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移民安置工作汇报

时间:2022-12-09 03:32:00

党组织移民安置工作汇报

投资近12亿元、总库容1.08亿立方米的青山嘴水库工程是楚雄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水库淹没区需搬迁人口1839户7298人,是搬迁人数最多、也是移民难度最大的建设工程。面对困难,楚雄州委、州政府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把创新移民安置机制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生动实践,通过三项举措使库区移民安居乐业。

党员包保,确保“搬得出”。安排楚雄市33个单位和镇、村、组近千名党员干部职工组成“包保”移民搬迁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能,划定包保责任范围,深入库区移民家中,就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答疑解惑,努力做好移民思想工作。大力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详细了解移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并一一登记在案,从而不断细化移民搬迁中的工作措施。通过进村入户做移民的思想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了移民政策的透明度,使移民对水库建设工程的重大意义、国家的方针政策、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补偿标准有了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使移民真正认识到党和政府对移民的关怀和照顾,有效地杜绝了搬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钉子户”现象。在走访调研中,民族宗教事务“包保”工作队了解到移民群众中有部分是回族的情况后,从尊重民族习惯、方便信教群众的角度出发,及时向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在回族移民聚集区建设清真寺的建议,并得以实现,让搬迁工作始终体现人文关怀,使移民群众愿意搬迁。

组织结对,确保“住得稳”。楚雄州委制定了“1+1”结对联系实施办法,通过安排医疗系统党组织与社区卫生体系尚不健全的社区结对等形式,开展对口帮扶行动。积极开展州、市、镇、社区四级党组织联动,对移民小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出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公开承诺,承诺内容紧密结合党员岗位实际,注重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张榜公示、显示屏滚动播出等形式,主动接收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司法、公安等综治维稳系统党组织的结对帮扶下,各移民小区均建立健全了信访接待室、综治室、调解室、警备站等机构,有效地构筑起人民内部矛盾调解体系。两年来,移民小区累计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543件,调处成功率为97.5%,“平安和谐家庭户”创建达标率98.7%。与此同时,社区移民党组织也积极开展工作,在对口部门的帮扶下,先后完善了168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硬件设施,及时解决房屋、水、电、下水道维修等难题1620件,帮扶救助困难群众1270人次,开展专场文艺演出58场,放映电影728次,让库区移民群众过得充实,住得踏实。

多方参与,确保“能发展”。在移民小区中深入开展“三亮四进”社区活动,通过在移民社区树立公告栏、配当党员标识等方式,将党员干部、代表委员等身份亮出来,并组织在职党员进移民社区开展认岗定责,由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联系或协调州内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等措施,开展计算机、烹饪等上岗培训41期、参训5178人次。移民社区党组织还以“三亮四进”为契机,加大社区周边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强化社区服务功能,主动与社区周边企业联系,积极争取各类就业岗位,安置小区适龄劳动力就业4044人、就业率达到96%以上,达到每户就业1人的目标。对移民社区内“4050”人群就业困难的问题,驻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通过人大提案、政协议案等形式,促成当地党委政府在移民小区内设立缝纫、保洁等家政服务岗,蔬菜交易市场,报刊杂志销售亭等设施,采取工商、妇联等部门统一管理的形式,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工作岗位。由社区自愿者发起的每月10日的“义务劳动日”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使2010年的社区居民人均经济收入达到8211元,比搬迁前增长了49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