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旧心态 适应新环境

时间:2022-02-19 01:30:00

改变旧心态 适应新环境

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人员,人人都要遇到新环境这个普遍问题。环境是包罗万象的,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等等。但对老年人来说,自己有能力改变的是人际环境;而这个人际环境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所以说,改变旧心态,适应新的人际环境,应该引起老人的特别关注。

改变“官者”心态,充分认识到自身老百姓地位。昔日自己的下级,今日自己的上级。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老年人往往感到心理不平衡,相遇或处理事务时有些别扭,甚至堵气。县委办公室的王玉任退休后,原来跟着他干的赵秘书升为县委机关事务局长,成了管他“家务事”的上级。有一天在街上相遇,老王主动向他打招呼,可他连自行车都不下,点点头“飞”过去了。老王心想:真是架子大了,不认识老领导了。有一次,老王家的下水道坏了,他打电话找赵局长,赵说水道工近几天没空,让他等三天。可是,第四天水道工还没来。他为此在家里大发雷霆,气的病了好几天。他逢人就说:“这些新官真难办事!在这个环境里居住,太让人憋气了。”从此他不与这位局长搭腔了。类似这类事例,退下来的许多“官者”可能都遇到过。但是,如果改变一下心态,全面分析一下,憋气就会变成顺气。他见了你不下车,也可能有特急的事,可能是县领导打电话安排紧急工作;他没按时派人给你修下水道,也可能是水道工真的因“大工程”脱不开身,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即使你的老部下冷落了你这个老领导,这也是平常之事呀!应该看到,有“官”无“官”,这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工作的需要,现在自己无“官”了,在政治上、法律上、人格上并没有降低,不值得自卑。从实事求是的原则讲,自己不当官了,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再让人家以上级领导的地位看待你、对待你,甚至特殊照顾你,那是很不现实的。既然自己现在是普通老百姓,就应该站在老百姓的位置上,以老百姓的心态,愉快地看待和处理好与新领导的人际关系。还应该认识到,新上级的地位不同了,他的责任大了,工作范围广了,急办的事情很多很多,他遵照轻重缓急安排工作,这是他应遵循的原则,是应具备的素质。他的进步,与你过去培养他、帮助他分不开,作为他的老领导,应该多与他接触,支持他的工作,继续培养他才对。如果树立了这种心态,就能在新的人际环境下愉快的生活了

改变未富先老太吃亏的心态,牢固树立“知足常乐”的新理念。昔今他向我取借,今日我向他求援。这也是老年人遇到的另一种人际关系新环境。县工商银行刘行长,退休前曾多次借钱给办公室副主任小秦,帮他结婚、帮他母亲治病等。可他退休后,需要搬迁购买新楼时,却两次登门向现任行长的小秦借了8万元钱。原来的债主如今成了借债人,他心里极不平衡。他叹息自己退休太早,没有赶上好时代;他埋怨退休人员增资幅度比同级在职人员差得多,心里想我都干了40多年工作了,还不如干了20多年的工资高,太不公平了等等。应该明确,这种攀比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不公正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同级在职人员付出劳动(心血)比退休人员多得多,他的工资增幅大一些,这不是合情合理、符合社会主义分配的原则的吗!再说,这种攀比的方法也是不对的。与革命烈士、与革命前辈比,我们获得的物质享受已经比他们丰厚的没法比了;与自已纵向比,物质利益的增幅也是很大的啦。据有关资料介绍,1976年总理逝世时,个人公有1万多元存款。前面说的那位刘行长,近10年他的收入翻了一番还多。这样一比,心态就平衡了,就没有什么可叹息的了。俗话说:“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的人,才能时时快乐,心情平淡,忘记忧愁。“淡薄以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内心的和谐。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就会处理好新的人际关系。

改变长者始终正确的心态,尊重晚辈的时代精神。昔日子女听指挥,今日子女敢“反抗”。这是老年人在家庭中遇到的一种新的人际环境。当了近20年县级领导的郝县长,在家庭中一直有很高的权威,两个子女十分听话,办大事时绝对遵从他的意见。可是,他退休后5年来,子女经常“造反”。儿子在县水利局上班,离他自已的家最多3里路,他骑摩托车上下班够方便的了,可他非要买一辆车不可。汉郝县长不给儿子添钱,并批评他追求享受,儿子不加理采,竟然贷款买了轿车,把他气的好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从此不准儿子回家。女儿虽已结婚,但女婿在国外经商,不能与他住在一起。女儿本来有一部小灵通手机,可她未请示老爸,就花3600元又买了一部高级摩托罗拉手机。对此,郝县长大发脾气,斥责女儿太腐化,要将他赶出家门,幸亏老伴说情,才将女儿留了下来。这种处理家庭新人际关系的做法更是错误的。一方面,子女处在工作第一线,他们的工作环境和需要,与处在家中老人的需要大不相同。他们从实际出发而决定购物方式和购物种类,即是他们的权力,又是合情合理的,决不能完全由父母裁定。另一方面,应该承认,子女的时代精神比老年人更强一些,进步一些,超前一些;而老年人的思想相对保守一些,滞后一些。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人只有看到自身的劣势,看到自己的弱点,改变自己一贯正确的心态,只当“参谋”,不下命令,才能使父子(女)关系融洽,自身也能心情舒畅。

总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心理活动的体现。不同的心态决定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处世态度,进而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老年人一定要改变旧的心态,保持良好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问题。事实证明,在人际环境方面,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打倒了自己”,即由于自己的不良心态,无法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而垮掉了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要加强自我修养锻炼;就要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不管自己身处何种位置都要充分认识人生的意义。你不能左右天气,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心态决定感受,幸福就在心中,痛苦也在心中。把握好了可以以苦为乐,把握不好乐极生悲。接受自己,善待他人。对别人要理解、尊重、包容、宽恕,多看长处,少看不足。“吃亏是福”,不要斤斤计较。社会是变化的、前进的,人的心态(即情绪)也应随之调节、变化。这样才能保持良好心态,心理平衡,身心健康,晚年幸福。