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镇两个率先汇报

时间:2022-10-21 12:25:00

依法治镇两个率先汇报

实施“四五”普法的五年来,我们天补镇党委政府坚持依法治镇,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宣传民主法制思想,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用法制环境的改善吸引投资,形成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文明并驾齐驱的良好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普法、依法治镇目标

首先是镇党委、人大、政府三套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镇党委发出了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做起”的号召,制订了普法、依法治镇,依法治村的规划,并付诸实施。

(1)把普法依法治镇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成立了依法治镇、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亲自把关,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在各村、企事业单位也相应成立依法治村(厂)领导小组。

(2)制订《天补镇普法依法治镇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开展普法依法治镇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为使普法依法治镇工作能顺利实施,党委还提出了三条保障措施,一是把《普法依法治镇规划》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批准,形成决议,提高规划实施力度;二是把普法依法治镇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并作为任用干部的主要依据;三是各村、企事业单位配备1-2名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专门管理依法治理日常事务,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及经费,特别是注重对广播、黑板报、宣传窗、公开栏、标语牌等宣传阵地在硬件上投入。

(3)做好试点工作,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我们确定了镇司法办作为机关依法治镇的试点,陶港村作为村级试点,中心小学作为学校法制教育试点,森达公司作为企业的试点,在明确试点单位之后,镇依法办的同志积极与试点单位协商,分别确定和完善了有关制度,开辟了法治园地,将机关职能和村务、厂务、校务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镇广播镇定期报道试点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在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召开全镇普法依法治镇大会上,请试点单位介绍经验,推进全镇的全面开展。

二、加强普法教育,夯实依法治镇基础

普法是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要依法治理必须先普法。通过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理、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因此党委政府把普法作为依法治镇的基础工作来抓,把它作为一项“龙头”工程来实施。具体可以归纳为“三个化”。

1、教育对象明确化。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农民,包括企业职工、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学生和个体劳动者等均作为普法教育的对象。

2、教育要求具体化。我们对不同层次的普法对象提出不同的普法要求。如:对一般的村民和职工,包括农村普通党员都要学习宪法和基础法律知识,努力做到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对各级党员干部要求重点了解和掌握宪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在学法、用法和守法中发挥表率作用;对司法执法人员要求熟练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除学习有关法律外,重点要掌握公司法、劳动法,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3、教育形式多样化。在确保普法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有计划地对各层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1)利用广播、黑板报、党校、团校、法制学校和广播、有线电视等文化阵地广泛宣传宪法和一些基本法律法规。如:我们在中心小学和镇初级中学先后成立了二所法制学校,聘请公安民警、司法干部担任辅导老师,邀请司法所所长兼任法制副校长。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普法讲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题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少年违法案件庭审等等。通过学习,效果良好,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前基本完成普法教育这一课。同时,我们还利用广播讲座、农民法制夜校等形式,在村民中已完成《宪法》、《刑法》的普法工作。

(2)对村、厂以上干部,实行集中授课,统一考核。我们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法律服务所的同志作老师,系统地学习了《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知识》、《公司法》等有关法律。基本完成了村、厂以上干部的普法任务。

(3)举办法制知识竞赛。我们先后组织两次法律知识抢答竞赛,让广大群众观摩学习,使他们深受教育。

三、加强创新求变,天补普法有特色

1:“学法”与“倡德”结合起来,普法有新内容

以人为本,在以德治国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普法内容要增加“倡德”的部分。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面向基层百姓,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结合,帮助人民群众增强法制意识,同时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建设。针对社会成员不同的利益需求,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有机地融入不同的社会群体、家庭,植入人心,逐步形成习惯、传统,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着先天的不足,重智力学习,轻德育培养。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系统的育人处世的学科,仅是老师的片言只语、言传身教,什么“仁义礼信、忠孝廉耻梯”、“为人处事谦逊忍让”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没有根深缔固的概念,“激情犯罪”“义愤违法”的情形在农村中还常常可以见到,因此,既要以案释法,又要教人处事,教育群众摒弃武力解决,逐步形成了“平时注重学法、日常生活守法、出了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风气,从而夯实司法基础,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2:“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结合起来,普法有新思路

回顾普法宣传的20年,法制宣传作为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服务工作,其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法制宣传墙(栏)、法制宣传课程、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等。与此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我们的法制宣传依然是一种政府主动策划、实施,公众被动接受的模式,普法宣传的方式常以介绍一部或若干部法律的条文为主,是将法律作为一种知识对公民加以灌输。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介绍法律方式的鲜活度不够,老百姓难免会食之无味。笔者的意思,政府主导法制宣传并无不当,但是,如果一味地用“灌输—被动接受”的思维去普法就有了机械僵化的定势。法制宣传的要旨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因此,普法要有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日常话语和人情关怀。法制宣传的话语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要注意同风土人情和习俗信仰的结合。不仅要有政府主导型的灌输,更要有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尤其是职能部门的依法办事、严格守法的实例作为演示。不仅要有繁多的让公众被动学法、知法、懂法的方式,更要塑造一种法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用法环境,要使文本上的法能够变成生活中的法,让“法文字”变成“法生活”。从填写一份行政许可申请表到乘坐或驾驶一辆机动车辆,从人大会议的召开到村委会的民主选举,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从人们处理家庭纠纷到上法庭打官司,人们都可以有机会接触、认知相关法律,甚至是某一具体的法律条文。所以,普法要从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条款入手,引导人们参与到“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中来,引导群众参与到用法维权活动中来,不仅因为其是一种法制宣传的高级方式,更在于它将法制宣传同法律实践以及改善民众生活的制度环境有机结合了起来。

3:“尽义务”与“享权利”结合起来,普法有新载体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每一个人享有权利,是他(或她)承担义务的先决条件,同样的,一个人承担义务,也是他(或她)享有权利的先决条件,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每个人享有其应有的权利,是社会和谐的表现,每个人承担其应尽的义务,则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必要条件。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每个人尽了其应尽义务的同时享有了他(或她)应有的权利,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就出现了;每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交易过程中,恪守了自己的承诺,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就是诚信,而每一个人恪守承诺、履行义务的行为,换来的是他人恪守承诺和履行义务,权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实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一方履行自己的义务必然给相对方带来权利和利益,反过来,另一方履行义务也必然给自己带来权利和利益,双方都恪守自己的承诺、履行自己的义务,双方都能从这种诚实信用的交换行为中受益,互助互爱、共赢双赢就会成为现实。因此,普法工作以贯彻宪法和法律为重点,把诚信建设作为先导工程,作为载体工程,实行法、德并举,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和宣传正面典型,在全社会树立法制观念、弘扬公平正义、共铸社会诚信。

4:“传统方法”与“创新手段”结合起来,普法有新举措

传统的普法载体很多,象法制宣传墙(栏)、法制宣传课程、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宣传月(周)、报刊杂志等等在过去的二十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后仍将继续发挥作用。在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广播电视、互联网对法制宣传的作用也日益凸现。象“法治中国”、“律师出招”、“东方110”、“案件聚焦”等名牌电视节目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铺天盖地的法制网站,引得上网族们,e网情深。我们要创新普法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优势,复制刻录优秀电视节目,到基层去集中播放;编写、制作好的法律flash动画、解疑答问的视频到网上供人点播,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的需求,丰富普法手段。

四、社全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局面初步形成

通过全民普法和依法治镇,我镇的法制环境已大为改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有了飞速发展。

一是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用法、守法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普法全镇违法犯罪人员明显减少,常住人口犯罪率逐年下降,民间纠纷、刑事案件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普法,使群众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矛盾和纠纷,全镇通过法律诉讼的民事纠纷今年一般在60起左右,有效地防止了矛盾的激化,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全镇的治安还实现了“四无”,即无发生重大的恶性刑事案件;无发生重大特大火灾事故;无发生群体性闹事或群体性械斗事件;无发生民转刑案件。我镇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区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是各级组织及干部依法办理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观念明显增强。杜绝了以权代法现象,干部队伍中滥用职权,营私舞弊,执法违法现象大大减少。特别是全通过依法治镇,依法治村工作,制订了政务公开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了办事透明度,提高了办事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也提高了党的威信。

三是广大干部群众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集体主义观念明显增强。近五年来,我镇先后取得了海门市文明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10余个荣誉称号。目前我镇争创平安村镇的氛围非常浓郁,造就了一大批高尚文明的天补人,促进了全镇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在普法依法治镇中确实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与兄弟单位相比,仍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同志的“三个代表”为指导,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依法治镇新途径,进一步改善法制环境,力争使我镇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跃入一个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