进一步拓展,在服务质量上更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公共服务不仅要多元化和复杂化,还需进一步科技化和人性化,对服务细节的要求更高。而就公共服务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沿用传统,管理理念落后陈旧,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化甚至粗暴化,未能紧跟公共服务快速变化而进行相应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较差,导致公共服务的工作效率低下,公共服务质量缺乏保障,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不足,很容易受到公众的批评和指责。(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足无法激发个体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不足,体现在创新的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创新,创新能力较大,人力资源管理的运行效率也就更高,对公共服务发展的需求也就能够更好满足。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创新的重要性,在工作方式上简单粗暴,将固化和呆板的管理模式套用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对象中,这不仅造成公共服务人员的个体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还会进一步影响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公共服务水平较差。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在管理思维上未进行有效创新,对人的认识仍传统和落后,也就造成公共服务在创新上的巨大局限。

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在公共服务创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